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9日星期六

古代故事:德不配位福是祸 祖母预知九族灭

文:古光

古代有一大户人家姓贾,有一年贾家有位公子考上了头名。贾家的亲戚朋友都来庆贺,贾家也大摆宴席来招待客人。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庆贺着,唯独状元的祖母一脸的愁容。

酒席将要结束时,状元的祖母站起来对客人说道:今日能来我家做客的人,可以说是我家的至亲好友,所以我有几句重要的话告诫大家,我孙子考上头名状元是祸而绝不是福啊!我屈指算来,我们老贾家杀了九辈子老牛,祖上没呀,这叫呀。大家都知道不坐朝中官、不犯灭门九族之罪。所以我孙子考上头名状元,成为朝中官员,那正是灭门九族的祸根啊!希望诸位亲朋好友更名改姓远走他乡,方可逃脱灭门九族之灾难,说罢泪下。

状元祖母的话却只有很少的人相信,而有的人还小声说道:您孙子当官我们不借光也就罢了,为什么更名改姓远走他乡呢?这不就是吓唬人吗?二年以后,贾状元与皇上闹翻了脸,皇上很气愤的杀了贾状元,贾家被祸灭九族成为了事实。

是天理。中共篡政以后一直以杀人立威。毛时代年年搞运动杀人,大概杀人八千万。邓时代杀人数不详。江泽民杀修炼者数目也不详。但是每年打掉胎儿的数目是九百五十万,四十多年的所杀死的胎儿将近四亿人。这天大的罪可比贾家杀了九辈子老牛大的太多了。这罪恶的偿还者最后会落在中共的党团队员身上,因为是你们撑起中共的。可是党团队当中也有许多善良的人。因此上天就给这些善良的人退出党团队的机会,这就是天灭中共,三退保平安的真正原因。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2年3月17日星期四

读《前赤壁赋》体悟

文:清风

《前》是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

我第一次接触此文是在电视里,当时在放一部电影,片中有一个情节:一位老年的语文教师昏迷了,他的两位学生轮流给他背这篇文章,我觉得文中的意境非常美,后来查了一下才知道是《前赤壁赋》,我感到有一种力量驱使我将此文背了下来,再后来随着自己修炼的不断深入,慢慢悟到此文其实是作者借夜游赤壁来所在层次的一些感悟和对同修的鼓励,不是一般认为的在政治上失意后的一种豁达。一般的豁达修养好的常人有时也能做到,但苏轼则远远超过了这个层次。下面我试着对此文作一个解读。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一段写苏轼和客人泛舟游赤壁,一般的解读着重于文字的优美,但有两个关键因素是一般常人的解读忽略了的,一是苏轼本人是,层次也不低,人以群分,所以他的朋友也不是泛泛之辈,根基也都是不错的,这才能引出下文,二是月,这个月贯穿了整篇文章,没有这个月也就没有了这篇文章。虽然此文是赋,但散文的成分很大,我们知道散文讲形散而神不散,月就是本文的神,月在这里当然是常人中的那个月亮,但又绝不单单如此,月在古文中常引申为故乡,归家。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所以这里指通过返本归真,回到自己真正的家。月夜很美,泛舟于江上也很静,这样的环境很适合打坐入定,而定中的感受往往又很美妙,所以他们坐了一阵,这才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坐了一会儿,他们出定了,饮酒唱歌,歌的内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里的美人借指月亮,引申为对在高层空间真正的家的美好情怀和向往。“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箫是属于仙界的,八仙里韩湘子就是吹箫的,无疑,这个客的演奏水准是相当高超的,他必须是一个根基相当好的人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和巨大的穿透力,这里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不是一个,而是在那个场景中真真切切的事实,用功能才看的到。另外音乐本身也是活的,所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也是客观的描绘,不是感觉或想像。

这位客的根基很不错,可又觉得修炼艰难,畏惧,无奈。这种情绪在他的箫声中体现出来了,苏轼感受到了,所以才有了下面的一段: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这一段中客以曹操引开,感叹这样的大英雄都会过去,世间的功禄都不能长久,而自己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明显是求道之心。而“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又表现出了客对修炼艰难的畏惧和无奈。

下面一段则是苏试对他的鼓励。“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这一段是苏轼在自己的层次对得失的理解,是他真真切切看到的,靠常人的层次感受是达不到的,他看到万物都在变化,但总体又都是无穷无尽的,而人,社会又是和宇宙对应的,“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简单讲就是该是你的早晚都是你的,不是你的不强求,不要执著常人中的得失,后面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其实是讲真正放下对常人中名利情的执著,就能真正感受到那种无欲无求的美好,清风明月一直都存在,可是现代人被各种物欲的执著占据了头脑,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他们的美好?清风明月都是有生命的,持久永恒的,真正修炼上来就可以直接和他们沟通,那种感受比任何常人中物欲的满足都美好的多。

其实何止清风明月,真正开悟后能看到感受到沟通到的好东西太多了。常人有时到优美的场景中也能感受到身心愉悦,一时忘了常人中的种种得失和执著,因为那种场有强大的同化作用,但都是短暂的,一旦回到现实中又开始为名利争斗了。而真正修炼上来就不一样了。看得出这位客尽管根基不错但还是不能完全放下对名利的执著,而苏轼则因势利导给他鼓励,叫他不要放弃。

客很受鼓舞,所以“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这篇赋看似写月夜游记,实则是几个修炼人之间的切磋,由于苏轼本身的层次高,又有神助,所以此文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杨延昭传奇】鸭鹅城里捉辽兵

文:仰岳


  画/天外客

杨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辽名将,戍守边防二十余年,辽人(契丹人)十分畏惧他。辽人认为六郎星宿(将星)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的智勇善战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称之为“”。

杨延昭和天波府保家卫国、一门忠义的改编故事,从元代起,各种版本在戏曲、和评书中流传甚广,深受普罗大众喜爱。此“杨延昭传奇”系列,笔者仅就乡野民间口耳流传的轶闻加以摘录综述,与读者分享杨六郎流传千年的英雄故事。

中国现今河北省内,有个村子叫刘庄,刘庄的东北部有个土台遗迹,当地人管那个地方叫杨家楼,也称为六郎望海亭。对面有个名为鸭鹅城的地方,第一次来到此地的游客们往往有个疑问,为何一个历史古迹会以家禽来命名呢?原来这与北宋英雄杨延昭有关,他在此地捉辽兵的故事,在当地流传了千年……


景区的晚霞。(维基百科)

在北宋时期,徐水区这一地称为安肃,刘庄是宋军屯兵的前哨,附近有着天然的屏障:淡水湖白洋淀(淀:浅水湖)。当时白洋淀在刘庄附近的水较浅,杨延昭担心辽军乘虚而入,因而派出了一队官兵在村里驻守,还在村子后边盖了一座很高的小楼,这个小楼底下能住人,上头的了望台视野广阔,能看清几十里远的敌情,百姓们称这小楼为六郎亭,在清晨时,淀里的水雾使湖面呈现白茫茫的一片,就像大海一样,所以也称为望海亭。

杨延昭常到这小楼上观察敌情,有时也顺道小住,他身为三关大帅,位高权重,但却简朴度日,吃的用的都和一般士兵没什么两样,他得到朝廷的奖赏时常全数都分给部下,所以士兵们很爱戴他,都愿意和他一同南征北讨、出生入死。

鸭鹅抓敌 一石二鸟

但刘庄这里毕竟是边关之地,物资匮乏。有一次杨延昭来这里时,让军士们在这小楼对面盖了一座小,在湖边养些鸭鹅。经营一段时间后,鸭鹅繁衍至几千只,这样每天不单有充足的蛋可吃,逢年过节的还可杀些鸭鹅肉加菜,让军兵们解解馋,部份还可分给当地百姓,大家都非常高兴。

有一天杨延昭又来这里小楼住下了,第二天早上,天还未亮,他就急忙地起身穿上战甲。


杨延昭。(梦子/大纪元

这时卫兵前来问杨延昭,这么早要上哪儿去?杨延昭说道:辽兵来了,你赶快去叫大伙们起床!

卫兵感到奇怪,杨延昭怎么知道辽兵来了呢?杨延昭说:我醒来后靠在木枕上,就听得远处有马蹄的震动,而农场的鸭鹅们又不安分地叫着,所以我想,准是辽兵来了。

卫兵一听,觉得杨延昭说得神奇,就连忙下楼去叫醒大家,杨延昭也走到上边的了望台查看,果然发现远处隐隐约约的有一队辽兵,约莫不过百来人。他下楼,传令让军士们先藏起来,准备活捉这群辽兵。

辽兵在接近刘庄后,看着六郎亭,深怕碰上巡逻的军士,于是只打算远远从旁绕道,在途中遇上了几只跑出来的鸭鹅,而不远处,农场内的鸭鹅们察觉到了动静,也开始呱呱乱叫。辽兵们见状,想着一不做二不休,就抢些鸭鹅回去宰来吃也好,就往农场那儿奔去。

辽兵越过农场土墙,一看农场里雪白一片,数也数不清有数千只鸭鹅,把他们看得眼睛发亮,一个个从马背上跳下去抓鸭赶鹅,鸭鹅们受惊纷纷逃窜,农场大门刚好开着,鸭鹅群就往白洋淀的方向奔跑涌出。


农场里雪白一片数也数不清,估计有数千只鸭鹅。(AFP)

辽兵们眼看即将到手的猎物跑了,纷纷地丢下手上的武器、盾牌,一一追着鸭鹅跑去,到了水边,鸭鹅一一跳入水中游走,辽兵们也纷纷地跑入浅水中追,但没想到跳下去之后,一个个的陷入烂泥中,想挣扎反而越陷越深。这时只听到一声呐喊,杨延昭带着军士们从附近的芦苇丛中冒了出来,一下子就将这群辽兵们团团围住,他们只得纷纷举手投降。

原来杨延昭下楼后,传令让军士们先躲起来,见辽兵们不敢靠近小楼,于是放了几只鸭鹅出去,又将农场大门打开,辽兵们就真的中计了。之后,士兵用长搭勾把辽兵们从烂泥里拖上岸,一一活抓了他们。

杨延昭一一审问他们,又让百姓出来对质,才知道这小群辽兵是常到附近偷些东西,没有打家劫舍,又问他们所知的辽国军情,也都照实说了,所以只扣下了他们的战马,将他们训斥一顿后释放。那些辽兵见杨延昭没杀他们,纷纷叩头如捣蒜,然后逃回北方去了。

杨延昭守卫边关数十年,在河北边境建立了两千多公里的边防要塞,使得宋朝的边境固若金汤,有力地护卫了中原,他不单安抚当地的百姓,即使是辽国的军士,只要不作乱犯境,他都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所以作为敌军的辽国,也对他敬畏有加。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七日,杨延昭因病离世归天而去。宋朝举国哀动,皇帝宋真宗特地派人护送其灵柩返乡,边关的百姓们就像失去父母的一样悲伤,“望棺而泣”,而作为“敌人”的辽国军民闻讯,也纷纷地举哀致敬。

杨延昭离世后不久,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就将当年那座小农场重新修筑,并命名为鸭鹅城,这便是鸭鹅城的由来。

参考史料:
《杨六郎威镇三关口》河北人民1984年出版 赵福和 李巨发 等人 搜集
《杨家将外传》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6年出版 赵云雁  搜集整理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2年3月15日星期二

四面芙蓉开:王维之《临湖亭》

文:林雨

设宴款待朋友的也很多,而的这首《临湖亭》却与众不同,更有几分潇洒和飘逸。全诗仅二十字“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此诗的题目为《临湖亭》,应该是建在湖边的,一般的亭子要离开岸边的,大都有栈桥一样的桥可以到达的。起句一个“轻”乃是轻盈洒脱之意,是与诗人的心情有关的。也就是说见的朋友是知心朋友,而非是那种应承或有求于人的宴会。“轻舸迎上客”这里看上去是有些矛盾的,其实不然。客人不走陆路,而是在对岸坐船而来,大概是一种雅兴吧。诗人并未在亭子等待朋友,而是选择坐船迎接,可见诗人是非常想见的朋友。这里的“上客”并不一定是有钱有势的高官,只是在诗人的眼中是最好的最知心的朋友而已。“悠悠”二字用在这里真是最合适不过了,坐在船上可不就是晃晃悠悠的。当然这里还有悠闲洒脱之意。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当轩”乃临窗之意,是一个伏笔,为后面的“四面芙蓉开”做呼应的,没有临窗怎么会看到盛开的芙蓉呢?这里的芙蓉是指。诗人与朋友在四周都是芙蓉的亭子饮酒,暗指自己与朋友的高洁,借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而不被官场所污染之意。

王维的这场酒宴,不在高雅的酒楼,而是选择在偏远的湖边亭。这种偏远的亭子或许很难吃到热乎乎的酒菜,可能凉菜居多。这也道出诗人和朋友所注重的是朋友间见面的喜悦和知心的交流,就如那满湖的荷花一样高雅纯洁,而非是那种酒肉朋友。

中国人常讲“之交淡如水”,所以君子喜欢水。诗人在有水有荷的亭子与好友开怀畅饮,自然是一种惬意和美好。这首诗首句一个“轻”字乃是全诗的关键,是点睛之笔。与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同样的心情。

轻舟迎客、当轩对酒、芙蓉花开,王维这首诗的美乃是轻盈之美、洒脱之美、心无隔阂之美,君子之美。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2年3月14日星期一

山中奇寺:王维之《过香积寺》

文:纤纤

唐朝诗人也算是一个在家修行之人,所以喜欢拜庙。而近在眼前的,他却只能望寺兴叹。这首《过香积寺》共四十个字:“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诗的诗名为《过香积寺》,这里的“过”可以理解为路过,但是感觉解释为擦肩而过似乎更合适,因为是真心想去而到不了之意。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诗人不知道香积寺的确切位置,已经走了几里的山路,到达了云层之上了。“入云峰”道出诗人的决心,和香积寺的高。已经到了云层之上了,还是到不了。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再往上走,遇到的都是“古木”,也没有人可以走的路了,也就是说根本就无法前行了。这时在深山处传来阵阵钟声。诗人知道香积寺就在深山之内,可惜无法到达。看来这个香积寺一般的香客是到不了的,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之所吧。没有游客扰,僧人们才可以潜心参佛。从情形看这个香积寺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僧人们也是几乎不与外界来往的,生活上大概是自给自足的一种吧。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拍打突出的岩石,日光照在青松之上。“泉声”是优美清脆的,一个“冷”又透出此地的冷清。这与人间的那种嘈杂声形成一个对比。总之一句话,这里是人迹罕至。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日近黄昏,诗人在一个几乎空旷的偏远的水潭边停下来,打禅来约束自己的妄念,进入禅定之中。

诗人没有能力到达香积寺,只是在附近,就可以打禅修行。通过这里的环境,更衬托出香积寺,是一个修行人的。那么进到香积寺的僧人又是如何到达那里的呢?或许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千辛万苦的努力和付出吧。能够到达香积寺就足以说明对神佛的敬仰了。可惜诗人或许放不下世间的荣华,只能隔林而叹了。

自古以来,修行者都要经过考验的。《西游记》中的离开花果山寻师也是经过了多少年的苦苦寻找,才见到菩提祖师的。当年如果诗人进入香积寺,或许就不会出来了,因为他已经放下了世间的荣华富贵。有些去西藏求法的人不也是这样吗?真正的修道人就不会出来了,回来的都是放不下名利的,当然也是没有得到真法的。

此诗名字中的一个“过”字道出多少的无奈,尽在眼前的修道之缘,就这么错过了,是不是很可惜呢?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吴封翁富而好德 暗助邻人度危难

文:刘晓

老人们常说人要。积德有积和阳德之说。阴德就是做了善事,不让人知道,也不想让人知道;与之相对,做了善事还想让人知道,别人也都知道了,这就叫阳德,阳德即是阳善。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讲:“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意思就是说,那些默默无闻积德行善的人,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那些暗地里积累善行的人,也一定会广为人知,获得好的名声。

古往今来,积德行善的例子比比皆是。尊称做官者的父亲为“封翁”,清朝浙江霅(zhá)溪的吴封翁,富而好德。最初,他的两个儿子先后被举荐为孝廉,因为他们也经常帮助父亲做些济急扶危的善事。

乾隆丁未(1787)年发生大饥荒,吴封翁的两个儿子都出门助力赈济之事,吴封翁没有什么事,就在自家园林中修养,享受宁静的生活。

,家人请正在园子中修养的吴封翁入宴。二个婢女手执烛火在前边引导,灯光下,吴封翁仰头看见树上伏着一个人,遂马上止住了脚步,叮嘱两个婢女道:“你们把烛火留在亭子中,回去禀告太夫人,说我守静已久,不愿赴热闹的场合,可单独给我准备酒菜,让我自己独酌,这才合我之意。”太夫人知道吴封翁的性情,就下令仆从将酒菜送来。

待屏退家人后,吴封翁仰头对着树上高声喊道:“树上的,现在已无外人,何不下来一叙?”树上之人听闻后,吓得差点摔下来。吴封翁告诉他,自己不会抓他,不要害怕。

树上的人随即跳了下来,叩头称死罪。吴封翁仔细端详,原来是邻居某某,便邀请他进入亭子中,让他先喝三杯酒以抵御严寒,并说:“你告诉我你需要多少,我可以帮助你的。”

邻人哭泣道:“小人有母,不幸遇到荒年,无法度过年关。素闻翁家富有,所以才行此不肖事耳。”

吴封翁听罢,叹道:“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于使其做出不好的事情,是我的过错啊。你先饱餐一顿,我会赠予你二十两银子,度过年关后,可以做点,足以度日了。以后千万不要再做这等不法之事,遇到他人不会宽恕你的。一旦坐实盗窃之名,则一生不能改变,而且陷你的老母亲于不义啊。”

邻人感激涕零,不断叩头感谢。吴封翁拿出银子,用布包裹后送到墙下,对他说:“你回家后把银子给你的母亲。你还从墙上出去,这样我的家人就不会知道,你也可以保存颜面。”邻人遂爬墙而出。

等邻人离去后,吴封翁才唤家人收拾,家人见杯盘狼藉,知晓吴封翁平素有容人的雅量,虽然心中有所怀疑,但也没有质疑。

自此十多年后,吴封翁的大儿子科举中第,官至大中丞;二儿子则在掌管地方学校的提督学院任职。吴封翁因为儿子的缘故,得到二品封赏。

吴封翁去世后下葬那天,亲戚朋友等来了上千人。众人正悲戚之时,忽然有人说方丈大前来,身边跟着很多和尚捧着祭品。方丈来到灵柩前,放声痛哭,十分感人。

吴中丞上前致谢,但不知他与父亲是何交情。方丈靠近他悄声告诉他:“我本是你家的邻居,曾经去你家偷盗,幸蒙老大人没有怪罪,反而赠送二十两银子帮助我,让我得以奉养母亲。母亲去世后,我出家为僧,苦志虔修。如今能有所成就,都是老大人的德行所致。老大人的恩德,我不敢忘记。”吴中丞这才明白因果,原来是父亲积的阴德。

参考资料:《续客窗闲话》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2年3月13日星期日

中华儒家文化伟大实践者之一:颜回

文:小阳春

颜回,又称颜子,字渊,一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今)人。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一年(西元前521年)庚辰冬十一月十六日生,卒于周敬王三十年,鲁哀公五年(西元前490年)辛亥秋八月二十三日,时年三十二岁。葬鲁城东防山之阳。鲁定公八年(西元前 502 年),娶宋国女子戴氏为妻。次年生子歆。

孔庙以四位最杰出的(中)弟子颜渊(右)、曾参、子思、孟轲配享,称为“四配”。

卓冠贤科,德行第一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弟子,居孔门三千弟子之首、七十二贤之冠。素以德行著称,为孔门“四配”“十哲”中德行科第一。他天资明睿,潜心圣学;修博约之训,闻克复之旨;修德正身、克己复礼;清心寡欲,安命乐道;敏而好学,忍苦精进;长于深思,闻一知十;尊师重教,患难与共,是孔门弟子中德行修为最高者。

他长期坚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道德行为规范,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赞其具有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据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曰 “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厓伯牛,仲弓。

安贫乐道,敏而好学

《史记》亦载: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通“早”)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论语·雍也》载:“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修德天下,垂拱而治

《韩诗外传》又载,孔子与颜回、子路等登景山、谈志向。颜回曰:“愿得小国而相之,主以道制,臣以德化。君臣同心,外内相应。”又曰:“教行乎百姓,德施乎四蛮,莫不释兵;辐辏乎四门,天下咸获永宁。蝖飞蠕动,各乐其性;进贤使能,各任其事。于是君绥于上,臣和于下。垂拱无为,动作中道,从容得礼。言仁义者赏,言战斗者死。”其所向往的是一个修德于天下,君臣一心,上下和睦,选贤任能,各尽其才,彰显仁义,无为而治,国泰民安,四方咸服的理想社会。

尊师重教,义不改节

颜回十三岁正式拜入孔子门下。少正卯和孔子争夺弟子,“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故后人赞叹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

孔子周游列国宣讲儒家学说,被困于陈、蔡两国之间的荒郊野外,断粮七日。跟随他的弟子都饿的病倒,站不起来了。孔子却照常“弦歌不辍”,泰然自若给大家讲学、吟诗、弹琴。面对眼前困厄,有的弟子心生疑虑,而只有颜回内心坚定的每天“释菜于户外”,以示对先生教化的礼敬、感恩和不离之意。

他还坚信不疑的对孔子说:“正因为夫子的学说对做人的道德规范要求很高,所以才难以被执着的常人所理解和接受。尽管如此,夫子仍不畏艰险,四处游说,尽心尽力去推行自己的理想和主张,救天下苍生于礼崩乐坏的乱世之中。虽然到处碰壁,屡遭各种排斥和非议,但这对夫子学说本身又有何伤害呢?这不更加显的仁义之难得和珍贵吗?如果不身体力行,修持仁义之道,那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历尽千辛万苦,广泛弘扬和传播了仁义之道,却不被采纳和利用,那可是诸侯各国君王他们将来莫大的耻辱啊!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坚守道义,且不为所动,这只有那些天下为公,无私无我的君子才能够做到啊!”

孔子听后非常惊喜的答道:“颜回能够有这样的真知灼见,真是太难能可贵了!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清〕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

可见,颜回身处逆境而不坠其志,坚守道义而不失其德,始终如一追随孔子行义天下的精神,无不令后人肃然起敬,并成为千古佳话。从此,“释菜”被作为尊师之礼流传后世,兴盛大地两千余年。

英年早逝,薪火相传

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之阳,后世称为“颜林”。孔子对他英年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言语,收集在《论语》、《孔子家语》之中,明代《陋巷志》亦祥记其事。颜回给世人留下的至理名言为:“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积善成德,以德报怨,这也正是颜回人品高贵之所在。

汉高祖东巡祭孔时,独以颜子配享。自此,中国历代帝王对颜子及其后裔的加谥和追封不断。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高宗追封“太子少保”;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在复圣颜子故里的山东曲阜,尚留有多处颜氏文化遗存。其中,尤以颜庙,颜府,颜林(俗称“三颜”)最为著名。颜庙,是祭祀颜子的庙宇;颜府,是颜氏嫡裔子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世代居住的府第,又称颜翰博府;而颜林则是颜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

颜庙,又称复圣庙,与孔府后花园隔街相望。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大家知道,中华传统文化以道家修炼文化为源头,以儒家思想而治国理政教化人,以佛家教义来普度众生。自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算起,在华夏两千五百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之核心思想,以及孔子给后世留下的做人之道德规范,始终作为中国精髓,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而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门生,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的伟大的实践者之一,为如今神州子民找寻传统回归之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武汉地区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梁子湖的传说

文:警世钟 整理

这是一个在中国地区广为流传的

这个神奇的传说,特别古老又格外现代;这个动人的故事,颇富民族色彩又极具世界意义。

在中国的武汉市江夏区和鄂州市交界的地方,有一处湖泊,名叫梁子湖。古时候,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在遭流放后,曾路过梁子湖(鄂渚),发出长长的叹息,此事记载于《楚辞》;今天,梁子湖,因是武汉美食代表“武昌鱼”的原产地,知名一方;但是,真正让梁子湖名扬天下的,还是相传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这个故事。


梁子湖

一千多年前,梁子湖这个地方,不叫梁子湖,也没有大湖,属于丘陵地带,这个地带叫高唐县。有一年高唐县来了个县官,名叫何海仁,他一上任不,见了黄金白银就捞,见了美女佳人就抢,见了茶馆酒肆就钻,直闹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老百姓背地里都叫他“活害人”。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府作恶,百姓就不学好,这一带百姓多数渐渐变得自私贪婪。但是县城的西北边山脚下,却有一家好人,洁身自好,始终向善。这家人里丈夫进京赶考,久无音讯,妻子孟玉红带着儿子刘润湖,在家侍侯病重的婆婆,打柴为生,艰难度日。婆婆临终之际,想喝肉汤,可家道艰难,哪有钱买肉?玉红无奈,只得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煨了一碗汤端给婆婆,婆婆喝下不久,含笑离世。

一天中午,高唐县大街上突然来了个和尚,手里拿一把破雨伞,口里高喊:“换伞了,坏伞换个好伞啦!”人们只当他是疯子,谁也不理他。后来,和尚看见孟玉红母子俩站在门口,连忙拱手说道:“天马上要下雨了,贫僧的破伞遮不住雨、挡不住风,求你广结善缘,换把好伞给我好赶路。”孟玉红见他可怜,叫儿子将家里的一把油布伞换给他了,和尚谢过以后,又询问道路,孟玉红命儿子为和尚引路。儿子刘润湖与和尚走到县衙门口的时候,和尚指着门口的一头石头,向刘润湖说了几句话,就不见了。刘润湖把和尚的话转告了母亲。

第二天,刘润湖一早就去看县衙门口的石头狮子,一天看了几遍。第三天,刘润湖又去了,正看得入神,来了个屠户,奇怪地问:“你昨天来看石头狮子,今天又来看石头狮子,什么名堂?”刘润湖回答:“我来看石头狮子口里会不会流血?”屠户哈哈大笑:“哪有石狮口里会流血的呢?” 当夜屠户杀完猪后,想起小孩子的话,就把一碗鲜红的猪血泼在石头狮子口里。

第二天早上,孟玉红母子俩突然神色慌张起来,拿起铜盆,走街串巷,一边咚咚敲着,一边大声呼喊:“要出大事了,大家快上山呀,要活命的赶快上山呀……”

人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孟玉红母子俩一边喊一边说:

“三天前,一个和尚告诉我儿说,三天以后我们高塘县要被洪水淹没,沉入湖底,具体时间就是县衙门口的石头狮子口里流血的时候。我儿这几天,每天去看几遍,今天早上,看见石头狮子真的满口鲜血,大家相信我吧,快往山上跑呀!晚了来不及了!快点……快点……带上老人,带上小孩……”

高唐县的人们一听,就炸锅了。

有的聚在一起,商议道:“孟玉红一家是良善人,值得信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们还是赶快跑到山上去吧。”他们卷起铺盖,扶老携幼,夺门而出,往附近的高山上跑去。

有的呵呵一笑,威胁道:“什么,好端端的日子不过,到处胡说八道,洪水要淹没高唐县?灭顶之灾?大劫难?传播谣言,制造恐慌,当心叫官府抓起来。”

孟玉红母子俩经过县衙门口,看见里面灯火辉煌,“活害人”还在花天酒地呢。孟玉红说:“儿啊,,我们喊他们一声吧。”孟玉红母子说明来意,不料被衙门当差的连推带搡,赶了出来。

就在这时,突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大雨滂沱,天崩地裂,几丈高的浪头翻滚过来,县衙转眼就不见了。一道闪电划过,只见无边无际的波浪里,整个县城开始崩塌,下沉……孟玉红母子俩眼看就要被洪水卷走,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有一片巨大的漂了过来,娘儿俩赶紧抓住荷叶边缘,爬了上去,这荷叶便将母子俩托住了。说来也怪,任凭洪水如何奔腾肆虐,浪头上的巨大荷叶不倾不倒,稳如方舟,孟玉红母子俩因此安然无恙。

从此,高唐县就变成了百万亩湖泊,孟玉红母子俩坐的那片大荷叶,变成了一个大洲,“沉了高唐县,浮起荷叶洲”,人们为了感谢孟玉红母子俩的救命之恩,就将大湖取名为“娘子湖”,将这荷叶洲取名“娘子岛”。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将“娘子”慢慢读作了“梁子”。这就是“梁子湖”名字的由来。从那以后,这里的人们痛定思痛,,把这里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礼仪之乡。

今天,在梁子岛上,还矗立着孟玉红母子俩的高大洁白的石像。一千多年来,梁子湖的沧桑碧波,满载着孟玉红母子俩慈悲的眼神,流经90里长港,默默汇入中国的万里长江,继而东流不息,悄然注入联结世界人民的汪洋大海。


梁子岛

时至今日,当我们漫步在梁子岛上时,尚能听到这样的传说:每逢电闪雷鸣、暴雨将至之际,在梁子岛的某些地点,人们望向梁子湖那深深的湖底,还可以影影绰绰看见那千年前的高唐县的断壁残垣。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