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日星期六

古籍中关于龙的记载:董奉处死恶蛟龙

文:陆文

来源:

龙这类,也是有善有恶的,恶龙和恶人一样最终都必遭,因果报应是一切生命都要遵循的理。

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的修道者兼名医的事迹中,就有处死恶蛟龙的记载。

当时浔阳城(现为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的东门通向一座大桥,大桥下常常有蛟龙为害百姓。蛟龙在传说中,是水龙的一种,一般分布在湖渊等聚水处。董奉得知后,决定为民除害,他书写一道符沉到水里不几天,就有一条死去的蛟龙浮在水面上。

我所知道的地球历史与奥秘(八):神传文化龙族传说
资料来源:《浔阳记》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古风悠悠:量大必然福大!(数文)

文:艾佚名

来源:正见网

一、从小立志

宋朝的范仲淹,从小就懂得立志。有一次他去算命,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问:“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

这位算命先生,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孩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也着实吓了一跳。他就问范仲淹:“你小小年纪,如何口气这么大?”

范仲淹有些不好意思,接着又跟算命先生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

算命先生有些纳闷,为何志愿如此悬殊?就问他:“你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志愿?”

范仲淹回答:“我想:不能为良相,就为良医,因为良相跟良医,最能救人。”

算命先生听完之后,很感动,一个孩子念念想着要救人!算命先生立刻就跟范仲淹说:“你有这样一颗心,实乃真正宰相之心也!所以你以后一定可以当宰相。”

二、父子同心

父母,给孩子取名字,就是对孩子的期许。范仲淹就给他的大取了个名字,叫范纯仁,期许孩子,有一颗纯正、仁慈之心。

他的孩子长大了,有一天,吩咐儿子押解五百斗麦子,回江苏老家。在运送过程中,范纯仁遇到了父亲的一个老。在交谈中,了解到父亲的这位故友,家庭状况很不好,父母都还没有安葬好,还没有出嫁,所以需要一大笔钱。范纯仁立即就把五百斗麦子卖掉,结果钱还是不够,范纯仁又把押解麦子的船,也卖了。这样就解决了他父亲故友的困难。

后来,他回京城,跟父亲报告,当时,父子两个,坐在同一张桌子旁边,范纯仁说:“父亲,我把五百斗麦子卖掉以后,钱还是不够…”

他父亲抬起头来对他说:“那你就应该把船也卖了啊!”

范纯仁说:“父亲,我已经卖掉了。”

这就是真正的父子同心!

为了救济别人,麦子卖掉了,船也卖掉了。范家的仁德之风,传了八百多年都没有衰,就是最丰厚的果报。

 

三、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范仲淹当初在一座寺庙的房间里读书。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袋金子。他当时还很穷,人们常说的“团粥糊”:煮一锅粥,煮完之后,让它自然凝固,就黏在一起,变成一大团,再用刀切开,一餐吃一块。在如此穷困的状况之下,发现了一堆金子,会如何处置?他却完全不为所动,就在原地,把它埋好。后来,他考取了功名,为济世惠民,尽心尽力。

以后,遇到一个因缘,这个佛寺知道他已经功成名就,就去找他化缘。范仲淹说:“好,我捐多少多少钱。”

听到的人很惊讶:“你现在也没有这么多钱!”

他说:“你们到寺庙里的某一个角落,去挖,那里有一袋金子。”的人,真的去挖,就是那一袋金子。

一个人还没有名、没有利的时候,他对名利都能够不为所动,这是读书人真正的功夫:所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他有这样的功夫,才能在如此复杂的官场,“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四、量大必然福大

范仲淹家里,有一块非常好的宝地,就是所说的龙穴。一般人会用来做什么?赶快把祖坟葬在这里,以后子孙会发达。

范仲淹没有这样做,他把这块地,捐出来建造学校,这块地在苏州,是一座学校的校址。将近一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八十几个状元。他兴建学校之利,不为自己,而是让更多的人,生活在这样的风水当中,依山傍水,读书的效果就特别好。

心量愈大福愈大!所以现在一千年过了,他的子孙、家道还是很兴旺。

(以上均据《渊鉴类函》)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学古随笔:见贤思齐焉,克服妒嫉心!

文:郑重

来源:

孔子有一句名言: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意思是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应该向他学习,争取和他一样;见到品德低下的人,要好好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将他作为反面教材,改正自己的不足。”

在这里,孔子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覆辙。这种理性、善良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精辟。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一个人的能力、性格、习惯、爱好、所处的环境以及受教育的程度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多样的人生,决定了我们每个人必然存在着差距。然而,差距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必须要找到并正视我们的差距,还要勇于改正我们的不足,以期缩短与优秀者之间的差距。而不是去掩饰我们的缺点和不足,不敢正视自己的差距,甚至嫉妒陷害比自己优秀的人。

我们也许无法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但我们也不想仿效成为某某第二,这像东施效颦,我们要做一个优秀的自己。也正因为要做一个优秀的自己,我们才需要不断地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比我们优秀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学习他们的长处,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世之法,学习他们的品质,学好真、善、忍!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意思是说:  “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又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意思是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引以为戒,改掉自己的缺点。”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对于指导我们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大有裨益的。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由于人们的性格不同,爱好不一,职责有别,才能各异,因而其角色、成就、处境、地位就有所差异,这是必然的。人们应当坦然地对待这一切,让差别成为促使自己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要宽以待人,而不是嫉贤妒能。

韩非与李斯,曾一同师事荀子。秦王政攻读韩非著作后,连连拍案叫绝,赞叹道:“寡人得见此人(指韩非),与之游,死无恨矣!”大臣李斯和姚贾,害怕韩非得宠,便设计挑拨秦王政与韩非的关系,韩非便被囚入狱中,被迫服毒自杀。李斯后来,也死于非命。真是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东坡就曾因一帮小人构陷的“乌台诗案”,而险些丧命。他的弟弟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用现代的俗语来说,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我们提倡公平竞争,提倡学习新知识,而绝非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比自己强时,总觉得心里不舒服,而产生妒嫉心,甚至想戕害、毁掉别人!妒嫉心是毒药,是砒霜!是损人而且害己的双刄剑!“妒嫉心不去,是不会得正果的。”

当代社会知识密集,技术繁杂,人才济济,群英荟萃。我们更应当见贤思齐,掌握真才实学,并通过正当途径,赶上并超越强者。你追我赶,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减少那些“一个人是条龙,两个人变成虫”式的内耗。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古今中外,许多在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是在学习别人的优点及反省自己的不足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塞缪尔?杜威,曾经说,他就是在读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传记之后,才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商业习惯的。

路德?杜德利,曾说过:“在文学上,我总是只与我认为很不错的老交往,我的朋友是经过我长期的。和我的朋友们在一起,我变得越来越崇高,创作的愿望,也愈来愈强烈。我总能从我的朋友那儿得到益处,十之八九,都是这样。”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如果我们能够经常同优秀的人往来,不断地学习他们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鞭策自己不断地向他们靠近,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提升到与他们相同的层次,并最终成为一个和他们同样优秀的人。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舍卫国少女今生又遇高僧 再去情执

文:净心

来源:

轮回纪实

前不久看到正见网上刊载的一篇,说到古印度高僧守戒劝善,帮舍卫国少女承受蛇之果的反噬,还以少女绝世之美。而今生与少女均在中国转生,在相遇,并且都已修炼法轮多年。

今生虽无绝世之姿,但也容颜姣好,慕者甚众。今生遇高僧之时,已是嫁做他人的少妇,但婚姻之不幸,让她感叹世上再无可信之人。而高僧今生是一位才高德彦的,所著颇丰。

一次少妇在阅读长者所著文章之时,突见无数亮点从电脑屏幕飞出,身体内某种机制开始运转,连表面的身体都有。少妇后来决定不再阅读,却在不知不觉中对长者生起崇拜之心。后来在一次与长者长谈之后又生出仰慕之情。那心态与当年舍卫国少女极其相似。而长者亦是有所察觉,无论少妇以各种借口希望与长者再次相见,均是婉言相拒。

少妇虽说多年,但在男女之情方面实修不够,知道修炼人之原则不可逾矩,但有时还是会想入非非,达不到修炼人应有的精进状态。

在被长者一次次相拒的过程中,少妇亦是看到了修炼上的差距,决心从此精进,不再为那千年情执所缠所绕。在真正跳脱出来之后,回头再看看那时为情所困的状态真是象在钻牛角尖,可笑又可怜了。何况此时的少妇不似当年的舍卫国的少女尚未修炼,亦知此时的法轮大法弟子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肩负着救度众生的使命。自己如若做不好修不好,怎么去救人呢?

同修与同修之间,说不上有着什么样的缘份,有些因缘很可能就是宇宙邪恶势力在历史上安排的,在修炼的最后关头考验你一下,有的同修没有把握好由此掉下去了。而那位长者同修不为情所动,断然拒绝的态度其实也是为自己和对少妇负责的态度,使少妇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从此精进。

而去掉情执的少妇亦是觉得神清气爽,学法炼功也易入静,救人的效率也更高了。有道是:
生生世世轮回转
恩恩怨怨情中埋
一朝得法去情执
同化新宇登莲台!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2018年3月2日星期五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45 命中有子-粤东异僧

贵族闺秀——观2018年神韵演出《大清格格》有感

文:李莲

来源:正见网

2018年神韵演出节目中的《》给人清新明媚,温婉动人的。仿佛来自天外的梅花,带給沁人心脾的芬芳。

此节目一开始,两排身着翠绿配黄栌色旗装,手拿淡紫泛着玫红色的手绢,亭亭玉立在王府荷花池前。盛开的荷花,潺潺的流水,远处水榭长亭,碧空白云,好一派夏日胜景。

倆个调皮的格格,正与两只飞舞的蝴蝶玩耍着,突然音乐一响,她们俩赶紧站好,随着音乐与众格格们翩翩起舞。音乐由最初的温柔旎旎,逐渐转变为恢弘大气,犹如淡雅的含苞欲放的梅花散发着幽幽清香,菩萨甘露一洒,天地间亿万朵香梅,竞相开放、仙姿婀娜。

一阵清丽的妙音划过,格格们低眉浅笑,犹如出水芙蓉,随风摇曳。她们时而婀娜漫步,时而活泼天真,又时而优雅稳重。不论是仪态万千的纤纤碎步,还是干净利落、优美的踢腿、下蹲、旋转,都展现了舞者扎实、深厚的基本功。

秀外慧中的格格们,优雅大气,秀发上佩戴着精致的旗头,旗头的中央是一朵粉红色的绢花,映衬着格格们秀丽的脸庞。镶有粉红色穗子的花盆鞋突显了格格们舞技的精湛,穿着这样鞋子,格格们举手投足妩媚温婉、端庄稳重。

格格在满语里意为小姐。是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为清皇族的统一称呼。作为正式称号使用时,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汉人习惯,重新规定了封号。作为非正式称号时,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

格格们头上的装饰叫“旗头”。戴上这种宽长的装饰品,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分外稳重、文雅。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上面还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

《大清格格》不但展现了大清王府格格们秀美端庄的仪态,清纯如朝露,还体现了格格们内秀的闺秀的气质及娇柔的风韵,是值得当代女性的中华传统女性的典范。

本文标签:, , , , , , ,

from 气功

简评《周易》

文:寓元风

来源:正见网

一、何谓《

,是此次预言、预测的方法,来揭示事物在一定周期内变异的规律及结果的一部神圣经典,通称《易经》。因为《周易》最早是由伏羲传授给人类的,所以又称《義经》。

《周易》开始传授时,尚无文字,只能口传。这样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到了商末周初,文字完全成熟,、周公父子才将《周易本义》(卦辞、爻辞)整理成文,后来孔子又将《周易大传》整理成文,这才有了千古定型的《周易》。

二、《周易》的作用与功绩

1、《周易》是传授给此次人类的一部启蒙、开智经典。

华胥、伏羲、女娲三位大神奉旨降生于“湫渊”(真实地址就在古“朝那县城”北七、八里处,《史记》、《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等典籍均有明确记载,现为宁夏固原市东海水库)旁,先用天上的泥土按神的形象捏了人,然后将天上的灵魂---元神塞了进去,便创造出了活生生的人---最早的人类。接着将早期人类分送到黄河、长江流域的多个试点上,用《周易》教导、引导他们在不断观察认识万事万物的过程中,摸索寻求生活、生存、繁衍的规律,逐步走上自由、自主和安康的道路。这,就是此次人类真正的起源。

2、《周易》是传授给此次人类的指路灯。

小到家庭、个人的吉凶祸福和生死存亡,大到国家、民族的兴盛衰落和生死存亡,在《周易》中都能获得答案。

如何趋吉避凶,对众生而言,都是一个非常严肃而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对于走正道、行善事的好人,《周易》能提前给予“趋吉避凶”的正确指导。今天的生意可作不可作、仗可打不可打、朋友可交不可交,等等,都能从《周易》中找到答案。

可以说,《周易》是中华民族5000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周易》是此次人类最古老的一部哲学经典。

哲学,是人类观察认识世界并以其结果指导自己行为的一门最基础学科。《周易》就是指导中华民族观察认识世界的一部最古老的哲学经典。

翻开《周易》,到处都是哲学的语言和结论。请看: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妻,有夫妻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介于石,中正。”

……

4、《周易》是此次人类遇到的一部天书。

人生在世,如何认识和处理天地人的关系和神人鬼的关系,《周易》不仅给予了总原则,而且随时随地都能得到明示。也就是说,只要走正道、行善事、做好人,神随时随地都在人的身边,指导着他,护佑着他。

老子概括的非常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人只要按照地理的特点、规律“为法理”行事,就已经置身于庞大的无边际的整体法理之中了。

刘伯温则说的更直接、更明确:“敬重天地神明……,谨当切记。”这实际上就是人的道德基础和行为啊!谨记和遵循这最基本的道德基础和行为规范,走正道、行善事、做好人,时时、处处都会得到神明的护佑啊!

如果人类不“敬重天地神明父母”,那就摧毁了做人的道德基础和行为规范,就撕毁了做人的道德和行为的底线,那人类不就走到最危险的境地上去了吗?神明还会护佑这样的人类吗?

三、《周易》最大最终的预言

说到预言,《周易》的卦辞,爻辞和大传,都是预言。而其中最大最终的预言,却是预言“上帝”。全文如下:

“帝出乎震,齐乎巽,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易经》卷之四第四章”

译成白话文,大意是:

上帝出生于东方,时间则为虎兔之年(寅卯年);他齐集弟子于东南方;他显与众生相见,却在南方;他和颜悦色的讲法说道在西方;他战胜邪魔在西北方;他辛劳于北方;他的圣言成书却在东北方。

把以刘伯温名义下发的三界最高天庭的御旨灵文《推碑图》拿来对照对照,再回顾回顾法轮——宇宙根本大法的传播过程,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这5000年前的预言是何等神奇,何等准确!简直神奇准确的令人瞠目结舌……

这一切,不都是神的安排吗?

是啊,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是神在几千年前,乃至几万年、几亿年前就已经安排好了啊!

四、《周易》的使命在“末世”前已结束

神奇的玛雅历法将此次人类历史确定为5200年(共13个阶段,每个阶段有20个演化期,每个演化期有20年),尤为神奇的是将最后一个演化期,即1992——2812年的20年命名为“地球更新期”。

1992年,不就是法轮大法——宇宙根本大法开传的那一年吗?

把2012年倒推60年,就是1952年。也就是说此次人类“末世”就是1952——2012年这60年。1952年的前一年1951年,不就是“卯”年吗?不就是法轮圣王降生在人世间的日子吗?不就是“帝出乎震”的日子和方位吗?

创世主——上帝——法轮圣王降生在人世间,是为传大法、救大穹而来,是为“法正乾坤”、“法正天地”、救度众生而来,是为“更新地球”、“更新人类”而来,也就是为“正法”而来,为“法正”而来。在如此空前绝后的大事大局面前,任何干扰、阻碍、破坏“正法”和“法正人间”的言行都是有罪的,都必须停止,都必须清除。《周易》的历史使命,在“末世”前业已圆满完成,而且明确预言了“上帝”的出现及其“圣言”“圣行”,那还能自己干扰自己吗?这就是人们普遍感到“算卦不灵了”的根本原因。

这里又涉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类“末世”为何又延长了?这是创世主——上帝——法轮圣王为了让大法弟子能更加精进修炼,同时能救度更多的众生,将原定的人类大劫难推迟了所造成的。

那推迟的起始年是哪一年呢?原定“豕后牛前耀德仪”的那年,即2008年,是此次人类大劫难的起始之年,推迟的起始年也应以此为据。从2008年算起,第10年就是2017年。已经推迟的人类大劫难的起始之年一到,其它的大劫难将会接二连三的到来……

众生,快醒啊!

有缘者,快醒啊!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酌古鉴今:债务还完,才能升天 (三文)

文:齐整升

来源:

一、贺知章有悟性,对修炼坚信不移

贺知章,在西京宣平坊(地名), 有住宅。他家对门有一个小板门(简陋的门),经常看见有一个老人,骑着驴,从那儿出入。过了五六年,看见那老人的脸色和衣服,还和原来一样,也看不到他的家属。询问巷中的邻里,都说他是西市卖穿钱绳索的王老,再没有别的职业。

贺知章观察、判断他不是凡人,便经常在空闲时,去拜访他。

老人迎接他很恭敬谨慎。他只有一个童子,在左右使唤。

贺知章问他的营生,老人很随便地回答。由于和他往来增多,逐渐地更加尊敬礼遇。老人说话也逐渐多起来,于是在言谈中,说了他善于修道炼丹之术。

贺知章平素尊信道教,所以愿意拜老人为师。后来,贺知章和夫人,拿来一颗明珠,自己说:“这颗明珠,是在家乡的时候得到的,珍藏了很久,特地献给老人,请求老人给讲授道法。”

老人就把明珠交给童子,让他用明珠换了三十个胡饼来,并请贺知章吃。贺知章心想,宝珠是特意送给老人的,非常珍贵。可老人却如此轻用,心里很不愉快。

老人已经察觉了,说:“道术可以用心得到,哪里是在于力争呢?悭惜之心不停止,道术没有理由成功。应当到深山穷谷之中,勤奋修炼,专心致志的探索,不是在市朝所能传授的。”贺知章听了,大概领悟了老人的意思,就立即拜谢了老人,开始有所作为。

过了几天,老人住的地方就消失了。贺知章于是就请求辞官,回到家乡,静心修道而去。

贺知章有悟性,对老人拜为师父,对他的话,听而能信,信而能行,行而能坚。必有所成!

二、黄尊师和道士和卖柴人

黄尊师居住在茅山,道术精深玄妙。有个卖柴的人,在岩洞中得到古书十几页,自认为是仙书,于是带着书,去拜见黄尊师,诚恳地请求拜黄尊师为老师。黄尊师接受了他的书,但不说话,每天派他去砍柴五十捆,如果回来稍晚、或数量不够,就大声喝骂,还用鞭子打他。但他(卖柴人)也没有怨恨的表情。

有一天,他(卖柴人)看见两个道士,在山石上下围棋,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天色就晚了,于是只得空手回来。黄尊师大怒,呵斥责骂他,还打了他二十棍子,问他是什么原因?就都如实回答了。

黄尊师说:“深山里没有人,哪里有下棋的道士呢?你是说的假话!”

卖柴人就一边叩头,一边说:“我说的确实是真的,明天我就把那两个道士捉回来。”

等到第二天,卖柴人又去了,又看见那两个道士,在那里下棋,他就假装上前去看,趁机去捉他们。两个道士了棋盘,飞腾到空中,上了高树。他只得到了几枚棋子。

两个道士,笑着对他说:“传话给黄仙师:由他给你传授法术!”

于是,他拿着几个棋子回来,详尽地说了他经历过的事情。黄尊师用嘉许的姿态和口气,就令他去沐浴更衣,然后向他传授了所有的法录(真实的法术)。卖柴人学完以后,就叩谢师恩,告别而去。

三、债务还完,才能升天

韦善俊,是京兆杜陵人。周游各地访道,找遍了名山。遇到,授他“三皇征召”的文书,获得了神仙变化的道术。他有时静静地栖息在山林荒野,有时喝醉了睡在道路旁。他经常携带着一条狗,称它“乌龙”。

韦善俊不管到什么地方,必定要把自己的食物,分出来一部分,给狗吃。狗得了病,毛都脱落了,很难看,人们没有不厌恶的。

韦善俊的,做了和尚,长久居住在嵩山,功劳最高,成为长老。韦善俊将要升天的时候,忽然对别人说:“我有一点债,没有偿还。”于是进入嵩山,去见他的哥哥。众和尚都因为他是师长的弟弟,多年外出,忽然回来,所以更加尊敬,小心侍奉。每次登上殿堂吃斋,韦善俊就牵着狗,在他旁边,分一部分食物,给它吃。众和尚因此都很讨厌韦善俊,就把这事儿告诉了长老。长老大怒,招呼韦善俊,斥责他,用藤条打了他十下!并且赶出寺庙(这就是还债完了)。韦善俊行礼致谢说:“我过去的债,已经还完,这回离去,不再来了。”又乞求洗了一次澡,然后就离去。长老答应了他。

等到洗完澡出来,韦善俊牵着狗离开。狗已经长到了六七尺,走到大殿前面,狗立刻变化成为龙,长到了几十丈。韦善俊骑上龙,升天而去。龙往天上飞的时候,大殿的一角被震下来,痕迹至今还在。

(均据《太平广记》)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2018年3月1日星期四

佛家故事:伽蓝的产权归谁

文:陆文

来源:

佛教典籍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当时一位居士将自己一处房业施舍给僧团作伽蓝。伽蓝就是当时僧团修行所住的房舍林苑,随着佛教進入宗教形式,伽蓝发展成为佛教寺庙。

这位居士不久后去世了,他的俩个,一个信佛,另一个不信,俩儿子就遗产分配产生不同意见。不信佛的由于贪婪,便说:那处人住的房地产也是爹留下来的遗产,是我们家的产权,咱兄弟俩必须要分一下。信佛的则说:那是父亲生前就已经布施给僧团的,不能算遗产,你的提议太不合适了。兄弟二人就此吵的不可开交。

信佛的想:如果这处房地产被我分得,那我就再施舍给僧团吧。于是他万不得已的同意了兄弟的意见。谁知,这处房产在分家过程中,竟分给了不信佛的那位。不信佛的那位,据此要赶走在此处修行的出家人。一位出家人为此同他争辩:这是您父亲生前施与僧团的,是赠予的产业。不信佛的则死不承认,咬定父亲只让僧人借住,并未布施,不是赠予。

不得已打了官司,法官经过调查询问,发现当初布施仪式的时候有很多证人都可以证明,大家都知道这是赠予行为,于是裁决此处房地产归属于僧团。

这个故事其实说明了自古以来寺院产权都很清楚,寺院归出家人团体所有。然而这个道理到了今天被共产党统治的中国,却被彻底的颠覆了。中共建政之初,寺庙道观的所有权都在土地改革等各种中,被粗暴的“国有化”了,很多的出家人都被赶走了。

然后,随着法制所谓的完善,中共颁布法律,对寺院的强占和国有化有了所谓法律依据。例如中共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这样一来,宗教建筑、场所的土地,都成了国家或集体所有。中共《物权法》第51条规定“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中共《文物保护法》第5条规定:“中国境内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所以庙宇、宫观等宗教不动产,以及各宗教使用的法物、器皿、经籍文献等宗教动产,只要被认定为历史文物均属于国家所有。而在大陆,国家和各级政府都是由中共控制的,所谓国有、集体所有,实质上都是中共党操控的,成了事实上的中共党产。为了中共的利益,所有的寺院可以任意被开发成经济资源,也可以任意被拆迁毁灭。

目前,中国大陆的佛教寺院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具体的管理权,历史价值较高的归文物局管,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归旅游局管,风景名胜之处的归园林局管。大陆的所谓佛教协会,也是一个党控制的机构,为党服务。历朝历代凡是强占寺庙的都被千夫所指,由于观念的变异,到中共这儿反倒成了正大光明的。由中共培养出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甚至直言:庙宇所有权就应归国家。

发展到现在,真心向佛的出家人失去了对寺庙的话语权,支配权更无从谈起。大陆的各级政府与管员,为了政绩与金钱,纷纷发掘和经营本地的文化资源,几乎所有的宗教场所,在政府眼里,都变成了创收工具,大张旗鼓的搞旅游开发,并非真正尊重而是滥加利用佛教,谋求利益最大化,同时在佛教界大量培植符合其要求的“方丈”、“高僧”。 寺院道观被地方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商业化,只能眼看着滚滚红尘涌入山门。许多地方,私人向寺庙主管部门交纳一定费用后,就能采取入股或承包的方式经营寺庙,请些配合他的僧人充当门面,或干脆雇人冒充出家人。大陆的寺庙不仅收门票,往往还有各种收费的服务项目。比如,烧香要买香,撞钟要花钱,至于办各种价格的道场,更是要你花大把的钱等。据大陆《南方周末》报导,在法门寺景区,这里每一个功德箱都有创收指标。每一尊佛像都有天价的供养标价。最贵的是装载佛指舍利的舍利宝塔,标价一亿。信仰成了生意,成了职业。

本应供出家人清修的庙宇,不再清静,成了不信神的共产党牟利赚钱之处,大发佛难财。人们对佛教、道教的信仰被共产党通过这种形式绑架与亵渎。释迦牟尼佛当年传出的“戒、定、慧”佛法,要求修行人必须出家才能修成,现在大陆的寺院道观都已不是修行之处,佛教出家人修炼的环境已经荡然无存,现在的人确实已经无法在佛教中修炼了,佛教完全走入了末法。

其实当年释迦牟尼佛就曾预言末法之时,人们无法在他传的佛法中修成。在《法灭尽经》中流传下来一句话 “自共于后,不修道德,寺庙空芜” ,就是指共产党对佛教的彻底破坏,寺院是出家人的修炼环境,此时寺院尽管表面上可能金碧辉煌,实际上却是空荡荡的不再有修炼人。佛教中的佛法也不再能度化那时的人。

那是不是人就只能等着轮回与毁灭,再也没有希望了呢?不是,佛陀是慈悲的,释迦牟尼佛还曾预言未来会有转轮圣王度化众生,会有未来佛,讲了许多这方面的事。据有的修炼人专门考证, 转轮圣王就是未来佛。历代许许多多的佛教徒都在等待转轮圣王下世救众生。

为了对你的生命负责任,我还要郑重的告诉您:现在洪传于世的法轮功,又称法轮,是佛家极上乘的修炼功法,也是佛家最方便的修炼法门。当您有幸得法时,您一定会庆幸,您能与历史上无数佛弟子都在等待的大法有幸相逢。有心修炼的有缘者,千万不要错失得法的机缘啊。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身在公门好修行 作恶最终会得到恶报

文:铭刻

来源:正见网

古语云:“身在公门好修行。”用今天的话解释,人的工作场所就是修行之地,一心为公,不让私心杂念起作用,发出来的公文,做出来的事,百姓受益,没有冤案的发生,这就是做得好,会得到福报;反之,凡事从私欲出发,公权私用,谋取的是个人的利益,伤害的是百姓的利益,甚至百姓的身家性命,冤案频发,做的就是坏事、恶事,最终会得到恶报。

一个人的工作可能是福报的源泉,也可能是最终得到恶报的导火索,这取决于人的一念

西汉有个叫何少卿的人,精通法律,在汝阴县担任狱吏,救活数千人。后来担任丹阳都尉,狱里无蒙冤的囚犯。西汉武帝时,何少卿担任廷尉的职务。与张汤是同时代的人。张汤办案严酷,但何少卿务求仁恕,数次与张汤力争,虽然不能每次都能争取成功,然而何少卿救活的人数以千计。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阴历三月,天阴,下大雨。何少卿在家午睡,中午梦到贵客车马满门。睡醒后,告诉妻子。话还没说完,门外有八十多岁的白发人,恳求避雨。雨很大,老妇人的衣鞋却滴水不沾,很干净。雨停了,何少卿送老妇人到门口。老妇人对何少卿说:“您有,今天送给您‘护身符’,来使您多子多孙。”于是,从怀中掏出护身符,形状如同竹简,长九寸,共有九百九十枚护身符,传授给何少卿,告诉他子孙佩戴这些护身符就会昌盛。何少卿这年五十八岁,已有六个儿子,五十八岁后又生了三个儿子。从此,世代都是名门望族。

何少卿的善心得到了善报。他不但多子多孙,后代当官的很多,被记载到正史《后汉书》中,名垂青史。

《资治通鉴》和正史《魏书》、《北史》记载,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崔浩是北魏的,由于自以为自己了不起,不把佛法放在眼里,也不喜欢老子的学说。他多次在太武帝拓跋焘耳边,诽谤佛法,向进言,鼓动皇帝除掉佛法,下诏诛杀长安的和尚,烧毁佛像。

道士寇谦之虽然希望兴道教,但没想到崔浩竟诛杀和尚,与崔浩力争,苦求崔浩不要杀害和尚,崔浩不听。

崔浩在这次灭佛运动中,权倾一时,风光无限,以至于“自比张良”,一个作臣子的,就敢花三百万劳力,把他编写的国史,刻在碑林上,让天下都来瞻仰,狂傲得过了头。

公元450年(太平真君十一年)黄历六月,在这次灭佛运动还没有结束时,得意忘形的崔浩就被皇帝以受贿罪,诛杀了,连累了亲族也被砍头。

同样身在公门,何少卿与崔浩的截然不同,一个救人活命无数得到福报,一个狂妄无边,迫害佛法,杀人为乐,很快就得到恶报,不但自己被杀头,还连累亲族被砍头。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2018年2月28日星期三

细语人生-见证法轮功的神奇(第十二集)

【细语】见证法轮的神奇(第十二集):当今世界,天灾人祸不断,如山崩、海啸、地震、飓风等等。而在中国,老百姓除了这些之外,还要面对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有毒食物,各种欺诈,强制拆迁等等,现在北京又出现了驱赶底层老百姓……生活在的百姓,活的既不安全,也没有尊严。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怎样保护自己和家人呢?今天湖南郴州的法轮功学员李梅芳,和大家分享发生在她家的一部神奇故事。

来源: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拜虎岗”的来历!(数文)

文: 陈必谦 整理

来源:正见网

一、上苍下雨,促成母子相认!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朱寿昌。他不是的原配,因此父亲的原配对他母亲很排斥,就设法逼他母亲改嫁。朱寿昌七岁时,母亲就离开了他。他长大以后,总是想着要把母亲接回来奉养,一直都没能如愿,过了五十年都没有找到。那时他做了官,内心一直在想,“孝为百行之首”,一个人一生不能奉养母亲,非常遗憾。他下定决心把官职辞掉,去找母亲。他对家人说,这次我去找母亲,假如没找到,我就不回来了。他就往陕西的方向,一路找去。

结果走到一个处所,突然下起雨来,他就停在那里躲雨。刚好遇到一些人,就跟他们询问有没有看到像他母亲那样的人?

非常巧合,他母亲就在其中。这是孝感天地,他的孝心感得上天降下雨来,成就了他的孝心因缘。后来,他就把母亲以及所有的小兄弟姐妹,都接回来,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二、亲涤溺器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黄庭坚。他虽然官位很高,但是每天回家,一定要亲手为他母亲洗尿桶,洗粪桶。即使佣人再多,这件事他也不愿假手他人。他觉得这样做,最能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关心和报恩的愉快!

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黄庭坚是念念想着父母的生育、教养恩德。假如每天没有帮母亲做些事,心里就不好受。

所以,有父母可以奉养,内心很踏实;有父母可以奉养,是最大的幸福。

三、快如电话的神奇感应

曾参是古代一个很有名的孝子。有一天,他上山去砍柴,刚好有朋友来找他。在古代有朋友来拜访,可能都是走了两、三天的路才到的。

他母亲为人特别忠厚,想到朋友从远地而来,假如又没有见到曾参,这样对朋友,就很不礼貌。所以,她就立刻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针,这一针扎下去,曾参立即就觉得心痛,心想一定是母亲出事了,立刻快步赶回家里。

结果,他一回家看到母亲,马上跪下来说:“母亲,究竟有什么事,为什么我的心一阵痛?”

母亲跟他解释说:“因为你有朋友过来,我想赶快叫你回家,所以我才这样做。”

古时候,没有电话、电报,母亲就以针扎手,就能接收到母亲的召唤而立即赶回家中。这就是神奇的感应!

四、子路为亲背米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路,子路很孝顺,常常走到百里之外,把米背回家来,让他的父母吃。后来子路做了大官,每天的菜饭非常丰富,子路反而吃不下。

人家就问他:“这么好的山珍海味,你为什么吃不下?”

子路对大家说:“这些饭菜比不上我帮父母背了一百里之外的白米香,而且我的父母,现在也没有来吃这样丰盛的菜肴了。”子路能时时想着父母,替父母分忧。他觉得要能亲自奉养父母,过这种生活,才非常踏实、非常愉快!

五、虞舜孝天,动物也来献力!

古代舜王,是性情极为和顺的著名孝子。他虽被父母和异母兄弟百般虐待,但从不怨天尤人,依然一心一意孝顺父母,友爱弟弟。

他这样宽大的胸襟,以及至孝的,感动了上天。当他在历山耕种时,大象来帮他耕田,小鸟儿纷纷来帮他除草,靠着动物们的努力合作,他把历山开发得非常好。

那里的邻里乡亲,都赞许舜的孝行。“远者怀之”,离他很远的人民,也对他的德行,生起恭敬之心。因此,舜的孝行与名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舜用他的德风,自然而然的感化人民,最后,连尧帝都很佩服。尧帝不仅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而且把天下禅让给他。

后人称舜王为“虞舜”,他的也就万古流芳,传流至今。

六、哭竹生笋

古代很多孝子,即使没有听到父母的吩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需要,而主动去为父母做事。在三国时代,有个孝子叫孟宗,大家可能听过“孟宗哭竹”的故事。

孟宗的母亲有病,脾胃很虚弱,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吃不下东西,突然很想吃竹笋煮的羹汤。孟宗想,母亲想吃笋羹汤,假如吃不到,一定会很难过。可是冬天,哪里会有竹笋呢?他走到竹园里,伤心地抱着竹子,哭泣起来,不知如何是好?

有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说法,他这份至诚的孝心,感动了竹子,地上竟然长出了鲜嫩的竹笋。他喜出望外,采了竹笋,给母亲煮了笋羹汤。母亲吃了笋羹汤,病就好了。

万物有灵!当人有善念之时,大自然与人心,会产生互动,呈现一种动态。古代众多的孝子,为什么能感动植物、动物,甚至于感动最凶猛的老虎?凭的都是至诚的孝心!

这样的好戏,我们的老祖宗上演了几千年,我们应不应该继续演下去?当然应该!只要我们能学到他们那种真诚的孝心,一定可以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演一出又一出感人热泪的好戏。而真正的孝子能让父母宽慰,让父母身体健康。

当然,我们也应该尊重生命,珍惜万物,博爱众生!

七、明朝有个“拜虎岗”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名叫包实夫,他在私塾教书。放假的时候,他要回家去看望父母。结果走在路上遇到了一只老虎,把他叼起来,带到另外一个僻静的地方,准备把他吃掉。

包实夫并没有惊慌,古代读书人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面对生死不恐慌。但是他很诚恳的跟老虎说:“我被你吃,是我的命,但是因为现在,我有七十多岁的父母,要奉养!是否可以让我奉养完父母,再来让你吃?”

这一片孝心,让最凶猛的老虎都感动了,这只老虎就把他放到地上。包实夫向老虎叩头拜谢后,老虎就走了。

当地的人,就把那个地方,取名为“拜虎岗”,包实夫奉养父母那一片真诚的孝心和对老虎的那份仁义。

不只是动物可以被感动,不只是植物可以被感动,天地万物都能被感动。所谓“万物交感,以诚以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到极处,天地都会受感动。

(均据《渊鉴类函》)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十六)

文:启航

来源: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十五)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十四)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十三)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十二)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十一)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十)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九)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八)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七)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六)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五)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四)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三)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二)
一路圣缘:摩天国与金字塔(一)

再说祭台,一日日的裂开,露出里面的石头来,摩乐感谢上天的恩赐,再次发愿以的心来修建金塔。摩乐在国中选出八百名模样周正,品行、力气上乘的威尼达(指年轻的未婚男子,意思是大地上的勇士,有刚猛不屈之意),摩彩选出端庄、纯净的一百名美尼佳(意为纯正、贞洁的少女),准备建塔事宜。

上界的层层神仙都在关注人间,关注摩天国,因为这一次修建的佛塔中要供奉的巨佛,在不同层次的有些天神知道,巨佛的威德涵盖了来到三界中的所有神佛,他伟大的佛体穿越了无数的苍穹,在无量的宇宙中又有无穷的形像,他层层层层结缘于无可计量的生命,所有的生命把得救的希望、神体的重塑寄予伟大的佛,这是万古未有的大事,所以天上的神仙都在严谨的对待建塔的事情。

天意要建一个佛塔,围绕天象在人间進行的一切要体现天意。天意选择了摩天国,佛塔的规模、尺寸以及建塔用的石头,人员的选择,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有神仙在天界参与。在人间出现的一切没有偶然的,都是神在安排,不能出现一点纰漏。

在摩天国,对于那些参与佛塔修建的人来说,有了修建第一个金塔的经验,第二个金塔的修建就更从容了,国王、臣民更注重修心诚意。因为人们都知道了,通天棋在祭司的手中,祭司是通天棋的主人,当通天棋找到主人的时候,巨佛会出现在人间,金塔中要供奉伟大的巨佛,巨佛在未来能救度一切人脱离苦海,入光明界,不复轮回。知道了消息的人们都非常激动,举国上下,在关注佛塔的修建。

在金塔的修建过程中,民间的艺人自发的组成了艺术团体,有乐队、舞蹈队。乐队谱写乐曲,颂赞神佛。舞蹈家编排盛大的舞蹈,礼敬神佛,舞蹈命名为“云舞”,要展现出仙界的神韵。用来礼敬神佛的乐曲和歌舞都在精心的准备、演练中。

金塔修建的比第一个要大,修了近一年的时间,而巨佛也雕塑好了,迎途中,万巷人空,人们都在路边顶礼膜拜巨佛,心情激动无比。

安置佛像的仪式,盛大而庄严。请佛的仪式由蒙刚主持,蒙刚诵读佛经后,把佛经放入佛像里,用纸糊上。

蒙刚面对佛像,说:“伟大庄严的巨佛,在公主蒙难时,您慈悲的出现在她面前,您的子民修筑了金塔,请您驻留在世间,教化众生。让我们以虔诚的心来期待,等待您的降临。”

停顿一下,蒙刚又说:“伟大庄严的巨佛,请您倾听我们的颂祷,请您护佑我们的,请您引领我们的灵魂,在这个世界上,我坚信,佛的光辉会照耀到每一个角落,众生的善根因您的光芒,不致蒙尘,因您慈悲的呼唤不致沉沦,因您的授记不失佛缘,因颂读佛号而清醒。请佛放大光明,赐众生福,加持众生的佛性!”

蒙刚说完后,大家都在注视佛像,人群中不断有人发出惊讶的声音,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有人看到了佛,有人看到了光,有人看到了莲花宝座,有人看到了七彩佛塔,摩彩看到从蒙刚身上出去一个形像,上到佛像身上,摩彩非常惊讶,眼前闪现“活佛”两个字。

继蒙刚之后,摩乐跪拜在佛前,发出虔诚的心愿,他说:“伟大的佛啊,现在您保佑着我们,未来您要拯救我们,我愿以最虔诚的姿态,叩拜佛前,聆听佛的教诲,愿我礼敬神佛的心,亘古不变,愿我的万民,以虔诚之心礼佛,紧握佛缘,不致沉沦。”

文美跪拜在佛前,说:“伟大的佛啊,请在遥远的后世赐给我一个宁静的心灵,让我静心持颂、秉行佛的教诲,不被世事纷扰,请佛加持我吧!”

摩彩跪拜在佛前,说:“伟大的佛呀,在未来恶世,愿我的记忆能够苏醒,愿我的叩谢无比虔诚,愿与我结缘的国民都得救度,愿我对佛的敬仰不因万古的轮回而蒙尘懈怠,佛啊,到时请唤醒我吧!”

摩奇叩拜佛前,说:“伟大的佛呀,请求在未来,佛赐我智慧,让我不迷失在人中,请伟大的佛唤醒我吧!”

若莲跪拜在佛前,说:“伟大的佛呀,请赐给我纯净的心灵,不让我迷失在人中,我愿全身心的敬仰佛,请佛加持我!”

继王室成员之后,昆仑跪拜在佛前,说:“伟大的佛呀,未来恶世,无论如何,我愿拥有纯净的心,去聆听佛的教诲,并铸造伟大的佛像,去唤醒人们沉睡的心灵,请佛加持我吧!”

摩彩听后,心想:“如果那时,我希望见到巨佛时同样有巨大的震动,记起过去,知道佛一直在保佑着我们。”

九十九岁的老人摩希跪拜在佛前,说:“伟大的佛呀,在久远的未来,在聆听到您宣扬的佛法时,如果我仍然是一位年迈之人,我愿佛加持我,赐我一个的身体和智慧的心灵,我愿以不老的身心,精進在佛前,我请求佛的加持和护佑。”

各行各业中德高望重之人都纷纷跪拜在佛前许下了庄严的诺言,希望自己保持纯净的心,在未来能得救度。天地神灵,对这一刻人们的誓言都有记载,巨佛对所有的誓愿都给予加持。

盛大的仪式之后,舞蹈家、家纷纷做好准备,登上已经搭好的舞台上進行表演,感谢、讴歌神佛。蒙刚祭司亲笔写下“之舞”四个字,赠给舞蹈家。演出在持续進行中,人们在欣赏歌舞,沉浸在喜悦中。

(待续)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2018年2月27日星期二

古风悠悠:周朝为何能享国八百年?(五文)

文:陆真整理

来源:正见网

一、周朝为何能享国八百年?

我们研读历史,就要以史为鉴。周朝绵延八百五十六年,原因何在?孝和悌!

在周朝,孝悌的概念,就有了相当扎实的基础。周武王的父亲是周文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周文王对他的父亲非常孝顺,确实做到“晨则省,昏则定。”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他都必定三次前去问候他的父亲,看看父亲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假如父亲的胃口不太好,他知道了之后,内心就会很着急。等父亲的身体稍微舒适,吃的比较正常时,他才觉得宽慰。

由于周文王做出这样的榜样,所以周武王侍奉周文王也非常的孝顺。有一次周文王生病了,周武王服侍在侧十二天,没有宽衣解带,帽子都没有摘下来。时时刻刻都在照顾他的父亲。由于这份孝心,周文王的病很快就好转了,所谓“至诚感通”。试问周文王喝的那杯汤药,跟一般人喝的汤药是否一样?不一样。因为武王孝心的作用,水的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孝心溶入烫药后,能使汤药喝下去就特别有效。所以周朝以“孝”治天下。

周朝也以“悌”治天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王季有两位兄长,一位是泰伯,一位是仲雍。他们三,都是太王所生,太王是周文王的爷爷。当他看到周文王出生的时候,非常欢喜,觉得这个孙子是圣主之相。而文王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看到父亲如此疼爱孙子,两个人就相约,以父亲生病的名义上山采药。这样一上山,就再也没有回来,把天下让给了他的弟弟王季,进而传位给周文王。而泰伯和仲雍,这种作法是尽到了孝心,因为他要让父亲放心做事,不希望父亲因为他们两兄弟而有所顾忌,而没有传位给他的弟弟王季。

所以这一让,成全了父亲的心意。这一让,也成全了兄弟的情义,连天下都可以让,还有什么事可以令兄弟不和?所以,让出了孝,让出了悌,还让出了忠,忠于天下百姓!因为让出了王位,可以让周文王领导全国人民,所以是尽孝、尽悌、又尽忠。

上行下效,周朝人民就以这些圣贤人为榜样,所以朝代绵延八百多年。在周朝,因为人人都懂得礼让,所以成就了国家非常良好的风气,国运强盛,久久不衰。

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年纪还小,由辅政,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后来周成王长大了,有些流言蜚语传到了朝廷,说周公可能有野心。周公不等周成王有什么想法,自己就放下权位,来到了他治理的鲁国。周公确实念念为君主,为他的侄子着想,不希望他为难。

后来,周成王出外的时候,看到天空有异象,大白天还有打雷。古代人都了解“依报随着正报转”的道理,成王就开始反省,我是不是有哪些做法,不顺天道?他就到了太庙前反省,刚好发现周公为兄长祈求延寿的祷告文。周成王看完,非常感动,也非常惭愧。他的叔叔这样辅佐他,又为了祈求他的父亲延寿而祷告。所以,周成王带着文武百官,亲自去将周公迎请回来,让周公能完成制礼作乐之盛举,所以周朝能够长期兴盛。

二、庾衮侍疫

古人对兄弟手足之情,非常重视和珍惜。在晋朝之时,有个孩子叫庾衮(读滚,古代华贵的衣服)。恰巧他们那个地区发生瘟疫,他的兄长已经因为瘟疫过世了,还有一位兄长正在生病。乡里所有的人,都撤走了,他的父母跟他的伯伯、叔叔也要走,还要把他带走。庾衮跟长辈说:“我不容易生病,所以不要害怕,我要留下来。”

我们看到古代这些圣哲人,他的存心确实是可以做到“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其实这样的态度,与宇宙人生,暗合妙道。当他以道义的态度面对人生,纵使生命结束了,他来生绝对会有好地方可以去。假如违背道义,纵使苟延生命,来世能不能有好的去处?不能!而且更重要的,虽然能活几十年,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一生都不会幸福。而往往有舍身取义态度的圣哲人,就能演出一场一场的人生好戏,能化干戈为玉帛,化凶险为吉祥。

庾衮留下来照顾,晚上还到他死去的兄长墓碑前祭拜,独自哭泣。没过多久,他哥哥的病就好了。为什么会好?做兄弟的有这样的深情厚谊,端的每一碗药,都有善念加持进去,都有道义、恩义的加持,所以他哥哥喝下去,特别有效果。后来兄长的病好了,他也没有被传染。父母回到家乡,看到两个孩子还活着,高兴得不得了。这是在晋朝,庾衮演出感人肺腑的兄弟之情。

三、李绩焚须

唐朝有位大臣叫李绩,他是随着唐太宗建立很多功业的大臣。有一次李绩生病了,御医提到,给李绩的药方中,要用胡须做药引,唐太宗一听,二话不说,提刀就把自己的胡子割下来,拿给御医。

李绩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感动,到皇上面前,叩谢龙恩。所以一个领导人,只要时时能为下属着想,相信一定会赢得大家对他的爱戴。

而李绩对他的姐姐,也非常恭敬,那时他已经是国家的大臣,他去看望姐姐时,还亲自帮姐姐煮粥。在煮粥的过程中,因为火势太强,把胡子烧了。他姐姐一看,怎么把胡子烧了?就告诉他说:“家里的仆人很多,让他们去做就好了,你又何苦亲自来做?”

李绩对年老的姐姐说:“姐姐,你从小对我关怀备至,我时时都想要回报你。我们年纪都这样大了,我又有多少,能够亲手帮你煮粥?”

所以李绩的心中,时时不忘姐弟的情谊。

四、郑濓碎梨

在明代,有位大臣叫郑濂。他们家族七代同堂,有一千口人居住在一起,相安无事。皇帝听了很欢喜,就御赠一块“天下第一家”的匾额。御封之外,送了他两个梨,还派锦衣卫跟在后面,看看他如何把两个大水梨,分给一千个人,如何分的?

郑濂回去,不慌不忙,吩咐人运来两个大水缸,一旁放一个梨,把梨捣碎,让梨汁流到水缸里,混合在一起。然后说:“来,每人喝一碗”,如此大家都觉得非常。子孙中比较亲的人,见郑濂能如此公平,就会肃然起敬;比较疏远的后代,见长辈能这样公平,也非常佩服和崇敬。所以,平等、公平,是治家的第一重要条件。

五、陈防家里“一犬不至,百犬不食。”

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陈防。他家十三世的子子孙孙,都同住在一起,家里共有七百余口人。他们遵守祖宗的遗训,不分家,而且不请佣人,所有的活,都自己做。

这样做好不好? 好! 真正让孩子去学习劳动,孩子才知道感恩。假如孩子很会花钱,他就很奢侈。家里的活什么都不做,他会如何?懒惰,又奢侈、又懒惰,又不知道感恩。所以,一个不勤劳所延伸出来的坏习性,可真不少。

他们家每次吃饭,都是七百口人聚在一起吃,相当热闹。他们家养了差不多一百只狗,这一百只狗,也自动的像主人一样,一定要等到所有的狗全部到齐了,才开始用食,这就是“一犬不至,群犬不食。”这种孝悌之风,也感动了他们家的狗群。假如你是他家的邻居,你看到这一幕又会如何?感动!感动之余要想想,我们自己若在家里吵吵闹闹,岂不连狗都不如!

如此之盛况,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也很感动,立即免去了他家所有的徭役。

人的德行,真会感动狗!有些人说:“我不相信。”现代的人,都很难相信这些感应事例,为什么?他们都说:“我都没有感应,为什么它们有?”会说这种话的人,是没有认真去想一想自己的存心,与圣哲人的存心有什么不同。

(均据清代《渊鉴类函》)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2018年2月26日星期一

【命运的迷雾】什么是偷钱﹖

底特律观众感激神韵加场 感受“智者来自东方”

来源:正见网

2018年2月25日星期日晚,神韵艺术团演出再次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至此,神韵北美团在底特律连跨两个周末,历时十一场圆满成功。艺术家们谢幕时,座无虚席的热情观众不停的向神韵艺术家们挥手致意。散场后,人们依然依依不舍,很多观众在剧院外排队,和神韵的大巴士合影。

据主办方介绍,最后一场是1月30日才刚刚宣布加场的,因为不断的加座已经无法满足密西根观众希望观看神韵演出的热情。而加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全部售罄。很多观众表示:“非常感谢神韵(在底特律)加场,我们才有机会看到这么优秀的演出!”还有的表示:“我们知道舞蹈家们已经非常辛苦了,太感谢你们再演一场!”

自2006年成立以来,神韵每年一套全新节目,加上神韵在舞蹈、音乐、、服饰、色彩搭配等领域的高超造诣,纯善纯美的艺术境界让现场观众领略到超越时空的心灵之旅。2018年是神韵第十一次莅临底特律,每年前来观看的观众越来越多,主流观众们无不赞美神韵是“世界第一秀”,为密西根州带来的纯正纯善、涤洗人心的艺术飨宴。

国际牧师协会首席营运官:神韵在找回传统

国际牧师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aplains , IAC)的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财务官Jerry Piscopo先生和Sherill Piscopo女士观赏了2月25日晚的加场演出后赞叹,神韵在找回传统。

神学博士Sherill Piscopo女士是Evangel Association of Churches and Ministries组织的联合创办人,同时,她也精通芭蕾和现代舞。她赞叹说:“神韵演出像神话般美好!独一无二!我非常喜欢演出中展示的各种舞蹈风格,演员们的服饰出类拔萃,舞蹈编排无出其右者!”

Piscopo女士说:“都是最杰出的!他们肢体语言的表达很有水准,他们的队形和舞蹈姿势相当出色。”“看到他们在台上跳舞,我感到自己非常兴奋,我真的很想站起来,跟他们一起跳跃和翻腾。”她表示,能看出中国古典舞的肢体语言相当丰富,“舞蹈演员对人物的刻画和感情的表达都是最完美的!在演出中,他们一直在跟观众交流,这一点他们做得非常完美。你能看到他们的面部表情,你能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太棒了!”

Piscopo女士表示,表现唐朝大将军薛仁贵的故事感人至深,“这个舞蹈的男主角和女主角非常卓越!在他们分离的那一刻,你能感受到那股痛心,能真切的感受到!他们两个人的演出都是最出类拔萃的!”

Piscopo女士表示,得知中国的传统文化神传文化,神韵正在复兴中国的神传文化,她赞许地说:“他们做得真好!我看到他们正在将很多传统找回来,恢复这些传统,这太好了。”

她表示,神韵舞蹈演员训练有素,舞蹈质量相当之高,“我要推荐我所有的舞蹈演员们都来看神韵,来看看他们的训练有素!所有的一切都是一流的。”

Piscopo先生也是一位神学博士,他表示:“演出非常完美!非常完美!”“演出中的神性信息,我们非常喜欢。我喜欢(艺术家们的)付出和奉献,以及他们对神的敬仰,和神最后对人类的救赎。”他说:“我非常喜欢神韵舞蹈的神性内涵这个基点。他们尊重神,敬仰神,这些都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

最后,Piscopo先生表示,“演出非常成功,我会把神韵推荐给他人。”

“演出启示了人类的未来 神韵会产生伟大的影响”

分别在佛罗里达州和密西根州四个教会担任牧师的Jacob Knoedler,和家人一起观看了神韵北美艺术团的演出,他说:“我喜欢(神韵)演出的丰富性,神韵的演出回溯到了五千年,并且把其复兴,我很喜欢,演出覆盖了很多的朝代和人群。”

他接着说:“节目中的开始和最后的场景,出现在中国的文化中,节目中启示了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作为牧师,我知道智者会来自东方,我以前以为东方是指印度,现在看了(神韵),我觉得这个智者会来自中国。”

谈到人类的未来,Knoedler牧师表示:“特别是在人类的最后,可以说人类把很多事情搞砸了,但神会来拯救,这也是基督教的信仰,神可以原谅你,但人类要改变现在的方式。 ”在了解到神韵五个艺术团正在全世界巡演,Knoedler牧师说:“我相信(神韵)会产生伟大的影响,甚至是我不知道的影响,改变人们,改变社会。”

和Knoedler牧师同来的家人,Luna Alexander女士是Slipstream Theatre剧院助理艺术总监兼演员,她在旁边表示赞同,她说:“当牧师提到(神韵)演出神圣的启发时,我想说看到这样的演出,再次唤醒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火花,提醒我们与神的联系。虽然我们不是上那些可以翻转五次的优秀舞蹈家,但演出激发了我们人类内心的善良。我认为演出非常成功,提醒着人们。”

谈到神韵演出精美的节目内容,Luna 说:“这绝对令人惊艳的,我感受到了灵感。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节目让我屏息凝神,振奋人心。我做了很多舞台戏剧,也是一位演员,能看到一部如此有灵性、精准和华丽的作品,我非常感谢他们。”

Luna还特别提到《寒窑》舞剧,让她忍不住落泪。她说:“我看到了美丽,我们坐在二楼,但我仍然可以看到舞蹈家表达出的每一个情感。那对夫妻分开了18年,妻子的那段独舞,让我看到了完美,我开始落泪,我可以看到她的颤抖,感受到她所经历的痛苦,也看到了美丽和鼓舞,这是一种忠诚。(神韵)舞蹈家们对每个角色都是严谨,并在情感和精神上融入一体,绝对鼓舞人心。”

Alexander牧师在旁边补充道:“演出是多种的使用,我喜欢,那是天上的颜色。还有(神韵)演出的精准度非常棒,非常精确,让舞蹈和他们所表现的任何的事情都那么奇妙。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三维空间,那时(神韵)展示的三维空间,我喜欢后面的天幕,这是非常独特的。”

谈到神韵舞蹈的精准和高科技天幕,Luna说:“是啊,蒙古筷子舞蹈里就体现那种精确,把筷子作为额外的元素,来创造节奏。时间和动作都是令人兴奋的。 蒙古舞蹈的领舞真的是惊人的,他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各种翻腾,你可以看得出来整个团队信任他,他们彼此的传递,这是一种互惠的方式。”而另一支水袖的舞蹈,Luna 说:“水袖的舞蹈是一个优雅和精确,是旖旎和宏大的作品。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演出,女高音歌唱家的演出更是让人眼里充满泪水。”

:舞蹈绝对华丽 喜欢神韵的一切

来自Whiteford Township市市长Walter Ruhl 先生和妻子,还有他们的朋友们,前来观看了神韵北美艺术团在底特律歌剧院的最后一场演出。神韵艺术团纯善纯美的演出、演员们精湛的技艺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让Walter Ruhl深受感动和欣喜。

密西根州Whiteford Township市距离底特律歌剧院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Ruhl 市长说:“自从我们知道神韵要来,我们就一直在想来观赏神韵。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Ruhl 市长表示他们家与同来的朋友家和中国很有缘分,他朋友的儿媳是中国人,他女儿和女婿家还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女孩。对于今晚的演出,市长 Ruhl 说:“我喜欢神韵的一切,舞蹈绝对华丽。”“音乐非常好,我也喜欢节目中的故事情节。”

谈到神韵演出中的节目, Ruhl市长说:“我对上半场的那个节目(《前所未有的罪恶》)最感兴趣,很多宗教都有创世主归来的概念,这和我的信仰也有关。我也还喜欢女高音歌唱家以及歌词。”

他表示,神韵天幕也非常棒。

在谈到神韵艺术团节目中表现的历史故事时,Ruhl市长说:“我认为人们能看到中国的一些习俗和历史是非常好的。人们通常会忘记自己的历史,忘记别人的历史,忘记历史上的人物,神韵演出把这些都带回来了。”

“神韵的美吸引着我”总制片人赞舞台美学

Hudson Editorial的总监制(总制片人)兼CEO Kristin Redman女士带着女儿第二次观赏了神韵。她说:“我们非常喜欢神韵!这已经是我们第二年来看了,神韵的美吸引着我们再次来看。

她推崇神韵是一流的极品演出,“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演出,这场盛大的演出壮观绚丽,不可思议。”

Redman女士表示,女儿非常喜欢神韵,“我们去年就约定好了,从今以后每年都来看神韵。”“今天的节目与去年的完全不同,我们很惊喜。我们从今天的演出中学到了很多中国的历史。”

她赞叹说:“神韵是那么地迷人,是那么地特别,那么美好。神韵的服饰美得不可思议。”

她非常喜爱蒙古舞,“筷子的声音敲打起来,非常棒”。

对神韵舞蹈展现中国古典舞纯正典雅的韵味,加上高难度的技巧动作,Redman女士表示十分赞叹:“舞蹈演员的舞姿太不可思议了!他们的舞蹈技巧是那么的高超。”“我的女儿现在学体操,当看到舞台上(演员们的)高难度跳跃和翻腾时,我们太高兴了。”

Redman女士对神韵的舞台美学大为赞叹,“将天幕作为舞台的一部分,这非常特别,天幕的时空转变,以及和舞台演员巧妙的衔接非常美妙”。

她表示,神韵的现场乐团演奏相当成功,现场乐团是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很优美,为演出添加了韵味,我真的从(音乐)中感受到了这一点。”“舞台和乐团的配合完美无瑕”,带来了视听飨宴。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家教珍事:继母的千古表率(三文)

文:齐整升

来源:正见网

一、继母的千古表率

一般来说,做继母很难,孩子一般对继母有一种天生的敌意。但是在战国时期的魏国,却有一位这样的继母,她做五个孩子的继母,不仅赢得这些孩子的真诚爱戴,而且受到国君的称赞!

这位母亲是孟阳氏的女儿,丈夫病逝后,留下三个孩子。恰好魏国人芒卯丧妻,留下五个孩子。芒卯便和这位母亲,结为夫妻,他们有了八个异父、异母的孩子。

芒卯的五个孩子,年龄都不大,他们都不喜欢继母。继母并不介意,主动接近他们,关心他们,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去抚爱他们。但是,他们还是本能地常常给这个继母,制造一些恶作剧,故意找她的麻烦,还联合起来,欺负她原来的三个孩子。

但是,继母并没有灰心。有一天,她把自己亲生的三个孩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 “他们兄弟姐妹五个,没有了亲妈妈,我今后要在生活上,多多关心照顾他们,你们三个不要与他们争多论少。好吗?”孩子们都很懂事,理解母亲的心意,纷纷点头答应。

她从各方面特殊照顾那五个孩子,有了好吃的,先给他们吃,有了好的衣服先给他们穿,兄弟姐妹之间,发生了矛盾,总是先批评自己亲生的孩子。

有一次,那五个孩子中的一个孩子,触犯了魏王的法令,要被判处死刑。继母非常着急,顾不上吃饭、睡觉,成天东奔西忙,千方百计要营救这个孩子。

邻居们都知道芒卯前妻留下的那五个孩子,不怎么喜欢她,不听话,也不尊敬她。看到她如此诚心要搭救那个孩子,很不理解。有人就对她说:“芒卯前妻的孩子,那样不喜欢你,你何必为他们的死活,瞎忙活呢?”

她说:“假如我亲生的孩子不喜欢我、不尊重我,一旦他们遇上了灾祸,我管不管呢?我肯定要管,一定要想方设法解除他们的灾祸。如果芒卯前妻,留下的孩子有了灾祸,我不闻不问,置之不理,这和他们没有母亲,又有什么两样呢?他们的,把我娶过来,要我做他们的继母。继母也是母亲呀。做孩子的母亲,不是真心爱他们,怎么能称得上是慈母呢?做继母的,只是偏爱自己的亲生儿女,而疏远那不是亲生的儿女,这能符合道义吗?这些孩子虽然还不喜欢我、不尊敬我,但我作为母亲,绝不能背弃做母亲的职责。”

这位继母一心为营救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而奔走,这件事被魏王知道了。魏王高度赞扬这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对官员们说:“作为继母,能如此懂得义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原谅她的儿子呢?”

魏王当即下令,赦免了她那个儿子的罪过,释放回家。

那五个孩子,都深受感动,从内心里爱戴母亲。从那以后,八个孩子都像一母所生的亲骨肉,母子之间,亲密无间。在这位母亲的精心培养教育下,后来,这八个孩子,都很有出息,都成为有用的人才。

她爱孩子的真挚情感和不懈努力,感动了五个孩子,感动了国君。她让全家人和睦团结,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位优秀继母的千古典范!

二、翟方进之母,舍家全子之志

西汉成帝年间,有一个大臣名叫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汉成帝刘骜在位期间,翟方进历任朔方刺史、御史大夫,后封高陵侯,担任丞相。

翟方进才大如海,西汉王朝存在了210多年,被后世史家称之为“儒宗”的共有三人:一是汉初的奉常、汉惠帝的老师叔孙通;二是汉武帝时代的董仲舒;三是汉成帝时期的丞相翟方进。翟方进不是那种家学渊源深厚和天赋异禀的才子,他资质平平,苦读成才,属于中国历史上那类典型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读书人。翟方进的成才,与他的继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翟方进出身于贫困百姓之家,从小失去母亲,家境极度寒苦,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在十二三岁时,为生计所迫,他不得不到太守府,当一名使役,做一些杂活。他的性格比较迟钝,理解能力很差,致使办事效率不高,常常遭到太守府官吏的辱骂,因而心情压抑,以至患病,后被辞退。回家不久,其父又不幸病逝,在这样的情况下,翟方进的家庭生活条件,变得异常艰难起来。

翟方进的继母,虽是贫苦人家出身,却是一位勤劳、敦厚、心地善良、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身上有女性许多优秀的品质。她知道立志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她决心克服困难、想方设法,一定要送翟方进入学读书。尤其是好男儿志在四方,要千方百计地支持他到外面去闯一闯。可转念一想,翟方进当时年仅十三岁,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还不能离开家长的照顾,她不忍心,也不放心让他孤身一人,到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长安求学。然而,翟方进正处于成才的关键期,到京城这种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他的求学,有着巨大裨益。面临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该怎么办呢?

继母环顾了一下那穷家陋舍,觉得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她当机立断:“做大事的人,必须不拘小节,志存高远,不能为眼前的小利所束缚,有所舍,方能有所得,这个家我们不要了,我随你到长安去求学!”继母的这一大胆决定,使翟方进深受震撼和感动。

就这样,翟方进的继母,变卖了少得可怜的那点儿家产,再加上原有的那一点点家财积蓄,陪着儿子,踏上了西上长安的漫漫征途。

在长安,翟方进的继母,日夜不停地草鞋,换来钱,维持母子二人的生活,供翟方进读书。翟方进看母亲这样不知疲倦地昼夜辛劳,十分心疼,他多次要求与母亲一起编织草鞋,减轻母亲的负担。但母亲屡屡教育他:好男儿应该志向笃定,把有限的时间,放到读书求学上去。翟方进心里十分感动,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读书,努力学习,不辜负母亲的教诲和期望。

白天,他在学校从师求学,夜晚回住地,继续攻读,他母亲一边编织草鞋,一边陪着儿子读书,几乎天天到深夜。

就这样,他的继母以编织草鞋为经济来源,供翟方进读书,长达十余年之久。翟方进没有辜负母亲的重望,学得非常好,后来以优异成绩一次通过对策,考中甲科郎中。不久,又顺利通过经义考试,升为议郎。汉成帝河平年间,转为博士。过了几年,被任命为朔方刺史。不久升京兆尹,严厉打击不法豪强,有政声。永始二年(前l 5年)擢御史大夫,不久继薛宣为相,赐爵高陵侯。一时间,翟方进的声名远播。

在做官期间,翟方进从不苛待百姓,不贪赃枉法,在当地群众中很有威望。他有知识,有才能,处理政事井井有条。由于他还兼通文法,以儒家之学的经术,处理繁杂的政务,以温文尔雅的态度,对待部下和百姓,说话、做事有板有眼,有章有法,从不滥用刑罚。因此,深受当地人们的称赞,被誉为“通明”,即通达事理的清官。

翟方进的继母,从他读书求学时起,一直到他被封侯做丞相,从来没有脱离过劳动,始终保持其劳动妇女的本色。这对于翟方进求学和为官,都是很有积极影响的。

翟方进的继母,为了儿子的志向,不惜舍家弃业,离乡背井,不远千里,伴子求学,并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供子读书。即或是作为生身之母,能做到这样,都是难能可贵的,更何况是继母?

望子成龙,是父母共同的愿望;教子成材,是父母应尽的职责。翟方进的继母,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受尽种种艰苦的磨难,尽职尽责。我们今天的父母们,看了以后,定要为培养济世惠民的青年学子,竭诚献力!

 三、陆绩良母,廉石警世

陆绩(187—219),字公纪,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末庐江太守陆康之子。三国时期名士不少,但像陆绩这样,集早慧、孝子、廉吏、科学家于一身,并在每一方面,都很著名的,并不多。陆绩六岁时,他的父亲陆康任庐江太守,和割据一方的袁术有所来往。一天,陆绩随父亲到九江去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来招待,陆绩却暗中收起三颗。当要离去时,陆绩拜辞,三颗橘子从怀里滚到了地上。袁术问他说:“陆郎作为宾客,却私下藏起橘子吗?”

陆绩坦然答道: “我妈天天教育我:长大了要廉洁爱民。我想这橘子给了我,就是我的了。我要带回家,给母亲吃。这没有错吧?”袁术听罢,惊奇不已。

从此以后,“陆绩怀橘”便传为佳话。宋人林同,在一首诗中,写了这件事:

陆郎作宾客,

怀橘欲何为?

遣母当然事,

袁公乃尔奇。

陆绩后来官至郁林太守。三国时,郁林辖境广阔,包括了现在广西除桂林、梧州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当时的郁林太守,离任时都携带宝物,满载而归。但陆绩为官清廉,不义之财,一毫不取。他当了几年太守,任期满后,便向孙权请求辞官归乡,得到批准。

陆绩动身归乡之时,行李萧然,全部家当装到船上,也占不了多少。艄公一看货物太轻,便说:“就这样开船,出了乱子怎么办?”陆绩问:“怕出什么乱子?”艄公说:“船装得太轻,遇到狂风大浪,就容易翻船。你一家四口,所带的,还不如一介寒士。船太轻,得想办法增加重量才行。”

陆绩与艄公和家人商量,买了两只大瓮和一担笋干,瓮里装满成菜,搬上船。但船还是吃水很浅,不敢开行。再买货物吧,陆绩身上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怎么办?情急之中,忽然看到岸上有一块大,足有七八百斤重。陆绩打听到这是一块没有主人的石头,便请人把它搬上船。几个白发老人,感到很奇怪。有个士人,发议论说:“陆大人学问渊博,也许这块石头有什么来历呢!”

有了压舱石,船便开始远航。走到中途,突然遇到了拦截官船的水盗。水盗揭开正在烧菜的锅,一看里面只有一点青菜,便说:“看来你这官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准是个大守财奴!”便翻箱倒柜,却一无所获;又揭开舱底,发现了那块巨石,更加疑惑不解。一问,才知道是用来压舱的。水盗首领说:“我在江湖上闯荡了三四年,这样的官船,还是第一次遇到啊!”艄公这时插话说:“这位是陆绩太守,他在任上两袖清风。他的俸银,也往往用来周济亲友和百姓,今日回江南,只有几件破行李。”水盗首领听了,很抱歉地对陆绩说:“早知道是陆大人的船,我们就不来了。”因为陆绩为官清廉的美名,早已传遍远近!

船到了家,陆母高兴地对儿子说:“你如果装来一船金银财宝,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如此清廉地回来,我很高兴,这块大石头可收藏起来,作。”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作郁林石,又称“廉石”。

那块压舱的石头,后来被当地士人,收藏了起来.并吟诗赞颂。那鲜红的“廉石”两字,是后人刻写、并用红漆涂染的。昭示出了这位太守的一种精神,一种情操;也蕴含着一位贤母的精神风范。这种精神,这种情操,这种风范,影响着一代代陆氏的后人。

(均据清代《渊鉴类函》)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