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日星期五

麻姑献寿与麻姑献寿图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作者: 包光潜


印象中,《图》多为年画,且为女性祝寿。我家老屋的厅堂曾经挂过一幅,我见到的时候它已经面目全非。每年贴年画时,我总是自告奋勇地爬到条几上,轻轻地悄悄地将上一年的年画揭下来,生怕撕破了麻姑那张好看的脸。然后,愣头愣脑地看着那个俊俏的女人 ,她就是麻姑献寿中的女人,但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她叫麻姑,祖母和母亲也不知道。这是年画留给我的一个悬念。



麻姑献寿年画


时光流转,许多沉睡的记忆又被某种特殊的情景唤醒。前段时日,看到了梅兰芳京剧《麻姑献寿》,便听了这优美的唱段:“瑶池领了圣母训,回身取过酒一樽,近前忙把仙姑敬,金壶玉液仔细斟,饮一杯来增福命,饮一杯来延寿龄,愿祝仙池万年清,愿祝仙子寿比南极天星,霎时琼浆都倾尽,愿年年如此日,不老长生。” 虽然我不懂京剧,但还是听得入迷,看得养眼。



梅兰芳《麻姑献寿》剧照


记?麻姑传》记载,麻姑修道于姑馀山,应仙子王方平之召而降于蔡经家,貌美质丽,年方十八。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年年复年年,岁岁皆如此。自称“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最终在一次宴会中,得到上令而升天——“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因麻姑成仙得道而三见沧海桑田,后人多用麻姑之像奉献贵妇,祝长寿不老。



章翠英《麻姑献寿》


年画中的麻姑很漂亮,但有点夸张;《神仙记》中的麻姑年轻俊美,发髻高耸,指甲修长,有仙气。



元?陈月溪《麻姑仙鹤图》


近日,我又尝读到元代陈月溪的《麻姑仙鹤图》。此图显然是以葛洪《神仙记?麻姑传》为蓝本的。画中的麻姑赤脚立于水畔,双手护理髻下长发,显得天真烂漫,仿佛少女。她围有脖巾,色泽淡然;腰间丝带飘忽,曳地而舞。特别是那身衣裳,纹理奇特,而非帛锦,实为树叶缝制,今日赏读,催人返朴归真。而麻姑身前伫立仙鹤,引脖侧目,仿佛羞视。另有一花篮,里面盛满奇花异草,那把花锄则斜架在花篮上,让整个画面变得稳重。麻姑的身后古松参天,虬曲苍劲,新叶蓬勃,生机盎然。透过缭绕的云雾,读者隐约可见远处的楼阁和不老的苍山。画图虽然已经漫漶,特别是麻姑的面部斑驳、模糊,但我还是穿越时光感受到麻姑形象的姣美以及其美好的寓意。不过,陈月溪画中的麻姑,没有我小时候看到的年画中的麻姑那么喜气,年画中的麻姑表情有点夸张,多了民间的“幽默感”。


另外,陈月溪画中的麻姑跟葛洪《神仙记?麻姑传》也有出入——“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而且,《麻姑仙鹤图》中的麻姑虽有仙鹤相伴,却少有仙气,不乏乡女之气。


麻姑献寿取悦女性,但今天的女性除了追求生命的长度以外,更多的是追求生命的质量和的含量。


责任编辑: 鸣建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唐玄宗与钟馗(组图)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作者: 秦自省


宫中从前有一幅所画的像,画像的卷首,有人的题记,讲述了下面的


开元年间,有一次,唐明皇在骊山练兵,在翠华山留宿了一个晚上。回到皇宫之后,皇上感觉不舒服,由此引发疟疾,病了快一个月,巫师用了各种方法也没有能治好。



忽然一天夜里,玄宗(即唐明皇)梦到两个鬼,一个大鬼,一个小鬼。


小鬼穿着绛色的犊鼻裤,一只脚穿着鞋,另一只脚光着,腰带上吊着一只鞋,还插着一把大的竹纸扇,他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以及皇上的玉笛,绕着大殿奔跑。


大鬼戴着帽子,穿着蓝色的衣裳,袒露着一只胳膊,两脚穿着皮靴,等他把小鬼捉住后,挖去小鬼的眼睛,然后将小鬼撕碎,吃掉了。


皇上问大鬼说:“你是什么人?”大鬼禀报说:“臣是钟馗,是个武举人。我发誓要给陛下除尽天下的妖孽。”皇上梦醒之后,感觉疟疾完全好了,而且身体更加强壮了。


于是皇上召见画工吴道子,把梦告诉他,然后说:“试着为朕把梦画出来。”



唐?吴道子《钟馗 立轴》


吴道子奉旨画像,他好像是亲眼目睹一般,很快就把图画好了,交给皇上,皇上看了画,惊讶了很久,然后抚着几案说:“你和我一起做了那个梦吗?否则,怎么会画得这么像啊!”吴道子上前,说:“陛下从早到晚地操劳忙碌,因批阅公文而影响了饮食,从而患上了疟疾。然而终归有驱邪的神,在护佑陛下。”吴道子因此而拜舞,恭祝皇上万寿无疆。


皇上非常高兴,赏赐给他一百两黄金,并在画上批示说:“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兼静妖氛。乃告天下,悉令知委。”大意是讲:我(唐明皇)作的那个梦,梦中的钟馗捉鬼除妖,英烈堪嘉。吴道子的这幅图画,张贴出去,可以祛邪镇妖。这事应让大家都知道。


熙宁五年,皇上命令画工临摹这幅画,然后雕版印刷,赏赐给两府的大臣每人一件。那年的除夕之夜,皇上派遣内供奉官梁楷,前往东西两府,赏赐钟馗画像。从此以后,“钟馗捉鬼图”便广泛地传播开来。


(事据宋.沈括《梦溪笔谈》)


来源: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预告】热点互动:周永康被公诉 该不该杀?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中共官媒报导,中共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书记周永康 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洩露国家秘密一案,4月3日,已由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向天津市第一中级法院提起公诉。案将如何了结?周永康是否罪该当死?


美东时间今晚9点半到10点,本台热点互动栏目热线直播节目将对此进行分析评论。欢迎观众朋友拨打热线电话发表高见或向嘉宾提问。热线号码:646-519-2879。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桃园神韵热六场大爆满 市长:激发善的力量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桃园市文化局长:神韵 以艺载道


3月29日下午,艺术团 在桃园展演中心展开最后一场演出 ,缔造六场演出大爆满的亮丽票房。包括桃园市长郑文灿等各界政商艺文菁英纷纷赶来入场,他们盛赞神韵透过舞蹈艺术栩栩如生地表现中华传统文化 与“善的力量”,郑文灿推崇“神韵可以让你感动,激发内心善的力量。”


下午一点过后,剧院大厅人声鼎沸,大批衣着高雅的各界主流菁英人士陆续抵达,准备入场体验今年神韵带来的全新视听震撼。


拥有206万人口的桃园市去年升格为最年轻的直辖市,桃园国际机场即座落于此,也是台湾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首要门户。桃园市也与邻近的台北市、新北市,构成全台湾人口最多的都会区。“世界第一秀”神韵晚会 来到桃园演出,蔚为年度盛事,桃园市长郑文灿也到场观赏。


教授:神韵大戏千百年难得一见



中国科技大学行销与流通管理系教授罗应浮于3月29日下午,偕同夫人观赏神韵纽约艺术团在桃园展演中心的最末场演出后,赞叹神韵演出 “呈现正面价值,艺术性很高,足以撼动人心。”


“神韵乐舞气势磅礴、根底扎实,是千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戏!”中国科技大学行销与流通管理系教授罗应浮于3月29日下午,偕同夫人观赏神韵纽约艺术团在桃园展演中心的最末场演出后,赞叹神韵演出“呈现正面价值,艺术性很高,足以撼动人心。”


神韵以精妙高超的乐舞艺术,再现辉煌五千年 文明,吸引各界菁英慕名进场体验。罗应浮盛赞神韵艺术表现高超,“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感觉神韵演员训练有素,连贯性很好,准确度很高,服装更是美观华丽。”震撼之余,罗应浮赞赏道:“配合她(神韵)的剧情,整体做出完整搭配,应该考究过很久,这背后一定有精心的设计与筹划,才能呈现出这么精彩的演出。”


身为中华儿女,固然熟悉华夏传奇典故,但看到神韵舞剧的演出,罗应浮仍不禁推崇神韵编舞家功力高超,“以前课本上只是静态,神韵却藉由动画(天幕)和真实(舞蹈)的呈现,不仅富有层次感,困难度也更远较笔写、口述还要高。”


罗应浮迭连称许神韵精湛丰富,他的妻子则在旁补充强调:“从没看过这么大型的演出,而且报幕清楚、情节紧凑,既好看又有现代感,服装设计也不会沿袭旧式陈规,观看节目演出一个又一个,丝毫不觉时间流逝。”


“神韵是千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戏!”罗应浮表示:“神韵舞剧艺术性很高,故事也都呈现正面善良的价值,真的难得一见。”罗妻则鼓励大家都来看,“保证绝对不会后悔。”


“中西乐器合璧 作曲家功力高超”



老师罗苡玲赞叹神韵中西乐器合璧展现作曲家的高超编曲能力,让她耳目一新。


苗栗头份镇建国国小的音乐老师罗苡玲惊讶地表示:“中西乐器合璧在一起演奏,却变成同样的角色有两种乐器来担纲,这个展现作曲家的高超编曲能力,让我耳目一新。”


音乐磅礴中有内敛 作曲家编曲能力了得


神韵以中西乐器合璧演奏,其磅礴大气的乐章,让音乐本科出身的罗苡玲啧啧称奇,“音乐的部分我觉得很特殊,把国乐跟西乐融合在同一个乐团里面,在音乐的呈现上会比较不同,因为我自己学的是西洋音乐,所以感觉这个音乐效果听起来比较特殊。”


她娓娓解释道:“因为通常小提琴的音色跟二胡有点像又有点不太一样,小提琴在乐团里面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现在中西乐器合在一起,变成同样的角色有两种乐器来担纲,这个要考验到作曲家的高超编曲能力,让人耳目一新。”


神韵的音乐表现,让她非常喜爱,“听起来很感动,因为她很细腻,二胡跟小提琴搭配,整个乐团听起来多了一份传统的韵味。不像西方的音乐这么奔放,因为西方的情绪流露的比较多,但是我们中国乐器比较内敛,所以听起来的感觉会比较内敛。”


与音乐 视觉听觉最大享受


“我很惊讶、也印象深刻,就是他们的服装,我觉得每一套服装跟投影幕(动态天幕),非常搭配,我觉得这个非常厉害!”她赞叹道:“(神韵)除了是听觉上的享受,也是视觉上的享受。因为色彩也是感官很重要的感应,跟音乐一样可以让人有更多的想像空间。”


神韵以历史故事呈现文化的内涵,令罗苡玲非常赞赏,“那个《草船借箭》很特殊,我没有想到一个历史故事可以用这种舞蹈跟立体视觉的(天幕)效果来呈现,做这种结合。”动态天幕与舞台的完美结合,让她大开眼界。


她以节目举例说明自己的感受,“比如说像有一幕是雪(《雪域豪情》),跟雪有搭配就是白色,(色彩)比较轻,然后她的音乐表现也较轻柔,但是如果有些比较磅礴的,比如像男子舞蹈的话,她用的色彩就比较重,而且比较男性化,他的音乐也较奔放。”


节目《宝蓝凤舞》也让罗苡玲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一开场就很有仙境的感觉,加上搭配的音乐特别脱俗,跟舞蹈演员的舞姿及服饰相融合,跟其他的舞蹈很不一样,所以我就整个沉醉在里面了。”说着、说着,罗苡玲仿佛还陶醉在节目的柔美余韵中。


一西一中巧搭 主持风格独树一帜


神韵两位主持人一华人、一西人的搭档组合,优雅又不失幽默的主持风格,也让罗苡玲很推崇,“我觉得主持人也很棒,就是他们的口才,男士跟女士的搭配,中英文报幕就是很国际化、有国际性,我注意到连那位女主持人的身段也是非常的棒!就是她每次讲完之后,她会先侧身才进去,连这个小细节都有注意到。”


神韵艺术团 在音乐、舞蹈、服饰色彩,整体的配合等细节上都圆融到完美无瑕,令罗苡玲深深感动,她盛赞:“整个节目都很感动!”


桃园市长:神韵激发善的力量



桃园市长郑文灿观赏神韵纽约艺术团在此处的压轴表演,演出后他赞美神韵在世界各地感动着人心,更激发了大量民众内心善的力量。


趁着风和日丽,桃园市长郑文灿观赏神韵纽约艺术团在此处的压轴表演,演出后他赞美神韵在世界各地感动着人心,更激发了大量民众内心善的力量。


“看了演出的人都会很感动”。一场古典舞飨宴,尽览五千年神传文明,大锣响起后的德音雅乐,让观众在聆赏后称赞值回票价。郑文灿称赞神韵说:“演出引起很大的回响,她不但表现中华传统的舞蹈、传说与历史,更呈现出对(当代)文化的反省。”


“神韵表现中华传统的文化内涵,把善的力量对抗邪恶的力量,这些主题表现得很好!”郑文灿特别钦佩神韵净化人心的巨大能量:“透过神韵晚会 ,人们可以从另一个层面认识到善的力量。”


“节目又不是以说教的方式,不会很教条化。”郑文灿非常欣赏寓教于乐的表现智慧:“她是用舞蹈跟艺术来呈现,也结合了动态的背景天幕,还能把人体跟舞台都结合在一起。”


神韵能谐和结合各种艺术元素让郑文灿惊叹:“神韵的舞蹈与音乐都配合得很好,也把中国传统跟西方的乐器结合得很好,对所有亲自来现场的观众来说,都是很大的享受。”


他并且强调:“晚会所展现出的舞蹈,不像西方舞蹈只强调某些动作,而是非常自然天成。”“表演让人感觉是从日常生活出发,展现得非常自然。”


白雪皑皑的昆仑山脉,雪域高原上的少年,愉悦地仰望穹苍,对天唱出对神的赞歌,跃起对佛的赞舞。栩栩如生、身临其境的山雪景色让郑文灿感悟良深:“在观赏时,我感到非常融入、投入,我是很入戏的观众,演出让我联想到很多事情。”


郑文灿举例说:“比如表现藏族的《雪域豪情》,还有《蒙古女子筷子舞》都让我想到原本蒙古、西藏的生活是很自由奔放的,现在的生活却被改变了,这让我多有感受。”



神韵观众与郑文灿市长(三排右5)合影。


神韵复兴中华神传文化 例如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并在演出中展现人们追求天地人之间的谐和原貌。郑文灿对每年都能够观赏神韵晚会感到兴奋与期待:“神韵来桃园演出时,我几乎每年都来看。”


他并且鼓励更多人与他一同分享观赏神韵的满足与喜乐:“希望更多的市民朋友可以从神韵艺术团的表演中,认识到另一个层面的中华文化。”


由于神韵今年在桃园地区的演出已经落幕,郑文灿最后表示可以往尚未开演的城市继续追神韵:“现在好几个城市都在演,可以多来观赏!”


国际百大家:神韵是神之韵



王铭宗先生观赏神韵演出后激动地表示:“神韵是神之韵!她把‘中华魂’整个带回来了,身为大中华人非常骄傲。”


2014年曾获选为国际IBC百位顶尖教育家的台湾卓越典范协会理事长、公益网路联盟召集人王铭宗看演出后激动地表示:“神韵是神之韵!她把‘中华魂’整个带回来了,身为大中华人非常骄傲。”“每一个节目都震撼,以前文学里的故事,现在都在眼前亲眼看到了,真的太美了!”王铭宗赞赏神韵演出透过中国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的形式,再融入中西乐器合璧的演奏、高科技动态天幕等诸多艺术元素,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神韵将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科技(天幕),让演出变得非常生动,我今天看到后,仿佛像触电一样,非常振奋!”


“特别是《宝蓝凤舞》,真的太美了。”王铭宗形容观赏神韵晚会仿佛是云游仙境,同时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神韵所呈现的每一段表演,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他强调自己早在四年前就听说过神韵大名,但却一直无缘入场:“今天总算来了,不虚此行!”


前外交大使:神韵用舞艺展现佛法内涵



前外交大使郑博久先生观赏神韵晚会后表示感动与钦佩。


曾任外交部发言人、驻各国前外交大使等要职的郑博久观赏晚会后表示感动与钦佩,他惊赞说:“神韵每一年能够到台湾来,台湾观众很有福气!我在国外这么多年,在欧洲、美国,世界各地观赏过很多歌剧、音乐会,但神韵跟一般的演出不同。”


射以观德 正射必中


他先是以华夏神传文化六艺之一“射艺”中所强调的“射以观德,正射必中”,以及“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等射礼来说明神韵的不同之处。


郑博久引“正射必中”的典故,是鼓励观众,在前往观赏神韵晚会之前,最好能沉淀自己的心,诚意正心,要让自己的心正、体正、气正。因为在有了正的思想之后,才能够看到更多不同层次的晚会内涵。郑博久强调说:“观众一定要‘正射内心’,才会被演出里的内涵‘射住’。”


郑博久接着解释:“神韵不是‘赏心悦目’四个字可以形容的。”他说明:“演出的服装,尤其是动态天幕让人很欣赏,非常地悦目。但神韵晚会的不同,也就是要深入到‘赏心’,在于观众一定要重视自己内心的‘定’:住定、住在里面,才能看出神韵的韵味、内涵在何处。”


根据神韵官方网站介绍,“神韵”指的是“神舞动中美的姿态”。郑博久盛赞:“晚会的韵味中含有很多的内涵,所以神韵这个名字取得非常之好。”


谐和的舞乐 法正人心


他谦逊地表示,自己首次观赏神韵因此对其中的内涵还只是浅层的理解:“神韵在全世界巡回演出 ,是用舞蹈艺术来教化社会、净化人心。”


“一个艺术团,透过舞艺竟然能诠释《随师正法》、《金刚僧》、还有《法正人间》等佛法的精髓与内涵,更重要的是晚会可以‘法正人心’。”郑博久崇敬地说。


除此之外,郑博久还观察到,神韵演员们也有神传文明中“君子不争”的特质:“特别是今天的演出没有主角,编舞也不刻意强调个别一两位主角,舞蹈演员的水准要求都很高,水准整齐,每一位演员都有得展现,展现一整个团体,这个不容易!”


正射人心的艺术展现


神韵乐团所演奏出的音乐,让曾在意大利学声乐六年,于西班牙学过油画,并勤练中国的书法的郑博久非常讶异:“另外,她在音乐方面的配合,东西方乐器合璧的音乐非常之好,让我很惊讶。特别我最欣赏二胡竟然能够和钢琴搭配,我第一次听到,但是音乐效果非常之好!”


郑博久的岳父是二胡名家,他进一步解释:“二胡通常都以西洋管弦乐来搭配,不会特别强调让钢琴来配,所以能够如此配很大胆,呈现出的音乐非常美好。”除此之外,他也非常钦佩歌唱家耿皓蓝穿透灵魂、“正射”人心的歌声:“女高音歌唱家的返场曲《梅花》,非常之high(高),我很欣赏演出这样的安排。”


晚会主持人的表现,也让现任中华经济研究院东协研究中心谘询委员的郑博久称赞不已,“晚会的两位主持人,讲话内容没有赘言,拿捏得非常好,让整个表演非常顺畅。”


“若是注意看女主持人的动作,从一些肢体小动作都可看出她具有的内涵,非常古典;男主持人的讲话则是简短、潇洒,最重要却能够‘正射’人心,非常成功!”


郑博久更崇敬神韵坚守着正统古典舞表现技法,承续神传文化“艺以载道”的精神,不为市场利益而哗众取宠,更不会随意扭曲异化艺术,最后远离了天地神佛的眷顾。他敬佩地说:“最可佩的是,她不像其它表演团体,过分强调武打,成了杂技团或武术团,神韵诠释得刚刚好,很可佩!”


郑博久最后赞叹再三:“演出可以提升人们编导艺术或音乐,一般的艺术表演团体主要在取悦观众,但神韵不是,她不在取悦,而在‘正射’人心,这个非常重要。”


“我要告诉别人,我走遍世界、观赏过很多舞蹈、音乐会,但大家实在应该来好好地观赏神韵晚会!”


“不容易,非常不容易,我明年一定还要来!”郑博久依依不舍地说。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历史上四次灭佛,为何结局是雷同的?(图)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中国历史 上有五位帝王向佛法发难,四次酿成灾难,史称“三武一宗灭佛”。情节各异,结局却惊人的雷同,对今天正在重蹈覆辙的人们,也是惊人的警醒。



(网络图片)


第一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音:涛,鲜卑族)亲率铁骑踏平四国,一统北方。当时佛法广传,很多人出家修行。他438年下诏,令50岁以下僧侣还俗,以解决兵源;444年,又以佛法搞“迷信活动”为由(诏曰:“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下诏驱逐僧侣[1]。446年,在重臣崔浩的进言下,发出了最严厉的灭佛诏:击破焚烧佛像及佛经,拆毁寺院,活埋僧侣。当时笃信佛法的太子再三上表劝谏,拖延了诏书的颁布,一些僧人得以逃脱。不几日,便开始砸佛塔、毁佛像(铸钱)、烧佛经、杀僧尼……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也许应了“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的规律,不听同僚苦劝,极力推动灭佛运动的崔浩,走上了凄惨的结局。崔浩是汉人,自恃功高藐视鲜卑族贵族,他动用巨资把他的书和他主编的国史刻成碑林显扬,暴露国丑,触怒了权贵。帝亲自审问, 才华自比张良的崔浩除了承认贪污,竟惶惑不能应对。450年,这位三朝老臣和他三家姻亲被灭族,他死前受刑、受辱,号呼一路[2],当时人们都说 他灭佛遭了报应。


两年后,如日中天的太武帝,竟被宦官杀死,年仅44岁。他两个(太子和恭宗)也相继死于宦官之手。


452年文成帝继位后,即挽回祖父的,再兴佛法,云冈石窟就是他下诏建造的。从此国泰民安,为以后的魏孝文帝中兴打下了基础。


第二位:北周武帝宇文邕


南北朝末期,北周武帝宇文邕(音:拥,鲜卑族)神勇英武,公元575年(32岁)亲征北齐,34岁时再次统一了北方。


574年,宇文邕扬言不怕下地狱,佛、道齐灭,毁佛道经书、塑像,令和尚道士还俗[3]。灭北齐后,又在原北齐境内禁断佛、道二教,夺寺4万所为宅第,焚毁佛迹,强迫300万僧尼还俗,使北方佛法几乎灭迹。次年六月北伐突厥,大军齐至,武帝却暴病而亡,年仅35岁。


北周灭佛,祸不止此!19岁太子宇文赟(音:晕)继位,残暴荒淫,次年就让位给6岁的儿子,自己专于后宫纵欲,22岁病死。幼子继位,大权落于其外祖父杨坚之手。581年杨坚废北周,建隋朝。不到两年,就灭绝了宇文皇族子孙43个家族,其余宇文宗室基本被遍杀无遗。


【历史花絮】


遗祸子孙,祖上可免?吏部尚书唐临在《冥报记》中记下了这样一个


北周武帝的御膳官拔彪,到隋文帝杨坚时还是御膳官,一日暴死,但胸口一直温暖,家人不敢入殓。拔彪三日后醒来说:“带我见皇上,周武帝传话了。”他见杨坚后,说他到阴间见到周武帝受酷刑,武帝跟他说:“你替我传话大隋天子,他以前曾是我的同事,如今国库的金玉布帛,也都是我积蓄的。因为我生前灭佛,现受大苦,请他替我作功德。”于是杨坚通令天下,每家出一钱,为武帝超度。


《隋书》记载:杨坚生在寺院时,紫气满庭。比丘尼智仙对其母说:这孩子来的非同寻常,须由她亲自抚养。杨坚13岁才回到父母身边[4]。杨坚登基后,果如预言 ,推动东土佛法走向巅峰,而隋朝也出现了开皇盛世的局面。


第三位:唐高祖李渊


隋末战乱,历史重演。618年李渊取代隋朝建立了唐朝,犹如他姨夫杨坚代周建隋的翻版,但李渊却没有姨夫信佛的传统。


626 年,太史令傅奕七次奏本灭佛,言词激切,李渊不顾绝大多数臣子的反对,五月下诏书:“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余天下诸州各留一所。”其它寺庙、道观拆毁,只供养精进的佛、道家弟子,其他都令还俗[5]。当时唐朝只有300多个州府,而全国5000多所寺庙、50万僧尼、近百佛洞石窟,这意味着九成以上的寺庙被毁,46万僧尼被剥夺 信仰。


不过,六月份就发生了玄武门事变,李世民亲政,该诏书没能执行。如果不是这样,再灭佛法,大唐盛世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了。


【历史花絮】


海纳百川,气度恢弘,迎来了各邦文明、信仰在大唐交融,在唐初就把经济、发展到了世界的巅峰。李世民登基后,曾赐御食婉言规劝傅奕,但傅奕依旧当堂抨击佛法。弄得太宗也没办法。


傅奕曾和傅仁均、薛迹同为太史令,薛迹梦中见死去的傅仁均向他讨要五千钱欠款,薛迹问:那我还给谁啊?傅仁均说:还给泥人。薛迹又问:泥人是谁?答曰:“傅奕!”当时还有人也梦见了故去的傅仁均,梦中问他:傅奕谤佛该当何报?傅仁均也说:“配越州泥人”。薛迹给傅奕还钱时说了这个梦,没几天傅奕暴死。当时人们说:泥人可能喻指泥犁(地狱)中人[6]。


以古为鉴


日月星辰在循环中运转,历史也在循环中重演。朝代的变迁,成败兴亡的故事,都在给后人留下借鉴和答案。


北魏太武帝灭佛,44岁暴死,两个儿子被殃及丧命。幸亏孙子挽回损失,带动国家中兴。北周武帝灭佛更甚,35岁暴死,儿孙和整个宇文皇族被灭门,杨坚复兴佛法,随之开创了开皇盛世。唐高祖的灭佛诏,被唐太宗所废止,可谓明智之至。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唐太宗这句名言可谓人人皆知。那么看到上述灭佛的历史教训之后,后人还会去诽谤佛法、毁人修行、剥夺信仰么?


大部分人不会,但是总会有个别自以为是的人,自负英明,想改变这果报的规律。历史中后来出现的两位这样的帝王,都成了“现身说法”,留下了更加鲜明的教训。


第四位: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李炎信仰道教,26岁时登基。会昌五年八月(845年),在深入清查后,开始大毁佛寺,诏书明令拆除寺庙4600余所,小寺院4万余所,佛经大量被 焚,佛像烧熔铸钱,强令26万多僧尼还俗[7],古印度和日本和尚也不能幸免。外来的回教、祅教、摩尼教、景教、回纥教也一同遭难,相应寺院被拆,京城女摩尼70人无所栖身,自尽;回纥教徒多半死于被驱逐的途中……史称会昌灭佛。


大唐盛世,也是佛法的盛世,唐朝后期衰落,佛法依然深入人心。武宗灭佛大失民心,有的藩镇节度使根本不执行,竟说:“天子自来毁拆焚烧”[8]。政乱中初有安定,社会稍有好转的“会昌中兴”,在四起的民怨中日渐消退。次年民间即传出武宗灭佛折寿10年、阴曹索命之说[6]。不久武宗突然病死,年仅32岁。


历史循环的规律,又在此时重现了。继位的皇太叔李忱(音:陈,宣宗),登基后的头一件大事就是下诏“平反 ”[9],全面恢复寺院僧尼[10],从此天下修复废庙的斧斤之声,不绝于耳[11]。


宣宗喜欢效法太宗。他恢复佛法,如同太宗登基后废止高祖灭佛的政策。宣宗在位13年,励精图治,民富国兴,承平安定,史称“大中之治”。 宣宗也得到了“小太宗”的美誉[11],史书留芳,为百姓所歌咏。[12]


第五位:后周世宗柴荣


雄才大略,被誉为五代时第一明君的后周世宗的柴荣,全面改革,开疆扩土,战无不胜,但为何如此短命?败家毁业于一旦呢?


其实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后来的宋太祖、宋太宗引以为戒,缔造出宋朝的盛世繁荣。


柴荣继位的第二年,955年五月,下诏大毁佛寺。境内佛法寺庙,除了有皇帝题字的可保留外,每县只留一寺,其它尽毁。全国共拆庙30360所,毁佛像铸钱,近百万僧尼被逼还俗[13][14]。


佛法兴盛的年代,许多人不敢毁佛像,柴荣开释说:“佛是佛,像是像。佛连身上的肉、眼都能施舍,砸佛像铸钱,佛也会同意的”。镇州(今河北石家庄正 定县)大悲寺有一尊铜制大观音菩萨极为灵验,去砸佛像的人都折断手腕而死,无人敢再动。柴荣亲自用大斧子砍毁菩萨胸部――禁军统帅28岁赵匡胤(后来的宋 太祖)和他弟弟16岁的赵匡义(后来的宋太宗)正在一旁,见证了这段历史[6]。


柴荣问过精通术数的王朴:“朕能活几年?”王朴答道:“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柴荣误以为还能活30年,很高兴。而王朴却另有寓意,柴荣在位五年六个月,五六正和三十之意。


959年,柴荣大兵取幽州,契丹沿边城垒皆望风而下,蕃部连夜晚逃遁。车驾至瓦桥关,柴荣登高观六师,问来献酒肉的百姓:“此地何名?”对曰:“历世相传,谓之病龙台。”柴荣默然,立刻上马回奔。当晚发病,胸生恶疮。


柴荣以前曾梦神人送给他大金伞加《道经》一卷,之后才得天下。发病当晚他又梦见那个神人索走了金伞和《道经》,他惊醒后说:“吾梦不详,岂非天命将去耶!”[14]不久,胸疮溃烂而死。时人传为毁佛砍像之报。


柴荣5岁幼子继位不到1年,被他的禁军统帅赵匡胤夺了江山,落得亡国败家。


几年前柴荣灭佛时,禁军统帅赵匡胤就曾拜访神僧麻衣,赵匡胤说:“现在灭佛毁像,可不是社稷之福。”麻衣说:“难道忘了三武灭佛招来的灾祸么?”赵又问天下何时平定?麻衣说:“辰申间当有真主出,佛法亦大兴矣。”后来赵匡胤登基于庚申年正月甲辰,应验了预言[15] 。


吸取了三武灭佛的教训,亲证了柴荣的报应,赵匡胤初登皇位就废止了柴荣灭佛的政策[16],屡建佛寺、佛像。在当年柴荣亲砍佛像的镇州古刹,971年,赵匡胤下诏扩建龙兴寺,并铸造比原来还高大的千手千眼观音铜像(共42臂,高22米),这就是今天正定大佛寺大佛的由来。后继的宋太宗赵光义更加推崇佛法。伴随着佛法的复兴,宋朝的经济走向了空前的繁荣。


重蹈覆辙,历史重演


既然历史是在重复中循环而进,今人一定能从历史的教训 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三武一宗灭佛,身强力壮的四位帝王灭佛后很快暴死。后继者凡是纠正错误,力挽狂澜的,国家很快走上盛世之路;延续错误的继任者,则是国破家亡,殃及子孙的悲惨结局。


自古剥夺信仰的都是以失败和恶报告终,西方的先鉴更加强烈。公元一世纪时,古罗马帝国,为了铲除基督徒的信仰,以国家谣言污蔑基督徒,用谎言去蒙蔽人民参与 迫害,后来招致4次大瘟疫席卷全国,约一半人口在瘟疫中丧生,强大的不可一世的古罗马帝国也由此衰亡崩解。


历史的教训,任何参与迫害信仰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规律如此,侥幸难逃,古今皆然。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既有朝代的兴替,也有自身的兴替。


参考文献:


[1]《魏书?世祖纪》


[2]《魏书?崔浩列传》


[3]《周书?卷五?帝纪》


[4]《隋书?高祖本纪》


[5]《旧唐书?高祖本纪》


[6]《佛祖历代通载》


[7]《旧唐书?武宗本纪》


[8]《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9]《全唐文》卷八十一


[10]《唐会要》卷四十八


[11]《资治通鉴?唐纪六五》


[12]《旧唐书?宣宗本纪》


[13]《新五代史?周本纪》


[14]《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二、六


[15]《佛祖统纪》卷第四十三


[16]《续资治通鉴长篇》


责任编辑: 恺歆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2015年4月1日星期三

定中所见:记忆中的绘画天赋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作者: 吴龙飞 来源:


打坐中,思想渐渐清静,空无一物,没有杂念。在渐悟的状态下查自己的记忆深处,如果绘画,我喜欢画什么?景象显现在前额,不禁莞尔。


我这一世没有学画画,但是与画却很有缘。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号称“一柱神笔”,就是在一炷香的时间,他能把画画出来。人觉得很神奇,认为这是天赋。以后,看到这一切的来源,却觉得很简单。


在下世的过程中,有一个境界,我跟李洪志 师父在一起。那是在一座山上,有十几个下世的生命向师父学艺,李洪志师父教我们画画。严格来讲,不是学画画,是运用,修炼功能。


第一步是有形物体搬运,人中叫静物描写。李洪志师父指着山上的大石头和木头对我们说:把石头和木头放在虚空中。大家面面相觑,这怎么可能?那么大的木头和石头?李洪志师父让我第一个去,我也没有信心,就走过去,横下一条心,李洪志师父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就看实物一眼,记忆在前额,两眼一闭,双手伸出,对着实物做了一个移动的手势说:移。


睁开眼,再看大家,一个个睁大眼睛,实物已经挂在空中。天空作纸,意念是笔,搬运成功。


第二部,凝雾成形。这时,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只笔。清晨的山上飘过来很多雾气,或浓或淡,我们用毛笔一扫,就把雾气凝住,然后喊一声起,人就飘在虚空中练习线条画,或曲线,或直线,画圆画方,图形显现,雾气凝住方为成功。


第三步,化无为有。李洪志师父让每一个人想像一个最美好的东西,然后把他画出来。我的想象是一个美丽的盒子,有着银色的装饰外纹。我刚开始想的时候什么也没有,然后就出来一个大致的影像,后来越来越清楚,越来越美丽,在另外空间 想象的物体变成真实的,在我们那个境界显现出来,我就把它拿给李洪志师父看。李洪志师父又让我们每一个人把想象出来的东西画到画框上。我第一次画好,李洪志师父说:不行。第二次画好,李洪志师父又说:不好看。


我明白李洪志师父的意思,就静下心来,融入自己的身心意念,把思想境界中最简单、最美好的东西画出来。


第四部是静物描写,练习基本功。李洪志师父放一个很普通的木箱子,让我们把他画出来,这一次大家不敢怠慢,画画的时候整个思想都进入木箱所在的各个空间,箱子画好,在这个空间你看见这个箱子好像是活的,他在各个空间都存在。


这个时候,我看见有一个,画的很用心,后来,他就是我们这一批人中基本功最好的。


画画的技艺修成,我们和李洪志师父来到房间里,这时,有一个同修就开始显示他修出的功能,只见他一闭眼,开始冥想,房子上就开始起大风,然后整个房子开始晃动起来,这个时候李洪志师父开始静坐。


我就对那个同修说:你怎么尽玩这些不好的东西,你就不能想象美女,亭台楼阁,山水流连,这些美好的景物吗?话一出口,我也呆住,因为高层 ,我的意念形成,下世画画的因缘也定下来。


唐伯虎那一世,在练习绘画的过程中,功能逐渐打开,越来越强。他看任何物体,具有照相机的功能,一眼看去,瞬间成像,画面定住。然后他把这个画面移到画布上,就像临摹一样,画出来,这就是“一柱神笔”的由来。


大法开传,无所不能,画画的学员应该可以修出此项功能。


但唐伯虎生性风流,喜欢画美女,造下业果,后世轮回中,功能被锁住,逐渐淡出画坛。


唐玄宗那一世,找到那个基本功很强的同修,就是吴道子,还是把李洪志师父传承的记忆弘扬光大。


在人中,绘画这个行业传承几千年,东西交映,人物辈出,到底和正法有什么关系呢?


个人所见,在一亿年前正法结束后,李洪志师父在某一个境界中,召集十几个具有绘画技能的同修,对他们说:修炼时间太紧,有些学员没有走完他的全过程,有些东西没有修成。但是宇宙是圆满的,没有修成的机制,你们把他画出来吧。


这些生命就开始在虚空作画,他们画成什么东西,形成什么,全部变成没有证实的法,圆容宇宙的机制。


因缘际会,写出此文,鼓励参与 画画的同修,用大法打开先天的记忆,用最纯善的心,给世人留下最美丽的画卷。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古代记载的天门开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天门真的能开吗?天幕拉开,真的能神佛大显吗?历史上,天门大开,偶尔会露真容。


不同人看到的天门开,会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有的人描述,天门开,就像天裂开一个口子;有的人描述,天门开,就像大幕拉开;有的人描述,天门开,就像大门打开了;有的人描述,天门开,就像打开一个窟窿眼。其实,都是一样的情景,只不过打的比方不同。


明朝时,至少有四次天门开现象。


据《志怪录》记载,明朝宣德年间的一个白天,忽然天在西南方裂开一个口子(即:天门开),看上去像十余丈宽。当时天晴,碧空无云,天裂开的口子的内外边沿,了然可辨。只见天裂开的口子其中(的广阔空间)苍茫深邃,不可穷极,良久乃合。


据《西樵野记》记载,明朝天顺年间,陕西临洮府兰县乡民陈鸾,半夜独自起来,仰头看见天门大开,天帝带着冠冕、穿着衮袍,高高的端立于其中,两旁站着的仪仗卫士很多,宫殿栏楹炫彩耀目。陈鸾赶快喊家人,家人起来看时,云已把天门合上了。


据《琅琊漫抄》记载,明朝弘治戊申二月二十六日,陕西军民等人,看见天门忽然开了,有百万骑着天马的人,从下方进入天门,而去,就像归返天庭的样子。


据《七修类稿》记载,明朝正德年间,扬州江都县有姓郑的哑巴,是扬州进士曹守真的父亲的旧相识,人称郑哑巴。一天晚上到南门,郑哑巴忽然看见空中红光耀目,仰头观望,就看到广阔的天打开了一个窟窿眼,于是赶紧敬拜,情急间招呼人们快看,不知不觉间口中喊出声音,从此不哑了。郑哑巴看见天门开,敬拜,会说话了,是因为他虔诚的敬畏上天得到的福报啊。


(来源整理自《奇闻类记》)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2015年3月30日星期一

唐代最高学府的数学教科书(图)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国子监内设立算学馆,置博士、助教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唐高宗显庆元年(656),规定《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经》十部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数学著作作为国家最高学府的算学教科书,用以进行数学和考试,后世通称为《算经十书》。



这十部算书,以《周髀算经》为最早,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据考证,它成书的年代当不晚于西汉后期(公元前一世纪)。《周髀算经》不仅是数学著作,更确切地说,它是讲述当时的一派学学说——“盖天说”的天文著作。就其中的数学内容来说,书中记载了用勾股定理来进行的天文计算,还有比较复杂的分数计算。当然不能说这两项算法都是到公元前一世纪才为人们所掌握,它仅仅说明在现在已经知道的资料中,《周髀算经》是比较早的记载。


数学的各个方面全面完整地进行叙述的是《九章算术》,它是十部算书中最重要的一部。它对以后古代数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正像古希腊欧几里得(约前330—前275)《几何原本》对西方数学所产生的影响一样,是非常深刻的。在中国,它在一千几百年间被直接用作数学教育的教科书。它还影响到国外,朝鲜和日本也都曾拿它当作教科书。


《算经十书》中的第三部是《海岛算经》,它是三国时期刘徽(约225—约295)所作。这部书中讲述的都是利用标杆进行两次、三次、最复杂的是四次测量来解决各种测量数学的问题 。这些测量数学,正是中国古代非常先进的地图学的数学基础。此外,刘徽对《九章算术》所作的注释工作也是很有名的。一般地说,可以把这些注释看成是《九章算术》中若干算法的数学证明。刘徽注中的“割圆术”开创了中国古代圆周率计算方面的重要方法(参见本书第98页),他还首次把极限概念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

《算经十书》的其余几部书也记载有一些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例如《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问题(一次同余式解法,参见本书第106页),《张丘建算经》中的“百鸡问题”(不定方程问题)等等都比较著名。而《缉古算经》中的三次方程解法,特别是其中所讲述的用几何方法列三次方程的方法,也是很具特色的。


《缀术》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著作。很可惜,这部书在唐宋之际公元十世纪前后失传了。宋人刊刻《算经十书》的时候就用当时找到的另一部算书《数术记遗》来充数。祖冲之的著名工作——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第七位小数),记载在《隋书?律历志》中。


《算经十书》中用过的数学名词,如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等,都一直沿用到今天,有的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来源: 网文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刘罗锅智告贪官(图)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作者: 张继舜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来到午门散步。抬头一望,只见午门至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处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令和坤承办此事,让他造出预算,限两月之内竣工。 和坤得皇上宠信,但贪婪成性,是个雁过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又得了个发财的良机。


三天后早朝时,和坤就带本奏道:“皇上,这段御道确实有碍观瞻,必须全部换新。由于所需石料要从数百里外的房山采办,石匠精雕细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从紧开支,至少也需白银十万两。”乾隆皇帝二话没说,立即照准。


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将御道两旁用草苫遮住,数百匠人叮叮当当地日夜干了起来。结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


乾隆皇帝在和坤陪同下一看,果然见御道平坦,焕然一新,不由龙心大喜,连声赞好。


次日早朝时,乾隆皇帝就当众宣旨:“和爱卿这次主修御道,夜以继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劳苦功高,朕赏你白银一万两,再升官一等。”


和坤得意洋洋,名利双收,连忙谢恩。



刘墉


谁知过了没几天,此事的底细被刘墉无意中发现了:原来和坤根本没有去房山采办石料,只是将原来的石块撬起来,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后,一铺上便跟新的一样。因此,工期缩短,成本又省,总共只花了一万两银子。


刘墉便决心将它揭露出来,让和坤当众出丑。


第二天上早朝时,刘墉待大家进太和殿后,飞快地将身上的朝服脱下,反过来套上,然后悄悄跟了进去。


乾隆皇帝端坐在九龙椅上,居高临下,抬头一看,忽见群臣后面站着个衣着与众不同的人,觉得奇怪,再细一看,却是协办大学士刘墉。心想:他向来十分注重仪表,办事小心谨慎。今天怎么昏头昏脑地将朝服也穿反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细节很快被向来看着皇上眼色行事的和坤发现了。因当时明文规定:上朝时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刘罗锅,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便故意幸灾乐祸地说:“刘大人,你今天怎么啦?? 和坤这么一咋呼,群臣见了都为刘墉捏了一把冷汗。


奇怪的是,那刘墉却低着头置若罔闻。


要是换个大臣,乾隆皇帝早就发火降罪了,但念及刘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责备的语气问:“刘爱卿,你怎么将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来见朕。”刘墉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进来,跪地奏道:“启奏皇上,微臣今日将朝服反穿了,确实不该,请皇上恕罪。不过,朝服穿反显而易见,可如今有人将御道仅仅翻了个面,再略加修饰,就侵吞公款,大肆渔利,虽发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觉了吧?”


刘墉话音一落,刚才正趾高气扬的和坤,顿时像矮了一截,脸色大变。


“什么?你说这御道是翻个面铺的。”乾隆皇帝一听,连忙追问,“刘爱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快细细奏来。”


刘墉大步向前,伏地奏道:“万岁,此事为臣偶然听说,并已去现场查勘。不过,还是请皇上先问和大人为妙。”


乾隆皇帝暗吃一惊,便问和坤:“你还不实说?”


和坤见东窗事发,再也无法隐瞒,忙跪倒在地,说:“为臣该死,确实未去房山采石,只是将原有的石块翻转过来雕刻了一下,重新铺上。”


乾隆皇帝顿时怒形于色:“你好大的胆,那么你总共花了多少银子?”


“一万两。”


“那其余的九万两呢?”


“这——”和坤光是拚命叩头,再也答不出话来。


刘墉奏道:“皇上,这还用问,其余的早落入了和大人的腰包。嘿,想不到这么一项小工程,和大人竟能变出大戏法。望皇上明断。”


直到这时,群臣才知道刘墉反穿朝服的用意。 乾隆皇帝早已怒气满胸,可和坤与自己情投意合,凡事又离不开他,只得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大胆和坤,竟敢欺君罔上。朕命你速将贪污和赏赐给你的银两退回国库,并免去你的官职一级。而这段御道须按你原来方案重新建造,所需银两则罚你出。下不为例,否则严惩不贷。”


和坤只得自认倒霉,表示认罚,并连连谢罪。 纪晓岚奏道:“皇上,刘大人参奏有功,理该有赏。”


乾隆皇帝朝刘墉笑道:“好,朕赏刘爱卿朝服三件。不过,下次你切勿将它再穿反了。”


刘墉忙道:“谢主隆恩。如今御道之案已正,为臣岂会再将朝服反穿!”


来源: 明心网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2015年3月29日星期日

【神仙故事】口吐狂言 神仙也被贬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作者: 云开


武夷山一带自古就有很多关于仙人的传说,其中控鹤仙人与武夷十三仙的传说是比较著名的。控鹤仙人据传是天台元虚老君座下的第七名弟子,能够乘云驾鹤,所以被武夷山附近百姓称为“控鹤仙人”。


相传秦朝时有一个名叫“骞”的魏国王子来武夷山修道,因此人们都称他“魏王子骞”,也有另一种说法称他是魏时人,姓王名子骞。后来陆陆续续又有十二位修道者来到武夷山,他们以魏王子骞为首在此修道。


一年正逢武夷山大旱,魏王子骞等十三位修道人为解救百姓在龙潭设坛求雨。这时控鹤仙人驾鹤降临,他见魏王子骞等十三人仙姿道骨,气度不凡,认为他们都有仙家缘分,便施法普降甘露,片刻间大雨倾注。


同时他还取来仙籍,弄清了他们的来历。原来这十三人本来都是上界仙人,因众仙聚会时,口吐狂言犯了罪,故而被贬到人间。仙籍上注明:他们如能在武夷山诚心修道八百年后,方可重返天庭。


于是,控鹤仙人传授他们十三人修道之法,指点他们可以到大王峰升真洞中修炼成仙。八百年后,这十三位修道人终于飞升重回天庭,因此被称为武夷十三仙,被世人敬拜。


这十三仙分别为:魏王子骞、张湛、孙绰、赵元奇、彭令昭、刘景、顾思远、白石生、马鸣生和胡氏、李氏、鱼道超、鱼道远四位女仙。


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敕封魏王子骞为冲妙真人、张湛为显应真人、孙绰为灵应真人、刘景为嘉应真人、赵元奇为妙应真人、彭令昭为冲应真人、顾思远为静应真人、白石生为善应真人、马鸣生为惠应真人、胡氏女仙为普应夫人、鱼道超为助应夫人、鱼道远为顺应夫人、李氏女仙为慈应夫人。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又加封魏王子骞为冲妙孚惠真君,孙绰等八位男仙也加封为真君,胡氏等四位女仙也加封为元君。


责任编辑: 宜轩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正己律人百箴参考(5)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15日】


●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为人处世一定要恭敬,要求自己一定要严格。


●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即使是最愚蠢的人,在指责别人的时候就会显得明智;即使是聪明的人,在原谅自己的时候就会显得糊涂。


●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称赞别人的优点,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察知自己的短处。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一辈子只会计较别人的缺点,为什么不回头看看自己有什么缺点呢?


●乐言己之长者不知己,乐言人之短者不知人。——明·刘基《郁离子·自瞽自聩》

喜欢讲自己长处的人其实是不了解自己,喜欢讲别人短处的人其实是不了解别人。


●恩若己出,怨将归谁。——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别人得到的恩惠都象自己给予的,那么别人的怨恨该归罪于谁人?


●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文子·上德》

埋怨别人不如责备自己,求别人不如求自己。


●无求方觉人情厚,克己始知世路宽。——清·陈介祺《联句》

人没有过多欲望时自然会觉得世上充满人情味;能够克制自己时就感到人生道路很宽广。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德行的实施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15日】本章是《中庸》全篇的结尾,重在强调德行的实施。从天理到人道,从知到行,从“君子笃恭”到“天下平”,既回到与《大学》相呼应的人生进修阶梯之上,又撮取《中庸》全篇的宗旨而加以概括。各段文字,既有诗为证又引申发挥。


* * * * * * * * *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个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的境界了。


《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信实的。


《诗经》说:“进奉诚心,感通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对勉;不用发怒,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诗经》说,“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所以,君王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说:“用厉声厉色去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然而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选译自《中庸》)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闻过则喜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16日】魏文帝曹丕在他那篇著名的《典论·论文》里说道,人往往“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只看到自己好的一方面,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古时的圣贤“闻过则喜”,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曾经说过:“丘出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意思是说“我孔丘算是有幸,一旦有了过错,人家一定会知道。”孔子把别人能够给自己指出过错看作一大幸事。


孟子曾经提到: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活,就给人家行礼感谢。舜帝更了不起: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缺点和观点,学习他人的优点,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从他耕稼陶渔一直到做帝王,没有哪个时候他不向别人学习。


在《帝范·纳谏篇》中指出,众所周知纳谏兴国,受谗败亡,为什么人主会拒谏信谗呢?因为人总是爱听顺耳的话,而奸佞小人最善于察言观色,投人所好。所以李世民谆谆教诲太子要把纳谏当作治病: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把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视作“病”,他人的批评或建议自然就是“良药”了。如此想来,我们难道不应该高兴吗?所以,当听到别人指出你的什么过错时,一定要学习学习圣人的涵养,闻过则喜,把它当作一件“幸事”接受下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而不是一个可怕的人,一个没有人愿意或没有人敢给你提意见的人。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诗礼传家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16日】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被称作“庭训”、“诗礼垂训”、孔子后代称作此为“祖训”,自称“诗礼传家”。过去很多人家的厅堂里也都挂着“诗礼传家”的匾额。


孔子教子学诗学礼的事,见于《论语•季氏》。有一天,孔子独自站在庭中,孔鲤迈着小步恭敬地走过,被孔子叫住,问孔鲤学习《诗》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孔子就对孔鲤说,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就退回去认真地学习《诗》。又有一天,孔鲤从院里经过时又被孔子叫住,问孔鲤学习礼了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又说,不学习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于是,孔鲤就去学习礼。这件事的经过,是孔鲤对陈亢讲的。


上文中说的《诗》就是《诗经》,由孔子删修编订而成。孔子曾经说:大家何不学学诗呢,诗既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志趣,增长一个人的知识,又能与大众的感情交融,也足以发泄自己委屈的情绪。从近的来说,可以使人懂得如何侍奉父母;远一点来说,可以使人懂得如何侍奉君上;另外还可以多多认识草木鸟兽的名称。孔子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039”(《论语•为政》)可理解为诗经有劝善惩恶的意思,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基于无邪纯净的思想来创作这些诗篇,而读了它之后,人可以去除邪恶的思想。


至于礼的重要性,那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了,礼是人人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礼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一个不学礼,不懂礼的人怎么能够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呢?这就是“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所在。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奠雁古礼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17日】在古代的聘娶六礼中,雁是贽见的重要礼品。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要先进雁为礼,《仪礼》中称之为“奠雁”。


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后便形影不离,二者中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形只影单终生不再婚配。雁虽是飞鸟,尚且如此,人怎能不如禽兽呢?以此反映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和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


古人认为,雁为随阳之鸟,来往有时,秋天飞向南方,春天飞向北方,顺应阴阳而往来,从不失信。这与夫为阳妇为阴说法是一致的。暗喻夫妻和顺,互守信约,夫唱妇随之义。


雁飞行时成行成线不失群,以此来比喻夫妻情深,但长幼行止要有序。


清经学家胡培翚《仪礼正义》说道:“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天地鬼神 罗列森布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17日】宋人林茂先,才学过人。家里十分贫穷,便自己闭门读书。得乡荐后,有一邻家富人之妇,厌恶其不学无术,钦慕茂先的才名,就私奔他。茂先呵斥道:“男女有别,礼法不容,天地鬼神,罗列森布,为何污我呢!”妇人听后惭愧而退。茂先次年科举登第,他的三个儿子后来也都中了进士。


林茂先所说的“天地鬼神,罗列森布”,同人们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实为一家之言。古人常说一句话:“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就是说人干了坏事,可以瞒过其他人,但瞒不过神,瞒不过另外空间 的高级生命。以此来告诫人们,不要想也不要去做坏事,不要以为没有人看见就可以肆无忌惮,否则,就会遭到神明的惩罚。


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这就是《中庸》开头讲的“慎独”,《大学》里强调的“慎其独”,这是君子修身立命应该首先懂得的。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正己律人百箴参考(7)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17日】


●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

诋毁别人的人,也诋毁了自己,称誉别人的人,也美誉了自己。


●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宋·邓牧《名说》

喜欢称赞别人的人,人们也称赞他;喜欢诋毁别人的人,人们也诋毁他。


●不轻誉人者,善誉人者也;不轻毁人者,善毁人者也。——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卷四


不轻易称赞别人的人,是善于称赞人的人;不轻易批评别人的人,是善于批评人的人。


●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晋·羊祜《诫子书》


不要传播毫无根据的言论,不要轻听毁谤或赞誉的语言。


●敬一人,则千万人悦;慢一人,则千万人怨 。——唐·罗隐《两同书·敬慢》


尊敬一个人,就会使千万人喜悦;怠慢一个人,就会使千万人抱怨。


●敬他还自敬,轻他还自轻。——唐·王梵志《敬他还自敬》


尊敬别人会使自己受到尊敬,轻视别人会使自己受到别人的轻视。


●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不能够用要求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古籍证小人真实存在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18日】只有几寸高的小人是真实存在的,这绝非虚言。在《史记》、《山海经》、《列子》、《太平广记 》等很多古籍中都有关于小人的记载。


清朝乾、嘉时期“位高望重”的学者、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纪晓岚,以学问名重天下,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曾把平生见闻写成《阅微草堂笔记 》一书。此书中有二则有关小人的记载。其中《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中有这样的记载:


“在迪化县(今乌鲁木齐)的深山中,牧马者经常看到身高只有尺许(合今尺6寸左右)的小人,男女老幼都有。每到红柳树开花时,这些小人便折下柳枝,编成小圈戴在头上,成群结队唱歌跳舞。他们的声音细如鹿鸣,悠扬婉转。


有的小人会偷偷到帐篷内偷窃食物,如不小心被抓到,就跪在地上哭泣。若把他们捆绑起来,就绝食而死。假如把他们放了,他们一开始不敢马上跑开,先慢慢的走数尺远,再回过头来看看。若有人追骂他们,马上又跪在地上哭泣。等离开距离远了,就迅速遁入深山中去了。


这些小人的居处始终找不到。此物并非木魅或山兽之类,大概是类属于古书中记载的僬侥国中的小人。不知他们如何称呼,因形似小孩,喜欢戴红柳,便称之为“红柳娃”。


当时丘县(今河南省辉县)县丞天锦,奉派巡视牧场,曾抓到一个小人,将他带回去,仔细端详,发现他们的胡须和毛发都与人一模一样。因而得知《山海经》中所记述的靖人是确实存在的。”


纪晓岚文中提到的《山海经》,相传是大禹为治洪水曾游历九州,后同伯益一起把其所见所闻写就而成,后人视之为最古老神奇的地理博物志。此书中有多处有关小人的记载。其中《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小人国,名靖人。”《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又写道:“有小人,名曰菌人。”《山海经-海外 南经》记载“周饶国在东,其为人短小,冠带。”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明慧网2005年9月18日】通过耳濡目染,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习惯,思想观念深植于心,习惯成自然,最后自然就会体现在行为上。所以孔子要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的《论语》)


李洪志 先生曾经在《溶于法中》一文中这样说道:



“人就像一个容器,装進去什么就是什么。人通过眼睛、耳朵看到听到的都是文艺作品中的暴力、色情、勾心斗角和现实社会中的利益争斗,拜金观念以至其它魔性的表现等等,装進的都是这些东西,这样的人就是真正的坏人,不管他表现得怎样,人的行为是思想所支配的,一脑子这种东西的人能干出什么事来呢?”

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梁国当时的太傅贾谊针对如何对太子进行道德礼义的教育一事,曾经向汉文帝上疏,他在疏文中说:(译文)


“古代英明的君主,在太子诞生时,就按照礼义对待他,有关官员衣冠整齐庄重肃穆,到南郊举行礼仪,沿途经过宫门就下车,经过宗庙就恭敬地小步快走,所以,太子从婴儿时起,就已经接受了道德礼义的教育。


到太子儿童时期,略通人事,三公、三少等官员用孝、仁、礼、义去教育他,驱逐奸邪小人,不让太子见到罪恶的行为,这时,天子从天下臣民中审慎地选择 为人正直、孝顺父母、爱护兄弟、博学多识而又通晓治国之术的人拱卫、辅佐太子,使他们与太子相处,一起活动。


所以,太子从诞生之时开始,所见到的都是正事,所听到的都是正言,所实行的都是正道,前后左右都是正人。一直与正人相处,他的思想言行不可能不正,就好象生长在齐国的人不能不说齐国方言一样;经常与不正的人相处,就会变成不正的人,就像生长在楚地的人不能不说楚地方言一样。


孔子说:“从小养成就如同天性,习惯就如同自然。”学习礼义与开发智力同步进行,一起增长,所以无论如何切磋都无愧于心;接受教化与思想见解一起形成,所以道德礼义观念就如同天生本性一样。


夏、商、周三代所以能长期维持统治,其原因就在于有教育、辅佐太子的这套制度。到秦朝局面全变了,秦始皇派赵高做胡亥的老师,教他学习断案判刑,胡亥所学到的,不是斩首、割人鼻子,就是灭人家的三族。胡亥头天当了皇帝,第二天就用箭射人,把出于忠心进谏的人说成诽谤朝政,把为国家深谋远虑的人说成妖言惑众,把杀人看作割草一样随便。难道这仅仅是因为胡亥天性凶恶吗?是由于赵高诱导胡亥学习的内容不符合正道。


北方的胡人和南方的粤人,刚出生时的哭声一样,吃奶的欲望和嗜好也没有什么不同;等长大之后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各操自己的语言,虽经多重翻译都无法相互交谈,有的人宁可死也不愿到那里生活。之所以出现这样大的差异,完全是教育和习惯所形成的。所以我才说为太子选择左右亲随、及早进行教育是最为紧迫的事。”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善恶对一个人道德礼义的好坏影响很大,亲善则善,近恶则恶。如果我们接触的都是正人贤士,耳染目睹的都是健康美好的影视作品、书籍音乐,自然会受到良好的熏陶,向美好的方面发展。如果接触的都是奸邪小人,灌输的都是色情暴力的东西,人就会向这些方面发展,或者就将以此开始沉沦了。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正己律人百箴参考(8)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18日】


●无责人以如己,无誉己以如人。——宋·黄晞《聱隅子·生学》

不要象责求自己那样责求别人,不要象赞扬别人那样赞扬自己。


●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要别人不厌恶,首先要自己完美;要别人不怀疑 ,要自己首先自信。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究自分明。——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毁谤与赞誉从来都不必认真去听,是与非最终自然会有分晓。


●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明·洪自诚《菜根谭》

好说谗言的人诽谤他人,就象一丝浮云遮蔽太阳,用不了多久就会大白。


●君子之为言也,度可行于己,然后可责于人。——宋·欧阳修《濮议》

君子所说的话,估计自己可以做到的,然后才责成别人去做。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格言联璧·持躬类》

除自己责备自己之外,没有胜过别人的办法;除了自己坚持自强不息之外,没有超越别人的办法。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清·金缨《格言联璧·处事》

论人应当选取其长处,原谅其短处;做事必须先详细探究其害处,后计算其益处。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明·薛瑄《读书录·器量》

只有宽宏大度才可以容纳人,只有深厚的大地才可以承载万物。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明·洪自诚《菜根谭》

待人宽厚仁爱一点是福,有利于他人其实是有利于自己的根基。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老君堂》

欺诈别人是灾祸,宽恕别人是幸福。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明·洪自诚《菜根谭》

别人对自己有恩惠不可忘记,别人与自己的怨恨则必须忘掉。


●攻人之恶,毋太严;教人之善毋过高。——《史典·愿体集》

责备别人的过失,不要太苛刻;教人做好 事,不必要求太高。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谦恭的唐太宗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19日】“谦逊”、“恭顺”做为一种美德,被古代的圣贤明君反复谆谆教诲于后世。虽贵为大唐天子,但却时时处处以“谦恭”来要求自己,为后世子孙树立了典范。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们说做天子的就可自尊崇,无所畏惧。我却认为应当保持谦逊恭顺,常怀畏惧。以前舜帝告诫大禹说“你只要不自夸,天下就没有与你争能力的;你只要不自己炫耀,天下没有与你争功劳的[1]。《易经》中又说:‘人道恶盈而好谦。’做天子的,如果只知妄自尊崇,不遵循谦恭之道,倘若自己有过失的事,谁肯犯颜谏奏呢?所以我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必定上敬畏皇天,下畏惧群臣。上天高高在上可以洞察人间最细微的地方,怎能不敬畏呢?群公卿士都在看着,怎能不畏惧呢?如此想来,就知道要保持谦逊保持敬畏,唯恐不合乎上天之心和老百姓的意愿。”


魏征说:“古人云‘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愿陛下守此常谦常惧之道,一天比一天谨慎。这样宗国社稷就永固了,就不会倾覆了。陶唐、有虞之所以太平,实际用的就是此法。


贞观三年,唐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论语》中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如何解释?”孔颖达说:“这是圣人的教化,希望人有谦虚的光明美德。自己虽有能力,不骄矜尊大,仍向没有能力的人求教其所能的事。自己的才艺虽多,却好象非常少,仍向才艺少的人学习优点。自己虽然有,其样子好象没有。自己虽充足,其貌好象空无所有。不仅平民百姓,帝德,也应当这样。内心蕴含如神之明,但外表却应当沉静不语,使人深不可知。所以《易经》说‘以蒙昧来修养贞正之德,用藏智于内的办法来治理民众。[3]’假如身居至高无上的地位,炫耀自己的聪明,依恃才气盛气凌人,掩饰错误,拒绝纳谏,那么就造成上下情无法通达,君臣之间的途径隔绝。自古国家灭亡,没有不是因为这个的。”太宗说:“《易经》云:‘有功劳而不自我炫耀,君子会有好结果。吉利。[2]’真如卿所说的。”唐太宗下诏赐物二百缎给孔颖达。


(译自《贞观政要》)


注:

[1]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2]劳谦,君子有终,吉。

[3]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正己律人百箴参考(9)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19日】


●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宋·林逋《省心录》

耳朵不去探听别人的错处,眼睛不去盯着别人的短处,嘴巴不议论别人的过失。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明·洪自诚《菜根谭》

不要指责人的小毛病,不要揭发别人的私隐,不要记着别人的旧怨。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人生最愚蠢的是不喜欢听别人说自己的缺点,人生最不好的是好讲别人的缺点。


●好责人者,自治必疏。——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喜欢责备别人的,治理自己必定荒疏。


●敬为入德之门,傲为聚恶之府。——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恭敬是进入德行的门户,骄傲是招来恶果的府第。


●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事非天天有,不去听的话自然就没有了。


●有事但听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来说是非者,定是是非人。——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来讲是非的人,一定就是搬弄是非的人。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中和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0日】此文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 ,要求人们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原文】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人的本性是由上天赋予的,遵循着这种天性而行就合于道,学习符合道这个原则进行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君子以虚受人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0日】将自己置于“低位”,对别人以礼相待,这就是“谦虚”,或叫“谦逊”、“谦恭”。与此相反的是“骄傲”,即自大自满,自我炫耀,时时以居高临下、桀骜不驯的态度对待别人。一个趾高气扬、自以为是、指手画脚、高谈阔论的人,人们一定会说他是一个缺少涵养的人。所以,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一定要努力要求自己时时事事都能够谦虚谨慎。


《周易》中说“君子以虚受人”;“人道恶盈而好谦”。《尚书·大禹谟》说:“满招损,谦受益。”记载春秋时代各国兴亡的史书《左传 》上有“卑让为德之基”的至理名言。《诗经》中也说过类似的话:“温温恭人,为德之基。”


老子《经》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思是:“不固执己见,才能看得明白;不自以为是,才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才能建功立业;不自大傲慢,才能长久。”又曰:“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即“要自知,不要自我表现;要自爱,不要妄自尊大。”这都是教人屈己尊人,万不可有高傲之心。


在《论语·学而》中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说这话的是的弟子曾参。意为要多自我反省。试想,如果自傲自满,又怎能去反省自己的过失呢?他还曾说:“能力强却向能力弱的人请教,学识丰富却向学识匮乏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一样,满腹经纶却像一无所有一样,别人冒犯自己也不计较。我曾经有一位朋友(颜回)就是这样的。”


汉末思想家徐干曾说:人的品德就如同一个器皿,器皿是空的才能装进东西,满了就装不进东西了。所以,一个人应当经常地保持虚心和恭敬,不要以自己有超群之才而凌驾于别人之上。要处处看到别人的优点,而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别人才会愿意帮助你、教导你。


汉代著名儒者刘向,在他编撰的《说苑》一书中,记载了一个孔子由观周庙中一种空时倾斜,注入一半水时持平,而灌满水时就倾覆的器皿(“欹器”),而得到“恶有满而不覆者”的启发的故事。并且借子路之问,进一步引发出了孔子关于“持满之道”当“挹而损之”和如何“损之”的一番议论。所谓“挹而损之”,就是从灌满水的器皿中舀出一些来,使它不致倾覆。以人的修养来讲,其损之之道的具体内容,则如孔子所说:当是“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这就叫作“损而不极”,即保持一定的空虚,而不是满到了极点。最后,孔子十分肯定地说:“能行此道,唯至德者及之。”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节俭惜福 方是有道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1日】雪峰、岩头、钦山三人行至吴山下,在溪涧旁洗脚。


钦山发现有菜叶顺水流下很高兴,指给另外两人看,并说:“这座山上必定有修行人,我们可以沿着河流去寻找!”


雪峰有点生气的说:“你的智眼太浊,将来如何分辨人的善恶?这个人如此不知惜福,就是隐居山中又能有什么成就呢?”


三人上山探访,果然找不到有德行的修行人。


明朝“三朝太宰”杨博的父亲杨瞻曾说:“现在的福,来自祖宗积的,不可不珍惜;将来的福,留给子孙,不可不培植。不珍惜现在的福,就好象油灯的火焰,燃烧越烈,油干竭的越快;将来的福能够培植,就如同往灯烛中添油,油添得越多则点得越久。”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1日】古时有一妇人颜氏,要把女儿许配给叔梁纥(的父亲),只打听其祖先是否积有大德,而不管孔家是否富有。她认为只要祖上积有大德,其子孙必然会有兴旺者。后来果然生了孔子这样的大圣人。孔子也曾称赞舜的孝行说:“像舜这样的大孝,不但祖宗可以享得,将来世代子孙也必能兴旺。”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不彰人短 不炫己长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1日】俗话说“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总是看重别人的缺点,而且到处张扬,这样就会给别人造成伤害,这可不是君子待人处世之道。


“江南才子”文征明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他生性不喜欢听到别人的过错。有人想要把别人的过失告诉他,他必巧妙的转移话题,使对方无法说下去。他终生都如此。


东汉著名将领马援也曾告诫侄儿说:“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有过失,就好象听到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嘴里不能说!”


对于自己的优点或长处,我们应当始终韬光养晦和抱着谦逊的态度。


老子曾经对说:“我听说,聪明的商人会把财物藏得很严密,仿佛一无所有。盛德君子的容貌仿佛十分愚钝。去掉你身上的骄气与过多的欲望,去掉你踌躇满志的神色与放荡的心志,这些都对你没有益处。”[1]


《中庸》引用《诗经》中的话说:“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絅”是单衣或外衣的意思。绣有花纹的锦衣外面为什么还要加上单衣呢?就是嫌花纹太显露了。用此来说明君子之道应该韬光养晦,内蕴深藏不露,外表虽然暗淡,日久就会彰显它的光芒;如果内蕴肤浅,虽然外表引人注目,但很快就会日益消亡。


宋朝的欧阳修,写得非常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文学家,可是他对待客人,总是多谈朝廷施政的事情,而不谈及文章。当时的蔡襄精通政事,但是蔡襄对待客人,也是多谈文章,而不谈及政事。这两位先生都是非常的善于韬光养晦,不会在别人的面前,炫耀自己的长处,所以在历史上都能够享有盛名,而且官也做到了极其显贵的地位。


被称为“唐初四杰”的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四人以文章而享有盛名,个个才华盖世。当时的大臣裴行俭通晓阴阳,有知人之明,他见到卢照邻等四人后说道:“读书人以后能不能够发达久远,鸿图大展;应该是先要看他有没有宽宏的器识,其次才是他的文章啊!王勃他们四个人,文章虽然好,但是多显得浮躁浅薄,喜欢炫耀自己的才华,这不是享有爵禄的根器啊!杨炯这个人还稍微显得沉静收敛一些,他能够善终,就算是十分的幸运了啊!”后来这四个人的命运,果然如裴行俭所说的一样,只有杨炯得以善终。


[1]原文“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端午节百姓门上挂蒿子的来历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2日】看了郑重声明深有感触,使我想起了当地百姓每逢端午节在自家门上挂蒿子、桃树枝、小麦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村庄的人败坏,世风日下,无恶不作,所以神决定要灭掉这里的人,于是指派当朝官差在端午节那天执行,并派人提前把守本村路口要道不让村里人随便外出,这个消息对村里人无人知晓。


一天村里一妇女带二个外出,当路过关卡时被当差人拦住,便纳闷的问道:“你这人真奇怪,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你不背,反而身上背着能走路的大孩子,是不是太偏心了吧!”


妇女答道:“官差你不知道,我手领的孩子是我自己亲生的,我身上背着这个孩子不是我亲生的。他一小就失去母爱,有句俗话说:‘拿别人的孩子当块金,把自己的孩子拉成人。’”


官差听后便恍然大悟,心生敬意,赞叹不已,自语道;“这村子里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人。”于是官差把天机告诉了这位妇女,让她赶快回家在自己家门上挂上蒿子、桃树枝、小麦就能幸免这灭顶之灾。


妇女听后立即返回村庄,她将此消息挨家挨户奔走相告,结果到端午节那天官差来村庄时一看,全村家家户户全挂上了蒿子、桃树枝、小麦,官差立刻明白这是好心的妇女所为,所以官差一个人也没能杀。由于全村人都相信她的善言劝告,因此全村人的生命都得以相救。


从此,每逢端午节门上挂蒿子之事就承传下来,做为百姓生活中的平安象征。今天大纪元的郑重声明“退党 退团 保性命”与端午节挂蒿子的事没什么两样,而且方法简单,举手就能做到的事何劳而不为呢?况且这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大事。


亲爱的朋友,请抓住这稍纵即逝的良机吧!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通晓因果】做好人鬼惧之 行善事福报之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2日】台州应尚书,年轻时在山中读书,夜间鬼声啸集,常常惊人,但他并不惧怕。


有一夜听到鬼在那里说话:“某妇人因出门久客不归,公婆逼她嫁人,明天夜里要吊死在这里,我可找到替身了。”


应尚书听了以后,偷偷地把自己的田卖了,得银四两,假装妇人丈夫写了一封信,连同银子寄到她家。她公婆见到了信,因笔迹不同而心生怀疑 ,但又想起信可以假造,银子是不可能假造的,想必儿子还活着。因此,就不强迫媳妇嫁人了。后来那妇人的丈夫果然回来了,夫妇彼此相爱如初。


应尚书又听到鬼在说话:“我应该得替身,可是这个秀才破坏了我的好事。”又听另一鬼说:“你为什么不去害他?”那鬼回答道:“天帝因为这人心好,有阴德,已派他做阴德尚书了,我怎能害得了他!”


应公从此更加努力做善事,日日行善,积德甚多。凡是遇到饥荒的年头,就捐出谷来救济穷人;遇到亲友们有急需的,就设法帮助他们;遇上横暴无理的事,他总是反躬自省找自己的过失,泰然受之。后来,应公的子孙登科第的,至今比比皆是。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行善积德 众福之源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2005年9月22日】在中华民族的数千年历史中,“行善积德”做为做人应遵循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至今。


《尚书》有云:“惟德动天”。是说惟有崇高的能够感动天。《汉书》曰:“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种好因,结好果”是学习如何做人的第一步。清代时的孩童启蒙经典《小学诗》教导说:“积德终昌盛,欺心越困穷。”多做好 事多积德,家道终归会昌盛起来;作违背良心的事,只会越来越穷困。


三国时期的易学家姚信曾以《戒子》一文训诫自己的如何行善,以及行善的种种妙处。文中这样写道:(译文)


“古代的人之所以行善,并不是为了谋求好的名声,也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是发自内心的意愿,认为这是自己做人的本分。因此,无论处境困难或通达,都不会减损自己的德行,自始至终都是一样。向前合乎神意,退后合乎人道。所以神明保佑他,众人尊敬他,他的名声自然显扬,光荣利禄自然来到,这是情势必然会如此的啊!


又有一些人外表迎合世俗,却内藏心机;谈吐听似忠厚,其实心怀诡诈。听到人家对他的赞美,就十分惊喜而且更加自我矫饰;一旦被人怨 责了,就立即丧失行善的心。一旦失去好名声或地位时,就往往多有所怨恨而陷害好人。但是他责怪一个人,众人就厌恶他;他陷害一个善人,众人就怨恨他。这时,即使他想陷害别人而求取晋升,也不可能,只不过败坏自己罢了。而真与假是无法掩饰的,褒扬及贬斥也是不能任意扭曲的。若能舍弃虚饰做作,遵循善道,抛却主观专断,多观察别人的长处,就可以通达,无所蒙蔽;若能够去除专断及私心,多方为他人设想,远离滞碍凶邪,通往安泰吉祥,就可以恢弘广大了。


人地位高低,不是固定不变的,都是自己招致的。如果行善,那么平民的儿子,也可以做到王公的地位;如果不行善,即使是王公的儿子,也会成为平民。能不勉励自己行善吗?”


世间的富贵、长寿、平安等等福源皆由德而生。这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经无数人所共同见证的真象。所以很多的先贤祖辈不但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教导子孙“善有善报”这一因果循环的真实不虚,而且更是不厌其烦的敦嘱子孙行善积德的重要。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童话:主佛赐冰花灭心火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作者:大法弟子 整理 来源:


在中国大陆,你走在大马路上,都会有人惹你生气的。有的人逆行,给顺行的人造成不便;有的人闯红灯,给正常通行的人造成干扰;有的人突然拐弯儿,给后面的人造成急刹车的危险,什么状况都可能碰到。


我每天接送上学,就是在这样的路况中穿梭。我已经习惯于慢速骑车,这样,不但减轻了行车的压力,心理也得到了缓冲,基本能做到人的慈悲祥和。每天行走在马路上,我一般会利用路上的时间,背法或发正念,经常思考修炼中的事情,所以无暇顾及路上的这些小摩擦。


小宝坐在电车后面听讲法,我以为小宝和我一样,对这些小摩擦也是视而不见呢。可是,小宝的心却随着这些小摩擦潮起潮落,他很反感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时不时会跟那些人生气,怒火中烧。但是小宝的这些心理反应,从来没跟我说过,表面上忍住了。慢慢的这些怒火积累的多了,影响到了修炼,那怎么办?当然要灭掉心中的怒火呀!


有一天,小宝学完法,看到从天空中飞来一朵蓝色透明的花,五个花瓣,有点象梅花。它飞到小宝面前,停下来了。小宝看见它,真是喜出望外,从来没见过这么晶莹剔透的水晶花,象透明的蓝宝石一样,闪着蓝白的光,花心也是蓝色的。小宝仔细一看,花心就是一张小笑脸,长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嘴巴微笑着。小宝摸了它一下,顿时手感觉冰凉,小宝奇怪的问:“你为什么这么冰凉?”小花朵眨了几下眼睛,说:“我叫冰花,是主佛 从冰世界里取来一块冰,雕刻而成的,所以很冰凉啊。”小宝又问:“你天生这么冰凉,有什么特殊作用吗?”冰花说:“主佛叫我来帮助你灭火的。”小宝奇怪的问:“我身上没着火,灭什么火呀?”冰花解释说:“这些天来,你的胸中常常发怒火啊。”


小宝有点不好意思了,原来主佛什么都知道啊!小宝沉思片刻,冰花说的对,确实是这样的:每天行走在马路上,当有人妨碍妈妈骑车或挡住路时,我就不由的火冒三丈。每次遇到这些小摩擦时,就忘了自己是修炼人了,表面上没跟人干,其实心里已经跟人家干起来了。


小宝明白了冰花的来意,迫不及待的说:“冰花,你快来帮我吧。我心里的怒火已经积累了好长一段时间了,真想早点灭掉它,恢复修炼人的平静祥和啊。”


冰花轻轻一跃,坐在小宝的头上,小宝顿感一阵凉爽,瞬间,冰花溶化了,渗入小宝的大脑里。小宝的大脑立刻冷静了许多,不再浮躁了。進入大脑之后,冰花的花心一招呼,溶化的水瞬间就恢复成冰花的模样了。冰花看到小宝的大脑里,有很多象火舌头一样的火苗,熊熊燃烧着,每个火苗尖上,都长着一张发怒的脸,眉头紧锁,怒目圆睁,嘴巴都气歪了。冰花旋转着横扫过去,火苗的头瞬间就化掉了,就象被刀齐刷刷的割掉了一样,火苗死了,身子也随着灭掉了。


冰花帮小宝灭掉大脑里的怒火后,开始往下走,走到小宝的嗓子处,一下卡住了。小宝感觉有点难受,忙问:“冰花,你怎么堵住我的嗓子了?”冰花赶快说:“小宝,快帮帮我,我要去你的心脏帮你灭心火。”小宝忙问道:“快说,我怎么帮你呢?”冰花说:“咽口唾沫就可以了。”小宝咽了一口唾沫,冰花就咽進肚里了。


冰花来到了小宝的心脏部位,看到小宝心里燃烧着一团旺火,火苗满脸怒气,好象马上就要发火似的。冰花看见这团火,心想:这次的火苗只有一张脸,而且脸长在火苗的底部,又分出很多小火苗四处散开着,怎么化掉它底部的头呢?冰花灵机一动,想起一个好主意:我竖起来旋转,就可以切割到火苗的头了。于是,冰花立着旋转着飞过去,火苗的头被切开,分成左右两半,火苗的头死掉了,身子也死掉了。小宝心中的怒火消了。


冰花灭掉小宝的怒火后,从心脏部位,开始往回返,最后来到小宝的口腔里,冰花敲了敲小宝的大门牙,说:“快开门吧,我要出去了。”小宝很奇怪,从哪里传来的声音呢?冰花说:“小宝,快张开嘴巴,我要出去了。”小宝张开嘴,冰花就从小宝的嘴里跳出来了。


冰花完成了主佛交给的灭怒火的任务,一身轻松。如果小宝平时能够多找自己,主佛就不会为弟子这么操心了。因此,修炼人千万别忘了向内找的法宝啊。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