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1日星期六

杀人于四十年前 索命于四十年后

文:高洁

宋朝有位禅师,年少时喝醉酒,与他人争夺财物,奋力击打中导致他人倒地死亡。他惧罪远逃,出家苦修,成为得道禅师,还开堂宣讲佛法,跟随他学习佛法的弟子有数百人。

这位禅师在七十多岁时,有一天沐浴升座,忽然对弟子们说:“你们不要动也不要说话,看我如何了结四十年前的一桩公案。”等到中午时分,突然进来一位中下级武官,张弓搭箭,想要射杀禅师。禅师不慌不忙,合掌说:“我已经等你很久了。”

武官很吃惊的问:“我与你素不相识,一见面就想杀你,我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禅师说:“欠债还钱,公平交易,但请下手,不必迟疑。”禅师又回顾众弟子说:“我死后,你们一定要宴请这位居士,饭后送他回家,如有半句恨言怨语,就是逆天悖道,不是我的弟子。”

武官更加不明所以,一再坚持要求禅师讲明原因。

禅师说:“你是两世人,忘记了之事;我是这一世人,没有忘记前因。”于是禅师就讲述了四十年前喝醉酒之事,而这个人就是今世你这个武官。

武官本不识字,却忽然大声吟诵:“怨怨相报何时了,劫劫相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如今立地往西天!”说罢,手持弓箭,站着“坐化”了。

禅师下座,为他落发起法名,更衣入龛。然后自己也告别众弟子坐化了。

人世间的因果报应是真实的事实,欠债还债,欠命还命,只是方式不同而已,人也看不到其中的因缘关系,也把握不住自己,这次要多了,下次再相见时再还。

我因为修炼被中共枉判入狱,有个因为盗窃入狱的小伙子给我讲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有一年,他得了很重的病,是要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他大姐出嫁的那个村子里有个会过阴的妇女,就是能到阴间查看世间事的前因后果。他大姐带份重礼求这个妇女给看一下弟弟得病的原因。这个妇女答应了,一再要求她们半个小时内别打扰她。这个妇女半坐在床上,处于半瞌睡状态,闭着眼。半个小时后,睁开眼说:“你这个弟弟上一世是个的军官,一天打败仗,带兵经过一个西瓜地,抢吃了老农的瓜,还开枪打死了老农。再往前推,这个老农曾经射了一支箭,射在你弟弟的腹部。你弟弟抢吃西瓜,还杀死老农,要帐要多了,他的病就是老农来要他的命,还债的。”他大姐很着急,就问有救没有,这个妇女说有救,说了个时间:“某月某日,有人替他死。”结果到了那天,医生说可以做手术,而他家有个人去世了。我给这个小伙子,他很相信,告诉他常念“好”能得福报,他没有一点障碍就接受了,因为他有亲身体会。

由此可见,佛法能善解人间的冤与怨,禅师与武官的怨怨在佛法面前善解就是个明显的例子。谁能赶上在佛法降世时恰好有人身,又能听到佛法,是不是一件大好事?!法轮功是佛法修炼,而且是按照宇宙特性真、善、忍去修,人修的是宇宙最根本的佛法。修炼佛法是要道路的,要善解人生生世世的一切恩怨,才能真正解脱。而中共迫害法轮功,蛊惑世人诋毁真、善、忍,不仅不叫人解脱,而且利用谎言暴力唆使人造下迫害佛法的重罪,永远都解脱不出来,而且对法轮功的迫害,人拒绝真相失去得救机缘,等来的只能是生命的彻底毁灭。

把中共和魔鬼划上等号,一点也不夸大。中共就是这样一个披着党派之皮、行着毁灭人类之实的魔鬼,背后是共产邪灵在操控着它。要真相还是继续跟着中共魔鬼走,但愿古今这两则故事能给今天的人一个启发与思考。

(事据《太上感应篇汇编》)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1年12月10日星期五

此景共谁言:邵雍之《月到梧桐上吟》

文:林雨

最出名的是他的那首预言诗《梅花诗》。从宋代一直到今天,准确无误。他的诗也别有一番滋味。因为那种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这首《月到梧桐上吟》仅二十字“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院深人复静,此景共谁言。”

“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此句看似简单乏味,与一般诗人描写的没有太大的区别,连最基本的修饰也没有。比如有“缺月挂疏桐”的词句,意境似乎比邵雍的要高很多。其实不然。因为一般注重的是表面的华丽,而邵雍注重的是内涵。

邵雍在这里要表现的是内心的一种静,苏轼的一个“挂”字,表现的是一种动态,而邵雍此时表现的只是月亮到了“梧桐”的上方,二者并无关联,更是一种静悄悄的感觉。“风”来到“杨柳”边,也没有惊动到杨柳,也是一种静悄悄的感觉。是一种月亮与梧桐、微风与杨柳他们之间的那种互不干扰的静态。此种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体悟到的。

“院深人复静,此景共谁言。”古代一般前院是会客的,后院是居住的。这里的“院深”自然是人居住的,没有的喧哗。在这里人又静下来。此中意境又能与何人去说呢?“复”是指人从不静又恢复到静的意思。

诗人此时要表达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境界。如果我们也能沿着诗人的思维,慢慢的静下来。如果你是月光就不要惊扰到梧桐,更别说挂到它的上面,如果你是微风就只是靠近杨柳,不要吹动它。与自然相安而不互相打扰。或许真的达到这种境界时,就会体会到一种不一样的感觉。甚至会看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

“此景共谁言”这里其实还有一个涵义,就是他已经看到了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他写的那首《诗》。但是不可泄漏,邵雍自己不敢说,才有了那句“此景共谁言”。而如果有人沿着这首《月到梧桐上吟》的引领,同样会达到一种高的境界,或许《》中的内容也就可以自己看到了。那就不是泄露天机,而是此人也达到了那个境界,自然会知道那个境界的事情了。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唐朝病人遇到秦朝的神仙

文:刘宇

在民间很多人,会说不同朝代的人打起来了,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今天的人喜欢拍穿越剧,那只是一种想象而已。但历史上还真有不同朝代的人相遇的记载。只不过不是穿越,而是有一方已经成仙了。

一、遇到秦朝的

唐朝开元年间,有个读书人得了个半身枯瘦变黑的怪病,请御医张尚容等来看也不知道是什么病。病人于是把全家聚在一起商量说:“我已经病成这样了,还能活多久呢?我听说大海里有神仙,干脆我就去求仙方吧,也许就能治好我的病呢。”家里人留不住他,只好给他派一个仆人,带上粮食来到山东登州的大海边上,正好看见海边有条空船就让他上了船,把东西也放到船里,张起船帆,随着风走了。

这个人在了十几天,靠上了一个孤岛,见岛上有好几百人,好像正在朝拜一个什么人。士人上岸后,见岸边有个女人在洗药,就向那女人打听他们都是些什么人。那女人朝远处指了指说:“你看那边在大床当中坐着的那个,那就是徐君,大家都在朝拜他。”此人问徐君是什么人。女人说:“你没听说过时出海求仙的吗?”士人说知道。女人说:“他就是徐福。”

过了一会,朝拜的人都散了,此人就上前去拜见徐福,说了自己的病情,请求徐福给治疗。徐福说:“你得的是必死的病,遇到了我,你就能活了。”徐福起初给士人一些很好吃的饭食,但盛饭的碗特别小,士人嫌碗小饭太少。徐福说:“你能把碗中的饭吃完,我就再给你添,管你吃饱,只怕你连这小碗里的饭都吃不完呢。”士人就大口地吃饭,没吃几口,就像吃了好几大盆饭似的,很快就饱了。徐福又给他酒喝。酒杯也极小,刚喝一点儿就醉了。

第二天,徐福又给士人几粒黑色药丸让他吃下去,吃下去以后,就便出了好几升黑色的稀水,病就好了。士人请求在徐福这里作点事。徐福说:“你是人世上有官位的人。留在这儿不合适,我会让你乘着东风回去,你别怕道路太远回不去家。”徐福给了他一袋黄色的药,并说:“这药能治任何疾病,再遇见有病的人,可以用羹匙量着喝一点就能治好病。”

士人回到登州以后,把药献给宫中。当时把那药给有病的人吃。一吃病就治好了。

二、神仙不是想象

在古代遇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据说当年的乾隆就遇到过越国的大夫范蠡。很多人成仙后,能活几千年甚至更久。近代也有人在山里遇到过古代的修炼人,有几百年的也有上千年的。

人类社会是一个人神同在的社会,因为只有人才可以通过修炼成神。人间有善恶,就成了一个修炼的环境,向善之人可以成神成佛,当然做恶之人就要下地狱。守住自己的善念,才可能得道成仙。人生的目地是得道圆满而不是在人这里享受人间的福分。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1年12月9日星期四

北魏大才子崔浩身遭报应 只因一事

文: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450年)的一天,一个遍体鳞伤的男子被装载在一辆没有遮盖的车上,驶往城南的行刑之所。一路上,押解的数十名兵卒奉命向他身上撒尿,男子哀嚎之声不绝于耳。史书上说,他临死前共受了鞭笞、杖刑、徒刑、流放及死刑等五种刑,从来辅政大臣受刑被辱都没有这样的,而这名男子正是当时名闻全国的大、曾深受器重的大臣崔浩。

不过,遭此侮辱的崔浩却没博得多少同情,很多人都说是使然。为什么这样说呢?

崔浩,字伯渊,出身于北方世家大族清河崔氏,是曹魏司空崔林的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的长子,崔宏为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跬所用,参与军国机要,草创制度,官至吏部尚书,并被封白马侯。

作为长子,崔浩从小就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他喜好文学,博览经史著作,通晓阴阳五行,对于经义的理解,时人没有超过他的。他的长相如美貌女子,因此自比汉代颜值很高但颇具才干和预知能力的张良。父亲去世后,崔浩世袭白马侯爵位,先后历经三代皇帝。

北魏第二个皇帝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后,崔浩被任命为博士祭酒,常给皇帝讲解经书以及阴阳术数。拓跋嗣还常常让他吉凶,观察天象,解答疑惑。崔浩之言多有应验,比如他在后秦皇帝姚兴死的前一年,预测了天上失落的火星落入秦地,而这是不好的预兆。他也因此更加受到重视,经常参与讨论国家大事。

415年,北魏都城平城(今)秋粮歉收,发生粮荒,有大臣建议将都城迁至邺城(今河北临漳),崔浩和大臣周澹据理反对,并提出解决民众粮荒问题。拓跋嗣深以为然,一一照办,问题很快解决了。

418年,彗星出天河口,进入太微星,经过北斗,中间通过紫微,侵犯天枢,前后八十多天,至银河后消失。拓跋嗣担心这有什么预兆,就召集儒生和术士询问,众人都推举崔浩作答。崔浩说:“有言,大凡灾异的产生,都是因人而起……这是应僭晋将灭而刘裕篡权的征兆。”果然,两年后,刘裕自立为帝。明元帝对崔浩说:“往年你说彗星的卜占应验了,朕今天才信天道。”

小毛病经常不断的明元帝还听从崔浩的建议,让长子拓跋焘“为国副主”,在正殿临朝,自己则多保养精神。

在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之初,众大臣纷纷排挤他,拓跋焘暂时罢黜了崔浩,让他以公爵的身份归家闲居,但碰到什么疑难问题,还是将他召来请教。

始光(424年-428年)年间,崔浩被进封为东郡公,拜官太常卿。他根据,力排众议,建议出兵讨伐胡夏赫连昌。太武帝听从其建议,两次均大胜而归。此后,他又建议攻打柔然、北凉,太武帝出兵皆大胜。此外,他在平息薛永宗、盖吴暴乱,征讨吐没骨部落,吐谷浑以及南征刘宋等战争中多次献计,为北魏统一屡建奇功,而这与他善、可以很好地判断时机有着密切的关系。

太武帝因此非常信任崔浩,与他相处也有意亲近。有时他突然去崔浩家请教,崔浩仓促间来不及整理衣服,进献的饭菜也不够精美,但太武帝并不以为意,仍拿起筷子尝尝;而崔浩进宫见驾,也可以出入皇帝的寝宫,皇帝对其宠信如此。

让人不解的是,崔浩一方面拜道士寇谦之为师,学习制作丹药和入静的方法,另一方面却非常反对佛教,时有佞佛之举。比如他的夫人郭氏笃信佛法,时常诵读。一次,崔浩见到很生气,就将夫人诵读的佛经焚烧,并把灰烬扔到厕所中。

还有在崔浩随太武帝到长安后,曾进入一间佛寺,太武帝看见里面有弓矢刀盾等武器,十分愤怒,就杀死了寺里的僧人,并令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概还俗。崔浩借此机会唆使太武帝下达了“北魏全国所有的佛像、佛经,全部砸毁、焚烧,出家人无论老少全部活埋”的残酷命令,这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第一次法难,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灭佛的开端。

事实上,北魏拓跋氏从道武帝开始就信奉佛教,道武帝本人喜欢看佛经,每次见到僧人都要行礼。明元帝则在都城的四方建立佛像,并令僧人开导民俗。太武帝的儿子太子拓跋晃亦“素敬佛道”,因此上表,希望可以阻止滥杀,但太武帝没有听从。太武帝最终因为灭佛而不得善终,45岁时为宦官所害。

对于崔浩的灭佛之举,道士寇谦之十分反对,曾劝说崔浩,阻止灭佛行动,并说如果采取这样的行动,“一境之内,无复沙门”。在劝说不听后道:“你以后会被杀,而且还会遭到灭门之祸。”

果不其然,崔浩因编写的北魏国史中讲述拓跋氏早期之事,并听信阿谀奉承之辈的建议,将《国书》刻在石碑上,摆放在祭祀重地宣扬,还花费了三百万两银子。大臣高允就此曾预言:“闵湛所营,分寸之间,恐为崔门万事之祸。吾徒无类矣。”

崔浩之举引起了鲜卑贵族的不满,也触怒了对他宠信的太武帝,太武帝下令处死崔浩,并灭其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崔浩的姻亲,也全都被处死。这才有了开篇的一幕。

一代精通天象、阴阳五行,智谋超群的大才子,却因为诽谤佛法,怂恿主君灭佛,落得个悲惨下场,说明他的罪孽是十分深重的。这对于当下那些不信神佛、甚至诽谤佛法的知识分子,难道不是个警示?

参考资料:《魏书·崔浩》
《冥报记》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1年12月8日星期三

冥冥之中有定数:南宋丁逢奇梦,“乡贡進士丁可留”

文:德惠

时有位兼文人,名叫丁逢,字“端叔”。他在当时颇有些名气,文章不错,当官清廉且有政绩,在南宋与北方金朝的交往中坚持维护南宋尊严、,曾得到过南宋孝宗的嘉奖。他在中曾经历过一桩件,现在就跟大家介绍一下。

丁逢是晋陵(今)人,他在南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参加科举中的乡试。“乡试”又称“乡贡”,通过者称“举人”,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而且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省试,通过者就是進士。在乡试前数日,他做了个非常清晰的梦,梦中有人给他敕牒,就是授予官位的文书,他急忙打开一看,里面清晰的写着“乡贡進士丁可留”几个字。

丁逢醒来后回想着几个字,认为这个梦很吉利:“乡贡進士”,就是预示他会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并在来年通过会试成为進士。可是“丁可留”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要他改名为丁可留?他思虑再三,觉的丁可留这个名字“念语不雅驯”读着不太好听,就放弃了改名的想法。结果在乡试会场上,有一位考官名字就叫丁可。这位考官丁可读着丁逢的应试文章,那是越读越喜爱。可在阅卷期间,丁可因不得不中途退出。丁可离开前,叮嘱同僚他看中的那份考卷(也就是丁逢的考卷),一定要留下来,而且要放在前面。同僚照做,公布乡试结果时,丁逢果然名列前茅,成功中举。丁逢后来知道这件事,才明白“丁可留”就是指他的考卷是考官丁可一定要保留下来的。第二年(公元1166年),丁逢参加省试,高中進士。至此完整应验了“乡贡進士丁可留”这句梦中的预示。

其实,丁逢就是在梦境中接触到了高层空间的生命,从而得到关于他参加科举过程的预示。由此可见,人生乃至历史都是由也就是神灵安排的,这种安排非常详细,不仅包括了事件的结局,就连其中的过程也安排在内了。是错误的假说、假理。

资料来源:《睽车志》

原文:晋陵丁端叔逢,乾道初元赴乡举。未试前数日,梦人授以敕牒,视其文曰乡贡进士丁可留云。端叔既寤,私喜,欲易名可留,又念语不雅驯,乃止。既试毕,考官丁可者,见一试卷,绝爱之。以病先出院,属同考官必令置之前列。及发封,乃端叔也。始悟丁可留之证。竟以是举登科。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1年12月7日星期二

愿做那朵莲

愿做那朵莲

原文链接:愿做那朵莲 - 传统文化

from 气功

緣說-五粒香附

文:本心

香附也称香附子,是比较常用的之一,它有理气的作用,广泛用于心、腹、乳、胃等肝经、三焦经、脾经所循行的经络的相关病。

我记得是在非典那年,觉得心胸窒碍、隐隐作痛。初起不以为意,渐渐痛甚。随手在自己工作的诊所,用药等子称了半斤香附,付了钱,就用黄菊花三朵和25粒捣碎的香附,泡水喝,每天早晚各三大杯。拿起针灸包,在内关、大敦、中脘穴各针,并灸,每日三次,很快就好了。

我住在母亲临终托付给的自己老姨家里。老姨有个好闺蜜,她的17、8岁,每每来肚子疼的厉害。我看了看,说,来月经前三天找我开药。我给开了月经止痛散,其中香附用了150克,就是三两吧。头一袋药,每次喝2羹匙,每隔十分钟一次。直到来月经了,也没有痛。月经期停药。下次如此服药,连续开了三次。脸色也光滑细腻了,人也开朗了。了,吃尽了药也不好,输液也就是2个小时,找到我,我用了香附、紫苏叶等药,吃了三副好了。邻居连连称奇。

高中任某局常务副局,忽然肚,查不出原因,还渐渐的神智不清,把当的丈夫,也是同学,挠的够呛。同学无奈找到我。我开了少腹逐瘀汤,里面加了200克香附,每次一袋药,一日3次。三天后,和正常人一样。

有一天,老姨家的大弟弟媳妇,怀孕了,因怕宫寒掉胎,每天喝砂仁水,肚子胀,用香附5粒,陈皮15克(三钱),煮水,濒服,很快就好了。

这样看来,香附不仅能行气、下淤血、理气安胎,还能治感冒,可治,药效安全可靠。

我的导师与世长辞。他给我留了最后一份信,信里只有五粒香附子,五粒香附子,香附和我的一生结下了这样的因缘。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半部《论语》治天下

》是儒家思想的经典,内容以孔子的“仁”道思想为核心,乃是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层面的人生指南。

北宋著名的,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手下的推官。纪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了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改国号为宋,史称。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赵普为宰相。

据《宋史》记载,赵普为人沉厚寡言,年轻时学习法律的实用知识,判案度刑,缜密细查,仁心为怀,救活很多死刑犯,但对学术思想很少涉及。北宋开朝,赵普佐命有功,受宋太祖重用,从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一直升到宰相。当他在宰相任上时,太祖常劝他多读书。于是,赵普从朝中返家后,就把门户关上谢绝外来的烦扰,从书柜中拿出书来,专心学习。他读着读着,越读越有心得,爱不释卷,有时一整夜不睡,就在读书中度过。次日到朝处理政务时,好像有神力相助一般,处断迅捷,效率特高。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他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唯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唯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一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了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

等到他逝世后,家人打开他的书柜一看,发现珍藏在其中的是《论语》二十篇。从此,后世流传下来“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一句话。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新生


from 气功

2021年12月6日星期一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忠篇)之五:李善乳主

文:单缘

东汉时期,有一位叫李善的人,当过李家的老管家。他忠实老成、勤勉厚道,多年来,一直忠心耿耿奉侍主人。在建武年间,横扫淯阳县(今南阳县),李府全家上下不幸都染上了瘟疫。短时间里,一家人大都接二连三地去世了,只留下了万贯的家财和出生几十天的婴儿———李续。空旷的房舍,只剩下孤儿凄凉的啼哭声,李家堆积如山的,刹那间成为了婢女和仆人争夺的对象,“利”字当头,他们铤而走险,随时都想杀害李家这个唯一的命脉和忠心耿耿的老仆李善,然后夺取所有的财产。

李善望着这个孤苦伶仃的小生命,多少恍如昨日的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眼泪不禁涔涔而下,想起多年来,李元夫妇一直都把他当成是李家的一分子,无尽的关怀和照顾令李善感动不已,而这种恩情,哪里是“感恩”两个字所能诉尽的!如今物是人非,受过李家深恩的李善,怎么能够在主人家里最艰难的时候,就这样离去呢?万般无奈之下,只有逃走,放弃一切家产,才能保护小主人。他带着熟睡的李续,连夜逃到了阳瑕丘的深山中,开始了艰难的隐居生活。

可是维持生计用的一切从哪里来啊?尤其这么小的李续怎么喂乳呢?李善不由自主地仰天长叹。意志坚强的着男子汉的坚定气魄,他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喝着山间的露水,啃着树上的野果,饥一顿饱一顿地。可是婴儿还那么小、还那么脆弱,面对这个娇弱的小生命,到底要怎么抚养他、怎么照顾他呢?他开始感到无助和忧虑。李善跪在地上,哀伤不已,不断地磕头祈求说:“苍天啊!孩子生下来才几十天,如果没有办法活下去,我怎能对得起主人在天之灵呢……”说着说着,他伏在了地上放声痛哭,悲怆凄凉的哭声在深山中久久地回荡着。没有办法,李善就用自己的乳头给李续含着,想不到两乳竟能生出乳汁,李善看到这一幕,感激地流下泪来。一想到自己终于见到了希望,再想到自己终于得以告慰主人在天之灵,他忍不住跪倒在地,磕头礼拜,感恩老天眷顾他们这样孤苦无依的人(至诚感通,使自己身体的结构都改变了)。所以李续在李善细心哺乳照顾下长大成人。

山居生活的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一个男人,不但要耕种采集、煮饭洗衣,而且还要养育年幼的李续,那更是难上加难了。李善就像慈母一样,细心照顾小主人,尽管倍尝艰辛,但在他的呵护与照顾下,李续渐渐地长大了。每天,李善都会讲故事给他听,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在李善的言传身教下,年少的李续也秉承了他淳厚善良的品格。当李续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不管大小事情,李善都会在小主人面前,恭敬地向他禀报,因为他把李家唯一的命脉,看作是主人的化身一样地尊敬。所以特别地教导他,希望李续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将来能重振李家门风。

光阴如梭,转眼间,李续已经十岁了。李善决心为李家恢复家业,于是就来到官府击鼓申冤,希望能讨回公道。县令钟离意了解了李善忠义的节操之后,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为李家平反了冤情、收回了财产,谋害李续的佣人都受到了惩治,李善带着小主人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县令在感佩之余,决定把李善感动天地的事迹呈禀皇上,他相信李善忠义的节操,不仅能够移风易俗,而且能够教化后人。

光武帝刘秀非常感动,于是就礼请李善来担任太子舍人这个要职。后来,李善官拜日南(今越南广治)太守,途经淯阳,阔别了李家这么多年,回忆过去,历历如前,此时的李善百感交集,在一里之外,他仿佛已经见到了李元的坟墓,一时悲从中来,就命人停下了轿子,他卸下官服,换上粗布衣裳,缓缓地走向墓园。荒芜的小径,杂草丛生,李善提起一把老旧的锄头,开始卖力地清理杂草。他一步步地来到主人的墓旁,抚摸着残损不堪的墓碑,禁不住心中的悲恸,跪地放声大哭,哭声哀凄,闻者莫不为之动容泣泪。李善开始整理周围的环境,他把墓园打扫得干干净净,筑起了炉灶,准备了丰富的祭品,来奉祀主人。他跪在主人的灵位前,非常伤感地说:“老爷、夫人,我是李善,我今天回来探望、祭拜你们,愿你们在天之灵都能够得到安慰……”几天来,他都徘徊不忍离开墓园,时时刻刻地追思恩主,有人不时见到李善抚着墓碑暗自抽泣。纵使今天他已经不再是卑微的佣人,而是令人尊敬的朝廷命官,但是他依然不忘本,依然感念李元当年关心照顾他的恩德情义,就好像自己仍然是往昔的李善一样,随侍在主人的身旁。

李善的故事,不仅结合了恩义、情义与道义,更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知恩报恩的不朽典范。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注释】①长:zhǎnɡ,辈分高。②怆:chuànɡ,悲伤。


from 气功

去去来来第几生:方干之《经旷禅师旧院》

文:纤纤

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承认有神存在的。可是对于却很少有人提及。特别是今天受的影响,很多人根本就不敢涉及。唐朝诗人方干写过很多有关轮回的诗句,这首《经旷旧院》就是其中的一首。全文二十八个字:“谷鸟散啼如有恨,庭花含笑似无情。 更名变貌难休息,去去来来第几生。”

“谷鸟散啼如有恨,庭花含笑似无情。”此句简单的句子对今天的人却不好理解。表面意思是指:布谷鸟没有规律的叫声,仿佛是心中对有恨;门庭的花看上去在微笑着,又好像对诗人没有一点感情。“散啼”是指没有规律的叫声。此句其实只是一个比喻,牵涉到的却是万事万物,是一个理。诗人所讲无非是一个缘字。有的东西与我们有缘,所以今生有报恩的也有报怨的,有对你好的也有故意刁难你的。而也有的事物,前世与你毫无关系,则今生会对你漠不关心。今天的人如果入到布谷鸟和花的具体问题上去分析,就进入了,永远也搞不明白的真实意图。

“更名变貌难休息,去去来来第几生。”此句的解释也是非常简单的,大意是:每一世都会改换名字和相貌,一刻也不得闲,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转生了。诗人在旷禅师旧院写这首诗,应该是旧地重游。也就是说自己的前世或许就在这里做过修行人。

方干因相貌丑陋而被朝廷拒之门外,虽文采出众也只能终老无功。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到,诗人是明白了自己的前因后果。“更名变貌”所言,或许是指自己的前世应该是非常漂亮的,与今世的丑陋是相对的。为什么今世会变得丑陋而不得朝廷重用,是因为前世的。能够看懂前世因果,对于今世的那种“不公”也就释然了。

今天的很多人为什么总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许也是前世因果所致吧。无论如何,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乐观的面对人生,才是诗人要告诉后人的吧。那些今世无恶不作的人,有没有想过如何面对自己的来生呢?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历史故事:关帝托梦点化,山海关前拦瘟疫

文:德惠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建的,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名山海关,历史上为明朝挡住过多次入侵。今天不谈它的军事价值,却说另一件发生在山海关的奇事。

明朝万历初年,正好有某位职方员外郎被派驻到山海关当主管,“职方员外郎”是个官职名称。一天夜里,他梦到关帝神从天上降到他的庭院中,召他上前并说道:明天中午,有些穿异色服装的人抵达山海关,有七辆载牛头的车子,你必须严厉的禁止他们入关,万万不可让他们入关啊!这位在梦中诚惶诚恐的答应了,随即就从梦中惊醒,他悟到此梦非同寻常。第二天一早就集合守关军士严阵以待,不能轻易放任何车辆入内。

命令下达后,这位官员就在关口等着,渐渐的到了中午,果然见到有群人推着七辆车直抵关下,要求入关,一检查,车上装的都是牛头,与梦中关帝的告诫完全相符。于是严令士兵看守,不管他们有什么说辞,就是不准他们入关。到了晚上这群人调转车头往回走,并说道:“此处不受,合载至西边人吃也”,随后一阵风起,尘埃也起来了,过后举目四望就再无其踪迹了。当年就有消息从山海关以西的地区传来,那儿某地闹了牛头瘟(应是指犯病时头颈部肿大),当地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感染这种去世了,而山海关内的蓟州镇、北京等大片区域都安然无恙,没有被瘟疫波及。相传山海关门上就有关帝祠,十分灵验,看来关帝真的是这一方百姓的保护神啊。

瘟疫其实都是由另外空间生命控制的,古籍中记载的瘟神、疫鬼、行瘟使者等都是真实存在的。故事里推着七辆车而来的人就是行瘟使者的变化体现,车上的牛头可能就是另外空间致病源的显相。这位职方员外郎很有悟性,能相信神在梦中对他的告诫,给中原地区免去了一次瘟疫,这也是当时明朝的众生还要继续展示那一朝的文化所需。为何是关帝神托梦,大概是因为人们都信奉关帝吧,看来人要信神,神才可能保护人。

现今新冠瘟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非发现了新变异毒株,很多人人心惶惶。就连一些宗教人士都染上了瘟疫,充分说明了宗教都到了末法时期,都不灵了。世人迷茫中不知该如何。我在这里绝对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只要您能诚心念诵“好”,就能在疫情中逢凶化吉。为什么?因为法轮也就是,是以气功形式传出的佛家修炼大法,是真正的佛法。当您真心诚意的相信、念诵或默念时,就会得到正神或护法神的帮助,瘟神、疫鬼都不会伤害你,心地越诚,效果越佳。这也就是法轮大法修炼者,在自身承受严重迫害下,还在广传真相的原因,因为他们心怀慈悲,心系众生,希望众生都能得到佛法救度。

资料来源:明朝钱希言《狯园》(又名《狯园志异》)

原文:万历初,职方员外郎某,掌山海关事。一夕,梦汉寿关神降于其庭,召而语曰:“明日当午,有异色人抵关,载牛头七辆,必痛禁之,不可纳也。”职方敬诺,惊而寤。及明,即严饬军士仪仗守关,戒毋得妄入商人车辆。令下毕,日渐向午,果见有人推七乘车直抵关下,窥之,皆牛头,与梦中神语符焉。于是守卫益密,固不容纳。垂晚始推廻车子,曰:“此处不受,合载至西边人吃也。”尘埃一起,已失所在。其年报西国中犯牛头瘟死者十七,而蓟镇、燕都、畿辅之间,民获无恙,乃知关神所默助焉。相传山海关门上有壮缪侯祠,英灵夙著,东北赖为干城,不虚矣。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1年12月5日星期日

明朝三医生懂起死回生之术 不受馈赠令人敬重

文:颜雯

中国的中医博大精深,懂医术之人不仅身怀绝技,还兼具高尚的德行。他们或出入于宫廷,成为皇家御医;或行走于市井乡野,成为民间百姓心目中的一代良医。历朝历代都不乏这样的良医,他们悬壶济世的神奇故事在地方志中多有记载。

殷榘淡泊名利 疗疾如神

据《仪真县志》所载,殷榘(同“矩”),字度卿,号方山。他留着胡须,年轻时长相俊朗,到老了依然是鹤发童颜。

殷榘家世代行医,且医术都很高明。他饱读医书,走到哪儿都手不释卷。给人诊脉时,总是准确无误,并且每次都能药到病除。因他治病的方法既神奇又灵验,当地人都叫他“殷神仙”。

安徽歙县有个已经病了七天了,不吃也不喝,有给他开了补药,他喝了以后就不省人事了。殷榘告诉那医生:“若病人的舌头发黑却不发硬,脸肿了却没向两边裂开,就说明这个人还有救。”那医生听了他的话,于是改用祛热的方子,很快就把那病人治好了。

村里有个女孩在跟别人玩耍时,向后翻了几个筋斗。等她再起身时,就发现看人时人都是头朝下、脚朝上,看房子也是屋瓦在下面,门槛在上面。围观的人都议论纷纷,不知是何缘故。殷榘看了之后,说道:“这种病非药物所能治。”他让人取来很多细针,撒在地上,让那女孩低头去捡。等她捡完地上的针,再抬头站起来时,她的病就好了。

殷榘疗疾如神,还能断人生死。有一次,他给一个重病人诊脉。这人看起来快要死了,可他却对病人说:“你并。”殷榘只让他吃了一副药,那人就彻底康复了。旁边有个人看了,想试探殷榘的医术。他并没有生病,只是喝多了酒。他让殷榘给他诊脉,殷榘说:“你已经病的不轻了,没法治了,你赶紧回家吧,过了半夜你就会死。”那人听了大笑不止,可到了凌晨时分,就传来了他病故的消息。

殷榘的医术令人称奇,且一生淡泊名利,总是以救治病人为重。他给人治病,从不收病家的谢礼。万历十一年,一场在闾巷间蔓延,人们害怕染疫都足不出户。殷榘见状,就挨家挨户的上门诊治,最后救活了成百上千的居民。经他救治的人想送他东西,可都被他拒绝了。

刘松泉 死后赴任城隍

据《仪真县志》所载,刘松泉也是一位令人敬重的医生。他家中世代行医,且医术精湛。他人品贵重,一直都乐善好施。

无论贫富贵贱,只要有人来请他去看病,他都欣然前往。晚上回到家,他就会把一天所挣的诊费分发给别人。无论外面的光线多暗,他都不点烛火,也不问来者是谁。后来,有人问他为何这样,他就回答:“我不想因为一己好恶对他人有所差别,为了避免给多给少,就不看他们的脸了。”

刘松泉每次开出的药方都很奇特,也很灵验。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位待产妇人,还没把孩子生下来就咽气了。可他认为这妇人并没有死,于是给她诊脉,然后对众人说道:“她还有救。”随后,刘松泉只给她喝了一副药,就把她救活了,孩子也顺利的生了下来。

他有个弟弟吃鱼羹时,喉咙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再就咽不下去了。更奇怪的是,只要跟人说话,他的喉咙就通了,但只喝一勺水,就又被堵住了。刘松泉取来一些象牙屑,让他弟弟用煮沸的酒服下。他弟弟也懂点儿医术,就问他是何缘故。他说:“卡在你喉部的不是鱼刺,而是鱼鳞。鱼鳞很轻,你一说话,肺气外冲,就能把它冲开了。但有东西进来,就会堵住。象牙有融化骨物、鳞片的功效,你若再用热酒服下,就能立即见效。”他弟弟听了,照他的方子服用,果然就好了。

刘松泉晚年丧偶,儿子为了尽孝,于是买来一个婢女,要给他当妾。他摆摆手说:“我已经老了,何必再去耽误一个少女?”后来,他让家里人给这个婢女裁制了一套衣装,把她嫁了出去。

到刘松泉七十岁时,有一天他突然对儿子说:“我三天后就走,天帝已给我下达敕令,让我赶紧赴任泰兴的城隍。”果然在三天后,他无疾而终。

陈光远安贫乐道 堪比

据《苏州府志》记载,寄居在安亭镇的陈光远不知原籍何处,只知他的医术出神入化,令人称奇。他给人治病从不贪图钱财,病家送给他金帛,他从来不收。

有一天,他朋友的儿子出了水痘,不省人事了。这人把儿子装进棺材,打算抬到郊外。路上遇到了陈光远,他说:“你儿子死不了,我定能把他救活。”他取来一堆沙土,覆盖在孩子身上,然后让一些人敲打铜锣之类的金属制品。围观的人都感到不解,认为这种治病的方法很荒唐。可是没过多久,孩子就能动了,很快就活过来了。

有位御史病了,请他去诊治。陈光远诊脉后对他说:“大人,您并没得什么病。只是您以前生病的时候,本该服用二十剂补中汤,艾灸膻中二十次,可您都只完成了一半。当时您觉得病好了,但现在又复发了。若您能把剩下的一半汤药和艾灸补上,必定会痊愈。”

陈光远所说就如他亲眼见过一样,令御史惊叹不已。他觉得陈光远堪比世外高人,于是对他敬重有加。后来,御史去拜访陈光远,发现他所居住的茅屋破陋不堪,根本无法遮蔽风雨,就提出要帮他修缮,可他却断然拒绝了。

有户富人家的老父得了重病,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儿子把陈光远请来治疗。陈光远诊治时,听到外面有敲锣打鼓的声音,一问才知道,这家的儿子正打算纳妾。这时,陈光远把他找来,对他说:“我不在意金帛钱财,你能把新妇送给我吗?”这家儿子听了,立刻答应了下来。

到了傍晚,他打算派人送新妇去陈光远家。这时,陈光远从身上掏出一块金牌,只见那上面写着“不近女色”四个字。可当人们再仔细看时,字迹就慢慢消失了。他对这家的儿子说:“我只是为了试探你,看你有没有孝心。你不贪图女色,我当尽心救治你的父亲。”后来,陈光远用起死回生之术,很快就把他父亲的病给治好了。

参考资料: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综录医术名流列传》   清·陈梦雷等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以兰竹石抒君子之德 大王之雄

文:甘露

(1693年-1766年),原名燮(音谢),字克柔,号理庵,人称板桥先生、板桥道人。幼年随父亲在私塾念书,八、九岁能吟诗作对,绰有文名。

板桥先生以 “诗、书、画” 三绝闻名于世。因其喜欢与文人、弟子、乡野之人放言高谈,臧否人物,无所忌讳,所以有狂名。板桥先生为人疏宕洒脱,天性独挚,内行醇谨。其著作有《板桥诗钞》、《板桥词钞》、《板桥家书》、《板桥题画》、《板桥先生印册》、《寄弟墨书》。

食人间珍肴 中狗肉计

板桥先生是 “扬州八怪”之一,他喜欢与志同道合、野衲作醉乡游,不喜欢攀龙附凤。板桥先生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所以扬州的一些盐商许以万金,也难求板桥先生的书画,偶尔求得数幅,终以无上款无光。因此,民间流传许多盐商骗画的故事。

板桥先生嗜吃狗肉,誉之“人间珍肴”。 一次,板桥出门赏竹,听得从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循声寻找,来到一个十分幽雅的庭院中,一位童颜鹤发的在弹琴,书童在一旁煮狗肉。板桥笑着问老翁:“先生也爱吃狗肉?”老翁答:“百味唯此最佳。子亦知味者,请尝一脔(音峦,小块肉)。”于是板桥先生就吃起狗肉来。他发现墙壁上空空荡荡的,问老翁“为何不挂些字画?”老翁答:“没有好的,板桥先生字画,盛名已久,不知果真如何?”板桥笑着说:“鄙人郑板桥,为您书画两张如何?”顷刻间就为老翁留下了许多书画。翌日,盐商设宴请客,并以此画炫耀,板桥得知,方知中了盐商的“狗肉计”。

诗画合一 抒之德大

板桥先生的画作中有诗有画,诗是画的灵魂道性,画是诗的形貌神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张维屏《松轩随笔》称:“板桥大令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

如《兰石图》以石、兰、竹的层次铺开,再用“六分半书” 真草隶篆融为一体,大大小小,东倒西歪,犹如“乱石铺街”地题于石壁上。无论老人还是小孩读到其诗画,都会不自觉的手舞之足蹈之。

板桥先生喜欢画山中的,叶肥而劲,花皆出叶,花香酣气浓。如《兰花图》中题诗:“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做人亦如兰花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不争艳。又以兰喻君子,如《题画兰 》“满幅皆君子,其后以棘刺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板桥先生借荆棘中的兰花,抒君子有容人雅量。《荆棘丛兰石图》题画诗云:“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看到鱼龙都混杂,方知佛法浩漫漫。”

郑板桥先生以石之皴法与千态百姿,来比喻人经历各种磨炼后精神境界才能升华;以竹之心空,及竹之不开花“免招蜂与蝶”,来比喻人品质高洁,道德高尚,不被世间的物欲所迷惑,万象皆空的胸境,风霜雪雨后依然挺直婆娑。

得志泽加于民

板桥先生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曾经任范县、潍县知县。板桥先生为官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在任十二年,囹圄囚空者数次。板桥先生去官时,百姓痛哭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

乾隆十一年(1746年),山东发生蝗水灾,板桥先生开仓赈灾,他一面向朝廷据实禀报灾情,请求赈济;一面以工代赈,兴修城池道路,招收远近饥民赴工就食,并责令邑中大户轮流在道边开厂煮粥,供妇孺耄耋充饥。同时令囤积粟按市场价卖给饥民。他自己也为饥民捐出官俸,开官仓放粮,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有感而赋《逃荒行》: “卖尽自家儿,反为他人抚。路妇有同伴,怜而与之乳。咽咽怀中声,咿咿口中语;似欲呼爷娘,言笑令人楚……”

乾隆十三年(1748年)秋天,潍县灾情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其妻闻夫至,且喜且徬徨。大义归故夫,新夫非不良……后夫携儿归,独夜卧空房。儿啼父不寐,灯短夜何长。”

体恤布衣

郑板桥先生在任期间体恤布衣商贩,从法令上、措施上为民众考虑,民间流传一个盐商状告的故事。

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贩盐的小贩子扭送到县衙门,要求县令板桥先生以重罪处罚。 板桥先生见那小贩: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为了养家糊口贩点盐卖。郑板桥顿生怜悯之心。于是,板桥先生想戏弄一下盐商。他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那盐商拍手叫好。当即,郑板桥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作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名曰“芦枷”。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

那小贩子戴着芦枷在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来了许多人观画。不一会儿,就把盐商的门堵得水泄不通,没法做生意。盐商只好到县衙内去请求板桥先生把小贩放了。

有一年秋天,板桥先生出衙门微服私访,看到集市上有一个卖扇子的太,守着一堆素白如雪扇子发愁,板桥先生借来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扇子上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文,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销售一空。

当下心安

有一天夜里,小偷光临板桥先生家,板桥先生吟道:“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又担心小偷惊动家里的黄狗,接着又吟唱“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可慌乱中小偷还是惊动了黄狗,黄狗去追咬小偷,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送小偷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板桥先生路遇索诗贼,曰:“细雨微风江上春,绿林豪客夜知闻;相逢不用相回避,世上于今半是君。”

板桥先生说:《难得糊涂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