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4日星期六

道士点醒,改过自省,榜上有名

文:罗真
来源:

明代,江阴县人张畏岩,学问渊博,文章写的好,在人中很有声名。甲午(西元1594年)他在南京参加了明神宗甲午科的乡试。当时,他借住在一寺庙里,发榜时一看自己榜上无名,当即大骂试官不睁开,不识人才。恰好路旁有个,在那儿微笑着看着他!张畏岩随即迁怒于道士。道士说:“相公的文章必定不是佳作。”张畏岩怒道:“你又没有读我的文章,怎知写得不好?”

道士回答说:“我听说写文章贵在心平气和。现在听你骂声粗暴,心那么不平!怎能写出好文章?”张畏岩听此一说,觉得道士讲得有理,立刻屈服,向道士请教。

道士说:“要考中功名全在你的命,命不该考中,文章虽好,也无用。”

张畏岩问:“既然是命,又如何改变呢?”

道士说: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广,什么样的福分不能求得呢?

张畏岩说:“我一个穷读书人,又能做什么?

道士说:“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这样的善心,就是。就象谦虚这一节操,并不费钱,你没考中怎么能不反思就骂试官呢?”

张畏岩立刻醒悟,从此谦虚自持,一天又一天,修善,积德,进步很快。

丁酉(西元1597年),一夜他梦见到了一个高大的房子里,得到一本录取的册子,里面有很多缺行。就问旁人,回答说:“这是今科考试的录取名册。”

张畏岩问:“名册中为什么缺那么多名字?“

那人说:“科第在阴间三年一次考核,须无过失的人,方可被选中。象前面看到的空行,都是本该选中,但因为三年内在道德上有新的过失而被除名的。”然后他又指着一空行,对张畏岩说:“你三年来,身心谨慎,或者应当补此缺。望你自爱。”

张畏岩在这次科举发榜时,果然榜上有名,考了第一百零五名。

(根据《道德丛书》古文本今译)


from 气功

2020年7月3日星期五

胯下之辱和苏武牧羊

文:清风
来源:

今天学法学到胯下之辱这一段,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感悟。

我在被非法关押期间,曾经有人劝我表面上认罪算了,早点出去再说,说这对我而言是很屈辱,但上不是有韩信受胯下之辱吗,为什么不可以学一学呢?我当时回答,那还有呢?他无话可说。韩信受胯下之辱是他大忍之心的体现,但这只是针对他个人受到的屈辱,他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最终成就了大事。但是对于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就不能这样,有人和我讲你们不是讲忍吗,那么镇压你们你们就应该忍。我回答在遭受无端打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保持沉默,而是在被,经过了很多年的艰难困苦最后才得到世人的公认,基督教不是也讲忍耐吗,怎么他们又不忍了呢?就是说忍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是逆来顺受,不是对无端打压的默认和纵容,而是在逆境中对信仰的坚守。他想了想表示有道理。

再说苏武,他身为汉朝的使节,在被匈奴俘虏遭受巨大痛苦的情况下,十几年不低头,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在人的层次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忍,同时也体现了真和善,所以才名垂青史。

韩信和苏武都体现了忍在不同情况下对人的要求,诠释了忍的内涵,奠定了人对忍的理解,为今天大法洪传这方面做下了铺垫。


from 气功

古代金言赠当今:古训今译数则(之二)

文: 整理
来源:

【古训1】王子!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沉酗于酒,乃罔畏畏,咈其耇长旧有位人。(《•微子》)
【今译】王子!老天降大灾要灭亡我们殷商,而朝堂上下沉迷酒中,不惧怕天威,违背年高德劭的旧时大臣。

【古训2】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尚书•五子之歌》)
【今译】祖上的训戒中,有这样的话:在宫内,最怕的是迷于女色;在宫外,最怕的是迷于打猎(耍刀动枪)。沉湎于酒,迷恋于音乐,喜欢高峻的屋宇和带有雕饰的墙壁(指追求豪华的房屋)。君王只要有一项,就没有不亡的。

【古训3】 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今译】居于上位的人,能洞察下情;为臣下的人,能忠诚尽力。使用人材不苛求其完备,检讨自己,能感到不如别人。(这样国家才能振兴)

【古训4】 政贵有恒,辞尚体要。(《尚书•毕命》)
【今译】国家政策法令的可贵之处,就是它有(不胡乱折腾,不朝令夕改);言辞值得重视,在于它有实质性的正确内容。

【古训5】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尚书•康诰》)
【今译】能崇尚仁德,而谨慎地使用刑罚,不敢欺侮那些鳏寡之人,要任用那些应当受到任用的贤人,尊敬那些应当受到尊敬的平民,惩罚那些应当受惩罚的奸人,才能向民众显示君王的德威。

【古训6】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噘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尚书•康诰》)
【今译】使用刑罚,一定要谨慎小心,要严明。犯了小罪,但他不肯认错,还始终做一些违害社会的事情,这说明他是有意犯罪,这样,也不可不把他杀死。一个人犯了大罪.但他不坚持错误,并且知道悔过。说明他是偶然犯罪。这样,在按照法律研究他的罪过时,是不应该把他杀死的(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古训7】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待。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尚书••康诰》)
【今译】(国王)应该像医生治病一样,尽量让臣民完全抛弃各自的错误。应该像护理小孩子一样,尽量把臣民治理好,使他们都得以安康。

【古训8】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尚书•洪范》)
【今译】天子应当像作臣民的父母一样,来作天下臣民的君主。

【古训9】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尚书•周官》)
【今译】(当政的人处理事务)前怕狼后怕虎,迟疑不决,忽左忽右,没有一个正确的政策,定会招致失败。懒惰和粗心,就会使政务荒疏,把国事搞乱。

【古训10】 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尚书•谟》)
【今译】管理自己的下属应该简便,统治老百姓应该宽厚,惩治罪犯不应株连后代。

【古训11】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则亡。(《尚书•汤誓》)
【今译】要人民担负沉重的劳役,人民的气力都用光了:还剥削压迫人民,人民非常不满,大家都怠工,不为办事。其国必亡。

【古训12】用义仇敛,召敌仇不怠。罪合于一,多瘠罔诏,则亡。(《尚书•微子》)
【今译】君王以杀戮和重刑,大肆搜括民财,虽然已经引起人民强烈的反对,但是仍不懈怠、不停止。这样,全国所发生的罪恶,都应归罪于君王一人所为!小民们受尽了疾苦,然而却无处诉苦。其国必亡。

【古训13】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尚书•益稷》)
【今译】不应该像丹朱那样傲慢,他只知道懒惰和喜好游玩,行为放纵轻浮。他不分昼夜让人用船在浅水中推着他玩耍。他在家中则纵情声色,奢靡腐化。因此(帝)严厉地惩罚了他,灭绝了他的后代,使其父子不能相继。

【古训14】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所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尚书•洪范》)
【今译】不应当有任何偏颇,要完全遵照先王所建立的规范行事(继承优良的传统和美德);不应当有任何个人的私欲,要完全遵照先王所确定的道路前进;不应该为非作歹,要根据先王所指出的正道,来要求、约束自己。

【古训15】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尚书•大禹谟》)
【今译】任用有贤德的人,不可有疑心。铲除邪恶,不可犹疑不决。

【古训16】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则亡。(《尚书•大禹谟》)
【今译】有才能有德行的人,被抛弃不用;无才无德的奸诈之徒,却身居官位,这样,老百姓就会背叛、逃离。上天也会降下灾祸。其国必亡。


from 气功

2020年7月2日星期四

《龙文鞭影》四豪(4):捐生纪信 争死孔褒

文: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来源:

【原文】

捐生纪信,争死孔褒。
Juān  shēng  jì xìn ,zhēng  sǐ kǒng bāo。

捐生纪信,争死孔褒。
ㄐㄩㄢ ㄕㄥ ㄐㄧˋㄒㄧㄣˋ,ㄓㄥㄙˇㄎㄨㄥˇㄅㄠ 。

【注释】

(1)捐生: 舍弃生命。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夫王室将崩,霸图云构,必有,捐生殉节。

(2)纪信: (?-西元前204年)赵国人,汉朝将军。随起兵抗秦。在荥阳城危时,他假扮刘邦向项王羽诈降,刘邦因此逃脱,而他自己被用火烧死。多年后被百姓奉为

(3)孔褒: (?-西元169年)字文礼,东汉末年人,的第20世孙,孔融之兄。他为人忠厚,举孝廉任官。与张俭为好友,后来因藏匿张俭被杀。

【语译】

汉朝将领纪信为救刘邦舍弃生命;孔褒一家人争先承担藏匿张俭的罪成为美谈。

【人物故事】

纪信舍命

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记载,公元前204年,项王(项羽)将汉王刘邦追赶到了荥阳,并多次侵夺汉军用来运送粮食的甬道,导致城里粮食匮乏,刘邦因此恐慌,向项羽请和。项羽起初想接受刘邦的请和,但听从谋士、历阳侯范增的建议后,决定乘胜追击,消灭刘邦。项羽的楚军立即包围了荥阳。这时,汉将军纪信对刘邦说:“事态危急,请让我假扮成大王您去诓骗楚兵,这样您可以趁机逃走。” 于是汉王趁夜从荥阳东门放出二千名身穿铠甲的女子,楚兵立即从四面攻打她们。此时纪信坐着汉王的黄屋车,车辕横木左方插着汉王的大旗,说:城中粮食已吃尽了,汉王投降。”楚军中一遍万岁的欢呼声。而刘邦带着几十名骑兵趁乱从城西门逃走,到了成皋。项王见到纪信,问:“汉王在哪里?”纪信说:“汉王已出城了。”项王就把纪信烧死了。

后来,刘邦当上皇帝后为感谢当年纪信解救之恩,于是追封纪信,并兴建大型庙堂祭祀,让纪信儿子纪通继承了父亲爵位,世袭列侯。

隋唐以后朝廷屡有封敕和祭祀,宋朝时封“忠祐安汉公”,元朝时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朝时封“忠烈侯”。多年后纪信还被郑州人奉为城隍。

孔褒争死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朝政由一群宦官把持。当权的宦官侯览作恶多端,任职东部督邮的张俭,弹劾侯览和他的母亲,却遭侯览诬告,说张俭与同乡人结党,企图造反。张俭因此被迫逃亡。

张俭的为人受到人们的敬佩,因此当他在逃亡的路上,人们都愿意收留他。因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好友,张俭就去投奔孔褒。不巧孔褒不在家,当时16岁的孔融就接待了张俭,并留他住了下来。之后张俭安全地逃走了。

后来,孔褒收留张俭事发,官府将孔褒、孔融抓了起来,投入大牢。

在审讯时,孔融对着审案官吏说:“张俭来我家,是有此事,现在他已离去,不知去了什么地方。当时哥哥在外,留藏逃犯的是我,若要坐罪,我愿承当,与兄长无关。”孔褒则答道:“张俭是来投奔我的,与弟无关,罪当在我。”

审案官吏疑惑不定,就传讯孔母,孔母答道:“我的丈夫已逝,我应为一家之长,一家的事,应由家长担任,我甘心认罪。”审案官吏见孔家一门争死,难以定案,就将供词申奏朝廷。后来皇帝下诏,由孔褒担责,释放了孔母和孔融。

孔褒一家人舍生取义的故事也因此传为千古美谈,流传后世。

(资料来源:《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蔡东藩据 史.后汉史


from 气功

2020年7月1日星期三

孙思邈的预言神通

文/允嘉若

隋唐年间的孙思邈留下一部备急《千金方》和一些养生的书传世,对救世活命有很大的效用,人称“药王”。孙思邈本人不仅是专注于博采群经、研究药方一门,他的学识和修行高深,“精识高道,深达摄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摄生之道,而且精研数术能够推步(即用仪器或算术来考测天象)、度量乾坤。他修行高深、外表年轻,人们尊敬他如洛下闳、之类的神仙。

不同层次的神仙能够知们看不到的一些时空,孙思邈一生中也有这样的表现,有类似世间公认的宿命通的功能。《旧唐书》记载,北周宣帝时(公元578—579年),王室多事,孙思邈就隐居到太白山。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征召他为国子博士,他称病推辞不出。孙思邈精通于阴阳、推步之术能,他跟亲近的人说:“五十年后,会有圣人出,那时我才助他济世。”过了五十年,圣君唐太宗即位(公元627年)后征召他,他就受召前往京师。当时看到他的人都赞叹他容貌年轻。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修道之事果然是真的,修道得道的神仙传说,岂是虚言呀!”

除了看天象知人事,孙思邈也能知史事。魏徵等人在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事时,恐有遗漏史实,屡次访见请益于孙思邈。孙以口传授那些过去的人间,娓娓道来,有如亲眼目睹一般。

孙思邈还能看到一些人的未来世和前途。有个实例和他“未来的孙子”有关联。在他的孙子孙溥还没有来到人间之时,他竟然已经知道他的孙子未来会在哪里为官和担任什么职务了。《旧唐书》记载这么一段故事:太子詹事卢齐卿小时,曾请问孙思邈自己未来的事,思邈告诉他说:“你五十年后位登方伯(*刺史),我的孙子当为你的下属官吏。”后来齐卿担任徐州刺史时,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出任徐州萧县的县丞,也就是卢齐卿的下属。

还有一件孙思邈为人看相预言未来的事。那时,东台侍郎孙处约(后来在唐高宗朝任宰相,修《太宗实录》)育有五个儿子,叫孙侹、孙儆、孙俊、孙佑和孙佺。他把儿子们叫来一齐去拜见孙思邈给他们相面。孙思邈对着他们说:“俊当先贵;佑当晚达;佺最名重,祸在执兵。”后来,孙佺在唐睿宗时做了左羽林大将军,于征契丹之役中战殁。其他子的发展也都被他言中。

史书记载孙思邈卒于永淳元年。死前嘱咐后人薄葬,不藏冥器,不以牺牲祭祀。他咽气后经过一个多月,颜貌如生没有改变。举棺下葬时棺木空如无物,时人都说他没死,是尸解了。到了北宋,苏轼有诗《题孙思邈真》,诗句说:“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人们传说孙思邈没死,仙踪在四川山中游。

药王孙思邈的一生显现了修炼高人不同于常人的神通功能表现。自古就有传世,代代不衰。

(资料来源:《谭宾录》、《旧唐书 卷二百一》及《太平广记》)


from 气功

冥冥之中有定数:北宋陈升之有宰相命

文:明古
来源:

有一位名叫陈升之的,字“旸叔”,建州建阳县(今建阳市)人,爵封“秀国公”,谥号“成肃”。他的政绩并不太突出,然而《夷坚志》却有一段记载,证明他的宰相官职乃。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距离陈升之老家建阳县二十里外的盖竹村(今徐市村)有座威怀庙(又名“盖竹庙”),相传很灵验。陈升之少年时家中贫苦。但他的朋友们都勉励他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在朋友鼓励下他同意去参加科考,但因为贫穷心中总是闷闷不乐的。他路过威怀庙的时候入内祭拜,心里祈祷:我家里穷,这次赴科举考试要花费数千文,家里拿出这些钱不容易啊!不得以请您帮我决断,于是抛掷三枚铜钱占卜,结果落地都是背面,认为自己不会考中,心里更苦闷了,打算不去了。但和他一起同行的人强行挽留他,非要拉着他一块去不可,实在推辞不了,于是就一起到了县城住了下来等候开考。

当天夜里,他在梦中忽然清楚的听见有人说:盖竹威怀庙供奉的神灵威惠侯到了,要见你!他急忙起身出门迎接,与威惠侯行了宾主之礼后坐下。威惠侯起身抱歉的说道:你惠顾我庙之时,我刚出去到庵山赴宴集会,我夫人没有为你详细勘察,错误的显应了三阴卦(三枚铜钱皆背面)。这次你可以一举考中,将来官至宰相,前程远大!陈升之听到这话,惊吓的从梦中醒过来。他赶忙沐浴斋戒后悄悄回到威怀庙卜卦,连得吉卦,这才相信自己真是在梦中元神离体,见到了神灵。

结果陈升之在乡试得了头名,第二年又考中進士得了会试甲科。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陈升之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我国古代的官职名称中,宰相只是一个通称,北宋宰相职位的具体名称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陈升之在熙宁二年真的应验了神的话语,当了宰相。

这则故事很有意思,不仅告诉我们有定数;还告诉我们另外空间的神灵也有其社会生活,例如威怀庙供奉的神威惠侯,就有夫人,有他的社会关系,有社会活动,要赴宴等等,甚至夫人有了失误他还要过来加以纠正并道歉。有个别人认为修炼成神没有意思,整天在那坐着有什么好?我试着解答这个问题,据我个人很有限的理解:其实神也有其社会生活,其层次越高,其道德越高越无私,物质也越纯净,生活也越美好,越快乐,能力越大,上去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美好。

资料来源:《夷坚志》

原文:威怀庙神:建阳县二十里间盖竹村有威怀庙,以灵应著。陈秀公升之少年时,家苦贫。朋友勉以应乡举,公虽行而心不乐,过庙入谒。祝杯筊曰:某家贫,今非费数千不可动,亦无所从出,敢以决于灵侯。举三投之,皆阴也,意愈不乐。同涂者强挽以前,既入城,梦人白言盖竹威惠侯来相见。出延之具宾主礼,神起谢曰:公惠顾时,吾适赴庵山宴集。夫人不契勘,误发三阴。公此举即登科,官至宰相矣。公惊寤,他日斋戒秘往祷,连得吉卜如所占。果拔乡荐,明年登甲科,为熙宁相。


from 气功

2020年6月29日星期一

古代金言赠当今:古训(数则)

文: 整理
来源:

【古训1】刚直,则当忘身以为国,履正以无偏。( 据《金史•王修传》)
【今译】刚直之人,就应当为国家舍死忘生,做事正直。而不偏听偏信。

【古训2】岂有为人,知过而不能改者乎!(据《元史•木华黎传》)
【今译】 难道有人知道做错了,还不能改正的吗?(知错而不改,能叫人吗?)

【古训3】伎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酰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遏。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据《新唐书•后妃传》(上))
【今译】奸诈诡谲是丧亡国家的斧头,珍珠美玉是心志摇荡的毒酒。奢华纤巧之美,不可以不加阻止。志气骄惰,是由于事业的安泰;身体淫乐,是由于处境的安闲。

【古训4】任重道悠,利深祸速。(据《后汉书•皇后纪》上)
【今译】官职重大的人,任职的时间越长,求利越多,招祸越快。

【古训5】自古圣帝必以俭约为美,乱主必以奢侈贻患。(据《魏书•韩麒麟传》)
【今译】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一定把俭朴当作好事;而昏庸的君主则一定因为奢侈,而种下祸患。

【古训6】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据《旧唐书•李靖传》)
【今译】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而能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很少。

【古训7】行舍其华,言去其辩。(据《晋书•应贞传》)
【今译】 行动应舍弃浮华(做事要),言论要舍弃诡辩(说话要正直)。

【古训8】行道之人,德行为根株,正直刚毅为柯叶。有根无叶,或可俟时;有叶无根,膏雨所不能活也。至于孝慈、友悌、忠信、笃行,乃食之醯酱,可一日无哉?   (据《新唐书•柳公绰传》)
【今译】遵行大道的人,以德行和文学为根株,以正直刚毅为枝叶。有根没有叶,尚且可以等待时日;有叶没有根,则肥沃的雨水也不能救活它。至于孝慈、友悌、忠信、诚实,犹如吃的酱醋,能够一天没有吗?

【古训9】行正道,循礼义,敦友爱,尽公忠。(据《清史稿•太宗本纪》)
【今译】按正确的道理、准则做事,遵循礼法、道义,忠诚地促成友爱,竭力为公事效忠。

【古训10】杀身成仁,虽死犹生。(据《明史•晋恭王朱桐传》)
【今译】杀身成仁,即使是死了,也像活着一样受人尊敬。

【古训11】名者,公器也。不可多取。(据《•张温传》)
【今译】名位,是天下人所共有的。不可以贪心多取。

【古训12】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据《晋书•张方传》)
【今译】处于危险之中的国家,不要进入;处于动乱的国家,不要停留。

【古训13】兆始恶者有终殃,积不善者无余庆。(据《北史•崔宏传》)
【今译】出现坏的征兆,最终必有灾祸;长期做坏事的人,不会有好的结局。

【古训14】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据《隋书•李谔传》)
【今译】只要你不自以为贤能,天下就没有与你竞争才能的人;只要你不自我夸耀,天下就没有与你争夺功劳的人。

【古训15】进不知退,取祸之道也!(据《新唐书•高智周传》)
【今译】只知前进不知后退,是招取祸败的道途。

【古训16】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据《明史•太祖本纪》(三))
【今译】志气高傲,容易惹是生非;器量狭小,就不会有长远打算。

【古训17】声过其实,所不取。攻乎异端,为政之甚害。(据《晋书•张闿》)
【今译】声誉超过本人的实际情况,这是古人所不赞成的。攻击不同的观点与学说,对治理国家,是有严重危害的!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