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星期五

【传统文化】素位而行 安分守己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3日】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选译自《中庸》)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葛繁行善积大德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3日】宋徽宗大观年间,有一读书人于京城的一店铺中,看见一双靴子,好象是他父亲出殡时所穿的那双靴子。他问店主。店主说:“昨日有一做官的人经过这里,要我帮他修理靴子,稍后他会来拿。”这位读书人便站在那里等待。隔了一会儿,有位骑马的人,果然下马来拿靴,而此人正是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拿了靴子便要走,在后面拼命追喊:“父亲,您怎忍心不说一句话来教我吗?”父亲回头告诉他:“你做人要像葛繁。”儿子又问:“葛繁是谁?”父亲回答:“他是镇江的太守。冥司都设了葛繁的像烧香礼拜。”说完,人便不见了。


这位读书人便前往镇江拜访葛繁,并告诉了他这件事。同时请教他平常如何修养自己?葛繁回答:“我很努力在做善事,有时一日做四、五条,多的时候甚至一、二十条。至今做了四十年,从未间断。”


这位读书人便问他是如何行善的呢?葛繁指着坐椅中间的踏子说:“就如这踏子摆得不正,恐会妨碍别人的脚,我就把它摆正;假若别人口渴,我就顺手拿一杯水给他,这些都是利益别人的事。很小的言语及动作,都可以有利益别人的地方。从达官显贵至乞丐,都可以做善事。但是要持之以恒,才能见到好处。”


葛繁最后得以高寿坐化,子孙富贵不绝。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教子有方】治家有方 子成大儒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明慧网2005年9月23日】程母侯夫人,是大中公程珆的妻子,也是宋朝大儒程、程伊川的。她侍奉公婆非常尽孝,治家有方,而且性情谦顺修养良好,虽然只是小事,也一定先告诉大中公然后才去做。


她不喜欢鞭打奴婢,如果对下人呵责时,她一定会告诫说:“虽然会有富贵贫贱的不同,但同样都是人。”她总是温和地宽恕奴婢,唯恐伤害到他们;独独对自己孩子的过失,轻微的地方直接指正,严重一点的就请大中公出面责罚,要求他们一定要改过来。她曾经说过:“孩子之所以不肖,都是因为做母亲的隐瞒孩子的过失,父亲不知情,而没办法改正。”


程母生了六个男孩,仅存两个,应是非常珍惜他们,但孩子才几岁,走路跌倒了,家人怕他们吓到便急忙要去扶抱,程母反倒呵责孩子说:“你如果好好走,难道会跌倒吗?”意在儿子从小养成好的思想意识,严格要求自己、遇到问题 不向外推卸责任。


吃饭时程母常教兄弟俩坐在自己旁边,奴婢准备名贵的羹要让小主人吃,她马上制止说:“小时候就处处满足他的欲望,长大以后怎么办?”孩子如果与人争吵,即使孩子是对的也不偏袒。程母说:“我担心的是他们不能承受任何委屈,而不是他们不能伸张正义。”所以二程从小便对饮食衣服一点都不挑剔,更不会恶言骂人。程明道、程伊川长大后成为一代大儒。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通晓因果】智障男孩及其父母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4日】有位善良的,带着她的患有“智障”的,来到水莲斋主家中,请这位具有宿命通功能的女士,看看自己的,究竟是什么原因患此疾病,使这孩子自身痛苦,并且还拖累着父母备受折磨和揪心?


水莲沉静认真地端详了这孩子一会儿,对她说:你的孩子在多世之前,非常聪明。但他的聪明用错了地方,他毕生都在从事非法的行业,尤其从事毒品的买卖如大麻、鸦片等黑市交易。让很多人一生都沉溺于毒品不可救拔的深渊中,并进而导致许多人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


你们夫妻二人,在那世是他的帮凶,协助他从事了不少的非法勾当。因果报应有“个业”和“共业”之分。个业由个人自作自受,独自承担。共业由共同参与 的人们共同承担。由于此世因缘会合,你们夫妻和他就共同来偿还着共业之债。因果报应是复杂的,智障的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这个男孩过去世贩卖毒品,障痹人的脑神经,这世业力反转,恶报于他,使他智障,却完全符合了因果律的回向性和同质性的规律。


水莲的这些话,使当时在场的人听了,再次领会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皆报。人们只有回心向善,抛弃无神论,敬信神佛,不伤害别人,努力做到真善忍,才是明智之举!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家庭教育】“强盗的父母”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4日】芒山有一个强盗,临刑前,他来向他诀别。


强盗说:“我现在快要死了,希望能让我再含一含母亲的乳头。”母亲答应他,强盗却把她的乳头咬断,血流满地。


强盗说:“我小时候无知,偷了一棵稻子和一茎菜。我母亲看了非常高兴。于是我逐渐变成盗贼,以致今天沦落到这种地步!”


这种贪小便宜的情形,时常会发生在村妇中,他们的多半不肖,有些幸好没变成强盗。然而,现在仍有许多富贵人家,看见孩子轻浮刻薄,就高兴的认为他聪明;看见孩子骄傲放纵,就称赞他有当官的模样,这些不是跟这位强盗的父母一样吗?诸君可以依此类推。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教子有方】礼贤街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4日】陶侃,字士行,东晋庐江浔阳人。其父亲早逝,与湛氏相依为命,生活非常清苦。母亲靠纺纱织布赚取微薄酬劳供他读书。


陶侃的母亲是一个非常贤惠又深明大义的母亲。陶侃年轻时,有天下大雪,陶侃的朋友鄱阳孝廉范逵来访。陶侃因家贫,担心没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急。母亲看在眼里,安慰他说,你只管留客吧,我会设法招待好的。于是,她把头上的长发剪下,换成酒菜,又卷起铺床的干草切细,喂饱范逵的马。范逵事后得知,感慨地说:“非此母不生此子”!


不久,陶侃做了渔梁吏,食用官府的鱼(腌鱼)。他念起贫寒中的母亲,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鱼送给母亲。不料母亲不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你是县府的官吏,却拿公家的东西回来孝敬我,你以为我会高兴吗?唉!你这么做,只会增加我的忧虑啊!”


此事给陶侃以极大的,为陶侃后来做官的廉洁奉公打下了基础。陶侃从县吏一直做到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始终以清廉守洁、能干尽责而被人称赞。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母亲,就在长沙市城南沙河街北段陶母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贤母祠,并把祠址(今长沙市区)所在的街道称之为“礼贤街”。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诚心化人 贵贱同待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5日】陈世恩是夏邑人,在明神宗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


他兄弟三人,大哥被推举为孝廉,他自己排行老二,弟弟年纪轻,喜欢游玩,时常早出晚归。


大哥严厉地责备和限制三弟,三弟依然如故。世恩告诉大哥:“你这么做,只能损伤兄弟的情感,没什么益处!”


世恩自己每天夜晚都在门外等候三弟回来,等待三弟进门,他才关上门,并且客气地问寒问饥。这样时间长了,三弟心生悔悟,从此不再晚归了。


陈世恩当了大官以后,大哥已经去世了。大哥的侧室的弟弟,名叫吴三,来探望他姊姊,穿着破旧邋遢。陈世恩邀请他对坐而食。三弟从外面回家,询问二哥说:“他在别的地方吃饭就行了,为何一定要坐宾客的位子呢?”


陈世恩回答:“庶嫂没有子女,年轻时就为哥哥守寡,我不但感谢、尊敬她,甚至对她弟弟也是如此。我与他对坐而食有什么不妥或妨碍呢?”


三弟听二哥的答话,深感佩服。


陈世恩的德行,恩泽他的两个升、陛,后来升、陛也都考中进士。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通晓因果】颠倒是非 舌枯而死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5日】在说话方面,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强调“修口”。口出妄言恶语,说的话伤害了别人叫做“出口伤人”,这样就会造业。而颠倒是非黑白,诽谤嫁祸之言,更万万说不得,这是卑劣的小人行径,这样的恶报将更凶险。


以前有个人叫祝期生,他总喜好颠倒是非,讥讽他人的缺失,又喜欢引诱他人做坏事。


遇到相貌丑陋的人,他就讥笑人家;遇见相貌俊美的,便嘲弄他。遇到较愚笨的,就欺负人家;遇见较聪明的,便品头论足一番。遇见贫穷的人,就鄙视人家;遇见富有的人,便毁谤他。见到当官的,就揭发人家的隐私;见到读书人,就宣扬人家不愿声张的私密。看见有人生活奢侈,反倒称扬他是豪爽之人;看见有人手段阴狠毒辣,更大赞为厉害。人谈佛学法理,就讥讽为斋公;遇人论儒学德行,便嗤笑为假道学。听人家说好话,便说:“嘴上说说而已,其实心里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而看见人家做善事,就说:“怪了,这件事既然做了,那件事为何不做呢?”他到处胡乱评论,颠倒是非黑白。


到了晚年,祝期生突然得了舌黄病,必须用针刺舌头,让血流出一升多,才会觉得好一些。一年还发作了五至七次,痛苦得说不出话,后来竟然舌头枯干萎缩而死。


界中,人们认为各种不同的疾病都是由不同的业力引起的。现在的肺癌和呼吸道系统 疾病,表面看是这个或那个原因引起的,其实更重要的是有其内在因素所决定,多是因为这人在背后说了很多伤害别人的话,特别是对神佛造了许多“口业”的原因。不修炼的人生病就是在还业债,业大还不清了,就用命去换,上面这个例子不就是这样的吗?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道德经和政治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5日】提到的《道德经》,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道”了。对于这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道”,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那什么是“道”呢?在老子看来,“道”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世界就是按照“道”的演化而自然发展的,人的所为要“合乎自然”,君主治国所需做的就是“顺道化民,合于天道”,切莫做违背“道”、违背自然的“有为”之事。


在经国治民上,老子主张君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自然之道治民。在老子的眼中,社会也是那么自然的演化,君主所需奉行的仅是“上德无为而无不为。”(38章),推崇道德,不人为的强做什么,反而能把该做的都做好 。“无为而治”在《道德经》中被反复强调。在老子看来,理想的君主应是“清静无为”的,他顺道化民,仅此而已。对民众来说,“帝力与我何有哉?”对君王而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章)。这就是《道德经》论述的最理想的治国状态。


从历史上看,西汉前期的治国策略明显的受到老子“无为而治”的影响。汉王朝建立初期,社会经济极为困难,财政捉襟见肘,从汉高祖刘邦开始,推行老子的“无为”主张,与民休养生息,不妄加扰动,听任民间自由发展。经过七十年的治理,成就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唐太宗也把老子“清静无为”思想,作为治国的理论基础,坚持“抚民以静”的治国之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


《道德经》表面上讲的是当王、治国的道理,可实质上这是一本指导人修道的书,修道的人在的不同境界对《道德经》会有不同的理解。换个角度说,《道德经》所讲道理在常人这一层的涵义,能起到指导君王治国安邦的作用,但他却是一本讲修炼的书,而不是老子为了和常人一起“搞政治 ”而写的,所以修炼人看懂多少就能修到相应的超越世俗的境界中去,却绝不会反而执迷于世间的权力和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通晓因果】人不怕虎虎怕人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清代张问陶有诗说:“人从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意思是: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如是勇者无畏,必能走出困境,突破艰险,到达彼岸;就像重重围掩的山峰,总是不可能完全遮住天光。何况前的黑暗已经到来,那离天明也就不远了。


这里还真有一个“人不怕虎虎怕人”的史实。


据《梁书·良吏传》第五十二卷记载:孙谦(425—516),他历任南朝宋、齐、梁三代。为政简朴干练,治狱有方,每离任之际,当地百姓因为他在职时不接受馈赠,便拿着上好的丝绸等礼品,沿路追送给他,孙谦仍婉言谢绝,一无所受。他没有私宅,平时住在官府内的空闲车棚或马厩之中。可见其清贫。


百姓们反映:他未到任时,该地多有猛虎出没,为害甚烈。他一到任,猛虎即刻销声匿迹,不再来犯。但他一离职而去,猛虎便复回该地,危害乡民,所以百姓说:孙太守真是“神明”!对他无限怀念。


孙谦一生共历两县五郡,为官一贯清正简朴,床顶挂草帘子挡风,冬天只睡布被草席。夏天连蚊帐都不用,当地蚊虫实多,但却没有蚊虫去咬他。孙谦年过九十还强壮得像五十岁人。


李洪志 大师在这方面也多有论述,“德全不危”,孙谦就是一个证明。


官吏清正,猛虎远遁;官吏贪婪,灾祸连年:民间的这些传说,看来都是有所应。那么,近些年来的许多大起大现的凶灾,突发突生的怪病,就真的是值得当局、当政者的深思熟虑,痛改前非了。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尊师同父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6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唐代韩愈对为师者的解释。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如何做人及立身处世的学问就要依赖师父的教导了。“父”字与“师”字组成了“师父”一词,中国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对待师父自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发自内心的恭敬谦卑。


中国传统文化 强调敬师尊师,传统家族中敬拜“天地君亲师”的神位,足可见对“师”的尊重程度。《吕氏春秋》中指出,“古时的‘十圣人、六贤者’(指神农、黄帝等)没有不尊师的。”


《资治通鉴》中记载有这样一个:东汉的大儒魏昭,少年时钦慕于郭泰的贤名,请求留在郭泰的身旁侍奉,给他洒扫房屋和庭院。郭泰允许了。


有一次,郭泰因身体不适,命魏昭给他煮稀饭。稀饭煮好以后,魏昭端给郭泰,郭泰大声喝斥魏昭说:“你给长辈煮稀饭,不存敬意,使我不能进食。”并将杯子扔到了地上。


魏昭又重新煮好稀饭,再次端给郭泰,郭泰又喝斥他。这样一连三次,魏昭的态度和脸色始终没有改变。


于是,郭泰说:“我开始只看到你的表面,从今以后,我知道你的内心了!”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教子有方】启蒙幼童 先入为主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明慧网2005年9月27日】王沂公,名曾,官至宰相,北宋名臣。他一定要礼聘博学的善士来教导子弟。有人问说:“们只是初学,何必如此呢?”王沂公回答:“先入为主!”


明代思想家、家王阳明先生的《训蒙大意》曰:“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习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的《训蒙大意》说:“的老师都先教人伦道理,后世记忆背诵诗词文章的风气产生了,先王的教化便失传了。现在教导幼童,应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栽培涵养的方法,则应该以咏唱诗歌来诱发他们的志向和兴趣;教导他们学习礼节,以端正其威仪;诵读经书,以开拓他们的知觉。


近世教导幼童,每天只督促他们句读课仿,斥责他们要检点和约束行为,而不知以礼来疏导他们。只希望他们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打捆绑,对待他们好象囚犯,而他们也把学舍当作牢狱而不肯进入,把师长看成仇敌而不想见面。逃避掩覆以便达到嬉游的目的;设诈饰诡以放肆他顽皮庸劣的习性;偷偷做一些不高尚的事情,所以逐渐趋于下流。这就像驱之于恶反而求其为善,这怎么能得到呢?”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古代君王的故事:下车泣罪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7日】夏史上记:大禹巡行诸侯之国,路上遇见一起犯罪的人,心中不忍,便下车来问其犯罪之由,不觉得伤心落泪。


左右之人惊奇的问道:“这罪犯不守法令,被处罪判刑,是其罪有应得,您对他有什么可痛惜的?”


大禹说:“我想尧舜为君之时,能以德化人,天下的人都依着尧舜的心为心,守体安分,自不犯刑法。今我为君,不能以德化人,百姓们各以其心为心,不顺道理,所以犯罪。因此,犯罪的人虽是百姓,其实是由于我之不德所致,所以让我感到痛心的,不是那犯罪之人,而是我的德行不如尧舜啊!”


大禹不以罪人可恶,而以不德自伤,所以增修其德,而期于无刑者,无所不至矣。


(选自明朝张居正编撰之《帝鉴图说》)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通晓因果】法兰克的神奇经历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8日】奥地利维也纳人法兰克是个修理工。他有一段颇为神奇的经历。请听他的自述:


1982年4月28日,我接到一位客户的电话,到客户家中去修理沙发。我在修理沙发的过程中,这家名叫彼德的主人突然对我说:“你不要再到山林去打猎了,打猎是无故杀生,会遭恶报的。”我吃惊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爱打猎?”彼德说:“我知道。我还看见你曾经进入加州北部的红木森林中,你心生惊疑,觉得好象有人在窥视你;你听到呼吸声,四望又没有一个人:这是红木精灵在窥视你。这些数百年的古木,它们是有生命和智慧的。”


听了彼德的话,我更加惊诧,因为我确有这样的经历,但是从来没跟任何人讲过。我问他:“你怎么知道的?”


他说:“我不但知道你过去的事,我还知道你未来 的九月间,将入山打猎。我求你:九月间你入山打猎时,放过那只怀孕的母鹿。你若有此一念 之善,神会保佑你平安归来。”


到了九月间,我得到休假,与几个朋友一同入山打猎。进到深山,在大雪中找了三四天,才见到一只鹿。我立即向它举枪瞄准。忽然注意到:它是一只大肚子的母鹿。想起彼德的告诫,心生善念,向天开了一枪,把母鹿吓跑了,免得它再被我的同伴追射。当天晚上,我和同伴在营火旁喝酒、擦枪。有一位不小心,擦枪走火,子弹从我的头部上方飞过去了。


后来我见到彼德,他解释说:“那颗子弹本来会射入你的头部眉心,只因你还有善念,神便救了你。你以后可不要再杀生,也应该相信佛道神了!”我向彼德庄敬地鞠躬说:“谢谢你,我明白了!”


中国的党文化 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让人失去正信,造成了许多人反神道、干坏事,无恶不作而自毁前程。在党的灌输下,受无神论影响而误入歧途的人很多很多,希望大家都能像法兰克那样有机会醒悟过来,做个真正的明白人!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古代君王的故事:解网施仁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8日】殷商史书上记载:成汤为君宽厚仁慈。一次他外出到郊外的田野中,看见有人四面张着罗网捕鸟雀,嘴里还祈祷说:“从天上坠下的,从东西南北飞来的,都要落在我的网里。”成汤听了心中不忍,叹息着说:“这等,是那鸟雀一个也逃不出去了,何伤害物命不仁如此!”于是叫随从过去将那网的三面都解去,只留一面,并为那捕鸟人从新祈祷说:“鸟之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任从你飞翔。只是舍命要死的,乃落吾网中。”


成汤对鸟尚且不忍加害,对待百姓更不知怎样呢。


成汤施仁鸟的事传到南方,当时汉江以南的列国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都称说:“汤王的仁德可谓至尽了。他对鸟兽都如此仁义,更何况对人了。”于是,一下子便有三十六国同时归顺了商汤。


盖即其爱物,而知其能仁民,故归之者众也。


(选自明朝张居正编撰之《帝鉴图说》)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积阴德 福报多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8日】明朝的时候,湖广地区有一位乡绅,做官之后,积存到千两的黄金,就派人要赎回他的祖产;并且向说道:“现在的时价,比起原先的价值,要高出了好几倍;所以我用赎回的方式,这样最便宜了。”


当时他的儿子才十二岁,听了之后,就沉默不语,没有立刻回答父亲的问话,最后才慢慢的开口问道:“爹,我们家的祖产,已经卖给人家几年了?”父亲说:“卖了已经三十年了。”又问:“有几户人家,向我们买下来的?”父亲又说:“有二十几家。”儿子就说:“我见到大明的规定,祖产卖出超过了五年,就不许再赎回来了,父亲为何不遵守王法呢?”


他们家有一位门客就说:“赎回祖产,是种争气的事情啊!”儿子说:“你们只懂得一味的阿谀,难道父亲做了官,另外再买更好的资产,不也是争气吗?何必一定要去赎回这些田呢?”父亲说:“我若是一定要赎回祖产,乡人敢不服从吗?”儿子说:“我正是怕乡人畏惧我们家的势力,这样勉强的赎回来,会有损阴德啊!”


父亲说:“小晓得积阴德的道理很好,那么我今天就多还给他们一些当时购买所花的杂费吧!”儿子说:“手续杂费是件小事,我们家要买田很容易,而那些小户人家要买田,就困难多了。例如一家靠十亩地耕种度日子的,如今我们把田赎了回来,教他另外再买,他也只能买回五亩田了,我们怎么能忍心教他们一家人一半在挨饿呢?”


于是儿子就劝父亲,不要赎回祖产,积些阴德,留给子孙。父亲很久才回答说:“儿子啊!你说的话很有道理;只是我们家祖先坟墓边的十八亩田,必须要赎回来,作为祭田用啊!”


儿子又请求父亲,要照时价立契约,公平的买卖,父亲就听了儿子的建议。乡人感佩他的恩德,就在猛将祠为他祝祷,乞求平安。


后来儿子十八岁的时候,考试连连捷报,被朝廷擢拔担任严州的太守。有一天,儿子骑着马去迎接诏书,在过桥的时候,马儿不慎跌倒,坠入了河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忽然见到猛将,用手扶住了儿子,端坐在桥边。这时才知道这是乡人虔诚祷告祝福的感应。后来这个儿子活到了八十多岁。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通晓因果】自警儆人的故事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8日】《玉堂闲话》记载一件实事:宜春的安仁镇,有座齐觉寺,寺里有个老和尚任住持,他德高望重,人称“上公”。寺里的常住庄,养了许多牲畜。


一天夜里,上公在梦中,见一老太婆,身穿黑色衣服,前来向他拜别,离去时说:“我只欠寺内八百文钱。”


上公醒来,觉得奇怪,百思不知是何用意,就拿笔把那句话写在寝室的墙上。过了四五天,常住的庄中死了一头黑色的老母牛。主事僧人把这头死牛,叫人抬到镇上去卖。谈了几家,都只愿出八百文收买,多出一文钱也不愿意。主事僧看看天色已晚,只得以八百文的价钱,把这头死牛卖掉。回到寺里,向上公禀告此事,上公一听,立即醒悟梦中之言,便让主事僧人进入他的寝室,指说墙上所写的字,嗟叹不已。


上述,笔者读后心生感慨,特转述之。并写下感言一则:“噫,人生在世,草木一春;此身难得,必须认真。走路要稳,用心要正,莫欠人债,利益众生;勿争勿妒,真善兼忍。观彼老妇,变牛一生,只因欠债,还八百文。畜变之殃,何等痛心。略写数言,自警儆人!”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解“聪”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9日】古老传说中说,汉字是神传给我们中国人的特殊礼物。汉字作为全球唯一存在的具有符号性和全息性的古老文字,每个字的本身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聪明”的“聪”字,一个“耳”字占了字的二分之一,常有人说“耳聪目明”,是说听四面八方之声,才能兼听则明,足见听的重要。“聪”字的另一半中,两点即是双目,人要想聪明还得勤用眼睛看,下边还有一个“心”字,看了之后得用心想,然后心口划一才可以说出来。那时说出来的话,才会是智者之言,也就是聪明。


做人可别把耳朵丢了,可别让人把眼睛蒙上,再加上用心去思考,才能看清事情的真实,那才叫真正的聪明。


原文链接:解“聪” - 传统文化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知恩图报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9日】“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成语“结草衔环”的典故不仅向我们讲述了成就这美德的两个感人至深的,还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是一亘古不变的天理。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 .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节选自成语故事《衔环结草》一文)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民之所欲 天必从之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30日】《尚书.太誓》上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天所见来自我们老百姓的所见,上天所听来自我们老百姓的所听)”又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上天按照民愿行事)”所以说,民心不可违,上天会依据老百姓的意愿来惩恶扬善。只有上顺天意,下得民心才能受到上天的护佑,百姓的拥戴;反之,上逆天理,下欺民心者,自然难逃上天惩罚,百姓的抛弃。


宋朝的郑清臣,生性非常的刻薄寡恩。他当槐里县的县令,虐待县民。他任满离开的时候,槐里县的百姓把道路都挤满遮断了,并且向郑清臣吐口水咒骂他。郑清臣就以辖内属民侮辱长官的罪名奏报朝廷,宋真宗就说:“为政最重要的是在得民心,民心对你的施政,既然是如此的唾弃反弹,那么你在槐里县的施政和所作所为,不用问也就可以知道了!你竟然还敢抱怨,把民众当街侮辱你的事情奏报朝廷,真是太胆大妄为了啊!”郑清臣因此而被朝廷定罪贬官。


自己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却报怨百姓指责,这是真正的没有廉耻。如果自欺欺人的粉饰装扮,掩耳盗铃,那可就是愚蠢至极,自掘坟墓了。不要说欺瞒不了上天,老百姓并非耳聋目瞎,怎会分说不了正邪善恶呢?


宋哲宗时期的宰相司马光,他当时从洛阳到京城去觐见皇上,老百姓在路上看到司马光,就把手放在额头上,向他行礼表示尊敬。司马光走到哪里,老百姓就跟随到哪里。后来愈跟愈多,最后老百姓就把司马光拦下来向他说:“司马大人啊!请您不要回去洛阳,就留在京城里,帮助皇上治理天下,我们老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啊!”


北宋名臣富弼,也曾身为宰相,他胸襟宽广,为官清正,克己奉公,当骑着驴走到天津桥时,市民闻风而至都跑来看他,居然整个城市为之一空。


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对正与邪,善与恶的见证是如此分明。历史告诉我们,善恶到头终有报这是亘古未变的真理,上天是公正的,百姓也是明智的,是彪炳青史还是遗臭万年,这都取决于当事者自己的选择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2015年3月26日星期四

【通晓因果】心念欺人 恶报影随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1日】古语云:“天高听卑”,意思是天高高在上,可以洞察世间细微的一切。人的善恶一念 ,外人可能不知道,但另外空间 的高级生命可是历历在目啊。


汉朝有个梁统,他曾向朝廷乞请增重的刑罚,然而朝廷却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后来梁统作了一个梦,梦到神明对他说:“梁统啊!虽然有幸朝廷没有听从你的意见,但是阴曹地府已经记录了你的罪过。你今天想要以刑罚来毒害世人,居心实在是太狠毒了,那么你的子孙,怎么能够免除刑罚的灾祸呢?你这种行为已经得罪了上天,纵然你再祈祷,也是没用了啊!”


后来梁统的儿子,都是死于非命。到了梁冀,罪恶积的就更深了,最后竟然被皇帝下诏灭族,满门抄斩。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受辱不怨 能忍祸消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日】忍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俗话说“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忍是有涵养和修养的体现。在古人看来,忍是修身和成就大业的必备素质。


一时的不能容忍而发怒,会使人失去理智,可能铸成大错。所以宋朝理学家尹和靖说道:“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有诗说的好:“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


从前江阴地方,有位姓夏的富翁,有一天他正在与客人下棋的时候,忽然有一个人大吼大叫狂奔而来,对他说:“姓夏的,我只不过是欠你家利息二两的银子,你为什么命令你的家人每天都来逼我还钱!”夏先生还没来得及回答,这个人又破口大骂;并且还把桌子推翻,棋子落得满地。


夏先生就笑着说道:“你来我家告诉我这件事情的目的,不就是要想免除这二两银子的利息吗?”于是就拿起笔来,写了免除二两银子利息的字据,这个人拿了字据,就急忙的道谢离去。


夏先生的客人亲眼目睹了这一幕,非常佩服的赞叹道:“夏先生,您真是一位盛德君子啊!”夏先生说:“忍为众妙之门!大凡处世待人接物,如果有人以横逆加在我身上,就像是走到了荆棘中。这个时候,也只能够慢慢的走,缓缓地把挡在身前的荆棘解开而已,那些荆棘又怎么能够使我发怒呢?又像是虚舟在撞我,飘瓦在打我。我若是能够不动心,那么这个怨气便可以解开了啊!况且这个人的面貌凶狠,言语激烈,他必定是有备而来的呀!我恐怕激怒了他,会产生意外的变化,所以干脆就宽免了他的利息钱。”


到了这天的晚上,传来了消息说,这个人死在自己家中的厕所里面。细问原因才知道,这个人因为被逼债逼得没有办法走投无路,所以才事先服了毒,来到夏先生的家中,想要企图诈骗。因为感谢夏先生的宽厚,免除了他的利息,也就不忍心诈骗害夏先生,所以才急急忙忙的赶回家中,在厕所里找粪青来解毒。然而为时已晚,这时候毒药的药性已经暴发出来,而来不及解毒了啊!


夏先生听了之后,就对天拜谢,人们因此都尊敬和佩服夏先生。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通晓因果】让人得福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2日】从前慈溪地方,有两位读书人是好朋友。后来读书人甲,得到了一个教书的地方,每年的酬劳为九两;乙也得到一个教书的地方,每年的酬劳为黄金六两。甲就很高兴的说:“我们两人明年在生活上都没有后顾之忧了啊!”乙说:“兄台只有大嫂在家,九两黄金在生活上是绰绰有余;而我则是上有父母需要供养,所以六两的黄金,实在是不够用啊!”甲听了之后就说:“既然老弟有困难,我就把我教书的地方让给你,我去教你教的地方吧!”


甲到达教馆之后,在床铺的下面捡到了一本已经残破的书,上面抄有外科方面用的几个药方,学生说是以前的老师所遗留下来的。


甲在冬天放假回家休息时,见到几位穿着颇为讲究的仆人,仓皇的向他叩问:“这里有没有医生啊!”并且说:“我们主人从福建前往山东去担任布政的官职,在途中忽然罹患了背疮,痛苦的要命,几乎就快要死了,这种情形已经拖了快三天啊!”


甲想到那个药方,正合了这个病症。因此就随着仆人前往病人住的地方,照着药方子用艾草熏炙,果然布政大人的背疮就被治好了。布政大人非常的高兴,拿出一百两黄金来酬谢他。读书人甲就和布政大人谈到了他让给好友馆职,因此而得到了这个药方的事情,布政大人对他更是大大的赞叹褒奖。刚巧慈溪的县令,是布政大人的侄子,就为读书人甲大力的保荐,甲因此而被拔擢进入了县学做生员。


这可真是“善有善报”啊!执迷不悟之人可能当成这是偶然或意外收获,却不知道这可是上天的巧妙安排。要知道,“种好因,结好果”万古未变,所以劝君要多多行善积德,定然会天赐福报的。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宰相肚里能撑船”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3日】人们常用“肚里能撑船”来形容人的宽宏大量。既然宽容大度是一种王者风范,那么为什么大家不以此来要求自己呢?


富弼是宋朝非常受人敬重的名臣,当过宰相,是三朝辅臣。他年轻时就很有度量。《宋史》说他“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气色穆然,不见喜愠。其好善疾恶,盖出于天性。”


有人骂他,他充耳不闻,好象什么也没听见。旁边的人告诉说:“那个人正骂你呢!”富弼说:“恐怕骂的是别人。”旁边的人又说:“喊你的姓名,难道是骂别人!”富弼说:“恐怕是同名同姓的人。”骂人的那个人听完富弼的回答后,感到非常羞愧。


富弼常训诫子弟说:“‘忍’字,是解决很多事情的法门。如果具备了清廉、简朴、善良等品德之外,再加上一个‘忍’字,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好呢?”


明朝的袁了凡曾经说道:“如果以前好发怒,就应该想到:‘人都有缺点,理应同情谅解。纵有些不合情理,对我有什么影响呢?本来就没有什么可以恼怒的。他的作为有不得当的地方,都是因为我的德行未修到家,不能感化他。’应该知道反过来自我反省,这样,别人的诋毁和诽谤,都是对我的磨炼,我将很高兴的接受。有什么好生气的呢?还有,听到他人的诋毁不必生气,即使是谗言满天,也象是空中烧火,火终将自己熄灭;听到诽谤而大怒,虽然极力辩解,也如春蚕吐丝,自己缠绕自己罢了。发怒不但没有好处,还有很大的危害。”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3日】《左传 》中说:“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尚书》中说:“改过不吝。”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所以,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进行改正,这是一种勇气和美德,也是不断的完善自我、取得进步的阶梯。


明朝的文贞公徐阶,有一次奉命到浙江的中部督学。有一位秀才,在他文章的结语中,写了“颜苦孔之卓”,徐公就把这五个字涂掉,并且还批了“杜撰”两个字,把他的成绩列为四等,而且还要处罚他。秀才就向徐公禀告说:“颜苦孔卓这句话,是出自扬子法言这本书中,并不是我杜撰出来的啊!”


徐公听了之后,就站起来向秀才说:“我只是侥幸,比你早些时候取得功名,而实际上,我并没有什么学问,所以才几乎犯下了责罚你的严重错误啊!”随即就把秀才的成绩,改列为一等。


当时的人,都很佩服徐公的雅量。后来徐公的官,做到了大学士。


明朝的名臣高攀龙(字景逸)曾经说:“发现过错可以求福,自我反省可以免祸。时常看见自己的缺点,就是走在吉祥中了。自己承认不是,别人便不好意思再开口指责了。不是说在遭遇横逆时,暂时承认自己的不是。其实人非圣人,怎么能尽善尽美呢?别人来找我麻烦,多半是我咎由自取。我们应该反省自己,道理自然就会发现。这样,我的心愈细密临事便愈精详,一番经历,一番进步,节省了多少气力,增加了多少见识。小人之所以是小人,就是因为总是看别人的不是。”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宽容仁厚 声名显赫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4日】《尚书》有云:“有容,德乃大。”历代的圣贤都把宽恕容人视为一种难得的品格。人们常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形容人的气度博大宽宏,宽容并不是软弱和怯懦,而是克制和大度,是一种境界的体现。


郑州原武人娄师德,字宗仁,曾做过唐朝的。《资治通鉴》中说:“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


娄师德作兵部尚书时,巡视并州。入境后。近处的县令们都来迎接并且随行。中午到了驿站,恐怕人多打扰,就让大家在一起吃饭。他吃的是精细的白米饭,而别人吃的却是粗糙的黑米饭。娄师德便把驿长叫来,责备说:“你为什么用两种米来待客?”驿长很惶恐,说:“一时搞不到细米,我该死。”娄师德说:“这不好,客人不应分成等级。”便换了黑米饭和大家一起吃。


娄师德后来升为纳言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又一次巡察屯田。出行的日子已经定了,部下随行人员已先起程。娄师德脚有毛病,坐在光政门外的大木头上等马。不一会儿,有一个县令不知道他是纳言,自我介绍后,跟娄师德并坐在大木头上。


县令的手下人远远瞧见,赶忙走过来告诉县令,说:“这是纳言。”县令大惊,赶忙站起来赔不是,并称:“死罪。”娄师德说:“你因为不认识我才和我平坐,上没有犯死罪这一条。”


县令说:“有一个叫左嶷的人,以其年老眼神不好请求解职。其实这个人的辞职书就是晚上写的,眼睛并没大病。”娄师德取笑他,说:“可不是,那个人说他晚上眼神不好,你呢,大白天不认识宰相。”县令很惭愧,说:“请纳言千万别给我宣传,你就是佛爷了。”娄师德左右的部下们都笑了。


到了灵州,在驿站吃完了饭,娄师德让人牵来马。他的判官(副手)说:“你吃过了饭,我们连水也没喝上呢,根本没人答理。”娄师德便叫来驿长批评说:“判官同我有什么分别,你竟敢不供给?拿板子来。”吓得驿长连忙叩头。娄师德说:“我要打你一顿,是一件小事,但丢了名声。如果我告诉你的上司,他们就会杀你,我暂且放过你吧。”驿长叩头流汗,狼狈而去。娄师德望着他的背影,跟判官说,“我替你出气了。”娄师德行事大都如此。


有一次,娄师德和内史李昭德一起上朝。因娄师德身体肥胖,走得慢,李昭德好几次停下来等他,他还是赶不上。李昭德生气骂他是田舍汉(乡巴佬)。娄师德听了也不发火,笑道:“师德不是田舍汉,还有谁是呢?”


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临行,娄师德说:“我的才能不算高,做到宰相。现在你呢,又去做很高的地方官。有点过份了,人家会嫉妒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他的弟弟跪下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也不敢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我以此来自勉,绝不让你不放心。”娄师德说:“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唉,人家拿口水唾你,是人家对你发怒了。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不满而擦掉,使人家就更加发怒。应该是让唾沫不擦自干。怎么样?”他弟弟会心地笑了。这就是娄师德“唾面自干”的


狄仁杰能够当上宰相是经娄师德引荐的,但娄师德从未向狄仁杰提起自己举荐的事。狄仁杰对娄师德有些瞧不起,曾数度排挤娄师德到边远地方去打仗。后来,武则天拿出娄师德过去的荐本给狄仁杰看,狄仁杰看完,羞愧地说:“娄公品德高尚,他一直在包容我,我却不知道,我比他差远了。”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宽容忍让 宰相风度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5日】宽容忍让,作为一种美德而受人称颂。孔子说,“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少责怪别人,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这样就远离怨恨了。古语有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忍让不同于谄媚、屈辱和丧失人格,只有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宽容忍让不但是仁爱的体现,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高尚品格,更能化祸为福,使自己轻松无忧。


吕蒙正,字圣功,是河南洛阳人。他在宋太宗、宋真宗时三次担任,其人襟怀宽广、度量如海。《宋史》说他“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时皆服其量”。


吕蒙正当时还没有当宰相,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看都没看他一眼。而与吕蒙正同列的官员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知道这事的人,没有不佩服他的气量的。


一天,吕蒙正听到几个儿子在家中私语,就问:“我在朝中做宰相,外边是不是有什么议论?”儿子答道:“你的口碑很好,只是有人说你无所作为,职权多被同僚分手。我们心中有些为你不平。父亲,你是当朝宰相,皇上把你提升到这个位置上,看中你的就是才能,为什么你总是让人三分呢?”吕蒙正笑着说:“我确实无能,哪有什么才能呀,皇上提拔我,只是因为我善于用人罢了,我作宰相,人若不尽其才,才是我真正的失职啊!”


吕蒙正做了宰相还没多久,有人揭发蔡州知州张绅贪赃枉法,吕蒙正就把他免了职。朝中有人对太宗说,张绅家里富足,不会把钱看在眼里,这是吕蒙正公报私仇。因为吕蒙正贫寒时,曾向张绅要钱,张没给他。太宗于是恢复了张绅的官职。这样的事怎能辩清,吕蒙正对此事什么也没说。后来其他官员在审案时又得到张绅受贿的证据,又被免了职,太宗这才知道冤枉了吕蒙正,就对他说:“张绅果然是贪污受贿。”吕蒙正只说道:“知道了。”


吕蒙正的同窗好友温仲舒,两人同年中举,在任上温仲舒因犯案被贬多年,吕蒙正当宰相后,怜惜他的才能,就向皇上举荐了他。后来温仲舒为了显示自己,竟常常在皇上面前贬低吕蒙正,甚至在吕蒙正触逆了“龙鳞”之时,他还落井下石,当时人们都非常看不起他。有一次,吕蒙正在夸赞温仲舒的才能时,太宗说:“你总是夸奖他,可他却常常把你说的一钱不值啊!”吕蒙正笑了笑说:“陛下把我安置在这个职位上,就是深知我知道怎样欣赏别人的才能,并能让他才当其任。至于别人怎么说我,这哪里是我职权之内所管的事呢?”太宗听后大笑不止,从此更加敬重他的为人。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诚能感人 宽则得众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5日】真诚,宽容,仁厚,是必不可少的美德。《中庸》中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只有至诚能感化人心。《论语》中说:“宽则得众”。孔子赞赏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感化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并说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


唐朝著名将领郭子仪,他无论对待什么人都非常至诚,虽位高权重,但对待属下却非常宽厚。所以,从皇帝到庶民,以至于连进犯的敌人,都被他的德行所感化,对他异常敬重。


郭子仪当时曾多次被幸臣(宦官显贵)振和鱼朝恩诋毁,但郭子仪都不当回事,仍旧宽容的用一片赤诚之心回应。


有一次,鱼朝恩请他一起游章敬寺,郭子仪答应了。考虑到郭子仪和鱼朝恩之间有矛盾,让部下劝告郭子仪,希望他不要去。郭子仪的部属也跑到他那里去,说鱼朝恩将对你不利。并且把这话告诉了将领们,请他们劝阻。部下三百人全副武装要求同他一起去,以便保护他。


郭子仪却只带了十几个仆人去赴约。鱼朝恩正等待郭子仪,见他轻车简从,非常惊讶,说:“你怎么带这么几个人?”郭子仪把他听到的流言告诉鱼朝恩。并说:“我才不费心思去想那些无端的事。”鱼朝恩捶胸顿足,流涕呜咽,说:“你如不是长者,怎会不怀疑 我呢?”


李光弼曾与郭子仪是同级官员,据说两人曾有矛盾。后来郭子仪做了朔方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李光弼很怕郭借故杀他,哪知郭反向皇帝极力举荐,皇帝就任李为河东节度使。郭子仪还分了部下一万名精兵给他。


杜牧曾在文章中提到,郭子仪当节度使后,李光弼想逃走,还没决定,皇帝已下命令,要他领一部份郭的兵东征,他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放他不过了,于是对郭说:“我死是心甘情愿的,只求你饶了我的妻儿,”郭子仪忙拉住他的手上堂对坐,道:“现在国家大乱,哪里是计较私仇的时候!”当即分兵给他。两人相别时握手泣涕,相勉报国。


当时的将领田承嗣很跋扈,傲慢无礼,但唯独对郭子仪尊敬有加。郭子仪的使者到他那里去,田承嗣指着自己的膝盖说:“我这腿很多年是不屈于人的,现在我只好为郭令公一屈了。”


郭子仪部下的老将比如李怀光等,都是封王侯的,郭子仪指挥他们得心应手,他们对郭子仪,象奴仆对主人一样尊重。史书上多次提到军士们怎样盼望郭子仪来统率他们,如“如子弟之望父兄”、“如天旱之望大雨”、“皆鼓舞涕泣,喜其来而悲其晚也”等等。


郭子仪的家住在长安的亲仁里,占整个亲仁里的四分之一。亲仁里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巷子,郭子仪家仆人三千,从不生事。经过亲仁里的人,甚至分不出哪一家是郭子仪的府第。


唐代宗永泰元年,郭子仪奉命抵御异族对京畿的进犯。当回纥头领得知领兵人是郭令公时,惊讶道:“怎么郭令公还在?仆固怀恩告诉我,大唐皇帝死了,郭令公也死了,中国无主,所以我才来的。”


回纥头领希望能见一见郭令公。将领们说异族人不可以相信。郭子仪说:“他们几十倍于我,真打起来,咱们的力量是不足的,怎么办?只要至诚就可以感动神,何况是异族呢?”于是坚持仅率几十骑人马去说服他们。回纥头领率先下马致敬,说:“这是我们的父辈啊。”


郭子仪做中书令二十四年,身系天下安危。他权倾天下而朝廷不忌;功盖当朝而皇帝从不猜疑;过着富华的生活,没有人不满。郭子仪富贵,子孙安康,于天伦之乐,没有缺憾。去世的那年,八十五岁。逝世后,配享代宗庙庭,极为尊荣。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做到很大的官。他的儿子郭暖,娶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有几十个孙子和孙女。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未来之事可以预测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7日】如果说能够预测未来 ,知道还没有发生的事,很多人可能斥之为迷信。殊不知,这些功能在界并不稀奇,而且大有人在。真正大道修炼的人仅视这些功能为修炼过程中的附属,并不太看重。在,由于人的道德水平普遍比较高,修炼比较普及,这种现象就更多了。


《逸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在唐玄宗时期,有一个术士有一定的功能,连别人吃什么东西他都能预先知道。当时宫中的公卿大人们都争相请他,只有大夫李栖筠不相信。李栖筠故意召来这个有功能的术士,问他自己明天会吃什么。术士想了后说,吃两盘糕糜,二十碗桔皮汤。李栖筠听后大笑,吩咐厨师准备饭菜,明日要宴请朝中大臣。这样看来,自然不会用糕糜和桔皮汤来待客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皇上就下了诏书给李栖筠,说京兆进来了新糯米,做了糕糜,请他去品尝。李栖筠只得领旨前去品尝糕糜,面对皇上勉强吃完了。皇上看他吃得挺香,就又赐给了他一盘,他又吃光了。回到府上后,李栖筠肚子痛疼难忍,什么东西也不能吃,只能喝桔皮汤,直到半夜才好转。这时他才突然想起术士说的话,问侍奉的人自己喝了多少桔皮汤,侍奉的人说:二十碗了。李栖筠感叹良久,不得不相信了术士的话了。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仁恻治世 百姓拥戴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7日】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妇人禁闭在深宫中,其情实在可怜。隋朝末年,招纳宫女没有限度。至于离宫别馆,并不是帝王巡游时驻跸的场所,聚集很多宫女,这都是浪费人力财力,朕不赞成这样。而且她们除了洒扫,还有什么用呢?现在让她们出去,嫁娶婚配,这不但省下钱财,而且可以使民众得到休养生息,也能让她们各遂其情性。”于是,后宫及掖庭前后共送出了三千多人。


贞观二年,关中旱灾,发生大饥荒 。太宗对侍臣说:“水旱不适度,都是因为做人君的失德。朕不修德政,上天应当责罚朕。百姓有什么罪?要遭受那么多穷困。听说有买卖童男童女的,朕非常忧伤怜悯啊!”于是派遣御史大夫杜淹巡视检查,拿太宗自己府库的珠宝把孩子去赎回来,送还给他们的父母。


贞观七年,襄州都督张公谨逝世。太宗听后哀伤悲叹,数次进行哀悼。有官吏上奏说:“准阴阳书上说‘日在辰,不可哭泣。’这也是民间风俗所忌讳的。”太宗说:“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自内心中,怎么避讳时辰?”遂哭之。


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驻扎在定州,有兵士来到,太宗亲自到州城北门楼抚慰。有一个士卒病了,不能行进,太宗召他到床前,问他哪里病痛,又让州县给他治疗。因此将士没有不欣然跟从太宗的。等到大军驻扎回柳州,太宗命令聚集前后战亡将士的骸骨,设太牢(牛羊猪三牲)祭奠,太宗亲临现场,悲哀痛哭,没有不流泪的。观祭的兵士回家说后,他们的父母说:“我儿的丧事,天子都为之哭,死也没有怨恨!”。太宗征战辽东,攻白岩城时,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击中,太宗亲自用嘴为他吸出败血,将士没有不被感动激励的。


(取材自《贞观政要》)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寓言故事】神奇的口袋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8日】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流浪的人,他背着一个神奇的口袋,四处游走。


一天,流浪人来到了一个村庄,他看到村子里一棵大树下躺着一个快要病死的人。他赶忙走上前去问道:“喂,你怎么了?”病人无力的说:“我快要病死了。”流浪人解下背上的口袋对病人说:“只要你对着口袋说三次:‘神奇的口袋啊,请赐我一瓶能治好我疾病的药吧!’口袋里就会出现你所需要的灵丹妙药!”病人赶快对着口袋说了三次,“神奇的口袋啊,请赐我一瓶能医好我疾病的药吧。”瞬间,神奇的口袋里飞出了一个小小的药瓶;一股白烟从瓶口飘了出来,飘向了病人。病人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美妙。他站了起来,无神的眼睛渐渐露出了智慧的光芒。他成了健康的人。


流浪人离开了村庄,来到一条小河边。突然,他听到不远处传来阵阵的哭声。他顺着哭声望去,发现是一个乞丐。流浪人赶快走了过去,问道:“喂,你怎么了?”乞丐望了望流浪人,伤心的说:“我已经几天没吃饭了,我快要饿死了。”流浪人解下背上的口袋,对乞丐说:“只要你对着口袋说三次:‘神奇的口袋啊,请赐我一顿丰盛的美餐吧。’口袋里就会出现你想要的美餐。”乞丐赶忙对着口袋说:“神奇的口袋啊,请赐我一顿丰盛的美餐吧。”他连说了三次。神奇的口袋里就飞出了一只油黄的烤鹅,一盘肥腻的火腿,几碟香喷喷的小菜和一壶清香的美酒。乞丐高兴的谢过流浪人,享受了这顿丰盛的美餐。


流浪人继续游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一片沙漠。炽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植物和水都被烤干了。他迈着蹒跚的步子慢慢的走着。远处有一片干枯的灌木丛,他准备到灌木丛里去歇息一会。当他来到这片灌木丛时,却发现有一个快要渴死的人。流浪人赶忙走上前去,问道:“喂,你怎么了?”那人睁开痛苦的双眼,动了动干裂的嘴唇,说道:“我快要渴死了,你有水吗?”流浪人再次解下了背上的口袋,关怀的对那人说:“只要你对着口袋说三次:‘神奇的口袋啊,请给我一杯水吧’,口袋里就会出现一杯你需要的水。”


那人躺在地上,痛苦的眼神中却露出了怀疑 的目光。流浪人看出了他的怀疑,诚恳的劝道:“相信我吧朋友,这是一只神奇的口袋!”那人依旧躺在地上,用怀疑的目光盯着流浪人说:“不要再戏弄我这个快要死的人了。”流浪人再一次诚恳的劝道:“朋友啊,请相信我吧,这是一只神奇的口袋。只要你诚恳的乞求它,它就会给你一杯你最需要的甘露!”那人慢慢的闭上了痛苦的眼睛,说出了他人生最后的一句话,“我不会相信你的!”


流浪人默默收起了那只神奇的口袋,望了望无情的沙漠,踱过那具可怜的尸体,朝着前方,朝着未来 ,朝着希望,慢慢的走去。他既没有因为搭救了一人又一人而妄自尊大,也没有因为某个人的怀疑而停止自己的善行,因为他认为,化腐朽为神奇的是那只神奇的口袋,总是会有人怀疑的,不可能人人都相信自己啊,而且,还有不知多少人在前面等待着自己送去这份神奇……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丑鹰保食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8日】庄子和卜季是好朋友。他们都是当时的博学奇才。但不同的是庄子淡泊名利,卜季却做了丞相。庄子觉得,清高者应当放弃富贵,不该持权贵之欲,贪红尘之染。于是庄子决定要劝说卜季放弃官职,与他一起游览世间。


然而卜季知道庄子要来找他,他很觉不安。他想:庄子有着比我更高的才华,有更明确的治国方案。他会不会是夺我丞相之位而来呢?于是卜季下令捉拿庄子。庄子很生气。他巧妙地躲开追缉,竟然来到卜季面前。


此时卜季衣装华贵,而庄子一身破旧俗装,他一点都不感到寒酸。卜季假装问庄子为何事而来?庄子说要讲一个给他。卜季说到:请讲。


庄子说:有一种世上最高洁的圣鹤,它非梧桐树不歇脚,非梧桐叶不食,其高洁和清雅是其它所有鸟类不能相比。圣鹤每年都从西北的天山飞往东海的海岸。当它经过一片草原时,地上有只猫头鹰正在啄食一只生满蛆虫的死老鼠,正吃的津津有味。这时圣鹤经过猫头鹰的头顶,猫头鹰紧抓死老鼠,抬头叫到:谁敢抢我的死老鼠。庄子厉声问道:卜季疑吾会夺其相职吗?卜季惭愧的低下了头。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源正水自清 大信行天下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8日】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除去佞臣(奸邪谄上之臣)。唐太宗对此说:“朕所任命的官员,都以为是贤臣,卿怎能知道佞臣是谁呢?”上书者说:“臣居住民间,不知道谁是佞人,请陛下假装发怒以试群臣,如果能够不畏惧雷霆之怒,直言进谏的则是正人;顺情阿谀奉承的则是佞人。”


太宗对封德彝说:“流水是清还是浊,是水源决定的。君王是政道的源头,百姓就像水。君王自身做假欺骗,却要臣下做到公正正直,这就像水源头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一样,在道理上都是行不通的。朕总认为魏武帝狡诈,深为鄙视他的为人。这样,岂能作为教令?”对上书人说:“朕想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想以做假欺骗之道教化民众。卿的话虽然好,朕仍然不能采纳。”


贞观十七年,太宗对侍臣说:“《左传 》称‘去食存信’,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日项羽已经进入咸阳,已经控制天下,如果他能大力推行仁信,谁能夺去?”房玄龄对此说:“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缺一不可,能尽力行使,很有益处。殷朝纣王轻慢侮弄‘五常’,被武王夺取天下,项羽因为无信被汉高祖所夺,真如皇上所说的。”


(取材自《贞观政要》)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一心为人 古贤遗风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10日】唐朝的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操守很有贤人的风范。


孙泰的妻子就是他姨的女儿。他姨临死时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我的大女儿坏了一只眼睛,你可以娶她妹妹为妻。”等他姨死了,孙泰却娶了大女儿为妻。有人不解而问他,孙泰说:“她有残废,不嫁给我嫁给谁更合适呢?”众人都很佩服孙泰重义气。


有一次,孙泰在集市上买了个铁灯台回来,他让人擦洗后,发现原来是银的,于是急忙去还给了卖主。


中和年间,孙泰在义兴花二百缗钱购买了一处别墅,打算把家搬到那里去。孙泰先付了一半的钱,约定自己从吴兴郡回来后再搬进去。两个月后,孙泰回来了,他把船靠在别墅前,把剩下的另一半钱也付给了卖房子的人,并让还住在里面的人搬到别处去。这时,他看见一老妇人在失声痛哭,孙泰很惊慌恐惧,赶快招呼老妇人过来询问原因。老妇人说:“我在这里为公婆尽了孝,但是子孙不成器,居然把房子卖给了别人,所以才这样悲伤。”


孙泰怅然失意了好半天,然后说:“我正好接到京城的来信,已经要到别的地方去当官了,所以不能住在这地方了,这所住房还是让你儿子掌管吧。”说完,解开船缆就走了,再也没回来。


孙泰重仁义,事事处处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为别人考虑,即使在娶妻成家和花费巨资购置住宅这样的大事上也是如此。俗话说“好人有好报”。这样行善积德的人,上天必定会福报于他及他的子孙后代。果然,他的儿子孙展后来考中了进士,并入梁作了省郎。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娄师德二三事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11日】娄师德(630——699),唐朝郑州人,曾任监察御史、等职。


有一次他走到并州,与并州相邻近的几个县令,陪同着他。正午时分,到了某驿站。他怕驿站的人特殊地招待他,就同几位县令及工作人员都在同一个大厅吃饭。他发现自己的饭白而细,别人的饭都是粗粮。便问驿长:“你为何用两种饭待客?”驿长恐惧,回答说:“我们这里仓促准备不及,我犯了死罪!”娄师德说:“细粮不足,就同吃粗粮又有什么关系?”于是改换粗饭来吃。当驿长惶恐地端来粗饭时,他接过饭碗 说:“这事没有关系的!”驿长见他和蔼的样子,就把心放到肚子里了。


又有一次,娄师德独自步行到一所县衙,坐在一个门栏上休息。该县令不认识他。过了一会儿,有人告诉县令他的身份,县令马上走过来说:“死罪,死罪!”娄师德说:“人有不相识的,这有何罪。”娄师德不摆官架子,不作威作福,可见一斑。


后来,娄师德的弟弟升为刺史,将要启程上任。他对弟弟说:“我少有才德,位居宰相。你今又任刺史,得到过份的恩惠,将被人嫉妒。你凭什么保全先人的名声?”弟弟跪到地上说:“从今以后,虽有人唾我面,我也不说什么。自己擦了就是,不让兄长替我担忧。”师德说:“这恰恰是我忧虑的。别人吐你唾沫,是发怒。你却擦去,是厌恶别人的唾沫,抵触人家的愤怒。别擦,让它自己干,好不好?”弟弟笑着接受了。


在武则天当政的那个时代里,娄师德这个家族,竟然能保全而终,皆赖“有德能忍”啊!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古代帝王以俭朴为荣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11日】唐肃宗作太子时,有一次陪同皇帝唐玄宗吃饭。其中膳食中有熟羊腿,皇帝让太子把羊腿割开。太子把羊腿割开,然后拿了饼擦手,皇帝看后有些不高兴。等太子擦完手将饼吃了,皇帝这才满意,对太子说:“福份就应当这样珍惜。”


唐肃宗继承了俭朴的美德。他饮食不吃山珍海味,连跳舞的歌女也没有华丽的衣服和装饰。


唐文宗也同样节俭朴素,不喜奢华。他曾因驸马韦处仁戴着昂贵的头巾,而对他说:“本来因为你的家地清正朴素,所以才挑选你做驸马。这样的头巾和衣服,别的亲戚可以穿戴,只有你不许穿用。”


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以前,很多的帝王天子都以俭朴为荣,视之为美德,认为这是珍惜福份的表现。而现在的很多人,却把大手大脚挥霍视为豪气,以奢靡为荣,用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却不知奢靡会遭天谴,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福份,而福份并不是无穷无尽的,不珍惜怎么能行呢?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通晓因果】人算万千 皆在定数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12日】人的一生,其生老病死等都是有一定的定数的,这是界的普遍认识。一些修炼有素的人,或者先天带有这种功能的人,就可以洞察存在于另外空间 的这些信息,也就会了解一个人的未来 和过去。


对此,李洪志 大师曾经谈到:



“咱们不是讲物质不灭吗?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当中,人们做完这个事情,就是人一挥手干什么事情,都是物质存在的,做什么事情都会留下一个影象和信息。在另外空间里,它是不灭的,永远会存在那里,有功能的人一看到过去存在的景象,就知道了。将来你有宿命通功能之后,你看一看我们今天在这里讲课那种形式,它还会存在着,已经同时存在那里。在一个人降生的时候,在一个特殊的没有时间概念的空间当中,人的一生已经同时存在了,有的还不止一生呢。”(《转法轮》)

《会昌解颐》一书中,记载了有关唐朝曲思明的一个,他可以知道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所以采取“乐天知命”的态度处世,颇逍遥无忧。由此看来,他很可能也是修行有术之人,因为在修炼观念比较普及的,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曲思明当时是吏部的一个令史。吏部参与 选拔官员的事情,每年选拔官员的府署,按照惯例可以各选拔一个员外。等到议论推荐自己的亲族,大家都请求推荐。二年多来,只有曲思明从没有推荐自己或别人。


当时的吏部尚书是赵冬曦,他对曲思明说:“选拔官员的惯例。各府署应该得到一个官位,或者推荐别人也有些好处。”曲思明没有说什么,只是哼哈答应着就退了出来。


冬曦更加奇怪。有一天又召思明来对他说:“凭我现在的权势,在三千多人的选客中,只要我动动笔,就能从贫到富,丢弃贫贱得到富贵,或饥或饱,都决定在我这支笔上,每个人都有所请求,然而唯独你不说话,是什么原因呢?”


思明说:“人的生死是由命运来决定的;富贵是由天定的,官职应该来就来了,没有当上何必惆怅呢?三千多人,一官一名,这都是命运决定的,只是借尚书您的笔。我自己知道我的命运还没亨通,所以不敢拿闲事来打扰您了。”


冬曦说: “如果象你说的那样,你真是个贤人,能不能知道自己的祸福呢?”思明说:“贤人不敢当,思明来年,才应当在尚书下被授予一官,所以一直也没有请求。”


冬曦说:“来年将当什么官?”思明说:“这个事我忘了。”冬曦说:“为什么?”思明说:“现在请让我在这里写下来年在尚书手下授官的月日,以及授俸禄多少,再请尚书一同封存。请你把客厅的墙上挖开一小块,在里面藏上这些字记,再找泥封上,假如来年授官的日期有一字之差,我就死在这阶下。”就拜辞走了。冬曦嘴上没说什么,可心里却怪他太狂妄荒诞了。常常想要另外批注别人做官。


忽然有一天,皇上到温泉来了。看见白鹿升天,于是改会昌县为昭应县,敕令下达到吏部,令批注那里的官员。冬曦马上就给思明批注到那个县去了。


等到这事完结,冬曦召思明来问他说:“昨天皇上去温泉,白鹿升天,改那里的县名叫昭应。那个县和长安一万年也不会相同,现在我已经为你登记到那里当官。你说的话不是瞎话吗,怎么能预先知道呢?”


思明拜谢说“请尚书你把墙挖开检验一下吧!”冬曦立刻拆了墙上封记打开验看,只见上面写道:“来年某月日,皇上到温泉,改其县为昭应,蒙注授其官。”还有所授的俸禄,无一字之差。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通晓因果】草菅人命的报应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12日】于谦(1398—1457),明代浙江杭州人,是一位正义忠烈之士。他曾任监察御史,常手拍胸脯叹道:“不知此一腔热血,何时洒于何地!”是随时准备以身许国的人。他死后,许许多多的人到坟上去祭祀,并传出:在他的坟上祈求托梦以解疑惑的事,非常灵验。


当朝的,人称“太仓先生”。他的儿子,身患重病,百医无效。


太仓先生也前往于谦坟上去祈祷。当天夜里,太仓果然梦见于谦,问他说:“你身为当朝宰相,有什么事却来问我?”太仓答道:“我不是为朝中的公事来打扰。我清贫正直,从来不徇私枉法,但我的儿子却病势沉重,不知究竟是什么罪过所致?”于谦说:“你可记得因拒写一张便条,使27人含冤而死之事吗?”


太仓醒来,十分惊惧。他想起了一件往事:前些年,有一批商人从海外 漂洋而来,因遇大风,商船误入辖区。巡逻的士兵把他们当作匪盗抓了起来。大多数官兵都知道他们是好人,想解救他们。请求太仓写一个便条,准许放行即可。太仓却以“向无先例”为由,不肯写此便条。一船27人,统统被当作盗匪打死了。


太仓虽然没有亲自打死人,但他力所能及的好事不干,等于草菅人命。人命关天啊,所以神就将此事记录在他的“生死簿”中,报应到他的爱子身上。太仓先生追悔莫及,悲叹不已。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古代君臣的风范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13日】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景公登临牛山游玩,面向北,眺望国都,感慨地说:“我的国家多么美丽啊,草木茂盛,郁郁葱葱!无奈我一天天衰老,终将死去,这可怎么办?假如自古以来人都不死,那该多好啊!”跟在他身边的臣子史孔和梁丘,听了也流着泪说:“我们依靠您的赏赐,可以吃到粗糙的饭菜,可以乘坐简陋的车子,尚且不想死,何况君主您呢?”


晏子独自在旁边发笑。齐景公擦掉眼泪,回头望着晏子问:“我今天游玩,心情悲伤,史孔和梁丘,都很能体贴我的心情,跟着哭泣,你却独自发笑,为什么呢?”


晏子回答说:“假如贤明的君主,都能够长生不死,那么您的先人齐太公、齐桓公,都永远拥有王位,您怎么能够象现在这样即位为君呢?正是因为君主们轮流即位,又轮流退位,才能轮到您呀!现在您即位为君,却想长坐不下,长生不死,这是不仁的表现。我看到不仁的君主您,又看到阿谀奉承甚至跟着流泪的两位臣子史孔和梁丘,正是我独自发笑的原因。”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内心十分惭愧,举起酒杯,自罚自饮,然后又对史孔和梁丘两个大臣,各罚两杯。(事见《列子·力命》)


人都会犯、说错话办错事的。要紧的是能知错、能认错、能改错。我把这叫做“三能”。齐景公做到了“三能”,是一位好君主。晏子身为人臣,敢笑、敢说、敢坚持真理,我把这叫做“三敢”,是一位好臣子。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古代美德诗话】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10月15日】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刚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


包拯(宋,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进士出身。曾任龙图阁学士、开封府尹,官至枢密副使。他摧抑强豪,惩办赃官,勤求民隐,办案公正,被人民誉为清官,流芳百世。


端州:今广东肇庆。包拯曾任端州知州。郡斋:郡守的府第。端州以产砚著名,地方官以砚向朝廷进贡。从前的郡守,就乘机向当地搜刮“端砚”十倍以上,以赠各方权贵。包拯到任后,严格控制工匠制造进贡的限额,自己不取一砚。后世还传说端州江上,有“包公投砚处”,别人给他的砚,他不要,投此江中,以示拒贿。不作钩:意为不行枉道,即正直办事的意思。其中诗句的解释如下:


仓充鼠雀喜:看到仓库丰盈,偷粮食的老鼠和麻雀就高兴了,因为它们可有的偷了,比喻爱在富裕的地方贪赃枉法。


草尽兔狐愁:杂草被铲除后,兔子和狐狸没了藏身之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法干坏事了,感到很惊恐、忧愁,比喻赃官周围的环境被清理,变的清明了,少了贪利之徒和阿谀小人,再想贪赃枉法不容易了,所以赃官们惶惶不可终日,不得善终。


勿贻来者羞:不要留下让后来人感到可耻可羞的罪过。贻:留给。


书端州郡斋壁:写在端州府第的墙壁上,用以警示自己和全体官吏的诗。全诗大意是:心地清廉是治理国事的根基,正直处世对自己最为有利。树干优秀终究能成栋梁,好钢不应该折节弯曲。贪官污吏都喜欢聚敛财富,一旦碰上清明之士,将惶惶不可终日,不得善终。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实在很多,不要让后人辱骂,羞愧无地。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这话讲得深刻极了!只有清心,才能做到公正;只有直道,才能步入坦途。江××集团,自私贪婪,无恶不做,狠毒阴险,诡计使尽,坏事做全,恶贯满盈,天怒 人怨 。时辰一到,必然完蛋。他们违背“史册遗训”,只能“贻来者羞”了!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李广为何不能封侯?原因出人意外(图)




将军战功赫赫,却未能。(网络图片)


汉朝大将军李广是陇西郡成纪人。他的武功和才气都出类拔萃,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立下赫赫战功。李广年轻时就领兵作战,担任二千四百石的高官长达四十年,始终很清廉,他受到赏赐总是分给部下,饮食也总是同士兵们在一起,家中没有余财。李广不善言谈,和别人在一起时不是在地上演画军阵,就是一起比试箭法。行军作战过程中,有时缺水断粮,如果发现了水,只要所有士兵没喝完,他就从不靠近水,士兵们没,他就从来不自己先吃。他待人宽容不苛刻,所以人们都很愿意追随他,为他效力。


司马迁曾用《左传 》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自己行为端正了,不用下命令众人也会遵从,自己行为不端,即使下了命令众人也不会听从。


李广与堂弟李蔡同朝为官,李蔡的人品、名望和功劳都在李广之下,但李蔡却一直官居李广之上,李蔡被任为丞相,位列三公。而且李广手下的许多官兵都被封侯,而李广却始终没有获得爵位和封邑,官位没超过九卿。


李广对此深为不解,一次他向一位术士王朔道出了自己的疑问,问道:“难道我的面相就不该封侯吗?还是我命中注定的呢?”王朔说:“将军自己想一想,难道不曾有什么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曾经担任陇西太守,有羌人反叛,我引诱他们投降,八百多人都投降了,我又用欺诈的手段将他们在同一天都处死了。至今我最悔恨的就是这样事啊!”王朔说:“没有比杀害投降的无辜之人罪过更大的了,这就是您不被封侯的原因。”


可惜李广将军一世英名,却没明白“命由天定”的道理。要知道人的福禄寿可都是用自己积的德换来的,他一念 之差杀戮无辜,做下损大德之事,造下的业力不知何时能偿还得清,又哪来的爵位和封邑呢?尽管他为人宽容,善待部下,战功显赫,这些功劳比起杀人大罪,也就无足轻重了。结果,没几年,年迈的李广在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时迷路,失期获罪,最后落得不得善终,抱恨自刎而死,他的几个也先后早亡,孙子李陵后来在与匈奴作战中战败投降,他的母亲和妻子儿女都被朝廷诛杀,李氏家族从此没落了。这不能不说是李广当年的一念之差,铸成大错,杀害无辜的当世报应了。


责任编辑: 云天月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2015年3月25日星期三

中国气功与特异功能的研究(图)


作者: 司阳




现象在中国历史 上就有记载(网络图片)


中国大陆自80年代初开始,曾经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气功 和特异功能,高潮的时候练气功的超过一亿多人。在80年代初,曾经在报纸上有报导:四川有一个叫唐雨的小孩,他被发现可用耳朵识字。就是把一个字写在纸上,遮住,放在他耳朵上,他能听出来。当时报导以后,引起很大的争议,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很多科学 家和感兴趣的人士就进行了调查,发现这现象确实是真的,由此引发了对特异功能的研究。


后来陆陆续续又发现了许多其他小孩、练气功的气功师有各种各样的特异功能现象。比如像“耳朵识字”,后来发现还有其它的部位也都可以识字。还有“意念搬运”,把药片从药瓶里取出来。还有“遥视”,可以坐在一个地方看很远,比如坐在北京可以看到上海的一些现象,等等。因此引起许多科研工作者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比较系统 的研究。


“人类新的生命


大家知道在大陆的那个环境下,对这些事情进行比较大规模的研究得经过政府一定高层 的同意。就是说这些有特异功能的人士给大陆的高层领导都进行了演示,使他们都确信了,才被允许进行研究的。当时大陆的中国科学院包括高能物理研究所,以及一些高等学府,都有研究这些现象的教授、学生,还有特异功能研究小组。经过比较系统的研究,运用了非常严格的科研手段,包括双盲、封粒、对照,证实确实有这些现象。


对于整个特异功能,当时就叫“人类新的生命科学”。我当时在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学分子生物学,我们跟大陆很多科研机构一样,也有很多特异功能研究小组研究特异功能现象。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是我们总结国内外对这些现象研究,根据这方面的材料来分析它的规律。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做过一些实验。


古今中外都有特异功能现象


第一方面的研究,就是总结各方面的规律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记载。在别的国家,就像苏联科学院、苏联军队系统也都有这些方面的研究,一般都还比较机密,这些特异功能人士都被国家当作宝贝,像国宝一样都招集起来,保护起来,美国也有这方面的研究。当时中国一个叫做“国防科工委”的单位,它曾经网罗了很大的一批这样的特异功能人士,其中有功能很强,各方面功能都很强的人。那么我就在这给大家讲一些特异功能的实验,从这些实验里,大家知道这些特异功能现象是确实存在的。


诱导特异功能实验


我们自己做的一些研究,像我们小组的,我们小组就有人曾经去学校里教诱导特异功能。怎么诱导,因为这个特异功能现象,在中国传统的这个里面,就像道家啊,佛家啊,还有民间气功里都有,认为就是人先天的一种潜在功能,只是说大部分人没有表现出来这些功能。所以在小孩比较天真的时候,这些本能的东西还或多或少留在许多小孩身上。


比如,做一个实验,去小学的一个班里面就跟小学生讲:这个小朋友能耳朵识字,结果让其他小朋友们也试着去听,那你耐心的诱导,就发现慢慢有那么一些小孩他就能够有一定的识别力。就是说他的功力不一定那么强,一开始时还不太稳定,但慢慢的他有了这些能力。那么有一些小孩就能够清楚起来,这实际上本身就证实小孩有这些本能,他还有些残留的本能。就是说,符合了传统修炼界所讲的,特异功能实际是人的本能。


科学精密观察下的特异功能实验


另外我自己知道的一些实验,比如,这是大陆国防科工委做的一个实验,在一个封死的玻璃瓶里放一个针,针上穿一根很长的线,让具特异功能的人去把它取出来。因为这个玻璃管是封死的,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就一直用高速摄影机去拍摄,可以发现,他用特异功能真的就把针拿出来了,而且整个过程都能拍下来。这就是一个证据很确凿的实验!


另外就是在86-87年,当时第三届全国气功或特异功能会议,在我们学校召开,这个期间作了大量的试验。当时各省科学院都派了人,有的派的是院长,有的是派高级科研人员参加这个会议。当时现场做过不少实验,我们学校的校医做了一个实验,他从药房里取了一个药瓶,大家知道那个药瓶是蜡封后,又胶封,封了好几层,那里面的药片是满的。当时药瓶四周都围好了,把这个药瓶拿给有特异功能的人士。他就手里拿着药瓶,他很认真的集中注意了一下这个药瓶,然后使劲这么一抖一抖的,当时这个校医就把手伸到瓶子底下,那么他就使劲一抖,药片有一半就从密封的瓶子里出来了,到了医生手里面,那药片还是烫的呢。这蜡封完好的药瓶一点都没有损坏,里面的药片少了一半。这都是在很多科学家的众目睽睽之下做的,而且从实验的材料什么都事先没跟特异功能人士讲。


还有一个实验,一个科学家在来大会之前已经封好一个东西。大家知道这个纸币一般都是有编号的,他这个编号是唯一的。也就是这个纸币我取一张,也就是只有那么一张印的是这个号。这个科学家来之前把一个纸币封在一个信封里面,封好了的,到时候拿出来给这个特异功能人士。当时他说我用笔在你这个纸币上给你签好名,签上我的名字。当时这个信封交给了他,他就把自己的名字签上去,他手里拿了一会儿这个信封,拿了一会儿以后,然后反过身说我签好了。当场开封,大家一看,就是那一张纸币上签了他的名字。类似的这些特异功能现象还很多,做了很多这样的实验,其中有一些实验是非常确凿的。


比如,这个“同位素改变同位素半衰期”的实验,大家知道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恒定的,在考古上被用来测年代,之所以可以测年代,是因为同位素这个半衰期是恒定的。我们并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它这个同位数半衰期,就有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当气功师对同位素发功以后,它的半衰期有所改变,我们现在还不知有什么常用的手段可以改变同位数的半衰期。


还有水,当有功能的气功师对水发功以后,这水的一些测量参数就改变了,和正常的水不一样了。还有通过各方面的试验确实证实了这些现象是存在的,可是现代物理学、自然科学对这些现象还没有很好的解释。这些现象实际在修炼界、在道家、佛家,早就有比较系统的解释。


责任编辑: 陈钢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

2015年3月22日星期日

【圣人列传】“文圣”:孔丘(图)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作者: 楚天




孔夫子像,网络图片。


(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其父叔梁纥,母颜氏。孔子三岁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倦,并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按《论语》、《史记》、《春秋左传 》等文献的记载,孔子明确拜学过的人有郯子、蘧伯玉、师襄子、老子、苌弘等,学习的内容涉及礼、史、官制、琴术等等。孔子不仅向当时声望显赫的社会贤达虚心请教,即使是田野山林之隐士,孔子皆能慧眼识人且不耻下问。这样,孔子逐渐成为了一位多才多艺、博学多能的大学者,在当时被看作是几乎无所不知的“圣人”。


孔子30余岁时开始授徒讲学,广收门生,开创了私人办学的世风,并主张“有教无类”(即教育是平等的)。在教学授业方面,孔子以“文、行、忠、信”和“诗、书、礼、乐”为教育内容,因材施教,用举一反三、循循善诱的方法教育学生,启发诱导学生步步深入并不断地钻研。他认为,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谦逊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书必须常常温习,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他还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以致用,学思结合。但是,孔子鄙视生产劳动,学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菜,他认为问这些事情是没有出息的人。


孔子收的学生不论贫富贵贱,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其儒家学说和主张。在这十四年间,他受到过欢迎,也受过一些国君和贵族的冷待,被隐者奚落,甚至被人围困,但孔子从未放弃其学说和主张。


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后,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编修《春秋》,为继承和发展中 国古代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将孔子的思想言行记载编纂而成《论语》。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享年73岁。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他积极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克已复礼为仁”,阐发了忠恕之道、孝悌之本和礼乐之用。


中庸之道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他主张处理事务时,恪守“中道”,既不能过,又不能不及,认为“过犹不及”。


孔子终其一生倡导和发展的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同时,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杰出代表,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甚至波及到东亚乃至全世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来源: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仁德重于生命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文/秦自省


《论语?卫灵公》记载:一天,,就与生命的关系,向请教。他问:“老师,您总是对我们讲仁德。能够以一腔关爱来对待别人,对别人义重如山,这种美德,确实非常难得。我也很想听从老师的教诲,成为一个仁义君子。可是,我又非常热爱生命。假如生命与仁德,两者发生了冲突,我是应该顾全仁德呢?还是应该顾全生命?”


孔子听了这话,严肃地说:“面对仁德与生命的冲突,怎能有丝毫的犹豫?凡是真正的仁人志士,没有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自身仁德的。为了成全自己的仁德,他们不会留恋自己的生命。说到底,只要保持仁德,死并不可怕。”(原文是:“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位弟子听了这番教诲,恭敬地向孔子行礼,感到老师的话,对极了。


这时,,又向孔子询问:“真正成为一个仁义君子,一定很不容易吧?我们应当怎样培养自己的仁德呢?”


孔子回答说:“成为仁义君子,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仁德的培养,必须从头做起。比方说,工匠要想把活计做好 ,必须先得到称手的工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该选择 贤良的人才,来辅助国君;对于一个人来说.应该选择仁义君子,作为朋友。只有这样,仁德才能从人们的心中,培植、生发出来。”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刀”小宝要去音乐天国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作者: 大法弟子 整理 来源:



(一)“刀”小宝要去天国


有一次,小宝学完法,两个天兵给小宝送来一张纸,天兵打开那张纸看了看,看完后他们很想笑,但是在小宝面前,他们强忍着不笑,小宝很纳闷的接过那张 纸。这时,两个天兵走了,他们边走边笑,指指点点的议论小宝。小宝打开纸看了看,上面画了一把弯刀,很象那个“戈”字,刀把上还飘着一团黄绸子,好象那个 “戈”字右上面的点,刀后面写着一排字“小宝要去音乐天国”,整个画面看起来就是“刀小宝要去音乐天国”。画面的旁边还有一排特小的字提示: “先自己悟一悟,再刮开后面的答案,看看悟的对不对?”


小宝思考一下,师父让弟子悟什么呢?这一把“刀”,就是“我”字里面的“戈”。小宝悟到:自己在写作文时,总是“我如何如何”“我怎么怎么的”,总 是“我”字当头,全篇 “我”用的太多了。在古代,人们尽量避免用“我”字,因为“我”字里藏着一把刀——“戈”,是一把很锋利的武器。师父在提醒小宝,写文章时,不能总是“我 我我”的,不能太执着自我了。


小宝刮开答案,露出一个小笑脸,还长着一段小脖子,小脖子一弯一弯的动,小笑脸就对着小宝不断的点头微笑,小宝知道自己悟对了。


每次写完文章后,我会不断的修改,其中有很多次,我曾把“我”字改为“弟子”或“弟子们”,这样别人阅读时,就不会感觉口气强硬,也不会感觉文章太强调自我了。“我”字用多了,不自觉就把自己摆高了。所以,写文章用到“我”时,我一般要斟酌一下的。


(二)发的体会


小宝从小就跟着发真相,现在他长高了,会骑自行车了。当小宝学习不忙时,我们俩就骑着单车出去发真相册子。出的真相册子很美观,图文并茂,一本册子涵盖很多真相,还出了很多特刊,都是很有针对性的,很好的真相素材。


有一次,我们去了一个新盖的高层 小区,院里有很多摄像头,我们不敢大面积的在院里发放,就去楼道的信箱和自行车筐里发放。院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我 们也小心翼翼的。发完真相,在回家路上,我自己感觉发真相时心不太稳,有怕心。我问小宝:“今天你有什么体会吗?”小宝说:“师父先把咱们的怕心、埋怨等 人心,用一个罩子把它们罩起来了,不让这些人心起作用。发真相的时候,师父不断的加持咱们,还看到一艘大法船停在半空中。”我问小宝:“是来接咱们上法船 呢?还是鼓励咱们呢?”小宝说:“是来接众生上法船的,因为众生收到咱们发的真相后,会明真相得救度的。师父早就预料到了,所以法船停在空中,等着接得救 的众生呢。”


我听完小宝的话,心中一阵感慨。在常人中,我们只是把真相放在了车筐里,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在另外空间 的展现却是美好而殊胜的。以前发真相时,我经常冒出一些负面思维,担心真相会被丢弃,发真相时还有怕心,心态不纯等等。


听完小宝的叙述,我感觉到救度众生中,每一件小事都很伟大,不要觉的微不足道,每一件事都要踏踏实实的做好 才是修炼。


(三)随时随地发正念


听了明慧法会的一篇交流稿,我找到了差距,觉的应该重视发正念,只要有机会,就要随时随地的发正念。我先给小宝分析了怎样抓紧时间发正念,在一天当 中都有哪些可利用的机会发正念等等。我告诉小宝,大法弟子是宇宙的保卫者,要为一切正的因素负责,看到不正的因素要主动的清除。小宝听明白了,他就开始去 实践了。在学校里和在画画班上,看到不好的行为,听到不好话或骂人的话,就开始发正念。


有一天早上,小宝看到班里三个同学在互相对骂,就对着他们发正念,一会儿他们三个就不骂了,散伙了,各干各的事去了;又看到男生跟女生打闹,小宝发 正念清理色魔对他们的干扰,结果这种不良现象在班里就逐渐的少了。在画画班上,多嘴多舌的人很多,老师在前面说话,下面有几个同学总是接话茬。小宝发正 念,清除了乱说话的魔,长着两张嘴,十个舌头,这张嘴停了,那张嘴说,总是说个没完没了的。清理掉乱说话的魔,那几个同学也不接话茬了。


小宝不动手,不动脚,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周围的环境,默默的帮同学们清理魔障,为他们将来得救打下基础。小宝回家后,很高兴的跟我说:“今天师父给我 竖起了大拇指,鼓励小弟子做的对,继续加油。”师父还给小宝显现了两幅图像,第一幅:一只小猴在闹市,生怕周围的环境影响自己,听到不好的话,就赶紧堵上 耳朵;看到不好的行为,就赶紧捂住自己的眼睛,好象深知红尘的险恶,生怕自己被浊世污染。第二幅:一只小猴在闹市,看到不正的行为,就象个大将军一样,堂 堂正正的走过去,立掌发正念;听到不好的话,也立掌发正念,结果,周围的环境不知不觉的变好了。


每次升邪灵旗时,小宝从不放松正念,嘴里不断的念正法口诀,播音喇叭经常一会儿有声音,一会儿没声音,下面的同学乱作一团,嘲笑声不断。


以前,我经常担心小宝,生怕他在学校的大染缸里随波逐流,现在我不再担心了,有大法在就能分辨善恶,又有师父赋予的发正念的能力,有什么邪恶会干扰到自身呢?恐怕只有大法弟子清理它们的份儿。只管去纠正那些不正的,因为我们是宇宙的保卫者。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