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9日星期六
《西游记》中的隐形推手——唐太宗
文/皇甫容
《西游记》中有一首诗:“君王嘉会赛唐虞,取得真经福有余。千古流传千古盛,佛光普照帝王居。”
这是唐僧一行取经归国后,唐太宗为其庆功请宴时的写照。太宗思虑取经之功至大至深,无以为酬,就写了一篇《圣教序》答谢唐僧。此碑文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回顾《西游记》全程,在短短的十几年中,一条取经之路成就了两位佛陀、一位净坛使者、一位金身罗汉,真是稀有罕见。而成就这条成佛之路的还有一位背后推手,在梳理一百章回后也跃入世人的眼中。
“真龙天子”的寓意
小说中讲到,泾河龙王因违逆玉帝旨意,改了降雨的时辰,克扣了点数,遭到天谴。为了保命,龙王在神机妙算的袁守诚的指点下,夜里托梦给太宗,跪着请求太宗救他,龙王说:“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臣因犯了天条,该陛下贤臣人曹官魏征处斩,故来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
龙王明明是真的龙,太宗是人间的大唐国君,为何龙王称太宗为“真龙”,向太宗称臣?龙王犯罪,违反的是玉帝的旨意,理应由玉帝或惩罚或赦免,能算出龙王死期的高人袁守诚,为龙王指条生路时,没有说让龙王向玉帝求情,而是要向人中的太宗求情?那么太宗为何有权限保得龙王无事?
中国古代认为神州蔓延着巨大的龙脉。世间的运行走势,能够支配龙脉,必须有龙形的身体,否则无法支配、无法运行一个朝代的兴始,无法主宰一个王朝的大好江山,也就无法号令天下。在人间具体执行江山运作的人,就是人中的帝王。所以,中国古代,常常称皇帝为“真龙天子”或“真命天子”。
那么,凡是属于这一朝的山川河流、幽冥地府、神灵鬼怪等等,都在龙形巨大身体的统领下。泾河在大唐的版图中,自然泾河龙王要向“真龙天子”太宗称臣。
龙王去求太宗,但坏就坏在,龙王只顾向太宗求救,却忘了告知太宗他被问斩的准确时间。唐王有意放他生路,特意把魏征召到宫中下棋,以免魏征伤到龙王。
谁知,魏征当着唐王的龙面昏然一阵盹睡,梦里就把龙王斩了。业龙因自己的罪行和失误丧了性命,却又不依不饶、耍泼耍赖的夜里惊吓太宗,非要拉着唐王到地府折辩折辩。鬼差就奉命暂索唐王魂魄前往地府。太宗到地府后,阴曹的十代阎王躬背鞠身的集体出来接见。和唐王对答,阎君们也都是毕恭毕敬,不敢逾越礼节。这说明唐王的身份来源很高,一般的神都不敢怠慢。
阎君命人取来生死簿,查看太宗寿限。阴司的崔珪崔判官是魏征的好友,崔判官领命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一一查看,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注定贞观一十三年,于是急手挥笔,在“一”字下又添了两笔,呈报阎君。阎君看唐王世寿还有二十年,就宽慰太宗,一会儿就可以还阳。
“南瓜”的寓意
昔日,悟空大闹阴曹地府,私自一笔勾销了自身的生死帐。阎王震怒,即上天庭呈奏玉帝。为何崔判官私自为唐王增寿二十年,阎君可以忽视不计?
佛祖要向中土南赡部洲传下真经,教人向善。唐王作为大唐的真龙天子,他主宰着中土,他的龙形真身连结着大唐的山山水水,芸芸黎庶,有他在,就能解决地府无数的无主冤魂。唐王在还阳之前,遍游地府十八层地狱,路过枉死城,看到无数无主的冤魂,太宗慷慨地借来一库的金银,施散给这些无吃无喝的孤魂野鬼,又答应为他们举办一场水陆大会,超度他们。
也就是说,唐王把这些无主冤魂的债都系在了自己的身上,为他们承担,使他们得以超脱。唐王做到了十代阎君没有做到的,也做到了众神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所以十代阎君敬他,观音菩萨护他。当唐王派出玄奘前往西天取经后,一路上诸天众神、佛道两家的神祇都是通力配合,协助唐王差遣的唐僧,助他一臂之力。如果众神对唐僧都如此敬重,何况对于唐王本人?
太宗这番地府一游,不仅解决了地府棘手的难题,也信守为地府呈上“南瓜”的约定。太宗离开地府前,十代阎王高兴地说:“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当即表示,还阳后立刻送来。
“南”五行中属火,火对应心。阎王的意思是,他们需要的是南赡部洲人心淳和,等的是此地的人心都能结出善果。而太宗就是能使人心结出善果、利国利民的圣者圣君。所以阎君顺水推舟,不计崔珪私情,可想而知太宗在众神的眼中有多尊圣。
“通关文牒”的寓意
唐僧出发前,太宗亲自写下取经文牒,加盖通行宝印,即通关文牒。意在,唐僧是受大唐皇帝差遣,所经诸国要加护唐僧便于出关。临行前唐王往素酒中弹了一撮尘土,再三叮嘱他:“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自贞观十三年唐王送别唐僧后,至十六年,太宗命工部官员在西安关外建起瞭望经楼,为将来接经做准备。太宗每年都要登上望经楼,翘首企盼唐僧的归来。这一细节描写很感人,小说藉此告诉读者,殷殷盼望、等待你回去的,才是你真正的故国和至亲。
《西游记》中唐僧所到之处,常要倒换关文,国王加盖国印后,才能出关继续前行。到唐僧取经回来,还要交给太宗验收通关文牒。一路取经回来,文牒上印章累累。无论路经的国家富庶还是贫穷;无论各国国王善良还是奸佞,在佛法真理面前,都要对取经一事进行表态。关文上的国印成了取经之路的见证。小说中,唐僧不厌其烦地重复一句话:“弟子陈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圣旨,差往西天拜佛求经。”这句话实质上也回答了人生在世面临的终极问题,即:“我是谁,从哪儿来,向哪儿去”。
这部小说明确指出:“夫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第九十一回写到,唐僧一行到达金平府,那里的和尚一听说唐僧是从东土大唐来的,慌的连忙倒身下拜,并说:“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才见老师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
在吴承恩架构的世界中,中土是取经故事的发祥地、正邪大战的焦点,连结着万国万民的福祉。按照《西游记》的思路,原来古人都争着修善托生中土、移民大唐呢。
有唐王在,就有了取经的故事。是唐王为了度亡脱苦,解开百冤之结,下决心派人前往西天取经。取回了真经,还需要在中土转生,才会遇上人生的三大幸事。小说以各种隐喻点明,能和唐王同在一世,就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所以,《西游记》用了漫长的一百个章回的笔墨,明喻、暗喻大段的叙说,人们沉浸于书中一路降妖除魔的精采和激烈,却往往忽略了那位隐身其中的唐王——他的高大和尊贵。
来源:新生网
发稿:2016年4月9日
from 气功网
清末奇人的《幽冥问答录》(图)
黎澍曾到过阴间担任判官的故事让人惊奇。(网络图片)
你相信人死后真的有“阴间”吗?清末民初时有一个人真实描述了他到阴间的生活经历,听了真是让人不敢相信!
清末民初时有一位年约19岁的法律界人士名叫黎澍,某天夜里睡梦中有一人前来找他,恭敬地说有事相求,黎澍随口就答应了,那人听了暂时离去。几天后的睡梦中,那人驾了马车前去接他,到了一个貌似公堂的地方,黎澍被要求升堂审问罪犯,从此每天睡梦他便开始了这样的例行公事…
原来这个地方就是所谓的“阴间地府”,而黎澍就是“冥判”,也就如同电视剧中的《包青天》一样,日能理阳,夜能断阴。
黎澍的朋友听说了他的奇遇,向他询问了种种细节,汇集成了“幽冥问答录”一书,以白话口语的方式纪录了他的阴间遭遇,我们来看看他说了什么…
1.你在阴间是归谁管理?担任什么职务?工作内容为何?阴界为何会找你冥判?
黎澍:“我是东岳大帝的属下,担任分庭庭长,管辖华北五省,负责死亡10个月内死者的案件,陪审员有四人,但有无数鬼卒供差使,而阴界找我当冥判的原因,据说因为我是冥判转世。”
2.你为何只当了4、5年的冥判?你替阴间做事,可以免去轮回之苦吗?
黎澍:“因为我不想当太久阴官,请辞好几次都没获准,后来靠着念诵金刚经2000遍才得以免去职务,据调查我的来生将转世到河南一带,想超出轮回谈何容易!”
3.死亡后就会变成鬼吗?为什么有的人会显灵,有的却不会呢?
黎澍:“除了圣者,一般来说死亡后会有六道轮回,由于“鬼道”只是属于轮回中的一道,所以死亡后并不一定就是鬼,如果轮回在鬼道者,若有阳世亲属作法请召,他便有可能显灵,但若死后直接上天堂或下地狱,就不会显灵了。如果是命不该绝的人死亡,他们的鬼魂在还未被收容前,在外游荡期间,与人相遇的机会就很大。”
4.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例如孔子、孟子,为什么后人再怎么祭拜,也不见他们显灵呢?
黎澍:“那些伟大的圣豪来到我们的世界教化了众生,当他们的任务完成,就会离开这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继续去拯救另一世界的众生,他们往返于无限的宇宙。”
5.死亡后真的有转世的情形吗?
黎澍:“有生必有死,有死也必有生,但因死亡后存在的是精神体,而非物质体,所以只能用精神来领会,宗教修行刚好就能提炼人的精神,所以只有在宗教中可以求证到生死轮回。”
6.鬼跟人谁多?人怕鬼还是鬼怕人?
黎澍:“阴间的鬼比阳间的人多很多,鬼在阳间行走时多走在阴暗的地方,人怕鬼,鬼也怕人,尤其是正人君子,鬼必敬而远之,但对于心术不正的人,鬼喜欢捉弄他们。”
7.死亡时“灵魂离体”会感到痛苦吗?
黎澍:“若是因为疾病死亡,灵魂离体是毫无痛苦的,但若死亡时眷恋亲友、财产或人间的种种,这时灵魂就会产生巨大痛苦,因此一个人在生前应保持淡泊的心态,死亡时才不会有苦痛。”
8.凶杀死亡的人,他的鬼魂是否不同?鬼的容貌会不会衰老?
黎澍:“凶死的鬼魂面容较模糊,伤处带有血痕,其余与一般鬼魂并无差别,至于鬼的容貌都与他死时相同,并不会因时间而衰老。”
9.阴间的食、衣、住、行如何?
黎澍:“阴间的饮食比不上阳间的饮食美好,而且阳间人不能食用,鬼道每吃一次就可饱食多日,不需要一日三餐;穿的衣服则与阳世服装相同;鬼魂随处依靠休息,不像人要睡上7、8小时;鬼魂走路很快,不像人类那么缓慢。”
10.鬼有年节喜庆及家庭吗?那边气候如何?
黎澍:“鬼道有节庆,无星期,他们婚嫁的对象不必是阳世原来的伴侣,在阴间有日夜,可是不见星辰。”
11.阴间有法律吗?冥判有错误的情形发生吗?
黎澍:“好像没有阴间的法律,判罪的轻重是以罪鬼的动机与犯罪后果来衡量。冥判判罪绝不会发生错误,因为阴界的罪状都有经过精密的调查,所以判起来从无错误的情况。”
12.阴间的刑罚有多少种?
黎澍:“阴间刑罚比阳间残忍百倍,我奉劝世人,宁可在人世间接受惩罚,却不可在阴间受刑。譬如在阳间杀了十条人命,顶多就枪毙一次,但在阴间却要枪毙十次!”
13.人的善恶,鬼神如何能知道呢?
黎澍:“鬼神能看到人所不能看的,而且人的头上会随着他思想的善恶而发出红、黄、白、黑等光。我曾见过很多犯罪的鬼魂为自己辩解,但通常我将犯罪记录给他看时,多半会俯首认罪。”
14.阴间最尊重与痛恨的是什么德行?
黎澍:“阴间最尊重的,男为忠孝,女为节孝,这两种人就算有罪行也会从轻发落;最痛恨的罪业就是杀及淫两件事,其中杀业比淫业的罪更重。”
15.阴间较重视什么教派?
黎澍:“阴间所管的都是没大善恶的鬼魂,若大修行死亡后立刻登上天界,不从阴界经过。至于阴间所尊重的包含儒、道、佛等教派,但其中最尊重的要算是佛教。”
16.阳间请和尚或道士为亡者超度,到底有没有用?
黎澍:“和尚或道士诵经为死者超度的目的在为他增长福德,诵经最好在亡者死后四十九日内,过了这段期间,亡者可能已经投胎转生。”
17.念佛诵经的功德既然如此大,为什么诸鬼不自己念,以求解脱呢?
黎澍:“修行应趁一口气还在时赶快去做,如果指望等到断气后再修行,到时恐怕已是无能为力。”
18.阴间为何找阳间的人当差呢?
黎澍:“因为富贵的人家有众神守护,所以当他们家中有人过世时,阴间鬼魂无法接近死者的魄,就有赖阳间人当阴差去执行了,因此阴界常有用阳人当差的情况。”
黎澍曾到过阴间担任判官的故事让人惊奇,听完了这如此逼真的问答,你相信吗?
责任编辑: 陈钢
from 气功网
2016年4月8日星期五
【文史】你不了解的曹操 信义待人天下信之
作者:刘晓颐和园长廊上的曹操赋诗图(Shizhao/维基百科)
《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从人,从言。”也就是说,“人言成信”,“诚从成言而得”。要做到“信”,必须说话诚实,言出必践。对于诚信,古人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如“轻诺必寡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诚则是人,伪则是禽兽”等等。三国时期统一北方的魏武帝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以信待人”之人,天下英雄因而多归附他。
三十年后践“桥公约”
史载,曹操年少的时候,虽然机警过人,但行事怪异,终日飞鹰走马,亲戚们都认为他没有出息,甚至会是个败家子,但曹操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一天,曹操去见当地一个有头脸的人物,此人名叫桥玄,孝廉出身,见识超凡,善于观察和品评人物。桥玄在与曹操一番交谈后,十分欣赏他,并说:“现在天下将要大乱,不是经邦济世的人才是不可能使天下安定下来的。我见过的天下名士多了,却没有一个能与你相比。他日能够定国安邦的人,大概就是你了!”
曹操听了,十分高兴,也十分感激,因此把桥玄视为自己的知己。考虑到曹操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桥玄就让他去找另一位以品评人物著称的许劭。在曹操告别时,桥玄半开玩笑地说:“我比你大二十九岁,相见的日子不多了。你以后经过我墓前时,可别忘了用斗酒只鸡祭祀。不然的话,你肚子作痛可别抱怨我啊!”曹操爽快地答应了。
一晃三十年过去,曹操在官渡大战中打败了袁绍,并初步统一了北方。此时曹操的声望已与昔日不可同语。公元202年,曹操驻军谯县,特意派人到浚仪(在今河南开封)附近的桥玄墓前,用牛猪羊三牲的大祀祭奠,并亲笔写了祭文《祀故太尉桥玄文》。
在这篇情真意切的祭文中,曹操高度赞扬桥玄“懿德高轨”,称他为师表,并自谦为弟子流辈,表示“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后人遂用“桥公语”、“桥公约”来比喻朋友间生前的旧情,用“斗酒只鸡”、“只鸡斗酒”指献物或祭品的微薄。
为叛臣老母送终
《三国志》记载,陈宫,三国时知名的谋士,在曹操担任东郡太守时,陈宫成为他的部下。在曹操讨伐青州黄巾军时,陈宫积极为其谋划,使其入主兖州。之后,曹操和平收降青州兵,陈宫也都参与出谋划策。可以说,当时二人关系十分密切,陈宫亦希望与曹操共同成就霸业。
其后,因自疑,陈宫趁曹操东征之机,背叛曹操,投奔了吕布。公元198年,在吕布被曹操大军围困几个月后,吕布投降。当时刘备提醒曹操不能留下吕布,因为他“是个反复无常之辈,此时不杀,日后必生灾祸”。曹操决意杀掉吕布。
对于一同被俘的陈宫,曹操问他该怎么办,陈宫回答说:“我作为人臣却不忠,作为人子却不孝,理应奔赴刑场。”曹操惋惜道:“你死了,你老母亲怎么办呢?”陈宫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听说打算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害死他人的父母的,我老母亲是死是活,只能由你来决定,已经不是我所能决定的了!”曹操又问:“那么,你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呢?”陈宫回答说:“我听说打算施仁政的人,是不会加害别人的妻子儿女、杀绝别人的后代的。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死是活,同样也只能由你来决定。”曹操听了,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陈宫要求道:“请把我拉出去处死,以彰明军法!”说完自己就往外走,士卒怎么拦也拦不住。曹操无计可施,只得抱拳说道:“你放心,你的老母亲就如我的母亲,我一定替你为她养老送终!”曹操流着眼泪在后面送行,陈宫这时却头也不回。
陈宫死后,曹操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特地将他的老母亲接来奉养,直到去世;其女儿长大后,又为她操办婚事。曹操对陈宫家人的关心、照顾,比当初陈宫在世时还要周到。
赤诚之心待关羽
《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为了保护两位嫂子,不得已投降了曹操,但与曹操约定,一旦得知大哥刘备的下落后,马上离去。爱惜人才、喜爱关羽的曹操答应了他的要求。在关羽归降后,崇尚节俭的曹操为了收服关羽的心,不仅送江南美女、送美酒佳肴、送金银绸缎,还送所有爱将都想得到的原吕布坐骑赤兔马,并请献帝下令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而《三国志》的记载是:“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后人有猜测关羽降曹是以为刘备死于乱军中,但当他听说刘备在袁绍军中时,就义无反顾地决意离开曹操。《三国志?关羽传》上记载,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张辽将关羽的话告诉曹操后,曹操认为关羽忠义可嘉。在关羽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报了曹操的恩遇后,曹操知道他一定离去,就重加赏赐。不久,关羽将所有的赏赐封存,留书告辞。曹操的手下想要追赶关羽,曹操没有同意,认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注释《三国志》的裴松之在这段史料之后不禁感叹道:“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于此乎?斯实曹公之休美。”无疑,曹操礼遇忠义的关羽,对他守信重诺,天下人都看在眼中,英雄豪杰自是来归附。
断发自惩
曹操治军严格,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在一次行军中,途中要经过一片麦田,曹操下令说:“凡有践踏麦子者,不论是谁,立即斩首示众。”将士们果然小心翼翼地走过麦田,没有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纷纷赞许。
突然,麦田中飞起的一只鸟,惊了曹操的坐骑,受惊的马跑入了麦田,践踏了一小块麦田。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过。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如果自己都不遵守,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遵守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就要自刎,吓得身边的文臣武将慌作一团。
谋士郭嘉说:“孔圣人的《春秋》有‘法不加于薄’的说法,主公现在统帅大军,重任在肩,怎么能自杀呢?”于是曹操割发代首,传令三军。要知道,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割发是很严重的事,因此,曹操之举也是非常严厉的自我惩罚了。曹操割发之举取信于自己的将士的同时,也赢得了民心。主将如此,其他将士自是不敢违背任何法令、军令。
用人不疑
曹操在以诚信待人的同时,对谋臣、将领也是非常信任、宽容,即用人不疑。如在官渡之战时,曹操以弱胜强,大败袁绍后,在整理袁绍的信件时,发现自己军中有一些谋臣,在战前与袁绍通信。于是他说:“自己都没把握赢,这些谋臣为自己的后路打算是情有可原的。”还当众把信件烧毁,这使得那些谋臣内心非常感激他。而这也充分体现了曹操宽广的胸襟。
以信待人、待人慷慨的曹操,天下信之,也因此身边聚集了天下众多的英才,辅佐他完成霸业。后来,曹操去世的消息在朝堂上发布后,群臣相聚哭作一团,连上朝的行列也无法保持。这样真情实感的流露, 不正是对以信待人、以诚待人的曹操的最好赞词吗?@#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宪义
from 气功网
酌古鉴今:不孝母亲被皇帝革职
作者:严谨 来源:正见网
《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一》记载:
唐代人李皋(733——792年),在温州任职时,有一次到辖区内,去巡视,看见一位老妇人,哭得很伤心。他心中怜悯,便上前询问。老妇人回答:“我是李氏的妇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李钧,一个名叫李锷,都外出求功名去了,二十几年没回过家。我家境贫寒,没办法维持生活了。”
事实上,老妇人的儿子,已经显贵:李钧官至殿中侍御史,李锷任京兆府法曹,两人都因为文艺超群,而考取的功名。因此,李皋就说:“做人,无论在家里还是出门,都必须孝顺、尊敬长辈。做到这点后,再用剩余精力,去学习文化。像李钧、李锷这样的不孝子,怎么能在朝为官呢?”
于是,李皋将此事上奏朝廷,皇上便下令免除这两人的官职,终身不予录用。世人也耻于与他们交往。
父母对子女的恩德最重、情义最深,为人子女,应该知恩报德,力行孝道。儒家有言:“孝为百善先。”又讲:“亲亲为大。”可见孝养父母乃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天经地义的大事。
一个人对其他人的感情,是亲疏有别的,关系与自己越近,感情就越深,这即是孔、孟所讲的“爱有差等。”父母之于子女,无疑关系最亲近,一个人若待自己的父母都行同路人,还说什么“仁民爱物”呢?
古人认为入仕参政,是为了治世化民,若空占官位而无化民之德,那即是尸位素餐。所以,李皋一听说李钧兄弟身居显位、名重一时,居然还弃母不顾,自然要上本弹劾。若在今日,不孝者在任上若无大错,还可保无虞,只不过名声不好罢了。可古代重孝,这一条通不过,即使名望再盛、文章再佳,也会为人所不齿。因此,李钧兄弟的被除名是顺理成章的。孔子对“孝”有许多论述,其中有一些至今还值得深思,如“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及“父母唯其疾之忧。”也就是说,孝养父母不是单纯提供物质享受就够了,更重要的是,在心中要有个“敬”字,要在精神上急父母之所急,想父母之所想。
时至今日,孝顺父母仍被奉为美德。若无此美德,必然被正派的文明人所轻贱。
from 气功网
儒家四书五经之精华(二)
三《论语》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進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像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朽木不可雕也。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4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0、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5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53、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生死听凭命运的安排,富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5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55、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5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5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5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59、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61、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来源:中华传统智慧
责编:陈雯韵
from 气功网
神韵掀起中华文化热潮 台湾各界盛赞
在台湾十度巡回演出的美国神韵艺术团,从2016年3月17至4月3日由台北、高雄、嘉义到台南共演出19场,深厚纯正的文化底蕴和顶尖完美的艺术成就,在台湾社会和人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各场次票房爆满、一票难求,中华民国总统当选人蔡英文也致赠花篮表达祝贺。
今年有不少政商名流、医界精英、艺术人士,和从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跨海组团的华人,他们认为神韵不仅向全世界展现了纯正辉煌的中华五千年文化,更唤醒人们回归敬天信神的传统价值,剧中贯穿全场的“真、善、忍”精神,更传达强大的正的能量和深厚内涵,让他们感受到内心重新被赋予了崭新的生命和意义!
知名书法家推荐百余人观看神韵
海内外获奖无数、作品入选世界华人书画的知名书法家谢永田,再度和友人观赏了神韵世界艺术团在台南文化中心的首演。谢永田赞叹:“神韵演出是神的力量!人根本没办法做这个事。那个画面太好、太完美了!”
对演出赞不绝口的谢永田:“使我如痴如醉,从心情轻松到振奋,如身临其境。而且出神入化,馀音绕梁三日,回味无穷。”谢永田说:“在国内外我看过很多表演,从没有像神韵这么好的。”
谢永田非常感佩神韵的艺术总监,他认为艺术总监以及演出所呈现出来的并非人力能及,“神韵的艺术总监怎么能做得这么完美?”“看了真的不可思议,是神在做,不是人!有谁能够做出这么不可思议的作品,神韵是人间难见的神品!”他赞赏:“天幕千变万化,都不一样。尤其最后一个节目的大法轮,那是人类的脑袋无法想象出来的!”
“身为中国人会感到很骄傲!”谢永田力赞神韵贯穿古今文化,且极力考究,“她的演出能够在全世界巡演,让全世界的人尊敬。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都在其中。展现出这么好的历史故事,包括我们有时候没能看到知道的历史传奇,现在看了,才知道就是这样!”
谢永田看到《优昙婆罗花》节目表示:“圣王将来,我相信。冥冥中都有注定,不能不信。神韵这么好的舞剧,上天、神佛都在垂爱保佑她。”
已经推荐百馀人来观赏晚会的谢永田,认为错过神韵的演出将是人生中非常大的损失。“能来观赏神韵,也算是人一生当中的不虚此行。”他语重心长说:“观赏神韵会增加我们的智慧,不看,人生会感到很后悔,非常后悔。”“真的是超世纪!”谢永田强调:“百看不厌,看了还想再看。每一年,我至少要看两次以上!”
台湾知名导演:中华文化传统精髓在神韵
台湾知名导演柯一正观赏神韵在新北市的演出后表示,神韵舞蹈技艺精湛,展现极致美学及创意,并着重精神文化和艺术形式,不仅让他感受到惊奇惊喜,更觉得快乐和舒坦。他赞扬:“神韵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保存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舞蹈,并将她弘扬全世界,令人佩服。”
神韵弘扬神传文化,柯一正从中看到了神的内涵:“我相信有神的存在,祂是一个依靠!对我来说,神韵能够透过宗教(信仰)的意念,把一些美的东西传递出去;人只要归到真与善,这个世界就会很美好。”“神韵透过这个(艺术)形式去传达人善良美好的一面,其实非常珍贵,让人很受启发。人只要把自己做好,神就会照顾你,因为神是要看着人怎么成长。”
大学华语中心主任:观神韵心中尘埃一扫而空
昆山科技大学华语中心主任、台湾华语拓进会会长王幼华偕同就读舞蹈系的儿子王玺,观赏神韵在高雄场的演出。王幼华说,“儿子一直跟我说好感动!好感动!到了中场休息的时候,竟然跑到外面哭!我相信他受到很大的启发。我非常感谢能来看神韵,把心中尘埃一扫而空,身心灵得到洗涤,让自己又重新来过。”
“神韵带给人们灵魂的感动,带给人们希望。节目中表现的‘真善忍’价值与美感,对社会有正面作用,现代社会人心浮动,大家都应该来看神韵,让心灵静下来,真正去了解真善忍的可贵,让社会充满美好。”
王幼华盛赞舞蹈演员的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神韵演出以佛法为中流砥柱,再以中国的古典舞蹈为外貌展现,里面的内涵却数之不尽,让我非常感动!”
音乐文教董事长:神韵舞乐神来之笔
财团法人中华音乐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长陈品瑜观赏神韵在高雄场的演出,盛赞神韵:“不管是视觉所及,双耳所闻,这是我见过史上最美的、最棒的艺术演出。真的是神来之笔,中国人之光!”
自称“一天24小时都在听音乐”的陈品瑜被神韵的所有乐曲深深打动,直赞“太美了、太好了!”她说:“中西乐器合璧,真的是绝配!如果纯粹只有国乐,好像少了什么,现又搭配以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西洋弦乐器,那真是太美了。神韵把中国音乐里缺少的元素修饰得更精细,让各个声音表现得恰到好处。”
陈品瑜表示:“中华文化内敛而优美,其中带有丰富的情感,这就是一种艺术、一种启迪,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大陆人士:神韵艺术总监是华人的骄傲
来自大陆的娱乐界人士吕先生看完在新北市神韵的演出后直呼:“神韵的艺术总监是华人的骄傲!”
舞剧《炼》让吕先生语带哽咽地说:“由于亲眼见过国内迫害法轮功的景象,现在看到舞剧有很深感触。舞台演出还算是轻诉而已,我都忍不住为善良遭受迫害落泪,事实是很残酷的。”“我接触到大陆的法轮功学员,对信仰的坚定,无私的付出,让我很感动与佩服。今天看神韵,我心灵被洗涤了,洗去为私的心。让我更明白人生的真谛,知道人最终的走向和选择。”
另一位来自大陆的陈先生说:“中国经过‘破四旧’,中国传统文化都被破坏了,文化、文物、古迹几乎被毁坏了,现在(在大陆)真的都消失了、不见了。我无法形容那种心情。”
“神韵呈现的是我们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悠久的文化,是在大陆看不到的,真的太感动了!他们的舞蹈动作中就直接告诉你什么是‘仁、义、礼、智、信’,他们不需用说的,就让你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德。”“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华文化要回到大陆;总有一天,我们在大陆能看到神韵!”
神韵将在台湾有13场演出,主办单位建议还没观赏神韵的观众可前往其他城市洽询,神韵近期在台湾的演出行程如下:4月6日至10日,台中中山堂演出6场,4月12日,彰化员林演艺厅演出2场,4月14日至16日,桃园展演中心演出5场,更多详细资讯,请上网查询“2016神韵台湾巡演”官方网站:http://tw.shenyun.com/
来源:新生网
发稿:2016年4月8日
from 气功网
2016年4月7日星期四
屯田助军 活民济世
秦自省
东汉末年,发生了震惊天下的黄巾大起义。东汉政府实行内部和解政策,几乎动员全部力量,把黄巾起义镇压下去。但这些镇压活动,却带来了豪强并起的混乱局面,皇朝不但控制不了混乱的局势,结果是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在战乱之中,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老百姓背井离乡,土地荒芜。与此同时,各支军阀也都面临着粮饷缺乏的困难问题。
在混乱之中,原来的顿丘令(官职名)曹操,也以讨伐董卓为名,在中平六年(纪元189年)起兵。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把被军阀们撵得无处存身的汉献帝刘协,迎到许昌,曹操也因此被“天子”拜为大将军,成了政治上、军事上都比较强大的一支军阀力量。
但是,他也面临着粮饷不足的严重问题。那时,一斛米卖到五十多万钱,有的地方出现人吃人的现象。中原大地,到处是一片荒凉。各路军阀都没有粮食吃,就到老百姓中间去抢。又因为他们都是流寇式的行动,粮食抢得多了,又无法保管,有时只能丢弃。有很多支军队,并不是被自己的敌人打垮的,而是因为解决不了粮食问题,而自行垮台的。袁绍在河北的军队,有一段时间要靠采桑椹活命。而在江淮一带的袁术,则要到水里去抓河蚌充饥。所以,没有粮食,兵力再多,也难以制胜。
就在大家都在粮食问题面前束手无策的时候,曹操原来的陈留太守,现任羽林监的枣祗(人名。祇读支。)给他提出一个建议:实行屯田,自己生产粮食。屯田就是征集一些百姓,到地多人少的地区开荒种地,发给他们土地、耕牛、种子、农具等等。让他们集中耕种。打下的粮食,一部分留给他们自己,大部分交给国家(因为曹操是汉献帝的“臣”,所以他是代表汉朝廷的)充作军粮。
枣祗是颖川郡(在今河南省登封、宝丰、尉氏、郾城一带)人。原来他姓棘,他的先人在躲避战乱的时候,为了家人安全,把“棘”字的两个部分挪了个位置,就成姓枣了(繁体的“枣”字是两个束字,上下加在一起)。枣祗当初与曹操一同起兵。后来袁绍想拉他到自己的麾下,但枣祗表示忠于曹操。曹操让他当了东阿令。当吕布强大起来的时候,兖州大部分的地方势力,都背叛了曹操,但枣祗所在的东阿,却没有动摇。枣祗还在东阿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了大量粮食,解决了曹操军队的部分急需。所以,曹操对枣祗是很器重的。
曹操听了枣祗的建议,非常高兴。因为那时候荒芜的土地有的是,而逃亡的农民也很多。他们并不是没有土地可种,而是一没有可以种地的和平环境,二是没有种地必须的耕牛农具、种子等物资。如果国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又有军队保护,他们是很愿意参加屯田的。
“这真是个活民济世、安定国家的建议!”曹操激动地说:“活民济世、安定国家,就是要强兵足食。当年秦国人是靠优先发展农业,才兼并天下的,前汉的孝帝也是靠屯田定西域的。这都是前人已经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于是,从这一年开始,曹操募集大批农民,在许昌以南地区大量屯田。曹操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可惜他死得早,未能看着实现自己的宏愿。曹操又任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就是负责发展农业生产的将军,全面负责屯田事务。
任峻是河南中牟(在今河南省鹤壁市西)人。汉末农民大起义发生后,他说服中牟令起兵,参加了曹操的队伍。曹操对他非常欢迎和信任,任命他为骑都尉,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曹操让自己最信任的人负责屯田,可见他对这一事业的重视了。
不到几年的时间,屯田军就收获了上百万斛的粮食。曹操所控制地区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并且,这些粮食不是集中在许都,而是储藏在各州、各郡。这就大大减少了运粮之劳,打起仗来,粮食的供应方便多了。
建安五年(200年),发生了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准备了充足的粮食,并让任峻负责管理和供应这些粮食。兵力大大超过了曹军的袁军,千方百计地要断绝曹军的粮道。而曹军以重兵复阵保卫粮食,使袁军靠近不得。相反,曹军却用计烧了袁军的运粮车。结果,曹军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这不能不说是屯田政策的一个直接结果。
人们都说,曹操军国之富足,起于枣祗,成于任峻。枣祗死后多年,曹操还提升他的几个孩子为官。@*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梁馨
from 气功网
2016年4月6日星期三
德灭祥桑
文/李剑
殷商史书上记载:商朝中宗太戊当政时,朝廷中生长有妖祥之桑树与谷树。这两颗树一夜之间忽然长到了一起,足有一抱那么粗。中宗见其怪异,心中恐惧,便问大臣伊陟是何缘故。
伊陟说道:“这桑谷本在野之物,不宜生于朝廷。现在一起生于朝廷,一夜即大如拱,诚为妖异。然而妖邪不可战胜德行,如今朝中妖树突生说明邪不压正,只怕是君王的德政方面有什么闪失与差错吧!君王只需修德以胜之,则妖树自灭。”
中宗听了伊陟的话,于是修祖宗之政事,明养老之礼节,每天早起晚睡,勤于朝政,问疾吊丧,关心百姓疾苦。太戊这样注重德政,果然妖物不能胜。不出三天,那颗桑谷合围的大树竟自然枯死。太戊仍然心存戒惕,继续修德勤政,不敢懈怠。三年之后,太戊德政治国的声名远播,远方各国之人仰慕其德义,通过相互介绍,辗转来朝见和归顺他的国家多达76个。商朝此前已经衰落,至此国势再次兴盛强大起来。
夫妖不自作,必有所招。然德在当修,亦岂待妖?观太戊之祥桑自枯,越发相信妖不足以战胜德行,为人君者,不可一日不修德也。
来源:新生网
发稿:2016年4月7日
from 气功网
古代君子对待过错的态度(图)
作者: 李晓径
对待过错的态度,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真实的修养。(网络图片)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对于过错的态度,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真实的修养。一般情况下,我们喜欢追责,非要弄清事情的原委、是非曲直,争出个谁对谁错出来。殊不知这样的处事态度竟然最为伤人,虽然我们的目地可能是敬业,或是对事不对人,但是结果却往往是伤人的、或两败俱伤的。其实,遇到问题不要先互相找责任,这也是“难得糊涂”的妙处,原来事情的本身并不重要,以人为重,才能不伤和气、不生怨怼。直找自己的责任和过错,多尊重对方就好了。
君子之过
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古人很注重修身,是很害怕自身有过失的,一日之内要多次省察自己,不愿自己的过错带来不良的后果,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别人谋划办事,是否有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实信用?老师所传授给我的课业有没有时时温习、实践呢?因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敬畏天命;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都有所敬畏;敬畏圣人的话。君子心存畏惧,敬天知命,知书达礼,以此来预防自已的过失。
那么,真的有了过错,古人又是一种什么态度呢?
《论语?子张》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张所说的话:“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人犯错误不可避免,尤其是君子之过,更像日食月食一样被人看的清楚明白。对于自己的过失,如果他认真的改正了,人们仍会像以前一样敬仰他。如果知错不改,还故意加以掩饰,那么不仅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还会为人所不齿。
《左传·宣公二年》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就是说,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清代的王日卓在《今世说》说,“但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如果一整天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这绝不是圣贤之路啊!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古代的君子能做到“闻过则喜”,而现代人一句“我错了”总是很难说出口,何况自己真的存在过错。
正身自省
《论语·子路》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当政者)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又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这段话也可以这样理解,并不是说不可以去指正别人,而是遇事能抱有“都是我的错”的态度,先端正自己的行为,能有如此的诚意,则事情就会通顺了。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见到贤能的人,就应该主动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自我反省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来源: 看中国
from 气功网
《梅花诗》预言 冥冥之中有定数(图)
《梅花诗》相传是邵雍所作的。邵雍,字尧夫,生于北宋真宗四年(公元1011年),卒于神宗十年(公元1077年)。《梅花诗》一共十首,预言了他身后中国的大的历史演变。当然,和所有预言一样,他采用了很隐诲的语言,并非很容易理解。梅花诗前七节的内容都是历史,最起码也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的《梅花诗》前七节和解析。
第一节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
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这句“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从字面上的意思是:荡荡通天之门万古以来头一次敞开了。多少人来到人间,又有多少人能回得去呢?然而,这两句诗具体又是指什么呢?这里一时还看不清楚,必须在看完全诗后,才能真相大白。不过,从这第一句就可以看出邵雍立意高远,不仅仅是要告诉人们未来要发生的事件而已,而是要告诫人们这历史纷扰中的最终主题。宋朝是个软弱无能的朝代。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遣散了打天下的功臣之后,宋朝一直采取对将帅缺乏信任的防范政策,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宋朝从一开始就军力纤弱,才建国不久就对北方的胡人政权,称臣纳贡。北方的国土,“燕云十六州”一直被外族所占,故曰:“山河虽好非完璧。”本来北方金国的女真族是个弱小的民族,在其发展壮大时,曾经联合北宋,想一同推翻已近末势的辽国。昏庸的宋徽宗不听忠臣的规劝,一意要结盟金国,并同意把每年进贡给辽国的贡品转给金国,不相信这定都“黄”龙府的大“金”国才是宋朝真正的“祸胎”。于是有了中国历史上罕有的“靖康之耻”,北宋皇帝、宫妃、亲王、大臣等三千多人全被后来强大的金国北掠为奴,使得半壁江山落于金国之手。所谓“不信黄金是祸胎”指的便是此事。
第二节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
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到了南宋,皇帝更是昏庸无能,苟且偷安于江南的半壁江山,终日沈浸于声色歌舞之中。而且,整个民风都是颓迷不振,从上到下沉醉在情色欢爱之中,不思奋发图强。宋词万首,言文人骚客的恋物伤情者众,而高昂振奋者则少。因为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在西湖边上,依山傍湖,加上南宋皇帝终日沈迷于荒淫醉梦之中,所以叫“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是指天象气数落于北方,北边降生真龙天子,新朝代要生于北方。正当南宋王朝沈缅于醉梦中时,北方的成吉思汗,励精图治,一统蒙古,并迅速扩张着国土版图。在灭亡了金国之后,大举入侵南宋。“三百年来终一日”,指宋朝在历经三百余年后(西元960年~1279年),西元1276年,元兵入侵临安,宋恭帝被俘。“长天碧水叹弥弥”是喻指宋朝最后灭亡时所上演的一幕最悲壮的场面。西元1279年,宋军残部在战败后穷途末路。因不愿被俘受辱,大臣陆秀夫背负着年仅九岁的南宋小皇帝投海而死,南宋大将张世杰保护杨太妃逃脱,结果,被一场突来的飓风打沉,均遭灭顶。
第三节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
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天地相乘数一原”是说天干地支相乘的年代又回到了源头,就是新朝代的气数来了。“忽逢甲子又兴元”的“忽”字影射了元世祖忽必烈,“兴元”指元朝兴起。忽必烈于西元1260年即大汗位,于西元1264年(甲子年)登基兴建元朝,定年号为至元元年,后又迁都燕京。至西元1271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取《易经》中“乾元”的意思,改国号为“大元”,统治中原。元朝虽然因元世祖忽必烈的雄才大略而得以发展,但在忽必烈死后,马上陷入一片争权夺位的混乱之中了。在经历了从元世祖至元顺帝的十位皇帝后,这个辉煌一时,曾经横跨欧亚的短命王朝,就走入了灭亡。若从西元1279年宋朝灭亡算到西元1368年元朝被灭,差不多八十八年,正所谓“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一句,也影射了元顺帝时,宦官扑不花扣压警讯不上报皇帝的害元之事。正是“残花”“总不言”。
第四节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
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身为平民布衣,曾当过几年和尚,后参加农民起义的红巾军,因为骁勇善战,大显英雄本色,从一个普通士兵跃升为领袖,并于西元1368年在南京称帝。就此“朱门”不再是旧的黄土农家了。“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就写明了这段历史。“飞来燕子寻常事”是指雄踞燕京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夺取帝位的历史。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太子早亡,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孙,即明惠帝。当时,有十几位皇子被封为藩王,驻守边塞。其中驻扎在燕京的燕王朱棣,深悉兵法,屡建战功,实力最强,威望最高。书生气十足的明惠帝,在谋士的建议下,执意削藩,罢免燕王等藩王的权位。燕王即使装疯都无法幸免,无奈只好在建文元年起兵反抗,被迫发动“靖难之役”。因为燕王朱棣才德出众,智勇过人,终于在四年后胜出,攻入南京,夺取帝位,成为明太宗,后又被称为明成祖,年号永乐。燕王得天下,仔细想来也确为“寻常事”。明朝在明成祖朱棣的统治下,经历了他全盛的辉煌。但明朝末年的衰败,加上多年的农民起义,使得大明王朝终于是“开到李花春已非”。“李花”应指明末的闯王李自成。西元1644年春,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崇祯皇帝于紫禁城后的煤山(现为香山)上上吊自尽,明朝灭亡,即所谓“春已非”。
第五节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中国历来有“北胡南蛮”的说法。所以这里“胡儿骑马走长安”一句是指崛起于东北的满清入主中原。明末,社会动荡,李自成夺取天下后,立足未稳。把守山海关的明朝大将吴三桂出于私利,投靠满清,引清兵入关。当时的满清,精干强盛,入关后,势如破竹,一统明末的残局,于西元1644年建都北京,成就大清帝国。“走长安”其实是用长安来喻指中国。清朝前期,国势大兴,文治武功都非常强盛,有一百多年的“唐雍乾盛世”。特别是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平定了各种内乱外侵,使中国的版图空前扩展。另外,自清代开始,与海外开始进行大规模通商,开辟港口,正是所谓的“开辟中原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的第一个“洪水”指的是西元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像洪水一样席卷半个中国,历时十八年之久,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洪水”的“洪”字暗指洪秀全。满清政府在耗费巨大代价,元气大伤后,终于侥幸平息了这场运动。但太平天国刚刚被平息(“乍平”),大清帝国就进入了内忧外患接连不断的阶段,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势力不断崛起壮大,像更大的洪水一波波席卷着全国、遍布各地。终于西元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黎元洪被拥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都督,在袁世凯死后成为总统,清王朝至此彻底灭亡。黎元洪的名字也嵌一个“洪”字,所以叫“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一句是说,清朝最终的前景(“清光”)应该向“汉中”,也就是革命起义成功的“武汉”看。
第六节
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
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汉天一白汉江秋”是说经历了满清外族统治达三百年之久的中国,也就是“汉天”,终于又有了新希望。“一白”是喻指新的希望。“汉江秋”是指西元1911年的秋季,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憔悴黄花总带愁”是指民国革命虽然成功,但根基非常不稳定,如“憔悴”的“黄花”。黄花在传统上常被用来指稚嫩的生灵,自从民国建立后,先是袁世凯的复辟窃国,又是张勋的复辟,接着是长期的军阀混战,派系割据,国民政府就如“憔悴黄花”,总是愁事不断,故曰:“总带愁”。“吉曜半升箕斗隐”:“吉曜”喻指中华民国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半升”指国民党统治初期,经历了长期封建统治,外族掠夺和军阀战争的中国,百废待兴。蒋介石领导的北伐战争刚刚成功,国家正在起步发展中,国民党政权正在巩固自己的地位,而这时共产党的势力却于暗中迅速发展壮大。“箕斗”乃中国古代星相学中所讲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这里也就是星星的意思,指共产党的势力。“箕斗隐”字,道明了共产党趁内忧外患之机,于暗中迅速发展实力。“金乌起灭海山头”一句的“金乌”,是古时候对太阳的别称,此处指自称太阳之国的日本。整句指日本在二战中兴起、入侵中国与最终战败投降的命运。
第七节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
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经历了国共内战后,中国大陆和台湾呈现了各自对立分治的局面,所谓“云雾苍茫各一天”,指共产党和国民党各自统辖一片天地。下面三句,是指共产党统治下的大陆所经历的一些动荡不安的局面。“可怜西北起烽烟”似指平定新疆叛乱和入藏镇压西藏独立运动;“东来暴客西来盗”指五○年代初中国和美国在位于中国东方的朝鲜所爆发的朝鲜战争,以及后来六○年代初在西边的印度悍然越过麦克马红线,疯狂盗取中国领土,从而爆发中印边界之战。在北方,苏俄自五○年代与中共反目起,一直威胁中国,双方曾经爆发珍宝岛之战,各自陈重兵于边界达数十年之久,正所谓“还有胡儿在眼前”。按照“北胡南蛮”的说法,此时的“胡儿”是指苏俄无疑了。
责任编辑: 陈钢
from 气功网
2016年4月5日星期二
在岔路口诚实守信(图)
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
他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他却是名列第一。
他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来源:新生网
发稿:2016年4月5日
from 气功网
浅说“忠”
文/秦自省
从字面上看,“忠”是“心”上一个“中”字,意味着心中要有不偏不倚的尺度,这个尺度超越人情、超越上级命令,是上天种植在每个人心中的崇高道德法则,“忠”是在明晰善恶的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忠于天理道义、择良主而事,是忠的表现。愚忠不是忠。历史上留下了很多正反面的例子。
大名鼎鼎的闻仲(闻太师),一身威武,拱卫着殷商的江山社稷,可是在姜子牙、姬昌等顺应天意灭商兴周时,闻太师却誓死效忠商纣王,落得个死于非命,这是典型的愚忠。黄飞虎等选择了顺应天意,归周伐商,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和佳话。
历史上的秦叔宝、程咬金、徐茂功等先是李密旧臣,李密设计残杀瓦岗寨主后,他们认为李密为人太过,便有离开之意,一心想求良主而事。后来李密被秦王李世民所灭,了解到李世民经世济民之心朗朗,三位义士均归于秦王帐下,立下赫赫战功;太子太师魏征先是太子李建成帐下的人,玄武门之变后辅佐李世民,成为一代谏臣。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这便是择良主而事的“忠”。千年过后,谈起“忠”,中华大地上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忠于党”。事实上,共产党并不是中国的产物,而是西方舶来品,它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中国有五千多年历史。回溯没有共产党的中国,整体上社会风气淳厚、民众生活和乐,是共产党统治之后无法比拟的。
中共建政后,六十多年来不断发动运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八千万中国人因迫害而死,如今又迫害善良的法轮功修炼人,甚至活摘人体器官,这前所未有的罪恶令人神共愤。一个人杀了人,要偿命;一个党杀了那么多人,就面临天惩,即“天灭中共”。今天,已有逾二亿三千万中国人在海外退党网站上声明“三退”(退党、退团、退队),顺应天意,做出了忠于天理、良知的选择。
商纣不德,上天灭之,智者弃之。还在“忠于党”的问题上挣扎的人们,请静心了解真相,再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出路。历史与现实已经告诉了我们很多。
来源:新生网
发稿:2016年4月5日
from 气功网
2016年4月4日星期一
佛说女子的3种缺陷10种业障 你有吗?(图)
须达长者对佛陀说道:“佛陀!弟子一共生了七个儿子,六个儿媳都能孝顺贤慧,唯有第七个儿媳玉耶,虽然长得美丽、绝顶聪明,但是却骄慢异常,时时出言不逊,轻慢尊长。
我们本想常带她来请佛陀开示,但愚痴遮盖她的心灵,她非但不信,而且毁谤佛陀。她以为人生就是享乐第一,美貌第一,爱情第一。除此以外,她什么都不愿意关心,我们没有什么办法可想,只得请求佛陀慈悲,想个办法来度化我这个顽强的儿媳。”
佛陀察知须达长者的心,当即说道:“玉耶既不愿前来,你又对她这么爱护关心,那么,我明天就到你府上去访问一趟吧!”
须达长者听佛陀说要光临他的家里,惊喜感动得老泪横流,当即奔向佛陀座前,顶礼佛足。
佛陀慈悲度化,感化顽固女子
第二天,佛陀带领弟子,到达长者家中,长者夫妇,以及七子六媳都出来环绕佛陀三匝,以示欢迎,独有玉耶逃避佛陀,不肯出来。长者感到非常对不起佛陀,心想讨娶这个不贤慧的儿媳,而且辜负到佛陀的慈悲,这是全家的耻辱!
但佛陀却不以为意,反而心生慈愍,以神通力从全身放出万道金光,照得所有的墙壁如透明的玻璃,大家这时都看到玉耶在门后缝里,偷望着佛陀。玉耶对佛陀虽有抵触,但一见到佛陀的相好光明,过去的反感一扫而光,且“衣毛为竖,战栗惶怖。”她知道自己的身体已隐藏不住,只得出来站在佛陀的身旁,低着头,不敢仰望佛陀的慈颜。
佛陀心平气和的说道:
“玉耶!女人光是容貌端正姣美,不名为美人,更不值得骄傲,而心行端正,有贞静幽闲的女德,才受人尊敬,方可名为美人。姿容的秀丽,身材动人,虽然可以诱惑迷醉愚人,但不能够受人尊敬,并不能算做很好的人。况且,自恃美貌,看不起他人,行为不检点,只会为自己的将来带来无穷的苦患。而生为女人之身,注定她就具有三种缺陷和十种业障。”
佛先说女身有“三种缺陷”和“十种业障”,导致得女人多苦,因而折伏了玉耶的骄慢心。
女身的三种缺陷与十种业障
女人的三种缺陷是:
一、童年要受父母管束,不如男孩自由。
二、出嫁要依赖丈夫,自己没有自由。
三、年老时,遇到不孝儿媳,还要忍受讥笑和阻碍。
女人的十种业障是:
一、出世时父母有重男轻女的厌恶观念。
二、因女孩不是自家人,不尽心抚育。
三、嫌女大须嫁,为了婚事挂心。
四、女子怕羞,常畏见人,不够大方。
五、长大委身了他姓,自己不能做主。
六、怀妊时大腹便便,行动不便,痛苦异常。
七、生产子女,疼痛难忍。
八、仰赖丈夫,时时害怕失去丈夫的爱。
九、性好虚荣,打扮费时,身流不净,多于男人。
十、心多猜疑嫉妒,好谈是非,喜怒无常。
那么,还有什么值得骄傲呢?
随后,佛陀为玉耶女说法,批评她自恃美貌、出身豪贵而骄慢夫主,指出外貌美丽不足为美,心灵纯洁、行为端正方为真美,教导她如何做个好的妻子。玉耶女闻佛陀教诫后,深悔过去的错误,向佛哀求忏悔。
玉耶流泪,前白佛言:“我本愚疑不顺夫尊,自今已后当如婢妇,尽我命寿不敢憍慢。即前长跪,求受十戒三自归命。”
玉耶请求皈依佛门,佛即为其授十戒。她发愿世世生生,作一学佛居士。须达长者的全家,见状欢欣鼓舞,也都为她祝贺新生。
从此以后,玉耶就成了一个贤良的媳妇,为远近的人们共同称道。
责任编辑: 飘蓬
from 气功网
文苑逸事:书生射“虎”
文/郑重
明朝粤州书生丘浚,书穷千卷,过目不忘,人称“丘书柜”。
一年初秋,丘浚赴考,途中在一家旅店歇宿。店家有位妙龄丽女名小鹧鸪,天姿巧慧,颇通文墨。一日饭后,那店女对丘浚笑云:“素闻才子锦心绣肠,我今出个字谜儿考考你。”说罢,吟曰:
二人并坐,坐到二鼓三鼓,
一畏猫儿,一畏虎。
丘浚细细沉吟,逐句琢磨:“二人并坐,乃指两个字合而为一。这畏猫者,鱼也,畏虎者,羊也。想到这儿,丘秀才矜持一笑,拱手回云:“敬禀店姐,小生猜中了,是个鲜艳动人的‘鲜’字!”
“不对。”鹧鸪嫣然一笑,“你再猜猜。”
丘浚一听未中,顿时面红耳赤。他急速变换思路,逐字推敲:这二鼓乃‘亥’时,三鼓乃‘子’时。亥时所生者肖猪,猪亦畏虎;子时所生者肖鼠,鼠亦畏猫。想到这,丘秀才禁不住连声称妙,笑道:“这回小生定射中了,是个‘孩’字!”
鹧鸪含笑赞曰:“真不愧是‘丘书柜’。”
丘浚见店女鹧鸪明眸皓齿,伶俐巧慧,挥笔以“鹧鸪”为题,赠其一联。联云:
应与凤凰为近侍,
敢同鹦鹉比聪明。
来源:新生网
发稿:2016年4月4日
from 气功网
2016年4月3日星期日
切勿乱用神通:多次成功表演穿墙术的印度瑜伽师最终命丧墙内
【摘要】他身体至今还“嵌合”在那墙中,这道有着瑜珈大师克沙里拉瓦尔头脚的水泥墙至今还保留着,供人们凭吊。
他身体至今还“嵌合”在那墙中
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印度超自然现象研究院特意修了三道钢筋水泥墙,69岁的印度教圣人瑜珈师克沙里拉瓦尔同意当着一群科学家和新闻记者的面,表演他的短途飞行和穿墙能力。这个瑜珈师在穿墙之前首先使自己進入一种恍惚状态,然后飞穿印度超自然现象研究院的两道钢筋水泥围墙,一点事都没有,但在穿越第三道6英尺厚的墙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瑜珈师没有成功地穿越过去,但他也没有被墙撞回,而是头已穿过墙壁,脚还在墙的这一侧,身体湮没在了水泥墙中,他的身体不是独立的存在于水泥和沙子里,而是充分的和沙子、水泥融合在一起。这道有着瑜珈大师克沙里拉瓦尔头脚的水泥墙至今还保留着,供人们凭吊。
现场有200名科学家、研究员和新闻记者都鸦雀无声,现场出现了意外,而他们却无能为力。超自然现象研究员加雅博士说:“我们试图与他沟通,但他不能讲话,我们认为他的分子已与墙分子融合在一起,如果确是那样的话,他已跟石头一样坚硬而失去了生命。”
圣人仍然陷在那里,开始的时候,24小时有人守卫,以防有人去触摸他露出墙外的手和脚。当时有人提议拆墙救出他,但是科学家一致认为那样做会害死那圣人的。
在中国坚决反对特异功能的主流科学家,我建议最好去印度看看,而不只是在国内耍嘴皮。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提到有一个崂山道士可以穿墙而过,在有关外星人的遭遇事件报道中,经常提到外星人能穿墙而过,在人们看来,这些无疑是个神话,但据说统一场论也许可以把这种神话变成现实。
来源:网文(摘要)
责编:祥和
from 气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