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2日星期六

千古义商张保皋(8):弓福被送往唐朝边防

文:刘如
来源:

弓福以的身份被李道行的船运往唐朝后,来到了扬州,当然会被拖上扬州奴隶贩卖市场,不幸的是,替李道行负责奴隶贩卖的正是在那次清海洗劫后为了活命投靠了的清海镇船仓道长的儿子宋达。正是这个宋达为了钱与海盗勾结使得弓福与父亲因他推荐修理的所谓商船而背上与海盗勾结的大罪,父亲被官兵射死。弓福和郑年被这个从小就有过节、流氓成性又有间接杀父之仇的宋达好顿殴打侮骂之后被铁烙烙上奴隶的印记带到了市场。

弓福来到唐朝后不管将遭受多大的罪,都是为了成就他未来的,剧情将朝着他走向薛大人身边、走向薛平商团发展。

因此奴隶市场上,马上出现了前来购买奴隶的采玲小姐,这位采玲小姐正是薛大人的女儿,不过尽管小姐来到了弓福的身边,与弓福有着如此大的缘分,却因弓福眼睛里那股深深的怨恨而决定放弃,照小姐的话:这样的人不好使唤。虽然弓福与郑年眼睛里的怨恨因宋达的折磨而起,不过小姐的这几句话表明导演已经开始在剧中提醒观众弓福未来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他未来要成就的人生不允许他将怨恨怀抱心中,他必定要在将来拥有放下私人恩怨的胸怀。弓福因此错过了这第一次机会。小姐与他的第一次相遇含义颇深。

因卖不出去,宋达气急败坏的将他俩交给押送犯人去唐朝河西一带土城的长官,让弓福与郑年去修筑土城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被活活累死或打死。弓福与郑年试图逃跑,剧中又给了弓福与采玲小姐再次相遇的镜头。弓福为逃命潜入小姐坐的车厢里,善良的小姐虽然想救他,却被追来的官兵发现车厢布帘上的血迹而被带走,又失去了进入薛平商团的这第二次机会。

实际上这两次与采玲小姐的短暂相遇已经预示了他很快要与薛大人见面,也很快要结束他人生的这第一部分。但是弓福一旦走入薛平商团,便意味着下一步跟随薛大人在危机中学习将道义放在首位的经商之道,形成他正确的人生目标的过程将正式展开。正是这个原因,他不能马上走到大人的身边,而是被无情的押送到了离扬州有几千里远的边防沙漠地带,方圆几百里全是望不到边的茫茫一片的沙漠,没有人烟。

这个边防土城全是唐朝的重刑犯,即犯了死罪的人才会被送到这里,要在此地修筑土城,四周茫茫的沙漠,即使逃跑也会因迷路而被沙漠埋掉。弓福被其他犯人告知只顾今天怎样活着能熬过去,明天的事连想都不要想。在这种生不如死的、看不到半点希望的日子里,剧情却要不知不觉的为他走入薛平商团后马上展开的人生舞台统统推到位,也就是说弓福将在薛平商团与李道行和夫人展开正邪的较量,这个舞台要为他铺设成形。在弓福正式跨入薛大人商团之前,他与郑年正在边防土城受尽苦难的同时,剧情正一步一步往这个方向推进,镜头因此转向,夫人的商团将因为婷花而步入唐朝来到扬州。

夫人利用金钱买通权贵将原武珍州都督换掉后,重新与李道行进行走私交易,并收买了新武珍州都督。婷花在夫人身边将痛苦埋藏于心强作欢颜伺奉夫人,怀抱有朝一日能与弓福重逢,再次见到弓福的一点点希望支撑着自己坚强的活下去。

为避免被夫人将自己嫁给权贵,婷花决定积极的面对自己的人生,她要靠自己的力量想办法克服困难。既然为了救弓福不能离开夫人,那么拒绝夫人将自己嫁人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做,只要能证明自己有经商的才能,并能大力协助夫人,夫人定然会打消这个念头。婷花为了能再见到弓福,开始了她非常刻苦的学习,她甚至找到正在武珍州负责李道行商团与夫人交易的阎长,让他教自己学做生意。这对阎长来说,是求之不得的美差,用阎长的话说,婷花主动找他说话,这还是第一次。阎长因此十分欣喜尽心尽力的教导她。

婷花为了弓福跟着阎长学做生意的过程,展现了她非凡的才智,天资聪慧的婷花将夫人市集所有的帐本重新整理,让夫人大吃一惊,婷花整理的帐本让她一眼就看出库存的多少,一年当中哪些物品在何时涨价等等,夫人因此命婷花为管理帐本的书记,后来婷花提出走私的弊端,希望夫人能想办法以正常途径购入大量唐朝物品,其目的是想用自己的见识与力量改变夫人走正途。但是婷花却在这过程中看到了夫人怎样利用自己做的帐本更加便利的找商团各行首们的罪过不给犯错的行首一点点机会,无情的将他们赶出商团;为了解决大量购入唐朝物品的问题,夫人用重金收买都督,打通朝廷权贵,获得了只有政府才能拥有的与唐朝进行直接交易的商权。

夫人利用婷花的才能所做的一切让婷花非常的不安,剧中非常细腻的用婷花的眼神表现了婷花内心的不安,婷花这些不安的表情尽管没有半句言语,却与阎长的心甘情愿、不知不觉、坦然自若协从李道行的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婷花将有一天下决心离开夫人埋下了伏笔。不离开夫人想改变夫人不仅不能成功,反而会因为夫人,自己的才智被用在犯罪的交易上、用在严厉无情的商团管理上。婷花未来所走的路正是阎长的对照也是对弓福毅然离开夫人的的肯定。

在提到夫人拿下个人进行直接与唐朝的贸易权,正式前往唐朝前,有一段剧情想在这里交待一下,就是夫人劝婷花出嫁导致婷花去学做生意的那一段。

夫人因为除去了想利用秘密法办自己的原都督大人,又与阎长顺利完成一笔走私交易,心情特别好,问尽心尽力在身边伺候自己的婷花怎样看她,因为一般人都认为她是个可怕的人,别的女子从不敢抬头看她一眼,但婷花的眼神从小就与别的女子不一样,不但敢看而且并不怕她。婷花平静的回答夫人,觉得夫人在自己眼中很可怜。夫人先是意外的表情,之后哈哈大笑,好奇的问婷花为什么觉得她可怜。婷花冷静地答道:虽然夫人表面看起来有权有势有地位,但从不能对任何人敞开心扉。夫人听了之后并未动怒,而是流露出了在剧中唯一的一次正常人的表情——无奈和些许寂寞的表情。并说出了也是剧中唯一的一次和善待人的话。

她并没否认婷花的大胆直言而是深深叹了一口气,告诉婷花自己对婷花非常抱歉,虽然想象亲生女儿一样待婷花,但却无法做到,如果自己真的待婷花如女儿,早就该把婷花找个好人家嫁出去才对。夫人仿佛被婷花真心待她的言语所动,答应婷花会正式为她找个好人家嫁过去当正室,让婷花过上正常人幸福的生活,自己年轻时未能如愿,让婷花能幸福的过一辈子。婷花为夫人的意想不到的善心对待也感到十分意外,但她心中只有弓福,因此拒绝了夫人的这唯一的一次流露过母性的好意。

这段剧情道出了几个信息:夫人也并非生来就是这个样子,虽然剧中无法详细交待她的人生过程,但那句“年轻时未能如愿”的话可以给观众留下很多合理的推测,她虽为贵族,但身在乱世也许受过挫折,变得不可能相信任何人,不敢相信任何真情,认足了权势、金钱、地位才能让她立足于世,失去这些可以把握的东西,会让她十分恐惧因此她才走了这条路。在经商的过程中,让人恐惧害怕,或利用人的贪欲进行诱惑才能达到目的、才能成功已经成为了夫人得到的“人生经验”。

婷花认为夫人可怜的论断则表明婷花对金钱、权势、地位并不感兴趣,这些东西也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她知道夫人为何对金钱和权势如此执著,那是因为夫人在世上没有可以相信和依靠的真心待她的人,她才用这些来消除自己的恐惧,让别人屈服,让别人围在她的身边,享受这种成就感满足内心的空虚。在婷花眼里夫人因此可怜。同时婷花敢于大胆直言用正眼视夫人也证明她待在夫人身边不是因为怕死,婷花是一个一生为了哥哥、为了弓福也为报夫人养育之恩很能委屈自己的女人,现在则更是为履行为救弓福在夫人面前许下的诺言而尽自己的本分在协助夫人办事,同时期待以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并帮助夫人觉悟。婷花终有一天会对这一切有所交待,会在最后对夫人说出自己这些真实的想法。这就是剧中为何会有这一段剧情的原因。其实正代表了编导对夫人对婷花这两个人物的看法,也正是编导自身借由所塑造的人物对人生应该走正路的认识。婷花的话已经在此道出了导演认为的夫人看似强大其实渺小可怜的人生结局。

婷花生意学成,成为了夫人得力的助手,拿到唐朝贸易权后,夫人将命精通汉文的婷花组成商团,成为商团的行首,负责在唐的一切实际业务,夫人将亲自跟随商团来到唐朝。

而弓福未来的人生舞台上除夫人外另一个准备与之较量的对手便是李行道,当然由于具体执行者是阎长,其实成了与阎长的较量。那么夫人要走向唐朝的同时,阎长也要为弓福未来的人生,在教完婷花生意后,开拓了好多新罗的业务后回到扬州,并马上被义父任命为扬州商团的大行首。剧中当然描述了阎长因资历太浅被其它行首反对时他的做法。一是用刀架在脖子上威胁,二是答应替人掩盖他搜集到的对方的把柄并提供私下交易的便利收买人心,与夫人控制人时所作所为在本质上并无二异,都是暴力的威胁与利益的诱惑。

李行道告诉了阎长今后商团发展方向与路子,办法就是阻止薛平商团的越来越庞大的商脉。薛大人掌握了长安、丝绸之路、正往河东开拓。这段话通过李行道交待了薛大人经商有道,生意兴兴向隆的情势,虽然剧中因不是主人公的关系不能详细表现薛大人是如何以正道把商团规模经营得如此庞大成功的,但却通过李大人与阎长的对话道出了薛大人的成功业绩,同时也告诉观众李行道打算开始利用阎长将魔爪伸向薛平商团,薛平大人因此会遇上前所未有的危机。李大人与夫人将在唐朝联手,形成一股强大的恶势力。而危机中薛大人将出现在弓福面前,为弓福铺设的这一舞台渐渐成形。

当以上剧情为弓福往前推动时,弓福在无望中开始走向下一步,他将成为扬州赵大人手下的角斗士奴隶。


from 气功

2019年1月11日星期五

古诗精选今译: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诗

文:慧诚
来源:

【原诗】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翰林江左日,
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
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读不)客恨,
浮世悲;
吟咏流千古,
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秀句,
乐府待新辞;
天意君须会,
人间要好诗。

【注释】
诗题《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因为读李白、杜甫的诗集,有所感受,写这首诗在他们诗集的后边。

翰林四句:翰林:指李白天宝初年,供奉翰林。  江左:指长江下游江苏、浙江一带,李白曾于天宝四年(745)南下金陵,漫游了会稽、霍山、庐山、浔阳等地。  员外:指杜甫,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逃亡至成都,代宗广德二年(764)二月,严武以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三度入蜀,当年六月,推荐杜甫任节度使署中的参谋,授职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在成都、忠州、夔州(奉节)等地,生活了很长时间。  剑南:的府道名,管辖剑阁以南、大江以北、四川地区及甘肃、云南部分地区。治所在成都。

暮年四句:逋客:逃亡的人,一说避世之人。杜甫在安史乱后,长期流亡于陕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浮世:古人以变幻无定,故称人世为浮世。  谪仙:作者原注:“贺监知章,目李白为谪仙人。”开元十八年(730),李白第一次入长安,贺知章一见赏之,称:“此天上谪仙人也”,说李白是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  吟咏:指诗篇。  四夷:唐帝国周围的各邻国。  夷:中国统治者对邻国的轻蔑称呼。

文场四句:文场:文坛。 供:提供,供给。  秀句:优美的诗句。乐府:乐府机关,指唐代的教坊。 会:领会。

【今译】
李白南游于江苏浙江的日子里,
杜甫生活在四川一带的时期,
他们都没有得到高级的官位,
却碰到痛苦,到处颠沛流离。
他们尝尽了逃亡者的忧虑,
历尽了人间谪仙人的悲凄。
他们的诗歌千百代的流传,
他们的声名,传播四海流芳万里。
在文坛上他们创作出好诗,
乐府机关等待着他们的最新佳句。
上天的用意,你应该很好领会,
人世间对他们作品特别欢喜!

【说明】
正确地评价李白、杜甫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中唐时期文学界一个重要任务。韩愈、之前,曾有一些人毁谤这两位伟大诗人。韩愈曾在《调张籍》以及其他诗中,正面地高度评价了李白和杜甫,热情地歌赞“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提出李杜并尊论,以澄清视听。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在全面评价李杜文学成就的基础上,对造就他们的伟大文学成就的原因,进行了探索,为进一步继承与发扬李白、杜甫所奠定的优良传统,提供了条件。

诗的前四句,记述了李白、杜甫生逢离乱时代,一生不得志,“不得高官职”,而且到处流离,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中间四句,以极精炼的诗句,概括了李白、杜甫一生的不幸遭遇:“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一个“恨”,一个“悲”,表现了李杜的悲惨遭际和痛苦的心情。生活虽然悲惨,命运尽管不幸,但他们都创作出不朽的诗篇。诗篇光照千古,声名传布四方。最后四句,在肯定他们二人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地位之后,郑重地指出:就因为他们二人这样的不幸遭遇,才使他们创作出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忠实地表现广大人民愿望的“好诗”来,这也正是广大人民热爱这两位伟,喜爱他们的“好诗”的缘故!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白居易在这里,总结了文学发展的一个规律:人民最喜爱优秀诗篇,最热爱优秀作家,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愿望。而伟大及其伟大诗篇的出现,也正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天意”,是上苍的安排!安史之乱的动乱时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育成了一代优秀的作家,培养和造就了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文学家。人民为什么喜爱优秀诗篇?为什么“人间要好诗”?这是因为好诗是神传文化,是优秀的华夏传统!“走回传统路通天”(一位圣哲的金句)!这是“通天”的大事。


from 气功

古风悠悠:统治者应以百姓为天(八文)

文:罗真
来源:

一、应以百姓为天

汉代刘向《说苑?建本》记载:

齐桓公向管仲问道:“做君王的,应以什么为贵?”管仲说:“以天为贵。”齐桓公就抬起头来看天。

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苍苍莽莽的天空。国君应该把老百姓视为天。百姓亲附他,社会就安定;辅助他,国家就强盛;指责他,统治就危险;背叛他,政权就要灭亡。《诗经》上说:‘做人如不善良,百姓都将怨恨他。’百姓怨恨他们的君王,这样的君王,最终不败亡,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所以,统治者应以百姓为天。”

二、民为天下之真主

清代严复《严复集?闻韩》记载:

秦朝以后的昏君(),常是人们所说的窃国大盗。窃谁的国呢?他们互相窃夺,但最终窃夺的还是民众的国。窃得了国家,又害怕主人(民众)觉醒而夺回,于是颁布了多如猬毛的。就其实质而言,这些法令,大都是用来毁坏民众才智,分散民众力量,败坏民众的。由于民众本来是天下真正的主人,所以,必须削弱并愚弄他们,使他们总是浑浑噩噩,不能有所作为。只有这样,独裁者才能永保他们窃取的果实。然而,祸患往往超出人们的意料之外,就像《庄子?脥箧》篇中所说的那样,防不胜防。

西方人认为:“国家是人民的公产,王侯将相是人民的仆人。”而中国的独裁者,却认为:“四海之内都是天子的私产,亿万民众都是天子的臣妾。”臣妾这两个字,过去的解释就是奴隶。所以,西方的民众比王侯将相尊贵,中国的民众如同奴隶一般卑贱。一旦发生战争,西方人为公产公利,也就是为自身利益而战,中国人则好比奴隶,为了自己的主人(独裁者)而战。驱使奴隶与贵人作战,哪有不打败仗的呢!

三、百姓为君之水

《战国策.齐策一》记载:

田婴,将要在薛地筑城,门客们多来劝止。靖郭君(齐大夫田婴的封号)吩咐看门人说:“不要为门客们通禀。来进谏者,杀头。”

齐国有个人,要求见靖郭君,并且说:“我只说三个字,要是多出一个字,任凭他处罚。”靖郭君因而召见了这个人。

这位客人跑步前来,说道:“海大鱼。”然后扭头就跑。靖郭君拉住他说:“你还有话没讲完。”齐人说:“鄙人不敢拿自己的脑袋作儿戏。”

靖郭君说:“我不会处罚你,请继续说下去。”齐人应答道:“您没听说过大鱼吗?网不能抓住它,钩不能钓动它,可一旦没了水,蝼蛄和蚂蚁,都能制服它。如今齐国老百姓,就是您的水啊。您如果能长久得到齐国老百姓的拥护,要薛城干什么!失掉了齐国的民心,即使薛城筑得像天那么高,也是没有益处的。”

靖郭君说:“好!”于是下令停止在薛地筑城。

四、与民同乐方为乐

《孟子?上》记载:

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边,观赏着鸿雁、麇鹿等飞禽走兽。梁惠王问:“有修养的人,也对这些感兴趣吗?”

孟子回答说:“有修养的人,才会对这个产生兴趣,缺少修养的人,即使享有这些东西,也不会有兴趣。《诗经》上说:‘刚刚创建灵台时,百姓们全力以赴,很快就落成了。不要急于求成,百姓会心甘情愿热情澎湃的。文王来到灵囿巡游,见到母鹿乖巧驯顺。母鹿膘肥光润,白鸟羽丰毛纯。文王来到灵沼观赏,见到满池的鱼在游动。’周文王动用民力来建高台、挖深池,而百姓却很高兴,把那高台称为‘灵台’,把深池称为‘灵沼’,还为其中有麋鹿鱼鳖这些动物而欢喜。古代的君主能和百姓共同欢乐,所以能体会到真正的乐趣。《汤誓》中记载:‘太阳(这里的太阳喻暴君)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们宁愿和你同归于尽!’(原诗:“时日何丧?余及汝偕亡!”)如果百姓竟想着能与暴君一起崩溃,那么即使有高台、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够独自体会到快乐吗?”

五、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晏子春秋》卷四记:

叔向,是晋国大夫,姓羊舌,名胖。有一天,叔向问晏子:“哪一种德行最崇高?哪一种行为最伟大?”
晏子回答道:“最高的德行是爱护百姓,最好的行为是使百姓快乐。”

叔向又问:“德行最低下的是什么?行为最卑贱的是什么?”
晏子回答说:“最低下的德行,是刻薄百姓;最卑贱的行为,是残害百姓。”

六、治国之道在爱民

汉代刘向《说苑.政理》记载:

周武王问姜太公:“治国的根本方法是什么呢?”
姜太公回答说:“治国的根本方法,不过是爱护百姓罢了。”

武王又问:“怎样爱护百姓呢?”
姜太公说:“使他们得利而不受损害;使他们成功而不遭败坏;使他们生存而不被杀戮;给他们衣食而不要掠夺他们;让他们欢乐而不受痛苦;使他们高兴而不生怒恨。这就是治国的根本方法。驱使百姓的原则,不过是爱护他们罢了。百姓失去他们的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农作物不能按时耕种收获,就是毁坏了他们的生机;对有罪的人加重刑罚,就是杀害了他们;加重赋税,就是掠夺他们;徭役繁多而使民力疲惫,就是使他们痛苦;使他们劳苦又不断侵扰他们,就是使他们怨怒。所以善于治国的人,对待百姓,如同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弟一样。听说他们挨饿受冻,就为他们伤心,看见他们劳苦,就会为他们悲伤。”

七、平易近人,民必归之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

周代鲁国的始祖,鲁公伯禽,起初受封,前往鲁国。三年以后,才向周公报告治理成效。周公说:“为什么这样迟呢?”
伯禽说:“改变其风俗,变革其礼制,百姓有丧事三年才除服,所以迟了。”

姜太公也受封于齐国,五个月,就回来向周公报告治理成效。周公说:“为什么这样快呢?”
姜太公回答说:“我简化君臣的礼节,随从那里的习俗办事。”

等到后来,听到伯禽报告其政绩的迟缓,周公感叹说:“唉,鲁国的后代,将来要臣服于齐国啦!国家的政事不简约,就不容易实行,民众就不会接近;政务平易,亲近人民,人民必然归附于他!”

八、人君不可自害其民

《晏子春秋》卷七记载:

登上箐宝远眺,看见有人砍断了雍门的梓树,于是命令官吏,逮捕了那个砍树的人,回头对晏子说:“快把他杀了。晏子沉默不应答。

景公说:“雍门的梓树,是我最喜欢的树,现在有人居然把它砍断了,所以让先生把那个砍树的人杀了,您沉默不语,是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的君王出门,十里内的人都要回避、不打扰老百姓;王冠前垂挂着流苏,是为了避免所见太多;王冠纽带垂下的玉石,堵住耳朵,是为了避免听到的太多;束衣的带子就重达半斤,脚下的鞋有一斤重,不想减轻它,为的是自我约束,不轻举妄动。判了死刑的罪犯,正好遇到君王经过市朝,就会赦免他。但是,我还没听说过当国君的,亲自下令要去惩罚一个老百姓!”

齐景公听后,低下头说:“赦免了他吧!请先生不要再说了。”


from 气功

《幼学琼林》笔谈(二十七):岳飞精忠报国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原文】

岳飞背涅,杨震惟以清白传家。

【字词义解释】

(1) 岳飞:字鹏举,汤阴人,为抗金名将。力主抗金,收复失地。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死于狱中。
(2) 涅(nie):黑色染料,此处作动词用,染黑。
(3) 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少好学,博览群书,时称“关西夫子”(关西孔子),为官清廉。
(4) 惟:仅、独。

【译文参考】

岳飞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字,杨震只把清白廉洁的家风传给后代子孙。

【读书笔谈】

这一课,讲的是岳飞和杨震,文武两大名人。由于之前一直讲节俭可以养德的道理,所以对于杨震清廉的家风,就不多说了。我们主要谈谈岳飞。

的故事千古传颂,他给我们留下的是忠烈的精神,是忠臣的典范。他是为了给人留下何为忠的文化内涵而下世为人,因被秦桧所害,使得忠奸善恶变成活生生的故事,不断教育着后人。如果说孔子留下了仁道(即为人道)中孝悌忠信的概念和为人的宗旨,那么岳飞就在将这些做人的概念变成一段真实的实践,供后人参照。他事母至孝,报国尽忠,在忠孝不能两全时,母亲深明大义,让他为国尽忠,因此,他的忠,显得非常突出,是为了抗金报国,是为了收复丢失的中原的山河。正因为有了这段千古忠魂的悲壮故事,从此中华儿女铭心刻骨:当国难当头,民族深陷水火之时,个人的荣辱生死和私人恩怨不能跟民族大义相比,为国家和民族的献身,是义无反顾的真正的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的这首《》道尽了他一生的伟大抱负和赤胆忠心。真可谓“精忠贯日月,壮志垂山河”,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仿佛就在眼前,成为男儿最壮美的励志诗篇。

岳飞生活在北宋转为南宋的一个烽烟不断、战火四起的乱世。北宋王朝后期积贫积弱,徽宗赵佶在位时,用人不当,奸臣当道,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使得北部新兴的金朝,得以大举侵宋。西元1127年,金俘获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这就是《满江红》里提到的奇耻大辱“靖康耻”。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逃往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了南宋。从此,为对抗金朝的南下,护卫南宋,岳飞成了抗金名将,1140年,他为对抗金的大举南侵,一路北上,让金兵闻风丧胆,他的所向披靡,眼看收复山河,直捣金朝黄龙府是手到擒来,只差皇帝的许可。于是他写下这首《满江红》激励将士。并上书赵构,表明收复中原的心志。

怎奈南宋皇帝赵构心胸狭隘,担心岳飞打垮金朝,将北宋皇帝接回,自己会丢失皇位,所以,不顾民愿,不想光复宋朝江山,只是指望岳飞击退金军南侵,保住半壁江山即可。因此听信秦桧的谗言,连下十二道圣旨,催促岳飞班师回朝。即使如此,岳飞为保中原百姓南迁,免受撤兵后的金兵侵犯,还是晚了回朝时间,为此秦桧在皇帝面前诬陷岳飞有谋反之心,最终将岳飞父子迫害致死。岳飞因此壮志未酬,留下千古遗恨。至今读到那首《满江红》,还是会让人痛彻心扉。

这段悲壮的历史,震撼人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忠的内涵:心怀百姓疾苦,护卫山河,完成民族大义。不计个人恩怨,不计个人得失。他全部的心志,都写在了那首《满江红》。

【说故事时间】

精忠报国岳武穆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事母至孝,有志节,喜读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年纪轻轻,臂力极强,能拉动三百斤的大弓。二十岁时从军,屡建战功。岳母为鼓励他为国家效力,曾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肌肤,提醒岳飞莫忘为国尽忠。

岳飞善于治兵,军纪严明,他所带领的“岳家军”是南宋抗金的主力部队,常让敌人一见“岳”家军旗就害怕逃走,当时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见岳飞的军队骁勇善战,战斗力极强,让金人闻风丧胆。

岳飞率兵抗击金兵,牛头山一役大破金兵,收复建康,褒以“精忠岳飞”的锦旗。自此转战大江南北,多次建功,绍兴三年攻下郢州,四年收复襄阳,进入河南,一直打到黄河边上。岳家军军心大振,请求出师北定中原。惜宋高宗私心自用,无心对抗金兵,命令岳飞收兵。

绍兴十年,金兵再度大举南侵,岳飞又奉命出兵抵抗。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率领岳家军在河南的偃城,与金兵决一胜负。金国派出由大将金兀术所率领的“铁塔兵”和“拐子马”应战。“铁塔兵”是人马皆披上铁盔铁甲,号称刀枪不入,就像铁塔一样;“拐子马”是三匹马相连在一起,鞭子一挥三马齐奔; 两者都是金引以为傲的劲旅。但岳飞丝毫不惧怕,以钩镰枪手破铁塔兵,以刀斧手破拐子马,打得金兵落荒而逃,赢得“偃城大捷”。

偃城大捷,岳飞以千余步卒,打败金国的一万五千精兵,声势如日中天,岳飞决定乘胜追击,会合太行山和大河南北的忠义豪杰,进军朱仙镇,一战成功,金兵溃不成军。朱仙镇离汴京仅四十五里,所以此次大捷后,气势如虹的宋军不但能收复汴京,还能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但因卖国贼秦桧主张议和,便上 奏章诬告岳飞,在高宗的授意下,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岳云父子。岳氏父子回到临安后随即被捕下狱,遭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 十九日,三十九岁的岳飞冤死狱中。

岳飞忠义千古长传,其所留下的典范,千秋万世,永远受人崇敬。

“夜畏四知”的杨震

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少即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当时的儒者对他极为推崇,称他“关西夫子”(关西孔子)。杨震未出仕前,靠着教书所得的微薄收入奉养母亲维持生计,从不接受他人的馈赠,当时的人都很敬重他的为人。杨震一直到五十岁才在朋友的劝说下出来作官,为官以清廉著称。

有一年,杨震调任山东东莱太守,赴任时路经昌邑县,昌邑县令王密因杨震的保举成为县令,当晚趁着夜色,怀里揣着十斤黄金准备送给杨震,一方面答谢杨震的提拔之恩,另一方面请求以后多多栽培。杨震知道王密的来意,坚持不肯接受。王密告诉杨震:“我趁着夜晚来,无人知晓,请大人放心收下吧!”杨震正色地对王密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听了不觉面红耳赤,十分惭愧,带着黄金回家去了。从此,杨震“夜畏四知”的故事传为美谈。他的子孙为发扬祖先的美德,在厅堂上悬挂着四知堂的匾额,惕励后代传承祖先的清廉家风。

(注:据正见网传统文化教材《幼学琼林》改编,增加笔谈部分,以便理解课文内容)


from 气功

千古义商张保皋(7):弓福弃暗投明的选择

文:刘如
来源:

由于弓福在第二部分的是跟随薛平大人在李行道与夫人的逼迫下学习以道义为重的从商之道的过程;也是在危机中、困境中渐渐思考人生价值树立起远大理想与抱负的过程,因此,当剧中三个主要人物的人生际遇与因缘关系被确定之后,剧情将继续沿着弓福未来下一步的人生走向往前推进,也就是说,弓福已学成武艺、长大成人为走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下一步注定要与夫人结识,与夫人结下恶缘,也要因此被送往唐朝。

为弓福这个走向的需要,阎长被义父托以重任,要从扬州前往新罗,设法见到许久不见的夫人,从她手中拿到武珍州市场店铺经营权。也就是说弓福很快要参加夫人护卫选拔要进入夫人商团成为护卫,是弓福未来走向的需要,阎长这时才在剧中被安排从扬州来到了新罗。并且阎长来新罗的动机剧中也有一个看似平常自然其实很符合阎长性情的情节表现:他沉醉于赌场,也赢了钱也赢了一个美貌名妓小红,但对这美貌过人的名妓毫无兴趣,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手下的随从奇怪从未见他碰过妓女。但是刚回到商团就听说有行首会议,李大人准备选派人去新罗,他一下象清醒过来一样,拼了命的不顾失礼冲进会场要自告奋勇接下这个任务。这段剧情活灵活现的道出了阎一生中最关键的东西——能让他动心和兴奋、高兴的事唯有见到思慕已久的婷花小姐。去新罗开拓市场他并不感兴趣,只是能有机会见到夫人府上的婷花令他兴奋,他会毫不犹豫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他因此一生对别的女人毫无兴趣。婷花其实是他追求幸福人生的希望所在,也成了他活着的意义所在。

因此虽然是因为弓福人生走到了这一步才有了他被大人派去新罗的这件事情,但在阎长争取去新罗和树立个人权威的过程中,处处不忘对阎长这个人物性情的塑造。往往以短短的一段镜头和几句台词就把符合人物本身的特征勾画得十分到位。阎长在树立个人权威时,在前往新罗前,为教训身边说话过于随便、拿他当未经世的黄毛小子来对待、不懂尊重他负责人的身份与地位的手下毫不留情的让他们成为刀下鬼,唰唰两剑就要了两条人命。长年跟随其义父的张行首看了都目瞪口呆,毛骨悚然,因为这作为与其义父实在太过相近。细心的观众一定能记起在弓福小时候那次攻打清海,李大人为管束手下,树立权威对犯了一点小错的手下,也是革杀无论,其做法简直是一模一样,杀人时又狠又快,没有半点怜惜与犹豫,理由是不杀不足以树立个人的威信,以管束手下听命。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镜头为的是生动的表现造成阎长是非不分、善恶不知的成长环境与原因所在。绝不是随随便便的废笔。目的是与弓福的成长环境形成对比,将来我们会看到引导弓福的薛大人与海盗头子李大人截然相反的为他人着想、珍惜人命的为人风范。

那么阎长来到新罗后当然正好碰上了护卫选拔比赛,他知道这些年李大人为发展在唐的生意,疏远了夫人,以自己的地位夫人恐怕不愿见面,于是他借比赛在夫人面前展现自己高强的武艺并获得了,达到了见夫人的目的。夫人得知是李大人派他来的,有些埋怨李大人不亲自前来,向阎长传达了见李大人的要求。剧中当然自然地会有阎长办完事后急切地走到小姐所在的训练场所附近的镜头,用以表现他为见小姐来新罗的真正目的和用心所在,是对前边来新罗前赌场表现对名妓无兴趣和积极争取新罗任务的表现的交待。见到小姐时,阎长简直象变了一个人,温和并充满喜悦之情,但只是在远远的站着,默默地遥望着小姐的一举一动,如此地向往,如此地渴求,来新罗前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变得无影无踪。

弓福自然在阎长取得第一名后才来到比赛场所,显然误了时辰。阎长认出弓福为他求情,因此弓福获得了机会,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夫人护卫,摆脱了身份。阎长因为与弓福在清海教授完剑术后得以第一次重逢,其喜悦之情是真实的,阎长从内心真的当弓福是自己的好朋友,唯一的一个很珍惜的朋友。剧中这些镜头已经把阎长生命深处渴望与珍惜的两样东西都有了交待。他以为自己的身份可以永远隐瞒下去,可以永远拥有这份情意。这时的弓福由于不知他的身份,多年不见也是充满兴奋与感激之情,唯独不解的是阎长不让弓福在他人面前公开与他认识的关系,最好装作不认识。

弓福其实是在被从放牧场押送别处与郑年一起被充军的途中逃跑出来的,因此耽误了比赛时辰,如果没有阎长的相救,他的逃跑定然落个的下场,因此弓福的这一难是阎长给化解的。这正是阎长来新罗的根本原因。弓福进入了夫人商团当护卫,不管原先何种身份,犯了何罪,夫人都可以设法将护卫的身份变为平民,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弓福因摆脱奴隶身份欠了夫人很大的人情。当后来发现自己所投的主人干的是伤天害理的勾当后,弓福弃暗投明的决心才下得如此艰难。也才因此被夫人视为眼中盯,一生结下难分难解的恶缘。

弓福与夫人的这段缘分并非偶然,弓福原本以为自己与郑年终于摆脱奴隶身份,可以过上象人一样的日子了,不料他与郑年成为护卫后干的第一件事,也就是第一个任务就是扮盗贼抢官府要运往皇都贡给朝廷的米,把护送米的军队打得惨败,米也抢劫一空。夫人为的是打击武珍州都督对自己不法生意的监控。

而且弓福发现了阎长随主人与夫人谈秘密交易,举动很,并且也参与了抢米的行动,感到非常郁闷。他心里十分矛盾,自己逃出放牧场目的是找海盗报仇,但是夫人让他做的事与海盗的行径没有什么不同,让他成为只顾吃喝嫖赌、助纣为虐的爪牙和工具,因此内心感到非常烦闷,一方面欠了夫人为自己恢复平民身份的恩情,正打算尽心尽力报答她,但所作所为跟盗贼无异又非本愿,让他左右为难。这可以说是弓福在人生中苦恼不知何去何从所遇到的第一次选择。正是在这分辨不清该如何做才是对的关键时候,婷花启悟了他。

婷花在夫人府上得以见到当年救自己一命的弓福,非常的高兴,当得知弓福郁闷的原因后,告诉弓福自己伺候夫人并非心甘情愿的,虽然外表上看似待自己如女儿一般,那是因为别人不了解夫人,自己有一天也会象其他女子一样被卖给达官贵人为妾。如果不是念及夫人的养育之恩,早就打算离开夫人了。婷花对夫人的见解与认识使弓福一下明白了夫人真正的为人,自己离开夫人是正确的选择,虽然夫人有恩于自己,但绝不能因此成为她的爪牙毁掉自己的人生。弓福原本懂得善恶是非,在小姐的启悟下很快做出正确的选择,也注定此生将与夫人交恶。

弓福内心找到方向后,开始想办法要救婷花离开夫人。不料婷花被一即将掌握朝廷重权的高官看中,夫人因此吩咐婷花嫁给大人为妾,对婷花、家门的重振以及对夫人自己都有好处,希望婷花念及多年的养育不要违背她的意愿。婷花只能独自流泪,为的是身边没有任何人可以救她。唯一的亲人哥哥只知巴结夫人,更期待自己嫁为妾室可以为他仕途出力,让他重振家门。虽然明白弓福对自己的一片心意,但要对抗夫人,很可能让弓福再次冒生命的危险。婷花不忍心让刚刚获得自由身的弓福再次因为自己失去眼前好不容易得来的一切,于是拒绝弓福的好意,愿委屈自己走这条虽不情愿却认为不得不走的路。

就在成亲的当晚,阎长因得知这一消息蒙面扮刺客杀了娶妾的大人,救了婷花。弓福追赶刺客被刺客制服后又被刺客放了他,因此被夫人怀疑杀大人的正是弓福,否则刺客如何能不杀了他。尽管弓福强力辩解,但夫人透过下人了解了婷花与弓福小时候的关系后,非常愤怒,尽管疑点重重,夫人决定让弓福替自己背黑锅将他关入牢里,并斥责婷花再不许跟如此卑贱的人有任何来往,坏了她的大事,禁止婷花随便走动、将婷花软禁起来。

阎长将娶婷花的大人杀死后,既救了婷花也让夫人为收拾残局不得不与义父李行道合作,进行走私和贩卖奴隶。阎长在义父面前掩饰自己救婷花的根本目的非常的成功。夫人原本打算靠婷花为妾买通权贵,获得与唐朝的贸易权后避开李大人,独自做这笔贩卖新罗奴隶与走私才能做的生意,阎长暗中的刺杀行动使夫人暂时不能如愿还要想办法收拾残局,于是成全了李行道,夫人终于同意与李大人合作,提供新罗的奴隶给李大人,李大人则为夫人走私,提供大量的唐朝物品。

其实事情的发展都朝着弓福走向唐朝的方向发展推进。武珍州都督早就发现夫人作恶多端,一手遮天、上下勾结,是武珍州治理上的一大障碍,也是百姓们贫困流离的关键原因,于是下决心要治理夫人引起的这个多年的弊端,组织成了秘密军队以对抗夫人手下武艺高强的护卫,并对夫人进行秘密调查以掌握可以让夫人不得翻身的有力证据。也正为此才发生了前边提到的夫人让弓福等护卫扮盗贼抢新米的、夫人计划的反击与报复。

弓福的师父,也就是隐居为奴、在放牧场教会弓福武艺的打铁铺队长郑武昌在弓福逃跑前被都督秘密招到武珍州官府,任命他为秘密军队的首领调查夫人。正当夫人与李大人合作要进行非法的交易,都督命队长趁此机会当场抓住夫人走私交易的罪证,否则不仅制服不了夫人,反因上次夫人的抢米反击行动让都督因失职之罪要被处罚。

夫人有婷花哥哥在军队担当要职给她提供信息,因此深知都督要对自己下手,派弓福将功赎罪,去刺杀秘密军队的首领,事成免弓福一死。弓福这才与队长相遇,得知在放牧场失去消息的队长还活着并且要揭发夫人的罪行,弓福决定帮助队长。于是瞒着夫人声称已将队长杀死,暗中等待队长行动抓捕夫人。弓福设法将自己认为的万无一失的打算告诉婷花,征得婷花愿意跟随自己托付终生的决定后,队长行动的当天,他让婷花在自己预备好船只的渡口等着,事成之后带着她远走高飞。婷花一边为弓福这危险的举动担忧,一边暗中收拾东西来到了渡口,焦急的等候弓福的到来。此时的婷花下定了决心,即使跟弓福一辈子过着逃亡的生活,挨饥受饿,也要摆脱夫人的控制,离开夫人过正当人的生活。

由于婷花哥哥的报信,夫人发现了弓福与队长的计划,让心腹校卫在半路上设计抓捕了弓福与郑年。阎长在交易地点久等不见夫人派人过来,情知有变要回去,埋伏的队长只好下令将阎长一伙收服,不料阎长一伙武艺高强,不仅没制服他们,反被阎长一伙将秘密军队打得惨败,队长也不知下落。

弓福与郑年在失败后被夫人收入大牢,准备处死,婷花在渡口等了又等直到所雇的船走了很久依然不见弓福人影,她只好拖着沉重的脚步,流着眼泪百般无奈的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再度返回夫人府上。得知弓福失败被关在大牢准备处死,心如刀绞,对为了活命再度返回的自己感到羞愧无法原谅。她哀求校卫让她见弓福一面,告诉弓福:如果知道弓福会为她丧命,真不如当时就在渡口投水自尽。

小姐为了救弓福一命,流着眼泪跪在了夫人面前,求夫人无论如何饶他一命,尽管他得罪了夫人,但是个一辈子受苦受难的人。自己定将尽力伺候夫人、报答夫人。也会答应夫人从此将弓福忘记。小姐为了救弓福甘愿忍受夫人的摆布。

夫人刚开始听到婷花的哀求暴跳如雷,但为了彻底收服婷花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饶了弓福一命但却将弓福与要贩卖的奴隶一起卖给了李大人。弓福便是以这种做梦也想不到的方式被带往李大人的船上,以奴隶的身份被运往唐朝的扬州,终于“来到了”小时候向往的唐朝。很显然弓福与夫人结下的这一段恶缘是为了将一辈子不可能离开放牧场的弓福送往唐朝,并在将来的较量中成就弓福未来要走的人生道路,让人们看到在恶势力的逼迫中、困境中该如何走正自己的人生。


from 气功

2019年1月10日星期四

《幼学琼林》笔谈(二十六):大学首重明新

文:刘如
来源:

【原文】

大学首重夫明新,小子莫先于应对。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字词义解释】

(1)大学:书名。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宋?朱熹将其与《论语》等书合称为“四书”。
(2)首:首先。
(3)重:重视、着重。
(4)明:即明明德,发扬原有光明的德性。第一个“明”作动词,发扬、彰显。《大学》首句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5)新:日新,天天更新。《大学》又云:“妻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6)小子:小孩子。
(7)应对:语言的对答。
(8)容:容貌仪态。
(9)固:固然。
(10)宜:应该。
(11)有度:适中合度。
(12)出言:说话。
(13)尤贵:特别重视。尤,特别。贵,重视。
(14)章:条理。
(15)智:智慧。
(16)欲:要。
(17)圆:圆融。
(18)行:行为。
(19)方:方正。

【译文参考】

《大学》这一本书首先重视的是,每个人应当发扬自己原有的美德,日日更新,每天都有进步;小孩子首先要学应对的语言和礼节。人的仪态举止固然应该适中合宜,说话尤其重视有条理。智慧要圆融而行为要端正,胆量要大而心思却要细密。

《大学》为曾子所著,讲的是以弘扬仁德为本,方能做到从修身齐家一直到实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如果说小学讲的重点在于日常生活中与长辈,兄弟姐妹,如何相处,目的在于学会最基本的言语应对和进退的礼节,成为一种生活常识和良,也就是见到人,知道如何说话和行动了,不至于出现失礼之错了,跟不同辈分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都知道如何不失礼数地应对、接待和相处了,那么下一步,就要重点学习和懂得为何要这样待人的根本道理了。

这个根本道理,是一切礼节,一切人与人接触时的进退、应对行为的原则或者说宗旨。这个原则就是仁德,就是道义,合起来就是人们常说的道德。也就是曾子著述的《大学》所要讲述的明德,治国的根本。人长大了,要懂得人生最大的目标和志向就是以德治理天下,教化天下,让所有人都懂得活着的意义就是达到至善的境界。做人做事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至善。

而小学就是的启蒙教育,最著名的是《三字经》《弟子规》,本系列和其他童蒙典籍,启蒙时,首先讲的是孩子们能理解的善,以此为根本,但是还无法深入讲大道理,所以主要重点讲的是日常人伦关系,如何待人,如何言语,如何进退,如何守住礼仪规范,然后就是打下将来读古典书籍的基本知识,学会文字和句法,以及了解许多做人的典故。以备将来进一步系统学习道德。

也就是说,长大后,小学学的行为举止和言语句法,不能停留在知道如何做,而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做的道理,古人常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讲的就是这样的意思。既然长大了,就要系统学习和技能知识背后的大道理。这样才不会教条古板,死守外在的礼数,分不清本末和主次,成了没有圆融智慧的迂腐文人。

比如男女授受不亲是一般男女相处常规,但是如果身处特殊境遇,比如偶然间碰到一单身女子渡河时溺水,只有自己一位男子在场,此外无人可救她,需要自己救人并背她渡河,情况紧急,这时,就不能按常理做事,要知世间的规定和礼数,终究是为了人与人之间,家族与家族之间,彼此尊重友好相处,不至于招来不平,怨恨,误解,避免矛盾和争斗,让社会平和。归根结底,是让人懂得爱护他人,有个基本的底线。但是如果因为固守礼数规定,而见死不救,那就变成礼数妨碍了大道,妨碍了为善的根本原则,那么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原有的一般礼数或者固定的规范,就不能再死守,救命最为重要,是最大的符合仁德道义的行为。

再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的是君臣父子之间要有上下的规矩和本分,臣子或者子女要懂得尊重上位者的决定并执行命令,但是如果为君者,为父者,德行严重有亏,就要有勇气阻止他的命令,不可唯命是从,否则就会让君让父做出不义之举,反倒助纣为虐,不仅自己不道义,还陷自己的君主或者父亲于不义。也就是说,任何事都要把握是否符合道德,是否光明正义来思考。这就是《大学》讲的“止于至善”的道理。

正所谓事情有轻重缓急,事急从权,一切都从根本上思考怎样做才是真正善待他人,才是最合适的,这样做就不会教条。所以,礼数与规定的背后,是道德,不可忘了礼数进退等待人的规矩,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道德的教化。此为守礼的根本。但是要注意,不可以此为藉口,否定一般情况下的基本礼数,人们需要一个基本规范,否则,就会让社会次序变得很混乱。一切事情都要有度。凡事不可走极端。

所以,本课在讲明大学首重明新,也就是讲明首先看重让人明白德性,并日日修正自己,天天有新的领悟进步后,很快回到孩子需要如何做的教导,小孩子首先要学应对进退的语言和礼节。人的仪态举止应该适中有度,说话要有条理。智慧要圆融但是不忘行为要端正,才智始终要围绕正道起作用,胆量要大而心思却要细密周全。不能鲁莽。也就是胆大心细,有勇有谋才行。看起来讲中庸,实际上是围绕道德这个根本在讲如何正确学习和应用这些通用的礼仪和言语,善用才智和勇气。

【说故事时间】

《大学》首句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要达到止于至善首先要做的是“明明德”的功夫,第一个明是明白后加以弘扬,第二个明,是光明正大,所以明明德就是使人天生的光明善良的美德能够弘扬开来,而让天赋性灵发光的方法就是内省,吾日三省吾身,透过反省找出缺失,改正缺失,不断地向内找,不断地修正,去掉自己的执着心,一直达到至善的境界为止。

宋朝有一个人名叫赵概,每天用投豆的方法来检视自己的行为得失。他准备了三个盒子放在书房里,一个是空的,一个放黄豆,一个放黑豆。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赵概就打开这三个盒子,仔细回想自己一天的言行,如果说了一句好话,做了一件好事,或有一个好的想法,就取一粒黄豆投进空盒;如果说错话惹是非,做了坏事,或有过坏念头,就取一粒黑豆投入空盒。藉着空盒里的黄、黑豆子的多寡来提醒自己改正过失。一开始黑豆投的数量比黄豆多,但渐渐地黄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赵概的道德修养也越来越高。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思齐”就是想着要向贤者看齐,“内自省”就是不断向内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就能不断进步,达到至善圆满的境界。

(注:据正见网传统文化教材《幼学琼林》改编,增加笔谈部分,以便理解课文内容)


from 气功

点烽火叫哥哥来喝鳖汤 结果战死

文:张元之
来源:正见网

西汉的灭亡源于“烽火戏诸侯”。当时的周幽王为了赢得妃子褒姒的一笑,竟然靠点燃用于联络的烽火来得到,结果亡国。其实在后汉时期,同样出现过烽火戏言之祸。

后汉时期的溪夷人田强,派大儿子田鲁守为上城;二儿子田玉,守中城;田仓,守下城,三个堡垒有序的排开。光武二十四年,威武刘尚征讨田强,刘尚的还没有到达。田仓竟因抓住一只白鳖,做了羹汤,点起烽火请两个来赴宴,两个哥哥来到后并发现没有什么事,很少失望。等到刘尚的军队真的来了,田仓命令点起烽火,田鲁等兄长以为不真实,没有援救,田仓就战死了。(出《》)

人贵有信,上很多的悲剧都是因为人失去了信义而造成的。今天的人把它演变为“狼来了”的故事,是将事件普遍化宽泛化了。因为有人认为烽火戏诸侯之针对大事,而对于个人没有意义。

很多人会认为“君无戏言”和“一诺千金”是不懂得变通,是傻。谁又能想到他们真正维护的就是人的信义呢?失去了信,总有一天会落得悲剧收场的。


from 气功

2019年1月9日星期三

元自实和李林甫的故事

文: 如一
来源:

一念之恶与一念之善看上去差距在一念间,但这一念的改变也容易也不容易。

元代的元自实,曾对一个叫缪材的人有恩。可是,缪材却辜负了他,做出很对不起他的事。元自实痛恨缪材,在五更时想去杀他。

路过一座庵堂,庵堂主人轩辕老先生是一位有道之士,早晨起来诵经,看见元自实走过时,背后有数百个形状奇怪的鬼魂跟着他,每个鬼魂的手里都拿着刀斧,样子非常凶恶。

过了不一会儿,元自实又返回,背后跟随的却是100多位戴金冠和玉佩的神人,手里捧着香花和旛幢,十分庄严,脸上都露出和祥喜悦的表情。

轩辕老先生就召他问明原因,元自实于是说:“我恨缪材太负心,准备前去杀死他。当到了他家门口时,心想他虽然对不起我,可他还有妻儿和老母,杀了缪材,他的妻儿和老母又依靠谁生活呢?因而于心不忍,念头一转,就回来了!”

轩辕老先生就将所看到的情形告诉他,而且道贺说:“一念之恶,而凶鬼跟随;一念之善,而福神跟从。你的事神明已经知道了,你必有厚福!”

于是,元自实更注重修为,不断积累功德。后来,元自实果然考取功名,做了卢山令,又当了卿相。而缪材则在乱军之中被杀。

时期的宰相,在二十岁时,还没有认真读书。他住在东都洛阳,好游猎,喜鹰犬。一日偶遇一道人,说他是难遇的有仙缘之人,想收他为徒,教他白日飞升之术。甫拒绝了,宁愿要二十年宰相、大权在握的人间富贵,也不愿要白日升天的圆满机缘。道人走时忠告他:“你做官期间,应该多,广泛救助他人,不要枉杀好人,千万不可行阴贼之事。如此,三百年后,我再教你修炼,还可白日飞升。”李林甫答应了,匍匐泣拜,与道人告别。

李林甫当了宰相后,仗着唐玄宗的宠爱,兴大狱,诛异己,冤案连连,害人无数,百姓苦不堪言。等到再见道人时,李林甫很惶恐不安,因为他承诺道人的话没做到,反而造了无数的恶业,不仅升仙无望,还会下

李林甫的结局在的《龙城录》中有记载:宋孝宗淳熙初年,汉州震死一女,身上有红字写着:“李林甫为臣不忠,毒害良善,三世为娼,七世作牛;然后,生生世世,永堕水族。”

一念恶,变为,就是福报;不听忠告,为了一己之私,为非作歹,残害良善,结果就是苦不堪言的恶报。

对于元代的元自实,恶念与善念的距离是一念间;对于李林甫,倾其一生,也没有坚守承诺,守住自己的善念,反而在恶念的支配下走完了罪恶的一生,善念与恶念的距离何等长!


from 气功

历史故事系列之韩信篇(三)命不该绝小韩信 从此传说韩信草

历史故事系列之韩信篇(三)命不该绝小韩信 从此传说韩信草

可怜的小,爲了来之不易的几条鱼差一点命丧黄泉。是谁救了他呢? 我们接着说命悬一线的小韩信,是怎麽活过来的?
小韩信死命护着鱼不让抢走,地痞流氓就把韩信打的遍体鳞伤,抢走了那几条鱼。

朋友问:「古代也那麽黑暗啊?」我说:「战国後期,六国都很腐败,唯独秦始皇统治下的秦国得到大治,那是万民乐业,比六国都富强得多。」
当时秦民谁敢打架那是犯法,打伤了人,要治罪的,重则没收为、刑徒的。
韩信所在的那个时候,楚国正处在大乱的时候,项燕已经战败身死,楚国已经灭亡,秦国大军正在平定楚国的江南地区。

朋友问:「韩信後来被谁救了?」 我说:「被一位老大妈救了」。 这个老大妈,把小韩信背回家。
韩母一看,吓坏了,怎麽孩子被打成这样?哪有钱买药啊?伤成这样,孩子还能活吗?韩母当时泪如雨下。

老大妈说:「你别哭,我认识」,「你跟我去给孩子弄点草药吧。」 韩母一听,可找到救命靠山了,就跟着去采了一种草回来。
「韩信草!」朋友抢话说。「你怎麽知道?」我问道。 朋友说:「韩信草的传说就是这样的。

说韩信卖鱼,被毒打,隔壁大妈采来一种草,煎汤熬药,给韩信吃下去,韩信没几天就好了。 後来韩信做了大将,就给受伤的士兵用这种草药治疗外伤,大有奇效。
士兵问这草叫什麽名字,韩信也不知道。有人就说叫『大草』吧!

大家说,哪个大将军?大将军多了,後人就分不清是谁了。还是叫『韩信草』吧,这样谁都感念咱们的大将军!

从此以後,这种草就叫韩信草了,现在还用来治疗跌打损伤呢。」
我说:「这个传说基本上是真实的,上有很多这样的真实往事,没有写进史书,在民间历代承传。但是那种草,可是第一次用来治外伤,那个告诉韩信母子用这种草药的大妈,可不是他们隔壁的邻居……」

朋友大惑不解:「第一次用?以前没用过,那个大妈怎麽知道它能治外伤?」 神秘大妈究竟是谁啊?下一集告诉你。
後记:
内容,是根据古金的着作:《遥视历史问天机》(部分)编辑的,作者尝试用特殊的办法选一些精彩的历史篇章做一下还原展现当时的真实场景。

本视频将随着作者,穿越历史的迷雾,在作者重放那些精彩往事的过程中,去领略那些历史留给我们的启迪和感悟吧。

来源:传媒


from 气功

古诗精选今译:刘禹锡诗二首

文:慧诚
来源:

【作者简介】

,字梦得,生于纪元772年,卒于842年,自称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诗豪”之称。刘禹锡深受主张的王叔文的器重,在革新派主政期间,担任过屯田员外郎等官职。“永贞革新”失败后,他被贬为朗州(湖南常德县)司马。十年后被召回,又被贬为连州(广东连县)刺史。以后又辗转于夔(音奎,四川奉节县)州、和州(安徽和县)等地刺史,直到纪元828年,才回到长安。刘禹锡在诗歌创作上有独特的风格。

《阮公体三首》(选二首)

【原诗】其一

负志气,
信道不从时。
只言绳自直,
安知室可欺。
百胜难虑敌,
三折乃良医。
不失意,
焉能暴己知?

【今译】
青年时代很有志气,
坚信正道不随陋习。
只知秉公办事,性情耿直,
想不到阴暗角落里,有人搞阴谋诡计。
一百次胜利,对敌就麻痹,
三次折断胳臂,就可以成良医。
如果一生没有遭受失意,
怎能正确的认识自己?
【原诗】其二

朔风悲老骥,(老骥:老马)
秋霜动鸷禽。(鸷禽:鹰一类的猛禽)
出门有远道,
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
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
安能激壮心?

【今译】
北风激起老马驰骋疆场的壮心,
秋霜引起鸷禽翱翔天云。
老马奔驰的路程很遥远,
鸷禽飞翔的天空密布浓云。
老马奋力消失在边塞,
鸷禽展翅掠过茂密的森林。
要不是感到深秋来临,
哪能激起老马和鸷禽的壮志豪惰?

【说明】

阮公:指。阮公体:用阮籍诗的风格,写出自己的诗。魏晋之际,阮籍是一位反对司马氏政权的。他的是《咏怀诗》。效阮公体,就是模仿阮籍的《咏怀诗》,这里选录了两首。在第一首里,刘禹锡懂得了“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的哲理,说明他不因改革失败而丧失信心,而是从挫折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第二首,以秋天激起老骥奔驰、鸷禽飞腾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壮心不已的精神。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都是砥砺意气的金言!


from 气功

千古义商张保皋(6):三个少年三种人生

文:刘如
来源:

弓福带着郑年虽然救出小姐被阎长放走,但再次被官兵追捕入狱。弓福与郑年无法洗脱勾结的罪名被判流放任其饿死。小姐再次仗义直言,冒着维护罪人的危险向判官力诉自己被弓福所救使弓福、郑年免去一死。两人最终成为武珍州放牧场的。正是在这里一边面对着生不如死的恐怖的放牧奴隶的生活,一边遇上了为躲避追杀自愿为奴隐居在此的剑术高手——郑武昌。郑武昌是打铁铺的队长,在弓福的苦苦哀求下将自己一身过人的武艺传授给了弓福与郑年。在这暗无天日的放牧奴隶的处境中,弓福暗中下定决心:学成武艺,寻找机会逃出放牧场,要寻找那伙将他父亲害死,将自己推向死亡边缘的海盗报仇。这时的弓福还看不到自己未来所要成就的路,以复仇的心态忍受着畜牲不如的每一天,渐渐成人,学成武艺。

而婷花则因海盗洗劫清海后失去父亲成为与哥哥相依为命无父无母的孤儿。虽与哥哥前往武珍州去投靠父亲的同僚,却被父亲的同僚背地所害,把精通中国汉文诗画的婷花小姐以高价卖给了互相勾结的武珍州奸商——紫薇夫人。

夫人是当地的与恶霸。她经商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勾结收买朝廷腐败的权贵,互相利用,心如毒蛇但美貌无比。夫人管理手下的作风与李行道海盗头子并无二异,动则杀人,可谓心狠手辣,是非常可怕的一个。婷花因此落在她的掌心,一生变得非常的辛酸。夫人经商的内容中有一项便是收买,将她们进行琴棋书画与歌舞的训练后,长大便卖给达官贵人为妾或成为自己手下商团护卫的侍寝女人,其命运跟妓女别无二异。婷花正是其中的一员,她同样在这凄苦辛酸的岁月中一边接受训练一边渐渐长大,终有一天要面临被卖为妾的命运。

阎长在义父的吩咐下攻打清海后随义父以海盗掠夺来的资财前往唐朝。义父李行道组成商团成为唐朝的一个新罗人商团在唐朝扬州等地渐渐占有一席之地,获得了一部分商权,经常与夫人有不法的走私交易来往。正是由于这些来自唐朝的走私物品能在新罗获得很高的利润,夫人让有极高汉文与诗画素养的婷花跟随自己用以辨别文物的真假或诗画的真伪,由于婷花的才学,夫人看似将婷花视作女儿一般疼爱。婷花的哥哥为巴结夫人以求官运通达求助婷花在夫人面前推荐自己,被婷花劝以正途。她知道夫人凡事不过利用人而已,一旦沦为她的傀儡,必将为她所用,干尽伤天害理之事,失去利用价值后,必定毫无情义的被夫人一脚踢开。

深知夫人为人的婷花因寄身夫人,受其养育之恩,不得不跟着夫人替她做事,但内心对每一次的交易都十分不安,有种犯罪的心理压在心上,非常郁闷,欲图摆脱这无奈的命运,但身为女子在这乱世却无依无靠。没有容身之处。她希望哥哥身为男儿再苦再难也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克服目前的困境。绝不可跳入这个火坑,但哥哥不听劝阻终为夫人所利用,所谓的要职不过成为夫人安插在武珍州军队的一名傀儡,用以掌握武珍州官府的动向。

阎长也正是在义父与夫人的交易来往中得以常常见到婷花受训时的身影,在暗中默默追慕端庄美丽的小姐的岁月中也渐渐长大。

(待续)


from 气功

2019年1月8日星期二

养生的实质是重德修心

文:向上
来源:

现代人很注重,想通过某种办法获得身体健康,,但因为没有正确的方法作指导,想当然的认为锻练是最好的办法,每天花费很多的时间与金钱,通过各种方式锻练身体。经过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发现锻练并不能延年益寿,也达不到养生的目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个女健身达人很有名,结果没有几年发现得了癌症,很快送命,当时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与思考。

这都是向外找方法,没有抓住养生的实质。被赐为“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里有一句话道出了养生的实质:“重德比吃仙丹有效。”孙思邈认为:德行好,虽然没有服用补养药物,也可以长寿;德行不好,纵然服用仙丹妙药,也很难延长寿命。

重德,体现在个人身上就是修心,抑恶念,出善念。人在善念的作用下一定是善行,不求,福报自来;不祈求长寿,而自然益寿延年。

有一则传统文化故事“千金良方——德”道出了绝处逢生、延年益寿的秘诀。

一位御厨告老还乡后,富贵在身,名望在上。终日闲来无事,闲情难耐,于是雇了一伙机灵能干的人,开了个酒馆。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酒馆渐渐成了大家消遣叙旧的地方。有事无事到酒馆坐坐,请客会友,热闹非常。

后来小镇隶属的县府一带,闹了很大的瘟疫,距京城也只有百里之遥。朝廷特派医组专员下来医治,但很长时间也找不出病源,用了很多药都不对症。疫情越闹越大,眼看百姓一个个接连死去,人人都心惊胆战,恐慌不已。

老御厨看到这情景,早早关了酒馆,断绝与外界联系,整日躲进豪宅。尽管宅子被他死死地封着,但病魔还是隔着铜墙铁壁伸向了御厨,他开始体力不支,时常抽搐,头晕目眩,便血呕吐。

御厨觉得自己时日不多,登上自家高楼,看到昔日繁华热闹的街面,早已冷冷清清。那些的人,又身负沉疴,没走几步便断绝了性命,横倒七歪的躯体陈列在大街上。御厨陡然悲情丛生,怜悯万分,想在有生之年做点善事:把自己仓库里的金银和财物施舍给贫苦人家;让不行染病的能入土为安。这样想着,御厨对疫情的恐惧和胆怯消失了。一股浩然正气充满内心,感觉身体也有了气力。随即他做了决定:敞开酒馆大门,吩咐那些胆大的人,每天熬粥煮汤施舍穷人,又吩咐佣人,把储备的衣物取出,送给那些衣不遮体的人。对于那些寒湿露骨的躯体,也派人整理好给予安葬。

很多富甲人家,看御厨这样一做,也纷纷效仿。反正都是一死,还不如死的有价值,有意义一些。大家对疫情的怕逐渐消失了。冷清的街面,也逐渐变得有生气了。

后来,大街小巷充满了人情味儿,满是关注,满是安抚,满城尽是温文细语,打斗的没有了,闹霸的绝迹了,连娼妓都自重了。一个月后,御厨惊奇地发现,他的身体渐渐康复了,气色恢复了先前的红润。

一天,御厨在睡梦中,看到有道人骑着仙鹤向他飞来,飞到他身边时,唱偈道: “大德善化千金方,济世岂用草药汤?天外玄功金丹做,观汝德至救疟殃。快接仙丹吧!”梦中,御厨双手一接,便猛然醒来。豁然看到,手中真有一盒仙丹,御厨不禁欢喜万分,对着道人飞来的方向,一拜再拜。第二天,御厨按照丹盒内的帖方,把部分丹药在几口大锅中化开,一一送给方圆内外的病人,效果真是神奇,病人瞬间便都康复了。

御厨又亲自把丹药送到京城皇宫,肆虐了几个月的疫情,在御厨的德行善化中彻底解决了。皇上闻之仙丹的来历后,沐浴更衣,独处静室,忏悔思过,随后聚精会神,带着虔诚和敬意写下了几个大字:“千金良方——德”,永远的留在历史中。

是善念救了御厨,救了一方百姓。

西游记》中的凤仙郡郡主不敬天地,给凤仙郡带来了三年大旱。孙悟空道破了造成灾难的原因后,从郡主开始,满城百姓礼敬神佛,人心向善,很快灾难消除,下了一场透雨。

人在世间的一切灾难痛苦都与人心有关。外在的锻练,登山,进庙宇,跑步,大跳特跳广场舞等,都是向外求,向外找,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内心,过后还是我行我素,一门心思的挣黑心钱害人,灾难痛苦怎么会远离呢?人只有重德修心,真正改变自己,纯净自己,才会临门,不求自得。


from 气功

轮回纪实:璀璨龙门

文:石方行
来源:正见网

人们在现实的社会中,无论做什么都经常抱着一个强烈的目地心而做,效果自然很不好。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很多人受骗上当,轻则损失了金钱,重则赔上了性命。本文就讲述一个穷苦的人偶然得到一块宝玉献给皇帝前前后后发生的故事。为的是说明虽然一个生命很穷,但因为无私和无求,最终得到了福报的道理。这对于修炼人而言也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同时因为写此文恰逢二零一八年皇历最后一日,在此二零一九年新年到来之际,向普天之下所有的善良人问好!

隋唐之前的北魏时期,在距离洛阳的伊水附近有一户人家非常的穷苦,他那年二十三岁左右,家里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和瘫痪在床的老。他因为贫穷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因为贫穷使之养成了邋遢、肮脏的坏习惯。但因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人很善良也很仗义。因为贫穷也没有念过书,大字不识一个。

有一天,他因为一点小事心情烦闷,到洛水边蹓跶,偶遇同村的李郎正好到这里钓鱼。因为李郎家有事需要回去,但还剩下一些鱼饵,邻人就把鱼竿借给他,让他把剩下的鱼饵用完。他本来没有钓过鱼,也不喜欢钓鱼,这次只心情烦闷,就坐在那里开始钓鱼。

第一杆下去,钓上来一些水草;第二杆下去,钓上来一只很小的鱼;第三杆下去,他感觉很重,于是慢慢将鱼线收起,等到完全出水时一看,下面竟是一只。但见这只乌龟:

硕大甲壳背上盖
摇头摆尾鱼线拽
因缘巧合遇见汝
只为托玉尘中帅!

最后两句读者诸君也许不甚明白,别着急,看完本文自会知晓。

他把乌龟的嘴从鱼钩上摘下来,望着这只乌龟,他就想:我是心情烦闷过来蹓跶,受人所托要把鱼饵用完,没指望钓到鱼,更没想钓乌龟。这只乌龟对我而言也没什么用,我虽然贫苦到极点,但也不忍心伤害于它。于是将乌龟又放回洛水之中。

乌龟到了水里,游了一圈,又回到岸边,竟扬起头开口说话了:“见你有如此仁心,我可否托你一件事情?”他听到说话声,四下寻找说话的人,可是找了半天也没看到半个人影。只听乌龟接着说:“在龙门山上有块宝玉,你把它找出来,献给皇上。也算是了却这块宝玉的一段尘缘。”说完乌龟就摇着尾巴入河了。等到他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才低头看,但只看到乌龟的背影,它已经游到河里了。他很惊诧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想再多问乌龟点什么,也来不及了。

过了一会他把余下的鱼饵用完了,带着几条钓上来的鱼回去了。他想把钓上来的鱼全都给李郎,李郎也很仗义,只留下两条小的,余下的让他拿回家给父母做鱼汤。

回到家中他对父母说了自己在洛水边遇到这个奇怪的事。他母亲说:“孩子,也许那只乌龟是上天派的,就是让你完成一件事情。不要担心我和你的父亲,你提早上路寻找那块玉吧。”他父亲也跟着附和,催促他早日上路。

他把父母交给了同村的李郎,就拿着一只镢头上路了。

到了龙门山,他想这山这么大,上哪里去找那块玉呀。他开始在这里转悠。但怎奈转悠了半个来月也没有看到这块玉。

正当他因为完不成乌龟所托之事而烦心的时候,突然从远处传来呼救的声音,他急忙跑上前去一看,只见几只野兽在追一位年纪十三四岁上下的小女孩。他抡起镢头几下将几只野兽赶跑了。

这时他才细看那位小女孩:只见她身着淡紫色衣装,头上梳着抓髻,小脸圆嘟嘟的很可爱。

他见女孩已经安全了,就想转身离开。女孩说:“你为啥来到这里?”他就把自己来这里找那块玉的原委一一说了出来。女孩想了想说:“我见过一块东西不知是不是你要找的。”“请随我来。”他很高兴就随着女孩一起去找那块玉。

他们一起走到了山腰处,在一株大树旁边发现有块大石头,女孩拍大石头三下,口念咒诀,石头就自动的闪在一旁,露出一个不大的小洞。女孩伸手進去,将一块石头拿了出来,又放在手里念了一下另外的咒语,外层的石头就剥落了下来,露出里面的宝玉。只见这块玉:

捧在手里放光芒
璀璨龙门满天祥
古今至宝现人间
五德之玉辅朝纲!

女孩把宝玉交给了他,他怕弄丢了,就解下裹脚布将这块玉包好。我们前文说过,他因为极度穷困而养成了邋遢的恶习,他这块裹脚布很长时间都没洗了,加之脚出汗,那真是又脏又臭。

女孩见状也不便多说什么,只是说:“宝玉已经帮你找到,咱们后会有期吧。”说完飘忽间踪迹不见。

他一下子愣在那里,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慢慢的下了龙门山,回到家中。

到了家里对父母说了此事。并拿出来宝玉给父母看。父母一看都觉得这是一块难得的宝物,并催促他尽快到都城献给皇上。

第二天他准备上路,在路上遇到一位好友,那位好友是个杂货店的小老板,一见他就强拉着他到一个小酒馆吃酒。并问他这些日子在忙什么,怎么好久没见到他?他就把自己的经历说了,并拿出用裹脚布包着的宝玉给好友看。好友捏着鼻子把裹脚布打开,看到那价值连城的宝玉连连惊叹。吃完酒,好友说,城南有个卖绸缎的张老板,他曾经欠我几钱银子(实际上欠其六两纹银,但好友不让其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故意少说了),我知道你不爱钱,我也不把银子给你,让他给你几尺黄绸布,你用黄布将宝玉包好,你要知道将宝玉献给皇上总得体面一点。他想想好友说的也有道理,于是到城南找到张老板,说明缘由。张老板也是爽快人,更何况几尺黄绸布就顶几两银子的帐太划算了。

他在一个僻静之处将宝玉用黄绸布包好,包好后又一想,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用裹脚布在外面将其包上吧,以免路上丢失。

一路上他小心翼翼的将宝物安全的带到了都城洛阳,在这里他打听皇宫的去处,有好心人告诉他,皇上是不能轻易见到的,驸马的性格倒是很平易近人的,你这种情况(寒酸、邋遢之极)最好先找驸马探一探路。

到了驸马府,他找看门的说要见驸马有重要的事情。看门的人见他蓬头垢面,有些看不起他,冷冷的说:“驸马有事出去了。”他没法子,只好在驸马府外抱着那块玉等了三天。

三天之后,驸马回来了,见他这副样子,就叫人过去问明原因。他就把自己的经历和来到这里的缘由一一说明,但为了怕引起误会,没有说是乌龟的指引,而改成了洛水之神的点化,这样好听一些。驸马要验看宝物,他说,此宝物只能由皇上亲自验看。驸马迟疑一下,本来觉得一个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宝贝,但又一想人不可貌相,也许他真的有绝世珍宝献上。于是驸马就没有强行验看,而是禀报了皇上。第二天在朝会的时候,皇上宣他上殿。

本来驸马赏赐他一身好衣服和叫他洗个澡,可是被他坚决拒绝了。理由看似无可辩驳:“我这一身洛水垂钓,乌龟出来托付宝玉;我也是这一身,遇见紫衣女孩帮我找到宝玉;今朝我用这一身见皇上也是理所当然。何况宝玉外面已经用黄绸布包了几层,已经表示我对皇上的尊敬。”驸马见他还满固执,就没有强为他。第二天一大早,他手捧宝物走上大殿。远远见到皇上,就双膝跪倒。

因为满朝文武谁也不知道他来干什么,见他这般模样都忍不住暗自发笑,有好事的宫女将此事告知后宫,宫人们也都忍不住嘻哈的笑了起来。

皇上怎么也没想到献宝的人会如此邋遢,满脸的不高兴,冷冷的说:“你说有宝物献给朕,快将宝物呈上来。”

小太监将包裹拿过来,因外层还是用裹脚布包着,刺鼻的味道还很大,小太监一只手捏着鼻子,一只手慢慢打开包裹,揭开了层层裹脚布,又打开层层黄绸布,最后露出那块璀璨的宝玉,那宝玉打开的一瞬间,那真是:

无比璀璨天地间
毫光万丈十方显
隐逸龙门无闻处
今朝使命始兑现!

群臣一看无不惊叹,在偷窥的宫女也急忙把此奇事告知后宫诸女,大家也都惊愕不已。

他上到大殿就听到满朝文武在耻笑他,同时见皇上已经见到了这个宝物,掉头就要走(因为他不懂规矩),皇上本能的大喝一声:“站住!”武士们也拦住他的去路,他一哆嗦瘫倒在殿上,不住的叩头,口称:“小的罪该万死,罪该万死!”群臣见状,都忍不住大笑了起来。觉得他真是没见过世面,也真的没出息。

皇上见状也禁不住笑了出来,温和的说:“朕念你献宝有功,特赏你黄金千两,绸缎千匹,良田百顷,仆役百人。”旁边的人说:“你还不赶快谢恩!”他一边叩头一边说:“我家只有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和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我来献宝只是承蒙洛水之神(他不敢直说是乌龟,怕犯皇上忌讳)所托,不敢接受赏赐,希望皇上收回成命!说着叩头不止,不一会儿脑门都流下了鲜血。这一幕让群臣感佩不已,不再嘲笑他了。

皇上见他不要赏赐,就突发奇想,问他:“你今年多大了?”他说:“二十三岁。”“见你家过于贫、陋,肯定尚未婚配,如果有一女子愿意嫁给你,帮你侍奉双亲,你可愿意?”他说:“尚好,可谁能嫁给我这种人呢?”皇上回头问百官:“有哪位卿家愿意把自家女儿下嫁给他?如果有愿意者朕为其主婚!”

过了一会儿,一位五品的官员走上前来说:“微臣愿意将小女嫁给他。”皇上当即让五品官员将女儿带上殿来。

不一会儿那位小姐来了,先给皇帝叩头行礼。皇上问:“你父亲要将你嫁给他那个衣着不整的人,你可愿意?”小姐说:“我可以先问他几个问题吗?”皇上说:“可以。”小姐转身就问他:“你家住在哪里,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一一作了回答。小姐非常高兴,说:“我愿意,这就是我要嫁的人。”众人纳闷,都问:“按说你家算得上是有一定官位的,为什么不嫁给王孙公子或人家,那样才衣食无忧呀!”小姐微笑着说:“因为我小的时候曾经得过一场大病,在病中曾经梦到有一位道长对我说,你将来如果嫁给有钱人家,不出三天就会死掉;如果嫁给一位生长在洛水边上,但家境贫寒、父母皆有残疾的人,虽然生活上会很困苦,可是却会安乐一生。梦醒之后,不久真的来了一位老道长,他将我的病治好了,并嘱咐我,在梦里的事情一定要牢记心上。后来我对父母说了此事。时至今日方才遇到此人,看来一切姻缘都是前定。”

皇上听了也觉得很奇异,也很高兴,决定在三天之后给他们办一场隆重的婚礼。

他们二人一起回到五品官员的家中,家里面自然张灯结彩,张罗着婚礼。到了晚上,他对岳父岳母说:“自己出身寒微,不懂官场的规矩,也不懂得人情世故,到时候大庭广众之下,如果自己举止失当,难免被人嘲笑;同时也不想让皇上耗费民力和财力办婚礼。想带着小姐提前离开。”他的岳父岳母本来舍不得,但看到他很坚决的样子,也就同意了。

在他们临走之前,给女孩以前托梦和治病的道长又出现了,写了几个字,封好。让五品官员放好,等到再过二十年左右遇到大事时再打开。

他就这样带着小姐回到了他父母身边。小姐临行前也带着一些贵重的首饰之类的,与他回到乡里之后,小姐把首饰变卖了,在另外一个地方买了房子和土地,一家人过得虽然比较穷苦,但很是快乐!

第二年他们有了一个男孩。又过了三年那位道人过来找到这个男孩,教给他武艺和兵法,到了十八岁那年,他已经成为文韬武略的大将。

这一年朝廷出现变故,有人发动叛乱,皇上派出的都被叛乱者打败,此时那位五品官员早已升为一品大员,他为的事情很着急,回家突然想起十八年前道长给他留的那张纸,他急忙拿出来打开,上面说,找到他的外孙,定能平定叛乱。

于是他上奏皇上,皇上派人将他的外孙找到,那位少年不辱使命很快带领军队将叛乱平息,也被封做大将军。

他们夫妻依旧在乡下过穷苦的日子,不愿跟随儿子到京城享福。有一次他俩一起走到洛水边,聊起从前的缘份,正在聊着,看见一位十三四岁的身着粉衣的女孩迎面走了过来,他觉得眼熟,女孩见他一笑,打趣道:“你有了媳妇之后好像变得干净和利索多了!”他一下子想起眼前的这位女孩就是多年前帮其找到宝玉的那位女孩。他很不解:“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长不大?”女孩说:“还是告诉你吧,那个宝玉本身是天上西王母坐下的一块美玉,这块玉与别的玉很不一样,有着镇邪灭乱的作用。只要是明理的君王,就能激发出它本身的那种力量,对巩固江山、百姓乐业都有好处。当今皇上在天界曾经是层次很高的天神,此次下界为的是与将来传正法的觉者结缘,他在路过西王母的宫殿时,看到这块美玉,心生喜爱,但美玉下界时间不到,也就没有同时下来。这位高层次的天神在下走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一些神仙,这些神仙听说他要到人间与将来传正法的觉者结缘,也纷纷跟着下界,其中就有你们的儿子。

我本是西王母的一个侍女,陪着美玉一起下界。因为我虽然用人身在你们面前显现,但我不在人这个层次,所以无论过多少年你们见到我都是这个样子。

你和你的夫人也同样在天界的不同层次听说将来在人间会有洪传宇宙大法的觉者,所以才一起来的。

为了锤炼你,先让你处在人间最苦最难的环境中,就看在这么苦和难的环境中,你的善良还能否保持住;你的夫人曾经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就看她能否把那些锦衣玉食看重,并能否超脱出来。……”

正说到此处,忽然之间,只听一个声音说:“别人都提了,我呢?”大家低头一看,原来那只乌龟又爬到岸边仰头发问。

此时那位老道长出现了,见此情形,大笑道:“你原来是我身边的灵物,我让你也下界为此事出点力,将来等到宇宙大法在人间洪传之时,你也会有福份的。”

听了女孩和道长说的话,他们夫妻有一个疑团涌上来:“那将来在人间洪传宇宙大法的觉者在哪里去找呀?”道长思索了一会儿说:“那位将来洪传宇宙大法的觉者在人间为了结缘,曾经转生过很多不同的人,如果你们今生遇不到,那在不远的以后会出现一个叫做‘唐’的王朝,那个王朝中有个叫做李世民的皇上,你们到时候一定要在那时与这位皇上结下缘份。只有那样才能保证在人间的将来那位觉者在人间传宇宙大法的时候,你们才能得到,从而获得真正的救度。”说完道人和女孩以及乌龟都消失不见了。

他们听得似懂非懂,只能点头称是。他们一起抬头望着天,天上出现一朵祥云在阳光的衬托下很好看……

这正是:
贫寒庶民遇奇缘
神龟献玉得婚缘
一生无求无私念
今得大法兑前缘!

后记:把文中的人物大概对应一下:文中的皇上和小姐今生成为夫妻,那位十八岁的文武全才的将军今生是他们的儿子。五品官员今朝在台湾南部。主人公他,今生出身寒微,还有点邋遢的习气,这方面他需要努力改正。文中的皇上和他还有五品官员均已得法,余者虽未得法,但因为是大法修炼者的家属,也对大法有着很好的印象,多年以来也给修炼者提供很大的便利和支持。

附注:1,关于文中提到的“五德之玉”,这在传统文化中非常常见,中国古代,经常把玉比作君子。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根据玉的特点,总结出玉的“五德”即:“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音:sai)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專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翻译过来就是:玉是美好的石头,它有五种美德:润泽而又温和,可以比作是仁人的特点;角中骨的状态,从外可知内,可以比作义士的特点;它的声音舒展飞扬,传播远闻,是智士的特点;它绝不弯曲,宁肯折断,是勇士的特点;它锋利却不伤害别人,是廉洁之人的特点。)

2,要强调的是:肮脏和邋遢对于文明社会的人来说,都不是好事,无论贫富,都不该养成这个习惯。

3,因为那个时候朝代变更比较频繁,安定的时候较少,对于这块宝玉,篡权者很是忌讳,于是在朝代更迭的时候,将这块宝玉沉到渭水之中,也彻底的在史书上抹去了关于这块玉和与之有关人和事的记载。


from 气功

2019年1月7日星期一

酌古鉴今:唐太宗说:“官员应以百姓之心为心”

文:秦自省
来源:

一、行德爱民,民愿拼死效力!

从前,秦穆公乘车外出,在半路上车子坏了,车子右边的马跑失了,被农夫逮住。秦穆公亲自去寻找,没有找到。后来,到岐山的南面,看见几个农夫,正在吃马肉。秦穆公叹息说:“吃了骏马的肉,而不马上喝酒,恐怕马肉会伤害你们的身体啊!”农天们说:“这里哪儿会有酒?”于是,秦穆公说:“我的车上有酒。”就派人去车上取来酒,让他们一一喝了酒,才离开。

过了一年,秦、晋在韩原作战。军队已经包围了秦穆公的战车,晋大夫梁由靡,已经抓住了穆公战车上左边的骖马,晋惠公的车右勇士路石,用兵器击中了奏穆公的铠甲。

这时,曾经在岐山南面分食穆公马肉的农夫们,召聚来三百多农夫,用尽全力在秦穆公的车下,与晋兵奋战,于是大胜晋军,反而擒获了晋惠公回来。这就是《诗经》上所说的:“作为君王,就要公正无私,推行仁德,宽容大度,百姓才会竭尽全力为君王效力。”作为君王平时推行恩德,爱护人民。那么,人民就会亲附君王,就会愿意为君王拼死效力。

二、作战凭什么取胜?

长勺之战前,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与齐国作战?”鲁庄公回答说:“我对百姓施行恩惠时,从不吝惜衣食;祭祀神明时,从不吝啬祭品与玉帛。”

曹刿却说:“要从根本上施行恩惠,老百姓才会心悦诚服,百姓安居乐业,鬼神然后才会赐福。如果能对民众广施恩惠,又能公平合理地处理政事,让官员致力于治理,让百姓致力于耕种;军事行动不违背农时,祭祀时用的规格不违背礼制;国家财用充足,朝廷与百姓都有丰厚的祭品来祭祀上天。果真这样,使用民力百姓没有不服从的,祈求上天,粮食没有不丰收的。现在您对百姓施的只是小恩小惠,祭祀时也只是祭品丰厚。小恩小惠不可能给普通百姓带来好处,祭品仅仅丰厚也不能说明全国上下生活都优裕。施恩不普遍,民众不会归心,祭祀不普遍,鬼神不会降福。我们凭什么条件,能打赢这场战争?老百姓要求的是财用不匮乏,鬼神希望得的是祭品丰厚,所以一定要从根本上治理好国家。”

鲁庄公回答说:“我审理件,虽然不敢说每一件都亲自过问,但必定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如果您真能做到这样,如您所言。我们就有条件,取得这一仗的胜利了。假如平时心里时刻考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即使才智不够,但迟早是能达到目的的。”

结果这一场战争打下来,取得一个中等的胜利。

三、听从臣下教诲!

景公问晏子道:“我想要和大臣们和睦、与百姓们亲近,该怎么办呢?”晏子回答说:“君王能得到贤臣并任用他们,与他们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听从他们的劝告之言,赦免他们的过失。任用大臣不能过份求全责备,使用近臣不能用自己所宠爱的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嗜好欲望而使大臣们的家穷困,不要亲近阿谀小人而伤害贤臣的心,臣下居家应不在外求取,就能自给自足,臣子侍奉国君应不以个人的亲疏来举荐贤人,这样君臣就能和睦相处了。征收赋税要轻,使用钱财要节俭,不能长时间地兴办工程。使用百姓不枯竭民力,百官设置适当,关隘集市只稽查而不征税,山川林地生产的东西,不独占它的利益。治理百姓,不要让他们无所适从;了解他们贫穷或是富有的状况,不要让他们处于饥寒交迫中,这样老百姓自然就亲附了。”

景公说:“好,我听从您的教诲!”因此,下命令所有的臣子下人不准外人去亲近进谒的人;摒除梁丘据,不许他接受举报,百官的位置设置恰当,关隘集市只稽查而不征税;山林水泽允许百姓自由出入,做生意;冤枉举报他人的,才有罪;留在监狱里的犯人,也进行清理,平冤释放。

四、为政施恩,民归如水

鲁国正卿季孙氏,治理鲁国时,尽管杀人很多,也必求与他们的罪恶得当,尽管处罚的人很多,也必求与他们的过失相符。子贡评论说:“多么暴虐的国政啊!”季孙氏听到了这种评论,就去问子贡:“我诛杀人必求与其罪恶相当,惩罚人必求与其过失相符,可先生以为我为政暴虐,是什么原因呢?”子贡回答说:“你为什么不能像子产那样施仁政治理郑国呢?子产治理郑国,只经过一年,受罚的人就大为减少;经过二年,应受诛杀的人就绝了迹;经过三年,监牢里就没有被拘禁的人。所以深得百姓爱戴,人们就像流水趋下那样,自然地归附他,就像孝敬父母那样地尊敬他。在子产病重将要死去时,人们都感到痛苦,叹息说:‘如果有人能代子产去死该多好啊!’在他死后,士大夫在朝堂上痛哭,生意人在市场上痛哭,农夫在田野间痛哭。他们痛哭流涕,如同死了父母。现在,我倒私下听说在先生病重时,人们就高兴;而当先生病愈康复时,人们却担惊受怕。因为你要死了,人们就表示庆贺,因为你健康,人们就惧怕,情况已经是这样了,不是因为你为政暴虐,会是什么呢?”季孙氏听后,向子贡顿首拜谢说:“真心地听从先生的教诲”。

五、曹操批准“赋税从轻,法令从宽”

当时,曹操制订了新的法令,颁下州、郡执行,新法令比以前,严厉得多,而且当时征收绵、绢很急迫。为此,长广郡太守何夔,对曹操说:“古代的君王把赋税分为九等,以距京城的远近作为标准,而且根据归附早晚与治乱的情况,订立了轻典、中典、重典三种不同的刑法标准。我认为长广郡,应该按照归附较晚的边远地区施行法律,赋税从轻,法令从宽。民间的小事,由地方官员因地制宜,自行处理,这样做,上不违背朝廷正法,下可顺应百姓之心。等到三年之后,百姓安居乐业,然后再推行朝廷的统一法令。”曹操批准了这个意见。

六、说:“官员应以百姓之心为心”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问王珪说:“近代的君臣治理国家,大多要比古时的君臣拙劣。这是什么原因呢?”

王珪回答说:“古时的帝王,志趣在于清静无为,他们想百姓之所想。近代的君臣治国,则只图损害百姓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任用的大臣,不再是通晓儒术、经学的人。汉朝的宰相,没有一个不是精通一门经学的,朝廷如果有什么疑难问题,大多都能引经据典,作出决定。这样,人们就多懂礼义规范,国家的治理也就达到了太平。近代重视勇武,而轻视儒术,还夹杂着法令刑律,儒家的规范,已经遭到损害,淳朴的风气,受到很大的破坏。”太宗很赞同王珪的话,他强调说:“官员应以百姓之心为心。”

从此以后,百官中,学识好,有长处,并懂得治国经邦、关惠百姓的人,大多都得到晋升,有的还多次得到提拔。

七、“百姓现在是懂得报复了!”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我国官员已经有三十三人阵亡了,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死难的。杀了百姓吧,又不能杀那么多;不杀百姓吧,又痛恨他们眼见长官被杀,他们却不救。究竟该怎样处置他们好呢?”

孟子回答说:“在遭灾的年头和闹饥荒的岁月,您的百姓中年老体弱的人,饥饿辗转而死于道旁沟中,年轻力壮的逃散到四面八方,这样的人差不多有千人了吧?而您的粮仓中,堆满谷物,库房中存满财宝,没有一个官员向您汇报,这都是因为居高位的人漠视百姓疾苦,还要压榨他们。曾子说过:‘警惕呀警惕!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的!’百姓现在是懂得如何进行报复了,您不要责怪他们。大王您施行仁政,老百姓才会拥戴他们的上级,才会为国家、为长官而效力至死。”

八、“明其所欲,行其所善”!

齐景公时,大雨雪连续下了三天而不止,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晏子入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雨雪下了三天居然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正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正在受冻,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正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百姓的疾苦啊!”

景公说:“说得对!我听从你的教诲。”于是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的百姓。命令凡看见路途上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的,看见里闾有饥寒的人,不问是哪家的,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已任职的发给两月的救济粮,生病的发给两年的救济粮。

孔子听到这事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喜欢做的事。(原文:“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

(均据清代《渊鉴类函》)


from 气功

古诗精选今译:张说 诗二首

文:慧诚
来源:

【作者介绍】

张说(667—730)字道济。人。时,应诏举对策得乙等,授太子校书,参预修撰《三教珠英》。武则天巡幸在外多时,张说上疏,谏请早日还都,“以罢不急之役,以省无用之费。”在长安初年,兼知考功贡举事,任凤阁舍人。佞臣张易之,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张说为魏元忠辩护,主持公道。违抗武则天旨意,被流放钦州。中宗时,任工部及兵部侍郎、弘文馆学士等职。睿宗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玄宗)监国。张说得知等阴谋政变,便献佩刀于李隆基,劝其“,以除后患。”李隆基即位,拜中书令。曾奏请禁绝邪淫的“裸体跳足”的泼寒胡戏。开元七年(719),任并州大督府长史,慰抚部落。九年,与王睃一道,平定兰池州胡人康待宾的反叛。

中书舍人徐坚,以才高学深而自负,指责集贤院学士所用或非其人,而膳食供应太厚,于国无益,建议“罢去厨食”。张说反对徐坚的意见,指出:当时崇尚儒学,刊正典籍,并延请学者,讲求学术,集贤书院所起之作用甚大,可谓“所费少,而所益者大”!后罢知政事,专责集贤院文史之任。擅长文辞,用思精密,时朝廷诏制,多出其手,有(人称)“大手笔”之誉。并长于碑文、墓志,亦能诗。他的诗,清新朴实,凄婉抒情,不追求词藻华丽,尤以贬官时所作,更具特色。《》存其诗五卷。(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笔者因此多说了几句)

【原诗】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
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
先至洛阳城。(秋风比我还急归,它先到了!诗意新颖!)

【今译】
在外面, 哪怕早一天回家也行,
从出来那天起, 就计算了归程。
秋风啊,它急得不等待我,
匆匆地已经先到了洛阳城!

【说明】
蜀道后期:就是没有按期回去,我落后于风。这时,诗人张说正出使四川,不知被什么事情耽搁了。唯其如此,才更显得思家的心切情殷。

诗虽短,但短而尤佳!

【原诗】 ?湖山寺
空山寂历道心生.
虚谷迢遥野鸟声。
禅室从来尘外赏,
香台岂是世中情。
云间东岭千重出,
树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
不将萝薜易簪缨。

【注释】
?湖山寺:即南湖山寺,在今岳阳市南。
巢由:古代的隐士 巢父和许由。

【今译】
山林寂寂滤尽了俗念凡尘,
空荡的幽谷里传来鸟雀啼鸣。
清静的禅堂让凡人肃然生敬,
香烟缭绕表现出人们祈福的虔诚!
东岭的层峦自云间涌出,
丛林的倒影在南湖历历分明。
巢、由 如果能来这里,
再大的鸟纱帽,也换不去这份幽情!

【说明】
这首诗是贬官岳州刺史时所作。虽写禅寺,但所恋的是湖山,且对信徒拜佛表现出了非常的钦敬。觉得簪缨(喻官职)不能换取萝薜(喻隐逸修炼的生活环境),流露出因为刚直而遭贬的不满,同时又十分旷达的情怀,坚心修炼,不愿做官;人各有志,清雅超凡!

把上述两首诗,放在一起,可以想见诗人想回老家,敬礼修禅的坚定意志。


from 气功

千古义商张保皋(5):海盗阎长奇怪的举动

文:刘如
来源:

阎长奇怪的举动在整个剧中非止一次,在弓福认出他的身份之前,他后来帮助过弓福进入紫薇夫人商团当护卫。弓福为摆脱武珍州放牧场的身份,听闻紫薇夫人商团每年有定期护卫比赛招收获得的护卫,可以从此摆脱奴隶身份,于是逃出放牧场前去参赛,却因误了时间没能参加比赛,逃跑的罪过足以让他与郑年被五马分尸。阎长却帮助了他让他有机会成为夫人商团的护卫。之后又在弓福追杀刺客时,蒙面的阎长被弓福追上,弓福被他打败但奇怪没有杀他。

后来弓福看清夫人与盗贼无疑,与夫人结下恶缘后被夫人卖给头子李行道为奴运往唐朝又被送到了边防生死不知,阎长得知后对弓福表现出的友善与关切之心非常明显。他不远万里从扬州赶往唐朝沙漠边防要救出弓福,这个举动连他的手下都无法理解,为何他身为海盗会对一个少年时在清海认识的一个所谓的朋友如此珍惜看重,一旦被人知道身份,是十分危险的。但阎长对这份短短的友情超乎寻常的珍惜,以为可以隐瞒身份永远拥有,并越在往后对这份友情的渴求就越发强烈。

剧中强烈表现这一点的便是弓福已经成为了薛平大人手下的护卫由于来找住在李行道商团的婷花被婷花的发现、雇来杀手将弓福用毒镖杀害、弓福中毒后被阎长救走那一幕。剧中对阎长救弓福的那一段刻画得十分细腻。他急切地找来大夫,大夫却说无法知道中的何毒,并且毒散全身,已经没有存活的希望。他将弓福安置在客店,四处打听,不惜一切代价要找到解毒高人。虽然上长大的阎长情急之下只会用刀剑架在人的脖子上逼迫大夫跟他走,一听没希望就要大夫的命,尽管他会的方法只有这些海盗中才用的手段,但救弓福的急切之情却表现的非常的真切感人,他的那句只要能救弓福一命花多少钱也不在乎的话语足以将他珍重弓福的心意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

《海神》在表现这个人物时,表现他隐瞒身份对弓福的那份十分矛盾又十分特殊的友情时,一直没有给观众解答他这份特殊的心态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直到最后阎长被弓福抓住要被判刑之前,才在与弓福的对话中说明了他当初这些的举动的真正的原因。他告诉弓福自己从小在海盗船中长大,是没有父母的孤儿,刚一生下来就被义父收养,从学步起就混在粗鲁的海盗中学习武艺,在遇到弓福教弓福剑术前,他从未听过有人用如此亲切的话语跟他说话,弓福说话的友善与亲切,求他教剑术时的话语深深打动了他,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厌恶自己身为海盗的身份与。这一段话的交待道出了编导对人性本善的初始之心的认识。人们看到这里会恍然大悟阎长当初对弓福那份友情的珍惜,更加深切体悟到那是阎长本性的流露与对人正常生活与幸福的渴求,但是他不知道怎样做才能真正拥有这一切美好。

从未获得过正常家庭教育的他不懂得判断是非善恶,因此才在一次又一次的关键的人生选择上走了错路,一生都没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走向绝路的原因何在。他连要摆脱义父李行道的想法都几乎没有,更没有半点在义父的吩咐下杀人的罪恶感,只认为自己是主人手中的一支剑,不得不服从命令。他一生在妥协自己海盗身份与命运下渴求唯一的友情,渴求对婷花小姐唯一的爱慕,但是一边干着伤天害理的事一边追求人世间的美好与幸福是十分矛盾的。

由于不能分清是非,他一生在海盗头子、自己的义父手下为非作歹,麻木的执行义父吩咐的每一件事,造成了他不断亲手将自己心中视为美好的东西、视为活着的希望与意义的东西全部毁掉的悲剧。事情的发展便是越往后越与弓福对立,直到要将弓福杀掉不可。因为弓福要走的路正好与他相反,注定要在商场在海上在沙漠成为对手。正邪势不两立,阎长一天不离开李行道就无法摆脱和回避助纣为虐的事情,用他超凡的武艺与才智干着世人忘尘莫及的罪恶,最终成为弓福立誓要铲除的对象。

他的一生正因为出众的才艺没有用在正道上才显得如此的可悲。尽管张保皋最后原谅了他给了他机会重新做人,很可惜,他身边的人依然是海盗和利用他的奸诈权贵,在他被张保皋的正义之举感动缓解了他内心要杀张保皋为义父报仇的心时,身边的手下却责备他背叛义父不给义父报仇。他一生中这第二次选择又因为没有判断是非的准则而再次走错。他内心十分矛盾,不知怎么办才好时,他问自己手下白庆为何要跟着自己,白庆说没有理由,因为发誓跟主人就要尽忠到底。剧中表现这人生的阎长在不知做何选择时只能问手下的这段剧情令人感到莫大的悲哀。可怜阎长在第二次机会面前,凭手下的一个同样没有是非标准的海盗的话下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要对自己的义父尽没有道义内涵、没有任何理由的忠心,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罪大恶极的海盗头子,做出了刺杀张保皋的决定,从而走上绝路。

该剧为了刻画这个特殊的海盗头目阎长悲剧性的一生,为了给人留下深刻惨痛的教训,刻画得十分细腻生动,观众在他的教训中永远会记住人活在世上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明白做人基本的道德观念有多么重要,他本性并未泯灭,只是跟随海盗头子走的太远太远了,关键时刻又没有人在他身边启悟他点醒他,非常的令人痛心。

阎长注定在弓福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与弓福形成对比的人物,这个人物被安排与弓福结下这样的特殊的缘分都是为了帮助塑造成就弓福正确的人生,所以两人走过的路,受到什么环境的熏染,受到怎样的人的教导,都会在剧中有很深刻具体的展现,都是导演有意为观众安排的剧情。

那么我们再回到弓福救下婷花小姐被阎长放走那一幕。理解了阎长奇怪的举动后,我们接着弓福要走的路继续往下看。


from 气功

《幼学琼林》笔谈(二十五):羊祜缓带轻裘

文:刘如
来源:

【原文】

缓带轻裘,羊叔子乃斯文主将;葛巾野服,真陆地神仙。

【字词义解释】

(1)缓带:放宽衣带。缓,宽松。带,衣带。
(2)轻裘:轻便的皮衣。轻,简单方便。裘,皮衣。
(3)羊叔子:即羊祜,(音护,hu)字叔子。西晋人,为官清廉节俭。
(4)斯文:此指儒者或文人。
(5)葛巾:葛布做的头巾。葛,植物名,茎皮纤维可纺织成布。
(6)野服:乡居朴素的粗布衣服。野,民间。
(7)陶渊明:即陶潜。东晋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

【译文参考】

羊祜不喜欢穿戎装,即使在指挥大军时依旧穿着轻便的皮衣,系着宽松的衣带,所以大家称他为斯文主将;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常戴葛布头巾,穿农夫的粗布衣,恬然安适,有如陆上的神仙。

这一课,以西晋开国元勋的大羊祜和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为典范,讲述他们高洁守志,不会被功名利禄所束缚或动摇的节操德行,跟前一课的劝诫向古代习,懂得以俭养德的主旨一致。只不过,这一次举的是两位出身名门的儒者,他们是古代读书人完美形象的代表。气质儒雅,才德兼备。

羊祜出身汉魏名门士族,祖辈历代为官,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蔡邕的女儿。家风以廉洁有德著称于世,到了羊祜,德行更是比先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的太原人郭奕赞叹他是“当代的颜回”。能与孔子最为节俭,以苦为乐的弟子颜回并肩,可见他的仁德天下闻名。连当时的敌国东吴名将陆抗都敬佩他,两人各为其主,都是荆州主将,一次陆抗病了,居然向羊祜求药,不顾属下怕对方下毒的劝诫,深信羊祜君子的为人,依然喝下羊祜送来的汤药,面对羊祜因宽厚仁义感化众多将士投降对方,陆抗不仅不妒恨,反而感服敬佩,内省自己更加注重信义。

羊祜待人仁德,并非用作沽名钓誉的手段,而是深明儒学的教导。做事只问是否符合仁义之道,不计自身得失。比如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大举剪除曹爽集团,与曹爽有关的很多人遭到株连。而羊祜的岳父夏侯霸就是其中一人。他岳父为逃避杀戮,投降了蜀汉。岳父的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毫不惧怕,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反胜过以前。由于他彬彬有礼,谦恭忍让,不居功自傲,待人公正,内心坦荡,不计较名利得失,也从不为子孙置办产业。所以不管是国君还是敌将,都十分敬重和信任他。

羊祜十二岁丧父,孝行哀思超过常礼。奉事叔父羊耽也十分恭谨。当母亲和长兄相继去世,羊祜拒绝应召为官,服丧守礼十多年,以道素自居,笃重朴实,是真正的儒者。

可见,他深得儒学教养的根本,以仁孝为本,才善用了一身的才华,获得后世敬仰,功名不求自得。

学识渊博,举止儒雅,能言善辩,还文武兼备,这些世人最为看重的外在才智,几乎完美地集中到他的身上,所以世人多仰慕他的儒雅风度,其实他的这些气质,是正气主导才智的结果,他最值得人学习的,是仁孝,是廉洁公正,是践行道义的精神。

至于陶渊明的人格,大家很熟悉,就不多说了。

时间】

位居宰相 清廉俭朴

张俭,辽圣宗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个性端正诚实,生活俭朴,穿的是粗布衣,吃饭只求填饱肚子,不讲究色香味。有一年冬天,天气严寒,他在便殿奏事,兴宗见他穿的衣袍十分破旧,就密令身边的侍卫,悄悄的用火夹在他的衣服上穿洞做记号。一年四季,张俭都穿着这件旧袍上朝,不曾换新。兴宗十分的感动, 问张俭原因。张俭回答说:“这件袍子我已经穿了了,现在还能穿,何必换新呢?”当时的人生活奢靡,不知节俭,张俭在相位二十余年,注意清廉俭朴,以身作则,社会风气因而逐渐改善。

宋朝名臣,为人正直,崇尚俭朴。他在〈训俭示康〉一文中训勉他的儿子司马康,要以清白的家风相承。他认为俭素是一种美德,不要因为他人的耻笑而改变。司马光在文章中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以俭立名”的故事,例如:春秋时鲁国的季文子,当过三个君王的宰相,而他的妻妾不穿绫罗绸缎,他家的马不吃粟米。

宋仁宗时的张文节,虽位居宰相,俸禄不少,但生活俭约,虽然别人讥笑他沽名钓誉,他也不在意。亲友规劝他要稍微随俗一些,张文节叹气说: “我现在的薪俸,即使全家锦衣玉食,哪怕办不到?只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节俭很困难。我现在的薪俸哪能永久?生命哪能长存呢?一旦有了变化,家人已经习惯奢侈,不能立刻回到节俭,一定会失去生活依靠。倒不如不管我做不做官,活着或死了,家人的生活永远保持不变呢?”

司马光藉着这些名臣贤相的故事,训诫儿子“俭素为修德的基础”,不仅本身要身体力行,更要告诫后代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代代相传。

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说“因为俭约节制而犯过失的人,太少见了。”“读书人立志求道,却以穿粗布衣、吃粗饭菜为耻,就不值得与他谈论正道了。”可见,真正的儒者,就必须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安贫乐道。仅仅善于文章和思辨,拥有才智,不是真正的儒者。一旦为官,最容易利用才智谋求权位,忘记儒者的根本志向——无私奉公,匡扶正义。所以,不断传承先人的德行,教育后人,最为重要。

(注:据正见网传统文化教材《幼学琼林》改编,增加笔谈部分,以便理解课文内容)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