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0日星期六

道士修行六百年 犯邪淫被杀

文:正源 来源:正见网

唐代檀州密云有个,刚满十七岁,长得绝顶美貌,病倒一年多了,怎么也治不好。密云县北山里有个,穿黄衣服,在山里好几百年了,都说他有道术。县令亲自进山去请,那道士才走下山来,给了他一个药方,女儿的病随即痊愈。县令大喜,赏给他一大批财物,同时,还留他在家里住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县令的女儿时,总有人进来同她躺在一起并发生关系。每次她都象在梦中被什么压住而不能动。天亮后那人走了,她又恢复如常。一连好几个晚上,县令的女儿很害怕,便告诉了母亲,母亲又告诉了县令。

县令让人把女儿的床移到自己隔壁,到了晚上在一旁窥视。忽然,他看见那床在动于是悄悄扑上前去,抓住那个人,令手下拿灯来看,原来竟是那位北山道士!县令命人将他绑住便开始审讯。道士哭着说道:“我的生命该完了,这是因为自己经不住呵。我在北山住了六百多年,未曾到过人间,眼看就要一千岁了。前些日子,见你诚心诚意请我,所以才来到县上。看见你女儿之后,心中十分喜悦控制不住自己,便天天与她交欢。我有道术,白天使用法,所以你的家人们看不见。今天遭此一劫,我也是无话可说。” 县令终于把他杀了。(出自《纪闻》)

 

 


from 气功

中国画创作:时间真形图

文:画/天外客 文/见善 来源:

记得在看《历代名画记》时,其中有提到《五岳真形图》,所以就一直在想能不能作为参考创作一幅《时间真形图》。个人理解,从“真形”这个词来看,应该是道家的认识,顾名思义的话,就是从“道理”的角度去看人间的五岳在高层次上的真实生命形态。于是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在碑刻上有五岳真形图,只是五个符箓,不解其意,故无法参考。

个人认为作为艺术表现来说,如果让人晦涩难懂,那就是创作水平不高;如果让人无法理解,那也就没有意义,起不到任何作用。至于这次创作,对时间之神的形象如何去表现,除了技法上仍然按照传统中国画的特点去表现以外,同时在造型因素上借鉴了一些同修的情况。记忆中看见的同修写的文章中提到:时间是道家的老者形像,头发是火焰,额头上有个太极,身穿黑白长衣,面部颜色不断在黑白间变换……,只记得这些。

时间是没有形体的神,在修炼中我们都知道这一点。李洪志大师讲过:“太阳升起来了,天黑了,天亮了,是钟表在走哇,物质在发生变异啊,水果在热天很快就腐烂了,饭不吃要变馊了,庄稼要成熟啊,一年四季的存在啊,一切好象都是时间的表现。认为它是一种概念。其实我告诉你们这一切的促成,是时间本身在掌握的,他是神。”(《长春辅导员法会讲法》)现在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笔者觉的把“时间”形像化成神像是没问题的,常人也是能接受的。其实从、古罗马的神话体系来看,时间和空间都是神祗,很多在现代看来只是抽象的名词概念,其实都是神!不过现在的东方文化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中没有这些概念,所以现代人普遍对此不理解。其实不是都不能理解,笔者发现有知识的人还是能理解的,是文化的断层和现代意识造成了大众对此不了解。如果能够稍微了解一下这些,还是能够理解这些无形之神的生命形态的。

然后在具体实施创作时嘱咐作者就按照佛像画的技术要求去创作,形像上要包含有以上提到的几个特点:额头上有个红蓝太极、头发是火焰组成的。另外,形像上能否加入一些佛家的特点,双盘打坐,打大莲花手印,手心托着一个白色透明的球(“白色透明的球代表的是宇宙”)。

在创作进行的过程中,有一天笔者在网上看到阿富汗的古代佛像雕塑,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风格有很大不同,给我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当时脑海中浮现了一个词: “胡风“ 。后来就跟作者商量能否把这些特点也加进去:中年男子形像、有绿色的胡须但同时要显得年轻、有两个耳环。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就创作出了此图。


from 气功

2019年7月19日星期五

亲亲相隐(上)

共产主义所谓的理想和革命就是要把人变成非人。
——摘自本文

* * * * * * *
一、引言

亲亲相隐原则,简而言之,就是亲人拒绝作证原则,也就是在刑事诉讼中,亲属享有作证豁免权。有人会有疑问,特别是大陆党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可能会说,这不是包庇亲人犯罪吗?实则不然。

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亲亲容隐都是人类在传统伦理纲常和司法领域内的重要体现,也是维护国家稳固、社会和谐,倡导人们忠孝节义、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原则。

左传·隐公三年》中曰:“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论语·学而》中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就是说,君王仁义,臣子奉行,慈祥,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兄弟恭敬,这是合乎人伦的状态,如果背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失控,就要招致祸害了。而其中的四条——“父慈、子孝、兄爱、弟敬”,都是体现在家庭中,可见,家庭内部的和睦有序对国家与社会是多么重要。

然而恩格斯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要消灭家庭。窃夺政权后,破四旧,砸孔庙,与天地人斗其乐无穷。历次运动都强迫亲属之间划清阶级界限,子斗父,女告母,学生揭发老师,人间惨剧层出不穷。

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是从古至今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共文革打砸抢烧无数文物古迹,批斗杀害成千上万的精英,破坏传统文化,强行灌输无神论和阶级斗争学说,现在又鼓吹金钱至上,道德无用论。

失去了道德约束的当今人就象一列被扒去了轨道的火车,横冲直撞,导致社会犯罪率飙升。

中共无意重拾传统文化与道德,从根本上消弭社会暴戾与矛盾,却假借维护法律、打击包庇窝藏犯罪的名义,强迫亲属之间互告互揭,败坏人伦,摧毁家庭,撕裂社会。

而那些以权压法、滥用职权的中共恶吏,无论做了多大多少恶事,依然逍遥法外,妻儿老小移民海外,优哉游哉。

中共几十年来,将血腥无道的阶级斗争输入到家庭内部时,又多表现在对恶党政治运动本身的站队上,对人权信仰迫害的表态上,对言论自由的钳制打压上。

说白了,就是当你要坚持正信信仰、做好人、讲真话的时候,中共在打击你的同时,还要强迫你的亲人背叛你,反过来污蔑你六亲不认。这种流氓手段中共在迫害法轮功信仰运动中运用的可谓炉火纯青。

二、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亲亲相隐”

1.的“亲亲相隐”制度

中国最早的亲属容隐思想萌芽,是在春秋时期,诸侯盟会上晋文公听从卫大夫元咺(卫国臣子)要求,请求周襄王将被抓的卫成公(卫国国君)杀了,周襄王拒绝了,说:“君臣之间不打官司,若君臣都对簿公堂,那父子也将存诉讼,这就没有尊卑上下了。”

孔子主张“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孟子在谈到舜如何对待犯杀人罪的父亲时,主张“窃负而逃”,意思是背着父亲逃走。秦朝时,子诉讼父母,妾诉讼夫,直接将告状的人定罪。汉武帝时,子告父是属于不孝的重罪。

将亲亲相隐正式写入司法时期则是汉宣帝时代。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说:“引导人民以孝为先,则天下就会和顺。”夏五月,又诏曰:“父子之亲,夫妇之道,是出于天性。虽有祸患,还要冒死来设法保全亲人性命。实实在在是有颗相爱的心彼此联系着,仁爱厚道到极点了,这是不可违背的啊!”

诏书还说:“从现在起,凡儿子隐匿父母的罪行,隐匿丈夫的罪行,孙子隐匿祖父母的罪行,都可以不被问罪。另,如父母隐匿儿子的罪行,丈夫隐匿妻子的罪行,祖父母隐匿孙子的罪行,就算是要处以斩首之罪的,也都要上报廷尉后再行决断。”

北魏时,名臣崔纂上书魏孝明帝将亲亲相隐扩大到兄弟姐妹之间。时期规定同居亲属除犯谋反罪以外均可以相互容隐。而在元朝时,有人告发其父谋反,元英宗大怒,说:“讦父母于官,岂人子所为?”下诏把告发的人杀了。

从元明一直到清朝、民国时期,庇护亲属的容隐制度被认为是国粹而保留了下来,而且形成了相当系统的体系。

2.西方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

无论是东方和西方,古代时期都对神灵保持着虔诚的敬仰之心,人们因此把受上天规范的人伦秩序看得非常重。古希腊智者尤西弗罗告发父亲杀人,受到苏格拉底的指责,尤西弗罗自己也意识到为人之子,状告父亲杀人是轻慢神灵的事情。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反复的提到一个观点:亲子关系是受神庇护的,告发犯罪的亲人使其受到刑罚就是冒犯神。亚里士多德也持此观点。

古罗马法曾规定下列两种情况丧失继承权:对尊亲属提起刑事诉讼;告发卑亲属所犯的死刑之罪。古罗马法还规定亲属之间不得相互作证,未经许可而告家父者,任何人可对其提起“刑事诉讼”,家长或父亲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罪的子女。

纵观东西方的亲亲容隐制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法律和一切世俗力量都维护上下尊卑的秩序,亲人互讦被认为是不能容忍的,人人都可责难和起诉这种行为。

三、中西方近现代法律中的亲亲容隐制度

民国时期,西学东渐,中国知识分子们相继引进西方审判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控告申诉等现代法律制度,亲属作证豁免制度也被引入中国,公民可以自行选择亲属间犯罪是否容隐。

近现代大陆法系国家保障亲属作证豁免权。《法国刑法典》、《德国刑法典》、《波兰刑法》以及《保加利亚刑法》均规定或有类似规定,容隐近亲属的行为可免除处罚或减轻处罚。

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实体法中,美国和英国的刑法均规定,夫妻互相隐匿可免责。

亲亲相隐是将天理人伦引入法律的一种规定,是以道德自律为基础的一种社会规范。当敬天信神重德行善成为普世价值时,君臣父子长幼自会同德同心,政固民安,河清海晏,风调雨顺,社会的犯罪率自然会大大减少。

古代社会曾有大义灭亲者,但与亲亲相隐并不冲突。一般是那个人实在是胡作非为、冲击礼制,本身已在破坏人伦纲常,社会恶劣影响面很大,而且屡教不改,不处理可能就会对整个社会和传统礼制造成负面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大义灭亲表面看似乎是和亲亲相隐冲突,但实际上也是为了维护上天给人类留下的伦理纲常。

(待续)


from 气功

古老的北京城和其所展现的神传文化内涵

文:若馨 整理 来源:正见网

2003年,一组在北京城上空遥感航拍的照片引起了人们的格外关注。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将遥感照片与历史资料相互印证,惊奇的发现,北京城的设计建造中,暗含着两条巨龙的造型—一条是水龙,另一条是陆龙。

建城者的图纸早已消逝,学者们试图依靠现代的科技手段,还原出古人最初的意象——南海是水龙的龙头,湖心岛恰好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刹海则是龙尾,颇富动感。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天安门宛若龙吻,金水桥为龙的颔虬,东西长安街仿佛龙的两条长须,从天安门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坛如同龙眼,紫禁城恰似龙的龙骨龙身,四座角楼好象是龙的四爪,伸向八个方向,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而龙头前方的宝珠,正是正阳门。通览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呈现出巨龙锁珠之势,演两仪、四象、八卦之象。

这一发现揭示了古代建筑中城台门阙间神秘的联系,也引导我们从信仰、文化和历史的角度,走进这座古老的城市。

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所有留下来的宫殿建筑群、城垣遗址,基本上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了东方一个无与伦比的城市—大都城,在马可波罗的笔下,大都城“其美善至极,未可宣言”。虽然我们已经无法领略当年的辉煌,但是,从现存的明清北京城的建筑遗存,足可以让我们为600年前的城市建筑而感到自豪。在元大都的设计中,主要的设计者刘秉忠秉承了儒家思想,按照《周礼?考工记》对都城的设计理念,“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同时又融合了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整个北京城墙方正、街道平直宽阔,紫禁城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景山前的紫禁城是朝廷,后面是大运河的终点后海,是北京的主要交易市场和民居生活区域,朝廷、宫室、市场各占地一百亩左右。城市等级秩序严格,分为内城、皇城、宫城,全城以中轴线为中心,形成北京城的脊柱,城市的中心是金碧辉煌的皇宫建筑,西侧有三海组成的宫苑,以它的特有景观和柔美调剂了中轴线的单一,宫殿四周是井然有序的街道和胡同,胡同的布局均在大街两侧,居民在胡同居住,安宁祥和。由于城市的大街多是南北走向,大街上的店铺及酒楼、餐馆东西排列,给人以井然有序的感觉。

庙宇寺观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星罗棋布在北京城中,宫殿以外的灰色调民居衬托起宫殿的红墙金瓦,更显恢宏。与金碧辉煌的皇城相比,散置在城市四处的庙宇寺观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灵魂,其祭祀多用各种祭坛,如”日,月,天,地,先农,先蚕,社稷”及太庙,文庙等,其中“垂教天下”、“君临天下”、“与天相合”的内涵,均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和风水上的深意。而在这众多的庙堂和祭坛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算是天坛了。

一、邦国的信仰元素

著名的万历十五(公元1587年)是一个旱灾之年,明神宗朱翊钩徒步从紫禁城沿南中轴线走到天坛圜丘祈雨,又步行回宫,希望以此来表示对上天神的虔诚。身披蓝屉的四头导象和戴着精美象鞍的五头宝象引导的数千人仪仗队,缓缓地穿过繁华的街市,锦云缎海如浓云飘过,在干裂的土地上荡起阵阵尘烟。

天坛是明清帝王的场所,也是迄今在神州大地上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一座古代祭天建筑。明成祖朱棣在营建北京时,天坛便和先农坛、社稷坛、太庙等坛庙建筑一起规划,并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第二年春正月“甲戌”日,朱棣“大祀天地于南郊”。这是在天坛举行的第一次祭祀活动。

以天之子的身份自居的皇帝,必须顺天牧民,与上天保持密切的联系,而祭天建筑,无疑是帝王与上天对话的平台。在这里,帝王得到上天的授权和启示来统治万民,并传达上天的意志。开朗宏阔的空间背景,级级升高的祈年殿和圜丘,使得天子与上天之间建立了沟通渠道,使他们能够穿越遥远的时空,听到彼此的心声。

时至今日,当人们站立在圜丘中央仰望苍穹,也会感觉到与天的接近。一个邦国、一座城市的信仰通过建筑对主题进一步烘托。

圜丘上层台面中心凸起的这块圆石又叫“太极石”和“亿兆景从”石。人站在上面讲话,会感到一种奇妙的声音共鸣。清末人士金梁曾经著文,想破解这困扰了几百年的奥秘,但是一位高德大师则一语道破天机,‘天心石’的位置是另外空间的通道。

古人们把声音的秘密藏匿在静默的石头间。天坛的古建中,蕴藏着同样玄妙的声学设计,以呼应天人对话的主题。我国有四大声学建筑,天坛居于首位。另三处是:河南蛤蟆塔、四川石琴和山西莺莺塔。而天坛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回音壁了。

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它们同样建造于嘉靖年间。围墙用山东临清的城砖对缝砌成,这种砖质地极佳,敲之有声,断之无孔。人们站在墙下的窃窃私语,即使相隔很远也能彼此听到。让回音壁传递声音的最好位置,是在东西配庑的后面,庑殿遮蔽了彼此的身影,但声音却能穿越六十多米的时空间隔神秘相聚。

比天心石和回音壁更奇妙的声学奇迹,出现在皇穹宇的甬道上。站在甬道的第一块石板上击掌,可以听到一声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以听到两声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以听到三声回声——那台看不见的“录音机”,究竟藏在什么地方?

“三音石”的营造中,暗藏着古代天、地、人三才的概念。顺序排列的三块路石,分别为“天石”、“地石”和“人石”。站在“人石”上发出私语,能够被惊人放大。古人以“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来形容人世间无论多么微小的声嚣,都能被上天听闻。“三尺头上有神灵”,冥冥之中,天道衡量着世间善恶,也把劝诫世人重德向善的信息藏在了“三音石”的建造中。

营造者通过石头的排列组合传递来自上天的意志,而对它们的破解却持续了几百年,直到科技似乎很发达的现代,仍然没有终止。有趣的是,随着破解过程的深入,新的谜团又层层涌现。1993年,天坛公园与黑龙江大学合作,对天坛声学建筑进行系统测试研究。就是在这次测试过程中,又发现了一处“对话石”——东配庑东北角(或者西配庑西北角)的声音,也能清晰传到皇穹宇内中心甬道从南向北数第三块石板上,两人可以旁若无人的交谈,嘈杂的人声可以湮没它们的交谈,但声音的传递却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仿佛彼此伸手可及。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柱子的数目,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

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圆形的祈谷坛,三层6米高,气势巍峨。坛周有矮墙一重,东南角设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北有皇乾殿,面阔五间,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坛边还有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皇帝每年都要到这里祭祀两次,每次祭天之前先要斋戒三天,并在祭天前一天来到天坛,住在西门东边不远处的斋宫里。祭天时,有一套严苛的礼仪,来祈求“浩浩苍穹,赐我年丰”。

除天坛外,中轴线两侧的坛庙建筑还有与天坛东西对称的先农坛、以及皇宫两侧的社稷坛和太庙,分别祭祀先农太岁、土地五谷和先帝祖先。“左祖右社” 的布局依据是《周礼?考工记》,而将天坛、先农坛置于中轴线之南左右两端。至此,北京这座古都形成了严谨的坛庙布局。

千百年来尊贵的皇帝对上苍一直保持着敬畏之心,对天地神灵的三拜九叩不仅是一种仪式而是发自内心的虔诚礼赞,上天无偿的给予人类阳光、空气、江河湖海和粮食,人类对待自然(天、地),也要应象对待一样,按其本性来敬养它,这样才能够得到来自天、地的恩惠,当九五之尊的天子能以虔诚、感恩之心对待上苍时,敬天感恩的文化传承也就融入了神州子民的血脉中。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发生强烈地震,康熙将此归结为“一切政事不协天心,故招此灾变。”中秋节这一天,朝廷里毫无喜庆气氛。康熙派遣官员告祭天坛。地震却仍在持续,一个月后,仍无减缓的迹象。九月十五日,康熙大帝开始斋戒,并亲自到天坛圜丘告祀,倾听上天的旨意。三天后,又在清晨来到天坛祈祷,请求上天宽恕。对于这场地震,康熙皇帝发了“罪己诏”,言道:“朕御极以来,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以致阴阳不和,灾异示儆。” 除了多次遣官告祭天坛,并数次率诸王、 文武官员诣天坛亲行祈祷。康熙又令户部和工部拨款震灾,由于地震房屋倾倒而无力修葺者,旗人每间给银四两,民间房屋则每间给银二两。地震中有死亡人口的家庭,不能棺殓者,每人给银二两。对于受灾地区的百姓,减免赋税,以利赈灾,并且发放粮食,解决灾后饥荒问题。最后,除了官方的赈灾之外,民间也要互相帮助。其实早在地震之前的十七年(1678年)六月十八,康熙帝就曾以人事失于天,则天变应于上,赴天坛祈雨,并躬亲斋戒。

二、帝王的宫殿

有了以庙宇寺观为载体,来自于上天的护佑,城市的功能性在人间得以发挥。作为帝王之都,所有的建筑形式都体现在帝王的君权神授的地位之上。城市建筑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建筑色彩,都通过“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得到充分体现,成为城市的主导意识。

北京城布局与天地相合而布局,是中国古代最符合周礼的都城。北京风水格局的内局,严格按照星宿布局,成为“星辰之都”。明朝皇帝将皇宫定名为“紫微宫”(紫禁城之名由此而来)。当时的建筑师把紫禁城中最大的奉天殿(后名太和殿)布置在中央,供皇帝所用。奉天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象征天阙三垣。三大殿下设三层台阶,象征太微垣下的“三台”星。以上是“前廷”,属阳。以偶阴奇阳的数理,阳区有“前三殿”、“三朝五门”之制,阴区有“六宫六寝”格局。

“后寝”部分属阴,全按紫微垣布局。中央是乾清、坤宁、交泰三宫,左右是东西六宫,总计是十五宫,合于紫微恒十五星之数。而乾清门至丹阶之间,两侧盘龙六个列柱,象征天上河神星至紫微宫之间的阁道六星。午门在前,上置五城楼又称“五凤楼”,为“阳中之阴”。内庭的乾清宫为皇帝寝宫,与皇后坤宁宫相对,在寝区中的乾阳,为“阴中之阳”。太和殿与乾清宫,虽同属阳,但地理有别。太和殿以三层汉白玉高台托起,前广场内明堂壮阔。而乾清宫的前庭院,台基别致,前半为白石勾栏须弥座,后半为青砖台基,形成独特的“阴阳合德”的和合。

北京城凸字形平面,外城为阳,设七个城门,为少阳之数。内城为阴,设九个城门,为老阳之数,内老外少,形成内主外从。按八卦易理,老阳、老阴可形成变卦,而少阳,少阴不变,内用九数为“阴中之阳”。内城南墙属乾阳,城门设三个,取象于天。北门则设二,属坤阴,取象于地。皇城中央序列中布置五个门,取象于人。天、地、人三才齐备。全城宛如宇宙缩影。城市形、数匹配,形同涵盖天地的八卦巨阵。

故宫风水中轴线上的建筑:永定门–箭楼–正阳门–端门–午门–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银安殿――承光门――顺贞门――神武门――景山门――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桥――鼓楼、钟楼。建筑轴线十五里,是世界之最,也体现洛书的方位常数十五之数。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记载五行:“左青龙(木)、右白虎(金)、前朱雀(火)、后玄武(水)、中央后土”;《周书?洪范》篇中更具体地说明了五行的性质及排列次序:水、火、木、金、土。为了将“五行”的相生及方位的“中”居中,如果把 “五行、五方、五色、四象”的内容顺序作如下排列: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四象: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水、北、黑色、玄武;
金、西、白色、白虎;
土、中、黄色、帝王;
木、东、青色(蓝色或绿色)、青龙;
火、南、赤色、朱雀。

在五行学中,有相生、相克或相互制约的作用。相生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相生、相克互存,维持了事物的总体平衡,构成了五行学说的“生与克”。

“五行、五方、五色、四象”在紫禁城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中央的象征—“土、中、黄色、帝王”,主“皇权”

五行中,“土”在五方中是“中央”,五色为“黄色”,是“帝王”之象。在五行的相生规则中“土生金”,相克规则为“土克水”。五行中的 “土”为万物之本。 惟我独尊”、 “王者必居天下”的皇权思想,使古代帝王自古以来总是择“中”而居。

”即中心之国。兴建元大都时,为了突出皇宫紫禁城,将皇宫的中轴线与城市的中轴线相重合,从而体现紫禁城“中”的位置。城市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原为正阳门,永定门是后延长的),北止钟鼓楼,全长15里。 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两殿为两翼。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后,是皇帝祭祀前阅读祭文的地方,也是皇帝在太和殿上大朝时临时休息和接受内阁大臣贺礼的地方。保和殿在中和殿后,是皇帝立皇后、太子或大臣上表、皇帝接受祝贺、宴请和殿试的地方。

象征皇权的三大殿是外朝的主体建筑,位于“中”之中,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土”字形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周围环绕着白石栏杆,其气势恢弘组成了紫禁城中最壮观的建筑群。

乾清门前广场是曾经康熙听政的地方。从乾清门开始,以北为内廷。以中轴线上的中宫为中心,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内三宫。这内三宫是帝后生活居住的地方。乾清宫东西两侧各配以东六宫和西六宫。

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是皇帝的寝宫及平时处理政事的地方。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后,形制与中和殿相同,是皇后大典、生日接受祝贺的地方,每年的亲蚕仪式就在此殿举行。坤宁宫位于交泰殿后,原为皇后的寝宫,后改为祭神(西间)和皇帝大婚(东间)之所。

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紫禁城,其屋顶大面积使用黄色的琉璃瓦,就是在昭示天下其“中心”的地位。

在五行的相生规则中,“火生土”。“火”为“赤”,“赤”为“红”。所以,紫禁城的宫墙、檐墙、门、窗、柱、框的油饰皆为红色。这些红色的墙、门、柱、窗、框,烘托着黄色的屋顶,寓意“火生土”,寓意江山稳固。

前面曾提道外朝的三大殿坐落在“土”字形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上装有汉白玉栏杆,“白”代表“金”,其寓意为“土生金”。“土”字形台基上还摆放着金属鼎炉,也是同样的寓意。

在这些大殿的两侧和门前,都能看见放在地上的金属“门海(大缸)”,里面盛水,用于消防灭火。把“水”与前面的“土”和“金”连起来就有:“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的寓意。

在五行的相克规则中,“木克土”。“木”为 “青”,“青”为“绿”。所以,在紫禁城外朝中轴线的中部(中、黄、土)和南部(南、赤、火)都是与木相克的,因此不种树。三殿、两宫及御街均无花草树木,也很少用绿色油饰, 以防“木”克中央“土”。

2.“北方”的象征:“水、北、黑、玄武”,主“藏”

五行“水”在五方中是“北”方,五色为“黑色”,四象为“玄武”。在五行的相生规则中“水生木”,相克规则为“水克火”。 紫禁城金水河的水自北墙西(金)侧引入,以示“北水”和“金生水”。 在紫禁城的北边,即坤宁宫之北,种植了大量的树木。位于紫禁城中轴线正北方的御花园内也广植树木,就是利用了“水生木”的五行规则。

御花园的主要建筑钦安殿内供奉着玄武大帝(道教中的水神)。钦安殿院子的正门称天一门(有天一生水之意)。天一门墙体用黑色;文渊阁用黑砖墙、黑瓦顶;神武门(玄武门)内两侧建筑屋顶用黑瓦;就连钦安殿后面正中的勾栏板也被雕刻为波涛水纹图案。这是因为,园内的文渊阁藏有《四库全书》,而离藻堂则藏有《四库荟要》,体现了“藏”。至此,这就是为什么屋顶覆盖黑瓦、雕刻饰以水纹的用意了。因为,御花园内树木离不开水,而藏书的防火也离不开水。即水可生木,也可克火。

3.“南方”的象征:“火、南、赤色、朱雀”,主“光大”

五行“火”在五方中是“南”方,五色为“红色”,四象为“朱雀”。在五行的相生规则中“火生土”,相克规则为“火克金”。

午门在紫禁城的南边,其墙壁、油饰均被涂以红色,其檐下彩画也是以红为主,而不用青绿,以防木克土(中央)。 午门又称为五凤楼。凤即朱雀的代表。

4.“东方”的象征:“木、东、青(蓝或绿)、青龙”,主“生化”

五行“木”在五方中是“东”方,五色为“青(蓝或绿)”色,四象为“青龙”。在五行的相生规则中“木生火”,相克规则中“木克土”。

“生化”象征着温和之春,绿草萌发,万物生长,也意味着孩子们身体和学识的成长。乾清门内东边是上书房,是清代皇子、黄孙读书的地方;东华门外的文华殿,在紫禁城的东边,是太子读书的地方;护佑后代的繁荣兴旺的祖先宗庙也在东方。这些建筑的屋顶均为绿色琉璃瓦顶。

5.“西方”的象征:“金、西、白、白虎”,主“收”

五行“金”在五方中是“西”方,五色为“白色”,四象为“白虎”。在五行的相生规则中“金生水”,相克规则中“金克木”。

西六宫的西侧为外西路,有慈宁宫、寿康宫、英华殿等建筑,是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太嫔们居住的地方(又称寡妇路)。在人生的道路上,她们已经到了“收”的阶段,故将其宫殿建于西方。我国自汉代起多将太后的宫室建在西侧,以后历代宫殿建筑均沿袭这样的布局。

乾清门前广场西侧有清代中央决策机关军机处。乾清门内西边有南书房,“康熙除鳌拜”就发生在这里,即鳌拜在此被“收”。

另外,紫禁城内的金水河,从内廷宫墙的西侧由北向南再向东逶迤而行,至内城西边的熙和门,引入内城,出至东边的协和门…因五行中的西方为金,河又位于紫禁城内,故该河被称为“内金水河”。

综上所述,紫禁城的规划设计将“五行、五方、五色、四象”抽象的象征意义与建筑的实用功能完美结合,赋予建筑丰厚的文化内涵。

三、故宫的韵律

故宫中轴线的众多的门,这些“门”的设置,含有空间上的阶段意义,也使“侯门深似海”的视觉效果达到了极致。作家汪曾祺40年代末曾在午门的历史博物馆工作,对此有所体会。他写道,午门是真正的“宫门”。进了天安门、端门,这只是宫廷的“前奏”,进了午门,才算是进了宫。有午门没有午门是大不一样的。没有午门,进了天安门、端门,直接看到三大殿,就太敞了,好像一件衣裳没有领子。有午门当中一隔,后面是什么,都瞧不见,这才显得宫里神秘庄严,深不可测。俯瞰紫禁城,中轴线上“门”及其它宫殿建筑的排列并不等距,疏密不同的间隔,可以产生出韵律感。从天安门至午门,一道狭长的空间,中间以端门相隔。端门的位置近天安门而远午门,并不取中。两段距离之比,大约为4比9左右。其比值0.692,接近于黄金分割律的0.618。端门至午门,午门至太和门的距离比,大约为17比8,比值也接近黄金分割点。再向前,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三点排列,太和门约略处于前后等距的位置上。然而,太和门前,五座内金水桥并列于中轴线上,起到分割线段的作用。内金水桥的位置偏近于午门,在午门与太和门之间形成黄金分割。同时,以这五座桥与太和门的距离,来比较太和门至太和殿的距离,也会获得一个接近于黄金分割律的数值。

黄金分割数0.618被誉为“最具审美意义的数字”,无论是埃及金字塔、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它们的结构比例都符合1比0.618的比例,此外在音律、绘画、雕塑等构图和布局设计0.618无处不在,带给人以整体上的和谐与愉悦之美。宇宙由简单的规则衍生出复杂的万物,都包含着“美”。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很多科学家,包括一千多年后的伟大物理学家牛顿,对大自然的研究越多,就越相信这完美与和谐的自然法则,不可能是随机形成的,应该产生于高级的智慧。而含有善良美好信息的波动与人脑会产生和谐的共振,这也许是令心灵愉悦之美感的真正的来源吧!

歌德曾经说“建筑是凝固的乐章”,我国著名的建筑师梁思成先生在其作品《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中也提到“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如同乐章的主题的不断重奏。

在这点上梁先生认为“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清朝时,一位外国公使抵京要拜见皇上,但又拒绝下跪。礼部官员于是“别有用心”的安排他从正阳门进城。这显然是一次不平等的对话,一方是渺小的个人,另一方是规模宏大的东方建筑群落。他走过大清门、千步廊和御道,天安门金色的重檐、深红的城楼、洁白的阶石栏杆、石狮华表,以深远的蓝天为背景,如同天宫里的布景,令他倾倒。走过端门,凹字型的午门,充满东方王朝的神秘力量;而午门后的太和殿广场,却又豁然开朗,节奏变得舒缓,有内金水河弯曲流过,如天国般宁静深远。在太和殿上,他身不由己的跪倒,不仅因为宫殿道路的巨大尺度令他的身体无法承受,更是被中轴线上透露出的王者之气所折服。

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在老北京,无论是建筑结构、建筑装饰都在体现着秩序、和谐的理念,体现着敬天感恩、长幼有序的尊卑伦常。皇帝、王公、百官、士庶的建筑大小、装饰物的选择都有着很强的秩序性,皇宫的建筑结构要求是体现“九五之尊”。皇宫大门的门钉横竖是9个,成为定数,王府百官的大门则按照所处的地位依次递减,其它的规定也很明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定,“公侯伯前厅中堂后堂各七间,门屋三间,俱用黑板瓦盖,屋脊用瓦兽,梁栋斗拱檐桷彩色绘饰,门窗枋柱俱用黑漆油饰,门兽梁面摆锡环,家庙三间,俱用黑板瓦盖,屋脊用花样瓦兽,梁栋斗拱檐桷彩色绘饰,门桷枋柱用黑漆或黑油饰,其余廊庑库厨等房从宜盖造,梁栋斗拱檐脊,青碧绘饰。门三间,门用绿油兽面摆锡环,俱不得过厅堂正屋制度。一品二品厅堂各七间,屋脊许用瓦兽,梁栋斗拱、檐桷青碧绘饰,门屋三间,门用绿油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与二品同,但门用黑油摆锡环。六至九品,厅堂各三间,梁栋止用粉青刷饰,正门一间,用黑油铁环……庶民房屋,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装饰。”(《天府广记》卷之十六《礼部》下,第189页,北京出版社,1962年)。无论朝代更替,这种制度却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稳定的延续下来。

在建筑装饰中,也形成了经久不变的题材和内容,无论动物中的龙、虎、凤、龟四神兽和狮子、麒麟、鹿、鹤、鸳鸯等,植物中的松、竹、梅、菊、兰、荷等花草,都在建筑装饰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用荷来比喻出污泥而不染的节操,用松、竹、梅象征人品的高洁,这种把世间万物的表象、特征和物性与做人的原则、道德规范以及精神境界相比附,是中华传统文化道法自然思想的典型表现。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以水为例,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也是比德,但比的不是人之德,而是道之德。

《孔子家语?三恕》:“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曰:“‘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循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洁,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这里是说水有德、义、道、勇、法、正、察、志、善化九德。

以上这种以彼物比此物不仅仅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生活格调,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做人、处事和生活的态度。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以形象和谐音的比拟,来展现“天人合一”的神传文化的内涵,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重德向善的道德理念在古建中也是随处可见的。

四、京城的民居

民居是北京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房屋和墙围成正方形或长方形之院落,即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形成四合院,或无倒座形成三合院,并由多个院落前后或左右扩展,以门、回廊相连接,构成较大的建筑群体。这种布局形式,适合于的宗法礼教制度需要,同时又与阴阳五行、风水学说相结合,使家庭成员在长幼、尊卑、主仆、男女之间,在房屋的居住使用上体现出来。

北京正规四合院,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有的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在规整的四合院中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门外是客厅、门房、车房马号等“外宅”,门内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内宅”。体现着在居住环境中的“内外有别”。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四合院内讲究种树种花,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清末民初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中住正房的一定是一家之主,东厢房又因为左为贵,由长子居住。而倒坐房一般是佣人来住。“尊卑有序”在四合院中得以完整的体现。平铺规整的院落组合不仅具备了较为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创造了接近自然,利于人际交往(本家、本族)的和谐状态,在小小的自我天地中,一家人可以享受天伦之乐。院落方整的空间,也符合以不变应万变的理念。

此外,北京城里的四合院基本是正方形的或呈南北长方形的,而我们所看到的爨底下的四合院其规制大体与城里的四合院相仿,而限于山地的条件则是因地制宜,甚至也有东西长方形的院落。这也可以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所决定的。

我们通常看到的四合院的门开在东南方向,几乎所有的宫殿的大门是开在正南方向。宫殿向南开门,多是传统中“面南而王”作为解释,而民居朝东南,也赋予了“紫气东来”。用五行八卦来解释,东南为“巽”位,按照卦相的解释,象征风,有“顺”、“入”的意思。用五行来解释,此为“青龙”位,为吉位。建筑与自然的协调在古代就已经上升到了理论和哲学的高度。

五、园林之最

清代的园林建筑在世界上是享有盛名的。如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周围广达三十里,拥有150多座精美的宫殿、台阁、宝塔等建筑。从康熙时开始营建,乾隆时基本完成,道光时又有所增修,前后经历一百余年,耗费白银约二亿两。“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古代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此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佛号“圆明”。著名的还有承德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北京的雍和宫等。

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被外国传教士称为“万园之园”,爱新觉罗家族与凤凰有很深的渊缘,凤凰是这个家族的守护神,在风水师看来,圆明园就是一只巨大的凤凰。

古人在大地上制造的巨型景观中常常包含着特别的寓意,只有上天了如指掌。对于世人,如果不站在信仰的层面,用上天的视角,也就不可能从一鳞半爪间,读懂这些体现上天意志,为人间所呈现的图画。

一个好的城市是有生命的,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其中信仰是一个的城市灵魂。中华五千年文化之精华在于儒、释、道的信仰给中国人建立了一套非常稳定的敬天法祖、重德向善的道德体系,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 在人类社会,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常常是通过文化反映出来的,而文化又具体体现在建筑、音乐、舞蹈等形式上,好的建筑形式不仅能体现出好的文化和道德体系架构,也是是社会赖以存在、安定、和谐的物质基础。美好的建筑形式如同美好的文化是人类所共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其破坏也是对全人类在犯罪。

《周易》有“天、地、人”之“三才”之说。“天、地”在“人”之上,孕育了人、护佑着人。但是自1949年西来幽灵中共建政,无神论的中共开始了对这座美丽的城市的屠戮。中共第一任党魁崇尚马列的“斗争哲学”,狂妄的认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于是北京城也成为了被斗争的对象,在一派“战天斗地”的狂潮中,“善恶有报”的千年古训成了封建迷信,精神鸦片。

一座美丽的北京城被拆毁了城墙、城门和牌楼,近年来又为了一路攀升的GDP,民居、胡同也不能幸免。

如今北京作为2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人满为患、车满为患,而城市居民根据腰包,被分割的越来越清晰,界线也越来越不可逾越,城市如同混凝土的丛林,居民也不似生活在胡同中的亲和。在德国波恩国际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专家多丽斯.菲舍尔女士看来,至少从国际发展的角度上看,这种划分并非历史的必然。城市因其居民的收入被分割,人们彼此老死不相往来。魏德迈在他的纪录片《大都会》中指出:“以钱划界,而后竖立高墙,画地为牢,无论在哪里,就算是在西方,我们也不认为这是积极正面的发展。”

如今北京市的路网规划是建设大马路,环路工程的典范,结果必然是“摊大饼”,二环、三环、四环的向外扩展。北京不乏超大工程建设,动辄几十亿、上百亿投资,但是城市建设不是大手大脚的花钱堆砌,这样一方面会造成巨大浪费,一方面会使建筑的亲和力荡然无存。

与敬天法祖、感恩惜福、宛若天宫的老北京城相比,如今的北京市所表现出的浮华和其代表的价值观,包括谎言、暴力和欲望,是真正意义上的“崇洋媚外”,是背离“宇宙”运行规律的,是病态的,是在走向“成住坏灭”的坏灭阶段,“拿什么挽救你,我的北京”,唯有找回传统、回归神传文化信仰,顺应宇宙规律,对真诚向善、宽容忍认的普世价值表现出应有的虔诚和尊重,才会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才会得到来自上天的护佑和福泽。

参考文献
1.杨春风.万屹.紫禁城宫殿建筑中的“五行、五方、五色、四象”
2.若馨整理.北京城的故事:百花深处是我家.zhengjian.org
3.屠龙.梦圆.中国历代的王器.zhengjian.org
4.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5.欣元.美感—–和谐的共振.zhengjian.org
6.旋清.人类的建筑.zhengjian.org


from 气功

“善恶有报”是天理不是封建迷信

文:如一 来源:正见网

对于我们这些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大陆人,知道“善恶有报”是天理,是从爷爷、辈的故事中知道的。那个时候的农村没有今天的电灯,用的是煤油灯。一到夏天的晚上,大家吃罢晚饭,就在外面乘凉,我们做小孩的最喜欢围着爷爷、奶奶们听讲故事;到了冬天的晚上,大家集中到人缘好的人家,围着火炉听故事。

爷爷、奶奶们讲的故事都是善恶有报的故事,是从他(她)们的爷爷、奶奶那里口耳相传留下来的,故事的趣味性、育人性很强。这些故事听的多了,慢慢的善恶有报的思想就深入脑海。再加上,身边发生的很多事,爷爷、奶奶也是站在善恶有报的天理角度分析问题 。谁家有了好事,如儿女通过中考、高考“鲤鱼跳龙门”,说法是:“祖上积德”,我父亲爱说的一句话是:“人家祖坟上长了那棵草。”谁家遇到了天灾人祸,说法是:“造孽,前世造孽,这辈子还。”

我到现在还记得一件事:邻居的大哥(按辈份的称呼)到山上修公路,被飞石伤了眼睛,右眼瞎掉了。我问我母亲这是怎么回事,母亲一边做针线活,一边说:“前世造的孽。”

小时候看到身边发生了太多的灾难,用“善恶有报”的天理去衡量,很有说服力,心里也踏实,相信做好人一定有福报,做坏事,哪怕别人看不见,也不能做,做了一定会有恶报。

上了中学后住校,离开了家乡,爷爷、奶奶辈的故事再也听不到了,听到的是战天斗地的故事、老山前线的英雄们如何保家卫国的故事、鲁迅等那一辈人如何抨击传统文化的故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故事等,写作文不管写的怎么好,落脚点一定是感谢政府,感谢的培育与栽培。

后来明白知道这是中共的党文化,反神佛、反天地、反人性。上学读的书越多,越觉的善恶有报的天理越来越远,自己也变的越来越不相信,因为勤奋努力换来的不是对等的成果,没有后台背景,不会来事,不会请客送礼,只能是空有一番报国志;而那些即使没有后台背景,没有真才实学,就是因为会来事,会投机钻营,反而如鱼得水,连自己都开始怀疑善恶有报是不是天理,难道真的是中共宣称的“封建迷信”?

修炼后,我明白宇宙的特性是真、善、忍,按照真、善、忍去做,才是真正的好人,背离宇宙特性真、善、忍而行,是个真正的坏人,想修炼的人,同化真、善、忍,才会成为一个得道者。即使自己满脑子党的歪理邪说,虽然时不时的有怀疑,但是想起参加师父讲法班时慈悲慈祥的音容笑貌,想起师父的讲法内容,也深信按照真、善、忍做没有错,自己在踏踏实实做好人,做一个不断突破自己,更高境界的好人。

中共迫害法轮功后,看到身边很多人明白真相得福报,迫害法轮功遭恶报的故事,我对“善恶有报”的天理才真正深信不疑。

我的奶奶八十多岁时,在一个下雪天,因为路滑摔了一跤,把左腿大腿根处摔的粉碎性骨折,几家医院都认为活不过半年,做不了任何医疗措施,只能在床上等死。当天晚上,送给奶奶一个护身符,告诉奶奶真、善、忍的道理,没有想到的是奶奶非常认同真、善、忍,并回忆自己的一生没有违背真、善、忍:这一生中都是活的谨小慎微,唯恐伤害别人;没有和街坊邻居红过脸,吵过架,没有在背后说过任何人闲言碎语;一生勤劳,任劳任怨等等。告诉她诚心敬念“好、好”,会有意想不到的福报,奶奶也相信,忍着疼痛默念,一个月后下床走路了。我父亲也说是医学史上的奇迹,没有做任何的治疗,默念“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居然能下床走路了。奶奶在九十多岁时无病而逝,临终时,发现十几年前的护身符还在枕头底下。

迫害法轮功遭恶报的故事最有名的莫过于罗京、陈虻、任长霞的报应故事。

中共为了掩盖因为迫害法轮功遭恶报的事实,把罗京的墓修的如何富有深意,把任长霞吹捧为全国英模,号召全国民众学习,陈虻多次在电视上被他的同事吹捧的如何有能力,如何深得人心等,殊不知,他(她)们英年早逝的真实原因是因为跟随中共迫害法轮功的密令而遭受的惨烈恶报。

罗京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主播,迫害法轮功,污蔑法轮功与法轮功师父的恶毒谣言几乎都是通过他的嘴发出来的,他自己曾说自己的嘴可以影响十几亿人;陈虻是这个世纪最大伪案——“天安门自焚”的制片人,“天安门自焚”尽管漏洞百出,还是毒害了无数的民众,导致了中共对法轮功的迫害进一步升级,无数的法轮功学员被迫害的死、伤、残;任长霞是河南原登封市公安局长,因为卖力的迫害法轮功学员,导致在高速上的车祸中惨烈丧生,死时三天都没有闭眼,她的妹妹给她阖上眼镜后,对外人讲:“过去不相信报应,(通过这件事)现在相信了报应。”

善恶有报,明明是天理,不是封建迷信,而中共为什么却要不遗余力的宣扬呢?这也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这也是近百年来很多研究共产主义的学者们研究不透的问题,但是作为修炼者的法轮功学员把中共彻底的讲透讲清楚了。

九评共产党》一书通过中共公布出来的历史史料,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还原了中共的邪教本质与流氓本性。《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一书开篇就指出共产邪灵的来源与罪恶目的:共产主义的本质是一个“邪灵”,它由“恨”及低层宇宙中的败物所构成,它仇恨且想毁灭人类。它并不以杀死人的肉身为满足,因为人肉身的死亡并非生命的真正死亡,元神 (灵魂)还会轮回转生;但当一个人道德败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元神就会在无尽的痛苦中被彻底销毁,那才是最可怕的、生命真正的死亡。“共产邪灵”就是要使全人类都跌入这样万劫不复的深渊中。

中共是共产邪灵的组织形式,它只有否定了善恶有报的天理,用谎言写就的党文化欺骗人放弃传统价值观,不再相佛,不再相信善恶有报的天理,把天理当作封建迷信自觉的抛弃时,它通过迫害法轮功达到毁灭人类的目的才能实现。

如果不是法轮功学员传播真相,人的善念与良知就不会被唤回,人被强加的“法轮功如何不好”的恶念就不会被清除,人就不能认清中共的邪教本质与罪恶目的,人就不会作出正确的选择,人就还会被中共的谎言带动着迫害法轮功,从而跌入形神全灭这样万劫不复的深渊中,生命真的被彻底销毁。

看上去是两个词语的不同表达,实质是生与死的天壤之别。中共把善恶有报的天理污蔑为封建迷信,它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毁灭人类作舆论准备,变异人的思维与思想,抛弃神佛,认同中共的假、恶、斗,听中共魔鬼的话,跟中共魔鬼走,走到地狱的无生之门,生命彻底销毁。

“善恶有报”是真正的天理,而不是中共污蔑的“封建迷信”。相信善恶有报的天理,复兴传统文化,认同真、善、忍,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作出选择,广传真相救人,神佛赐予人的一定是生路,光明大道;拒绝真相,还把善恶有报当作封建迷信,还在跟着中共魔鬼走,还在被中共谎言带动着迫害法轮功的,等到报应加身时,后悔都晚了,用“悔断肠”都不能描述那时的痛悔之情!


from 气功

2019年7月18日星期四

酌古鉴今:乳母尽忠 秦王礼祭(数文)

文: 罗义 整理 来源:

一、乳母忠义,秦王礼祭!

东晋葛洪《韩诗外传》记载:
战国末期,秦国进攻魏国,,但魏国的小公子,却因逃亡而未能捉获。于是,秦国告令魏国:“有能捉住公子的,赏金千斤;藏匿公子的,诛灭三族。”原来,是魏公子的乳母,带着他逃跑了。有人对乳母说:“献出公子能得重赏,你知道他的下落,应当去报告。”

乳母正言厉色地说:“我不知道公子的下落,即使知道,我宁可死,也不会去报告。我听说义不叛道,勇不怕死。凡是为别人的,都尽力让他活,而不会尽力让他死。我难道可以见利忘义、贪生怕死吗?”

于是乳母就带着公子,逃到山泽中。秦军发现后众箭齐发,乳母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公子,身中十二箭,终于未让箭射中公子。

秦王听说后,以隆重的仪礼,祭奠乳母,并封其兄为大夫(官职名)。

二、不辨“饧”“锡”

陆深《金台纪闻》记载:
金华地方的戴元礼,是明朝初年的名医。他曾被召到南京。在南京,一次,他看到一户医生家,被前来求医的人,塞得满满的,主人应酬不暇。戴元礼猜测那医生一定是医术高明,便盯着眼睛看,只见那医生按方子发药,都没有奇特的地方。他回家后感到奇怪,就每天前去观看。偶然见到一个求药的人,已经离开医生家,那医生追上来告诉他说:“临煎时,在里面加一块锡。”说完,挥手让他走了。戴元礼这才大奇,心里想:没有把锡放在药里煎的方子!特地向那医生请教。那医生回答说:“是古方子。”戴元礼请求看看那本医书,一看,那医生说的“锡”字,原来是“饧”字。戴元礼急忙为他纠正。唉,医生不分清“饧”“锡”二字,而为人治病,社会上的人,怎么能够不谨慎呢?

三、误认了丞相的马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记载:
卓茂曾经驾车出门,有人认为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问他道:“你丢失马多长时间了?”那人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这匹马跟他几年了,心知这马不是那人的,但仍然解下马给他,自己拉着走了。将走的时候,他回过头来,对那人说:“如果不是你的马,希望你到丞相府,把马送还我。”某一天,那人从别处得到了自己丢失的马,就到丞相府,归还了卓茂(丞相)的马。

四、焚券了债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记载:
李士谦,字子约。北魏时曾为广平王参军,入北齐、隋,不再做官。待人慈爱,善谈玄理,死时,闻讯者皆为其流泪。

隋朝李士谦,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了同乡的人。刚巧,这年粮食没有丰收,借粮的人家,无法偿还。李士谦把所有的借粮人请来,摆下酒食,招待他们,并当着他们的面,把债券都烧了,说:“债务了结了。”

第二年粮食大丰收,借了粮食的人,都争着来还债,李士谦一概拒绝不受。

有人对他说:“你积了很多阴德。”李士谦说:“做了人不知道的好事,才叫阴德。而我现在的行为,都是你知道的。怎么算阴德呢?”

五、不识石榴

隋侯白《启颜录》记载:
隋朝时,山东的郑元昌,是个有权有势的人,平素喜欢不懂装懂。有一天,他参加宴会,高踞首席,宴会很丰盛,还有许多水果。他不认识石榴,但又不肯放下架子问人,便装出内行的样子,带皮就啃,觉得又酸又涩,就对主人说:“这个红馍馍,好像没煮熟,你们得把它再煮一煮。”

六、里母辨诬

东晋葛洪《韩诗外传》记载:
有一位妇人,与同里的一位老妇,关系很好。有一次,这位妇人被怀疑偷了家里的肉,她的婆婆十分生气,便将她赶出家门。

这位妇人心中十分委屈,便去告诉里母。里母听完她的哭诉,说:“你先慢慢走,我马上让你婆婆叫你回去。”

于是,里母捆好一团乱麻,拿着去妇人家讨个火种。到了以后,对妇人的婆婆说:“我家的狗,因为争一块肉,互相撕咬,结果咬死了一只,现在,我借个火去煮狗肉。”妇人的婆婆听了,心中一怔,这才知道媳妇是清白无辜的,急忙派人去把媳妇追了回来。

七、兄弟友爱

北齐》记载:
时,江陵有位名叫王玄绍的人,有两个弟弟,一个叫王孝英,一个叫王子敏。他们兄弟三人,相互特别友爱。一个人有什么好吃的,三个人一定要聚到一起吃,不会有谁先偷偷地尝一口。兄弟三个人平时虽然都非常勤勉不怠,注意互相友爱,但是相见后,仍然感觉自己做得很不够。

后来,江陵陷没,王玄绍因为身躯魁梧,被贼兵包围在中间,两个弟弟都争先恐后地用自己的身体,遮挡哥哥,要求代替哥哥去死。但是,最终也没能把哥哥解救出来。于是一起死去。

八、朱国桢不问吉凶

明代 朱国桢《涌幢小品》记载:
有个姓程的人,擅长术数之学,拿着某老师、某朋友的信,到我(原文作者朱国桢自称)家,要给我

我说:“不要谈论,先吃饭去。”那人有点吃惊。吃完饭后,我接着说:

“我是个蠢人,做秀才时,并不占卜以问吉凶,为什么呢?因为得了好兆头,未必是好事;得了坏兆头,未必是坏事。再说,一个穷书生,不计较在什么地方,多花些力气。又譬如说,本来有好事而得了坏兆头,预先发几天愁;本来是坏事而得了好兆头,日后使人失望,烦恼就更厉害。所以,我就只听信天命,不占卜吉凶。”

那人默默不语。临别时,求我写封信推荐他,我说:“我平生很少与人交往,我只有一个老师、一个朋友,我给他们的信,已经先写过了。”

那人一句话不说,走了。


from 气功

2019年7月17日星期三

【24节气中的修行故事】“小暑”心静自然凉 好坏一念生

作者:俞元

至,盛夏始。现代人用空调避暑,虽爽却不健康。的避暑方法多样,合乎自然养生,更充满浪漫雅趣。

寻常百姓,喝凉茶,清热、解渴、降火;摇蒲扇,风速自控,活腕动臂,舒筋活血;卧草蓆,天然透气,凉而不冰;睡瓷枕,“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贵族富贾,枕“玉枕”,优雅华贵,利血脉,安魂魄,养颜目;“水帘屋”,引水屋簷上,滴下道道水帘,清心凉爽;“空调井”,室内挖深井,复孔盖,地下凉气上冒……

文人墨客,李白“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陆游“携携杖来追柳外凉,划桥南畔倚胡床”;孟浩然“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然而最牛的避暑方法则是一种境界,你有钱有才华也不一定能做的到,那是心静自然凉。白居易诗:“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自凉”。

人的心念能影响一个人的身体状况,还能影响他周边的环境呢。这个周日早上,我来到泊在路边的车旁,只见 我前面车辆的车身、车窗上满是鸟屎,我车边的人行道上也是一坨坨的鸟屎,唯独我的车干干净净的,没有一滴屎尿,再次见证了李洪志大师在《转法轮》中讲的“好坏出自人的一念”的法理。

昨天(周六)早上,我发现停在路边的车惨被鸟屎“刷爆”,车身、车顶、甚至门把手,满是黑的白的黄的鸟屎,我前后的几辆车无一幸免。可恶的鸟,到处拉屎!我抬头看看高耸的大树,恨不得自己像鲁智深一样能“倒拔垂杨柳”,心中充满了对鸟的厌烦。

突然间,我一下惊醒了:哎呀我是修炼人,心态应该是祥和的,怎么遇到点麻烦就受不了?哪来这么多的怨气呀?我把心放平静下来,回家拎了一大桶水,把车打扫干净了。我忍不住又抬头看了看大树,心想:我这车放在这儿,会不会再次被鸟屎袭击?我是不是要挪个地方呢?我正犹豫着,突然想起《转法轮》中的一句话:“咱们就讲,好坏出自人的一念,这一念之差也会带来不同的后果。”我立刻归正自己的念头,心想:“没事,放在这儿肯定没事!”今天一看,果然没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空间场,人自己的因素能改变自己的环境。如果我们总是能保持一个祥和的心态,慈善的念头,我们的空间场就会越来越光明,我们做的事越能被别人接受,阻碍、麻烦也会少。好自己,从起心动念做起。


from 气功

孙思邈:修炼之道 以德为本(5)

(接上文

顺应天道 以德为本

运有困顿、通达之变,重在困境时能始终秉持德信,后来方能致通达之境;行有善恶之分,贵在能持善不改,如此则善果必佳。

当时的名士宋之问、孟诜、卢照邻等都以待师长的礼数来尊敬

卢照邻曾向他学习修身之道、天文、医术等,是当时著名的“仙宗十友”之一。他向孙思邈请教:“名医治病,它的道理如何呢?”

孙思邈回答说:“善于顺应天道规律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善于对人体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要以天的道理为依据。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犹似轮转。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而成霜雾;张扬就是虹霓。

人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行夜寝,呼吸精气,吐故纳新。这就是人身的自然规律。阴阳之道,天人相应,天人相通,人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人身的阴阳失去常度时,身体表面会出现各种不正常的状态,根本原因却在形体内。

天地也是如此,星辰偏离轨道飞行,日月的运行出现错乱,寒暑异常,江河干涸,都是因为偏离天道的规律。良医治病,用药疏导,用针剂拯救;圣人济世,用道德调和,用政事辅助,使一切归于天理正道。所以,人体可以调节,天地有可以消除的灾。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他指出良医:“要以济世救人为怀,不求功名利禄;行事果断,且用心要细;心智要圆活,行为要方正;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孙思邈把医德规范放在从医的首位,指出学医的动机要纯正,必须具备“人命至重”和“志存救济”的高尚医德。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他还写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把自己的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他本人也是以德修身,,他将常见的疾病药方,刻在石碑上,立在住所路旁,让人自己照方治疗,不取分文。

孙思邈善参天地与人质的同一性,提出做人要以修身、养德为第一要旨。他的学生向他请教修身养性之要,他回答说:“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是以太上畏道、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

孙思邈认为做人要恪守天道,修德积善。广积善德、心地善良,福泽自然长久,必然身心健康、长寿;性既为善,内外百病皆不生。如果心性不善,即使吃灵丹妙药,也不得长寿;如果违背天理行事,什么药也无济于事。所以做人最重要的是修德。

唐代魏征等人受命编修齐、梁、周、隋等五代史,恐怕有遗漏,多次向孙思邈请教。他用口传授,就象亲眼所见一样,人们都感到很奇异。东台侍郎孙处约,曾经带着五个儿子孙侹、孙儆、孙俊、孙侑、孙佺去拜见孙思邈。

孙思邈说:“孙俊应当首先显贵;孙侑应当显达得较晚;孙侹的地位最高,灾祸出在执掌兵权上。”后来都象他说的一样应验了。太子詹事卢齐卿,小时候向孙思邈请教人伦的事情,孙思邈说:“五十年后,你的官职可达一方诸侯之长,我的孙子会成为你的部下,你应当自律自重才是。”

卢齐卿后来做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是徐州萧县的县令。他当初对卢齐卿说这话的时候,孙溥尚未出生,而他已预先知道了孙溥的事情。孙思邈通晓古今,一生好道修道,善于推算天文历法,很多事先知先觉,在他身上发生了许多神奇的事情。

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修炼得道 返本归真

孙思邈感叹世风日下,世俗之人追求名利,巧取豪夺,贪得无厌,最后放纵而亡。孙思邈说,只有修养“道德”,不祈求善报,而自;不祈求长寿,而自延寿命。

人与生俱来有生命“三宝”:精、气、神,生命“三宝”是人的三个法宝,可形成多层“保护屏障”,抵抗外邪,养护生命。其中,“”(神)是人真正的主宰,来源于“神”的世界(天国),所以人的“元神”与“神”的特性一样,是神圣、纯真、善良的;而且“元神”的层次最高,组成的粒子最小,能量最强,保护生命的能力最大。

“元神”虽然来自神的世界,具有神的能力,但是因为人还有业力与自私、不善的思想;就是因为人有这些自私、不善的思想隐蔽阻碍善良的“元神”,使“元神”无法发挥强大护卫生命的能力。如果人能重德,去除不好的思想,例如自私心、妒嫉心、争斗心等等,就能显现出“元神”强大的威力,护卫生命;所以重德可以发挥“元神”的能力,比吃仙丹还有效。

养生的进一步就是,修炼更要“重德”,而且标准更高。孙思邈最后修成真人。永淳元年(西元682),孙思邈早起沐浴,整齐衣冠,端正而坐;告诉子孙说,“将升无何之乡,臣于金阙。”意思是:我将升天,在天庭为官。说完一会儿就断气了;但是去世一个多月,容貌都没有改变,把尸体放入棺木中,轻得就象衣服一样,因为“已尸解矣”(《云笈七签》)。道家成仙有两种主要方式,黄帝是乘龙白日飞升,孙思邈是“尸解”,就是一种“假死”的方式,其实他已经得道成仙了。他再次上山修炼去了。

(全文完),转自


from 气功

相国贾耽是谪仙 道士笑劝早归位

文:荣归 来源:

传说相国贾耽是一位时就有神通,可以与神仙沟通。

的相国贾耽,是唐朝玄、肃、代、德、顺、宪宗6朝元老。他任滑州节度使时,曾让人做鹿皮服饰一套,挑选一名行动轻捷的男儿,拿出一封封了口的交给他说:“你去某山中,寻找张尊师,把这封信送给他,不管路途远近。”使者领命,带着干粮走了,他心里很害怕。进山后,大约走了一百多里,途中荆棘深险,无不经历。他来到一座山峰,半山腰石壁高耸挺拔,看见两个正在下棋。使者就拜见道士说:“贾相公派我来送信。” 道士打开信,看后大笑。答复了一封书信,并说:“传话给贾相公早归,为何如此贪恋富贵?”使者怀里揣着书信返回。贾公非常高兴,厚赏了使者,使者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

他又曾经命令一个健壮的军卒,下到枯井中去取文书,果然得到数轴书,都是道书。他于是派十几个人抄写,刚写完,就有一道士突然进来,叫着贾公的姓名骂道:“竟敢偷书!”贾公向他道歉谢罪。道士说:“再放回去。”

郑州仆射坡东有一座佛塔,贾公就派遣使者怀里揣着公文通牒郑州,在这座佛塔内取一只白鸦,取后把佛塔封闭。果然抓得一白鸦,用笼子装着送给了贾公,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贾公是被贬谪的仙人,他的事迹很多,这是比较典型的三件事。(出自《逸史》)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中的衣服也是虎皮裙。里面有什么道理我们不得而知。贾耽是神仙必然知道原因。或许有一天会有人揭示出来吧。


from 气功

2019年7月16日星期二

高卢雄鸡——法国,法国人只需十件衣

从蒙田到笛卡尔,从巴尔扎克到莫泊桑,从达·芬奇到米开朗基罗,从路易威登到香奈儿,从埃菲尔铁塔到卢浮宫,从法国鹅肝到戛纳电影节,从巴黎时装周到法网公开赛……哲学、数学、文学、艺术、时尚、美食、体育,世界上好像没有哪个国家能像它这样文武兼备、内外兼修。它就是欧洲大陆上象雄鸡一样站立的法兰西。

“高卢雄鸡”的来历

上,罗马帝国把现在的法国叫做高卢(Gallia), 把高卢人叫做Gallus,而Gallus在拉丁语里的另一个意思是“雄鸡”。从20世纪80年代起,高卢雄鸡被当作法国足球队和橄榄球队的标志,由此使得“高卢雄鸡”举世闻名。无论是王室还是民间,都将“高卢雄鸡”当作是法国的不二象征,高卢雄鸡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邮票与硬币上。

80%以上的课和美术有关

法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幼儿园80%以上的课程都和美术教育有关。给孩子买得最多的玩具是手工制作用的材料,他们喜欢在墙壁上贴上可以绘画的纸张,或者在室内很多地方放置一些供宝贝绘画的工具,以方便宝贝随时作画。法国幼儿园很重视培养宝贝的创意性,因此,老师经常会要求小宝贝用画笔或语言描述他们亲眼所见或者感觉到的一切,并鼓励宝贝通过联想找到感觉,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难怪法国的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和奢侈品在全球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趣闻:的儿子被法国图书馆婉言劝退

一年夏天,台湾艺人林志颖带着儿子Kimi到法国里昂去旅游,恰好赶上读书节,当地最大的市立图书馆开展了一项活动——两周内,谁读书最多将有一份大送给他。Kimi十分刻苦,放弃了一切活动,一周后,他读会了三本书(经过市立图书馆工作人员考核确认),而别的法国孩子一本也没有完成。林志颖十分高兴,鼓励孩子再接再厉。这时工作人员带着一份礼物来了,对林志颖说:“希望你的孩子放弃这次读书活动,礼物可以先发给你。”林志颖很惊讶地问:“还有一周呢,为什么提前给礼物啊?为什么让我孩子退出?”工作人员说:“因为你的孩子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想争,没有感觉到读书的乐趣。读书没有功利性,他这样疯狂地读,要是得了奖,会给其他孩子做出不好的榜样。所以,我们提前发给你礼物,他退出了,别的孩子就没有了忧虑感,才会用心去感受读书的快乐。”

林志颖原本有些愤怒,但是听完了工作人员的话,不由得连连点头,最后连礼物也没要,很诚恳地主动让儿子退出了活动。这件事对林志颖触动很大,他对朋友感慨道:“这次法国之行让我明白了,读书就是放松,就是享受,孩子读书仅仅因为读书快乐,就这么简单。”

从小被规定甚至被强制读书的中国人,在长大后继续保持读书习惯的很少。而这些从小享受读书乐趣的法国人却将阅读的习惯保持终生,火车上、地铁里、机场中……凡眼光所及之处,法国人几乎都是每人手拿一本书、一份报纸、或是一部kindle,旁若无人、专心致志地阅读,沉浸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感受快乐、悲伤、愤怒或平和,它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手机上那些碎片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

“小姐,您挑选好了吗?”

法国对待孩子最大的特色是平等和尊重。即便是小宝宝吵闹,他的父母也只是用平等的口气说,你要安静一点。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父母都不会先指责孩子,而会先问事情的原因和孩子当时的想法。听完事情的经过后,家长会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教育,通过对话使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然后主动地去做。

在法国,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房间的装饰也由幼儿自己设计,孩子买、买玩具甚至是交友,都由孩子自己做主。在面包房里,一个售货员会对一个挑选蛋糕的小小孩子说:“小姐,您挑选好了吗?”孩子从小就被人平等尊重,他同时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在人生大事上也是如此,有人开玩笑说,法国的孩子选对象哪怕选了只猪,父母也不会当面打击。关于职业选择,父母更是尊重,很多小孩立志做厨子或园丁,父母喜笑颜开地支持。

《法国人只需十件衣》

一位留学巴黎的女孩写了一本书,瞬间红遍了国外的各大畅销榜。这本书叫做《法国人只需十件衣》。在时尚之都巴黎,每天都有各种新款设计层出不穷。

生活在时尚中心的人们,怎么会只需十件衣呢?

法国人活得精致,但不铺张。在法国,没有人会因为你拥有昂贵的物品而更看得起你,也没有人会因为你淡泊物质而另眼看你。

在有些法国人家中,可能有一套昂贵的餐具。用精致的方式吃饭,是对生活的尊重。但他们很可能没有车。因为巴黎四通八达的地铁,足以满足任何的出行需求。

一个23岁的法国女孩如果拿着LV包包会被认为是很可笑的事情,究其原因,可能更多的是法国人对“令人羡慕的事”的定义不一样。

一个中国留法学生曾统计过,中国满大街都是iphone6的时候,他们班上13个人,只有3个人用苹果手机,一个人用的碎屏5,一个人用的碎屏4,还有一个人用的碎屏3……总之在法国,你会发现,大家使用的手机都不那么贵,而且很多人的手机屏幕都有裂缝。只要能用,坚决不花钱去修去买新的。在国内,无论月薪3000还是30000都觉得不够花,因为总是会去跟人攀比。在法国,却感受不到这样浮躁的压力。

法国高中生考试题

“法国人浪漫吗?”在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的一场座谈会上,几名在法国留学多年的中国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纷纷摇头,他们表示,法国人最大的特质不是浪漫,而是理性和思辨。

看看2015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题:
文科:1、尊重一切生灵是道德义务吗?2、是过去的经历形成了现在的我吗?

理科:1、艺术品是否总是蕴含着某种寓意?2、政治是否可以不受的约束?

难怪中国学者许纪霖看后感叹:“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法国有这么多哲学家,而中国只能盛产应试者了。”

来源:新生网  更新:2019年7月16日


from 气功

古代妆容真长这样?来听听面靥、斜红、花钿的历史

作者:爱丽Ally,来源:爱丽Ally youtube频道。
古代妆容真长这样?来听听面靥、斜红、花钿的历史

你可能经常在古装电影和电视中见到演员的额头上有这样的装饰,它的名字叫作花钿

其实我脸上的这几个装饰,每一个都有它特别的叫法,而且背後都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讲讲脸上这些装饰的名称还有它们的由来

我是爱丽Ally,藉由衣冠之美,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精髓。

——————————————
#花钿 #斜红 #妆容
——————————————

: Five Thousand Years
: Five_Thousand_Years
English Channel: https://goo.gl/dnFnE3

——————————————

摄影: Jimmy Xie
https://www.jimmycxie.com

古代妆容真长这样?来听听面靥、斜红、花钿的


from 气功

孙思邈:修炼之道 以德为本(4)

(接上文

为善之报 如影随形

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在中华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称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孙思邈以德养身,以医药济世为怀,不慕功名利禄,他在《千金要方》中,把“”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医德高尚。他是名副其实的“千古药王”。

有一天,孙思邈正在一座高山的唯一小路上行走,抬头一看,一只挡住去路。要逃跑已来不及了,只能不知所措地愣在那里。没想到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而是半跪两条前腿,连连给孙思邈叩头,然后又张开大口给他看。

孙思邈看到老虎瘦骨嶙峋的身形,又看到老虎的这些超常的举动,他断定老虎是生了病来找他看病。

孙思邈大着胆子上前去看,只见老虎的处肿胀厉害,细看有一根骨刺横扎在咽喉上下两端,他不顾危险用一根铁棍把虎嘴支住,防止治疗时它因疼痛而咬下造成伤害。然后拔出骨刺,割除烂肉,上上药,取下铁棍。老虎掉转头跑走了,孙思邈并不介意它的失礼举动,只是如释重负般地笑笑。

这座山太大了,用了半天时间才来到山脚下。正走着,又见一只老虎迎面跑来,还没等他回过神来,老虎已跑到面前,放下嘴里叼着的东西,连连给他点头,然后几步一回头地走远了。他拿起老虎放下的东西一看,原来是鹿胎膏,这可以说是药中至宝,打着灯笼也难寻的治病瑰宝。他相信老虎是通人性的动物,也懂得如何报恩。

又有一天,孙思邈正在路上行走,突然天降倾盆大雨。接着随着一声大响,一条巨龙落在面前。他简直被这意外的场面惊呆了,还没等他缓过神来,巨龙便探着头张着嘴,用一只龙爪指着自己的嘴让他看。

这时已风停雨住,他双手把住龙头,往嘴里仔细看去,见咽喉处有一个馒头般大小的肿块,并且已开始溃烂。他决定立即实施手术,先用铁棍支住龙嘴,再用刀子割除烂肉,然后上药取下铁棍。

巨龙上下张了张口,感觉好多了,向他点了点头。又一阵瓢泼大雨,巨龙借着雨势,驾起云雾腾空而去。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孙思邈来到一条河边,发现河水清可见底,也就是半尺来深的水,但河面很宽,足有二里地远近。他挽起裤子,脱下鞋开始淌水过河。正走到河中心,突见上游排山倒海般的洪水滚滚而来,前跑后奔都远远来不及了。

他象泥塑木雕般的站在那里忘了迈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耳边听到惊天的一声巨响,一条巨龙横在河流上游,水不断地往上涨,却不见往下流。他这时已来不及多想,赶紧跌跌撞撞地跑到河对面的高岸上。

这时他向“龙挡坝”处一看,水简直象小山一样高。忽然,巨龙借着水势一跃而起,激起冲天巨浪一泻千里地向下游冲去。他倒吸一口凉气,想到是因自己救龙一难,龙反救自己一命,为善之报真是如影随形啊!

(待续)


from 气功

天涯寻法:公主桃核

文:石方行 来源:正见网

说起北京的,天下人都知道这是中国社会最后最辉煌的地方。如果说北京作为辽、金和元明清的都城,而紫禁城就成为都城的中心,是整个政权的政治与文化的核心。

现在的紫禁城是明成祖在元朝皇帝的皇宫基础上建造的。紫禁城主要是明清帝王及后妃的居所。

紫禁城的建造基本上是按照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建造的。这一点可以参看正见网和大纪元新闻网上相关文章,咱在正文故事中只是略作披露。

紫禁城自从建成之后,也经过很多次火灾与兵乱,很多部份也多次重建。

2016年的一次暴雨中,故宫的排水系统发挥了极好的优势,而走出故宫却是另一番景象。(详见《北京暴雨故宫未积水 600年排水系统受夸赞》一文)

说到明成祖,我们顺便聊一下建文帝。建文帝当政的时候,施行仁政爱民的政策,后来因为削藩,从而引起靖康之变,才有明成祖朱棣的当政。关于在这场政变更迭中建文帝的下落,历史上一直是迷。

其实建文帝的一个副元神是一位佛陀。所以他在世上比较仁慈。至于说失去江山,这也是历史早有安排的事情。剧本排好了,到某个时刻就这么演绎。因为有了靖难之役,北京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的首都和中心。当初元朝时作为首都,一方面时间比较短,另一方面元朝毕竟是蒙所建立的,那在广大汉人心中对这个首都的认同程度很有限。而且当时的北京发展程度有限。虽然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把北京描写的如天堂一般,那是将北京与西域或者欧洲的一些城邦国比较。当时北京与江南的富庶城市无法比的。还有一点这里也涉及文化问题,蒙古文化与汉文化,虽然都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作为都城而言以哪部分文化为主留给今天的人,这也是神安排好了的。包括满清入主中原,满族文化中其实也容着蒙古的文化,在清朝时期被统治者带到紫禁城。

写到这里我突然看到一种景象:满清的满蒙文化位于东北,在北京因为大明一朝也融入了汉文化的先進、成熟的特点,经过二三百年在北京紫禁城的不断融合,这不正好象征了中华神传文化的未来走向嘛!这也预示着,来自东北的圣人会把中华文化(包括汉、满、蒙等一切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都融在一起,再造辉煌嘛!

如果说轩辕黄帝开创了五千年中华神传文化,并在与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交战中促進了民族融合,并成为中土境内各民族的始祖,那当延续两千多年的王朝时代落幕的时候,这个最后王朝自然会有着大一统的特点,民族融合、疆土广大,而且会来自东北。为什么会来自东北?因为下一步的历史大戏会在东北这历史上开发较晚换句话说,就是有开发潜力的地方来演绎。而台湾成了中华神传文化精华的避难所。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在东北侵华最终导致中共首先在东北做大,最终在文化和行政上殖民了中土。这个很好理解,执政者用外来的“马恩列斯”西方共产邪恶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土上的事情,那不算殖民是什么?

东北是大清的发祥地,日本侵华的基地,和中共最先殖民之地,更是的发祥地。期间的一切正面负面的表现,都是为今天传所用的。

话题不往远说。在南京陷落的时候,宫内大火,建文帝化妆出走,这本身也是在其他的神护卫着,出家修行。明成祖当时也不相信建文帝会死,所以后来派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目地之一就是寻找建文帝。另外一个目地扬大明国威。根本目地是让所到的国家仰慕于中土的文化,为了将来主能更好的认识在中土所洪传的救度众生的大法。在这个过程中,中土人士除了与所到相关国家、部落進行商业、文化交往之外,其实少数人也必然因故与当地人通婚,繁衍,让中华文化四处扎根,让那里的人们与中华文化结下更深的救度之缘。

说到建文帝,咱再简略的说说顺治皇帝。顺治皇帝是满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雄才大略,据说还能堪舆地理,为自己和后人选定风水好的陵墓(清东陵),后来因为一位妃子的逝去而郁郁寡欢,人们说他为情所困,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在妃子去世之后很难过这是事实,这只是他在还前生所欠下的情债而已。还完之后,他也没什么牵挂的了。后来有人说他最终出家,有人说他在紫禁城去世。其实那位妃子的英年早逝,是给顺治一个提醒:人间无常。他真正的设身处地的感受到这些的时候,他已经彻悟人生。

人们总是对修炼有很大误解,觉得一个人在人生当中遇到很大的挫折,才会在僧道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其实根本不是那样。人世中的所谓挫折只是一种“引子”而激发出生命心底那种佛性,从而踏上寻求真理之路。

满清的皇族一般都信佛,都有很好的佛缘,顺治的来源和悟性都很高,当他看到这一切真的都是无常的时候,他也就顺势走入了修行。而作为大清皇室而言,一位皇帝连皇位都不要了,要出家修行,这面子上也过不去,有损于皇家的威严,所以只能说顺治驾崩在紫禁城。

要写正文之前,咱先说说汉武帝的一段故事作为“引子”。在一本叫做《汉武帝内传》的古书中记述了,母从昆仑山到汉武帝的宫殿,摆下宴席,后来甚至请汉武帝吃桃的事情,“……又命侍女索桃,须臾,以鎜盛桃七枚,大如鸭子,形圆,色青,以呈王母。母以四枚与帝,自食三桃。桃之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录核。母曰:‘何谓?’帝曰:‘欲种之耳。’母曰:‘此桃三千岁一生实耳,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如何!’帝乃止。”这段不用翻成白话,一般人都能看懂。作者是借着西王母的口说出仙桃不一般的生长经历。这还没完。汉武帝虽然没有把桃核留着种,但看来还是留作纪念了。后据《宛委余编》记载:“洪武时,出元代内库所藏蟠桃核,长五寸,广四寸七分,上刻‘西王母赐食武帝蟠桃于承华殿’十四字。”这据说是西王母或者与西王母有关事迹的最后一次出场。在以后就没有关于西王母和其事迹的记录了。

为什么要引用这两段古籍中的记载?因为我今天要把这个桃核的故事“续述”一番。

在明朝有一位修行不嫁的公主,这位公主是明朝第七任皇帝景帝的女儿,后人不知她生卒时间,只知道她没有嫁人而走入修行。我们今天就说说她的故事。

这位公主自从出生就与别人不同,别的孩子都是锦衣玉食,而她对这些都不喜欢,就喜欢清静。当时有个老经常照顾她。老仆人经常给她说古代的一些修行的故事。当时宫里其实也比较乱,皇帝经常忙于政务,国家也处于危机之中。她不管这些,从小只是想一心修行。别的也不多想。后来听说内府库中有西王母曾经赠给汉武帝的桃核(数枚),她想拿出一枚来看看。开始父皇不答应,后来经不住她再三恳求,也就答应下来。当她把一枚桃核拿在手中的时候,无意中对桃核说:“西王母你在哪里呀?我现在也想修行!”没想到桃核那里竟然传导过来一个小童子的声音:“我这里是西域的昆仑山,我们这个群体里现在有一百二十人修行(不是说整个昆仑山只有这些人修行)。最年长的八十多岁,我是最小的今年六岁。”公主开始有些吃惊,抬头望望四周的宫女和太监,她们似乎都没有听见这个声音。她想也许我与桃核有缘,而别人是听不到的。于是将桃核拿到自己的房间里,关上门,拿出桃核与对方说话(用思想,不用嘴)。公主想,还是让年岁大一些的修行人说吧,他能懂的事情多一些。于是对桃核说:“让那位年岁最长的修行人跟我聊聊吧。”那边就出现一位老修行者的声音“你想知道什么?”公主好奇,就问:“那个小修行人说,你们这里有一百二十人在修行,你说说他们的名字好吗?”那位修道人说:“你找笔墨。”公主找来笔墨,那位年岁最长的修道人就把那一百二十人的名字一一说出。公主边写边吃惊,在名字中竟然有两三个与自己认识的人重名!末了对方叮嘱公主,“莫忘来世的使命!”说完声音就隐去了。

公主多次想拿出桃核并再与之对话,对方却不再应答。公主无奈,只好自己静静的思考,并寻找修行之法。

说来也奇怪,自从公主拿着桃核与昆仑山的修行人沟通之后,不久她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象和知道一些事情的因由。

比如在皇宫游走之际,看到从南方运来的高档木材,她就能看到这种木材是什么样的神安排的,有着什么样的特点;一座大殿从地基到房檐、回廊、屏风等等都是天上哪里的风格的表现,以及某些能工巧匠在建造的过程中,哪些神仙给予的智慧。再看一间间宫殿内的各种装饰、桌椅板凳、屏风家具,包括陶瓷、刺绣等等无不蕴含着神的智慧。有一次看到各种雕琢的龙的图案,她的眼前甚至出现了各种龙的聚会画面:各种形态的龙在一起宴饮,有的跳舞助兴,有的甚至还能舞剑,从此她明白龙和龙是不一样的长像和能力以及职责都是有区别的。而人间一些工匠在神的安排下做出了这些“工艺品”(泛指紫禁城中的一切人造物)在表面上都是符合中华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理念。

望着这些琳琅满目的一切,公主想:神安排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让人们敬畏神的智慧和能力,有没有更深的意义?她因为此事问了很多人,包括一些宫里的有名的道士。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直到有一天,南方進贡过来一些珍奇水果。皇帝赏给王室成员都尝一尝。当这位公主拿在手里的时候,不经意的看到这样一幕:一位伟大的神手里拿着几枚种子,一边说:你们下到人间一定要坚持等到创世主来人间传大法这一天,到时候你们也有救了。一边将这些种子撒到人间。在人间这些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受当时环境和气候及病、虫、野兽等等因素的限定,长得很费力,但它们铭记着那位神仙的话,顽强的活着,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它们的果实吃起来非常美味,也是進贡、送人的佳品,于是开始让这种果实传遍四方。因为它们本身带有很大的灵气,在与食客结缘的过程中,如果真的遇到有缘者或者悟性好的生命,就能明白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和意义。公主就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个。

当公主明白这一切的时候,明白了,原来一切都是为将来创世主在人间传大法而铺路。那问题又来了,怎么跟创世主结缘呢?到时候怎么才能找到创世主呢?她又是在床上辗转反侧,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遇到一个不相干的人在她面前走过的时候,经常念叨:“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共有好几次。她开始没觉得什么,后来突然想明白了:我现在身在创世主开创的文化环境氛围中,保持对这种神传文化的崇敬与仰慕,这本身不就是在与创世主结缘吗?我干嘛非得向外面去找呀?当明白了这一切,她的眼前西王母似乎出现了,并对她说:“当年为了点化汉武帝,而在他面前显现,并留下桃核,绵延后面的缘份,今朝用桃核连接上与公主之间的缘份,真的很不容易的。待到将来你(公主)一定会得到创世主的亲自传度,而且就会在北京。而且因为这茬明朝人到时候会转生到别国,你(公主)将来也会在别国为自己的亲人呼吁、奔走。”公主想多问问细节,西王母含笑隐去。

这位公主明白了这些就下决心修行,为将来真正得到创世主的亲自传度而多奠定文化和机缘吧。

今朝公主的父亲成为法轮大法创始人去北京传法的早期学员之一,后来成为义务联系人之一。九九年七月随着江某某裹挟着中共邪党迫害大法之后,她父亲也被非法重判,此时她在美国,开始为父亲、为大陆被迫害的法轮大法学员奔走呼吁。后来过了十六年他父亲被放出,但在临走出国门时被禁止出境,不知现在父女是否在海外团聚。但愿她的父亲现在一切安好。

这正是:
修行善缘桃核牵
荣华富贵不入眼
一心只为归真赴
今朝得法兑前愿!


from 气功

凤冲九霄 飞走臣服

文:玉霖 来源:正见网

是传说中的神鸟,与龙一起深得中国人的喜爱。有了龙凤呈祥的说法。那么龙凤真的只是传说吗?其实在一直是存在的,只有近期人们才发现的少了。周朝曾出现过凤,而唐朝的就养过龙。

周朝时,旃涂国进献了一只幼凤,把它装在装饰着五色玉石的华贵里,用红色的大象拉车。到了京城,凤雏被放养到饲养珍禽的园林里,每天喂给它琼浆和云实(一种植物)。凤雏刚到的时候,毛色不太鲜艳,等到周成王到泰山时,凤的毛色变得异常光彩艳丽。中国本地的飞禽走兽全都不再鸣叫,皆臣服于这只从远方而来的神鸟。等到周成王驾崩,凤直冲云霄飞走了。

周朝时期其实算是人神同在的时期,才有这样的奇迹。我们常常认为《封神演义》是故事,是虚构的。其实那时的社会就是那样的。今天的人们把这叫作神话。

原文:
周时,旃涂国献凤雏,载以瑶华之车,以五色玉为饰,驾以赤象。至京师,育于灵禽之苑,饮以琼浆,饴以云实。二物皆出《上元经方》。凤初至之时,毛色未彪发。及成王封泰山,禅社首之后,文彩炳耀,中国飞走之类,不复喧鸣,咸服神禽之远至。及成王崩,冲天而去。(出自《拾遗录》)


from 气功

2019年7月15日星期一

孙思邈:修炼之道 以德为本(3)

接上文
医龙救虎 德加异类

孙思邈不仅治好了无数的患者,由于他修炼有方,医德高尚,还留下了许多医龙救虎、德加异类的神奇传说。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深夜,孙思邈修筑在高山悬崖下的茅屋木门被人敲响。他打开门之后,看见门口站着一位白衣秀士,当时天空雷鸣电闪,暴雨如注,奇怪的是这位白衣秀士的衣服竟然滴水未沾!孙思邈问他:“你要瞧病吗?”白衣秀士急忙点头称是。

孙思邈让他进屋坐下切脉,之后孙思邈说:“你非人类吧?”白衣秀士一愣,随即镇静下来回答:“何以见得?”孙思邈微微一笑:“你来则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相助,静则风雷电全息。你的衣服在暴雨中丝毫不湿,加之你的脉象无不显示特异属性。如我猜得无误,你定是水府之尊——神龙吧?”白衣秀士听了连连点头,连称:“难怪真人的大名,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真是盛名之下,真实不虚!”说完就介绍自己的病症:“数日之前,我因一时饿得急了,饮食匆匆,不知什么物件一下堵塞了我的食道。于是连日来苟延残喘,只能喝些稀汤以维持生命。”

孙思邈听后,让童子提了一桶汤药放在白衣秀士座前,督促他尽快饮服,中间不可稍息,否则此病难治。

这白衣秀士一听急忙捧起桶来,就将那一桶汤药给灌入了肚中。肚中一阵翻腾,那喉头又觉忍耐不住,立即低下头来,“哇”的一声,就着那桶大吐不止。当那白衣秀士惊异地看到在那吐出的秽物中竟有一条长蛇混杂其中时,他由衷地赞到:“真人,确是手到病除!”孙思邈“哈哈”一乐道:“什么灵丹妙药,只不过一桶醋拌蒜泥而已,酸辣交加,那蛇自然待不住了。”他顿一顿,接着说:“你病根虽除,元气未复,我再为你扎上一针,即可一劳永逸。”白衣秀士听了连声称好。

孙思邈即走到他的背后,取一支尺余长的金针,对准他那顶心偏后的位置猛然扎下。那白衣秀士一声吼叫,即化出原形——真正一条银光鳞鳞水桶粗细的巨龙。软瘫盘结在地上动也不能动一下。那银灯似的一对大眼,定定地瞅着孙思邈。孙思邈说:“我金针拔下,你即腾身向屋内石壁猛窜。如能穿此山岩石壁,腾身云中,你的元气也就真正恢复了。”说着话就伸手拔下那龙身上的金针,喝道:“快穿石岩!”那白龙扭动身姿即向那石岩窜去。很快在那石壁上没入身形。那石壁上从此也就留下了一座宽阔幽深的巨洞。

不一会儿,空中传来白衣秀士的声音:“真人德加异类,为神仙之榜样。我即返还府,防涝救旱,永为人类造福!”孙思邈打开门来,只见空中一道闪电,白龙身形在云际中晃动之后没入茫茫的天空之中。

孙思邈在一次下山医治病人之时,返回途中忽见灌木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尽管这位修道之人已经超然物外,对生与死都看得很平淡,但是猛然出现这种情况,孙思邈仍然大吃一惊。

那猛虎也似乎知道孙思邈误会了它,行至距离孙思邈三尺远之处,即收拢两只前爪,趴伏于地,似在模仿人的叩首之状。孙思邈感觉奇怪,心中暗想:难道这山大王要求治病不成?于是问道:“你这老虎难道身上有什么毛病,需要我治疗吗?”只见那虎将头在地上连叩三下。

但是,此时孙思邈却想到:龙王是神灵之种,兽王可是残忍之类。虎饿食人,人人均愿手刃之而后快,我岂能救之以治成助纣之实?就对它说:“我生平有三不治,恶棍不治,妖邪不治,残害人群者不治。你是山中凶兽,我为你治好病,不就是帮助你去害吗?”说完即昂首挺胸向前走去。

那猛虎紧紧地跟着他,用嘴轻咬他的衣角,口中“呜呜”有声,眼中竟也有泪水“哗哗”流下。孙思邈是修道之人,慈悲无量,见虎如此也心生伤感,不禁落泪。即止步说道:“你定要我为治病亦可,但要保证今后决不伤生害命!”那虎即放下他的衣角,象羊一样趴伏地上,点头应许。

孙思邈又说:“人类亦多有言而无信者,为防你亦有此毛病,你每天需要到我面前张嘴将牙齿给我检查!”那虎亦点头应许。

于是,孙思邈为那只虎治好了病。

这虎也真重信义,每天跟在他的身前身后护卫。孙思邈入山采药,它好为其背药篓、衔药锄;孙思邈出诊时,它好为他当坐骑、衔药箱,真成了孙思邈的忠实护卫兼僮仆。的郎中身上背上药箱,手上套上圆圈串铃,走街过巷,齐额头举着“丁零丁零”地摇个不停。这“串铃”据称就是当地孙思邈为兽王除疾病、用以撑在虎口中伸入手臂操作用的医疗器械。

转自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