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星期六

打坐养生 最基本的修养身心法(图)



每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我们总是习惯性的会想到:吃点什么药好得快,看个很牛的医生,做个什么理疗……这样的考虑,就是为了让自身少受些病痛之苦,人之常情。这些,都是“外求法”。除了“外求法”,我们还可以配合“内求法”让自己更快的好起来!


“人体有自愈能力”,这一点,估计大家都是认可的,通过打坐来加强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就是很有效的一种健康“内求法”。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笑,不要笑嘛,不要一想到打坐,就联想到修仙,我们这里说的打坐,只是为了身心更平衡的一种健康养生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又不如吃药打针那样痛苦,如果坚持打坐,渐渐的你会亲身实证它的好处,收获健康,那是肯定的。


我们会分期为大家介绍打坐养生的好处与方法,请大家关注的同时,也要亲身实践哦!


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有种种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为身和心两方面,除身上所发生的疾病以外,凡一切贪欲、愤怒、忧怖、骄慢等等不正常的思想现象,都叫做心病。


我们平时往往只注意身病,对于心病,一般都不予重视。实际上,身病的发生,大部份是由于心虚气弱;而心虚气弱,主要是由于忧思惊怒、心神恼乱所造成。凡贪食、贪得、贪胜等等都足以招致疾病;且贪之不得,势必生嗔,贪嗔发展的结果,可以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因而气血耗损,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也都乘虚而入。各种药石,只能救身病于一时,假使不从根本治疗,那未虽一时痊愈,而致病的根源未去,仍随时有遭其侵袭的危险。


人们在忙于生活、人事之余,不知设法安定思想,降伏烦恼,甚至有贪得无厌,纵欲忘身的。这样处处与自己过不去,神志既然涣散,气血便失调和,因此往往遭受疾病赢弱的痛苦,这是非常可惜的。


据研究,人在精神好的时候,可以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酞胆碱,这些物质有利于身心健康,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


相反终日郁闷忧伤,贪嗔痴慢,就会使这种有益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发生胃痉挛,引起血压升高,造成冠状动脉闭塞,还特别容易引起心脏病。


所以我们要求身体的健康,自应去除疾病,要除病就须先补气,要补气就须先养性,要养性就须先调伏烦恼妄心,使心不动摇,自然精气内充,抵抗力强,疾病便无从发生了。我国较早的一部中医学文献《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方中内守,病安从来”。


静坐的实践,可使我们散乱的心念,逐步归于凝定,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不但可以却病强身,而且可以去除主观的迷妄,获得究竟的安乐,所以静坐的确是最基本的修养法。


总结: 静坐,就是通过调整我们的体态,调整呼吸,放空心灵,从而让我们和身体与精神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在这种平衡状态中,人体的自我调整、自我修复功能会最大化呈现,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心态更平和。


来源: 网文






from 气功

明心堂医案医话:巧治溃疡性结肠炎和糜烂性胃炎


来源:正见网


【处方】:直导赤龙汤

生地15克 木通10克 生甘草15克 竹叶15克

半夏15克 黄连15克 黄芩15克 干姜10克

炙甘草15克 大枣15克 参15克 龙胆草15克

炒栀子10—15克 柴胡15克 车前子30克 泽泻15克

当归尾15克 天花粉20克 灯心草5克 儿茶15克

青黛15克


【功能】:


清心脾胃肝经湿热,敛疮生肌,解毒止痛


【主治】:


1,白塞氏综合症。

2,糜烂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伴见如下主要症状者:口腔反复溃疡,舌红苔黄腻或水滑,胃脘堵闷、胀痛,两胁或左右两侧腹部疼痛(尤其是排便前后),女性患者往往合并外阴红肿甚至溃疡,下体瘙痒有异味,白带增多色黄赤,有的伴有眼部症状如干涩疼痛、视物模糊,口干、口苦,尿赤等。


【加减】:


果热毒之象明显,身体状态较佳,可加入金银花15—30克 连翘15—20克加强清热解毒之力。


【方解】:


中融合了导赤散、半夏泻心汤、龙胆泻肝汤三个方剂。用导赤散泻上焦心经及小肠之火从小便而出,半夏泻心汤泻中焦脾胃之湿热,龙胆泻肝汤泻下焦肝胆经之湿热,加入天花粉、灯心草、儿茶、青黛加强清热解毒利湿、生肌敛疮之力。整体上很像俺用来治疗口腔溃疡的方子,病虽不同,病机相近,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吧!方中生甘草和炙甘草共用而且量大都用了15克,这个经验来自王雪华教授的《金匮要略》视频讲座,是治疗白塞氏综合症的一个特殊用法,切不可单用一种,或减小剂量3克5克,其效必不佳。


例一:刘某某,女45岁,患糜烂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多年,几经西医、中医诊治,疗效不理想。初来俺处求诊,见其久病之后面色萎黄,形体羸瘦,身高150厘米左右,体重不到90斤,胃脘疼痛,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一日3—4次,乏力,倦怠,形寒肢冷,怕风怕凉,白带异常,瘙痒异味,舌淡红苔黄腻,脉沉细无力。辨证分析:脾虚胃弱,酿生湿浊,寒湿於久化热。处方:俺习用于治疗一般胃炎溃疡、肠炎之香砂六君子汤加白芍、延胡索、川楝子、乌贼骨、白芨、浙贝母、焦三仙、黄连、土茯苓等加减,服第一周后略见好转,食欲略增,脘腹疼痛减轻,大便依然不成形。但第二周服后症状又恢复到以前,第三周还是以上方加减,仍无明显疗效。第四次来诊时,俺又从新详细问诊,发现,患者面色黄中犯红,以前口腔经常溃疡,有时久治不愈,外阴有一处红斑,瘙痒异常,白带色黄有异味,大便前后腹痛,便中有时带粘液,晨起口气重,尿黄。仔细思考,心中不免一惊,这应该是一个湿热之邪为患的不典型病例。虽然外在给人一个虚寒症的假象,实质上却是湿热久羁,损伤正气因实致虚的复杂病例。


如何治疗呢:忽然想到了白塞氏综合症的治疗,这个病例与其症候群很相近,姑且大胆一试。处方:@1:生地15克 木通10克 生甘草15克 竹叶15克 半夏15克 黄连15克 黄芩15克 干姜10克 炙甘草15克 大枣15克 党参15克 龙胆草15克 炒栀子10克 柴胡15克 车前子30克 泽泻15克 当归尾15克 天花粉20克 灯心草5克 儿茶15克 青黛15克,五剂,水煎服,一剂分三服,早晚各一服。@2:芒硝15克白矾15克。五剂,水煎熏洗外阴。开完处方,心中一直忐忑不安,不知会有如何疗效。过了7、8天,患者来复诊,高兴的告诉俺,此次服药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疗效,胃脘,腹部,外阴症状皆减轻,口腔溃疡也好了,大便粘液消失,次数减少为1—2次,身体也不乏力倦怠了,手脚也热乎了,心情也好多了。处置:原方5剂继服,外用药同前。再次复诊时,所有症状皆已消失,自诉身体也轻松了,还胖了几斤,特意带女儿前来感谢,嘱其再服5剂巩固疗效,停药后,还要忌口:生、冷、粘、辣、硬、酸等刺激性食物半年之内最好不碰。


【按语】:回想这几年的诊疗经历,对溃疡性结肠炎,糜烂性胃炎,这两个病种,疗效并不理想,分析原因,一直辨证思路局限在普通胃炎,溃疡,结肠炎的辨证治疗习惯下,所用药物大多是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等方剂加减而来,虽然里面加入了一些诸如黄芩,黄连,白芍,白芨,川楝子,土茯苓等去湿热之品,但总体来说去除湿热之邪的力度不够,反而被病邪的虚弱假象所迷惑,处方偏于温补了。


而且,回想起来,经常看到患者拿着西医的胃告单上糜烂性胃炎的图片 ,粘膜上一个个小红点,多象口腔溃疡啊!溃疡性结肠炎的溃疡面就更大了。这时才恍然大悟,清热解毒,清利湿热,才是治疗这类疾病的首要任务,邪去正安,患者能正常进食,大便不再稀溏,营养物质能够正常消化吸收,身体很快就可以恢复,诸多虚寒的假象就会很快消失。


此方俺以前用于治疗确诊白塞氏综合症或疑似白塞氏的患者,疗效很好。从此例患者后,每遇到溃疡性结肠炎,糜烂性胃炎的患者,仔细问诊,病机相符者,用上述处方治疗,也均能很快收效。通过这位患者的诊疗过程,使俺,扩展了此方的用途,也扩宽了诊疗视野。


每一位患者都是医生诊疗技术成熟進步的阶梯,都是我们技术经验的宝贵源泉!都值得珍惜!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贫何足泣


汉朝时候,吴国有个叫孟宗的人,他母亲是江南人。孟宗小时候跟着南阳的李肃学习,长大了,在一个叫朱据的将军幕府里任职。


一天夜里,下起了暴雨,屋子都漏水了,孟宗起床处理一番后,来到他母亲床前,哭着请母亲原谅自己不能给家里带来富足尊贵。


母亲说:“孩儿不必哭泣,以后改善条件就是,一个人贫穷,有什么好哭的呢?(原文有’贫何足泣’一词)”后来这件事,被朱据将军知道了,将军认为孟宗很孝顺,就把他提拔为司马官,专门管理盐运和渔事。


有一回,孟宗到河里捕了好些鱼,把鱼炸熟,制成鱼脯,把它端给母亲吃。母亲却原封不动,把鱼退了回去,说:“你本身做着盐渔官,却私自去捕鱼,虽然是为了孝顺我,但你这样不避嫌疑,实际上是假公济私,会被别人说三道四的。你呀,以后要深深记住这个道理。”


(据《八德须知 》)



原文链接:贫何足泣 - 传统文化




from 气功

神韵演奏家畅谈中西方古典乐器结合之妙


文/麦尔斯


交响乐团2014年 巡回 演出 将于10月4日在拉开序幕。神韵 交响乐团打击乐演奏家马普尔(Brian Marple),想到将于10月10日再次回到卡内基音乐厅时,去年演出轰轰烈烈的情景依然在目:观众们的激动情感亦仿佛还回荡在空气中。当时,百位演奏家、三位歌唱家及四位指挥家联袂奉献,十四首精选的神韵艺术团 原创曲目和美妙动听的西方古典乐曲,在中西乐器的演奏下,时而细腻婉约,轻快活泼,时而跌宕起伏、大气磅礴。整场演出结束后,观众长时间站立鼓掌,许多人感动落泪。



2013年10月5日神韵交响乐团音乐会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出盛况。


神韵交响乐团可说是当今世界上成功地结合中西方乐器的典范。马普尔在以下的访谈中,介绍了神韵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中西方音乐原为赞美神而创造


西方音乐主要源自教堂,如音乐之父巴赫那时每周都会创作和演奏新作品。东方的很多帝王将相,都曾指授或谱写许多有关天上仙境的乐曲。中国 古人也用音乐来净化人心,他们认为纯正、高雅、和谐 的音乐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中 华文化其实非常丰富并且多样化,包含了不同朝代、地区和众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而中国音乐也是一样,一些地区继承了古时本土音乐的特征,有些地方小曲中 很好地保留了当地浓厚的民间曲调,再有比如皇宫中演奏的宫廷乐也沿承了下来。这些都为神韵的作曲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历史 上的中国名曲多 数为独奏作品,大型的合奏形式其实到近代才在中国出现。中国音乐四种主要的乐器为:古琴、琵琶、竹笛和二胡。像华彦君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琵琶曲《十面 埋伏》等都是家喻户晓的杰作。也有很多世代相传多年的乐曲,当年的作曲家是谁现在的人已经不知道了。中国音乐偏好使用五声音阶,这在整个东亚地区都很普遍。运用五声音阶的音乐往往奏出一种纯净和谐之感,与音乐天人合一的理念相吻合。


发挥中西方乐器特色: 细腻婉约 磅礴辉煌


神 韵演奏的音乐首先就是不能被西方音乐中突出的混合理念所束缚,因为在中国音乐里特别注重内在的感受。而有些时候,与其要优美的音色,我们更需要一些乐器所奏出的粗犷有力的声音,这取决于乐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与气氛。这些都要考虑进去,要把中国传统乐器独特的音质与西方管弦乐器交融在一起是有很大难度。


中西方乐器各自习惯使用的音阶调式不同。西方音乐经常用许多音符的变换来制造不同的和声及色彩;而中国音乐则更侧重于旋律的美妙和变化,有时在整首曲子中仅使用五个音。


想给五声音调的旋律配上协调悦耳的西方和弦,也往往是一个挑战。而且所有的演奏者也必须在音准的调整上具有高超的技巧,从能使中西方乐器同奏谐调。


神韵音乐根据中西方乐器特点创作


中西方乐器拥有类似的起源。木管乐器原先是由动物的骨头之类的东西制成。动物的皮则用来做鼓面。后来才有了弦乐器。他们不同的发展过程取决于人们对音乐上的需要与追求。由于西方音乐注重于合奏的效果,她从一个旋律发展到几个旋律,再发展到旋律与和声的结合,所以其乐器的设计与发展上都比较注重于增进合奏效果,达到音质和音色的协调,工艺精准度也较高。


古时中国音乐的演奏形式以独奏为主,各种民族乐器皆富有鲜明的特色,但放在一起合奏时则不容易调配出谐和的效果。但是就二胡而言,演奏时琴身垂直,琴筒置于腿上。它只有两根弦,弓插在两弦之间拉奏,而不是在两弦之上拉奏。虽然只有两弦,二胡却能够奏出很多种声音,可以模仿鸟的叫声,马的嘶鸣,甚至人声,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表现力极强,动人心弦。


神韵交响乐团2014年巡回演出


神韵交响乐团2014年巡回演出将于10月4日在波士顿拉开序幕。其他演出的城市包括:


纽约市(10/11),华盛顿特区(10/12),多伦多(10/16),芝加哥(10/21),迈阿密(10/25),萨拉索塔(10/27)。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2014年9月25日星期四

黄道吉日指的是什么?


作者: 陈虎


旧时以星象来推算吉凶祸福,谓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六个星宿是吉神,六辰值日之时,称为“黄道吉日”。


所谓的黄道,中国 古人认为太阳绕地球运转,黄道就是想象中的太阳绕地球运转的的轨道。《汉书·志》记载:“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黄道天空分布着十二个亮度最高的星座,它们是青龙、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匮、天德、玉堂、天牢、玄武、司命、勾陈等。


古人认为,吉日的选择 并不是不顾年、月、时的吉凶,而要相互观览,综合选择。选择术将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陈等六辰为凶神,认为犯之不吉,将有大祸;将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称为六黄道,所谓黄道吉日就是这六神所在的日子。


这六神所值日的那一天就叫黄道吉日,百事吉利,不避凶忌,万事如意。如元无名氏《连环计》第4折:“今日是皇道吉日,满朝众公卿都在银台门,敦请太师入朝授禅。”此说虽有迷信之嫌,但它寄托了中国古人趣吉避凶的良好愿望。黄道有时还专指天子所经行的道路。如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7:“高庙驻跸临安,艰难中,每出犹辅沙藉路,谓之黄道。以三卫兵为之。”


来源: 中华读书报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2014年9月22日星期一

导人以善 济人之难


文/静远


《尚书》云:“惠迪吉,从逆凶,唯影响。”意思是说顺着天道而行的,就是吉祥;违背天道而行的,就是灾殃,这就像影子随形、声音有回响一样。《尚书》还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也都是讲的因果规律,善恶报应,不爽毫厘。


要知道天地 是没有私心的,而吉凶福祸的降临,皆是由人自心感召,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意在提醒世人,慎重自己的起心动念,其中一念 若是有了丝毫的差错,那么福祸的果报就会有天壤之别了啊!


人若是能够把报应二字反覆思考,择善而从,恭慎自己,顺应天理,那么心就会与天道相合,静则杂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自然就会得到善报。如果有人的心行与此相反,那么恶报也是避免不了的,因为不善之人,他们欺骗掩饰的行为,为神明所察见,以至于减少他们的福分与寿算,忧患也就会跟着接踵而来。


古人白天再三自省,夜晚不忘慎思熟虑,警戒谨慎,在清心寡欲之中,无非是思想着怎样守住善念,迎来福祥,避开凶祸。古籍中记载的这类事例不胜枚举,以下为《太上感应篇例证》中记载的善恶各报的例子:


导人以善


宋代程颢,倡导人们要遵循天理,仁民爱物,谨守纲常。他任地方官时,“教民以礼义。民有以事至邑者,必告之以孝悌忠信。立科条,旌别善恶。使奸伪无所容”。他常说:“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在自己办公的地方写上:“视民如伤”四个字,就是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唯恐有所惊扰,事事对照,体现对人民的爱护之深。


程颢任山西晋城县令时,县境内沿河的不法之徒,专靠威胁索取来往船民的钱物来生活。若有不从,则聚众焚烧船只,抢劫风盛行。程颢立即派人将这伙人的首领们捕获归案,看他们是为生活所迫,就既往不咎,让他们以当纤夫为业。


程颢重视教化,使诸乡皆有学校,闲暇时遇到儿童读书“还亲为句读”讲解教授。由于治理有方,“晋邑几万室,几年之间,无强盗及斗殴者”。县内儒生越来越多,出现人们互相谦让、互相敬爱、民风祥和的局面。


程颢说:“为令之职,必使境内之民:凶年饥岁,免于死亡 ,饱食逸居,有礼义之训。然后乃尽。”


程颢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宋神宗问他:“何以为御史?”程颢回答:“使臣拾遗补缺,裨赞朝廷,则可;使臣掇拾臣下短长,以沽直名,则不能。”意思是说:如让我对皇上拾遗补缺,看到朝政有什么失误能够补救,那我乐意干;假若使我专找臣下的毛病告诉皇上,以换取名声,这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的。宋神宗听了很赞赏。


程颢在御史任上进言颇多,涉及内容包括为君、为政之道。他提出为君要“以至诚仁爱为本,未尝及功利”、要“明善恶、辨忠邪”。他常给皇帝指出要循天理,注意防止个人私欲的萌发,神宗皇帝拱手对他说:“当为卿戒之。”一次,皇帝游玩,欲折柳枝,程颢当即劝道:“当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皇帝欣然听从,程颢并劝其推此及仁爱天下万物。


程颢回乡从事讲学,“士大夫从游者盈门。自是身益退,位益卑,而名益高于天下”。他的学生朱光庭跟从程颢学习三个月,回去后别人问对程先生的印象,他说:“我就如在春风中坐了三个月。”


别人问什么意思?他说:“先生慈眉善目,待人一团和气,循循善诱,使人受益无穷,如沐春风。”程颢一生富贵康宁寿考,受人尊敬,其子孙皆贤德,足证其平生善德广大所致。


济人之难


明代年间,湖南人钱国宝和周尚义两人结伴到四川做生意,先到成都买米,再到夔州卖掉,两人都赚了一些钱。


钱国宝不幸患了重病,临终前留下遗书,告诉周尚义说:“我所以死在外乡,也是命中注定。我死后,贤弟可把我的棺材运回家乡,埋在祖坟地里。我妻还年轻,不要让她为我守寡,贤弟可娶她为妻,代替我教育我的儿子,赡养母亲,我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周尚义流着泪听他的嘱托。钱国宝死后,周尚义把钱国宝的全部钱分成本钱和利息,锁在箱子里加封条。拿出自己的钱为其备办棺材寿衣,找了船运回故乡。到家后,把钱国宝的本钱利息交给钱母,一切丧事开支全由自己支付。


周尚义埋葬钱国宝后,在钱家旁边租下几间房子,开设店铺。凡是钱家每天生活日用,全部供给,每天向钱母问候请安,和钱妻互不见面。钱国宝的儿子六岁,到村学读书,周尚义早上送他上学,晚上接他回家,时时照看。


钱母想按照亡子遗书,把儿媳嫁给周尚义,周尚义坚决拒绝说:“无论谁都想让妻子守节,亡兄因为母亲年老儿子幼小,不得已才有这样的想法,这不是他的本意。我怎能做下以嫂为妻的败坏人伦的事呢?”钱母感动而止住了这事。


周尚义后来娶妻生子,钱国宝的儿子始终把周尚义当生父一样看待。周尚义本是一个做生意的人,没有读过诗书,但他所作所为,每一件事都合乎圣贤的言论。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修道境界与道术研究


作者: 梅花一点


中华古代文化的神传文化 的其中之一是属于道家文化。自黄帝时期起,讲“道”之风,蔚为大观,历经千年,绵延不绝。直到周朝的春秋时期,老子李耳,应世而出,挥洒五千言,分章上下,道德中国 ,开诸子百家之先河。由此可知,作为修道文化的道家思想是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文化起源之一。老子骑牛,叩关西去之后,杳无影迹。而道家思想已然得到后学推涨,历史 上的关尹、文子、庄子等人留下了探讨研论道家思想及老子思想的著作,丰富了人们对于“道”的各个角度的认识。汉代以后的道家修炼人更是多如星汉,虽然其中的境界各有不一,但也从中可知,神传文化,乃至由神传文化引申而出的半神文化,能够在人间布行,已属来之不易,得之更难。因为,世人多随波逐流,人心易变,个人感悟不一,由修道的境界而产生出的各种认识也繁复多样,丰富了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各个境界修道理念和文化。反过来,这些各色各异的理念也影响着不同世人的认识,产生了各种社会思想差异。同时,有些世人偏离了修道的真正理念,走入社会思想之中的一家一隅之学。


那么,古人的修道境界和他们的“道术”研究是怎么关联的呢?本文重点拿两篇古代文献作对应性考察:一篇是《黄帝内经 .素问》之〈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另外一篇是《庄子》之〈天下篇〉。


首先,我们先考察《黄帝内经.素问》之〈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该文有关于古今人差别的说法: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也就是说,上古之人懂“道”,掌握阴阳与术数的规律,会养生,调形神,所以能够长生。而对于今时之人的描述,不知修“道”之理,起居无常,心理妄念多,喜爱吃喝玩乐,所以不能够长生。


可见,知不知“道”,是古代为医和养生的关键。修“道”的思想依然是《黄帝内经》的主导思想,由此可以确证,修道的认识在影响着中国古代医学技能的成就。回避这一点的认识,是无法获取古代中医的真正学理(道理)精髓。所以,虽然有些中医研究者已然明确了研究中医的“阴阳”“五行”“运气”“经脉”此列方面的物理与人体之中的高层 内涵,但由于缺失了对修“道”的真正体悟或者无法具有修“道”的实践修为,仍然不可能真正的掌握古代中医的神传文化的本义和真谛。


在《素问》里,还多次提到“道”或者“修道”之理,本文再举例佐证,比如: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曰:“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曰:“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曰:“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 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我们看到,在上面的论述中,无论是从万物之物理性质来理解“道”,或者从人体的各层结构来遵循“道”,还是“修道”境界的“无为”修为,莫不是道家最根本的修道修行实践。由此可知,《黄帝内经.素问》属于上古时期道家思想的修行实践得出的“道术”。不知“道”,不修“道”,无法明瞭“中医”,这个才是真正“道术”研究的事实。


同在《素问》之〈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的结尾中,文本用黄帝的话指出四种境界的修道状态,分别是: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原文这样写作:


“黄帝曰:余闻——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很明显,该文本的理念认为,真人、至人,相当于不同境界的得“道”之人;而圣人、贤人,相当于不同境界在在世俗的修“道”之人。因为,真人能够“寿敝天地,无有终时”,那不就相当于得“道”神仙?至人也是“淳德全道”,属于已经得“道”的状态。圣人还在世俗之间,虽有嗜欲,但心性很高:“无恚嗔之心”,“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属于一种修行修心的状态。贤人也依据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相信并参悟古代的神传文化和半神文化,把自己的生活与天地阴阳协调,也相当于能够理解“道”的状态,只是自己身心的修行不够加强加深。这四个境界,把神与人之间的差别勾勒出来,同时也是在构建一种由神到人系列性关联的修“道”谱系。这种谱系也算是对应了不同层次由神到人的“道术”境界的差异。


从文本阅读中,我们发现,《素问》已经指出不同境界的得道修道状态,并实践性指明,修道悟道才是真正的医家“道术”。脱离此“道”,就会落入不同境界之中的所谓的“医术”理念之中,甚至迷失了医家“道术”的真谛,降格为普通的医术或者方术。古代医学与修道悟道是相互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于疾病的理解,必然有超然的修道者才能够真正在不同境界之中做出相应的解释和医术上的对待处理办法。生命健康的本质和本义,乃是从修“道”之中得到。所以,从历史事实看,我们是决对不能离开“道”去理解中国古代中医。


通过上面论述中对《素问》文本的“道术”理念的考察,我们可以对应性的理解到《庄子》之〈天下篇〉的“道术”理念是怎么回事。


〈天下篇〉一开始就指出当时社会思想分化的状态:“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也就是说,治学“方术”的,都算属于“有为”之理,也就是相当于“有为法”,那么,这样的治学不属于“道术”,而属于“方术”,所以,庄子在此文本之后,再也没有提及“方术”。这是因为,庄子文章 属意的是修道与悟道,讲究的是“无为”,离开“道”的探讨,是不在庄子的范畴里得到认可的,那么在〈天下篇〉主要探讨的是围绕着“道术”的范式進行理解。同时,庄子也认为“道无所不在”,那么人们提出的相应问题 是“古之所谓道术者”果然会有存在么?庄子的回答当然是非常明确的:无所不在。


那么,庄子理解的“道术”的无所不在是怎么表现的呢?在庄子的〈天下篇〉里,庄子也像《黄帝内经.素问》一样,给读者构建一个由神到人的“道术”谱系,原文这样写的:“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不离于精,谓之神人。

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

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

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

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这个谱系列出了七种类型的境界人格:天人、神人、至人、圣人、君子、百官、民。很显然,天人、神人、至人,前面这三种,属于不同层次的“神”的境界。神仙难明,神意难测,故而对此,庄子言之甚少。但在该文后面,庄子在阐明关尹和老聃的“道术”的时候,也明确的认为他们属于“真人”的得道神仙的境界。这也对应了《素问》之〈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的真人的神格境界。同时也说明,庄子排列的前面这三种神格境界的层次:天人、神人、至人,不是固执一词的,也可以有其他类型的说法。而后面的四种属于在世间的“人”的境界:圣人、君子、百官、民,显然也算是由高到低的境界排序,并作了明白详细的解释。圣人人格是围绕“天”、“德”、“道”、“变”的构筑自己的内涵。君子人格是围绕“仁”、“义”、“礼”、“乐”的构筑自己的内涵。百官人格是围绕“法”、“名”、“参”、“稽”来构筑自己的内涵。民的人格是围绕“生养”来构筑自己的内涵。不过,现在我们反观,任何处境在社会各种状态的修道人,都可以修道。所以,像“百官”与“民”的划分,在“道术”理解上不是非常准确。但在整体考察看,庄子的这套谱系系统 ,与《素问》之〈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完全相符相对应,只不过在庄子那里的划分层次更为细致而已。可惜的是,这一“道术”理念传统 ,在庄子以后,表现的若隐若现,在官家和民间的讲学传授之中很少再明确阐述,由此也造成汉代以后对于“道术”理念传统的模糊性认识。可见,在周朝的春秋时期,中国古代文化还处在一种神传文化与半神文化之间的状态,并且相应的构筑出具体的“道术”理念,形成一种有修道状态的道德境界认识。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决非虚言,历史事实锻造的文化一直在说明着神与神传文化的真实存在。


综而言之,本文在考察《素问》之〈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与《庄子》之〈天下篇〉,发现了古人对于“道术”的理解已经在一定的修“道”境界和层次之中去体悟和发现了。由此证明,古代的许多技能、乃至学术(其中一部份属于“道术”),多多少少都与修炼、修行、修道有关联。那么,我们能够体会到,古代的神传文化和半神文化非常广泛性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得到光芒璀璨的道术成果和技能成就。此方面理当给予我们当代人明智理性的启示,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道术)实践意义。我们现在的修炼人一定能够在大法修炼之中再進一步,开辟出人类的新文明、新文化。


来源: 来搞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中国古文物中的马(组图)




甘肃武威雷台墓青铜马,俗称“马踏飞燕”。




陕西甘泉出土商青铜马。




甘肃酒泉丁家闸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天马图像。




甘肃魏晋墓出土骑士画砖。




“昭陵六骏”之飒露紫,现藏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陕西出土西周青铜驹尊。




陕西平陵十六国墓出土彩绘陶具装马。




四川西汉墓出土髹漆木马。




陕西唐鲜于庭诲墓出土三彩陶三花马。


体姿英俊的良马,一贯深受国人的喜爱。古代用马驾车的历史 颇为久远。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殷商时期的遗存中,便出土有当时的双轮木马车和驾车的辕马,可惜只保存马骨架,难以看清原来的体貌。幸而在陕西甘泉发现有两件商代铸造的青铜马,使我们能看到商马的形貌--体矮颈粗,四肢较短而双耳颇大,外貌并不显神骏。西周和东周出土的青铜马,形体和甘泉商马相同,并都铸造成四肢伫立的呆板姿态,反映着先秦时期马匹形体特征。惟有从邯郸赵王陵被盗掘出的四匹铜马,呈迈步行走的姿态,似感生动。


秦代马的雕塑品,其体貌特征一如先秦时期。这在秦始皇陵陶兵马俑坑中出土的按真马比例塑造的陶马中有明确表现。秦始皇陵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中的铜马,尺寸虽然只有真马1/2大小,制工远较陶马精美,马身躯的肌肉块面表现充分,但是体貌特征仍与陶马相同。陶马和铜马身上分别满涂枣红色和白色,由此或可看出秦时一般马的毛色是枣红色,而皇帝乘驾的名马,则崇贵白色。传秦始皇拥有的骏马中,有白兔、奔电等名称,可能就是体姿俊美的白马。


西汉初年有关马的艺术 品,造型特征仍与先秦至秦朝时近似,连霍去病墓冢石雕群中的“马踏匈奴”大型石刻中的骏马,也是头大而脖颈粗短的造型,仍旧沿袭着传统 的四肢伫立的体姿。虽然从1966年 在陕西昭帝平陵附近发现的仙人(羽人)骑天马小型玉雕可以看出,西汉时期也有表现跑动姿势的马雕塑品,但是体型仍矮粗,缺乏神骏之姿。


西汉武帝时与匈奴连年征战,双方战马损失极大,因此“匈奴虽病,远去,而汉亦马少,无以复往”。为了补足军马的损失,汉武帝一方面扩大养马业,另一方面致力于马种的改良。先是引进乌孙马种,后来知道大宛有汗血善马,竟不惜两度发兵远征,终于夺得大宛种马,乃“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还在都城长安未央宫宦者署的鲁班门前,矗立一匹相马名家东门京主持铸造的青铜骏马--按照最佳良马尺度制作的“马式”,用来作为选择 良马的标准,鲁班门也随之改称“金马门”。1981年,在陕西省汉武帝茂陵附近一号陪葬冢出土有一件遍体鎏金的青铜马,体长75厘米、高62厘米,立姿,头小颈细,双耳如批竹,胸肌劲健,四肢修长,据此可以想见“马式”的形貌。作为反映西汉马种改良的早期作品,其造型还沿袭着四足伫立的造型,或许是受“马式”的影响。


西汉后期到东汉时期,墓葬内随葬的青铜或陶、木的骏马模型,已经突破旧模式,常常是昂首挺胸、抬起一只前蹄向前慢步行进的姿态。骏马造型艺术品,在东汉末到魏晋时期的河西地区达到,最为人称道的是甘肃武威雷台墓中随葬的一组青铜车马模型,其有铜马39匹,都是“天马”形貌,头小而英俊、颈长而弯曲,胸围宽厚,四肢修长,臀尻圆壮,显示出是乘挽兼用的良马。特别是其中一匹奔跑的铜马,极富动感,右后足踏住一只回首后顾的飞隼,反衬出骏马之神速,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骏马造型的艺术珍品。


就在河西地区魏晋时代骏马造型艺术处于创作高峰时,中原地区的骏马造型艺术却步入低谷。由于曹魏帝王力 主薄葬,一扫汉墓奢侈之风,随葬俑群随之消逝,骏马造型艺术也随之衰落。到了西晋时期,都城洛阳一带的墓葬中恢复了以陶俑随葬之风,并以出行的牛车与鞍马为俑群核心,只是陶马的制工与东汉相比粗劣得多,造型更无东汉陶马的神骏英姿。西晋灭亡,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相继入主中原,人马都披铠甲的重装骑兵成为战争舞台上主角,在关中地区如陕西西安和咸阳十六国时期的墓葬里都模拟重装骑兵--甲骑具装的陶俑大量出现,也有身披具装铠的陶马模型,但是塑工欠精美。到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统一北方后,墓仪制度逐渐形成规制,随葬俑群中便有了鞍辔鲜明的骏马,还有重装和轻装的骑兵,以及骑马的鼓吹乐队。此时骏马的塑造又转精致,比之东汉陶马,更富现实感,而且披装的马具,都具有时代特色,为北魏陶马雕塑平增情趣。此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接着分别为北齐和北周所取代。东魏北齐的陶俑中,陶马造型沿袭北魏传统,制工精致而形貌健俊。西魏北周的陶俑中,陶马造型似受关中地区十六国时期陶马造型的影响,制工粗劣,马的四肢粗大近似柱体。


唐代,中国 骏马雕塑品达到艺术造型的新高峰。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前的“昭陵六骏”,是他在建立唐朝前先后骑乘过的六匹战马拳毛 、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飒露紫的巨幅浮雕像,呈现出一往无前的雄浑气势,开唐代骏马雕塑的时代新风。六块矩形浮雕,每块雕出一匹正侧视的战马,或行走,或奔驰,姿态各异,形貌写实。六骏中,仅飒露紫雕作是中箭受伤后伫立的姿态,前面雕有将军丘行恭,正在为它拔箭,表现着征讨王世充时会战邙山时的情景。用以纪念和颂扬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的“昭陵六骏”,是一组成功的纪念性或纪功性的石雕作品。与西方纪念雕塑作品不同,英雄本人的形象并没有出现,但是从他所骑乘的战马的雄姿,人们时时都感到英雄的吁在,这也正是东方艺术强调含蓄和象征手法的成功杰作,毫无夸张及霸气之感。也可以认为这是承袭西汉霍去病墓冢石雕的传统,以战马雄姿象征英雄伟业。“昭陵六骏”还带给人们另外一个信息,就是从十六国至北朝时期盛行的鲜卑系统 的马具,这时已为突厥系统的马具所取代,这与李渊、李世民父子在晋阳仿效突厥组建骑兵,并大量由突厥输入骏马有关。


盛唐时期,描绘骏马的造型艺术同样走向繁荣。绘画方面,许多名家精于画马,仅在杜甫的诗作中,就可以读到《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等吟咏马画的诗篇。雕塑方面,以目前所见最令人赞赏的是随葬的三彩作品。从神龙二年(706年)葬的懿德太子李重润墓中出土的三彩俑群中,已可见三彩马的风采。它头部微侧,轮廓线流利活泼,鬃剪三花,鞍披鄣泥,张口作嘶鸣状。不足的是,马的体态塑制得过于圆腴,使人观后有“画肉不画骨”之感。比其迟约17年的右领军卫大将军鲜于庭诲墓中出土的三彩马,更为雄劲神骏,那刚劲有力的躯体轮廓内,显现出锋棱多力的马骨,更有怒马如龙之感。


唐代三彩马艺术造诣普遍较高,形态多变,不仅那些形体较大的作品,就是只有10余厘米高的小型作品,其造型之美亦毫不逊色。同时,在色彩方面除了习见的黄、白彩外,在洛阳地区出土有通体墨色的黑马,甚至在关林唐墓中竟然出土了一匹通体施蓝彩的马。同样的蓝色泥塑马,在新疆吐鲁番唐墓也出土过。古代匠师如此大胆设色,令后人惊叹。


唐代以后,随葬俑群在宋、辽、金时期衰落,墓中很少随葬陶马。到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虽然蒙古铁骑纵横亚欧大陆,但是因葬俗的改变,只是在陕西地区当时在元朝任高级官职的汉族墓中有陶俑、陶马出土,陶马的造型改为体形低矮、短腿长鬃的蒙古马,鞍镫马具也改为蒙古样式,造型颇呆板,无复唐俑那样富有生机。这也反映着汉唐以来不断由中亚和西亚输进优良马种的努力,至此告一段落,但是飞驰的骏马,在中华文化中作为表现奋发向上的主题却长盛不衰,激励着中华民族腾飞、奋进。


来源: 新三才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父积德子获福(图)


作者: 柳东缘




youkou 摄影


历史 的长河中,善恶有报、祖上积德福报子孙的故事比比皆是。下面的故事讲述的是孙德荫的父亲夜晚救助一孤身女子,孙德荫得中举人的故事。


清咸丰年间,清朝翰林院有冯张二位学台,有一年秋天,奉旨前往湖南省,担任主考官。冯年长德高,是老翰林,奉主为正主考,常常训导属员,要多积善因,莫种恶因,并讲述因果报应的道理,常常举出事实例子来证明。张为副主考,年纪轻,并且是一位新翰林,对因果报应的事情,认为不完全可信,暗中笑话冯翰林的迂腐迷信。到了考期,张为了证明因果不确,完全是人为的,决非鬼神主持吉凶。因此,一天正值冯翰林选卷之际,张翰林在暗中用了手脚。


冯翰林阅卷时,张躲在后窗边暗处,不让冯翰林知晓,隔窗观看。正当冯翰林阅至一名叫孙德荫之卷时,反覆批阅,认为文笔实在不佳,就把该卷丢到废卷中。忽听空中有“当”的一声响,冯听无人,认为是神来求启示。乃将孙卷取回再细阅一遍。感到文采实在不佳,又把他丢到废卷中,则又听到空中“当”的一声响!心中很是奇怪,又把该卷拿起重看。文章 实在不足取,但空中如是三次响声,默思此人文虽不佳,必有积德之事,就选中为最末一名举人。


考毕,榜已揭晓,正好冯主考又同属员谈因果之事的时候,说“因果着实可畏。”兼言及弃卷之事,空中连响三次,终于选取,即再没有声响的神奇故事。


张主考就回答说:“冯大人,请你原谅,大人所弃之卷是孙德荫之卷否?”


冯翰林答:“你何以知之?”


张翰林说:“乃是小人因见兄台屡言有鬼神之灵妙,故特以破除此中虚妄,三响实是小弟所为。因兄台正在凝神阅卷之际,不知其原委也。孙德荫文章欠佳,兄台弃之,弟暗中观察,即在空中暗敲一响,又见兄台取回,小弟连敲三下,兄台果然认为是神灵指示而取之。由此看来,所谓因果报应,鬼神在暗中执行,实是人之所为。哪里有什么鬼神?”


冯正主考即问:“三响果是你所为否?”张翰林答:“果是小弟所为。”冯翰林说:“若然如此,更能证明因果报应不差分毫!”


张翰林问:“何以知之?”冯翰林说:“想老弟身为翰林,又是奉旨命官,而能为这人连敲三次,其中必有原因!”


张翰林说:“他是湖南人,我是安徽人,彼此不相识,有何原因?”


冯翰林说:“正因不认识,方显鬼神主持因果报应之妙!老弟不信,明日传这孙德荫。着便衣在清雅房相见,一问便知。”


第二天,冯翰林命人传孙德荫来,众属员都在座。孙德荫正庆幸自己得中举人,但自愧文才不佳,忽见使者奉主考之命,令便衣进见。心中非常害怕,怕的是复考失选,即随使者来到清雅房间,见了主考座师叩头拜毕,站立一旁。主考很和蔼,让孙德荫坐下。


冯翰林问:“孙德荫,你是哪一县人?”


孙答:“小生原本是安徽省人,由家父移居来到此地。小生是在此地出生的。”


冯翰林又问:“安徽尚有亲人否?”


孙答:“原藉祖父母早已故世,故无亲人。”


冯又问:“尚有亲友通讯否?”孙答:“有。”


冯问:“常与何人通讯呢?”


孙答:“系一位世交。说起来好似一段故事。”


冯主考说:“大家来听你谈谈,没有关系。”


孙说:“缘是家父在少年时,去亲戚家探望,返来时,天将黑,忽然大雨倾盆,淋得浑身是水。急忙避入一座古庙中,方走至大殿,见殿内先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女子坐在拜垫上,我父一见即避至殿外廊下。雨越下越大。天已黑,正在此际,又来了一人,也淋得浑身是水,一径走入大殿。到了殿中,不理有子女在旁,即将身上衣服脱个精光,拧水。只见那女子面转向墙边。那男子又走向那女子调笑,欲行非礼。我父一见,即走入大殿,向那男子劝说。那男子说:‘那女子又不是你的亲戚,关你什么事?’那男子同我父亲吵起嘴来,继而动起手来相博。因我父亲年青力壮,就将那坏男子制服。那男子理亏力输,只好穿上衣服,避到殿外廊下。天将明,雨亦止,坏男子去了。此时殿中女子开口说话:‘多谢你这位先生救我。我是因为在家中同母亲吵了两句嘴,一怒之下才走出的。想去外祖父家。哪知行至此地,天下大雨,幸遇上你这位君子好人,否则我不能生矣!。我家 离此不远,请你分神送我返家吧。’我父即将女子即送返她家。与她家父母相见,由此大家往来。后来我父做生意,移居此地。我就在此地出生。”


冯主考说:“好,原来如此。我将实话告诉你,你的文章本不能中,因弃你卷时,忽听空中有‘当’的一声,连响三次。因此你家必积阴功。如不取中,是违天偿善之德。望你以后多种善因,为国尽忠。为百姓造福。”


正在这时,只见张副主考离座起立,向正主考作揖说:“兄台年高见识广,由此证明,因果之事,小弟也胆战心惊。此事原先是小弟想破除兄台迷信所为,哪知在默默之中,已受因果支配,代我母报德矣。孙德荫所说之女子之父母,就是小弟之外祖父母,那女子就是小弟之母亲也。”


在座者,骤听之下,无不悚然,可见善恶有报,真实不爽。


来源: 网文






from 气功

2014年9月21日星期日

善于教子的母亲


文/慧淳


周朝时,齐国有个勇士名叫杞殖,他母亲深明大义,慷慨仁德。一次,齐侯带兵,要去讨伐卫国。他特别准备了五辆战车,给才能出众的宾客乘坐。杞殖和另外一个叫华旋的人,却不在乘车的宾客名单里。


杞殖觉得自己受了莫大的耻辱,回到家里垂头丧气,唉声叹气。母亲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就循循善诱地教导他说:“你活着没做仁义事,死了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声誉。就是让你坐在那五辆专车里,大家也会笑话你啊!但是你要活得有尊严,死得有价值,一切行为皆合乎仁义,与他人无私、无争、无妒,就是不坐那专车,人们自然也不会忘记你的!”


杞殖听了恍然大悟,明白了此中道理,并把母亲的教言,转告给好友华旋。打仗时,杞殖和华旋都表现得英勇无比。他们冲锋在前,齐国部队紧随其后,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杞殖也因此立了大功,受到君王的赏誉。


(据蔡振绅《八德须知 》)







from 气功

华夏诗魂:李世民倡扬学佛法,大家都来想想看!


【原诗】

鹤立蛇行势未休,五字鬼神愁。

龙蟠梵质层峰峭,凤展翎仪已卷收;

正觉印同真圣道,邪魔自闭绝踪由;

儒门弟子应难识,穿耳胡僧笑点头!


这首诗录自《霍山志》,广胜寺内,有清代刻镂的诗碑。


广胜寺在山西省南部霍山山脉的南麓,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年),是我国著名的佛寺。其寺内飞虹琉璃塔、保存完好的金版大藏经、元代戏曲壁画:这是寺内现存的“三绝”,闻名遐迩,是现代著名的旅游景点。


李世民信奉佛教,在位期间,曾以天子之尊,拜谒过广胜寺。这首著名的赞颂佛寺的帝王诗,当作于这次拜谒之时。


诗的首联,描写寺的形胜与在佛教中的尊贵地位。“鹤立蛇行”:形容寺周围山势的雄伟、壮观。“五天文字”:是指由印度传来的佛教经典。从外观的形胜与内部珍藏的经卷,显示出佛寺的重要地位。“五天”:指印度,我国旧称东、西、南、北、中印度。


颔联“龙蟠”、“凤展”二句,描写寺庙雕梁画栋,以龙凤为装饰,形容其华丽。


颈联则进一步写佛事活动,说的是:悟彻了佛家的真谛,才能走上“圣道”;一切邪念,自会断绝踪迹。


尾联,归结全诗,点明:奉行孔孟之道的“儒门弟子”,应当克服困难,认真学习和信奉佛学。“穿耳胡僧”:即波斯人高僧吉藏,他会向你点头微笑,表示对你们来学佛法的热烈欢迎。


全诗浑厚凝重,庄重典实,结构完整,格律严谨。


唐太宗李世民,对著名佛寺作了热诚的赞颂。从一位天子的口笔中,反映出唐代初期中国 社会,对佛教的重视和敬信以及盛行之因。这诗有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和从事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涵。


为什么唐代能出现光耀千古的贞观之治呀?为什么唐朝能人心向善、道不失遗、国富民丰、长治久安呀?这难道与李世民倡扬佛法无关吗?


大家都来想想看!想明白了的人民、民族和国家,便都有美好的未来


法轮常转,佛法无边。“佛光普照,礼义圆明!”


责任编辑:高义

来源: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女冠诗”再现了女子入道修真后的体验(组图)


“女冠诗”是道教界的一束瑰丽奇葩,是指出家修道的女子写的五言诗和七言绝句。我们知道,汉末道教始创阶段,女子即已出家入道,象魏华存夫人便是天师道女祭酒。南北朝时,女子入道修行渐成风尚。宋金元时期已经成为规模,孙不二的七首七言绝句可谓女冠诗中有成就的了,其中:


不乘白鹤爱乘鸾,二十幢幡左右盘。

偶入书坛寻一笑,降真香烧碧阑干。


小春天气暖风赊,日照江南处士家,

催得腊梅先迸蕊,素心人对素心花。


资生资始总阴阳,无极能开太极光。

心镜勤磨明似月,大千一栗任昂藏。


神气须如夜气清,从来至乐在无声。

幻中真处真如幻,且向银盆弄化生。


养神惜气似持盈,喜坠阳兮怒损阴,

雨目内明驯虎尾,朦胧双耳听黄庭。


荆棘须教划尽芽,性中自有妙莲花,

一朝忽现光明象,识得渠时便是他。


写得就很有意境。一句“素心人对素心花”,将全真女道士的清修淋漓尽致的再现出来。


唐朝公主、嫔妃入道修真,带动了社会上的女子修道之风。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知识女性更多的介入道门,提高了女道士阶层的整体文化素质。像李冶道、鱼玄机、卢媚娘、卓英英、杨监真、郭修真等人的“仙诗”,富有渴望成仙的浪漫色彩,大多收入了《全唐诗》里。可以这样说,提起唐朝的文学,就不能不提及女性慕仙求道的诗歌。研究唐朝文学的,如果缺乏对女冠诗的了解,就不能说对唐朝文学有全面研究。


李冶道的《道意寄崔侍郎》:


莫漫恋浮名,应须薄宦情。

百年齐旦暮,前事尽虚盈。

愁鬓行看白,童颜学可成。

无过天竺国,依止古先生。


诗工整对仗,浅显明白,对浮名虚华予以刻薄,含有劝人修道的意图。



鱼玄机


鱼玄机乃为多情浪漫、才华卓然之女子,与温庭筠、左名扬等诗人 都有诗书往来,后因杀伺婢罪被杀,肆年约二十五岁。其诗悠扬飘扬,大多抒发女子幽怨之情,才情不浅,屡有佳句。入道后“风月赏玩之佳句,往往播于士林”,博得文人雅士的喝彩叫好。她的有些诗句被斥为艳诗。如《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状,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其实叱责她的诗为艳诗的人,是站在维护封建的三纲伦理的角度出发的,他们搞不明白也不愿意搞明白一个才情横溢,幽思憝怨的女子灵魂深处对热烈爱情的期待。在他们看来,女人 的义务责任乃至于全部生命价值就在于相夫教子、三从四德,而不能大胆表露自己对情感、性爱的“非份”渴求,鱼玄机的诗刺痛了这些卫道士的伪装,因而被呵斥在所难免。鱼玄机作为女性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抒写自己作为“女性”的情感、性欲,“挑战”、“解构”、“颠覆”了男权中心主义所规定的语言霸权,将道貌岸然的男人们的所谓的“冠名堂皇”语言规则一扫落地,这是近现代女权主义所强调的。虽然她并不是成心要和男权作对,也并无现代意义上的女权意识,但是她执拗地以自己女子的想、思、情、欲出发进行写作,无疑就是凸显了女性意识。其实与现今女权主义女作家相比,鱼玄机可是羞涩、含蓄、雅致多了。最出名的佳句大概是:“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西看已有等垣意,远望能无化石心”;“冰销远涧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 鱼玄机的《愁思》可能最为代表其幽怨情怀的了:


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

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百头。


卓英英是成都人,以才女闻名,因熟谙诗书,被召进宫闱,与卢媚娘等作诗唱和。其《锦城春望》:


和风装点锦城春,细雨如丝压玉尘。

漫把诗情访奇景,艳花浓酒属闲人。


写锦城春色明媚绮丽,和风徐吹,细雨如丝,美丽无比。从中可以看出卓英英对鲜艳色彩的敏感和偏爱,精神世界极为丰富鲜活,无疑这是对那些认为女道士心灵苍白、生机凋敝的人的鞭笞。《理笙》写王子晋吹笙的典故:


频倚银屏理凤笙,调中幽意起春情。

因思往事成惆怅,不得缑山和一声。


《列仙传》卷上云:“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 ,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卓英英的《理笙》虽写王子晋吹笙成仙的故事,但没有半点慕仙的意向,也没有半点为子晋升仙之事大加唱颂,只是借题发挥,寄托情感,充满孤单、幽思。将一个有情有意的女道士表露在世人面前。


至于象《游福感寺答少年》:


牡丹未及开时节,况是秋风莫近前。

留待来年二三月,一枝和露压神仙。


和《答玄士》:


数载幽栏种牡丹,裹香包艳待神仙。

神仙既有丹青术,携取何妨入洞天。


牡丹在唐朝是国花,举国上下钟爱不己,有关武则天令牡丹提前开花的故事更是被演绎得传神。卓英英这两首诗虽然也都借此题材写牡丹,但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借牡丹抒发着慕仙、成仙的心意,表达其不俗的情怀。



元?佚名《廬媚娘像》


卢媚娘自幼聪慧伶俐,工巧无比,被称为“神姑”。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五记载:“唐顺宗朝,贡卢媚娘,称北祖帝师之裔,自大足中流落岭表,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绡上锈《法华经》,字如粟米;又作飞仙盖,以丝一缕为盖五重,中有十洲三岛。每日食胡麻饭二三合。宪宗(806-820年在位)嘉其聪慧而奇巧,遂赐金凤环,以束其腕,知媚娘不愿住禁中,遂度为黄冠,放归南海……”从这一记载来看,卢媚娘是在入宫之后才受度入道的。她被召进宫中与卓英英等作诗唱和。她与卓英英作诗唱和的作品可谓是女冠诗中的经典之作。《和卓英英锦城春望》:


蚕市初开处处春,九衢明艳起香尘。

世间总有浮华事,争及仙山出世人。


虽然也是写锦城春色,但意趣不在观花望景,而在于表露不屑世俗繁华之清高志向,将世间浮华世事与出世求仙作对比,更倾向作出世仙人。


《和卓英英理笙》:


但于闺阁熟吹笙,太白真仙自有情。

他日丹霄骖白凤,何愁子晋不闻声。


此诗与卓英英的思路俨然不同,卓英英是借子晋吹笙抒发自己寂寞、孤单的情感,而卢媚娘则认为,即便为女冠,只要在闺阁中把笙吹熟练,太白山仙子也会被感动而下凡,传授修仙之术的。有了仙术,何愁升天无路呢?有朝一日便可骑上白凤,冲举云霄,届时还怕听不到子晋吹笙吗?从中可以看出,卢媚娘和卓英英是属于性情不同的两种人,一个满怀理想,矢志修道成仙,心中明朗灿烂;一个心中充满孤寂、落寞,有着淡淡的清苦意味。


有些女冠诗则反映了部分女子为解除疾痛病苦的思想意愿。杨监真原为虢州湖城天仙乡吴清之妻,作“仙诗五首”,署名“吴清妻”。表达修道可使人摆脱病魔的思想,劝人入道修仙。据传,元和十二年(817),杨监真因病不能食,每每静坐入定,一日忽而不见,过二日,县令焚香祝请,至四更时刻,杨监真从牛屋上归。自云:乘鹤到华山仙方台,见到尊师。因念父在,请归。女冠驾鹤送回,遂得“仙诗”五首。第一首为:


道启真心觉渐清,天教绝粒应精诚。

云外仙歌笙管合,花间风引步虚声。


这首诗可谓是专一修道,从中有所体验的真实反映,她可能感觉到入定存思神一的乐趣和福果,认为这是“道启”的结果,反映修道给人带来的神清气爽的境界,幻想进入道境的至乐。


《全唐诗》中还收有署名“云台峰女仙”的《会真诗》,实为女冠杨敬真与四位女冠友登西岳云台峰唱和道意:


(杨敬真):“人世徒纷扰,其生似梦华。谁言今昔里,俯首视云霞。”

(马信真):“几劫澄烦思,今身仅小成。誓将云外隐,不向世间存。”

(徐湛真):“绰约离尘世,从容上太清。云衣无绽日,鹤驾没遥程。”

(郭修真):“华岳无三尺,东瀛仅一杯。入云骑彩凤,歌舞上蓬莱。”

(夏守真):“共作云山侣,俱辞世界尘。静思前日事,抛却几年身。”


这几首“会真”诗充分表达了“志同道合”这一特点。她们对世俗社会的厌烦、鄙夷以及对仙界的无限向往,用素朴、清朗、疏雅的词句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没有一丁点红妆脂粉饰琢,将女性清修者之素淡、清爽、空灵、澄静的生活以及坚定追求作了极好的描述。


话说唐代有一书生文箫,游西山时遇见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相互产生爱慕之情,遂结为夫妇。其实少女为仙女吴彩鸾,是大仙吴猛的女儿,她因和文箫相恋结婚而被贬到人间十二年,日子过的清苦,以卖字为生。贬谛期满后回西山修炼,夫妇同登仙境。又据《仙传拾遗》及《列仙全传》,吴彩鸾,是吴之西安令吴猛的女儿。至人丁义,授吴猛以道法。彩鸾师事于丁义之女秀英,道法亦深。有金陵文箫,寄寓于红州之帷观,八月十五日为许真君上升之日,该观士女云集,连袂踏歌,谓之“酬愿”。文箫忽见一姝,美艳非常,即是吴彩鸾。其所踏歌,含以文箫名姓,且有神仙之语,歌云:


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

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


文箫甚感觉奇异,即尾随其后。彩鸾入于大松林之中,所居如官府,侍卫环列,文箫再三请问其故,彩鸾曰:“此不可轻泄,吾当为子受祸亦。”言后片刻,果然有黄衣使者降临告曰:“吴彩鸾为私欲泄天机,谪为民妻一纪!”彩鸾遂与文箫结为连理。其后俱乘虎入于越王山中,到成上升,后人誉为“神仙眷属”。其女冠诗三首:


其一

心如一片玉壶冰,未许纤尘半点侵,

霾却玉壶全不管,瑶台直上最高层


其二

宠辱无稽何用争,浮云不碍月光明,

何呼牛马俱堪应,肯放纤尘入意诚。


其三

身居城市性居山,傀儡场中事等闲,

一座须弥藏芥子,大千文字总堪删。


好一句“心如一片玉壶冰,未许纤尘半点侵”,将一个冰清玉洁的女道士,呈献在我们面前。


据说,樊云翘的仙术招招超过夫君刘钢,比试中常使得刘钢难堪献丑,其事迹见《神仙传》。一日,刘刚施法作火将客馆东面燃烧,樊夫人知道为夫君所为,乃从西面布雨禁之,即刻大雨倾盆,火即灭;他们家中庭院有两株桃树,夫妻二人各咒一株相斗,不一会儿,刘刚将一株所咒桃树连根拔起拽出篱笆外,樊夫人很快便将之咒回原地;一次,刘刚于盘中咳唾变成鲤鱼,樊夫人立即咳唾于盘中成獭扑食这条鱼;夫妻同入四明山的路中遭遇猛虎挡道,刘刚逞能欲擒禁之,猛虎跳起而啸,吓得刘刚面无血色,樊夫人向前,却见虎立即伏贴,趴地不敢仰视之,樊夫人牵归老虎系于床脚之下。后来上升之时,刘刚飞举于厅侧大皂荚树之顶上,樊夫人则平坐床上,冉冉如云之升腾,携刘刚而共同上升。樊夫人对其夫刘刚之所作所为,实在印证了道教成仙修炼的论旨,无论男女,只要勤奋努力,都将证得佳果,樊夫人把夫君比将下去,说明道教并不赞同儒教的“男尊女卑”的纲律,这个故事旨在打破这一不平等纲律,教导广大妇女自己有能力就绝对不能忍让,亦无所谓 谦让,给不如自己的男人什么“面子”、“里子”,助长他们的男权的驾驭欲、操纵欲,同时也提醒女人,对男人这种动辄称雄逞能、争强好胜的雄性动物适当时候予以约束、管教是必要的,“妻管严”有其合理性。据传樊云翘有女冠诗六首。


其一

乾象刚兮坤德柔,功夫先向定中求,

澄清一勺瑶池水,明月何须七宝修。


其二

龙虎猿马费牢笼,略放飞腾业障蒙,

至寂如如真妙法,擒来化作一天风。


其三

养性还须先静心,何劳乞巧更穿针?

铁牛牵得随身转,方显无边慧业深。


其四

何须拜祷乞长生?端的元神彻底清,

粉碎虚空浑自在,摩尼舍利总虚名。


其五

一间金屋住双姝,总有仪秦意不孚,

若得月中生个日,骊龙吐出夜光珠。


其六

爱河波浪起层层,浓则沉兮淡则升,

鼓辑若能施勇断,蓬莱弱水岂难凭?


樊云翘的女冠诗和孙不二的比较相似,其中蕴含修炼的秘诀,金丹术语亦比比皆是,不是一般的抒情宏愿的女冠诗。其六对男女双修、共证佳果作了肯定。


女冠诗在经过魏晋的初步发展到唐朝已经形成高潮,其流布是相当广泛的。女冠诗的出现以及流行,充分说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词滥调已被女子推翻抛弃,女人用自身的不凡才华和修道体验,将男权中心主义所强加给女人的种种条条框框打翻在地。而且女冠诗就文学欣赏来说其档次并不低,审美意境是很高的,推动了唐朝文学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女子信道队伍文化层次的提高。不能不提及的是,道教作为李唐王朝的国教,其推行的广度和深度,是我们这些后人无法想像的,而唐朝社会的开放、宽松不能说和道教崇尚自然无为无关,其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也是我们这些习惯于封闭社会的锁链镣铐的后人所不能想像的。当现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咋舌当今前卫女权主义作家大胆直率的表达女性对性、情欲、男人的看法时,也许某些扼腕疾首的人物要兴师问罪于西方社会的女权主义的兴盛,其实回首唐朝的女冠诗,就可以发现,那时女性意识的自觉已经很流行。女道士所用语言以及叙事手法,均已突破男性作家的所谓“诗话”规则框架,她们将女性修道的神秘体验,用女行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其中有些自然引起男性的不自在,以至于男权的排斥。但这说明,女性张扬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实在是道教尊崇妇女所为。


来源: 中国 文学网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史前文明:古代美洲的天文观测塔(图)



考古学家发现了很多古代的人或史前的人用石头砌成的有规则的排列结构。不论古人在哪里生活,他们都有一种动力驱使他们组成这些石头图案。现代人认为它们有学上的应用。古人对太阳、月亮、行星和星星很有研究,非常努力地探索它们运动的规律。他们很可能应用一些这样排列的结构来标记天体运动,记录时间的推移,也可能用于预测日蚀等。无论它们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古人花了大量的心思和劳力建造这些出色的建筑。


位于智肯?伊兹坦玛雅遗址的凯若卡天文观测塔,一直以其天文构造而闻名。该馆建于一个建造精美的平台之上。建筑本身是圆形的(这在当时是很新潮的设计),旨在纪念风神伊卡特。底楼的四条通门的过道正好是四个基本方位。塔内环抱着一个环形的厅,厅外的四条通道都位于底楼四条通道形成的夹角的中间位置上。通到顶楼厅大中央楼梯大部分都毁坏了,不过上面的三个窗户还完好,这样我们一共可看到六条可能的门廊形成的连线。


其中三条是有关天文的,其一是与春(秋)分有关,另两个与月亮活动有关。反复测量后,爱文特确信第一个窗户从内侧左边到外侧右边的连线更接近于金星最北边的落点,而不是月亮的最北边的落点。同样,第二个窗户(从内侧左边到外侧右边)的连线也在公元1000年前(凯若卡天文观测塔建造于公元前1000年)给出了金星最南边的落点。


不过,指出金星的这些位置可能是这些窗户的次要职能,因为行星的极点的位置对于观察其最大高度和跨度帮助很小。而这些现象对于构造出金星轨迹图(例如玛雅古籍着斯旦手抄本中那些著名的图表)尤为重要。另外,金星的位置对于预测日月蚀没什么用,假定这是这座观测台的主要用途。


考古学家认为凯若卡的天文学家建立了一个地区观测网,这栋大馆是其中之一。它们都有和太阳、月亮的位置上的对齐,也都包括了相同的非天文的连线关系。它们也都有同样的底楼内厅结构以及精心设计的与底楼对称的二楼房间结构。考古学家注意到美墨文化在卡萨革兰特地区的渗透。假如推测是正确的话,那么这就是前哥伦比亚时期天文界的一次国际合作的例子了。


来源: 正见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灵魂离开躯壳?梦境所传达的信息(图)



人类对梦的认识还相当肤浅,关于梦的科学 还有许多空白,梦的机制也还有待去揭示。


梦对人是有用的。梦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疗法医师和诊断医师,而且如果能正确解析各种梦象,兴许还能激发灵感。


研究梦的科学,即梦学,还是世界上最新兴的学科之一,上个世纪60年代才独立成一个专门的学科。但是科学家们对梦学抱很大的希望,认为对梦的解析有助于医生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梦中大脑的工作机理和梦同一个人创造性活动的关系也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每场梦得耗时90分钟


古人称梦为“小死一次”。在他们看来,人做梦的时候灵魂离开了躯壳,去了梦中王国。所以,已入睡的人不宜叫醒,因为他的灵魂就有可能回不了躯壳。


今天的科学家对梦的看法已经有所不同。众所周知,每一个人的睡眠都分两个阶段---快速动眼睡眠阶段和慢波睡眠阶段,做梦都是在快速动眼睡眠阶段,而且这个时候做的梦都是一些怪梦。


有科学家认为,人是整夜都在做梦,只是大脑没记录下来罢了。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做一场梦都有一定的间隔时间,每次约90分钟,所以人一晚上也就做4到5个梦。人们对在快速动眼睡眠阶段做梦的内容醒来后还能讲述。


梦学学者有一点认识是统一的,都认为做梦能减轻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负担。除此之外,大脑干细胞神经元在做梦的时候对负责机体活动的运动冲动有一种抑制作用,使肌肉器官不再受其影响。如果这种保护机制不起作用,那做梦人就会照梦中的情景活动起来。


科学家通过对梦的研究,得出了梦对人有用的结论:梦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疗法医师和诊断医师,而且如果能正确解析梦中见到的种种现象,还可以有所发现。


梦能帮助诊断疾病


梦是一个人身体状况的指示剂。


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界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梦可以用来诊断疾病。他曾断言,人可以从梦里得到患病的信号,甚至还可以治好它。当今的研究从多方面证实了这个假设。


莫斯科谢切诺夫医学研究院研究人员、医学副博士叶林娜·科拉贝利尼科娃认为,如果一个人梦见自己得病,这就已经是一种信号,说明体内有了患病的初期症候,可普通的诊断还看不出来,早上醒来却发现病魔已经缠身。


叶林娜·科拉贝利尼科娃总是建议自己的病人做过这样的梦后去找专家咨询,夜里经常反复做内容相同噩梦的人也得去找人说说,因为这说明人在非睡眠状态下心理已经遭遇不能解决的内部问题 ,或者身体已快得病。


解析梦象和认识梦的机制,是有效医治精神病的便捷途径。


比如说,东南亚马来半岛的塞诺伊人对梦就有他们的独到见解。这个民族没有精神沮丧和自杀现象,塞诺伊人不会得精神病。原因是他们每天早上都把自己头晚上做的梦说给族长听,由族长去解析,充当一个心理分析专家的角色。


族长的回答相当简单,不过也同时非常有效。族长认为,所做的梦,不管是噩梦还是好梦,都得把它做到底。比如说,如果你做梦掉下悬崖,那就会彻底掉入谷底;如果梦见有野兽来袭,那就得同它打斗。这种态度有助于解除梦中醒来后仍挥之不去 的恐惧感。


梦是神经活动的结果。所以心理分析专家们都说,不管什么样的梦,即使是个小的不起眼的梦,都包含有各种各样通常以不同符号出现的信息。专家的任务就是帮助病人正确破解这个表明已出现问题的信息。


破解梦和对梦的解析都有助于改善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一个人对梦情和梦中反复出现的信号进行一番研究之后,便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谈它们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恐惧及一系列心理感受的原因。


梦能激发灵感


梦还能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创造性的课题和科学上有所发现,人类历史 上梦里解决问题的不乏其人。


发明家埃里亚斯·霍长时间来一直想发明一种机器来缝合两片布料,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创意的图纸,但是都没能找到理想的方案。


一次,霍吓得一身冷汗地醒了过来。原来他做了个梦,梦见有非洲 食人的野人在追杀他。霍在梦里看得一清二楚,野人所持长矛的上部有个小窟窿眼。他醒过来后,马上把梦中所见摆弄了一遍,于是发明了今天用在缝纫机上的尖头上有窟窿眼的针。


爱因斯坦说,他一生中的主要发现之一,即著名的相对论,还是小时候一次做梦梦见的。他做梦坐爬犁,发现其速度在还不及光速前一直在加大,星星则开始变换其形状,变成一条条发光的线。这个梦境不知为什么一直都记着,头脑里不止一次出现这个场景,这对他发现相对论帮助不小。


历史 上有不少例子证明梦能激发灵感,使一些人做出天才的发明和得出科学的发现,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就是做梦梦见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叶连娜·科拉贝利尼科娃还说,创作灵感和科学发现完全可以从梦中获得,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同电脑一样,是在对不眠时候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结果其信息像是以信号和某种形象用非寻常的途径从另一方面获得。


正是这种别出心裁的认识世界办法帮助做梦人找到了处于未眠状态下长期苦苦思索的答案。


顺便说说,这就再一次证明了人在睡梦中机体并未休息,而是在积极活动。大脑将一天积攒起来的信息加以系统 整理,筛去一些鸡毛蒜皮小事,重点注意那些大事,然后分别存放在各记忆孔里。正是梦中大脑的不间歇活动有助于激发创作灵感。


“应验”的梦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说科学假设中还承认有激发灵感的梦,那说到能预示未来 的梦或所谓的应验的梦,情况就复杂多了。


正如叶林娜·科拉贝利尼科娃所说,迄今为止科学尚未证实是否有应验的梦,可在此同时,梦学专家又经常听到自己的病人说做过能预示未来的梦。


为了说清这种应验的梦象,科学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假设。


比如说,有个人的现实生活出了某种情况,可当他躺下来睡觉后,大脑还在继续工作。因此,当人进入梦乡之后,事情还照逻辑继续朝下演绎。通常说来,逻辑是不会出任何差错的,所以人醒来后现实就会像梦中所见的景象再演绎一遍。


对这种应验的梦还可以作另外的解释。一个人做了噩梦,一心老想着那件事,乃至现实生活中也不知不觉地照梦里所见编排起自己的行为举止来,当他的潜意识进入其生活情景的固定行为框框,梦也成了现实。


比如,你有可能是梦见了同朋友吵架,可醒来后其梦境仍久久挥之不去,大清早起来就觉得朋友的目光有些异样,一副虚情假意的样子,这时你憋不住就想挑起一场冲突。可过一会儿你突然想起,这可是昨晚你做梦同他吵的架啊。这就是梦学学者目前对能预示未来的梦的解释,不过他们也不敢说自己的看法有多正确。


反正,人类对梦的认识还相当肤浅,关于梦的科学还有许多空白,梦的机制也还有待去揭示。


根据一种假设,梦是从遗传学角度表现已程序化的个人特征的渠道,是意识的一种特殊状态。正如莫斯科谢切诺夫进化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所认为,梦是开向一个人内心记忆“贮藏间”,也是开向外部信号空间的窗户。


有谁知道,说不准若干年后人能将这两个部分联系在一起,到那时我们就一定能大大提高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潜力。


责任编辑: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青缘:无神论结现世苦果


明慧网二零一三年六月四日发表了《两个家族的两串数字》的材料,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学者A.E.Winship曾公布一项研究成果:同时代的基督教徒爱德华兹(生于1703年)和著名的无神论者马克﹒尤克斯(生于1700年)两个家族的繁衍发展史。马克﹒尤克斯曾经对爱德华兹说过一句话:“你信神,而我永远都不会信!”200年后,爱德华兹家族出了100位大学教授、70位、300位牧师等高尚职业者;马克﹒尤克斯家族则出了440名性病患者、310名流氓 、190名妓女等社会垃圾。


无神论是一种邪论,是罪恶和灾难的源头,它对子孙后代的长远影响让人震惊!它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不但表现在来世,也表现在现世,现世苦果如下。


一是没有安全感,无神论者没有正确的世界观,认为人是蛋白质组成的一种有机体,人活在世上过了一世变得无意义且毫无希望,从一出生就是在等死,感觉无依无靠,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在不可抗拒的宇宙规律面前,无神论者容易产生恐惧不安心里: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对死亡 的恐惧、对病痛的恐惧等等。


二是忧郁无助的困惑,无神论者不知道人生终极目标,容易认为生命无常、人生苦短,没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光阴虚度,碌碌无为,不知道为谁而活,在酒足饭饱之后就感到空虚无奈,许多人郁郁不乐,许多人患上忧郁症。


三是名利情仇的烦恼,无神论者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自然就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容易物欲膨胀、情欲放纵、吃喝玩乐、赌博成性,一切以金钱名利为中心,生活在无止境的物质追求之中。有的人信奉“人争一口气”,经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自寻烦恼,在个人利益上钻牛角尖,为小事、琐事和蝇头小利生闲气、闹矛盾,无事生非。许多人处理不好家庭关系,夫妻不和、父母不敬、子女不教。


四是误入歧途受恶报的困扰,无神论者没有因果报应的约束,许多人放任自己的魔性,心无善念,做好 事怕吃亏,自甘堕落,使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许多人违背天良的采取暴力、金钱等手段来处置人与人的关系,给社会带来不公,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来源:明慧网

责编:祥和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念力的惊世揭密





思想具有能量,语言是有声的思想,所以语言具有很强振波。当我们说一些不中听、不吉祥的话时,常会听到人们说:“快闭上你的乌鸦嘴!”因为当“负能量”的语言一出,你已经在发出振波,更明白说,你是在吸引“同频道”的事件上门,这也就是为什么乌鸦嘴会特别灵验。


尤其是忿怒和怨恨时所说的话,那些话都带有很强的能量,再透过负向的振波,结果往往让人意想不到。你一定也听说过,某些人因为一时气愤,说出了重话,后来真的发生严重的后果。这种事情在医院的急诊室履见不鲜,比方夫妻吵架,然后妻子气愤的对先生骂道:“你去死啦!”结果先生真的就死了;父亲气呼呼的对孩子叫骂着:“有本事你就永远不要回来!”结果孩子真的因为一场意外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有人或许会问:“我只是说说而已,又不是真的,有什么关系?”。如果有人告诉你,说你最近身体的那些异常现象很像是癌症,你会怎么样?也许他也只是说说而已,但他的话对你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我们来看一下老吴的真实故事。几个星期来,老吴感到胸部不适、咳嗽,而且有点呼吸困难,吃药也无多大改变,随即住进大医院接受检查。结果诊断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恶性肿瘤,医师预测他只剩下一、两个月的寿命。这个悲惨、可怕、难以接受的坏消息,震撼了老吴和他的家人。得到“癌症”两天后,老吴便开始恶化。他感到非常虚弱,体重迅速下降。他开始无法离床,家人都认为,能够度过这个星期已属幸运。没想到医院打来一通电话。一个带着歉意的声音告诉老吴的太太,老吴根本没得到癌症!那个很窘的声音解释说,是医院报告弄混了。获知实情之后,老吴在二十四小时内立即离床。他的食欲恢复,疼痛也消失,而且行动自如。他的衰弱完全不见,留下的只是刚开始的症状:咳嗽与呼吸困难。


你说“我只是说说而已”,就像说“我只是放颗炸弹而已”一样。你说有没有关系?言语甚至比真实的情况影响更大。


言语的力量


思想家文学家埃默森曾经说过:“用刀解剖关键性的字,它会流血。”足见语言是有生命的,它具备了创造和毁损的能力。诗人 安琪洛(Maya Angelou)也谈到过言语的力量。她说,言辞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弹,射入肉眼所不能见的生命领域。我们虽看不见言辞,它们却成为一种能量,充满在房间、家庭、环境和我们心里。她相信,身边的言辞会渗透我们的生命。


语言就是发出声音,这声音一天少说也要讲上几百句到几千句,不知不觉地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心态和命运。


有些人喜欢骂人,或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他可没想到,听到的都是他自己。骂人的声音就像魔音一样,听得最多的人,伤得也最深。当口出恶言成为习惯后,经由自己的耳朵夜以继日的聆听、灌输,久而久之,这种语言就成了心田的种子,早晚会 给自己创造恶运的果实。


所以,我们说任何话都要心存善意,而在措词用字上面也不要太重。我们谈吐时所用的字眼直接明确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情绪,一般人处理情绪的中心是右脑,语言中心在左脑。当右脑认知一个负面的情绪时,会越过并底体传递到语言中心,说出相应的字。同样的,当我们左脑在接收到负面的字眼时,也会传到右脑,反应相应的情绪。所以,你选择 用什么字眼来表达就相当的重要。比方,如果有人触怒了你,你可以用“困扰”或“遗憾”的字眼来取代“气愤”或“忿怒”,想想看,当你改以“遗憾”二字时,你还会火冒三丈吗?


你也可以念以下咒语


言语是心的画像,我们应该多以正面肯定的言语来思考和说话。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容易,长期累积的习惯很难一下就改变过来。我建议你可以这么做,找一本小笔记本,写下一些美好的字眼,你也可以把这些话语 写在一张小卡片(如名片)上,摆在皮夹里,每天早上都念它个十来遍,接下来的一天只要遇到机会,就把这些字眼用在交谈中。当你不断重复这些字眼,很快就会把这些意念灌注到潜意识,改变你的思、言、行,让你也成为这样的人。


下面的字眼你可以参考看看:


好幸福 充满欢乐

真快乐 充满喜悦

很乐意 令人愉快

真有趣 顺心如意

好好笑 好运到来


我也写了一些话,就放在我的书桌上,用来鼓励自己,一方面也用来激励别人,内容是:


最重要的一个字眼:好。

最重要的两个字眼:很好。

最重要的三个字眼:非常好。

最重要的四个字眼:真是太好。

最重要的五个字眼:真是好极了。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九月霜。言语看似简单,但影响却相当深远。我们每个人都是魔法师,可以用言语对别人下咒,也可以用咒语帮助别人。更重要的是,你所下的每个咒语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 身上,因为咒语是发自于你,你就是整个振波的中心,不是吗?


每个念头就像一颗种籽一样,在种籽里面,你无法看到大树,但只要你播下种籽,并持续浇水灌溉,种籽自然会把自己所需的东西,吸引到身边来,而成长茁壮。


物质是来自念头


物质的本质并非物质,而是能量,是我们的念头。所以,不管你现在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是落破潦倒,是病痛悲苦,是一无所有,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意念,只要你常发正念,总是往好的想,并深信不移,那就对了!


现代物理学有一个最伟大的发现,那就是“物质就是能量”。这也是爱因斯坦对人类所作的最大贡献,他向我们揭示,物质只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所形成,不管是石头、木头、桌椅,你、我,包括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都是由能量所形成。


在佛教经典《般若心经》也提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并非真实存在,肉眼看不到的才是真实的存在。说得更明白一点,我们看到房屋、墙壁、身体都不是真实的,它们只是纯粹的能量,由于电子的移动速度非常快,以致我们的肉眼看不出来,因而认为它们是一个实体。


物理学家研究了三百年,想找出物质的本质,当他们探索得愈深,就愈感到迷惑,他们简直无法相信,在物质的里面竟然什么都没有,物质的本质并非物质,而是能量。你的身体看起来好像是由固体物质所构成,而这些固体物质可以分解成分子和原子,但根据量子物理学,每一个原子的内部有百分之99﹒9999是空的,以闪电般的速度穿梭在这些空间中的次原子,其实是一束束振动的能量。这些能量并不是随便任意振动,振动其实就是携带讯息,整个讯息场会把讯息传送到宇宙量子场创造物质世界我们所看到的实相。


爱丁顿(Eddington)这位伟大的科学 家即说:“我们总是认为物质是东西,但现在它不是东西了;现在,物质比起东西而言更像是念头。”


念头,没错,物质是来自念头,是来自我们的思想。如果不是先有飞机的念头,科技是无法创造出飞机的;如果不是先有写这本书的念头,这本书也不会呈现在你的眼前。


如果你剖析一张画,你会发现它是由画布和一些颜料所组成,但一幅画之所以变成美丽的图画,并非来自画布和颜料等物质的总合,它是来自绘着,是来自绘图者的念头。如果没有那个想法,也就不可能有那幅画。


把一块方糖放在瓦斯上燃烧,只会产生火光、热和油腻的碳块,可是如果把它吃进肚子,却能创造出许多事物,为什么?是的,是因为思想,思想把糖所提供的能量变成了梵谷的名画、台北的一零一大楼、肖邦的《波兰舞曲》和米尔顿的叙事诗《失乐园》,这些都是思想的结果;思想创造物质,这本书的写作也是来自思想,也是来自一个念头,至于对于你有什么影响,也要看你的思想。


你生活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来自思想,以及你思想所创造的结果。你的肉体、骨头与肌肉可被还原为百分之七十的水份以及没有多大价值的化学物质。然而,你的思想却使你成为你。


一念 一世界


我们的每个思想和意念都负荷着不可思议的能量,这些能量会透过各种形式实践自己。你的思想会创造出疾病,也能治好疾病;你的思想能让你陷入痛苦,也能让你离苦得乐。思想创造出善与恶、美与丑、成功与失败、富有与贫穷、天堂与地狱……。你生命经验的种种,通通都是你的思想所创造的。


所谓“一念一世界”。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我们外在所看到的一切,正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呈现。诗人米尔顿在《失乐园》有句名言:“心是居其位,只在一念间;天堂变地狱,地狱变天堂。”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念头,你的任何“起心动念”都可能改变整个世界。只是力量没那么大,变化没那么快。神佛的一念力量就大多了,可以立马造一个宇宙。


现代物理学家说“在微小的原子里存有巨大的能量。”原子是这么的小,小到连显微镜都看不到,它只是一个推论,但它却改变了整个世界,长崎、广岛就是被原子能量所摧毁的。正如同原子能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你的思想能量也是一样,相似的能量会吸引相似的能量,形成类似的“能量团”。当这些类似的“团”在宇宙中彼此穿梭、碰触,慢慢 的聚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物质,形成了我们的世界,这即是思想形成物质的原理。


每一个思想,即使只是小小的念头,也会变成一个东西,而每一样东西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只是一个想法,也只是来自一个小小的念头。

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


不要轻忽你的恶念,说:“我只是无聊乱想,我只是说说而已,我想应该没什么关系。”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火花,也可能烧掉整座森林。不要小看你的善念,说:“那只是一件小事,不算什么。”即使是小水滴,最后都可以注满整个大池子。人们为善、为恶,都在一念之间,变好、变坏,其实就在一个小小的念头上。


佛陀深知意念的影响力,所以提醒大家说:“不要忽视小恶;火花尽管再小,都会烧掉像山那么高的干草堆;不要忽视小善,以为它们没有什么用;即使是小水滴,最后都可以注满大容器。”


生活是由小事所组成的,没什么大事,但小事累积起来就成了大事。单单一个小小的善念也许看起来没什么,但光是那个念头即是大大的福报。单单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许看起来没什么。


和优秀的人一起共事,你会变的更优秀,通过这些优秀的同事的思想言行,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可以说能和众多比自己优秀的人相识共事是人生中的幸事。


转载

责编:祥和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海庆老和尚去世8年 肉身不腐


在修炼界,包括和尚、道士坐化以后肉身不坏,这种现象从古至今都存在。1991年,海庆和尚在来佛寺圆寂,享年81岁。遗体被弟子们盘坐放入大缸,上面再扣一个小缸,封闭之后埋入地下。8年后,开缸发现遗体端坐如初,体肤无损如同生前。


据海体报导,作为在中国 佛教历史 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河南,至今拥有许多知名寺院。然而,这座位于河南南阳社旗县丁庄乡的不起眼的小寺院,却有一段不可思议的传奇。


1991年,海庆和尚在来佛寺圆寂,享年81岁。高僧去世,下葬仪式一般会采取封龛火化,或者封缸土葬,也有入棺火葬或者土葬的。海庆老和尚的遗体被弟子们盘坐放入大缸,上面再扣一个小缸,封闭之后埋入地下。


8年后,来佛寺另一位老和尚海贤法师想把他的遗体装入塔中供奉,结果开缸之后,发现遗体端坐如初,体肤无损如同生前。


报导称,高僧火化之后出现〝舍利〞,已经不可思议,像这种坐缸之后肉身不腐的,更是被佛教视为〝全身舍利〞,佛教徒称为〝肉身菩萨〞。


据悉,唐宋以后,在中国地区涌现许多肉身菩萨,尤其像九华山这样的名山胜地。但由于文革破四旧,许多寺院毁于无常,肉身菩萨的遗体也经常遭到破坏或不知所踪。


时至今日,仍有一些〝肉身菩萨〞的遗体保存下来。最知名的,广东南华寺的禅宗六祖慧能真身。


〝肉身菩萨〞的遗体,能够不腐不变,确非寻常手段所能达到。还有高僧根本不经过装缸封缸的过程,直接就示现〝肉身菩萨〞,如五台山的清海上师,1991年圆寂后,肉身直接封在木龛里,5个月后开龛入塔时,人们发现其肉身端坐不烂。


海贤和尚1900年生于南阳唐河县,其传奇不亚于海庆和尚,112岁高龄之时,生活依然自理,不用别人照顾,每日做农活,还能穿针引线缝僧袍,甚至上树摘柿子。


2013年初,海贤老和尚预知时至,安然圆寂。据记载,佛门有许多高僧,离开这个世界时的谢幕演出 ,都相当潇洒——有保持右侧〝吉祥卧〞姿势走的,有盘腿打坐走的,还有站着走的,而且临走之前,都能准确地预言 告别人世的具体时间——能否〝预知时至〞,是修行人是否功夫得力的表现之一。


中共〝破四旧〞 毁坏中华传统文化


据《》报导,1966年 8月19日,在中共前的鼓动下,北京红卫兵们喊着〝砸烂一切旧世界〞的口号,开始了疯狂的〝破四旧〞运动。这股潮流迅速波及全国,各地红卫兵竞相效仿,洗劫寺院、道观,捣毁名胜古迹,烧毁字画,山东曲阜孔庙〝万世师表〞的大匾被摘……中华传统 文化遭受一场浩劫


孔子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孔府是仅次于明清皇宫的府第,藏有大量的历史档案、文物。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破四旧〞开始后,首先遭到破坏的便是这里。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曾创造过举世瞩目的辉煌。 〝破四旧〞开始后,佛教的寺庙、道家的道观,难逃洗劫。


北京大学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考古学教,在授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破四旧〞是中共以一种冠冕堂皇、公开的方式进行的,〝许多非常珍贵的文物、古迹,一夜之间就被毁了,至今无法统计。这是一次对中华文化的疯狂破坏行动。〞


这位教授说:〝‘破四旧’等于在割断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是在‘革中华文化的命’。这在中国历史 上从来没有过的。〞




海庆和尚在来佛寺圆寂,享年81岁。遗体被弟子们盘坐放入大缸,上面再扣一个小缸,封闭之后埋入地下。8年后,开缸发现遗体端坐如初,体肤无损如同生前。(网络图片




海庆和尚在来佛寺圆寂,享年81岁。遗体被弟子们盘坐放入大缸,上面再扣一个小缸,封闭之后埋入地下。8年后,开缸发现遗体端坐如初,体肤无损如同生前。(网络图片)




海庆和尚在来佛寺圆寂,享年81岁。遗体被弟子们盘坐放入大缸,上面再扣一个小缸,封闭之后埋入地下。8年后,开缸发现遗体端坐如初,体肤无损如同生前。(网络图片)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