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1日星期六

民国吉林省长徐鼐霖讲述的借尸还魂事件

文:德惠

清朝末年初期在东北当官的人当中,以宋小濂、徐鼐霖、成多禄三人最为著名,世称“三杰”。其中徐鼐霖原名“立坤”,字“敬宜”,号“憩园”,晚号“退思”,青年时就以“守道乐善”的品德著称乡里。甲午战争爆发后,东北危急,徐鼐霖先是投笔从戎,后到地方供职,先后任知县、通判、海伦直隶厅同知、候补知府、钦差大臣内文案一等秘书官,黑龙江兴东兵备道、黑龙江民政使等职,曾参加中东铁路理事会,主持吉长铁路选线勘测事宜。民国时期,徐鼐霖被聘为大总统顾问,1919年任,晚年闲居北京,专攻诗文。

他曾经告诉当时民国郭则沄先生一件事件。晚清吉林有个显赫一时的大家族:于氏家族。“叔侄五進土,兄弟两翰林”,这是人们对于氏家族科举功名的总结。传说慈禧太后因为于氏家族连出了几个進士,而与于家的结拜,认她为干姐姐。

于家的五个進士之中,尤值得一提的则是被称之为“七翰林”的于钟霖。于钟霖,字“幼棠”,在亲弟兄中排行居五,在叔伯弟兄中排行居七,所以得中翰林后,被称为“七翰林”。他为人“爽直高傲”但“聪慧天然”,累任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工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通政使等高官。

借尸还魂事件就发生在于钟霖的身上。于钟霖有一个女儿年仅十七岁就去世了,去世后十来天,附近一户穷人家赶着牛车,载着一位中年妇女过来拜见于家,并说:于家的女儿去世后,其元神借尸还魂了。看门的一听就要直接赶走,但中年妇女坚持说她就是于钟霖死去的十七岁女儿,于是最终让她進了于府。

她入府后接受于家人的询问,问了许多问题,她都回答了出来。关于她是如何借尸还魂的,她说:当时她在病榻上昏沉时,感觉有人引她出来,昏沉间就跟着那人走。根本就没想到自己已经死了。走着走着就觉的特别干渴,那人对她说:到了前村某家就可以要点水喝了。到了前村那家的厨房里,准备找水时,那家正在做捞面,滚烫的开水溅了出来,沾到身上只觉的非常烫,连忙躲开转身往其他房间避让。那间房里本有个病危的妇女正奄奄一息的躺着,她只觉的自己忽然一下進入病危妇女的身体中。她当时就醒了过来,明白自己是借尸还魂了,就告诉那家人自己是于家的女儿借尸还魂,那家人也相信了。只是因为这个新身体太虚弱了,休息了十几天才能过来寻亲。说完激动的哭了起来。

这时于家众人都相信她就是去世的女儿借尸还魂再来。不料于家老太太,也就是传说中慈禧的干姐姐,沉思良久后决定不认她,将她赶了出去。家人询问:借尸还魂自古就有,把她认下来,以后作为一门干亲有何不可?老太太回复说:两家门第家境相差太悬殊,以后往来走动太不方便了。所以于家没有承认此事,但大家都知道于家的女儿死后,还魂到了一户穷人家的中年妇女身上。

于家是吉林的大家族,徐鼐霖又在吉林当过官,不可能编造故事去欺骗郭则沄。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此事千真万确。这事说明了:人的真实生命其实是元神,肉体只是承载元神的容器、工具而已,元神会轮回,会转世,人的生命不止一世。无神论从根本上就错了。

资料来源:《洞灵小志 卷五 于氏女借尸还魂》

V2ray翻墙服务-安全可靠经济高速无限流量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


from 气功

2020年11月20日星期五

大相师为孔子相面

文/泰源

春秋,会看相的人很多,但以最为著名。姑布子卿相术精明,而且他的相术和解法也不同于一般的相士。有一次他为看相,留下“丧家之狗”的说法,透过和孔子间接交流,有不同于一般相士的风格特色。

一天,孔子从卫国的东门出去,姑布子卿的马车也正迎面而来。孔子对弟子说:“你们二三个人赶车回避一下,有个人要过来。他一定是为我来的,要记住他说的话。”

这时,姑布子卿也对弟子们说:“你们二三个人赶车回避一下,有一个圣人要过来了。”

孔子下车步行,姑布子卿迎面看他走了五十步,又从后面望着他走了五十步。然后姑布问一旁的子贡说:“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呢?”子贡说:“他是我的老师,就是人们所说的鲁国的孔丘啊!”

姑布子卿说:“是鲁国的孔丘吗?我听说他好久了。”

子贡问道:“您看我老师的相怎么样?”

姑布子卿说:“他有着尧帝的额头,舜帝的眼睛,大禹的脖子,皋陶的嘴巴,从前面看上去,气宇轩昂像是一位帝王;从后面看上去,两肩高耸,脊背瘦弱,只有这一点赶不上四位圣人啊!”

予贡叹了一口气。姑布子卿又说:“你忧虑什么呢?四处奔波不辞辛劳艰苦、能言善道并不用来为己谋求。远远望去羸弱像‘丧家之狗’,您忧虑什么呢?忧虑什么呢?”

子贡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对姑布子卿的评价没有意见,惟独推辞了“丧家之狗”的说法。孔子说:“这我哪里敢当呢?”

子贡问:“他说您不怕辛劳艰苦、不为自己谋求,我能理解;然而有如‘丧家之狗’是什么意思呢?为何您说承担不起呢?”

孔子说:“难道你没有见过丧家的狗吗?那丧主的尸体已经装敛入棺椁,祭品已经摆好且开始祭祀了,而那丧家狗还东张西望,寻找着它的主人。丧家狗不得志,然而还在寻找着、想有所作为哪!但现在上无英明的君王,下无贤士和优秀的,王道已经衰微,教化失落了,强大的欺凌弱小的,人多势众的欺侮势单力薄的,百姓,毫无纪律和规范。他以为我孔丘还想承担改变世局的重任,能为天下做点什么,这我哪敢当呢?”

(资料来源:《韩诗外传》)

V2ray翻墙服务-安全可靠经济高速无限流量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新生
发稿:2020年11月21日


from 气功

2020年11月19日星期四

且吃茶

作者: 闱闱道来 ,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且吃茶

V2ray翻墙服务-安全可靠经济高速无限流量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如何加速观看YouTube?

且吃茶
原文链接:且吃茶 - 传统文化

from 气功

古人行孝故事数则

文:向上

古语讲“百善孝为先”,今天的中国人会说这句话,但不会用,已经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孝”中如何体现出“善”,更是茫然,想当然的认为有了钱才可以谈“孝”。挣了大钱,可以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父母的生活质量,可以让父母组团旅游,天南地北的到处转;喜欢打牌的,可以给父母安排一间棋牌室,供二老消遣;可以给父母在海南、昆明等地方买套房,冬天可以到此过冬,讲什么“树挪死,人挪活”……有了钱,才可以给父母一个无忧的晚年。于是乎,很多人以挣钱为借口,把儿女丢给父母,自己俩口打工挣钱去;有的以工作忙,忙着挣钱为借口不养老;有的真的挣来了这辈子花不完的钱,可为了养老,兄弟之间还大打出手……

在古人眼里,“孝”和金钱无关,和人心有关。不是说有钱了能尽孝,没钱了不能尽孝,不是那么回事。有了孝心,一定会有孝行,而且还能产生神迹呢。

至孝丐妇死后升天

清朝后期有一个叫爱新觉罗.绵宜的宗室成员,是康熙大帝的后裔,字“佩卿”, 号“达斋” ,隶满州正白旗。他在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调任盛京兵部侍郎,本文所讲的故事就发生于他在盛京(今沈阳市,当时又名奉天府)的时候。

绵宜调任盛京后,请了一位叫文雪门的文人给孩子们当家庭教师,他们相处的非常融洽。当时有位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到盛京。绵宜也器重此人,每次他来了必请他吃饭。这位县令还有个特别之处:他不仅当官,还经常元神离体到冥府担任官职。每次去阴间处理公务时,必定将衣服穿戴整齐,然后躺卧,时间长则三日夜,短的也有数小时。有人好奇询问阴间事务,他都拒绝回答,只说:不可泄露。

一天他到盛京来,正与绵宜、文雪门等人吃午饭,刚开始用餐却忽然停住了,立刻起身告辞,将衣冠穿戴整齐找了间房就躺下来。当时人们普遍都相信神灵,大家知道他在阴间还有职务,也都理解。约一个小时后,他就起来了,文雪门诧异的问:怎么这次只一个小时就把阴间的公务办完了。

县令感慨的回答说:过去在那边办案,都属于不能让阳间知道的机密;这次不是办案,而是因为有位至孝的女乞丐升天了,阴间官府非常尊重她,故而我和阴间的同僚们一起去送别。这件事对人间道德有教化劝善的作用,所以我才告诉你们。这位女乞丐十六岁就嫁人了,岂料不到一年丈夫就去世了,从此守节侍奉,后来家道日渐贫困,最后更是沦落为流民乞丐,但她孝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极为孝敬。婆婆去世后,又通过乞讨才将其妥善安葬。

文雪门又问:既然如此孝顺,为何上天不赐福给她,而是让其至死都穷的讨饭过日子。县令回答道:上天就是要让她贫穷,从而尽快消去前世的恶果,现在“恶果毕,善果成矣,故得升天”。如果你们不信,请派人至南门月城内柳树下,还可以见到她的尸体。县令还详细描述了其尸体的衣着和位置。绵宜听后立刻派人奔赴南门查验走访。派去的人果真找到一具丐妇的尸体,其服装、方位、生前事迹确如县令所说,更神奇的是她去世的时间恰是正午时分,也就是县令午饭时告辞离席的时候。

此事是文雪门后来告诉众人的。文雪门在历史上不出名,但其家族中有一个弟弟叫文廷式,后来给光绪帝的珍妃当过老师。文廷式的诗词中有一首《京师遇雪门大兄和作》,其中“雪门大兄”就是指文雪门。后来清末進士,曾担任过北洋政府、侨务局总裁的郭则沄先生将其记录在《洞灵补志》中。(正见网《历史故事:至孝丐妇死后升天》)

行孝延寿十五年

这是姐姐家的故事。

姐姐的婆婆81岁那一年,忽然病倒,十几天不吃不喝。家里人找了先生,准备后事。先生看过后说:“老太太已经到寿,该走了,但有一个瘫子在那面(指阎王)给她求了十五年寿。”大伙儿都面面相觑,不知这个“瘫子”是谁。不知谁冷不丁想起了,说道:“不是咱家大奶奶吗?”大伙儿恍然大悟。大奶奶就是姐姐的奶婆婆,晚年瘫痪在炕,整整三年,都是姐姐的婆婆喂吃喂喝,端屎端尿,有时老人便不出,姐姐的婆婆就用手抠,也不嫌脏。

姐姐的婆婆活了下来,并神奇的又活了十五年,96岁无疾而终。

孝心出神迹

南宋淳熙十四年(西元1187年),在温州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奇事。当地一位姓谢的男子,按当时的习惯就称他为谢生吧。他的母亲年纪大了生病后又不愿服药,只想吃柑子。当时是夏天,而当地柑树的果实是要到秋天才成熟的,这个季节根本就没有柑子可吃。

谢生是一位孝子,他在白天四处找寻不到柑子的情况下,到了晚上,在万般无奈之际只好跪在他家果园里的柑树之下,祈求柑树能尽快结果。整整一夜,他长跪在地,到了天亮之时,他发现柑树的一根枝条上已经结出了好几个成熟的果实。他恭敬的摘下这几个柑子捧给母亲吃,她的母亲吃后所患的病竟然随之痊愈。

此事传之甚广,远近的士大夫们争相赋诗词以歌颂此事,将其称之为孝心所至的奇迹,当地的王郡守也广为宣传此事。

孝妇退瘟疫

清代顺治甲午年三月,江苏省武進县(古名晋陵)城东居民顾成的儿子,娶钱氏小姐为妻。有一次,钱氏回娘家探亲,不久,丈夫家乡流行急性瘟病,传染面积很广,传染的速度也很快,病死的人很多。大家都怕传染,弄得,惊恐万状,以致于连至亲也不敢去过问、探望,唯恐逃避不及。

顾成也不幸染上了瘟疫,后来他的儿女等一家八人,全都染了瘟疫。钱氏在母亲娘家,听到了翁姑(家公家婆)都患上了瘟疫的消息,急着要回丈夫家探病。

钱氏的父母,爱女心切,恐怕女儿回到婆家,也会染上疫病,所以力劝钱氏:切切不要回到丈夫家去!

可是,钱氏深明大义,她说:“丈夫娶妻,原是希望我能帮助侍候翁姑。现在翁姑病危,倘若我忍心不归,那与禽兽有什么两样!”钱氏终于不顾父母的反对,不怕疫病的猖獗与感染,只身回到丈夫家去。

当钱氏回到夫家以后,顾成夫妇及其他染疫的全家八人,都奇迹般地霍然而愈。当地的人们,都认为顾成全家能免于疫病的死亡,是由于钱氏至孝,而感动了神明的结果。

古人用行为证实了“孝”与人心有关,不是取决于金钱;至诚之下的孝行能产生神迹。

V2ray翻墙服务-安全可靠经济高速无限流量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三

诵读《幼学琼林》:释道鬼神(二)

文:紫穹 来源:正见网

【原文】

篯铿即是,八百高年;原宰旌阳,一家超举。波罗犹云彼岸,紫府即是仙宫。曰上方、曰梵刹,总是佛场;曰真宇、曰蕊珠,皆称仙境。

【注释】

(1)篯铿:即彭祖。姓篯,名铿。颛顼玄孙,生于夏代,商代被封于彭城,传说活了八百岁(一说七百六十七岁)。

(2)许逊:东晋人,字敬之,汝南人(今属河南)。曾跟吴猛学道,后举孝廉,曾是旌阳,后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传说活到一百三十六岁,于公元374年八月初一日阖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

(3)波罗:也作“波罗伽”或“波罗蜜多”,梵语音译,就是波罗蜜,意思是到彼岸,也就是成佛以后的境地。

(4)紫府:称呼仙人的住所。

(5)上方:指所居的天界。梵刹:梵的意思是清净,刹在此是指竿,也就是挂经幡的柱子。僧人居住的地方,应当竖幡以告众人。后来泛指佛寺为梵刹。

(6)真宇:真人居住的庭宇。

(7)蕊珠:道家传说天上有蕊珠宫,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译文】

传说中的篯铿就是封于彭城的彭祖,寿高达八百岁;东晋许逊本来是旌阳县令,传说他136岁时一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天,鸡犬相随。梵语“波罗蜜”就是汉语的“到彼岸”;“紫府”就是道家所说的仙人居住的地方。说“上方”、说“梵刹”,是指神佛的天界或修佛的寺院;说“真宇”、说“蕊珠”,都是誉指道家的仙宫道观。

【点评】

在《论语 述而》里讲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大意是说:“我只是负责传述先古思想文化,不作一家之言,不会做任何改动,对古圣贤的教导深信不疑,乐而好道,因此我私下把自己比作老彭。”可见连孔子都深信彭祖是得道高人,不但不怀疑他修道成仙的事迹,还十分羡慕,愿意效仿。

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正是来自许逊飞天成仙的故事。

故事一:彭祖的传说

彭祖是中国文化中长寿的象征。

据说彭祖是远古五帝时期颛顼帝的玄孙,生于尧帝时,历经尧、舜、夏、商(也叫殷)好几个朝代,商朝末年已达七百六十岁了,看上去却还是年轻人的模样。

彭祖自年少时候起,一直喜​​欢平静恬淡的生活,不慕名利。殷王曾经因为听说了他的名声封他为大夫,他并不在意。

他非常善于修身导引之术,青春常驻,但是他性情沉着,从不张扬。从来没有人听他说自己有什么样的道术,从不显露神奇的功能给人看。因为神仙的本事本来就不是拿来给常人显示的。

他经常出门,却从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有人跟踪他,却转眼失去了他的踪影。虽然家中有车马,他也很少乘坐。有时几百天或者几十天不进饮食。回到家里一切又恢复正常,同家里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殷王亲自登门拜问道术,彭祖一个字都没有透露。彭祖不爱钱财,殷王先后赠送给他数以万计的珍宝,他全部接受后转身就送给了贫穷困苦的百姓。

殷王身边有一位叫采女的女子,二百七十岁的人却和十五六岁的少女一样年轻。殷王派采女向彭祖请教道术。采女从彭祖处学到了精要,转教给殷王,殷王试过之后确实有效。于是殷王生了私心,不想让别人也知道。他下令任何人如果传教彭祖的道术,都要被杀。他甚至生出了加害彭祖的念头,想斩草除根。彭祖早已明了了他的心思,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过了七十多年,有人在流沙的西部见到了他。彭祖离开殷王朝的时候已经有七百七十岁了。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到修炼人的形象。他们看淡名利、拥有超常的能力但绝不轻易显现给一般常人。 (故事来源:《神仙传》)

故事二:许天师平息瘟疫

许逊,南昌人,生于三国时期东吴赤乌二年(西元239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家,与张道陵等被称为“四大天师”之一。江西一带曾有蛟龙作怪,危害百姓,许天师与蛟龙大战几天几夜,最终战胜蛟龙,解除水患。因此直到今天,鄱阳湖一带的百姓依然敬他为保护神,很多地方都建有他的神像和庙堂。

此外,他还曾在瘟疫中运用道术救治了无数的百姓。

许逊从小聪颖仁厚,有一次出去打猎,射中一只怀孕的母鹿,母鹿腹中鹿胎堕地,母鹿不顾自己受伤,舔其幼崽,之后流血而死。许逊见此情景怆然悔悟,折断猎弩而归,从此博览群书,尤其是道家修炼类书籍。后拜当时著名吴猛为师,得其真传,走上修炼道路。因为品德高尚,声名远播,朝廷得知后屡次请他为官,万不得已,在西晋武帝太康元年(西元280年)担任蜀地的旌阳县令,时年四十二。

许逊到了旌阳,倡道德仁孝,行利国济民措施,深受百姓尊敬。有一年旌阳发生瘟疫,疫情凶猛,死亡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许逊便拿出从吴猛那里学到的神方符咒治病救人。符咒所到之处,病人顿时痊愈,甚至平日所患的久治不愈之疾,也跟着都痊愈了。消息传到他郡,生病的百姓相继而来,一天之内别处赶来治病的就数以千计,多的旌阳县城装不下了。许逊便在城外十里的江边某处用竹子当标记,把符水倒入江水中,生病之人在竹下饮江水,病都会好。他又考虑还有年老、体衰、重疾之人不能前来,便让人汲取江水带回去给他们饮用,服用后病也都好了。

蜀地百姓写歌谣赞颂许逊:“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后来江左,也就是江对岸的百姓也来旌阳汲水,许逊便用器皿盛水,把符咒放入水里,派人把器皿放置在对岸江滨,同样用竹子标明位置,方便病人饮符水。江左染疫百姓也因此都痊愈了。江滨种竹子的地方现在被称为蜀江,也叫锦水。

V2ray翻墙服务-安全可靠经济高速无限流量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可见许逊能平息瘟疫,有两个关键的原因,第一,他用的是符咒,是与修炼有关的超常法力。他是修炼人,自然有他那一法门的法力加持;第二:百姓都信神,对修炼人非常敬信,这才能救了他们。
(两个故事均据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

天涯寻法:莲台展圣

文:石方行

对于东方人有者而言,莲花是圣洁的象征是承载着的使者,在人们心目中她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图一:说法图,第260窟,北魏)


(图二:佛说法图,第392窟,隋)


(图三,说法图,第205窟。盛唐)


(图四:菩萨像.第306窟.西夏)

我们仔细观察以上这四幅图片中的莲花部分,第一幅图还是含有-的元素,莲花瓣很尖细,据有的研究者说,这是古印度时对睡莲的画法,而这种画法是从古希腊那里一种草的叶子而来的。而从隋代开始中原的画法逐渐成熟,莲叶变得饱满丰厚大气,而到了盛唐时期,莲叶就被画成非常丰富多彩的状态,体现出大唐的睿智、豁达、恢弘的气象;到了西夏时期,莲花被画成简约但很大,给人明快的感觉之后,似乎有种少数民族的粗旷与豪情在里面。

以上是从最表面莲花画法的改变来说。那么如果从莲花本身而言,当不同时代的修炼人也好还是信神的人在画的时候,莲花给这些人展现的状态是不同的,更何况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神在有序管理这方面的事情。那神不同,给人展现的也不会相同,更何况在天上不同的神所乘坐的莲花座也是有着很大区分的。

对于不相信有神的人在研究与敦煌有关的文物变迁的时候,只会站在社会最浅显的层面上去看问题。而对于与神和信仰有关的历史和,那只能是有信仰的人才能真正看到真相。人中有句话叫:“隔行如隔山”。者研究神的一切,那不但是“隔行”,严格说来是对神一切的“亵渎”。因为你首先是不承认有神,那你还从事与神有关的历史研究,那神根本不会给你展露真相。那自然弄不清最终的真相。当然有的研究者虽然起初是无神论者,等到在敦煌呆时间长了,心皈依在这里的时候,其实已经是间接的在信仰神了,只不过不是直接的罢了。这在当今社会也算难得。要知道莫高窟从研究所成立到现在人们生活上一直很苦,现在倒会比六十多年前条件能好得多,但跟一般的城市都无法相比的。在大沙漠中,在洞窟中临摹,时间一长很孤独的,其实能够坚守,就是一种修行的过程。

在上两篇我们说了与早期造像相关的两位人物,本文就说说莲在北魏时期是怎样给画工展现她的“芳容”的。

莲花与荷花是完全不同的,莲花产生于佛国世界,在那里展现佛的果位和威德。那么这种展现方式也是宇宙大法的机制在起作用。

从莫高窟的壁画与彩塑来看,神给众生展现的莲花颜色有很多种,样式也有很多的种类。这是人能画出来或者说用人间颜料能调和出来的颜色。(有很多颜色因为时间过长,颜料氧化而变成黑色了)在天上莲花可以称作“神”,只是表现状态与一般的神佛不同。不同的神因为果位与威德和来源特点等等很多方面的不同而展现出莲花的叶瓣、颜色、莲台的层数、大小以及叶瓣中的境界状态都不一样。因为太过于纷繁复杂,本文就从那亿万种表象中选取一种来举例说明,希望读者对佛国的莲花有个初步了解。

在一个很高的境界中在一位产生的时候,宇宙法的机制就产生了一个莲花座。这里的莲花座固定下来是八十一层。每个莲瓣外圈是宝蓝色,紧挨着是橘黄,然后是金黄色。这位佛陀自从在这个境界中产生就坐在这个莲台之上,加上其无量的佛光与其他方面的威德展现,众生都非常的敬重。

有一次,这位佛陀与一位大道在一起商量怎样能让这个境界更加纯净、繁荣、众生生活的更加美好的时候,在这位佛陀坐下莲台的第四十五层一叶莲瓣中展现了非常伟大的壮景,那是一种极度恢弘的景象:无数的佛与菩萨在那里展现那一层法赋予生命的美好与神圣;还有金刚力士和飞天分别用刚与柔的方式展现威严与祥和;最后护法出场展现无限的威严。当佛陀这面展现完毕;那位大道坐下的莲花也展现了那份至真的恢弘与沉静中的自在。因为佛与道除了形像上的区别之外,对宇宙大法的正悟不同,那生命生存的特点会有着很大的区别。佛因为善和慈悲等方面展现出多一些,那其境界的丰富跟以道家的以“真”为体现的丰富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好比我们熟知的音乐,有让人感受到善的力量的;而有的音乐就能体现出让生命保持永恒那种“真”的力量。当然这只是通过人的语言最粗俗最为笼统的概括的说其特点的万亿分之一种表现而已。

当时在场的众佛和其他神都很吃惊,都感受到佛法的伟大和神圣的力量。其实这还没有完,后来这位佛陀坐下的莲花座中的其他莲瓣也借此机会尽展她们的风采,那真是:
舞动乾坤展芳华
莲瓣静动万祥纳
殊胜千般佛地瑞
佛法玄妙映光霞

经过这次聚会展示之后,这一层次的生命对于莲台和莲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莲台觉得自身怎么没有先前那份纯净与神圣的状态了呢?佛陀也发现自己所在的境界没有原来的那般美好了,于是他找来很多的神一起商量,想解决这个问题,可是那些神对此也是很无奈,都觉得非常的力不从心了。

又过了一大段时间,这里变异的更加的厉害了,面对这些众神都束手无策。有一天(咱就是这样形容,在那里不是按“天”来过。)这位佛陀已经变作很衰老的样子,端坐在莲台上发愁。这时一叶莲瓣从莲台上飘落下来,化作一位仙子的模样,对佛陀施礼之后说:“您的苦恼我都知道和理解,与其在这里等待,还不如我到不同境界中去找寻一下,看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佛陀说:“该去的地方我都曾经用我的方式去过,你还能去我去不了的地方吗?”莲花仙子一笑:“我们是展现佛威德与果位的神,那么我们这一类的神与一般的神是不同的,我们有这一层次佛陀所去不了的境界和地方。您明白这些就行了。我先离开一段时间。”说完莲花仙子就离开了那一境界。

也许是这一境界的生命得度的机缘成熟,莲花仙子刚离开这个境界横向走了不远,就遇到一群神,这些神很兴奋(这是形容词,神不会象人一般表现)的在说,这下我们可有救了。她急忙飞到他们近前询问详情。这些神说:“我们那一境界出现了败坏和变异的因素,长时间也解决不了,我们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创世主正好莅临我们那个境界。从创世主那里我们知道:因为在很高境界都出现了问题,创世主亲自下走,从最低层次正法、救度众生。只有这样我们整个宇宙和我们所在的境界都才能够得救。后来创世主说:如果愿意追随的,可以随之下走,到将来机缘到的时候,可以当创世主洪传宇宙大法时的弟子。我们这些神就跟着下来了。”“因为有了得救的希望,所以我们才这般兴奋。”另外一位神补充道。莲花仙子赶忙问:“现在创世主去哪里了?我也想此时与创世主结缘,将来当创世主在人间传法时的弟子。”那位神说:“应该往更低的层次去了。”莲花仙子闻听此言赶忙说:“拜托你们中的一位,请将我遇到你们的事情,跟我所在层次的佛陀说一声。我得先去寻找创世主了。”说完这位莲花仙子就义无反顾的向更低层次飞去了。这群神仙见状都很佩服莲花仙子的勇气,就一起来到她原来所在的境界,对佛陀说了事情的原委。佛陀在高兴中也充满着对莲花仙子的关心与惦念(这个跟人中的情形与表现是完全不同的。那一境界是一份缘在联系着。)

咱再说莲花仙子。在下走的过程中,也是充满着各种艰辛,这种艰辛虽然不如人中那样,但是作为来自更高境界的生命而言,下到低层,那依然会觉得很苦的。还有,对于穿越不同层次的时空而言,因为时间和机缘的缘故,故而不会是我们想象的一闪而过,而是要在不同层次与状态中停留若干时间。这时间就有长有短。

有一次,在一个层次,这里的神正与魔大战,结果她正好穿越过来,魔用法器本来要打那位神,结果正好打在她的身上,她立刻受伤。在那个层次呆了很久很久,有一天,她心里觉得非常的敞亮,身上的伤一下子就好了。这时一位她从来没见过的神微笑着看着她。并说:“你身上的伤已经好了,我们一起到一个地方吧,那里有些事情需要跟你商量。”莲花仙子于是就跟随这位神来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之中。在这里她展现出一朵莲花(如:图五)的模样,但这里的神依旧叫她莲花仙子。

(图五:莲花; 设计者:沁香)

来到这里众神都跪拜那位带她来的神。直到这时她才知道,原来是创世主救了她。创世主说:“莲花仙子的可贵之处在于,在高层次没有见到我的情况下,就能义无反顾的抛掉高层次中的一切下走跟我结缘。这种勇气是一般的神所不具备的。她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那一境界中的所有生命。”说完创世主打开时空之门,让莲花仙子原来所在境界的佛陀看看莲花仙子的现状,并嘱托佛陀,将那一层次尽最大所能的守护好。其实创世主既然这样说了,也是给那位佛陀加持了力量。

这个时候,一位神对莲花仙子说:“我们找你来是想商量一下,在人间我们要安排平铺的信仰场景,这种场景用雕凿和彩绘的形式表现,那么在彩绘的过程中,就会有神佛与天国的状态展现,而这一切彰显,就离不开莲花。对此事你是怎么想的?”还没等莲花仙子说什么,创世主接过话题:“在人间,要根据不同时代神系统给人展现的文化而展现,这是原则。比如神赋予到时候的少数民族在衣食住行等一切表现中什么样,那彩绘就会成为什么样类型。神也会给人展现符合那时人类认知特点的状态和表现。”经过创世主这样一讲,众神明白了,莲花仙子说:“既然创世主讲了,那我到时候就完全配合神系统在某一时期对人类文化的安排,更好的展现佛陀的威德、果位和威严。”

后来莲花仙子在人间也经过多次的轮回辗转,了解人这一层次的生命真实的心里状态。后来在北魏时期,莲花仙子暂时回天。当她看到一位画匠在画佛陀的时候,给他灵感:在他的眼前展现出莲花的状态。因为当时的社会刚刚走向汉化,胡风和西域以及印度-古希腊画风的影响还是很大,莲花仙子根据创世主先前讲的,在系统安排人间信仰的神的首肯下,让该画工将莲花描绘成了那个样子(如前文图一)。

当然以后的时代画工所画出来的莲花是由不同的其他神给画工,根据不同时代的神的有序安排而展现的。莲花仙子再后来也为很多次人身,后来曾经在清朝的时候当过喇嘛,默默的在莫高窟那里守护。今生莲花仙子转生在智利。早已得法,这些限于篇幅就不详述了。

这正是:
莲台展圣威德显
变异渐漫苍宇间
仙子奋勇寻出路
机缘所致遇神点

层层下走历魔难
万劫坚持接法缘
下界点悟绘画者
重展威德光万千!

V2ray翻墙服务-安全可靠经济高速无限流量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责于贤者

文/甄言

一位者,犯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错误,受到了神的追问和责备,他为神的“小题大做”而迷惑不解。神的一番开示,使他终于明白了神的慈悲与用意。

从前有一位修行人,心地非常善良纯净,精進修行。他在森林里结舍,每天在大树下读法、持咒守戒、入定。

可是一段时间以来,他打坐出现昏昏然的状态。一天他从昏定中打完坐,起身信步,四处走走。偶然间一抬头,看到眼前出现一个池畔,满池的莲花竞相盛开,迎风摇曳,十分。他心中突生欢喜,升起一个念头:这么美丽的莲花,摘一朵带回精舍,敬放在前,定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芬芳香气,禅坐时也定能清新入定了,这种感觉象是在天上一样啊!

于是,他轻轻地弯下身,在池边挑选了一朵满意的莲花,摘了下来。修行人双手将莲花捧在胸前,满心欢喜正要离开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巨大而又深沉的声音:“你是修行的人吗,怎敢随意偷采我的莲花?”

这位修行人环顾四周,什么也看不到,心生疑惑,只好对着虚空发问:“你是谁?为何说这莲花是你的呢?”

虚空中的声音平静而又威严:“我是此处的莲花池神,池中所有莲花都因我精心呵护而成长盛开。你是个修行人,心里起了贪念,你没有约束它,任它主宰你偷采了我的莲花,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惭愧反省,是何道理?”

修行人听后,顿感惭愧。自觉理亏,但心中还是隐隐觉得莲花池神有些小题大做。他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还是应该向神灵道个歉。于是他朝着虚静的天空顶礼:“尊敬的莲花池神!我知道错了,从今以后绝对不会贪取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正在他道歉的时候,另一个不知何时走近了莲花池边,只见那人低头自语道:“哇!这么多盛开的莲花啊!开得真好!我何不摘了拿到集上卖去,能挣很多钱呢,这回不用发愁了,卖了钱我一定要再到赌场,把昨天输的钱赢回来!”

说罢,那人抬腿就跳进莲花池,很快就把整池的莲花摘个精光,粗暴的动作竟然将满池莲叶弄得破碎不堪,池底的污泥随着他的腿脚所到之处不断泛起,美丽的荷花碧池瞬间变成一潭混水。之后,他扬长而去。

修行人看得目瞪口呆,更令人费解的是,莲花池的主宰者莲花池神居然没有发出任何一点声音,象是完全没有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切,直到那个摘莲花的人离开,池畔仍然一片静默。

修行人此时心中不仅充满疑惑,还含有些许委屈和不满,他对着虚空说:“莲花池神呀!我只不过采了一朵莲花,你就那么严厉地斥责我,而刚才那个人采光了你池中所有的莲花,甚至将整个莲花池都践踏了,你反而一言不发,,这公平吗?”

修行人竟不能自持,埋怨起来。

此时,虚空中传来莲花池神慈悲的声音:“一块的布匹,沾上一点污水痕迹就非常显眼,但只要用力清洗,便会洁白如新;而一块黑抹布,沉年浸渍在污水中,又脏又硬,恐怕怎么洗也洗不干净了。”

“你是个修行的人,如同那块洁白的布匹,我呵斥你是为了提醒你及时意识到自己沾染的那个污点,去掉它,升华你的境界。听到批评,你应感到高兴才是。而那个嗜赌的人,已经沉沦太久,难有洗心改过之念,自会坠入报应之道,我又何必要呵斥他呢!”

修行人听了莲花池神的启示,大为惭愧。神继续启悟他:“作为一个修行人,凡事应该先修正自己的行为啊!怎么能不反思自己,还向外去求,盯着别人的错误呢?”

修行人此时悟道,自己刚才岂不就在盯着别人的过错不放吗?难怪打坐会陷入昏沉而不得清醒正定。一味的诵经、持咒不等于修行啊!遇事不责己过,反迁怒他人,又怎能获得解脱呢!

V2ray翻墙服务-安全可靠经济高速无限流量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新生
发稿:2020年11月17日

原文链接:责于贤者 - 传统文化

from 气功

天涯寻法:三危金光

天涯寻法:三危金光


from 气功

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

读《中庸》:关键在“中和”

古书一般都开宗明义,《中庸》也不例外。因此,头一章结论的部分,也就是最后两句话,就非常重要。它直接告诉你“中”是认识到的天下必须遵循的根本法则,同时也告诉你达到“中”的办法就是“和”。此法一明,即可彻悟所讲的“和而不同”的真义。

原文是这样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大家一看,可能觉得之乎者也的,很难理解。其实那只是讲话跟今天不同而已,道理其实简单易懂。大意是说:喜怒哀乐这些人的情感,还未表露出来时,就是处于“中”的状态。情感一旦宣泄出来,就要有所节制,尽可能往中的状态调节,这就是所谓的和。中,是天下必须遵循的最大的根本法则,和,是能让人达到中这个状态的办法。事物达到中和,天地必然各安其位,次序井然,阴阳调和,自然孕育万物,生机勃勃。

这里以人的喜怒哀乐作为例子,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中”这个制约万物万事的标准,是个怎样的状态和表现,并非只有人的情感表现出中的存在。儒家其实是道家在人这个层次的学问,因此,大家可以把中看成道家讲的道在人世间体现的状态,也就是道在人中的体现。我们将它理解为人能感觉到的道。于是儒家取名为中。

说白了,这里告诉你处理事情的一个非常实用的办法。就是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记住,天下万事万物,都被“中”这个根本的法则,或者标准所制约,偏离它就会渐渐出问题,偏离越远问题越大,所以,心中时时记住它,就知道在问题出现后,如何解决。那就是一旦偏离,就以中的状态为目标,进行归正,这个过程就叫和。而天地间最大的和,就是阴阳调和,中医治病就是体现此理的运用,它无论用什么办法,为的就是调和人体的阴阳,使之达到中的平衡状态,即阴阳平衡,自然病就好了。而人体,道家称作小宇宙,所以,大到天地,小到人体自身,都是这个道理,人世间万事万物,都不可能片刻偏离中的,偏离的过程就是渐渐出问题的过程,这是举出我们能看到的自然现象来阐述此理。比较好理解。所以,这里,是以最常见的情感和天地作为例子来讲中庸之道的。

我们提到对中庸最普遍的理解就是不走极端,因为过犹不及,不足和过度都会使得事物走向失衡状态,倒向一边,就会出问题。所以中这个轨道,是不能变的。正所谓“中不偏,庸不易(易,变更的意思)”。中庸的庸,与用同音,因此,也被人理解为实用之道,用中之法。是可以具体实践和掌握的实用的智慧。

只有懂得中庸之道的内涵,我们才能明白孔子讲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多种理解。我们仅举一例。比如君子讲以百姓,但会根据不同的人,行之有度的做,不给人超出限度的压力,他们会考虑时代、身份、年龄、背景、环境等现实条件和不同人的理解能力来做,此为中和的实践,使自己与受教化的人达到一个中的平衡点,让人易于接受,感到亲切自然,这时候,就是处于和善也就是真善的状态,自然道德教化行之有效,不会轻易走向失败。展现出来的状态就是不教条,不挑选,今天人们把它叫作和有教无类。

孔子一生倡导仁义,是围绕“君子和而不同”的中庸之道在实践的,能与不同的人维持和睦协调的关系。因此君子平时与人相处,不会要求别人与自己一样,尊重理解别人的同时也会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境界和做人的标准,也就是不会混同于他人,随波逐流。有着包容、大度与智慧的风范。

那么小人的做法,则刚好相反,他们“同而不和”,是反中庸的,时时事事要求对方顺同自己的心愿,跟自己一样,否则就怨恨,排斥,绝对无法容忍别人有不同的做法和看法。展现给人的就是不和,就是矛盾,就是不善,因此,古人讲和善和善,不和的人,就不会善待别人。好走极端,心胸狭窄,没有尊重理解与包容之心,必然偏离正轨,背离中道,使得人生事业皆走向极端的绝境,导致失败。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当然就有了参照,不会再去做小人了。

所以说,孔子深谙中庸之道。不懂此道,也就不懂孔子的学问。

此理虽然简单,但在生活中具体碰到各种不同领域的问题时,具体运用起来就千变万化了,因此,古人一生都在学习,都在人生难题面前不断提出疑问,反复实践和运用的过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使得中庸成为一门行之有效且变化无穷、学无止境的学问。

V2ray翻墙服务-安全可靠经济高速无限流量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