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高清晰度):童话《视频版》:小莲子莉莉的梦想(MP4)
短视频(低清晰度):童话《视频版》:小莲子莉莉的梦想(MP4)
下载方法:按鼠标器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目标文件保存为…」(Save link As…)。
童话(文字版):小莲子莉莉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文:大法弟子,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网
短视频(高清晰度):童话《视频版》:小莲子莉莉的梦想(MP4)
短视频(低清晰度):童话《视频版》:小莲子莉莉的梦想(MP4)
下载方法:按鼠标器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目标文件保存为…」(Save link As…)。
童话(文字版):小莲子莉莉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文:大法弟子,来源:正见网
文:林雨
宋代预言家邵雍的诗大都是带有禅意的,一般的诗人写诗是写心情,而邵雍的诗却是写禅意,一直很难用语言说清的意境。这首《清夜吟》仅二十字:“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理解邵雍的诗不能只看意境,还要看他背后的所指。“天心”不难理解就是天的正中心,隐含之意为皓月当空。既然写月,一般也就是指的明月、圆月,否则意境就打折扣了。当然也有写“月如钩”的诗人,我们不会去一概而论。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非常简单,就是皓月当空之时,又赶上微风来到水面。风来到水面有何意义?其实这里面还有暗含的盛夏之意,冬天的风就算不上好事了。真正领会到风的凉意的是诗人,而与水面无关。水其实暗含着湖边之意,也有郊区之意。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是为名利而奔波,是没有心情到郊区看明月的。那么这里,诗人所指的其实是自己放下名利的一种境界。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清意味”更暗含盛夏的凉风了。这里的清意味还有更深的内涵,因为中国人常讲“心静自然凉”,那么这真正的凉风不仅仅来自水面的风,还有内心的那种放下,那种洒脱。世人无论在哪个阶层,都会在那个阶层求名求利,很难有心情领悟这种清凉意的。因此诗人才说“料得少人知。”
幸福其实并非是得到,而是放下。放下心中的那种不合时宜的追求,自然就会自在了。邵雍的这首诗就是一种境界的体现。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文: 明心
“人”“言”为“信”。人无信不立。这个“信”字,在中国传统美德里,被视为“立身立国”之本!其实,信,是一种为自己、为他人负责的态度。能守信的人,就是诚实对待自己一言一行的人。所以“诚”“信”两字,是一体的两面,两字经常连用。
一诺千金:形容诺言可贵,不轻易许诺。(语出《史记》季布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话一出口,就得信守然诺,千金不易。
古人有高道德标准下的心法约束,所以为人处事、一言一行都自然的将眼光放远,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后代子孙,一心为后世子孙树立榜样。也因为这样,所以这些美德能流传千古、世代沿袭,而维持中华五千年道统于不坠。下面是几则古人以诚信为本的故事:
徐少渔是钱塘人,光绪庚寅八月初,他向彝斋借了一百圆银币,没有立借据,只口头约定一年以后如数偿还。第二年八月初,徐少渔中暑病倒了,危在旦夕之际,他躺在病榻上一直喃喃自语:“还钱的时间快到了,我如果死了这怎么办啊?”其妻听后对他说:“你现在重病在身,医药费都花很多了,而且你借的钱也没有借据,所以没有履行约定的必要了,你就不要愁了。”
徐少渔说:“他因为相信我,所以才没要借据,我怎么能自己不守信用呢?”徐少渔最后让妻子将家中的一柄玉如意和两件狐裘拿去卖了,共卖了九十银圆,又从别人那里借了十圆,这才在约定的日期如数偿还给了彝斋。没过几天,徐少渔的病痊愈了。
清朝年间,天津有个回民叫穆香甫,以买卖大豆为生,家中接连几代都很富有,他因真诚厚道而受人敬重。有一年,穆香甫生意失利变得非常困难,与他有来往的票号钱庄,因为他的诚实厚道,都宽限他可以第二年再清偿欠债。穆香甫自己却不答应,他说:“我只知道欠了人家东西,就一定要如约偿还,即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信用不可丢失,我们穆家从来就是这样的。”随即将家中很多东西都变卖掉,然后如约还清了欠债。
三国时,蜀汉建兴九年,诸葛亮命人制造木牛流马运输军粮,再次出兵祁山,第四次伐魏。魏明帝曹睿亲自到长安指挥战斗,命令司马懿统帅诸将领,带领大军三十万直扑祁山。面对兵多将广、来势汹汹的魏军,诸葛亮不敢轻敌,命令士兵占据险要地势,严阵以待。魏蜀两军,旌旗在望,鼓角相闻,战斗可能随时打响。
蜀军长史杨仪认为,前几次兴兵,军士疲劳,粮草补给困难。建议分兵两班,以三个月为期,二十万之兵,只领十万出祁山,驻扎三个月之后,再由另十万替回,循环相辅。这样则兵力不乏,然后徐徐而进,可得中原。诸葛亮认为这正是长久用兵之法,遂采纳该计,兵分两路,一百日为期,循环相转,违限者按军法处治。
转眼间一百日期限已到。杨仪入帐告知诸葛亮:“丞相原本令大兵一百日一换,今期限已到,汉中兵已出川口,领头的八万该先换班,前路公文已到,只待会兵交换。”诸葛亮说:“既有令,就即刻执行。”众军闻知,就各自收拾准备启程。
谁料风云突变,正在此时,报马仔忽然禀报:孙礼引雍、凉人马二十万来帮魏兵助战,去袭击剑阁;司马懿自己亲自率兵来攻卤城了。蜀兵一下子全都惊慌失措。杨仪等蜀军将领纷纷向诸葛亮进言:“魏兵来得甚急,丞相可将换班军留下退敌,然后再回。”
诸葛亮说:“不可!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令在先,岂可失信?而且蜀兵该返家的,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门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并再三强调,不作更改。即传令叫该换防的兵士,当日便行。
此令一下,全军去留将士都万分感动,该返家的纷纷要求留下参战,留者纷纷表示效死杀敌。该还乡的蜀兵都说:“丞相待我们如此恩重,我们愿意暂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杀魏兵,以报丞相。”
诸葛亮说:“尔等该还家,岂可复留于此?”众军皆要出战,不愿回家。诚信动天地!诸葛亮紧要关头坚守承诺,致使士兵们人人奋战,个个争先,士气高昂,只待临阵对敌。
西凉人马远道而来,走得人困马乏,刚想扎营歇息,没想到丞相帐中一声令下,蜀兵一拥而进,兵强将勇,以一当十,雍、凉兵抵挡不住,往后便退,魏军大败。司马懿也被迫引军撤退。
诸葛亮出城犒赏三军,收聚得胜之兵,尤其褒奖了那些放弃回乡、主动参战的士兵,蜀营中一片欢腾。
诸葛亮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失尽民心。己能守信,人始信之;如其无信,人必不信之。”
诸葛亮一生以诚信为本,敬天重德,而为后世所景仰。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新生网
文:德惠
都说唐诗宋词,宋代文人似乎应该以词而闻名,然而宋初却有一位文人以诗而闻名,此人就是潘阆:宋初著名隐士、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其人性格疏狂,两次被卷入大案而不得不逃亡。其诗可惜存世不多,他也会写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潘阆崇尚道家,作诗称“到任也应无别事,愿将清俸买香焚”。他曾模仿张果老倒骑驴,自己也倒骑驴闲逛。他的朋友魏野在《赠潘阆》诗中写道“从此华山图籍上,又添潘阆倒骑驴”。当今个别人考证说:倒骑驴是潘阆所为,后误传为张果老所为。其实修炼界都知道:真正倒骑驴的是张果老,很多修行人领悟了张果老的真意,例如明朝就有一首诗:
“举世多少人,无知这老汉;
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
而潘阆只是在行为上模仿而已。
潘阆在华山呆过一段时间,认识当时的道家高人陈希夷(陈抟)。他的一首诗就记述了陈希夷先生对他的告诫及他不遵从的后果。这首诗就是《寄陈希夷》:
不信先生语,刚来帝里游。清宵无好梦,白日有闲愁。
世态既如此,壮心应已休。求归归未得,吟上水边楼。
从诗中可知陈希夷曾经规劝过潘阆:不要到京城去。可潘阆没有听从“不信先生语”,偏要到京城来。写诗的时间应该是来京城不久“刚来帝里游”,结果就已经惹上了麻烦“清宵无好梦,白日有闲愁”,可又不甘心“求归归未得”,可他哪里知道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宰相卢多逊因为和秦王赵匡美(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的弟弟)来往密切,竟被举报:图谋立秦王为帝,且潘阆也参预其谋。潘阆因此受株连而遭朝廷追捕。潘阆假扮僧人一路辗转逃亡到杭州、会稽卖药为生。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潘阆因宦官王继恩推荐,再次入京得到宋太宗的召见,赐進士及第,因其过于狂妄,未几追还诏书。太宗驾崩前,潘阆被举报与王继恩等人谋立太祖之孙为帝,结果太宗之子宋真宗即位,将王继恩等人尽行诛窜,潘阆再次逃亡。咸平初,潘阆第三次入京,结果被捕入狱,真宗过问逮捕审讯,不久获宽释,任滁州(今属安徽)参军。
以上就是潘阆入京的结局:被卷入朝廷权力斗争,给自己带来两次逃亡,一次牢狱之灾,以及无穷的烦扰。这都是他不听修炼界高人陈希夷告诫的结果,可见不听高人规劝的结局一定是悲剧。因为修炼人是遵照佛法、道法修行的人,对人生和世界有正见的人,而且修炼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超能力,预知未来。陈希夷就是看到了潘阆入京后的结局,才提前规劝他的。
如今众多的修炼人都看到了:中共因为几十年来不断发动运动整人害人,甚至残害修炼人,迫害信仰又贪腐至极,已经被上天注定消灭。很多有特异功能的修炼者还具体看到了针对中共而来的各种大灾难景象,“天灭中共”真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天命、天意,是千真万确、必将到来的未来。当中共最后被上天消灭时,所有中共组织成员都将因为是中共的一份子,而被牵连在劫难逃。要想逃离此劫,唯有退出中共。你不是中共一员了,自然天灭中共的劫数就与你无关了。修炼人以慈悲为怀不愿同胞遭劫,他们站出来规劝大家退党、退团、退队,是为了救人,根本与政治无关。
当年潘阆不听陈希夷劝告,执意入京为自己带来灾难,好在没有生命危险,最后还到滁州当了个小官;而今天曾经误入中共恶党的同胞如果不听从退党的劝告,未来面临的将是性命之忧,其境况比当年的潘阆,那是凶险万倍而不止啊。何去何从,选择权在自己,但我由衷的希望所有同胞都能顺应天意,遵从天命,听从退党良言,选择退出中共党团队组织、远离中共,迎接一个没有共产党的新中国、新世界,一个光明璀璨的美好未来。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文:北国野叟
是年四月,天气转暖。
蒙古人见汴京久攻不下,便截断了一切往来通路,致使城内粮食货品奇缺。
完颜守绪为稳定军心,再次出宫巡视,并前往南熏门,亲自为伤员包扎敷药。
他命人将内府库银分发给守军官兵作为抚恤;又以皇家内苑的金帛玉器作为赏赐,对众人说道:
“今鏖战日久,药食两缺;朕,深感吾民之多艰,特来此慰问……这些金玉宝器,可随意自取。”
然而,竟无一人前来领受。
皇帝见众将士毫不动容,又命人赐以甘澧酒食,举觥敬之,曰道:
“朕,另准备了些水酒,诸位何不与朕痛饮一杯。养精蓄锐再与敌军搏杀。”
“喝酒?喝甚么酒!?俺们饿得走不动了!如何杀敌?不如发些米面罢。”一名军士抱怨道。
“打不动了!发些米面给俺们罢,一家老小等米下锅呢。”另一名军士跟着说道。
其后,又有不少人附和。众官兵吵嚷着要分粮食,随行官员将带头起哄的军士当场缉拿。
此种忤逆情形,完全出乎完颜守绪的意料,为免金军哗变,只好当即赦免了那名军士。之后,又硬着头皮分发完酒肉,甚么也没交代,就匆匆忙忙地起驾回宫了。
蒙、金双方,一连苦斗了十六个昼夜。军民死伤近百万。尸体败物无处堆放,虫鼠蝇蛆恶臭满城。
饥饿,也终于逼出了草民们的歹心。
皇帝的生母——“明惠皇太后”的寝陵突遭捣毁,墓中值钱的物件连同棺椁,都被偷走了。此事迅速惊动整个京城。大金国往昔之威仪,已然不在。完颜守绪于寝宫之内,凭栏听哀,怒愤难平;深感大势已去,无可复返,满腔悲怨,莫能奈何。再次急火攻心,晕倒在地,称病不朝。
皇后徒单氏前来探视。完颜守绪痛哭流涕道:
“朕的父皇是女真人,朕的母后却是汉人……朕当初只想安心做‘遂王’,从未想要当这一国之君。朕即位后斩佞安民……及至前日慰问,更捐出内府库银犒赏诸军,朕到底做错了甚么?他们要如此对待朕一家?”
徒单氏亦啜泣道:“妾身知道,官家心中痛极,可存亡自有天命……不如与蒙古讲和……也好保全我完颜血脉。”
完颜守绪抬起头,犹豫了片刻,惊恐道:
“不可!万万不可!那速不台乃恶犬毒狼之贼子!早有屠杀戮害之心。若然议和前后矛盾左右悖逆,必使其嫌厌看低吾辈。定将加倍蹂躏于我,朕,不欲吾妻儿受辱……”
正说话间,内侍忽然禀告道:
“陛下,有陈、白二位道长,于殿外等候多时,说有要事求见。”
徒单氏见皇帝六神无主,则开口道:
“圣上今日龙体欠安,哪个也不见。”
内侍又道:“那道长带来个郎中,说要给圣上瞧病……”
完颜守绪一听,稍露喜色,忙说道:“哦?快教他们入来见朕!”
内侍奉了旨意,引几人入殿来见。
两位道长,一个乌眉紫须,满面慈光;一个嬉皮笑脸,四处张望;進殿之后,见过了皇帝皇后,一齐躬身作揖,微笑说道:
“圣上,‘泥丸陈’、‘白玉蟾’又来叨扰了。”
而那郎中麻布灰衣,背着药箱,站在陈、白二人身后,只侧身拱了拱手,也不跪拜。
皇帝虽有不悦,可他已认出,那是江湖神医“李明之”。于是抬手示意,客气说道:“几位高人,不必拘礼……”
上回曾说,大金皇宫内苑,初现怪疫,完颜守绪曾大病不起;多亏洁古老人的高徒“李明之”出手救助;更有泥丸散人“陈楠”为皇帝讲说道德天机。可惜那完颜守绪受噩梦惊扰执意封城,以致数万饥民冻死于城下,错失了扭转国运之良机。
事后皇帝对此亦十分后悔,深知这几人道行非比寻常;眼下完颜守绪又打定主意,心说:只要朕诚心相求,这几人或许还能为朕所用……
如此,便又忙叫来内官,殷勤说道:“来人!快些赐坐上茶。”
那陈楠则道:“听闻陛下受急病所扰,特来此探望。”说完,朝一旁的李明之笑了笑。
前文有提,那李明之至今仍是个在逃嫌犯,开封府于城中挂文悬赏通缉数月尚未撤榜,皇帝对此心中有愧,难掩惭色,欲言又止,十分尴尬。
李明之也不搭话,撂下药箱,只管把脉开方。
皇后徒单氏问道:“大夫,何恙?”
李明之道:“热邪内蕴,心有急火。以银针放血,泄除郁燥,可无大碍。宜多休息,饮莲子汤……”
完颜守绪起身谢道:“李大夫多次为朕操劳,朕尚未及答谢。”
“李某一介游医,治病救人乃份内之事,无需答谢。皇上要谢,便谢陈道长罢。若不是道长的一番道德高论,李某也绝不愿来此。”李明之低着头,一边将针具药箱收拾妥当,一边说道。
皇帝愧疚难安,恳切相求,说道:“朕,前次封城,实出无奈……几位……可否再度相助,为朕分忧?”
李明之抬起头,正色问道:“陛下一言九鼎,何人敢于悖逆?!封城或许出于无奈,可将那兵营之中的老弱病患统统杀了,又是甚麽道理?”
“这……朕何时?”完颜守绪无言以对,徒单氏亦不知原委。李明之遂将连日来兵营之中的见闻,一一说予皇帝皇后;他二人又多番解释,两方对质,才知晓整件事的前因后果。
那完颜守绪此前确曾有口谕传达。其命诸府官员“督战抗敌切勿忘了防疫之重。”
孰能想到,此令一出,由上自下,层层加码,到了城防大营,则不顾死活,变本加厉,反成害人之策。
“陛下,正月封城之时,日现两珥,钦天监可曾有录?” 陈楠问道。
“朕不知。”皇帝摇头答道。
“天象吉凶正对人间变化。陛下坐中州而拥山河,为人主而思圣贤,岂可不知?正月初春,雪降七日,已有先兆。日晕见珥,必有战事,一珥国内之争,双珥两国交战。今与蒙古兵役焦灼,正应此象。”陈楠捻须道。
“此兆吉凶,战果何如?还请道长明示。”完颜守绪问道。
“可凶可吉,全看陛下如何应对。观象旨在明天意,修德始可通天道,‘日晕有珥,外军有悔。’窝阔台汗北归必有隐情,那速不台围而不攻,犹疑不定,出使劝降。亦正应此象。其未料陛下抗敌意坚。只得动武强攻。乃使双方僵持,拖沓苦熬,各有死伤……” 陈楠细道。
“嗯,道长所言极是。唉。朕也为此事苦恼。既如此,可有补救之法?”
陈楠拱手道:“古语有云:‘军珥喜,和解吉。’为今之计,陛下不如议和,此顺天应人之举,或可保中州百姓,存完颜血脉。须知天道不可逆,天意不可违。厚德者存,切不可妄动杀机。否则恐将遭难……”
完颜守绪沉思许久,而后缓缓说道:
“唔,朕不解天意,以一己之死硬,挟万民性命同奔绝路,实是不该……今又招致掘坟之祸,令朕愧对母后,愧对祖先……朕知悔矣……可大金百年国祚,岂能亡于我手?敢问道长,可有仙法,助朕中兴基业?朕定允诺,日后广兴佛老,准尔等入境宣教……”
陈楠笑了笑,又道:“陛下有此向道之心,当真难能可贵,只是国家命运,早有定数,我等修真养性,必先顺应天道。陛下欲求中兴,可知中州境内,早有天机指引?”
“哦?是何指引?”完颜守绪再问道。
陈楠道:“那开封府曾于城南掘出百年石碑,上有谶诗一首,陛下可曾记得?”
前文曾说,汴梁城内朱雀南街有一株百年梨树,封城之时,有官兵刀砍斧劈将梨树矵倒在地,又掘出一块石碑,其上载有“乌刀伐木,铁马断金”的谶言诗句。之后,即被开封府尹凿毁灭迹。此事搅扰得沸沸扬扬,皇帝当时也略有耳闻,只是谶诗不吉,官员只得瞒报遮掩。
此时,完颜守绪摇头称否,佯装不知。
那陈楠续道:“此碑乃是元符年间,一僧一道合力所造,碑下一口‘锁龙井’,井内拘有一条千年海蛟;此蛟一出,五行异变,五德顺位,中州运势,由此可察。”
完颜守绪听后大为震惊,忽然想起那日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劈毁了九层高塔,或与此有莫大之干系。于是问道:“五行因何异变?”
陈楠不慌不忙解释道:“五行之异,天之威也。徭役苦,赋税重,使‘木’有变,春凋谢,秋枯荣。贫困叛逆,路多饥馑。……贪厚利,轻民命,使‘金’有变,毕昴三覆,多兵多盗!”
“红匪滋生,与北人蛮族,内外夹攻,使我失土,此木、金之变,朕知之矣。敢问那火、水之异又若何?”皇帝接着问道。
陈楠答道:“贤者匿,小人狂,使‘火’有变;法令缓,刑不公,使‘水’有变;所以寒暑失序,民多疫疾。冬湿多雾,春夏多雹!”
“天灾异变,令四时反常,瘟疾怪病,使我民艰,此水、火之劫,朕亦知之矣。可有救济之策,以保我江山?”皇帝再问道。
“陛下英主仁君,祷告顺天,开廪仓,赈穷苦;诛有罪,案奸尻;举廉洁,赏有功;诏议和,解兵祸;唯此一途,可保完颜氏之子孙” 陈楠拱手道。
完颜守绪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又道:“议和一事,朕须同臣子商议,再做定夺。……朕欲问道长,那五德何以换位?可有化解之法,以延我国祚?”
陈楠道:“土德盛唐,木德兴宋,当年大金国主起兵灭辽,继而伐宋,亦是木德运衰,大势所趋,此乃五方三圣,昊天玉帝所定,改不得。”
皇帝满脸疑惑的问道:“本朝灭辽代宋,坐中州承天运,向以‘土德’而论。道长所言实在令朕不解。”
“陛下有所不知,五德轮替,始于人界三皇,其时,行乾道大运,依伏羲先天之易理,五德更替以相生。至夏禹之后,改行坤道大运,及至文王,乃守后天之易理,五德更替以相克。须知顺位承运,虞土夏木;武王伐纣,殷金周火;嬴政一统,北水造势。汉武尚黄,土德大兴。炎刘宗室,实为讹传;曹门老槐,暗中藏木;司马篡位,三家归晋。火德错序,一息残存。五气混元,中华大乱;宇文禅让,左月生隋;木气不衰,阴火北水。再归一统,奠基贞观;土德盛唐,木德兴宋。金在其后,乾元大哉;日月万世,清山仪留……”
陈楠说到此处,有意顿了顿。才继续道:“……哀土一走,中原再乱;东夷来征,赤水来祸;顽石敢挡,隔海相望;瓢丢粥洒,双木先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道运起,末劫大难;梅花遍地,救人三宝;存善可见,弓乙木春。”
完颜守绪听了“以金代木”的说法,似乎颇为赞同,这段从南朝道士口中而出,较之以往的“火德生土”,更能令之折服。而这其中所言大金之气数,在皇帝听来似乎并未因战事而终结。
于是,他感叹道:“道长以歌诀归序五德,确令朕有醍醐之感……想我与蒙古之战事终可退消,我大金可与青山同在,日月同辉,朕即心安矣。朕决意重定年号,以期本朝存留万世……”言毕,完颜守绪沉思了片刻。他显然对歌诀的后半段有更深层的疑虑。
少顷,又抬头问道:“只是道长所言之‘末劫’实在令朕忧心,到底所指何时?可否明言?”
陈楠则道:“陛下无需惊慌,其乃未来之事,我等臂长无可触,鞭长莫能及也,此亦乃天机,不便多言……”
“彼时我完颜氏可还在中原?”皇帝跟着再问道。
“及至彼时,寰宇互通,中原往来,不分彼此。”陈楠答道。
完颜守绪面色稍缓,而后说道:“唔,原该如此,待朕回銮中都之后,定将凿通河渠,以使往来无碍,坦途万里……至于彼时之‘大难’,朕欲详知,以便早作准备,道长可否细说一二?”
陈楠想了想,应道:“大难者,非寻常祸乱,末后世道,阴阳反背,黑白颠倒,猫狗穿衣,蛇鼠护院,匪居庙堂,贼行官事,屋不睡人,人不如牲……”
完颜守绪听后惊道:“竟有此等乱事?我完颜子孙亦如此乎?”
陈楠续道:“陛下莫恼,此乃邪祟不受正气所制,亦皆天定之劫数也,神、人、鬼、畜皆受此害。其时有魔作乱,教人崇牛拜马,心无拘束,一曰不敬天,二曰不畏鬼,三曰无祖宗,四曰绝六亲,其后十年,掘墓挖坟,礼仪崩废,三教齐灭。”
皇帝一听“掘墓挖坟”,气得捶胸顿足,咳嗽不止;徒单氏见状,忙从旁劝道:“官家,龙体要紧……”又对陈楠说道:“道长莫再讲了。此末后之世,人不如鬼也!”
完颜守绪摆了摆手,示意皇后不要多言,他强忍怒气,再次问道:
“其后又如何?还请道长快快予朕讲来!”
陈楠稍缓才道:“又十年,有圣人出,以末后大道传世人,三字法宝救疾苦,男女老幼闻者皆喜,口耳相传远播万里,如此……民稍安,国渐泰……”
“呜呼,吾中国之民得安泰。如此幸甚!未知其后又如何?”皇帝亦稍作安慰,感叹道。
“其后又有大魔出世,使戏子当国,痞子横行;男盗女娼,伦丧良绝;更有魔徒,挑唆仇恨,栽赃佛子,戮杀忠良;挖心肺,食肝脑,廿余年间,恶行不断……”陈楠一改憨居慈态,正色相告道。
在场众人听后皆骇然,那完颜守绪脾气刚烈,怒道:
“这这这!!可还有王法?!此等罪行,天理不容!”
“陛下稍安勿燥,余先前有言,其时人入魔教,常曰:无法无天。人无礼教,将愚当勇,骄恣横行,心法不在,王法何用之?故虽有大道传世三宝救人,而那魔徒亦得大能者助之,使是非不分正邪不辨,才有此等大祸事。”陈楠劝道。
“不知圣人姓甚名谁,何处所出?又如何平此大祸?”皇帝思索片刻,问道。
“圣人字中带木,艮位所出,以弓乙大道,广传三宝,使人人重德,脱离孽海,崇天敬地,政民自束其心,不再误信魔道,即可平祸除乱,天下太平矣,此所谓‘劫后万木之春。’余者皆为天机也,贫道断然不敢尽泄。”陈楠躬身再道。
“……即如此,道长何以推知?”言已至此,皇帝定欲究其根底。
陈楠笑而答曰:“贫道依邵子所著《皇极》而推知,此书贵国京城之中亦藏有一本。”
“哦?有此等事?朕竟未知此书之精妙?” 完颜守绪听后大喜,续问道。
陈楠起身,一边踱步,一边说道:
“邵子之《皇极经世》载有千古数术之玄机,其中元会运世,独有创制,所谓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能穷宇宙之奥,尽天地之理,述帝王之事,明中正之道,通之可晓治乱离合之法,贯之可得真命根本之源。实乃求道之人所必修。此书现存一十二卷六十四篇,坊间已有印本,得之亦非难事……可贵国所存之孤本,乃我派祖师之遗物,贫道前次来此,曾欲相求,只是那时正逢宫内多事,陈某不便相告……今次去而复返,斗胆向陛下求借此奇书,只为誊写传抄,以供本门弟子修习参照之。”
完颜守绪叫来左右,询问了此书下落。得知果然有一藏本置于汴京秘府书馆。于是当即允诺借阅之事。并好生招待了陈、白、李三人。
当晚,皇帝又单独召见了陈楠,欲细论《皇极》一书。其所关切之事,无非如何保那大金江山。
那陈楠便予完颜守绪说了许多书中秘密,又一连讲了前后八百年人间大事。更将历朝历代更替之因果细说清楚。听得皇帝骇然崩摧,久久不能平静。
最后,陈楠再次嘱咐道:“议和解兵,诛罪案尻;举廉赏功,开仓赈苦……陛下照此做了,自然可保完颜一族。只有一节,即百日之内,无论国中现何等异事,万不可与蒙古再生事端。否则,恐有灭族之危。”
“朕知之矣。”完颜守绪冷汗不止连连称是。
翌日清早,皇帝传令百官,说要上朝议事。
大殿之上,一片死寂。
完颜守绪正襟危坐,手中攥着那封蒙古使臣送来的劝降书,犹豫再三,率先开口,打破沉寂,对一众臣子说道:
“围城抗战,已逾一十六日矣……朕念及苍生,不忍百姓受苦,欲昭告天下,即刻解兵休战!” 言毕,殿内一片哗然。
皇帝又道:“朕需一人,代朕议和,可有自告奋勇者?” 群臣面面相觑,再次陷入沉寂。
完颜守绪早有所预料,他攥紧了降书,环视左右,似笑非笑,又问了一遍:“……可有人愿代朕出使?”
“……臣愿往!”吏部尚书完颜奴申挺身出列,主动请命。
完颜守绪没再说什么,由得群臣议论纷纷,余者,仅商讨让渡称臣之事宜。
大金欲降蒙古之传言,不告而走……
丁巳日,朝廷遣户部侍郎“杨居仁”奉金帛诏,出城乞和。
杨居仁一路顶着痰唾嘘声,走出了汴梁城门,将一车又一车的酒肉拱手奉送给敌军,以示停战和好之诚意。蒙古人则毫不客气,隔着护城河,支起烤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紧接着,有宫廷内侍宣旨颂谕:
“奉上谕,凡力拼抗敌者,应得赏犒;军士有功,予以拔擢,准入四方馆……”
话音未落,有朝廷官员向守城官兵发派粥食,以此作为“赏赐”。
金军之中的幸存者们,手端残碗喝着稀粥,闻着城外飘来的烤羊腿和马奶酒的香味,一个个攥拳切齿,眼冒金星。此种煎熬教人无可奈何,更是生平未有之奇耻大辱!
那内侍又道:
“奉上谕,特命户部尚书‘完颜奴申’、谏议大夫‘裴满阿虎带’、太府监国‘世荣’为请和使,出荆州曹王‘完颜讹可’为质,另加带翰林学士‘赵秉文’、衍圣公‘孔元措’等二十七家归顺者,同入使团。由尚书左丞‘李蹊’领兵护送,前往郑州海滩寺公办,另由户部侍郎‘杨慥’权参知政事,分军把守四城,待出使返回,再行换防……”
兵部尚书“李蹊”带队前来下马领旨。上党公“张开”父子伴送至万胜门乃止;“雄不二”“柏亮山”再次相助,与李蹊一同护送使团,前往蒙古军营。
众人正欲出城,见远处有一高一矮两贼,肩扛棺木,鬼祟前行。此又是任蛤蟆、宁摸金也。柏亮山一眼识破,大声喝止。那二贼果然回头现形,丢了棺材,遁入地道,往西逃去。
及近观瞧,见者皆惊,此正是前日皇陵所失之物。
内官闻讯,马上回宫禀报,如此,皇帝又遣来御前侍卫,送宫女出城,迎回灵柩,再设幄帐于原处,将明惠皇太后之灵柩,从新归葬入土,撒酒告安。
隔日,经开封府查证,得知确有一高一矮两贼潜入皇陵盗墓,还挑唆撺掇市民入陵哄抢,搬走了诸多陪葬品。此二贼均曾出入金军将领“郑倜”之府邸。遂下令将“郑倜”一家治罪戮死。
当天晌午,再于端门城楼,宣旨曰道:
“上有制旨:‘朕即位后,不以言治罪,与宋夏为兄弟之邦,今我中州突逢兵劫,又遭病祸,困苦无助,孤立无援,本欲俱碎,不予瓦全。然连日以来,战况逾盛,惨事逾久,吾民多饥饿,朕每餐亦不过二两糙饭,遂感天之德,不忍涂炭;故此与北人停战议和。即日起,书不得称‘圣’,食从简,用有度;留金珠,犒将士;废通缉,减冗员;大赦百日,改元‘天兴’,以示恩德……另制谕予内外官民,凡能完复州郡者,功赏有差……钦此!’”
制旨念诵完毕,完颜守绪将宫中的侍女内官一一遣散,只留侍卫于左右。又将卫绍王、镐厉王二族罪人统统释放。
庚午日,于隆德殿会见蒙古使臣“没忒”。此告两军暂停战事,不得毁约妄动,静待议和结果。会后,完颜守绪再次遣放宫人,出者近千。
辛未日,开郑门、封丘门,听任百姓出入。后下诏止奏,深居宫中,除祭祀礼,未再有出。至此,汴京解禁。李明之所枉受通缉一案,也因“天兴大赦”而得平反。其后,请辞出宫,随陈楠,白玉蟾行走于各坊肆救治穷苦。
天兴元年五月,金军之中有人认为战事结束,应设宴庆祝。于是,搜刮米粮,斩断马腿,烹食煮肉,又逼迫酒家妓馆招待兵丁。如此肆意豪饮饕餮淫乐了多日,端门御街常有哭号喊冤者。官府督卫相互推诿,朝廷亦无人出面制止。
辛巳日,城内饥荒已现端倪。出城北返者数以万计,先前来此避难的迁民,又一股脑儿拼了命似的逃离汴京。
辛卯日,气温骤降,寒冷如冬。密国公“完颜璹”病逝家中,另有军士当街咯血而死,瘟疫再次爆发,开封府如坐针毡,查封了几处青楼妓馆,算作了事。城防军则以“议和期间兵情不宜外泄”为由,暂不开门放行。
城内之人,再次遭受怪病的侵袭;只是此次瘟疫较之年初更为迅疾凶猛,又无人知晓如何患得之,染疫者,多病死,长则数日,短则片刻须臾之间。死者日众,时有绝户者。
李东垣在自己的医案之中,记录了此段历史:
“病患结痰,咯血,发热,无力;且有惊、惧、烦、躁等症,不治者,十日而卒……既病而死者,继踵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出,多着二千,少者不下一千……几三月……”
史载:
“凡五十日内,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
一个王朝,摇摇欲坠,即将走向覆灭……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未完待续)来源:正见网
文: 纤纤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朝诗人柳宗元的这首《江雪》,仅有二十字,以最简单的几乎白描的方式,描绘出一幅孤独的境界。
作者写此诗时,正值因推行的政策失败而被贬的人生低潮,万事不遂心。心中的抱负难以施展。心中郁闷必会远离人群,去到一个人烟稀少的环境。冬天的大山自是最孤独之地。远离繁华来到一个没有任何生机的山水之地。一人一舟一蓑笠,独钓于大雪覆盖的寒江,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如果诗人是一位厌世之人,那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诗人其实是在孤独中寻找生机(钓鱼)。这才是我们应该看到的诗人的心境。
有人说这首诗是一首藏头诗,还真有那么一点感觉,只是解释起来要有些变动。“千万孤独”是不讲的,应该解释为“千般万般的孤独”。真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之感。
诗人以寒冷来表达此时的心境,还源自一句古语“高处不胜寒”。此诗所描绘的那种放眼望去看不到任何生机的孤独,不正是对“高处不胜寒”的一种恰如其分的诠释吗?诗人站得高看的远,却难觅知音的孤独,谁能真正体会呢?
古人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同样有山有水,得到的不是知音,而是孤独。
一个人只看到世人的不理解,因此而孤独那叫厌世,积极的寻找生机和出路才是真正的站在高处。诗人是孤独的,因为他遇不到“高山流水”那样的知音,诗人却不是厌世的,在孤独中寻找一线生机,这也才是诗人写下了《江雪》这一首诗的真实目的吧。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新生网
文: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原文】
马援矍铄,巢父清高。
Mǎ yuán jué shuò,cháo fù qīng gāo。
马援矍铄,巢父清高。
ㄇㄚˇ ㄩㄢˊ ㄐㄩㄝˊㄕㄨㄛˋ,ㄔㄠˊㄈㄨˋ ㄑㄧㄥ ㄍㄠ。
【注释】
(1)马援: (西元前14年-49年),字文渊,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汉光武帝时,官拜伏波将军,封新息侯。
(2)矍铄: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后汉书.马援传》: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3)巢父: 上古尧帝时代的隐士,以树为巢,因而得名。尧帝想把天下让给他管理,但他不肯接受,隐居在聊城,以放牧为生。
【语译】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年老时仍目光炯炯、精神健旺;尧帝时代的隐士巢父推辞帝位隐居,世人赞许他为人清高。
【人物故事】
◎马援: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是开国名将之一。历任战功,曾任陇西太守,在任上恩威并施安抚百姓,颇受民众好评,之后他又平定交趾郡叛乱,出征扶风,抗击匈奴、乌桓外族的进攻,南征北讨战功彪炳。
建武二十四年(西元48年),武陵地区的少数民族发动叛乱,光武帝派武威将军刘尚去征讨,结果打了败仗,全军覆没。
马援想率军出征,但光武帝考虑马援这时已六十二岁高龄,不放心他出征。马援救直接找到光武帝,说: “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准许让我带兵去吧。” 并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见他精神抖擞,目光有神,就感叹说:“瞿铄哉是翁也!”于是批准了他的请求。
马援还有许多名句流传于世,如“男儿当勇征四方,死以马革裹其尸而还矣”、“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及《诫兄子严敦书》家训中的“画虎不成反类犬”等,都是励志名言及为人处事的宝典。
◎巢父:
巢父是尧帝时代的隐士,道家修炼者,他与另一隐士许由是好友。尧帝想把天下让给巢父,但他不接受,之后隐居在聊城,在树上筑巢而居,以放牧为生。
据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后来尧帝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也推辞了。他觉得帝尧和大臣的话污染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颖水河边洗耳。恰逢巢父牵着牛犊来饮水,问他何故洗耳。许由就将尧欲召他为九州长,管理天下的事诉说了一遍,认为这些话脏了他的耳朵,所以洗耳。巢父听了,也不客气的答道,“假如你一直住在高岸深谷,谁又能见到你?你到处游荡,想博取好名声,别让你洗耳的水脏了我的牛嘴。”说完,巢父牵着牛往上游饮水去了。
这个传说叫做“箕山洗耳”或“许由洗耳”,后来演变成了另一成语“洗耳恭听”。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文: 升华
(接前文)天宝三年(七四四年)春,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这一时期,是李白创作最丰富时期。
天宝五年(七四六年),李白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艺术形象多采,表现手法新奇,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最具代表性的诗作。
在这首气象雄阔,天门洞开的巨幅“画作”中,湖中的明月为诗人送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在月夜清光照射下,李白飞渡过明镜一般之镜湖。明月将其身影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剡溪。南北朝大诗人、修炼人谢灵运当年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木屐,登上谢公曾经攀登之石径——青云梯。其后见海日,闻天鸡,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熊咆龙吟,云青欲雨,水澹生烟。
诗人写到“列缺霹雳,丘峦崩摧”,霹雳之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一个神仙世界突然出现,“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列队迎接诗人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
另外空间的仙境倏忽消失,诗人返回现实空间。诗人梦醒,嗟叹现实的无常,“古来万事东流水”。悠悠万事,皆有因缘,人生无常,然而在梦境中展现那一切,却是无比真实,又令人向往,那不就是古往今来,世人向往的天界景象,那怎么仅仅是虚幻的梦境呢?
从离开长安,到天宝十四年(七五五年)爆发安史之乱,李白一直处于到处游历中,虽漂泊不定,而其志弥坚,以诗明志,挞恶扶正,不惧权贵。
上元三年(七六二年),诗人当时六十一岁,在当涂小住,写下最后一首咏月诗歌。
《九日龙山饮》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月九日重阳节,李白在龙山(今湖北江陵西北)饮酒,菊花各处盛开,无论诗人去到哪里,都看到朵朵绽放黄花向他微笑。醉里看“风落帽”遗址(龙山上有著名落帽台遗迹),追思古人潇洒;明月下畅饮,观赏月中仙子翩翩起舞。最后以“月留人”收尾,留下一幅诗人与月宫仙子互动之生动画面:诗人沉浸在此脱俗忘尘、月明风高之境;而月宫仙子也用翩翩仙舞来表达惜别不舍之意。
月亮也是李白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他直接或间接写到月亮有三百多首。月兔、嫦娥、桂子是他的常客,他笔下之月亮千姿百态: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有“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有“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有“秋山绿萝中,今夕为谁明”等等,他对月之钟爱也可谓天下无双。
盛世唐朝被公认为中华文化的顶峰,璀璨辉煌,唐朝又是一个诗的国度,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文学作品中达到了空前的融合。有表达儒家入世之理、忠君报国的诗句,如“报君黄金台上意”,也不乏毕生钻研佛道之理的诗人,他们被当时人称为“仙宗十友”,这些人有的致力于修身养性,有的一生寻仙访道,寻觅着返璞归真之路,达到更高的生命境界。在“仙宗十友”中的诗作,千百年来传诵最广的无疑是李白的诗篇。在这些诗作中,李白笔下的明月,有如一面彻照世间的镜子,又如打开宇宙、时空的一扇窗户,让后人每每看到月亮,都会想到那些美好的诗句,心中生出光明、希望和感悟,千百年来,人们咏月、赏月,探求天理大道和人生的真谛,渴望回归美好、善良和永恒。
(全文结束)
【主要参照资料】
《千古英雄人物——李白》
《李白诗全集》
明慧网:唐朝诗人李白及其诗歌欣赏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文:刘如
这次的病案是张某给张锡纯的一封来信,讲述自己运用“一味薯蓣饮”治好侄女危重瘰证的过程。瘰证,就是民间所说的老鼠疮,西医一般称为淋巴结核。
原文:
直隶青县张××来函∶侄女××,已于归数载,因患瘰 证成痨,喘嗽不休,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来函索方。余揣此系阴分亏损已极所致。
俾先用一味薯蓣饮,每日用生怀山药四两,煮汁两大碗,当茶频频温饮之。不数剂,喘定汗止,咳嗽亦见轻。继又兼服薯蓣粥,作点心用之,渐渐全愈。
大意:
直隶(大致是今天的河北省)青县张某来信说:我的侄女某某,已经出嫁好几年了,来信得知,她因患瘰证成痨,喘咳不停,易出虚汗(气虚不能固汗,非指因热而出汗),或者心中常常觉得发慌心悸,躁动不安。问我可有办法寻得良方。我琢磨着此病应该是体内血、汗等阴液成分亏损到极限所致。
因此,我让她先服用“一味薯蓣饮(山药)”每天用生怀山药四两,煮出汤汁两大碗,当作茶水频频温服饮用,没用几剂,喘息平稳,虚汗停止,咳嗽的症状也变轻了。接着让她同时服用山药粥,以作点心,渐渐就痊愈了。
分析:
古时称这种病叫“瘰疬”。 民间有“十疬九死”之说。俗称“疬子颈”或“老鼠疮”,西医称它为淋巴结核。“瘰疬”始见于《黄帝内经》:“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也就是说,该病部位多见在颈部皮肉间,可看到大小不等的核块,小者为瘰,大者为疬。病初起时如豆,不觉疼痛,逐渐增多,累累如串珠状,故称瘰疬。成脓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往往此愈彼破,形成窦道,状如老鼠洞。颈部为最常见,严重时,可发展到肺部、腋窝和腹股沟部。治疗起来非常棘手。
从张某来信可知,他本人通中医医理,因此侄女才会给他去信,求要方子。也能推测出,在清末民初,女子出嫁后,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烦扰娘家,一则出嫁则为夫家之人,二则,也不能冒然打扰娘家,以免娘家人为自己担心。所以,他侄女应该是夫家求医诊治而不愈,病情越来越重,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这才向娘家人求助。信虽写的很简练,但大致情理如此。张某收到信可想而知娘家人大都知道了,担忧之情不言自明,病情到此已经十分危险。张见病情危重,因通医理,自行诊断为“阴分亏损已极所致”。用一味山药,治好了侄女,救了侄女一命。因此来函致谢。若是一般病情,也不至于来信感谢了。
张某其实是看到张锡纯书中“一味薯蓣饮”药方下的这段话:“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心慌不安的样子)……,及一切阴分亏。生怀山药(四两,切片) 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对照侄女的症状按照原方去治疗了。
该病多为好生闷气,情志不畅引发脾胃中枢气机受损,进而肺气虚弱,肝气郁滞,心神失养,毒邪趁虚而入所致。多见于青少年。
张锡纯说:“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宜用生者煮汁饮之,不可炒用,以其含蛋白质甚多,炒之则其蛋白质焦枯,服之无效。” 又说:“其含蛋白质最多,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
这段话很通俗,把山药的中药药性讲的很清楚。可入肺脾肾三脏,调理人体气血,恢复三脏经络气机的正常运行,肝必得血而柔,心也得血以濡养心神,整体气机舒畅调达,抑郁得解,心神安宁,情志复原。正气扶正,病得以除。
同时这段话提醒大家,不可用炒过的,要用生的山药,炒过的山药的蛋白质已经焦枯,张锡纯认为这样的服用无效。只有生者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功效,成为滋补药的无上之品。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当然今天人们多用西医治疗这种病,拖到很严重的情形可能不多见了,但是,该病在贫苦的农村依旧是难缠的病症之一,张锡纯为了给百姓更多的生路,把这个病案收录进书中,让走投无路、无钱看病的人多一份希望。所以,我们介绍这例病案,一则给出不同的思路和希望,供大家参考,同时也是为了说明山药的奇妙功用。
但是要提醒大家,得病后的诊断是很复杂的事情,每个人体质不同,具体原因不同,水土季节不同和患病后具体阶段的证候都不同,用药自然不同,就这个老鼠疮,中医还分阴证、阳证,治疗方法有时正好相反。因此有病一定要找专业医生来治病。不过,遵医嘱作为食疗恢复人体正气肯定是大有助益的。
一般没病的人,仅仅出于养生,用量不可如此巨大,这些案例,都是危重情形下身体极度缺失养分,用以救命的用法,所以,养生保健,建议买鲜山药熬汤作为饮食即可。尽管无毒,性平和,但过犹不及,万事万物都是此理。
山药讲到这里,已经7篇,估计会感到十分腻味,但念及今年冬季温和异常,冬行春令,好似春天的气息,恐明年春季温病外感流行,因此,下期最后介绍一则山药治好温病的案例。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文:刘晓
不管世人是否相信,人一生中的功名利禄寿命上天早有安排。为了让世人知晓一切皆有定数的天理,上天也安排了一些能人异士提前透露天机。
隋炀帝时的吏部侍郎高构颇有才干。一次,他负责人才选拔,当他看到房玄龄、杜如晦两个人时,愕然正视良久,然后降阶与他们行平等之礼。之后,又请二人入内共食,并告诉他们:“两位贤才肩负兴王辅佐之命,将位极人臣。杜如晦的官位稍稍逊于房玄龄。我想将自己的子孙托付给你们。”
后来,高构又对人说:“我阅人无数,从未见过如此贤才。他日必成为了不起之人,恨不能亲眼看到了。”
唐太宗贞观年间,杜如晦官至右仆射,房玄龄官至尚书左仆射、司空,皆为宰相。二人辅佐太宗,开创一代盛世,果如高构所言。
袁天罡是唐朝著名的相术大师。李义府客居蜀地时,慕名前去拜访袁天罡,袁天罡“见而奇之”,便对身边的人说:“此郎君贵极人臣,只可惜寿命不长。”
袁天罡将李义府请进家中设酒款待,席间,袁天罡将儿子袁客师托付给李义府,说:“我这个儿子只是当七品官的命,请你以后对他多加照顾。”李义府答应了。之后,他问袁天罡自己的寿命几何,袁天罡巧妙地答道:“五十二岁以后的事,不是我能知道的。”
不久后,在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侍中刘洎等的共同举荐下,才华出众的李义府开始步入仕途,并被太宗召见。太宗让他试着作一首咏鸟的诗,李义府即刻落笔而成。其诗为:“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诗歌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情。太宗深为欣赏,对他说:“我愿意将整棵树借给你,岂是只有一枝。”当即就破格提拔他为监察御史。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治被立为皇太子后,太宗任命李义府为太子舍人。李义府颇受李治信任。等到李治即位后,李义府仍然是身边的近臣。后被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果然位极人臣。后来因被告发窥测灾异、图谋不轨而被流放,五十三岁死于流放之地。亦如袁天罡的预言,刚好活过了五十二岁。
韦夏卿透三位堂弟官运
韦夏卿是唐代宗时的官员,曾官至太子少保。他在任东都留守期间,征辟了很多有才华的人,后来大都官至卿相,被人赞为“知人”。他甚至还能预测人以后的命运,不过,他这种知人乃至通过相面就预知命运的非同一般的能力,并没有人知晓。
一天,韦夏卿在退朝回家的路上遇见了堂弟韦执谊、韦渠牟和韦舟。三人在进士考试中并列第二十四名,都被任命为郎官。韦夏卿驻马观察三人良久,然后对韦执谊说:“你将成为宰相,但要注意保持晚节!”对韦渠牟说:“你应该另选新主,将很快会贵为公卿。”对韦舟道:“你们三人当中,无论是年寿还是禄位,你的时间最长,而且能掌握最高的军权。”
后来,这三个人的命运,与韦夏卿所预言的一样。韦执谊,唐顺宗时任宰相,唐宪宗时被贬为当时还很荒芜的崖州(今海南岛)司马,四十八岁时死于任所。韦渠牟,早年为韩滉使府从事,后任历秘书郎,被德宗看重后,任右补阙、左谏议大夫、太府卿,官终太常卿,五十三岁时去世。不过,韦舟之事不见于史书,而他如果掌握最高军权,应该是做了兵部尚书。
张山人断谁是宰相命
唐代宗时的礼部侍郎薛邕,内心一直想当宰相,所以找了善于相面的张山人到家中。为了避免尴尬,薛邕将兵部郎中崔造和前科进士姜公辅也请到家中做客。
薛邕借机问张山人:“坐上这几个人有没有能当宰相的?”张山人回答说:“有。”薛邕又问“几个人”,回答说“两人”。听罢,薛邕暗喜,觉得可做宰相的两人中一定有自己。遂继续问道是哪两个人。
然而,张山人的回答大大出乎了薛邕的意料,他说:“崔姜两位必当宰相,而且是同一时期就任。”薛邕惊讶之余也很气愤,默然不悦。
过了一会儿,崔造问:“为什么是同一时期呢?”他的潜台词是说,姜公辅现在还没有官职,而他已是正郎,不应该一起当宰相。张山人说:“命当如此,而且郎中是在姜公辅之后被任命为宰相。”
后来姜公辅做了京兆功曹,并且兼任翰林学士。当时有人说泾阳的将军姚令要进城捉朱泚(cǐ),朱泚曾在泾阳为帅,很得军心。姜公辅上书请皇帝派人去调查,唐德宗没有采纳,反而在其上书后十天,去了奉天。此时朱泚因泾阳兵变,反叛且自立为帝,还派兵攻打奉天。
德宗脱险后,后悔没有采纳姜公辅的意见,遂在行宫下令提升姜公辅为给事中平章事,即宰相。半年后,崔造从郎中升任丞相,果然是同一时期但在姜公辅之后。而没有宰相命的薛邕一直没能如愿。
参考资料:
《大唐新语》
《传载》
《太平广记》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