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9日星期六

万物皆有灵:和门的对话

文:乐卿

来源: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门和我的事情。这些年中,我见过不同的门,有意无意中我看见它们和我打招呼,说着不同的话语,偶然间想起这些事,决定整理出来,说说这些事情。

一次,我去家,楼下的门突然和我打招呼,说:“我知道你去谁家。”我一愣,门接着说:“你去的那家主人,走路是那样的。”门一边说一边学同修走路的样子,学的非常像,还说出了同修的名字,我觉的非常有趣。

在上楼送真相材料的过程中,我也经常看见门和我打招呼。我在意念中和它们也有对话。

在前些年送神韵晚会光盘时,有时看见门在请求:“给我一张吧,我家有VCD。”我意念中说:“我会给你一张。”紧接着我打趣的说:“可是你也看不到啊?”门欢快的说:“我可以听呀。”我把光盘贴在门上,它说:“谢谢你。”下一次看见它时,它对我说:“歌声真好听呀!”我告诉它:“那是顶级艺术家在表演,当然好啦!”

有一次送真相资料,我记错了单元门,进去后,我感觉这个单元我好象来过,正在犹豫时,看见一扇门对我说:“你前天来过这里。”另一个门说:“你再给我一本吧。”我问:“为什么?”门说:“你这次带的真相材料和上次不一样。”我笑了,又送给它一本。在送真相资料过程中,那些门经常热情的和我打招呼,说的最多的是:“你又来了,好长时间没见面了,谢谢你,你辛苦了。”

我住在楼里,我家的经常在门外堆放垃圾,还喜欢放在我家的位置上,我一,有时就看见邻居家的垃圾,我很不满意,认为邻居素质很差。过年时,他家来的人多,垃圾也多,有几次我一开门,门只开了一半,就推不开了,我探头一看,他家的很多垃圾又放在我家门后了,我有些生气。我和同修说起,同修说:“别生气,你就把他家垃圾拎下去,也累不着你。”我听从了同修的建议,开始拎邻居家的垃圾,我心平气和的去扔垃圾,还把很脏的地面擦干净。有一天,我家的门对我说:“你心性提高上来了。”我不好意思的笑了,心想:你都看到我的心态变化了。从那之后,时间过去半年了,邻居家的垃圾再也不放在我家旁边了。

记得有一次,我心事重重的在开门,门对我说:“你已经得大法了,应该非常高兴,有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吗?”我心里说:“是放不下的名利情在缠绕,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让我有紧迫感,被你感觉到了。”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很值得一提。我去同修家,敲门后,等着开门时,门看见我瞧着它,就对我说:“以前,有一个修炼人来敲门,等主人开门时,越等火气越大,心里反映出来的东西就是看不上我的主人,嫌弃主人磨蹭,想着想着,就没好气的用脚踢我,踢的我很疼,一个人,一点祥和之气都没有。”听到门告状,我有些汗颜,同修是面镜子,能对照出自己的缺点,因为我也有敲门后等的不耐烦的时候。门又说:“你说踢我的修炼人,是不是很恶。”我没有说话,冲门眨了一下

修炼人遇到的事情没有偶然的,为什么门对我说这些,我事后仔细的找自己,比如我有浪费时间的时候,可是如果同修要是浪费我的时间,我就有些不高兴,看来我责备别人比较严格,对待自己却是宽松,我的结论是:我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两个尺度,这是为私为我的表现。我深入的查找自己,发现遇到事情时,我经常是想顺着自己的心意,却没有为别人考虑。等开门这事看起来不大,体现出来的心可是不小,急躁、没有耐心、不平和、不淡定、不善、不忍,我真应该好好修自己,不能让门看笑话。我想:如果天上的神仙看见了修炼人踢门,神仙也会笑话的。不要让众生挑我们的毛病,不能让它们笑话我们,真的要归正自己的行为呀!

其实不但门能说话,在另外空间,墙也和人说话,有一次我从楼侧都要走过去了,墙里的抻着脖子对我说:“你为什么不高兴呀?”我意念中对它说:“同修有难,我心里有压力,高兴不起来。”

其实许多生命都能和人说话,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空间,还有许多的生命在看着我们,我们真得做好,对得起“时期大法弟子”的称号。

本文标签:, , , , , , ,

from 气功

神灵异事:销熔佛像,父子皆被斩首正法!(数文)

文:华翰 整理

来源:正见网

一、神灵点化真奇妙!

康熙三十三年,丹徒县人裴之仙,同几位朋友,一起到京师参加会试。当时,京都有个人善于扶乩请仙,他们就把这人,请到客舍中,请他招仙降坛,预卜科场功名。

不一会儿,乩仙降坛,判了一个“貴”字。众人不懂是什么意思,又磕头叩问,乩仙下判语说:“一个‘貴’字,即‘中一目人’,这已经都判明白了。”

会试放榜后,只有裴之仙,中了会元。其他人都落第。

这时,众人才明白了过来:原来裴之仙是一只好使:“独只眼”,把“贵”字拆开,正好是“中一目人”。

大家都敬佩神的点化真奇妙!

二、销熔佛像,父子被

镇江的西门,原建在唐颓山侧。国朝初年,迁建在北城外的阳彭山。旧西门的附近,有一座佛寺,殿宇廊庑,华丽整洁。据说这就是丽春台旧扯。旧西门地处交通要道,因此,官僚缙绅们,每有迎客饯别,都在这座寺庙里进行。自从城门北迁后,过路的人离旧西门远了,这座寺庙,就逐渐冷落颓败。只有那三尊铜铸的大佛像,依然耸立着。这三尊各重数万斤,据说是五代时所铸。它们暴露在山间。

当时有个谢某,素以贩铜为业。他勾结了当地的官吏,把这三尊铜像投入炉中熔化,想借此生财。他们商定,熔销铜像的工费,由谢某承担,所得钱款则一半归谢某,另一半由其他人平分。销熔的那天,把三尊铜像(三尊铜铸的大佛),投入炉中,四肢、身体都很快熔化,只有那三颗佛头,却依然好端端的。

这时,众人都产生了疑虑和恐惧。谢某却说:“不就是佛头不化吗,这个好办!”他跳上炉台,当众往熔炉里撤了一泡尿,那佛头竟奇迹般地熔化了。

谢某已四十出头,至今膝下无子。正当他在兴高采烈之际,家里的奴仆兴冲冲地跑来,向他贺喜,说是女已产下贵子了!谢某听后,喜出望外,他认为这三尊铜像是劫数难逃,理应毁在自己手中,他也该发这笔横财!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为“谢铜头”。从此,谢家突然富了起来。谢某也由贩铜改为私铸铜钱,想从小康,变为暴发户。

几年以后,与谢某私铸铜钱的同党,犯案被捕,供出了谢某。谢某灵机一动,用热的炉灰,揉瞎了自己的双眼。等到差役把他带上公堂时,他就说:“我早已瞎了双眼,怎么能私铸铜钱呢?他们显然是在诬陷我。”这一着,果然奏效,竟让他漏网了。

后来,谢某的儿子长大成人,继承父业,也干起了私铸铜钱的勾当。不久,又被人揭发。乾隆某年,父子双双被捕,押到阳彭山下,终于斩首正法。

三、乌头太子!

有位吴某,住在丹徒镇。他家世世代代,在长江中的一个小岛上经营农业。乾隆十八年初冬,吴某到这个小岛上收租,把收来的稻子放在场院里晾晒。这时候,有一群乌鸦飞来,啄食他的稻子。吴某拾起土块向乌鸦打去,恰好打中了一只惊飞的乌鸦。那受伤的乌鸦惊叫一声,坠落到地上,随后又挣扎着飞去。

吴某回到庄房,刚吃过晚饭,忽然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他开门仰望,只见一片漆黑,霎时间大雨如注。他急忙回到房中,发现身上穿的衣服已经一片白色。原来刚才淋到他身上的不是雨,而是乌鸦的粪便。他想起曾有人说过,鸟粪落到身上是不吉利的,于是叹道:“我今天落了一身乌粪,大概是活不长了!”

吴某自从身着乌粪后,便得了鸡爪疯,手脚抽搐,起卧不便,又不能拿东西,饮食需要家人服侍,使他痛苦不堪。但他心里却很明白,曾自言自语地说:“乌鸦啄食我的稻子,我把它们赶走,有什么错,它们竟敢在我身上兴妖作祟!我一定要写一个状子,到城隍爷那里控告它们!”他几次动过这个念头,只因手脚不听使唤,所以状子一直没有写好。

一天,吴某正睡午觉,竟梦见自己用黄纸写了一份状子,准备呈送到城隍爷那里。这时,天空中忽然有两片黑云飘来,落到地下,化作了两个青衣人,对吴某说道:“以前被您打伤的那只鸟,不是一只乌鸦,而是我们的乌头太子。您因为得罪了他,所以才得了这个病。您如果再去告他,那就更加得罪乌头太子了。依我们看,不如备办些酒食,向乌头太子赔个罪,不是什么事也没有了吗?”但是,吴某根本听不进去,他愤愤地说道:“它们吃我的稻子,又兴妖作祟,来折磨我,我非要去告它们不可!”他刚把话说完,天空中又飘来了两片黑云,着地之后,一片化作了一个美,一片化作了一名仆人。那少年头戴褐色巾,身穿褐色袍;仆人跟随在后,为少年撑着一把黑伞。少年上前向吴某拱手施礼道:“听说您要控告乌头太子,不知您控告的理由是什么?”吴某就把状子递给那少年看。少年看过状子,对吴某说道:“总是您以前打了那乌头太子,这才有一身的疾病。只要你承认错误,我可以为您在乌头太子面前说情,保证您健豪如常,何必非要去控告呢?”说着,就把状子揣进怀里,向天空飞去。吴某急忙上前抢夺,已经来不及了。他吃了一惊,就从梦中醒来。

从这一天起,吴某所患的疾病,就一天轻似一天,两个月之后,完全恢复了健康。

吴某忽然想到自己也有不足之处,这才懂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息事宁人”的道理。

四、吴生两入阴间,多有见闻

丹徒县的吴某,是一位世家子弟。他的祖父、父亲,都曾是府学、县学的生员。尤其是他的祖父,为人端方正直,乡里远近的人,对他都很推重。

吴某在祖父去世十年后,才娶妻成家。婚后,夫妻十分和睦。乾隆二十一年,吴某的,突然暴病死亡。使他思恋不已。当时,丹徒城有个朱长班(人名),全城的人都知道他有时到阴问当差。吴某办理妻子的丧事时,朱长班日夜都来帮忙。吴某就向朱长班打听阴司的事。朱长班告诉他说:“阴间和阳间没有什么不同。那些无罪的鬼,都过着安闲自适的生活,只有那些在阳间犯了罪的鬼,才被打入各级地狱(一级比一级更苦)。”

吴某就恳求朱长班,带他到阴间去走一趟,会一会他的妻子。朱长班对他说:“阴阳隔世,活着的人怎么好随便到阴间去呢?令尊大人待我这样好,我怎么可以做这种缺德的事?”但吴某仍死死纠缠不放。朱长班就说:“这事我是绝对不能做的。你如果执意要去,可以到城里太平桥,寻丹阳人常妈,多给她些礼金,她或许会答应你。”吴某听后,心里很高兴。

第二天,吴某进城找到了常妈。开始常妈不肯,吴某答应事后将赠送几千文谢礼,常妈才改变了态度,并且说:“你在某天,选择一间清静的屋子,一个人独宿。到时,我会来约你一同到阴间去。但是,你脱下来的衣服,千万不能有丝毫的移动,要是移动了一点,你就无法还阳了。”这件事,常妈特别强调,一再叮嘱。吴某牢记在心,就告别常妈回去了。

吴某自丧妻之后,就一直独宿在一间厢房里。到了某天,吴某私下叮嘱他的婶娘说:“侄儿今天身子觉得不舒服,需要早点睡觉。请婶娘在外面替我锁好房门,千万不可让人到我房里去,更不能移动我脱下的衣服。这是关系到侄儿生死的大事,婶娘万万不可大意!?婶娘听了他的话,心里非常害怕。问他出了什么事,他避而不答。婶娘没奈何,只好照他说的话,在外面替他锁了房门,又悄悄地在外厢照应。

吴某进了卧房后,就点了一盏灯,放在床前;又脱去了外衣,放在床头,然后睡下。但他因为心中有事,辗转反侧,一时竟没法睡着。他心里想着:“常妈并没有叮嘱我一定要睡着。但她又如何带我到阴间去呢?会不会是她胡说八道:在哄骗我?”到了二更时分,忽然,有一丝黑烟从窗户的缝隙缓缓进入。那黑烟袅袅,就像一条蛇在吐着舌头。吴某见此情景,心里不免害怕。过了一会儿,那丝黑烟就变作一个黑团,其大如斗,直向吴某脸上扑来。吴某顿时觉得一阵眩晕,只听耳边有人说:“吴相公,跟我走吧!”听声音,说话的正是常妈。随后,常妈把吴某从床上扶起,一起从门缝里出去,竟然一点没有障碍,吴某还看见婶娘的房间里点起了几盏灯,有几位堂弟也睡在里面。大概是婶娘害怕,就把他们叫来作伴。

吴某一跨出大门,就觉得换了一个天地。眼前黄沙漫漫,连东南西北都无法辨别。走了一程,才渐渐有了人烟。那里的街道、店铺、官府衙门,竟与人间一样。走到一个地方,见有一个大水池,池里的水呈红色,许多妇女在里面痛哭、喊叫。常妈指着那个水池,对吴某说:“这就是佛家所说的血污池。你家娘子大概也在里面,你找找看。”吴某东张西望,找了一会儿,发现妻子正泡在水池的东南角。吴某见此情景,不禁失声痛哭,一边又呼唤着他妻子的名字。吴某的妻子听到叫唤,就走到吴某站立的池边,流着眼泪,一面与他说话,一面伸手拉他入池。吴某将要下到池中,常妈大惊,上前一把将他拖住,对他说:“你是不是不要命了?这血污池中的水,只要你身上沾到一滴,你就别想回人世了!你可知道,凡是打入这血污池的,都是因为生前毒打婢妾,使之流血的缘故。入池的深浅,也由婢妾流血多少而定。”吴某说:“我妻子生前并未打过婢妾,为什么也把她打入血污池呢?”常妈说:“这是她上辈子犯下的罪孽,你怎么会知道?”,吴某又问:“我妻子生前并未生育,为什么也要打入血污池?”常妈耐着性子告诉他:“我前面已经讲清楚了,打入血污池并不是因为生育,生育是人世间的常事,有什么罪过?”说罢,拉着吴某就走,从原路回到家中。

吴某一直昏睡到第二天午后方醒。起床后,他脸色焦黄,毫无血色,好像是个生了很长时间病的人。过了几天以后,他才慢慢地恢复了原状。

过了一个多月,吴某又思妻心切起来。他来到常妈家,要求再带他到阴间去一次。常妈面露难色。吴某许诺比上次多几倍的礼金,常妈才点头答应了。

到了约定的日子,吴莱仍请婶娘从外面反锁了房门。常妈也按时到了,带他出了大门。走出大约一里地的光景,常妈忽然撇下吴某,一转眼就不见了。吴某不知是什么原因,正在惊疑发果时,见前面有一顶轿子慢慢而来,轿中端坐着一位白发老翁。等到轿子走近,吴某才认出轿中的白发老翁原来是他去世多年的祖父。他一阵慌张,正要躲避时,祖父把他喝住道:“你为什么跑到这里来?”吴某不敢隐瞒,就把思妻心切,两入阴间的事如实说了。祖父听后,大怒道:“人的生死,各有天命,你怎么这样不通达!”伸手就打了他两个嘴巴,又骂道:“你若是再来,我就立刻告诉阴司的官吏,把常妈这老婆子杀了!”说罢,命两名轿夫,把吴某送到一条河边。轿夫乘他不注意,一把把他推到了河里。吴某一吓,大叫而醒,发现自己仍旧躺在床上,只是左脸火辣辣地疼痛。伸手一摸,左脸已经青肿。他推说身子有病,在床上躺了十多天,才慢慢恢复了健康,

当时,吴家一位亲戚家的老太爷,病得很重,吴某就对婶娘说:“咱亲戚家那位老太爷,不久就要归天了!”婶娘吃惊地问道:“你怎么知道?”吴某说:“侄儿我两入阴间,看见阴司衙门前,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和死亡日期,所以我才知道。”自此以后,吴某精神萎靡,两颗眼珠子呈蓝色。一到下午日头偏西,他就常看见各种各样的鬼,但他至今还活着。

(均据清代袁枚《子不语》)

本文标签:, , , , , , , , , , ,

from 气功

2018年5月18日星期五

善恶有报的一个真实故事

文:静冉

来源:正见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01年初,那时我在哈尔滨酒店工作;由于餐饮业工作时间都比较长,凡是干过酒店工作的人都知道早九晚九,有时还要加班加点义务奉献,没有奖金;而且什么人都能遇上……..

有天晚上,来了十个人左右,好像其中只有一位是女士;他们坐在大包房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的人就开始谈天说地,我进去给他们调音响,其中有一个是赖子叫大华,他经常的来我们酒店,他拦着我不让我出包房门,并对一个曾经练过法轮功(现在不练的)的男人说就我练,那哥们看着我马上站起身劝我也别练了,我惊异间很为他感到惋惜,跟他讲是正法,让他珍惜!他完全被中共的谎言与暴力洗脑说不练了,什么歪理邪说等等,我与他据理力争,他只好做罢;赖子大华也被带动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并且带着情绪谩骂诋毁师父!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太不象话了!就生气的说:“你!手指着大华愤怒地说,今晚12点以前要遭报的!说完就不理他们了。旁边坐着的大姐赶紧过来安慰我说,小妹儿别生气啊!说实在的我从内心就佩服你们这些人(练法轮功的)敢说真话,现在这世道有谁敢为了一句真话()去北京天安门,好好练,姐支持你啊!我说谢谢!我很难过的走出了包房,里已经沁满了泪水…

事情并没有结束,第二天我八点半去上班,因昨天客人多,我们还得上电影院去打水刷餐具,所以提前上班;这时从楼下跌跌撞撞爬上一个人,谁呀?赖子大华,他上了二楼,我看他来了,因昨天的事也不知道他会说出个啥,就不搭理他;他脸色非常不好很阴暗,嘴里自言自语的说:“我真遭报了!我听见他这样说还没知声,他走我跟前主动跟我耍啦说,我昨天被人攮了三刀,流了很多血,现在肚子还疼呢!还缝了多少多少针,我一下被他给吓住了;定了定神,哎!心想谁让你骂我师父呢?但转念一想,他是个凡人,不知真相也难怪?又觉的他很可怜就试探问他,那你好点儿了吗?去医院治了吗?他还在生气,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控制住我的情绪,以修炼人的善良和宽容去对待这件事,我发自内心的对他说,华哥,你知道师父传的是正法,是佛法,历史上迫害正信都不会有好下场的!“天安门自焚”是江泽民派人制造的,为的是对江镇压法轮功让民众不得发声;我师父又没惹着你,你不该骂我师父!这么长时间以来,你应该知道我的为人,修炼真,善,忍炼功做好人;许多事你不知道别乱说啊!他仔细听后突然明白了;他一手捂着自己的肚子,非常痛苦的对我说:“你看我的肚子很疼啊,意思这都是硬伤!我长出了一口气对他说:“你现在从心里向师父承认错误,从心里默念“法轮好”不停的念求我师父帮你吧!他胆怯的说:“行吗?我肯定的说:“行,你念吧!也许很快就好了,我的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放心的回家休息去了;

过了两三天,他笑容满面的又来我们酒店了,上了二楼他首先找到我高兴的说:“我的伤口都愈合了,没吃什么药(他其实很穷)他笑呵呵的说。我仔细看看他人也比以前精神多了,两只小眼睛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我真心的为他感到高兴,我笑了由衷的对他说:“支持大法得福报,迫害大法遭恶报!你一定要记住“法轮大法好”有个好未来!他深深的点头,那意思是记住了。

后来,大华的劣迹行为在我们酒店也有所收敛,因他平时好聊逗我们家小姑娘(服务员)小姑娘都怕他,看见他来后就都跑没影了;他后来对我说,因我走的比较正,所以他不敢对我有非份之想,以后他尽量把自己打扮的斯文一点,后来他卡上一个小白眼镜,肩上背了一个酒水业务员的长跨包,因他个子比较矮,所以看起来很不协调,还有点儿搞笑,但终究他变了,变的比以前正经多了……

过了不知多少天,我休息去市里办事,匆忙中上了一辆公交车,他从很远的地方向我飞奔跑来,为的是跟我打声招呼,直到我上了车才看清是他(大华)我冲他挥了挥手,他才停下了脚步站在那里,我在车上欣慰的笑了;为他这个得救的生命由衷的笑了…….他看我笑着;幸福的笑着;镜头突然停在那里,直到现在还会偶而的回想起那一瞬间……

合十

不当之处请指正。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

秦始皇兴水德 垂范后世

文/明德

水有养育生命、浸润天地之德。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不约而同赞美水德:孔子观水,大遍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老子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几于道;管子认为,水是万物之本源,诸生之宗室。水象征着遍生万物、甘居卑下,无为而治却又无所不胜的特性。

《史记.封禅书》载:“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原来秦朝之盛,早有天象预示,及至始皇勤修德政,方将此祥瑞之兆化作的一段辉煌。

公元前246年,秦国的东邻、韩桓惠王为求自保,派遣水工郑国游说,修建一条引泾入洛的水渠,灌溉农田。这一年是秦王元年,秦始皇十三岁之时。这条运河,工程浩大,非一朝一夕之功,韩王正欲借此欺瞒秦国幼主,消耗秦国人力财力,使其无力东伐。当水渠修到一半,睿智的秦王发现了韩国的“疲秦”之策。郑国供认不讳,更以“渠成亦秦之利也”,请求继续施工。他用十年的时间为秦国修筑东西长三百余里的“郑国渠”,利用泥沙含量较大的泾水,灌溉关中土地四万余顷,每亩收粟一钟。从此,干旱贫瘠的关中土地皆化为膏腴沃野,秦国反而愈发富强。

郑国渠不仅助秦繁荣农业,在百余年间发挥灌溉效益,更开启了引泾灌溉的范例。秦之后,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在此完善水利设施,即使在今天,它们依然造福华夏儿女,是真正功在千秋的善德之举。

两千年前的秦国,面对异国阴谋,少年秦王已拥有帝君风范,能够克制私怨,甘愿舍一时财富,换万民福祉。他为国为民,同样推贤让德,将水渠以“郑国”之名传世,这又是怎样的广博胸襟。有舍的胆魄,方有得的容量。郑国渠或许为韩延数岁之命,却助秦开创不世之功。

涓涓流水,似智者仁风。当郑国渠之活水淌入关中干涸的土地时,秦之水德,无论从表象或是内蕴,都渐次蔓延开来。

水之性宜静宜动,静流时润物无声,滴水穿石;奔涌时喧豗浩瀚,涤荡尘秽。秦始皇为政,更有气势磅礡、所向披靡的一面,将水之威德展现得淋漓尽致。

公元前237年起,始皇亲政,重用尉缭、李斯等文臣,制定平天下之攻略;调遣王翦、王贲等武将,发起东征之义战。秦始皇曾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一个“苦”字,道尽他对百姓频遭战火的悲悯。秦始皇兵加四方,不为称霸诸侯,也不为雄踞一方,而是出于医治社会弊病的善念,解天下于倒悬。彼时,秦国国富兵强,秦人文武相济,五行运转的帝王之像逐渐向秦国昭示。故而秦始皇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倾十七年之力便圆满完成了统一六国之战。

秦始皇承上天之水德,负育生万物之使命,虽然终结了乱世,仍需继续勤勉政事,为后世子孙实现太平盛世的愿望。他吞二周而降六王,建立的是全新的,面临的阻力也是全新的,没有先贤的经验供效法借鉴。因此,他的勤政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天下大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载:秦始皇批阅奏章,“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秦时的文字皆书于竹简,秦始皇手中的奏章,都是用秤计算重量,每天要看够一定重量的文章才肯休息。

他统一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立大一统帝国。秦始皇议帝号,废谥法,置郡县,开疆拓土,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创举,犹如一股股洪流席卷中原大地,激荡着新的生机。为了表达对上天的崇敬,他还把“水德”渗入在国家制度的方方面面:水在四时对应冬季,故改正朔,以十月为每年伊始;水在五色中对应黑色,故易服色,以黑为尊;水在八卦中对应第六位“坎卦”,故国家与数字有关的制度皆是六的倍数。

黄河之水天上来,既是顺应水德,秦始皇还将黄河更名为“德水”,向他治下的臣民宣告著秦朝之德,犹如这滚滚河水,奔流不息,盛大无双。后代圣明君王,无不继承秦制,行德政、平天下;后代臣民,也都奉行忠贞仁义的儒学观,辅佐每代帝王尽瘁,死而后已。这延续两千年的大一统帝国模式,是秦始皇留给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财富。

秦始皇执政三十七年,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诸多前所未有的举措,他和他的秦朝在历史上的奠基之功,惠及无穷。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古风悠悠:治国為重,不可总想赚钱!(数文)

文:齐整升

来源:

一、欢迎据理力争,匡正己过! 

唐太宗即位后,下决心要解决官吏们的贪污受贿问题,派人用财物去试着贿赂官吏们。有个管门的官,接受了一匹绢帛,收受了贿赂。

唐太宗大怒,下令要将他斩首。

裴矩劝谏道:“这人受贿,罪该万死。但陛下不应该拿财物去引诱他犯罪,然后处以死刑,这就是所谓把人拖入法网。这种做法,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说的‘用道德教化人们、用礼节制约人们’(原句: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道理。”

唐太宗听从,接受了他的意见。

唐太宗又召集百官们,说:“裴矩能够据理力争,不肯当面顺从我的错误做法。如果对每件政事,都有人像裴矩这样匡正我,还用愁治理不好吗?”

二、张玄素有回天之力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下令:征调兵役,修缮洛阳宫乾元殿,用来作为巡视的行宫。

张玄素上书,极力规劝道:“阿房宫建成了,秦国的民心,却散失了;章华台筑好了,楚国却众叛亲离了;乾元殿完工后,隋朝人民的心也就解体了!试想:陛下今天的财力物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役使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重犯隋朝灭亡的错误,恐怕比隋炀帝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唐太宗说:“你认为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与夏代的桀、商代的纣,相比又如何呢?”

张玄素回答道:“如果乾元殿修建好了,就会同样导致天下大乱。到了那一步,还要比什么呀?”

唐太宗沉思片刻,感叹道:“我不仔细考虑,以至于失误到这般地步!所有的建造工程,都应该停下来!”

魏徵感叹地说:“张公(张玄素)论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溥矣!(张公的话,有扭转天意的能力。这的确是:仁义之人的话,给国家带来的利益是很大的啊!”

三、唐太宗悔责王珪

太常少卿祖孝孙(人名),因为教宫女们唱歌,不合的旨意,受到了唐太宗的责备。王珪和温彦博规劝道:“祖孝孙是一位正人君子,陛下忽然为了他教授歌妓舞女的事,而责怪他,我们担心天下的人,会惊恐万分。”

唐太宗大怒,说:“你们都是我的心腹之臣,应当尽忠直言,怎么竟然会依附下臣,欺骗君王,反而为祖孝孙说话呢?”

温彦博跪拜认错,王珪偏偏不认错,说:“我本在前朝任职,该当死罪。陛下将我安排在身边,认为我是一位忠诚正直之臣。今天我进谏的目的,难道是为了个人的私利吗?想不到陛下忽然责备我怀有二心,这是陛下辜负了我,我并没有辜负陛下!”(王珪这些话,讲得很重)

唐太宗默然退朝。第二天,唐太宗对说:“昨天我责怪了温彦博和王珪,我非常后悔。(但王珪的那些话,唐太宗都吞下去了!)
    
四、“一言之重,比于千金”

李大亮任凉州都督时,曾有一位朝廷使者,来到凉州,看见这一带有很出色的猎鹰,就暗示李大亮进献给皇上。

李大亮暗地里给唐太宗上了一道奏章,谈及此事,并希望皇上不要玩猎鹰,以正风气。

唐太宗回信赞叹道:“一言之重,比于千金!(古人称一句善良的话,等于千金。)现在,我赐给你旧瓶一个(以答谢他来信的好意),虽然没有千镒之重,却是我自己使用过的东西。”
    
五、唐太宗与王珪宴语

唐太宗闲居时,与王珪在宴席上交谈,当时有一个女官,在一旁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妾,李瑗作乱败亡,她就被收入宫内。唐太宗指着女官,对王珪说:“庐江王荒淫无道,阴谋杀害了她的丈夫,而将她占为己有。”

王珪起身离开座位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强行夺取这个妇人是对呢?还是不对?”

唐太宗说:“杀了人,又强行夺取别人的妻子,你竟然问我这种作法对不对,这是什么意思?”

王珪说:“齐桓公到郭国去,问那里的老百姓说:‘郭国为什么灭亡?’老百姓说:‘因为国王喜欢善良的人,而讨厌邪恶的人。’齐桓公说:‘如果像你们所说的那样,那就是一个贤明的国君啊,怎么会亡国呢?’老百姓说:‘国王虽然喜欢善良的人,却不能用他们;讨厌邪恶的人,又不能避开他们,所以国家就灭亡了。’现在,这个妇人还在陛下身边,我私下认为:陛下是赞成庐江王的所作所为的。陛下如果认为庐江王是不对的,那就是知道邪恶而又不能避开了。”

唐太宗听了,虽然没有免除这个女官,但心中还是很重视王珪的意见。

(在这里,王珪很有锋芒,唐太宗都能吞下,确有明君风范。唐太宗同情那个女官,如果把她赶走,怕她想不开,会有悲惨后果。)    
            
六、房玄龄病重忧国事

房玄龄病重,对儿子们说:“现在天下和平安宁,朝政措施亦甚得当。只是皇上东征高丽,确是国家的一大忧患。当时皇上带着怒意,作出了这个决定,臣下们没有一个人敢冒犯威严,而劝阻。我知道它的后果而不说,那就会带着遗憾死去。”

于是,他带病,上表劝谏说:“陛下判决死刑犯,一定要下命令反复多次上奏,并且吃素食,停音乐。现在的士兵们毫无罪过,却要驱赶他们到战场上去,置身于刀光剑影之中,使他们肝脑涂地,魂魄没有归宿之处,让他们的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着灵车,掩面哭泣;抱着枯骨,伤心裂肺。这样足以使阴阳失调,动摇和损伤天地间的和谐之气。况且兵器是凶器,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它们。假使高丽违背了作臣下的礼节,陛下诛伐它,是可以的;假使高丽侵害扰乱百姓,陛下消灭它,是可以的;假使高丽在长时期内会成为中国的祸患,陛下铲除它,也是可以的。但是现在没有这三条,只因细事,却要大举干戈,劳民伤财,这样所得到的太少,所损失的太大。我在此,竭尽最后一点心意,权且作为死后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唐太宗看到表章后说:“此人病危到这种地步,还能忧虑国事!”遂止战事。

七、治国为重,不可总想赚钱!

裴谞任河东租庸、盐铁使(皆官职名),当时关中地区大旱,他请求入朝奏报、商议有关情况。

唐代宗在便殿,召见裴谞,问他:“卖酒专利,一年能够收入多少?”裴谓沉默了很久,没有回答。

唐代宗再次问他。  裴谞回答说:“我正在思考问题。”

唐代宗问:“思考什么问题?”

裴谞回答说:“我从河东地区回来,沿途经过300里地,只见农民发愁哀叹,地里没有种庄稼。我以为陛下见到我,一定会先问百姓的疾苦,没想到却责问我营利之事。说:‘治理国家的人,只要实行仁义之政,就可以了,何必要谈赚钱营利的事呢?”(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是:“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唐代宗往前坐了坐,恭敬郑重的说:“如果不是您,我就不可能听到这样有深意的话了!”

(均据宋代孔平仲《续世说》)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美国药物经济学博士修炼法轮功的故事(图)

来源:正见网

看似一帆风顺——高学历、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但他在面对求学工作过程中的压力、眼睛一度接近失明的痛苦时,也曾让他感到迷茫无助。遇到了法轮后,他的眼睛恢复正常,性格与心灵才有了转变与升华。

“人生从彩色变成黑白”

出生于台湾的叶俊言,20几岁就获得台湾大学医学研究所的硕士学位。1999年5月,他选择到美国德州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攻读药物经济学博士(Pharmacoeconomics PhD),却遭遇眼睛突然看不到的变故。

叶俊言介绍,他被诊断出患上一般老年人才会罹患的急性青光眼,医生说是因为眼压太高导致压迫视神经。“就西医的角度而言,视神经坏掉了就没办法恢复,任何的药物或手术都对受损的视力于事无补。”

虽然他不断尝试西医、中医、气功等治疗方法,但即便在开刀之后,视力却始终时好时坏。这突如其来的遭遇让刚来美国的他非常沮丧。“这影响到我的学业和生活。我只能靠着药物控制,消极过日子。”叶俊言回忆说。

得法时的“奇妙”经历

直到2001年3月,叶俊言在自家书架上发现了一本法轮功著作《转法轮》。“本是我岳母在台湾得法后,希望我太太也修炼而带回来的书。然而却‘无心插柳柳成荫’,被我给看到了。”叶俊言说,“当我读到书中的‘第二讲’时,就感觉自己脑袋里有东西炸开了,两个晚上我就把整本书学完了,之后感觉整个人如醍醐灌顶。自此走进了修炼的行列。”

因有缘得法后,叶俊言才了解到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安排的。他坦言自己的高学历,也成为他人羡慕的对象。当初到美国时,为人处事都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而且我学医药、执著科学,以往是不会轻易接受什么。但因为眼力受损的经历,能让我静下心来学法。”

学法不久后,他说:“我真的亲身体验到了像师父讲的天耳通,会听到另外空间的音乐。早上起来常感到眼前有很多法轮在转,我知道这是师父在帮我调理眼睛。”

心境的豁然开朗,使他决定停止一切对眼睛的药物控制和治疗,却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以西医的角度来说,不治疗就会恶化。但从我功至今已10多年了,我的眼睛跟他人无异,开车、生活都毫无障碍。”2007年,他还如愿攻下了德州大学的药物经济学博士学位。

学法后不断突破科学局限

毕业后,叶俊言去了美国顶尖的综合医疗机构作研究专员,后来成为纽约一所大学药学院的助理教授。他去年搬到加州,目前在全球最大的安进制药公司(Amgen)担任全球卫生经济一职。

叶俊言坦言自己是个很“木讷”的人,不喜欢社交,没想到反而担任过助理教授,到处进行演说。而目前他的工作是做临床研究,药在核准之前,要与很多国家的医疗系统和保险公司联系,就要与他人接触。他认为修炼之后,他的整个性格都发生了改变。

然而在科学的道路上,越深入学习,叶俊言就越觉得科学非常有局限性,但法轮大法却是永无止境的。“在搞科研时要突破自我、不断接触干细胞、癌症研究等尖端科技、做研发,当然会遇到瓶颈。修炼法轮大法后,我发现往往在做项目中,突然就有了灵感,出来的科研效果都很好。”

冥冥之中有安排

回想起自己修炼10多年的心路历程,叶俊言感觉一切事情都被安排得很完美。“无论是刚毕业时,面对有限的好公司的工作机会,或是工作中的提干和利益分配问题,或当别人在暗地里勾心斗角争夺时,我作为修炼人不争不斗,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机会反而主动找上我。”

又或者在美国办身份时,当很多人觉得机会的大门都已经关掉了,“事实上,总会有一条路。到时间,就发现已经安排好了。从我修炼法轮大法到现在,回过头,真的觉得所有事情冥冥之中都有安排。”

攻破谎言 以亲身经历传真相

在求学期间,他曾拜于《药物经济学基础》作者、完成过上百个演讲和出版刊物的Karen Rascati博士门下,还曾与经验丰富的俄州克利夫兰家庭医学医生John Hickner博士一同做过研究。

因此,即便是被种种光环围绕,叶俊言选择在工作之余,主动走上街头、商场传播真相。他说:“学法之后,我的智慧源源不断。我现在有这样的地位和工作环境,是因为修炼后才得到的。我不再觉得我的身份有什么,只希望可以破除中共所有的抹黑,让人从正面了解大法。”

对于一些人听信中共的谎言,认为“只有学识不高的人才学大法”,叶俊言表示这完全是误解。他说法轮大法弟子中有很多学识渊博的科学家和各界精英。

他在纽约作助理教授的5年期间,共教过几千名学生。“我教的是药学专业,是大学毕业后进修的课程。学生的素质较高,还有很多研究生。当学生们得知我的眼睛恢复正常的神奇经历,以及我时刻按修炼人标准为人处世,中共许多对法轮功的抹黑都不攻自破。有些学生表示有兴趣要修炼。”

以“真、善、忍”教育孩子

叶俊言有三个女儿,在管教方面,他也没有太费心。“在学业上,我从不强行控制女儿,但我会用‘真、善、忍’法理教导她们,培养她们高尚品德。偶尔有机会,我们会一起学《转法轮》。而她们的学业成绩却出乎我意料地好。”

他介绍,大女儿精通中、法、英三种语言,日文也自学成功。“她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如今她读高中一年级,却已经修完Senior才能考的大学预修中文课程(AP)。其他女儿也是,成绩非常好。”

他觉得品德高了,孩子们就知道怎样去学习、什么是重要的,也不用父母操心学业上的事情,成绩自然而然就好了。他说他修炼后全家人都受益了。

“感恩师父,没有师父,就没有现在的我。也希望每个人,特别是不了解真相的人,不妨静心了解一下法轮大法。什么事情不是惊天动地才最好,我们的生活就在点点滴滴之中,如果有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缘。”叶俊言认为自己修炼大法,看似平常,但很多事情非常超常神奇。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张嵩除恶龙 子孙封刺史

文:唐文

来源:

人做了好事子孙会得到好处,我们称之为“祖上阴德”。在中国古代有祖上做了大好事,而子孙直接得到封赏的做官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世袭。

北庭西北的沙州,有一条河叫黑河。河水常泛滥,冲毁房舍,淹没原野。那些在北庭沙州做官的,都要先准备供品,到河边认真祷告一番,然后才能审理政事。不然就会淫雨连连,一下就是几个月,或者大水猛涨,冲淹城邑,那么百姓就要遭受洪涝之灾。

唐开元年中,南阳张嵩奉诏到北庭做都护。他拿着符印来到北庭境内,并且召集到郊外迎接他的官吏们询问此事。有的说:“黑河里有一条大龙,专爱吃羊、牛、狗、猪什么的,所以它往往兴风作浪漂在水上,眼睁睁地看着人们是怎样在河边祭祀。我知道已经很久了。”张嵩于是就命令准备祭祀用的牛羊猪狗,在河边布置宴席,秘密召集左右人等,手执弓箭埋伏在两侧。张嵩率领着僚属们排列在河岸上,恭恭敬敬,认真地等着。不多时,有一条一百尺左右的龙从水中跃出水面,又迅速地来到河岸上。它的目光像火,射向岸上的人们。离人还有大约几十步远的时候,张嵩就命令弓箭手们 把弓拉满等候在那里。然后,那龙果然来到宴席前,它的身体渐渐变短,身长只有几尺。它正要吃还未来得及吃的时候,张嵩命令开弓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而龙无法抵御,中箭而死。龙死后,里中人都来观看,哗然若市。张嵩为自己为民除害而高兴,就把死龙献给了皇上。皇上表扬他做事果断,他的子孙世袭为沙州刺史。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成语故事】不欺暗室

2018年5月17日星期四

吕恭采药结仙缘

文/天宇

今天的科学已经承认多维时空的存在,而且不同的时空,其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和我们这边可能也有很大的不同。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吕恭,字文敬,他青年时就好服养生延年的药方。有一次他带着一名仆人与一名婢女,进太行山中

途中,他们忽然遇到了三个人,他们问吕恭:“你这样不辞劳苦的爬山越岭,是不是要寻求长生之术啊?”吕恭说:“我确实是寻求长生之术,但一直没遇到好的药方,只好采些草药服用。希望多少有点益处。”三个人听了之后自我介绍,一个姓吕字文起,一个姓孙字文阳,第三个人姓王字文上,三个人都是天界太和府里的

吕文起对吕恭说:“我们有时也来这里采药,以便成全那些新学道的人。你既然和我同姓,名字中也有一个字‘文’跟我相同,这是你的仙缘,命中应该得到长生。你如果能跟着我采药,我就告诉你长生不老药的仙方。”

吕恭立刻跪拜说:“今天遇见真是我的大幸,只怕我糊涂愚笨,当不好仙人的徒弟。如果仙人能收留点化,是我此生最大的愿望了。”于是吕恭就跟着仙人采了两天药,仙人授给他一个仙药秘方让他带回去,再让他回家乡看看亲人们。吕恭向三位仙人辞别,仙人们说:“你跟我们采了两天药,世上已过了二了。”

吕恭回到家乡,见自己家中只剩下个破旧的空房子,也没有找到一个子孙后代。后来遇见一个当年乡亲几世后的一个后代,名叫赵辅,就向他打听吕恭家的后代都在哪里。赵辅说:“先生是从哪儿来的呢?竟向我问这么久远的事。我曾听前辈说当年有个吕恭带一仆一婢进太行山采药,再也没回来,可能是让虎狼吃掉了,至今已二百多年。”

(来源:《神仙传》)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兑现诺言鞠躬尽瘁 死不瞑目呵退蜀军

文:蜀缘

来源:

人们评论《三国演义》时,都认为“桃园三结义”为最义,其实的忠义不逊于此。

一:死后呵退蜀军

诸葛亮为了报刘备的 “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在行军打仗时不得已用了火攻,而折了寿命。即便如此,在死前却不愿入土为安,口含七粒米,撑住将星不落,瞒过蜀军。顺利退兵。

孔明写毕,又嘱杨仪曰:“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吾阴魂更自起镇之。见将星不坠,必然惊疑。吾军可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汝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等他来到,却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懿见之必惊走矣。”杨仪一一领诺。(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却说司马懿夜观天文,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营内,三投再起,隐隐有声。懿惊喜曰:“孔明死矣!”即传令起大兵追之。方出寨门,忽又疑虑曰:“孔明善会六丁六甲之法,今见我久不出战,故以此术诈死,诱我出耳。今若追之,必中其计。”遂复勒马回寨不出,只令夏侯霸暗引数十骑,往五丈原山僻哨探消息。(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二:无缘归隐

其实诸葛亮并非求名利之人,他的原意是报了刘备的知遇之恩,然后象张良一样归隐。只可惜死在报恩的路上。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当然诸葛亮死前还设计,在死后除掉了叛将魏延,以及诸多安排。践行了自己的“尽瘁死而后已”的中国人讲究“仁义礼智信”,诸葛亮践行诺言,用一生的辛劳,给后人留下了做丞相的表率。实为《三国演义》中最亮丽的一笔。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高宗祭天受阻 李播拜神问路

文:石山

来源:

古代的天象师之所以受到的尊重,大概是因为他们是人与神的连接桥梁,可以与神沟通。这样皇帝就可以知道神的意愿,那么做事就会顺天意而行。当然也有敬神之意。

唐高宗李治要去泰山天地,而天总下雨。高宗派人去华山询问道士李播。李播,他是李淳风的父亲。仆射刘仁轨奉旨来到华山,向李播询问去泰山祭祀天地之事。李播说:“这得等我问问泰山府君。”随即,刘仁轨让他把泰山府君喊来。喊了好久,泰山府君到了,在庭下拜谒,行大礼。李播说:“唐朝皇帝想去你那里地,怎么样?”府君回答说:“应该祭的,六十年之后,还得祭祀一次。”李播向他揖拜而别。

当时刘仁轨在李播身旁站着,只见那府君连着瞅了他几眼。李播见状,急忙又把府君喊了回来,说:“这位是当朝的宰相,他不认识府君你,不要见怪。”府君出门之后,李播对刘仁轨说:“府君有点责怪你没有向他揖拜,并让手下人记下了你的名字,我担心影响祭祀天地那样的大德之事,所以把他喊回来嘱咐了他几句。”刘仁轨听罢惶恐不安,流了好长时间的汗。李播说:“我已经跟他说好了,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之后不久,高宗顺利地登上泰山,祭祀天地。

(出自《广异记》有删减)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2018年5月14日星期一

静能生慧

文/周正

美国《时代》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题为“网络会不会分散?”(Wired for Distraction)。文章中说,家长们往往担心孩子们在上网时会不会碰到暴力或色情的内容。作为社会生物学家,该作者看重的则是各种网络对孩子们脑子的影响。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8到18岁孩子每天花在娱乐媒体的时间平均约为7个半小时,如果算上他们的一心二用(比如边看电视边发短信),每天在这上面的总时间花费可能高达11小时。史丹福大学2009年的研究表明,这种媒体上的一心多用会降低注意力。

文章中说,人的注意力有两种,一种是专心在某件事情上,另一种是对外界新信号的反应。当青少年的心思花在各种社交媒体时,他们就容易将注意力用在应付各种外界信号上(比如收发手机短信、或即时消息等)。因为专心程度不够,就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与运用造成负面影响。

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常用三心二意来形容做事不专心,确实是这样的。许多工作因为技术高、难度大等原因需要人精神专注才能行,比如医生做手术、科技人员攻克技术难题,或者是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如果我们的下一代做事情仅凭一时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深入的了解有关背景、花大精力去琢磨研究的话,是很难达到这些专业要求的。

的角度来看,真正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们,从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到政治家和军事家,都是能耐得住寂寞,从而心神专注的。爱因斯坦这样的故事有很多,牛顿煮鸡蛋的故事教科书中有,达文西画蛋也是读者们所熟悉的。

不可否认,许多想法与思路是在交谈中产生的;然而对事情的深入分析、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的感受,则需要静下心来,才能超凡脱俗,有深入的理解。

佛家讲静能生慧,也是这个道理。在这个喧嚣的尘世中,倘能静下心来,回顾一下人生,思考一下生命的意义,或许别有一分发现与收获。

来源:新生网  

原文链接:静能生慧 - 传统文化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酌古鉴今:皇帝有两种敬畏,会使国泰民安(数文)

文:曾敬贤

来源:正见网

 一、愿相公无权力

时,周墀刚担任宰相时,私下里对韦澳说:“我能力小、责任重,你应该来帮助我!”

韦澳说:“我希望相公无权力,不要行使权力!”周墀一听,感到十分惊讶,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韦澳说:“赏功罚罪,如果不符合天下公论,会造成很多罪过。希望您不要以个人的喜怒爱憎,去行使权威,就像您无权一样。您只要命令各部门的官吏们,各自尽职,秉公执事。那么您只要在朝廷,衣襟端庄,恭恭敬敬地坐着,督察他们,就行了。天下自然会得到治理。您自己要什么权力呢?”

周墀对此,深表赞同。

二、“何道可致太平?”

李昪,字正伦,徐州(今属江苏)人。他本是吴大丞相徐温的养子。天祚三年(937),代吴称帝,史称南唐。王栖霞,曾从道士学习修道。

李昪主持南唐时,曾加号王栖霞,称他为“真素道人”。

有一天,南唐主李昪,问道士王栖霞:“什么道,可以使天下太平?”

王栖霞回答道:“作为帝王,要治心治身,秉公爱民,谦恭理事。然后,才能治理好。现在,陛下还不能够去除‘饿了嗔怪,饱了高兴’的性情,哪里谈得上使天下太平?”

李昪的皇后,藏在帘子后边,听到了王栖霞讲的这些话。她称赞王栖霞讲得实际,有益,认为是至理名言。

三、傅縡劝谏陈后主

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陈后主时,他任右卫兼中书通事舍人。他曾劝谏陈后主说:“做国君的,应当恭敬地事奉上帝;要像爱护儿子一样地爱护百姓;节制嗜好欲望,远离谄佞的小人;天没亮就穿上朝服上朝,天晚了还忙得忘记吃饭。只有做到这样,皇上的恩泽,才能覆盖天地,福禄才能流传给子孙。陛下近年来酒色过度,不敬寺庙神灵,专门向淫昏的邪鬼讨好。小人在国君身边,宦官小臣却掌握权势,憎恶忠诚直率的大臣,如同对待仇敌。把百姓看成是小草;后宫的妃嫔,拖着锦绣衣裙;马房中的马,有吃不完的豆谷;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流民的尸体,盖满郊野;而官员们公然行贿受贿;官府的积蓄,耗费一空。神灵愤怒,人间怨恨,造成了目前众叛亲离的危险局面。我担心东南地方,帝王的气数,从此就要断绝了。”

陈后主听了大怒,下令将傅縡赐死。后主又惜其才华,派人问他是否愿意改过。傅縡回答:“臣心如面。臣面可改,臣心可改。”意思是说既然面貌难以更改,心也就不会改的。”面不改色,坦然以对!

四、隋文帝向谏官赔礼道歉

隋文帝曾经恼恨一个郎官,叫人在大殿前鞭打他。刘行本劝谏道:“这个人向来清白.他的过失又小,希望陛下稍加宽容。”隋文帝不予理睬。

刘行本这时,面对着皇帝,走上前说:“陛下没有嫌我不才,把我安置在您身边任职。如果我说得对,陛下怎么能不听;如果我说得不对,就应该把我送到大理寺去治罪,以明国法。怎么能轻视我的话,而不理不睬呢!”

刘行本说罢,把笏板往地下一放,转身就走。隋文帝愣了一下,立刻神情严肃地向刘行本赔礼道歉。

五、皇帝有两种敬畏,会使国

魏徵的相貌不过像普通人一样,但是有胆识、有谋略。善于扭转君主的心意,常常不顾情面极力劝谏。如遇到特别生气,魏徵神色仍不变,唐太宗也就为之收敛威容。

魏徵曾经请假回乡去祭祖坟,回来后对唐太宗说:“我听说陛下打算去南山游玩,外边行装都已经准备完毕,最终还是没有出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唐太宗笑着说:“当初是有这个意思,就是因为怕你嗔怪,所以就中止了。”

另外,又有一次,唐太宗曾经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自己胳膊上玩。老远看见魏徵来了,赶快把鹞鹰藏在怀里。魏徵看到后,奏禀公事,故意没完没了。结果,这只鹞鹰,被憋死在唐太宗的怀里。

唐太宗平时敬畏神灵,也敬畏谏臣。皇帝有这两种敬畏,这是国泰民安的保证。

六、唐太宗下令:停止买马!

唐太宗派遣使者,去封立叶护可汗,未等使者回来,又准备派人到西域各国去买马。

魏徵规劝道:“现在派使者去西域,是以封立可汗为名。可汗还未立定,又派人去买马,他们一定会认为:您的本意在买马,不是专门为立可汗。可汗得到封立,也不会感恩朝廷。西域各国听到这个消息,也会认为中国轻义重利。马还没有得到,道义却失去了。过去时,有人来献千里马,汉文帝说:“我巡幸祭祀时,一天走50里,出外时,一天走30里,我的车走在前面,其他车都跟在后面,我单独骑着千里马,去哪里呢?”于是赏赐路费给献马人,让他把马牵回去。汉光武帝时,有人献给他千里马和宝剑。光武帝让千里马去拉装载战鼓的车,将宝剑赐给骑士。当今陛下所有的作为,都远远超过禹、汤和周文王,怎么在这件事情上,反而不如汉文帝和汉光武帝呢?魏文帝想搜求购买西域的大宝珠,苏则说:‘如果陛下将恩惠广布天下,那么用不着搜求购买,就会有人送上来,靠搜求购买而得到的珍珠,不足为贵。’陛下即使不仰慕汉文帝的高尚德行,难道也不考虑苏则那正直恳切的言谈吗?”

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马上下令:停止买马!

(均据明代孔平仲《续世说》)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

古风悠悠:古人对官宦子弟的深切告诫!(二文)

文:庄敬

来源:正见网

一、对官宦子弟的深切告诫

唐朝有个柳玭 (读频),做过御史。他出生于高官世族之家,祖父柳公绰,当过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柳仲郢,从京畿铸钱使、东川节度使,升任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哥哥柳璧,也担任过谏议大夫。象这样一个世代高官之家,是怎样教育子弟的呢?世传柳公绰治家甚严,《旧唐书》上说,他的“子弟克禀诫训,凡言家法者,皆称道柳氏。”

唐朝的风气,权贵子弟往往斗鸡赛马,花天酒地,仗势欺人。象柳家那样严于教子的人,是很少有的。

柳玭依据所见所闻和家庭教育的经验,专门写了一篇告诫官宦子弟的文章,写得很有见地。他说:“夫门第高者,可畏、不可恃。”不但不能靠父辈的地位吃饭,而且还要时时警惕。因为,一事有坠先训,则罪大于人,对不起祖宗。即使“生可以苟取名位,死何以见祖先于地下乎?”(以上,讲可畏。下面讲不可恃)为什么“不可恃”呢?因为“门高则自骄",别人也容易妒忌。你做得好,有“实艺懿行”,别人也“未必信”,而如果有“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大家都来指责你)”!有一点小毛病,指责的人必然很多。所以,他认为“承世胄者(生在高干家庭的人),修己不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所以,继承祖先门第的人,应当在德才两个方面,必须加倍严格要求自己。

柳玭反对“以无能望他人用,以无善望他人爱。”有些人自己无能,又无善,得不到别人的重用和赏识,反而说是“我不遇时,时不急贤。”归究于自己运气不好。柳玭认为,这种人,就好比农夫种地不认真,却埋怨天时。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不挨饿的。

柳玭向子弟们介绍他自己小时候听到的“先训”和“家法”。归纳起来,有六条:“以孝悌为甚,以恭默为本,以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末事,以气义为凶人。力讲孝悌,家庭内部两代人之间就容易团结。“恭默”讲的是交友之道,不但要有礼貌,而且不要随便评论别人的长短。“畏怯”’并不是提倡胆小,而是说办事要兢兢业业,时时想到有办错的危险。“勤俭”是柳家的传统,柳家遇到灾荒年,虽然富裕,每人一顿也只吃一碗饭。柳仲郢三次担任节度使那样的高级地方官,却“厩无车马,衣不熏香"。这些,都给后辈做出了榜样。他反对把“交结”看到太重,就是说不赞成靠拉拉扯扯的“关系”,反对用“关系学”来谋求升官发财。他所说的“气义”,指的是性情褊狭,器量窄小,爱为琐细小事和别人争一日之长短,这种做法当然是应该防止的“招祸之道”。

柳玭还总结了高干子弟“坏名灾己、辱先丧家,其失尤大者”的五条容易犯的毛病:

第一条,是自求安逸,不甘心过清贫淡泊的生活。妄自尊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第二条,是不读书,没有扎实的学问,却喜欢评论时事。自己不懂,又瞧不起有学问的人。
第三条,是讨厌超过自己的人,却喜欢巴结自己的人。看到别人做了好事,就嫉妒;看到别人的缺点,就到处宣扬。
第四条,是喜好游乐,贪杯嗜酒,看不起扎实勤劳做事的人,怠惰成习,难以改正。
第五条,是急于向上爬,为了求得升官,讨好有权势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当上一官半职,最后还是要垮台的!

柳玭认为,“兹五不是,甚于痤疽(大疮)。“痤疽则砭石可疗”,可以医得好。但是这“五失,则巫、医莫及,不可药救。”

柳玭对出身于官宦家庭的子弟的各种毛病,看得清,摸得透,揭示得十分深刻。所提出为防范措施,也切实可行。可谓上善之举,应予参行!

【附言】
出身不由己,修行在个人。路要自己走,选择奔前程。“三退”保平安,时间不等人!

二、谆谆说俭约
历来的有识之士,往往教育子女注意俭约。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司马光给他儿子司马康写的信。这封信,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很有说服力。

司马光是北宋的宰相,学家,名重一时。可是,他却从来不摆阔。他给儿子的信,就从自己讲起。

他说:“我的家庭本来是清寒的,清白的家风世代相承。我的性格不喜欢豪华奢侈。小时候,大人给一件装饰有金银的华美服装,我就觉得害羞脸红,不愿意穿。二十岁考中了进士,参加赐的琼林宴,别人戴花,我也不愿意戴。同考的人说,这是皇帝赐的,不能违命,我才勉强插戴一支。平时,穿的能够御寒,吃饭能够饱肚,就行了。当然也不是故意穿得破旧肮脏,来沽名钓誉。”

摆出了自己的情况之后,司马光就来进一步阐明为什么要俭朴的道理。

他说:“许多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却认为节俭朴素才算美,尽管别人笑我顽固,我却不认为这是我的缺点。孔子说:‘奢侈豪华容易骄傲,节俭朴素容易固陋。与其骄傲,宁可固陋。’他又说: 一个人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事,是很少见的’。‘读书人有志于追求真理,却又以吃粗粮、穿布衣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和他讲学问的。’可见,古人是以俭约为美德。现在的人却讥笑、指责朴素节约的人,这真是奇怪的事!”

接着,司马光批评了当时社会风气愈来愈奢侈。他说:“早年我父亲在世时,家里来了客人,也不是不备酒,劝上三次五次,顶多不过七次就算了。酒是从街上买的,下酒的果子,不过是梨、栗、枣、柿之类,菜不过是干肉,肉酱、菜汤,用具不过是磁器、漆器。当时的士大夫家,都这样,也没有人说不好。互相之间来往密切,花费不多。情意却很深。现在的士大夫家,如果没有按皇宫中的办法酿的酒,从远方采购来的珍异果菜,多种多样的食品,摆满桌子的贵重餐具,就不敢招待客人。常常是经营几个月,才敢发帖请客。如果谁不这样做,别人就要笑他小气、吝啬。所以,能够不跟着这种风气跑的人,实在很少。风俗坏到这种程度,我们虽然禁不了它,难道还忍心去助长它吗?”

司马光在信中,向儿子讲了几位本朝以俭朴著称的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宋仁宗时,张知白任宰相,他的生活水平,仍旧保持过去在地方做小官的那样。有人劝他说:“阁下收入不少,生活如此俭约,外面人说你是‘公孙布被’呢!”公孙就是汉武帝时宰相公孙弘,当时汲黯曾经批评他:“位在三公,俸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张知白叹道:“我今天的收入,全家锦衣玉食,也可以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今天的收入,不可能永久保持。一旦收入不如今天了,家人久已过着奢侈生活,习惯了,一下子改不过来,就可能出事。还不如无论我在职不在职,生前或死后,总是这么一个标准,不受影响。岂不更好!”

司马光称赞这种人是能够深谋远虑的大贤。因为他们能够想到平常人想不到的事情。

司马光是研究历史的,他编《资治通鉴》就是为了从历史上寻找经验教训,他向儿子讲俭朴的道理,当然也不会忘记历史资料。

司马光从《左传》引了鲁国大夫御孙的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并且加以解释。他说:共,就是同。就是说,各种道德品质都不能离开俭。因为俭,才能没有过多的欲望。没有过多的欲望,才能不被身外之物所役使和支配,才能依正道做人,至少也可以做到谨慎小心,节约开支,避免犯罪,富裕家室。所以说,“俭,德之共也。”生活奢侈,就会欲望愈来愈多,这是没有止境的。这样就会贪图富贵,走上邪路,招来灾祸。这样的人,当了官就会贪赃受贿,不当官也可能偷抢,犯罪,最后都是败家丧身。所以说,“侈,恶之大也。”

为了证明上面的论点,司马光从历史上举了七个“以俭立名,以侈自败”的例子。这里且举两个:

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季孙行父,曾经在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在位时连续执政,然而,他的妻妾,没有穿过绸衣服;他家里的马,没有用粮食喂过。别人知道后,都说他是忠于公室的。

晋武帝时的太尉何曾,生活十分奢侈豪华,每天吃饭要用一万钱,还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他的子孙也极其奢侈,结果都一个个破了家。历史上说,到了晋怀帝的时候,“何氏灭亡无遗焉”。

司马光说,这样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他希望儿子司马康,不但自己记住这些事例和道理,力行,而且还要向子孙后代,进行这样的教育。

【附言】人生巨宝曰节俭,利己益家助国安。世上多少纵欲者,皆由奢侈导火燃。奢欲炽处淫邪起,国破家亡境凄惨;贪腐盗杀根苗在,皆与奢欲紧相连。俭约大德灭欲火,清正坦道归家园!

(史实均据清代《渊鉴类函》)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2018年5月13日星期日

【大唐圣王李世民】第21集 一个推心置腹 一个心怀疑忌 (上)

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层面的精神内涵

文: 观心

来源:

中华的天人合一学说精神与解惑的实质与意义早就失传。失传是做人与求道之心法的失传,也就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精神,修心与内心自律之法的失传。人离道远,万事万物都像钢铁天长日久以后不知不觉的腐朽!

人理解万事万物的深度与高度与自己的境界是相辅相成的,而境界是掸去尘埃以后精神升华修炼出来的,这就是求道解惑的意义,中国文化的本质。当人们失去求道解惑的文化意义与实践的最基本道理以后,就完全迷失在物欲之中,不知万事万物的运行原理与发展规律而茫然,随波逐流苦苦挣扎中不知生为何来?死为何去?这才是一个生命的真痛苦!

这篇《,死于安乐》论文,讲的是儒家人道这一层求道解惑的意义与知行合一的体现。原文如下: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以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等他这个时代以前的一些先贤出身平寒为例证,论述下面这些道理。一个人的言论,是基于这个人特定时代与文化背景基础上个人见识,因此要论述这篇短文的原意,不能脱离孟子时代的精神。

先秦时代是道家一统,百家源于道家。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为本;基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实务,所谓古代典籍的本质都是先贤证道的心得体会,因此也只有证道实修的人才能看懂,证悟多高看到多少内涵,否则就是一知半解的歧路亡羊而不知自重与自知。

以下是孟子证道这一层的具体实践论证,的心得体会。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是天人合一学说为实质,天象变化人间就有大动而随之变化,体现在朝代与文化的变迁,就需要配合天意而制造人间态势的人物出世。那么,上天是如何培养配合天象变化担负如此大使命的人呢?

以各种艰苦的环境和人事中考验与魔炼,身上的苦包括劳作与病痛及各种不顺中的精神磨砺,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包括缺乏物质及精神困扰中的饱暖没有保障,做什么事情都有各种各样的干扰层出不穷。这些社会各层面艰苦环境中的人事纷扰,必定激发人内心的各种人心烦乱,在各种私心杂念激发的过程中,能理智辨明正邪与善恶及真伪而守住心性不动,忍苦中的担当!这是上天通过各种魔炼与考验,增加人超凡脱俗的见识和能力的基本方法。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解:各个阶层的人,在理顺家事、国家、天下事的过程中,因摆不正自己在天、地、人之间的位置,情绪化中常会失去公平中正而出现偏差,然后才有修正的机会。过失是怎么产生的呢?要修正偏差和过失,就需要求道解惑而经常反复的衡量,证明万事万物的运行原理与规律,证悟道理于事先“而后作”。

色,在古代文化中包含有形无形的一切物质,思想、道理与看得见的物质,包括人的,心物一元都是色。

征于色:征乃行动之意。积极行动起来,学习与证道中的身体力行;

发于声:言行如一、心口一致的身体力行实践。

而后喻:只有言行合一实践中的人,才有明白字面更深层道理的内涵和体悟!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体现在为政之道:一个国家,行事需要明法度和事理的掸去人们思想中的尘埃者,使人明理而行道。国家以外需要外在忧患才能促使其精神振奋时刻不敢怠慢松懈!没有这两个条件,离亡国就不远了。

以上,知苦乐之其所以然者,就明白人生之忧患与磨砺的真正作用了,那是上天成就人的方法与厚爱,天恩浩浩!只有忧患中的人才能自强不息而走向成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中的人最终才会有真正的安乐!不知忧患意义而逃避者,追名利而随波逐流者,哪有真正的安乐可言呢?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