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原文】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字词义解释】
自:从、由。
羲:指伏羲氏。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伏羲氏依河图画出了干、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内容的卦图,后人称为伏羲八卦。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致嫁娶,创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农:指神农氏,即炎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中国自此进入农耕社会。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留《神农本草经》,创中华医药。
至:到。
黄帝: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建国于有熊,亦称为“有熊氏”。当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后来黄帝打败了蚩尤,诸侯将黄帝尊为天子,继神农氏后,成为天下的共主。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号:称,叫。
三皇: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指伏羲、神农与黄帝。
居:处、位于。
上世:上古时代。
唐:尧的国号。
有虞:舜的国号。
二帝:指帝尧、帝舜。
揖:指揖让,将帝位让给有才德的人。
逊:让位,辞去帝位的意思。
盛世:天下太平的时代。
【译文参考】
从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他们三位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王。
唐尧和虞舜合称为二帝,他们两人没有一点私心,传贤不传子,都把帝位禅让给贤能的人,造就了太平盛世。
【读书笔谈】
从这一课开始,进入历史的学习,除了懂得祖先的来历和文化的源头,更能懂得历史的兴衰规律,从而吸取教训,智慧而仁德地为人处世。这本就是古人接受教育,学习历史的目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皇五帝之说,探究皇与帝的原义及古籍,会发现名称内涵不同,标示了两个重要的文化进程。
皇,金文中的写法是 。这是一个象形字,是一个站立的人,头部特别大,顶上还有如光芒放射的符号。古籍中提及“皇”字时也强调其“光芒”意涵。如:《风俗通》:“皇者,中也,光也,弘也。”明确了称为“皇”者,有着弘大光辉的形像。一个被称做“皇”的人,代表其如耀眼的光芒令人钦敬。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皇,大也。从自。自,始也。”说明皇是人类文化的开创者,是具有创造力量的人。
三皇是谁,说法不一,伏羲、神农、黄帝的说法出自《尚书.序》、《帝王世纪》。
伏羲与神农是不同说法中的共同人选,他们代表了渔猎、农耕的文明开创时期。三皇中的第三个人则有女娲、燧人、祝融,及黄帝四个不同说法;黄帝通常被列于五帝之内。
三皇在古人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一般后边加上“氏”字,与神祗的祗同义,表示神。 比如伏羲氏,神农氏,古文献形容,伏羲、女娲、及神农的相貌异于一般人类:伏羲、女娲是龙身人首,神农则为人身牛首。其出生也异于常人:伏羲是母亲“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神农乃“感神龙而生”,在神话中,女娲甚至创造了人类,这些说明古人认为他们是神的生命。
皇,不只是权力与地位的代称,在神话与历史中,它传述了一个人神同在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神亲自下世传递文化。这种情况延续到黄帝时的蚩尤为乱,颛顼帝时期的绝地天通为止。
帝,在甲骨文中是一个“天”或“大”字,中间加上一个大大的眼睛。《说文解字》:“帝,谛也。”而“谛”字,《说文》则解为:“审也。”乃是“视”、“观”,“详审”之意。
《诗经》描述周民族成为神选之邦的诗〈皇矣〉,其文曰:“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意思是“那位发着光的上帝,威严无边地君临下土。 审视四方,发现民间的灾厄疾苦。”既佐证了“皇”字的“光芒”义,又说明“帝”字的“洞澈”内涵。
“帝”是“洞澈”、“详审”之意,且是由天而来的视线;被称为“帝”者,代表的是他具有这样的洞澈天地真相的能力。
虽然皇与帝均非常人,但能力与高度显然有变。“皇”本身就像天一样,是光焰无际的直接以神的形象领导和开创人类文明的神人,而“帝”则是承接上天之力而能洞察四方,有特殊能力的人。
三皇的时代过去后,称帝而不再称皇,这标示了一个文化由神治渐渐开始过渡到人治,神在人中开创文明后,很快要退出人类的舞台,五帝之后让人进入人真正的历史。
五帝也有各种说法,但影响后世帝王与百姓最大的是尧舜,他们禅让天下的作法是历代帝王归正自身道德的镜子,使得皇权无私的观念得以传承。而舜帝更是留下孝道治国的传统。所以,五帝里特别提到他们两位。之后,便真的过度到人的朝代更替的历史了。
【故事天地】
黄帝梦游华胥国
黄帝即位后的第十五年,因天下拥戴自己而非常高兴,于是开始保养身体,用歌舞来娱悦耳目,用美味来满足鼻口,到头来却发现自己面色枯焦黝黑,头脑空虚,心绪迷乱。
又过了十五年,因忧虑天下得不到治理,黄帝竭尽聪明才智,去治理百姓,同样是面色枯焦黝黑,头脑空虚,心绪迷乱。
帝感叹道:“我的过错太深了。只保养自己的结果是这样,治理万物的结果也是如此。”于是他放下繁重的日常事务,撤去了侍从,撤掉了钟磐乐器,削减了厨师和膳食,离开了宫殿,闲居在宫外的大庭之馆。他去除心中的欲望,三个月不理政事。
有一天,他白日里睡觉时做梦,神游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的西方,台州的北方,离中国有几千万里,不是乘船、坐车和步行所能到的地方。华胥氏之国没有老师和官长,一切听其自然。那里的人民没有嗜好和欲望,一切顺其自然。
他们不知道以生存为快乐,也不知道死亡的可怕,所以对人死去不会感到悲伤;他们不知道私爱自身,也不知道疏远外物,因而对人事没有爱憎的区别;他们不知道反对与叛逆,也不知道赞成与顺从,因而没有利害的冲突。
他们没有什么值得偏爱与吝借的,也没有什么值得畏惧与忌讳的。他们落到水中沉不下去,掉进火里不觉得热。刀砍鞭抽不会感到伤痛,指甲抓搔也不觉的痒。在空中如履平地,寝卧虚空如安睡于床。云雾阻挡不了他们的视觉,雷霆妨碍不了他们的听觉,美恶扰乱不了他们的心神,山谷难阻其步,一切都是神行。
黄帝醒来后,怡然自得,于是把天老、力牧和太山稽三位大臣召来,告诉他们:“我闲居三个月,去除心中的欲望,思考养身治物之道,却得不到要领。后来我因疲倦而入睡,做了一个梦,才懂得至道是不能用欲望去追求的。我明白了!我得到了!但却不能用语言来告诉你们。”
又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得到大治,几乎和华胥氏之国一样,而黄帝却得道升天了。老百姓悲痛得大哭,二百多年都不曾中断过。
我们中国人自古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指的就是神农和黄帝的后人,神农是神,留下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和《神农本草经》,黄帝是半神,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黄帝是修道者,悟性极高,能很快接收到天意的启示,治国就是直接在修道,最后得道升天而去,所以中国叫做神州,其文化,被叫做神传文化。而儒家只是整理和继承了古老的修道文化中体现在人这个层次的一部分。
(注:根据正见网《三字经》教材改编)
本文标签:
三字经,
三皇,
中国,
五帝,
人类,
伏羲氏,
历史,
文化,
正见网,
神农,
神农氏,
读书,
读书笔谈,
黄帝
from
气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