文/徐行
"清明"为黄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而《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扫墓祭祖 春游踏青 春耕播种
清明节因依据节气而定,是少数与西元纪年大致吻合的中国传统节日,约当阳历四月四日、五日或六日这三天。清明时节气温回暖、草木吐绿,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因此古云"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农谚"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明代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词云:"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一扫"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给人的萧索印象。古代妇女鲜少外出,惟有在清明这天会结伴成行,古称"踏青",又称"寻春"、"探春",因此清明节也称作踏青节。
由此可知,清明时节除了扫墓、祭祖,更是春游踏青和农人春种的最佳时机。
《清明上河图》描摹古人生活点滴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清明时节作引子,画中细腻描摹汴京(开封)百姓日常生活, 从图画中可观察到古人的生活点滴。《清明上河图》诸多仿本中以明人仇英仿作的最有影响,苏州一带坊间的《清明上河图》大都以"仇本"为底本。
明末,因易代之际乱离,《清明上河图》散落民间,一时间真迹、仿作纷纷流入清廷内府。鉴于《清明上河图》的多种版本真伪莫辨,清皇室组织画工重绘《清明上河图》,今人称为清院本。现典藏于外双溪故宫。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由清代宫廷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于乾隆年间协作画成,是现存最丰富的版本。
清明时节市集里博弈斗鸡、河堤上孩童放风筝,或是踏青、访友等清明风俗皆写实呈现;日常生活的打水、运货、买卖甚至是街上打架、乞讨、化缘皆钜细靡遗入画;打擂台、看戏、喝 茶、听说书等古人的大众娱乐活动当然也没有少。
清院本的《清明上河图》中还可见到古人庭院里醒目的"秋千"。原始社会,先民为取得食物攀藤上树,于是产生了秋千的雏形,原先只有一条绳子,后来演变成为两根绳索加上踏板。
秋千原为"千秋",因"千秋"有永垂不朽之意,汉代时为了避讳,将千秋改为"秋千"。唐代时,荡秋千已十分普遍,更成为寒食节及清明节的重要活动;唐玄宗称荡秋千为"半仙之戏",正因清明时节处处有人在玩秋千,因而又将它称为秋千节。
寒食节及清明扫墓的由来
事实上,扫墓、祭祖原是帝王公卿的"墓祭"之礼,因民间仿效而从特殊仪式演变成集体活动。中国各地祭祖时间并不一致,以早期渡台族群为例,同样来自福建的泉州人、漳州人扫墓时间就不同,漳州人多在上巳节(黄历三月初三)扫墓,而泉州人是在清明节扫墓;客家人则过年开始即可扫墓,而外省人扫墓日期迥异,民众并不一定都会在清明节扫墓。
先总统蒋介石逝世后,政府将"清明节"订定为国定假日"民族扫墓节",配合现代人工作,使得许多依其祖俗,本不是在清明节扫墓者,改为清明扫墓。
而追本溯源,今日众所周知的"清明节"扫墓乃是"寒食节"相应演变而生。
在清明节的前两天,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寒食节。相传"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或称介之推)而订定的节日: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宠爱的妃子骊姬为让亲儿奚齐继位,预谋杀害太子申生;申生自杀后,公子重耳出逃。
介子推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期间重耳受尽屈辱,跟随重耳出奔的臣子相继离开,介子推仍不离不弃,甚至在饥寒交迫时,割下股肉让重耳进食,史称"割股奉君"。最后重耳回国继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介子推带着母亲隐居于绵山。晋文公几度探寻不遇,于是下令点火焚山,希望引出介子推,然而大火燃尽,徒见介子推与母亲紧抱的遗体。晋文公后悔莫及,因而订定此日严禁烟火,隔年晋文公祭奠介子推,绵山的柳树重生,因此赐柳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
寒食节前,百姓会制作"子推蒸饼",也有人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形状的饼,用柳条串挂晾晒,称作"子推燕",此是最广为人知的寒食节及清明扫墓的由来。
古代禁火、改火制度的演变
然而,略考史实,寒食节禁火与清明插柳的习俗,其实和介子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从先秦的文献记载可知,中国周代已有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
《周礼》记载"司炬氏",负责在仲春,用木铎警告人民小心火烛,以免天干物燥或春雷引发火灾,后来更演变为禁火一个月。古人在初春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称之为"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年的起点,谓之"改火"。
据记载,唐代宫廷每到清明节前,要让宫内小孩钻榆木取火,先得火者,皇帝要赐绢三匹、银碗一只,是为"请新火"。皇帝也会对臣下"赐火"表示关怀。唐代的诗词和笔记小说中,即有描述"赐火"、"御火"之习俗。
在禁火与改火期间,人们必须以寒食度日,因而制作了许多特殊的食品,如今日清明节大家仍会吃的润饼。
随着朝代更迭,"寒食"的日期从一个月缩为三日,又叫"三日节"或称"古清明";宋代,世居河洛地区的汉人南迁,为了与北方胡人分明,扫墓祭祖更显重要,因此寒食节虽缩减为一天,清明当日扫墓、祭祖 则成为大规模活动。
今日人们普遍推崇、感念介子推的"忠孝"精神,于是乐将寒食节与介子推联系,而寒食禁火、扫墓的习俗也逐渐与清明踏青的活动相混淆,许多人又把介子推的事迹演绎成为清明节的由来。
来源:新生网 发稿:2014年4月5日
from 气功修炼网
Put the internet to work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