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星期六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孝篇)之二:仲由负米

仲由是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也是个孝子。

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仲由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但他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如果父母也这样,就会营养不够,影响他们的身体,为此他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仲由为了让父母吃到米,须到百里之外去买,再背着米赶回家里。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的跑到百里之外为父母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就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顿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父母过世后,仲由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对他很是礼遇,俸禄非常优厚,每天吃的是,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过着富足的生活。但仲由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了。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呀!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仲由的可贵就在于,他对父母的孝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正因为如此,奔波百里为父母背米,他不但不觉的辛苦,而且甘之如饴!

仲由背米的故事也告诉后人,孝无贵贱之分,上自下至百姓,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都能不计千辛万苦,尽力去做到。其实,我们能孝敬、孝的时间每天都在递减,所以尽孝一定要抓紧父母健在的时去做,否则,一旦双亲不在,再想尽孝,便会悔之晚矣。

来源:


from 气功

看神韵美国人感叹: 世界需要中华文化(组图)

神韵2019年巡演刚刚开始,伯克利就掀起了热潮。12月13日下午,观众在演出前一个小时,就早早地等候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泽勒巴克馆外,期盼一睹神韵的风采。

神韵纯善纯美的让伯克利观众赞叹不已,不少观众说,这是“从来没见过的高水平”演出,是“从天上来的舞蹈”。整台演出剧情张弛有度,有的幽默场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有的紧张情节让人屏住呼吸,更有斩妖除魔的结局让观众拍手称快。

中华传统文化让伯克利精英感觉似曾相识,并深受震撼,有人表示,西方文化其实一脉相承,有的则表示西方社会也需要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

加州地产投资家:全世界需要中华文化

商业、地产投资家David Malcoln与妻子De Anna Malcoln,为自己能够在伯克利欣赏到如此壮观精美的神韵演出而庆幸不已。Malcolm说:“神韵的色彩以及专业水准,所有的一切都绝对是顶级的,精巧细腻。”De Anna Malcolm说:“神韵服饰精致优雅,舞姿曼妙如同流水般舒畅,就像是丝绸般的舒缓飘逸,好似白云在流动。”

Malcolm从事地产投资已经48年了,是加州地产行业的辛迪加组织者,近90岁高龄的他仍在加州进行投资,项目包括地产、商业及购物中心等。

他们认为,神韵艺术家不仅带给观众纯正的舞台艺术,也让大家领悟到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内涵。“我喜欢看到任何给人鼓励和精神启示的东西,演出就展现了这方面的内容,强调了美丽、灵性和目标。”Malcolm谈道,“演出充满了神性的内涵,坦诚地说,我认为这令人惊喜。”

神韵艺术家对文化承传的贡献与付出令Malcolm太太感到钦佩,“太不可思议了!他们的奉献精神真是令人惊叹,让我感到震撼。”Malcolm表示希望神韵艺术家,“一定要坚持不懈,这是多么完美、精湛(的文化)啊!这正是全世界都需要的。”

美国前少校海军指挥官:共产主义危害全球

前美国少校海军指挥官Robert Kenyon先生与妻子Anne Kenyon以及朋友Isabella Fahreny女士一同观看了演出。Kenyon夫妇表示,表现少女因信仰而被迫害的故事令他们难忘,舞蹈家的演出细腻入微,扣人心弦,非常到位。

“非常感人!非常打动人心!”Kenyon说。当他得知中共仍持续迫害信仰“真、善、忍”的修炼人时,他认为共产主义对人类的危害遍及全球。他说:“的迫害简直无处不在。它的政府与众不同,它们在欧洲和亚洲都有。它们来去无踪,曾经把它们打倒了,看起来似乎比以前少了,但其实它们卷土重来。”

Kenyon举例说,关于神和创世的内涵具有普世价值,印度文化和美国文化也来源于此。他说:“美国本土文化的来源也是这个(神和创世)。这是整个体系的一部分。人们在地球上并不拥有任何东西,只是有使用的权利,也是神(的体系)的一部分。”

美国知名科技公司运营总监: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很重要

作为美国知名音像科技公司Avid Technology的运营总监,Jonelle Littorno女士对神韵呈现的全新视听效果感到震撼,“我完全被演出的背景动态天幕所震撼了,太棒了!音乐真是美妙悦耳,舞蹈演员非常出色!”

Littorno感到不仅仅是在欣赏艺术演出,“更是在学习文化”。Littorno认为文化将产生深远影响,“我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特别是以如此优美的方式展现。神韵值得观众去好好欣赏。”

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精准卓越的演出,Littorno仿佛看到他们背后多年来的艰苦努力,而听说这些神韵艺术家是一群信仰“真、善、忍”的修炼人时,她更加感到钦佩。Littorno认为神韵演员正在从事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她只想说:“请持续这了不起的工作,你们正在将这样美丽深厚的文化传递给全世界。”

神韵感动前公司老板 “创世主是唯一希望”

前公司老板George Martinez和太太Darling Martinez观看演出后,深受震撼。

George Martinez是一位基督徒,通过观看社会现实的舞剧,他了解了在现今中国中共政权对真善忍信仰者的迫害。“在中国人们没有信仰自由。”

Martinez表示,在中国发生的迫害触动了他的心。他说,现在整个世界都在向左倾斜,社会主义者想成立一个全世界的政府,那时人们的信仰和自由就受到威胁。“就会像社会主义中国一样。”

作为基督徒,George他确信人类走到尽头时,创世主会来救人,“在节目中,展现了共产党对人民的迫害;创始主来了,就会拯救人类。那有多么的美好。”

他感受到从节目中传递的普世价值。他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关爱、和平相处,这样世界才会变的美好,但人以前做了坏事,都是有业力的;人造了业,很难避免战争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只有当创世主来临,我们才有希望,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他说。

他的太太Darling Martinez是舞蹈教练,她也很喜欢神韵。她说:“神韵演出美得令人惊叹,壮观辉煌。神韵的舞蹈演员非常棒,他们的舞蹈技巧非常高超。我陶醉在演出的每个节目中。”

大陆华人观神韵:心中感动 想落泪

大陆于女士嫁到美国加州之后,经营自己的生意,她说自己看完演出之后,“心里挺感慨的,有一种想落泪的感觉。”说这话时,她眼含泪光。

于女士表示,看到这么多西方人来观赏中国文化,作为中国人感到非常骄傲。演出中有关古代的忠贞爱情故事也让她感动,“我还看到好多有关爱的故事,特别温馨。”“演出中间的时候,我有一种很想落泪的感觉。好多中国美好的东西在美国能看得到,在大陆反而看不到了。”于女士还发现,周围一些美国观众也非常感动。

于女士的丈夫是美国长大的华裔人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说虽然自己是个ABC(美国长大的华人),但是对一些中华传统故事也有所了解,譬如一些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西游记》等,而他看到彝族舞蹈的时候,他忽然感觉自己跟中国南方的文化非常有共鸣,他认为也许自己祖先的发源地就是在那里。

大陆新移民:感谢神韵

王华(化名)从中国上海移民美国一年多时间,第一次看神韵演出,令她感到惊喜。她表示,神韵在美国弘扬中国的文化,这一点“非常好”。

“这个演出很好,真的!在这里能看到这样的节目,心里非常的高兴。”王华说。

神韵以舞蹈和音乐呈现一个个古代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当代故事,展示中华文化中忠、孝、敬神、忠贞、勇敢、宽容、坚忍等传统价值观,让王华深有感触。她感激神韵向观众展现这些久远年前的中国历史文化,她说,“特别好,谢谢”。

看到舞台上天幕背景中的中式楼台亭阁,听到曲调优美流畅的现场音乐,让王华心生“回到故国的感觉”,重新体验到“真正的传统文化”。

与王华一起来看演出的Fred说,他们听说神韵演出非常好看,因此就来了。

来源:


from 气功

《幼学琼林》笔谈(十四):芝兰之室

文:刘如
来源:

【原文】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注释】

(1)交:交往。
(2)芝兰:香草。
(3)鲍鱼:咸鱼。
(4)肆:店铺。

【语译参考】

和善人来往,就好像进入种满香草芝兰的花房,时间久了闻不出香气,这是因为被香气同化了,品德受薰染而变得高尚;与恶人交往,就如同进入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出臭味,被臭味同化了,人也因此同样变坏了。

这一课很简单,讲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尤其是幼儿的启蒙,交友与居住的环境对孩子的品德影响很大,因为小的时候,模仿能力最强,又像是一张白纸,没有形成善恶是非的观,接触到什么人,就会自然模仿这些人的言谈举止。一旦形成恶习,很难改正。所以中国自古非常重视幼儿的教育,这时候给孩子选择良师益友,选择民风仁厚的居住的环境,(好环境不是指富裕的环境,是指道德好的环境。)就成了传统幼儿教育的一个常识和最明智的方法。

正所谓耳濡目染,孩子无法分辨善恶,最容易受影响,因此,选择居住的环境尤为重要,一旦打下良好的基础,懂得善恶是非,长大后,他们自然能面对复杂的社会和人心,不会轻易受到不良的影响了。甚至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了。这时候,就有了正确的判断了。自己就懂得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了。所以,幼儿时期的环境和交友,要特别注意。

有人以逆境造就人而否定古人的教育观,且不说逆境是否跟道德有关,是否是一种概念,有时候不过是穷困的环境,但是穷困不等于人心不好,跟古人说的仁厚的环境还不是一个概念。即使逆境真的是指周围的人都很不善,喜欢欺负人。自己总是被人挤压,受到不公对待,如果这个人真的能够发奋有成就,也是因为,他已经是个,或者因严格教育有了善恶是非的判断,绝对不是个幼童了,才能做到的。所以,我们看古人的思想,还要懂得主要讲的是打下好的教育的根基,注重的是一开始的教育。这一点是非常明智的。

这篇课文的句子出自《孔子家语》:“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意思是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自然充满香气;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鱼的地方,时间长了就闻不到臭了,也是自然就融入到环境里了,自己也是一身臭味了,没感觉了。基本意思不变。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似。

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有把握不好的时候,所以不管自己是否成年,有了经验,都要谨慎选择交友和生活的环境。人与人之间,还是会相互影响的。

时间】

里仁为美

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音智)?”(注1)这句话说明了择居的重要性。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因此选择风俗仁厚的住所,就会受到它的影响,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从前孟母三迁,就是为了选择“里仁为美”的环境,使孟子在优良的环境中成长。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曾经搬了三次家。孟家原住在坟地附近,耳濡目染之下,孟子常和同伴玩筑墓和祭墓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不好,就搬家了。新家的旁边是,模仿力强的孟子又玩起杀猪的游戏,孟母觉得这样的环境也不妥,又搬家了。最后搬到太庙旁,孟子又跟着进出的文官依样学起礼仪,孟母见了非常高兴,这才定居下来。

古人云:“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说明优良环境的重要。晋朝陶渊明《移居》诗云:“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朝夕。”诗中的“素心人”就是指心地善良的人。可见古时候的读书人都非常注重居住环境的选择。选的是人心,而非是否拥有豪宅,是否身份地位有多高。

(注1)译文:居住的乡里中具有仁厚的风俗,是一件美事。选择居住的地方,却不选择住在民风仁厚的乡里,怎能算是明智呢?

(注:据正见网教材《幼学琼林》改编)


from 气功

2018年12月14日星期五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孝篇)之一:虞舜耕田

尧、舜、禹是民族上古时代著名的三位帝王,他们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举荐登上帝位。这其中,舜因“至孝”而感动天地,被尧帝选中为人,他的故事也被列为历代孝行故事之首。
舜即位之后国号为“虞”,故上称他为“虞舜”。

虞舜,本姓姚,名重华。叫“瞽叟”,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很顽固,对舜相当不好。舜的母亲叫“握登”,非常贤良,但在舜小时候不幸就过世了。之后父亲再娶,后母是一个没有妇德的人。生了弟弟“象”以后,不但父亲偏爱后母和弟弟,他们三个人而且经常联合起来欺负舜。但舜对始终非常孝顺,即使在父亲、后母和弟弟都将他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的情形下,仍然恭敬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竭尽全力使家庭温馨和睦,与他们共享天伦之乐。虽然这其中经历了种种艰辛曲折,但舜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

小时候,舜受到父母的责难,心中所想的第一个念头是:“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他们生气!”于是他便更加细心的检省自己的言行,想办法让父母欢喜。受到弟弟的无理刁难时,舜不仅不因此恼怒,反而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出好榜样,才让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他经常深切的自责,有时甚至跑到田间号啕大哭,自问为什么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得到父母的欢喜。人们看到他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懂事孝顺,没有不深为感动的。

传说,舜的一片真诚孝心,不仅感动了邻里,甚至感动了天地万物。他曾在历山这个地方耕种,与山石草木、鸟兽虫鱼相处得非常和谐,动物们都纷纷过来给他帮忙。温驯善良的大象,来到田间帮他;娇小敏捷的鸟儿,成群结队,叽叽喳喳的帮他除草。目睹德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人们无不为之惊讶、感佩。即便如此,舜仍是那样恭顺和谦卑。

天长日久,舜的孝行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美和传颂,全国各地都知道了舜是一位大孝子。

尧帝八十六岁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继承帝位。当他征求群臣的意见时,众位大臣异口同声的向他推荐了舜,不因为别的,就因为舜是一个著名的孝子。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在选择国君时,是把孝行放在德行的首位的。在他们看来,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必定会爱护天下的百姓。

谁知舜继承王位后,并不感到特别的欢喜,反而伤感的说 :“即使我做到今天,父母依然不喜欢我,我作为天子、帝王又有什么用?”他的这一片至德的孝行,沥血丹心,莫不令闻者感同身受,潸然泪下!

不过,皇天不负苦心人,舜的孝心孝行,最终还是感化了他的父母和弟弟。

孝虽不难,但当父母对自己不好时还能坚持行孝,就难了;如果不但能坚持行孝,在父母的恶行面前还能主动自省,找自己的不足,就更是难乎其难了!之所以说舜的孝是“至孝”、“大孝”,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孟子》 云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意思就是说,舜能做到孝顺,我们也能。

不难想象,如果我们人人都能象舜那样,真正尽到“孝亲顺亲”的本分,继而再将“孝”扩大到周遭所有的人、事、物,不但个个家庭都会幸福美满,整个社会也会变的和谐友爱。

来源:


from 气功

走出情的苦海

文:清凌
来源:

与我同一办公室的一个女孩,今年即将,正在实习。一向乐观开朗、见人就一脸笑意的她,突然这两天变的忧郁沉闷,还不时的拿纸巾擦眼泪,我觉的很奇怪。于是问及原由,好半天,她才说和男朋友分手了,非常痛苦,心里极其难受,似乎有种被掏空的感觉。看她泪珠盈盈,我能理解她的心情,也能感知她的痛楚。

前些日子,她每当提起男友,都一脸的灿烂,非常幸福的感觉,她说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卦,两人每天煲电话粥都是好几个小时。没想到,突然间就分手了。原因是男友父母棒打鸳鸯,坚决要求另寻她人。只因男孩父母去找人给他算命,算命先生说一定不能找一个比自己大的女孩,可事不凑巧,她正好比男孩大两岁。尽管男孩觉得她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两人也很投缘,但父母之命难违,男孩只好向她言明,今生只能做。男孩也感到极度痛苦,两人再打电话,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女孩问我:该怎么办?我告诉她:,不可强求,暂做好朋友吧!都还年轻,以后的路长着呢?让时间来裁决吧。该你的不会失去,不属于你的再抓也是抓不牢的。婚姻是两个人的缘分,里面有着太多复杂的因素。

她点点头,说目前也只能这样了。虽然感觉到这句话很勉强,但我相信几天后,她就会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不再为这段没有结局的情而苦恼。

果然,几天后,她告诉我她已不再为那段情感痛苦,似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又回到了从前的状态,一个人天马行空的生活。我知道一定会这样。因人的情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它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是极其不稳定的。时空可以改变它、人的观念可以改变它,外在的环境和某种压力同样可改变它。人所编织的所谓美好爱情,其实就像一个幽深的迷宫和陷阱,很容易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被外在的刺激束缚自在的,看不到本质的东西。处在情感中的人,也不会去考虑更多的利弊关系。一旦两个人真的走到一起了,对方的不足、缺陷都暴露在眼前了,就感觉受不了,恶的东西就表现突出了,于是情海翻波、情场失意、痛苦煎熬、抑郁仿徨,甚至付出身家性命,断送一生。直到生命终了,才明白无数的纷纷扰扰、聚散离合,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都只是迷惑人的假象。

其实,就因为人泡在情中,很难看到各种因缘关系,不知道一切都是业力轮报,生生世世的渊怨都在其中。作为人,总希望追求一种所谓美好的情感,得之则喜,失之则悲。然而,这悲喜都是让人苦恼的,都时刻缠绕、牵动着人的思绪,难有心灵的宁静和洒脱。即使有人得到了情好的一面,遇到了的知音伴侣,成全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梦想,但想来他也很苦,因为他被此情缠扰一生,来世还将在情中继续流转轮回,还是无法摆脱情的束缚。执迷于情使人忘记自己从何而来,为何暂时驻留在此,百年后又该向何处去,因此而断绝自己的回归之路。

曾看到一个故事,天上的佛有一次对身边的众神说,地上将需要一位尊者前去当皇帝,完成一些事情,问身边的众神哪位愿意下去走一趟?等了半天没有回应。后来赤脚大仙微微一笑,于是佛便派他下去走了一趟,转生为宋朝的某位皇帝。

从这个简短的故事中,我们能悟到一个天机:人间至尊的皇帝拥有一切,是所谓最幸福的天下。然而对上界来说,却都避之惟恐不及。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一旦下到人间,就极可能被情所牵累、缠绕,迷失其中,在苦海中流转难得解脱,因此而无法回到天庭。由此看来人所认为的幸福,并非是真的幸福,而是在苦海中长期浸着都不知是苦了。

如果能站在更高的时空来看,我们就可知晓,人先天的本性是清静无为、的。只因为情的困扰,让我们无法看到真实的自己,心胸也极其狭窄,多从私利衡量得失。殊不知,去掉了情迷的心灵才能更具大善,才能拥有高远广阔、清澈明净的心境;只有摆脱了情的纠缠,纯真的思想才会在云淡风清的碧空里轻盈的飞翔,也才能真正享受到美好的东西,生命才会大自在!

愿我们都能找回真正的自己,走出情的苦海,走回真正的人生大道,回到自己真正的家园!

 


from 气功

神仙故事:官员起色心,女仙飞去不再来

来源:

唐代广州有位叫何二娘的女子,以织鞋子为职业,年纪只有二十岁,与她母亲一起生活。在别人眼中她一向不修仙术,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子。有一天,她忽然对母亲说:住这儿觉的闷,我想外出行游。一天后她就突然飞走了,来到广东上的寺院里对僧人说:我愿意侍奉和尚。

从这以后,她就长期在罗浮山上居住,起初,常采山果作斋饭供养寺里僧人。这种山果,僧人们也不知她是从哪采来的。罗浮山的北面是循州,离南海四百里。循州就是今天市、、汕尾市、梅州市的大部分地区。循州的一座山寺前有杨梅树,树有数十围那么粗,何二娘经常采摘它的果实,到僧人吃斋时就返回了。后来,循州山寺里的和尚到了罗浮山,对这里的人说,某月某日有个仙女来寺前采杨梅果。罗浮山寺里的和尚核对日期,那天正是何二娘采摘杨梅供养僧人的日子。因此远近的人都知道何二娘有神通成仙了。

大概是由于拜访她的人太多了,何二娘就离开了,只每隔十天半个月来一次罗浮山。唐代开元年间(西元713至741年),她的名声传到了京城长安,下令让黄门使到广东访求这位女仙,恭请至长安。黄门使找到了她,在随黄门使赴京的船上,黄门使见她美貌,心中起了色心,意欲挑逗。但话还没有说出口,何二娘就知道其内心想法了,对他说:你有如此大的色心,我不能再留在这儿了。说完纵身一跃便飞走了,不知去向,人们再也没有见过她,从此绝迹于人间。

故事里,这位女仙不吃不喝修的是辟谷之术,之所以供养佛门僧人,可能与缘分有关,但也说明正传的修炼方法之间,佛、道两家之间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互相尊敬,当然修行者在精神信仰与修炼法门的选择上一定要专一。另外,黄门使能找到女仙,说明他是有仙缘的。女仙感知到黄门使的想法,得知他的色欲念头后就离开不再回来了,黄门使因此没有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使命,而且失去了机缘

资料来源:《广异记》、《岭南丛述》


from 气功

《幼学琼林》笔谈(十三):明皇游月殿

文:刘如
来源:

【原文】

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月风高,孟嘉落帽于龙山。

【注释】

明皇:
月殿:月宫。
孟嘉:人名,晋朝人。
龙山:山名。

【语译参考】

的月色明亮,唐明皇曾到月宫中游玩;九月重阳节日,高处风大,孟嘉登龙山,被山风吹落了

【读书笔谈】

这一课的内容很简单,主要讲了跟中秋和重阳这两个传统节日有关的典故。一个讲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制定出。这个故事可详见本课的说故事时间。这里只说唐玄宗为何又叫唐明皇,其实唐明皇是清朝时的称呼,玄宗是李隆基的庙号,而“明皇”据说来自其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所以避开唐玄宗的说法,多称其为唐明皇。

那么,庙号是什么呢?就是古代帝王死后,为了在皇室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既有追思先祖帝王的敬意,又有纪念皇帝伟大功绩或者显著仁德的用意,所以汉以前有过杰出贡献和优秀作为的皇帝,方配拥有庙号。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庙号最初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非常严格,开国君主一般是祖,如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以示功德显著,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贤明者为宗。如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是指不敢懈怠,谨慎守成之主,仁宗、圣宗、孝宗、睿宗等皆意为明君贤主。

汉朝以后承袭庙号制度。并对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只有谥号。有庙号者极少。由于汉朝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也就是说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配得到庙号的很少。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史书称其为高祖,后世多用之),刘恒为太宗,刘彻为世宗,东汉刘秀为世祖,也是开创东汉王朝的意思,功德显著,所以为祖。

唐以后继承汉代的习惯,但拥有庙号的帝王就比较多了。而谥号起源于周朝,也是死后的称号,但不限于帝王,既可以用在古代帝王,也可以用在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身上,是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目的是褒贬善恶。所以比起庙号,它要评价人的善恶,更像是高度集中的评语,唐朝后就变得比较长。

在称呼帝王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宋太祖等。

另外一个典故,说的是晋朝名闻天下的大才子孟嘉重阳登高,被风吹落帽子,留下千古风雅的故事。(见下文)

【说故事时间】

唐明皇游月宫

相传鄂州人罗公远会道术,有一年中秋夜,伺候唐明皇在宫中赏月。罗公远看唐玄宗目不转睛的一直望着明月,便邀请玄宗去游月宫。

他取出一根拐杖向着空中掷去,化为一座银色的大桥,他请玄宗一同登上大桥。差不多走了数十里远,觉得金光夺目,寒气逼人,才发现到达一座大宫殿前。面前有座玲珑四柱牌楼,上面有个大匾额,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六个大金字。罗公远说:“这就是月宫了!”

玄宗见到有数百个仙女穿着白纱宽衣,在广大的宫廷中跳舞,歌声嘹亮,音韵非常优美,便问说:“这是什么曲子?”罗公远回答说:“就叫霓裳羽衣曲”。玄宗素晓音律舞蹈,将两手按节,牢牢记住那曲子的声调,回到宫中,立即命人依照他所记的声调,编成了一支“霓裳羽衣曲”。

孟嘉落帽  颂千古儒雅

孟嘉落帽,既是典故,又是成语,形容翩翩君子的儒雅与洒脱。

孟嘉,江夏人。东晋时的儒雅名士,著名田园诗人的外祖父 。既才华横溢,又孝悌忠厚,十分有雅量,毫无半点狂傲,态度谦和,可谓文质彬彬,君子的典范。他名扬京师,先后受到了中书令庾亮、太傅褚裒、大将军桓温等人的器重和欣赏,甚至当时的帝王晋穆帝都非常仰慕他,还亲自接见。其生平及典故主要见载《晋书.桓温传》及陶渊明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孟嘉幼年丧父,侍母至孝,与两个弟弟十分友爱和睦。受到乡人的称赞。孟嘉不仅在家孝悌,且襟怀宽广,淡泊名利,二十岁时,已受到同辈人的敬佩。无论是多么有才的名士,都赞叹孟嘉温文儒雅、平易旷达,因此孟嘉名冠州里,声传京师。

东晋初年,孟嘉就因才气和人品被中书令庾亮看重,庾亮出镇江州(今九江)时,将他招为从事,佐理军务。有一次太傅褚裒过访江州,庾亮设宴招待,遍请江州大小及名人贤士作陪。褚裒久闻孟嘉才名,但未曾谋面,居然能在众多宾朋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眼认出孟嘉。庾亮死后,征西大将军桓温继任江州刺史,他见孟嘉待人谦逊正直,很是看重他,便任命他为参军。孟嘉落帽的故事于是就发生了。

那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桓温带着属下的文武官员游览龙山,登高赏菊,在山上设宴欢饮,桓温的四个弟弟和两位外甥都列席。当时大小官员都身着戎装。山上金风送爽,花香沁人心脾。突然一阵无头风扑面吹来,竟把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但他仍举杯痛饮。桓温见了,暗暗称奇,以目示意,叫大家不要声张,看孟嘉有什么举动。但见孟嘉依然谈笑风生,浑然不觉。

又过了很久,孟嘉起身离座去上厕所。桓温趁机让人把孟嘉的帽子捡起来,放在他的席位上。又命人取来纸笔,让人写了一张字条,嘲弄孟嘉落帽却不自知,有失体面。桓温觉得很有趣,想乘酒兴调侃他一番。便把纸条压在帽子下。孟嘉回到座位时,才发觉自己落帽失礼。但他一点也不慌张,顺手拿起帽子戴正。又拿起字条看了一遍,不但没有生气,还立即请左右取来纸笔,不假思索,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一篇诙谐而文采四溢的答词,为自己的落帽失礼辩护。桓温和满座宾朋争相传阅,无不击节叹服。

孟嘉在官员云集的聚会中帽落依然风度翩翩,被嘲笑还能从容应对,如此雅量几人能做到?人们感念他的惊世才情和君子的风度,遂用“孟嘉落帽”称颂君子的儒雅与潇洒自如的才情。

(注:据正见网教材《幼学琼林》改编)


from 气功

2018年12月13日星期四

《幼学琼林》笔谈(十二):五戊宴社

文:刘如
来源:

【原文】

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

【注释】

(1)五戊:立春或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称春社或秋社。
(2)豚:小猪,也泛指猪。
(3)宴:宴请、宴饮。
(4)社:社日,指春社、秋社。
(5)治聋之酒:俗传社日饮用的酒,可以治疗
(6)七夕:七月七日晚上。
(7)牛:牛郎。
(8)女:
(9)针:针。

【译文参考】

春社、秋社那天,家家户户以鸡猪祭祀,宴请宾客,并且饮用可以治耳聋的社日酒;七月七日晚上渡河相会,妇女们都对着月亮穿七巧针,乞求得到织布绣花的技巧。

一,    关于第五个戊日

在古代,人们用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互相搭配,表示年、月、日、时,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跟表示年份一样,干支记日也是天干在前,由甲开始,地支在后,由子开始,互相搭配。如甲子、乙丑、丙寅等,依次下去。干支纪日始于甲子,由于天干比地支少两个,所以,这样的搭配最终要终于癸亥,也就是天干的最后一位与地支的最后一位,能够搭配上,要经历60天,所以每60天为一个甲子周期。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就是从立春那天开始,第五个以天干“戊”搭配某个地支纪日的那一天。立秋后的也是一样推算。

二,关于社日

“社”是土地之神。古人称天为皇天,地为后土,所谓皇天后土,共同孕育了生命与万物,因此,人们崇敬天地,认为土地有神的主宰,如大地之母,因此先秦时代,就有了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于是祭祀社神的日子就叫“社日”。那时社日并不固定。

到了唐宋时代,社日被固定下来,一年两次。也就是文中提到的立春或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称春社或秋社。春社正逢万物生发,适合耕种的季节,主要为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所以,春社目的是祈求神的护佑。秋社是秋收季节,为的是报神,在丰收之后,报告社神丰收喜讯,目的是答谢社神,表达对土地神的感恩。

社日这一天,人们聚集在社庙,摆上丰富的食品供奉社神,大致有社酒、社肉、社饭、社面、社糕、社粥等,不同地方,其供奉各具特色,在祭祀完毕后,把食物给大家分享。

社酒,是社祭用的酒,相传饮社酒可以治疗耳聋,所以大家都不醉不归。
社肉,社祭时用的肉,祭神完毕后,分割给参加社祭的每一户人家。能够分到社肉,人们认为是受到神的恩赐。所以陆游在《社肉》一诗中写到:“醉归怀余肉,沾遗遍诸孙。”他把肉带回家,分给子孙们,让全家老少都能感受到神的恩惠。

社饭,是祭祀社神所用之饭。先做好米饭,再把猪肉、羊肉、腰子、肺、肚、鸭饼、瓜、姜等切成薄片、调和五味,铺在米饭之上。用葫芦盛好,相互赠送。

通过祭祀社神的活动,人们在享受丰盛食物的时候,就会念念不忘土地之神的恩德。代代传承感恩之心,绝不会狂妄自大,破坏有序的大自然。

关于七夕,可参看相关故事。

时间】

七夕的传说

每年黄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牛郎、织女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中:“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 ”当时指的是天上的星座。

西汉时,牛郎、织女被描述成两位神人,班固的西都赋中曾有“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的描写。一直到东汉的《古诗十九首》,才在牛郎、织女间添加了爱情。南北朝时,任仿在《述异记》中描述::“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可见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已成型。

相传古时候天上和人间只隔着一条浅浅的天(银)河,织女是天上美丽的仙女,有着一双灵巧的手,可以织出千变万化的衣裳。而人间有个善良的年轻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跟着兄嫂过活。嫂子待他十分苛刻,还唆使兄弟二人分家,自己占据了所有的家产,只分给牛郎一头老牛。这老牛原来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被贬到凡间为牛。牛郎善良勤劳,又细心照顾老牛,所以老牛就决定要帮助他。在老牛的指点下,牛郎见到了织女,并娶他为妻。两人成亲后生下一双儿女,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不久,忠心的老牛死了,死前它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遇到困难时,就会派上用场。

天帝得知织女私自下凡并嫁给牛郎,十分震怒,就派下凡将织女带回天界。牛郎情急之下,用一担箩筐挑起两个孩子,披上牛皮,飞快地追赶王母娘娘及织女。眼看就要追上,此时,王母娘娘用头上的发簪,画出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从此二人分隔在银河的两边。牛郎和一双儿女站在河边大哭,哭声惊动了天帝,于是就让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相传,每年到了七夕,就有无数的喜鹊飞上天去,搭成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渡河相会。

(注:据正见网教材《幼学琼林》改编)


from 气功

2018年12月12日星期三

创纪录 神韵2019全球巡演近150城640余场

神韵2019全球在即,从纽约、旧金山到休斯顿,从伦敦、巴黎到柏林,从悉尼、东京到台北,艺术团新演季的行程表上已经罗列了近一百五十个六百四十余场演出的日程,料将覆盖百万观众,创下巡回演出规模最大的新纪录。

12月12日,神韵将在美国北加州伯克利率先与观众见面,拉开新一季巡演的序幕。十天后,神韵五大艺术团将在美国5个城市同步演出。新年过后,神韵第六个艺术团出师。届时,六大艺术团同步巡演美东、美西、美中、美南,加拿大与欧洲,将出现同日演出12场的盛况。

令人期待的是,在纽约成立13年的神韵艺术团,将携一套2019全新节目,通过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中国古典舞及现场乐团伴奏的全新音乐,将中国五千年神传文化,化作一个个精彩起伏的篇章,穿越古今,演绎传奇。
横跨美国42个州和一特区 覆盖北美一百多个城市

根据神韵艺术团网站12月9日公布的信息,神韵2019巡演将在北美地区上演四百六十余场演出,规模之大,再创新高。

在美国,神韵巡演横跨42个州与华盛顿DC地区,足迹将踏遍至少94个城市,其中在纽约林肯中心上演29场,费城25场,加州14城市84场,德州12城市56场,佛州6城市23场。

这意味着,神韵多个艺术团不仅穿梭在美国绝大多数的大城市之间,他们的身影与足迹也将留在美国中部方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北美大平原上。今年神韵艺术团将首次前往美国境内的北美大平原最北的一个州——北达科他州,以及西北部的蒙大拿州。

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演出前夕,马里兰州联邦参议员Benjamin Cardin向神韵艺术团发来的褒奖证书。


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演出前夕,马里兰州州长Larry Hogan向神韵艺术团发来贺信。

在12月21日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演出前夕,马里兰州的联邦参议员、州长、州众议员、巴尔的摩市长,以及巴尔的摩市议会,纷纷向神韵艺术团颁发褒奖证书或发来贺信,他们感谢神韵带来文化奇观,祝贺神韵在“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功,并祝愿神韵继续取得成功。

2018年,神韵在美国93个城市和加拿大9个城市的演出中,几乎场场爆满或满场,有的加场加座,仍一票难求。今年,尽管新演季还未开始,但很多城市已是未演先热,人们翘首期盼。

在美国西岸,据旧金山神韵主办方介绍,目前票房火热,伯克利、沙加缅度等城市的部分场次演出票已近售罄。今年高价位票卖得很快,几乎所有北加州三十场的高价位票均已卖光。观众都想早些买到最好的座位,在新的一年里尽情观赏神韵带来的全新创作。

Claire女士在加州圣荷西Oakridge购物中心购物时,看到神韵演出的信息,立刻购买了圣荷西周六场的票。她说,这是她给自己买的新年礼物。

两年前,Claire在密西根州看过神韵,纯善纯美的演出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源于心底的感动,当时她买了鲜花,送给神韵艺术团的演员和工作人员,表达她的感激之情。她说,“我的每个汗毛孔都能感受到演出传递的能量。神韵演出的场非常干净,祥和。”“神韵演员来自另一个世界,向人类传递很重要的信息。”

在美国东岸的纽约,虽然距离演出还有一个月时间,但很多人已经早早行动,确保自己买到心仪的座位。截至12月10日,有的场次演出票几近售罄。住在纽约长岛的地产商Kenwyn,今年年初就想看神韵,但没想到竟然买不到票。10月中旬,当他得知新演季开始售票后,立刻购买了两张票。

而在美国的邻国墨西哥,神韵声誉日隆。2019年新演季期间,神韵艺术团将自4月4日开始,在墨西哥城、普埃布拉和克雷塔罗等城市呈现全新节目。去年,克雷塔罗市市长、前克雷塔罗州的州长Francisco Garrido Patrón对神韵的到来感到欣喜万分,“能够看到这么大规模和高品质的演出,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幸!”他说,“神韵是人类灵魂之摇篮。”

巡演欧洲英、法、德等7国 覆盖23个城市

自新年过后,神韵一个艺术团将飞越大西洋,自1月8日在英国沃金市开始欧洲巡演之旅。今年,神韵将覆盖欧洲至少7国23个城市,其中包括英国7座城市,法国6座城市,德国5座城市。根据神韵官网信息,神韵艺术团将在伦敦上演10场,巴黎11场,柏林9场。

2018年,神韵在欧洲取得多地票房大爆满的佳绩。应观众要求,一些如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不断加场加座。观众盛赞神韵的演出水平顶级一流,中华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神性信息将人类唤醒。

2月22日,英国国会上议院(House of Lord)的格兰彻斯特勋爵Christopher John Suenson-Taylor观赏演出后,对神韵演出表示赞赏:“惊人完美,磁性般引人入胜,令人陶醉其中。”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无法被破坏,“这个文化会一直存在,人们得去学习和发现她,将她找出来。”

今年,欧洲巡演之旅比去年提早了一个月,从1月8日至5月12日结束,历时4个多月,预计将上演近100场,比去年增加了三十多场。

亚洲、大洋洲之旅 覆盖近20个城市

2019年1月中旬,神韵另一个艺术团将飞越太平洋,抵达日本京都,在那里展开为期近4个月的亚洲与大洋洲巡演之旅。

届时,神韵将走遍日本、台湾、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近20个城市,给当地民众带来一场中华传统的艺术与文化飨宴。截至12月9日,其场次统计已达70场。

2018年,神韵分别在台湾、韩国、日本三地17个城市共演出59场,缔造了连续爆满加座盛况。众多企业领袖与盛赞神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是“全世界与人类的瑰宝”。

自2019年2月8日开始,神韵艺术团将在大洋洲展开巡演之旅,其中包括悉尼、黄金海岸、墨尔本、布里斯本、珀斯和新西兰的奥克兰,将至少上演32场演出。

2018年在大洋洲的27场演出中,也是多地票房大爆满,在悉尼更是爆满加座再售罄。

2月4日,前联合国高管Peter Stephens在澳大利亚维州本迪戈的乌伦布拉剧院(Ulumbarra Theatre)观看了神韵演出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不停地赞叹:“神韵世上绝无仅有,无法比拟,令我多次感动落泪”。

来源:


from 气功

《幼学琼林》笔谈(十一):端阳竞渡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原文】
端阳竞渡,吊之溺水;重九,效桓景之避灾。

【注释】

(1)端阳:五月五日
(2)竞渡:赛船。
(3)吊:悼念。
(4)屈原:战国时楚国人。
(5)重九:黄历九月初九,也称“”。
(6)效:仿效。
(7)桓景:东汉时人从费长房学道,费长房之师为壶公据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载:。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绎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

【译文参考】

端午节比赛划龙舟,以悼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九月九日重阳节插茱萸,是仿效桓景躲避灾难。

【读书笔谈】

这一课,讲到两个我们今天都很熟悉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因为纪念屈原忧国忧民的忠义之心,几乎是人人皆知,而九月九日重阳登高,也因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两个节日,一个重在弘扬屈原的爱国爱民之心,一个重在亲人团聚思念之情,所以,各具内涵,我们今天主要讲一下端午节,它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原先一些最初的习俗。

端阳为何意

黄历的五月五日,叫做端午节,又叫“重五节”,“端阳节”,这跟“端“是”开端”,“初”的意思有关,称初一为端一,初五则为端五,五月初五有两个五重叠,所以又叫做重五。黄历是以十二地支来纪月,给月份命名。如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三月为辰月,四月为巳月,五月正好轮到地支的午,所以五月则为午月,古人又把初五称为午日,所以五月初五又叫端午。五为阳数,是以又叫端阳。

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 ‘五毒’ 醒,不安宁”。过去民间把蛇、蝎子、吴蜙、壁虎、蛙或蜘蛛叫“五毒”到了端午节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或贴在门、窗、炕上,或系在儿童的臂上,以避诸毒。有的还剪成装着五毒的葫芦图像,表示用葫芦把这五毒给镇住。有的地区把五毒串成长串,在它们上端系上、菖蒲,然后在下端穿上三瓣大蒜组成藕形,菖蒲、艾草表示刀和剑将它们斩除,大蒜表示锁,将它们锁住杀死。还把它挂在门前显眼的地方,这叫“悬端午景”。

悬艾草

既然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邪毒盛行的恶日,所以端午节悬艾草的习俗是为了辟邪毒,让家人安康。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踢百草,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五月初五时值初夏,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人们易染病,艾草,菖蒲发出的气味,可驱除邪气,消去病毒。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端午节要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也是常用的中药,对各种皮肤真菌和金色葡萄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所以端午家人团聚喝雄黄酒,认为这样可以驱走百病。涂在小孩的鼻子,耳朵,并在额上画一个“王”字,则有健身驱邪作用的意思,所以俗谚曰:“饮雄黄酒,百病多远走”

时间】

端午节的传说

每年黄历五月初五日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重午、午日、夏节,与中国新年,中秋同属中国最重要的三大传统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最为一般人接受的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他虽一片忠心却被放逐到江南,因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国家逐渐走向沦落灭亡,在五月初五这天怀石自沉于汨罗江。

据说屈原投江的消息一传开,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蜂拥至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驾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丢进水中,说是把鱼虾喂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个老医师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要用来制伏江里的蛟龙,防止它们伤害屈大夫。

过了一会儿,水面上果真浮起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保护孩子们,使他们不受那些毒蛇害虫的伤害。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事实上,许多端午习俗在此之前即已流传,中国人早就有此反应季节变化与天气特征的节日了。在古代,五月俗称毒月,或称恶月。因为五月气候转为炎热,食物容易腐坏,蚊虫苍蝇孳生,百毒齐出,很容易发生传染病,为了驱邪避毒保平安,因而形成了各种习俗。

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在家门前悬钟馗像,挂艾蒿和艾草(艾叶、菖蒲)来去除各种毒害。端午节包粽子馈赠亲友,称为送节。龙舟竞赛是端午节最具民俗意义的活动,其目的也在于祈求平安。

重阳登高的来历

黄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又称“重九”。古人将数字也分阴阳,而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月日并阳,所以称为“重阳”。

重阳节的由来,根据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相传东汉时,汝南县有一个人名叫桓景,向费长房学道。

有一天,费长房告诉他说:“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难,你赶快回去,告诉家人做一袋囊,装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处,喝菊花酒,就可以消去灾祸。”桓景如实地照着师父的话去做,全家登山。等到晚上回来时,发现家中的鸡、狗、牛、羊全都暴死了。

后来,故事流传开来,人们九月九日这天过起重阳节来,并有了重九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风俗。

(注:据正见网教材“幼学琼林”改编)


from 气功

历史记载:明朝初年的蒋山法会

来源:

明太祖朱元璋开创明朝后,兴盛佛教,从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开始,直至永乐五年多次在蒋山举办大型的佛教,史上将其统称为“”。这也是明太祖、明成祖俩位帝王敬奉佛法的见证。蒋山就是现在南京的钟山。

在历次蒋山法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从洪武四年(西元1371年)冬,皇帝开始斋戒到第二年年初举办完毕,总共持续了一个多月,仪式极为隆重。随着的流逝,当今很多介绍明朝历史的文章、书籍中都没有蒋山法会的记载,今天我就选取这次规模最大的蒋山法会,为大家做一个简介。

洪武四年十一月,明太祖下令在全国各地广贴《御制蒋山寺广荐佛会文》。明太祖在这篇文章中首先阐述了他对阴阳理论的认识“朕观二仪有象,覆载无穷”,并引申到修炼敬神之中“故中国与化外之人,所敬之心则同,所祀之礼则异”。他又晓谕众人:敬神“必有礼有时”。他作为“自幼托身佛门”的皇帝,将率领文武百官亲赴蒋山的寺庙中,在特定的时刻,以中华的礼仪,举办“大善佛事,为死者超升,生者解冤”,届时“以礼以时,香华灯烛,庄严素供”,并要求“尔诸臣民”“至日,各于家门望佛遥拜,以祈忏悔,庶资佛力,证成善果”。榜文布告天下,使臣民悉知,此次蒋山法会可说是一次全民参与的超大型佛事活动。

同年十二月,请来了十位有道高僧参加法会。同时,明太祖以身作则,开始斋戒一个月。之后,派遣官员到城隍庙宣文,希望“达诸幽冥,期以毕集”。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正月十三日凌晨,钦天监选择的吉日吉时,明太祖与群臣均着朝服,至奉天殿,在表达敬佛、超度意愿的章疏盖上“皇帝之宝”的玉玺大印后,向上天礼拜、焚香。随后礼部尚书陶凯将此章疏护送至蒋山。蒋山寺僧众持香迎接陶凯一行,恰是日出时刻,刹那间,东方泛白,万道金光将整个蒋山染得光灿夺目,、绿树、岩石在阳光的反射下交相辉映,五彩缤纷。于佛前宣读皇上敬佛文疏,读后焚烧,一道青烟,扶摇直上,高僧们正式开始昼夜不停的诵经做法事。

众高僧诵经后,日,明太祖着朝服亲到蒋山寺大雄宝殿,面对佛祖法像,恭敬而立。群臣着法服,陪侍左右。在奉天殿时,群臣穿的是朝服;至蒋山寺,群臣则穿法服,表达归向佛法之意。法事开始达到最高潮:用中华音乐、和礼仪敬奉佛陀。

由和声郎指挥,开始奏“悦佛之乐”悠扬典雅,缭绕不绝,随乐曲声的变换進行各项仪礼:第一首名为《善世曲》,明太祖与群臣礼拜稽首,稽首是古代九拜礼中最恭敬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稍停片刻,以此迎请神佛菩萨慈悲世人与众生;随后,奏第二首《昭信曲》,明太祖下跪献上熏香等供品,随后再拜,礼毕;奏第三首《延慈曲》,同时“相以悦佛之舞”,舞者共十人“其手各有所执,或香或灯,或珠玉明水,或青莲花冰桃,暨名荈衣食之物,势皆低昂,应以节”,明太祖下跪献上清静饮食、史册,祝愿后再拜;奏第四首《法喜曲》,跳悦佛之舞,光禄卿徐兴祖献上清静饮食;奏第五首《禅悦曲》,跳悦佛之舞,徐兴祖再次献上清静饮食。在三次献礼中,舞是相同的,乐曲各有不同;后二次献礼,不用献上史册,由徐兴祖代表明太祖献上清静饮食即可。三献礼后,皇帝与群臣暂时退下。

然后诸位高僧旋绕大雄宝殿,诵咒三周,按佛教规则开始超度仪式,明太祖宣诏接引亡灵進殿接受超度。完毕后,时间已到半夜,明太祖上大雄宝殿,群臣跟随,奏第六首《遍应曲》,执事者撤下供品,明太祖和群臣叩拜,礼毕;奏第七首《妙济曲》,明太祖和群臣叩拜,感谢神佛超度亡者之恩德;奏第八首《善成曲》,明太祖和群臣,烧纸质祭品,完毕后皆退下返回南京,法会结束。这八首敬佛乐章的制作过程,是先收集资料,再撰写,并由明太祖亲自命名;然后,太常府配以悦佛之舞。

这次盛大的佛事活动,出现了神迹:明太祖与群臣抵达蒋山时,天上突然下起了“五色子”,这种五色子大小如豆,色彩斑斓,不知何物,有人说是“娑罗子”,有人说是天花坠地所变;法事结束,明太祖回宫时“有佛光五道,从东北起,贯月烛天,良久乃没”。

这次盛大的法事,说明了当时明朝从上到下对佛法的敬仰,也证明着中国人历代都是信神的,中华文明是信神、敬神的文明。不信神的共产势力,绝不属于中华文明,它只是西方马克思拼凑出来的精神毒品。这次蒋山法会的一大特点,就是运用音乐歌舞赞美神佛。当今的神韵艺术团,其节目也是运用音乐、歌曲、中国舞来表现中华正统文化,讴歌神佛的,精彩美妙之极,令人目不暇接,真正的展现了中华文明之神韵。有缘者不可错过!

资料来源:《御制蒋山寺广荐佛会文》、《蒋山会佛记》


from 气功

2018年12月11日星期二

《幼学琼林》笔谈(十):冬至百六是清明

文:刘如
来源:

【原文】

百六是,立春五戊为春社。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

【注释】

(1)百六:第一百零六天。
(2)立春:春季的开始,是每年的二月四日或五日。
(3)五戊:第五个戊日。戊,古时算日子的单位,天干之一。“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个,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相配合,用来计年、月、日、时,一个周期是六十,称“一甲子”。
(4)春社:古代春秋两季要祭祀,春祭称为春社,秋祭为秋社。
(5)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禁止生火煮东西,只能吃冷的食物(寒食)。
(6)初伏:伏,指金气伏藏之时。庚属金,金怕火,而夏天是火盛的时候,所以每到庚日必伏藏。夏至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四庚为中伏,立秋逢庚日为末伏,合称“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译文参考】

冬至后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初伏日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读书笔谈】

这一课,涉及到中国古代历法中的节气与干支。第一句的冬至,清明,第二句的立春,第四句的夏至,都是节气,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就不多说了。我们简单讲讲干支的概念。

天干地支古代用来记年月日时,是来自阴阳(木火土金水)的古代宇宙观,也就是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都有一个阴阳性质和五行性质的分类。

天干分阴阳:甲、丙、戊、庚、壬属于阳,有增长、旺盛、强壮、热烈等阳性特点;乙、丁、己、辛、癸属于阴,有消减、衰落、萎缩、下降、寒冷等阴性特点。天干分五行:甲乙同属于木,丙丁同属于火;戊己同属于土;庚辛同属于金;壬癸同属于水。只是它们前者为阳,后者为阴。比如甲是阳木,乙是阴木。

地支也分阴阳:子、寅、辰、午、申、戌同属于阳,丑、卯、巳、未、酉、亥同属于阴。地支分五行:寅卯同属于木;巳午同属于火;申酉同属于金;子亥同属于水;辰戌丑未同属于土。

它们用于记年,对年进行命名。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等等,如此下去可以形成六十年的一个周期,也就是一个甲子。如甲子年,乙丑年等等。

用于月份,主要是十二地支对应12个月,比如子月是11月,丑月是12月,依次类推。

用于记日,对每天进行命名。同样按照年份的干支组合方法。以甲子为开头,每六十天一个循环。

用于记时。就是二十四个小时,变成十二个时辰,分别对应着十二地支,子时为夜间十一点到一点,依次计数,所以午时是中午十一点到一点。

这样一来,当年或者某月某日某个时辰的阴阳五行的属性便可得知,传统的农业,起居,养生,中医治病和预测学等等,所有一切,皆是阴阳五行宇宙观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人要与自然相协调,达到阴阳的平衡,而五行的相生相克,就能被具体运用来相互制衡以达到阴阳平衡,从而养生、治病,预测吉凶。所以,古人的干支历法,不仅为了知道时间年月,更要掌握自然的阴阳五行变化的规律,以期与自然界合二为一,获得吉凶预测,求得国泰民安。

【说故事时间 】

冬至与夏至

大约殷商时人们已知道立竿测影来定季节,古代人们注意到一年四季中,在不同季节所见到中午时的位置,其仰角的高低并不相同,人们在地上竖立一根竹竿,根据全年观测的结果发现,夏季时其阴影似乎较短,冬季时则较长,显然随着季节的变化,竹竿受阳光照射造成的阴影,其长短会跟着变化,因此取中午时竿影最短的那天为夏至〈至就是到顶的意思〉,又称日北至或日长至;取竿影最长的那天为冬至,又称日南至或日短至。

冬至是以阳历而论,每年的冬至约在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冬至的白天最短,晚上最长,所以也叫“最长的一夜”,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位置渐渐往北移,白天就慢慢地变长。由于冬至是气候寒暑交替的,所以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这一天,成为重要的节日,民间称为“冬节”。周代已有冬节,汉以后,冬节更被重视,据《唐书》记载:“元正,岁之始;冬至,阳之复,二节并重。”唐代冬至与新年并重,所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的应节食品,北方多吃水饺或馄饨,南方多吃汤圆。中国人也有在冬至进补的习惯。在寒冷的天气里,为了抵御严冬,身体会消耗掉比平常更多的热量。因此,以高热量的食品进补,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

(注:据正见网教材《幼学琼林》改编)


from 气功

2018年12月9日星期日

帝王学《贞观政要》笔谈(十五)

文:刘如
来源:

》的首篇《论君道》大部分是魏征的奏疏,他为了明确指出德政的重要,并劝导奉行德有始有终,讲了两段很重要的话。他的话,等于是对春秋战国争霸的无法长期拥有霸主地位的根本原因的揭示。对现代的商战,是个极好的教诲。

魏征谈治国之本

贞观十一年,魏征又进献了一篇奏疏。其核心就是下边这两段话。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这第一段的意思是说:“臣听说要想使树木长得高大壮实,必须稳固它的根部;要想使河水流得长远,必须使它的源头深通;要想使安定无忧,必须以德治国,不断积累仁德与道义。源头的水不深却想让水流得很远,树根不牢固却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仁德不厚民心不服,却希望国家得到治理,我虽然愚蠢,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圣明的人呢!”

这段话,开始明确总结治国为政“德是核心、是根本、是源头”的道理。离开这个根本,一切手法策略,都是枉然,绝对不会长治久安。

最难有始有终

讲完德对治国的重要,魏征重点揭示给唐太宗的,是奉行德政必须做到有始有终。这是最难做到的。给出的教训实在太多了。能做到的帝王,也实在太少了。魏征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个少有的明君,如果太宗能一直保持下去,就会成为圣王。因此,他苦心写下奏疏,告诫太宗一定要记住历史的教训。因此有了下边的一段话。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大凡众多历史上的开元国君,皆为顺应天命而来,当国家百姓处于危难时,处于忧患时,国君因忧虑而德行显著,做事处处讲求符合道义,深怕失去民心,政局动荡。但是一旦功成,就容易忽视德行,渐渐走向衰败。德行就会被忘记或者抛弃。历史上因此多数君王都能在开头做到重视德政(善始就是开始做到很容易,实繁就是实在是很繁多的意思),开头做得好的君王实在是太多了,可是能一直坚守德政,坚持初衷到最后的却非常少,这难道真的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吗?过去为了统一天下,表现出励精图治的壮志,懂得克勤克俭,力量无穷无尽,现在要守住得到的基业却显得力不从心,觉得很困难,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个人有忧患意识的时候,必然诚心诚意对待下属,能以礼相待;一旦自己的心愿达到了,就放纵私欲,不可一世,待人傲慢,开始刚愎自用,不听忠言。能诚心待人,即使是敌人都可以结为朋友;不可一世,即使是兄弟也会反目成仇,形同陌路。即使用严酷的刑法,威严的气势来控制下属使其屈服,他们也只不过为苟且保全性命而心怀二志,外表谦恭却心存怨恨。怨气虽不在大小,但让人担忧的是它违背了人心,这之中所蕴涵的道理就像水既可以让船行驶也可以让船沉没的道理一样,难??道还不让人深思和警醒吗?奔腾的马车如果用腐朽的绳子来驾驭,还能指望它跑得久远吗?

这段话,魏征讲得很重也很恳切,他真心地告诫太宗莫忘历史上很多帝王给出的教训。唐朝的贞观年间空前繁荣,证实了唐太宗的伟大,他做到了善始善终,成就了圣君的功业。也证实了德政的教诲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是历史留给人的最重要的安身立命的做人的根本。

揭示东周列国的

中国的历史走到唐朝,反反复复留下的教训实在数不胜数,就连商末的暴君商纣王,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暴虐昏庸的,他刚开始也是很有志向,并把国家治理得很繁荣安定的,只因得志后开始得意洋洋,沉迷妲己美色,不敬女娲,亵渎神灵,骄奢淫欲,本性被蒙蔽,德行渐渐衰败,最后完全消失,走向暴虐,甚至残害皇子皇后和至亲忠臣,才丢失了江山。没有任何一个帝王在一开始就明确地自行违背道义的,他们这些末代暴君也好,昏君也好,一开始也都受过教育,懂得历史兴亡的教训,所以,也都希望自己登上王位后,能有一番作为,能够青史留名,被后代敬仰。但是虎头蛇尾的多,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就是魏征提到的因忧患而清醒,因安逸而糊涂。

我们看之前提到的春秋战国的历史,非常典型的暴露出这个根本的教训。各国国君处于忧患时,必会励精图治,克勤克俭,甚至能忍辱负重,比如越王勾践能卧薪尝胆,灭掉吴国,但国家复兴,又残害功臣,之前的楚国平王也是如此,一旦国家强盛,就会走向安逸,失去志向,沉迷美色,甚至不顾人伦,纳太子妃为妻,导致国家被伍子胥复仇而灭。有始无终的国君实在不少。这段历史教训,早就被后人所知,即便如此,人们还是重蹈覆辙,不断犯错,为何呢,就是因为人太容易安逸了,太喜欢舒适和享乐了,很难克制自己的欲望,尤其身居王位者。

这些教训如果不能牢牢记住,想要在今天的商战中,得到长久的胜利和繁荣,是绝对不可能的。日本企业研究讲得最多的教训,也是这一点,很多企业在创业时,不敢松懈,不敢放纵,一旦得志,便开始享乐,人们真的需要好好反省,如果一开始的重德,谦恭待人,懂得廉洁是为了一时的名誉,走形式,根本目的是为了利益,把当成一时的策略,那就必然出现这样的结果,无法善始善终。最后企业必然走向衰败。

今天很多人喜欢研究兵法和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不喜欢读儒家经典和正史,因此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就看不到历史的真相,离开道德讲兵法策略,无法善用这些东西,必然急功近利,无法长久。古今同理。

总结《贞观政要》首篇讲的为君之道,就是要爱民,要兼听(则明),最后要坚守德政勤俭治国有始有终。这是治国的纲领,因此放在最开始,起到开宗明义的作用,提醒大家,所有后边展开的具体策略,形式上的各个方面的具体的政事,都不能偏离这个原则。是一部极为清醒而智慧的史书,处处点到要害和根本。


from 气功

乐舞文学赏析:清诗.观枪法

文:仰岳
来源:正见网
中国历代诗、词、曲、赋精华赏析

《三才图会》中对标枪、长枪与梨花枪的介绍。(公有领域)

清诗.

郑世元

闻声驰铁骑,过影走金蛇。【1】进退真神捷,盘旋任屈斜。【2】
毫光团,风雨散梨花。【3】一气如相贯,全身总被遮。【4】
阴阳回地纽,狐媚遁天涯。【5】仿佛陈安技,真堪任虎牙。【6】

参考注释

【1】铁骑:精锐的骑兵。

金蛇:金光灿烂舞动的枪影,如同之光。唐 顾云《天威行》:“金蛇飞状霍闪过,白日倒挂银绳长。”《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电光闪灼走金蛇”。

【2】神捷:迅速敏捷。

【3】毫光:光线四射如毫毛。清 李渔《蜃中楼.龙战》:霹雳声中舞袖长,手持寳鉴闪毫光。

白雪:白色的雪,《白雪》同时也是古琴曲名,传为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所作。《淮南子.览冥训》:“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

“毫光团白雪”可能有两种解读:

1.当时的长枪须可能是“白絮”,所以诗人以“毫光团白雪”描模其快速闪动的形貌。

2.“团白雪”也可能是梨花枪法中的“梨花摆头”的描写。
《纪效新书》梨花枪法“六合之法”记载:“一合先有圈枪为母,后有封闭捉拿,梨花摆头,救护要分明,里把门,外把门,闪赚,是花枪名曰秦王磨旗。”……

梨花: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诗句中用以形容白雪。也有另一解释是为长枪、梨花枪法。戚继光《纪效新书.长枪总说》: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本文采取后说。

【4】一气:比喻极短的时间。

【5】阴阳:指雷电与雨雪:《谷梁传.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庚辰,大雨雪。志疏数也。八日之间再有大变,阴阳错行。”

地纽:联系大地之绳,也称地维,地的四角。以为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条大绳子维系着。《南齐书.乐志三》:地纽谧,干枢回,华盖动,紫微开。

狐媚:泛指妖魔鬼怪。

【6】陈安:(?—西元323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将领,战斗时能同时持两把重兵器杀敌,勇猛非凡。他对待下属相当照顾,所以死后部下为之作《壮士之歌》。唐朝诗人李白也作了《司马歌》歌颂他。

虎牙:古代将军的名号,也比喻将军的勇猛。《汉书.匈奴传上》:“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三万余骑出五原。”《后汉书.盖延传》:“光武即位,以延为虎牙将军。”

参考译文:

听那长枪舞动的声音有如战场上的骑兵奔驰,金光烁烁的枪影在我面前一闪而过有如雷电。

舞动的长枪进退迅捷神速,盘旋、屈斜游刃自如。那寒光闪烁的枪影,快速轮转、轮转,转出回旋的白雪团一般,仿佛能驱动神灵的降临;梨花枪翻飞有如在风雨中的雷电霹雳,令鬼怪惧怕。

一连串复杂多变的枪法动作一气呵成,有如金钟罩一般把舞枪人全身各部位都罩护住了。何等神勇!

枪法舞出雨雪团飞交织雷电霹雳,不断在大地反覆回旋,这让妖魔鬼怪遁逃无踪。使枪者就如晋代勇猛的武术家陈安一样,足以担任安邦定国的虎牙将军。

题解及赏析:

作者:郑世元,字亦亭,自号耕余居士。生平事迹史料甚少,只知曾于清朝康熙至雍正皇帝时期曾考取举人,与著名诗人陈梓交好,彼此常一起吟诗作对,为当时士人称道。郑世元着有《耕余居士诗钞》一书传世。

枪是中国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器,在汉朝时期便开始普遍运用于战场上,这首诗主体描述的是作者观赏家表演枪法之作,在汉字中“舞”和“武”二字同音,且系出同源。舞做为文用,是用于祭祀、宫廷的演出;作为武用,就是武功、作战,而枪法也为武舞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首诗核心的精神,是以正气驱狐媚为题旨,在艺术的描写上以“声影、阴阳”作为连贯。

文中开始便描述作者听到在舞台上的铁骑奔驰之声,接着金蛇般的枪影就在眼前闪过,将枪法灵活、变化多端形容得淋漓尽致。

之后描写进退、盘旋的枪法动作,寒光闪烁的枪影如满天飞舞的白雪,而这一气呵成的连贯动作就像个防护墙,防守得密不透风,让敌人难以乘虚而入。

其中那出神入化的枪法仿佛能驱动神灵的降临。文句“风雨散梨花”是倒装句法,“梨花”是指长枪、梨花枪,就是正气的化身,更是承题“观枪法”的具体表现。

诗句中的“白雪”除了是描述景物外,也有一种解读:《白雪》是古琴曲名,传为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所作。传说中他在演奏此曲时让神灵为之下世,“白雪”隐隐意含着神助之意,使枪者的枪法有神助之正气。

《淮南子.览冥训》: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

之后又继续描述枪法的高超,攻守兼备。最后枪法所展现的正气交织着雷电霹雳,在反覆回旋之间降妖除魔。唐代文人乔潭在其作品《裴将军剑舞赋》中有一段:

风生兮蒨旆襜襜,雷走兮彤庭煜煜。阴明变见,灵怪离猎;将鬼神之无所遁逃…

诗句中描述大唐剑圣裴旻出神入化的剑法足以让阴暗与光明瞬间改变,让低灵精怪惊恐逃逸。

时光荏苒,当年的剑圣已不在世,然而中华传统的武术仍永久流传,让作者又见识了一段堪称完美的武舞。诗中最后隐约显现了作者对于武舞的观感:作为一位舞蹈家、武术家所展现的技艺并非只是单纯在技术、技巧上的精进,其体现的正气更能降妖除魔,安邦定国。


from 气功

《幼学琼林》笔谈(九):火树银花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原文】

火树银花合,指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谓元夕金吾之不禁。

【注释】

火树银花:比喻各式各样的灯火,光彩绚丽。通常用来指的灯景或施放的烟火。火树,元宵节把灯烛悬点在树上叫做火树。银花,火树上的灯花,像银光一般的灿烂。

星桥:指上的桥。护城河中倒映无数灯火,有如天上繁星点点的星河,所以护城河上的桥就被称为“星桥”。

铁锁:指平时的夜禁。古时的城平时都有宵禁,夜晚将护城河上的桥吊起不准随意通行。元宵节前后几天开禁,游人可以随意往来。

金吾:掌管京城戒备防务的官职。

【语译参考】

火树银花合,是比喻元宵节的夜晚灯火灿烂,热闹辉煌。星桥铁锁开,是说元宵节的夜晚,金吾官取消夜禁,放下护城河上的吊桥,让城内外的游人随意进出,观赏灯火美景。

【读书笔谈】

这一课的知识,讲的几乎就是我们的生活,至少元宵节吃汤圆,放烟火,猜灯谜的习俗多多少少还流传于世或者听闻过,所以火树银花,大家都耳熟能详,不用多说。而“金吾之不禁”,就不太熟悉了,其实它也是古代常用的一个成语,就是“金吾不禁”,原来指元宵节前后三天,都取消夜里的通行禁止,让人自由出入,后泛指夜间城门不锁,自由通行。

比如,唐朝的韦述,在《西都杂记》写道:“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日夜敕许金吾弛村,前后各一日。”指的就是金吾负责都城夜里的防卫,通知时辰,禁止夜间通行,唯有正月十五夜,元宵节那天前后各一日,被朝廷允许解禁。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里,也有“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的诗句。玉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意思是元宵节夜里,热闹欢庆,通行无阻,不必告知时间的早晚。后来玉漏无催也成为通用的成语。

到了明朝,罗贯中 《》第六十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也使用了这两句成语,多指正月十五的欢庆氛围。

后来到了清朝,人们渐渐把夜间城门不上锁,也时常比喻成金吾不禁。总之,这些古代词句,常常出现在各种诗词戏曲和小说当中,不可不知。不知则读不懂古书,也就不能真正了解自己民族的、生活和思想。生为华人,定感惭愧。

【说故事时间】

欢乐庆元宵

自古以来,元宵节即是中国民间重要的节庆,过了元宵节,热闹喜气洋洋的新年才算结束,一切作息将恢复正常,因而元宵节亦有“小过年”之称。正月又称为元月,称夜为“宵”,每年黄历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第一个月圆夜,所以,就把它定为“元宵节”,又称或灯节,是民间传统习俗吃元宵、赏花灯和猜灯谜欢庆的日子,也是传统中国新年假期的最后一天。

一、吃元宵

民以食为天,欢乐的日子总少不了“吃”,元宵节的应景食品是元宵。起初,元宵节的应节小吃并不是元宵,南北朝时,吃的是用肉汁和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则是一种蚕状的面食和烤饼,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现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过当时不叫元宵,而是称为“浮圆子”或是“汤圆”等。到明朝,由于这种食品专在元宵节吃食,因此,就把它改称为“元宵”了。其实汤圆和元宵的差异只是在于大小和是否包馅罢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和龙眼一般大小的圆子,称为“汤圆”;而北方人吃的圆子较大,里面包馅的则称为“元宵”。

制作的方法南北也不同,北方的元宵以馅沾粉,用筛滚手摇的方法滚出来;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

二、赏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灯”与“丁”谐音,因此迎花灯有求子添丁的意义。唐以后,花灯不但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也成为深入民间的活动;宋朝是花灯的全盛期,花灯制作之华丽精巧可谓空前。传统花灯以竹、木、藤或麦杆为灯架,以纸、绢或其他布料糊裱而成,造型生动,有各种动物、各式人物,甚至戏曲。台湾民间将花灯称为“鼓仔灯”,是因为花灯的形状似锣鼓而得名。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飞机灯……等等,另一类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

三、猜灯谜

春秋时代就有所谓的“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猜灯谜的加入使得元宵的节庆活动更加丰富,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

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传统灯谜的制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是中国独创的语文艺术。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

灯谜举例

1、举重比赛(猜成语一句) 答:斤斤计较
2、火烧连环船(猜宋词牌名) 答:满江红
3、望远镜(射王之涣五言唐诗一句) 答:欲穷千里目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猜一名) 答:史可法
5、笑弥勒(猜一美国著名大学) 答:哈佛
6、降落伞(猜三国一古人名) 答:张飞

(注:据正见网教材《幼学琼林》改编)


from 气功

抛却黄粱美梦,走踏实人生

文:清凌
来源:

全球华人新年晚会中,曾有一个极其精美的表演《黄粱梦》。看后,令我思绪万千,也让我更深切的感到人生无常,人世多变,唯有求得返本归真,才是人生的真意所在。

《黄粱梦》讲述了一个故事:一名进京赶考科举,在路途的旅店中,遇到一位老道,老道劝说他修道。可儒生不明其理,说他的人生还有很多追求,无意修道。老道看看他,没再多言,只给儒生催眠,儒生很快就进入梦乡。在梦中,儒生梦到自己考中科举,娶了名门闺秀,喜气洋洋,拜堂成亲。忽而又蒙皇上加官,同僚都来祝贺,称兄道弟者有之,阿谀奉承者有之,好不得意!但是官场的险恶,使他转眼之间丢官问斩,立刻,众叛亲离。一声铜锣响,钢刀举起,人头落地。惊心动魄!儒生一梦醒来,摸摸自己的脖子,冷汗淋漓。一时弄不清是梦是真?

在梦中,儒生走过了从荣华富贵到人生的末路;而在人世间,一锅米饭还没有煮熟。回想梦中情景,儒生庆幸只是做了一个梦。变幻无常的人生,让儒生终于醒悟,他悟到了人生的道理,没在那条危险的路上继续前行,抛却了“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追求,迷途知返,求师修道,去追寻人生的真义。

追根溯源,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儒家讲、忠孝廉耻;佛家讲善;求真,都为人指明了做人的理,做人的终极追求。在世间,人追求越多,离道越远,越背离宇宙的特性,背离先天的本性。人在红尘,只不过是匆匆过旅,世间只是一个旅店而已。“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是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儒家亦然。

发展到今天,特别是被进化论误导的人们,他们没有自己真正的信仰,没有内在心法的约束,不相信神佛的存在,追逐的是名利情。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择手段,什么都敢干,无度的放纵自己,无知的伤害着他人,也损毁着自己先天的根基。当遇到难、麻烦的时候,只是怨恨、怒骂、推责任,却不知是自己造下的罪孽在遭恶报。想想,人来到这个世界,是光溜溜的来;百年之后,你又能带走人世的什么呢?财富、美色、功名都已成过眼云烟,你只能撒手而去。无论你眷恋人世的什么,都无法随你而去。

回头看看当前的社会,物欲横流,太多的人被卷入名利的旋涡,一门心思就想怎样获取功名利禄,让自己过的舒服,风光无限,恨不得天下的钱财都进入自己的腰包,天下美色都纳入自己怀中。特别是那些贪官污吏,不择手段搜刮民脂民膏,强占民女,包养二奶、情人,夜夜笙歌,餐餐都想,求得最大限度的感官刺激,还认为是在享受人生最大的乐趣。殊不知,他们是在将自己推向万劫的深渊,或锒铛入狱,面对漫漫刑期;或暴毙走向黄泉。然而,更可怕的是,在另外的时空,他们更是惨烈,在层层地狱的熬煎中,还得去偿还无穷的罪孽。

在当前现实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人都渴望“金饭碗”、“吃皇粮”,希求在政府机关谋得一职。因此,挤破脑袋都要去考公务员,出现三四千人争一个职位的异常现象。当然,也有靠关系、金钱,甚至色相虏掠权势人物,真是丑态百出。曾看到一则令人吃惊的报道,开学之初,有位被问及长大后的理想,她说“长大后做个贪官”,真令人咋舌啊!由此可窥见,我们的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滑到了何种地步?

在生命的长河中,人生仅是短暂的一瞬;宇宙的浩瀚洪穹,是人不可想象的;宇宙空间层次之复杂,生命之多,是人的思维所永远无法企及的。人在茫茫苍穹中,算得了什么,地球也不过是一粒尘埃。正因为人的浅陋和无知,看不到人之外的世界,才变的如此堕落。在这种不知天高地厚思想的支配下,只重视自己在世间的选择。因此,在欲望的泥潭中,政界和军界总想官位越高越好、权力越大越好;商界中的人总想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钱财越挣越多;学界的人总是拚命使自己的职称越来越高、名望越来越大。甚至政商联姻、军商勾结,学界与政界也掺和在一起,搞的混乱一团,都只是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实则成了名利情的俘虏,造下了万千罪孽。倘若滤去表面的浮华,汰去如梦的光影,他们也不过是在虚幻的人世中为自己定位,完全不知自己在宇宙中的真实位置。到了生命的弥留之际,有的人知道人世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空,发出一声长叹“人生如梦”;有的人却至死都不明白,还以为自己一生无限风光呢,真是可悲至极!

其实,在人生的舞台上,你追求的越多,越是身心俱疲,还不如放弃那些虚幻的东西,抛开黄粱美梦,摆正自己的位置,既踏实又自在,难道不是美事一桩吗?何乐而不为呢?


from 气功

历史故事:蜀将陶福死后,亡灵被抓


来源:

晚唐时期蜀中将军陶福,少年时就是个无赖,偷狗宰牛什么坏事都干。后来他立了功,当了郡守,驻扎在兴元府(今陕西省汉中市)的西县。有一次陶福突然得了急病,忙叫手下的将到州府去请医生李令蔼。

请到之后,李令蔼和朱军将俩人骑马往回奔,晚上抵达西县城郊的庙前。他们忽然看见有一群人打着三对火把做前导,押送一个模样的人步行而来。他们在一旁观看,只见那犯人被绳索捆着,还戴着枷,后面跟着的人抱着衣物。李令蔼以前并不认识陶福,这时就听同行的朱军将说,“那犯人正是我家太尉陶福,他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俩人又惊又怕,怀疑是鬼怪,跟前跟后徘徊了很久。天亮时,他们赶到陶福家,还没進大门就听见里面传出陶福家人的哭声。原来陶福昨夜就已经死了,他们在路上看见的,正是陶福死后,其被阴间抓走的景象。

李令蔼和朱军将俩人在夜间所见的情形完全相同,不可能是幻觉,又与人间陶福死亡的情况能对应上,可见确实是陶福亡灵被阴间抓捕带走了。由此可证实:人是有元神的,人死后其元神或者说灵魂,根据其生前善恶各有其去向,记载里陶福未发迹前干过不少坏事,当官后恐怕也不是个好官,死后亡灵被阴间抓走,大概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善恶到头终有报”乃是至理名言,“人死如灯灭”是骗人的谎话,“”是完全错误的邪说。

资料来源:《北梦琐言》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