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星期六

那些年,林黛玉挡过的箭:有一支最刻毒(图)

作者: 爱木


黛玉的性格,会让人觉得她过于敏感。(网络图片)

曹公一支笔,将意思潜藏在无数细微小节里,又抛下无数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烟雾迷弹,竟使得后人不停站位打擂台,为彼此簇拥的大观园女明星们争得面红耳赤,恨不得老死不相往来。

其中误解至深的莫过于黛玉。大凡不喜欢她的人,总是会说其敏感,爱使小性子,刻薄,不会做人。

小时候会忍不住埋怨曹公,竟使出这般障眼法使黛玉遭受众人非议。现而如今,竟然会生出庆幸的念头,深觉那是曹公对众人的考验,在他扔出那么多烟雾迷弹后,仍然衷心欣赏喜欢黛玉的,那才是真爱粉哪。我内心甚至还有一点点私心,觉得这样美好的黛玉,就留给我一人喜欢好了,有一种半夜独自在家关灯欣赏夜明珠的窃喜。

偶尔大方一回,把这夜明珠拿出来给众人欣赏一下。今天先来一篇简单好玩的。题目叫做《那些年,挡过的箭》。

一、

红楼梦里,第一个拿林妹妹来做挡箭牌的,也是最为众人所知的,就是薛宝钗扑蝶那次了。滴翠亭边,宝钗有意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说悄悄话,是坠儿找贾芸要来了他拾到的手帕,还给小红。但这事是私相传递,又有关小红和贾芸那不能直言的事情,宝钗一下听懂了其中的心机,恐被她二人听到了不好。

薛宝钗心生一计,故意放重脚步说:“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

一路走到那两人跟前,找他们要人:“你们把林姑娘藏在哪里了?”

直把人问得莫名其妙,宝钗还故意添了几笔说:“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顽呢。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里头了。”

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一走。

好家伙,这急智!把自己撇干净了,说自己在“河那边”,离得那老远啊!这还不算,还得拖下水,说她“蹲着弄水顽”,可不是说黛玉一直在这边吗?还嫌不够,还说黛玉“别是藏里头了”。

这事一直令宝钗倍加遭人非议,罪名直涉“陷害”。宝钗此举有意无意,我们并不得而知。看此篇前文,那天正是芒种节,姑娘们都在园内玩耍,黛玉没在,宝钗本来就说要“闹了她来”,去找她的。所以,拿黛玉挡箭,一是正好就是来找黛玉的,可能顺嘴就说了她;二来黛玉没和大家在一块,这撒的谎也没那么容易被拆穿。三嘛黛玉应该平时行事就与常人不同,也比较顽皮,蹲着弄水顽正像她会做的事。

只是宝钗扯谎扯得,太把别人搭进去了。这莫须有的事,对黛玉造成的直接后果,还是令人心惊,令身为读者的我们,为黛玉悬着的一颗心始终不能放下。

二、

除了宝钗,还有很多人拿林黛玉做挡箭牌。

那一次,邢夫人讨鸳鸯给贾赦做小老婆。鸳鸯她嫂子来给邢夫人回话,说鸳鸯骂了她,袭人也帮着抢白,平儿也在跟前。凤姐命人把平儿打了来。丰儿忙上来回道:“林姑娘打发了人下请字请了三四次,他才去了。一进门我就叫他去的。林姑娘说:‘告诉你奶奶,我烦他有事呢。’”说了这话,凤姐才罢了。

平儿去大观园里,前文写了是王熙凤特地要她回避,让她进园子逛了去的。丰儿拿林黛玉来当挡箭牌,对林黛玉倒无大碍。只是从一个侧面看黛玉应该与平儿关系甚好,平时应该是有过“下请字”请平儿的真事。否则,怎会瞬间说得跟真事似的?另外,林黛玉这箭应该也很好使,有老太太宠着,平日说话也不让人,宝钗都说“真真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恼不是,喜欢又不是”。这些姑娘们里,大约也只有黛玉才能挡得住,让凤姐不去把平儿叫了回来。

三、

宝玉也拿林黛玉做过挡箭牌。

藕官烧纸,远远地被一婆子叫住,说要去回了奶奶们。正巧宝玉碰上,赶忙劝阻她不要在这里烧,说他可使人打了包袱去外面。等那婆子赶到,宝玉忙帮着遮掩:“他并没烧纸钱,原是林妹妹叫他来烧那烂字纸的。你没看真,反错告了他。”婆子较真,捡了没烧尽的纸,要去大厅理论。宝玉只好往自己身上找补,说是自己做梦,梦见杏花神和他要一挂白纸钱,还不能是本房人烧,他就和林姑娘烦了藕官过来烧的。烧了纸他的病才好起来,如果冲了,就得拿那婆子问事。

宝玉拿林黛玉做挡箭牌,却是不得不这么做。

那戏班子解散后,藕官就给了黛玉。藕官烧纸钱,闹大了,林黛玉面子上也不好看。宝玉既是真心要为藕官解围,但揣测可能也有为黛玉的缘故。

既然藕官现在是黛玉的丫鬟,拿黛玉做挡箭牌也在情理之中。应急状态下,哪能想得到后来那么复杂又完美的借口?只是被婆子戳穿了谎。所幸宝玉能急中生智,又编了那么多,还能圆回来。

四、

黛玉的丫鬟雪雁,也使过这招,把事推给了紫鹃和黛玉。

那日,赵姨娘找雪雁,什么事呢?赵姨娘要去给她的兄弟赵国基送殡(对,就因为这赵国基赏银的事,还和探春大闹了一场),来向雪雁借月白缎子袄儿,给小丫头小吉祥儿穿。

雪雁不想借,就说:“我的衣裳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回姑娘呢。姑娘身上又病着,更费了大事,误了你老出门,不如再转借罢。”紫鹃就笑着说:“你这个小东西子倒也巧。你不借给他,你往我和姑娘身上推,叫人怨不着你。”

紫鹃这笑,是不介意,也有一点点满意的味道吧。能圆滑地拒绝了别人,也是一种本事。不推给紫鹃和黛玉,还能怎么回了赵姨娘呢!自己人互相挡挡,再正常不过了。只是可怜黛玉的病,众人皆知,是一把好箭,可听了还是禁不住心酸心疼。

五、

一直没提王夫人那回。这回出场其实比较早。得知金钏儿跳井,宝钗忙去王夫人那安慰她。王夫人解释了一通,这里就不说了。王夫人提到说赏了金钏儿娘五十两银子,还想“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宝钗就说自己前儿做了两套,拿了给金钏儿就是了。

这次提到黛玉,倒不是挡箭。因为也不是被动地拿了黛玉来应急躲事。

王夫人在宝钗面前提及黛玉,以我阴谋论的小心机来推论,感觉就是以宝钗和黛玉的“竞争”关系,王夫人故意说恐怕黛玉忌讳,以此来看看宝钗的意思。果然,衣服一事有了着落。

红楼里诸多草蛇灰线,林黛玉被拿来做挡箭牌,能看出很多人情世故。只是这挡箭牌做多了,自己又不知情,这让有“上帝视角”的读者,难免会隐隐担忧。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从“字型”来认识人(图)


笔迹可看出个性。(网络图片)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笔迹反映人的性格笔相学就是有关笔迹的学问,笔相特征依据的共同特点:

字号

(一)字型巨大

表示执笔者的自信心很强,做事积极,喜欢冒险。

个性刚强,为人公正无私。

为人光明磊落,勇于维护公理。

头脑不够缜密,但做事有大刀阔斧之风。其人慷慨,但有海派作风。如果字型过于巨大,表示其人举止浮躁,虚荣心重。

(二)字型细小

表示执笔者缺乏自信心,但做事十分谨慎。

思考精细,注意力强,警觉性亦高。

忍耐力强,观察力亦强。

另一方面,字型细小亦表示其人的器量狭小,自私自利,但有点小聪明、其人不喜欢挥霍金钱。另一方面,亦表示其人吝啬成性,贪图小利。

(三)字型不大不小

表示执笔者的适应能力很强,做事有节制,遇事每能随机应变。

待人接物,举止落落大方。

做事容易反悔,有时会自相矛盾。

(四)字号不一

表示执笔者喜怒易形于色,甚至喜怒无常。

头脑灵活,善于适应,但缺乏自制力。

情感的变化好像一根绳子,中间会打结。

有些时候,自己会自寻烦恼。

书写压力

(一)压力过重

1.表示执笔者的主观很强,凡事独断独行,喜欢我行我素。

2.自尊心极重,好胜,有反抗的个性。

3.意志坚定,不轻易放弃初衷,也不易改变自己的主张。

4.性情固执,思想保守,同时带有几分凌人的傲气。

5.执笔者精力充沛,好动,酷爱热闹生活。

6.崇尚理论主义,善于雄辩。

我国的《玄黄歌》有云:“纸破须防不正文”意思是说,写字用力过大以致纸张破裂,表示其人心术不正,极宜防范。

(二)压力过轻

1.表示执笔者做事缺乏自信心,有谋无勇,因而进退无度。

2.独立性不强,处处喜欢依赖他人。

3.意志薄弱,拿不定主意。

4.喜欢作内心活劝,所以会捉摸别人的心理。

5.执笔者精力不足,时常会无病呻吟。

6.性格内向,懦弱、畏羞、害怕惹事。

(三)压力均匀

1.表示执笔者为人沉着,有自信心,处事胸有成竹。

2.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

3.头脑清醒,有组织的能力。

4.有自创力,能自我克制。

5.情绪稳定,不易发脾气。

(四)压力不均匀

1.表示执笔者的情绪不稳定,会反复无常。

2.对有特殊的爱好。

3.喜欢幻想,甚至胡思乱想。

4.其人健康欠佳,血液循环系统可能有点毛病,例如心脏病、贫血等。

5.决断力不够,处事不够果断。

(五)字型刚健

1.表示其人自尊心极重,自信心很强。富有进取的精神。

2.执笔者精力充沛,健康良好。

3.理智胜于情感,喜欢凭推理来做事。

4.处事有决断力,一派斩钉截铁的作风。

5.头脑冷静,善于运用逻辑。

(六)字型软弱

1.表示其人畏羞、害怕惹事,甚至有自卑感。

2.着重自我,只知道有白己,而不知道有别人

责任编辑:鸿雁形迹


from 气功

风雪中的文学之美!古诗中的冬天(组图)


中的冬天如歌如画。(网络图片)

一、《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冬夕》

【唐】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三、《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四、《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五、《冬夜答客》

【唐】鲍溶

冬日诚可爱,不如夜漏多。

幸君霜露里,车马犯寒过。

学耕不逢年,稂莠败黍禾。

岂唯亲宾散,鸟鼠移巢窠。

独见青松心,凌霜庇柔萝。

壮日贱若此,留恩意如何。

因忆古丈夫,一言重山河。

临风弹楚剑,为子奏燕歌。


古诗中的冬景。(网络图片)

六、《早冬》

【唐】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七、《负冬日》

【唐】白居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八、《冬夜》

【唐】白居易

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

眼前无一人,独掩村斋卧。

冷落灯火暗,离披帘幕破。

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

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

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

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

如此来四年,一千三百夜。

九、《观放白鹰其一》

【唐】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

自有云霄高。

十、《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十一、《风雪中作》

【唐】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责任编辑:李云飞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人人都能是飞扬跋扈的“钓鳌客李白”?(图)

作者: 乙欣


胸中学识无限,他曾说要以天下无义之人来钓巨鳖,其言令人悚然。(网络图片)

古籍记载许多不寻常之人,口出寥寥数句就能震撼人心。例如,《侯鲭录》曾载,李白曾说要以天下无义之人为饵,来钓巨鳖,其言令人悚然。

李白创作无数,他那雄豪不拘、豪气万千的洒脱个性,着实令人欣羡。胸怀大志的李白虽然无法获得君王重用,却依然能放下重重忧虑、羁绊,潇洒游走于山林间,挥洒出极富浪漫情怀的诗句。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最末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述说自己不愿为了侍奉权贵而换成不符己意的样态,让大家深切感受到这位谪仙人向往置身于名山大川里来追求人生真谛。我们若想凭单单几句来为李白的性格下定义,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过,其他文人的几句文辞,却能让后人感受到李白是多么得与众不同。

例如,杜甫在《赠李白》中,以一句“飞扬跋扈为谁雄”就将奔放不羁、神采傲人的李白给描述地相当明晰。一想起李白的傲人文采与一身好剑术,“飞扬跋扈”的狂傲姿态还真符合他给予人的印象!

李白“钓鳌说” 令人悚然

此外,象征豪放不羁、有远大抱负者的“钓鳌客”一词,亦会让人联想到李白。这自有历史典故。

根据《侯鲭录?卷六》记载,李白曾于开元时期谒见,他在密封的板上题道“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说:“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答说:“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线,以明月为钓钩。”宰相又问:“以何物为饵?”李白说:“以天下无义气之男子为饵。”宰相一听,顿觉毛骨悚然。

李白对于钓鳖的高论,令人深觉其胸怀不一般。莫怪乎苏轼以“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来评价侠肝义胆、性格高傲的李白。

张祜王严光 自称钓鼇客

不过,除了李白如此言说之外,以宫词出名的唐代诗人张祜、颇有文才且性卓诡的王严光皆以钓鼇客自称。北宋诗人孔平仲于《谈苑?卷四》中道:

王严光有才不达,自号钓鳖客。巡游都邑球麻铁之资,以造钓具。有不应者,辄录姓名置箧中曰:“下钩时取此等蒙汉为饵。”其狂诞类此。张佑谒李绅,亦称“钓鳖客”。李怒曰:“既解钓鳖,以何为竿?”曰:“以虹为竿。”“以何为钩?”曰:“以明月为钩。”“以何为饵?”曰:“以短李相为饵。”绅默然,厚遗之。

五代何光远在《鉴戒录?卷七》中,亦记载与李白相似的“张祜钓鳖说”:

唐武宗会昌四年,宰相李绅辞位出任淮南廉问(观察使),由于李绅自觉尊贵而轻视布衣,若非皇族、卿相的嘱讬,是没有人能见到他面的。由于前几任廉问仰慕张祜诗名,对他甚为礼遇。因此当张祜始终见不着李绅时,就写了名帖欲拜见李绅,上面题写了“钓鳌客”,将伺机呈上。

李相国命令让张祜晋见时,由于已对张祜的诳诞甚为不满,只想挫挫他的锐气,因而不待从容问候,就问他:“秀才既然懂得钓鳖,以何物为竿?”张祜对曰:“以长虹为竿。”李相国又问:“以何物为钩?”张祜曰:“以新月为钩。”李相国又问:“以何物为饵?”张祜居然答说:“以唐朝李相公为饵。”李相国沉思了许久,才说:“以我为饵,也就不难钓鳖了。”李绅遂命酒对斟。由于李绅喜爱张祜如此联想又善对,即与他成为了诗酒之交。

不同的是,何光远后续还写道:

议者认为,这是张祜假托奇异事物来比喻,而李绅对于他的谄媚讨好甚为高兴,因此史书并未赞扬此事,而是厌恶他们的矫饰。

其实,再如何意想,以不义者或蒙汉为饵的“钓鳌客”,应是专门称呼那些高义不拘之人的。如此一来,奔腾的豪气方才得以安放,不致放置错位。

李白的个人才气及殊异气质甚能符合此词,若非他胸有豪志、性情不一般,诗作又怎么能传递出惊人的侠义之感与奔放洒脱氛围?能成为威震群人的“钓鳌客”,真是非李白莫属,旁人都是学不来的。

参考资料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千古英雄人物:李白(9)侠肝义胆〉()

严杰译注;周勋初审阅《中国名着选译丛书67唐五代笔记小说》(台北:锦绣,1993)

文思格〈唐诗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大纪元)

钓鳌客(诗词曲典故)

来源: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修炼人看古文(图)


的文法与修辞,有非常多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地方。(网络图片)

首先,我觉的学习古文的要点,在于学习古代的文法和修辞。古代的文法和修辞都是和天体对应上的,文法和修辞又是人的思维结构与表达意识的方式。那么如果用古代文法和修辞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的时候,很容易和一定的宇宙层次对接上,如果表达的内容又是正法理,那么就在归正那一层次了。所以对古文和诗歌有兴趣的同修,特别是学生阶层,如果有时间,可以在这方面多加留意。

其次,如果看古文的话,不要看古代的经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汉代是经学鼎盛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玄学昌盛的时代,南朝刘宋时期,当时的政府专门设立了文学馆,把文学从经学和史学中分离出来,其实我的理解是,经学就是古人的哲学,而哲学的意思是关于智慧的学说,所以古人的智慧也就来源于经典,一般说来,那些经典也代表着古人的最高智慧了,可是对于常人来说,好像穷其一生,都无法全部掌握那些经典中的智慧。师父早就说过大法弟子的智慧来源于大法,当然不用看古代的经啦,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再者我发现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正的负的都有,给我的感觉就是里面乱七八糟的,所以我认为修炼人要学古文,古代的经典,最好一点也不要看,只需要看文学和史学即可,而且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再选择文史中的一部分来学,这样我觉的最便捷。

最后,就是如何挑选书籍的问题。以前有同修提过,不要看白文翻译或者现代人新注的版本,对此我深表赞同。最好是选择清代及其以前的影音版本,不是影音版本的话,能保证是原版未被改动也行。可能有人说原文看不懂或者觉的不习惯看正体竖版,其实如果对古文感兴趣的话,这些问题都不是障碍。而且本来就有很深的内涵,学起来也是挺有意思的,就比如“灾”、“甾”和“灾”,这三个字都是灾难的意思,被当作异体字,其实我常想,所谓古代的异体字是不存在的,每个异体字的含义都是有差异的,古人写文章,应该是根据要表达的意思选取不同的汉字,而不是把汉字固定的使用,就拿这三个字举例,如果要表达某人家里发生了火灾,就用这个“灾”(火在房子里面燃烧);如果表达某年某地发生了水灾,应该会用这个“甾”(水把田淹没了);如果不是特指,就是表达一般的灾难,那应该是用这个“灾”(用水火指代灾难)。但是中共邪党搞出来的简化字和对汉字的规范用法,就把这些生动形象的神传汉字的命都给“革”了。

综上,笔者认为,学习古文的要点是学习古代的文法与修辞;学习的内容建议选取汉代及其以后的文史;而学习的用书一定要是古代的原版书籍。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浅见,由于水平有限,文章不足及谬误之处,万望指正。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中国历史正述:导论之史观与观史

作者: 神传文化中国历史研究组 来源:

四、“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国”的本义,是君王所在的都城,或诸侯的封邑。因而也有君王居此且教化其邦之义,并不是现代后起的“国家”(country或nation)概念。

“中国”,就是中央、中心之国。这个“中央”,随不同朝代之地域、的变化而变化。所不变的是其含义,仍然是君主、天子承其天时、地利、人和居中央而统摄、教化四方。在《尚书》《诗经》《左传》诸多古籍文献中,中国亦称为“中原”“中土”“神州”“华夏”“诸夏”等 。虽然现代考古研究发现,“中国”字样的出现可追溯到西周初期的“何尊铭文”,但“中国”这个字汇与概念的存在,正如在史前文明一节所谈到的,应该比周朝悠远得多。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以人文初祖黄帝为开端,大唐太宗朝为顶峰,两宋圆熟而衰,至清末而式微。历朝历代,兴衰往替,都以其独特的辉煌与美,演绎其所承之天命,以不同的风骨与姿态演炼其德行教化,最终成就其独一无二的绚烂文明。

贯穿其中,“中国”,是一个不同天朝在中土次第上演,由天文而人文,化成其各朝天下的庞大生命过程。法天向道,顺命爱人,敬神礼佛,修德向善,始终是这五千年在兴衰往替,成、住、坏、灭过程中反复演炼的主题。极目远眺,本轮五千年文明之前的所有史前文明,何尝不是一个更庞大深远的生命过程,何尝不是在演炼这同样的主题!

在这过往的浩大、生命般新陈代谢过程中,上苍一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安排、眷顾乃至及时警示著沉浸在精彩演绎中的人们:从盘古女娲创世造人,三皇五帝以大神通、大德行开创、缔造人文,三代圣王以道德、敬神、礼乐而教化天下,到历代屡见不鲜的圣王、圣贤神言神迹,天、地、人诸多异象的点化与警示,诸系统预言蚌中藏珠的提醒,佛道两家修炼成神的系统演练和展示,再到各代儒家及其他百家基于法天敬祖而传下的丰富的人文教化……无时不处,都在昭示著上天对人世间洪大、系统的安排、教化与呵护,一步步铺垫著“天人合一”的博大内涵,铸造人最终藉以真正走向“天人合一”的基本涵养和能力。

其根本目的和意义,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再深思。

直到近百年来,巨大文明过程因相生相克、成住坏灭之理,沉积而生的文明垃圾、废物、毒素集结而育的怪胎—— 共产幽灵,附体中共而窃中原神器,称“国”自居而实行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毁断。从此,中国之道统、法统不再,神气不彰。五千年历史生命大轮回,就此走到了“灭”的边缘。更加久远的中华与人类无数史前文明那浩大的生命过程,也同随神州一道,走到了今天。

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有着上天和深厚历史文化所赋予的信心、勇气和力量:中华历史文化那浩大生命的重生与复兴,以及其所引领的整个人类历史文化的重生与复兴,必将势不可挡。或许正如同古老传说 “凤凰涅槃”中所描述的那样,就在今天,就在此时,那重生与复兴,已然在创世主的浩荡洪恩下,于最寂静的天籁中磅礴地开启。

观史到此,有一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历史的今天,我们能否有机会冲破“成、住、坏、灭”的轮回圏,跳出“灭”的过往宿命而得以与天地同在,生生不息?这,是一个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根本问题。

五、史观与观史

历史是一尊宝鉴,能照见过往大千之万象,也能照见我们自己的眼界和灵魂。

古人云“彰往察来”。读史的主要目地之一,正在于看清我们的来处,厘清当下的由来与情状,更在于探明未来选择和我们的走向。

读史,学史,治史,修史,在于如何观史。

观,是在把握全局、整体的同时,还需要卓然的洞见,也就是古人说的“识”。然而见识之有大小、洪微,洞见之有广狭、深浅。

关键在于观者的心胸:一则,对天、对神的正信与敬顺;二则,对古人的德信与诚意;三则,谦卑、开放的胸怀,中正、理性而严谨的态度与作为。

任何人观史,一定有其基点、角度和时空层面。或曰,一定有一个史观,或偏单一,或偏混杂,唯难于中正。所谓中者,不偏颇;所谓正者,敬顺天道。

古往今来,过往史观不可谓不多。究其基点而析其大概,大抵可分为如下四类基本史观:

1. 基于传统的天道人伦之史观:这是中国古代通行的一类史观。其特点是敬天顺命,敬道礼佛,法天崇祖,恪守中庸之道与仁、义、礼、智、信等人伦礼义。西汉以降,其流变是以《春秋》为宗,以礼义为规范,寓褒贬、别善恶,行人伦教化为本的历史观。

2. 基于神的大审判之史观:西方传统的一神论和神的最终审判信仰基础上的历史观。西方正教,如犹太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均持此类史观。这是传统西方的主流史观。

3. 基于进化论之史观:总体上来看,这大抵是以为基本思想框架,以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为主体意识形态的一类史观,近一百五十年来,在对现代科学走入偏执的变异思想的催化下,成为流行史观。其实质是不同程度的反神、无神、物化与变异人,最终导向毁灭的一类历史观。

4. 基于党文化之史观:是集共产党一党专政论、反神论、无神论、辩证唯物论、进化论、阶级斗争论等等人类历史上诸说之恶混杂集成。其实质是反神、暴力(辩证唯物论)与谎言(唯物辩证法),协力系统性地毁坏中国传统文化,毁坏人信神的根基,最后达到毁灭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反神、反文化 、反人类的邪恶史观。

我们所持的是史观,这一观史的基点是天人合一的神传文化。即:中国的历史,是神传文化的历史,是上天有序安排、教化人的过程,是上苍赋予世人相应的文化内涵与能力,使之得以走向天人合一、回归于神的历史。

我们以虔敬、中正、开放、理性的心态,勇于超越自我、面向现实与未来的诚意,观中国文化历史的正面与光明的展现,从正面汲取历史上负面演绎的教训,体悟和感恩上苍慈悲的安排。

我们希望借此史观而观史,回归我们生命深处的天真,回归对上天的虔敬和感恩,回归五千年辉煌传统文化涵养的同时,堂堂正正地做回一个有神传文化内涵的人,寻见真正实践天人合一的通天大道,进而,有幸做回创世主的子民。

这,就是我们的神传文化史观。

诚挚地欢迎大家与我们一道,从神传文化的观点,观历史,观当下,观未来;走过历史,走过当下,走向未来。

丙申年九月十五日(公元二零一六年十月十五日)

本文标签:, , , , , , , , ,

from 气功

2016年10月28日星期五

中国人何时开始画西洋画?(组图)


将西洋的绘画技法传入中国的郎世宁所绘制的《百骏图》。(网络图片)

中国古代所谓西方指的是西域以西世界,近代有了特指欧洲的涵义。如果将西方规定为欧洲的话,从中西美术交流的历史而言,西方美术传入中国可以上溯到两晋南北朝时期,甚至可以上溯到东汉时期。最重要的证据是佛教造像,佛教输入中国的同时,也输入了希腊风格。如果胆子大一些估计,西方美术对中国的影响也许更早,可能从秦俑身上可以找到不少痕迹。

唐朝时景教(基督教教派)、伊斯兰教都传入中国,著名的曹衣出水(北齐)、吴带当风(唐朝)有着明显的希腊、罗马风格,那时候,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集中地在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首都为君士坦丁堡,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兴盛,其中自然包括着美术。敦煌美术中除了中国元素外,还包涵着从中亚、西亚、南亚到欧洲的诸多元素。

时期

就中史资料而言,明末以前很难说某个中国画家画过完全的西洋画,或者古代某个画作完全属于西洋画。一般而言,除了个别雕塑作品外,中国古代美术家都是融会贯通的,基本是以本土美学原则为基本吸取外来因素,而不是抛弃本土美学原则直接以外来摹本为基本。

利玛窦在明朝晚期进入中国,当时中国南方港口已经有民间人士在接受洋教同时,也直接向传教士学习西洋画。有一个出生于澳门的叫游文辉(Manuel Pereire Yeou,1575-1633年)的广东人,他是一名会修士,绘画老师是人尼格老,后又成为利玛窦南昌耶稣会初学院学生。利玛窦去世前(1610年)游文辉为他画了一幅油画肖像,该油画现藏于意大利罗马耶稣会总部。这可能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幅中国人绘画的油画作品,迄今已有400年。

清代画家

清初宫廷有了专门的西洋画师,其中以意大利人郎世宁和法国人王致诚、蒋友仁最为重要。康熙、雍正、乾隆可能是三个学习画西洋画的皇帝,比如王致诚曾帮乾隆的绘画进行润色。与中国画家交流最多的是郎世宁,在他的遗作中,留下了与他进行合作的中国画家金昆、丁观鹏、丁观鹤等人的名字,金昆、丁观鹏、丁观鹤都是早期中国名画家。

与郎世宁合作的中国画家中,最重要的是唐岱,在一幅收藏在日本的《春郊试马》图中,其中的人物、马由郎世宁完成,风景则由被康熙赐称为“画状元”的唐岱完成。

郎世宁有一个中国高徒叫年希尧,他是这些年由于清宫剧而使人们几乎无不知晓的年羹尧的兄长(父亲年遐龄)。年希尧是清廷专门负责瓷器制造的官员,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由他主持制造的景德镇官窑瓷器,有“年窑”之称。他本身就是一名出色的画家,曾专门请郎世宁教授西洋画并对西洋透视术(立体几何)进行专门研究。在他的研究西方透视学的著作《视学测算》自序中明确,自己已经可以用西洋人的方法画中国内容。

清朝初期,一些欧洲画家来到了等地从事绘画,进而中国画师(画工)争相与他们竞争,接受订货,从而形成了专门的“贸易画”热潮。所谓“贸易画”,主要是用西洋画手法绘画中国形象,然后卖给西方人,让西方人借此了解远方神秘的中国。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例,该公司允许船长等高级职位人员携带一定数量私货获取利润,以作为可能高于薪酬的一项主要收入,而在私货当中,绘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大宗。


中国的贸易画:水粉《商人的家》(45.6x61厘米)19世纪中期。(网络图片)

贸易画与摄影

在中国官方,则将绘画归为手工品,允许民间商人向外人出售。这样,在广州等地,就有了专门从事“贸易画”制作的商铺。“贸易画”谈不上有多少品位,基本是服务于商业品味,多是粗制滥造作品,按照西方人喜欢的样式并采用西洋画法画中国内容。

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1872年左右所拍照片,与“贸易画”制作有着密切关系。这时候,中国人已经从事商业摄影,赖阿芳的照相馆实际上就是脱胎于画铺,他一边为人摄影,一边继续从事“贸易画”制作,照片中画师(画工)正是赖阿芳所请员工。这种绘画是以某件照片或绘画作为底本,然后分格临摹,采用“流水”操作法,水平高的师父画难度高的部份,水平低的徒弟解决难度比较低的部份 赖阿芳是画铺向专门照相馆过渡时期的老板、摄影师。可见,这时候由于摄影的出现,“贸易画”已经转向衰退。这也是约翰?汤姆逊在照相馆拍摄到中国人在画西洋画的原因。

可见,中国人画西洋画,从狭义角度说开始于明朝晚期,清朝初期已经有中国著名画家专门学习和研究西洋画,同时在南方港口广州等地,更是出现了民间的“贸易画”制作热潮。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本文标签:, , , , , , , , , , ,

from 气功

看着天地相合 想起了李白(组图)

作者: 乙欣


波纹脚下起,心境瞬息更换。从背影即能知悉被拍者的心境。(拍摄:北方姊妹+南方兄弟)

前几日走访了台中高美湿地,水日连成一片的景致,除了让人联想到“天空之镜”外,亦想到时常藉诗作传达恢弘壮阔的,也曾在五言律诗《登新平楼》中,写过天空辽阔与水流的景致。

回想高美湿地 浮现李白诗句

租了机车,与友人到达高美湿地时,似乎隐约唤出往昔的一丁点儿记忆。同学心情不甚畅快时,曾说走访此地会比较开心一点。这是当然,兜兜风、绕绕路面圈儿,都能转换心境了,更何况是来到了高美湿地,能够眼观了天地相接的辽阔,能够感受到了水波轻抚脚边的,怎不转移心情呢?


能映照出清楚身影,令人向往的“天空之镜”乌尤尼盐湖。(网络图片)

高美湿地让人想到了在玻利维亚那儿被称为“天空之镜”的乌尤尼盐湖,虽然这般联想铁定让很多人直呼扯远了,因为一个是仿似清亮镜面,能映照出身影的梦幻盐沼,一个是仿似幅员辽阔的大片积水,只能映照出模糊难辨的影像。两者悬殊如此之大,怎能并列谈之?但,这的的确确就是当下临时兴起的欢喜感受。此刻回忆起来,两者自然不相像,而对高美湿地只存“天地相合,长远苍苍”的极简印象。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拍摄:思翰)

另外一提,当黄昏已近,暗黑又准备统御眼界的前些时候,是最耀眼的,但也似乎带来了淡淡的落寞。看着落日渐渐收拾起一切光亮并隐遁后……李商隐《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词,就这样时不时地浮现脑海……如今再回忆,已不思高美暮,描写了目极苍苍的《登新平楼》反倒较符合当时的景致: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目极令人愁。

《登新平楼》是李白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游赏新平(现今陕西邠县)时所撰写的作品,内容主要提及李白登上新平城楼,远望成都长安的景象:

离开了国都,登上了这座新平城楼。怀着欲归之念却不得愿,在眼望暮秋之景后,更添伤悲了。天空远阔,夕阳在遥远之地落下。河水洁净,寒意伴随着流动的水波在起伏着。秦地的云朵从岭脊的群树上升起,北方的大雁飞越过沙洲。苍茫空阔之地将近有几万里,穷目远望只令人忧虑发愁。

境随心转 舒畅拥秋景


缓步望向夕阳余晖,观者只觉意境无穷。(拍摄:乙欣)

李白在《登新平楼》中,主要以“伤”、“愁”点出了情绪,然而我们亦能从对当下景致的描写(“暮秋”、“落日”、“寒波”、“胡雁”、“苍苍”),读到悠悠愁思,那种眼域中的无边辽阔,似乎连带地引发愁闷同样是没有边界的了。或许,有一些伫立在高美湿地之人,望着落日,会感到些许哀愁吧!又或者,会因为再加上望着因人踩踏而生出的水纹波动,在觉得人生消逝地特别快之际,而更加添忧思了……

不过,大家会选择前往高美湿地,多半是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态前往的吧?!境随心转?即使是在秋天,也难怀伤感访高美湿地;即使高美湿地真是“苍苍几万里”,也无法“目极令人愁”吧?!这免不了是因为脚边有水在轻抚,带来甚是舒畅之感,这也免不了是头上偶飞过鸟儿,让人不禁想追逐其飞翔身影,与之一同入镜。

下次出游回来,不妨想想,这一趟游玩,能让你想起哪一首诗,以及能引发什么样的感触。

参考资料

当缩时摄影遇上天空之镜,世界最大盐沼的绝美震撼!(DIGIPHOTO网)

许钟荣《中国名着选译丛书52李白诗》(台北:锦绣,1993)

李白《登新平楼》全诗鉴赏(文学网)

登新平楼(百度百科)

来源: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面相6细节预示你是否会有好运(图)

作者: 郑伟建


我们可以从等器官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网络图片)

气和血都是生命的载体,共同滋润身体。如果把比作生长植物的话,气就是阳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使其茁壮成长。气和血可以在人体的一些细节中发现出来,只要分辨出这些小细节就能认清各个脏腑气血的运行状态,有助于预知疾病、保持健康。

1、头发

头发与肝、肾有密切的关系。头发变白是肝血肾气衰落的表现,但有些青少年短时间内出现白发,且伴有脾气不好、容易发火,多是因为肝郁血热。如果伴有睡眠不足、腰膝无力、耳鸣,则是肾气不足的信号。

如果出现大量脱落,而且头发越来越稀疏,就要警惕整个身体的气血问题。头发油腻,则说明脾肺不和,脾的气太过,肺的气又虚,就会出现头油过多的现象。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血相关,如果肝血不足,头发长得慢、易干枯。

2、额头

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

额头上的皱纹现出比较多但不清晰,并且有横纹,通常预示将来一段时间不佳,可能会遭受天灾人祸或交通事故,需要多多注意。

另外,如果额头印堂的下部、鼻子的上部这里有数条横纹的人,这样的人对事物非常热心,而且充满激情,做事情很积极主动,看待任何事物都很乐观,有一颗平常心。比如说笑时会出现这种皱纹的人,性格温和,但有缺点,比较喜欢管别人的事情,往往给自己惹祸上身,所以做好事可以,但是要多注意,量力而行。

在额头的眼眉之间有三条纵纹的人,这样的人有些神经质,但做事专心,说到做到,心地善良,懂得知恩图报。他们会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地位与声誉。

不过,如果额头上的皱纹呈现一道深沟,或出现比较少的看不清纹路的人,这样的人喜欢追求刺激,对任何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生活常不固定,往往需要吃许多苦,要付出加倍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而且他们有时候做事不会很公正,会有私心。

3、命宫

命宫是的核心位置,是以印堂穴周围一小片区域。命宫的位置在双眉之间,山根之上,也就是印堂的位置是命运总开关的所在。命宫是代表人精气神的整合化的结晶代表,命宫影响一个人的基本运势。

命宫是吉凶气色的聚合处,因此如果你最近命宫变得陷落而不平坦,被眉头侵犯而显得狭窄,或因有皱眉头的习惯而形成皱纹,或因受伤而留下疤痕,这都会影响命运的起伏,而发生负面的遭遇。经常生气和皱眉发愁的人,必然在命宫中部的肌肉运动,而形成皱纹。

4、眼睛

除了上述,面相还要看眼睛的色泽和清澈度。小孩子都有一双清澈的眼睛。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说明气血充足,眼白的颜色混浊、发黄,就表明肝脏气血不足。

眼白与肺和大肠的关系密切,如果眼白有血丝,多为肺部和大肠有热;眼袋很大则说明脾虚。眼睛干涩、眼皮沉重,也代表气血不足。如果两目呆滞,晦暗无光,是气血衰竭的表现。上述这些都说明你的运势开始下降。

5、耳朵

耳朵是人体的缩影,几乎所有脏器的变化都能从耳朵上表现出来,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肾。面相认为“耳朵大有福”,因为耳朵厚大的人,是肾气充足的表现;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

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也见于阳气不足的人;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垂上有一条明显斜线纹,说明心气虚;耳鸣和耳聋则都说明肾气虚弱。

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运势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好。

6、鼻子

鼻为财星,两鼻翼为辅星。鼻梁以高挺有力为好,鼻头有肉内心无毒。鼻翼以高为好,这样比较节俭存财。通过你对鼻子的描述,可以大体看出属于漏财形的鼻子,赚钱就很快花没了,家中有很少的存余。如果你的眼神有力,五官端正可以弥补这一缺点,把影响降到最低。

如果你的鼻子受损或者出现皱纹,那么表明你不能赚钱,或者赚到钱也不能守住钱财,因为你赚了钱可能有很多的用处,很快就花完了。

点评:

1、所谓“相由心生”,这句话主要就是说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为人善恶,可以由他的面相看出来。面相是一种透过观看一个人面部特征的模式来论命的科学

2、每个人的面相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发生这样那要的变化,我们要留意自己的面相中的局部变化。尤其是男性朋友,平时照镜子比女性少,要经常观察自己的面相。

3、人的运势好坏是一个综合因素,一旦发现自己面相改变,那么预示你的运势会发生变化,也说明你的住宅或者办公室等对你发生的影响,要善于分析调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记住!风水就在我们身边。

责任编辑:清净有道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古代仁至义尽的天子(图)

作者: 李晓径

2016/10/28/20161028092725807.jpg
圣迹图》之观蜡论俗。(网络图片)

仁至义尽,形容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指竭力尽到“仁”与“义”之道。仁至义尽,是君子为人处事的心性境界,是一种悲天悯地的博大胸怀。

仁义之道指的是仁爱与正义,即是待人要宽厚、处事要有义气,为儒家的中心思想。竭尽仁义之道,这句话最早出现在《礼记·郊特牲》。

《礼记》是记载周代仪礼的书。冬季有两个重要的祭祀:蜡(zhà)祭和腊祭。 蜡祭,是年终合祭万物之神。

仁之至、义之尽

天子的蜡祭,主要祭八种神。从伊誊氏开始才有蜡祭。“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索,犹蜡祭(因为按古音“蜡”与“索”叠韵,读音相近。)“祭百种以报啬也。”啬,古同“穑”,收割庄稼的农事。就是在周历的十二月农事终了,把一切和农作物有关的神都祭祀一番。

蜡祭的神灵,主要是,始创农业的先音,附带而及主管农事的司音。祭祀谷神,就是报答先音和司音的。还要祭田官之神、祭田间庐舍和叶陌之神,祭包括虎猫在内的禽兽,从报恩的角度上说,真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古代的君子,对于有利于农作物的神灵,一定都要报答。邀请猫来加以祭祀,那是因为猫帮助人们吃掉了危害农作物的田鼠;邀请虎来加以祭祀,那是因为虎帮助人们吃掉了危害农田的野猪,所以要把它们请来加以祭祀。至于祭祀堤防和祭祀沟渠,也是因为它们有功于农事。蜡祭的祝祠中有这样的话:“希望堤防安然无事,沟渠不要漫溢;病虫害不要发生,荒草野树不要生于良田。”

天子身着皮弃素服参加蜡祭。之所以穿素服,是因为有助于农事的万物都衰老了,这就等于为其送终。但是腰系葛带,手执棒杖,这种礼数又比丧礼略低。就蜡祭的这种礼数而言,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身穿黄衣头戴草笠来参加蜡祭的人,都是终年劳碌难得有闲的农夫。农夫头戴黄冠身穿黄衣,是因为季秋草木黄落,服象其色的缘故。

大罗氏,这是负责为天子掌管鸟兽的官,诸侯进贡的鸟兽由他接管。进贡的使者是戴着草笠而来,这表示对捕捉到鸟兽的野人的尊重。大罗氏搬出鹿和让使者们看,并且要他们捎话给自己的国君,告诫他们说:“喜好声色狗马的人一定要亡国。天子种的瓜鲍,其种子既不收回也不收藏,以免与民争利。”八蜡有探明四方年成的作用。如果四方风不调雨不顺年不成,就不举行八蜡之祭,这样还可以让百姓少花一笔钱。东南西北四方,哪一方风调雨顺年成好,哪一方才举行蜡祭,老百姓也好借此机会痛饮一番,松弛一下一年的紧张劳动。蜡祭之后,就把谷物收藏起来,让农民休养生息。所以蜡祭以后,君子就不再大兴土木征召民众。

子贡观看年终的蜡祭,孔子问他:“赐啊,你看出蜡祭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欢乐了吗?”孔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人们辛勤劳作一年,好不容易才有这么一天享受,这是你体会不到的。

网开三面

说到仁至义尽,就不由想起网开三面的

《史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商汤有日出游,见猎人于郊外四面布网,还喃喃地祈祷说,“四面八方的野兽,都来到我的网里吧。”成汤听了说:“嗳,这样就把禽兽全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祝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

商汤网开三面的消息传到诸侯耳中,都称赞汤的仁德可以施与禽兽,必能施与诸侯,因此纷纷加盟。

商汤广施仁政,百业兴旺,民众安居乐业。当时的夏桀却施行暴政,荒淫无道。“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夏王的德行已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商汤于是率领诸侯讨伐夏桀,写下《汤誓》,号称武王。

来源:专栏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看着“天长落日远” 想起了李白(组图)

作者: 乙欣


波纹脚下起,心境瞬息更换。从背影即能知悉被拍者的心境。(拍摄:北方姊妹+南方兄弟)

前几日走访了台中高美湿地,水日连成一片的景致,除了让人联想到“天空之镜”外,亦想到时常藉诗作传达恢弘壮阔的,也曾在五言律诗《登新平楼》中,写过天空辽阔与水流的景致。

回想高美湿地 浮现李白诗句

租了机车,与友人到达高美湿地时,似乎隐约唤出往昔的一丁点儿记忆。同学心情不甚畅快时,曾说走访此地会比较开心一点。这是当然,兜兜风、绕绕路面圈儿,都能转换心境了,更何况是来到了高美湿地,能够眼观了天地相接的辽阔,能够感受到了水波轻抚脚边的,怎不转移心情呢?


能映照出清楚身影,令人向往的“天空之镜”乌尤尼盐湖。(网络图片)

高美湿地让人想到了在玻利维亚那儿被称为“天空之镜”的乌尤尼盐湖,虽然这般联想铁定让很多人直呼扯远了,因为一个是仿似清亮镜面,能映照出身影的梦幻盐沼,一个是仿似幅员辽阔的大片积水,只能映照出模糊难辨的影像。两者悬殊如此之大,怎能并列谈之?但,这的的确确就是当下临时兴起的欢喜感受。此刻回忆起来,两者自然不相像,而对高美湿地只存“天地相合,长远苍苍”的极简印象。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拍摄:思翰)

另外一提,当黄昏已近,暗黑又准备统御眼界的前些时候,是最耀眼的,但也似乎带来了淡淡的落寞。看着落日渐渐收拾起一切光亮并隐遁后……李商隐《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词,就这样时不时地浮现脑海……如今再回忆,已不思高美暮,描写了目极苍苍的《登新平楼》反倒较符合当时的景致: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目极令人愁。

《登新平楼》是李白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游赏新平(现今陕西邠县)时所撰写的作品,内容主要提及李白登上新平城楼,远望成都长安的景象:

离开了国都,登上了这座新平城楼。怀着欲归之念却不得愿,在眼望暮秋之景后,更添伤悲了。天空远阔,夕阳在遥远之地落下。河水洁净,寒意伴随着流动的水波在起伏着。秦地的云朵从岭脊的群树上升起,北方的大雁飞越过沙洲。苍茫空阔之地将近有几万里,穷目远望只令人忧虑发愁。

境随心转 舒畅拥秋景


缓步望向夕阳余晖,观者只觉意境无穷。(拍摄:乙欣)

李白在《登新平楼》中,主要以“伤”、“愁”点出了情绪,然而我们亦能从对当下景致的描写(“暮秋”、“落日”、“寒波”、“胡雁”、“苍苍”),读到悠悠愁思,那种眼域中的无边辽阔,似乎连带地引发愁闷同样是没有边界的了。或许,有一些伫立在高美湿地之人,望着落日,会感到些许哀愁吧!又或者,会因为再加上望着因人踩踏而生出的水纹波动,在觉得人生消逝地特别快之际,而更加添忧思了……

不过,大家会选择前往高美湿地,多半是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态前往的吧?!境随心转?即使是在秋天,也难怀伤感访高美湿地;即使高美湿地真是“苍苍几万里”,也无法“目极令人愁”吧?!这免不了是因为脚边有水在轻抚,带来甚是舒畅之感,这也免不了是头上偶飞过鸟儿,让人不禁想追逐其飞翔身影,与之一同入镜。

下次出游回来,不妨想想,这一趟游玩,能让你想起哪一首诗,以及能引发什么样的感触。

参考资料

当缩时遇上天空之镜,世界最大盐沼的绝美震撼!(DIGIPHOTO网)

许钟荣《中国名着选译丛书52李白诗》(台北:锦绣,1993)

李白《登新平楼》全诗鉴赏(文学网)

登新平楼(百度百科)

来源: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仁至义尽的古代天子(图)

作者: 李晓径

2016/10/28/20161028092725807.jpg
圣迹图》之观蜡论俗。(网络图片)

仁至义尽,形容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指竭力尽到“仁”与“义”之道。仁至义尽,是君子为人处事的心性境界,是一种悲天悯地的博大胸怀。

仁义之道指的是仁爱与正义,即是待人要宽厚、处事要有义气,为儒家的中心思想。竭尽仁义之道,这句话最早出现在《礼记·郊特牲》。

《礼记》是记载周代仪礼的书。冬季有两个重要的祭祀:蜡(zhà)祭和腊祭。 蜡祭,是年终合祭万物之神。

仁之至、义之尽

天子的蜡祭,主要祭八种神。从伊誊氏开始才有蜡祭。“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索,犹蜡祭(因为按古音“蜡”与“索”叠韵,读音相近。)“祭百种以报啬也。”啬,古同“穑”,收割庄稼的农事。就是在周历的十二月农事终了,把一切和农作物有关的神都祭祀一番。

蜡祭的神灵,主要是,始创农业的先音,附带而及主管农事的司音。祭祀谷神,就是报答先音和司音的。还要祭田官之神、祭田间庐舍和叶陌之神,祭包括虎猫在内的禽兽,从报恩的角度上说,真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古代的君子,对于有利于农作物的神灵,一定都要报答。邀请猫来加以祭祀,那是因为猫帮助人们吃掉了危害农作物的田鼠;邀请虎来加以祭祀,那是因为虎帮助人们吃掉了危害农田的野猪,所以要把它们请来加以祭祀。至于祭祀堤防和祭祀沟渠,也是因为它们有功于农事。蜡祭的祝祠中有这样的话:“希望堤防安然无事,沟渠不要漫溢;病虫害不要发生,荒草野树不要生于良田。”

天子身着皮弃素服参加蜡祭。之所以穿素服,是因为有助于农事的万物都衰老了,这就等于为其送终。但是腰系葛带,手执棒杖,这种礼数又比丧礼略低。就蜡祭的这种礼数而言,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身穿黄衣头戴草笠来参加蜡祭的人,都是终年劳碌难得有闲的农夫。农夫头戴黄冠身穿黄衣,是因为季秋草木黄落,服象其色的缘故。

大罗氏,这是负责为天子掌管鸟兽的官,诸侯进贡的鸟兽由他接管。进贡的使者是戴着草笠而来,这表示对捕捉到鸟兽的野人的尊重。大罗氏搬出鹿和让使者们看,并且要他们捎话给自己的国君,告诫他们说:“喜好声色狗马的人一定要亡国。天子种的瓜鲍,其种子既不收回也不收藏,以免与民争利。”八蜡有探明四方年成的作用。如果四方风不调雨不顺年不成,就不举行八蜡之祭,这样还可以让百姓少花一笔钱。东南西北四方,哪一方风调雨顺年成好,哪一方才举行蜡祭,老百姓也好借此机会痛饮一番,松弛一下一年的紧张劳动。蜡祭之后,就把谷物收藏起来,让农民休养生息。所以蜡祭以后,君子就不再大兴土木征召民众。

子贡观看年终的蜡祭,孔子问他:“赐啊,你看出蜡祭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欢乐了吗?”孔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人们辛勤劳作一年,好不容易才有这么一天享受,这是你体会不到的。

网开三面

说到仁至义尽,就不由想起网开三面的

《史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商汤有日出游,见猎人于郊外四面布网,还喃喃地祈祷说,“四面八方的野兽,都来到我的网里吧。”成汤听了说:“嗳,这样就把禽兽全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祝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

商汤网开三面的消息传到诸侯耳中,都称赞汤的仁德可以施与禽兽,必能施与诸侯,因此纷纷加盟。

商汤广施仁政,百业兴旺,民众安居乐业。当时的夏桀却施行暴政,荒淫无道。“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夏王的德行已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商汤于是率领诸侯讨伐夏桀,写下《汤誓》,号称武王。

来源:专栏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文艺复兴四大经典绘画风格与技法(组图)

作者: Arnaud HU(法国)


专注在绘画上,他的统合法(Unione)融会了诸多大师的技法,图为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局部。

编者按:文艺复兴四大经典画法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西方文化里耳熟能详。然而由于中国对西洋的了解起步较晚,这一部分内容在当今中国艺术界并没有多少人能全面了解,传到中国的一些零星的知识也残缺不全,有的甚至还是空白。为了让广大中文读者能真正了解正统的西方艺术,本文特总结出这部分相关专业论述,供艺术爱好者及专业人士参考。

文艺复兴绘画中出现的换色法(Cangiante)、明暗对照法(Chiaroscuro)、晕涂法(Sfumato)和统合法(Unione)这四种风格迥异的绘画技法被后世广为流传,许多艺术巨匠都曾经出神入化地运用它们创造出辉煌而美丽的艺术珍品。比如文艺复兴盛期三杰在世时,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中常常采用Cangiante;达芬奇喜欢使用Sfumato;而拉斐尔则能完美地运用Unione。

Cangiante:换色法


米开朗基罗《先知丹尼尔》(Prophet Daniel),注意先知袍子在膝盖上的黄色和旁边的绿色。

文艺复兴前期意大利绘画虽然也有胶绘(Détrempe)、蜡彩(Encaustique)等诸多画种类别,但还是以湿壁画(Fresque)和坦培拉(Tempéra)为主。当时受到技术及材料的时代局限,色料种类很少,艺术家们只能用很有限的少数几种颜色作画。尤其是在湿壁画的绘制中,由于石灰上不能使用对碱性物质敏感以致产生不良化学反应的颜料,所能使用的颜色就更少。因此当时的画家采取了相对简单的办法来表达和明暗,比如简单地在物像固有色中调入黑色来表示暗部等方式,以用颜料画素描的办法来表达彩色的物件,而对色彩变化却无法深入表现。这时Cangiante——换色法就应运而生了。

这种方法旨在使用近似的颜色代替简单加白的亮部或简单加黑的暗部,只要这两种颜色的明度和色相差异不太大就可以。早在乔托(Giotto)的作品中,就能看到他偶尔用到这种方式,而安吉利科(Fra Angelico)则开始较多地运用这种以近似色代替的办法了。

其实这种方法虽然被称为是一种技法,但还是源于色料种类不健全时代的权宜之计。随着进入文艺复兴盛期时,颜料的种类也丰富了一些,然而这种传统却被承传了下来。米开朗基罗就是将这种技法发扬光大的人。

米开朗基罗喜欢色彩本身对艺术家意境的表达,因此从艺术的角度他反对在色彩中简单地掺入黑色来画暗部,而喜欢用较纯的颜色。例如他画的西斯汀天顶画,为了体现的光辉和神的光明,他采用很纯很明亮的颜色换掉了许多原本应画得灰暗的色彩,通过改变色相的方法提升了色度,调亮了色调。这就使得天顶画呈现出非常响亮、光芒四射的色彩效果。由于米开朗基罗的名声和影响力巨大,也使得Cangiante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以致后期此技法一直被沿用下来,并形成了一种艺术风格,在色彩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夸张表达。其后的绘画,如风格主义(Maniérisme)和枫丹白露画派的作品中也时常看到这一技法留下的痕迹。

Chiaroscuro:明暗对照法


乔瓦尼·贝利尼《圣约伯教堂装饰屏》(Retable de san Giobbe)画家合理地以明暗组织画面,使用明暗对照法在二维的平面上,形成了三维景深的空间感和人物立体的美感。

Chiaroscuro从广义上讲,是指用明暗来表达形体和空间的起伏变化,这种技法早已被当今几乎所有的学院派所传授,而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就已经使用它了。虽然后来巴罗克前期的卡拉瓦乔(Caravaggio)在暗背景下将强烈的光线布置于主要人物身上,通过加强了的对置明暗关系使画面达到戏剧性的舞台剧效果,因此常常被称为明暗对照法的代表人物。但实际上在他之前许多画家就把这种技法掌握得炉火纯青了,比如乔瓦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的很多作品就已经体现出画家合理地运用明暗组织画面,从而在二维的平面上形成了三维景深的空间效果和人物立体的美感。

Chiaroscuro之所以被称为是一种技法,是因为它其实是一种与客观事实不一定相符的处理手法。举例来说:比如画一个站在露天的人,通过实际观察我们会发现,自然的天光一般都是四面来光,不会像单一光源那样造成非常明显的明暗状态。然而很多作品中的人物虽然身处大自然中,但为了便于艺术家塑造出立体感,总是像在单一光源之下,这与客观现实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不同地区画家之间的来往,使各种技法在各国相互影响,逐渐让各类艺术风格走向成熟。比如以凡·艾克(Van Eyck)等人为代表的早期弗拉芒(Primitifs flamands)绘画技法流传到意大利地区后,在威尼斯和佛罗伦斯等地就逐渐演变出了一些与其本土技法融合后稍有不同的变体技法。当时的画家在完善明暗对照法的过程中,也逐步地发展出越来越丰富的绘画语言。

Sfumato:晕涂法


达·芬奇《蒙娜丽莎》局部。

明暗对照法(Chiaroscuro)、晕涂法(Sfumato)和统合法(Unione)其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是在同一种研究背景下逐步演化而来的。达芬奇闻名于世的晕涂法(Sfumato,直译为“烟雾法”)也同样是基于对光影的研究。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不断地思考、探究达芬奇那神秘的朦胧美感,到底是通过怎么样的技法做到的。对于人所共知的Sfumato,大多数人的对其了解,也仅仅停留在它那“烟雾般”的名字上。

这套技法从2004年起经过6年时间被欧洲同步辐射设施组织(European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和卢浮宫的研究团队使用X射线萤光光谱测定法(Spectrométrie de fluorescence des rayons X)得以解密。他们在2010年的总结报告中指出,达芬奇虽然在不同的作品中,运用了并不完全相同的画法及大量的色层,但每一个色层都画得相当薄。从开始的薄底色、中间的塑造层,直到高层的数十层透明色罩染,每一层的厚度在色层干燥后都薄到只能用微米来计算,这就要求颜料的颗粒必须研磨得非常细腻。

众所周知,达芬奇本人同时还是科学家和发明家。有研究指出,达芬奇的颜料是用自己发明的机器研磨出来的,所以比同时代画家用手工研磨出来的颜料要更加细腻。达芬奇对于高品质绘画的追求使他作画时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小心仔细地反复刻画和渲染,这让他的很多作品完全看不见下笔的痕迹。

Sfumato的精妙之处,在于画家在画面有意处理得较浅的中间塑造层上,使用了非常细腻透明的色料和流平性好、易于薄涂的罩染媒介,一层一层极为谨慎地运用此前在弗拉芒地区高度发展的叠置罩染法(Superposition de glacis)。每一层的颜色,都微妙轻薄到几乎看不出来,而每一层都必须耐心等待那一层油色干燥后,再以不同的透明色罩染下一层,并根据物件结构的不同和光影的长调渐变来调整罩染色层的分布区域。就这样孜孜不倦地进行几十层罩染,非常缓慢地逐渐丰富色调,以花费数年时间的辛勤工作,换来了异常柔和的视觉美感。由于层层透明色的处理方法,导致人们看到的颜色不是在调色板上调出的颜料本色,而是光线射进层层不同的透明色,在此光学作用下呈现出来的自然综合的整体色彩感受。

同时,这种由多层罩染技法处理过的某些轮廓的模糊状态,有效地克服了绘画中焦点透视法(Perspective conique)里单视点的弊端。因为人有左右两只,所以在现实中人看到的东西不会完全和单镜头相机照出来的东西一致。照片往往给人一种平面感,是因为传统相机无法类比具备天然视角差的双眼,把看到的物像通过视神经综合反映到大脑后所产生的图像和空间感。所以对轮廓线某些部分的虚化,使画中人物切实地融入他们所在的空间,让画面更具有真实感——就像我们用两只眼睛看到的那样。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画家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处理微妙细腻的色彩关系和明暗过渡上,但却始终保持着古典美所宣导的提炼取舍的原则,画面上并没有面面俱到的繁琐细节。这种大气而又精细的风格,也体现了画家的气度和对古典精神的把握。

Unione:统合法


拉斐尔《椅中圣母》(La Vierge à la chaise)。(以上皆为网络图片)

没有像米开朗基罗那样在雕塑上的成就,也没有类似达芬奇涉足各类领域的好奇,拉斐尔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天赋统统放在了绘画上。也正因为他在这一领域的专注与成就,后世的许多艺术大师都推崇拉斐尔为绘画史上的集大成者。

尽管在美术上有着非凡的天赋,拉斐尔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向前人和同时代的其他大师学习。他的虚心好学和与人为善的性格,让他年轻时就与许多当时的艺术家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时常一起研究探讨绘画技法。因此,拉斐尔很早就掌握了各大流派的技艺,在本已异乎寻常的天赋下,又经过不断地苦心钻研与反复实践,终能达到融汇贯通于一身。

在掌握了Chiaroscuro和Sfumato等技法后,拉斐尔发现这些技法虽然能带来真实的空间感与柔和的渐变,但技法本身基于对明暗塑造过多的依赖,导致画面的深色部分和中间灰调在逐级的过渡下拉长,让画面整体偏暗。拉斐尔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主要绘制的都是表现神和圣徒的作品,而只有明亮的、散发光彩的绘画才更适合于表现神圣题材,这让他想到了类似米开朗基罗一样,用较亮的颜色换掉阴暗色彩的办法。但拉斐尔所采用的,并非是早期的Cangiante那种简单置换而导致色彩支离破碎的方式,而是根据环境光和反光的色彩倾向,再按不同色相本身的明度差异,通过他精简后的晕涂法作出莹润的色彩过渡。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既保证了色彩的明度又具备了造型上微妙的明暗过渡,光彩照人。这种既避免了晕涂法色彩饱和度不足的问题,而又能将形与色有效统一到一起的办法,就是统合法(Unione)的由来。

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Pietro Perugino)是翁布利亚画派(École ombrienne)的代表画家,以能出色地运用透明罩染技法而闻名。在老师的真传下,拉斐尔20岁以前就完全掌握了这门技法。当他学会了达芬奇的Sfumato后,就把这两种技术综合了起来,在减少叠色罩染次数的同时,略微增加了每层透明色的厚度,这也是为了配合他那远厚于达芬奇的中间色层的厚度——为了体现神圣正义的力量,拉斐尔习惯于用较厚的中层色彩和肯定的笔触作画。不同于印刷品的图片,从原作的侧面对着光看去时,透过起伏不平的深厚笔法,可以清晰地体会到画家作画时的力度与信心。然而,从正面欣赏作品时,由于罩染层的光学作用,那些下层的笔痕又奇迹般地消失了,只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散发着高雅的古典气息。

人们总能看到拉斐尔画面上那些红黄蓝绿等纯而透明的色彩,却又被从浅色底层那里“来自内部的光”和谐地统一着。人物的皮肤,即使是阴影部分也有足够的明度和微妙渐变的颜色,在古典静谧平衡的构图中尽显优美。从拉斐尔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其他大师技法的影子,有些技法风格甚至都是相互对立的,然而集大成者的拉斐尔却能完美地把它们统一在同一幅画中,以散发光芒的色彩表现神圣,美妙柔和的过渡展现纯善,雄厚有力的笔触表达正义,协调统一的色调体现理性,这就是拉斐尔的Unione——统合法。

这些技法的演进,也见证了文艺复兴绘画从早期的不成熟发展至顶峰的过程,并为后来数百年的西方正统绘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仁至义尽的真实心境(图)

作者: 李晓径

2016/10/28/20161028092725807.jpg
圣迹图》之观蜡论俗。(网络图片)

仁至义尽,形容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指竭力尽到“仁”与“义”之道。仁至义尽,是君子为人处事的心性境界,是一种悲天悯地的博大胸怀。

仁义之道指的是仁爱与正义,即是待人要宽厚、处事要有义气,为儒家的中心思想。竭尽仁义之道,这句话最早出现在《礼记·郊特牲》。

《礼记》是记载周代仪礼的书。冬季有两个重要的祭祀:蜡(zhà)祭和腊祭。 蜡祭,是年终合祭万物之神。

仁之至、义之尽

天子的蜡祭,主要祭八种神。从伊誊氏开始才有蜡祭。“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索,犹蜡祭(因为按古音“蜡”与“索”叠韵,读音相近。)“祭百种以报啬也。”啬,古同“穑”,收割庄稼的农事。就是在周历的十二月农事终了,把一切和农作物有关的神都祭祀一番。

蜡祭的神灵,主要是,始创农业的先音,附带而及主管农事的司音。祭祀谷神,就是报答先音和司音的。还要祭田官之神、祭田间庐舍和叶陌之神,祭包括虎猫在内的禽兽,从报恩的角度上说,真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古代的君子,对于有利于农作物的神灵,一定都要报答。邀请猫来加以祭祀,那是因为猫帮助人们吃掉了危害农作物的田鼠;邀请虎来加以祭祀,那是因为虎帮助人们吃掉了危害农田的野猪,所以要把它们请来加以祭祀。至于祭祀堤防和祭祀沟渠,也是因为它们有功于农事。蜡祭的祝祠中有这样的话:“希望堤防安然无事,沟渠不要漫溢;病虫害不要发生,荒草野树不要生于良田。”

天子身着皮弃素服参加蜡祭。之所以穿素服,是因为有助于农事的万物都衰老了,这就等于为其送终。但是腰系葛带,手执棒杖,这种礼数又比丧礼略低。就蜡祭的这种礼数而言,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身穿黄衣头戴草笠来参加蜡祭的人,都是终年劳碌难得有闲的农夫。农夫头戴黄冠身穿黄衣,是因为季秋草木黄落,服象其色的缘故。

大罗氏,这是负责为天子掌管鸟兽的官,诸侯进贡的鸟兽由他接管。进贡的使者是戴着草笠而来,这表示对捕捉到鸟兽的野人的尊重。大罗氏搬出鹿和让使者们看,并且要他们捎话给自己的国君,告诫他们说:“喜好声色狗马的人一定要亡国。天子种的瓜鲍,其种子既不收回也不收藏,以免与民争利。”八蜡有探明四方年成的作用。如果四方风不调雨不顺年不成,就不举行八蜡之祭,这样还可以让百姓少花一笔钱。东南西北四方,哪一方风调雨顺年成好,哪一方才举行蜡祭,老百姓也好借此机会痛饮一番,松弛一下一年的紧张劳动。蜡祭之后,就把谷物收藏起来,让农民休养生息。所以蜡祭以后,君子就不再大兴土木征召民众。

子贡观看年终的蜡祭,孔子问他:“赐啊,你看出蜡祭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欢乐了吗?”孔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人们辛勤劳作一年,好不容易才有这么一天享受,这是你体会不到的。

网开三面

说到仁至义尽,就不由想起网开三面的

《史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商汤有日出游,见猎人于郊外四面布网,还喃喃地祈祷说,“四面八方的野兽,都来到我的网里吧。”成汤听了说:“嗳,这样就把禽兽全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祝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

商汤网开三面的消息传到诸侯耳中,都称赞汤的仁德可以施与禽兽,必能施与诸侯,因此纷纷加盟。

商汤广施仁政,百业兴旺,民众安居乐业。当时的夏桀却施行暴政,荒淫无道。“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夏王的德行已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商汤于是率领诸侯讨伐夏桀,写下《汤誓》,号称武王。

来源:专栏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何为仁至义尽?(图)

作者: 李晓径

2016/10/28/20161028092725807.jpg
圣迹图》之观蜡论俗。(网络图片)

仁至义尽,形容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指竭力尽到“仁”与“义”之道。仁至义尽,是君子为人处事的心性境界,是一种悲天悯地的博大胸怀。

仁义之道指的是仁爱与正义,即是待人要宽厚、处事要有义气,为儒家的中心思想。竭尽仁义之道,这句话最早出现在《礼记·郊特牲》。

《礼记》是记载周代仪礼的书。冬季有两个重要的祭祀:蜡(zhà)祭和腊祭。 蜡祭,是年终合祭万物之神。

仁之至、义之尽

天子的蜡祭,主要祭八种神。从伊誊氏开始才有蜡祭。“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索,犹蜡祭(因为按古音“蜡”与“索”叠韵,读音相近。)“祭百种以报啬也。”啬,古同“穑”,收割庄稼的农事。就是在周历的十二月农事终了,把一切和农作物有关的神都祭祀一番。

蜡祭的神灵,主要是,始创农业的先音,附带而及主管农事的司音。祭祀谷神,就是报答先音和司音的。还要祭田官之神、祭田间庐舍和叶陌之神,祭包括虎猫在内的禽兽,从报恩的角度上说,真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古代的君子,对于有利于农作物的神灵,一定都要报答。邀请猫来加以祭祀,那是因为猫帮助人们吃掉了危害农作物的田鼠;邀请虎来加以祭祀,那是因为虎帮助人们吃掉了危害农田的野猪,所以要把它们请来加以祭祀。至于祭祀堤防和祭祀沟渠,也是因为它们有功于农事。蜡祭的祝祠中有这样的话:“希望堤防安然无事,沟渠不要漫溢;病虫害不要发生,荒草野树不要生于良田。”

天子身着皮弃素服参加蜡祭。之所以穿素服,是因为有助于农事的万物都衰老了,这就等于为其送终。但是腰系葛带,手执棒杖,这种礼数又比丧礼略低。就蜡祭的这种礼数而言,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身穿黄衣头戴草笠来参加蜡祭的人,都是终年劳碌难得有闲的农夫。农夫头戴黄冠身穿黄衣,是因为季秋草木黄落,服象其色的缘故。

大罗氏,这是负责为天子掌管鸟兽的官,诸侯进贡的鸟兽由他接管。进贡的使者是戴着草笠而来,这表示对捕捉到鸟兽的野人的尊重。大罗氏搬出鹿和让使者们看,并且要他们捎话给自己的国君,告诫他们说:“喜好声色狗马的人一定要亡国。天子种的瓜鲍,其种子既不收回也不收藏,以免与民争利。”八蜡有探明四方年成的作用。如果四方风不调雨不顺年不成,就不举行八蜡之祭,这样还可以让百姓少花一笔钱。东南西北四方,哪一方风调雨顺年成好,哪一方才举行蜡祭,老百姓也好借此机会痛饮一番,松弛一下一年的紧张劳动。蜡祭之后,就把谷物收藏起来,让农民休养生息。所以蜡祭以后,君子就不再大兴土木征召民众。

子贡观看年终的蜡祭,孔子问他:“赐啊,你看出蜡祭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欢乐了吗?”孔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人们辛勤劳作一年,好不容易才有这么一天享受,这是你体会不到的。

网开三面

说到仁至义尽,就不由想起网开三面的

《史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商汤有日出游,见猎人于郊外四面布网,还喃喃地祈祷说,“四面八方的野兽,都来到我的网里吧。”成汤听了说:“嗳,这样就把禽兽全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祝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

商汤网开三面的消息传到诸侯耳中,都称赞汤的仁德可以施与禽兽,必能施与诸侯,因此纷纷加盟。

商汤广施仁政,百业兴旺,民众安居乐业。当时的夏桀却施行暴政,荒淫无道。“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夏王的德行已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商汤于是率领诸侯讨伐夏桀,写下《汤誓》,号称武王。

来源:专栏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定中经历:巾帼英雄穆桂英(续集一)

作者: 根据西人法轮大法弟子口述翻译整理 来源:

定中经历:穆桂英传奇(上)

定中经历:穆桂英传奇(中)

定中经历:穆桂英传奇(下)

多年前,我(西人弟子)在人中打坐一、两个小时,在另外空间李洪志师父领我看完穆桂英一生的传奇,出定后,要想把一个人几十年的经历包括所见过的人、事、物、那个年代的大环境、同时同地不同空间的变化等等庞大的信息准确描述出来,用人的语言和思维我们做不到。实际上我在之后的打坐和入静状态下,回忆了更多的细节……

一、穆桂英逼婚

那次杨家军摸進山寨后直取,而穆桂英在仓促中穿上盔甲,冲出闺房后马上锁定,直接杀了过去。以穆桂英的身手,不知道的人谁都不会认为盔甲里面是女孩,杨宗保也不例外。也许是天意,没打两下她的头发就掉出来一束,被杨宗保瞧见了,跟着他接招缓和了下来,出手处处留情,穆桂英自然有所觉察。不一会儿,杨家将把寨主穆羽押了上来,逼穆桂英投降。穆桂英灵机一动想出一个绝妙的计策,她扔掉兵器、摘下头盔,声言单挑杨宗保。

在穆坷寨密林深处,不知是杨宗保动了真情还是真打不过,打一回他输一回,被穆桂英的大刀一次又一次架到脖子上,打的杨宗保狼狈不堪,只要他一还手,就得给穆桂英扛大刀。我(西人弟子)在另外空间耳边一直响起穆桂英一阵接一阵的笑声,她好顿戏弄杨宗保。

穆桂英是穆寨主的掌上明珠,从小被她爹当男孩子培养,小时候没遇到过挫折,长大了没遇到过对手,天生快乐,这次被她逮到个好机会一顿玩耍。杨宗保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女孩:长的跟天仙似的,个性又这么顽皮可爱,功夫比自己还厉害,真是不得了。

穆桂英的原意是“你是我手下败将,想留条小命就跟我回山寨,换上女装给我做奴才。”杨宗保哪里肯?但是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掉,实在没办法了,脱口而出:“想我给你当奴才是假,想我给你做相公是真。”穆桂英满脸羞红,她等的还真就是他这句话:“大一言九鼎,现在就跟我上山成亲。”杨宗保哪里敢答应,杨家是名门望族,婚姻这么大的事不是自己能作主的。穆桂英一看,把刀锋轻轻一转,杨宗保的一片头发落地,他知道事情严重了。

穆桂英的偃月刀相对窄而薄,刀刃异常锋利,看一眼都让人胆战心惊,她的动作又快又准,大刀一出想削什么干净俐落。穆桂英很诚恳:“大丈夫为国杀敌死不足惜,我帮你破阵不畏生死,你还怕娶我吗?”她把天门阵说的万分惊险,破阵非降龙木不可,表示个人婚姻是小,民族利益是大,杨家声誉是大。杨宗保心里盘算:不答应是跑不掉的,答应了自己也不吃亏。

穆桂英非常清楚,能否办成这门婚事关系到穆坷寨几千号人的命运,事关自己一家人的性命和自己一生的幸福。

姻缘前定,时间一到,一切顺理成章。穆坷寨转危为安举寨欢庆,穆家风风光光嫁女儿,张灯结彩纳金婿。

二、三胜元帅

民间一直传说:元帅杨延昭被穆桂英打的落花流水,哭笑不得。人们还知道杨元帅非但没有怪罪穆桂英,反而力保她挂帅领军。

古时候只有男人上战场,杨元帅为什么会保举一个“女娃娃”担当重任?战争无情,万一有什么意外,赔上的可能是上万条性命,换来的是千古骂名,何况破天门阵是重中之重的大战。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元帅杨延昭独具慧眼有识人之明,穆桂英资质非凡,足以担当大任。

穆桂英初遇杨元帅的时候众人正在围攻她,穆桂英身穿铠甲,把大家打的溃不成军,杨元帅一看拍马上前。当时元帅已经知道宗保的媳妇来了,但是压根儿没想到正是眼前这位。

穆桂英来者不拒,二话不说见招拆招。也不知怎地,没等众人看清,杨六郎人也栽了,剑也飞了。(这些情节被民间笑谈的时候,老百姓传的相当生动,说的维妙维肖。)两边将士大惊,赶紧围上来帮忙。杨六郎喝退左右,让人们腾出地方,说要比试拳脚。穆桂英够大器,下马弃刀应战。

论身材,杨元帅高大魁梧且经验丰富,穆桂英年少清瘦,比试拳脚明摆着要吃亏。可是,如果历史注定造就一代巾帼,势必让她具备足够的资质,并安排一定的事件加以提高她的声望。穆桂英充分利用自己的灵巧和速度,避免硬碰硬,耐心等待时机,看准了一边打出快拳,一边一脚绊倒杨六郎,把他打的连滚带爬,当时的尴尬与惊呼场面可想而知。

有机灵的人扔给杨六郎一把长剑,他顺势爬起来说还差步下兵器没比,让眼前这位“少年”先拿起自己的武器。
穆桂英已经先嬴两轮,她的表现让在场所有人大吃一惊。使用兵器是她的强项,她的绝招就是把偃月刀准确无误的架到别人的脖子上。这次有些不同,她必须小心谨慎,同时要考虑对方的面子,她打的非常稳,还趁机秀了秀自己的功夫,引来场上阵阵惊呼甚至有人失声叫好,大家都替杨六郎捏了一把汗。

当偃月刀置于对方要害的时候,穆桂英突然扔掉大刀,摘下头盔。只见穆桂英长发飘起,高贵如神女临凡,大器天成。元帅杨延昭不是一般的人,他慧眼识真人,一眼认定此女天命不凡。

后来杨家内外传出“元帅为了迫使穆桂英破阵,故意绑了宗保逼她自投罗网,云云”,总之皆大欢喜。

三、两场盛宴

最初,杨家一时没有确定操办婚宴时间,“天门阵”是心患,一日不除,杨家一日睡不安稳。穆桂英可不这么想,她当然想堂堂正正的被杨家娶進大门。

经穆桂英解阵杨家才知道:天门阵共七十二方阵七十二阵眼,阵阵危机四伏。破阵不是三两天的事,打起来非常艰难,稍有闪失满盘皆输,即使顺利也得半年左右。穆桂英要求亲自操练人马,以实战演习巩固,做万全的准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穆桂英实实在在的赢得了杨家上下的尊敬,尤其赢得了祖母、母亲等长辈们的喜爱,迎娶穆桂英势在必行。在杨门女眷的筹备下,在上战场前,杨家为其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穆桂英果然不负众望,大破天门阵。宋朝举国欢腾,最觉得脸上有光的还是老杨家,小媳妇刚过门就打了这么大的胜仗,简直是光宗耀祖。朝廷重赏杨家摆下庆功宴,杨家张灯结彩一片欢声笑语,穆桂英被大家簇拥着,作为第一功臣披红挂彩马戴红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以致于出定后我以为是朝廷给她办婚宴。实际上,破阵之前杨家的婚宴已经办完,破阵之后办的是庆功宴,两场她都是主角,一场比一场盛大,大家差点把穆桂英当神崇拜,吉祥的气氛弥漫着,三军彻夜畅饮。宋朝大获全胜,杨家军大获全胜,很多人都以为可以太平了,不用再打仗了。

(未完待续)

本文标签:, , , , , , ,

from 气功

古风正义:江革空船下任

作者: 吉光羽 来源:

江南地区,河道如网之纵横,人们往来,多依靠舟楫。南朝时期,官员下任后,大多四处征调船只,以运载自己历年的积蓄,真是连帆而行,满载而归。但有一个官员,下任时孑然一身,无物可载,为防江中风浪颠覆,只得在岸边,取石以压船,他就是南朝•梁 的江革。

江革(?一535)字休映,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县以东)人。他在九岁时,父亲去世。家中生活贫苦,又无老师教授,但他与弟弟江观,二人相互勉励,读书不倦。当时的中书郎王融、尚书吏部郎谢眺等名士,都很钦重他,谢眺曾经去他家,看望、问候过江革,“时大寒雪,谢眺见江革弊絮单席,而勤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其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给江革当卧具,而去”。

江革出仕后,清正廉明,爱护百姓,惩抑豪强。在担任秣陵、建康(皆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以北属建康,以南属秣陵)县令时,“为政明肃,豪强惮之(畏惧他)”。后来,江革调任寻阳(治所在今江西九江)任太守,管理江州府事,“以其清正严明,为当地吏员及豪强所惮。”江革在改任御史中丞后,“弹奏豪权,无所避廻”。

萧衍的爱子 武陵王萧纪,在担任东扬州(治所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刺史时,颇为骄纵,梁武帝因其长史臧质(人名),性格懦弱,不能匡正萧纪,就面召江革,委任他为武陵王萧纪的长史、兼会稽郡丞,掌管东扬州及会稽郡事务,以匡正萧纪之失。江革有许多门生、故吏,家在会稽,听说他去上任,都拿着东西(礼物)沿路迎候。江革对他们说:“我通不受饷(都不收受礼物),不容独当故人筐篚(不做你们这些朋友旧故的箩筐)。”江革到职后,“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江革公判辩析,曾无疑滞(无一件延迟不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望风自解。”在江革的影响下,萧纪也大为收敛,并逐渐喜好文学。梁武帝知道后,对尚书仆射徐勉说:“江革果能称职,把我也匡正好了!”遂升任江革为“都官尚书”。

江革离开会稽时,百姓们都十分留恋,又极为惋惜,为表达心意,送去许多东西,但他一无所受。负责送江革返京的官吏,依照旧例,订下船只,他亦不接受。“惟乘(尚书)台所给一舸(船),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有人对江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压轻艚(船轻浪大,容易翻船)。’江革既无物,乃于两陵岸边,取石十余块,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以后,江革又出监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事务,“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江革上任时,却只有公家配给的仗身(随从士兵)二十人,百姓都惧怕他不能平息寇乱。江革则不仅不召募兵众,反而省去了几个军尉。他“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江革一生屡次任外职,为官清廉,专门惩治豪强贪秽,以安民为务,即使是门生故吏的饷遗(赠礼),也绝不接受,所以能做到“民安吏畏”。史称其“傍无姬侍,家徒壁立,时人以此高之!”

真正廉政爱民的官员,大都不会看重名与利,所看重的是能为百姓做些什么。这与那些将要离任时,或广携财物,或盘剥吏民的官员,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江革正是凭着这样的清廉作风,才让百姓们十分留恋,也能使奸吏闻风丧胆。他以其廉洁奉公的品行,成为一时之最。确实无愧于先贤的清公传统,并能有所发扬光大。

(事据 南北朝十一史之《梁书》)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借古鉴今:愚者才只看眼前利益

作者: 纯真 来源:

或许大家都对“扫把星”这个词语都不陌生,“扫把星”在《封神演义》中就是的原配马氏。马氏可以说是一个典型小市民形象,六十多岁时嫁给了姜子牙。但当时姜子牙刚刚下山,无职无业,暂居在他的拜把宋大哥家中。姜子牙为谋生做过很多买卖,诸如卖面、辫藤筐、开饭馆、算命等等,但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他做什么都不成功。最后好不容易谋得一官半职,但因得罪妲己,又差点被纣王杀掉。无奈之下,只有逃往西岐。

姜子牙本想携带马氏一起投奔西周,但马氏却以“绝不离开朝歌”为理由要跟姜子牙离婚。表面是舍不得故土,实质是嫌弃姜子牙没本事,更怕姜子牙因得罪纣王而连累自己,所以迫不及待的要与姜子牙划清界限。姜子牙何等高人,早已洞悉天象变化,还能预知未来。他想到跟马氏夫妻一场,不忍对她弃之不顾,于是便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道理来开导马氏,并告诉她,说将来他官至丞相,马氏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马氏非但不领情,还嘲笑了姜子牙一番,最终逼着姜子牙休了她。

最后姜子牙“保周伐纣”成功,被武王封为相父,并赐予封地,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他的英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最终传到了马氏的耳朵里。此时的马氏嫁给了一位卖小东西的老头,生活落魄不堪。马氏因后悔当时自己的眼界太低,竟低看错负了姜子牙这样一位贵人,羞愧之下便自尽而死。

常言道:人要有远见。即是教导人们眼光要看得长远,不要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得失。当下有些法轮功修炼者的家人或领导,因迫于政治压力,怕自己的名利受到影响,很多就“自保式”的与者们划清了界限。且不说这种行为从道德上来讲不够仁义,就是从理性上来讲也是不够明智的。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2016年10月27日星期四

【天雪】菊光 / 风华(回文体)(组图)

作者:


楚韵浓淡殊无双。(:天雪友人)

菊光

向晚秋清月下凉

萧疏荏苒空篱霜

缀露枝头噙香吟

楚韵浓淡殊无双


浓春细夏诗花。(摄影:天雪)

风华(回文体)

深夏茵锦绿融融

坤地御风华莲咏

仁德向善诗词浓

荏苒流光馨春颂

回文倒读:

颂春馨光流苒荏

浓词诗善向德仁

咏莲华风御地坤

融融绿锦茵夏深

来源:专栏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真的吗?口头禅看出一个人的个性(图)


口头禅能看出你的情绪与想法。(网络图片)

口头禅是人内心中对事物的一种看法,是外界的信息经过内心的心理加工,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语言反应模式,以致于出现类似的情形时,它就会脱口而出。

口头禅的形成无外乎两个原因:重大事件对人的影响和积累效应的结果。当一个人多次遇到同样失意的情况后,积累效应就会在他的口头禅中得以展现。

口头禅是人们心理宣泄的通道,积极的口头禅催人奋进,而有些口头禅则带有消极的意味。那么是不是这些听似消极的口头禅一定就是不好的呢?答案是否定的。现在人们流行把“郁闷”一词挂在嘴上,难道真的是事事郁闷、处处郁闷吗?其实这不过是因为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心态变化快,通过口头禅来倒倒苦水,让心理有一个舒缓、宣泄的通道,这样,反倒更有益于人们的心理

口头禅作为下意识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一个人。因为口头禅反映人们的一种情绪,人当时的一种心态,同时也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

1、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向您保证

这种人往往急于让别人相信自己,时常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情。此类人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

2、应该、必须、铁定是、必定会、绝对是、是不是、是吧

自信心极强,显得理智,为人冷静,自认为能够将对方说服,令对方相信。另一方面,此类用语说得过多时,又反映了有动摇心理。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亦易有此类口头语。

3、听说、据说、听人讲、有人说、人家说

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心理,常用“迂回”模式处事。这种人的见识虽广,决断力却不够。另有处事圆滑的人,易用此类语言。

4、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差不多吧

自我防卫本能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在处事待人方面冷静,工作和从事关系都不错。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会说:我早就猜想到这一点。从事政治的人多有这类口头儿语,隐藏了自己的真心。

5、但是、不过

有些任性,因此总是提出一个但是来为自己辩。“但是”语是为保护自己而使用的。也反映了温和的特点,显得委婉,没有断然的意味。从事公共关系的人常有这类口头语。也因为它的委婉意味,不至令人有冷淡感。

6、啊、呀、这个、这个、嗯……嗯

词汇少,或是思维慢,在说话时利用作为间歇的方法而形成的习惯。这种人,一般反应较迟钝;也会有骄傲的公务员发此种口头儿语,则是因为怕说错话,需要有间歇来思考。

责任编辑:鸿雁形迹


from 气功

古代义仆的动人形象(图)

作者: 乙欣


遇到忠诚的义仆,是主人的福气。(网络图片)

文人田汝成在〈阿寄传〉中,塑造了一个困苦讲义气的老仆形象,发人省思。

田汝成(1503~1557),字叔禾。田汝成为明代官员,因为写得一手出色的诗文而受到注目,他的《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两部著作最为知名。另外,收录在他的《田叔禾集》中的〈阿寄传〉,被改编成〈徐老仆义愤成家〉一文,收录在“三言”之一的《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中,成为经典的白话短篇小说之一。除了冯梦龙有改编且收录〈阿寄传〉外,李贽受到争议的著作《焚书》、《明史?孝义传》与《浙江通志》都改写且载有此传。

义仆阿寄 形象动人

〈阿寄传〉是如此描述这位义仆的:

阿寄,是浙江淳安县徐氏人家的奴仆。徐家兄弟分家产后,各自居住。哥哥分得一匹马,二弟分得一只牛,小弟已过世,其寡妻分配到了年纪已有五十多岁的阿寄。寡妇哭着说:“马可以骑乘、牛可以耕种,踉跄老仆只是来消耗我的粗食罢了。”

阿寄叹道:“唉!主人居然说我的能力不如牛马!”老寄就开始规划谋生之事,以显示自己仍有用处的样子。寡妇知道后,就将发簪、耳饰之类的妇女饰品换得金子十二两,通通给予阿寄。阿寄则进入山区去贩卖漆料,一年后就赚到了三倍的利润。

阿寄告诉寡妇说:“主人无须忧虑,就快要能够富足自立了。”

又过了二十年,阿寄挣得财物高达数万金,并协助寡妇嫁出了三个女儿,又操办了她那两位的婚姻,陪嫁礼与聘礼都价值千金。阿寄又聘请老师前来教导寡妇的两个儿子,并向官府缴纳财货(输粟),使得他俩都成为了太学生,而寡妇一家则成为县内财力雄厚的人家。

不久,阿寄得病死了,她告诉寡妇说:“老奴已尽马牛之报了。”接着他拿出两张纸,上头详细记载了家产状况,都平均分成两份。他说:“这是留给两个公子的,可以世代相传!”阿寄话一说完就死了。

徐氏诸孙,有人怀疑阿寄有私自积蓄,就暗中打开他的箱子,发现里面并无寸丝半粟的储物。然而,阿寄的老妻与儿子,仅剩下掩体的旧衣物而已,悲痛啊!

是否觉得阿寄甚傻呢?居然在听闻寡妇认为他无用后,就一心一意只为主人一家打算,打理徐家诸事却无考量自家状况,多加看顾。在他离世了之后,居然没有为老妻与儿子留下任何物品,原文所载的“一妪一儿,仅敝缊掩体而已,呜呼!”岂不引发人悲凄与省思?总觉得身为主人的寡妇也该多为阿寄设想些吧!否则,阿寄最后“无寸丝粒粟之储”的苦景,又会是寡妇所希望见到的吗?

阿寄代表了一种义仆的形象,像他这样事事为主人家打算之仆,应该是每家每户的主人都想要聘用的吧!从阿寄身上,我们看到的,岂止是“义”的表现?他为主人家思虑的那一份心意与后续的行径,让我们看见了世间理经过真切实践后的实质表现。

冯梦龙在改编成〈徐老仆义愤成家〉一文后,在文章一开始即将人世之理说得透彻:

犬马犹然知恋主,况于列在生人。为奴一日主人身。情恩同父子,名分等君臣。主若虐奴非正道,奴如欺主伤伦。能为义仆是良民。盛衰无改节,史册可传神。

善待奴仆,忠诚侍主都是良民,此份诚心岂能不获得上天的肯定与世人的推崇?

附注:明清时期,富家子弟为了取得功名或官职,会向官府捐纳财物货品,此称为“输粟”。

参考资料

黄敏译注;章培恒审阅《明代文言短篇小说》(台北:锦绣,1993)

阿寄传--田汝成(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四)(国学治要学习网)

醒世恒言(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输粟(百度百科)

来源: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