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0日星期六

得太白金星点化 李玄感人间转瞬

文:小东
来源:

我们看人的一生,会认为很长。可是在神的眼里就是一瞬间。而且我们认为四季是很长的,却可以瞬间让你从冬天到夏天。就像是戏法一样。 所谓造化弄人大概如此吧。

一:空间转移 瞬间到达百里之外

李玄问了一声,才知已到华山之阴,去家中有数百多里了。李玄知是仙家妙用,不胜惊讶。恰喜自幼儿就闻华山尊仙祖师李老君,也有洞府在彼。今儿仙人将我摄至此地,必是指我访仙途径,免我到处瞎撞之意。想到这层,不由望空额手,以表谢忱。

二:季节之变 瞬间从冬到夏

一回儿忽觉浑身炎郁,热汗浸淫,心中十分奇怪。难道此地的反比中原更热?况且自己才离洛阳,在家之时还非棉不暖,华阴相距不遥,如何天时大变。正思念咧,忽见面前来个,向自己上下打量一回,笑嘻嘻问道:“小哥,如此炎夏天气还穿这些棉衣,难道身体还不大适意?你瞧老汉年纪倒比小哥痴长几倍子咧,也不过穿一身单衣,这和小哥相比就差得太远了。”

三: 原来只是一瞬

李玄这才明白,现在正是大暑天气。不消说,那位太白金仙,不但术能缩地,也且法可灭时,正是神仙妙道,可夺天地造化之功,为之嗟叹不已。一回儿又想,时序变迁,虽按月按季逐渐而成寒暑,分冬夏,究其实在,也不过一霎时间,人生斯世,上寿,从百年回想孩童,又何尝不过转瞬。深想至此,不胜感喟。因不便将此中缘由告诉人听,只得含糊敷衍了几句,便急急忙忙辞了老人。

四:观念 修道胜于荣华富贵

在古代,一个人想修道。人们会认为这个人悟性好,而今天恰恰相反。当年的贺知章辞官修道,当时的皇帝也是非常支持的。历代的皇帝大都是信佛信道之人。

古人并非是傻,而是神仙真实存在,是今天的人傻,才会认为没有神的。

出自《八仙得道传》第十九回 为修仙不辞险阻 因求道反遇妖魔


from 气功

历史故事:色心招鬼丢性命

人在色心驱使下去发生非婚姻的性行为是极其危险的,是会招来邪物的。《醉茶志怪》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晚清时,某乡里有个书生,在书院肄业后回家了。一天“时已三鼓”也就是半夜三更了,忽然动了色欲邪念。城西有妓院,但是书生却忽然认为那些都是残花败柳,不值一看。

却说这天晚上乌云密布,月光昏暗,连脚下的路都看不清。书生不辨方向随意信步游荡到一个地方,只见几间低矮茅屋,刚刚高过肩头一点点,屋檐下透出一点灯光。书生弯腰低头推,只见屋子里很窄,刚刚能够容身而已,一个妇人背对灯火坐着。书生色欲迷心,上前与妇人勾搭,然后解衣同床共眠,渐入梦乡。

睡梦中,书生忽然感到呼啸,寒意刺骨,顿时惊醒,四下一看,根本就没有什么房屋,自己正躺在破棺材板上。漫天飞舞,积雪快有半尺深了。身旁根本就没有什么妇人,而是横躺着一具已被覆盖的骷髅骨架。

书生知道遇到鬼了,当时就吓了个半死,赶快起身寻找衣服鞋子,雪夜里根本找不到了。起身走了几步,才发现昨天穿的旧皮袄在雪泥地里,已经被雪水浸湿了大半,捡起来披着,狼狈回家,之后生了一场大病,不久就死了。因为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醉茶志怪》的作者就把书生姓名隐去了。

记载中的这个书生满色欲念头,结果被邪鬼所迷最后丢了性命,真是可耻、可悲又可惜。可见哪怕是色欲的念头都是危险的。

来源:《醉茶志怪》

原文:邑某生,自书院肄业归。时已三鼓,忽思狭邪游。城西固多青楼,然皆残花衰柳,殊不足观。是夜云阴月暗,不辨路程。信步至一处,茅屋数椽,高仅过肩,檐际微透灯光。推扉入,则屋小仅容其身。一妇人背灯坐,生略通数语,遽解衣登榻,拥妇共卧,渐入黑甜。偎傍之际,顿觉北风烈烈,冰雪砭骨。惊寤四顾,并无屋宇,身卧一败棺板上。大雪漫漫,殆将半尺。旁一骷髅横陈,亦为雪没。骇极,起觅衣履,渺不可得。数步外见其敝裘在雪泥中,浸润半湿,被之,狼狈而返。归家后大病,旋毙。以非佳事,故讳其名。醉茶子曰:其为衰气所感与?邪心所致与?然不作北里之游,纵使遇鬼,亦何至赤身僵卧,终以此杀身哉?是足为游荡者戒。

来源:


from 气功

2018年11月9日星期五

古人的道德与智慧(二十七)(数文)

文:陆善
来源:

一、徐童巧言保大树

东汉末年,南昌有个姓徐的儿童,十一岁,聪明伶俐,善于辩驳谬误,持守正理。大人们很喜欢带他玩。一次,有个叫郭林宗的老先生,邀请徐童到他家作客。徐童刚踏进他的庭院,见老先生在叫一些人,砍院中的一棵大槐树。徐童说:“郭伯伯,你瞧这树,长着圆形的枝盖,挂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像一把巨大的华盖,夏天遮掉骄阳,冬天挡住狂风,它显得那样生气勃勃,得天独厚的样子,多么可爱啊!您却要除掉它。这不是太可惜、太残忍了吗?”

郭林宗老先生摇头晃脑地说:“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中说:“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院子当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你想:木在口中,不是一个‘困’字吗?谁愿在困境之中生活呢?”

徐童觉得老先生的话,实在太可笑了,就也一本正经地说:“先生,我最近也看了一本书,书中说:‘房屋造得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房屋当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祥。’您想:人在口中,不是一个‘囚’字吗?谁愿囚禁在牢房之中?所以说,如果因为‘困’字不吉利,就要把庭院中的树木锯掉,那么‘囚’字就更不吉利了。房屋之中,也就不能住人啦!—-这非正理!”

郭林宗听罢,哈哈大笑起来,说:“这位徐童小学生,反驳我的话,有道理。大家不要砍树了!”

正是:老师为人诚坦,能听学生劝谏。千古神传,光耀万载绚烂。可恶共魔独专,不听百姓良言:到处乱伐滥砍,破坏生态极惨;江西挖人祖坟,新疆全区囚管…罪行累累天怒,必下地狱完蛋!

二、   吴佑十二岁,提醒避嫌!

东汉有个叫吴佑的名士,少年时就能洞察世事,又通晓,对官场中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人事关系,有深刻的了解,常常为当官的父亲,筹划计谋,使父亲安然地避免了祸患。

吴佑的父亲吴恢,为人老诚淳厚。有一年,他奉旨远赴南海郡,担任太守。当时只有12岁的吴佑,也随同前去。

上任一些日子后,吴恢认为自己治理南海很有政绩,就要一边记载在册,一边抄写经书。吴佑知道了,便急忙劝阻:“父亲,万万不可。”

吴恢听到很是恼火,厉声责问道:“你懂个啥?”

吴佑从容地问道;“父亲,您不远千里,不辞辛劳,攀越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来到这濒临南海的蛮荒之地,您知道其间的利害关系吗?”

吴恢听到儿子出口不凡,言辞凿凿,语气不免和缓了,惊疑地说:“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吴佑解释道:“据我观察和调查,朝廷奸臣当道,是非颠倒。我们所处的南海郡,百姓所受文化很少,风俗鄙陋,人情险恶,这是一个很难治理的地方。朝廷并不相信您短短时间,就有治理的政绩,而且会怀疑您是否贪污了许多财宝;那些权贵显要人物,并不会赞扬你治理的政绩,而是日夜盼望您能向他们贡献稀世珍宝,因为它本是盛产黄金、宝石的地方啊。”

吴恢觉得儿子有些杞人忧天,便说:“我可以不记政绩,但与我抄写四书五经,又有什么关系呢?”

吴佑笑道:“大有关系,如若处理不当,可能有呢!”

吴恢说:“你这是危言耸听!”

吴佑说:“父亲,就算你把经书抄写一遍,您估计要几辆马车才装载得下?”

吴恢说:“我抄在竹片上,那也需要两辆车装。”

吴佑笑道:“好,你用两辆马车,载物运回京城。人们会怎样看这件事呢?”

吴恢惊问道:“两车经书嘛。”

吴佑严肃地说:“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吧?过去马援将军,曾经把南方薏苡果(药玉米)带回一车,原先是准备做种子,在北方推广种植。不料却被别人误认为是珍宝。他死后还遭人诬陷、揭发,蒙受了不白之冤。王阳 平时喜欢驾驭精美的车马,穿戴华贵的衣服到处炫耀,结果引起别人的妒忌,以至纷纷传说他捞取了不少黄金,害得他有口难辩。这种遭人怀疑、忌恨和陷害的事,是古时候的先贤,都时刻警惕的呀。这叫瓜田不纳履,杏下不整冠:避嫌!”

吴恢,立即打消了抄经书的计划。他抚摸着儿子的头说:“好啊,我们吴家也出了一个像古代谦让豁达的季札 一类的贤人了。”

三、治化道人去蝇计

东汉末年,广陵太守的夫人,一天发现茶杯里有只苍蝇,就疑心自己肚里也喝进了苍蝇。越思越想,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渐渐消瘦了。

请了一些名医,都说如果真的吃了苍蝇,当时就会呕吐出来,根本滞存不住,连一剂药也没开。但是,夫人的病,还是不见好。

这时,西山琼林寺,来了个治化道人,只投了一剂药,夫人便真的吐出一只死苍蝇来,从此便病体痊愈。

其实,治化道人诊断后,知道夫人确实没病,只是误认为喝了苍蝇,便忧心忡忡,道人给她吃了一剂呕吐药,事先嘱咐她的贴身侍女,在她吐出来的食物里,偷偷放进一只死苍蝇。让她亲眼看到:苍蝇已吐出来了。这才解除了她的疑虑,心病也就好了。

(均据清代康熙御定《渊鉴类函》)


from 气功

人定不能胜天

文:铭刻
来源:

中学学历史,知道有个古人叫王充,写了部书《论衡》,宣扬“人定胜天”的无神论思想,当时有疑问。小的时候听爷爷、奶奶们讲了很多因果报应的故事,相信“三尺头上有神灵”,人行善有福报,作恶遭恶报,人根本就胜不了天。后来语文老师、政治老师也在讲“人定胜天”,慢慢的自己也动摇了,再加上数学老师偶尔嘴里也蹦出来“人定胜天”的理论,我自己也相信“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了。

中国相信善恶有报,天人合一,有很多传统文化故事讲述的都是人顺应天意得福报,身体健康,儿孙安康,延年益寿等;逆天意而行者,恶报频频,还祸及子孙后代。

《史记.殷本纪》记载,商之前三代的君主,名叫商武乙,肆无忌惮,任性妄为,不相信天理报应,不尊崇天道和人理。他让人做了一个木偶,并把这个木偶叫做天神,并和这个木偶打赌,如果木偶输了,他就要把这个木偶砍碎。他还命人在皮囊里装满了血,然后把皮囊吊到很高的地方,抬头引弓拉箭,来射这个皮囊,说这是在射天。他在位的时间有五年,后来在黄河和渭水之间打猎的时候,被天上响起的暴雷劈死,景象极惨。

后周世宗柴荣,雄才大略,全面改革,开疆扩土,很有明君的迹象,但他继位的第二年,955年五月,就下诏大毁佛寺。境内佛法寺庙,除了有皇帝题字的可保留外,每县只留一寺,其它尽毁。全国共拆庙30360所,毁佛像铸钱,近百万僧尼被逼还俗。他还自我开释说:“佛是佛,像是像。佛连身上的肉、眼都能施舍,砸佛像铸钱,佛也会同意的”。

镇州(今河北石家庄正 定县)大悲寺有一尊铜制大观音菩萨极为灵验,去砸佛像的人都折断手腕而死,无人敢再动。柴荣亲自用大斧子砍毁菩萨胸部――禁军统帅28岁赵匡胤(后来的宋太祖)和他弟弟16岁的赵匡义(后来的宋太宗)正在一旁,见证了这段历史。

959年,柴荣大兵取幽州,在瓦桥关的当晚发病,胸生恶疮,不久,胸疮溃烂而死。时人传为毁佛砍像之报。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吸取了历史上三武灭佛的教训,亲证了柴荣的报应,初登皇位就废止了柴荣灭佛的政策,屡建佛寺、佛像。伴随着佛法的复兴,宋朝的经济走向了空前的繁荣。

历史的教训告诉世人:人胜不了天,人与神佛斗,结局注定是悲惨的;人只有顺应天意天理,才有美好的未来

为什么鼓动人与天地神佛斗,还乐在其中?其实这是天大的误人子弟的谎言,可是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一代代的人已经不知其本意了,更难看透其中的玄机。中共重复千遍、万遍,年年月月日日鼓吹谎言为了什么呢?

放在过去,人真的思考不明白,只会觉得不正常。林彪说过一句话:“在中国,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听到这话,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批判的东西,到了中共这儿成了真理,你不相信这些歪理邪说还真的寸步难行。西方有很多学者也在研究共产党,研究共产主义学说,都没有研究明白。

海外有个中文网站“大纪元”连续发表了三本书《九评共产党》、《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魔鬼在统治着我们的世界》,从根本上把中共的邪教本质、魔鬼真面目、毁灭人类的终极目的第一次完整的揭露出来。阅读了这些书的人都会恍然大悟。

用传统文化观念看,中共所作所为都是逆天理、天意而行,鼓动人与天地神佛斗,干的都是断子绝孙遭恶报的坏事,特别是迫害法轮功,那是真正断了人未来的极大罪恶之事。然而今天大陆很多还在追随着中共迫害法轮功。

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认识不到呢?就是因为中共摧毁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败坏了人心与正统观念,人善良的本性被邪恶的党文化埋没了,善恶是非都被中共重复的谎言搞颠倒了,“听党话,跟党走”都成了生存的准则。多可怕啊!

有人会说:今天的中共不是也在恢复传统文化吗?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壁画、广告语,都是古书中摘录的只言片语。很多人还是在党文化中思考问题,永远都得不到真相。《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一书揭露的非常清楚:中共恢复的儒家文化,是离开水的死鱼,而且利用充满假、恶、斗的党文化观念,穿古装演古人,恢复的是门面,对其内涵摧毁的更甚,中国人反而受害更深。如果不是身在中共迫害中的法轮功学员讲真相,也许中共的罪恶目的已经得逞。才是人在世间走出恶报深渊的唯一希望。了解真相,认清中共的罪恶本质与罪恶目的,复兴传统文化,善待法轮功学员,认同“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选择的党、团、队邪教组织,人才有真正美好的未来。

看上去中共好象亡而不死,还有很多年活头,其实这是,根本目的是为了今天人的得救而撑着。法轮功真相中讲的“”不是虚言妄语,中共坏事做绝做尽,一定会有天理报应。人定胜不了天,中共也胜不了天。人间的一切自有天理在衡量。法轮功学员还在讲述着真相,是一次次给着人转变观念得救的机缘。在谎言与真相面前,人要什么,选择什么,在今天这个时代,真的非同小可。等到天灭中共的时刻来到,一切都定下来的时候,后悔也晚了!


from 气功

2018年11月8日星期四

婚姻 一生的契约与承诺

中国传统文化是半神,其中很多都是神传给人的做人道理。 下面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古人的婚姻观

北宋时期有一位儒生,叫刘庭式,字德之,齐州人,齐州也就是今天山东一带。他考取了进士以后,被派往密州做通判官,当时的苏东坡正是这里的刺史。苏东坡很赏识、敬重刘庭式的人品。

刘庭式在没有考取进士之前,曾经与本乡的一位民家女子确定了婚姻关系,只是还没有下聘金。后来,刘庭式考上了进士,做了官,又得到名人的赏识,看来是前程远大,不可限量了。可是那位女子,却在这个时候生了一场大病,结果导致两眼全失明了。女子的父母是种田人,家境贫寒,也就不敢再向刘家提起这门亲事。

朋友中,有人劝刘庭式:“那位女人已经瞎了双眼,你为了自己的前程和未来的幸福,就另行择亲吧。如果你一定要和那家结亲,就娶她的妹妹好了。”

刘庭式回答说:“我当年同她订立婚约时,已经把心许给她了。她现在瞎了,但是她的心还是好的。我若是违背了当初的心愿,我的心倒是变坏了。再说:人人都会变老的,当妻子年老色衰时,我们也不能更换年轻美貌的女子吧?人得守诚信,自己不能变心。”

就这样,他们二人结了婚。婚后,刘庭式尽量照顾好这位双目失明的妻子,夫妻和睦度日,很是恩爱,先后养育了几个孩子。

苏东坡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对刘庭式的行为也深为感佩,说:“刘庭式真是一位情操高尚的人啊!”

刘庭式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其实啊!古人的婚姻观跟现代人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诗经里有一著名的诗句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代的很多年轻人啊很喜欢引用,特别是在新婚燕尔的时候,都有着这样的美好愿望。但是人们往往只是领会了字面上的甜蜜浪漫的意境,而没有去体悟这句话背后的深意:牵着你的手,与你一起慢慢老去。这可是一个漫长的生命过程啊,二十年、、五十年、六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两个人会一起经历怎样的人生呢?荣华?富贵?贫病?战乱?离别?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执子之手,吗?

其实在这句诗的前面还有一句,叫: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契是的契,阔是阔别的阔,成说,在这里当订立讲。我把这句诗的意思翻译成:与你订立一份契约, 只有一人死了一人还在生,才能把我们分开。这样的婚约是何等的份量啊。那是一生的托付,一生的承诺和一生的责任。

在西方社会里,人们同样对婚约看得很重,在教堂里的婚礼上,在上帝面前发誓:遵照上帝的安排,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互相关爱,互相忠诚,不离不弃。把婚姻看得很神圣,很庄严。

所以自古以来啊,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婚姻的前提都是誓约,它保证了婚姻的合法性,也具有了对彼此的约束力。在西方有上帝的见证,而东方则以天地为见证。

现在人们还沿用的形容婚姻的说法,如终身大事、从一而终等,大概都是出自于这样的婚姻观。

正是基于这样的婚姻观,前面故事里的刘庭式才能够信守婚约,不以客观环境状况的变化而改变初衷。

现代人很难理解刘庭式的做法,甚至觉得他傻。可,是当你不信守诺言的时候,别人也同样不会对你信守诺言;当你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别人同样不会把你放在他的首位。一颗变坏了的心又怎能找到一颗好的心来陪伴呢?基于这样追求的结合又何来日久天长及幸福?

来源:新生网  


from 气功

2018年11月7日星期三

帝王学《贞观政要》笔谈(七)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这一期,我们以一则日本现代企业故事为例,探讨让人从内心臣服,自觉听从命令的根本法则和智慧。看看帝王学如何活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

部长新上任  下属拒不听令  

当代顾问小宫一庆,为了形象生动地企业领导应该如何工,进行企业的经营,以长年指导各种企业出现的问题为核心,写了一本名为《成功する上司》(意为:成功的上司)的书籍,用以指导人如何成长为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该书以小说的风格,描述了一位企业部长不断遇到难题,不断陷于困境,又不断走出困境的成长过程。由于是根据现实而来,很大程度反映当代日本企业家的核心经营思想。

我们学习帝王学,为的是活用于现实生活,指导我们的人生,因此,这里就讲讲该书笔下的部长,是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的。他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手下听从自己,自觉配合他进行部门的调整和改编。这样的问题,估计是身居上位者最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所以,该书就从这个问题开始展开。

一个频临倒闭的中小企业被日本物产的母公司收购,等于救了这家的五十名。主人公山村被母公司委派到这家刚刚收购的子公司,成为第一事业部的部长。他肩负重担,要在三年内将赤字亏损变成黑字运营。头一年,必须达到赤字减半,否则,无法扭转乾坤,就无法真的救活这家企业。于是山村被升级,从领导几个人的小领导,变成了领导50人的事业部部长。压力不言而喻。

他离开母公司,前往这家子公司,第一天上班,就明显感到这家公司的社风非常不好,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从待人接物,到精神状体,处处都无法与母公司相比,但是这些他还无从顾及,他最大的要务,就是一年里如何达成赤字半减,为此,首先就要进行部门的调整,变成跟母公司一样的编制,把五个部门调成三个部门。好让子公司能接受母公司的庇护与帮助,业务协调一致,否则,就无法改变目前的赤字亏损。此为当务之急,是从一开始母公司收购时就定下的计划,根本没有退路。

本以为一切会很顺利,没想到几次召开五个分部的部长会议,讲明要调整部门编制,五个缩减成三个,没有一个部长同意,全都以各种理由消极对抗,无人听令配合,这让他始料不及,本就对这个子公司的风气没有好感,加上觉得自己原先的母公司好歹救助了他们,怎么就不知感恩,还如此抵抗,心中十分不快,觉得这些人素养太差,好几次都想干脆直接下命令,不必问他们的意见了。

作者指出,这种强制的方法运用到这些原来的各个分部的老部长身上,必然让全体员工产生叛逆情绪,今后的工作,会更加棘手,众叛亲离的局面,极有可能发生。对于这一点,山村还未意识到,他只是又急又恼,从母公司来到这里,一切都感觉很陌生,自己就像个外人,不受欢迎,无人愿意听从他的话,感到除了强制下命令,实在无路可走。他从未想到过,问题正是出在他自身的修养。

人无德   虽令不从

山村找到母公司原先的上司,向对方诉苦,没想到上司首先责怪的不是子公司的员工不配合,而是首先打量山村的打扮,告诉他,这样体面的穿衣方式,跟子公司的朴素风格不合,如此等于告诉他们,我来自优越的母公司,是你们的上司,来指导你们了,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如何跟大家融洽呢,本来自己就来自名声好的母公司,本来对方就几乎倒闭,有自卑感和恐惧感,觉得会被裁员,担心新来的领导会不会借助改编,把员工裁减,减轻负担,他们失去原先社长的庇护,新来的会如何对待他们,心中本来就不安,结果见你一来就高高在上,衣着体面,显示与他们不同的优越感,如何能打开他们的心呢,大家必然敬而远之。(高傲的态度实为不正不仁)。

上司的教诲让山村恍然大悟,他没有站在子公司的立场考虑问题,忽视了他们的不安。他们怕被解雇,这些下属的老部长,更是年纪大了,有家有口需要抚养,不能解开他们的心结,如何让他们积极配合听令呢?于是山村找到问题所在,是自己不够成熟,不会当领导,忽视了他们的感受。

显然作者是想通过山村的问题,告诉企业的高层领导,碰到难题,碰到属下不听话,要看自己是否懂得身正仁爱:照顾好自己的员工,解除他们的不安,才是自己身为上司的责任,态度还要谦恭有礼,不可因为自己身居上位,就动不动使用职权来强行施压,这是无德无能的表现,会招致怨恨,带来诸多后果。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很快,山村改换比较朴实的衣服,跟大家一致,消除高高在上的优越傲慢的态度,然后,照顾下属的心理,为让他们每个分部部长都能畅所欲言,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担心的心结,分别谈话,并到公司外的适合轻松谈话的饮食店,耐心问话。问家庭情况,孩子的情况,表示关心,从年龄最大的部长开始。

很快,部长们发现山村很有人情味,懂得考虑他们的生活,抚养妻儿的不易,自然就改变态度,消除戒备心理,将大家怕裁员的担心据实以告,也知道深受母公司的救助之恩,十分感激。彼此开始以诚相待,敞开心门。

山村也将为何要改编部门的原因详细讲明:为取得母公司的援助,提高业绩,扭转亏损,改编部门是必须走的一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的避开裁员的后果。表明改编部门不是为了裁员,只要公司经营越来越好,他是不会裁员的,相反,如果不尽快进行调整,母公司就无法援助,很多业务就不能交给子公司,最后真的无法让业务好转,不想裁员也不得不考虑裁员了。因此,希望各位回去说服底下各自管辖的员工,大家积极配合,同心协力度过难关。

很快各部部长都改变抵制情绪,主动配合,说服各自的手下,没有强行下令,这一困境终于得到完善的解决,成功走出第一步。山村也通过这件事,开始真的被子公司接纳和认可,这才成为真正的上司。

可见讲的“为政以德”可以用在任何时代,帝王学的核心,就这四个字,教育的核心也是一个德字,几千年来,我们中国的正统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家庭讲言传身教,养不教父之过。父母的言行举止,就是子女的典范,父母正,则家安子孝;帝王是国父,臣民是子民,帝王待臣民要爱民如子,以身作则,同样要言传身教,慈爱而正派。这样一来自然上令下行。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说的正是此意。公司领导要想员工心甘情愿地服从,必须仁爱,身正,懂得自己的职责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以德行感化他们,以正理善行教导他们,成为公司的典范,员工自然乐于效仿和跟随。


from 气功

2018年11月6日星期二

历史故事:宝贝因人而异 人见宝妖见刀

文:百鸣
来源:

在《西游记》中的金箍棒,在龙王的眼里百无一用,而在孙悟空的眼里却成了如意宝贝。大概宝贝本身也是有灵性的。

一:欲要姬昌宝贝

费仲来奏曰:“臣启陛下,臣知一人有宝,堪与娘娘带玩。”王问曰:“何人有宝?”费仲奏曰:“臣知西伯侯姬昌有一对琼瑶玉钏,此钏无价之宝也。戴之随人心意变通四时,欲寒则凉,欲热则暖;又令人身体轻健,容颜不老。此乃真贵宝也。”妲己闻之大悦,遂乃奏王曰:“此钏,子童须要戴之。陛下如何?”

二:姬昌无奈只得献出宝贝

使命曰:“如今天子敕令小官取宝。”姬昌曰:“何宝?”费仲曰:“是琼瑶玉钏。”姬昌闻言,心内思量:此事都是此人献也。西伯侯便取宝钏与费仲曰:“此钏非是等闲,乃奇宝也。此钏戴时,令人身轻体健,随时而变,令人颜色不老。病者戴之即愈。辟恶除怪,如是见之,惊恐奔走也。”

三:妲己见之几乎丧命

令费仲献宝钏,妲己大悦,令:“将子童视之。”妲己不看万事俱休,才然解开手帕,见宝钏,大叫一声,仆然在地,四体沉重,口鼻无气。

纣王亲用御手扶起,妲己久而苏省。多时,妲己奏曰:“不要宝钏,教送出受仙宫去。”纣王问曰:“卿有何疾?”妲己不敢言实情之事,眉尖一纵,计上心来,奏曰:“臣启陛下,妾往日有痛心疾,今日又发。”又曰:“此钏不好,教赐与姜者。”纣王:“依卿所奏,赐与姜皇后戴者。”

四:皇后戴之体健身轻

皇后见宝钏,接得戴了,精神倍加,体健身轻,安宁无事。左右奏纣王曰:“皇后戴了宝钏也。”

妲己怕宝贝。因为宝贝也是生命,甚至比人的层次还要高。

出自:《平话》上卷


from 气功

2018年11月5日星期一

古人的道德与智慧(二十六)(数文)

文: 陆善
来源:正见网

一、薛宣割黄绢断案

西汉时,有个人带了一匹微黄的绢,去集市上卖。不料想,走到半途下起雨来。所处之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竟无避雨之所,只得把绢展开来遮雨。雨越下越大,他直发急。正在此时,远处奔来一人,浑身冷得发抖,衣服全湿透了,请求到绢下避雨。举绢者答应。过了一会儿,雨止天晴,卖绢者正欲背绢赶路,却被后到之人,一把拉住,说绢是他的。卖绢者大怒,于是争执起来。两人各不相让,竟大打出手。路人纷纷劝架。他俩仍争执不下。

此时,正巧郡太守薛宣,坐轿经过,看热闹者,见郡太守驾到,纷纷让道。那两人也停止了争吵。

薛太守问明缘由后,说:“你们各有其理。那绢上可有记号?”

二人回答皆同。

薛太守叹了口气说:“这样吧,既然你们都道绢属于自己,又都不肯放弃。本官作个判决,不知你们可有异议?”两人点头愿意。薛太守当即命手下人,拿出宝剑,将那匹绢,一分为二,说:“各人一半,免得再争。”

两人离去后,薛太守马上派人,悄悄跟踪,听他俩说些什么。盯梢的人,一直跟到集市,只见一人,碰到同村人,便满脸愤恨地诉说了刚才的遭遇,大骂郡太守是糊涂官!另有一人,手拿半匹绢,喜洋洋地叫卖,价钱喊得特别便宜。盯梢者立即回转身,去报告了太守。薛太守命令将两人喊来。即判:说谎赖绢者,即贱价卖绢者!对方见此惰景,知已败露,只得老实承认,将绢交出,并得到应有的惩处!

后来,人人见他,唾之若蛆。彼亦无脸,遇人头低。

二、京兆尹孙宝充,称一定数

汉朝时,百姓十分喜爱吃一种叫作“油炸馓子”的面食,其细条相连,成环形,极易断碎。由于该食,香酥可口,做此生意的挑担货郎,大街小巷,到处可见。

一天,有位叫张五的货郎,挑着卖剩的馓子回家,行至一小街口,冷不丁被里面窜出的一个小伙子,撞翻在地,馓子全部落地而碎,无法再卖。张五急红了眼,一把拉住小伙子要他赔偿。小伙子开始不肯,可围观的人,都说他的不是。小伙子自知理亏,只得认倒霉。他看了看地上的碎馓子说:“这里有多少枚(多少个馓子)?”

张五由于刚才小伙子的蛮横无理,心头尚恨,决计敲他一下,回答说:“300枚。”

小伙子一听不信,只肯赔50枚的钱。张五不同意,说撞碎多少赔多少,两人谈不拢,又争吵起来。围观者越来越多,可也无法判断究竟该赔多少为好,因为馓子全碎了,根本搞不清有多少枚。

此时,正逢新任京兆尹的孙宝充(京城首都总负责任人),途经此处,问清原因后,对张五和小伙子道:“张五卖馓子,乃小本,被小伙子你无意撞碎,赔偿理所当然。可究竟赔多少,也要实事求是。”

孙宝充问张五:“究竟被撞碎多少油馓子?”张五心中生怯,自知刚才开口数目较大,便改口说是200枚。孙宝充,看了看地上的碎馓子,笑道:“你一会儿说300枚,一会儿说200枚,自己也搞不确切。这样吧,今天,我来调停判断吧。”

众人不解,看孙宝充如何处理此事,孙宝充不慌不忙地命人,到街上买来一枚油馓子,当众称出分量,然后再叫人,把撞碎的油馓子,全部捧起,放入称盘,分量称出后,又把那一枚完整油馓子的分量,加以折算,当即准确的得出了原来张五被撞的馓子数量。张五红着脸,接过小伙子掏出的赔银,连声道谢,而去。

京兆尹孙宝充,迅速精准结案,合理合情,众人皆敬,被颂为神明!

三、,请神灵相助

纪元74年,东汉与匈奴,都为了征服西域的车师国,拓宽各自的疆域,在车师国的金蒲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东汉明帝,派戊校尉耿恭,与匈奴左鹿蠡王对阵。当时,左鹿蠡王统率匈奴精骑2万,已攻破车师国后王内宫,杀死后王安得(人名)。而且已举兵包围金蒲城,形势对汉军十分不利,激战一触即发。汉军如何来扭转危局,反败为胜呢?

几天之中,汉军主将耿恭,坐卧不安,辗转反侧。他召来了几位幕僚到将军府中,商议对策。可是,商讨了整整一上午,耿恭没有听到一个可行的退敌方案。

众人一走,他又独自在书房中踱来踱去,苦思良策。没有办法,他便静心虔诚的祈求神灵相助,请求神灵帮他一把。过了一会儿,不觉腹饥难忍,喊道:“拿酒饭来!”

“来了!将军。”一名侍卫,应声端上食盘,朝书房而来。当走到书房门外时,突然一个趔趄,“哎呀!”盘中的饭食,泼了一地。这个年轻人吓呆了:“将,将军,您的爱犬死了。我差点被它绊了一跤。”

真的,耿恭的爱犬,口吐白沫,躺在书房门口。旁边还有它衔来的尚未吃完的食物。

“将军,这狗好像是被毒死的。”侍卫说。

“毒死的,毒死的。”耿恭喃喃自语,两眼发直:“来人呀!快去把这狗吃的毒物找来,越多越好!”部下们惊诧于将军的怪举。又不敢多问,便纷纷执行命令去了。

第二天,匈奴军看到了从金蒲城头上,汉军士兵用箭射过来的纸条。纸条上写道:“我汉家弓箭有神灵相助,谁中箭了,谁就没有救了。为了你们的安全,建议你们速退,免遭一死!”

左鹿蠡王,一看纸条,大笑着,对士兵说;“别听汉人的鬼话,你们只管朝前冲,就是了。”

可是,这天冲锋在前面,中了汉军箭镞的匈奴兵,伤口像开水一样沸腾,惨不忍睹。匈奴兵惊叫着:“汉兵有神灵相助,太可怕了!太可怕了!”纷纷败下阵去。左鹿蠡王不得不就此撤兵。

原来,耿恭从狗被毒死之事中,受到启发。他想:我何不也在箭头上下毒呢?于是他让士兵把毒物搜集来,并用箭头沾上毒汁。在作战中,说有神灵相助。居然一举,击退了敌兵。

耿恭遇困祈神,忽得一计施行。果然神威奏效,迅即吓退敌军。神明无所不在,只因至信虔诚!

四、拜师解难题

东汉末年的一天,7岁的华佗(?–208年)到一位姓蔡的家去拜师。行过见面礼后,华佗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静听老师的吩咐。

蔡医生,医术高明,前来拜师的人很多,他觉得应该收那些智力强的孩子为徒。

他指着家门口的一棵桑树,对华佗说:“你瞧,这棵桑树的最高枝条上的叶子。人够不着,你说:怎么采下这片桑叶来?”

华佗说:“用梯子呗!”

蔡医生说;“我家没梯子。”

“那我就爬上去采。”

“不.我想让你用别的什么办法。”

华佗进屋去,找了根绳子,又在绳上系着一块石头,往那最高的树枝上一抛,那根树枝就被压了下来。华佗一伸手,就把那片桑叶,采下来了。

蔡医生高兴地点点头说:“很好,很好。”

过了一会儿,庭院里有两只山羊在打架,几个孩子去劝,可怎么也拉不开。蔡医生又对华佗说:“你去想办法,叫那两只羊,不要打架吧。”

华佗在桑树下转了一圈,弯腰去拔了一把鲜嫩嫩、绿油油的草,把这草,送到两只羊的面前。山羊打累了,肚子也饿了,见了草,也就顾不得打架啦。

蔡医生对华佗说:“你真会动脑子,我很高兴当你的老师。”

这个华佗,后来成了著名的医生:顺手捡来,就地取材,解决困难,这就是大能耐—–(接着看下去)

五、古书上没有的特殊药方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内科、外科和,而且发明了中药麻醉剂,能给病人动剖腹的大手术。难怪丞相曹操,也要召他看病。

一次,有个郡太守病了,日不思饭,夜不成眠,整日忧心忡忡,焦躁不安。病人的家属忙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给太守按过脉,看过舌苔。断定太守的病,是由于胸中积了淤血引起的,但要清除淤血,不是一般吃药、针灸所能解决的。华佗自有诊治办法,不过他只字不提。

为防不测,太守要华佗住在府上。每天,太守家美酒佳肴,盛情款待华佗,华佗照吃不误,而且吃罢就睡,享足了清福。过了一天又一天,却不给太守开药方。每当太守夫人询问疗法,华佗总是推说:“病情古怪,让我考虑考虑。”

数日后,华佗竟不辞而别了!太守恼怒万分,连声骂道:“什么名医、神医,简直是骗酒骗肉的大骗子!”太守气势汹汹地在屋里来回走着,不时发怒大骂,家人吓得不敢吭声。正在这时,管家送来华佗留在住房里的一封信,信中骂得太守比狗屎还臭,比烂蛋还坏,世上所有糟糕透顶的字眼,都用上了。气得太守暴跳如雷,声嘶力竭地大吼:“给我快派人追,杀掉那骗子!”,喊罢,大口大口地喷出了许多污血。

说来也奇怪,过了一会儿,那太守竟觉得目明神爽,接着,觉得腹中饥饿,竟能有滋有味地吃下好多东西。晚上.一上床便合眼,进入梦境。

后来,太守面谢华佗,问起留信之事,华佗捋须一笑:“那封信,乃是我专为大人开的一剂特殊的‘药方’。这个药方,是古书上没有的!你见了,气得口吐淤血,病不就好了吗?”

(均据清代康熙御定《渊鉴类函》)


from 气功

庸人自扰与无为而治

文: 观心
来源:正见网

《新唐书·陆象先传》:罢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真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

累徙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而退。

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

太平谋反伏诛以后,陆象先罢相任四川益洲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查史期间以宽恕理政待人,不以严刑峻法的以恶治国而蜀化。山西蒲州是古代六大雄镇之一。陆象先任蒲州刺史时,小吏有罪陆象先只是以言辞告诫而遣之。大吏平白无故的认为要用刑杖以树官威,陆象先认为人之情理天下人都懂,不需极端行事而节外生枝,非要用刑,也当以乱用职权的大吏为治始。

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什么事,不明事理的人自寻烦恼而妄生是非,才是真麻烦。遇事从源头大理循序渐进的分析明白,正本清源使人明道理而知厉害关系,什么事情不简单明了呢?这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个典故的出处。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万事万物的都是法则及规律的必然体现,既然是必然就,或善解导致表面现象的必然因素而标本兼治,就是

君子重道不重器也是这个意思:万物为器,大到宇宙、天地、国家及社会,小至人生产的各种器皿,包括汽车乃至尘埃都是器。宇宙的精神及特性从上到下贯穿的一切事物运动的原理和规律及其阴阳、正邪与善恶的本质精神,就是古人论的道。重万事万物的原理和规律而不中表象,就是君子不器,中国文化本来就重写意,是重意境和神韵的半神文化。

智者眼中无人事,而是透过人事表象以悟理本质而求道解惑,善解理顺而随其自然,这是人道这一层的无为而治;惟庸人见色起意自扰而扰人,执著表面利益得失的好事之徒,才是乱天下的心腹大患。

“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语意出自《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这段话的本人译意:技能和学问多学有益;修道则相反,舍尽一切后天观念和人执著的人心,才能同化天机成为那层法的一粒子,随天机而动无往而不利。舍尽人的一切执著后不就是得道的神仙了吗?大智大能的神仙行事当然无所不能,无事不成了!

取天下者,当明天下之事都是天道运行之因果必然,理所当然无人之是非,顺其自然既可,何事之有?以利益为基点论人事是非而妄动,满眼都是事者必无事生非到处制造矛盾而以恶治天下,这种违背天道因果规律的人,当然不足以取天下。

文化最讲究敬天知命,顺天意而尽人事,所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以平常心而安于人道,古人所言平常心的实质就是修出來的清净心;以理所当然的无事心态对待万事万物,以不动制万动,以不变而应万变!

古人行事就是行道。顺天时,审时夺势以顺势而为,不得势者也绝无成功之理。势,既天道运行的机制,天机运动形成的形势。治世、修道及做人,皆以修心同化宇宙的精神及规律为本,才能结善果而得善终。

小诗结言:

六根不净皆心囚 恩怨情仇死方休
古往今來无新事 谁得解脱入风流

注:风流,指为世人称颂效仿的人物。


from 气功

2018年11月4日星期日

有仙缘鱼妖诱惑 罗汉神威斗河妖

文:小东
来源:

其实很多时候,越是好人越容易被一些不好的东西,道理也很简单,就是他们身上带的东西好。妖怪要吸其精华。在《童话》中的是美好的化身,而自中国的古籍记载中,美人鱼往往是不好的,是邪淫之物。在《续传》中的杨顺是一个有仙缘的人,却差一点被美人鱼妖所害。

一:诱惑不成 鱼妖欲害杨顺

后边女妖说:“快把我的仙衣给我!我可没有害你之心,这是你自找死,我把你吃了就完。”杨顺一听,“哎哟”了一声说:“我今番死矣!”正自惊慌之际,忽见济公站在面前,把杨顺放过去,挡住女妖去路,说:“女怪,你今日休想逃生!”妖怪心中不服,正自要掏阴阳二气瓶,忽然听见半悬空中霹雳一声,金光四射,一如意雷火珠正打在女怪头顶之上。女怪被雷火一迷,金光一绕,宝珠一震,觉着头昏眼黑,心中无主,一慌就地一滚,把头上钗环坠落于地下,立显原形。

二:关键时刻 佛心罗汉显神威

杨顺正要看,只见一片金光四射,由半空中落下一个和尚来,身高一丈,头戴青僧帽,身披古铜色僧袍,白袜云鞋,面如古月,慈眉善目,脖项带一百零八个念珠儿。说:“知觉久违了!”济公一看,认识是北海苍梧山清林院的法广禅师,乃是佛心罗汉降世,所谓传经立教,昌大佛门而来。

三:千年鱼妖现原形

今日是由四川回头,正走在九龙岛,只见邪气冲天,有一女妖正与济公斗法。伸手掏出如意雷火珠来,照定女妖,打在女妖头上,立显原形,乃是一个妇人的脑袋、鱼的身子,约有一丈余长,得天地不正之气所生,名为“媳妇鱼”,又名“江怪”。行船之人如遇见他,非受害不可。其性最淫,修炼了有七千余年,神通广大,无边。他迷住杨顺,迷死为止。

四:自古色是刮骨刀

其实杨顺并不是好色之人,在妖怪面前都无计可施,多亏罗汉相救。那就更麻烦了,好色之人如果遇到此事就该举手了。或许这一切也是神的一种安排,因为之人要过的最大的关,就是色关。杨顺遇到此妖也是一种考验吧。

如果杨顺自己不坚定,或没有遇到罗汉,结局就是悲剧了。

注:出自《续济公传》第二十九回 济公救杨顺逃生 县主斩贼人正法


from 气功

古籍中关于龙的记载:二龙相争,天童寺毁


来源:正见网

宁波市有一座著名的天童寺,此寺由义兴创建于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当时义兴云游到此,在此搭茅屋居住,日夜虔诵经书修炼不停,当时附近并无人烟,却有一位童子每天前来侍奉或供养生活必需之物。后来信众渐多,佛寺建成,童子对义兴和尚说:我是太白金星,因为大师笃于道行,感动玉帝,命我化为童子前来护持左右,如今大功告成,特来告辞。言毕童子消失不见。为纪念此事,人们将寺庙命名为“天童寺”,把三面环抱寺庙的群山称为“太白山”。其实真正的人都是有护法神看护的,只不过很少在这个空间显现出来。太白金星化为童子护法应该是当时创造神传文化的需要。

此后历代皇朝都有供养此寺,到了明朝,更是将天童寺册封为天下名寺之一,列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山。然而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寺院却遭受了一次毁灭性的灾难,据当地县志记载,因为风雨骤作,山洪突然暴发,天童寺殿宇尽毁,础砾无存。后于崇祯年间重建。

关于这次突发山洪的原因,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兼张岱(号“陶庵”,公元1597至 1680年)给出了答案。张岱在他写的《陶庵梦忆》一书中透露:他曾在戊寅年(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同他的好友秦一生俩人前往天童山游历。当时重建天童寺的工程尚未完工。他们到了新建的天童寺山门,见门前万工池里池水绿油油的特别干净,像镜子一样“可鉴须眉”,然而旁边却“有大锅覆地”。他不解的询问僧人,僧人告诉他:这天童寺所在的山上有龙,龙还时常到这万工池里饮水,因为龙的神力,这水才污秽不入,如此纯净。这口大锅是原天童寺被毁时所留下的。原来正德年间,此处有两条龙互相争斗,为了寺庙安全,当时全寺上下五六百人撞钟击鼓,希望赶走或分开这两条龙。结果反而“龙怒,扫寺成白地”,这覆地倒置的大锅就是那时留下的遗迹。

真正的、神佛弟子不都是有护法神保护的吗?为什么寺庙还是被毁了,我猜想可能是因为当时寺庙里的僧人不再是真正的修炼人了。出家只是一个外在形式,不等于修炼。天童寺被毁发生在万历年间,为何张岱写成正德年间?我想可能是他的笔误或回忆有误。因为他一生跨越明、清两个朝代,《陶庵梦忆》是他于晚年回忆数十年前所经历的明朝往事而写,相隔几十年细节上难免有误,但整个事件应当是真实的。

其实天童寺过去确有一口明朝正德年间铸造的“千僧锅”,直径数米。张岱也可能就是看到当时还倒覆于万工池边的千僧锅上的正德年号,而误以为二龙争斗事件发生于正德年间。可惜这珍贵的见证“千僧锅”,毁于发动的“文革”之中。

资料来源:《陶庵梦忆 天童寺僧》
原文:戊寅,同秦一生诣天童访金粟和尚。到山门,见万工池绿净,可鉴须眉,旁有大锅覆地,问僧,僧曰:“天童山有龙藏,龙常下饮池水,故此水刍秽不入。正德间,二龙斗,寺僧五六百人撞钟鼓撼之,龙怒,扫寺成白地,锅其遗也。”


from 气功

帝王学《贞观政要》笔谈(六)

文:刘如
来源:

日本人的生活中处处体现儒学的,比如日本商店出售廉价商品,经常会注明“お德”的字样,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东西很便宜,买它很划算,能够得到额外的利益。这里的“德”就是“得”的含义。它用的是中国古人对德字的理解:有德者才有所得,两个字同音,含义深刻。又比如,日本把家务叫做家政,各种家政大学也都屡见不鲜(注:1949年前,在大陆的大学就有家政系,篡政后,就没有家政这个提法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一切其实都源自儒学的教育。本质上是儒学的帝王学思想早就深入民间百姓,连妇女持家都会运用,都是为政学问。

涩泽荣一领悟的“为政以德”

我们先来看看日本的资本经济之父涩泽荣一对说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的解读。看懂了他的解读,就会明白帝王学不仅仅是治国的学问,连管理家务,都会涉及,其核心不是别的,就是一个德字。

涩泽认为,孔子这句话说的是:“施行政治,必须常常将置于核心的位置,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就如北极星,经常处于一定的位置,不变不动,满天的星辰都会以北极星为中心围绕它而运转。”意思是说,政事要围绕道德展开,道德是核心,无论制定和实施什么样的政策政令或者法律,都不能动了这个根本的原则和宗旨。而且,他还对政治给出了明确的解说:“说起来,政治不仅仅限于,一个会社(公司)的,一个学校的管理,一个家庭的维持,都是政治。”

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对曾子“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的领悟和理解。说白了,曾子的思想来自孔子的亲自教导,孔子从仁讲到孝,从孝讲到忠义,就是从家庭讲到社会,一切都围绕仁德在讲话。因此,曾子领悟后,总结成这样一句话,为的是让从政者,记住从修身开始。显然涩泽荣一懂得如何在明治时代,根据当时的社会现状,活学了曾子的思想。

从家到国,事物的处理,只是规模不同,本质并无太大区别,所有的政事家事,都是以修身重德作为基础的。除了自己单身一人过日子,不算政治,只要你有家庭,需要管理整个家,为家庭负责,存在上下长幼,夫妻兄弟等关系,就是有了人的管理和义务,就开始出现政事上的治理。

一个家庭,涉及到经济,农业,教育,健康,家规,一个国家,不也是主要涉及这些事物吗?只不过家规变成法律,只不过这个家太大了,需要专门的官员来管理负责。这才出现了官员的任命和选拔。所以家和国,只是规模不同罢了。

从《红楼梦》宝钗治家  看“为政以德”

我经常谈及《红楼梦》,原因在于,它记录了很多大家族里的女子,如何治理家庭的事情,这是其他古书和小说不同的地方,把古代治家的思想和做法,都写的非常仔细。尤其是女子治家,不同教育和性情,造就了不同的结果。我印象最深的是薛宝钗和王熙凤,她们两个,一个德才兼备,一个有才无德,因此下场截然不同,王熙凤贪财枉法,待下人十分苛刻,病的时候,下人落井下石,连贾母丧事都办不好了,死时无人怜惜,一张草席裹尸,十分凄惨。但看了薛宝钗的治家之法,就会发现,结局完全不同。

估计大家都对薛宝钗替病重的王熙凤管家的那一段故事非常熟悉,宝钗被王夫人请来跟探春一起替她管家,发现很多帐目都是浪费,为了纠正浪费,节俭家用,两位小姐改变了一些做法,这里特别想说的,就是她们为了省下大笔费用,决定改变大观园的管理方式,将原先花大笔钱请人打理花果树木的事项,变成承包给原先自家管事的老妈妈们,发挥这些下人的才能,这样一来,妈妈们可以自己做主管好花果香草和各种动植物,各自管辖的园林出产的东西,除了一部分提供给住在大观园的公子小姐,还能出卖,然后出卖的钱财还能变成家族的收入,这样一来,不仅不用花钱请人管理园子,还有了收入。

探春因此非常高兴,宝钗这时非常清醒地提醒她,莫要只顾自己有收入,就忘记这些老妈妈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要让她们有收入才行,自己这里,象征性收一部分就好,剩下的,就是她们自己的。这样一来她们也就会尽心尽力。否则,就会变成见利忘义的市井小人,招来怨恨,提醒探春莫要忘了孔夫子的教导了。

两个受过教育的女子,管家时谈论起了孔子的学问,大家都听不懂,其实就是管家事,不能忘记以德为核心的意思,不能忘记顾及别人的生活,否则,就会凉了下人们的心。结果妈妈们听说了都对宝钗十分感恩敬服,用心做事。

说白了,只要读过,谁都会知道为政以德的这句话,但是差距就在这里,王熙凤虽然出身大家族,但是没有接受过四书的教育,只是从小看见母亲等长辈管家的手法,见多了自然就会,她缺少的,就是德,因此,不得人心,而宝钗,待人厚道,上下皆服,众人夸赞,可见儒学正统教育的重要。受过这些教育,连女子管家教子,都会得心应手。

活用于现代治家

有人会说,那是古代大家族,有机会管理这么大的家务事,手下管事的人也很多,当然像个小社会,可是现代的一般家庭就那么简单几个人,好像为政以德的教导用不上。我简单讲讲自己处理过的一件事。

记得很多年前,丈夫在开公司,公婆年老了身体不太好,就想跟儿子过,急着要把自己的房子卖了,然后让儿子再出一部分钱,合起来在北京买房子,因为丈夫当时住的是租的房子,觉得租的房子住得不踏实,不是自己家。催着丈夫要买房子。然后老人要搬到北京跟着儿子一起过日子。

北京的房子当时贵得惊人,丈夫觉得买房子将来会迅速降价,一定要后悔,而且北京空气很不好,万一老人离开原先住的地方,突然对这里的环境不适应,后悔了,要回去,可是不好办,那时候再卖房子,就会出现惊人的差距,损失太大,老人又要心疼,说不定会病倒。丈夫被催得急,又是个孝子,不知如何劝说老人,不答应他们,怕老人伤心儿子养大了不知孝敬,答应又觉得很不妥当。为此跟我诉苦。

我当时想了想,如果我老了,会不会也急着身边有儿子在,会安心,老人的心我必须理解。不能埋怨,但是完全听公婆的,又真的不太妥当,那么如何让老人能听进劝导,又不误会儿子不舍得花钱呢?于是我突然想到把我们家的存款大部分提出来,存到老人的帐下,这样他们就不会怀疑我们不舍得花钱了,然后再跟他们讲不买房子,先租房子的道理,过来住一年后,如果觉得很适应,再决定将来买房的事也不晚。

丈夫听到后很吃惊,如同开窍一样,高兴地谢谢我为他解决了难题。结果老人根本不要我们的存款,也听进去了儿子的话,理解了儿子,买房就作罢了。丈夫问我为何能想到这个好办法,我说,人只要心存善念,懂得考虑别人,自然有灵感。

所以说,为政以德,同样适用于现代家庭。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