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0日星期六

历史人物:修道归去的黄损

作者: 陆文 来源:正见网

黄损,字益之,连州(今广东连南县)人,官至五代时期南汉尚书左仆射,是上的知名。据《五代诗话》、《全唐诗》记载其“少有大志,喜作诗”。在明代文人冯梦龙编著的《醒世恒言》中,还有一段关于黄损的才子佳人故事。

黄损祖辈是福建人,为避战乱辗转来到广东连州定居。黄损少有大志,青年时期就来到名列道教七十二福地之第四十九福地的静福山苦读。他在山间修一静室读书习武,将此静室题额为“天衢吟啸”。黄损学问渊博,与当时的北方名士宋齐丘、桑维翰友善,经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二人都“自以为不及”。清朝吴任臣著《十国春秋》及梁廷栅著《南汉书》,均盛称黄损有王佐之才。

后梁龙德二年(西元922年)秋,才子黄损果然一举進士及第。然而黄损進京后只被朝廷授了个永州团练副使。不久,南方的刘龑(“龑”字读音为yan)在广州称帝,号为南汉,当时永州属南汉势力范围,黄损便成为南汉的官员。黄损献策,要南汉乘机占领楚地诸州。南汉王采纳了黄损的谋略,不但占领了湘南一带地盘,扩大了南汉势力范围,而且还占据要塞之地,巩固了南汉政权。南汉王十分高兴,将黄损提升为尚书左仆射。按当时的设官制度,黄损的官相当于宰相的级别,为一品官。黄损为人轻利重义,在任上为民作了不少好事,曾捐资修筑水利工程,灌溉甚广。

然而南汉王刘龑为人暴戾奢侈,横征暴敛,穷奢极欲,大造宫室:其所造的昭阳殿,用金作屋顶,银作地面,水渠布满珍珠;他的南薰宫耗资之巨,实为罕见,只一根沉香木龙柱,就价值万金,而且在做工上要求十分苛刻。宫殿建造过程中稍有不如意就杀工匠,先后用割舌、肢解等酷刑,残杀造殿工匠多人。

面对暴君,黄损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冒死上奏谏章,略谓:“今民庶穷落,而工役繁兴,天灾人怒,兵家所忌,苟或不虞。其何所恃以为哉!且汴洛未平,荆吴犷狡,正宜务农息民,以宏圣基,庶遏强敌。乃纵耳目之好;尽生民之膏,兴土木之劳,伤朴素之化,快一己之逸欲。而失天下之心,臣窃为陛下不取也。”奏章直斥君王过失,但忠言逆耳,未被采纳。

黄损见事已不可为,就借口患病辞官归隐,隐居地选在曾经为官任上的永州淡塘。而且据《涌幢小品》和《广舆记》等书籍记载,黄损乃信道之人,虔心学道。黄损最后的去向,也颇为奇特,据苏东坡写的《东坡志林》记载:一天,隐居中的黄损忽然离家出走,苦寻依旧不知去向。黄损的儿子只得将他的画像挂在堂上来纪念他。三十二年后,黄损忽然回到家中,坐在阶前叫家人。当时黄损的儿子不在家,只有一个小孙儿出来了,爷孙俩人却又互不相识。黄损便叫人拿来笔墨在壁上题诗道:“一别岁月多,归来人事已消磨。唯有门前鉴池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写完这首题壁诗后,掷笔于地飘然而去。

不久黄损的儿子回家,见墙上的诗句,问作诗的人是谁? 小孙儿指着堂上的画像说:“相貌有点像他。”黄损的儿子说:“他就是你爷爷!”急追出门到处寻找,却再也没看到的身影。黄损从此再也没有在世上出现过,神奇的消失了。黄损的后人福份很大,当官的不少。

今天广东连南县三江镇还有座黄损墓(现已被列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乡民俗称为十八朝官,因民间传说黄损十八岁就中举当官了,故有此称。但历史上未记载黄损何年出生,故而这个传说并不可考证。墓碑上还刻着黄损消失前写的题壁诗,有人猜测此墓只是供后人纪念的衣冠冢。古代这种纪念性的坟墓并不罕见,例如中华文明的始祖轩辕黄帝在黄山得道飞升之后,人们在陕西黄陵县、河南灵宝荆山、河北涿鹿、甘肃正宁这四个地方都修建了纪念性的黄帝陵。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被汉朝以来的历朝历代公认为是最正宗的黄帝陵,因为传说里面葬着黄帝生前穿过的衣服。另据《穆天子传》记载西周穆王在西域昆仑山上还拜祭过一个黄帝陵。黄帝陵不止一个,说明的陵墓并不一定非要埋葬遗体。不能因为有黄损墓的存在,就否定黄损得道隐去的记载。黄损墓能从五代一直留到今天,只能说明后人对他的敬仰。

黄损作为朝廷一品高官,能够好道、信道,最终修道有成,成为后人津津热道的传说。其实告诉了我们在古代,在传统文化中,能够修炼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古人普遍都是信神的,中华文明也是建立在人们对神的信仰之上的。中华始祖轩辕黄帝就是修炼人,最终修炼圆满成神,白日飞升离开人间。真的就是一个神传的文化,炎黄子孙都是神的儿女。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2017年5月19日星期五

传统文化故事(三)行仁(3):六尺巷

安徽桐城有一长百余米宽两米的小巷,名“六尺巷”。据《桐城县志略》记载:张文端公(即张英,清代名臣,桐城人,官累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老家旁有空地,后来空地被邻居吴氏砌墙占用,两家争执不下。张家人传书到京城。

张公批诗于后寄回,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也礼让三尺,“六尺巷”便成了这条小巷的名称。

无独有偶,辽宁的辽阳有个“胡同”,讲的也是类似的故事。清代乾隆年间,辽东才子王尔烈在京城为官,曾任翰林院编修、内阁侍读学士等。一日王尔烈忽接到老家书信,拆开一看,方知邻居趁他不在家,强占两家中间的院墙。家中因此与邻人发生争执,遂捎书来请他出面说话,以让邻人退缩。

不久,家人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回信,里边却只有一首打油诗: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主动往后退让一丈远,邻人也不甘落后,也往后退让一丈,于是中间出现了一条两丈宽的胡同,成为来往行人的过道,这条过道就是现今辽阳城里翰林府旁边的仁义胡同。

“六尺巷”、“仁义胡同”不仅故事类似,连诗句都几乎相同。类似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东北、安徽。在京东平谷老城,也有条仁义胡同。故事的内容辽阳与“仁义胡同”相仿佛,而故事的主角,是倪尚书的亲戚。倪尚书就是嘉靖丙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的倪光荐。

如果仔细考证各志、民间传说,肯定还会发现更多类似的故事。 在今天讲究竞争、金钱至上的中国社会,这种得理还让人的宽容与谦让,恐怕已经不为今天的人们所熟悉了——尤其当人们已经熟悉高官们为谋私利而凭强权拆毁无辜民众的住房,随意打压民间信仰的时候。

其实,在中国正统被中共系统破坏之前,宽容与忍让在几千年的文化承传中早已是中国人的一部份了,它是“仁”,是“义”,还有“礼”。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

天机尽泄:深度解读《封神演义》

点此看大图片
电视剧《封神榜》中的姜子牙。(视频截图)

悠悠万事迷双眼,千载轮回忆盛唐。

汉家文化武穆魂,炎黄子孙心激荡。
三教陵夷马教兴,乱象纷纭人迷茫。
大劫将至善者醒,神佛唤你回故乡……

现在中国大势可以称之为新《封神演义》,很多朋友问“优昙婆罗花,3000年一开,那3000年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3000年前就是“文王推演,武王伐纣”的时候,在3000年之前更久远的时代是叫做先天八卦,3000年前变成后天八卦,而周文王把后天八卦推演出来,因为是周文王推演的易经,所以叫做周易。

现在又过三千年,八卦的方位将改变,成为未来八卦,这是后话。此文写得很好,望认真看看。

《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神魔小说,可以跟西方的《魔戒》三部曲媲美,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一部神魔小说,又不同于四大名著,自从明朝问世以来,家喻户晓,路人皆知,这部以商灭周兴为背景,涉猎神、魔、人、妖、佛、道种种元素的小说,融战争、志怪、景物、人物、情感、诗词歌赋描写为一炉,值得后人玩味与欣赏。今天,从修行者的视野,再对这部小说作一番解读,以便世人更深刻的认识古老的神传文化和其中的内涵。

一、作者是谁

有几种说法,有说是明朝许仲琳,有说是一陆姓的道家修行者,从笔者的角度看,具体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书的作者需要具备相当多的道家学识和修养,才能写出这样内涵丰富,才情并茂,栩栩如生,雅俗共赏的小说。这是中华神传文化继承和传颂的一种方式,即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修行者或者是文人,通过这种通俗文学的方式,以为基础,写作出教化人心,明晰善恶,弘扬正气,追根随源,影响深远的佳作来。正所谓:以文载道。

二、王朝变幻,以此为范

商纣亡周武兴的历史,是上古文明的一个重要时代,其中的善恶对立,人神位次,新旧更替,劫运天数,尊卑贵贱,王侯沿革,因缘际会,相对五千年中任何一次王朝变幻,都更典型和突出,都更值得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可以说是绝佳范本,历史经典。

而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人神妖魔恰逢劫难,上古之人从淳朴到文明,从治理到离乱,从太平到杀伐的过程中,每个生命都需要在纲常伦理迷失的环境和现实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为自己,为族亲,为一方百姓,为祖先后代,善恶交织,正邪混杂,以什么的逻辑和理由,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演绎出什么样的结果。由人到神,由神到妖,由天到地,由朝歌到西岐,由王侯到渔樵,由山野到海岛,由红尘到世外,谁也不能在外,主动或者是被动的,选择背后的因果,因果过程中的善恶矛盾,正邪博弈,或者是冲动,或者是犹豫,或者是迷茫,或者是决绝,每个生命的态度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决定了自己的将来。

一部《封神演义》,背后多少缘由,传奇中的典范。

三、无道者必不敬神

千秋之世,道德为尊,商朝承载成汤之道德,成汤能求贤于伊尹,网开生灵于一面,宽仁大德,救生护命,风调雨顺,传位六百年。商纣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文有商容、比干、赵启,武有太师闻仲,黄飞虎,三宫皇后贤良淑德,四大诸侯威震八方。本来是可以创造一个盛世的条件,纣王却是个无道者。

无道者必不敬神。上古时代,人都地,敬鬼神,守道德,守人伦,女娲氏为中华始祖之神,商纣竟然能生亵渎之意,从而触犯神灵,种下因果,因色欲之心招来了千年妖狐,被迷住本性,失去江山社稷。

《封神演义》开篇,讲了一个无道者(商纣)不敬神,警钟长鸣。所有无道的开始往往是不敬神,不敬神则纵欲失德,种下了灭亡的前因。

四、人和修行人共处一世

上古时代的人,因为道德水准高,民风淳厚,相信神的教诲,神道奇迹就会相应的展现给世人。中华文化始创于道家,修行者在当时得到广泛尊重。从纣王接见云中子,可以看出天子慕道,闻太师在截教中修行过,黄飞虎,张桂芳,崇黑虎,张奎,武将诸侯多有高人异术,与世外修行者有密切的联系。陈塘关守将李靖与西昆仑度厄之人学道,金吒拜五龙山文殊广法天尊为师,次子木吒拜九宫山普贤道人为师,哪吒拜干云山太乙真人为师,大根基的孩子往往有道家师父找徒弟,进山勤修苦炼,有出世修成道德神仙的,有学成辅佐君王的,有隐逸民间修身养性的,这在当时的商朝,是普遍的风尚,从教育、用兵、技艺、选拔人才、民俗、制度,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商末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半神半人的文化,不是传说,而是真实的历史,存在于当时人的现实生活中。

商朝的灭亡,预示着上古人与修行者共存的时代结束,主要原因是世人的整体道德下滑,需要一种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和规则产生,一次次这样的变革,一直走到了今天,岁月久远,世人还以为那是虚构的神话。

五、商纣为何狠毒凶残

商纣力敌万夫,屠熊搏虎,有盖世雄才。为什么能凶残狠毒绝冠古今?因为被千年妖狐迷住本性。

所谓:纵欲者招魔。妖魔不是凭空生,而是源于商纣无限放纵人的魔性,纵色欲之心,亵渎神灵,制炮烙之刑止谏诤口,杀妻诛子灭人伦宗庙,设虿盆吞宫人肉,杀诸侯失信天下。造露台敛天下资财,欺辱臣妻无廉耻心,以玩赏娱乐残虐生命,剔孕妇之胎,割童男肾命作羹汤,绝万姓嗣脉。

君王享人间富贵之极,需守君德,践人伦,护生命,远色欲,纳忠言,知廉耻,节资财,敬天爱民,顺承天意。商纣反其道而行,最后丧家失国,焚尸灭迹古荒台。

商纣集古今罪孽,为后人留下千古借鉴。人不可行恶纵欲,逆天理,灭人性,君王更需守此。恶贯如商纣,最后招来妖魔。

世人败德纵欲,妖魔必重来。

六、人神谁敢轻誓言

申公豹本是昆仑修行之士,因嫉妒心而挑拨截教和阐教,在师尊面前立下重誓,违背誓言填北海之眼。殷郊、殷洪是纣王之子,负昆仑道家救命之恩,忘杀母惨痛之恨,不听师尊苦心嘱托,逆天而行,助纣为虐,殷郊、殷洪双双立重誓,而两人却都受申公豹挑拨,最后违背誓言,一个太极图上化飞灰,一个夹于山下受梨锄。

一部《封神演义》,就有多处立毒誓不兑现誓言,难逃因果的故事,后人在誓言面前需要再深思。

天神如此,何况是人。

七、人身难得

截教、阐教纷争源于有道摧无道,应一千五百年人神之劫,商天数已尽,周武当兴,而上界分歧的关键可能还有动物能否修成正果。

截教门人多有动物修行,得天地灵性,然而动物不能修成正果,恰逢劫数,很多截教门人不能守住心性,被打回原形,千年道行毁于一旦。

乌云仙化为金鳖被西方准提道人钓往西方八德池,虬首仙被打成青毛狮子成为文殊广发天尊的坐骑,灵牙仙被打成白象被普贤道人所收,金光仙被慈航道人打回金毛犼,龟灵圣母被打回乌龟的原形,等等。

野畜类也有修练有成者,梅山有七怪,他们是白猿、猪、羊、牛、狗、蛇、蜈蚣等七种畜类,修练而成。而正因为动物不能修成正果,他们才会在武王伐纣时,耐不住寂寞,出山求功名,一场大战,七怪被诛杀。

动物不允许修成正果,即便修持千年,总有劫难。通天教主、元始天尊、和西方教主大会万仙阵中,天数使然,也应了动物不能修成正果的天理。

上天悲悯,修行不易,根基不一,道行有深浅,各有归宿。三大士收三坐骑后大兴释教,孔宣大明王等随准提道人去西方世界,封神榜上有名者,归路不一,以慰苦修。

千百年来,得人身难,动物修成正果不允许,封神榜中用多少生命的故事给了人们一个形象的诠释。

八、申公豹的嫉妒心

申公豹认为姜子牙道术不如他,无名生出嫉妒之心,嫉妒子牙能去封神,他神通广大,他为什么不能。就是因为这颗心,开始戏弄姜子牙,被南极仙翁惩罚,不思悔改,不断挑拨截教阐教之间的矛盾,导致无数修行之士死于商周之杀伐。发毒誓,违誓言,最后被填北海眼。

《封神演义》中的劫难定数,有一个起因就是申公豹的嫉妒之心。可见修行者的嫉妒之心,多么可怕,是导致无边罪恶的一个开始。

古人用申公豹之心警惕修行者的嫉妒,不去嫉妒之心,修行绝对不能得正果。

九、殷商仁臣的精神

箕子为奴,比干谏而死,微子去之,这就是所谓的殷商三仁,古人为什么要对殷商三个旧臣的精神赞赏不已,这就是中国古人的重社稷,重祖先,重家国,重文化的伦理和观念。

君王制讲家即是国,国即是家,家国昏乱败亡时,必有君王逆天害人,丧德乱性,失政寡助,而作为皇族贵胄,他们的选择又应该是什么?

殷郊和殷洪兄弟俩助纣为虐,助父王也是助恶,同样有比干,微子,箕子几种选择。微子是纣王的兄长,屡次进谏无果,远离纣王,后武王灭周,保留了商的血脉,微子成为诸侯国宋国的国君。箕子是纣王的叔父,性耿直,有才能,屡谏纣王不听,不忍离国远去,披发佯狂为奴,归隐鼓琴而自悲。后武王问道箕子,箕子留下《洪范九畴》,带殷商旧臣伍千人东渡朝鲜,带去了先进的中原文化。比干为纣王的叔父,辅政重臣,见纣王无道强谏,惹怒纣王,要见圣人七窍玲珑心,被剖心惨死。

殷商三旧臣,国破家亡时,一个留血脉,一个留文化,一个以死谏君,都是因为他们忠于自己的祖先,忠于先王的道德,忠于王道的文化,三种态度,三种选择,留下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家国思想,保存了一个逝去的王朝的宝贵精神。

十、法器、坐骑和道术

黄飞虎坐骑五色神牛,姜子牙坐骑四不像,闻太师坐骑黑麒麟,哼哈二将坐骑金睛兽,云霄仙子和龙吉公主坐骑青鸾,赵公明坐骑黑虎,道德真君的坐骑云霞兽。

姜子牙有法器打神鞭,杏黄旗,哪吒脚蹬烽火轮,手执乾坤圈,赵公明用定海珠、缚龙索,琼霄、碧霄、云霄有混元金斗和金铰剪,金吒用遁龙柱,接引道人有十二品金莲,接引宝幡,通天教主有六魂幡,诛仙剑,女娲娘娘有江山社稷图,陆压有钉头七剑书,广成子有番天印,赤精子有阴阳镜,燃灯道人有乾坤尺,灵柩灯,韦护有降魔杵。等等。

《封神演义》中的道术让人眼花缭乱,三头六臂、八九玄功、五行遁术、奇门遁、五色神光、千里眼、顺风耳,等等。

历史任何一部神魔小说,哪部小说能有如此瑰奇,神异的想象力,能将神仙世界的法器、坐骑、道术描写的这样详尽和多彩,不仅仅是文人想象的问题,还需作者具备很深的道家学识和素养,才有可能写出这样的器物和功能,让中国人对这些修行界神秘的术语耳熟能详,将丰富的神传因素留给后人,给最后的时代留下必需的文化。

十一、中华是众生首先选择的土地

世界上任何一部书籍,没有表达过这样的内涵:古老的中华文明,渊源流长,沧桑久远,人神众生,天地各界,来凡尘的首选之地是中华,之后转生到世界各地,奠定的道德文化。而古代的书籍中,只有在《封神演义》中出现过类似的描述。

拘留孙入释教成佛,文殊广法天尊后成佛教文殊菩萨,普贤道人后成普贤菩萨,慈航道人后成观世音菩萨,西方教主收孔雀大明王,长耳定光仙,诸多与释教有缘之士,等等。

商周更替,正邪难分,截教阐教之争致使道行高深之士遭杀身之劫,有缘者不在封神榜上,与西方教结缘,继续修行。

学佛者,学道者,诸多法门,可学道后入佛,同样,学佛者亦可以入道,要看缘份,要看自己的选择。东方文明早于西方文明,很多有缘之士,红尘之人,先在中华结下缘,后在西方成就功业。

封神榜里的故事,真实性不论,却透露出独特信息,中国这片土地,历史久远,人口众多,山川壮丽,神传文化最系统,最丰富,为众生的首选之地,或许还隐藏更多更多不为人知的天机!

十二、古乐与道通

为先皇伏羲所创,依凤凰身形而制,以长度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初有五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文王后为吊长子伯夷考而增加一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加了一弦,所以,古琴有称“文武七弦琴”。

伯邑考为文王长子,西歧幼主,父亲被拘朝歌七年,明知天数,尽臣子之忠孝,不顾众臣劝阻,见纣王献宝替父王“赎罪”。

伯邑考善古琴,世上无双,丰姿俊雅,引得妖狐起色心,命伯邑考传琴,伯邑考谈乐道。内外五行,六律五音,左手龙睛,右手虎眼,按宫商角征羽,又有八法:抹,挑,勾,剔,撇,托,打,摘。有六忌:闻哀,恸泣,专心事,忿怒情怀,戒欲,惊。七不弹:疾风骤雨,大悲大哀,衣冠不整,酒醉乱性,不洁进秽,无香近亵,不知音近俗,遇此皆不弹。

伯邑考一番话,谈到了古琴中的手法,音律,环境,心态,修养,反映出古人通过乐道以修身,通过乐道以怡情,通过乐道而学礼,礼乐教化,音乐、古琴可以作为修身的工具。

伯邑考以音拒色诱,以歌荐君王,尽子孝,尽臣忠,甘愿被剁成肉酱。后世伯牙与钟子期奏高山流水,晋嵇康赴刑场奏广陵散,高渐离以琴和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等等。

正是:几曲古琴声,多少悠悠意。

十三、崇黑虎大义灭亲

崇黑虎是商朝四大诸侯王崇侯虎的弟弟,崇侯虎作为商朝重臣,紊乱朝政,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尽民财力肥润私家,忍心丧节,积恶如山。文王为民伐崇侯虎,姜子牙修书一封给崇黑虎,崇黑虎申明大义,宁肯得罪于祖宗,不肯得罪于万民,擒兄正法,保宗庙,留崇氏血脉,保境内军民免受刀兵之苦。

崇黑虎的行为是大义灭亲的典范,忠于万民而不忠于亲,忠于万民而不忠于君,这才是大丈夫对忠义的诠释,有此情怀和选择,崇黑虎才能舍身成仁,后被封五岳正神。

十四、文王德行耀千古

封神榜中有忠臣良将,大罗神仙,异士奇人,而唯独文王封神榜上无名,与释教无缘,地位特殊,德行辉耀古今。

文王仁德化西岐万民,感凤鸣岐山,人心淳厚,路不拾遗,家不闭户,商都三进谏,羑里七年囚,拘而演八八六十四卦,谓水之滨求贤姜子牙,留君臣千秋佳话,至死守人臣节,不伐成汤,有百子之福,近百岁而终。

文王可谓千秋一人,原来都是与众人神结缘,一场大戏留神传文化。

十五、殷郊,殷洪抉择两难

古代帝王以国为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王公贵胄,成汤殷姓子孙,逢家国剧变,作何选择?殷氏兄弟遭遇母亲惨死,父君诛杀亲子,颠沛流离,受道家昆仑救命之恩,传武艺于名山,本应顺天伐罪,却在君亲富贵和天理天命之间,选择前者。

忠于君亲,不等于忠于成汤宗庙。殷郊殷洪两兄弟背弃大忠而择小孝,发下重誓却敢违背,一个化为飞灰,一个梨锄致死,应验了因果不虚,演绎了君王之子在新旧更替,天命和亲族之间的矛盾选择,为后世人留下惨痛教训。

十六、几位女性证节操

姜皇后为商纣正宫皇后,受奸人陷害被剜目炮手,只要能供认诬陷之罪,就可以免受极刑之苦。而姜氏女子却说:生平颇知礼教,怎肯认此大逆之事,遗羞父母,得罪宗社,败坏夫妻纲常,辱门败户,致父亲不忠不义境地,致太子不安于储君位。即便万剐千锤,这是生前遭孽今生报,岂可有违大义?这一段话,可见姜氏贵胄之女的教养,母仪天下的风范,顺因果,敬祖先,守伦常,有爱子之心,存孝顺之意,万苦一死证清白。

贾氏为武成王黄飞虎妻子,被妲己设下圈套,纣王好色起轻佻意,贾氏怒发冲霄,大骂昏君,撞下楼台,粉身碎骨,为黄将军全名节。

马氏是姜子牙结发之妻,姜子牙要去西岐渭水待君王,让马氏同去,马氏以朝歌之女不去荒野之地推托,嫌贫爱富。姜子牙灭周入朝歌,位极人臣,马氏羞愧自缢而死,死后被封穷神。

有正有反,有贵有贱,几个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用生死富贵证明了夫妻之义。

十七、黄飞虎父子的犹豫

黄家七世忠良,父亲为界牌关总兵,儿子黄飞虎被封武成王,为黄妃,一家为成汤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结果妻子和妹妹被逼惨死,黄飞虎一气反出朝歌,投奔西歧保圣主。

君恩中,有名有利有情,小人理解恩义着眼于利益荣华,君子理解恩义着眼于天理道德,黄飞虎父子因感念成汤德行与恩义,夹杂着对地位,名誉,金钱,情感的眷恋,才会出现了片刻犹豫。但是,纣王荒淫酒色,残害忠良,逆礼悖伦,杀妻灭义,黄飞虎痛定思痛,才决定存大义舍小义,为民讨罪,小义是君王所赐荣华富贵和先祖旧恩,大义是为万民和忠魂行兵讨罪,取舍之中见真性,武成王一怒之下反纣王,伐纣途上,一门虎将,沙场捐躯。

武成王的选择,为后世开天平,为忠良申正义,为王侯立楷模,可见荣华富贵迷不住真豪杰。

十八、佛家,道家,奇门

道家不等于道教,佛教不等于佛家,奇门也是修行,这样的内涵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封神演义中一气化三清的老子,是道家之神,封神演义写的是天上之神,八百年之后下世留下五千言《道德经》的那个老子是神以人身来。

道家传承渊源流长,女娲娘娘是神州造人类之神,三皇五帝开创史前文化,伏羲画八卦,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黄帝和众臣子白日飞升,大禹治水,这些人物在封神演义中都是道家之神,诠释出一个内涵,道家不等于后世的道教。

佛家不等于佛教,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都是佛家,阐教中的慈航道人后为观世音菩萨,文殊广法天尊后为文殊菩萨,普贤真人后为普贤菩萨,燃灯道人后为燃灯古佛。

是不是真实不重要,小说本来就是虚构的,关键是通过这样的描写渗透出中土之地,中土之人,中土修行人与西方教的渊源关系,渗透出释教和道家的渊源。

奇门独立于道家和佛家,修成后为无拘无束散仙。《封神演义》中的陆压开篇就讲:不在三教中,不在极乐地,不归人王管,不服地府中。潇潇自在任我游,自自在在散圣仙。

很明显,封神演义揭示了一件事情,除了佛家,道家,还有奇门散仙。

修炼界的很多秘密,世人不能究其详,却能通过一部小说让世人知晓。

十九、文王拘而演周易

易经为群经之首,洁净精微,玄妙深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组成。先天八卦为三皇五帝中伏羲帝所创,相传有夏易、商易,文王将八卦推演成八八六十四卦,这部分内容就是为后人熟知的周易。

文王与诸臣谏纣王不果,获罪险些丧命,用数术推演应验被赦免,囚禁在羑里,圣人顺天知命,乐居羑里,军民牵羊担酒,夹道跪迎。圣人光照日月,普惠一方,大行教化,军民乐业。西伯侯不怨君,不尤人,闲来无事,推演八八六十四卦,分三百八十四爻象,成就千秋佳话。

文王承传先皇之神数,示君臣以神技,教化中原人,结缘在羑里(河南汤阴),乐天无忧,安于本分,非圣人道德所不能。

一场大戏,修行者可知,文王与众生结缘,今世缘成在中土。

二十、长耳定光仙的清醒

长耳定光仙为截教通天教主弟子,受通天教主嘱托最后摇动六魂幡,定光仙见到接引道人白莲裹体,舍利现光,十二代弟子俱有奇光异像,不想摇动六魂幡,躲到芦蓬下隐匿。

后来向元始天尊叩拜,认罪说:“弟子见师伯道正理明,吾师为免偏听逆理,造此罪孽,弟子不忍使用。”这番话可以看出定光仙的根器。

定光仙在大劫数面前,能在大战中保持清醒,能体会到道正理明,能真正的客观,理性,明白的用真性思考,最后才免于截教弟子的难逃劫难,与释教结缘,给自己开辟了新生和未来。

二十一、姜子牙神归何处

封神榜给后世的人们留下诸多悬念,封神榜上各有名,那辅周灭商的最大功臣姜尚结局应该怎样,百年之后神归何处呢?

姜子牙入山修道,根基尚浅,不能证悟大道,修成正果,奉元始天尊之命封神,享富贵,位极人臣,与商纣得两代辅政的闻太师有相似处。这只是我们能从封神榜这部书中知道的一层内涵,更深层次的还有:姜子牙留下垂钓渭水的佳话,开创百家之学,着《六韬》,被后人列为武经七书,着《乾坤万年歌》,创预言书之始,成为兵家,儒家,法家,纵横家,占卜等诸家百家之祖,被武王封为齐地之王,“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开创了影响深远的齐鲁文化。

神的安排,不是世人能揣测,有人上天成神,有人入世开创神传文化,仕隐都在积功德,等待机缘成熟。

二十二、云霄仙子的兄妹情

云霄、碧霄、琼霄三仙子修为不一,云霄仙子修为最高,赵公明定海珠被收,到三个妹妹处借金蛟剪,三位仙子只有云霄不想借,还规劝赵公明不要管西歧事。最后,在众仙子的请求下,借给赵公明金蛟剪,引来了赵公明杀身之祸。

赵公明身死,云霄还是不让琼霄、碧霄去,怕惹下祸端,才随他们往西歧。三位仙子睹物思情,又看了赵公明身死惨状,才动了情,找陆压道人报仇。

陆压道人与云霄讲清道理时,云霄还能沉吟不语,双方交手,才不能控制,最后摆下九曲黄河阵,惹来了杀身之祸,封神榜榜上有名。

云霄仙子千年修行毁于一旦,都是源于兄妹之间的一点情,一念之间不清净,劫难来时也难逃!

二十三、黄天化不敬师门而遭厄

魔家四兄弟是纣王讨伐周师的四员大将,有法术异能,困住周师,道德真君弟子黄天化奉师命下山,初战失利,道德真君派白云童子救黄天化之灾厄,同时警告黄天化其中的因果。

黄天化初下山,易道服吃荤,虽是不经意为之,但是已经犯下罪。所以,遇灾遭厄,险些丧命。修行人不敬师门,不守戒,一定会受到惩罚,这也是因果的表现,同样是师父对弟子的考验和教训。

封神榜一个小故事,表达了古人对待修行的严肃。

二十四、嫉恶如仇的方氏兄弟

方弼,方相商纣朝堂上的镇殿大将军,两人在纣王杀妻诛子之际,挺身而出,保护两位王子,率先反出朝廷。勇毅决绝,以致武成王黄飞虎说:“可惜文武之中,并无一位似方弼之人。”

方弼方相本是两个莽汉,见纣王残暴能拔刀相助,正说明了在真正的生死考验面前,与职位无关,与权力无关,与财富无关,只看谁能出嫉恶如仇之真性,方相,方弼置生死于度外,鲁莽之人却有明晰善恶的本性。这样的心性和境界,才会封神榜上有姓名。

截教门人摆下十绝阵,本是两教修行之人斗法,一个凡夫俗子方弼入了风吼阵,被万刃所杀。面对恶神能不畏生死,即可成神。

二十五、姜子牙道纣王十大罪

姜子牙杀入朝歌,纣王面前道出商纣王十大罪。

罪之一:不敬上天,沉迷酒色。

罪之二:纵淫败度,大坏人伦。

罪之三:不顾嗣胤,忘祖绝宗。

罪之四:炮烙忠良。断绝君臣之义。

罪之五:杀地方诸侯,失信于天下。

罪之六:滥用刑罚,冤魂遍天下。

罪之七:妄用奢靡,穷民财力。

罪之八:不知廉耻,君欺臣妻,致贞妇死节。

罪之九:残虐生命,荼毒百姓。

罪之十:割人肾命,绝万姓嗣脉,残忍惨痛。

姜子牙十篇讨罪檄文,列出了王朝劫灭,恶贯满盈时的具体标准和条件,供后来的人以史为鉴,警惕现实。

二十六、七将士肉身成圣

灭商兴周的过程中,有七个立功最大的玄门之士,都是阐教元始天尊第三代弟子,即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杨戬、韦护、雷震子,他们杀场克敌,功勋卓着,最后的选择都是归隐。

这七个人都有非凡的经历,非凡的才能,非凡的境界,富贵、功名、爵禄,都非修行人所求,恬淡性成,赋天命来到世间,了愿回山林,肉身成圣。

哪吒闹海,莲花身,三头六臂,杨戬八九玄功,七十二变,李靖为天界托塔天王,金吒,木吒,雷震子的故事为千秋万代传颂,流下了天界,人间经典传奇。

修行人来人间,有天赋使命,有神佛安排,人间万苦,不辱使命者,肉身成神的七将士为后世的楷模!

二十七、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

商纣灭,气数尽,周武王回西歧路上遇到两位道者(伯夷,叔齐),听说商朝已亡,拂袖而去,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

伯夷,叔奇两位道者,念成汤道德,不能助纣为虐,一介草民,却怀王道精神,以身殉旧朝。他们与箕子、微子、比干、商容不同,与随箕子远去的旧臣不同,与身死沙场的武将不同,他们只是以商民的身份选择了死,追随远去的王朝和精神。忠于旧才能立新,大变革的时代,他们有存在的理由。

一朝尽,一朝来,臣子军民各有缘,生生死死各有命,非人事能尽知,天意另有安排。

二十八、大周的王者气象

周朝盛世八百年,中华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辉煌王朝,承上启下,影响深远,是一个奠基中华文化的最重要时代,展现出中华文化恢宏的王者气象,成为后世王朝借鉴和学习的典范。

成就帝王业者,必承先人之基业,敬天,敬神,顺天,爱人,守礼,节财,积累道德,文王大德,感得凤鸣岐山,苦谏守人臣本分,拘羑里忍心性,求贤于渭水,伯夷考明知死而救父,文王天下有三而不伐纣。直到武王等来恶贯盈,兆侯齐,贤人至,兵马足,豪杰聚,神仙助,天下归心的天地人六合之时运,才能完成伐商纣之大业,顺应天数。

武王伐纣,继承父兄之道德,弟兄齐上阵,不俱生死,君臣一心,为殷氏兄弟命运而悲,为西岐万民刀兵之厄而苦,商纣无道为民伐罪,敢身陷红沙阵,非大德之君所不能为。

武王灭纣,吊炮烙虿盆之迹,不杀商纣之子,散露台之资,发巨桥之粟,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式商容之闾,放内宫之人,祝告天地,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天下大服,万民乐业,瑞草生,凤凰现,澧泉溢,甘露降,熙熙皞皞,真是太平气象。姜子牙奉天命封神,七将士肉身成圣,武王大封诸侯国,开创华夏新纪元。

大周王者气象万古罕有,应了天地人三才之道,开创了后世的辉煌王道。

结语:

一部《封神演义》,以通俗的形式,给人们留下经典传奇,神仙故事,妖魔罪行,正邪对立,等等。然而,生动,典型的例证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汤武革命的正义和德行,商纣犯罪的过程和启示,神佛人妖的秩序和常识,新旧更替中的选择和动机,地理人文的起源和传承,都在其中有所诠释。

重中之重,讲述了在大的变革和更替中人们选择的善恶之理,因果轨迹,天人联系,神传因素,文化,为了是给将来,就是我们的时代做参照,能让今天的世人能够在这样的历史典籍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体会道理,明晰善恶,反思参考,借鉴对照,在最最迷乱和变化的时代,做出最重要的抉择,从而闯过劫难!

说明:此文属于转载,但是与博主的看法基本一致。比干、微子、箕子、姜皇后、闻仲、黄飞虎、定光仙、伯夷考、哪吒、伯夷叔齐……也许现在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的效仿他们,不妨问问自己,我应该效仿哪位呢?

悠悠万事迷双眼,千载轮回忆盛唐。汉家文化武穆魂,炎黄子孙心激荡。三教陵夷马教兴,乱象纷纭人迷茫。大劫将至善者醒,神佛唤你回故乡……

来源:网文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4集 要统一先修路 秦朝的高速公路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开篇 故事1

道家修炼故事:尔朱洞

来源:

尔朱洞是唐末五代年间的著名道士,字“通微”,自号“归元子”,成都人,人们尊称其“尔朱先生”,是“蜀中八仙”之一。尔朱洞时遇到一位真人传给他修道之法,以及一粒仙丹。少年尔朱洞当时就想吃下仙丹。真人对他说:“今若服,必死。若见浮石而后服之,则仙道成矣。”

尔朱洞从此按着师父传的修道之法勤修苦炼。他曾到四川蓬溪蓬山中的绝壁石洞和雅安金鸡关的一个石洞里苦修,后来又出山云游,时时饮酒吟诗。他有时住旅店,有人发现他睡下后,身体从榻上漂浮起来,触碰到大梁才停止往上飘;冬天有时就单衣睡在雪地之中,却一点事都没有。经常有这样种种的神迹,众人莫测其高深。

尔朱洞修到一定程度,想起真人师父赐他仙丹时所说的“若见浮石而后服之,则仙道成矣”这句话,却又悟不明白,只好到处找寻投到江河水中,看它是否浮起来。一些人见了不理解,甚至有人围观嘲笑他。面对世人的不理解,他的却更加坚定了,一点也不生气,只是继续云游,一面修炼,一面继续找石头丢水里。

一天,他云游到了涪州(今重庆涪陵一带),来到江边往水里丢石头。这时从江上驶来一艘小船,尔朱洞忽然心有灵犀一点通,问驾船的老翁:您老贵姓?老翁答道:免贵姓石。尔朱洞瞬间想到:老翁姓石,驾船行于水面,不就是“浮石”吗?尔朱洞怕悟错了,接着又问此地地名,老翁答:涪州。“涪”与“浮”二字读音相同。尔朱洞顿时悟到真人师父所说的“若见浮石而后服之,则仙道成矣”,并不是要他往水里丢石头,而是指坚定修炼到现在可以圆满了。于是取出珍藏的仙丹服下,在当地众人的注视中得道飞仙而去。

历史上尔朱洞往水里丢石头导致一些人不理解,其实是他误解了真人的话,在这个问题上悟的有点偏了造成的,当然最后他还是悟对了,也幸亏他一直坚定信心不动摇,所以最后还是能修成得道。可见信心与悟性对修炼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资料来源:《五代史补》《仙鉴》

本文标签:, , , , , , , , , , ,

from 气功

2017年5月18日星期四

传统文化故事(二)修德(3):太戊灭妖树

殷商史书上记载:商朝太戊当政时,朝廷中生长着一棵祥桑,与另一棵谷树挨得很近。这两棵树忽然一夜之间长到了一起,足有一抱那么粗。

太戊对这种现象有些担心害怕,便问大臣伊陟是何缘故。伊陟道:“这是棵妖树。常言道,妖邪不可战胜德行,邪不压正。如今妖树突生,只怕是君王的德政方面有什么闪失与差错吧!”

太戊听了伊陟的说法,开始认真学习前代先王们的善政,申明尊重赡养的政策,每天早起晚睡,勤于朝政,问疾吊丧,关心民间百姓的疾苦。

不出三天,那棵桑谷合围的大树竟枯死。 虽然这样,太戊仍然心存戒惕,继续修德勤政,不敢懈怠。

三年之后,太戊德政治国的声名远播,远方各国十分仰慕,通过相互介绍,辗转经翻译数种语言而来朝见和归顺的国家,多达76个。于是,商朝国势再次兴盛强大起来。

观太戊之时妖树自然枯死,越发相信妖邪不足以战胜德行。而作为一国之君王,不可一日不修养自己的德行啊! (选自明代张居正编撰之《帝鉴图说》)

更新:2017年5月19日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骄横迷本性,仙人三伴亦无益

酌古鉴今:管仲荐贤,句句是金言!(数文)

作者: 辛弃名 来源:正见网

一、卢纶写诗赞李广

李广(?~纪元前119年),西汉时期著名的将领,在汉文帝时,就做了将军。汉景帝时,他和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派他去做上郡太守(今陕西榆林东南),汉武帝时,又派他去抗击匈奴。因为李广行动敏捷,箭法很准,忽来忽去,让人捉摸不透他的行踪,所以匈奴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飞将军”。

李广在右北平做太守时,那一带常有出来伤人。李广只要听说哪儿有老虎出没,总是亲自去射杀,以为民除害。一次,李广去冥山南麓打猎,回来时天色已晚。李广和随从一边走,一边小心翼翼的提防老虎,忽然发现前面山脚下的草丛中,好像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搭弓射箭。手下的士兵,见他射中了老虎,连忙拿着刀枪跑过去。走近一看,原来射中的是一块大石头,箭射得很深,几个人拔了半天,也拔不出箭来。大伙儿又惊叹,又佩服。

只凭这一箭,人们都传说飞将军李广能射穿石头。唐代诗人卢纶,还以这件事为题,写了一首诗: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李广的一生,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抗击匈奴的事业中,由于他英勇善战,成为当时匈奴人心中的可怕劲敌。

二、为求学,郑板桥在棺材里躺了一夜

郑板桥(1693~1765年),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享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他自幼丧母,由带大。因为家里太穷,买不起灯油,天一黑,什么也干不了,只能上床睡觉。郑板桥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不久,他发现村旁荒废的古庙里,有村里几户人家寄存的几口棺材,佛堂前还点着长明灯,虽然光线昏暗,但勉强可以看书。

有一个晚上,郑板桥悄悄走进古庙里,一阵冷风吹来,阴森森的,实在令人害怕。但他顾不上那么多,爬上台子,在忽明忽暗的长明灯下看书。以后,只要天气好的时候,他都去那里读书。

一个冬天的晚上,北风呼呼地刮着,郑板桥不顾父亲的劝阻,照常去古庙看书。待他读完准备回家时,地上已积了一尺多厚的雪,回家要经过一条小河,他害怕掉进河里,只好又回到古庙继续夜读。夜深了,天很冷,他就钻进棺材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父亲在棺材里找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他。

郑板桥的书画,充满着对人民的同情,这和他少年时的艰苦生活,是分不开的。

三、荐贤,句句是金言!

管仲(?~纪元前645年),战国时期齐国人。一次,他生病了,齐桓公去探望他,对他说:“仲父,您的病已经很重了,可以不必避讳了,一旦您一病不起,我把国事托付给谁呢?”

管仲说:“您想托付给谁?”

齐桓公说:“鲍叔牙。”

管仲说:“不可以。鲍叔牙为人正直,是个好人,不过他瞧不起不如的人,而且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忘不掉。如果让他来治理国家,对上,势必要约束君主;对下,势必要违逆百姓。他禀性率直,很难搞好人际关系。一旦得罪国君,那么就不会长久执政了!”

齐桓公说:“那么谁可以呢?”

管仲说:“如果非让我说,那么我看隰朋可以。隰朋的为人,对上不自高,对下无背违,自愧不如黄帝,而且怜悯不如自己的人。以功德分人,可说是圣人;用财物分人,可说是贤人。以贤德自居,而凌驾于他人之上,就不会得人心;以贤德而能谦虚待人,就会得到人们的拥护。他对国事一定不会事事听闻。对于家庭也不会事事照看。如果一定让我推荐,那么,就推荐隰朋。”

四、司马迁对历史负责

司马迁(纪元前645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司马迁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写《史记》,他发现《尚书》里记载的一件事情,与其他书里记载的不一样,到底谁是正确的呢?带着这个疑问,他马上去图书馆,找出古代各国史书的相关资料,逐字逐句阅读、分析、对比。

那时候的书,都是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的,每本书都是一大捆,分量很重,查找需要来回搬运,没读几本书,就汗流浃背。为了弄清这个真相,司马迁不知疲倦,一连查了上百册书,最后终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说:“找到了!找到了! 《尚书》里所记载的,是正确的!”

五、厉归真学画虎

厉归真(生卒年不详),是五代后梁一位擅长画走兽和禽鸟的画家。他在描绘老虎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小时候的他,从来没见过真老虎,只能临摹别人的作品。每次画毕,他就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别人看。有的人说他画的是一只猫,有的人说像一只狗,还有人说像一只死老虎。厉归真听了,心里很难过。他决心要到深山老林,去真老虎。厉归真把自己的想法,对说了,父母急忙劝阻他说:“你不要命啦,小小年纪去深山老林观察老虎,出了事情怎么办?”

厉归真说服了父母,带上干粮和纸笔,到一座老虎经常出没的山林里,爬上一棵高树,静静地等老虎出来。可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老虎出来。

天色已晚,厉归真在树上打起瞌睡来。迷迷糊糊中,他突然听到雷鸣似的虎吼声,吓得他差点从树上掉下来。厉归真揉了揉眼睛,定神一看,一只大老虎正向这边走过来。他迅速拿出纸和笔,把老虎走路的神态,很快就画了下来。

厉归真在树上,连续呆了好几天,直到把老虎坐、卧、跳跃、发怒、捕食等,各种姿势,都画下来,才下山回家。回家后,他又向猎人借来一张老虎皮,仔细观察虎皮上的花纹,哪里粗?哪里细?哪里颜色淡?哪里颜色深?他还披上虎皮,在院子里学老虎的样子跳跃,揣摩老虎的各种神态和动作,直到胸有成竹,才开始动笔画。

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厉归真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把老虎画得惟妙惟肖,人们都称赞不已。

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走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

(均据《渊鉴内函》)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2017年5月17日星期三

【成语故事】放虎归山

千古绝唱:岳飞《满江红》词赏析

作者:  荀古艺 来源:

岳飞《满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1103一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内)人,祖辈务农。

少时负气节,喜读兵书.应征入伍后,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官至枢密副使。因力主抗金,不附和议,故三十九岁时,为秦桧所害。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朝延为岳飞昭雪。宁宗嘉定四年(1211),岳飞被追封为鄂王。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通晓军事,亦善诗词。词作仅存三首(陆续有作品新发现),皆表达收复国土的博大胸襟和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词风豪壮,表现出浩然正气。千古名篇《》,当属他的代表作。

《满江红》开头三句,破空而来,现胸中狂澜于笔端,气势逼人。“怒发冲冠”与“潇潇”之语,显然是化用了战国时代荆轲。据《战国策•燕策》记载:纪元前227年,燕太子丹,请荆轲刺杀秦王赢政,并在易水(今河北省易县境内)边送别。分手前,荆轲悲壮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其时,闻此歌者无不感慨,圆睁双目,发上冲冠。荆轲是一位爱国志士,他敢于只身赴难,足见豪气冲天。岳飞起笔处,便用荆轲故事,直接坦露了仰慕古代爱国志士的心迹。把此种心迹放在登高凭栏、风雨潇潇的特定环境中予以剖示,就更烘托得激情翻滚,欲压不能。正因为此,词家(岳飞)禁不住“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里,外表与内心兼顾,用“抬”、“仰”、“长啸”等强烈动作化的词汇,衬托之波澜,就非常具体实在,使我们感受到一位志在报国者的赤子之心以及那充溢其间的豪迈正气。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道明心中何以起波澜,进一步表白的追求与向往。所谓三十而立、建功播名,只看作尘土一般,不屑顾盼;自己朝夕追求的,则是昼夜兼程,随云伴月,驰骋疆场,击杀金贼!将所漠视的与所追求的对比着写,泾渭分明,水火不容,其心志便倍增光彩。而且,用“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样的辽亮笔墨,言其不畏艰辛劳顿,就形象生动的表明自身的追求向往,绝难更改。读至此,谁人不肃然起敬!追求既明,既定,词家是迫不及待地要去兑现的,所以词家接着写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此一笔,词家急于抗金兵、复故国的心情,便跃然纸上,使读者深切的感到他是一位敢作敢为的男儿丈夫,而绝非夸夸其谈之人,当然,这一笔明写己之心情而暗及国之失误,讽奸佞小人阻止抗金,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如此,结句这十一个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蕴藉甚深,颇耐咀嚼。

词的下片,就事实而再写心迹。“靖康耻”等四句是说,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徽、钦二帝及六宫皇族被虏北去,这奇耻大辱,还未雪报,大宋臣子对金人的刻骨之恨,又怎能湮灭?这里念及的是国家深仇,民族大恨,出语铿锵,且配之以反问,就强烈渲泻了急欲报仇雪耻的忠勇之情,如波涛奔涌,难以遏止。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语,则正表现了决心报仇雪恨的浩然之气,足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词家的终生追求,都在于扫荡金兵,收回失地,复兴故国,故而写及自己的此种决心,禁不住豪情满怀,藐视一切艰难险阻。“驾长车”,极言岳家军的气势与声威:“踏破”“山缺”,是以夸张笔墨写赫赫战果。两相映照,动作连续,有因有果,便显出决心坚定,势不可挡,必胜无疑。读之大快人心!

但是,词家并不就此止笔,他又言及了“踏破贺兰山缺”后将怎么办的预想,那就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等有气魄,又何等镇定自若。用一“餐”一“饮”这两个动作,展示对曾经纷扰蹂躏中原的金国侵略者的切齿之恨,这是很自然的,极易的。但为什么又佐之以“笑谈”?这是化庄重为平易,从日常生活细节来映示词家心中多年所淤积的新仇旧恨。正所谓起居饮食不忘者,恰魂牵梦萦事也。这样写来,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词家何以要“壮怀激烈”。而且,“笑谈”一语,毕现乐观精神,这对于宋王朝中那些畏金兵如虎狼,只求苟安而卖国称臣的投降派来说,无疑也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所以,这一“餐”一“饮”所引出的韵味,是很值得品之又品的。

词的最终结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是表彻底胜利、高奏凯歌的信心,气势豪壮,鼓舞人心。这两句是紧承上面的“餐”、“饮”之意而来的,意为扫灭金兵之后,我将一一收复失地,让其完美如初。到那时,我将凯旋班师,向朝廷报功。这里,“收拾”一语,说得轻松愉快,彻底胜利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朝天阙”一语,又显得那么庄重严肃,言尽报功时的真诚神态。两种语调相互配合,便起到了处处不离报国、紧紧扣住词旨的作用,益见其壮怀激烈不是凭空而生,而是有着丰富内容的真情实意。

总括起来说,《满江红》一词,上片写急欲杀敌复国的宏愿,下片写夺取胜利的决心,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显示了爱国词人的忠勇之气,铁骨丹心,读来令人心潮澎湃,顿生敬仰。

清代陈廷焯,读此词后,评曰:“忠肝义胆!壮志凌云!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犹凛凛有生气焉!”(《白雨斋词话》)实为卓有见地之论。

本文标签:, , , , , , , , , ,

from 气功

2017年5月16日星期二

遵守自然规律 培植绿色蔬果

来源:

现在在市面上的蔬果为了让其高产与新鲜,一些农民或者不法商贩在其上面抹上一些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抹上去之后,蔬果产量很高而且看上去新鲜、耐储存。在蔬果生长过程中农民还不断的施用化肥、农药。但这样一来人吃了就会摄入身体很多的毒、有副作用,久而久之必定是健康。更有甚者利用被重金属的水灌溉蔬果等农作物。以致在有的地方流传着:种蔬果的不吃自己种的之类的话语。现在要想找到真正的绿色无污染的食品真的很难。

基于以上的现象的思考,我想把我种地的亲身经历写出来,说说利用自然资源的有序循环的原理,种植出即高产又有营养,口味好的蔬果来。下面就以茄子为例说明:

首先要养地。地里因为长期种植作物,导致营份缺失所以要养地。而且养地是一种慢功活儿,要长期。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地的贫瘠和板结,种出来的粮食我们都知道吃起来不香,就是因为其营养成份不足。

要想种出来营养价值高的蔬果,就要给土地增肥(养地),土地增肥的效果第一年体现的不是特别明显,但坚持下去之后,第二年开始效果就非常明显了。记得一位亲属在刚开发(原来这里一直是荒甸子)的土地上种植蔬果,结果因土壤很肥,种植出来的蔬果产量高,口感好,而且不得病虫害,能一直长到晚秋,被霜冻死为止。

一般的土办法就是准备一定数量的农家肥,现在农村的猪狗粪人粪和农作物的秸秆等经过彻底的发酵,拌上一些土。 把这些农家肥均匀一些撒到要种植蔬果的地块中,最好是每年都撒一些这样才能保证营养成份不缺失。注意密度不要太大,否则容易“烧苗”。适度就行。

农家肥铺好之后,开始打垄,就是弄出垄沟和垄台,为栽植茄子做准备。在打拢的时候放入一些骨粉或鱼粉,不用放太多,少量即可、撒匀。这是为了增强茄秧的粗壮和抗倒伏。然后扣上地膜,为了保持水份。

将在温室中培植出来的茄秧移栽在地里,茄秧之间距离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一尺以内为宜。

抠开地膜将茄秧栽入,浇上水,上面用土把根部培好。过几日等茄秧在这里扎根之后,每个秧苗的根部点上几滴豆油,或经过机械榨油后剩余的残渣都行,以促使秧苗长得茁壮。

在整个茄子生长过程中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化肥,病虫害也能减少很多,那当然喷洒相关农药的机会就变得少很多,那上的药残就会非常少。如果能这样坚持下去,越往后的年份化肥农药都可以不用,完全是按照自然法则的绿色种植方式。

用这种方式种出来的茄子特点是:根系发达,秧苗(主干和枝干)粗壮,叶子肥大,长得很高,结出来的茄子又粗又长,而且吃起来很嫩。结果实的时间长,不容易得病和因枯萎而导致秧苗死亡,能抵抗一般的霜冻。这样一来整个结茄子的时间就加长了很多,能提早上市,迟缓下市,两头都能卖个好价钱,花开二度,产量自然上去了,而且色泽好、口感好。营养成份自然好了。

如果要种植黄瓜或者西红柿,除了施用农家肥和豆油之外可以将平时积攒的果皮之类的经发酵后当作肥料施在秧苗的根部附近,这样种植出来的黄瓜或西红柿就会有水果味。

关于骨粉或者鱼粉的施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能增强植物的抗倒伏性,增粗枝干增肥叶子的作用,但也会对果实的口感造成影响,会有鱼或者骨香的味道,这些味道对于不同果实来说就不一定都好,如西红柿等,不要造成果实原味被掩盖或者吃起来味儿不正,那就得不偿失了。蔬果皮也是一样,如茄子秧苗附近就不能放蔬果皮发酵后的肥料,那样茄子的味道就会有些不伦不类的。

后来我随母亲搬到了城里,在城里也有个小菜园子,母亲也是把生活类垃圾分类,蔬果皮等容易腐烂的都收集在一起,放在小菜园子里给土地增肥。上面栽上一些适合的蔬果,这样即减小了垃圾的排放,又给土地增加了营养,还能吃到水果味的蔬菜。一举多得。

这种种植原理就是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自然法则,利用了自然循环有序利用的道理。

在自然界中生物圈是有序循环的,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我们只有顺着自然循环的规律,才能让其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植物体本身营养成份也是在不同植物之间能够互补。对于缺失的部份只要找到相应的植物残骸加以发酵,施在缺失某种元素的植物周围的土壤中,自然该植物就会自己补充,从而茁壮成长。

我想我们在进入全面的工业化之前的几千年的历史中,农耕文明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那么在几千年的耕作中,土地没有因为种植的时间长而导致贫瘠,这不就说明在过去所谓不发达时期,农民依照自然循环的法则在发展着嘛!等到人类全面进入工业化之后,人们施用科学造就出来的化肥,和不讲究自然循环的耕作方法(如将秸秆和叶子等从地里取走烧火等一系列举动)再加上各种工业化造成污染以及农药等等污染从而造成土壤营养成份流失很快,加上各种病虫害,以及各类污染物严重超标,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人吃了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此时的人过份的依赖现有的科学水平,忽略自然循环法则,加上人的道德方面的严重下滑,从而给土地造成恶性循环。

俗语说的好:民以食为天。谁也不可能不吃东西就活在世上,那么我们怎么对待我们每天一日三餐,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严肃话题。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到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与生存质量,更会影响到人类的未来的命运。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古风悠悠:不在其位心忧天下的王守仁

作者: 李义 整理 来源:

很多人喜欢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作为懈怠和牢骚的理由。其实很多事是关乎每一个人的,都有责任为国家解忧的。明朝王守仁在被贬期间,仍然不忘国家,留下不少佳话。

土官安贵荣为人骄傲自大,自认随军出征香炉山功劳不小,朝廷虽加封贵州布政司参政的官职,仍觉得不足以奖赏他出征的功勋,于是奏请撤减分发龙场驿丞的员额,改由自己递补,做为封赏。

朝廷将此事交由督府审议,这时兵部主事王守仁为上书营救戴铣,被贬为龙场驿丞。安贵荣一向敬重王守仁,王守仁知道安贵荣上奏撤减龙场驿丞的事后,就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说:“大凡朝廷法制都由祖先制定,后世子孙严守礼制,不敢擅自更改。如果皇上亲自更改,尚称之为变乱,更何况是大臣呢?纵使皇上不降罪,有关的律法机关也应该按律法定罪;即使很幸运的当时没有追究,但五、六年之后,或者八、九年之后,甚至二、三十年后,仍能拿着状纸追溯前罪。若真有这么一天,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再说了,你的先祖,自汉、唐以来千百年拥有这片土地及,从没有变动过,原因就在于世世代代能遵守天子礼法,竭尽忠诚,不敢有丝豪的违越。所以即使身为天子也不能随便加封臣子,否则你的土地肥沃,人民众多,皇上也能任意夺过来仿效内地立为郡县,到时候谁又敢说不行?驿丞可撤减,当然也可以增员,如果驿丞的员额可增减,宣慰司也同样可以,由此看来,减少驿丞员额就连宣慰司也后患无穷,你难道没有深一层分析过吗?

你奏本上所说,立下汗马军功,要求晋升官职,也是同样道理。剿灭盗匪,安抚百姓本来就是土官份内职责,现在你多次以建功上书邀赏,那么平日所领的朝廷俸禄又是为的什么呢?再说你已被为参政,这已超越了常规,你还上奏邀功,这样贪得无厌,其他大臣一定会觉得难以忍受。

再说,朝廷为宣慰土官,律法规定官位世袭,子孙万代能永远保有土地人民;而参政官是流官,受朝廷任命随时调动。南北,全凭皇上一句话。朝廷下达一纸公文,任命你一个官职,或是福建,或是四川,你就得马上去。不履新职,抗命杀头的诏命立即就到;若是奉命履职,千百年来世袭的土地、人民就不再归自己所有。从这个角度来看,你虽已任命为参政,应该推辞都来不及,怎会再有其他的要求呢?”

安贵荣看完信后,再也不敢提撤减驿丞的事。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不尽责,都要做好该做的事情。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你还会轻功了?”

文: 河北法轮功/明慧网

在二零零九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外甥和我外甥媳妇来店里,我叫他们给看店,我骑摩托车回家照顾丈夫,在回门市部的途中,对面开来一个双排座车,不是正式司机,是他借的车回家送孩子,开的特别猛,直奔我来了,在这紧要关头我喊,“师父救我……”

我被他的车刮倒卷到双排座车的前后轱辘中间,因车还没停下,他车的后胎被我的摩托车给扎坏了车才停下,这时我已站在了他的车后面。是我刚倒在车里的一瞬间,李洪志师父的法身用一只大手,从我后背抓起,扔向车的后面,我翻了一个个,站在地上。

当时司机吓坏了,不知人成了什么样?一看我没在车底下,高兴的说:“大姨你人没出事,我给你买个什么车都行!”

我说:“我是修法轮大法的,刚才是李洪志师父保护了我,我什么都不要你的。你入过党、团、队吗?”他说:“我退了。”我说:“退了就平安,要不今天怎么没出大事呢。”

我外甥是乡长,非要我去,我不去,他就去家里搬兵,趁这机会我叫司机一个人快走了。我外甥找来了人,开来了车,几个人拽我去医院检查都没拽动,我向来的亲属致谢,并讲了李洪志师父在车祸中保护我的经过。他们都很李洪志师父。他们一看司机也叫我放走了,人也不上医院也就回家了。

第二天我去门市部开门,当地治保主任来门市部对我说:“昨天晚上的事我全看到了。你炼功可炼成了,你还会了?”

我笑着对他说:“不是我会轻功,是李洪志师父一手把我抓出来的。”从此他改变了对大法的看法,在一次上边发下来的污蔑法轮功的征签卡上,让村民签字,他给押下没发。

车主第二天先给我送来了一千元钱,然后等解决。我一分没要,并告诉他放心,我是修大法的,此事就了结了。这是他们没想到的。我给司机的姐和姐夫做了三退

两年后我去一个建筑工地发神韵晚会光碟,正巧是那司机的姐夫在那当班,他说从你身上我们看到了大法好,你有多少光盘我替你发。我又为他们的工人做了三退。

一九九八年四月八日,在我百病缠身、走投无路住院期间,经医生介绍,我喜得大法。当时我已有两年不能走路,生活不能自理,只能跪着、躺着,不能坐着,患胃十二指肠球部出血,此外还有胃萎缩性胃炎、结肠炎、盆腔炎、胆囊炎、甲状腺瘤、腰椎、颈椎骨质增生。看过《转法轮》后,我相信师父说的修炼人没有病,在提高心性上下功夫,炼功不到二十天病全好了。还亲身感受到李洪志老师给我调整身体和法轮的旋转。

中,我相信李洪志师父的法身就在我身边,神奇事有很多很多。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故事(一)求道(3):老子出函谷关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阳,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的人。传说他的母亲有一次看见空中大流星飞过后就怀了身孕。由于是上界的神灵之气出现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后姓了凡人的姓李氏。有人说,老子生于开天辟地之前,是天的精灵神魄,自然就是神灵了,又有人说,老子的母亲怀了他七十二年才剖开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发苍苍,所以才名叫老子。后世的另一种的解释是,“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的生卒年月不详,据说活了二百多年,历经文王、武王时期,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博物馆馆长)和柱下史(相当秦汉的御史),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相传其气质禀赋也与众不同。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老子受牵连而被罢免官职。为了避免祸害,老子不得不“自隐无名”,流落四方。 后来,他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守关的令尹喜通过预知会有神人从这里经过,就命人清扫了四十里道路迎接,果然是老子来了。

老子在中原一带都没有传授过什么,他知道令尹喜命中注定该得道,就在那里停留下来。 有一个叫徐甲的人,从少年时受雇于老子作仆人,老子每天大约应付给他一百钱,一共欠了他七百二十万钱的工钱。徐甲见老子出关远行,想尽快讨回自己的工钱又怕不可能,就求人写了状子告到令尹喜那里。

替徐甲写状子的人并不知道徐甲已跟随老子二百多年了,只知道他如果索回老子所欠的工钱就会成为富翁,就答应把女儿嫁给徐甲。徐甲见那女子很美,更加高兴,就把告老子的状子递交给令尹喜。

令尹喜看了状子大吃一惊,就去告诉了老子。老子对徐甲说:“你早就该死了。我当初因为官小阂穷,连个替我打杂的人都没有,就雇了你,同时也就把‘太玄清生符’给了你,所以你才能一直活到今天。你为什么要告我呢?我当初曾答应你,如果你将来進入了‘安息国’,那时我会用黄金计算你的工钱全数还给你。你怎么竟这样急得等不了呢?”说罢就让徐甲面向地下张开嘴,只见那‘太玄真符’立刻被吐了出来,符上的朱砂字迹还像刚写时一样,而徐甲则顿时变成了一具枯骨了。

令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就跪下磕头为徐甲求情,并自愿替老子还债。老子就把那太玄真符又扔给徐甲,徐甲立刻复活了。令尹喜给了徐甲二百万钱,打发他去了。令尹喜向老子恭敬的执弟子之礼,老子就把长生之道的秘方授给了令尹喜。

令尹喜又向老子请求更進一步的教导训诫,老子就口述了五千字,令尹喜回去后记了下来,这就是老子著名的经典《道德经》。因此,老子被认为是道家的鼻祖。后来令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导去修行,果然成了仙。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超越种族和文化的人类精神财富(图)

2017年5月13日,法轮功学员在联合国总部对面甘纯公园(Gantry Park)举行大型排字,排出“大法洪传25 Years”。

在5月13日这一天,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的几十个国家的法轮功学员在自己所在的国家和城市庆祝“日”,也有许多国家的政要李洪志先生和祝贺法轮大法日。

在中共不遗余力地抹黑和用强权打击的情况下,短短几年时间内,法轮功在逆境中弘传到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然而由于中共的污蔑和信息封锁,很多在中国大陆的中国人根本不知道法轮功在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传的事实。这些事实本身就表明中共谎言的破产和迫害的无理,也表明中共这些年来不惜一切代价、歇斯底里地想要“铲除”法轮功是彻底失败的。

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有没有深层的原因?其实有心人很容易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如:手无寸铁的法轮功为什么能够抵挡住中共不计后果的血腥迫害?源自中国的法轮功短短25年为什么能够在世界上如此快速的流传?为什么这么多不同族裔的人坚定不移的修炼法轮功?……人们从这些现象中可以提出许多,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应该从心灵深处寻找这些答案。希望每一个有缘人都能够从心灵深处找到自己的答案。

对于法轮功学员来说,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找到了答案。宇宙中存在着真理,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宇宙的真理,认识到了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发自内心地庆祝“世界法轮大法日”。

法轮功教导的“真善忍”超越了种族、国界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其实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人类的福气。

来源:新生网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2017年5月14日星期日

传统文化故事(七)守信(2):魏文侯讲诚信

战国时代,魏国的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待人,无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国因此迅速强大起来。

公元前403年,邀请魏国出兵,协助攻打,魏文侯谢绝说:“我与赵国既是兄弟之邦,又有互不侵犯之约,不敢从命。”韩国的使者怒气冲冲的离去了。

赵国知道后,深感赵国与魏国之间有兄弟之谊,便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赵国。赵国的使者也怒气冲冲的离去了。

但是后来两国都想到魏文侯对国家的和睦态度,想到魏文侯的友好和宽容,都十分佩服,他们都纷纷回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便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和它相争。

有一次,魏文侯和山林的人约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猎练兵。

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宴会,魏文侯准备在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是,宴会快结束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还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对席间的众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郊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有人在等我了。”

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走上来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诉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

众臣中有一位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告诉。”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得我自己去。”那个自告奋勇的人眨着眼睛仿佛没听懂。魏文侯接着说:“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跟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到管理山林人的住处去。

战国时的魏国是很强大的,原因是魏国的国君很会治理国家,但更重要的还是魏文侯的人品让人敬重,众望所归,人心所向,靠的就是他讲诚信的美德啊。

来源:新生网 发稿:2017年5月15日

本文标签:, , , , , , , , ,

from 气功

酌古鉴今:魔鬼怕王勋(二文)

作者: 吉光羽 来源:

一、怕王勋

这件事,发生在明朝武宗年间(1506--1521)。有一天,武宗在宫中看戏,台上演出的是这样一出戏:一个戏子扮演恶鬼,在民间张牙舞爪,横行霸道,危害百姓。这时候,又有一些人,扮做达官、贵人,一个接一个的上场。介绍人告诉恶鬼: “xx(某某)官来了!”,“xx某某大人、贵戚来了!”……那个恶鬼,若无其事,继续张牙舞瓜,不以为意,毫不收敛。最后上台的,是一个小官,介绍人说:“涞水知县王勋到!”那恶鬼听了,吓得浑身哆嗦,颤颤巍巍,连忙逃走了!

明武宗皇帝,觉得奇怪,就问人:“这是什么缘故?”

那个扮恶鬼的人,接过问话,回答说: “鬼就惧怕不贪钱财的人!”

明武宗听了,知道王勋是一位清廉的官吏。宫中为什么会演这出戏呢?

原来那时,剧团里有位正义的剧作家,听到老百姓传颂王勋廉正爱民的事绩,刚刚写成剧本。忽听朝廷传令,要看戏。就将此戏,临时上演了。

据说,这与大太监刘瑾的支持演出,也有关系。这年,刘瑾要归葬他的父母,沿途州县得知消息后,顿时忙乱起来,纷纷准备礼物迎接。王勋却不以为然,他只是准备了一点祭奠用的牲醴,带人在道旁迎送。刘瑾听说后,认为王勋对无礼,非常生气。这时,有了解王勋的人,对他说:“王勋一向如此,是位清官。”刘瑾才消了一些气。但他依然不大相信,派校尉到县署去调查。校尉到后,里里外外察看了一遍,看到王勋的住室萧然,只有两件衣物,挂在墙上。此外再没有一件值钱的了。他们如实向刘瑾稟报。刘瑾是个很好名声的人,他见王勋果然清廉,也想趁机表现自己敬重廉洁奉公的官吏,于是,不但没有怪罪王勋,反而奖励给他肉和帛。王勋将这些肉、帛,又都分给乡里百姓,自己一点也没留。事情传到那位剧作家耳里,于是他编了那出“鬼怕王勋”的戏,并在宫中,得到了演出。

后来,王勋升任汾州(今山西汾阳)知府,依然始终廉洁如一。他不久又弃官,回到河南老家,以种田为生,将近30年,安居乡下,没进过一次城。当时著名的儒臣崔铣,曾写诗赠给王勋,诗中写道:

地僻云遮屋,台高川作邻。
昔为强项令,今愧折腰人。
勤力畦中菜,生涯陇上耘。
明廷知己少,谁复问沉沦!
(事据《渊鉴类函》)

二、张克嶷(读尼)拒贿斩凶手

清朝康熙年间,潮州有个大土豪,勾结官府,欺压百姓,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有一次,这个大土豪外出游玩,在路上遇到一家迎亲的,他在一旁看到新娘子长的很漂亮,顿生歹念,便指使家人围上前去,寻隙滋事,经过一阵拳打脚踢,将新郎致死,这个大土豪便抢回新娘子,强逼她做了他的小

被害者的家属,满腔悲愤,赶赴县衙,喊冤告状。谁知,县衙的知县胆小如鼠,一听说是那个大土豪所为,便不敢触动。被害者的家属强忍怒火,又告到潮州州衙。当时,潮州知府张克嶷,是个清官,他两袖清风,取信于民,秉公明断,敢作敢为。张克嶷听了被害家属的控告后,又经过了一番明察暗访,很快弄清事实真相,下令将那个大土豪逮捕,并决定将他处死,以平民愤。

那个为非作歹的大土豪被逮捕了,他的家人顿时慌了手脚。他们决心凭借平时掠夺来的大批财富,收买各级官吏,共同营私,要救土豪一条活命。土豪的家属们,分别带上金银珠宝,四处活动,通过当官的亲友,拉关系,托门子,终于买通了上上下下的官吏,又通过被收买的官吏,前去贿赂张克嶷,手段极其狡猾。

果然,有一天,张克嶷的一位上级,携带数额巨大的金银,来到了州衙,说明了意图,要张克嶷如此这般……张克嶷内心明白,只要接受了土豪家的贿赂,给那个大土豪一条生路,自己就可以受到上级器重。但杀人凶手,却可以逍遥法外了。

不行,决不能让那个无法无天的大土豪阴谋得逞!张克嶷一身是胆,怒容满面,对前来行贿的官吏,厉声说道:“大人,我宁可丢官,也不能贪赃枉法。既然拿了皇家俸禄,就要为国出力,伸张正义,为民除害!罪犯杀了人,必须偿命,谁讲情,也不行!”行贿的官吏,羞得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最后,张克嶷依法公判,将杀人抢亲的土豪斩首,为当地老百姓除掉了一大害。

(事据《清史稿》)

本文标签:, , , , , , , , ,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故事(六)明智(2):司马迁忍辱负重

人们都知道《》一书总结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三千年的历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却不知《史记》的成书过程异常艰辛,是其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而得以成就的。

司马迁曾因上书为李陵说话而获罪被关入大牢。他在写给好朋友任安的《报任少卿书》一文中谈到,自己在牢狱里面受尽酷刑折磨和凌辱,最后惨遭腐刑(宫刑),这是令人极为羞耻屈辱的事。出狱后虽仍任中书令,但普遍被人们所轻贱。

司马迁说自己当时的境地:家中贫困,没有钱救赎自己;朋友也不出手相救,连左右亲近的人都不为他说句话。人不是没有知觉、没有感情之物,现在却只能与狱吏为伍,被囚禁在偏远孤寂的牢狱之中……他用“肠一日而九回”来形容自己当时所受的痛苦煎熬。

环境险恶,似乎天下之大,却无他容身之处。但司马迁并没有因此而消磨了自己的意志,他心中仍一如既往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说,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左丘失明而作《国语》;孙子腿残而作《兵法》;吕不韦迁蜀而作《吕览》;韩非子被囚而作《说难》、《孤愤》。他以这些历史上忍辱负重而成就大业的事例来勉励自己。

他认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现在《史记》还没完成,自己的信念和愿望还没实现,不能轻易去死。因此他能够“就极刑而无愠色”,即使被如此羞辱也不后悔。

司马迁最终因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而流芳千古,成为人人敬仰的史学家,后人尊称为“太史公”。

司马迁当时如果不能忍辱负重,后来又怎能成就如此的大业呢?这种忍辱精神,可与汉朝将军韩信年轻时忍胯下之辱相映成辉了。可见忍辱负重并非懦弱,而是很了不起的。难怪古人说:“必须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触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别人难及的事业功名。”

本文标签:, , , , , , ,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