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九骨哥:人要有“异骨” 才能成贵相!(图)


看相,可观是否有异骨。异骨,指的是九贵骨。(网络图片)

古称:“头无异骨,难成贵相”。而异骨,往往指的是九贵骨。九贵骨出自相书《月波洞中记》,“九贵骨”又称之为“九龙骨”、“九骨”,乃用来看一个人是否有贵气、成就,该九种骨相分别为颧骨、驿马骨、将军骨、日月角骨(分为日角骨与月角骨)、龙宫骨、伏犀骨、巨鼇骨、龙角骨。

九骨歌

百劫修成九贵骨,丰隆光润气勃勃,

不在阃内秉节钺,便立朝班执玉笏。

东西二岳号两颧,左不颇兮右不偏,

有肉无骨终执鞭,有骨无肉难掌权。

根如山麓天仓连,双峰高成有上迁,

鼻为嵩岳峻极天,泰华朝拱发中年。

颧插天仓号驿马,此人决不居人下,

志在四方丈夫也,株守桑梓何为者。

颧骨插鬓与耳齐,将军奋武息征鼙,

擒获颉利如?鸡,令严万马不骄嘶。

左眉之上为日角,隐隐而起无斑驳,

眉毛清秀眼不浊,三十以前定高擢。

月角生于右眉上,左与日角相对望,

不冲不破贵人相,而立之年受君贶。

绕眼骨起日龙宫,兼喜有肉莫教空,

不陷不突骨气丰,眼神掣电称豪雄。

鼻骨直起上入脑,是名伏犀骨中宝,

两眉无势气枯稿,纵居富贵不到老。

巨鳌骨起两耳畔,前生想是金罗汉,

虎耳玉堂气一贯,尚书之职可豫断。

龙骨角起信不易,有此骨者是大器,

位居眉毛君须记,稍高似角入边地。

九骨之歌记分明,尚有数骨莫看轻,

额骨圆大曰天成,发际清晰主早荣。

颧势入耳骨法清,名曰寿骨老运享,

耳后有骨高且平,玉楼寿根皆其名。

或曰玉阶主遐龄,或称玉堂少安宁,

项后起骨鸡子形,名曰天柱最通灵。

贵骨少年侍帝廷,无贵骨者终白丁,

细读月波洞中经,观人直如判渭泾。

综合看相篇

头长面长衣禄相当。头短面长觅食他乡。

头圆足方真富贵。头尖足薄定贫穷。

面长身短中年发迹。面短身长衣食奔忙。

面瘦掌方孤苦凄凉。面短掌圆衣食自然。

身长脚短富贵可断。身短脚长贫无住场。

手长过膝兴创事业。手短脚长性行不良。

顶圆脑厚有为有守。顶圆脑塌中运必败。

顶圆脑塌兼溃烂,中年破败晚更凄凉。

额尖耳反三嫁未了。额阔颐朝必是英豪。

额阔颐尖迍邅晚年。额窄颐圆困顿初年。

鼻圆耸印功名鼎盛。鼻连眉骨父祖福荫兄弟友爱。

鼻连边地终成大器。鼻短梁平自创前程。

准丰梁耸家道兴隆。

颧高仓陷有颧无权。颏骨连颐晚福可期。

颏尖颐削到老苦作。颏骨连腮呼唤成堆。

胸宽背厚光前裕后。胸凸背凹劳苦早卒。

前仰后俯邦国之辅。背宽胸厚富贵长久。

有背无胸晚年孤贫。鸡胸鸭背多非善类。

狗肚鸡胸狠毒深沉。弓背蜂腰过路拆桥。

鳖背龟胸好色贫穷。肩寒背削资财耗尽。

肩阔臀宽到老无波。

腿大膝圆如斗一生不到公庭。腿瘦胫细如杖为人下贱不良。

腿瘦膝尖常招官讼。腿膝皆小贫穷难了。

头大额大粗鲁愚眛。头大口小贫苦早了。

面大鼻小多为人奴。面肥鼻瘦钱财难聚。面横鼻塌生性凶悍。

天中左厢相连起官居宰辅,尺阳武库皆丰满戍守边陲。

辅角插边庭名扬四海,内府连高广身跻朝班。

边地四起五十亨通,辅骨隆高三九居官。

天庭上连左厢官居极品,日月角耸天庭非庸凡相。

天府房心看宦途名利皆可问,战当驿马如立壁忠义不须疑。

司空额角如立壁为社稷之臣,上卿少府丰俱隆应征贤之认。

司空平满神光藏,日月丰隆驿马肥。

双林丰满多逸乐,边地骨起足威权。

中正耸额官高禄厚,龙角插天辅弼良臣。

虎眉凸起连牛角社稷无危,辅骨巍峨向悬角山川永固。

福堂横连穴中贵早发,华盖横入后脑骨小贵亦荣。

印阔颧开福禄堪夸,双中丰满慧性可羡。

根印太窄子晚妻迟,悬边昏沉人亡家破。

刑印光明讼厄永绝,嫔奸暗惨妻妾烦忧。

鱼尾拂天仓贵而且寿,奸门平眉骨财禄两全。

山根见伏犀青云直上,天井接天仓财禄同探。

年寿高明无灾有庆,双座光泽夫唱妇随。

金匮依禁房钱财满库,子宫傍夫座福禄骈臻。

甲匮连准起多财多宝,颧骨入天仓有权有势。

鼻隆颧拱自助人助,颧高鼻塌多成多败。

颧高颐削作事难明晚岁伶仃,独颧无面中年破败子散妻离。

灶上囤仓不可空,半生衣禄在其中;

准隆梁直人无毒,面肉横生性必凶。

口阔唇方生来食禄,口小唇薄爱说谎言。

颐方顶高居尊天子,额方顶起辅弼良臣。

头大额阔王侯相,虎头燕颔封博望。

顶平头圆额又方早岁姓名扬,脑后横生顶又平官禄倍增荣。

顶骨连鼻文拜相,脊骨连枕武封侯。

头圆顶方还多福,头尖颈细主忧贫。

脑削额塌庸俗子,顶尖额窄不为官。

头小额小多无禄,有头无颈二十亡。

脑塌额窄人急燥,顶尖额塌性轻浮。

额窄头大夫妻必碍,额突脑溃早克中败。

头偏额窄难言福寿,根低梁塌定主财空。

有日月角骨无辅骨者,有辅骨无日月角骨者。

无日月角骨与辅骨仅得额圆者,有日月角骨辅者。

有边地骨无日月角骨辅骨者,边地骨日月角骨辅骨皆起者。

第一天中对天岳,左厢内府相连续;

高广尺阳武库同,军门辅角边地乐。

第二天庭连日角,天府房心父墓约;

上墓四杀战堂前,驿马吊庭分善恶。

第三司空额角前,上卿少府位相连;

交友道中连额好,重眉山林看隐贤。

第四中正接龙骨,虎眉龙角及辅骨;

悬角斧戟并华盖,福堂交外嫌色恶。

第五印堂刑狱起,相接蚕室林中纪;

酒樽神光及嫔门,劫门巷路青路里。

第六山根对太阳,中阳少阳太阴望;

鱼尾奸门天仓接,天井天门元中藏。

第七年上夫座参,长男中男及少男;

全匮禁房盗贱动,游军书上玉堂探。

第八寿上甲匮依,归来堂上正面时;

姑姨颧势好兄弟,外甥学堂命门基。

第九准头兰廷正,法令灶上宫室盛;

典御囤仓后阁连,守门兵卒及印绶。

第十人中到井部,帐下细厨内阁附;

小使还当妓堂前,婴门博士悬壁路。

十一正口阁门对,比邻委巷通衢五;

客舍兵兰家库中,商旅生门从续继。

十二承浆居宅安,还有外苑林苑看;

下墓庄田酒池上,郊廓荒丘道路寒。

十三地阁下舍随,奴仆碓磨坑堑危;

地库陂池及鹅鸭,大海舟车无忧疑。

责任编辑:雪泥鸿爪


from 气功

白隐禅师不计较打骂 体悟“忍”的力量(图)


的白隐慧鹤曾经历过一段忍辱过程。(网络图片)

日本的白隐慧鹤禅师(1684—1768,中兴日本临济宗),1685年出生于现今的静冈县,1768年圆寂。在24岁的时候,参礼饭山“正受”(即道镜慧端禅师,1641-1721,日本临济宗僧侣),在他门下修行了一段时日,对学道的生涯起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白隐禅师初入门,那是一个下着细雨的夏日傍晚,“正受老人”坐在玄关处乘凉。白隐禅师见机不可失,便走向前去,说出自己的见解。

老人没有等他说完,就对他大吼:“胡说。”

白隐禅师并没有因此被吓退,反而更大声地说:“胡说!”

正受老人忽然一把揪住他的耳朵,用力将他摔出门外,由于力道太猛,白隐禅师昏倒在泥泞地里。他苏醒后,立刻爬起来,走到玄关向正受老人问讯。

老人瞪了他一眼,冷冷地说:“这个鬼窟里死禅和子!”

经过这次的事件之后,白隐禅师并不死心,还是又去求见正受老人,决心与老人法战一番。

正受老人被白隐禅师言语一激,又一把拉住白隐禅师,打了他几个耳光,并且将他重重地摔到门外对面的石墙下。正受老人依然像上次那样丢下一句:“这个鬼窟里死禅和子!”

白隐禅师三番两次被老人打出去,很沮丧,兴起了离开的念头。

在一次,到村子里托钵乞食的时候,忽然心光乍现,对于先前所学的佛法有所领悟。

他赶紧回到正受老人身边,对老人说:“我此番回来,是感恩老禅师给我的教训,不然,我哪能回来呢?”

正受老人听了以后,一改先前严厉的作风,慈祥和蔼地说:“可也,可也!”

得法之后,白隐禅师的禅法以忍辱波罗蜜为宗,名扬禅门,无人不知。

日本白隐禅师是禅门的高手,善于书画,并且有《夜船闲话》等著作,后人编有《白隐禅师法语全集》传世。他在二十多岁的年轻学道期间,曾因精进不懈,染患重病,可以说死去活来,最后终于在正受老禅师处得法。

禅门有云:“能够忍受棒喝者,是上等僧;能够忍受教诲者,是中等僧;如系好意都不懂者,是下等僧。”

白隐禅师不因为正受禅师严峻的拒绝而灰心退道,后来他一生修行,可以说以忍辱为名。他忍辱打骂不计,好坏也不管,逆来顺受,终于了解忍的力量、忍的智慧。

开悟以后,大弘禅法,五百年来在日本声望不坠,堪为禅门学者之模范,诚然信也。

责任编辑:清净有道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坐卧有方!古代床榻之古制一窥(图)

 作者: 李晓径


红木床,是中国古典床具中的经典之作。(网络图片)

《家具史话》记载,最早成形的坐具是席,“席地而坐”,毯子、褥子以及草编的席由此而来。先秦两汉时期的人们以席为座。继席之后的坐卧用具是床,如《诗?小雅?斯干》有“乃生男子,载寝之床”,《商君书》亦有“人君处匡床之上而天下治”等。

安身之床

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床形象形文字。关于床的最早文献记述,在《易经?剥卦》:“剥牀。”王弼注:“牀者,人所以安也。”

《广博物志》上有则传说记载了床的发明:传说神农氏发明床,少昊始作箦床,吕望作榻。箦(zé),竹编床席。箦床,无茵席之榻。就是没有草席褥垫的榻。

《通俗文》记载:“三尺五曰榻,八尺曰床。”古籍曾记载,“象往入舜宫,舜在牀,琴。”象进入舜的宫殿,舜在床上弹琴。

《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闲居时坐在床上,“隐”有倚靠之意,所谓隐几而卧,即靠着几案睡眠。《释名》:“人所坐卧曰床。”那时的床是坐卧两用的家具,而且坐是其重要功能。当时的床比较矮,不能做垂足坐,仍然是跪坐或胡坐(盘坐)在上边。夜间则用来睡觉,早晨则收起枕席卧具。

古人总曰“睡硬床解乏”,因为若床过“软”,接触的都是肌肤,床只与肌肤相亲,无法使筋骨得到按摩,反而会让人更疲惫,硬床却不会这样。大概六朝以前,床榻并称,后代床的结构和装饰手法工艺更繁多,唐宋时期的床榻大多无围子,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使用这种无围栏的床榻,一般是须使用凭几或直几作为辅助家具。

明代三面或四面围栏床榻开始出盛行,如架子床,四角安立柱,床顶安盖,俗谓“承尘”。床面的两侧和后面装有围栏。因为床有顶架,故名架子床。再如拔步床,其外形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还有的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小廊子,廊子两侧放些桌凳小家具。拔步床虽在室内使用,却很像一幢独立的小屋子。

文震亨认为,“宋元时期断纹小漆床为最好,其次是内府所造的单人床,再往下是能工巧匠所作之床,也可留作己用。永嘉、粤东有种折叠床,在船上携带放置十分方便。像竹床、飘檐床、拔步床、彩漆床、卍字床、回纹床等样式,都很俗气。近来有用柏木雕琢似细竹床的,很精致,适合放在闺房及小居室中。”

坐穿木榻

榻,古时家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直接释榻为“床也”,它在早期专指坐具,但在后来也作为卧具使用。

文震亨认为:“今人制作,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令人慨叹实深。”这说明古人制作几榻,讲究定式,崇尚古制。每一件家具用何种材料,尺寸多少,功能几何,都清楚明白;崇尚天然,不尚雕饰;以“雅”为重,又注重实用与舒适。

“座高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长七尺有奇,横三尺五寸,周设木格,中贯湘竹,下座不虚,三面靠背,后背与两傍等,此榻之定式也。”榻座高一尺二寸,靠背高一尺三寸,长七尺出头,宽三尺五寸,木框为架,中间贯穿湘妃竹,后面和两旁三面有靠背,此皆制榻所应遵循的定式。有年代较久的旧断纹,有元朝的螺钿,形制自然古雅。

榻下最忌用四只脚,榻的四足形状似螳螂腿,佛前的供桌多为此样式。东汉的《释名》曰:“长狭而卑者曰榻”,“榻,言其体,榻然近地也,小者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故榻以一人独坐为尊,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是也。

短榻高约一尺,长四尺,常放在佛堂、书斋等地,可以静坐说禅,或者手挥拂尘,谈论玄道,也便于斜靠躺卧,俗称“弥勒榻”。短榻,逐渐发展为文人隐士必备的坐榻。西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汉末魏初时人管宁,归隐后常跪坐于一木榻之上,历时50余年,未尝箕踞而坐(他始终没有伸开双腿随便坐过),榻上当膝处都被磨穿了,古人称此为“坐穿”。

隐几而卧

几,是人们坐时依凭的家具。“几以怪树天生屈曲若环若带之半者为之,横生三足,出自天然,摩弄滑泽,置之榻上或蒲团,可倚手顿颡。”用天生弯曲如环如带状怪树为原料制作几,最好有天然三弯腿,打磨擦拭光滑明亮,放在榻或蒲团上,可以用来放手或以手支头。这里就是说了隐几而卧了。

《孟子?公孙丑下》:“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隐几,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这里表现了孟子待客时的不敬姿态和冷漠态度。

古装电视剧里常见到放在榻上的像椅子扶手一样的东西,就是几,以前席地而坐没有依靠的地方,所以有了几来借力,这类“凭具”之类的小物事,有点象靠背椅长了四条腿之后的样子。

  来源:专栏 看中国版权所有,转载须经版权人确认。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从一张藤床来看王安石的德行?(图)

 作者: 毕宝魁


为官具备良好的官德。(网络图片)

“打铁必须本身硬”,敢于变法和坚决执政的前提是自己干净,没有贪贿问题。王安石在钱财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冰清玉洁,没有一丝一毫瑕疵,这是其为官时敢于坚持原则的前提。

王安石的处事风格

熙宁十年的春天,王安石回到金陵已一个多月,心情渐渐平静下来。经过多次请示,终于得到神宗的批准,可以彻底退出官场,就要搬出官府的家属大院而迁居到新租赁的一所宅院中。

王安石在复相前便是判江宁府,即江宁府最高军政长官。这次辞相回到金陵,真正的实际职衔还是这个官职,而宋代的官府中都有现成的官署,一般在衙门后院或别院有官员宿舍,包括家俱等生活设施都是官府统一置办的。上任的官员马上就可以带着家属入住,非常方便。州县一级的官员流动性很大,故称之为“流官”,古代常说“官不修衙门,客不修店”,就是这个原因。

在搬出官府宿舍的前一天夜晚,王安石安排家人和仆人把官府中的一切东西全部留下,一根草棍也不能带走,公私分明,这是王安石的一贯风格。夫人吴氏喜欢他们夫妻所住的那张二人床。那是一张藤床,制造工艺水准很高,造型古朴大方,睡着很舒服,看着也很美观,故有点舍不得,就商量王安石是否把这张床带回去,那怕是多给一些钱也可。

王安石不同意,觉得这样做有损清德,何况即使给钱也容易贻人口实,多了少了都说不清楚。还是干净俐落,寸草不带为好,这样心中才会感到坦然。并答应夫人回到家中后,仿造此床再打造一个,清白一生,何必为此一床而心中有愧呢。吴氏夫人本是深明大义的女性,当然同意。

关于这件事,也有政敌肆意歪曲事实真相,诽谤王安石夫妇。有人说,吴夫人喜欢官府中配置的这张床,便背着王安石让人搬到了新租赁的住宅。管理官府宿舍的官员清查官府配套家俱时发现少一张藤床,便来到王安石的新住处想往回要,但吴夫人不给,谁劝也不行。那位官员很焦急。

王安石见无法说服夫人,便穿着脏乱的衣服,甚至光着脚到上边踩几下,再躺一会儿。吴夫人一看丈夫上去连踩带躺的,便嫌弃太脏,说不要那个藤床了。于是官府得以收回官物云云。

王安石巧计退藤床

还有人夸奖王安石什么“巧计退藤床”,真是太能埋汰人了。不但埋汰了王安石,更埋汰了吴夫人,还埋汰了官府中管事的人员。在前段时间的“百家讲坛”上,有的学者还专门讲这件事,而且也是如此讲的,当是缺乏深入研究和思考。

跟王安石过了一辈子的吴夫人,就因为王安石上床躺一会儿便不要床了?那他们家还能有床吗?她怎么和王安石过一辈子的呢?怎么还会有五个?那位管事的小吏,即使官员家属真的带走了官府属于公共财产的一张藤床,还至于撵到家里来跟夫人要吗?顶多跟王安石说一下就算了。故这种情节是编造的,毋庸置疑!

我思古人,安石荆公。举世淫糜,独守古风。毅然变法,富国强兵,两宋最盛,莫过熙甯元丰。高尚,玉洁冰清。一不爱官,摒弃虚荣,六上札子辞相,事业人气最隆,二疏不能专美,有异梅福渊明;二不爱钱,清廉骨梗,浩然正气凛凛,羞煞古今蠹虫;三不爱色,绝无绯闻,妻买美人辞去,不同贾充玄龄。千古知己,梁氏任公。一言判断善恶,三代以来完人。唯仁者能好人,圣人所云。

这是我在写完《王安石传》后即兴写作的韵语,感慨其高洁的官德。

责任编辑:清净有道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8) 武士道之源

作者: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研究组 来源:

教育失德

而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人背离了中国的五千年,中国人堕落,民族精神几近消亡,国家处于亡国的边缘。阐明,中国失败是教育不行,不能继续自己的固有高尚的道德和伟大的智慧,教育的要旨要讲道德。

“其实,以我们中国这样高美深厚的文化基础,以我们中国这样优秀的民族,再加以土地之广沃,历史之悠久,在现代世界上应该比那一个国家或那一个民族都要进步和强盛,为什么到现在还比不上毫无文化基础的区区三岛,而反要受他的侵略压迫?就是因为我们教育不行;不能继续发扬我们民族固有高尚的道德文化和伟大的智慧才能。试看,日本以毫无文化基础的落后国家,在几十年工夫以内,居然成功一个富强的国家,先打败中国,后打败俄国,现在更敢与世界为敌,随便侵略我们中国;其所以能转贫为富转弱为强的原因,也就是明治维新以后教育的成功。

“我们中国新式教育差不多是和日本同时开始办起来的,为什么日本的教育在二三十年中能使科学进步,政治修明,经济发达,建设起一个现代的国家?而我们中国的教育,却得不到什么好的效果,国家至今还是贫弱衰败,要受人家的欺侮压迫?就是由于我们中国从前办教育的人,没有从根本上注意教育的要旨,或是注意到了而不能按照要旨去做,所以教育不能发生功效。最多只能有表面的发展,而少实质的进步。

“我所谓教育的要旨是什么呢?就是要普遍的增进一般国民‘德,智,体,群’四育。一个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完全根源于国民的道德之高尚,智识之优良,体魄之强健和群性之发扬。现在我们中国一般国民的精神道德之堕落,智识程度之低下,体魄之衰弱,社会之散漫,无一不是我们国家民族的主要病根。这些主要的病根不除,决不能转弱为强救亡复兴!”

蒋介石指出,抗日之关键是精神和道德:“所谓战事,不是纯粹物质力量的战争,除物质力量以外,还有一种最根本的精神的力量。物质力量须以精神力量为基础,然后可以充分的发挥,所以精神的力量常能克服物质力量,而获得最后之胜利。我们中国现在经济和科学落后,一切物质力量,一时虽来不及充实,而精神则为我们人人所固有。所谓精神,就是讲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生于民族的固有道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只要我们全国国民能够恢复民族固有的道德,发挥民族固有的精神,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一定可以战胜敌人优势的物质力量。”(《与人民共同救国之要道》,一九三六)

二、武士道之源

倭国—日本

日本古称倭国,民风淳朴。秦始皇遣徐福东渡蓬莱,给日本带去了中华文化。隋唐时期,日本送大批留学生来华,全面吸收中华文明。贞观四年(六百三十年)起,日本即向唐朝派遣使者(即遣唐使)。这些遣唐使把大唐神传文化及各种不同制律、民俗、建筑、服饰等带回日本。“唐太宗以其国所居,为依日所出之东海,故赐其国名为日本,意谓日之本也。”

贞观二十年(六百四十六年)日本“大化改新”。日皇孝德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为“大化”。大化改新后,日皇也正式采纳昔日太宗所赐国名,改为“日本”。

唐高宗时,日本进犯中国藩属新罗,引发战争,唐朝获胜。历代也眷顾周边民族,包括日本民族。神州舞台朝代变更中,大唐文化则扎根留在日本。元朝曾两次进攻日本,均因为风暴而铩羽而归。日本人将其称为“神风”,意为从神居住之处吹来的威力强大的风暴。因元朝不得涉足,大唐文化才得以保留在日本。

日本以儒教中的武士道立国,从南宋开始武士执政,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个幕府(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历史时期,始于一一八五年源平合战结束,终于一八六七年明治维新,共六百八十二年,奠定了日本长期武人执政的历史。

“源赖朝创立镰仓幕府(南宋光宗绍熙年间),率部下武士,崇尚儒道,统治天下,政尚简易,礼崇俭约,对于武士道之教育,特别注重。源赖朝以武家出身,极端注意武士之精神。其所谓武士之精神者,如尽忠孝,守信,慎独,内明为人之道,外修武功等,武士以民之师表自命,所谓‘为花当为樱花,为人当为武士也’。武士在家庭所受之教育,尤为严格,守‘死在刀剑里,视死如归,敌人武器刺及面部,为武士之大耻辱’等格言。此种武士道教育,影响于当时日本士风至巨,而武士尊重之信条,逐渐为一般人共同遵守之德目。此外敬神拜佛思想,亦为武士道之重要部分。日本以神威佛力与武运相提并论,不拘出征临阵,均须祷告,此风传至今日。”(蒋介石,《中国的立国精神》,一九三二)

自从元、清两朝天人入主中原后,日本朝野出现“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之说,认为日本才是真正中华文化的继承人,自称中国,而视华夏为蛮夷,称华人为“清国奴”、“支那人”等等。

武士道是日本民族的灵魂,这一点蒋介石最清楚,他说:“‘武士道’的历史,虽然是在我们宋代即日本源赖朝的时候就有的,但是到了德川幕府之后,明治维新的时候,却格外的兴盛风行;他们是拿了武士道来提倡日本的民族精神,造成了他们的‘大和魂’。日本的民族灵魂,所以武士道就是他们国家民族的真精神。

“总理常常引用孙子‘攻心为上’一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攻敌国,一定要先攻他的心,仅是得到他的城池,捕获他的俘虏,都没有用。无论那一个学生都要记住这句‘攻心为上’的格言,尤其要知道日本侵略中国的精神在什么地方?这是比研究什么战术兵器都重要! ”

“简单说,日本人之士道,就是中国的儒教两个字,士就是讲儒,道就是讲教,士道就是一个儒教。武士道乃是儒教中残余的东西。”“儒道本来是整个的我们中道的民族精神,却被日本人片断的拿去做他们的霸道的民族精神。”“武士道的精神仅在于勇,最多带上一点智。我们中国古人所谓勇的解说,有义礼之勇,与血气之勇之别。而于我们中国智仁勇三个字中最紧要的仁字,日本却绝对没有;他不讲信义、仁爱、和平,完全衹讲侵略、强暴。”

“武士道的道理,不过是这样的一个东西,没有什么稀奇;也不是他们日本固有的宝贝,而是中国旧货被他们偷去,成了他们的民族精神,居然敢用来侵略我们中国;而我们中国自己固有的东西,反自己来抛弃不要,给人家偷去,让人家用他来压迫我们,你看可惨不可惨!可耻不可耻!”(《中国的立国精神》,一九三二年)

本文标签:, , , , , , , , ,

from 气功

2016年12月16日星期五

白居易是最懂得“市场传销”的诗人?(图)

 作者: 郑楚雄


曾于《与元九书》中,详细说明他编集自己诗歌的过程。(网络图片)

未入正题前,先看看一首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

这首诗很流行,我不是想加上什么解释,而是很有兴趣诗的写成和流传的经过。

诗人饮酒 起兴写诗

大家都应知道,李白一个人饮酒,孤单之余,忽发奇想,不如邀月同饮。过程说得很清楚,最后是“醉后各分散”。李白在这一奇遇过后,应是尽欢(或尽悲)而醉的。

这首诗是怎样的写下来的?醉了怎能写诗?或许是醉醒以后补作,但有写作经验的人都应知道,醉中和醒后,不论诗兴或感怀都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灵感,应是在半醉未醒之时最酣畅,创作也是在这个时候处于最高峰状态的。王羲之完成《兰亭序》,据说也是在酒酣之间,醒后再写便不能再登峰造极了。

或许有人觉得我吹毛求疵,李白不能边饮酒边笔录吗?那在完全醉倒之前,便完成千古巨构,醒后再作增删润饰也来得及。

或许就是这样吧,这问题是没有精准答案的。另一问题是:诗成以后,如何能完整保存下来,流传千古,直到今天你和我都能读到?何况现今李白集中,《月下独酌》共有四首,这一系列诗歌,无论 作者或传递者,保存过程应是珍而重之的。

李白名气有助诗歌流传

李白是唐代大,生前已甚有名,他的作品,只要一面世,或许就成为传抄的对象,这有助于流传。现今还保留的某些唐人选唐诗集,李白的作品便有多首。至于以后如何编集,如何刻印流传,这方面研究,牵涉的学问便更多了。

李白有没有作品散佚了?当然不会没有,但他比一生作品只留下来两首的张若虚应该幸运很多倍的。一个人如果想作品保留得比较完整,最好是自己生前编定诗文集,并加以详细说明,确保平生着述可以保留。做过这种工夫的人,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与元九书》

白居易在他的一篇《与元九书》中,详细说明他编集自己诗歌的过程:

“仆数月来,检讨囊帙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目。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或卧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凡为十五卷,约八百首。”

他把自己的诗作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一共八百首,连写作时间和写作背景也说得清清楚楚。分得这样仔细,是出于珍惜?出于自负?怎样都好,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可惜下文所述,却又有点儿流于轻佻俏皮: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其余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今铨次之间,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很显然,他重视自己号称为讽谕和闲适的作品,其余感伤和杂律,无足珍重。他寄意将来为他编集诗歌的人“略之可也”,可是自己却“铨次之间,未能删去”,却不止矛盾,还有点儿狡狯了。

为作品分类是自负或另有目的?

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自己作品的小手段而已,不是吗?白居易的一首名作《长恨歌》,他自己的归类是感伤类,用他的说法是“略之可也”。可是不单止他,还有其他同时代的人,十分珍视这首作品。

《与元九书》引述了一个:“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由是增价。”连妓女也以懂此诗自夸,可见这首诗的流行。

他自己也有一首《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分明是以《长恨》和《秦吟》(《秦中吟》)对比,视为传世重作。他预知自己“身后文章合有名”,而且“气粗言大”的宣扬,难道他会忍受后世编集者把《长恨歌》删去,就正如他自己所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如果不是,我想倒有些虚假了。

说白居易最懂传销自己的作品,当然就不止如此一端。他在令自己如何成名下过一番苦功的。成名之道,最佳手法莫过于挑战权贵。他说自己是谏官,写诗讽喻现实是职责,这固然是。

但去到像“凡闻仆《贺雨诗》,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这样的描述,白居易既没有现场参与,颇有点儿戏剧性的夸张成份了。

在当时的人对他做诗的手法已有所质疑:“不相与者,号为沽誉,号为诋讦,号为讪谤……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说也见于《与元九书》的自述),但这些议论,无疑都没有给反省过来,相反是拿来作为肯定自己别树一帜的论据。

诋訿前人佳构有些过份

自己写诗如此取向也就算了,连前人佳构也尽情诋訿,由《诗经》以降,直至魏晋诗人,一些传颂千古的名句,白居易评为“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他特别举出杜甫为例,“然撮其《新安》、《石壕》、《潼关吏》、《芦子关》、《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十三四。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贬斥他人,抬高自己,是传销的一种手法,白居易用得很圆熟。

坊间流行的“老妪能解”说法,说穿了又是一种包装营销手法。说见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这个故事是出于旁人杜撰还是当事人自述,无从稽考,我只能采姑妄听之的态度。一位人而写诗需要征求文化修养偏低(甚至没有)的老妇人的意见,笑话也说得太大了。证诸白居易诗集中的作品,如真要这样做“品检”,恐怕绝大部份是要受淘汰了。

前人对此已有所质疑,如《苕溪渔隐丛话》:“乐天诗虽涉浅近,不至尽如冷斋所云。余旧尝于一中曾见此说,心不然之,惠洪乃取而载之《诗话》,是岂不思诗至于老妪解,乌得成诗也哉?”

苕溪说得客气,这样子的宣传,其实又不过是一种传销手法,意味这种处理与众不同,可以吸引注视。如果这说法是旁人杜撰,是有意陷白居易于不义;如果这说法是白居易自述,是有意陷诗歌于不义。均之两种情况,我希望事实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责任编辑:轻描淡写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天雪】彼岸 / 菊芳(组图)

 作者:

发青布芳泽,种德岁逍遥。(图片  来源:天雪友人)

 

彼岸

祥烟饶翠玉横桥
低柳画舸兰桡
风箫寄远
邃殿荡逸降瑶
发青布芳泽
种德岁逍遥
彼岸江南
江南彼岸
长青春光好
 

 


轻抽细叶翠韵芳贤。(摄影:天雪)

 

菊芳

冬初雨
寒食天
枝头紫菊殊容翩
轻抽细叶翠韵芳贤

冲天香
开轩前
朵朵频异报根缘
飒飒披春盈满畅苑

 

  来源:专栏 看中国版权所有,转载须经版权人确认。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三藏、乌鸡国太子和哈姆雷特关系密切?(图)

 作者: 九之尾


》与《哈姆雷特》,其实有部分相像,你可曾注意到?(网络图片)

唐三藏的身世可算得上是众所周知:父亲蕊高中状元,娶得相府千金,赴任途中被艄公刘洪打落江中。陈光蕊妻子殷温娇因孕在身,不得不任刘洪霸占冒名上任,产子后弃入江中漂走,被金山寺长老收养成人,出家为僧。十八年后,江流僧得知身世,报官复仇,陈光蕊亦被其当年救过的龙王复活,一家人认亲团圆。这个故事在《西游记》里的回目是“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江流僧与其故事母题

尽管最后回顾唐僧的八十一难,开头四难便是遭贬(指的是金蝉子遭贬)、出胎、抛江、报冤,但是这一回故事在明清的许多版本里都没有。江流僧故事应有自己的流传体系,并且这一回的文字粗疏,前后矛盾之处甚多,与《西游记》的整体风格不符,是后来被加入到小说中来的。所以上世纪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整理标点本《西游记》时,是把这一回作为第八回的附录来处理的。

江流僧的故事根据的是个流传极为广泛的故事母题,唐代温庭筠《干月巽子》和宋代周密《齐东野语》中都有类似的短篇,但两个故事中主人公在事发时都已出生。

温庭筠《干月巽子》中的“陈义郎”篇载:唐天宝中,陈彝爽中举,邀好友周茂方同往赴任,周于江险之处锤死陈,冒名赴任,霸占其妻,并养其二岁幼子陈义郎如己子。陈义郎十九岁时,偶经家乡故宅,见到亲生祖母,得知事情始末,后手刃周茂方报仇。这个故事中陈义郎已经两岁,周茂方爱他如自己出,与江流儿不同。

周密《齐东野语》中的“吴季谦改秩”篇载:某郡卒江行遇盗被杀,妻为盗迫,将数月幼子盛盒浮江,十余年后偶至某寺,忽见当年漆盒,惊问寺僧,俱得始末,又见其子酷肖乃父,委僧报官,遂得昭雪。除去神话元素,江流僧的故事与此几乎一样,且殷温娇因孕而屈从强盗,此中女主以己换子之生,其不得已之情衷亦同。

三藏与乌鸡国太子

除去这个有着独自流传系统的故事之外,小说正文中仍有述及三藏身世的情节。第三十七回,乌鸡国的魂魄向三藏梦述自己遭难的始末,又说自从自己被妖怪推到井里后:“自此三年,禁太子不入皇宫,不能够与娘娘相见。”三藏物伤其类,道:“你的灾屯,想应天付,却与我相类。当时我父曾被水贼伤生,我母被水贼欺占,经三个月分娩了我。我在水中逃了性命,幸金山寺恩师救养成人。记得我幼年无父母,此间那太子失双亲,惭惶不已。”

细细想来,三藏的身世与乌鸡国太子的遭遇果然有诸多相似。太子同样也是父亲被坏人杀害,被霸占,自己与母亲不得相见,当然结局也是母子、夫妻相认。在当代的影视剧改编中,就有将三藏身世与乌鸡国太子糅合,并结合佛经中的国王、太子出家故事,将三藏的俗世身份设定为太子的。

《西游记》与《哈姆雷特》的太子复仇记

除此以外,早有研究者指出,《西游记》中的乌鸡国太子复仇的故事,与名剧《哈姆雷特》极为相似,且很有可能同源。比如,两故事同以鬼魂诉冤开头,国王同为兄弟在御花园杀害,奸王乱伦娶嫂而王后并不知情,王子与王后密谈后故事发生转折,《哈姆雷特》借外来伶人表演谋杀案,《西游记》借外来行脚僧诉冤揭穿奸王,且故事主题都是王子复仇。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约成书于1600年前后,存世最早的《西游记》是刊刻于万历二十年,亦即1592年的金陵世德堂本,《西游记》的成书更早于此。如此看来,早于《哈姆雷特》的《西游记》似乎没有承袭远方欧洲故事的可能了。但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却不是王子复仇故事的最早版本。丹麦王子的传奇故事,最早被12世纪的历史学家萨克索的《丹麦史》所记录,1570年法国作家贝尔福莱的《悲剧故事集》收入了这个古老传说,剧作家基德据以创作了名为《哈姆雷特》的舞台剧,学者研究指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很有可能便是以此剧为蓝本的。在中西交通远迈前朝、航海事业空前发达的明代,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西方传入东方,似乎也并非绝无可能。

除去东西方文化互相影响的可能不论,这类“贵种复仇”(王子和被神化的三藏法师,都具有远超凡人的身份地位)故事本是常见的母题,被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和文学艺术一再演绎,乌鸡国太子故事和《哈姆雷特》为同一母题则是毋庸置疑的。

另一方面,《齐东野语》记载的故事,与三藏的出身故事几乎一致,可以毫无疑问地认定为同一母题或源头;而陈义郎由坏人认为义子并将其养大,这种情节可以远溯《左传》所记载的“赵氏孤儿”故事。《西游记》 作者在乌鸡国故事中加一句闲笔,让三藏交代自己的身世,表面上看是对前面插入的江流僧故事的呼应,实际上也是 作者敏锐地注意到了两个故事的相似性,是对同一母题下不同故事文本的极力弥缝。这些深挖下来趣味无限、内容丰富的细节,正是《西游记》得以位列名著之林的重要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轻描淡写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苦行修炼只是一种形式?(图)


若只注重形式,是无法真正提高内在修为的。(网络图片)

一位和尚远行化缘路过一个国家。

当时正值夏季,烈日当空,酷暑难耐,人就像在火炉中一样。他准备找一个阴凉处休息一下。忽然,他的目光被不远处的一幅奇怪景象吸引住了。只见一块空地上,放着五盆熊熊燃烧的炭火,五盆炭火中央蹲着一位婆罗门。他前胸后背淌满了汗水,头发被火烤得就像冬天的草一样又枯又黄,嘴唇也裂开了口,一幅狼狈不堪的模样。

和尚见此情景,走上前问道:“为什么这么热的天不找个阴凉处避暑,反而在底下烤火?”婆罗门伸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答道:“我听说烤火有助于修习苦行,所以我整天在这里烤火,无论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因为我一年四季都穿着破旧的衣裳,因此人们都叫我‘缕褐炙’。你瞧,今天天气特别热,所以我更要把火烧得旺些,以求尽快修成正果。你不要耽误我的大事,请你走开。”

和尚听了,不禁摇头叹道:“唉!该烤的东西你不烤,反而一味地烤那些不该烤的东西,你这么片面地曲解修习苦行的含义,怎么行呢?这样做岂不是舍本逐末吗?”

正在咬紧牙关忍受着极端痛苦的婆罗门,一听和尚这么不以为然的口气,立刻火冒三丈,回过头恶狠狠地说道:“那么你说到底什么才是真正该烤的东西呢?”

和尚慢条斯理地说:“好吧,若果你真想知道,那么我就告诉你:真正该烤的东西,是你那颗充满愤恨的心。这就好比牛拉车,如果车子不动,你应该用鞭子抽打牛,而根本不应该打车子。人的身体就好比是车子,心灵好比是牛,所以,你应该去烤你那颗心,而不是自己的身体啊!”婆罗门这才恍然大悟,惭愧地向和尚跪下身去,感谢他为自己指点迷津。

试图通过一些外力去增加修为是行不通的,真正能够提高修为的只能是内心深处的感悟。我们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仅仅追寻一种形式来提升自己是不够的,必须用心去感悟生活。

责任编辑:退后向前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古风悠悠:三将让功,将德风范

作者: 慧淳 来源: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将领,大都具有居功不傲、谦退不伐(不伐:不自我夸耀)的优秀品德。春秋时期,就曾有过一段为人称颂的“三将让功”的佳话。晋国将领 克、士燮、栾书 这三位将领,在取得晋齐鞍之战胜利后,不去争功,克己互让,表现出良好的将德风范。

周定王十八年(纪元前589年),齐国发兵去进攻鲁、卫。鲁国和卫国都感到危急,求救兵于晋国。晋景公派“克”(人名)作中军元帅, “士燮”(人名)统率上军,“栾书”(人名)统率下军,三人共带领兵车八百乘,与鲁、卫两国,共同组成反齐同盟军,联合抗齐。齐军由 齐顷公 挂帅,出动兵车五百乘,士兵三十三万人出战。晋、齐两军,“师陈(双方摆兵布阵)于鞍(今山东济南西)”阵势摆开,杀声震天。

战争开始后,晋军将帅,通力合作,齐心协力,与齐军激战。 晋方主帅“克伤于矢,流血及履,末绝鼓音”(主帅名叫克,中箭受伤,血一直流到鞋子里,仍坚持战斗,战鼓声不断),克仍驰马向前,不下火线。士燮、栾书率军,紧随其后。晋军将士,奋力杀敌,驰骋疆场,势不可当。打斗多时,齐军不敌,溃败退却。晋军乘胜追击,进入齐国,攻打马陉(今山东益都)。这时,齐军死伤累累,无力再战,齐侯只得派人,送上齐国国宝纪围虚、玉磬和土地,向晋国求和,并归还鲁、卫 的侵地。鞍之战齐国战败,使其在诸侯中的地位,大大下降。而晋军的胜利,进一步增强和稳固了霸主的地位。

晋军凯旋班师回到国都,许多国人前来迎接晋国将士。士燮走在入城队伍的最后,他的父亲范武子,见到士燮后:问他:“你为什么走在队伍最后呢?”范武子的士燮答道: “师有功,国人喜以迎之,(我若)先入,必属耳目焉,是代帅受名也。故不敢。”范武子听后,非常高兴,认为有如此谦让的美德,是可以免于灾祸降临的。

晋国取得了鞍之战大捷,最高兴的是国君晋景公。中军主帅克,在班师回朝后,进见晋景公。晋景公十分兴奋地对他说:此次取得对齐作战的胜利,“子之力也夫!(是你的功劳啊!)”克谦虚地回答道: “君之训也,二三子之力也,臣何力之有焉?”克把功劳归于君主平时的训导和其他将领的努力,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战功可言。

上军佐将士燮,前去拜见晋景公,景公也十分兴奋地对士燮说:“打了胜仗,这是你的功劳。”士燮也十分谦虚地说:“庚所命也,克之制也,燮何力之有焉?”士燮把功劳归于此次虽未出征的上军主帅庚的运筹帷幄和克的指挥有方,也说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劳。

下军主帅栾书,前去晋见晋景公,景公同样也说:“这次胜仗你有功劳啊!”栾书回答说:“燮之诏也,士用命也,书何力之有焉?”他把功劳归于士燮的指示,还有士兵努力作战与敌拼杀,而取得的胜利。也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可言。

晋军的克、士燮、栾书,三位将军,打了胜仗不居功,有了荣誉不骄傲,谦虚谨慎,克己让功,表现出良将的风范,一直为后世兵家所推崇。作为良将,不但要有将能、将才,精于谋略,善于战法,勇猛善战;同时还必须具备有良好的将德修养,胜而不骄,谦退不伐(不自夸),不矜其功,克成其名。晋军三将,居功不傲,克己谦让的行为,堪称良将的楷模。

喜好虚荣,好大喜功,这是某些人的一大弱点,也是招致灾祸的重要原因。立了功,也许是很危险的事情,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如果一个人自伐(自夸)其功,居功自傲,那么,他离败亡的日子就不远了。君不见,历史上很多立有大功的人,从不在人前夸耀,功愈大而愈谨慎,得以功成名就,而颐养天年。但也有一些人,因小有功劳,便自夸不已,邀功取宠,结果取宠不成,反累及自身,甚至招致杀身之祸,历史上这类事例是不胜枚举,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推功让能于他人,就像本例中的克、士燮、栾书一样,把本该属于自己的镜头,悄悄地让给他人。擅长处理上下级关系的人,都会把自己的功劳淡化,不显山,不露水,必要时将一切功劳、成绩、好名声,都归之于他人。如此,不仅能得到下官的敬信,而且可以教育下属。从长远的眼光看,这样做,并不会抹杀你的功劳。不仅无损于你的功绩,而且能够远祸保身,何乐而不为呢?

(事据《通鉴记事本末》)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命运的迷雾】集贵

【命运的迷雾】文才和文福

《诸世纪》蔷薇系列预言的启示(4):“1999年7月”与行星十字架

作者: 陆闻 来源: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对宗教及信仰的迫害,如基督徒在古罗马遭到迫害,释迦牟尼的弟子在古印度遭到迫害等。但当时发生的迫害只局限在局部地区、一少部分人群中。而今天发生的对法轮大法的迫害与以往都大不相同。发达的交通工具,可以在一天时间里,把人运送到任何一个地方;发达的通讯工具,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把指令传达到任何一个角落。世界范围缩得很小。

人类历史上也少有的出现了一个异教思想,经过辗转在东方扎根,发展成为一部经过近百年历史磨砺的专政机器,拥有几百家电台电视台,几千家报纸,几百万警察和军队构建的统治工具,在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监狱和劳教所,在各国都有领馆。严密的监视体系及控制系统,把触须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单元细胞成份中。

今天的中国,一亿人的正信受到压制,迫害遍及整个中国并延伸至海外。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信仰迫害,其影响也将给人类带来深刻的教训。

预言“1999年7月”

诺查丹玛斯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同时又是一名医生,他非凡的预测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他对主的虔诚信仰,他擅长对占星术的研究,所以在他的预言诗里,经常出现星座的名称。

诺查丹玛斯有关“1999年7月”的预言,曾经存在众多的争议。研究者们认为,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中能够直接写明时间的,一定是一件非同寻常、关系人类命运的大事,所以研究者们联想到了有关世界末日、地球毁灭等说辞。

诺查丹玛斯在生前曾经多次提到玛尔斯:玛尔斯的出现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祸。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在《诸世纪》中写下了“1999年7月”的预言:

“1999年7月,为使安哥鲁亚王复活,大王将从天而落,届时前后玛尔斯将统治天下,说是为让人们获得幸福生活” 。

解:这篇预言中的“玛尔斯”,其实是指马克思(预言通常把名字改动一个发音),马克思代表共产主义,也就是。现在回眸一下,1999年7月发生了什么?这个期间发生的最大事件就是:1999年7月20日,中共发起对法轮功的全面迫害。到处抓人、打人、办洗脑班;把法轮功学员抓入监狱和劳教所;新闻媒体每天滚动式播放诽谤法轮功的节目;人人签名表态。中国陷入“文革重来”般的一片恐怖气氛中。

“为使安哥鲁亚王复活,恐怖大王将从天而落”,这句话中,诺查丹玛斯非常委婉地表达了对这场迫害的预测:“为使其经历一个死而复活的过程,因此恐怖发生了”。他在短短的话语中,点到了这场迫害,同时又预测了它的结果——复活。

“届时前后玛尔斯将统治天下”, 这句话点到了迫害法轮功的元凶是信仰马克思的中共。

“说是为让人们获得幸福生活”,这是带有讽刺意味的一句话,是指共产党宣讲的所谓“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差别”、“解放全人类”的等等说法。 共产作为暴力的恐怖机器,宣称要“建立人间天堂”,其在实践中,却建立了一个个人间地狱,让民众深受苦难。颇具讽刺意味。

行星

诺查丹玛斯擅长对占星术的研究。古老的占星学是基于观察天体运行的位置,显现不同的天象来预测未来。不同的星相代表不同的内涵,这在东西方文化中,形成了两大体系:东方的占星术和西方的占星术。

古人擅长观星,在唐朝时就设有专门掌管观星的司天监一职(官员)。古代的学是直接针对人与宇宙、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进行研究。从天体运行的规律中,洞察其对应联系,从而预知未来。

1999年8月18日,中共迫害法轮功一个月后,在太阳系内,太阳、月亮和行星在运行中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这一天文现象,在网上用谷歌和百度都能查到)。这一天文奇观的出现,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涵义。此时,中共媒体每天反复播放着各种造假新闻,谎言传遍了全世界。

十字架在古代是一种刑具。过去把受刑者绑在十字架上,用铁钉钉死,或者用火烧死。西方死人的坟墓上,通常也插有十字架。用古老的占星术理念来看待十字架,它的涵义代表“死亡”。 太阳系内巨大“十字架”的出现,蕴含的意思就是“巨大的死亡”。

古老的占星学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答案,或许您感到震惊。诺查丹玛斯作为一名占星家,他是否也预见了“行星十字架”的出现呢?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7) 洞悉时局

作者: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研究组 来源:

第二章 观迷世全局在胸

一、国际环境

远东地位

“中国自海通以来,因为国际交通和科学文明发达的原故,早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主要的一分子,而且是整个国际关系中最复杂的一环,无论政治、经济、社会、学术、思想各方面的演变,无不受国际环境的重大影响。现在中国问题完全是一个世界问题,而且是一个世界的中心问题。”(蒋介石《与人民共同救国之要道》,一九三六年)

进攻中国前,中国在历史“成、住、坏”的循环中已经走到了危险边缘。“我们中国立国五千年来,无论哪一个国家来侵略我们,总是被我们同化、消灭,这是什么道理呢?完全是由于我们中国民族哲学的高深伟大,超过了一切侵略我们的民族的原故。但是我们民族现在的确到了极危险的时候了,为什么?因为现在我们一般国民,皆麻木不仁,自私自利,以致人欲横流,所谓固有的国民性,立国的精神,丧失殆尽,加以现在发达,帝国主义者,用科学方法,来灭别人的国家,那国家就不能够幸存。这都是民族灭亡的最大危机!”(蒋介石,《中国的立国精神》,一九三二)

蒋介石清醒地认识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就是最根本最强大的国力。“就波兰来讲,波兰虽然亡了一百五十年,但是他复兴的根本条件始终没有消灭,这种条件是什么?就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他们民族历史和文化不仅没有消灭而且在外力压迫之下继续发扬,全国国民都知道有他们的祖国,都能同心协力,为祖国牺牲以求复兴。这种力量,就是最根本最强大的国力,比什么武力都要大!”(蒋介石,《政府与人民共同救国之要道》,一九三六)

当时中国所在的“远东”问题是世界问题(英语“Far East”是人使用的地理概念。以欧洲为中心,更远的东方称为“远东”),世界大战在即,中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光日俄,美、英和整个欧洲都牵扯其中。“然而当时环绕中国的国际形势,并不是单纯的日俄两国的斗争。所以当时如果我们国民政府接受日本的广田三原则,使中国成为日本的附庸,又或于抗战发生以后,接受德国的调停,与日本停战议和,则日本究竟是北进,还是南进,乃不可得而知。如果我们国民政府为了抗日而联俄,使中国重蹈十五年广州的覆辙,则莫斯科究竟是为了独占中国而对日作战,还是挟持中国,采取中立路线,而促使日本南进,亦是不可得而知的。总之,当时我们中国无论是降日,或是投俄,而其最后受祸者总是西方国家。如果这样,那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是将要改变一个写法了。”(蒋介石,《苏俄在中国》)

蒋公之政策和决定,牵扯各国之和世界大战的走向,也直接关系到对抗撒旦在世间的扩张和日后的世界时局。

世局扑朔

蒋介石在一九三六年在南京励志社对全国中等以上学校校长学生代表训词中,把当时的世界局势和中国时局剖析得清楚明了:

“现在国际的关系非常复杂,一个国家在这种复杂关系的国际环境中,要想求生存发展,尤其是要想从危亡中求复兴,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直截轻便的事情,必须就各方面认清时代环境的诸般关系,从而明白自己所处的地位,才能看清自立自强之道,而妥筹适合时代应付环境的办法,达到御侮复兴的目的。中国自海通以来,因为国际交通和科学文明发达的原故,早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主要的一分子,而且是整个国际关系中最复杂的一环,无论政治、经济、社会、学术、思想各方面的演变,无不受国际环境的重大影响。现在中国问题完全是一个世界问题,而且是一个世界的中心问题。

“世界列强现在直接间接都为着所谓远东问题太平洋问题,即中国问题而彼此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其情势愈演愈凶,中国便愈将陷于危亡的地位。在欧美各国中与日本利害冲突最大的,除俄国外就是英国,日本积极的和英争取远东的霸权,不仅在中国发生根本的利害冲突,即在英国殖民地的贸易上的冲突,也日形严重。其次,就是美国,美国在日俄战争以前,是想利用日本防制俄国,以维持远东的均势结果,日本打败俄国,排斥欧美在的势力。日美关系,日渐恶化,而处于敌对的地位。所以他们(英美)对于日本是很忌妒的。但是他们两国因为相互间的矛盾太多,要想联合制裁日本,目前却不可能。

“原来俄国在近百年以来是世界上野心最大的国家,在他帝政时代,专讲侵略政策,专以扩张领土为事。在西进政策失败后,便加紧地实行他的东进政策,一心一意地要侵略中国夺取海口,以实现其宰割东亚之野心。这和日本的大陆政策固然是正面的绝对冲突,同时和英国在远东的企图也根本不能相容。日俄之间,早已演成严重对立的局势,迟早必然爆发战争。

“我们由俄法协定与英德协定这两件事来观察,可以得到两个结论,第一是现在各国都在努力寻求与国,准备战争,正是合纵连横结友孤敌的时候。第二,在欧洲各国间尽管旧仇新恨很多,悲欢离合不定,然而他们各人骨子里都有一个远东问题存在,都不愿白种人在欧洲再有战争。换句话说,将来再共同来解决远东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大家来制服日本瓜分中国。

“日本侵略中国独霸东亚,最大的敌人就是英美和俄国。英美俄三国对于远东各有其远大的企图,各有其特殊之凭借,并且都是世界的头等强国。英美在太平洋以海军威胁日本,俄国在北方以陆军空军威胁日本,日本要想并吞中国独霸东亚,必先征服俄国,制服英美。至于他在军事上对付中国是不成问题的,在他心目中根本就没有中国;他所顾虑和畏忌的就是英美俄三国。

“(日本)对于中国的策略,也就不以军事为主,而是想利用中国种种弱点,以种种不同的手段来达到他不战而胜,不血刃而灭亡中国的目的。他第一个毒辣的手段,就是反党反蒋。为什么他要反党反蒋呢?前面我已经说过:因为国民党有‘恢复高台,巩固中华’的传统政策,和他的大陆政策根本冲突,而且现在中国全靠国民党来负起领导安内攘外复兴救亡的革命责任。他又知道:我蒋介石是现在中国军队的统帅,是立志要贯澈国民党传统政策的一个人,如果不将蒋介石打倒,中国便有军事的领袖和革命的重心,他就不能对中国横行无忌,为所欲为,来达到他不战而胜的目的。中国有一个蒋介石,是日本人所最不甘愿最引为痛恨的事情。”

本文标签:, , , , , , , , , , ,

from 气功

卫生间里这样布置才旺运!(图)


卫生间的。(网络图片)

传统的学理论认为,卫浴间一方面与家庭的财运有关,另一方面又是污秽之水和污秽之气产生的地方。卫浴间属水,因为卫生间是处理不洁净之物的场所,所以在处理上应该尽量将其隐藏起来,并且不要与其他任何房屋、房门等造成冲煞。卫生间是非常复杂的重要地方,卫生间装修风水好坏,都会影响到家人身体健康,事业,财运等。那么,卫生间装修有哪些禁忌呢?

忌用红色

卫生间装修的颜色主次要分明:卫浴间颜色搭配上面对主次非常讲究的,因此卫生间装修颜色不能够太杂乱。卫生洁具的颜色则为主要色调,它要与墙面、地面等次色调分明,要形成对比,从而使卫浴间空间主次分明,有主有次才是吉利的象征。

在五行之中卫生间的属性是“水”,水火不相容,也就是说水火相克,而大红大紫之色,有火之意。这我们是从相克上来解读的,不选择红色、紫色的原因之一。

相克总伴随着相生,与“水”能相生相容的是“金”。而金的代表色之一就是白色。所以这就是我们大多数卫生间在装修的时候选择白色的主要原因。此外,卫生间在颜色的选择方面以白色为主还有一个比较盛行的说法:“脏处尤需显洁,臭地更应芬方”,白色是洁净的代表,也是一种清纯的象征,所以这是一种互补的设计原则。

洗手间的位置不宜在居室中心,不仅采光不佳,而且易造成家居污染,秽气流到居室四面八方,潮湿空气闷在室内,易滋生细菌,不利于身体健康。座便器位置最好隐蔽。如果洗手间较大,可将座便器装在自浴室门口处看不到的位置,隐于矮墙、屏风或布帘之后,最好从镜子里面也看不见它,平时不用最好把马桶盖闭合起来。

摆放植物

在布置卫生间的时候,适当地养上一些植物,不仅可以起到吸收污秽之气的有利作用,还可以为居室增添情趣,可称得上是卫浴间的绝佳风水装饰。卫生间的温差和湿气都比较大,在选购植物时不宜选择太娇贵的植物,最好选择耐湿的观赏性绿色植物。

一盆吊兰在8至10平方米的房间就相当于一个空气净化器。吊兰是半喜阴性植物,最适合放在卫生间,可吸卫生间异味。常春藤可以净化空气、杀灭细菌。蕨类、椒草类植物喜欢潮湿,不妨摆放在浴缸边。卫生间通风不好,潮气大,可以放虎皮兰,虎尾兰的叶子可以自己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卫生间的环境光照不好,湿度却很大,一般需要放置些耐荫性比较好的植物品种:如肾蕨、铁线蕨常春藤、竹芋类、观赏蕨类、蔓绿绒类等。此外,壁挂式的小型盆栽也是卫生间的理想选择。

物品整洁

卫生间里经常有很多生活必备的物品,在摆放的时候,应该以简单整洁为原则,切忌将卫生间当成杂物间去使用,要避免将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混杂堆放在其中。

首先,为了保持空气的清新,向香皂。香水,洗发水,沐浴露这些物品要整齐的收好,摆放在洗手盆旁的架子上,这些东西散发出来的香味还可以冲淡卫生间的不良气味,使使用卫生间的人身心得到放松。其次,马桶刷等玷污有污垢之气的清洁用具也应该尽量放在蔽遮处,还有牙刷也应尽量插在专用的牙刷架上,而不宜直接放在杯子中。

再次,对于经常在卫生间使用电吹风的人来说,每次使用后都要将点吹风放入储物柜中,不要直接挂在墙上,因为电吹风的五行也属火,如果直接暴露,那么待在卫生间中就会造成水火相冲,对人体也不利。

责任编辑:李懿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纽约的初雪(图)

 作者: 李晓径


雪景。(网络图片)

纽约,初雪,12月11日,星期天。冬天黑得早,不知不觉夜幕的遮挡下,突然发现外面的房顶变白了,厚厚的一层雪,下雪了!第一个念头就是下雪的圣诞节将是神的恩赐。今年的初雪来得很早,兴奋的想要冲出去看雪。

雪是那样的洁白,飘飘洒洒降落,无分污淖沟渠、还是辉煌大厦,都在雪的眷顾之下。雪来自人间,还是来自天上?抑或完美的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轮回,自人间升华而结晶,象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变成就纯洁的颜色,又欢快的回到地面,等待下一次挥发蒸腾。

雪是那样的无暇,那样的美丽!雪兀自静静地下,想要听雪的声音吗?最后只听得个万籁俱寂。每当下雪的时候,这个繁忙的世界也会停下脚步,这个尘嚣的世界太需要雪的洗礼。

雪不紧不慢地下,过了半个时辰,再放眼看去,屋檐上、枝头上、地面上,都积累了寸把厚的雪。这个焦躁的世界太需要雪的沉稳、凝练。

雪是那样的冷若冰霜,如果你企图靠近她、温暖她,她立刻就融化掉了,化成一泓清水。在这个欲火焚烧的世界上,太需要雪的冷艳与决绝。

们不畏严寒,最喜欢在雪地里走啊、跑啊、跳啊、笑啊,他们还要打雪仗哩。这个时候,雪又体现出她温柔的一面,让孩子们尽情的玩耍、嬉戏,带给孩子们无限的快乐与美好的记忆。

孩子们还要堆雪人,把她装扮起来!这也许就是孩子们心中雪的形象吧,雪是无形的,可是孩子们非要把她聚之成形。于是,各种形像出现了,有顽皮俏皮的,有微笑可爱的,也有人把雪的雕像塑成女神的模样。

有位洁身自好的朋友,在朋友圈里留下感言:许多时候,我们要过很久才会明白,明白自己是一个人,明白自己的一切自己给才是安全,明白长长久久的日子里,握着手的人是自己,最懂自己的还是自己。

我们终要知道,人生是一段跋山涉水也会显山露水的路程,你要走一路,好的坏的都会出现,陪你走到终点的,或许有很多人,也或许,只有你一个人……

我欣赏也赞成这种观点,人活着,总不能失去自我。但是我也要说,我们并不是一个人,陪伴我们的,还有神的恩赐!我们永远倘徉在神佛慈悲的目光里,好好活着,学会坚强,象雪一样在自己的世界里升华、升华!

意犹未尽,试赋诗一首:

冷冷清清乱事休,今朝白雪忽挂楼。

晶莹剔透无暇质,美妙轻盈有媚柔。

漫步新街闲看雪,归来旧苑勿生愁。

抬头见福红窗贴,勤俭持家天道酬。

  来源:专栏 看中国版权所有,转载须经版权人确认。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2016年12月15日星期四

诸葛亮出兵祁山

文/清源

三国时,蜀汉建兴九年,出兵祁山再次伐魏。魏明帝曹睿亲自指挥作战,司马懿统帅大军30万直奔祁山。面对来势汹汹、兵多将广的魏军,诸葛亮不敢轻敌,令士兵占据险要地势,严阵以待。魏蜀两军,旌旗在望,战斗随时可能打响。

蜀军杨仪建议,20万之兵,分兵两班,以3个月为期,循环相替,这样则兵力不乏,可得中原。诸葛亮认为这正是长久用兵之法,遂采纳:100日为期,循环相转,违限者按军法处治。

转眼100日限期已到。诸葛亮随即传令准备会兵换班。众军闻知,各收拾行装准备启程。

谁料风云突变,正在此时,军士忽报有人马20万来助战魏兵,蜀兵无不惊骇。在这危急时刻,杨仪等蜀军将领纷纷向诸葛亮进言:“魏兵来得甚急,丞相可将应去之兵留下退敌,然后再回。”诸葛亮说:“不可。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令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门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即传令叫应去之兵,当日启程回蜀。

此令一下,全军去留将士都万分感动,应去者纷纷要求留下参战,留者纷纷表示效死杀敌。该还乡的蜀兵都说:“丞相待我们如此恩重,我等愿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杀魏兵,以报丞相。”诸葛亮说:“尔等该还家,岂可复留于此?”众军皆要出战,不愿回家。

诚信动天地!诸葛亮紧要关头坚守承诺,致使士兵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士气高昂,只待临战对敌。

援魏人马倍道而来,走得人困马乏,方欲下营歇息。但闻蜀军号角齐鸣,蜀兵一拥而进,将锐兵骁,以一当十。援魏士兵抵敌不住,望后便退,魏军大败。司马懿也被迫引军撤退。

诸葛亮出城犒劳三军,收聚得胜之兵,尤其褒奖了那些放弃回乡、主动参战的士兵,蜀营中一片欢腾。

诸葛亮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失尽民心。己能守信,人始信之;如其无信,人必不信之。所以诸葛亮一生以诚信为本,最注重的是德,他的品行一直为后人所景仰。正如蜀军将士们所说:丞相忠心为国,爱民如子,恩深义重,有仁有智又有勇啊!

今天,人们在赏味美德的时候都发现,无论哪种美德,都和“真善忍”有关! 这三个字,含义深奥有趣,比如“真”所包含的真诚,能够暖人肺腑;“善”里包含的慈悲能够融化冰雪;“忍”中包含的宽容能让人在难忍之事面前不觉气恨,不觉委屈,不乱方寸,理性应付,先他后我,无私无我。真中有善和忍,善中有真和忍,忍中也同时有真和善,那样的境界一定是超凡脱俗的。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民间看相:面相骨骼篇(图)


两手白润富贵前定。(网络图片)

骨骼篇

头长而方富贵久长,头长而圆衣禄绵绵。

头短而圆终有衣禄,头短而扁困顿难免。

头若扁生早岁迍邅,头若偏生中年破贩。

头有两角必有官禄,头有四角其贵非常。

头大无角不是粗人,便是木作。

面如满月富贵不歇,面起重城早发晚荣。

面带三拳边塞之将,面有城廓衣食不错。

长如茅立破祖离家,短如豕蹲顽劣多凶。

体大骨秀名满宇内,体小骨秀不富便贵。

两手白润富贵前定,两手粗黑谋生乏术。

手软如绵衣食两全,手如干姜家道必昌。

胫黑且瘦衣食奔走,胫白而圆风光眼前。

细如鹤脚不贫则贱,粗如瓠瓜先苦后甜。

头部

顶平福禄,高隆贵寿,丰隆富贵。

顶尖孤刑早,陷则寿夭而富贵难,暴露劳苦而刑克特重。

脑圆而大祖德正隆,脑长而圆祖德绵绵。

脑骨溃烂祖上失德,脑窄不圆贫苦中年。

枕高而大远祖福泽,枕小而圆父祖余荫。

枕骨斜出谋生乏术,枕横骨藏福禄绵长。

枕陷而露败业灭绝,孤骨而露贫苦无助。

枕陷且破不时挨饿,枕陷成坑必有后殃。

瘦人颈短三十前死,肥人颈长四九而亡。

瘦人颈长不富亦安康,肥人颈短早入翰林馆。

颈圆而方福禄相当,颈细而长贫贱异常。

如罂如瓶总非吉兆,似鹅似豕皆主不祥。

颈肉厚实不缺衣实,皮肉莹润财雄势盛。

颈袅而斜性劣多贪,颈瘢不洁性鄙且拙。

瘦人结喉迍邅孤老,肥人结喉刑克祸殃。

面部

耳厚而大永无颠沛,耳硬上提早岁扬鞭。

耳薄而软弄巧反拙,无廓有轮处事无能。

两耳招风破祖离家,两耳贴脑富贵到老。

上尖刑克重,下尖创业难,若得垂珠应,早晚定安闲。

耳沟开阔幼岁顽劣,耳沟细小人人宠爱,耳沟骨反懂事较早。

额方者贵,额阔更荣,额隆者吉,额圆亦佳。

额阔而塌中年发达,额仰而平晚岁身荣。

额尖而窄早岁蹇滞,额破且缺壮年波折。

额低骨陷刑克愚顽,额横骨露凶恶刑亲;

额塌少年虚花,额突幼岁孤刑。

鼻骨

鼻隆而昂仕宦荣昌,鼻直而厚子贵封侯。

鼻如缩囊到老吉昌,鼻如狮子聪明达士。

鼻如截筒财禄享通,鼻如悬胆白手兴家。

鼻柱广长必多伎俩,鼻有损破孤独饥饿。

准头尖小人多贱,孔仰家无隔宿粮。

颧露颧尖破财中年,颧面低窊孤独无家。

颧面俱丰家道兴隆,独颧无面当权反复。

颏方且圆晚年福禄,颏尖而矫有子不孝。

颏短且缩晚岁凄凉终不禄,颏尖而长一生贫苦又无良。

身骨

胸阔而平豪迈绝伦,胸平而窄难当重任。

胸阔厚实富而好施,胸宽露骨破败落寞。

上露下陷孤苦到老,上下皆陷奸贪枉法。

胸阔而促生性狠毒,胸凸而挺生性愚蠢。

妇人胸宽贤淑端庄,男人心陷作事见小。

胸长不直有才无德,胸短不平为富不仁。

背若屏风福荫子孙,背若负龟必有施为。

背如负物边陲将帅,背如团扇现成基业。

背部偏斜绝嗣贫夭,背部薄窄不贫则折。

两肩平阔衣食不缺,肩窄下垂毫无作为。

两肩上耸所发不久,肩耸肩寒老无一椽。

右肩低左肩高白手兴家,左肩低右肩高别祖离家。

臀圆骨开诸事亨通,女人臀大反为下贱。

小儿无臀灾厄频仍,纵然乖巧能言而亡。

少年无臀百事无成,田园不守破祖离宗。

中年无臀破祖飘零,刑妻克子奔走红尘。

老年无臀刷锅洗盆,无依无靠孤独终身。

肥人无臀多学小成,半生无运四九归冥。

瘦人无臀四处奔波,纵有小就终无一成。

身长无臀木屐无钉,身矮无臀孑然一身,若还尖矫不免轻佻。

手骨

臂如捆布不贵便富,臂中肉拱苦作有种。

臂圆而长衣食相当,臂细下尖衣食难言。

肘短而圆衣食自然,肘长而扁贫穷难免。

肘短而直不愁衣食,肘长瘦尖贫苦颠连。

腕秀而方珠玉满箱,腕正而圆衣食眼前。

腕粗骨露一生苦作,腕边起坟告贷无门。

掌背厚如龟福禄皆可推,掌心窝如碗仓丰库亦满。

掌厚骨软幸福不浅,掌粗骨硬横蛮任性。

手掌常温无求于人,手掌常冷时多困境。

掌软如绵快乐一生,粗硬露筋苦作辛勤。

不热常汗心苦自败,掌滑如苔事业堪夸。

十指端正一生顺境,十指尖长家有储粮。

指柔而密财恒自给,歪枯连皮孤独无依。

指秃而短生性愚鲁,指硬而疏衣食难周。

脚骨

腿长圆肥衣食俱全,腿短圆粗贫贱多忧。

腿大长圆智大福厚,短若细瘦劳碌奔走。

膝圆而大无灾无害,膝露而夬官讼连年。

膝圆方藏富贵异常,膝骨夬露必遭牢狱。

胫前骨生棱角,胫中骨如刀背,命运不由人常遭小人妒。

小腿圆直丰衣足食,小腿不圆衣食难全。

胫向前矫好吃懒做,胫向内弯大言不惭。

胫如竹杖贫贱不良,胫如瓠瓜生性愚蠢。

脚背厚方富甲一乡,脚下容龟富贵可推。

脚背有肉现成福禄,脚心有肉堆金积玉。

脚背无肉不剩一钱,脚背平薄贫穷之辈。

脚小背厚不富则贵,脚大骨棋不免贫穷。

五趾纤长必定贤良,五趾端正豪迈成性。

中趾长圆绝处逢生,趾短而秃一生苦作。

大趾短圆父母俱全,大趾长尖自身颠连。

粗短起节性情顽劣,曲折歪斜无恶不作。

责任编辑:雪泥鸿爪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上古到秦朝 这些影响中国历史的女人!(组图)

此文介绍历史上的多位知名女子,这些女子为当代或后世带来不小的影响。

上古时期:约西元前21世纪以前


娥皇与女英是尧的女儿,后来一同嫁给舜。

1、女娲(上古时代人),姓风,亦称娲皇、女娲娘娘。她是伏羲的妹妹,生于古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相传女娲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或说伏羲、女娲兄妹婚配衍生人类,但女娲都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2、嫘祖(上古),湖北宜昌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正妃,她发明了养蚕,帮助黄帝治理天下。在和黄帝巡视天下时,病逝于途中,黄帝諡嫘祖为“祖神”。

她与黄帝生有两个,夏、商、周三世帝王,春秋十二诸侯以及战国七雄的祖先,均届于黄帝与嫘祖的血系,跟他们一脉相承。

3、娥皇与女英(上古尧舜时人),她们是上古酋长帝尧的女儿,长为娥皇、少为女英。尧禅位于舜后,将两个女儿嫁舜,舜死于南巡途中后,二女到南方寻夫,自尽于湘江,化为湘江女神,人称湘君(娥皇)、湘妃(女英)或湘夫人。“斑竹一枝千滴泪”,指的就是湘妃。

4、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相传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之夜,牛郎织女会于银河上的鹊桥相会,她们的爱情故事产生了一种虚幻而浪漫的憧憬。

5、姜嫄(上古时代人),姓姜,陕西省武功县人,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迹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务农,成为中国的农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

夏:约西元前21世纪到约西元前16世纪

1、涂山氏(夏代人),又名女娇,相传大禹在南方治水时,娶了当地涂山氏的女儿为妻,生下儿子启,成为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创建者。关于禹的婚娶还有《涂山歌》为证。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也发生在这时。

商:约西元前16世纪到约西元前11世纪

1、(商末人),因是苏部落(河南省温县)酋长的女儿,今人也称苏妲己。作为战利品被商纣王带回朝歌并受到宠爱。传说在妲己的蛊惑下,商纣王修建鹿台,设置酒池肉林,施暴政于民,终于被周推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西周:约西元前11世纪到西元前771年

1、褒姒(西周末年人),陕西汉中人,西元前779年,被褒国作为谢罪的礼物献给周幽王,随即受到幽王的宠爱。为了赢得褒姒的欢心,周幽王不但废掉了原来的王后改立褒姒为后,还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种下了西周灭亡的苦果。

春秋:西元前770年到西元前476年


骊姬曾离间献公与儿子之间的父子情。

1、许穆夫人,姬姓,于西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是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

2、骊姬(春秋),山西人,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西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

3、西施,是春秋时代著名的宫廷舞人,名夷光,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越王句践卧薪尝胆,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

4、夏姬,春秋时代郑穆公的女儿,她是春秋时代有名的美女,因为嫁给陈国的夏御叔为妻,因而称为夏姬。御叔早死,留下夏姬与一子夏征舒。

战国:西元前475年到西元前221年


孟母教子图。(图片  来源:雅昌网)

1、胡皇后,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高湛继承帝位后,她不耐宫闱寂寞,在后世留下了难以启齿的名声。

2、钟离春(战国人),齐无盐邑(今山东省东平县无盐)之女,齐宣王之王后,中国有名的“四大丑女”之一,也是有载的第一位著名女政治家。钟离春相貌丑陋,但才华出众,素有大志,自荐进入王宫,成为齐宣王的王妃,促成齐国大治。

3、孟母(?~前317),孟子的母亲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三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秦:西元前221年到西元前206年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

1、赵姬,秦始皇嬴政之母,以一舞姬之身而为垂名千古的天下母,可说是一大传奇,吕不韦死后,她在悲苦中苟活了三四年,终于抑郁而死。

2、虞姬,名虞,秦末虞地(江苏吴县)人,有美色,善剑舞。嫁与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

3、孟姜女(秦代),江苏松江人,其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孟员外,和书生范喜良(即范植)婚后三天,范即被征筑。姜女送棉衣到长城,闻夫死而大哭。长城为之倒毁八百里,露出白骨无数。


虞姬,善舞剑,后自刎。(以上皆为网络图片)

责任编辑:清净有道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至圣先师有信仰?孔子谈鬼神观(图)

 作者: 傅佩荣


并不是否定鬼神的存在,也不是给予批评。(网络图片)

关于“鬼神”一词,若分开使用,则“鬼”为“人所归”,亦即“人死为鬼”;“神”则泛指神明,如孔子所云:“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国语?鲁语)可见山川有灵,守山川者可称为神,推而至于有“百神”之说。在《论语》中,“鬼”与“鬼神”并未严格区分,用以泛指包括祖先在内的神明界。首先要肯定的是:孔子从未怀疑鬼神的存在。

孔子谈鬼神

孔子对大禹没有任何批评,而第一项理由就是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泰伯)。在此,显然可见的是:鬼神是指祖先,并且孔子若是怀疑鬼神的存在,则这句话毫无意义可言。其次,孔子批评某些人是:“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是其鬼而祭之,非谄也”。在此并未怀疑鬼神的存在。

至于“敬鬼神而远之”(雍也)一语,则是回答“樊迟问知”的,既然对鬼神要“敬”,又怎么会质疑其存在呢?至于他回答子路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语,更未涉及对鬼神的怀疑了。至于“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一语,则是强调孔子不谈论这四项题材。他不谈论的,并不代表“不存在”的,而是代表不合常态或者不易作合理说明的。

孔子的鬼神观

关于孔子的鬼神观,在《论语》之外倒是有些材料可以参考。《礼记?祭义》的一段记载最为完整。其文如下:“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而不知其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者也,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蓄也。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

由这段文字看来,人死为鬼,身躯归于野土,没有什么作用可言;但是,人还有某种“气”,在死后仍可显示某种作用,或者说,仍可使活人感应其“昭明”(光景),“焄蒿”(气味)与“凄怆”(伤感)。这三种感应究竟是死者的神或气所产生的,还是活者的心灵能力所引发的,则并未说明。

不过,重要的是,“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依此可以推行教化,让百姓“畏服”,遵守某些行为规范,藉以安定人间秩序。

鬼神与祭祀

其次,在《中庸?十六章》直接联系鬼神的作用与祭祀的效应。其文如下:“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的确;鬼神无形无状,但是它所产生的作用却盛大无比,在万物中无所不在。人们在祭祀时,会感觉鬼神的临在。其目的则在提醒生者“神的来临,不可猜测,人怎能懈怠呢?”然后,隐微的将会显扬,一如真诚的意念与力量是无法压制的。换言之,人若能够“诚”,则可以感通鬼神。不过,这依然没有谈到鬼神“在其自身”是何种情状。儒家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此一原则,显然不可能谈论人死之后灵魂是否获得公平报应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鬼神观,可以代表孔子当时(亦即春秋时代)知识分子的一般观念,显示了合乎理性又兼顾人文主义的精神。然而,对孔子而言,这种一般观念并不足以充分说明人生的终极信念。理由很简单,就是:如果光是肯定人死为鬼,而无法肯定善恶的报应,那么人在世间有什么必要非要行善避恶不可呢?

因此,在祭祀鬼神之外,孔子特别明白表示:他只向“天”祷告。也正因此,若要询问孔子的,则他所信的是天,是像位格神一般的天。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酌古鉴今:孟超然智整贪官

作者: 华翰 来源:

清代乾隆年间,福建闽县的孟超然,考取进士以后,在吏部当上了五品郎中,后来又到四川担任学政。

有一天,四川总督大人庆寿。这位总督,生性最贪,常常借着自己做寿、夫人做寿等名义,收取礼物,变相纳贿。孟超然早就对总督的贪婪反感,但苦于自己是他的下级,无法惩治他。于是,这次借总督祝寿聚会,亲笔写了一副,前往总督府。

孟超然来到总督府,总督以为他带来了什么厚礼,谁知孟超然的祝寿礼物,竟只是一副对联,心中大为不快。等到孟超然把对联一抖开,总督大人一看,更气坏了。原来这副对联写的是:“功勋惊宇内,廉洁盖蜀中。”

实际上总督靠的是父荫起家,既无功可言,又最贪婪。这种语含讥刺的对联,在寿堂上挂了出来,还像话吗?你这个孟超然,本部堂做寿,你不但不送厚礼,还如此挖苦我,岂有此理!

总督心中有气,脸上却佯作笑容,说: “兄弟一向不主张做寿,更不主张收礼,尊礼(你送的礼)万万不能收。”

盂超然一听,说:“大帅,我这副对联,已经落了款了,叫我怎么带回去?”

总督笑道:“按说,老兄送来如此厚礼,兄弟岂能不收?无奈省中并非老兄一人,若人人都闻风前来送寿礼,兄弟就难以拒绝了。”

孟超然听了微微一笑,讲:“大帅这样清廉,实在令人敬佩。既然大帅一律不收礼,属下怎能让大帅破例?不过属下有言在先,若我看见大帅收了别人的礼,我还是要送礼的。”

总督笑道:“我既然不收老兄的厚礼,怎肯再收别人的寿礼?的确是一律不收,望老兄体谅。”说罢,端茶送客。

孟超然今天来送礼,要的就是总督“一律不收”这句话。他辞谢总督出门,心中暗暗好笑。但他出了府门,却不回府,叫人从轿中搬出一张凳子来,一屁股就在总督府大门外,坐了下来。

一会儿,府的差役,给总督送礼来了,挑的是一大担金银珠宝。还没等他们挑到门口,孟超然就大声喝道: “挑回去!大帅一律不收寿礼。”

成都府衙来送礼的人不信。孟超然就将对联抖开给他们看,说:“瞧,我这副对联,双款都写好了,大帅还不肯收,能收你的礼吗?”

挑礼的人一看,这位坐在大门外代总督辞礼的人,头戴珊瑚顶,身穿锦鸡朝服,不由得不信,就将寿礼担子,挑了回去。门官进去将情况向总督一回报,总督立时火冒三丈:“他孟超然凭什么回我的寿礼!”

门官道:“那孟老头,说是大帅亲口跟他说的。”总督一听,跌坐在椅子上,自己刚刚说的话,怎能赖账?他悄悄来到门边察看,果见孟超然,端端正正地坐在府门口的凳子上。一会儿,正门外又来了一个挑礼盒的人,后面还跟着个监押的官员。还没有走到门边,就被孟超然喝住了: “你们来做什么!”挑礼的忙说: “小人是严道台大人,派来给总督大人送寿礼的。”

孟超然说:“总督大人吩咐,不收寿礼。”送礼的差官怔住了,他不相信地看看孟超然,说:“我们是奉了道台大人命令,来送礼的,必须面见总督大人,当面回话。”

孟超然将脸一沉:“你好大胆子!连我都不相信。大帅适才亲口说的,寿礼一律不收。你胆敢将这担寿礼挑进大门,我立即奏明圣上,看你家主人有什么好下场?连你这奴才,也要枷锁示众。”

孟超然的后面两句话,果然将送礼官镇住了。他们想:这官员可能是上边派来的官,若惹恼了他,真不得了。既然总督有意不收,我们就挑去算了。

总督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得双眼冒火,他此刻恨不能把孟超然弄死。可孟超然说的确实是自己说过的话,况且孟超然真的上奏,弄不好真的会捅出大纰漏来。

这样,孟超然一直在总督府外,坐了三天,硬是将送礼的人一个个都打发走了。这件事轰动了成都。总督似“火烧乌龟:肚内痛。”气得直在家里跺脚。

孟超然用自己的智慧,惩治了一个十足的,为人称道。

正是:
大义凛然惩贪官,
又添政界一笑谈。
齐天大圣捣魔窟,
妖孽鬼怪吓破胆!

(事据《清史稿》)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从“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看善恶必报的天理

来源:正见网

历史就象一面镜子,在反复印证着善恶必报的天理,也在不断的警醒着后人,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然而总有自以为是的人,被权欲熏心,妄图通过灭佛来树立威信,显示权威,虽情节各异,但结局雷同,最终在善恶必报的天理面前,重演历史的悲剧,留给后人做参考。古代中国有四位帝王向佛法发难,其中对个人、国家酿成灾难,史称“”事件。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音:涛,鲜卑族)亲率铁骑踏平四国,一统北方。当时佛法广传,很多人出家修行。他438年下诏,令50岁以下僧侣还俗,以解决兵源;444年,又以佛法搞“迷信活动”为由(诏曰:“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下诏驱逐僧侣。446年,在重臣崔浩的进言下,发出了最严厉的灭佛诏:击破焚烧佛像及佛经,拆毁寺院,活埋僧侣。当时笃信佛法的太子再三上表劝谏,拖延了诏书的颁布,一些僧人得以逃脱。不几日,便开始砸佛塔、毁佛像(铸钱)、烧佛经、杀僧尼……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也许应了“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的规律,不听同僚苦劝,极力推动灭佛运动的崔浩,走上了凄惨的结局。崔浩是汉人,自恃功高藐视鲜卑族贵族,他动用巨资把他的书和他主编的国史刻成碑林显扬,暴露国丑,触怒了权贵。帝亲自审问, 才华自比张良的崔浩除了承认贪污,竟惶惑不能应对。450年,这位三朝老臣和他三家姻亲被灭族,他死前受刑、受辱,号呼一路,当时人们都说他灭佛遭了报应。

两年后,如日中天的太武帝,竟被宦官杀死,年仅44岁。他两个(太子和恭宗)也相继死于宦官之手。

北周武帝宇文邕

南北朝末期,北周武帝宇文邕(音:拥,鲜卑族)神勇英武,公元575年(32岁)亲征北齐,34岁时再次统一了北方。

574年,宇文邕扬言不怕下,佛、道齐灭,毁佛道经书、塑像,令和尚道士还俗。灭北齐后,又在原北齐境内禁断佛、道二教,夺寺4万所为宅第,焚毁佛迹,强迫300万僧尼还俗,使北方佛法几乎灭迹。次年六月北伐突厥,大军齐至,武帝却暴病而亡,年仅35岁。

北周灭佛,祸不止此!19岁太子宇文赟(音:晕)继位,残暴荒淫,次年就让位给6岁的儿子,自己专于后宫纵欲,22岁病死。幼子继位,大权落于其外祖父杨坚之手。581年杨坚废北周,建隋朝。不到两年,就灭绝了宇文皇族子孙43个家族,其余宇文宗室基本被遍杀无遗。

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李炎道教,26岁时登基。会昌五年八月(845年),在深入清查后,开始大毁佛寺,诏书明令拆除寺庙4600余所,小寺院4万余所,佛经大量被焚,佛像烧熔铸钱,强令26万多僧尼还俗,古印度和日本和尚也不能幸免。外来的回教、祅教、摩尼教、景教、回纥教也一同遭难,相应寺院被拆,京城女摩尼70人无所栖身,自尽;回纥教徒多半死于被驱逐的途中……史称会昌灭佛。

大唐盛世,也是佛法的盛世,唐朝后期衰落,佛法依然深入人心。武宗灭佛大失民心,有的藩镇节度使根本不执行,竟说:“天子自来毁拆焚烧”。政乱中初有安定,社会稍有好转的“会昌中兴”,在四起的民怨中日渐消退。次年民间即传出武宗灭佛折寿10年、阴曹索命之说。不久武宗突然病死,年仅32岁。

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继位的第二年,955年五月,下诏大毁佛寺。境内佛法寺庙,除了有皇帝题字的可保留外,每县只留一寺,其它尽毁。全国共拆庙30360所,毁佛像铸钱,近百万僧尼被逼还俗。

佛法兴盛的年代,许多人不敢毁佛像,柴荣开释说:“佛是佛,像是像。佛连身上的肉、眼都能施舍,砸佛像铸钱,佛也会同意的”。镇州(今河北石家庄正定县)大悲寺有一尊铜制大观音菩萨极为灵验,去砸佛像的人都折断手腕而死,无人敢再动。柴荣亲自用大斧子砍毁菩萨胸部――禁军统帅28岁(后来的宋太祖)和他弟弟16岁的赵匡义(后来的宋太宗)正在一旁,见证了这段历史。

959年,柴荣大兵取幽州,在病龙台发病,胸生恶疮。柴荣以前曾梦神人送给他大金伞加《道经》一卷,之后才得天下。发病当晚他又梦见那个神人索走了金伞和《道经》,他惊醒后说:“吾梦不祥,岂非天命将去耶!”不久,胸疮溃烂而死。时人传为毁佛砍像之报。

柴荣5岁幼子继位不到1年,被他的禁军统帅赵匡胤夺了江山,落得亡国败家。

这几段惨烈的历史见证了,人根本就胜不了天,无神论、人定胜天学说是真正的歪理邪说,带给人的是真正的灾难;善恶必报是天理,不可抗拒的,顺应天理得福报,违背天理,逆天而行,必遭恶报。

后来的皇帝都吸取前朝灭佛招致恶报的教训,弘扬佛法,带来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如452年北魏文成帝继位后,即挽回祖父太武帝拓跋焘的错误,再兴佛法,云冈石窟就是他下诏建造的。从此国泰民安,为以后的魏孝文帝中兴打下了基础。宣宗喜欢效法太宗。他恢复佛法,如同太宗登基后废止李渊灭佛的政策。唐宣宗即位后头一件大事就是下诏“平反”全面恢复寺院僧尼,在位13年,励精图治,民富国兴,承平安定,史称“大中之治”。宣宗也得到了“小太宗”的美誉[9],史书留芳,为百姓所歌咏。

特别是后周的禁军统帅赵匡胤,亲证了柴荣的报应,吸取了三武灭佛的教训,听取了神僧麻衣的大兴佛法的忠言,初登皇位就废止了柴荣灭佛的政策,屡建佛寺、佛像。在当年柴荣亲砍佛像的镇州古刹,971年,赵匡胤下诏扩建龙兴寺,并铸造比原来还高大的千手千眼观音铜像(共42臂,高22米),这就是今天正定大佛寺大佛的由来。后继的宋太宗赵光义更加推崇佛法。伴随着佛法的复兴,宋朝的经济走向了空前的繁荣。

反观中共的暴政史,对信仰的剥夺与残害却是亘古未有的。自中共篡政开始就系统地洗脑,以无神论毁灭了所有的信仰,文革中破四旧,砸庙毁像、僧尼,手段残忍至极,特别是对法轮功修炼群体的迫害,其手段卑鄙至极,集古今中外之邪恶之大成,已经被曝光出来的活摘器官牟取暴利的罪恶已经令人发指,实际上罪恶程度远远不止于此,超越历史上任何灭佛的时代。按照善恶有报的天理,这么大的罪恶怎么能会没有恶报?!今天世人看到的中共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中共高官落马潮,就是现世恶报,这并不是结束,因为中共邪党高层出于保党的需要,使这些流氓高官重罪轻判,看似能逃脱一时,其实更大更可怕的报应还在后边。

天要灭中共不是空穴来风,天灭中共的大劫难到来之时,就是善恶报应兑现之时,明白法轮功真相,善待大法弟子者得福报;追随中共邪党迫害法轮功者遭恶报,那可是形神全灭,生命的真正销毁,永远的失去生命的未来,恶报程度也是前所未有。

正面吸取历史的教训吧,从古至今迫害正信者从来没有好下场。认真了解法轮功真相,看清中共的邪恶本质与流氓本性,看清中共红魔害死人的真面目,退出中共,摈弃假、恶、斗,认同真、善、忍,给自己的生命选择一个美好的未来吧!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