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5日星期六

名节关大义 和尚示先机

开元年间,有个叫义福的,祖籍上党。义福精通经义,德行很高,一心供奉普化事业,缙庶,翕然皈依门下。他曾陪同,去东都洛阳,沿途宣讲佛法,士绅钦佩,数以万计的信众,尾随相送。

有一天,他上堂弘法,中间小憩时,面对僧俗听众,感叹地讲:“我的演讲,快要结束,此后,你们再也见不到我开示佛法。为什么呢?我将辞世西去。”僧俗听众很伤心,谁也不愿意离开宣经堂。

这天,听义福讲法的人特别多,不少是朝廷的命官,兵部侍郎张均、中书侍郎严挺之、刑部侍郎房琯、礼部侍郎韦陟等等,相继前来听义福演讲。听到义福这番话,都不免有点伤感,大家都留下来,希望听听这位高僧的最后一次说法。稍歇后,义福继续登坛演示佛法。演讲毕,他感叹地对众人讲道:“我于今天殁世,总该留些诀别的言语,让我想想,当说些什么?”

至此他不言语,闭目端坐,大家都静气屏息地等待着。很久,没有,又很久,还是没有声音。兵部侍郎张均,沉不住气了,悄悄地对刑部侍郎房琯讲:“我长年服食金丹,进出方内,从来还没有碰到过这种等着送丧的事。”讲完,他稍稍地离开经堂。

张均刚出寺门,义福忽然对房琯讲:“我同张公交游已经几年了,他将要遇到很大的不幸,声名和大节终将败落。他的一生终结,在劫难免,可惜,可惜。”

随后他又握着房琯的手说:“明公将来须担中兴之任,应当勤勉努力。”义福讲到这儿,溘然示灭。

几年后,借兵反叛玄宗。张均不敌,投靠安禄山,受安禄山伪朝官爵,助纣为虐,名节不保;房琯协助玄宗平乱,辅助后主,成为的赫然功臣,名节俱保,为人们所赞扬。(原自《明皇杂录》)

和尚以诗代言

秭归郡草圣寺的怀浚,不知是何处人,唐代乾宁年间,绝到秭归,住持草圣寺。他能知来识往,而多灵验。又爱书法,擅长草书,且对儒经、佛典、老庄以至诗歌,多有涉猎,又无不汇其笔端。但平时寡言默语,即使与人交谈,也都唯唯应诺。乡里的人,敬他像神明一般。

刺史于公,初到任时,听说了怀浚,以为他是疯癫,便将他拘捕于狱中。次日审讯,于公不以言问,代之以诗词。于公书问他:来自何处?他作偈语答之:

家在闽川西复西,其中岁岁有莺啼。

如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

于公再问他:将往何处去?他又作偈语云:

家在闽川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

而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处红时红。

于公见他颇有文墨,并非纯是虚妄,便将他释放了。事后,刺史于公,又揣摩其诗意,类似是海外杯渡和尚之流。

怀浚经此遭遇,名声更大,来来往往的人,凡经过“草圣寺”的,都去拜谒和尚,怀浚对拜谒者,一视同仁,有求必答,所答只是三五行字,且不明言。当时,唐军讨伐荆州,南平王来访怀浚。怀浚以诗答云:“马头渐入扬州路,亲眷应须洗眼看。”这年输诚淮海,果然获解重围,得以会师。

怀浚和尚,死前的一天,在芭蕉叶上,写了一句话:“今日还债毕,州县幸安吉。”

第二天,他被人害死。刺史于公,为他祭奠。

(原自《北梦琐言》)


from 气功

中国大陆过年习俗汇总

过年的传统习俗,从小年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不同的讲究,作为现代人的中国人,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

<摘自> 过年习俗精华版,从小年到正月十五的过年风俗 | 农历网 |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幅员辽阔,南北方过年习俗有不少差异。

汉族南方地区

<出自> 春节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除夕:吃年夜饭、围炉火锅、炸春卷、包蛋饺、吃润饼。放红包包压岁钱在枕头下。

大年初一:祭拜天地众神,做年糕、放鞭炮。先去长者家拜年,一般是所有人一同在最年长的老人家家里。长江流域一带有年初一早餐吃汤圆的习俗,寓意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大年初二:在南方,广东、澳门等地区初二要吃开年饭,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开年饭除了包括年夜饭必吃的好意头菜肴之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喻意生“财”及“金钱满地”等。回娘家, 在香港有贺岁烟花汇演。

大年初三:祭祖,一般父或母一方已经去世的已婚女性,会在这一日回娘家祭祖,并顺带拜年。跟清明的“上坟”不同,祭祖只是祭拜祖宗牌位。

大年初四:娘家人来探望。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迎财神,“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俗称“捏小人嘴”。

大年初六:开市。舞龙、舞狮。

大年初七:回娘家。

大年初八:祭孟子。

大年初九:玉皇大帝寿诞,潮州人、闽南人和客家人会以隆重祭礼祭拜天公。

汉族北方地区

<出自> 春节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除夕:守岁,吃年夜饭,晚上和好饺子面切好饺子馅为初一包饺子做准备,因为初一忌动刀。

大年初一:早晨包饺子。传统上北京(基本上是北方地区的传统)老人初一是不出门的,亲友、同事互相拜年。

大年初二:是回娘家拜年团聚。

大年初三:在河北等地的农村,这一日同样是要上坟的。一般都要带上点心、酒等祭品给已故祖先进行,并且放鞭炮让祖先“过年”。一般上坟只允许儿女等进行,嫁入本家的外姓人则不参与祭祖。

大年初四:一般新婚或者父母均健在的已婚女性,会在这一日回娘家拜年。

大年初五:穷日,在中国北方,这一日一般没有人出门拜年,因为这一日是“黑道日”,一般从春节开始直到这一日才能扫家里的垃圾出门,然后放鞭炮庆祝,希望迎来下凡的五路财神;有一副对联“一脚踢出穷鬼去,双手迎进财神来”即为对此风俗的描述。一般只有一些年轻人会在这一日举行朋友或同学聚会。

大年初六:开市。扭秧歌,踩高跷。

大年初七:人胜节

大年初八:祭星。现在北京的各个庙会活动通常从初一开始,到初七或者初八结束。

体现年味最浓的要数这三个日子:

<来自> 网络文章 | 经本站编辑综合 |

小年:祭灶、扫尘

南北差异:北方腊月二十三 南方腊月二十四

传说中小年是“灶王爷上天”之日,这天,家家户户要把经过一年烟熏火燎已旧的灶神画像揭下,同时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摆上供桌放上供品。

人们都要开始扫尘,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彻底地进行大扫除,做到窗明几净,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也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

除夕(大年三十、大年夜):年夜饭、守岁

南北差异:北方守岁 南方围炉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全家欢聚一堂,吃过年夜饭,长辈给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子时时分,意味着新旧年交替的时刻来临,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到高潮,各家依次给辈分长者拜年,继而同亲友互相祝贺。

除夕当天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能说晦气之语,此外,整个晚上家里一般都不关灯,特别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通宵守夜,辞旧迎新,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大年初一(新年):开门炮仗、拜年

南北差异:北方吃饺子 南方做年糕

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预示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红红火火。

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此外,相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北方讲究初一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饺子的形状颇似元宝,煮熟后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好兆头;南方则多数做年糕和汤圆,年糕谐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汤圆也叫“团子”、“圆子”,取“全家团圆”之意。

过年吃什么?

过年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煮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带你满街走。”

饮食

<出自> 春节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年糕:取“年年高升”之意。广东地区和松沪地区的有所不同。

团圆饭:年三十晚一家人聚首的饭局。

包饺子:中国北方省份的过年风俗,饺子形状像元宝,而且宋朝银票叫交子,所以人们认为过年包饺子会带来财气。

春卷:为了迎新春而卷起食材做成的食物,象征喜气的到来。

汤圆:取团圆之意,江淮、江浙及华南等地方在除夕或者大年初一,以及元宵节必备的食品。

腊八粥、腊八醋、腊八蒜

捞起鱼生:南洋风俗,流行于星马一带,取“风生水起”之意。

:取“年年有余”之意。

春饼:又名咬春。

萝卜:是黑龙江地区立春习俗之一,代表吉祥、祥和之意。

年粽:是四川、江苏等中国南方地区的粽子,俗称年粽。

过年的象征物、装饰品

新春装饰和活动

<出自> 春节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灯笼:新春期间常见的装饰

春联:粤语称春联,闽南语称春仔,是一种在新春和立春时使用的传统装饰物,将贺年的吉利字词用漂亮的书法,写在纸上而成,一般是贴在墙、门之上。种类有对联、斗方、福符、门心(门叶)、春条(春联)、横批

福字:跟其他文化一样,中国新年传统结合了更具象征意义的元素。典型的例子有挂在门口的红色菱形“福”字。倒挂的“福”字谐音“福到”,象征着幸运、幸福和繁荣的到来。但在粤语文化圈,倒挂“福”字寓意“倒运气”,象征着厄运,因而不能倒挂。

舞龙、舞狮:新春期间舞龙舞狮为常见的表演,象征趋吉辟邪

财神:象征能带来好运与财宝的福神

年画:年画是彩色雕版印刷的一种形式,为新春常见的装饰之一。

年花:新春期间摆设的花卉,为新春常见的装饰之一。

新春流行的花卉装饰及其寓意如下
桃花:象征好运/金桔:象征吉利/水仙花:象征财富/竹子:象征节节高升/银柳:象征有银有楼,大富大贵/向日葵:象征好年头/茄子:象征健康/百合:象征安康

来源:真相传媒


from 气功

神灵奇事:世事由天定(数文)

文:于学谦
来源:正见网

一、教师若误人子弟,其罪甚重

安邑人宋半塘,曾在鄞县做官,说鄞县有一位书生,很擅长写文章,但却困顿,没有考上功名。

一次得病,梦中到了一座大官署。看它的形状,知道这就是。他遇到一位小吏,是他的老朋友,于是探问他得这病是死是活?老朋友说,他的寿运未尽,但禄运已尽,大约不久就要来阴间。书生说一生只靠教书生活,没有做下过分暴殄的事,禄运怎么会先结束呢?官吏叹息说:“因为你接受了人家的报酬,却不好好上课教育学生。阴间里认为没有功劳、白吃饭,就是浪费别人的生命。所以销除你应得的禄运,补他所浪费的,就算寿命未尽;禄运就先完了。

本来教师是“三”义之一(在三之义,人之所重。三:指父、师、君),够尊贵的人了,你只收人家的学费,却误人子弟,受处罚也就最重。有官禄的减去官禄,没有官禄的就减去食禄。一点儿都不差。世上的人,只看到才子、大儒有的贫寒、有的早逝,动不动就说天道不明。他们又怎么知道这些人,大多是犯了误人子弟这一条。”

书生惆怅醒来,病情果然不见起色。临终前,他用这事,来告诫亲人,所以人们才知道了这件事。

【附言】

,身为统治阶级,打着“”的旗号,欺世盗名。多年来整死善良百姓,成万近亿,罪大恶极!千夫所指,无疾亦死。即将被天灭之,而万劫不复!欲保命者,赶快“三退”吧!

二、世事由天定,术技虽有,但无大用

道士庞斗枢,是雄县人,曾在献县高鸿胪家做客。(纪晓岚的)先父姚安公,在年幼时,见到他手拿棋子,排列在几上,中间横斜索绕,看不大明白。外围有八个门,却清楚可数。把一只小老鼠,从生门放进去,它就能曲折寻找道路出来;从死门放进去,那么它就整天在里面绕圈儿,想出却出不来。由此可见古代有“军事阵图”,肯定不是虚构的。

庞斗枢却说:这只是变戏法而已。至于兴亡,则由天神命定。战争的胜败,的寿命长短,上的一切大事,都是神的安排。一切术数、方技,都没有用。从古至今,有以六壬、遁甲或是占星术而成名的,即便用符咒驱鬼神,世上这类方术多了,也有灵验的时候。不过几千年来,在战争、割据的时代,这些方术不可能没有,也没有听说过某位皇帝、某位王爷、某将、某相,死于敌国的魇魅之术。其他的,也就可以类推了。也就是说,国家兴亡,人的命运,则均由天命所定。绝不会由某个人的机巧、智术,能够任意决定或改变的。姚安公说:“这些话,不是一个术士能说出来的;这些道理,也不是术士所能明白的。”

(附言:中共邪党,即将灭亡。天命该绝,势不可挡;任尔狡猾,百计妄想;神目如电,难逃罗网;万钧雷霆,无处躲藏!)

三、前世冤仇,不忘!

家奴刘琪,养了一牛一犬。牛见犬就用角抵,犬见牛就用牙咬,每每斗得。然而,牛只是顶这只犬,见到其他犬,则不是这样;犬也是只咬这头牛,见到其他牛,也不是这样。

后来把它们拴到两个地方,牛和犬听到对方的声音,都扬起头,瞪大眼睛。后来,先父姚安公在户部做官,我(纪晓岚)随他到了京城,不知道这两只动物究竟怎么样了。有人说:禽兽不能说话,却能记着前生。上述牛和犬,大概是佛经中所说的前世冤家,今朝相遇吧。我觉得夙冤的说法,确实有之,无疑。

前世冤仇,动物不忘,何况是人呢!亲戚中,有姑嫂二人,相处不好。嫂子和其他小姑子都和睦,唯独和这个小姑子,如同仇人一般。小姑子与其他嫂子都和睦,唯独和这个嫂子如同仇人,这大概也是能记得前生的冤仇。可见,有冤报冤,有仇报仇。谁也不应该欺压谁。

(附言:有因必有果,有起必有落。中共整人死,历年冤魂多。罪业堆成山,赤血汇若河!主佛下世来,救世除邪魔。乾坤尽整肃,妖孽皆斩削;明宇齐璀璨,黎民同欢乐!)

(均据清代纪晓岚《阅微萆堂笔记》)


from 气功

千古义商张保皋(4):奴隶、贵族小姐与海盗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弓福在偷渡失败后因用弓箭误射空中飞翔的县令公子昌剑所养的雕而被公子百般欺侮,象玩弄一只小鸡一样,天天把他叫到县衙,不是拿他当活箭靶折磨,便是要求毫无剑术的弓福与他对打,用一支木剑就把弓福打得浑身是伤,奄奄一息。县吏的顺镇是弓福的好友,不忍心到弓福象畜牲一样被公子折磨,让弓福跪下求饶,弓福却是宁可被公子打死也绝不跪下求饶。正是这段遭遇,引起了县令大人的女儿,也就是昌剑公子的妹妹——婷花小姐对弓福的同情和帮助。弓福有幸结识了这个知书达理、心地善良正直、敢于仗义直言,最终成为剧中救助与信任弓福一生的一个十分主要的人物。

婷花在剧中是知恩必报、信守承诺、坚守本份、看轻名利权势,注重人格的。她为报夫人养育之恩,在凄苦无奈的中挣扎一生,最后勇敢摆脱紫薇夫人的控制,以坚强的意志面对夫人的迫害而堂堂正正做生意的精神;她孤苦一生无依无靠,却为弓福默默付出无怨无悔并能放下儿女私情劝导弓福完成大业救助百姓的见识与胸怀都深深的触动观众的心灵,同情她孤苦伶仃一生遭遇的同时,人们不禁升起万分敬意。这对弓福而言是中一份十分珍贵的善缘。婷花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对自己一生中因无奈寄身在夫人手下所做的一切都深感不安与自责,并为摆脱夫人,选择一条正路去走而努力了一生。这份努力摆脱夫人,渴求走真正自己认为正确道路的精神同样令人感动,尽管她这条路走得如此辛酸无助,走得如此艰难,却从未放弃过努力,她的形象与性格的塑造正是起到对张保皋人生的补充与正面的支持和肯定的作用,同时反衬爱慕她的走了人生的阎长的失败,告诉人们明辨是非,懂得选择正道的可贵与重要。

如果说阎长为报海盗头子的养育之恩,忠心耿耿的为义父犯下弥天大罪是因为在人生的关键选择时没有善恶的基准来判断何去何从所造成的,那么婷花的一生就是阎长该效仿的一生,避免他走错路的一生,为观众为世人,婷花走出了一个可贵的人生典范,婷花这个人物的塑造正是对阎长这类不分是非善恶向恶势力妥协走错路的人给予的一个正面的人生答案。

因此导演在推演张保皋如何走完他可贵的人生时,婷花是他的正面补充与支持的作用。而阎长则是完全与张背道而驰的最可悲的命运,起到的是与张强烈对比的作用,进而使张所走的路显得更加可贵。无论是婷花还是阎长,在张保皋的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两个人物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充实和肯定张保皋的人生他所选择和坚守的信念所走出的人生的正确。因此无论其中的人物命运怎样坎坷和错综复杂,以展现张保臬的人生为主的思想脉络却贯穿始终,是本剧的宗旨,决定着婷花、阎长及所有其它相关人物的性格、形象的塑造及最终的命运。

接下来看弓福是怎样在婷花小姐的帮助下从昌剑公子的刀剑下被解救出来的。

小姐看到弓福被自己哥哥折磨的昏死过去也不求饶,不顾自己贵族小姐的身份,亲自为弓福疗伤,并劝弓福唯一能活命的方法就是去学剑术,战胜她的哥哥。弓福十分吃惊感激小姐对卑贱的自己如此关爱,在小姐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下,他毅然决定去寻找师父,因此碰上了实为海盗身份却在街上卖艺的阎长。他在阎长的教导下学会剑术第一次打倒公子时,公子愤怒的拔出真剑,认为是下贱的弓福胆敢以下犯上欲图谋杀自己,要当场将弓福一剑杀死。小姐每天都在一旁默默守望弓福与哥哥的对打,当下拦住哥哥,指责哥哥以身份地位的高下不遵守当初输了就必须让弓福走的承诺,不是大丈夫的作为,因而救下弓福一命。

小姐为弓福仗义直言的话已经勾画出了她基本的人品与性格特征。她善良正直、不重身份地位,从内心赞赏在困境中不轻易屈服并靠自己的努力战胜了困难的弓福。她一生为人如此,对哥哥往后因失去父母巴结紫薇夫人执著权势甘为傀儡的作法一直反对劝阻,劝哥哥不能依靠夫人去摆脱自己仕途上遇到的不公的对待与困难,希望哥哥再难再苦都要依靠他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婷花一生为摆脱夫人努力学做生意又在最后彻底离开夫人自己独立经营商团时,也对阎长表明自己的原则,再苦再慢也绝不走私,她要堂堂正正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夫人对自己的逼迫与压力,绝不会为解决眼前的困境,在与夫人的较量中为走捷径而用任何不正当的手段。

可以说弓福生命中最为庆幸的就是除了薛大人以外,他能遇上婷花这样一位明事理识大体,为人正直的女子,在他将来人生遇到何去何从的第一个选择时为他辩明方向的就是婷花。而阎长最为可怜的就是在他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人去启悟他走正道。

就在弓福拼命向阎长学习剑术要对抗公子的过程中,弓福父亲为救儿子的性命答应船仓道长的要求,冒着被国法制裁的危险私下带领弓福与无父无母的郑年一起去修所谓的“商船”,期待从中获利能够给弓福买下去唐朝的公验(即今天的护照),再也不用偷渡,从此让儿子摆脱的命运,摆脱公子的折磨。

但是船仓道长的儿子宋达所推荐的那艘要维修的商船并非商船而是阎长所在的。官府发现之后父亲让弓福逃走被官兵追杀,父亲因而背上与海盗私通勾结的罪名被射死,弓福也被以同样罪名关入大牢准备受刑。阎长教弓福剑术隐瞒自己的身份从弓福身上获得了清海的地理信息、水军配置情况,准备攻打清海,他以商团将前往唐朝为由告别弓福,弓福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与父亲所修的船正是阎长所在的海盗团伙的船只,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替海盗修好了船只被关入大牢失去父亲后,清海马上被海盗洗劫一空。

在混乱中好友顺镇打开牢门将弓福救出,弓福目睹了海盗残暴的行径,整个县衙全军覆没。

婷花因此失去身为县令的父亲,同时被海盗团团围住险些要被抓往海盗船上与其它年轻妇女一起面临被运往唐朝贩卖为奴的命运。弓福发现了危难中的小姐,用自己百发百中的弓箭救出小姐,领着小姐、郑年一起逃亡,途中突然被一蒙面少年海盗拦截去路,弓福、小姐与郑年正吓得面如土色时,不可思议的是,这蒙面海盗注视了弓福与小姐片刻,突然把刀放下,放过三人的性命,让他们逃走了。这奇怪的举动让郑年十分不解,弓福也十分纳闷,不明白凶残的海盗为何放他们一条生路。三人忙于逃命,没来得及多想。其实此人就是阎长。小姐因弓福冒着生命危险救了自己内心非常的感激,从此之后小姐一生将弓福放在心上,信赖他、珍惜他、救助他,无怨无悔。


from 气功

2019年1月4日星期五

古诗精选今译:张养浩(元人小令)三首

文:慧诚
来源:

【作者简介】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生于纪元1270年,卒于1329年,人,他是元代后期重要的散曲作家。自幼聪明好学,21岁时,经按察使举荐,为山东东平学正(官职名)。后历任礼部令史、堂邑县尹、监察御史、吏部尚书等职,因直言敢谏,屡招祸端。至治元年(1321年),以老父侍养为由,弃官归隐,屡召不仕!到元文宗天历2年(1329年),关旱,张养浩以六十高龄,应召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全力从事于赈灾济民的工作,到任四月,未尝回家,昼夜辛劳,积劳成疾,死于任所!卒后封滨国公,谥文忠。《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161首,套数2套。

一、[中吕]山羊坡  述怀

【原文】
无官何患,无钱何惮?
休教无德 人轻慢!
你便列朝班,铸铜山,
只不过为衣和饭,腹内不饥身上暖。
官,君莫想;
钱,君莫恋!

【今译】
无官没什么可忧虑,
没钱没什么可叹惜,
为人要正直,莫教别人因为缺德看不起!
你即使做了高官,得到铜山,铸钱过亿,
只不过是为了穿衣吃饭,使身上温暖,腹内不饥。
劝你(包括我)不要光想当官,光想敛钱,那是危险至极!

【说明】
作者通过此曲(元人小令)来说明,为人要正直,光明磊落,不能只为了钱而落下“无德”的名声。所以,官莫想,钱莫恋!

二、[中吕]红绣鞋  警世 

【原文】
才上马 齐声儿喝道,
只这 便是送了人的根苗,
直引到深坑里 恰心焦。
祸来也,何处躲?
天怒也,怎生饶?
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今译】
当官的上了马,就有差役在前面吆喝
这便是导致灾祸的根苗!
一直把你引到深坑里,醒悟时,已经晚了。
祸来了无处躲,触犯刑律 对你也不会轻饶!
到那时,往日的威风 己不见了。

【说明】
当上官就耀武扬威,必遭败绩。此曲是对腐败的批判,也是对作官者的警诫!

三、[双调]折桂枝 退休

【原文】
功名事一笔都勾,
千里归来,两鬓惊秋。
我自无能,谁言有道,
并非是勇退中流。
柴门外春风五柳,
竹篱边野水孤舟。
绿蚁新筜,瓦钵磁瓯。
直共,醉倒方休。

【今译】
退下来,有关功名的事一笔勾消。
从千里之外归来,发现两鬓都白了。
我是因为没有能力,才辞官隐退的,
不是像人们说的是深明进退之道。
归来后,柴门外五棵柳树,在风中乱摇,
竹篱笆外 孤舟随水而漂。
喝的是自家酿的土酒,
用的瓦罐之类,都很粗糙。
平时与青山为伴,经常醉倒。

【说明】
此曲是张养浩隐居时所作。据考证:他的别墅,在济南城北十里处,张养浩在这里度过了十年光阴。诗风淳朴清淡。诗人的生活简单,老实厚道。


from 气功

《幼学琼林》笔谈(二十四):虞舜制衣裳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原文】

虞舜制衣裳,所以命有德;昭侯藏敝哑,所以待有功。

【字词义解释】

(1)虞舜: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受尧禅让而有天下,国号虞。
(2)所以:用来。
(3)命:任命。
(4)有德:有德行的人。
(5)昭侯:战国时韩国国君,在位时,以申不害为相,大治。
(6)藏:收藏。
(7)敝哑:破裤。敝,破旧。哑(ku),通“绔”,指裤子。
(8)待:等待。
(9)有功:有功劳的人。

【译文参考】

虞舜制定衣服的式样、花纹、颜色等级,作为区分职位等级的标志,来任命有德的人;韩昭侯收藏破旧的裤子,将旧功臣比做旧裤,不忍心弃之不顾,以此来等待有功的人。

【读书笔谈】

上一课讲的是弟子和汉代宰相公孙弘生活节俭的故事,让人懂得“俭可养德”的道理。过分追求物欲享受就会让人脱离正道,走上人为财死的险恶道路,德性最易受到蒙蔽。这一课同样讲节俭的重要性,只不过换了一个角度,从古代帝王治国的角度来讲节俭的重要性。目的还是为了养德。帝王节俭就可以实现“为政以德”,国家兴盛的治国理想。

那么何为“为政以德”呢?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开创以孝治天下的舜帝。这个传统治国思想,不是孔子独创的,而是孔子继承并总结出来的。是舜帝以一生的经历亲自为后代子孙和历代帝王留下来的。

舜帝儿时饱受饥寒打骂的虐待,父亲眼盲,后母狠毒,后母所生的弟弟伙同后母与父亲,多次设计残害舜的性命,即便如此,他也从不怨恨父母弟弟,依然恭顺地孝敬父母,爱护弟弟。以德报怨。由于不为家人所容,他出外谋生后,依旧以孝悌之道对待所有人,无论是打渔,务农,还是干工匠活为生,都能像对待家人一样敬老爱幼,勤勤恳恳,以宽仁忍让感动着身边的人,以至于他无论走到哪里,原先多么荒凉贫困的地方,都能三年成市,尧帝因此得以听闻他的孝贤之名。最后把帝位传给了他。

可见苦难的经历,是宝贵的历练,能养成大德。后代明君,有所作为的,都能牢记他一生吃苦节俭,任劳任怨侍奉父母和长者,友爱弟弟和尽心照顾天下百姓的美德,大家都明白舜帝就是为政以德的典范。他历经苦难,因此懂得仁爱百姓,在治国时,就能选官重德,所以说他“制衣裳,所以命有德”。任命有德之人管理国家,国家才不会腐败,百姓才有安康的生活,天下得以太平。

所以历代有作为的帝王,非常注重养德,从来都把节俭吃苦看得很重,注意让不要一朝得志,就改变初衷,变节堕落,丢失江山。下边讲的,都是帝王节俭养德,不忘恩义,用以治国的故事,令人深受启发。

时间】

虞舜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孝顺贤能,继尧之后成为天下的共主。舜曾巡视天下,将天下划分为十二州,观察天象,及山川神碉,整顿礼制,扬善逐恶。

根据《书.益稷》记载:舜制定衣裳,用颜色、样式、花纹、图案作为等级的标志,授与有德行的人,让他们为百姓做事。

战国时代的韩昭侯,是一位贤明的国君。在位时,国家大治,诸侯不敢来犯。他有一件裤子,虽然已经十分破旧却舍不得丢掉。他说:“这裤子以前是有用的,现在虽然变得破旧了,我仍然不忍心将它丢弃;就好像有功的人,我不忍心忘记他以前的功劳。所以收藏这旧裤等待有功的人,赏赐给他。”

南朝宋的开国国君刘裕,年轻时家境清寒,为生活不得不出外谋生。刘裕辞别家人,穿上新婚妻子亲手缝制的粗布衫裤,到新洲帮人收割芦苇以换取温饱。一连数天,顶着大太阳挥汗工作,新的衣裳很快就破烂不堪,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后来,刘裕穿着这身破衣投身军旅,凭着战功,得到晋升。之后当上了南朝宋的皇帝。

刘裕登上皇位后,并没有忘记年轻时的贫寒日子,他将破烂的粗布衫裤仔细收藏起来,并常告诫子孙说:“我保存这套粗布衣裤,就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当年。后代子孙如果有奢侈不知节俭者,一定要家法严惩。”由于刘裕带头崇尚俭朴,使得东晋以来浮夸奢侈的风气得以改变。

帝王节俭,就能慎终追远,以德治国,爱惜臣下和百姓,懂得是非恩义,才能获得天下人的真心拥戴,国家才能繁荣安泰;个人节俭,也能以德治家,敬重父母,爱护兄弟,不忘感恩妻子辛劳,夫妻相敬如宾,家庭必然和睦,所以家和万事兴。齐家治国,皆从自身养德开始,先人教诲,要牢牢记住。

(注:据正见网传统文化教材《幼学琼林》改编,增加笔谈部分,以便理解课文内容)


from 气功

天佑中华(六):春秋战国(3)澄清误解

文:石方行
来源:正见网

这里我们必须澄清三个被千年误读的话语

“男尊女卑”,后人觉得是在轻视。有的男人抓住这句话折磨女人却心安理得,有的女人觉得自己地位低下心里很不平衡。特别是后来一些道学家将这方面极端化,导致误解更深。

“男尊女卑”来自《易经. 系辞》,在学习《易经》后,写《易经.系辞(上下传)》。里面有这样的描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说明孔子非常明白万事万物各安其位的重要性。这里的贵贱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贵贱也不同,这里的贵贱指的是人在人生不同阶段中,社会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并不代表能力和身份,更不是思想和地位上的尊卑。
男女都要各守其道(比如男人要大气、包容、阳刚;女人要柔美、谦卑、细心),各安其位,而没有地位和上的高低。这样都符合阴阳的和谐之道,家庭才能美满,就如同道家的阴阳鱼一样。互相包含相辅相成。这里更没有歧视女人的意思。

说到歧视女人,咱不能不提那句非常容易被后人误解的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个也被后人称为“歧视”女人的话。当时社会上男女是非常平等的。在《诗经》中有很多是写男女之间的爱情,而孔子本人咱上段说了没有歧视女人的意思。那这句话怎样理解呢?咱看看当时的语境:

子贡曰:“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系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引自:《论语.阳货》)

不用怎么译成白话文,就会明白这三段话是上下相关联的孔子与弟子子贡的一段对话。

这句话我们倒过来看就明白了:有着“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表现的某些人和标准低下、地位比较低下(一般这种人受教育少,道德修养自然会很低,会沾染社会上不好的习气)的人难以相处。此处的“女人”就是代(引申)指某一类人,而根本不是指现在人认为的“女人”。

这再看这句就明白孔子此时说的根本不是牢骚话。而是说出一种道理。上下文就可以连贯起来表述一个中心意思:对让人讨厌的种种表现的论述。

第三句就是:“,怪,力,乱,神。”(出自:《论语. 述而》这句被现在无神论者认为是孔子是无神论者的标志。其实如果是这样,孔子为什么一生热衷于复兴周礼,对祭祀的事情也非常热衷。比如《论语.尧曰》中记载: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在一个普遍相信神的环境中“命”、“礼”、“言”,出自于哪里?不言自明。况且孔子曾经三次问礼于老子。

其实这句 (“子不语,怪,力,乱,神。”) 的本意是说不要“说什么神仙鬼怪的事情,”言外之意“人”这里你要做好(有正念时)才能谈及神仙鬼怪的事情时,并能得到神仙的眷顾,否则“人”的这一面做不好(对神没有正念),谈及神仙鬼怪是遥不可及的(因为神仙不会在不正的生命面前展现) 或者会被恶的邪的东西带来伤害。

记得小时候看到一些老房子的墙壁上写着“批林批孔”的标语,当时不知所云,问大人,大人说:“林是林彪,因为不和一条心,乘飞机逃走,后来摔死了。人们在林彪住的地方找到了一本关于孔子的书,结果几千年前的孔子受林彪的牵连而被批判了。”
现在想起来都非常的荒唐。林彪自称为毛泽东的好学生,整日拿着毛语录,为什么不因此把毛批判一通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时中共对孔子的所谓批判,都是断章取义,扭曲事实。甚至是泼妇骂街式的。但这种后果却是灾难性的:两千多年儒家道德底线被破坏,人开始肆意破坏自然、混乱人伦。所以现在中国各类问题层出不穷。

在春秋时期“封禅”问题逐渐的成为一种制度。其实封禅原本除了表示对上天的敬畏和得到上天的认可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地:那就是上“天”。生命本来就是天上来的。君王代表臣民想通过封禅达到踏上天路,真正能回到生命来的地方。从这一点上来说,博学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如果到泰山上得到神的教诲,而明白了人间的理,那意味着什么?是否是有“觉悟了的生命”的意味呢?为什么在中土留下“孔圣人”这一而千古不衰?这请朋友们好好思考一下。

写到此处我们不应忽略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印度,王子释迦牟尼(公元前五六零年——四八二年),在这个时段降生、出家、寻道、最后成佛,广度众生。佛法后来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儒、释、道甚至西方的耶稣基督大体上都是这一时间段兴起,传扬,这难道是巧合还是高层生命有意这样安排的呢?

(待续)

 


from 气功

千古义商张保皋(3):唐朝将军与新罗奴隶

文:刘如
来源:

主人公张保皋无论是身为奴隶还是身在战场与商场,一生出生入死与恶势力拼杀的过程,尽管让整部剧充满了刀光剑影,目的都是为了塑造一个为民族、为百姓造福,以生命实践信念的伟大的将军形象。

因此本剧的开场便是一幕声势浩大、惊心动魄唐朝戈壁滩上的沙漠战争场面。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817年,张保皋成为唐朝武宁军先锋将领,与叛军李师道藩镇展开激烈紧张的厮杀。可谓是人仰马翻,战马嘶鸣,箭如雨发。张保皋智勇双全、勇猛英武的将军形象瞬间抓住了观众的视线,在短短的一组镜头里刻画的诩诩如生,人们如同在观看一部表现战争的电影,场面之逼真、声势之浩大在一般的大型制作中,如此费心、费资、费力的表现手法是十分罕见的。

这一组倒叙的镜头不仅将张保皋一生民族英雄式的将军形象进行了定位,也引发了观众对他强烈的好奇,他为何会来到唐朝成为一名将军,为何拥有如此惊人的武艺与才智,人们将带着许许多多的疑问追寻主人公不平凡的一生。毫无疑问这将是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将军的气质与形象表现其伟大人格的一生。短短的一组战争的场面已经透露出导演对其所要表现的主人公的发自内心的崇敬。因此该剧深刻、细腻、一丝不苟,令人惊心动魄的同时其精心制作的服饰、扬帆大海的高大威峨的木制帆船,还有那碧蓝如镜的辽阔的大海都美丽的如诗如画,令人赏心悦目,心醉神迷。

一组激烈紧张的战争镜头过后,本剧主人公的正式拉开。也就是说张保皋作为奴隶走向唐朝的人生的第一部分正式开演,镜头瞬间拉回到朝鲜美丽的海域,张保皋少年时代的故乡——清海镇出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从这里开始,交待了张保臬作为清海船仓奴隶直到被卖到唐朝成为奴隶角斗士的整个过程。

张保皋作为一名船仓奴隶,刚开始并没有姓氏,因此小名叫“弓福”,因拥有百发百中的箭术而得名,他的整个奴隶生涯都以此为名。弓福(也就是小时候的张保皋)因不甘牛马不如、一生无法改变的奴隶悲惨的命运,企图偷偷潜入前往唐朝的商船而改变命运,但是偷渡失败反而遭受清海镇船仓负责人——船仓道长的宋达的毒打。这个情节是本剧描述张保皋一生命运的第一个故事情节,表现了他不轻易服输、顽强不屈的性格;也交待了他一生未来的走向。

他告诉偷渡时碰到的船主薛平大人自己偷渡到唐朝是为了改变身为奴隶的命运,是为了成为象薛大人一样的大商人。这是他少年时代因不堪奴隶的命运而立下的志向,这个志向尽管是为了个人的生存,却拉开了他日后成为伟大商人的线索,同时也让他与未来人生的导师薛平大人结下了缘分。也就是说该剧在第一部分为他即将要完成的人生——走向唐朝并成为商场上的开拓正道的英雄人物而埋下种种善与恶的缘分,让他在正式步入商场来到唐朝前,为他未来要成就的人生打下基础,因此偷渡失败便成为一种必然。

“张”的人生是要塑造在奸商、、权贵的严重逼迫、利诱中走出一条正道的人生,是为后人留下一个光辉榜样的人生,因此在他正式前往唐朝走入薛平商团步入商场前,给他未来人生走出正道进行帮助和给他出人生难题对他疯狂迫害的这些善与恶的关系都会在这第一部分一步一步有序的铺开,他开拓的这条充满战争的艰险道路所必备的武艺也在这一部分进行充分的交待。

因此当观众恳切盼望他能早日偷渡成功摆脱这悲苦的船仓奴隶的命运时,他却进入了看似永无尽头一次比一次更加可怕的奴隶生涯。仿佛命运要残酷地将他的人生与梦想通通斩断。在生与死的挣扎中,他将遇上生命中救助他、信任他、协助他、鼓励他、成为他一生精神支柱的女子——婷花小姐;也将遇上第一个剑术老师,结下少年时代珍贵的友情却不知是海盗身份的阎长。这个阎长将是代表海盗与他展开较量的劲敌。他当然还会与商道上的与他背道而驰的奸商恶霸紫薇夫人结下难解难分的恶缘。海盗和夫人将成为张保皋未来走正道时给他带来人生困境压力与难题的两大主要阻力,也就是两个主要的代表恶势力的商团。他必须要在将来破除这两大阻力的过程中走出自己的正确的人生道路。

因此下边一步一步发生的苦难是为弓福结下善恶两种缘分并学成高超的武艺而推演出的第一部分。

 


from 气功

世界第一秀:神之韵——净化之力

文:紫韵
来源:

众所周知神韵就是神之韵,现今神之韵已覆盖全球,引领世人内心的良善,以为载体,从新铺就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向着生命的本源归根复命。纯真,纯善,纯美的理念已潜移默化的深入人心,改变世界,人心归正了,一切文化潮流也在归正之中。这就是神之韵的净化之力!

虽然目前信仰在邪党肆虐的中国大陆很匮乏,但中国人自古就有乡土观念,不管漂泊多远,身在何方,内心深处都想叶落归根,认祖归宗。可见神传文化不仅是精神的传承还有血脉的传承。精神上邪党可以通过历次运动,暴力统治,洗脑以文革的形式破坏一切传承的形式物件。将古物破坏殆尽,企图用无神论将人的精神转基因到猴子上,改变汉字,在简体字中加入邪灵的私货,抽取神传的韵力,甚至毁掉族谱,挖坟鞭尸连死人都要批斗。但毁掉精神上的却灭不了骨子里的血脉传承,不信神总要认祖吧!中国人只要认祖,就泯灭不了对神的信仰。

我们的百家姓追根朔源都源自三皇五帝,而三皇五帝本就是半人半神的存在,神传文化是历代人的结晶,每一个有姓氏的中国人都是有根的。所以不管有多少弯弯绕归根结底中华民族都是神的子民,神是慈悲的存在,纯真纯善纯美就是神之韵所展现的净化之力,一切自在美好的根源,只要信心灵就在神的净化之中。不管表面上的文化思维被变异的多离谱,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向善的,那是因为人自身所承传的血脉与神之韵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向心而生,本性使然,骨子里的东西不是强权暴力可以完全剥离的,也是神留给人最后救赎的机缘,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神韵所到之处神的救赎就全面启动了。

这种亲和力就像小时候不认字时就特别喜欢古文化,尽管看画本都不知道反正,在幼儿园趴在地上拿反了都能看得入迷,家长来接也不肯走,非要拿回家去看,其实以当时的智商连个热闹都瞧不出来,就是觉得亲,爱不释手。上学后不喜欢课本就爱看课外书,古书的生僻字都认不全,内容只是一知半解也看不懂多少,就是莫名的喜欢。明知道读好课本考出好成绩才会有前途,可以争名夺利活得扬眉吐气,但这些好处却不及生涩难懂的古书有吸引力。

虽然我也是被邪党的洗脑教育长大的,但思维里党文化的东西却不多,因为喜欢古文化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会对课本,老师,家长,领导绝对服从。人无完人怎可因为掌握了权势地位就绝对正确呢?何况是人就有欲望贪念,权势很容易沦为作恶的工具,不辨善恶,盲目服从就会沦为作恶的帮凶。圣人还有瑕疵,在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传统美德沦为迂腐的当今,值得尊敬的只有人性的实践者,谦谦君子方能配得上个师字,不能破迷解惑只教人追名逐利,纵有学历在手不会做人,已经输了一半了,可惜名头虽多君子难求。至于家长太多的已及度人,太多的失意,负面教训都想从孩子身上找回来,虽是生身父母孩子却不是自己人生的翻版,又怎可掌控他人的。至于课本本就是政治的产物,不容人思考深究,辨别真伪,只可绝对服从,否则就会丢分,这本身就有问题,侮辱人的智商。

因为善恶有报天道好还,出来混就得还。不会因为你服从了权势,屈就了谁帐就不记在你身上。权势利益可以胁迫你做违心的事,说违心的话,却不会替你承担业报,有独立思想的人毕竟和机器人是有区别的,一切善恶皆出自于自己的选择,所以要全权负责。遵循天道而行你命由你不由天,违背天道而行你命由天不由你,变数只在善恶间。

所以传统文化是灵魂与身心的最好守护,能第一时间让人作出正确的选择。无关政权,无关利益,只关乎于自己的本心。不是做坏事的人多了,就成对的了,不跟风就掉价了,而是沦丧了道德就在堕落中。因为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道德,是维持人本性的坐标,是神的基因,心性越高越接近神。

虽然我们的肉身局限在这个空间,但灵魂的根源都在更高空间的神界,传统文化说到底就是灵魂深处的记忆在这个空间的外化,也就神性的外化,在这个空间的表现就是——智慧,所衍生出世间文化艺术的巅峰,登峰造极无所不能,同时也通过代代相传来维持人类的道德。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神性本身就有净化作用,因为道德越高尚智慧打开的越多,各行各业的造诣就越深,想得真传必须修身养性,维系道德的同时也在不断修养延续道德的传承,有个良性的循环才能经久不息,所以五千年才延续至今,可见传统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命脉,传统文化的回归就是神性的回归。

对于修炼人而言这世间已没有多少迷可言,但要帮不修炼的人破迷解惑却难于登天(破迷的过程本就是登天的过程)。首先无神论就是死障,试问不信鬼的有没死过当过鬼?不信神的有没修成到神界?未知的领域岂是区区人的思维所能涉及的,除非修炼,涉及不了就盲目反对只是堵死了自己的路。

之难就像写文章,写的太透太直白了,不够通俗很多人看不懂,接受不了。要写的接地气,老少皆宜就必须有套接近常人的思维,思维接近了才好沟通,这正是我所欠缺的,因为我只会与书沟通,智慧有所欠缺,要花几年的时间去观察感受俗世的纷扰,真是苦海无涯一言难尽!好在也小有所成会写些闲篇了。


from 气功

2019年1月3日星期四

酌古鉴今:唐太宗强调:贤人与愚人,多财均有害!(数文)

文:曾敬贤
来源:正见网

一、叔向贺贫    

《国语.晋语八》记载:

晋国大夫叔向,去见晋国正卿韩宣子。韩宣子正在为的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韩宣子说:“我空有正卿的名分,却没有实际的收入,正在为不能和那些同僚们应酬交往而发愁,你却来祝贺我。这是为什么?”

叔向回答道:“过去,栾武子身为晋国的正卿,却没有百顷的田地,他的家里的器皿,都不全。但他却能宣扬德行,遵守规矩法度,在各国诸侯中都很有名气,诸侯们都很喜欢他,戎狄也归附他。由于他正派、勤政,从而使晋国走上正确的轨道。他顺应民心,杀掉无道的晋厉公,另立晋悼公,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内疚和不安,也没有招致祸患与责难。到了他的独生子栾桓子,骄横奢侈,贪得无厌,违法犯规,放债收利,敛取财物,一意孤行。本来是应该降祸于他的,但靠着他父亲栾武子的德泽,才没有祸及其身。到了栾怀子,一改他父亲栾桓子的行径,承继了其祖父栾武子的道德操守,本来是不会有什么祸患的,但由于受到栾桓子罪行的连累,不得不逃亡楚国。

再说那个卻子,他的财富相当于晋国 公室财产的一半,他的家臣有三军的一半,他依仗其财富和权势,在晋国横行无忌,结果却弄得他自己被处死,尸体在朝堂上示众,其宗族也在绛城被诛灭。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郤家在朝八人,五人为大夫,三人为卿,他们所受的恩宠,也算是够高的了;一旦被诛杀,真是莫大的悲哀。这都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啊。现在,你有栾武子一样贫困的境遇,我认为你也一定能有他那样的德行,因此才向你祝贺。如果你不为德行的建立担忧,而只为家财的不足发愁,恐怕我为你吊丧,都来不及,哪还有什么祝贺呢?”

韩宣子听了叔向这番话,连忙拜谢,叩头说道:“我韩起(韩宣子名起,字宣子)差点也将遭致灭亡。幸亏有了你,我才得以继续生存。你的这番赐教,不仅使我韩起个人受益,就是我先祖韩桓叔,听了以后,也要感谢你的恩德!”

二、财利为贵,但莫如安身使隆盛

北周建国初年,宇文宪开设幕府,自辟僚属(自己找寻、安排下属),任命裴文举为司录。北周明帝初年(559年),裴文举先后担任帅都督、宁远将军、大都督。宇文宪出镇剑南,又是用裴文举为益州总管府中郎。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年),再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益州地区的土地肥沃,商贩可获利百倍,容易赚钱发大财。有人建议裴文举,也去牟利!裴文举回答说:“商贩谋利,固然可贵,但不能安身。我认真、正直的干工作,能够身安,能使生活和精神有所寄托,并且能使道义隆盛。这不是从商谋利所能比的,所以我不去做生意谋利。这并不是厌恶钱财。”

裴文举廉洁清贫。宇文宪怜惜他贫穷,常常要资助他,裴文举总是推让,往往是推辞掉的多,实际接受的很少。

北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年)裴文举改任绛州刺史。他的父亲裴邃,任正平(今山西新绛)太守时,就以廉洁要求自己,每逢春天出巡考察民情,只是单车出行。裴文举来到绛州后,完全遵守父亲的做法,百姓大为称赞。

总管韦孝宽,对他也非常钦佩。每次和他交谈,不觉的双膝跪着在席前向他靠近。总管对裴方举就是这样尊敬。在北周武帝天和初年(566年),裴文举被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裴文举干工作,能够身安,并能使生活和精神有所寄托,而且能使道义隆盛。他的这些愿望,都实现了。

三、守住本分,朴素过活

晋国的卞兰,他在自己的《座右铭》中,写道:

装饰豪华的房屋,必然污染你的;金银财宝塞满厅堂,必将搅乱你的心智。贪图美食,招致祸殃;追求艳色,危及自身;想到高处,反而坠到底层;追求财富,反而变得贫穷。清心寡欲,是老子所珍爱的名言,周庙里的铭言,是所遵守的准则。开口说话一定要审慎,万勿失言于人。从容应付,适应形势,与光、尘合而为一。不要说幽寂孤独,没有人知道你;不要说幽深冷清,独处犹如群居。不首先去追逐幸福,就不会与灾祸为邻。守住本分,朴素过活,不乱伦理纲常。经常如临深渊一般小心谨慎,善始善终,抱定纯洁的宗旨。

四、唐太宗强调:贤人与愚人,多财均有害!

唐代吴兢《贞观政要?论贪鄙》记载: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对公卿大臣说:“我整天努力工作,不敢懈怠,不仅是忧虑、同情百姓,也是希望使你们长久保持富贵。天不是不高,地不是不厚,我常常小心谨慎,畏惧天地。你们如果能够小心谨慎,奉公守法,经常像我畏惧天地一样,不但百姓安宁,你们自身也会经常得到欢乐。古人说:‘贤人多财,会损害他的意志;愚人多财,会造成他的过错。’这话可以作为高度的警戒!如果徇私舞弊,贪污钱财,不仅败坏国法,损害百姓.即使在事情尚未暴露的时候,内心也岂能不常常感到恐惧?恐惧既然很多,也有因而导致丢命的。大丈夫怎能贪图钱财,害了身家性命,让子孙都感到羞愧呢?你们要认真地想一想我这番话。”

五、不受馈赠,免除不义

明代冯梦龙:《智囊?明智部?知微》记载:

战国时的列御寇,家里很穷,经常面带饥色。有人就对郑国宰相 子阳说:“列御寇是一位有道之士。他生活在您的国家里,却十分贫穷,您莫非是不喜欢读书人吧?”子阳马上派下属官员给列御寇送去几十车粮食。列御寇出来见了使者,再三辞谢,婉言拒绝。使者离开后,列御寇进屋,他的妻子按着胸口说:“听说作为有道之人,他的妻儿都能够得到安逸和欢乐。如今妻儿都面带饥色,人家上门送来粮食,你却不肯接受,我的命好苦呀!”

列御寇笑着对他的妻子说:“子阳并不真正了解我,他是因为听了别人的话,而给我送粮食来的。他可以听别人的话,而给我送粮食;也会听别人的话,而定我的罪。这就是我不肯接受粮食的原因。”

后来,郑国的老百姓,果然起来造反,杀了子阳。接受了别人的供养而不去为别人的困难拼死出力,就是不义;为了他的困难而去死,又死得没有道义;没有道义而去死,就是悖逆天理。

列御寇避免了不义和悖逆的行为,他的思虑,岂不是很深远吗?

六、官吏清贫是好事

《旧唐书?崔玄暐传》记载:

我听到姨兄 屯田郎(官职名)辛玄驭(人名),曾说:“儿子在做官,有人来告知,说他家贫穷得几乎不能生活,这是好消息;若听说他家中钱财物品充实,衣服时髦,马匹肥壮,这是坏消息。”

辛玄驭说:“每见亲戚中做官的,大多将钱物奉送给他的父母,父母亦只知道高兴,竟然不问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果真是薪俸中省下来的钱,固然也是好事;如果是他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这与盗贼有什么区别?即使不受大的处罚,难道心里不感到惭愧吗?三国时,孟仁的母亲,不接受她儿子送他的腌鱼,就是这个道理。”

辛玄驭对儿子说:“你现在坐食国家的薪俸,已十分荣幸,如果不能清正廉洁,为国尽忠,还凭什么顶天立地地,在人世间活着?孔子说:‘即使每天杀牛、羊、猪来奉养父母,还是不孝顺。’官吏要修养自己的身心,保持廉洁,不要辜负了父母的心意。”

七、良心死而贪心生

清代金庸斋:《居官必览?操持》记载:

罗一峰先生说:“士人在诵读学习的时候,见到的所作所为,就会切齿痛恨;就会高谈阔论,感叹击节,似乎可以盘旋翱翔于古人之上,而视那些贪官污吏为猪狗。然而,一旦他们绾绶佩印,就会受到势利的薰烤,自己妻子渗入的淫威,以及同流合污者的怂恿附和,于是乎良心死、而贪心生。犹如倚门拉客的娼妓,负隅出击的猛虎,巧取豪夺,不再知道名义是什么,职业道德又是什么。根本不去想想七尺之躯,一日之享,米不过一升,肉不过一碗,冬不过一件裘,夏不过一块布,说是为了自身吧,则身外都是多余之物,为了子孙吧,子孙不能保证能占有。然而终使正派士人羞与同朝,正人羞与同乡,甚至有知识的后裔,也羞愧有如此的祖辈。唉,这实在是可哀!”

(均据清代《渊鉴类函》)


from 气功

百岁方丈竟是妖 拨开云雾看真知


来源: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在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中的老方丈,其实是一个与妖怪为伍的妖僧,在世人看来是长寿之人,得道高僧,而本质却是邪恶的。

一:空活二百七十岁 奢侈生活非为僧

老方丈的生活非常讲究,用人的话讲叫懂得生活,可是在修炼人的眼里就是另一回事了。

老僧道:“也有万里之遥了。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朽之辈。”三藏又问:“老院主高寿几何?”老僧道:“痴长二百七十岁了。”行者听见道:“这还是我万代孙儿哩?”三藏瞅了他一眼道:“谨言!莫要不识高低冲撞人。”那和尚便问:“老爷,你有多少年纪了?”行者道;“不敢说。”那老僧也只当一句疯话,便不介意,也不再问,只叫献茶。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钟。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三藏见了,夸爱不尽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那老僧道:“污眼污眼!老爷乃天朝上国,广览奇珍,似这般器具,何足过奖?老爷自上邦来,可有什么宝贝,借与弟子一观?”(出自《》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二:佛门弟子无善念 竟生

有两个徒孙,是他心爱之人,上前问道:“师公,你哭怎的?”老僧道:“我哭无缘,看不得唐僧宝贝!”小和尚道:“公公年纪高大,发过了他的袈裟,放在你面前,你只消解开看便罢了,何须痛哭?”老僧道:“看的不长久。我今年二百七十岁,空挣了几百件袈裟,怎么得有他这一件?怎么得做个唐僧?”(出自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正说话处,有一个小和尚名唤广智,出头道:“公公,要得长远也容易。”老僧闻言,就欢喜起来道:“我儿,你有什么高见?”广智道:“那唐僧两个是,辛苦之甚,如今已睡着了。我们想几个有力量的,拿了枪刀,打开禅堂,将他杀了,把尸首埋在后园,只我一家知道,却又谋了他的白马、行囊,却把那袈裟留下,以为传家之宝,岂非子孙长久之计耶?”见说,满心欢喜,却才揩了眼泪道:“好,好,好!此计绝妙!”即便收拾枪刀。(出自《西游记》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三:修炼看人心 心善是前提

老僧虽然二百七十岁了,在世间会被人称为老寿星,得道高僧。谁能想到他的长寿来自与妖怪来往,得了点妖气而成。所以看一个人修练的好不好,不应该看表面而应该看他的心性如何。

老方丈贪图享受,吃的用的都是顶尖的,可谓奢华至极。可是却有蛇蝎之心,竟为了宝贝想谋杀,与妖无异。看一个人的修行,不应该看他的寿命和长相,最重要的是他是否有一颗慈悲之心。

今天的很多出家人,吃的穿的都是好的,却贼眼看人,色心不去,佛祖会承认他们吗?可悲至极呀。


from 气功

学古随笔:知雄守雌 ,甘为溪谷

文:华翰
来源:

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豀;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

上面这一段文字,出自《庄子-天下篇》,讲的是思想。

老聃说,对事物刚强的一面,要有所认识。但处世,却要始终坚守在事物柔弱的一面。宁可做一条小溪,汇聚天下的涓涓细流。对事物显著、明亮的一面,要有所了解;却始终要站在事物晦暗的、不甚显著的一边。宁可做低洼的山谷,聚集包容世间万物。红尘万丈,人人争先恐后,却宁愿落后,甘心承受天下的污秽。人人为自己求实惠,得实利;但自己却宁可坚守虚空,不求有太多积蓄,但求事事、处处都能处在下位。能做到这些的人,其实十分高尚。他们立于世间,如此从容而精神不曾有所耗费,无所作为,却对于智巧的东西,付之一笑。福禄是人人都追求渴望的,自己却偏偏委曲求全,这是只求避祸。这样做的根本,在于心怀奥妙无穷的,生活态度以节俭简约为大要,这是因为坚硬的东西最先毁坏,锐利的东西最先受到挫折。对待万物要用一颗宽容的心,从不削夺、欺凌他人,这就是最高的思想境界。

唐代名将郭子仪平定后,又几次挫败边境军队的叛乱和异族的入侵,可以说是国之栋梁,功盖天下。而郭家满门,也是富贵至极,郭子仪七子八婿,个个都是朝廷重臣,有的还攀龙附凤,娶了皇族之女。可以说,中唐之初,郭家就是天下门大族,连皇上都要给三分面子。然而,位极人臣的郭子仪,并没有被显赫的地位、家族的兴旺冲昏头脑,而是时刻保持谦虚,甚至采取自贬、自污的处世态度。

郭子仪曾经下令,郭家大门时刻敞开,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甚至直接进入内室。有的人好奇,真的进入了郭家内室,发现郭子仪竟然为自己的妻妾,端洗脸水,拿毛巾香粉,完全没有一点出将入相的气派风度。事情传开之后,郭子仪的儿子们都感到耻辱,集体到郭子仪面前,劝他以后不要再这样自贱自污,以免丢了郭家的脸。

郭子仪却对他们说,自己这样做,正是为了郭家。自己虽然功盖天下,但是毕竟是臣子,如果嚣张跋扈,自己在世的时候,皇上可能不便怎么样,万一哪一天自己不在了,一旦有小人进谗言,郭家肯定要遭受祸患。现在自己这样做,当然是自取其辱,可是却能够表现出郭家对皇上、对他人都没有威胁,因此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也不会引起皇上的疑心。儿子们听了这一番话,才明白了郭子仪的苦心,纷纷拜服。

郭予仪能立下如此大功,可谓“知雄”,但是他又能放下身段,宽厚待人,谦虚谨慎,毫不嚣张跋扈,这就叫做“守雌”。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能在荆棘丛生的世上,履险如夷。这也就是自辱、自贱、自低、自下,自找平衡。自动坐在地面上,他也就不会摔跤子。

一群盘腿打坐、静修敬神的人,由于经常坐在大地上,从来不自高自大的人,天公地母都会让他们清吉平安,神都会保佑他们的。

“泰山不弃土壤,故能成其伟;深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伟且大哉,此之谓也!


from 气功

《幼学琼林》笔谈(二十三):布被十年

文:刘如
来源:

【原文】

卜子夏甚贫,鹑衣百结;公孙弘甚俭,布被十年。

【字词义解释】

(1)卜子夏:即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年卫国人。学生,以文学见长。孔子死后,曾在西河讲学,魏文侯尊奉他为老师。
(2)甚:十分,非常。
(3)鹑衣:鹑,即鹌鹑。鹑鸟尾巴短秃,羽毛呈赤褐色,并间杂黄斑,看起来像破旧补钉的样子,所以用来形容破旧不堪、缝补多处的衣服。
(4)百结:用碎布联结而成的衣服,比喻破旧的衣服。
(5)公孙弘:西汉淄川人。以节俭闻名。
(6)俭:节俭。
(7)布被:用粗布做的被子。

【译文参考】

子夏家境贫困,穿的衣服多处缝缝补补,破烂不堪,但他不以为意,甘于过清苦的生活;公孙弘十分节俭,一床布被用了十年。

这一课,很简单,主要以孔子的高徒子夏和西汉名相公孙弘为例子,讲述节俭的重要。古语有言:“俭可养德”。也就是说,古人认为,无论是为学者,还是为官者,都要注重养成生活节俭的好习性。因此这里提醒孩童,从小要向传经(传授儒家经书)鼻祖子夏和身居三公之位依然保持平民质朴生活的公孙弘学习,这样才能修养自己的德行。

为什么节俭能养德呢?因为人的是无止境的,人如果不懂得克制欲望,一味追求物欲享乐,自然滋长对权势和财富的执着。为了得到这些,就很容易放弃做人的德行,渐渐就会走到挺而走险,违法犯罪的地步,所以才会出现“人为财死”的说法。人在一无所有时,经常饿肚子时,那时的欲望就是能吃饱穿暖就心满意足了,可是当人真的吃饱穿暖时,就会想要更好更舒适的生活。所以,只有懂得欲望的可怕,理性对待物欲,克制自己,才不会陷入物欲的陷阱,从而与仁德渐行渐远。可见古人为官讲节俭,不仅仅是作为百姓的表率,也不仅仅是为了珍惜百姓,更大的原因在于,克制私欲,才能保持对道德的坚守。

因此,还有一句古语,叫做“无欲则刚”一个人淡薄名利,质朴节俭,以苦为乐,就不会动摇自己做人的原则,因为任何的利益和享乐都不是自己追求的东西,那么对于得失,诱惑,根本不会动心。高官厚禄,功名利益,都不是自己所求,那么失去这一切也就不会害怕和在意,那么不在意了,还有什么人和事能够威胁自己,或者动摇自己放弃做人的原则和节操呢?这不就是最刚强的人吗?所以无欲就会坚强,谁也动摇不了自己变节。也就是能达到古人说的“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境界。因此,节俭是养德的最好办法。

看看今天的生活,欲望被无限放大,造成的后果,就是道德的快速败坏,人伦的崩毁,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看到了其严重的恶果。

【说故事时间】

力行节俭的晏婴

晏婴是春秋时齐国的名相,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辅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四十余年,堪称是“三朝元老”。

晏婴虽然身居相国的高位,但是生活却非常的俭朴,一件狐皮袍子一穿就是三十年,不仅自己不讲究吃穿,还严格要求家人不穿丝绸,不戴昂贵首饰。十分器重晏婴,多次封赏,但都被他拒绝。认为,在上位者应该以身作则,才能领导百姓,改善社会风气。

齐景公看晏子住的地方靠近市集,地势低洼、潮湿狭小、脏乱嘈杂、尘土飞杨,不是一个良好的住所,便想帮他换一座干爽安静的新屋。晏子不肯接受,委婉的辞谢,说:“我的祖先世代居住在这里,我还担心才德不足,没有资格继承这所房屋,因此能住在这里我已经很满足了。而且这里靠近市场,早晚出去买东西都很方便,又可以多了解民情,实在不敢再劳烦君王为我另建新屋。”

齐景公听了,笑着问:“你住在市场边,一定知道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便宜了?”当时,景公喜怒无常,滥用刑罚,被砍断腿和脚的犯人很多,因此市场便有了专门卖假腿义肢的商人。晏子想藉机劝谏景公,便说:“假腿贵,鞋子比较便宜(踊贵屦贱)。”景公一听,有如当头棒喝,从此减轻刑罚。

后来晏婴出使晋国,景公趁机为他改建住宅,当晏婴回来时新屋已经盖好了。晏婴依礼谢过景公后,就派人把房子给拆了,把拆下来的木材分给邻居们。同时,把那些因为要修建他的房子而被迫拆掉的邻里房舍,按照原来的样子重新盖好,并把邻居们都请了回来。

晏子以高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崇尚节俭反对奢华,对后世影响极大。司马迁非常推崇他,将他比为管仲。孔子也称赞他:“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注:据正见网传统文化教材《幼学琼林》改编,增加笔谈部分,以便理解课文内容)


from 气功

2019年1月2日星期三

刘备的仁义

人常说“患难见人心”,战乱动荡的三国时代展现了义的内涵。三国之义,主要在刘备、关羽、张飞,尤其是刘备之

在群雄混战中,刘备急需立足地之时,陶谦三让徐州,刘备终是不要。至后来陶谦病危,去世前以手指指心而死——明志请刘备接受徐州牌印。陶谦安葬后,徐州众军也请刘备接受牌印,刘备还是固辞,次日,徐州百姓哭拜请刘备执掌徐州,刘备才接受。刘备之“义”是寻常之人无法做到的。

新野之战后,大军漫山遍野、兵分八路,围攻刘备所处的樊城,刘备生死悬于一线。曹操劝降不成即日攻打,刘备问计于孔明,孔明说:“可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刘备说:“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孔明说:“可令人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告知百姓后,新野、樊城两县百姓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刘使君!”即日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刘备与船上望见,大哭曰:“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我何生哉!”便要跳江而死,被左右死死救止。船到南岸,回顾百姓,有未渡者,往南而哭,刘备急令关云长催船渡之,直到所有人都渡过来了,刘备方才上马。

有云:“”,生死存亡之际谁能象刘玄德一样一心护佑百姓?拖家带口行军乃兵家大忌,刘备内心唯有百姓,之大义古今屈指可数。

到襄阳城门外后,刘备的侄子刘琮拒绝开城,并乱箭射下,这时城内有一人名叫魏延,抡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大叫:“刘皇叔快领兵进城,共杀卖国之贼!”张飞便跃马欲入,被刘备止住曰:“休惊百姓!”这时城内守军自相混战,刘备说:“我本要保民,反而害民了!我不愿入襄阳!”于是引着百姓望江陵而走。

兵家攻城掠地有意外的内应乃是万幸,在背后曹操大军铺天盖地追杀的情况下、刘备仓皇逃命的情况下,却为民而不取襄阳立身,可见其仁义之心。

刘备不取襄阳,曹操正好兵不血刃的进入了襄阳。与刘备同行的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不计其数,这种情况下日行仅能达到十余里,而曹操追兵神速,刘备众将都说:“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刘备哭着说:“举大事者必,今人归我,怎么能弃之呢?”因此不许。后人有诗赞叹曰:“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由于军民行动缓慢,刘备被曹操大军掩杀,妻子老小全陷入乱军中,刘备夫人——糜夫人为保儿子阿斗而投枯井而死,张飞、赵子龙血战当阳,何等的忠义!

刘备之义还在于对结义兄弟毫不怀疑的坚信。刘、关、张被曹操大军打散后,刘备战乱中只剩下自己一人逃到青州,被袁绍所保护。关羽护着刘备夫人深陷曹营。后来曹操与袁绍争战,刘备在袁绍军中首次看到在曹营的关羽,心中第一念是:“谢天谢地,原来吾弟果然在曹操处!”丝毫不怀疑关羽会变节,这不是普通常人能做到的,常人谁能无疑心?

刘备之义还在于三顾茅庐请。刘备两顾茅庐反复见不着诸葛亮,备受各种心理、环境打击,却没有丝毫怨言,一直苦等到次年春天后,选择吉日,斋戒三日,熏沐更衣三顾茅庐,敬贤之真诚媲美与请姜子牙。

原文链接:刘备的仁义 - 传统文化

from 气功

救人耽误重要事情反而获得意外的惊人福报

文:铭刻
来源:正见网

五千年传统文化讲“人命关天”、“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说明了救人命与害人命都是关乎天理的大事,不可小觑。

郑瑄的《昨非庵日纂》里记载了一个叫罗伦的书生因为救人误时,考场上发挥不力反而意外得状元的故事。

罗伦经过乡里推荐后,带着,北上京城,参加会试。

有一天,他在途中的一个旅舍就宿,仆人拾到一只金钏,藏起来,没有告诉他。

路上又走了两天,罗伦对仆人说:“我带的路费不足,怎么办?”仆人说:“不要担心。”便拿出金钏,并告诉他原因。罗伦听了,非常生气,要亲自将金钏送还。仆人屈指数道:“如此往返,就赶不上京城的会试了。”罗伦说:“这东西(指金钏)一定是仆人或婢女丢掉的,万一他的主人拷讯他们致死,是谁的过错?我宁可不参加会试,也不能让别人死于非命!”

于是,罗伦主仆二人,便立即返回到那个旅舍。旅舍的主人家,果然有一婢女,在泼洗脸水时,金钏在而没有发现,误泼在地上。主人的母亲,怀疑是奴婢所偷。鞭笞流血,几次寻死;母亲的儿子又怀疑,是自己的妻子,私自藏匿了婆婆的金钏,便对妻子辱骂不休,妻子很生气,也想自缢而死。

正好这时,罗伦赶回旅舍后,拿出金钏,还给他们,救了两条人命。他们一家人都很感激,街坊邻居见此,受到感动的人也很多。

罗伦主仆二人,急忙又赶赴京城,到京城时,已是二月初四。罗伦没来得及温习典籍,就仓促应考、交卷。罗伦只是想熟悉一下参加考试的环境,取得经验,以便下回再来应考。没料到,就在这次科考中,竟然考得了状元!

这样的故事有,近代也有。比较有名的是二战期间,欧洲盟军最高军事统帅因为救了一对法国老,因而躲过了的一次要命的暗杀。

当时,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去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那一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汽车一路疾驰。

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途中,艾森豪威尔忽然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的瑟瑟发抖。 他立即命令停车,让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一位参谋急忙提醒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其实连参谋自己也知道,这不过是一个托辞而已。

艾森豪威尔坚持要下车去问,他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就冻死了!” 艾森豪威尔一询问,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的,因为汽车在中途抛锚了。所以在茫茫大雪中冻得浑身颤抖,但却毫无解决的办法。

艾森豪威尔听后,二话没说,立即请他们上车。先将老夫妇送到巴黎其儿子家里,然后才急急赶回总部。

令艾森豪威尔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发自本性纯真的善行,竟然躲过了仇敌致命的一劫。原来,就在艾森豪威尔那天返回总部的途中,德国纳粹的阻击兵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的必经要路上,希特勒那天断定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死定了,因此更显得野心勃勃、眼空四海。但万万没想到,艾森豪威尔的随机善行,却让他的如意算盘彻底破产了!事后他怀疑是情报来源不准确、真有些垂头丧气。希特勒哪里知道,艾森豪威尔是因为救援那对处于危难之中的老夫妇,才临时改变了行车路线,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劫。事后,很多历史学家评论,如果不是艾森豪威尔这一善行躲过希特勒的精准暗杀,二战的历史就会被改写。

古人云:“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人有善念,天必福报之,更何况是关乎人命的大事。


from 气功

千古义商张保皋(2):《海神》分成三大部分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此剧的名称之所以取名为《》,是因为主人公张保皋为救助朝鲜新罗时期在奸商、恶霸、权贵与的多重苦难中痛苦不堪的百姓,为解脱百姓的苦难造福民众,他怀抱建立海上国际贸易网的伟大梦想,不畏艰险、剿除海盗、抵制奸商权贵的压迫,以宽大无私的胸怀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德才兼备、有胆有识、以民族大义为重的伟大商人的典范,是商场上的民族。由于他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大海,也由于他的命运、梦想与大海息息相关,更因为他的心胸与人格在与恶势力的较量中变得刚正不阿、宽广无私,他在人们的心目中被升华到了神的高度,也就是说,他的人格在剧中被定位在神的高度。

张保皋一生的经历非常的独特,他生活在大约相当于中国安史之乱后的朝鲜新罗时期,皇室暗弱、政局动荡、海盗猖獗,新罗百姓痛苦不堪,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张保皋经历了从奴隶到唐朝的将军再到世界海上贸易第一人的波澜壮阔、充满豪情壮志的一生。根据该剧所要揭示的深层主题,我们可以沿着导演的思想脉络将张保皋传奇的一生大致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主人公张保皋为摆脱奴隶的命运,怀抱前往唐朝成为伟大商人的梦想,不断挣扎在死亡线上,最后被卖到唐朝成为唐朝角斗士奴隶的过程。这一过程让张保皋历尽生与死的磨练,尝尽了身为奴隶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痛苦,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为张保皋未来成为真正伟大的商人铺下各种善与恶的因缘:他在这里认识了善良正直的为救助他而奉献了一生的婷花小姐,也认识了身为海盗义子的阎长,同时与掌控新罗腐败朝廷的贵族奸商恶霸紫薇夫人结下了难解难分的恶缘。这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张保臬为实现伟大抱负的序章。这一人生序章可以划分到进入薛平商团成为薛平商团护卫为止,因为接下来展现他生意的天才,与紫薇夫人与海盗商团在才智与道义上的较量将真正的开始。也就是说张保皋一生走入经商之道思考人该怎样活着,为什么而活在世上,又该树立怎样的人生目标的过程将在第二部分正式展开。

因此,该剧的第二部分是描述张保皋怎样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远大抱负的过程。在救助危机中的薛平商团跟随薛平大人,张保皋首先学到了将道义放在首位的经商之道。张保皋又在薛平大人的影响与教导下逐渐立志放下个人恩怨,确立了为民造福、成为名留青史的伟大商人的志向。最后在平定唐朝李师道藩镇叛乱的过程中形成了完全独立的理想与抱负。他毅然拒绝因平叛的战功而获得的唐朝武宁军将军的职位,找到了自己认定的真正能让苦难的新罗百姓获得民族自尊与自强的道路,并准备着为实现这一远大的目标而开拓一条前所未有的海上商道,建立庞大的海上贸易网,让新罗百姓富裕,让新罗国富民安。因此这一部分截止到平定李师道叛乱拒绝将军一职为止。

一旦确立了明确的有着自己独立思考后的人生目标,该剧的第三部分便是展现他如何坚守道义来实现人生目标、实现远大梦想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剿灭海盗;成为清海镇大使后废除清海身分阶级制度,让怀才不遇受身分限制的人在此有机会展现才智,包容了与自己有个人恩怨有杀父之仇的所有人。为给所有在悬崖边的人重新做人,重获新生的机会,他放下了所有个人的恩怨情仇,包容了所有的人。

抱着扶持国家安危、为民造福、以道义为重的根本原则与信念,他对权势的危逼绝不屈服,对个人金钱与地位的诱惑毫不动心。在如何实现自己确立的远大抱负的过程中,他从未忘记自己的抱负,自己的梦想归根到底为的是民族的利益、百姓的幸福,而非个人的权利。因此任何不正当的手段不合道义的做法都坚决抵制,为后人树立了在乱世中,在道德败坏、奸臣当道、奸商与权贵相互勾结利用,视百姓如草芥的腐败不堪的乱世中勇于开拓正道,造福百姓的人生典范,展现了大丈夫不畏生死实践道义的浩然正气。

该剧的编导正是沿着这条思想脉络来推演剧情的。在讲述张保皋一生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又如何坚守道义来实现这一远大抱负的过程中给当今的世人展现了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张一生所开拓的这条正路,正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正因为当时官商勾结、世风腐败、人心思乱、百姓痛苦不堪,他走的这条路才显得如此艰辛而可贵。如果人们在类似这样的乱世中感到迷茫、无奈,或者更有甚者愤愤不平以此为借口也随波逐流干着同样邪恶的勾当来开脱自己为满足个人的欲望而对百姓与国家犯下的罪行,幸福永远不会从天而降,世风也不会在抱怨中有任何的改变,在不公的对待中在痛苦的命运中,如果只会愤世嫉俗而不去对不正的恶行勇敢地面对与抵制,民族的自尊与自强、幸福的生活绝不会从天而降。

身逢恶世的年青志士,如何安身立命,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又该怀抱怎样的人生抱负,该怎样在疯狂的恶习与恶势力的威逼下走正自己人生的路,该剧的编导在每一段的情节中,在每一个关键人物命运的推演中,正是力求为世人为有志于民族大业的年青人提示和解答这一重大的人生课题。意义十分深远。

不过,电视剧与文章尤其与评论文章不一样的地方是,它大体上不能将所要表现或传达的主旨明明白白的进行论述,一部十分成功的剧作,要将其中的主旨自然而然的溶入到人物的故事当中去,在主人公的命运推演中,让人物自身的行为与语言传达出来,还要让人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自己在观赏过程中得出结论,因此是相当不容易的一项工程。

《海神》虽然是在以上论述的一条十分明确的思想脉络下推演而成的,但在表面上,却十分体谅观众关心主人公与婷花小姐是否最终能破除紫薇夫人的阻挠而最终走到一起的心理,一步不落的按着观众关心的视点展开了主人公张保皋与小姐、与海盗阎长错综复杂的命运,三个人的恩怨情仇、善缘恶缘相互交织,以小姐和阎长的命运走向辅助、补充和反衬张保皋可歌可泣的宝贵的人生,也同时成功的给人留下了阎长这一与张保皋有着几乎不相上下的才智武艺的反面人物的人生教训:因为不能明辨是非对错,在错误的人生导向上本性尚未泯灭、对权与财没有任何野心与执着的他却将一身过人的武艺谋略和勇猛用在了为报个人私仇与实现义父海盗头子的个人野心上。一生烧杀掳掠,对国家对百姓犯下无数罪行,也因此亲手将自己的人生一点一点的毁灭殆尽走向绝望,是剧中最为令人痛心最为令人叹惜不已的一个惨痛的人生教训。是剧中用以反衬张保皋正面人生的一个典型。

因此,我们将顺着观众对这三个人物命运的视点,在几个商团的较量中,牢牢把握该剧以表现张保皋为民造福的雄心壮志和浩然正气为主旨的思想脉络来把握和分析《海神》对剧中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的安排。


from 气功

2019年1月1日星期二

乐舞仙踪之六:有乐几变 感天降神

文:真愚
来源:正见网

早期的乐因为效法天地神灵的智慧,能够通神,所以主要也用作祭祀与沟通天地神灵的工具。

比如六代乐舞都是用来祭祀的,不同的时间与场合使用不同的乐舞,祭祀不同的对象。

》记载说:在祭祀时演奏六代乐舞,演奏一遍,就感召来了鸟类和川泽之神;演奏两遍,就感召来了短毛的兽类和山林之神;演奏三遍,就感召来了鱼类和丘陵之神;演奏四遍,就感召来了长有细毛的动物和水边之神;演奏五遍,就感召来了有甲壳的动物和土神;演奏六遍,就感召来了麟凤龟龙和天神。[1]

又记载:以夹钟律为宫音,使用雷鼓雷鼗,使用独生的竹子制成的管乐器,使用云和山上的良木制成的琴瑟,跳起《云门》之舞,那一天,在都城南郊的圜丘一齐演奏起来,在演奏到六遍时,天神就会纷纷降临,这时就可以向天神行使祭礼了。[2]

同样,在演奏《咸池》祭地时,演奏到第八遍时,会召来地神现身。[3]

据此记载,在周朝早期祭祀时,演奏乐舞确实能够感召神灵降世,亲身接受祭祀,这也是早期乐舞能够通所致。乐舞因为可以通神、降神,在当时便大量用于祭祀,于是便发展出了巫舞。

上古时期的“巫”,可不是现代人心中的那些巫婆神汉的概念。现代人所认为的“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那些装神弄鬼的,从事邪门歪道职业的人。上古时期的“巫”可不是这样,他们社会地位非常高,受人敬仰,很多同时又是部落的首领。上古的巫大多都具有神通,具有超凡的能力与智慧,能够通神,是神的代言人,在部族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国语》中记载:远古时只有精神专注、聪明智慧、光明圣洁、纯洁高尚的人,神明才会降在他身上,使他成为人与神沟通的媒介,这样的人男的称为觋,女的叫做巫。[4]

上古人类与天地神灵沟通的仪式,基本是通过巫进行的;而巫往往是通过乐舞这个载体来达到与天地神灵沟通与降神目地的。

从商朝留下的甲骨文中,关于巫舞的记载很频繁,尤其在祭祀和时,巫舞几乎是不可少的。如:“庚寅卜,辛卯隶舞,雨。壬辰隶舞,雨。庚演卜,癸巳隶舞,雨。庚寅卜,甲午隶舞,雨。”[5]

这里所记载的“隶(dài)舞”又称为“盘隶”,是上古求雨时跳的一种巫舞。古时候凡大旱必定会举行“雩祭”来求雨,“雩”是古时候求雨的一种祭祀。隶舞是雩祭时所跳的巫舞,一般舞蹈者是由巫担当的,有时帝王会亲自担当舞者的角色。如:“王乍盘隶”[6]、“戊子贞,王其羽舞,吉”[7]等,是商王亲自跳“隶舞”和“羽舞”的

关于商王求雨,最早源于商朝开国帝王商汤,在历史上有著名的“汤祷桑林”的典故。

综合《淮南子》、《吕氏春秋》、《尸子》等众多古籍都记载:商汤推翻了夏桀,即位之初,天下连续五年大旱,颗粒无收。汤命史官在郊外燃烧柴薪,以牛羊猪作为牺牲,祭祀上帝,乞求降雨。汤在祈祷时引咎自责,列举了六条可能犯的错误,哀求上帝赐福降雨,但毫无效果。大旱延续到第七年时,民不聊生,汤又在桑林这个地方设坛,祭天求雨。史官占卜后说,要用活人作牺牲祭祀,上帝才肯降雨。汤说:祈雨本来就是为民,岂可因此而害民?便决定用自己充当牺牲。他剪去头发指甲,沐浴洁身,再向上天祷告说:“我一人有罪,不能惩罚万民,如果万民有罪,都降在我一人身上,不要因为我一人的无能而伤害了百姓的性命。”祷告完毕便坐到柴堆上,正当巫祝要点燃柴薪时,大雨骤然而降,连绵几千里地,百姓一片欢腾,作歌作舞颂扬汤的大德,这便是《桑林》之乐的由来。[8]

《桑林》之乐到了周朝时,仍然十分流行。庄子在描述庖丁解牛时,曾说疱丁的刀法、动作、节奏等,完全合乎《桑林》乐舞,将《桑林》之乐用在了解牛上,真是将乐舞用活用神了。不光是疱丁如此,那个时代好像人人都这样。

《礼记·玉藻》中说:“古时候必须要佩戴玉佩。右边玉佩碰撞发出的应该是徵音与角音,左边发出的是宫音与羽音,这样左右两边的玉佩在行走时就能发出之声了。快走时要符合《采荠》之乐,慢行时要符合《肆夏》之乐。返身时所走的路线要符合规,呈圆形;转弯时所走的路线要符合矩,呈直角形。前进时,要将身体略俯,像作揖一样;退后时要微微仰起身子,这样,玉佩就会随着人体姿态的变化而发出和谐的乐声了。君子乘车的时候,能听到车上的銮铃、和铃的声音,步行的时候,应听到身上玉佩奏鸣的声音,因此一切邪念就不会进入君子的心中了。”[9]

《周礼·大司乐》记载:天子慢走时要合乎《肆夏》的节奏,快走时要合乎《采荠》的节奏,乘车出行时也是这样。向后转、左右拐弯、下拜行礼等,都要合乎钟鼓的节拍。[10]

看到这些记载,会让现代人费解:这是一个对乐如何痴迷的社会啊!但这就是我们高贵而又典雅的先祖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啊。

周朝的贵族子弟从13岁开始就要学习“六小舞”,15岁要学“象舞”,20岁要学习“六代舞”,这些舞不学会都无法踏入社会。

那个时期,上至天子,下到平民百姓,时时都沉浸在乐中,处处都离不了乐,整个社会和国家都形成了一个由乐所构成的奇妙氛围,一个乐的世界。

(待续)

[1] 《周礼·大司乐》: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祇。再变而致裸物及山林之祇,三变而致鳞物及丘陵之祇,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祇,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祇,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

[2] 《周礼·大司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蔟为徵,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3] 《周礼·大司乐》:函钟为宫,大蔟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於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

[4] 《国语》: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5] 见《殷墟文字甲编》3069

[6] 见《殷墟书契前编》4.16.6

[7] 见《殷墟书契前编》60.20.4

[8] 《淮南子?主术训》:商史纪,成汤时岁久大旱。太史占之,曰:「当以人祷。」汤曰:「吾所以请雨者,人也。若必以人,吾请自当。」遂斋戒、剪发、断爪,素车白马,身婴白茅,以为牺牲,祷于桑林之野。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欤?民失职欤?宫室崇欤?女谒盛欤?包苴行欤?谗夫昌欤?」言未已,大雨方数千里。

《管子·轻重篇》:“汤七年旱,民有无粮卖子者。”

《汉书·食货志》:“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

《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枥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

《尸子》记载:“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着布衣,身婴白茅,以身为牲,祷于桑林。”

[9] 《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近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闻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10] 《周礼·大司乐》:教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荠,车亦如之。环拜以钟鼓为节。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