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7日星期六

【神传文化】以身作则 洁己爱民


二零零七年十月三十日】清廉即清白廉洁,指人的品行正派,克己奉公,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做人首先要立德,为政之道,应不忘“拯救黎民于水火”;为官之道,应抱定“君子不饮盗泉之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隋代廉吏赵轨洁己爱民,以自己的善行感化他人,他高尚的品德和节操深深影响着后人。


赵轨是河南洛阳人,勤奋好学,以守贫刻苦而贤名远播。隋文帝知道后,任他为齐州别驾。赵轨在齐州安家之后,东邻院内有一棵大桑树,亭亭如盖,很多树枝伸进赵轨家院里。那年桑葚熟了,紫红紫红的大桑葚落在他家的院子里,满地都是。赵轨看到孩子们在捡桑葚,忙说:“这是邻居家的东西,把它们捡起来全部还给东邻。”“可是掉到我们家院子来了。何况这么大棵桑树,我们捡了邻居也不会说什么的。”其中一个孩子说。赵轨严肃的说:“一定要还!这可不是小事啊,我并非以此猎取名声,然而你们应该永远记住:非自己劳动果实是不能白取的,不能占人家任何便宜。以后要时时处处做到,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在赵轨的教导下,他的几个孩子后来都成为知名贤士。


赵轨在齐州四年,伸张正义 ,惩办污吏,为民做主。他推行善政,实施教化,为当地百姓办好事实事,使他们安居乐业,民风淳朴。每年官吏考核,赵轨政绩都是第一,得到隋文帝嘉奖并升任原州总管司马。赵轨离开齐州时,父老乡亲洒泪送别,一位年迈长者代表百姓捧着一杯清水敬奉到赵轨面前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一点一滴也不沾百姓的,水火不与百姓交,有如清水一般。如今您要走了,皇命难违,挽留不住。我们不敢以壶酒污了您的清白,只有以这杯清水为您饯行。贪官不配饮下此水,只有您才配。”赵轨含泪接过水杯,一饮而尽,男女老少伏于道旁,挥泪而别(成语“清廉若水”、“水火无交”典故即源于此)。


赵轨不仅注意自身的修养,还经常教导部下要爱民如子,对百姓秋毫无犯。他在做原州总管司马时,掌管军政。有一次进行军事训练,日夜兼程。他的一个下属因晚上星月昏沉,连人带马误入,踩坏了庄稼。他知道后立即命令停止行军,原地待命。等到天亮,找到田主后赔偿了损失才率部队开拔。原州百姓官吏听到这件事,没有谁不改变操行。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所提倡的“好官”形象。然而,清廉为民不是口号和装饰的门面,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是神传给人的道德理念,是人对真理的实践和美好德行的展现,只有明晰做人理念并躬自力行的人才能做到。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孔子论学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四日】孔子问子路说:“你有什么爱好?”子路回答:“喜欢舞弄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的这,我是说凭借你的才干,再加上学习,别人怎么赶的上你呢?”


子路问:“学习也有好处吗?”孔子说:“一个国君如果没有敢于劝谏的臣子,就会败坏政务。一个士人如果没有能够开导他的朋友,品德就会有缺失。骑烈马不能扔掉马鞭,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料打上墨线才能取直,人们接受规劝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从师学习,勤勉好问,没有不能顺利成功的。毁弃仁义,厌恶士人,离犯罪受刑就不会远了,贤明的君子是不能不学习的”


子路说:“南山上出产的竹子,用不着揉搓加工,本身就是直的,砍下来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尾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不是会射的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教诲。”


(西汉)刘向《说苑·建本》


【原文】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曰:“好长剑。”子曰:“非此之问也,请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变有益乎?”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德。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谨受教哉!”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推行善政 以德化民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五日】陆陇其,字稼书,谥号清献公,浙湖人,康熙朝著名清官。他推行善政,以德教化百姓,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康熙九年,陆陇其任河北省灵寿县知县。一天,有个老太太告她的儿子忤逆。陆陇其看到其子还是一个未成年的男孩,就对老太太说:“可让你儿子暂时在我这里待些天,我好教育他。”于是命那少年随他左右。陆陇其每天毕恭毕敬侍候太夫人,每次侍候老人吃完饭后,自己才去吃些剩饭菜。有时间就给她讲一些故事。太夫人稍有不适,陆陇其更加关心备至。这样过了些天,那少年突然跪在陆陇其面前哭着说:“小人一向不懂礼,得罪母亲,看到您的一切所作所为后悔不已。”后来,那少年成了远近闻名的孝子。


陆陇其审案子时,每次传唤原、被告双方到庭,都婉转的开导他们说:“你们平日都是关系很密切的人,今天不过为了婚姻、土地、钱债等小事,一时矛盾不能忍耐,以致开启讼端,既花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往往所花费的钱要超过所争的钱。一经官府判决,当有输赢,从此变成仇敌,互相怨恨几代,后悔可就晚了。国法不加在有理人身上,你们回去仔细考虑三天,如果都想通了,可以来撤诉。”听了开导,诉讼的双方往往感激的流泪,并当堂作出保证,象当初一样和好。


康熙十四年,陆陇其授为江南嘉定县知县。嘉定是个大县,百姓生活贫困而民间习俗又追求铺张浪费。陆陇其实行乡约,多发文告,反复教育百姓,务必去掉好争斗和轻生的习俗。他以身作则,提倡简朴,吏民纷纷效仿,铺张浪费的人都让别人看不起,民风渐趋淳朴,生产迅速发展起来。每遇道台过生日,他就带着挂面十卷,一斤重的蜡烛一对,前往祝寿,人们都说陆陇其的官品、官德是百姓的福份。皇帝下诏让九卿举荐学问优长、品行可用的人,陆陇其被荐为京官,升任按察使。他离任的时候,随身携带的仅有书籍数箧和铺盖而已。百姓们扶老携幼,哭泣着为他送行,久久不肯离去。后有人赞陆陇其清廉:“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


康熙三十年,清军征讨噶尔丹,为征集军费向社会募捐。御史陈菁提出停止捐款人必须经保举才能升官的做法,而实行多捐者优先录用的政策。陆陇其上疏说:“向捐款者授官的做法并不是皇上本意要实行的,如果允许捐款者可以不用保举,那么与凭正途而做官就无任何区别,难道清廉是可以通过捐款而得到吗?如果优先录用捐款者,等于开了为名利而奔走争竞的门路,都是不可行的。再说捐款的人贤愚混杂,只有靠保举才能防止其中的弊端。如果排除保举而只认可捐款授官,吏制岂不成了一纸空文?这是对百姓的不负责任。”后来朝廷同意了他的主张。


自古以来,有识之士都以民为本,以德服人,因为善心和理义才能打动人心,才能使人感化和醒悟,才能触动生命的本质和人心灵的深处。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俭朴远声色 忠义淡功名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六日】数千年来,精忠报国、忠义双全的岳飞在中华大地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过翻阅有关史料我们发现,岳元帅清廉俭朴、远离声色、淡泊名利的品行也十分令人感慨和钦佩。他曾说道:“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他自己正是这么以身作则做的。


岳飞身为南宋主要将帅,其俸禄颇丰,但他却一直坚持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其后妻李娃有一次穿了丝织衣服,岳飞发现后,一定要让她换成低档的麻衣。而他将自己的俸禄,大部份用来补贴了军用。有一次,他变卖家中宅库中的物品,造了二千张弓。在其蒙冤被害后,抄家时,其家中没有半点值钱的金银珠宝,只有三千匹麻布和丝绢,还有五千余斛米麦,显然这还是准备贴补军用的。


当时的高官贵族很多都贪图声色享乐,抗金名将吴玠沉溺酒色,韩世忠更是妻妾成群。岳飞的原配之妻刘氏在战乱中自行改嫁后,岳飞又娶了贤惠有德的李娃为后妻,以奉养母亲,抚育孩子。岳飞与夫人李娃厮守终身,直到去世一直维持着“一夫一妻”的天理人伦。


岳飞攻取襄阳时,将领吴玠派使者到岳飞军营中商谈军务,岳飞设宴招待他,使者发现岳飞身边从无姬妾、歌童、舞女之类作陪或劝酒,非常惊讶,于是回去告诉了吴玠。吴玠也很吃惊,于是花高价在四川买了一位仕宦家出身的美貌女子,派人送去献给岳飞。岳飞为避嫌,把这个女子安置在一间空屋中,隔着屏风婉言拒绝了她,并将其退回四川。


岳飞戎马一生,驰骋疆场,御敌无数,建立丰功伟绩,但其只求尽忠报国,无半点贪图功名利禄之心,可谓淡泊名利,谦慎恭敬。他曾经几次上奏表明心迹,希望功成身退。由其名篇“满江红”中一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可见其视功名如虚无缥缈的尘土一般。百姓们称赞他:“手握天戈能决胜,心轻人爵只寻幽”。


在岳飞的严厉教导下,其儿子岳云年纪轻轻便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在著名的颍昌之战中,岳云身先士卒,前后出入敌阵十余次,全身受伤百余处,最终率领八百背嵬军大败数万金兵。但是,一般情况下,岳飞都只报将士们的战功,对于岳云的战功他都不报,并且还多次拒绝朝廷为岳云升官。


岳元帅以其高尚的德行和节操,数千年来被人们所敬仰和尊崇,被视为忠义做人的楷模。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黄霸学《尚书》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七日】【原文】夏侯胜、黄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尚书》,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资治通鉴•卷第二十四》)


【译文】夏侯胜和黄霸在狱中已经关了很久,黄霸想向夏侯胜学习经书《尚书》。夏侯胜以两人皆判死罪为由加以推托。黄霸说:“早上听到了真理,要我晚上就死去,都可以。”夏侯胜认为黄霸说的对,就向黄霸传授了经学。他们两人在狱中经历了两个冬天,可是两人讲习讨论经书从不停息。


【点评】人活一世,喜怒哀乐、苦辣酸甜、生离死别、老病福祸,往往都是变幻莫测、不由人做主的。无论是怎样的人生,都有撒手离世的那一天。每个人都是生来赤条条,走时两手空,只有业随身,而业力是一切痛苦和不幸的原因。


所以有人悟到:如果一生中有那么一个瞬间,能学到让生命彻底脱离苦海的真理(道、佛法),那么即使随后便离世,也是心满意足了,这一生没有白白度过,得到了最有价值的东西。——能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就是古人所说的“悟性好”啊!


【注】


夏侯胜:西汉儒学家,经学家、文学家。字长公。鲁东平(今山东)人。西汉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


黄霸:字次公,西汉阳夏(今太康县)人,曾任御史大夫、丞相。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以德施政 任人唯贤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九日】人无德不可立于世,德乃修身之首。在我国悠久而深厚的中,“实行德政,任人唯贤”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是人们一直借鉴和传承的美德。


贤人一般指德行高尚、有济世之才的人。古人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标准,并不是将德与才等量齐观,而是非常重视德对才的统帅和主导作用,把德放在首位,“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北宋司马光就德与才的关系把人分为四种: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用人时,最好的选择 是圣人,然后是君子,如果都没有,那么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是最危险的,比无才无德还要坏。清康熙皇帝用人才的一贯标准是:“国家用人,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才德兼优为佳,若有才无德,不如有德无才也”。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故事,魏国魏惠王问齐国的齐威王:“你身为齐国之王,可收藏些什么宝物?”齐威王回答:“没有。”魏惠王说:“象我这样的小国,我都藏有直径一寸大的珍珠几颗,这种珍珠所发出的光彩可以照耀十二辆车子。你这千乘之国,何以一件宝物都没有?”齐威王说:“我最珍视的珍宝是贤人,这与你所说的宝物不同。我有一个叫檀子的臣子,我派他驻守高唐,北方的赵人不敢来侵犯;另有一个臣子叫黔夫,我派他驻守徐州,能管理徐州那里四方来往的百姓七千多户;我还有一个臣子叫种首,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象这样的珍宝,光辉可以照耀千里,何止十二辆车子?”齐威王的这席话,道出了齐国之所以国富民强的原因。


蜀汉丞相诸葛亮临终前向后主推荐蒋琬为相,说他平日注重修身、品德高尚,肯纳忠言,做事无私。诸葛亮病逝后,蒋琬日理万机,为政以为本,度量宽宏,深孚众望。当时蜀弱魏强,魏国杰出人才很多,屡次伐蜀,而蒋琬、姜维竟能保蜀达二十九年之久,做到人和国安,证明诸葛亮用人的正确。其实诸葛亮本人就是贤人。他为北图中原,统一中国 ,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给后主的《出师表》中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他任用之人也都清廉自持,蒋琬“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无异百姓。”姜维也是“宅舍弊薄,资财无饰,出入无车从”。


为政以德与否,它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够用手中的权力为百姓谋福利,关系到吏治民风和安危。自古以来,品德高、操守好的官吏是廉洁清明的基础,他们任何时候能够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也是任人唯贤的价值所在。相反,任人唯亲只能使国家和民族衰弱危亡。因为它以个人利益为基础,使私欲膨胀,庸人横行,贻害无穷。历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多不是因为无才造成的,无德才是人之大患。


北宋的蔡京擅长书画,当时很有名气,宋徽宗看到后非常欣赏,蔡京就把自己的书画及所画条屏、扇面等托人送给宋徽宗、宫妃和宦官,蔡京就是靠这样阿谀逢迎当到了宰相。他耗费大量国家资金扩建皇宫,直到北宋灭亡之前一直都在修筑,贪污的金银比朝廷府库的还多。他陷害忠臣,结营私,任人唯亲。一次,蔡京找他提拔的中书舍人吴伯举办事,吴伯举想按朝廷制度办,蔡京当即勃然大怒说:“已经做了好的官职,还要做好 人,怎么可能两者兼顾呢?”当即将吴伯举贬出朝廷。蔡京把持朝政时期,贿赂公行,民不聊生,是北宋最黑暗的时期。全国人民起来呼吁将蔡京正法以谢天下,朝廷不得不罢免了蔡京。中书侍郎侯蒙说:“如果蔡京能够心术端正,即使古代贤良的宰相也比不过他啊!可惜没有用在正道上。”


由此可见,无论人才能、智商再高,如果心术不正,不仅不会为国家做贡献,反而会造成巨大危害。这是不修德行造成的。今天,社会道德在一日千里的下滑,复兴伟大的神传文化 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约束人行,道德约束人心,治小人,德治成君子。人们只有严守道德的心法,才能行进在人生的正道正途上,才能有光明的前程,才能使民风正、万事兴、天下太平。



本文标签:, , , , , ,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有谦德 福运长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日】周公辅佐周朝两位君王以德理天下,又制礼作乐,建章立制,是深受孔子崇敬的圣人。当时周成王要封鲁地给周公,周公因有辅佐重任,推辞不受,于是成王将鲁地封给了周公的儿子伯禽。在伯禽要前往封地前,周公语重心长的告诫儿子,希望他万万不可骄淫放纵,一定要有谦德,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福运绵长。


周公对儿子伯禽说道:“去吧,你不要因为受封鲁国而有骄色,从而怠慢轻视了士人。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现在成王的叔父,又身兼辅佐天子的重任,我的地位在天下也不算轻了,但我仍旧经常洗一次头要停三次,手握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这样还唯恐怠慢失去了天下士人。我听说,德行广大者保持谦恭的态度,便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博富饶,节制欲望保持节俭,便会得到平安;官高位尊而保持卑微的心态,便会更显尊贵;人多兵强而保持畏怯,便会取得胜利;聪明睿智而保持愚拙,便会受益良多;博闻多记而保持肤浅自谦,便会见识更广。这六点,都是谦虚的美德。为君王的,富有四海,不谦虚者先失去天下,再亡其身,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谦虚谨慎吗?所以《易》有云:‘有一个方法,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心守其身,这就是谦虚。’‘天道毁满而益谦,地道变满而流谦,鬼神害满而福谦,人道恶满而好谦。’你一定要记住啊!你一定不要因受封鲁国就怠慢轻视了士人啊!”


周公还曾经告诫儿子:“有德行的君子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争谁的力气大;即使奔跑如马,也不会与马争谁跑得快;即使智慧如高士,也不会与高士争谁的智慧高深。”


周公讲的“谦德”的种种妙处:谦恭待人会更受人尊崇;节制欲望懂得节俭会令人长久平安;谦卑、不自高自大会令人更尊贵;不骄傲狂妄会令人常胜;谦逊不显耀会令人受益良多;虚心自谦会令人见识更广。今天的人在为人处事、学习修行方面,多学习一下这些美德,都会让人受益颇多。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廉洁正直 爱民恤民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一日】中国 历史 上,只有那些修身立德、推行善政、为民请命的清官一直被视为为官做人的楷模,才能受到广大百姓的称颂和传扬。方克勤就是其中的一位。


方克勤字去矜,浙江宁海人,明朝著名廉吏。他为人廉洁正直,为政以德化为本,爱民惟恐不及,律己惟恐不严,敢于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方克勤自幼端庄凝重,读书刻苦,天资超人,被称为“神童”,十八、九岁时已成为当地“名儒”。他敬仰岳飞保国爱民的精神,非常赞赏岳飞说的“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太平矣”。他志向远大,参加乡试时以策论直陈社会时弊与民生,令人叹服,但考官忌其言,未敢录取。


后来地方举贤,方克勤被荐为济宁知州。他深知民为国之根本,为官后处处以百姓利益为重。他首先写了一份文书悬挂在四通八达的大路,说明皇帝爱护百姓之意,告诉百姓如果有不满意的事,任凭到官府自己诉说,广开言路,并禁止衙役盘问百姓。他恭敬的向老年人请教,询问政事的得失。注重教化,设立学校几百处,聘请贤良的人做老师,学生达几千人,民风渐趋淳厚。


当时正值济宁饥荒,入冬,百姓又须为北方守军送军衣。朝廷有令,只许陆路输送,禁止舟运,违者论死。严冬腊月,陆路艰难,民众恳求从运河水道就便运送,以免车马之劳。方克勤不畏死罪,毅然命以舟运,说:“吾知从民便,抵令非所辞也。”后来其他郡的陆运百姓难禁风雪严寒,人畜冻死无数,独舟运安全无事,省里的官员们认为方克勤的做法符合道义,没有追究。百姓们都说方克勤是敢于为民抗旨的人。


济宁城墙坍坏,按旧例应由守兵修筑,可是济宁守将仗势役使民众修城。时正当五、六月间,天旱无雨,农事正忙,万余筑城之民不得收割庄稼,哭声闻数里。方克勤为此事非常忧虑,心想:“百姓正忙于收获耕作,怎么能再用劳役去加重他们的负担呢!”又自问:“民困不救,焉用我为?”于是将此事禀告朝廷中书省,吏属惧怕而不敢署名,方克勤独具己名上报,当天皇帝下令停止修城劳役。诏下之日,正遇久旱,民众欢呼而散。这年五谷丰登,百姓作歌颂方克勤之德:“孰罢我役,使君之力。孰成我黍,使君之雨。使君勿去,我民父母。”自此,济宁接连三年获丰收,家有余粮,户口增加几倍,民康物阜,一片繁荣。


方克勤待人以诚为本,遇到朋友下属有急难,他慷慨解囊帮助。莱芜县丞想接老母来署,苦无资金,方克勤以一月之俸相赠;有同僚衣食短缺,方克勤每年赠布帛与饮食,抚慰备至。他任职三年,月俸有余则尽散给朋友和百姓,或留官库,自己毫无私蓄。凡因上谏或正直官员被贬路过济宁的,方克勤都周到的招待他们,一定送给饭食,不能走路的雇车船送他们,并给予安慰和鼓励。一次,永嘉侯朱亮祖曾经率领船队开赴北平,河水干涸,准备使用劳役五千多人清理河道。方克勤不同意,哭泣的向天祈祷。忽然天降大雨,水深达几尺,船队竟然得以通过,百姓们感激的说是方克勤的爱民之诚感动了天神。


方克勤对自己要求却非常严格,他从不追求名誉,说:“追求名誉一定要树立个人威望,树立个人威望一定会伤害百姓,我不忍心这样。”衮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一个仆人进献两个西瓜,方克勤下令打了仆人的板子,退回了瓜。他的一个同乡任邻郡县令,送来一只雁作礼物,方克勤当即拒绝,并与其断交。他与人相交从不接受一物,虽草木之微,亦以粟易之。平素衣食简朴,只吃粮食和蔬菜,从不穿绸缎,一件布袍穿了十年也不更换。居室简陋,墙垣倾颓处,购苇席蔽风。室中无他物,惟书册杂陈其间。他常说为人处事千万莫欺心,因此他白天做的事,夜晚一定要告诉上天,做到一举一动没有惭愧。每次省宪考绩,都是六府之最,多次得到皇帝的嘉奖。


岳飞曾说:“只要尽心为国为民,就没有做不来的事”,历史上那些修身立德、推行善政、为民请命的清官一直被视为为官做人的楷模,受到广大百姓的称颂和传扬。当今有些人逆历史潮流而动,陷害好人,以恶为能,祸国殃民,越来越多的人们站出来呼唤道德和良知,呼唤人心中的善念,维护真理和正义 。邪恶必垮,正义必胜,因为天理道义在衡量着一切。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不贪立节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在中认为,为人贵在有气节操守,为了道德义理和正义 之事,世俗间的任何艰难险阻和富贵淫乐都不能使之改变。要树立如此节操,重要一点便是要节制自身欲望和贪心。下面便是几个孔子和他的弟子不贪图不义之财,立节守节的小故事。


孔子有一次去见齐景公,齐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供养之地,孔子推辞掉没有接受。出来后孔子对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有功才能受禄,现在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实行我的主张,便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于是辞行离开了齐国。


曾子,又名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他总是身穿破旧的衣服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前去封给他一块地作为封邑,使者说:“请您现在就换衣服吧!”曾子没有接受。使者又反复多次来给他送地,曾子仍旧不接受。使者说:“这不是先生您向人要求的,是别人進献给您的,您为什么就是不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接受了他人的馈赠就会害怕得罪这人,给人家东西的人也会显露骄色。就算国君赐我东西而不向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得罪他吗?”就这样,曾子最终也没有接受封邑。孔子听说此事后,说:“象曾参这样好品德,足以保全他的节操了。”


子思,名孔,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在卫国时十分贫寒,他身上穿着破旧棉絮的棉衣,连外衣都没有,二十天只能吃上九顿饭。田子方听说后,派人去赠送给他一白狐皮做的御寒衣服,怕他不接受,故意对他说:“我送给人东西,随即就忘了;我给人东西,就象扔了一样。”子思推辞不接受。田子方说:“我有你没有,你为什么不接受?”子思说:“我听说,不合本分逾越法度的给人东西不如将东西扔到山沟中,我虽然贫寒,但不愿将自身当作山沟,所以不敢接受。”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忘八旦和嫁乞随乞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一、忘八旦:而不是(王八蛋)


八旦:在古代是用八个字来规定做人的标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也叫八德。如果人忘了八旦或者缺少八德,那就不是一个标准的人了。另外这八个字第一个是“孝”字,所以说,“百行孝为先。”“五伦八德”中的八德也是这八个字。五伦:仁、智、义、礼、信。


二、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而不是“无毒不丈夫”。


三、“嫁乞随乞,嫁叟随叟”,而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相传在宋朝年间有一个杨员外,员外有一个女儿叫杨秀英,有一天员外觉得自己财大家大业大,就高兴的说:“诸事由人不由命。”他女儿说:“不对,是由命不由人。”员外听了很生气,就说:“你真的认为由命吗?那明天我就把你嫁给街上要饭姓王的小子。”女儿说:“您随便,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员外后来真的把女儿嫁给那个讨饭的。嫁给王小子后,他们夫妻虽穷,可是夫妻和睦,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生了两个男孩,取名:金梁和玉柱。后来宋朝八千岁赵德芳访子,据说这个王小子就是赵德芳的儿子,小名叫“碗划”。就这样杨秀英夫妻被赵德芳接进京城。好一个由命不由人呀!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知识份子的道德良知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之时,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维护正义 ,揭露社会时弊,以文言志,反映出知识份子所应有的使命感与道德良知。


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乡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就已经沦陷在金兵手中。他童年时祖父常给他讲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 ,并带着他登上高山,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辛弃疾目睹了百姓的流离失所和被压榨的痛苦生活,从小就立下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他博览群书,文才出众,又习武艺,渴望能“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檄”。


在金朝完颜亮再次大举南侵时,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组织起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抗金义军,并与济南耿京抗金义军汇合。辛弃疾写表率众归宋,他亲自将表章送到建康,宋高宗欣然接受了这支抗金队伍。辛弃疾北归途中得知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谋杀,张安国带金兵已冲散义军。辛弃疾非常着急,他率领五十多人闯入五万人的金营,生擒张安国,义正辞严的说动上万士兵反正,押解张安国回到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轰动南宋朝野,名声远播,“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天子为之赞叹不已”(洪迈《稼轩记》)。


辛弃疾授职承务郎,面对国土沦陷、生灵涂炭,他不顾官职低微,多次上表。他写的《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字字珠玑,对世事局势进行严谨的剖析,提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的具体策略,并阐述了内修德政、广开言路等治国之道,这些对当今社会仍然有深远影响。他的建议受到百姓称赞,广为传诵,却未被和畏缩的朝廷当权者所采纳。


宋孝宗即位后,任辛弃疾为潭州知州兼安抚使,让他镇压当地盗贼。辛弃疾首先上疏朝廷反映民间疾苦:“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希望朝廷深思致盗之由,讲安稳民生之策,无徒恃平盗之兵。”这个札子获得宋孝宗诏奖。辛弃疾接着奏请创建湖南飞虎军,打算以此作为抗金力量,得到朝廷允许。居民参军踊跃,纷纷主动资助,盗贼不解自散,迅速成立了二千步兵、五百骑兵的飞虎军队伍。这支队伍在抗击金军中立下赫赫战功,四十余年犹为劲旅。


辛弃疾才干出众,但他刚正不阿,多次拒绝权臣韩胄请写作文,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受到权臣排挤而遭贬,但他仍继续写文宣传抗金主张。他很佩服弘扬德政的理学家朱熹,朱熹体恤百姓,支持抗金,后因抨击韩胄而被罢官,其理学被诬陷为“伪学”。朱熹死后,朝廷严令禁止其朋友、门人到考亭会葬,辛弃疾义无反顾,不怕株连,亲去祭奠并作祭文:“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他用杜甫的诗称颂朱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表现出他在是非面前的明确选择 和做人原则。


辛弃疾一生写了大量诗文,在已收录的宋词中,他是词作量最多的词人之一。他写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描绘了将士们金戈铁马、气吞如虎的英雄气概;他写的“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表现出“试手补天裂”的勇毅和豪迈,他写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写出了面对流逝岁月抒发报国之志的感慨。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他的词作之所以光照千载,在于他反映了所有爱国人们的共同心声,在于他无论自己处何逆境,都能够把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沧桑 的兴亡轮回 中,无数仁人志士坚守着道德和节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傲岸风骨和浩然正气,就凭着崇高的道德和气节,我们的民族才能够在风浪里拨开云雾,继续前行。今天,社会风气在急速的下滑,有多少文人受名利驱使而成为说假造假的御用文人,又有多少人为了一己之私而违背了天理良知,让我们履行匡扶正义的天职,坚定为善的意志,勇敢承担起维护真理的使命!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两种误人的邪说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六日】清代著名学术家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 (卷十四)》中,写了两种邪说害人至深的事件,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笔者特译述如下:


北方的桥上,设有栏杆,那是防止过桥的人不慎失足用的。福建一带多雨,桥的旁边还盖了屋顶,那是为了行人避雨用的。有一个名字叫邱二田的人,他讲了一件令人吃惊、十分震撼的事:


有人半夜遇雨,走到桥上,进入旁边的屋中避雨。过了一会儿,看到有个官吏,手持公文簿,指使几个差役押着一些犯人,也先后走进桥旁的屋里避雨。那人听见脚镣手铐的响声,知道是官府押送囚犯,路过此桥,暂时也来避雨。他便不敢作声,自己缩坐在屋角里,观察他们的动静。


听到一个囚犯号嚎大哭起来。那个官吏呵斥道:“此刻知道害怕了,哭还有什么用!为什么活着的时候要做恶呀?”那个囚犯说:“我是误听了我的老师的话,他平时总是斥责敬信神佛的人:什么善恶报应之说,都是荒谬妄谈。我听的时间长了,信以为真。后来便用尽心计,投机取巧,放纵私欲,为所欲为,觉得死了以后,既然没有遭报应受惩罚的痛苦,那么我活着的时候,就毫无顾虑的巧取豪夺,损人利己,并毁誉不闻,何惮而不恣吾意乎?(这两句原话的意思是:并且,人一死啥都完结,没有荣誉和耻辱的分别,那就不必担心害怕,为何不任意胡为呢?)没想到:我一死就下了地狱,这里也真有阎王。这时才知道我被那个老师欺骗了,所以我才悲伤而又悔恨呀!”


听完这个囚犯的哭诉,另外一个囚犯也哭着说:“唉呀,你是被那个教师所骗,我是被一个巫师所骗。我遇到一个巫师,讲:人造了恶业,焚香布施,就能积功德,就能化解消除恶业。即使死后下地狱,也可以请巫师,来念经超度。我想:这样我就不必忌怕,先多捞些钱。生前拿一点钱出来焚香、布施;死后叫家人请巫师给我念经,那么我活着就可以为所欲为,死后地府也不会治我。没想到我下了地狱,阎王是专看本人行善做恶的多少,和私心的大小,来定罪与福;并不看重舍财的数目多少。我在世上,虽花了许多钱布施,都是为私为己;下到地狱,被打压、被煮熬,件件难逃。我若不是受那巫师的欺骗,又怎么敢放纵私欲,以至于此呢?”说罢,呜咽不止。别的囚犯们也都齐声痛哭。


那位缩坐在屋角里的人,这才明白了他们是死去了的人。他们的教训极深,真是生死剧痛,悔之晚矣!


现在,中有些恶徒,一边还在行恶、拒不改悔,一边又去拜神乞佛,企图消灾免祸,妄想逃脱地狱的严惩,真是白日做梦。这种恶人,离死近在咫尺。


那些现在还抱着无神论不放,受中共恶党毒害而执迷不悟的人,真应该闻钟猛醒,听鼓深思了。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古人教子故事三则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七日】我国是有着五千年 历史 的文明古国,一直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古人教育子女要修身明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诸葛亮教子“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一生为国为民,克己奉公,为后人树立了楷模。他教育子女要有远大的志向,五十四岁时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著名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子女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告诫子女要做到静,不断修身和反省自己;要做到俭,才能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节操。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安定宁静就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实现理想需要不断学习知识,只有静心、刻苦才能学到真知,没有坚定的意志就不能成功。


诸葛亮对子女寄予着厚望,他的子女后来都淡泊名利,忠心报国,为国家社稷做出贡献,这正是“宁静”、“致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寇母教子“修身为万民”


北宋寇准自幼丧父,家境清贫,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常常于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读书,督导寇准苦学成材。后来寇准进京应试,得中进士。喜讯传达家乡,寇准母亲正身患重病,临终时她将亲手画的一幅画交给家人刘妈说:“寇准日后必定做官,如果他有错处,你就把这幅画给他!”


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他请来了两台戏班,准备宴请群僚。刘妈认为时机已到,便把寇母的画交给他。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幅上面写着一首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这赫然是母亲的遗训,寇准再三拜读,不觉泪如泉涌。于是立即撤去寿筵。此后洁身爱民,秉公无私,成为宋朝有名的贤相。


徐勉誓将清白留子孙


梁朝时中书令徐勉,一生身居高位,他严于律己,行事公正而谨慎,节俭不贪,不营置家产。平时所得的俸禄,大都分给了亲朋中的穷困者和贫苦百姓,因此家里没任何积蓄。他的门客和老朋友中有人劝他为后代置点产业,他回答说:“别人给子孙留下财产,我给子孙留下清白。子孙如有德能,他们自会创家业;如果他们不成材,即使我留下财产也没用。”


徐勉经常教导子女要重品行操守,他曾写信告诫儿子徐崧说:“我们家世代清廉,所以平常日子过的清苦。至于置办产业这件事,从来就没有提及过,不仅仅是不经营而已。古人说:‘把整筐的黄金留给子孙,不如教他们攻读一门经书’。仔细研究这些言论,的确不是空话。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有自己的心愿,幸得遵奉古人这个教训去做,就不敢半途而废。自从我身居高位以来,将近三十年,一些门人和老朋友都极力劝我趁有职有权时见机行事,购置田园留给你们,我都拒绝未采纳。因为我认为只有将宝贵的清白遗给后代,才能让后人享用无穷。”徐勉的子女后来都成为远近闻名的贤士。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所以对其品行的教育尤为重要。对于一时不能明白的道理,他们在实践中逐渐都会接触到,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其走正。为人父母,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子女,其实不管给其多少财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教其重德向善,才是为其长远和未来 考虑,才能使其真正受益,在任何时候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选择 正确的人生之路。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杨鼎十思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二十日】清廉守德、安贫乐道是做人的美德。中国 历史 上不乏清廉守德、安贫乐道的贤人,明代杨鼎就是一例。


杨鼎,明朝陕西咸宁(今西安)人,字宗器,少时家贫,特别喜爱读书,举乡、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编修,官至太子少保、户部尚书,谥“庄敏”。


杨鼎乡试名列第一之后,听说南京国子监祭酒陈敬宗学问道德都好,便请求到南京国子监完成学业。他不带仆人,刻苦攻读,亲自做饭,安然如常。陈敬宗考察他的文章 ,观察他的行为,感叹说:“闭门读书,安于贫贱,即使是颜回那样的贤人,也不会比他高出多少啊!”经常称赞他的贤明。有位知府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杨鼎为妻,杨鼎以未告知父母为由而辞谢。知府于是转托杨鼎的同乡兵部尚书徐琦对陈敬宗说:“杨鼎他很清贫,知府家却很富裕,杨鼎的父母得知此事,一定会安心的。”陈敬宗也劝杨鼎答应这门婚事。杨鼎却说:“我人虽清贫,但在道义上却是富有的。猗顿虽很富有,但在道义上却是贫乏的。我怎么敢贪恋富贵呢?”陈敬宗更加喜爱杨鼎的德行。


杨鼎初任户部右侍郎时,恐不能胜任此职,亲自书写《十思》座右铭以自勉。“量思宽,犯思忍,劳思先,功思让,坐思下,行思后,名思晦,位思卑,守思终,退思早。”


即:气量要想到宽宏,对别人的触犯要能忍让,辛劳的事情要争先,功劳面前要退让,座位要想到在人之下,行路要想到走在人之后,名声要想到隐忍、不追求显赫,地位宁居人下,为官为道要坚持始终,年纪大时要想到尽早退让。


杨鼎为官清正廉明,他曾对人讲:“吾平生无可取者,但识廉耻二字耳。”他在家乡兴建静善书院,请老师教育家乡子弟;遇到饥年,则以全部积蓄赈济乡里。成化十五年(1479),杨鼎再次上书请求致仕(退休),这正是“退思早”的体现。明宪宗准其告退,并命终身给杨鼎月米二石,岁役四人。明朝大臣致仕有给赐,自杨鼎开始。


(明《玉堂丛语》)


注:


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安贫乐道闻名。

猗(音yi3)顿:春秋时鲁国著名的富商。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恶徒下地狱后,是赖不掉账的!”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善良的人们常常担心的说:“有许多恶人,生前贪污腐化,残害百姓,不但没受到惩罚,还不断升官。不知道这些恶徒,死后会不会下地狱?到了地狱,会不会再行贿赂,又逃脱了惩罚?”


善良的人们啊,你们别担心,天理昭昭,疏而不漏。一切恶人,都逃脱不了惩罚的!只是受惩处的时间,有迟有早罢了。神自有安排。


下面讲一个故事。


清朝年间,有一个人名字叫朱介如,他因中暑,头脑晕眩,外出散步,走到旷野,忽觉凉风习习,心甚舒爽。便迈大步,向前奔去。越走越快,竟不知身在何处。正在这时,忽见前面过来数十人,朱介如就跟着他们一起走,来到一处官衙。见殿宇宏伟,左右都有长廊。吏役奔走,好象迎接大官将到的样子。这时一个吏员,过来与朱介如握手,问道:“你为什么来到这里?”朱介如一看,是死去了的朋友张恒照。这才意识到:自己是来到地狱了。便说:“我是走迷了路。”张恒照说:“生魂迷路,误入阴间,这种事过去也有过。你暂且在廊下歇息,等我办完事,再送你回去。”


过了一会儿,阎王过来,入座,升堂,一个一个的审判犯人。朱介如从窗外向里边张望,他们的样子,看得清清楚楚。


阎王一连审判了十几个犯人,犯人一一服罪,然后就被发落,带了出去。后来又见到一个犯人,昂首争辩,很不服罪。阎王把手一挥,大殿的左边就显现出一块很大的圆镜子,镜子里显现出一个女子,双手被反绑在背后,正在被皮鞭残苛的抽打。后来又电光一闪,显现出另一个女子,忍泪横卧,奄奄一息,一副垂死的样子。那个犯人看到镜子里的情景,正是当年自己犯罪的事实。于是赶紧跪倒在地,连连叩头,大喊:“我该死!我服罪!”阎王即叫人把他拖了下去。又过了一会儿,审判完毕,阎王等人这才离去。


这时,张恒照又过来看顾朱介如。朱介如问:“那个大圆镜就是常人讲的业镜吗?”张恒照回答:“是的。这种业镜,能够照见任何人所做的一切恶业。它是一种神镜。人镜照形,神镜照心。人做一事,心皆自知。既然自知,就是心有此事。心有此事,就有心存此事之像。所以一照就能显露出图像来。因此,阎王判案,明察秋毫,任何人想赖账,都是抵赖不过去的。你一定要记住啊!”张恒照讲完了这些话以后,便拉住朱介如的手,往回走,朱介如觉得身体像风一样忽高忽低的飘飞,很快的回到自己的床上,一下子就惊醒过来。这件事发生在清朝甲子年的七月间。(事据清代纪晓岚著《阅微草堂笔记 》)


纪晓岚是一位态度严谨的学者,他主张“文以载道”,作品应“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小至于一事一物一动一言,无乎不在于明道。”所以,他所写的上述事件,是值得记取,值得深思的。


统治下的大批贪赃妄法之徒,他们以为逃得过今生的制裁(恶党制定的法律 ,当然会庇护恶党及其成员并其同类)就万事大吉;其实那更严厉百倍、千倍、万倍的地狱之灾,正在等待着他们的到来,“大刑伺候”,决非虚言。这批恶徒必下地狱,而且是赖不了账的!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也谈字如其人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赋予了汉字极为丰富的内涵,古人历来就有:“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文如其人,文以载道”之说,提倡“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


我国书法历来注重字的气质、,因为文字不仅与民族文化紧密相关,也反映出书写者的性格特征、志向、思想境界等。西汉扬雄说:“书,心画也。”明人项穆说“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 ,运之为字迹……”。清刘熙载还将各种身份不同的人的书法特点作了概括:“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事实正是如此。历史 上流传千古的书法家几乎都是忠正廉洁、品质高尚的人,他们的道德、人格、气节和他们的书法作品并传后世,使人赞颂不已。


比如,王羲之品德清纯,他的字清秀超逸,举止安和;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文章妙古今,忠义贯日月,其书法朴质敦厚,充满严正之气;欧阳询、欧阳通父子不同流俗,其书法险劲秀拔;苏东坡书法旷达豪放;颜真卿刚正不阿,临危不惧,他的字也刚劲雄健,结体严谨,法度完备,“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浩然正气。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都可以从他们书法作品中体会到他们这些高尚品德。


如果书家的人品高尚,他的作品也为世人所珍爱。如爱国名将岳飞、文天祥、林则徐,他们忠义正直,坚守气节,他们的字也特别受到保护和爱戴。如果书家的道德败坏,其作品也不会为人所重。想用书法的成就来掩盖或弥补其人品的缺陷,那是不行的。如宋代秦桧也曾研习书法,因其卖国求荣,陷害忠良,其字亦被排斥。据传宋代四家“苏、黄、米、蔡”的“蔡”原指蔡京,后因他人品不好,改为蔡襄。因此那些大节有亏的人,纵使书技娴熟,因受到人品影响,其书亦随人而逝,泯灭不传。


传统文化 中对于美的事物是用道德标准衡量的。其实无论是做诗、作文、写字或绘画,都表现出人们对“善”与“恶”、“正”与“邪”这些原则性问题 的态度,人们在看好的、正的作品时,得到美的感受,也会受到作品内容和作者高尚道德的鼓舞和感化,心驰神往。“自来书品,视其人品。故无学不足以言书,无品尤不足以言书。此书道之理也。”(《书道》)


所以学书要先学做人——立品为先,宋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即必须修养人品。书法艺术 的品评,不是比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看作者的胸襟、气质和道德修养。其实各种艺术和技能,都是为了让人正用和善用的,人们只有修心重德,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不断升华思想境界,才会展现出神采和神韵 ,也才能更好的利人济人。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上苍不负好心人”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三十日】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字晓岚,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他讲过一个“上苍不负好心人”的故事,至今仍有教育意义。现译述如下:


宛平县有个人名字叫陈永年,字鹤龄。家境原先比较富裕,后来逐渐衰落。弟弟陈永泰,先去世了。弟媳为人贪婪,提出来要分家。陈永年劝她不要分家,她坚持要分,就勉强依从了她。


等到划分财产的时候,弟媳又讲:兄长你是男人,能经营谋事。我是一个寡妇,孩子幼小,请将家产分我三分之二。家族中的人,都说她这是霸道无理,应该各得二分之一。陈永年却说:弟媳实在要得三分之二,就依了她吧。


谁知她后来又讲:家中原有许多老账,有不少欠款在外,兄长你是男子汉,便于外出讨债。所有欠债款项,都算成财产,归入你的名下。这样,你就应该把现有财产,再多分一些给我。陈永年又吞忍下来,屈从于她。


这样分家以后,陈永年所得无几。他先后多次外出讨债,却一直收不到钱款。于是只好带着儿子陈三立,过着清贫的生活。而弟媳她们过得就好多了。


家族中的人,都为陈永年抱不平,建议他与弟媳公平合理的重新再分家产。陈永年总是摇头不肯。


几年过去了,没想到他的儿子陈三立,埋头苦读,学业有成,在考试中,名列前茅。从此鲤鱼跳龙门,名声和德望俱增,生活也好多了。


众乡亲们,本来就为陈永年抱不平。现在他们比陈永年还喜出望外,格外为他家而高兴,都说:“这真是上苍不负好心人啦!”


(事据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卷十九)


笔者从陈永年肯吃亏而终得福报这件事中,感触甚多。使我想起一位圣哲讲的话:三尺头上有神灵!做人不要怕吃亏,得失是均衡的。从长远的观点看:谁也别怕吃亏,你也吃不了亏;谁也别想占便宜,你也占不了便宜。因为你这一世占了便宜,伤害了别人,下一辈子倒过来,你还得还给人家。也就是说,我们要守德,提高心性,事事处处,平等待人,总是替别人着想,绝不可伤害别人。


陈永年不就是一个很好例证吗?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宣誓与预言(2):宣誓的作用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一日】(接前文)


五、宣誓 的作用


宣誓,古代也叫起誓,是用最郑重的形式,在誓言接受者面前表明自己,并请接受誓言者监督,在起誓的那件事上把对自己的监督和处置全权交给誓言接受者。比如在缔结婚姻时对神发誓,就是请神见证和监督自己的婚姻,如果背弃誓言,就是在婚姻问题 上欺骗了神。在作证言之前对法庭发誓,就是对法庭宣布自己证言的诚实,如果说谎,甘愿接受来自的相应惩罚。在加入及其附属组织时宣誓,就是把自己交给了共产及其附属组织监督和处理。


因誓言的郑重属性,对人来说,只有针对人生中真正的大事、重大问题才会起誓。无关紧要的、或者不够重大的事,不宜采用宣誓这种形式,否则有戏耍和不敬之嫌,容易受到相应的报应。


宣誓在古代可以起到约束人心自觉守法的作用,同时也是民事诉讼审判中的重要证据。这是誓言的本质决定的。


在文明古国中,对证人宣誓最为重视的要数罗马帝国,法律 还将宣誓分为任意宣誓、强制宣誓和请求宣誓。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誓言’在罗马人中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没有比‘立誓’更能使他们遵守法律了。他们为着遵守誓言常是不畏一切困难的。”


约公元前三千年,在巴比伦的法典中就有冒险借贷的规定。《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凡是沙漠商队运输货物途中,如果马匹死亡 、货物被劫或发生其他损失,经当事人宣誓并被证实无纵容或过失行为后,可免除其个人的责任,由商队全体给予补偿。


《萨利克法典》第五十八条规定:“如果某人杀了人,而交出其所有的财产,但还不够偿付依法应交纳的罚金,那么,他必须提出十二个共同宣誓人,(他们将宣誓)说,在地上、在地下,除已经交出的东西外,再没有其他任何财产了。”


古代“神誓法”就是当纠纷双方就案件事实提出互相冲突的陈述时,审判者便要求双方分别对神发誓以证明其陈述的真实性。如果哪一方不敢对神发誓,或者在宣誓过程中神态慌乱或在宣誓后显示出某种报应的迹象,审判者便可以判断出谁在说假话。


六、解除誓约


犹太民族是契约民族,他们与上帝有“契约”关系,而且是永远不能废除的。据说上帝曾通过犹太教的创始人摩西与犹太民族立过盟约,摩西《十诫》(按神学家奥古斯丁的分法):一,钦崇万有之上唯一天主;二,毋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三,守瞻礼之日;四,孝敬父母;五,毋杀人;六,毋行邪淫;七,毋偷盗;八,毋妄证;九,毋贪恋他人妻;十,毋贪恋他人财物。立约的一方──犹太(以色列)人要遵守“十诫”;立约的另一方──上帝则答应把犹太民族作为自己的“选民”,并将迦南地赐给犹太人永为基业。其后一千多年间,犹太人屡屡背约,不断犯罪,遭到上帝严厉惩罚,甚至饱受亡国之痛。


在犹太教节日中赎罪日是人与神交流 的日子,每个犹太人必须通过这一天赎清他的罪而保持纯洁。一个人在一年中会立很多的契约、禁例、誓言,甚至是许诺、应允、保证等等,只要他记得,他就必须履行;如不履行,他就有罪。但是,一年中总会有些“约”,确因遗忘而未践,那么他怎样才能得到赦免而变成纯洁呢?这就是赎罪日的KOL NIDREI祈祷,一次性地解除所有已经遗忘的“约”。大凡见过犹太人做KOL NIDREI祈祷的人,都能感到祈祷者情绪深沉感人,震撼灵魂,催人泪下。


神的慈悲是洪大的,神珍视他的子民、庇护他的信众,宽恕人的罪过,给人机会解除未践之约。只要人的真信,就能感受到神的恩典。


(待续)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宣誓与预言(1):浅谈宣誓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一日】


第一篇 浅谈宣誓


一、宣誓的含义


在汉语中,“誓”字的含义丰富。


做动词时指:以言约束也。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曰誓,亦约束之意也。(《说文解字》)比如:约信曰誓(《礼记•曲礼》);予誓,告汝誓命。(《书•甘誓》);信誓旦旦,思其反(《诗•卫风•氓》)。


做名词时指:指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所订立的誓约、盟约、誓言。比如:张陈背誓(曹植《五帝诛》);周武有孟津之誓(《左传 •昭公四年》);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宣誓,指当众宣布誓言,表示严格遵行的决心。


二、古代宣誓


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雅典就盛行宣誓活动。例如,年满十八岁的青年必须举行成人宣誓,对保持坚定的信仰和忠诚,苏格拉底就进行过这样的庄严的仪式。如果公民抽签获选陪审员一职,要在神的面前起誓,在投票表决前还要有“做合乎正义 的投票”的郑重表示。


中国 ,西周时就有关于宣誓的记载。《周礼》中有记载“有狱讼者,则使盟诅”。对于违背盟誓的行为,只要提起诉讼,司法官就可以直接判决:小事违誓当墨或鞭,大事违誓当杀。宣誓也用于日常生活和外交事务,诸侯会盟时可能会作盟誓,如,“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婚姻。”,在与敌人作战时也会作“誓”,如“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


在流传至今的古代法典中,几乎都有关于宣誓的规定。《汉谟拉比法典》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倘自然民租牛,而牛为神所击而死,则租牛之人应对神宣誓,免其责任。”《摩奴法典》第八卷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在没有证人的案件中,法官不能彻底了解真理在诉讼两造中哪一造时,可利用宣誓取得认识。”


三、当代宣誓


从世界的范围来讲,有神论者是绝大多数,在西方人们普遍有宗教信仰,信教的虔诚性正是宣誓制度的效力基础。在当代,宣誓对于西方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影响。从上来说,各国从宪法或者其他重要的法案都明文确定,重大事件必须宣誓,如的就职誓词载入宪法。


在政治领域:总统就职时,首先就是在大法官主持下,由就职总统宣誓就职。宣誓时,就职总统将手放在《圣经》上,逐字宣读誓词。宣誓词中有“余谨宣誓,忠实履行合众国总统职务,尽余之全力维护、捍卫合众国宪法”;


法律 领域:西方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就是要求证人面对《圣经》发誓他的证词 是诚实的。证人到法庭做证时要手托圣经或握拳举臂,面对法庭宣誓。这就是西方普遍实行的证人宣誓制度,其目的就是要让证人说真话


在医学领域:几乎所有医学院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是学习希波克拉底誓言,而且要求正式宣誓。该誓言写于二四零零年以前,它确定了医生对待病人、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行为规范。


现今在中国大陆,宣誓也颇为流行,而且有泛滥的趋势。与传统 的西方宣誓相比,中国式的宣誓不仅项目多,而且内容离奇、荒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被要求宣誓入队,中学生集体 宣誓入团,大学生集体宣誓入,公务员宣誓不贪污,医生宣誓不拿红包,企业宣誓保食品 安全,大学生们毕业宣誓简历不注水等等。神圣庄严的宣誓制度,在统治下的中国,已经被弄的苍白与空洞,已经沦为了口是心非的闹剧、做秀的表演。其实,尽管如此,宣誓的性质并不因为人们在认识上的变异而随之改变。誓言是不能拿来当把戏的。


四、宣誓的要素


古希腊人认为,宣誓必须由三个要素构成:首先,它必须是一种讲真话的庄严的许诺或宣告;其次,这种许诺必须是向那些能够对许诺有保证的神做出的;最后,宣誓者必须信仰超自然力的存在,相信做了伪证后会受到神的惩罚。


由宣誓的三要素可以延伸出宣誓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宣誓的主体是谁?宣誓时,他是作为一个讲真话、守诚信的人说话的。西方人的诚实守信是来自于《圣经》思想;中国人讲“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约信曰誓”(《礼记•曲礼》)。信是誓言的基础。反过来说,由于誓言的性质,誓言一出,宣誓者也就被放在遵守誓言还是背弃誓言,也就是是否“守信”的检验中了。


宣誓的对象是谁?宣誓总是要对宣誓人认为是神圣无比的东西来宣誓。这样宣誓人心里才可能有虔敬之心。《希伯来书》说,“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誓为实据,了结各样的争论。”西方人认为上帝是万能的主。他们虔诚的向上帝祈祷,并向上帝发誓。中国古人宣誓的对象一般是神明、上天和祖宗,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神明、上天和祖宗都是能赏善罚恶的。帝王祭天,事实上就是一种向上天承诺天子之职的宣誓仪式。


宣誓的内容是什么?宣誓内容通常有承诺的事情、宣誓的目地、违誓的惩罚后果。有时也可缺少后两项。如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宣誓的内容有敬师如父母、为病家谋幸福、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等,违誓的惩罚后果是“天地 鬼神共殛之。”


(待续)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

宣誓与预言(3):著名誓言、誓约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日】(接前文)


六、著名誓言、誓约


1、希波克拉底誓言


希波克拉底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他是古希腊的著名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


“仰赖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彼斯及天地 诸神为证,鄙人敬谨宣誓 ,愿以自身能力及判断所及,遵守此约。凡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世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之。视彼儿女,犹我弟兄,如欲授业,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之。凡多知无论口授书传俱传之吾子,吾师之子孙及其发誓遵守此约之生徒,此外不传与他人。我愿尽余之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此项之指导,虽然人请求亦必不与人,尤不为妇人施堕胎手术。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凡患结石者,我不施手术,此则有待于专家为之。无论至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作诱奸之事。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只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共殛之。”


2、宋太祖誓约


宋太祖赵匡胤,以开国皇帝之尊,要求子孙在接替皇位之时,警记誓约。宋朝历代,在新天子继位时,朝拜完太庙,必须礼启,跪着默诵誓词。这是一份带有人性 光辉的誓约,其意图在于约束自己的子孙不要作恶。


“一、保全柴氏子孙,不得因有罪加刑;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三、不加农田之赋。”


据说誓约中严重警告说:子孙不得背弃誓约,否则为不祥,将遭天谴。


3、南丁格尔誓言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世界著名护理专家,护理学的奠基人。


“余谨于上帝及公众前宣誓,愿吾一生纯洁忠诚服务,勿为有损无益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当尽予力以增高吾职业之程度,凡服务时所知所闻之个人私事及一切家务均当谨守秘密,予将以忠诚勉助医生行事,并专心致志以注意授予护理者之幸福。”


(待续)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2015年1月15日星期四

“掉一粒饭破一次财”一命二运三风水


《掉一粒饭破一次财》


1、饭一定要吃干净,如果吃不干净,每一粒饭就会转移到你的另一半脸上,你的另一半便会经常生暗疮;


2、吃饭不能掉饭,掉一粒饭,等于破一次财!掉的饭都要捡起来;


3、米代表财富,掉饭、剩饭代表漏财破财;


4、老人不能控制口水,经常掉饭粒,代表失去控制财富能力。


《五果开运法》


所谓五果,是指凤梨、柑橘、梨子、枣子、苹果,分别代表旺、甘、来、早、平安。家中经常摆五果,无形中就能开拓好财运,带来成功机会。


《米缸常满能引财入室》


为了招来财运,冰箱不可空空如也,米缸也要随时补满,用红包袋装三个硬币钱,放入米缸中,可起到招财的作用。厨房中的各种刀具不应悬挂在墙上或插在刀架上,应该放入抽屉收好,蒜头、洋葱、辣椒也不应悬挂或放置在外,因为这些东西会吸收阴气,影响家人健康与运气。


《碗》


1、旧碗寓意你的工作、职业不可随便扔,否则意味着你的财运“完”了。


2、破损的碗,如有豁口,意味你的生意或工作不牢靠,或小人挡道,不要再用。


3、不用的碗要用红布包好才能丢掉。


4、只有在悼念死者的时候才用破了的碗,表示怀念。


5、风水 碗通常放在窗口,装水的碗里放硬币是生金水,化小人和求财旺财。


《刀剪乱放霉运多》


1、刀剪乱放于卧室,不宜夫妻感情;


2、刀剪乱放于厨房,不宜家人健康,不宜财运;


3、刀剪乱放于客厅,不宜事业;


4、刀剪乱放于包里带着走,会影响一天运势;


5、家中的刀剪不宜于摆放在北方,西方或东方;


6、家中的刀剪不宜对着有人的地方摆放;


7、将刀剪收纳到抽屉等收纳箱中为宜。


来源: 网文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