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1日星期六

拓跋焘善教正道

作者:林灵


孙母教子 因势利导

,名蒍(读伟)敖,字艾猎,期思(今河南淮滨县东南)人。他是春秋时代楚国的令尹,据《史记》载,他本来是楚国的普通士人,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他,请楚庄王用孙叔敖代替自己任职。三个月后,孙叔敖当了楚相,果然能够很好地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他规划开凿水道,发展农业灌溉,又善于教化百姓,使民风淳善起来。孙叔敖小时候,有一次出去玩耍后,回到家中愁眉不展,后来竟伤心大哭起来。孙叔敖的这个样子,赶紧问他:究竟是为了什么事。孙叔敖一面抽抽泣泣,止不住伤心,一面回答母亲说:“我想我是活不长了。”孙叔敖的母亲大吃一惊,忙问儿子为什么这样说?孙叔敖说:“我听说凡是看见两头蛇的人,都是会死的。今天我看见了一条两头蛇,所以恐怕就快要和母亲永别了!”孙叔敖的母亲问道:“现在两头蛇在哪里?”孙叔敖说:“为了不让它再去害别人,我将它杀死后,埋掉了。”

孙母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经过,便对他说:“一个经常想着为别人做好事,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上天是会降福于他的。这样的人,上天肯定不会让他死去,你尽管放心。今后做人处事,都要像今天这样,只管为别人做好事,不顾个人安危,不谋取私利。”孙叔敖听母亲这样一说,终于放下心来。

由于孙叔敖的母亲,很善于儿子,孙叔敖长大以后,才变得很有出息。他当了楚国之相以后,还没有正式开始处理政事,老百姓就已经相信他仁爱过人了。

跟他母亲一样,孙叔敖也很善于教子。他生病将死时,特意叫来自己的儿子,告诫他道:“国君平时常想给我以封赏,我始终不肯接受。我死以后,国君很可能会封赏给你土地。你务必记住:千万不要接受好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一块叫做寝丘的地,这块地,历来人们都传说它不吉利,名声很坏。楚国的人都相信鬼,越国的人则都相信命,这块不吉利的地,两国的人,都不会去争它。所以你如果要了这一块地,做到不与人争好地。就可以长久地保有它。”

孙叔敖死后,国君果然给他的儿子以封赏,想赐给一块好地。孙叔敖的儿子牢记父亲生前的嘱咐,不要好地,特意请国君将寝丘赏赐给自己。

后来果然不出孙叔敖之所料,一代又一代,始终无人想争这一块不祥之地,孙叔敖的子孙们,也就长久地保有了这块土地。

(《史记?孙蕅传》、《新序》卷一、《吕氏春秋?异宝篇》)

拓跋焘善教正道

拓跋焘,小字佛貔,鲜卑族人。他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十六岁便继位当了,前后共在位二十九年。正平二年(452)二月,他被宦官宗爱所弑。他的庙号为世祖太武皇帝。

北魏皇族子弟可悉陵(人名)勇武过人,他刚刚十七岁时,有一次,跟从太武帝拓跋焘外出打猎。正当大家在猎场行猎时,突然蹿出一只猛虎,猛地向大家扑过来。可悉陵确实神勇无比,他一点也没有惊慌,仗着自己的过人勇力,又想在拓跋焘面前表现一番,便赤手空拳和猛虎相搏,竟将一只猛虎活活打死。可悉陵将老虎献给拓跋焘,满心以为一定能得到太武帝的褒扬。谁知拓跋焘不仅没有赞扬他,反而还语重心长地教育他说:“你有过人的才能和气力,应当用在为国家建功立业上,希望你以后再也不要像这样逞一时之勇了!”

可悉陵后来确实听从了拓跋焘的教诲。有一次外出打仗,遇上敌方一员骁将,双方相斗,两人的戟都打断了。可悉陵弯弓搭箭,一箭将敌将射于马下。不等对方兵士上来援救,可悉陵来不及拔剑,便用短刀将敌将的首级割下,回来向拓跋焘缴令。

这一次,拓跋焘十分赞赏他的勇武,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幢将,封他为暨阳子。

拓跋焘可谓善于教育人才啊!(《魏书?昭成子孙传》)@*

来源: 责任编辑:梁馨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具备天目开和读心术的西班牙电视制作人(图)

奥尔加(Olga)
奥尔加(Olga)

文: 欧洲法轮功学员

【明慧网】一直以来奥尔加(Olga)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属:“我总觉的自己就像迷失了一般,像一个迷失的孩子。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觉得我没有归 属。我父母对我而言太奇怪了,我对他们而言也不可理喻,我觉得自己不属于那个家。我喜欢旅游,遇到不同的人,在旅途中我一直在寻找我的家,我的归属。”奥尔加是一位电视制作人。她虽然是西班牙人,但是出生在法国巴黎,在英国伦敦住了三十多年,直到两年前才重回西班牙。期间她还周游世界三年,还是未能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但是冥冥之中,她意识到,自己不用再到处寻找了,于是她回到了英国伦敦。

迷失中寻找回家的路

那是一九九八年下半年,回来后她在一家健康食品店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互相询问了近况。当得知奥尔加现在正在用从印度学来的方法为人时,那位朋友给了她一个地址和时间,告诉她,那里也有一组人在治病。奥尔加当然高兴能见到同道中人。

可 是当奥尔加看到那些人在做一些柔和的动作时,她马上意识到:“他们可不是在给人治疗。我想我是来错地方了,但是既然已经来了,那我也试试吧。”在学炼了动 作后,她立即感到:“非常强烈的能量,因为我对能量很敏感。当我的时候,能量很强。”后来她得知这个功法的名字叫“法轮大法”,也叫“法轮功”。

出 于好奇心,奥尔加在一周后又去参加了集体炼功。她不仅感到当时脚伤好了,还得知有一本书,叫《法轮功》。看完后,她发现以前自己曾经迷惑的问题在书中得到 了简单明了的答案:“我有过一些经历,例如我的天目开了,能看到不同的空间,但是我无法理解所看到的,没有人能交流,也没有人给我讲解。我也有过读心术的 经历,我知道世界上有一些鲜为人知的超常现象存在,但是没有太多人说起它。当我读《法轮功》时,很多发生在我身上的现象通过非常简单的语句得到了解释。第 一次有人给我解释这些事情,而且说的非常有道理。我决定继续炼功。”

但是书中也明确提到,不能给别人治病。当时正热心通过治病帮助他人,为 他们解除痛苦的奥尔加对此不甚接受,但是她愿意了解更多的讯息,以便决定是否要真正修炼。所以她欣然与其他法轮功学员一起去了曼彻斯特,看了法轮功创始人 李洪志先生的讲课教功录像,并一起学习《转法轮》及集体炼功。

在看录像的时候她感受到:“突然我看到录像里发出了金色的光芒,并包围了我全 身,就像在光芒中沐浴一般,感觉好极了。我想,这可不同寻常哦。那是一种很好的感觉,让我非常安心。我继续看,李先生说的一切都非常有道理,我觉得我可以 相信他,我从未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我感到他值得信任。我决定我要继续。从那以后我不再给别人治病了。”

在决定修炼法轮大法后,奥尔加感到自己终于可以回家了:“当我找到法轮功后,我真的觉得这是我的家,我的归属。他让我就像一棵树一样,有了根,扎根在宇宙中,不需随风飘荡,真的是找到根了。”

成为更好的人

在 不断的炼功学法中,奥尔加觉得自己有如被正能量充实着,并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人生并不仅仅是有车、买房、看电视,而是有比这些更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世 上,所以我们能够成为更好的人。我理解到,所有我们遇到的人都是有原因的。或者我们帮他们,或者他们帮我们,成为好人。生活是个机会,就像是所学校一样, 我们从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互相学习。”

奥尔加把和自己的父母相处称为最大的挑战:“我的性格非常强势,她向来都是正确的,而且想控 制其他人。比如她指责我,告诉我:你不能干这个,你干不好那个。我可以感到她对着我拉开了弓,‘剑’穿透了我的心,我感到很受伤。我从来都不知如何和我妈 妈相处,我觉得和父母在一起就像在监狱里一般,很受限制,无法忍受。我觉得我一直都想‘越狱’,我总会找到机会,逃离那里。”

三十多年前,刚成年不久的她正因为感到被强势的母亲伤的太深,离开了家去了伦敦。可是当她两年前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她发现父母还是会把快五十岁的她当成十岁的小孩对待,刚开始的时候她感到与父母相处非常难。

但 是她想到自己从法轮大法中学到的:“我应该从自身去找,这是我(从法轮功中)学到的第一件事情,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都在自身中。当有冲突的时候,不要去向 外找,指责别人,而是静下来,不带情绪,不带任何抱怨真正向内找,不去想这么不好,妈妈说我那个了。不,都不去想这些事情。”

不知不觉 中她看母亲不再是当年那个强势的妈妈:“我不再将她看成我的妈妈,而是如一个小孩一般。我能看到她也想被爱,她认为她是完美的,当然她不是,但那是因为她 想得到爱,我感到心里对她的关怀,我看待她就像是一个希望得到爱,被接受的人。我没有感到她接纳了我,但是我愿意展现我对她的接纳。随之我们之间的隔阂消 除了。”

虽然现在奥尔加有时还需要提醒自己不要和母亲针锋相对,但是在法轮大法帮她不断的完善自己:“炼功给我力量,就像沐浴在正能量中一 样。《转法轮》一书提醒我,人生为何?在我坚持炼功,学《转法轮》后,我会感觉很好,面带微笑,会关心我的父母,看到他们好的一面,也会善待自己。”

对法轮功的与所有人息息相关

在 奥尔加真正下决心修炼法轮功六个月后,在中国发生了对法轮功的血腥迫害。一开始,奥尔加不理解发生了什么,因为当时也没有媒体报道真实的情况,很难客观的 了解发生了什么。后来在读了师父的讲法后她理解到:“迫害不仅仅是在中国发生而已,也影响到海外。我们都被卷入迫害中,我们做的每个决定,每个想法都会起 到推动或制止迫害的作用。作为一个修炼人,我做的所有决定关系到中国的法轮功修炼者。我第一次理解到这一点。我感到了自己的责任。”当她意识到这些后,她 感受到国内法轮功学员承受的苦难折磨,她哭了很久。

为了能够早日制止迫害,她第一次在伦敦莱斯特广场发送真相传单:“我记得我站在那里,手 里拿着传单,就像雕像一样,希望有人自己从我手里拿走传单。当时我觉得非常窘迫,我觉得人们会认为我是疯了。但是我知道我应该这样做,我需要这样做,我应 该帮助那些遭到迫害的法轮功学员。”现在的奥尔加特别高兴能够发真相传单,因为那样她可以让人了解正在中国发生了什么。

身为电视制作人,她 也特别希望能够做一部揭露中共迫害法轮功以及活摘法轮功学员器官的影片:“我想把法轮功学员在迫害中的经历留给后人和未来,也让那些不了解真相的人们知道 在中国发生了什么。比如那些去中国购买器官的人,我希望他们能在去之前就有机会了解,如果他选择购买器官,他的生命是以别人生命为代价的。基于此再做出自 己的决定,这非常重要。”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2015年11月20日星期五

不费一兵一卒 解决了盗贼

文/汉夕

西汉时,宣帝即位后不久,渤海附近的郡发生饥荒,盗贼四起,俸禄高达两千石的官员也不能制止。要选拔能治理的人。丞相、御史都推荐龚遂。龚遂就担任了渤海太守,此时,他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他,见他样貌瘦小,心内轻视他。谁知龚遂却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盗贼。

当时,龚遂到了渤海境内,郡里听说新太守来了,派士兵迎接。龚遂把前来迎接的士兵都遣返了。龚遂下发文书,命令辖区内的县把捕盗的小吏都撤掉,宣布凡是手持锄头、农具的都是良民,小吏不得盘问,持兵器的才是盗贼。龚遂乘坐一匹马拉的车,独自行至官府,郡中安静,盗贼都销声匿迹了。渤海有很多抢劫的强盗,听到龚遂说拿锄头的是良民,就马上解散了,扔下兵器、弓箭,拿起锄头。盗贼于是都被平定了,百姓安居乐业。龚遂就开仓赈济贫民,选用良吏。

龚遂见到当地风俗奢侈,不爱耕田劳作,就亲身用节俭言传身教,劝百姓种田养桑,让百姓人人种一棵榆树,五十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只母猪、五只鸡。郡中的百姓就都有积蓄了,小吏、平民都得到了富裕、实惠。诉讼也消失了。

法律的强制只能治表不治本,只有善德才能感化、改变人心。

(《汉书 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丘处机救人 为何有人不能得救(图)

作者: 莫求

是金代的著名道士,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在民间流传的丘处机救人的。丘处机师从道家高人王重阳,得师父道法传授后,曾到陕西龙门洞苦修多年有了神通。


丘处机。(网络图片)

苛刻富者王存富

却说此地山下有个大富户,名叫王存富,人都称他为金斗王,宅院山环水抱,门外有一道溪河。他家门外有一大石长丈余,高数尺,头大尾小像一般,故此人称“石狮子”。这王存福虽有若大家产却居心刻薄,一味欺贫凌弱占田夺地。他家那些奴仆也是狐假虎威干了很多坏事。然而善恶到头终有报,这王存富一家以及手下那些恶仆们都将在不久的未来遭遇洪水灭顶之灾。

离王存富家不远有个山坡,坡上有一座王存富先祖所建的观音庙,当年曾请来住持,并布施土地供养出家人。可到了王存富管事之时,他就将土地收回并把住持逐去,只是还未曾拆毁庙宇打坏神像,这观音庙虽然留下了,却日久失修成了一个冷清的破庙。此时丘处机运用神通知道王存富一家即将大难临头,但他想:王存富虽然赶走住持,收回土地,但终究未曾毁坏庙宇、神像,也算他还有一点善心在,如果王存福能改邪归正,便拯救他们全家。

于是丘处机便从龙门洞下来住进了观音庙,每天拿着一个小瓦罐去王存富家化斋饭,化了几天,并无一人理睬于他。只有一个丫头名叫春花,见他来了几回皆空手而来空手而去心中不忍,便暗地里藏了几个馍出来,将其放入丘处机袖内说:快去吧,此处不是善地。

富者险恶性,丘处机提醒善心女仆

又过了两日,丘处机来化斋时正遇王存富站在门口。丘处机本是来点化他的,今见他站在门前,便上前说道:“贪名为利不回头,一旦无常万事休。纵有金银带不去,空遗两眼泪长流。”

岂料王存富听罢居然勃然大怒:“你这野道休得在此胡言乱语,我生平是不信佛法之人。快给我走开,免得挨打!”

丘处机说道:“贫道特来贵府化斋,随员外施济。”王存富见门外有个拾马粪的笼子内装有马粪,旁边有把拾粪的铲子。他过去向笼内铲了一铲马粪,走到丘处机面前说道:“你求我施济,我便将此物施于你如何?”

丘处机正要看他本性如何,便将化斋的小瓦罐往前一支。不料王存富竟当真将一铲马粪倒入其中。丘处机见状说道:“此马粪与我有何用处?”王存富说:“这粪都是我雇下人拾来的,今日平白给你也算我施济了。”

丘处机闻言,口称善哉善哉,王存富与众奴仆都哈哈大笑。合家大小听说此事个个发笑,只有春花心中不快。一日春花见别的奴仆都上坡做活去了,便暗藏几个蒸馍在袖内,想去庙里送给那道人,恰好遇到丘处机站立在大门外,春花忙将馍馍塞给他。丘处机说道:“我今日不是化馍来了。有一句要紧的话你要记住,若见门前石狮子红时,速到山上观音庙去躲一躲方保无忧。”丘处机说完便飘然离去,回到了龙门洞继续苦修。

放牛娃嬉闹,石狮红了眼竟降灾

春花把此话记在心里,每日早晚都出来看石狮子两遍。如此数月却被一个放牛娃子看出情形,问春花道:“你每日出来瞧这石狮子,为啥?”春花对他说道:“那日化斋的道长对我说,等这石狮子眼睛红了之时,叫我急到观音庙里去躲避一时,可免大难。”

放牛娃闻听觉的可笑。一日,他想给春花开个玩笑,便暗地里寻得一块红土,下午牵牛归来便爬上石狮子,用红土在石狮子脸上抹了两个红眼圈,抹毕即下来闪到一边看她如何。是时天色将晚,春花在房内忽然感到心惊目跳,行坐不安,心中暗想莫非石狮子眼睛红了。她急忙出来一看,果见石狮子两眼通红。她大吃一惊,慌忙向观音庙奔去。

放牛娃见她跑上庙去,也随后跟来,一边跑一边嬉笑着大喊:“快跑啊,灾难要来了。”当时王存富的众家人们正好收工回来碰著放牛娃,便叫住他一问。放牛娃把经过一说,众人都笑着回到王存富家吃饭去了,只有王兴、王亮俩人拉着放牛娃去找春花,打算告诉春花石狮子眼红是放牛娃搞的鬼,让春花回来吃饭。

三人走到庙内正要告诉她,猛然一个响雷震的山摇地动,霎时间狂风四起,黑云满天,大雨倾盆而下。放牛娃想出去看看雨有多大,跑到外面眼不能睁。忽然又有一个炸雷,震耳欲聋,吓的放牛娃跑到庙内趴到了神案下面。这雨下了一夜才停,众人都说此等大雨从未见过。

恶者堵死生路,善者有心拜师学道

到了天明雨停了。众人出来一看,当即被吓了一跳。昨晚的一场大雨导致山洪暴发,王存富的宅院全部被洪水冲垮,废墟已泡在水中。等到洪水小了,人们到废墟里一看,王存富合家及住在院内的仆人不是被冲倒的房屋砸死,就是被大水淹死了,竟无一幸免。春花见此心痛落泪。

其他乡人也来观看,看罢叹道:“老天爷有眼啊!”又见春花一旁啼哭,便问道:“你家主人全家覆没,你们几个怎么能有幸逃脱性命?”春花遂将道长嘱咐之言对他们诉说一遍。众乡人纷纷议论,都说王存富恶贯满盈,那道长想必是位神仙前来指点于他,他不肯回心故此遭难。你虽然是个丫鬟却有点善根,故将你救出又带着这几个不死。看来人生天地之间总要做些好事,大难来时方有救星。众人又从春花处知晓道长样貌,一打听有见过丘处机的人当即明白是丘处机救了春花等几人。

至此,丘处机在当地名声大振,龙门洞的寂静也被打破,慕名造访的人越来越多,上至公卿王妃,下至平民百姓,经常不断。还有很多人找他拜师学道,春花等人也做了他的弟子,丘处机为春花取名李真多,王兴取名王志闲,王亮取名王志一。

看了这则故事,真是令我感叹良多,历史上(包括西方)其实都有很多类似的故事。例如佛教中就有一则地藏菩萨救人的故事,西方古代也有宙斯神救人的传说,其情节都和丘处机救人的故事很相似,最终只有相信的人和真正善良的人得救了。为什么佛、道、神都给人类留下类似的传说,这绝对不是偶然。我想:这其实是佛、道、神在反复的告诫人类:千万不要忽视教人如何得救的消息。

来源: 正见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杨家将”传说与历史究竟有多大差距?(图)

故事已流传近千年,小说、评书、戏曲精彩迭出。不过,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究竟如何呢?正史上只有三言两语的边关守将,为什么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杨延昭。(网络图片)

杨家将是如何走红的

杨家将故事流传了近千年,历久弥新,令人难忘。杨家将故事是如何家喻户晓的?这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并且指出杨家将故事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广泛流传。

欧阳修、苏辙之说

欧阳修的这篇文章作于杨业死后的第六十五年,篇名叫《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这位供备库副使杨君,是杨家的后人,名叫杨琪,杨业乃其伯祖。另一位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著名人物苏辙也写过一首“过杨无敌庙”,苏辙也是北宋人,离杨业去世的年代并不算太远,他的诗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杨家将故事在宋代的影响力。

宋代话本、元代杂剧、明清戏曲

到了南宋,民间艺人把杨家将故事编成了话本,在民间越传越盛。由于北宋最终为外敌所灭,南宋遗民崇拜英雄的心情非常强烈。面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政府,他们对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更加敬仰和怀念。杨家将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民间艺人进行了大胆想象和艺术加工,许多神奇的故事和人物不断被融入。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南宋遗民徐大焯所著的《烬余录》,书中把与杨延昭同时代的将领杨嗣的功绩安到了杨延嗣身上,又创造出了杨宗保,还构想了杨家将父子舍命救援宋太宗的情节。

到了元代,杨家将故事形式又有新拓展,出现了杂剧,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等。到了明代,杨家将故事进一步丰富,出现了《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杨家将故事以小说、评书的形式广泛流传。这些故事反映的时间跨度加大,从宋太祖登基一直写到宋神宗赵顼,约一百年的历史,编织了杨家祖孙世代抗敌的英勇故事。

明朝中后期,朝廷积弱,外敌虎视,这种局面与宋朝何其相似,杨家将成了借古言今的最好武器。另一方面,明政府也非常推崇杨家将,希望借此宣扬忠君思想。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之下,民间艺术家在传说和戏曲的基础上,改编出历史演义小说,如明代纪振伦的《杨家将通俗演义》,加上清代熊大木的《北宋志传》,这两部书使得杨家将故事定型,为后来的戏曲和说唱文学提供了丰富素材。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剧目就有三百六十出之多。直到今天,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还经常上演《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等剧目。这些小说和戏曲,与历史事实出入已经很大,成了英雄传奇。

人心所向――杨家的?英雄形象

杨家将故事之所以能够深入民心,固然是因为其曲折动人的情节,更重要的还与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形势密切相关。纵观中国历史,北宋被金人所灭,南宋被蒙古所灭,明代在恢复汉人政权之后又被满清所灭,清朝又一度面临列强瓜分。在中原大好河山饱受铁蹄践踏的时候,人们需要英雄,杨家将就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但史籍中关于杨家将的记载实在过于简略,显然满足不了人们对英雄的期待。于是“杨家将”在传颂的过程中,不断被丰富、充实、发展,原本只有三代的杨家将被铺写成了五代;原本只是男儿的铁血沙场,又融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生动如花的女英雄。已经说不清,到底是人们在以历史谱写英雄,还是借英雄寄语历史。

杨延昭生于958年,死于1014年,是杨家将中唯卒年月都有记载的人物。杨延昭起初叫延朗,后来因避道士赵玄朗之讳而改为延昭。按理说一个道士的名字无须避讳,但这个道士非同一般,宋真宗将其尊为圣祖。

威名显赫的??

杨家将故事中,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个,因而又叫杨六郎,不过历史事实并非如此。《宋史》中记载杨业有七个儿子,杨延昭至少比其中的五位要大,他不是因为排行第六才叫杨六郎,而是另有原因。

杨六郎是辽兵对他的称呼,宋史称辽兵对他非常惧怕,至于为什么叫他六郎、其中有些什么缘由则无可考。

传说中杨六郎还是地位显赫的郡马爷,这更是没有任何依据。从杨六郎的生活轨迹看,他长年镇守边关,在京城没有什么根基,更没在京城生活过或任过职,怎么可能成了柴家的郡马?

杨延昭少年时,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但对兵法及行军打仗之事却非常上心,显示出了过人的天赋。杨业对他很是钟爱,觉得他最像自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经受战斗锻炼。

986年,宋太宗发动第二次征辽战役,二十八岁的杨六郎就在阵中。攻打朔州城时,杨六郎冲锋在前,手臂被流矢射中,入肉很深,但他没有退却,忍痛鏖战,把强悍的辽兵打得一败涂地。英雄的事迹总是难以磨灭,如今雁门关附近山上,仍然留有杨六郎砦等地名,这是对他的永久性纪念。

杨延昭起初并没有受到宋王朝的重用。太平兴国年间,他被荫补为供奉官,这是级别比较低的军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连级干部吧。杨业牺牲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勉强算是个中级军官。历史上有关杨六郎的英雄事迹,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件,与传说中的英勇神奇大相径庭。

公元999年阴历九月,辽国大举南犯,杨六郎率兵打了几个胜仗,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尽管他不是宋军的主将,所取得的胜利也只是局部性的,但还是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有一次,六郎到保州以北的遂城巡查,遭遇了大队辽兵的围攻。遂城是个小地方,城墙不高,兵力也不多,形势非常危急。杨延昭紧急动员全城的壮年男子配合宋军上城防御,打退了敌人的数次猛烈围攻。战局暂时稳定下来,但城内人心惶惶,遂城易攻难守,没有良策很难坚守。入夜时分,杨六郎亲自到城头巡查,阴历十月,北方的天气滴水成冰,已十分寒冷。一阵寒风吹过,杨六郎计上心来。他连夜安排人往城上浇水,等到天明,城墙上结起又硬又滑的冰层,辽军无法架梯也无法爬城,不得不自行退却。宋军乘机出城追击,大获全胜。

辽兵入侵中原,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他们把当地民众抓去做苦力,甚至在攻城时逼迫他们爬城,让无辜的百姓做替死鬼。目睹此情此景,杨六郎恨不能率百万雄兵痛杀辽寇,但他人微言轻,官小兵少,不可能有更大的作为。他屡次请求高阳关都部署傅潜发兵增援,都得不到回音。当时傅潜手下有八万多兵马,但他消极畏战。杨延昭以及杨嗣、石普等将领屡次请求傅潜增派人马,主动出击,但傅潜都充耳不闻。更有甚者,他还刻意掩盖部下抗辽的功绩。贪生怕死的傅潜受到了众人的严厉谴责,当时一位叫钱若水的文官,主张杀掉傅潜,通告全军以振军威,然后挑选像杨延昭这样英勇善战的军官,委以重任,驱逐辽军。

后来宋真宗亲率大军前往大名府督阵,宋军绵延数十里,气势庞大,深入宋境的辽军担心被围,于1000年正月撤退。辽兵撤退后,宋真宗将傅潜削职流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杨延昭有幸得到宋真宗的召见。真宗询问他有关边防的情势,杨延昭对答如流,谈吐不凡。宋真宗非常满意,对诸位大臣说,“延昭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乃父之风,非常值得称赞。”这可能是杨延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皇帝。

1001年,辽军又一次南下。杨延昭在羊山埋伏下精兵,自己率领部队与辽军叫阵,将辽军引诱到伏击圈后,伏兵四出,杨延昭又率众杀回,辽军大败,其领军大将当场阵亡。此一阵大长宋军士气,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杨延昭升了官,引起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宋真宗曾经和大臣们谈及此事,他说杨延昭远在边关,朝里没有什么熟人,全仗自己忠心勇敢取得些功名,对他眼红的人很多,不是朕保护他,他哪里会有今天?

正史不足,野史增添英勇事迹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杨六郎根本不可能是郡马,否则就不是朝中无人了。终其一生,杨六郎也没有什么太高的地位,和传说中的朝廷重臣相去甚远。不过话说回来,宋真宗对他还算不错。1002年,辽军兵困保州,杨延昭、杨嗣领兵求援,遇到辽军突袭,部队损失很大。宋真宗因其素以忠勇闻名,将其从轻发落,革职待办,以观后效。过了一年,边境局势又一次紧张起来,边将用兵不利,杨六郎被重新起用。

1004年,萧太后和皇帝耶律隆绪率领二十万人马大举南下,直逼北宋要地澶州。杨延昭驻守遂城,所统兵力不过一万,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但他对全局有着清醒的认识:辽兵孤军深入,处于宋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只要果断决策,一定会围而歼之,大获全胜。他的主张和当时的主战大臣寇准不谋而合。杨家将故事中,杨家与寇准有着许多精彩的故事,但事实上寇准是北宋名相,地位远在杨家之上。杨六郎与寇准从未谋面,更谈不上什么交情。

宋真宗想和不想战,萧太后的初衷也不是要侵占大宋地盘,而是尽可能多地掠夺财物。最后双方签下了“澶渊之盟”。从此,金钱换和平成了大宋坚持的基本国策。杨延昭空有一腔爱国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坚守本职岗位也许是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他在镇守遂城期间,前前后后共打退辽军的百余次进攻,遂城因此获得了“铁遂城”的称号。

澶渊定盟之后,杨延昭因为守边有功,受到了宋真宗的信任,屡次获得升迁,被钦定为边关守将。杨延昭镇守边关二十多年,呕心沥血,英勇善战,但他毕竟不是边关主帅,能量到底多大不得而知。说到底,杨始终不过是一个指挥几千人马的普通战将。宋史对他的记载,无论功过都非常简单。有关他的英雄事迹,野史多于正史,传说多于正传。1014年,杨六郎病死于边关,享年五十七岁。

来源: 网文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2015年11月19日星期四

【故国神游】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身正气成圣功

北宋篇(7) 作者:宋紫凤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身正气成圣功(epochtimes制图)

西元988年,这一年是大宋太宗朝端拱元年。所以改年号为“端拱”,自然是为了追迹上古先王无为而天下治的圣功。新元新气象,朝廷也刚刚任命了两位新,一位是开国元勋赵普,一位是后进新人吕蒙正。

于是,在自文德殿通往垂拱殿的笔直的长廊下,常常可以见到两位宰相并肩而行的身影。赵普已是花甲之年,步履有些沉重,却极有威严。吕蒙正则是四十出头,正值茂年,却行动恭敬,不卑不亢。两人走在一起时,蒙正刻意地慢了赵普半步,以示对前辈的礼敬。在蒙正的眼中,身旁的这位老者,历五代之世,佐太祖开国,历仕两朝,三入相府,他的身上有太多的,有时可敬,有时可畏,有时这样,有时那样,却似乎都与大宋朝合为一体,提到国朝之初,每个人都会想到两个人,一是太祖,一是赵普。

而此时的赵普,似乎从身边的这位新进后生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当年。他记得自己第一次拜相时,也是四十出头,只是那时驾坐垂拱殿的是太祖。自己也是常常穿梭于这条长廊,不过,那时候是独行——因为太祖对自己的信任和倚重,自己成为大宋开国以来唯一独相十年的宰相。而第二次入相,则已是太宗朝了。不久,一场政治风波之后,自己被罢相,不过这种事情在久历人生的赵普看来,似乎不重要了。而此时,他以前朝元勋的身分,再登元辅,亦是波澜不惊。与身边的这位新进后生走在一起时,赵普感到虽然自己是六旬衰翁,而这大宋朝,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想到这里,当下有些欣慰。

二人步入垂拱殿,朝见太宗皇帝。宋太宗对眼前的这对搭档很是满意。这是宋太宗第二次起用赵普为相。在第一次启用赵普时,有人讥讽赵普,说他是山东学究,只会读《论语》。也许正如后人所评述的,认为有宋以忠厚开国,所以太祖朝从君至臣,多戎武出身,质朴少文。赵普亦不例外,早年出身小吏,没有怎么读过书。不过天命与才德有时并不与读书有关,譬如赵普,可定策佐命,树事建功。不过,有宋到底是以文明之治为理想的,太祖如此,太宗如此,有宋诸君历代如此。所以太祖虽然倚重赵普,却也告诉他要多读书,还说宰相须用读书人。

此后赵普果然苦读,手不释卷,他的奏折往往博引古今之事,自然不会是只从《论语》中读来。不过,太宗还是刻意召赵普前来为之一问,赵普却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论语》。当年以其半部,辅佐太祖,克定天下,今日,欲以其半部,辅佐陛下,以致太平”。

此言一出太宗大悦。《论语》是儒家的道理,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一理贯之,懂了道理,自然一通百通。而这一次太宗再次起用赵普,一个主要的原因,则是希望这位前朝元勋能够为新朝宰相做一表率。

至于吕蒙正,则是十二年前太宗朝首次开科龙飞榜头甲状元。太宗为政,重视科举,奖励文学,延揽人才,期以修文德以致太平,故然对这位本朝第一状元尤为留意。这也是吕蒙正为官才十二年,即能官至宰相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吕蒙正不只有才学,更有德行。他在此次拜相前曾做过八年知制诰。朝庭任命知制诰是极重德行的,而蒙正为人确有君子德风。

他初登朝堂时,有朝士指着他私语道:“这个人也来参政吗?”。蒙正听而不闻,过之不顾。与他同行的人为他不平,要去寻问说这话的人姓甚名谁,却被蒙正制止。蒙正说:“如果我知道了他的姓名,恐怕终身不能忘,不如不知道的好。”众人皆叹服他的气量。连太宗亦颇有耳闻。

吕蒙正,字圣功,他的名与字皆取自《易》之《蒙》卦,所谓“蒙以养正,乃成圣功”。他拜相之后,时时不忘颐养正气。太宗朝初,曾以卢多逊为相。卢多逊之子被授予水部员外郎,此后,宰相之子授高官成为常态。到了蒙正这里,他却主动上奏太宗说:“天下才能之士,老于岩穴,终身不仕的大有人在,我的才是幼年,即授厚禄,恐将折福。请只授予他九品京官就可以了。”

此后,宰相之子止授九品京官成为定制。又一次有朝士献古镜于吕蒙正,欲以求官。朝士说这面古镜是家传之宝,能照二百里之景。蒙正却诙谐答道:“我的脸也不过碟子大,哪里用得着二百里的镜子来照?”此类故事,殆不胜举。所以蒙正为官既久,因能廉洁自重,而官声日高。

不过,也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道理,991年,吕蒙正为立储风波所累,被罢为吏部尚书。直至两年后,才又被拜相。而这两年中,却发生了很多事情:前朝元勋赵普作古,当朝太子元僖暴亡,反对北伐的李昉继罢相后,二次拜相,又二次罢相。看过了这一幕一幕,又想到自己一路走来的起起伏伏,吕蒙正此刻,对于人生、对于命运却有了更为深刻之一番领悟。

夜阑人静之时,月寒灯青之下,吕蒙正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冷静,他提笔写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阵风吹过,烛影摇曳,吕蒙正思绪万千,皆化为笔下云烟:从千里之马,到凌云之志;从困于陈邦,到太公钓于渭水;从盗跖颜回,到张良萧和;从韩信孔明到冯唐李广??最后是他自己,从日投僧院、夜宿寒窖的童年,到及第登科、官至极品的茂年;从布衣不能遮体、淡粥不能充饥的悲苦,到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袂的荣华,这一切的一切,到底因何而来,因何而去,因何而是,因何而非?!

最后他写下了一个答案:“时也运也命也”,然而虽然有了答案,却仍觉胸中如有块垒,又思索了片刻,奋笔疾书:“盖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环,终而复始者也!”书罢,掷笔一笑,畅然释怀。不想,这篇即兴之书,日后却广为流传,是为《时运赋》。

大概是因为有了这样深刻的对时、运、命的领悟,二次入相的吕蒙正比之之前,又大有不同。除了颐养正气、大度容人之外,更为敢言直谏,极有赵普在太祖朝时为相的气派。

一年的元宵灯夕,宫中设宴。畅饮淋漓之时,太宗凭栏而望,见千灯如昼,烟花照天,百戏并陈,万人空巷,不禁有些沾沾自喜起来。他看了眼旁边的吕蒙正,颇有德色的说了番话,大抵是五代如何凋丧,下有火灾,上出慧星,现在总算天下太平,繁盛如此之类。

想不到吕蒙正却起身避席,一脸严肃地上奏道:“所谓繁盛,不过是因为皇帝在此,所以大家才聚集于此。而臣在城外却见过饥寒饿死者,如果陛下视近而及远,那才是苍生之幸。” 一番话说完,太宗变色不语,吕蒙正却坦然就坐。

又一日,蒙正拟好出使朔方的使臣名单,呈给太宗。太宗不同意。让他重新拟来。蒙正思量再三,觉得出使朔方,非此人莫属。又想到三次为相的前朝勋旧赵普。

赵普当年曾奏荐某人为官,太祖不用。结果第二日,赵普再奏。太祖仍不用。第三日,赵普再奏,太祖大怒,竟撕碎奏牒掷之在地,而赵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回去将撕碎的奏牍补缀完毕,复奏如初。太祖终于同意。又一次有朝臣应当升迁,太祖素厌此人,不予批准。

赵普又坚持上奏,太祖怒曰:“朕就是不让他升迁,你能怎么样?”赵普却从容答道:“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的刑赏,岂能取决于个人的喜怒。”太祖闻言愈怒,起身而去,赵普竟然紧随太祖后,直至太祖入宫,赵普则立于宫门前,久久不去,最后,太祖终于醒悟准奏。

想来为相者当如赵普,能以天下大事自任,直躬敢言,否则如何担得起国之大政呢。而有了这样的前朝先辈为表率,吕蒙正自然更要以正直之道持身。

过了几日,太宗要使臣名单,蒙正仍以其人上奏。太宗又问了三次,蒙正复奏三次。太宗问他:“你怎么如此固执。”蒙正答道:“此人可用,其他人都不如他。臣不能效取媚之道,妄随人主之意,以致危害国事。”话一出口,群臣悚息,不敢作声。退朝后,太宗对左右的人感叹道:“蒙正的气量,我不如啊。”最终,太宗采用吕蒙正所推举的人选,果然十分称职。

说起赵普与吕蒙正,一位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一位是一身正气成圣功,二人不仅在任事与敢言上风格相似,在其经历上也颇有巧合——历事两朝,三次拜相,大宋朝中也只此二人。而吕蒙正晚年第三次拜相,则是在真宗朝。此时的吕蒙正也已年近花甲,与赵普第三次入相时,年纪相仿。在新朝之中,吕蒙正亦如赵普当年,成为前朝元老,耆年硕德的象征。

西元1005年的春天,吕蒙正上表请归,回到了家乡洛阳。从此在自文德殿通向垂拱殿的幽静的长廊下,少了一个令人熟悉的身影。此季的洛阳,牡丹新发,国色争艳,吕蒙正在家中的园亭花木之中与亲旧相聚,此时的吕蒙正已是白发老翁,周围子孙环列,大家举觞把酒,谈新话旧,无处不充盈着一种归于恬淡的怡然与自得。#@

来源: 责任编辑:李婧铖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2015年11月18日星期三

一则令人震惊的教育故事

文/慧心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叫露丝的三岁小女孩告诉,她认识了礼品盒上“OPEN” 的第一个字母“O”。她的妈妈感到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露丝告诉妈妈说是的薇拉小姐教的。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立即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令人吃惊,竟是说该幼儿园剥夺了露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可以把“O”说成太阳、苹果、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在幼儿园教她认识“O“之后,露丝便失去了这种想象力。这位母亲要求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她的女儿精神伤残费1000美元。

她的诉状递交上去后,引起了整个州的轩然大波。幼儿园的人认为这位母亲一定是疯了,而其他家长也认为她有点儿小题大做,就连她的律师都不赞成她的做法。

三个月后,此案的结果出人意料——该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全部陪审员都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感动了。

那是一个关于天鹅翅膀被折断的故事。这位母亲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家公园里见到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被放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另一只完好无损,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管理人员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剪去左边翅膀的天鹅因无法保持平衡而不能飞行;放在小水塘里的那只则因没有足够的滑翔路程,也只能呆在水里。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东方人的聪明和智慧,可我也感到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露丝就犹如一只在幼儿园里的天鹅,他们剪掉了露丝一只想象的翅膀,过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26个字母的小水塘。爱迪生就是因为拥有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才发明了电灯泡;牛顿就是因为拥有创新的意识,才发现了地心引力。可能露丝想象力不是很丰富,但是你们不可以剥夺露丝想象的权利,因为一只没有翅膀的天鹅是永远都飞不起来的。”

这段辩护词最终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保护法》的依据,其中规定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的权利:

1、玩的权利。

2、问为什么的权利,也就是拥有想象力的权利。

一个圆圈在一个小脑海中可能有千万种答案,请不要告诉他只有一个“标准答案”——“那只是一个圆圈”。别折断他幻想的翅膀。当一只天鹅被剪掉一只翅膀,它便再也无法飞翔。当我们被剪掉幻想的翅膀时,便再也找不到那个充满乐趣的创造性的天堂了。

来源:新生网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谦为生门 财为死门 几人懂得?(图)


从古至今,无数人为追求钱财丢了性命。(网络图片)

过去,有一位寓居在山西潞安府的燕越奇客,自称为五岳子。他能将春版税秋冬四季花木,随意栽插成活,并能令其即刻抽枝、放叶、花花,人们都非常惊奇他的技能。

一次他不慌不忙地从衣袖中取出一枚铜钱,括在庭院的地上,然后并两指作画符状。不一会儿,这枚铜钱竟大如车轮一样,众人惊奇不已,这时五岳子对大家说:“刚才我接到朋友成连子的邀请,要往海上与相会,明天早晨我再回来。”临行前他指着铜钱笑着对大家说:“此物有福则享,无福则殃,你们千万不要轻易地去偷偷窥探钱孔啊!”说完遂去。众人也渐渐散去。

无赖子偷窥铜钱内的奥秘

其中有一个无赖子,终日游手好闲,今日见五岳子当众将钱变化,他觉得这肯定是件异宝,于是徘徊左右,一会儿用手摸摸厚重硕大的铜钱板面,一会儿用力去将这铜钱摇晃。但耗尽其力,总不能撼其分毫。时已夜深良久,他还不肯离去。俗语说:“不听好人言,吃苦在眼前。”一点不假,千不该,万不该,无赖子竟忘了五岳子临行忠告,偷偷窥探钱孔内的景象。

这一看不要紧,只看得他魂不守舍,财迷心窍。只见其内好一番景致:琼楼翠阁,绣栏文窗,琉璃屏,珊瑚榻,珠玉宝玩,无不具备。不一会儿,又有数人美人衣五铢衣,曳轻楮裙,明档玉佩,翩然而来。她们的素手各携乐器不是世间所见的筝、琶、笛、板。不一会儿,其中一美人说:“紫云回乐府,”自阿环盗去,久不复奏,今天我们是否再奏起来?”众美人都拍手叫好。遂展托毛,席地地而奏,曲音清婉悦耳,实平生闻所未闻。众美人奏毕又说:“阿蛮娇态,独步一时,请为众姐妹作折腰舞,好吗?”只见一美人疾立似未允。众美人均笑话说:“痴婢子被白家郎驰骤,已经腰体发胖,不胜其舞了吧?”那美人被说得面颊绯红,振袖而舞,忽而旋转,忽而折腰,舞姿翩翩,妙不可言,庭前桃花被袖风所振,簇簇如红士坠落……

无赖子初时仅将头伸入钱孔探望,后渐入佳境,不觉移身逼近腰际。忽闻堂上一声嗔喝:“何来龌龊奴,窥人闺闱!”众美人轰然尽散,而重楼叠阁,须臾间亦无存者。

无赖子大惊失色,急欲抽身退出。无奈铜钱孔眼渐缩渐小,四面束往腰下,令他欲进不能,欲出不可,而束处痛极难妨,他只得狂声呼救,衔坊中男女老少群走前来观看,但无计可以将其退出来。

财为死门 有悔悟之心才得救拔

天亮后,五岳子回来,见引情景道:“你这个穷酸,一付贱骨!妄凯人妻妾之娇,宫室之美,以钻身钱孔,动辄得处,孽由自取,你难以活命了!”

众人见无赖子痛苦可怜,纷纷代为说情。五岳子说:“天地间,礼义廉耻,酒色财气,如武侯之”八阵图“。谦为生门,财为死门。他已从死门而入,怎么能望从生门而出呢?”

无赖子闻言大哭。五岳子见状说:“你有悔悟之心,或可救拔。”因取巨笔蘸墨涂钱孔,将无赖子身体从钱孔中渐渐退出,铜儿顿小如故。五岳子将钱仍纳入袖中,对无赖子说:“暂时将你笔下超生,以后切勿为一钱而不惜性命。”无赖子跪拜叩谢,随众而去。

五策子一晃而失踪迹。而无赖子后来胡也痛改前非,多行善举。人们对他渐有好感,他最终亦成为一名修道之人。

责任编辑: 李云飞


from 气功

阎王敬重佛法 居士死后再度复生(图)

梁代僧旻法师从藏经中摘录佛经,汇成一部著作,名为《经律异相》,收录数百则故事。此文欲讲述的这则故事,出自于《经律异相》,原文摘自宋居士沮渠京声译《弟子死复生经》,稍有删节,小编整理之时又据经文稍作增补。《弟子死复生经》篇幅不长,全篇只有一个故事。


的弟子,天神地祗诸鬼龙等都尊敬他们。(网络图片)

居士逝世十天后,又再度复活

有一位本来是信奉外道的男居士,因为讨厌祈祷,就舍弃了外道,改学佛法。此人学佛之后,持戒精进,勤习经典,喜爱布施,克己忍辱,心怀慈悲。

有一天,这位居士忽然得了急病,临终时对父友说道:“我这场病比较突兀,这次如果挺不过去,你们七天内不要殡殓。”

不久后,居士死去,其后停尸八天。这时亲友们都表示,已经过了七天,应该立刻殡殓。居士的父母说:“我的遗体既不浮肿,也没发臭,准备留到十天以后再说。”当他们说完这一句话,就看见居士的眼睛已经睁开了,但不能转动。

居士的父母看到这一幕,心里非常欢喜。他们一直守护到第十天时,居士就自己坐起来,并开始说话。

居士讲述死亡期间的经历

众亲友问他是从哪里来的,都看见了什么?这位居士就将自身的经历都叙述出来——

那天病得迷迷糊糊,忽然有一个差役来,把我带到一座大城中,那城里有牢狱,很是黑暗,四面是铁城墙,城门上的铁都烧得发红。牢狱里关了很多人,他们全身坐在火中,上下燃烧,冒出青烟,有时别人拿刀去割他们的肉来吃。

地狱里的阎王审问我:“你是何方人士?犯了什么罪来到这里?这里专门惩办五逆重罪之人,若不孝顺父母,或对君主尊长不忠不信,就要被分发到此处受审治罪。你究竟犯了什么罪,竟被发到这里?”

我回答说:“我年轻的时候,受恶人的欺骗,信奉外道,非常愚痴;我还嗜酒如命,杀生祭祀天地;又曾在市场上做不公平买卖,损人利己。后来进了佛门,皈依和尚,授我五戒,奉行十善。从那时起,直到今天,没有再犯罪恶了。请求大王哀悯并宽恕我!”说完,我就向他叩头。

阎王站起身来,叉着手对我说:“罢了,罢了。信奉佛法的人,不应这样。”

阎王敬法,居士复活

阎王让我坐下,并叫唤官吏进来:“他是佛的弟子,你们都应当依靠他得到解脱。只有在寿命已尽时,他才应该死亡。神识离开躯体之后,如果生到天上,天神会迎接他;如果投生人道,人道会欢迎他。你们怎么不分青红皂白,把他弄到这五逆居住的地方!”

官吏听了答道:“世间往往有这种人,不怕王法,不忌四时,不拘五行,不管天地鬼神,到处横行,不能不加以审问。有一些法师名义上也叫沙门,他们剃了头发,衣服简单,但却以法自大,带领许多弟子,四方云游,声势很大……应该加以惩治。”

阎王打断官吏的话:“不必多说!穿着袈裟的人,没有谁比他更值得尊敬。天上帝释天及各位天王,世间帝王将相凡夫俗子,都尊敬这些人。敬重穿着袈裟的人,可以获得无量福德,而且可以让人轻易得道;不得轻视、怠慢他们,如果轻视怠慢他们,就是自找罪受!你马上去清查名册,看他寿命究竟尽了没有?”

官吏早已查过,因此答道:“他还不应该死,还有二十年的寿命。但因为他以前犯有罪恶,所以拘拿起来,使他们一伙人警惕,得注意一些。”

阎王对官吏说:“佛陀弟子能持戒精进,天神都要尊重他们。佛陀大慈大悲,救护一切众生,功德流演十方天下。因此,对佛陀的弟子,天神地祗诸鬼龙等都尊敬他们,怎能局限在王法、四时、五行当中呢?佛陀的恩德深广如海,不可估量!”

官吏又问阎王:“大王也奉持佛制定的清净戒律吗?”

阎王答道:“正因为我不信佛法,才被追究罪恶,来这里做阎王。如果有人已经信奉佛法,后来却又心生悔恨,重新信奉外道,杀生祭祀,诸天神鬼就不再庇护他,即便有一千年寿数,也要遭受九次横厄,最后不生病也要死。如果持戒比丘和他的弟子们,都应勤行六度四摄,并断绝二十种行为。由此看来,佛的功德就像大海,绝对不可估量!”

官吏感慨地说:“真是像大王所说的,没有弄清真假,现在我马上就让他回去。”

这位居士告辞出来后,经历了像从高处落下的感触,苏醒了过来。

这位居士后来与父母一起前往祗洹精舍,诚心反省,受持五戒,修行十善。

责任编辑: 飞雪踏鸿泥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2015年11月17日星期二

【唐宫美人】太穆窦皇后:金玉良言重千钧

唐宫.名花倾国系列 作者:柳笛

唐朝仕女。(古瑞珍/epochtimes制图)

太穆窦者,唐高祖李渊之妻、太宗世民之生母也。窦氏生于北周,崩于隋末,生时不曾目睹李唐代隋的清平之治。她的是辛苦的,未安享一刻唐宫繁华;她的一生也是无限荣光的,身后追封成为唐朝第一位国母。如果说贞静温婉的长孙皇后是守护锦绣河山的贤内助,那么深明大义的窦皇后则是开启太平盛世的铺路人。

事君以忠

窦氏乃唐天子之妻,出身亦颇为高贵,乃是北周神武公窦毅和襄阳长的爱女。她来历不凡,甫出世便有长过脖颈的胎发,三岁时,秀发已和身高一般长短。尚在懵懂蒙昧的年纪,窦氏就开始学习《女诫》《列女》等书,且过目不忘。秀美早慧的小女孩最得长辈的欢心,周武帝宇文邕视为掌上明珠,特地接她到宫中抚养。

窦氏入宫时,舅舅周武帝已迎娶突厥公主、阿史那皇后。起初,容姿秀丽、进退有度的皇后深受宠爱,时间久了,武帝恐耽于柔情将丧失帝王的雄心,为突厥人控制,毅然疏远了皇后。窦氏在六、七岁时,学着臣子的模样向武帝进言:“四边未靖,突厥尚强,希望舅舅能够以苍生为念,克制感情,抚慰皇后。这样您才能得到突厥的兵力相助,统一四海。”也许此时,武帝忧劳国事之际,正逗弄外甥女排遣心绪,谁知窦氏稚气尚在,却观大势所趋,发惊世之语。心虽震惊,武帝亦发深省,最终采纳小才女之谏,与皇后消除芥蒂,重归于好。

如是两、三年后,武帝欲发兵突厥,不料出师未竟,发病而亡。窦氏为之哀毁骨立,如丧考妣。十多岁时,窦氏又闻独掌兵权的杨坚受禅,做了隋帝。新皇登基,不思善待前朝宗室,行德政抚慰民心,却为保全帝位诬陷、诛杀宇文一族,一时间朝堂人人自危。窦氏身为北周后人,不避言语之讳,流泪而悲愤地说:“恨我不是男子,不能为舅舅报仇。”父亲窦毅和母亲万分惊恐,急忙捂住她的嘴:“你不要乱说话,否则我们要被灭族了!”忠勇之言可掩,忠义之心难消,身蜉蝣而思旧主,志鸿鹄而誓慷慨。窦氏不忘昔年舅舅的疼爱与抚育,虽为稚子,却因有着超乎同龄人的见地和抱负,俨然一位忧国忧民的忠臣志士。

事夫以贤

尽管窦毅夫妇对女儿的仗义执言而胆战心惊,但他们更独具慧眼,认为女儿是上天派来的奇女子,将在未来必有一番作为。窦氏渐渐成人,她的美貌和智慧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求亲者。窦毅欲为女儿觅得良配,曾对妻子说:“此女才貌如此,不可轻易许配他人,非顶天立地之不能匹配她。”在当时看来,最有权势的莫过隋朝宗室,譬如太子杨勇、同岁的皇子杨广,然杨家与宇文一族系血海深仇,窦家断不会为了一时荣华与之联姻。为了窦氏终身有托,窦毅决定请天意来成全,想出“雀屏招亲”的奇招。

窦毅请人于自家大门的屏风上,画孔雀一双,昭告所有求亲的少年才俊:谁能两箭射中孔雀眼睛,便是窦家的乘龙快婿。消息一出,便有几十人跃跃欲试。那一对孔雀的华丽翠羽早被飞箭射成千疮百孔,但它们的妙目始终炯炯有神,安然无损。求亲者如潮水般涌来,又如潮水般退却,无人能够求得美人。就在这时,这对孔雀迎来一个倜傥非常的英武少年,只见他沉着不惧,弯弓搭箭,两箭连射,不偏不倚正中雀目。

窦毅观之大悦,当场请出窦氏,许下这门亲事。这少年曾被相士预言“骨法非常,必为人主”,他就是未来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世袭的唐国公。

窦氏的聪慧和美德在婚后留下许多佳话。她与高祖心志相通,好雅趣,也曾流露出少女狡黠顽皮的天性。窦氏别出心裁模仿丈夫笔迹,时间久了,几可乱真,令高祖又惊又喜。她还工于篇章,好存规诫之作。但真正让人敬服的,是窦氏偶然道出的金玉良言。

隋炀帝即位,与高祖有血缘之亲,君臣之间议事对答较旁人更为随意。因李渊生来面上皱纹多,看似老成年高,皇帝常调笑他为“阿婆”。高祖不敢当场发作,忍着怒气回家,窦氏问清原因后,却向丈夫贺喜:“这是上天的吉兆啊!你是唐国公,‘唐’便是‘堂’,‘阿婆面’就是‘堂主’啊!”她这番话,意指早年相士说他将做人主的预言。“阿婆”既然从隋炀帝口中道出,不就预示着高祖将取代隋炀帝,成为新一朝的天子吗?高祖闻言,顿时释怀,从此不以形貌为重,专注于帝业宏图的谋划。

大业年间,高祖偶得骏马数匹,珍爱非常。窦氏却劝道:“君知皇帝喜好奇鹰宝马,应把这些马匹进献,不宜久留,若授人以柄,只恐被马儿连累。”高祖心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但身为武将同样珍爱良马,思来想去一直难以割爱。后来,生性猜忌险诈的隋炀帝果然听说他私藏好马舍不得进献,只道他对天子不忠不敬,寻个罪名便将他贬斥,亦将那几批骏马强夺。

高祖思及夫人忠告,懊悔不迭,为求自保,四方奔走求购珍奇鹰犬数只,尽数送进宫里,方化解天子之怒,重获君心,升迁为将军。此后,他时刻谨记窦氏之言,每得奇珍异宝便献给天子,不仅在隋炀帝暴虐的统治下得以保全家族,而且能够暗中壮大实力,为筹谋大事做准备。高祖虽有刀箭武功、马上功名,上阵杀敌可谓勇武,在生活细微处却因无法克制私欲而招致祸患。窦氏精妙的劝诫,点醒迷中人,犹如四两拨千斤,她的功劳抵得千军万马的雄威。

窦氏对高祖的良苦用心从生活琐事可见一斑。她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出于人妻本分,协助丈夫完成毕生鸿愿。更是因为她心中笃定,自己嫁了一个伟大的丈夫,他将来会为百姓疾苦、家国兴亡做一番大事业。这事业究竟有多大,天意难窥,但天命却早有安排。高祖心中规划的,是一个清平的新时代,他所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善举。而且窦氏自幼便有为北周宗室复仇的誓愿,当她看到丈夫无可限量的前程,便全身心投入高祖的事业中。她能做的,除了为高祖养育出太宗、公主平阳这一双优秀的儿女,便是从旁观察朝野局势,以三两言语化解丈夫性格上的弱点,助其运筹帷幄,居安思危,初定李唐基业。相夫与教子,窦氏可谓做到了至善至美。

事姑以孝

窦氏的婆婆独孤氏是个性情孤僻严厉的老妇人,她早年守寡,苦心孤诣一手支撑家业,致使欠佳,素萦疾病。独孤夫人重病时,性命危在旦夕,其他儿媳惧怕婆婆的坏脾气,皆托疾而退。唯有窦氏挺身而出,衣不解带殷勤服侍,动辄几旬几月。窦氏的至孝换来独孤夫人的健康和真心感动,也让她的孝行天下闻名,为家族积累了福分和威望。

然而遗憾的是,窦氏常年忘我的付出让她无暇顾及自身。大业九年,也就是“劝夫献马”后不久,窦氏随高祖出征高丽,行至涿郡,意外病倒,遂一病不起,终年四十五岁。次子李世民悉心照料,陪伴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高祖化险为夷、升任将军后,他放声大哭,对子女们沉痛地说:“我要是早听从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做将军了。”他不仅为李家失去一位贤妻良母而惋惜,更为自己没有珍惜妻子规劝的苦心而追悔不已。

大约五年以后,隋恭帝退位,高祖受禅称帝,在长安建立了新的王朝,追封发妻窦氏为穆皇后。因为感念妻子的贤德,高祖一生未立新后。在他心目中,世间再无一女子如窦氏那样为李家无怨无悔地付出,用一身智谋襄助他成就大业。后来,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消灭各地割据势力,逐步统一天下,并在登基后追尊母亲为太穆皇后。他亦效仿父皇之举,在长孙皇后仙去后,永远为她空置着皇后的宝座。那是对每朝国母最深沉的悼念,以及对其炜炜贤德的无声赞美。

来源: 责任编辑:张宪义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

响雷炸开金光闪 鬼屋从此变吉屋

我是在无神论的谎言中长大的,以前老辈人讲过有神佛天人,有鬼的故事,我从不相信,总觉得好笑,是迷信。

我结婚时,房子只有九 平方米,住了好几年有了之后觉得房子太小,小孩几岁的时候都只能在床上玩。厂里分房子时(八十年代国企),我们分到了别人替换下来的旧房子。虽然房子 背阴不朝阳,光线暗淡破旧,又是长时间没有人住过的平房,但是当初能分到五十多平方的大房子我们还是很开心、觉得很不错,刷新了一下就住進去了。

可是,住進去之后,总是觉得不对劲,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白天屋子就觉得很阴沉,晚上更是觉得害怕,有时候好端端的汗毛都会突然竖起来。可能是突然搬進了大房子不习惯觉得心慌吧,我们这样安慰自己。

住 了两个月的时候,我因为工作需要改成了上三班。第一天他上夜班后,我把孩子哄睡再打扫完卫生就十一点多了。上了一天班有些累,上床躺下在似睡非睡的时 候,听到有“呼噜……呼噜……”的声音。是不是孩子睡姿不好压着脖子了呢?起身看了一下,小孩并没有打呼啊,虽然纳闷,但还是调整了一下她的姿势。因为比 较困,所以我又躺下继续准备睡觉。

这时候“呼噜……”的声音又开始了。不会是我的耳朵出问题了吧?我闭着眼脑袋昏沉的使劲按了耳朵,这时 候,那个“呼噜……呼噜……”的声音又响起来了。我心里一紧,细细的听着,实在是太清楚了。因为害怕,我偷偷的睁开眼,看到有个大男人站在那张着大嘴喘着 粗气!突然外边院子大门“当”的一声响,是有下夜班推着自行车正進院子大门。就看见这个东西瞬间钻到墙里去了!速度非常快,快到我以为这是不是眼花了 在做梦呢。定了定神,使劲翻了下身继续睡觉。又困又怕,真是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过了一会,估计邻居也睡下了,外边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很安 静。大概夜里一点多钟吧,这个“呼噜……”的声音又出现了,而且似乎就在床边上。我不敢睁眼,觉得床那头很凉很凉,脚上慢慢的像有很重的东西压了上来,腿 都不能动了。这时候我真是怕极了,平时我并不算胆小,一个人走夜路多黑都没怕过。难道老辈人说的鬼是真的?

我突然想起老人说过鬼是怕亮怕光 的。于是我用尽全身的力气拉亮了电灯,灯绳都被我拉断了。就在灯亮的同时,我听到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声音怪叫着飘到外间屋黑暗的角落里去了。我快吓死了, 浑身哆嗦成一团蜷缩着,想哭也哭不出来,身体也动不了,睁着眼睛看着睡觉的孩子。孩子才三岁怕吓到她,我也不敢出声。

就这样一动不动的坐到 天亮。等我丈夫早上下班回家的时候,看到我这个样子,很惊奇的问我这是怎么了,坐着不动脸色这么难看夜里没睡觉吗?于是他顺手推了我一下。我身体僵硬,用 很微弱的声音说:“抱我出去,到太阳下边。”他把我抱到院子的阳光下坐着,邻居全都围过来问我怎么回事,怎么睡了一夜人都走像变样了。身上还冰凉僵硬好像 皮肤都失去了弹性一般,不行赶紧送医院吧。

有好心的邻居拿来热水,我喝了些热水,身体慢慢恢复四肢能动了。我给大家说:“这屋里有鬼!昨天 晚上出来了!”然后给他们讲了发生的事情。邻居们都说:“还以为你家里人都知道这房子的事情,是胆子大不害怕能扛得住呢。原来是不知道啊,你们厂的某某某 家里出事了你们不知道吗?他家里人整天打仗吵架,有一次吵得很厉害,他们家的某某某直接气死在屋中间了。打那以后,他家住在这里的人老出事说是闹鬼,都害 怕得很,就全搬走了,这房子有七、八年没人住了。”

这件事之后,我们一家人搬到我的婆家挤着住,我每天全身无力睡不着觉开始怕黑。有人让我 找人驱鬼,闹的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最后连厂长都知道了。那时厂里工人看病是有指定医院的,厂长亲自给医务室的人说对我开绿灯,到哪里去看都可以都给报 销全部医药费。厂里医务室有位老中医告诉我,我这叫阳气不足、邪气上升。他看不了,因为我的病太厉害了他不敢下药。要抓紧治疗,身体好了不能在那里住下去 了。

我找了一位有名的老中医吃了二十五付中药,每付药里都有一两朱砂。老中医说,没有这样病的人一副药人就傻了(大量朱砂有毒),一般不敢 下这么大的药量。身体好了点,房子怎么办?找了很多人换房子都换不成。找人驱鬼,都说赶不走。没办法就只能这样先住着,房子里时常响起那呼噜声,锅碗瓢盆 的有时也乱响,放的东西有时会换了地方,晚上都是开着灯睡觉。

再后来,我得了癌症,动了手术,身体多处有病症。加上手术后身体虚弱真是糟糕透了。到处求医问药都没用,也去过道观住过寺庙。

一九九八年的春天,我在一个朋友家里看了李洪志师父的济南讲法录像。当时录像上的法轮旋转时,我一下子感到有个热乎乎的东西打到我身体内热遍全身。身上多处都在动,仔细感觉身上是有东西在旋转,小腹也很热很热的有很强的能量,舒服极了。

回家后我只要捧起来《转法轮》就泪流满面,从心里再不想放下这本书。丈夫问我,你一看这本书就流泪,这书里都说的什么,快给我念念(丈夫不识字)。我给他说:“我可找到了,找了这么多年,吃了那么多苦。以后名山大川不去了,道士高僧不信了,任何经书我都不看了,就看这《转法轮》,这才是宝书啊!”

我每天都给丈夫念书,每天我们都学法炼功,十分认真。按照师父讲的话努力去做好,互相帮助指出对方的执著心和不足,按照法做的好一点。

一天的下午,我们刚炼功打坐结束,腿还没放下来,就听见天空雷声滚动。我打坐的地方对着门口,门开着挂着竹帘子。这雷声给我说“去你家的”,瞬间一道金光就到了门外的上方离地二米左右,脸盆大的金色光球闪闪发光明亮温暖并不耀眼,在空中停了几秒“唰”的一下转眼進入屋内。

响雷炸开满屋金光,大声却不震耳也不让人觉得害怕。金色光球快速飘出屋外,越来越高越来越远最后不见了。当光球在竹帘子上面来回穿过的时候连一点痕迹都没有。

从那以后屋里的气氛变了,安静下来了,并且冬暖夏凉非常舒服。院子里的邻居都喜欢来坐坐,都说:在这屋里坐着真舒服,心里不痛快到你这里一会就好了,心里也平静了。我给他们讲了炼法轮大法的好处,有的也跟着学,也回家看书学法了。

我身体健康精神好,浑身有劲走很远的路也不觉得累,真是一身轻。这真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邻居们都说我像变了个人似的。

来源:明慧网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

李氏教子以义 受官府褒奖

文/郑介文

汉代的李穆姜,南郑(今属陕西)人,是安众程坻的妻子。(此处的“程坻”,在《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后汉书?列女传》中,作陈文矩,而明代吕坤《闺范?慈继母》中,则作程文矩)程坻当县令不久,便死于任上。这样,程家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程妻李穆姜的身上。

程坻的前妻,生了程兴、程敦、程觐、程豫四个后,不幸去世了。李穆姜嫁给程坻后,成了程兴等四个孩子的后母。不久,她自己也生了两个儿子。在世时,这个家庭,倒还相安无事。等到程坻去世后,这个家庭中的矛盾,便日益突出起来。

前妻所生的四个儿子,因为李穆姜不是他们的生身之母,便一天天嫌恶起她来。而李穆姜却一如既往,对他们慈爱温和,十分爱护他们。

有人见李穆姜家中如此情景,便劝导她说:“那四个儿子,对你如此不孝,你何不与他们分开,远远地离开他们呢?”

李穆姜回答道:“我正想以‘义’来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慢慢地变好。怎么能分开过呢?”她始终不肯与前妻的那四个儿子分开。

平时供给六个儿子,李穆姜不分亲生与非亲生,而是按照他们的年龄大小,年龄最大的待遇最优厚,其余的依次减少,年龄最小的儿子,尽管是她的亲生子,供给也最少。平时什么事情,都是按这样的办法处理,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教育着他们。

长子程兴生了重病,李穆姜亲自为他调理汤药,烹饪食物,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以至自己因忧劳过度,而日益憔悴。程兴的病,过了好长时间,才慢慢痊愈。这时,由于天长日久的真心相待,前妻的四个儿子,受到了感动。程兴病好后,对他的三个弟弟说:“继母的仁慈之心,实在是出自她的善良本性,我们兄弟几个,不识继母的好心,我们做事真是如禽兽一般!继母待我们这样恩重如山,我们的罪过,实在是太深重了!”于是,兄弟四人,主动到县衙中,陈述继母李穆姜的德行,以及自己的过错,主动请求官府,对自己加以惩罚。

县令将此事上报给太守,太守十分赞赏李穆姜的行为,予以褒奖。又特意免除对这四个兄弟的惩罚,让他们自新改过。为了表示对李穆姜的褒扬,太守还特意下令,免除了她家的徭役等。

在李穆姜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六个儿子们,都很有出息,而且品行端正。

李穆姜亨年八十多岁,临逝世前,还告诫六个儿子们:要遵照祖上的嘱咐,对她进行薄葬,不要受世俗习惯的影响。

(《后汉书?陈文矩妻传》《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2015年11月16日星期一

伯邑考救父遭狐狸妲己残害化为“帝星”

作者: 皇甫容


紫微星“帝星”。(图片)

仰望星空有一颗耀眼的紫微星。数千年来神州中土,留下众多的典故传说,围绕着这颗“帝星”。其中,伯邑考救父遭妲己醢尸的,最为至孝刚烈。

三千多年后的今天,当后世希望找出那段悲壮的主角,才发现他的已被浓缩成只言词组的短短几行。面对封闭的历史天空,辗转史册,驰骋遐思也就成为打开历史的一把钥匙。


伯邑考。(网络图片)

伯邑考心系被囚之父

三千多年前,纣王假借勘定祸乱为托辞,宣召西岐之主西伯侯姬昌前去朝歌。临行前,精通先天演数的西伯侯起了一卦,得知会有七年之厄,于是再三叮嘱世子,千万不要去接,不要去看望。待灾满时,自然会归国。至孝至诚的伯邑考,当时就对文王说,愿以身代父前往受灾。西伯侯厚爱世子,特别叮嘱到,君子有难,难道不知道回避?但天数已定,断不可逃。你遵从父言,管理好西岐就是大孝。不要擅自多事,切记切记。

终究父子离别,于心不忍。伯邑考朝夕思念父亲年迈,身陷囚禁之苦,身为人子极其不忍。于是决定前往朝歌,献宝救父以早脱囹圄。上大夫散宜生以西伯侯有言在先,再三劝说无果,伯邑考心意已决。

伯邑考携宝物救父

此时的纣王沉迷暴虐酒色、宠信奸佞失道失德,各地诸侯兵马刀戈相向,气数将尽危在旦夕,岂是几件祖传家宝能叫醒挽回?伯邑考到了朝歌,来到午门素缟抱本站了五天,都不见朝廷官员走动,最终被亚相比干所见。比干贤德,一听伯邑考要以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家宝进贡,当时就感叹地说,宝物虽好,但是纣王无道,以嬉戏之物进贡,反而是助纣为虐,荧惑圣聪,为朝廷添乱。不过,见伯邑考仁孝真性,于是比干代他向纣王转达来意。

伯邑考见到纣王后,言辞恳切为父陈冤,他的至孝良善,所言温顺,就连暴虐的纣王都不胜感动。而恶妇妲己贪恋美色,于是谗言借口习琴,命伯邑考教授琴艺。

由于古琴乃太古遗音,与诸乐大不相同,乐而近雅,颇能正心,古琴的妙处也被一首诗描写的极为贴切:“音无平兮清心目,世上琴声天上曲;尽将千古圣人心,付与三尺梧桐木。”。由于是太古遗音,伯邑考鼓琴时,是盘膝席地而坐,以接近于修道的身姿弹琴。受文王的教诲,伯邑考心贤意德,所以琴音音韵幽扬,如戛玉鸣球,万壑松涛,其韵清婉欲绝,令世俗之人尘消顿爽,恍如置身凤阙瑶池。

伯邑考本就是文王圣人之子,因父遭羁因之厄,不辞跋涉之苦,前往朝歌行孝救父。妲己假说传琴,实则想取少年美色百般挑逗惑乱圣子,但见伯邑考意如刚坚,心如铁石,丝毫不为淫邪所动。在伯邑考明白这是妲己设的圈套后,为时已晚自知难以解脱。身为后尧臣之后,累代忠良,伯邑考宁死,即使遭刀刃之诛,也不悖逆姬门名节。

恶妇妲己取色不成,恼羞成怒,向纣王进谗言,以不忠不义嫁祸伯邑考。伯邑考已知此行不能全身而退,于是干脆席地而坐抚琴直谏,劝纣王去谗逐佞、行仁布德,拆鹿台还资于民,剔除酷刑虿盆炮烙;劝纣王废妲己,远离淫邪再正朝纲。琴音冽冽,声声如泣,穿彻肺腑。伯邑考鼓琴作歌完毕,自知无法生还,便隔席以琴击打妲己,希望能除去朝歌的祸源。

西伯侯痛食子肉,伯邑考受封为紫微大帝

可怜忠良被恶妇妲己残害,被人钉了手足,用刀剁碎。妲己又命人做成肉饼,赐给西伯侯进食。文王善识阴阳福祸,从瑶琴的凶杀中,已晓因果。文王心如刀绞,忍辱食子之肉,含悲于心又不敢出声。伯邑考精魂飘到文王囚禁之地,在空中对着文王拜之又拜,生不能见父面,死后于阴阳两隔,跪泣祷祝父安。至姜子牙奉旨封神,念伯邑考一片仁孝忠勇,封其为紫微大帝,永镇北极。

这段故事每每读来,心如泣血。当夜深人静仰望星空,看看这颗由伯邑考的精魂所化的帝星,留给古今的浩然正气仍在震慑一方,荡荡忠魂也如长虹贯日,穿越天地于今日留下伟岸。文王圣子刚烈雄风,精魂也如金刚镶嵌青史,让人在闪烁的字里行间,领略历史板荡的悲壮。文王忍此奇屈大辱,终为神州传下不息不破的刚健,砥砺后世子孙。

责任编辑: 云淡风清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孔子和老子如何对待形残之人(组图)

既然把无为作为美的本质,因而他把精神美看得高于外在形式的美。庄子在这一点上与老子完全一致,他写了一大批形体残缺,畸形和丑陋的人,如双肩耸的高于头顶面颊低到肚脐的支离疏,缺胳膊少腿的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其丑无比的哀骀它等。


宋?馬遠《像》。(網路圖片)

形体的残废一点也没有妨碍他们的精神自由,并以形残神全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鲁国有一个断了脚趾的人名叫叔山无趾,用后脚跟走路去见孔子。

孔子对他十分冷淡,不痛不养的说:“你早先做人不谨慎,犯了这样的大过错,以致自己的脚趾都被人砍了,现在再来请教怎么来得及呢?”

无趾说:“我只因为不识时务而轻用我的,所以才弄断了脚趾。现在我之所以用脚后跟走路来见你,是由于我觉得还有比脚趾更宝贵的东西,我得想尽一切办法保全它。天无所不尽地无所不戴,我原先把先生当天地,哪里知道你是这样子啊!我万万没想到你竟然把形体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以为形体一残废什么都完了。”

孔子羞愧的满脸通红,一改开始那付冷冰冰的态度,连声说:“我实在浅陋。你为什么不进来呢?说说你的高见?”叔山无趾掉头走了。

孔子对他的弟子说:“弟子们要勉励啊!叔山无趾是一个断了脚趾的人,还努力求学以补过前非,何况形体没有残缺的人呢?”


宋?晁补《老子骑牛图》。(網路圖片)

叔山无趾来到老子那儿,把见孔子的情形告诉了老子。老子听后说:“孔丘还没解除世俗的束缚,形体不全没有什么丑的,精神不全那才是丑呢!形体污了并不影响你成为一个‘完人’,德行要是污了那才是名副其实的‘残废’”。

叔山无趾满意地对老子说:“先生这一番话像旭日的晨光,驱散了我心头的层层迷雾,从您这儿我明白了:美与丑的界线,残废与完人的区别。”

在现实生活中,形体的丑陋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心灵的丑恶却难于分识别;人们只把身体残缺的人称为“残废”,而把那些德行残缺的人称为“完人”。美与丑竟然这样混淆颠倒!

来源: 明心网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申徒嘉和郑子产之争

文/陆真

申徒嘉和郑子产,都在一个叫伯昏无人(人名) 的那儿学习。

郑子产是郑国的执政大臣,而申徒嘉只是普通的郑国人,还因刑被砍掉了一只脚。

有一天,从老师讲授的地方出来时,郑子产对申徒嘉说:“你不要老是跟我一起走:我要是先出去,你就停下来等一会儿;你要是先出去,我就停下来等一会儿。”

第二天,他俩又同堂合席,坐在一起,听老师讲授。结束时,郑子产又对申徒嘉重述了不要同行的意见,并说:“现在我要出去,你稍停一下,可不可以?我是执政大臣,你不回避,难道你把自己看成是同我一样的执政大臣吗?”

申徒嘉说:“大家都在老师这儿学习,还有什么执政不执政的?你是炫耀你的执政大臣的身份,而看不起人吗?听说镜色明亮就不落灰,有灰就不明亮。还听说:一直和贤人相处,就不会有过失。你现在天天在老师这儿求学修德,竟说出这种话来,不是太让人失望了吗?!”

郑子产说:“你因刑被砍掉了脚,成了这个样子,还要和尧舜争长较短。何不看看自己的德行有多大。”

申徒嘉说:“残缺却辩说自己没有过错,这样的人很多;不辩说而且还认为自己不应当有个完整身躯的人,却很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奈何,并安下心来,把它看成是命运的安排,这只是有德行的人,才能做到的。

古代的羿,很善射,一只鸟飞到羿的射程里,并且正在羿瞄准的目标内,而没被射中,那是它命大福大!

过去我听到别人因为自己两脚齐全,而笑我断了一只脚,我非常生气。只是到了老师这儿,我的怒气才全消。这不是老师拿美妙的道,洗净了我的心灵吗?

我在老师的门下,已经十九年,可老师他从来没觉察到我是断了一只脚的人。

你我既在老师门下,就当以德相交,而忘却形骸。而你竟拿形骸衡量人,岂不是大错特错!”

郑子产听罢,很惭愧,立刻改变面容说:“我知错了!请你不要再讲了。”

(据《渊鉴内函》)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2015年11月15日星期日

【唐宫美人】落梅尚有香如故

唐宫.名花倾国系列.梅妃江采苹之二 作者:柳笛

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早晚散幽香,香飘十里长。(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可是看老了百花斗艳,才猛嗅到梅蕊的清芬?可是听厌了丝竹呕哑,才倾慕一曲笛韵的悠扬?这个问题,唐玄宗来不及扪心自问,就已被梅妃的仙姿牵走了魂灵。然而,玉树琼花,牡丹为王;朝会夜宴,也总是钟鼓齐发、管弦相错的磅礴大曲。玄宗,从李唐危乱之时发迹,励精图治,一手打造了最辉煌的盛世,他终究是要深入软红万丈的。

江采苹,那一袭遗世冷艳的身影,注定成为君王生命中最美的过客。

佩玉鸣鸾罢歌舞

新纳了宠妃的玄宗,却是志得意满,迫不及待地把这珍宝展示给身边的所有人。他遂在梅花园中,设一家宴,邀来兄弟诸王,梅妃便在玄宗的盛赞中袅袅出场。

仍是通体莹白的玉笛,悠悠独奏;仍是飘飘欲仙的惊鸿,从风而舞。品鉴的观众,有善吹笛的宋王成器,善弹琵琶的岐王范,皆为梅妃的技艺折服。歌舞暂歇,无限得意的玄宗更命人取出珍藏的美酒,让梅妃予诸王把盏。酒不醉人人自醉,薛王丛一时恍惚,竟然忘记君臣与人伦之常,做出唐突佳人的举动。半醉微醺之间,他竟然偷偷伸出脚来,在桌下勾住梅妃玉足不放。

如此荒淫无道,让一向好高过洁的梅妃不住地嫌恶。她顾及皇家的颜面,没有当场发作,而是不动声色挣脱其纠缠,遂下了舞台,一去不返。玄宗派人去请梅妃,回报的宫人只说她珠鞋脱缀,无法侍宴。片刻后再去请,梅妃命人答覆说,她胸腹作痛,恕难应召。一场为梅妃而设的夜宴,只好草草收场。

倒是薛王,次日清醒后,为昨晚的失态之举惊惧不迭,冒犯了皇妃,岂能有善终?他不知道梅妃会怎样哭诉自己的荒唐行径,只好袒肉负荆,一路跪行至兴庆宫,向玄宗叩头请罪。玄宗这才明白为何梅妃无故离席,他见薛王真心悔改,念及多年的兄弟情谊,他宽容地原谅了他。

随后,玄宗又问梅妃,可有薛王无礼一事?梅妃极力否认,她知薛王一时酒后失态,罪不至死,而且玄宗和诸亲王亲情深厚,她不愿把兄弟俩推向对立面,破坏宫中的和平。玄宗非但不怪罪梅妃的“欺君之罪”,反而对她的大度胸怀又爱又敬。

梅妃是柔弱而刚烈的,既能与世无争,又敢于违抗君命。若她是男子,也一定是一位天子不臣、诸侯不友的疏狂文士。她心中有一条底线,即使是天子也无法令她摧眉折腰。

红颜未老恩先断

宠冠后宫的梅妃娘娘,尚做着简素如梅的梦,直到有一天,她来了,带着她的琵琶新声、霓裳羽衣来了!她更年轻,更懂歌舞,更懂得如何与皇帝共享繁华。

那一骑红尘飞驰而来,不再是随风沁香的梅树,变成了只有岭南才能品尝到的荔枝。梅妃携侍儿闲步,但见她心爱的梅花只凝缩成渺小的一隅,御花园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百花会,海棠艳、牡丹贵,迎风搔首弄姿,好不热闹。

再看来往穿行的宫人,私语着新入宫的,纷纷向华清宫的方向奔去。或许梅妃早该发觉,平日里天子召见的次数越来越少,即便相伴一时,还有高力士避着她细若蚊蝇地耳语。正当她神思恍惚之间,高力士持一纸诏书而来,说梅妃喜静,陛下赐移居上阳宫。

仿佛一场大梦初醒,那个陪她徜徉梅园的玄宗,那个与她在梅阁煮雪烹茶的玄宗,那个看她吹梅舞袖的玄宗,终究是离她远去了。想她得宠时,安分守己,不曾伤害过谁;一朝君心难挽,她必须速速退场。

她且行且回眸,蓦然瞥见僻静处冷落却幽胜的寒梅。这几株梅树,在无人照拂时,依旧自开自落,自尝冷暖。看似可怜,实则暗香不减,傲骨依旧。都说时穷节乃见,宫梅之气节方在此时尽显。她小心折下一朵香雪,收于袖中,孑然一身离开这是非之地。

独唱独酬还独卧

梅妃失却了玄宗的传召,也失却了那个梅花世界。但梅的静好却在她心中生根发芽,给予她清静自处的安宁。她固守着慕梅不倦的才思,默默做一位入于庙堂、出乎尘外的隐世才女。

华清宫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上阳宫舞殿冷袖,秋色深深。偶然,梅妃也会听到关于杨贵妃三千宠爱集一身的消息,她付之一笑,这杨妃骤获天恩,不知多少人侧目,而她一味沉醉东风,只怕到头来亦难得善终。

偶然,她也因玄宗一时兴起,秘宣至翠华西阁叙旧。梅妃以知己之心待玄宗,此刻却要避着杨妃耳目与相会,虽然心中苦闷,却也不忍拂了玄宗美意。谁知,贵妃闻风赶来,一番吵闹,搅扰了玄宗兴致,也断绝了梅妃与他最后相处的机会。

在悲慨无望中,梅妃仿照汉赋的体制为玄宗献《楼东赋》一篇:“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是她坚贞不渝的高洁;“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是她幽居冷宫的写照。相传玄宗读罢此赋,长吁短叹,对梅妃充满愧疚,谁知杨妃却说她言辞庸贱,怨望君王,唯赐死才能消弭她的罪过。其实,他并非完全抛弃了梅妃,只是更宠溺杨妃,纵容了她出于嫉妒的胡闹言行,不得以和梅妃日渐疏离。

后来,玄宗会见外族使臣,忽忆上阳故人,命人封珍珠一斛秘赐于她。这一次,梅妃没有接受“秘密”的示好,她把珍珠原封不动地退还,附绝句一首:“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玄宗览诗,自是怅然不快,但他非常肯定妃子的才华,将这首沧海度尽又萧索决绝的诗,被乐府谱曲代代传唱,词牌《一斛珠》自此始。

梅魂一缕掩风流

天宝十四年,一场巨变震撼朝野,安史之乱成为大唐第一个挥之不去的创伤。马嵬坡前杨贵妃报应不爽,上阳宫里更是梅花寂寂,零落尘泥。玄宗仓皇出逃之时,不及带走迁居的梅妃,留她孤弱一人深陷兵乱,四壁无援。待杨花过早地枯萎,人才想起梅花独向风雪,不知是何模样?玄宗回宫寻找梅妃倩影,却是上天入地皆不见。

一日,玄宗昼寝,仿佛见梅妃隔竹悲泣,似花蒙轻雾。梅妃说,她死于乱兵之手,有人为她埋骨梅树旁。他惊梦而起,在宫中拚命寻找梅花。自有了杨妃,后宫梅花本就疏落,再经战事流离,更是所剩无几。温泉汤池旁尚有几株傲然盛开的梅树幸存,宫人挖掘,果得梅妃尸身。检视其身,胁下有刀痕。玄宗大恸,自作诔文,以妃礼厚葬了佳人。

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早晚散幽香,香飘十里长。梅妃江采苹半生寂寞,身后凄凉,却因她与梅同在的气韵和风骨,永远留香于后世。#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婧铖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道家高人眼中的法轮功

我生在北方的一个小城。上小学时开始知道真有硬气功。后来发现父亲有时在半夜里,练的是啥他也不说,也不教我,不让我跟着学。后来从父亲口里知道,他练的是我们家祖辈就在练的道家修炼法门,他从刚懂事就入门了,只是到他这就是最后一批了,不再让新人入门了,他们的那门的神说末劫将临不再度人了。我让他教我,他说真传不落文字,而且神不许收人,亲儿子也不能教。

一晃到了高二暑假,有一天父亲买来一本书,八十年代末气功盛行,我就学着练打坐,觉的杂念没了,只有呼吸和丹田,不一会睁眼一看,几十分钟过去了。然后发现,困扰我三年的头疼的毛病在练完功后就不疼了。有时再出现头疼,只要一打坐入静就会恢复过来。我又能全神贯注的用功学习了,成绩突飞猛進,高考成绩达到高中入学以来的最高分,成功考入天津大学,而且当时的分数除中财院外,其它的学校的分数都够。同学们、老师们都十分意外,不知为什么我的成绩突然提高的这么快。有了此一经历,以后我对气功就撂不下了。

我一开始学的功法虽然治了我的头疼,但是我也感觉到只得了些皮毛,用来修炼可差远去了,我只好到处找真传功法,一直到大学毕业也没找到,而且我只要一练别的功就浑身难受,象要虚脱一样。

直到一九九五年初,父亲的一个大学校友借给他一本《法轮功》,我一看就发现讲的道理很明,和以前学的东西不一样,尤其是玄关和卯酉周天等,以前只知道个名字,以前对心性修炼也是一知半解。随后我按照法轮功的图解学习动功动作,发现能量场极强,十分舒服,以前练的东西都没法和法轮功比,以前练的啥也不是。

蹊跷的是过了半年,父亲说他们那一门的神又让收人了,问我入道不?我觉的法轮功挺好,并且看了《转法轮》,觉的在这一门修成正果没问题,我就在法轮功这一门修了。这样算是过了一关。

我开始修炼时对不二法门方面的认识还不高,有时也和父亲道家门派中的师父接触,尤其是其中一个老太太,她是开了天目的,她在老家能看到我打大莲花手印,李洪志师父给开过光的观音像放出光明,把我住的房间都照亮了。

再后来我们劝父亲曾经的道家师父转修,她说他们那门的掌门人已经在修法轮大法了,可是她还是想继续修她的道。有一次她看到我们发正念时坐在彩色的大莲花盘上,穿着黄色的古装衣服,她感觉到大法的能量场的纯正,是她从未遇到过的,她还说:“我们没法和你们修法轮大法的比,你们好好修下去吧。”

一九九九年七二零后,中共对大法的迫害毒害了很多人。法轮功是真正的佛法啊!大家想想,诽谤佛法会受到什么报应?在主佛网开一面的慈悲下再不醒悟,损失却是极其严重的。但愿大家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文: 河北大法弟子【

本文标签:, , , , , , ,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