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1日星期六

【通晓因果】心恶伪善祸不断 净意真善福报全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人们常用“好心”、“善心”来称赞行善之人。可见只有发自内心真正的善良,这才算真正行善积德的好人。如果心中全是恶念,害人之念,外表做的再冠冕堂皇恐怕也是有目的而为之的,况且人的一思一念 另外空间 是真实存在的。自古不是就有“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的说法吗?所以纯净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很重要,只有光明磊落,表里如一,这才是君子修身之道。


下面讲的就是一个“心恶伪善祸不断,净意真善福报全”的故事。


俞都,字良臣,是明嘉靖年间江西人氏。他博学多才,十八岁就考上秀才。平日教书授徒,而且教人行善事。俞良臣教书教了很多年,在这期间他七次应试皆不中;而且,他生有五个儿子,居然死了四个,剩下一个还失踪了;生有四个女儿其中三个都夭折了;他的妻子为此伤心欲绝,把眼睛都哭瞎了;俞良臣自己也愈加贫苦潦倒。


俞良臣自认为一生并无重大过失,且行善多年,为何屡遭天谴?心中实在愤闷不平。于是,在他四十岁那年,他在家中写了疏文,求灶神代他向上天倾诉不公。


在俞良臣四十七岁那年的除夕夜里,他正与妻儿凄凉的坐在家中悲叹,忽然有一个老者到访。言谈之中,老者向俞良臣说道:“你总觉得你这一生行善却得不到该有的善报,因此愤恨不平。事实上,你的恶念实在太多了,行善时又只是沽名钓誉,心中并不真诚。疏文中满纸的怨天尤人,亵渎上天,这样不但得不到好回应,可能还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呢!”


俞良臣听后反驳说:“久闻冥冥之中 ,行善上天必有记录。难道我做的善事都只是浪得虚名?”


老者告诉俞良臣,他所谓的放生,他只不过是随众附和而已,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善心,别人不提他是不会做的;而且家中锅里照样还是煮着鱼、虾、蟹。要说不妄语,人们都称赞他口才出众、谈话妙趣横生,但他的言谈中却总带有伤风败俗的话语 ,甚至舌锋凌厉,却还自以为敦厚简朴。再如邪淫方面,虽然身体没有去犯淫邪之罪,但一看到美丽的女子,必定目不转睛,心生邪念,却说自己终身无邪色、可对天地鬼神而无愧。


老者并告诉俞良臣,其实他多年来并没有真正做过一件善事,在私下独处时,心中完全被贪、淫、嫉妒、自傲……等恶念头所占据。这样下去,只怕要大祸临头,哪能有什么福报呢?


俞良臣听后惊恐万分,跪地痛哭流涕,从此决意真正痛改前非,从内心当中祛恶行善,做到“表里如一”,并且为警惕自己时时心存善意净念,自号为“净意道人”。


在俞良臣五十岁时,他高中了进士,受聘赴京。而且后来还找到了走失多年的儿子,终于一家团圆。此后他天天行善,时时检点自己,并亲自写下他的遭遇传训子孙。享寿八十八岁。


来源:明慧网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吃亏是福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现在的人最怕吃亏,宁可让别人吃亏自己也不能吃亏。可是,中国的老人们却时常劝说儿孙们说:吃点亏不是什么坏事。历史上很多的贤士君子,他们也都以能吃亏来要求自己和训诫子孙。


吃亏,并不是轻易能做到的,需要有容忍雅量。能吃亏,是宽容大度、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象征。古时有一位林退斋尚书,他福德颇多,子孙满堂。在他临命终的时候,子孙跪在面前请求训示,林退斋道:“没有别的话,你们只要学吃亏就行了。唉!自古以来,许多的英雄,只因为不能够吃亏,而害了许多的事啊!然而从古以来,也有许多的英雄,只因为他能够忍辱吃亏,而成就了许多的事啊!例如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可以说是吃亏吃到了极点,后来韩信才能够登坛拜将,被刘邦册封为三齐王;而当时辱侮他的淮阴少年们,后来都成为他的部下了。”


能否吃亏,以至于成为古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之一。被称为“清初三大家”之一的散文家魏禧,他曾经说道:“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用‘学吃亏’一语律已;以‘怪不得’三字待人。”这也是明朝儒士薛敬轩所奉行的。


自古就有“”的说法。吃亏的真实意义更在于,可以消灾免祸,化祸为福。因为人世间的“福禄寿”都是用德换来的,而吃亏可以积德,反之,使别人吃亏的那个人就要失德了,而且如果坏事做大了还将受到天谴。如此看来,吃亏孰得孰失呢?其中的原由到底如何?


来源:明慧网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2015年3月20日星期五

小宝天眼看神韵 神奇又玄妙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小宝看神韵 光盘很认真,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背景也看的很仔细,前些天,小宝讲了一些对演出 的背景的领悟,很值得人深思。


曲乐唱《我在帮你》时,背景的右面是一棵苍劲挺拔的松树,旁边有几棵小松树,树底下是碧绿的小草。小宝看到松树针就是一个个的小金人,在松树干上写着几个金字:“中原大地”,他们代表着中国大陆的大法弟子;那几棵小松树上,每个松针也是一个个的小金人,树干上也写着“中原大地”几个金字,他们代表着中国大陆的大法小弟子;松树下是碧绿的小草,它们都高兴的眨着眼睛,在小草的上空飘着几个很小的金字“得救的世人”。


但是,在天幕背景很明显的位置上有一座大山,乍一看,觉的这座山植被暗绿,一块一块的,杂乱无章,有的甚至显现出很丑陋的形象。当时觉的有些奇怪,在我的记忆中,以前每次唱歌时,背景都是宁静祥和的,如临仙境一般。可是这次怎么啦,越看越觉的背景里的那座山有些难看?而且还出现在天幕的很明显位置上?小宝仔细观察,看到山上空飘着几个灰暗的字:“中毒的世人”。小宝明白了,那座山代表着没得救的世人。


在松树所在的山和这座凌乱的大山的中间,飘着两个字:“间隔”。周围还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更小的字,写了世人不听造成间隔的原因:有时找不到世人的症结,讲真相不对人家的口味,世人不愿听;有的人讲的很高,世人不相信;有时机会不凑巧,比如人家正忙生意时;有的人话一出口,就把天灭会有大灾难的结果说出来了,世人很难马上接受,应该再循序渐進一些,可能效果会好,等等各种原因。


在背景的画面中,那座代表世人的大山,在很明显很突出的位置上,我悟到:应该是提醒大法弟子要重视他们,尽快把他们从中共的谎言毒害中解脱出来。而歌曲的名字就是《我在帮你》,要想解救他们,就要找到世人不听真相的原因,消除那个间隔,才能帮助世人清除中共的谎言毒害。


关贵敏唱《洪恩浩荡》时,背景是中国的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的每一块墙砖,都是慈悲的能量构成的,能量里显现出两个字:“恩赏”,密密麻麻的,整个长城写着数不清的“恩赏”。 长城蜿蜒绵长,那是主佛 慈悲的恩赏遍布在中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主佛不愿落下每一个大法弟子 ,也不愿错过每一个有缘的世人。


彝乡壮歌,威武的彝族青年,身着雪白的披风,跳着雄壮的舞姿,吹着浑厚的号角,唱着丰收的喜悦。在天幕背景里,梯田碧绿,白云纯净,蓝天高远,大山上的植被茂盛浓密。小宝看到白云处飘着两个字:“纯净”,梯田的上空也飘着两个字:“纯朴”。这些画面给人展现了一幅自然传统的生活劳作方式,没有现代化的工具,没有科学 带来的污染。纯朴的人,纯净的环境,传统的劳作,宁静舒适,怡然自乐,这才是真正人的生活。这或许是提醒人们:不要依赖现代化的工具,不要迷信肤浅的现代科学,摒弃这些外星科技带来的现代化生活,才是真正人类的自然生活。


天歌唱《实现我的梦想》时,背景是蓝色的大海。大海在小宝的眼里,活起来了,石头也眨着眼睛。小宝仔细辨别大海的模样,那是一位躺卧的女神,眼睛是深蓝的海水,象蓝色的宝石;瞳孔是浅蓝的海水,闪着蓝白的光;周围那荡漾的波纹是女神飘逸的长发,她的心胸宽广的漫无边际,那些跳跃的小浪花是大海的孩子,他们快乐的沐浴在母亲的怀抱中。当嘹亮的歌声响起时,女神坐起来了,随着歌声轻轻的舞动,浪花飞溅在女神的腿上,那是大海的孩子在高兴的跳舞,跳跃的弧线在天空中,形成一道道的能量光柱,那是主佛慈悲的能量,在救度众生时的洪大展现。当我们这些坠落红尘的孩子,回归天国时,那久远的梦想就可以实现了,前程真的很光明,希望已经近在咫尺了。


静心观看神韵的节目,不但技艺精湛,而且意义非凡,节目里很多细节,都是在点悟众生,很值得人深思。这里只写了对天幕背景的一些感悟。


来源:正见网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2015年3月19日星期四

汉唐风:周昭王遇仙人得长寿的故事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古代好像遇到仙人不是什么事,因为古代的人都信神,那么遇到神也就理所当然的了。特别是很多的帝王,遇到神仙的好像很多。


据《王子年拾遗记》记载,周昭王即位三十年那年。一天,他坐在神殿里和衣小睡。忽见白云盛然而起,一个浑身长满羽毛的人飘然而至。昭王在梦中同那人对话,并询问成仙之道。


那位羽人说:〝大王尚未脱俗,想求长生不老,这是不可能的。〞昭王跪下来,向羽人苦求脱俗绝欲之法。羽人就用指头划划昭王的心,那心便裂开了。昭王从梦中惊醒,汗水把袍子和坐垫都溻湿了,于是便患了心病。从此,他不吃不喝也不娱乐,十天一晃儿就过去了。一天,那位羽人忽然来到他的面前,并对他说:〝我想先把大王的心变换一下。〞


说完,拿出一方寸绿葯囊,内装续脉丸补血精散。羽人用手按摩昭王的前胸。一会儿,昭王的病便全好了。昭王当即要下这葯,装进玉缶里,并缠上金线。他用这葯抹脚,就可以飞到云天外,而且像玩似的。昭王常常服食这葯,活了很长时间。


古代成仙也是需要机缘 的,大概是周昭王缘分不到吧。后来怎么了,谁也不知道,也许已经成仙了。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新唐人





from 气功

2015年3月18日星期三

李晓:舜帝点化妙想成仙的故事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在我们的认识中舜帝是一位好皇帝,却没有想过他是一位成仙之人。舜帝成仙之后,还曾点化王妙想修道成仙。修道难,难就难在不能持之以恒。


王妙想住在黄庭观旁的水边。她精诚朝拜,想念丹府,因此感通。有一天,有一个自称舜帝的神仙下凡,对她说:〝因为你修学道术,辛勤诚恳,暂来察看。你的仙骨早就具备了,还迟疑什么呢?你一定能得道啊。我从前在民间,年纪还小,忽然感应太上道君,降临到我的曲室之中,教给我修身之道、治国的策略,让我闭目安坐,冉冉升空,到了南方之国叫作扬州。向上直达斗牛,向下俯瞰淮泽。进入十龙门,渡过昭回河、瓠瓜津,找到水源叫作方山,四面各宽千里,当中有玉城瑶宫,这里叫九嶷山。九嶷山有九座山峰,每峰有一河,九江分别流于其下,而注入六合,周而复始,逆流而上到这里,以灌天河。所以九水从此山发源流出,上下流淌灌注,遍及四海,使我导九州开八域而归功此山。山有三宫,第一宫名叫天帝宫,第二宫名叫紫微宫,第三宫名叫清源宫。我根据历数前去以后,回来治理此山,在上住在紫微宫,向下镇守在这里。常久视无为之道,分别派遣仙官到下界去教化人。那诸天的上圣、高真、大仙,因为劫历不常、代运流转、阴阳倚伏、生死推移而生怜悯之心。转眼之间,人就到了阳九百六的期限。勤勤恳恳地下世行教以救人,更加对世人求道感到迫切。世人求道之心若有若无,系念存想在心的,百万人当中没有一人能勤修长久的。天上真仙怜悯俗人,常在人间隐影化形,随处使人开化觉悟,而千万人当中没有一个可教的人。古来有句话说:‘修道如初,得道有余。’多数人是起始勤恳,中途怠惰,前功尽弃了。难道是天道对不起人吗?你传播宣扬我的意见,广泛地让人们明白。此山九峰都有宫室,命真官主管它们。下面有宝玉五金、灵芝神草、三天所保护的仙药,以及太上老君所收藏的经文。有的在石室洞台,有的在云崖峭谷。所以也有灵司主管,并让巨虬猛兽、螣蛇毒龙防备护卫。九座山峰是:第一峰叫作长安峰,第二峰叫作万年峰,第三峰叫作宗正峰,第四峰叫作大理峰,第五峰叫作天宝峰,第六峰叫作广得峰,第七峰叫作宜春峰,第八峰叫作宜城峰,第九峰叫作行化峰。下有宫阙,各作为治所。九水是:第一水叫作银花水,第二水叫作复淑水,第三水叫作巢水,第四水叫作许泉,第五水叫作归水,第六水叫作沙水,第七水叫作金花水,第八水叫作永安水,第九水叫作晋水。这九水支流四海,周围灌溉无穷。山中珍禽异兽无所不有,没有毒螫鸷玃之物,可以在此度世,可以在此养生,可以在此修炼道术,可以在此成仙登真。你住在山上以来,不曾游览山的四外、脱离于尘世之外,远眺碧空,俯视山峦,本来不可能知道这些。我为你指点它,能不勉力修行吗?我等待你能驾影策空,然后反过来研究它的本末了。〞


于是命侍臣把《道德》二经以及驻景灵丸传给妙想而去。此后一年或三五年,舜帝就降临黄庭观一次。十年后,妙想白日升天。这座山因为是舜修道的地方,所以叫作道州营道县。(事据《集仙录》)


历史上很多的名人都是修道人,很多最后都成仙得道了,只是不允许我们知道罢了。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新唐人






from 气功

李晓:古代关于辟谷的记录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辟谷就是不吃饭不喝水,仍然能够活的很好的一种生存方式。传说张良曾两年没有吃东西,但却活的很好。


《稽神录》记载,曾有个乐人,他有个儿子十多岁了,总闹病,自来就长得又黄又瘦,得病以后就更厉害了。


有一天,他忽然在路上碰见一个道士,这位道士对他说:〝你的病属于食症,我能给你治。〞便从袖筒里拿出几丸药叫他吞了下去。然后,又看了看袖筒里说:〝嗬!弄错了。给你吃的是辟谷葯,从现在开始你应当不再吃饭,但你的病也会痊愈的。你肯定想吃饭,那就尝取少许木耳当饭吃。我改日再来送给你治食症的葯。〞说完就走了。


儿子回家后一两天,病就痊愈了。但他的父母总是为他不吃饭而担忧,后来终于逼着他吃木耳,于是又跟从前一样地吃起饭来。过了一段时间,儿子自己悔悟道:〝我吃了仙药自己还不知道。道士答应我还送葯来,能够再见到他吗?〞想到这里,便跟父母表示,自己要遍求名山,去寻访那位道士。母亲不允许,父亲同意他这样做,说:〝原先如果病治不好,到现在也死了。既然志向如此坚定,或许是有缘分吧!〞


于是,就把儿子打发走了。如今不知道教坊乐人的这个儿子在什么地方。


辟谷在前几年气功 高潮中有很多人出现过,这已经不是迷信了。我也见过几个月不吃饭的人。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新唐人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满即覆 虚方端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明慧网2005年10月15日】“欹器”当为古代盛酒用的一种器具,倒入的水少呈倾斜之状,水适中则端正,如倒满水则会立刻翻覆。古人喜欢以“欹器”置于座右来警示自己不要自满。据说这就是现在人所讲的“座右铭”一词的起源。


传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欹器”,总是放在自己座位右边,用来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在齐桓公死后,后人在他的庙堂里也同样安放了“欹器”。


有一次,孔子在齐桓公庙里看到座上摆有“欹器”。于是叫子路倒水进去试试,果然水倒满后“欹器”立刻就翻覆了。孔子感慨道:“唉!哪有装满了而不翻覆的呢?”子路请教有无保持“满”的状态的办法,孔子说“持满之道,挹而损之。”“挹”是舀取的意思,意为从里面舀一些出来,以使它不致倾覆。并以此为例,教导弟子以歉卑待人处事的道理。孔子后来也请人做了一个“欹器”,放在座右以警戒自己。


《文子》中说:“故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巵。其冲即正,其盈即覆。”这里的“侑巵”指的也是“欹器”。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时,祖冲之也曾为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做过“欹器”。晋朝杜预曾经也制作“欹器”献给武帝。清朝咸丰皇帝住的正房名为“谦思堂”,书斋名为“退省斋”,几案上也摆放着“欹器”,并且上面还刻有 “满招损,谦受益”的铭句。


古人如此看重“欹器”,实质看重的是歉卑,不自满的美德。“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这是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对自满骄傲这一弊病的认识。自满其实还是出于一个“私”字,他会让人固步自封,会让人自以为是,会让已有的成就毁于一旦,我们不能不谨慎。明儒者朱舜水为此说道:“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言而有信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明慧网2005年10月16日】卓恕是三国时的名士,他为人诚实守信。有一天,卓恕要从建业(今南京)回家乡会稽(今浙江绍兴)去,所以去向太傅诸葛恪辞行。诸葛恪问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卓恕便说了自己要回来的时间。


等到卓恕应该回来的日子,诸葛恪宴请了很多宾客,但诸葛恪却吩咐先不要开始饮食,说要等等卓恕。宾客们都奇怪的说:“会稽离这里有千里之远,而且路上还有江湖相隔,怎么能肯定他一定会这时回来。话音未落,卓恕便如期到了,宾客们都非常吃惊。


卓恕随口说出一句话,没有人约束,也没有什么契约,但却坚守信约,履行自己的承诺,真正做到了“言而有信”。真如宋代袁甫在其家训《袁氏世范》中所训诫的:“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谓之信也。”对别人承诺的事,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有约期,一时一刻也不能改变,这就是信。


为什么老子要说:“轻诺必寡信。”是说既然说了就一定要做到,而那些随便轻易许诺的一定很少守信。


“信”与“仁、义、礼、智”并称为传统道德所强调的“五常”,五常即人应遵循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李洪志 大师曾讲道:“言而有信,他说做了,他就一定要给你做,这是人。”(《法轮佛法(在长春辅导员法会上讲法)》)所以,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立政立国的根本,是人人都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如果不守信,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规范。






from 气功

【通晓因果】刻薄不赚钱 忠厚不折本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明慧网2005年10月16日】现在很多人认为诚实就是吃亏。其实,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实的本分,那么他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会令人对其“敬而远之”,生意更会举足维艰。


《醒世恒言》中说道:“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下面就是网络上流传的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诚实不但不是吃亏,而且让生意愈加兴隆。此故事寓意深远,也证明了“善有善报”真实不虚。


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


还在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叫“永昌”,另一家叫“丰裕”。“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对星秤师傅说:“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


星秤师傅为了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了行德,满口答应下来。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星秤师傅在院里星秤,自己就踱进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米店老掌柜有四个儿子,都帮他料理米店。最小的儿子两个月前娶一塾师的女儿为妻。


新媳妇正在屋里做针线,爹吩咐星秤师傅的话被她听见了。老掌柜离开后,新媳妇沉思了一会儿,走出新房对星秤师傅说:“俺爹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讲错了。请师傅星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两串钱。不过,千万不能让俺爹知道。”星秤师傅为了再多得两串钱,就答应了。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星秤师傅果真没把秤的变化告诉老掌柜。老掌柜曾多次请他星秤,对他的手艺信得过,当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了。


一段时间后,“丰裕”米店的生意兴旺起来,“永昌”米店的老主顾也赶热闹,纷纷转到“丰裕”买米。又一段时间后,县城东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远,穿街走巷来“丰裕”买米,而斜对门的“永昌”米店简直门可罗雀。


到了年底,“丰裕”米店发了财,“永昌”米店没法开张了,把米店让给了“丰裕”。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老掌柜心里高兴,出了个题目让大家猜,看谁猜得出自家发财的奥秘。大家七嘴八舌,有说老天爷保佑的,有说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说米店位置好的,也有说是全家人合力的。老掌柜嘿嘿一笑,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咱靠啥发的财?是靠咱的秤!咱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百几千斤,就多赚几百几千个钱,日积月累,咱就发财了。”


接着,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钱星十五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说了一遍。


儿孙们一听,都惊讶得忘了吃饺子。惊讶过后,大家都说他不露山不显水的,连自家人都没察觉,就把钱赚了,老人家实在高明。老掌柜高兴极了,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这时,新媳妇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来,对老掌柜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告诉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应原谅我的过失。”待老掌柜点头后,新媳妇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两串钱星十六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她说:“爹说得对,咱是靠秤发的财。咱的秤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做买卖实在,就愿买咱的米,咱的生意就兴旺。尽管每一斤米少获了一点利,可卖的多了获利就大了。咱是靠诚实发的财呀。”


大家更是一阵惊讶,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老掌柜不相信这是真的,拿来每日卖米的秤一校,果然每斤十六两半。老掌柜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卧室。第二天吃过年初一早饭,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块,从腰里解下帐房钥匙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昨晚琢磨了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掌柜让给老四媳妇,往后,咱都听她的!”


众人为秤,半两之差,心明如镜。做生意,讲究"诚”,做人岂不如此?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一思一念神难欺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18日】清咸丰同治年间,江苏宜兴有个秀才叫吴生。他虽文才出众,但屡次科考都不中。他的姐夫为此非常焦急。


除夕之夜,姐夫做了一个梦,看见庙里挂着牌告,上面写着吴生在明年将中解元,但不一会儿又撤去了。他姐夫正在惊诧之中,旁边一位神吏告诉说:“这人将要在新年期间做一件大恶事,所以把他的名字革除了。”他还在主管的神吏那里看到一本簿子,看见上面载着吴生本应作三元宰相,但由于口头上和笔头上造了大孽,全被勾销了。上面有关本次科考的记载,与现实完全一致。


姐夫叩头哀求,希望可以帮助防范那还没有发生的事,并以全家的性命替吴生担保。主管的神吏于是允许了。他看见那块牌告又挂了出来。


醒来之后,正想把此事告诉妻子,不料其妻子也做了个类似的梦而被惊醒,梦中看到她弟弟中了解元,马上有人来把喜报夺了过去说:“吴生已除名,不要误报!”


夫妻两人商量后想了一个办法,决定将吴生骗来关起来,希望可以防范不让他做那件大恶事,以此来警惕和保全他。第二天,姐夫便以吴生姐姐生病为由,将吴生骗来锁在房子里。两人隔着门对弟弟说了梦中的事。吴生诧异说:“我心里是这么想过,但还没有干,鬼神就已经示罚了!”


直到开始考试,两人才把吴生放出来,而且由姐夫亲自陪着吴生一起到金陵赴试。除入考场外,姐夫寸步不离跟着他。等到放榜,吴生果然中了解元。


古语有云:“现在的人做坏事,以为人看不见听不到,就可心安理得的任意放纵,丝毫没有畏惧和顾忌。殊不知人的耳目虽然可以被遮蔽,但神的视听是遮蔽不了的。[1]”可见真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神在看着人的一思一念 ,一举一动,并以此作为惩恶扬善的依据。因此我们待人处事,一定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做亏心事,不欺神明,否则只能害了自己。


[1] 出自宋代袁甫《袁氏世范》。原文:“今人有为不善之事,幸其人之不见不闻,安然自肆,无所畏忌。殊不知人之耳目可掩,神之聪明不可掩。”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受污不辩 忍辱修德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18日】常州魏廉访的父亲,乐善好施,精通医术。上门求医的人,不论贫富,他都加尽心治疗,不图回谢;对那些十分贫困的病人,反而赠钱送药;遇到远乡来城求医的人,一定先让喝点粥或吃些饼,吃完,才开始诊脉。他说:“这是因为走了远路,加上饥饿,血脉多有紊乱。我让他们先吃点东西,稍稍休息一下,脉才能安定下来。我哪里是想要行善积德,只是要用这种办法来显示我医术的神妙!”他行善所借口的托辞,大多如此。


有一次魏老先生被请往一病人家中治病。病人枕头旁丢失了十两银子,他的儿子听了谗言,怀疑 是先生拿了,但又不敢当面问。有人就教他拿一炷香去跪在先生门前。先生见了,奇怪地说:“这是为什么呀?”答说:“有桩疑难事,想问先生。怕老先生见怪,不敢说。”先生说:“你说吧,不责怪你!”病家子才以实相告。先生把他请进密室,说:“确有此事,我是想暂时拿去以应急需,原打算明天复诊时如数偷偷还回去。今天既然你问起了,可以马上拿回去。请你千万不要向外人说!”马上如数给了他。


刚才病人儿子来先生门前跪香,大家都说先生一向谨慎高尚,不应该诬陷有道德的人会有这么肮脏的行为。等他们见到病人的儿子拿着银子出来回去了,都异口同声感叹说:“人心之不可知,竟到如此地步!”于是七嘴八舌诽谤议论之声四起。先生听到之后,神态自若,毫不在意。


不久,病人痊愈。清理打扫床帐时,在褥垫下找到了银子,才大惊而后悔说:“东西并没有丢失,竟然陷害了一位德高的长者,这该怎么办!应该马上去先生家,当着众人面把钱还给他,不能再让他抱不白之冤!”


于是父子俩一道来到先生寓所,仍然手奉燃香跪在门前。先生见了,笑着说:“今天这样,又是为什么啊?”父子羞愧地说:“以前丢失的银子,没有丢,我们错怪长者了,真是该死。今天来交还先生所给的银子。小子无知,任凭先生打骂!”先生笑着把他们扶起来,说:“这有什么关系?不要放在心上!”


病人的儿子问先生:“那一天我谗言污罪长者,为什么先生甘受污名而不说明,使我今天羞惭无地!今天既蒙先生宽怀,饶恕我们,是否能告诉我们,先生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先生笑着说:“你父亲与我是乡亲邻里,我素来知道他勤俭惜财。正在病中,听说丢了十两银子,病情一定会加重,甚至会一病不起。因此我宁愿受点委屈背上污名,使你父亲知道失物找到,痛戚之心得以转喜,病自然会好起来!”


听到这里,父子两人都双膝跪地,叩头不止,说:“感谢先生厚德,不顾自己名声被污而救活我的性命。愿来世作犬马以报大恩!”先生把父子二人请进家去,设酒款待,尽欢而散。


这一天,围观人多如墙一样,都说长者的做为,确是众人所猜测不透的。从此魏善人之名声就传开了。


能够受污不辩,在众目睽睽之下蒙受不白之冤而不动心,已经是难得了。但魏老先生此时心里想的却是诬蔑他的人的病情,不惜自己名声扫地,背负盗贼的骂名,而希望对方病情缓解。当对方感恩戴德时,自己却谦逊有加,丝毫没有趾高气扬的神态,只是当作做人的本份,理所应当这么做的。


自古就有“德为福寿之本”、“仁者寿”的说法。行善积德、一心为人的魏老先生福报连连,而且福泽后代,其儿子魏廉访高中进士后,又做了某省的臬台。在老先生八十大寿时,多次受皇上诰封,他的孙子也都显贵。当时的人都说,上天对善人的施报,的确不假啊!






from 气功

【通晓因果】害人终害己 夺财沦奴仆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0日】这是一个取财“无道”,因霸占别人的家产,最终自己来世沦为奴仆来偿还的故事,因果循环的巧报着实令人感叹。


隋朝时候,代州有个叫赵良相的人,他家里非常富有。赵良相有两个儿子,长子叫赵孟,非常忠厚;次子叫赵盈,非常凶悍。赵良相因自己年衰,两个儿子的秉性又强弱不同,为避免将来纷争财产,所以将家产预先划分好了。谁知他死后没多久,赵盈就将哥哥赵孟的财产强行霸占去,只给了赵孟园屋一所。赵孟没有办法,只好给人当佣工,勉强过活。


后来,赵盈死了,他竟投生为赵孟的儿子,名叫赵环。等到赵孟也死了,他投生为赵盈的孙子,名叫赵先。两人长大后,赵环家更贫困,赵先家更富有。赵环是赵先的叔父,不得已,竟给赵先做仆人为生。当时的人不知两人前生的来历,看了这种情形,都叹息说:“天道不平,盈者益盈。”为赵环鸣不平。


一天,赵环的母亲对赵环说道:“以前,你叔父恃强霸占了咱们家的财产,致使咱们家贫不聊生,现在你反而要做他家的奴仆,这真是可耻可恨的事呀!”赵环听后,心中非常愤恨,就存心要杀死赵先。于是就随身藏带利刀,准备等机会下手。


等到开皇初年,赵先要去五台山,叫赵环跟了同去。两人进山后,赵环趁深旷无人,便持刀要杀死赵先,说是要平三世不平之怨。赵先见状后逃入树林中的一所草庵,赵环接着也追到这里,结果被庵内一老僧阻拦,问赵环原由。赵环答道:“我要杀掉怨家。”老僧大笑道:“怨家怨家,当怨自家。且慢,我来使你们各自认识本来面目,就知谁是怨家了。”


老僧随即让他们都回忆起了前生之事:赵环原来就是恃强凌兄的赵盈;赵先原来就是忍辱让弟的赵孟。这时,二人都非常惭愧伤怀。


老僧对他们说:赵盈前世带来的福德深厚,就是不霸占兄长的财产,也能致富。但因欺兄霸产,贪盗不友,所以转生后,就罚他将霸得的兄产,连同自己原有的财产,一并还奉其兄,自己受贫穷之报,并且身为奴仆,以偿还他前世欺凌别人的罪过。赵孟前生布施,但因为不是出于诚心,所以今生虽有财富,不能享受。但因其能安贫相让,所以转世还能安享富乐。总之,因果无差,自作者还是自受。赵环何必怨人,再逞凶杀,以结来世不解之仇,加自己无穷之罪呢?


两人听后,明白了这段因缘,知道人即使再枉费心思,机关用尽也没有用,害人者最终自害,利人就是利已,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于是两人都弃家跟从老僧修道,同在庵中终老了。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顾名思义重修身 功成名就举家兴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1日】王昶,字文舒,三国时太原郡晋阳人,他生性谨慎宽厚,待人处事谦虚礼让,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道。


王昶为他的侄儿分别起名“默”和“沉”,为自己的儿子分别起名为“浑”、“深”、“沦”、“湛”,这些名字都寓含了他提倡的含蓄内敛、谦逊平实、淡然自守的处世原则。


他曾经专为儿孙写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戒子文》,其中谈道:“我以这四个字作为名字,是希望你们听到名字就能够想到这个字的含义,时时谨慎不要违背。事物都是成熟的快败亡的也快,晚成必有好结果;早晨开花的小草,到晚上就凋零了,松柏的茂盛,寒冬也不会减弱,所以君子都以‘阙小子’的急于求成为戒鉴。如果能把委曲看作是舒展,能把谦让看作是获得,能把柔弱看作是刚强,这样便很少不能成功了。毁谤和赞誉,是喜爱和厌恶的根源,也是灾祸和福份的契机。孔子说:‘吾之于人,谁毁谁誉。(我对别人,不毁谤不赞誉)’。凭圣人的德行尚且如此,何况平庸之辈,怎么可以轻易毁谤和赞誉呢?别人有时攻击自己,应当退让而查找自身的问题 ,如果自己有可以被攻击的行为,那么别人的攻击就是对的;如果自己没有应受攻击的行为,那么他的话就是虚妄之言。说得对就不要怨恨他,说得不对也无害于自己,又何必报复他呢?谚语说:‘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这句话确实如此啊!”


在书信中,他还教导晚辈们,不要放纵欲望,贪婪名利,只有知足才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做人应孝敬仁义,用钱要节俭,施舍要困急,贫贱也不要忧愁,谈话议论贵在不贬低别人,处事不要骄纵放荡,进退要合时宜,行事要考虑周全,等等。


“君、臣、富、贵皆从德而生[1]”。王昶重德修身,才德兼备,所以颇受器重,他先后担任过太子文学、散骑侍郎、洛阳典农、州刺史等职,被加封为扬烈将军、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并进封京陵侯。死后被谥为穆侯。他的子侄们也非常争气,或封侯或拜将,特别是王浑,成为西晋王朝地位显赫的重臣。王氏家族成为当地“五世盛德”的名门望族。


[1]选自李洪志 大师《富而有德》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以不贪为宝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2日】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齐国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子罕最终也没有要那块宝玉。


左传 》中的这个“以不贪为宝”的故事,读来令人深思,但愿人人皆以“以不贪为宝”,事事不贪,时时不贪,因为只有“知足”才能“常乐”。君不见“贪”字是由“今”和“贝”而成吗?眼里只有眼前的贵重,这怎能长久?想必这也是造字先圣的良苦用心,让人见字望义,时时得到提醒。


古往今来,大至国家小至个人的衰亡,大多源自一个“贪”字。人对钱财、虚名、情欲等的欲望就像是永远也不会填满的无底洞,如果欲望和贪婪之心不加以节制,会反过来彻底“奴役”这个人,让人完全为金钱名利或美色所俘获,为其生为其死,会肆无忌惮的什么坏事都敢做,会让人抛弃做人应有的道德规范,做人的尊严,以至于赔上身家性命,乃至社稷天下也在所不惜。但却不知道冥冥之中 一切皆有主宰,善恶有报是恒古不变的天理,贪婪的争夺抢掠中注定了其下场一定是悲惨和可怕的。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活到老 学到老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3日】师旷先生,字子野,是晋国时的著名音乐家。


有一次,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恐怕已经太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君主呢?”


师旷说:“我这盲眼的臣子怎敢跟大王开玩笑!臣听说:年轻时好学,就像早晨刚出的太阳;壮年时好学,就像中午的太阳;老年时好学,就像点燃蜡烛的光明。炳烛之光虽小,难道不比黑暗中行走好多了吗?”


平公说:“善哉!”


故事中讲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好学精神。试想一下,改过迁善不是同样的道理吗?有过失和错误应尽早改过,弥补损失。如果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这不就像是身处黑暗,却不赶快点燃烛光一个道理吗?就像已经发现迷失方向走错了路,却不抓紧时间返回正途,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但回归到正途上至少走一步就离目的地近一步。如果自暴自弃继续走错的路,那离目的地可就越来越远了?不管是学习还是改过,“烛光”都可以照亮“黑暗”。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卧薪尝胆成大业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4日】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交战,越王勾践惨败。勾践夫妇被迫到吴国做人质,为吴王夫差看墓、养马架车、舂米推磨、取水、除粪、洒扫等。受尽凌辱长达三年之久。


勾践立志复国雪耻。回越国后,他“内修其德,外布其道”,采取了很多富国强民的政策,并虚心纳谏。为鼓励越人发愤图强,他亲自下地耕种,叫夫人亲自织布,不是亲自种出来的粮食不吃,不是夫人织出来的布不穿。平常不吃肉食美味,身穿粗布衣服,与百姓同苦同乐。


勾践害怕安逸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于是撤掉席子,自己在柴草中坐卧。还在座旁悬挂苦胆,坐卧时都仰望苦胆,每逢吃饭时,都会先尝苦胆,并自问道:“你忘了会稽(战败时曾被困于此地)的耻辱吗?”


历经十多年的励精图治,越国终于由弱变强,勾践也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们纷纷请求和吴国作战,复国雪耻。公元前473年,越国终于战胜吴国,吴王羞愤自杀。越国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就是后人根据此故事引申而来的,用来形容不贪图安逸,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奋发图强。后人还将这个故事排成很多戏剧广泛流传,对人们影响深远。






from 气功

古代君王的故事:谏鼓谤木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4日】唐虞史书上记载:帝尧在位时,虚心听取百姓意见。常常担心处理国事会有什么差错,而百姓又不敢当面直说,特意在宫廷门外设了一面鼓,如果有想要直言進谏的,可以直接击鼓求见。目地是让天下之人,都能够说出自己的意见。尧又担心自己在处理国家政事上有什么差错,百姓私下议论,而自己又无从知晓,特意在宫廷门外设立一块木板,让人将朝廷的过失写在上面,这样使天下的百姓都有机会指出帝尧的过错。


象帝尧那么圣贤,所做的事都尽善尽美,臣民也没什么意见可提。但尧仍然孜孜不倦,听取意见,了解自己的过失,因此臣民的情况、情绪都可以被尧知晓,而尧的德行日积月累,光耀九州。


但是想效仿尧的做法,也不必置鼓立木,只仿效他表面的做法。只要能听取容忍直言進谏,不加谴责就很好了。说得有道理的,时常予以奖励,以资鼓励,这样,好的意见可以天天听到,天下也就太平了。


(选自明代张居正编撰之《帝鉴图说》)






from 气功

【通晓因果】避雨的故事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5日】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过很多故事,其中有一个让我五十多年来一直记忆犹新,受益匪浅。讲出来与共享。


夏日的一天,突降大雨,几个来不及回家的人便跑到路边一个茅棚里避雨。一个被淋得像落汤鸡似的孩子路过茅棚,也进来避雨。奇怪的是这孩子一进门,震耳的雷声便由远而近响个不停,最后竟一个劲儿的在茅棚顶上响起来,几个大人吓得心惊肉跳。其中一人疑心是孩子把雷引来的,便撵孩子出去。


雨更大了,雷也更响了,孩子不走。那人越怀疑 打雷和孩子有关系,只有撵孩子走才能解除他们几个人的危险。于是便厉声喝斥孩子离开,其余几人也异口同声撵孩子走。无助的孩子只好含泪跑进瓢泼大雨中。当孩子离开茅棚不远时,一个霹雳就把茅棚炸平了。雨住雷息,孩子平安回家了。


人心险恶,神佛慈悲。假如那几个人能容孩子一起避雨,他们遭受的灭顶之罪也许会因一时的善念而化解,与那个孩子一起活下来。可他们却放弃了神佛宽容他们的这唯一的机会,从而失去了生命。真是善恶皆有报,生死一念 间啊!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古代君王的故事:孝德升闻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5日】虞舜史上记载:舜的父亲是一个盲人,在舜的生母死后,又娶了一个后妻,并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象。瞎眼的父亲非常愚昧,后母则刁蛮好斗,同父异母的弟弟,更是凶狠无常。他们三人合谋,总想杀死舜,舜总是设法逃避过去。但他忍辱负重,始终以孝自励,从不怨恨,反而更加自谨尽孝。


时间长了,家里的紧张对立开始逐渐有所缓解,瞎眼的父亲终于被他感化,也变得和顺了。


当时,在位的帝尧正打算退位,四处寻访可以托政放心的继任者,广大臣民一致推举大舜为候选人,帝尧也久闻大舜之名,便召见了他,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以便借机進一步考察他。大舜用道德给她二人做表率,她二人在公婆面前尽为媳之道。


自古圣贤,皆以孝行为本。然而父母慈爱而儿子孝顺,这不算太难。象大舜的父母对儿子不疼爱,而最终能被感化,这在当时看来也是不容易的,因此后世称帝舜为大孝之人。


(选自明代张居正编撰之《帝鉴图说》)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忍辱负重成大业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5日】人们都知道《史记》一书总结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三千年的历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却不知《史记》的成书过程异常艰辛,是其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而得以成就的。这从司马迁写给好朋友任安的《报任少卿书》一文中可以一窥端倪。


司马迁曾因上书为李陵说话而获罪被关入大牢。他在信中谈到,自己在牢狱里面受尽酷刑折磨和凌辱,最后惨遭腐刑(宫刑),这是令人极为羞耻屈辱的事。出狱后虽仍任中书令,但普遍被人们所轻贱。他说自己当时的境地:家中贫困,没有钱救赎自己;朋友也不出手相救,连左右亲近的人都不为他说句话。人不是没有知觉、没有感情之物,现在却只能与狱吏为伍,被囚禁在偏远孤寂的牢狱之中……他用“肠一日而九回”来形容自己当时所受的痛苦煎熬。


环境险恶,似乎天下之大,却无他容身之处。但司马迁并没有因此而消磨了自己的意志,他心中仍一如既往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说,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孔子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左丘失明而作《国语》;孙子腿残而作《兵法》;吕不韦迁蜀而作《吕览》;韩非子被囚而作《说难》、《孤愤》。他以这些历史上忍辱负重而成就大业的事例来勉励自己。


他认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现在《史记》还没完成,自己的信念和愿望还没实现,不能轻易去死。因此他能够“就极刑而无愠色”,即使被如此羞辱也不后悔。


司马迁最终因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而流芳千古,成为人人敬仰的史学家,后人尊称为“太史公”。


司马迁当时如果不能忍辱负重,后来又怎能成就如此的大业呢?这种忍辱精神,可与汉朝将军韩信年轻时忍胯下之辱相映成辉了。可见忍辱负重并非懦弱,而是很了不起的。难怪古人说:“必须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触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别人难及的事业功名。”这话看来是真的。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忍中求福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6日】彭矩是台州人,他性情仁慈谦逊,忍辱不怨,平常力行善事。


有一次,他与一个人同住在一家旅店。彭矩离开旅店后,另外那个人发现自己的雨伞找不到了,因此而怀疑 是被彭矩偷拿去了,于是就到彭矩家去怒骂。他看见彭矩表现好象很懦弱怕事,于是变本加厉,又说自己的衣服也没有了,也让彭矩赔他。彭矩没有计较,如数赔给了他钱,那个人方才离去。


曾有人偷他的菜,彭矩却假装不知道。有邻居恃强侵占他家的地,彭矩也不管不问。后来占地的这个邻居遇到麻烦的诉讼,彭矩丝毫没有计较以前对方的不好,反而努力去帮他周旋,最终使他免于牢狱之灾。


彭矩原先并没有儿子,有一次梦中有神人告知,因他忍辱仁慈,力行善事而满足他的愿望。果真彭矩后接连生有三子。后来蜀地发生灾乱,十家有九家遭遇灾祸,只有彭矩家安然无恙。这可真是天佑好人。


试想一下,如果彭矩在遇到这些事的时候不宽容忍让,他除了发怒生气、劳心伤神还能得到什么呢?如果一时冲动,做出什么越轨的行为,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所以,遇事能“忍”是了不起的。清儒者曾国藩说的好:“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


说到忍,不能不提到法轮功 是以“真善忍”为根本的佛家修炼大法,讲“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对于人们精神的升华,道德修养的提高,以及对社会的稳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古代君王的故事:桑林祈雨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6日】殷商史书上记载:成汤在位时,年久无雨大旱。太史占卜之后说:“应当杀一个人来向神祈雨。”成汤说:“我所要做的事正是为了救人才求雨。要是一定要用杀人的方式向神求雨,请允我自己来充当那个人。”


于是成汤沐浴斋戒,修剪头发、指甲,乘着白马拉着的没有华丽装饰的车子,身上缠绕着白茅,作为向神祈雨的牺牲品,在桑林旷野中向神祷告,在六件事情上進行自我责备,说:“是因为我的政令有所不当还是由于我的管理不善,使得人臣失职,百姓失所;或是我的宫室修得太高,过于豪华;或是因我的后宫妃嫔过多,贪图声色;或是我法令不严,致使贪污受贿公行;或是由于我用人不当,使得谗佞小人得势!”


成汤说这些话时,非常诚恳,感动了上天,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方圆数千里便下起了大雨。


人有善念,上天必然会顺势而为,何况皇帝为上天之子,话一出口,上天就会有所感应,转灾为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选自明代张居正编撰之《帝鉴图说》)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古代君王的故事:德灭妖树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7日】殷商史书上记载:商朝太戊当政时,朝廷中生长着一棵祥桑,与另一棵谷树挨得很近。这两棵树忽然一夜之间长到了一起,足有一抱那么粗。


太戊对这种现象有些担心害怕,便问大臣伊陟是何缘故。伊陟道:“这是棵妖树。常言道,妖邪不可战胜德行,邪不压正。如今妖树突生,只怕是君王的德政方面有什么闪失与差错吧!”


太戊听了伊陟的说法,开始认真学习前代先王们的善政,申明尊重赡养老人的政策,每天早起晚睡,勤于朝政,问疾吊丧,关心民间百姓的疾苦。不出三天,那棵桑谷合围的大树竟自然枯死。


虽然这样,太戊仍然心存戒惕,继续修德勤政,不敢懈怠。三年之后,太戊德国的声名远播,远方各国十分仰慕,通过相互介绍,辗转经翻译数种语言而来朝见和归顺的国家,多达76个。于是,商朝国势再次兴盛强大起来。


观太戊之时妖树自然枯死,越发相信妖邪不足以战胜德行。而作为一国之君王,不可一日不修养自己的德行啊!


(选自明代张居正编撰之《帝鉴图说》)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不贪财利 坚守信义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7日】唐才子李约,字存博,汧公勉之子。其诗文俱佳,官至兵部员外郎。他性情清心寡欲,喜探奇,好与文人雅士弹琴煮茗,吟诵清谈,后弃官终隐。如此清心寡欲、出尘 脱俗之人,其德行必定不一般。在《尚书故实》一书中,就记载了他不贪财利,坚守信义的一件事,并说他平常所做的事,大致都如此。


李约有一次坐船行于江上,同一胡商的船一前一后。胡商得了重病,将李约请过船去,把两个女儿托付给他,他的两个女儿都长得非常美丽。胡商又交给他一枚珠子,并嘱咐他许多话。


等胡商死了,李约将他遗留的数万财宝全都如数送交给了官府,并为胡商的两个女儿寻偶婚配。


当初胡商临死时,同李约约定,自己死后要含着那枚夜光珠,别人都不知道此事。后来死去的胡商的亲属来清理胡商留下的资财,请官府的人挖开坟墓检查,夜明珠果然还在。


并非亲朋故友,仅仅是一路同行之人,对于这仅有一面之缘的路人的托付,李约毫无私心,不贪财色,完全按照此前的托付来履行承诺,即使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依然坚守自己做人的本分,这种德行不得不令现今的人所钦佩。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古代君王的故事:泽及枯骨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8日】周代史书上记载:文王有一次在野外行走,见到一些枯骨散落于田野间,暴露未被掩埋,便叫左右随行人员去把枯骨埋掉。


随行的左右说:“这也不知是谁家的尸骨,大概已经无主了。”周文王说道:“天子有天下,就是天下的主;诸侯有一国,就是一国的主。这些枯骨暴露于我周国之野,我是周王,当然是这枯骨的家主,自然应该由我负责掩埋。”左右听此一说,便赶紧去将枯骨掩埋了。


天下的诸侯闻听周文王能行如此仁德,都说:“西伯对于死人尸骨尚且如此恩德普施,更何况对于活着的人了。”


文王发政施仁,不仅仅对于活着的人,而且泽及枯骨。所谓“为人君,止于仁”者,此类是也。






from 气功

善有善报的故事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8日】我姨爹为人忠厚,善良,笃信神佛,一生有许多传奇经历。这里介绍两件,希望对人们能有所启发。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姨爹是国民军中的一个军官。在一次行军途中,姨爹看见一位卖小商货的老奶奶在伤心的哭着,就上前关切地问老人为何事伤心。老奶奶说:刚才有一个人用一块假银元买走了她许多东西,家里本来就贫穷,这下叫她怎么活呀?姨爹安慰老人说:不哭,不哭。于是掏出真银元给老人,顺手把假银元放入上衣胸前兜里,就追赶部队去了。在随后的战斗中,姨爹胸部中了敌人一枪。别人都以为姨爹这下完了,活不成了。谁知姨爹只是受了一点轻伤。敌人的子弹打在姨爹胸前,正好被兜里的假银元挡住了。


一天,防空警报又响了,人们都往防空洞中跑。我姨爹也来到防空洞中。这时一位妇女大哭了起来,说她的小儿子还在家中。姨爹问明情况后,就向这位妇女家奔去。在接小孩返回防空洞途中,敌人的飞机已经开始轰炸了。这次飞机好象知道防空洞的位置,专对着防空洞轰炸。姨爹和小孩回不去,只好躲到山沟里。等飞机走后一看,防空洞被炸塌了,里面的人都被炸死了。姨爹因救小孩无意中救了自己。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2015年3月17日星期二

【传统文化】舍生取义 义感敌兵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9日】荀巨伯是东汉桓帝时期的义士。有一次,荀巨伯到远方探望朋友的病况,正巧碰上匈奴攻打这个郡城。友人对荀巨伯说:“我是个快死的人了,你快些走吧。”荀巨伯说:“我从这么远来看你,你叫我走,这种败义求生的事哪是我荀巨伯所能做的?”


不久,敌兵攻入城来了,他们问荀巨伯:“我们大军一到,整个郡城都空了,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独自在这里?”荀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弃他而去,宁愿以我的性命换他的命。”


敌兵们互相说:“我们都是无义之人,今天却进入了有义之国。”于是撤军回师,整个郡城因而获得保全。


与人相交,贵在讲义气,不以富贵贫贱和生死祸福而变心。义气就是为了正当的事或情谊,而能够替别人承担风险,甚至不惜舍弃自我,成全他人的气度。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一种体现。






from 气功

古代君王的故事:丹书受戒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30日】相传周文王接受天命时,有赤鸟口衔丹书,飞到了周文王所住的宫殿门前,周文王叩拜,接受丹书,依天命而兴周。这是周朝立国时所出现的祥瑞。


周代史书上记载:武刚即位时,让人找来老臣师姜尚。武王向他问道:“有什么好办法能保存起来简便,做起来容易,并能永远有效实行,让子孙能够效法呢?”姜尚回答道:“这种方法载在《丹书》之中。大王您要是想倾听,就请大王先沐浴斋戒吧!”


三天后,周武王端庄的戴着皇冠走下大堂,面朝南站立,恭恭敬敬的求授丹书。姜尚说:“先王传下的治国道理,不能面朝北对着大王。”于是武王面朝东站立,姜尚面向西站立,诵读《丹书》里面的言语,说:“‘勤政敬天战胜懈怠的人,事业就能昌盛;怠忽职守战胜恭敬的人,事业就会衰亡;为政公义战胜私欲的人,事业就能顺利;私欲战胜公义的人,事业就要受到挫折。’这就是所谓保存之简便,做起来容易,能让子孙万世效法的有效方法。”周武王听后,把这几句话书写在卧具、桌椅、镜子、盒子、酒具甚至弓箭等兵器上,作为座右铭,以便时时用以自警自励。


武王是个圣明君主,能屈尊老臣受戒,并作为座右铭传于后世,所以周朝延续八百年之久,这是因为子孙能坚守此道啊!


(选自明代张居正编撰之《帝鉴图说》)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君子重义轻利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30日】唐朝熊执易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走到潼关,秋雨连绵下了一个多月,无法行走,滞留在旅店里。他忽然听到隔壁房间有一个男子连声叹气。熊执易过去询问,那个人说:“我是前尧山县令叫樊泽,去京城赴皇帝亲自在殿廷的考试。走到这里,马死了,口袋里的钱也花光了,没有办法继续前进。”


熊执易回到自己的房间,将自己所骑的马和口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送给樊泽。熊执易当年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而樊泽及时赶到参加了考试并被录取。


萍水相逢,见人有难,却能够倾囊相助,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功名,这可真是仁义之士。


熊执易后于贞元元年高中了进士,官至右补阙。他的义行在《新唐书》、《唐摭言》、《唐国史补》、《太平广记 》等书中均有收录。






from 气功

古代君王的故事:感谏勤政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31日】周代史书上记载:周宣王的妻子姜氏不但美貌聪慧,而且颇有才德。宣王有时恋床,早睡晚起。姜后就卸去头上的簪珥头饰,在宫中的长廊上请罪,让她的保姆去给宣王传报,说:“臣妾无才无德,不能以礼服侍君王,致使陛下耽于女色,溺于安逸,而有怠于朝政。这是我的罪过,请陛下给我处罚。”周宣王闻听此言,若有所悟,说:“这是我自己怠惰而有此过失,与夫人无关。”从此以后,宣王发奋图强,勤于政事,每天都早朝晚归,发扬先祖文王、武王的遗风,使得周朝再次振兴。后人称他为周朝中兴的周世宗。


古时后妃夫人进御侍寝,很有节度。天刚亮,有女官弹奏《鸡鸣》诗,夫人就赶紧穿戴整齐,起而告退,以礼约束自己,成就夫君勤政的美德。《鸡鸣》诗上说,天要亮了,鸟虫飞作,我怎么不愿意与你同床共寝呢?但群臣等待您很久了,您若不上朝,大臣们将各自散去,那不是因为我的缘故而使大臣对您产生怨气吗?


姜后进谏,是古代的礼制。宣王能中兴周室,也是因为有姜后这样的贤内助啊!


(选自明代张居正编撰之《帝鉴图说》)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谦谨忍让 贵贱同仁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31日】张伯行是清朝的名臣,曾任福建和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他清正廉洁,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清官”。他在其编撰的《正谊堂文集》一书中,记载了与其叔父的一段谈话,从中可以看出他待人处世的原则。他虽位高权重,却处处谦逊谨慎和退让,在对子弟的教育上十分严格,要求待人宽容忍让;在利益面前宁肯自己多吃亏;贵贱要一视同仁……


张伯行对叔父说道:“叔父为人处事,有个最要紧的办法,就是要把方便、益处让给邻居、乡、亲戚、朋友,我们自己家却宁愿吃些亏,这就是圣贤处世的道理。


至于对这个犯了过失的弟弟,更要大破情面,向其痛切说明利害,让他能够幡然悔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为好。过去宋代的司马光给他侄子的书信中说:‘近来我被任命为门下侍郎,许多人妒嫉我,但我惟独以谦谨正直处于他们中间,好象一片黄叶在烈风中。因此,接受任命以来,只有恐惧没有喜悦,你们应当明白我的意思。你们必须加倍做到谦虚退让,千万不能凭借我的势力去做些违法和不公正的事情,扰乱官府、欺凌平民百姓,使乡里百姓厌恶苦恼。不然的话,那我的灾祸将由你们引起,而你们小辈也不能免于灾祸。’


弟弟现在已经三十多岁,年纪不算小了,处己待人,应事接物,都应当讲究礼节。听说他在家里许多事情处理得都不够妥当,待人苛刻。过去程大中的夫人警戒其儿子们呵责奴婢,说:‘贵贱虽不同,但人却是一样的。’弟弟为什么不能体会出人家那样的心情?叔父代我劝劝他,嘱咐他持身要谦谨,存心要忍让,这才是做人的道理。


南宋的朱夫子(朱熹)居家有四个根本:‘读书是起家之本,勤俭是治家之本,和顺是齐家之本,遵循道理是保家之本。’而弟弟把这四条根本全丢掉了,难道就没有忧虑吗?司马温公(司马光)是宋朝的一代名儒,身居侍郎高官尚且小心谨慎,而我没有侍郎那样的尊贵高官,所处的地位更比不上司马温公那个时代。弟弟若不遵循道理行事,不仅害了我,连他自己都害了。他纵然不爱惜我,难道也不爱惜他自己吗?他如果能改过自新,那真是我们全家的幸运啊。”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古代君王的故事:入关约法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1月2日】汉代史书上记载:汉高祖刘邦为沛公的时候,带领军队西入函谷关。攻占了秦都咸阳后,便召集关中各下县德高望重的老人和豪杰,对他们说:“父老们,你们受秦朝苛刻的压迫之痛,已经很长时间了。‘议论朝政的会被灭族,两人在一起聊天说话会被推到大街上斩首’。今我在关中称王,与父老们约法三章:杀人者处以死刑,伤人及偷盗的人依罪,其余苛法统统废除。”


他说完后,又派人与秦朝从前官吏一同巡行各县、乡、村,把“约法三章”和废除秦朝苛政的事广泛告之关中百姓。关中百姓高兴异常,争着抢着用牛羊美酒犒劳汉军士兵,只怕刘邦不做秦王。


由此可见,汉朝兴起缘于安抚百姓,而暴虐则是秦朝迅速败亡的原因。当政者,贵在宽厚、仁德啊!


(选自明代张居正编撰之《帝鉴图说》)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