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7日星期六

【传统文化】守信重诺 为人之本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答应别人的事,就应秉持“真”的原则,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做到,这是为人处世之本,是一种传统 美德。看一看这些不惜身家性命而谨守守信重诺做人准则的古人,真是令人由衷的钦佩。


清朝时,武进有个人叫赵仲穆,以擅长雕刻图章而出名。光绪己丑年七月,俞筱甫与赵仲穆约好,将自己家藏的四十方佳章请赵仲穆雕刻,并约好十月中旬可以拿到。九月时赵仲穆病了,到十月初还没有痊愈,赵仲穆担心延误交付图章的时限,于是艰难的开始为其雕刻,忙了三天三夜,累的疲惫不堪。终于如约将这些图章交到了俞筱甫的手上。


俞筱甫曾在浙江的西兴做官,其为人儒雅恭敬,为官清廉,从来不妄取分文。退休后,家中十分清贫,有一次,他向好朋友谭复堂借了一些钱,约好第二年年末偿还。第二年还钱的时限快到了,俞筱甫突然得了恶疾,俞筱甫为了还钱,断停了医药,然后将自己家中的琴书等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变卖掉,终于在临死前如期将欠的钱还给了朋友。


钱塘有个周舆则,在吴越之间做买卖,家中很富有。康熙辛卯年,遇到盗贼抢劫,南北往来的商人寄存在他这里数以千计的财物,全被掠夺一空。事后,周舆则拿出自己的所有财物偿还了那些客人,他说:“宁可我一无所有,也不能让客人们受损害。”客人们对他如此守信重诺都非常佩服,后来都聚集到他这里来寄存财物。


还有个人叫蔡眉人,他出生在一个大家族中,穿戴儒雅质朴,平生非常守信重诺。在病危之际,有人来询问以前曾托付给他的事现在如何了,他的家人正准备将来人推脱赶走时,蔡眉人听到了声音,他在病床上大声喊道:“死者复生,生者不愧。”意思可能是对他的家人说,我这个即将要死的人都知道做人应守信重诺,你们这些活着的人不守信重诺难道不知道羞愧吗?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敬无失 恭有礼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郑板桥是清江苏兴化人,以诗、书、画三绝而著称朝野,因生性豁达,人称其落拓不羁,风雅洒脱,却不知注重修养德行的他,同样深知“居处恭,执事敬”的道理,待人处事时恭敬有加。


郑板桥在山东当官时,台司付托于他的事,他无不恭敬谨慎的对待和处理。后来罢官回到家乡,有时有宴会,在宗族的长辈们面前,他必定致敬尽礼,没有一点不符合礼节仪式的地方。


人们觉的很奇怪,这可不像风流倜傥的郑板桥啊!郑板桥说:“《逸周书》有云‘敬事供上曰恭’,台司和尊长都在我之上,我怎敢不恭敬呢?”


孔子曾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以恭敬之心待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对待长辈或师长这就更应该恭敬了,这是知礼守礼有修养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传统 美德。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传统文化】君主的知命与不知命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历史 上有知命的君主,也有不知命的君主。他们各有不同的作为与表现,在历史上的功过与是非,也有天壤之别。


先讲一位知命的君主。公元前六一四年(鲁文公十三年),邾文公根据当时经济发展 的需要,想把都城迁到绎地,就让史祝占卜。史祝是古代负责占卜吉凶祸福的官吏,是帮助朝廷释疑解惑的。占卜的结果,史祝汇报说:这次迁都,有利于民,有利于国,但对君主不利。朝廷的官员们纷纷议论,多数主张不迁都,以免对君主不利。邾文公说:“迁都对民众有利,对国家有利,从长远来看也就是对我有利。上天生育了民众,又为他们安排了君主,目的就是要有利于民众。既然迁都于民有利,我一定会赞成的。”邾文公在位已有五十一年,年事已高。大臣们说:“根据占卜所示,如果暂缓几年迁都,君王的寿命即可延长。您为什么不停止迁都呢?”邾文公说:“人生有命,人贵知命。君主真正的命,不在于寿命,而在于命份,就是使命。寿命的长短,人自己不知道,也控制不了。但迁都对民众有利,我去做了,就是做了件大好事。也尽了我的责任,这是命份。”


果然迁都之后,于国于民,都很有利。邾文公也去世了。全国人民都悼念他、感戴他、敬仰他。当时的有识之士赞誉他是知命之君,就是说:他知道君主的使命是什么。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邾文公不迁都,或反对某大臣提出的迁都议题,他就在这个安乐窝里长住不动,他能够永远活下去吗?他不迁都,不做有利于民众的大好事,他迟早仍然会死。所以,一个常人,他想不死是不可能的。而死的价值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或遗臭万年,或流芳百世,是可以努力去选择 的。邾文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的死不仅为当时和后世所敬仰,而且为他不断的轮回 转世 未来 生命,奠定了美好的基础。


下面再讲一个不知命的君主。公元前五八一 年(晋景公十九年),晋景公因为滥杀无辜,夜夜恶梦缠身,心力交瘁,就请来相士桑田为他疗治。桑田对他直言相告:“您吃不上新麦了,准备安排后事吧。”晋景公听不进真言逆语,就把桑田赶走,另外再请名医诊治。眼看六月已到,新麦收割上来了。晋景公马上把桑田叫来,说:“你看我今天就能吃上新麦了,等我吃了新麦以后,就杀死你!”可是,就在他要拿起筷子端起碗的时候,一阵腹痛,急着要上厕所。结果倒在厕所里死掉了。最终还是没吃到新麦子。


晋景公身为一国之君,其使命是为本国民众谋福利,怎么可以滥杀无辜?相士的话,忠言逆耳,听之有益,不听也罢。但君主不可与相士叫劲,并要置人死地而后快,实在是心胸狭于针孔,恶毒犹似虎狼。真是个不知君主使命是什么的君主啊!


无论是一国之君,还是一县之长,凡是身为官员之人,都应该有使命感、责任心,都应该为老百姓做好 事,不做坏事。现在,天要灭,传、促,是利国利民之举。一切大小官员,都应该发扬邾文公利民利国的精神,选择自己美好的未来。切不可步晋景公的后尘,自私自利,妒忌残忍,导致祸国害民,自毁前程。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北周武帝灭佛受重罪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一日】南北朝时代的宇文邕(公元543-578)做了北周武帝之后,禁止佛教的传播和信仰。他死后即被判官抓入地狱,受种种苦刑。他在生前曾灭北齐,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到了隋朝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8年),有个叫赵文昌的人,忽然暴死,但心头微温,家人停尸不敢入殓。赵文昌到了地狱,见到北周武帝宇文邕,身上带着三重钳锁,非常沉痛惨苦的问他:“你还认识我吗?”赵文昌回答:“我当年是您的侍卫官,日夜侍卫着您。”武帝说:“你既然是我的旧臣,你是暂时到此,不久即可回去。你回去后,替我对隋文帝说:我原先的各种罪过都快要偿还清了,只有锄灭佛法这条罪恶,实在深重,偿还不尽,至今未可赦免。希望隋文帝为我做一些功德,我借此福佑,方可得离地狱。”赵文昌答应照办,继续往前边走。见到一个大粪坑,里面泡着一个人。赵文昌问身边带领他的人:“这人是谁?”那人回答:“他是秦朝大将军白起,罪孽还没有受完呢!”后来,赵文昌就复活了。他把北周武帝的境况和请求,上奏给隋文帝。隋文帝下令,教天下百姓交一点钱,为北周武帝做功德,请僧侣诵念《金刚般若经》,并设斋供养天下僧侣三日。还命史官把这件事写入隋朝的国史。(事见《法苑珠林》)


且不论隋文帝教百姓出钱,为北周武帝消罪,这样做管不管用;但北周武帝锄灭佛法,在地狱久久受罪,这是真的;隋文帝敬信佛法,也是真的;赵文昌在地狱所见所闻,也是真的。因为隋文帝曾经教人把这事写入隋史,有文字记载,古代人多属纯朴老实,不至于开这样一个天大的玩笑。


如果北周武帝灭佛,在地狱受罪,是真实的事,那么,今天的,从建国以来,到,到迫害,诽谤佛道神,镇压人民对佛道神的正念正信,该有多大的罪?说其罪如山,集人类万恶之大全,都还太小太少!这样一想,“”实在是理所当然。反过来讲:如果天不灭中共,那这个天就不能叫天了!--我这么一想,还真的弄懂了“天灭中共”的道理了。



本文标签:, , , , , , , ,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庾信谤佛现龟身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二日】任何人做恶都有罪。众多罪恶中,尤以诽谤佛法、破坏佛道神及他人正信最为严重。《法苑珠林》中有《赵文信》一篇,叙述赵文信死后第三天复苏,讲述他在地狱中所见所闻。


他说:我与另外数人被抓送到阎罗王处,阎王先问其中一个和尚:“你在世时修过什么功德?”和尚说:“我诵读金刚经。”阎王说:“你应升天,为何错来此处?”刚要查询,忽有天衣飘落和尚身上,引导和尚升天而去。阎王再问我赵文信,我如实回答:“未读过佛经,只喜读庾信的文章 。”阎王命人牵出庾信来。我一看是只乌龟。阎王命它现回人形说话,它现出人身说:“我由于生时好做文章,诽谤过佛法,说佛法不及孔子、老子之教;所以如今罪为乌龟身,好苦呀!”赵文信被错抓而放回,述说此事后,人们听到他的话,互相告诫:多做好 事,切勿行恶,诚意念佛,人心归善。


庾信(513-581),是北周文学家,自幼博览群书,十五岁时任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侍读。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杜甫有诗称“清新庾开府”,又称“庾信文章老更成”,可见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很高的。但是,无论任何人,不管他的成就有多高,他如果诽谤佛法,也是要下地狱,受苦刑的。庾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笔者高兴的看到:许多人在认清的邪恶,从被欺骗、被蒙蔽中清醒过来,发表郑重声明,讲:“对以前所写、所说、所做对大法、对师父不利的言行,全部作废。相信好,支持法轮大法,弥补过错。”每周都有数百位觉醒者,做出如上的严正声明。这些觉醒者的做法,实为明智之举。他们选择 了美好的未来 ,是值得欢迎和祝贺的。但还有更多的人,仍然受着蒙蔽,应该幡然悔悟,迅速猛醒为好!留给你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魏文侯讲诚信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日】战国时代,魏国的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无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国因此迅速强大起来。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猎练兵。


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宴会,魏文侯准备在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是,宴会快结束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还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对席间的众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郊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有人在等我了。”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走上来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诉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位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告诉。”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得我自己去。”那个自告奋勇的人眨着眼睛仿佛没听懂。魏文侯接着说:“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跟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到管理山林人的住处去。


战国时的魏国是很强大的,原因是魏国的国君很会治理国家,但更重要的还是魏文侯的人品让人敬重,众望所归,人心所向,靠的就是他讲诚信的美德啊。


一个人的品格不应由他的特殊行动来衡量,而应由他的日常行为来衡量。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上书救民 累世福报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四日】清朝时,钱塘的许滇生尚书家中,接连四世科第,每年的乡试中,必定有许氏家族中的人登第。明白人都说这是因为许家的祖上积了大德了。


相传,许滇生的祖上是乐亭先生,一生行善积德。起初他曾就任于陕甘两省,后来被直隶总督方观承聘请至门下任职。有一年,平凉、庆阳等数个府县闹饥荒,百姓苦不堪言。乐亭先生听说后非常怜悯,于是私自写了一个奏折,请方观承上秉朝廷,希望朝廷能够下发二十万两银子用来赈济平凉等地饥民。


乐亭先生将奏折交给方观承几天时间了,可奏折还没有发出。乐亭先生于是背上包袱准备辞职回家,方观承问他:“我待先生没有丝毫怠慢,今天忽然要辞职回去,想必是为了那个奏折迟迟没有发出去吧?”乐亭先生说:“此奏折如果能发出去,我就不辞职了。”方观承于是答应了他,在当天就将奏折发出去了。


奏折发出去后,方观承总督心中仍忧虑不安,心想,要这么多的银子,恐怕朝廷不会批准的。一个月后,奏折的批示回来了,原来皇帝看了后对此举大加赞赏,并以二十万两银子可能不够为由,又给多加了二十万两。方观承看了后大喜过望,立即亲自去告诉乐亭先生,并向他承认先前自己的过失。


就因为如此,平凉等府数十万人的性命得以保全,免遭困厄之苦。


没过几年,乐亭先生的儿子便在乡试中登第,孙子许学范、许学曾也接连成为进士,家族日益昌盛起来。有人说乐亭先生家的风水 真好,却不知因为乐亭先生心存善良怜悯,曾不惜舍弃自己的功名爵禄,以一纸上书而救活了数十万人的性命,做了这种积大德的好事,能享此福报也是必然的。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判案是非 神察秋毫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五日】胡果泉是清朝鄱阳人,他在刑部任职时,执法断案总是以仁恕为主,从来没有一点私心,于是被升为观察使。


在准备上朝谢恩的当天,胡果泉起床早了,正坐在那里打盹,忽然眼前出现一位青衣使者,说请他到官署去一趟,胡果泉说:“我马上就要去上朝了,不能随你去。”青衣使者说:“很快就回来,耽误不了你。”胡果泉便随他登车而去。


车跑的飞快,过了一大门后,漆黑一片中前方似有光亮,又走了一会儿,到了一座光明的绿瓦大殿中。胡果泉进去后,发现大殿上面正中坐着三位神官,见他来了后都起身拱手致意。胡果泉上前作揖施礼后,发现阶下跪着一人,两臀溃烂,上面坐的神官问:“这人应当暂缓实施杖刑,他控告说并没有暂缓就对他判决施刑了,因此导致他受伤而死,是不是这样?”


胡果泉回答说:“他应受杖刑是我按照惯例判决的,但是决定对他施刑时我已请了病假,我并不知情。”神官于是翻阅一小册子,发现胡果泉当时果然是请假在家中。


阶下还有一人捧着头在控诉,神官说这人的罪行应当暂缓处决,现在却处决了。胡果泉说:“他的斩缓是我判的,但决定处决是堂官后来改的。”


神官于是命人给胡果泉设座位,并好言勉励安慰他,而后便让他回去。


胡果泉走出大殿后,还是登上那辆车往回走。在路上遇到一个旧吏,是几天前刚死的,这个旧吏上前磕头对胡果泉说,自己的老母亲家中贫困,自己生前曾在纸篓的乱纸堆中藏了三十两银子,希望胡果泉能够帮忙找出来送给他的家人,还说有个官吏借了自己三百两银子,因为相好所以没立凭据,现在那个官吏不想还了,求胡果泉让他快点归还。


胡果泉醒了后,第二天,他亲自来到那个旧吏的家中,果然在旧纸篓中找出来三十两银子,又找来那个曾借过钱的官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于他,这个官吏大吃一惊,连忙将自己欠的钱还上了。


胡果泉在职期间,经常对人谈起这件事。


由此可见,人的所作所为在神的眼中可谓历历在目,天理绝对公正的。可想而知,那些以私害公,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助纣为虐、残害善良好人的官吏,他们面对阴间的律法将如何解释?如何能逃脱天理公正的审判呢?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三不宝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七日】明代朱国桢写过一篇《三不宝》的文章 ,现略述如下。


郭文通是庆都人,在明朝嘉靖末年(1522年--1566年),做了碣石卫经历官,当时出征讨伐贼寇的各路将领,都打了败仗。百姓们人心惶惶,官兵们无心拒贼,唯独郭文通军纪严明,士气高昂。贼寇来犯,郭文通把城门大开,派士兵在城门两边守卫,以静待动,凛然如泰山。贼寇观察了很久,畏慑于郭文通的威德,最后还是自行逃走了。全城百姓得到保全,对他十分感戴和信赖。有人说:这又是一场空城计,非大智大勇并大德之人,不能为、不敢为、也万万不可为!


郭文通曾经对别人讲:“我这个人,把三件事不当作宝贝:一是官,二是钱,三是命。”朱国桢对此人此语,充满激情的评价说:“嗟乎!不宝官,高士也;不宝钱,清士也;至于不宝命,则忠孝大节,皆从此出。此乃圣贤豪杰,岂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啊!”


正是:平生做到三不宝,此种官员实难找。中华确有奇男儿,郭氏文通人夸好!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忍辱消祸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日】徐受天,是吴中闾门人。有一天,他在集市上遇到一个挑粪的人,挑粪人不小心将粪倒了他一身,徐受天想到挑粪为生的百姓穷苦,谅他也不可能赔他衣服鞋子,于是便忍辱准备离开。此时,挑粪人却反而诬陷是徐受天将他撞翻的,对他又打又骂,徐受天挣脱后逃窜,挑粪人在后面追了一里多地,众人都为他抱不平。徐受天狼狈的回到家中,换了衣服洗刷完毕,妻子儿女们也埋怨他,认为他遇到这种事是不祥之兆,徐受天也闷闷不乐。


到半夜时,徐受天忽然听到外面有急促的叩门声,于是开门查看,只见那挑粪人凶巴巴的站在他面前,徐受天说:“我没让你赔我衣服鞋子,你反而骂我,我一再忍辱避让,这样够可以了,你为什么半夜又来找我呢?”


挑粪人说:“我与你前世有仇,白天因为你忍辱避让,我的仇恨已经消除了。现在我死了,家中非常贫困,无棺殓葬,如果你能殡我,那就会马上化解了这段仇恨。如果你能一下我的妻子,我一定会报答你的恩德的。”说着大哭起来。


原来这个挑粪人已经在当天突然死亡 了,徐受天非常害怕,但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第二天,徐受天按挑粪人说的地址前去寻访,果如像挑粪人说的,徐受天于是厚殓了他,并且给了他的儿子十两银子,让他做点小买卖以赡养母亲。


徐受天曾经将此事告诉别人,并说:“我当时如果逞一时之怒,没有忍辱避让,那么那个挑粪者就一定会死在我的手上,那我早已经在刑场被上绞刑了。”


其实在修炼人看来,人遇到的什么事都不是偶然的,不是无缘无故的,如果遇到横逆之事,这很可能在前生前世你也这样伤害过对方。所以,如果遇到横逆能够多一些忍辱避让,那么很可能像故事中的徐受天那样化解和躲避过更大的灾祸。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书法与书道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九日】八仙 中有张果老倒骑驴的故事,他认为往前走是在向后退,他就倒过来骑。人类觉的科学 在发展,社会在進步,其实还不完全是这样。本文从书法角度谈一下这个问题


书法历史 久远,是中国 的三大国粹之一。它是以书写汉字为表现手段的一门抽象视觉艺术 。在书法界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的说法,“书法”这个词就出现在唐代的“尚法”时期。在唐之前,称书法为书、书艺或书道。现在仍称书道,称书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盛行老庄学说,人们张口谈玄,闭口论道,书法被称为书道。东晋的“书圣”王羲之,就崇尚道。


称“书道”涵义是很深的。书道是将书法作品视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从整体上、意境上、意韵上把握和体味书法艺术。那时人们认为书法艺术蕴含的意义是符合道家的“道”的。书法家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也就是道的境界。王羲之说:“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到了唐代,楷书的发展成熟,点画形式日益丰富,结体方法日益复杂,讲究笔画、结构、章法等,如“永”字八法、欧阳询的结字三十六法等,并且出现了书法教学,认为“书道”概念模糊,难以言传,只有书写技法才能实实在在的讲出来,于是“书道”日衰,“书法”日盛,名称上也正式称“书法”。


书道嬗变为书法,表现上是艺术形式的变化,反映的是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倒退。由注重整体变为注重局部,注重理想变为注重现实,注重内涵变为注重形式,由精神追求变为学术追求,结果“为学日盛,为道日损”,走上了一条“七窍开混沌死”的道路。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人心易昧 天理难欺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十日】,字秋农,清朝浙江归安(今湖州)人。


有一年元旦,姚文田的一同乡在梦中来到一所官府,只听有声音盛传道:“状元榜出来了!”只见朱漆大门,有两个身穿红色衣服的官吏手持两面黄旗走出来,旗尾各有四个字:“人心易昧,天理难欺。”醒后,这人百思不得其解。


没过多久,姚文田高中状元,有人将这个梦告诉了他,姚文田好象在哪里听过,他想了好久,惊讶的说道:“这是我已经去世的高祖说的话啊!他当年在皖江任提刑,当时狱中有两个囚犯遭人诬陷为死罪,高祖审理查明后,准备将人释放,此时诬陷两人的人给他送去了二千两银子,请他务必判那两人死刑。高祖说:“人心易昧,天理难欺。我如果拿了钱财而枉杀无辜,上天不容啊!”高祖执意没要金钱,最终将受冤的两人无罪释放。”


姚文田后来被授为国史馆、唐文馆纂修,累迁内阁学士,户、礼、兵诸部侍郎,礼部尚书。谥文僖。


姚文田高祖的寥寥数语,上天神明却早已洞察明鉴,并于百年之后又福报于他的子孙后代。这真的是神目如电,天理难欺啊!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职责苟同 亦受惩罚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十一日】清朝时,有个人叫张蕴辉,他的哥哥张芝冈先生中乾隆辛丑年进士,张蕴辉学业不成,便到外面学习如何做钱谷师爷。游幕湖南时,被长州府泸溪县知县黄炳奎聘为钱谷师爷。


嘉庆元年,有苗匪骚扰滋事,地方官为了立功,凡是抓到的苗人,都不分是非曲直的一概杀之。有一次,黄炳奎抓获了苗人张有等七、八个人,正准备审理时,主管刑事的刑名师爷有事外出,便让张蕴辉代为起草文稿。在审案过程中,张蕴辉力劝知县黄炳奎不要枉杀,但黄执意不从,最后将这几人全部处死了。


过了一年,苗匪之事平息,黄炳奎突然暴亡,年龄还不到三十岁。到十九年秋八月,张蕴辉有一天到扬州办事,住在一家饭店中,晚上在睡梦中被两人带去。到了一高门大户的地方,好象督抚衙门似的,只见堂上坐着一威严的年轻官员,两旁的差役庄严肃穆好象是问案治狱的人。


张蕴辉窃窃私语道:“难道有人告我吗?怎么到了这种地方?”回头一看,知县黄炳奎跪在那里,黄炳奎也看见了他,但好象并不认识似的。张蕴辉心想,肯定是亏空案告破,所以连累到我了。


接着,有人传叫张蕴辉的名字,堂上坐的神人说:“苗人张有一案是不是你办的?”张蕴辉这才豁然记起往事,说:“凡是刑事和钱谷两席办案,我都是听东家做主。就象这个案子我当时也努力劝过,这并不是我的罪过。”神人说:“是你负责起草文稿交给上司的,岂能逃避罪责?”


相持了好一会儿,堂上神人才看了旁边官吏一眼,说道:“暂且让他还阳吧,如果此后能出家行善,也在可以赦免的行列。”张蕴辉听了哪敢再声辩,只见黄炳奎在那里悲惨的痛哭,已经被上了刑具。


张蕴辉仍被原来那两人带着出了大殿,黑暗中看不清道路,又雨雪交加,满地泥泞,一不留神滑了一跤,一跌而醒。


第二天,张蕴辉就收拾行李,坐船到扬州高明寺削发为僧,法号允中。文学家江苏巡抚梁章钜在游历高明寺时,曾亲眼见过他。张蕴辉与著名文学家钱泳是挚友,曾亲口将自己当年这件事的始末告诉钱泳,让他记录下来,以警后人莫为恶。显而易见,即使因职责而苟同行恶,也必受惩罚。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恭敬 谦逊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叔孙武叔是鲁国的一位大夫,他有一天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德。”大夫子服景伯后来把这些话告诉了子贡。


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 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古时八尺为仞),如果找不到门進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進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


叔孙武叔对仲尼诽谤。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好比是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陈子禽也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


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夫子的高不可及,就象天是不能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夫子如果得国,那就会象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协力。夫子其生也荣,其死也哀,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


子贡说的真好,他作为弟子在老师面前始终秉持着虔诚、恭敬和谦逊的本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取得進步。况且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点成就便自高自大、忘乎所以,那只是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罢了。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淫邪害人 必遭天谴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十三日】这是两个发生在清朝,因为宣扬淫邪害人而遭到天谴的故事。


杨氏是苏州人,以卖书为业,他家中有《××梅》这一淫书的印版,卖出《××梅》虽然很多,但他却终日被病所困,日夜离不开汤药。他结婚娶妻多年,但仍没有子嗣。他的一朋友劝诫他说:“你早已经结婚了,但仍没有子嗣,而且每年的收入全部都用来治病买药了。这可能是你印制《××梅》出售到各个书店,人受其害,而你却以此谋利有关,这可能是上天惩罚你啊!为今之计,应赶紧毁掉这《××梅》的印版,或许还有机会可以改过自新。”


杨氏终于惊醒,他立即取来《××梅》印版,劈了后用火焚之。从此杨氏再没有病患了,他的妻子没多久就为他生了个儿子。他又开设了家正当的文远堂书坊,家业逐渐开始丰裕起来。


扬州的一书商家中也藏有《××梅》印版,他家有些资财,开了三处书坊,整日以售卖淫书获利。有人劝诫他很多次,他始终都舍不得毁掉书版。


有一天,他同儿子一起到苏州,儿子因为有其它事先回来了,书商在寓所突然生病,已经起不了身了,同行的人准备把他送回家,结果刚到码头上就死了。又赶紧通知他儿子,其儿子飞奔赶到,可书商的脸居然已开始腐烂,苍蝇蚊子密集,血水涌溢。人们都说这都是他印制售卖淫书的恶报。


他死后,有位儒士拿钱将《××梅》的印版买来并立时销毁,从此以后,苏、扬两城再没有这种淫书流传,人心变得清正起来。


淫邪之事本来就有违人伦,人神共愤,如果加以宣扬和传播,必将坏人心志,导人向恶,这可是十恶不赦之罪,万望警之、戒之。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毁淫邪之书 上天降福报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十四日】上洋有一童子,自小就刻苦读书修身。道光丙申二月的一天,他闲步路过一书坊,停步问:“什么书看了爽快舒适呢?”书商说:“只有风流词曲了。”童子说:“什么是风流?”书商于是拿了一本浓情艳史给他,童子便租了下来拿回家中。


童子把书看了一半,叹息道:“世间只要有这样的书,我就必定要毁掉。”第二天便又来到这家书坊,索要所有的风流书籍,店主拿出了数十种,说:“你想要看,可以慢慢 来租看。”童子说:“我要将这些书全买了。”店主说:“我租这些书能得到很多利息,怎么能让你买去呢?”童子一直纠缠不休,店主说:”我今天有急用,你如果能拿三十两银子来,我就全部卖给你。“


童子跑回家告诉母亲,母亲以为他需要用经史典籍,便卖掉钗簪臂镯给了他钱。结果童子将那些书全部买了回来,又拿到书馆中一把火烧了。家人告诉了他母亲,母亲又吃惊又生气。第二天收拾打扫纸灰时,童子居然从里面捡出了两个元宝送给母亲,母亲这才转悲为喜。


没过几天,童子突然得了重病,群医束手无策,只有等死了,此时有神人借童子口说话道:“你本来命运平常,不会科举登第,但因为你年纪轻轻能够销毁淫书,让世人免受无边恶报,天帝因此嘉赏你,赐你福相,他日将功名大显。”


话音刚落,童子就醒了过来,他的形态容貌一时全变了,全身蜕了一层皮,疾病全无。这时空中响着嘹亮的音乐,有仙鹤声在庭堂中回荡,异香数日不散。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让功不自夸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孟之反,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同齐国打仗,鲁国军队溃败,作为统帅的孟之反一直留在后面掩护军队撤退。


鲁军免于覆没,安全撤了回来。在刚要進入城门时,孟之反故意鞭打自己骑的马说:“不是我敢走在军队最后面,是我的马跑的不快呀!”


孟之反身为勇武统帅,却也能有如此高深的修养,这真是了不起。孔子曾给他的弟子讲述这个故事,称赞孟之反是个谦逊让功,不自夸的人。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人生如梦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十七日】钱泳,字立群、梅溪,号台仙,江苏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居于常熟。是清朝知名学者,精通金石碑版之学,一生以访碑、刻帖、著述为业。


一天,钱泳在梦中来到一高楼大院中,楼阁高耸,童子相迎,左右仆从如云,夫人在姬妾簇拥下缓缓而出,对他说:“两个儿子进京考试还没回家,自你出去后,家中喜得三个孙子,阖家康安,这真是幸福!”钱泳进入内室,只见金钱如山,无计其数,突然有老仆飞报,说两个儿子都中一甲。从梦中醒后,钱泳在枕上回味了好久。


过了几天,钱泳又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与一贵人欣赏宝器、书画,有一对玉鸳鸯价值连城,钱泳不免拿在手上仔细端详,结果一不小心失手将玉鸳鸯掉在地上摔碎了,贵人恼怒,钱泳跪地说愿意赔还。但变卖了家中所有的书帖还凑不够钱,又去向往日的旧交借,可没有肯借的。钱泳从此开始穷困,饥寒交迫,妻子也变得一副面黄肌瘦的样子,简直不堪入目。


醒来后,经历了富贵与贫贱、得到与失去、得意与失意的钱泳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慨,赋诗道:“人生如梦幻,一死梦始醒。何苦患得失,扰扰劳其形。”


其实,在修炼界看来,人的一生的确是有如梦幻。生命轮回 ,元神不灭,人生不过百年间,再多的功名富贵也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转瞬即逝。那无尽的争斗、执著和烦恼除了造业伤身外,天命却并不会为之改变。在生命将要走入下一个循环时,只有自己生生世世所积攒的德和业力会伴随始终。这就是传统文化 中强调为人处世要“随其自然”、“敬天知命”的原因吧!


人生的目地到底是什么呢?人生的意义又何在呢?这或许只有最高佛法——能够为我们指点迷津,其创始人老师就曾经告诉我们:“人要返本归真,这才是做人的真正目地。”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欺天讹人 应誓偿还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四川南部县有个离城四十里的小村子,村里有个姓李的六旬老人,有两个儿子。父子都心地忠厚,以耕种为业,勉强可以糊口。道光六七年间,李家向本村的富人陈良栋借了一百贯钱。


李家父子勤俭持家,没过几年家业逐渐富有起来。李老翁忽然得了病,他在弥留之际对两个儿子说:“以前借陈良栋的钱,赶快连本带息都还给他,此人为富不仁,务必要将借据要回来,以免日后受到拖累。”两个儿子遵命前去还了钱,但陈良栋谎称借据已经找不到了。李老翁再次让儿子前去索要,但陈良栋就是不给。没过多久,李老翁就过世了,两个儿子更加勤俭,家道越来越富裕。


这时,陈良栋昧着良心,拿着当年的借据到李家来要债,李家两个儿子都说先前早已经还他钱了,可陈良栋说这借据就是凭证,坚持说没有还他,并说再不还他就要告官。李家儿子怕惹上官司受拖累,最后又让他对天发誓。陈良栋便跪在台阶前发誓说:“我如果重复收了你家的欠债,来生我就变成牛马偿还你们。”李家无奈只好按借据又还了一次钱,这才将借据要回。


过了一年多一点,陈良栋突然暴病而亡,临终前他对妻子说:“我要去李家还债去了。”说完就死了。就在陈良栋死的时候,李家的牛忽然生了一头小牛犊,额头上好象还有字,但模糊不清。过了一年,牛犊额头上的字已经长的清晰可见,原来是“陈良栋”这三个字。


陈良栋的妻子曾在梦中见到陈良栋哀求她去帮他赎身,但其妻并不相信。后来听说李家的牛额头上有字,这才同孩子一同前去一看究竟。一看,果如其言,牛跪在她面前,好象哀求的样子。


陈妻十分悲痛,于是说愿意将李家重还的钱还给他们,以赎回这头牛。但李家不同意,后来陈妻再三恳求,要以千金赎牛,但李家仍不同意。无奈陈妻又诉之官府,县令判定让陈妻给李家一千二百两银子来赎牛,但李家两个儿子还是不同意,最后县令也没有办法了。


道光十一年,有个叫黎思之的县尉路经此村,听说这个故事感到颇为神奇,于是亲自前往查看,发现那牛额头上的字真的清晰可见,由此对因果报应之事深信不疑。并认为李家执意不肯让陈妻赎回牛,这也是有违仁恕的错误做法,这段怨仇不但没得到化解,反而可能会结下新的怨恨。试想李家如果对这头牛过份惩罚,那么他们将来又将如何偿还呢?


可见,做人还是不要做坏事,宽恕是避难解怨的良方妙药。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神传文化】一善除疾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十九日】清朝时,无锡县东门克宝桥上住了一位老翁,因为长年患有膈症,因此邻里都称他为膈翁。


有一天,膈翁到茶馆去,偶然拾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银珠宝。膈翁心中暗想:“我都是快要死的人了,哪里用得到这些东西。”便没有拿回家,而是坐在那里守着等候失主。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老妇踉踉跄跄的来到这里,一边哭着一边好象在寻找什么。膈翁上前问明原因,将包裹还给了她,老妇千恩万谢的走了。


膈翁回到了家中,忽然目眩恶心,随即吐出了一块硬痰,坚如牛皮。从此以后,他的膈症就痊愈了,而且后来享高寿而终,家道渐起。


膈翁因为一念 之善而顽疾顿消,家道兴起,这就是人们说的“天佑善人”和“善有善报”吧!难怪中国 的老人们总是训诫儿孙:“为人要多行善积德,这样才能得福报、迎吉祥。”这的确真实不虚啊!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科学家证实人体特异功能存在(图)




人体潜能又称特异功能(网络图片 )


心灵心理学(parapsychology)始于1920年代末,致力于验证人体潜能是否存在以及影响这些潜能的因素。人体潜能又称特异功能,西方称为赛(psi)现象,代表未知的意思。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超感知觉(Extrasensory Perception)和心理致动(Psycho Kinesis)。超感知觉是指不通过五官而获得知觉信息的能力,包括他心通(telepathy)、透视力(clairvoyance)、遥视(remote viewing)、宿命通(预知未来 precognition、回知过去retrocognition)。


其中的透视功能是指隔物看到隐蔽物或图像的能力。这方面的最经典的实验是Pearce-Pratt系列实验。


杜克大学的莱茵博士(Rhine, J. B.)在1934年设计了五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简单图案:圆圈,方框,十字,流水,星形。利用这五张卡片,他与其当时的助手普莱特博士(Pratt, J. G.)对一位自称有透视能力的学生彼尔斯(Pearce, Jr. H. E.)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在1933年8月和1934年3月之间进行了34次,每次实验用五套卡片(共25张)。受试者彼尔斯坐在杜克大学图书馆的一个小隔间里。助手普莱特则在坐另一栋楼的一张桌子前,他能从窗户看到彼尔斯。


实验一开始,普莱特拿起一张卡片,并将它面朝下放在一本书上。此时,彼尔斯开始“看”书上这张卡片的图案。一分钟后,普莱特再用左手将书上的卡片面朝下放在桌子左边,然后再用右手拿下一张卡片。这样每分钟一张卡片,直到25张卡片全部用完。整个过程中卡片一直严格保持面朝下的状态,普莱特和彼尔斯都不可能看到上面的图案。


统计结果表明,在总计74轮实验、1850次透视中,彼尔斯答对率超过30%,在统计学上远远超过或然率。通俗地说,只凭随机猜测而不具备透视能力,受试者不可能答对30%。这一实验在心理学界得到公认,莱茵博士也因此被誉为现代实验心灵心理学之父。


这项实验在之后又被不同科学 家多次重复,都得出了相同结论,进一步证实了透视功能的存在。


责任编辑: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2015年2月6日星期五

尊道崇德 敬天保民(上)


文/静远


人品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的标志。孔子关于“人品”的论述是中华传统文化 的财富,他注重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坚持道义至上的原则,塑造“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提出“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仁民爱物”、“见贤思齐”等做人理念。孔子心目中的圣人有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称赞其尊道崇德,敬天保民,品行高尚,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孔子之时,社会动荡不安,礼崩乐坏,他以弘扬道义为己任,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而弘道。他处处以身作则,提出“君子学道则爱人”,还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他称赞古圣先贤,秉承上天赋予的使命,以德善化民众,令人崇敬和效仿,这在儒家经典《论语》、《尚书》等书中多有记载。


一、唐尧之仁


尧帝,号陶唐氏,上古五帝之一,他观测、钦定历法;“兴利除害,伐乱禁暴”;设立“诽谤木”(今华表),博纳众谏,任人唯贤;推行德教,教导臣民以“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教育百姓和睦相处,做到“九族既睦”,使民风淳厚。其时天下太平之至,四海升平,民心既和,感应自懋,天降祥瑞不计其数,“宫中刍化为木、凤凰止于庭、神龙见于宫沼、历草生楷、宫禽五色、鸟化白神、木生莲、箑莆生厨、景星耀于天、甘露降于地”,正是“尧为仁君,一日十瑞”。《尚书·尧典》记载:“尧,克明峻德,以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尧帝后来择贤禅位于舜。在《论语·尧曰》中记载尧帝对舜说:“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意思是说:“舜呀!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到你的身上了,你要忠诚地遵守中正之道!如果天下的百姓都陷于穷困,上天赐给你的禄位就会永远地终止了。”后来舜也把这话告诉了接替他的禹。


《论语》讲述孔子称赞尧帝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意思是说:伟大啊!尧这样的君主。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去称赞他,他制定的礼仪制度是多么美好啊!


二、虞舜之德


舜帝,号有虞氏,孝闻天下,德播世间。他耕于历山时,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渔于雷泽,把经营好了的渔场让给他人;带动河滨制陶的工匠精心制作,不粗制滥造;无论在哪里,他高尚的德行都能够感化周围的人,以致其“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为帝后,推行礼乐文化,加强祭祀活动,表现出他对礼乐祭祀的重视。舜帝后来择贤禅位于禹。


孔子称赞舜帝治国之道是:“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能称得上无为而治的人,舜吧。他需要做什么呢?只是恭恭敬敬地端坐在朝廷上就可以了。孔子的意思是舜德盛民化,因此国家的事务都由人民自动的解决了,舜只管自己修德,尽天子的职责便罢,即端正自己来端正了天下。孔子还说:“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论语·泰伯》),指舜帝有五位贤臣:禹、稷、契、皋陶、伯益等,均为“治世之臣”,恪尽职守,各司其职,因此而天下太平,即“举贤而天下平”。舜帝制作了《韶乐》用以祭祀上帝和神明,《韶乐》在中国 文化史上享有经典的地位,其平和德音使“凤凰来仪,鸟兽化德”,孔子称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孔子称赞舜帝:“舜之为君也,德若天地 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兽驯德。”(《孔子家语·好生》)意思是说:舜帝仁爱好生,他的德行犹如天之高、地之厚,而又宁静谦虚,教化如四时,使万物生长,所以四海皆接受舜帝的教化。凤凰和麒麟出现,连鸟兽也驯服于他的威德。


三、夏禹之俭


禹乃夏朝第一代王。大禹治水是历史 上有名的故事,禹奉尧舜之命治水,立即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为人十分谦虚,听到别人对他的善言相劝,常感激的下拜。他广纳善言,采用疏导的办法,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规划水道引洪水入海。禹栉风沐雨,不畏艰辛,历经十三年之久,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三过家门而不入,疏导了九条河道,修治了九个大泽,凿通了九条山脉,不仅治理了水患,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局面。在治水害的同时,禹还指导人们发展农业生产和水上运输。“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岛”,使天子的道德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井然有序、怡然富足的景象。


面对“浩浩滔天”的洪水,禹勇敢的承担起治水、这一伟大使命。孔子非常推崇尧舜,还将禹与其同提并论,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崇高啊,舜和禹拥有天下,富有四海,一点也不为自己!孔子称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孔子除了称赞禹为“无间然”即完美无缺之外,还尤其称赞了禹之俭:“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意思是说:禹平时自己饮食节俭而不铺张,但祭祀神明时却贡品丰厚洁净;平时穿衣朴素而不奢侈,但祭祀时却祭服盛美;平时所居之室非常俭朴,但致力于田间水道、一心扑在治水上,解决了水患,救助了百姓。大禹的美德无以复加啊。


(待续)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尊道崇德 敬天保民(下)


文/静远


(接上文)


四、文


周文王,姬姓,名昌,治理西周时,仁慈爱民,积善修德,奉行德治,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从政理念。他推行教化,指出:“为人君应依仁而行,为人臣应立足于谨慎,为人之子女应立足于孝道,为人之父母应立足于慈爱,与国中之人交往应立足于诚信。”教导人们要心思端正,敬天、敬德等。文王以身作则,做事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制定了很多惠民措施,还到田间和大家一起劳动。他礼贤下士,亲自到磻溪聘请姜子牙的故事流传至今。当时天下士人纷纷来投奔,各诸侯前来归附。


孔子称赞周文王:“文王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孔子家语·好生》)意思是说:文王之道非常伟大,没有任何有意的举动而使人发生了变化,没有有意做任何事情就接近了成功,这是因为文王能够时时严格的修养节制自己和宽以待人。


孔子于《文王》之篇谈到关于文王“受命”:“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对于能够真正接受“天命”的圣人来说,文王“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这里表明孔子既赞美文王修明德行以敬事上帝,更赞颂了天命之伟大。


孔子的天命观是以弘扬道义、承继传统文化 命脉为己任的,认为这是上天赋予其使命,所以他必须去做,尽管屡遭逆境,也要难行能行。如他率弟子在周游列国途中于匡地被围困时,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思是说:“周文王死了以后,文化典籍不都在我这吗?天如果要消灭周的文化,那么我也就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既然天不想消灭这些文化,那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拿出琴开始演奏礼乐,匡人一看知是圣人,于是离开了。孔子以仁德之举扭转了危局,被称为善之善者也,也使人感受到孔子传承天命之“文脉”的浩然正气。


五、武王之贤


周武王姬发,周文王次子。他继位后,秉承父志,继续以姜子牙为军师,其弟周公旦为辅,讨伐商纣,一统天下,建立了周朝,实行仁政德治,和洽天下四方之国,正如《诗经·周颂》中所写的“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武王建周后,从商地回来,自己一个人忧虑着,甚至夜里难以入睡。周公问起原因,武王回答说:“我告诉你吧:上天不受殷的享祭,从我还没出生起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谗佞小人在朝,而君子却被放弃。上天不照顾殷人,所以今天我们能成就王业。殷王不能显扬、礼遇贤者,所以到现在灭亡了。而我对上天的眷顾还没能全部完成,以副所望,哪有工夫睡呢?”武王又说:“我一定要达成上天的眷望,要访求所有不顺天命的恶人,贬责他们,与殷王受同罪。我要日夜慰劳安抚人民,彻底安定我们西方的领土,发扬我周的功业与德惠,使它们同样地昭明。”于是将战马纵放在华山的南面,拉车的牛也放牧在桃林的丘墟上;戢藏干戈,收兵并解散军队,以昭示天下:不再用兵了。武王修明文德,倡导文教,他登基后年年都是大丰收,五谷丰登,万民乐业。《尚书·武成》记载此事说:“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此亦为“马放南山”典故的由来。


孔子说:“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他解释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中庸》)。“善继人之志”,是他对周武王继承其父之志,为政以德的赞赏和评价;“善述人之事”,是他对周公承袭其父、兄的政绩,制订周礼的赞赏和评价。他称赞周武王“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的治国思想,使天下之民归心。因有武王之德,所以才会有“善人是富”,在孔子儒家看来当时周王所最“富”的就是拥有这些“善人”。


六、周公旦之礼乐


周公,名旦,周文王第四子,他先辅佐周武王,后又辅佐周成王,为国事日夜操劳,忠于职守。他非常注重选贤任能,告诉年轻的成王:“千万不要任用那些势利小人,要全心全意依靠大公无私的贤能之士。”他在送儿子伯禽去鲁国就任时,嘱咐伯禽一定谨慎治国谦虚做人,他谈到自己常常“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礼贤下士,还犹恐失去天下的贤才。周公求贤若渴的精神为后人所称道。


周公治国安邦,爱民如子,“效法天道”制礼作乐,用以规范和涵养人的道德和行为。“乐者,天地 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记·乐记》)礼乐教化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祭祀神明,谦和有礼,威仪有序。周公建立了礼乐制度,使其成为仁政德治的重要途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天下礼乐大兴,处处闻太平歌颂之声,正可谓“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各安其业。孔子儒家继承和发扬礼乐文化,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中国 成为著名的礼仪之邦,其教化功能使民众顺应天地并关爱他人,明辨善恶,归于天理正道。


孔子推崇周公多才多艺,人格完美,在他心目中,周公是他向往、敬仰的圣人,以至于常常梦见周公。“克己复礼”乃孔子名言,也是其毕生努力追求,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思是说他认为周礼丰富而完备,他遵从周朝的制度。孔子对礼教的重视表现出其志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及对天命的信仰。他称赞周公是:“周公成文武之德……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周公其盛乎!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意思是说周公伟大啊,他身份高贵而更加谦逊有礼,家里富裕而更加节约俭朴,战胜了敌人而更加戒备警惕。


由此可见,历史 上的圣贤、仁人君子无论在任何环境中能够坚守道义而行事,具有“只为苍生不为身”的美德。传统 文化奠定了社会的道德基础,教人怎样做人的道理,使人明辨是非,择善而从,追求真理。顺天意、重道德历来为人们所遵从。而当今却逆天叛道,破坏传统文化和道德,迫害敢于说真话 的人,强制给人们灌输邪恶的文化,使道德沦丧,妄想把人引向不归路,中共必为历史所淘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退出了及其一切附属组织并彻底认清其邪恶本质,回归良知善念,作出了正义 而明智的选择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2015年2月4日星期三

【神传文化】李虚护佛 抵罪得善报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唐代某年,有圣旨叫天下所有小佛堂一律拆毁,大佛堂则全部封闭。天下不信佛的人,闻风而动,佛堂佛像都被捣毁。


豫州新息县县令李虚,性情倔强,又好喝酒。这天他正喝得烂醉,得到州里传令后,心中反感,遂下令本县乡官里正:“保护好佛堂,莫理会上面那一套,你们谁毁佛堂,一律处死。”李虚为人凶横,人们很怕他,所以佛堂得以保全。


过了一年多,李虚得病死了,被装入棺材。家人准备第二天抬出去掩埋 ,谁知半夜里他又活过来。他在里面敲打棺材,家人把他救出来后,转悲为喜。他向家人讲述了在地狱的经历。


李虚到了阎王殿,阎王叫把李虚的恶簿拿来,一看恶簿记录,罪行累累,就要对他动刑。李虚害了怕,忙问:“去年有圣旨下达,要求各地拆毁佛堂、捣毁佛像,独有我县得到保全。不知此功德可抵消罪业否?”阎王问狱吏:“可有此事?”教狱吏快拿福簿来查看。狱吏拿来福簿,上面记载善事极少,只有一张纸,写道:“去年有圣旨拆毁佛堂,独新息一县佛堂得到保全。应折其一生之罪,并延年三十,下世仍投生人道。”狱吏读毕,罪簿尺把厚的文书记录冒出火焰,顿时焚烧得一干二净。阎王叫把李虚放了回去。他就活了过来。


这件史实,说明了几个问题 :一、人这辈子做了好事或坏事,在“那边”都分别记录在案,准确公正,无法抵赖。所以古人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二、护法护佛,是人世间的大好事。它可以抵消许多罪业。诬法毁佛,当然就是大坏事,如果有此一件,就是罪大恶极,罪不可赦!三、既然这样,那当然,就是罪大恶极,罪不可赦了!古今一理,这还能有例外吗?所以,凡是按照中共的指示,参与 迫害的,都应该悬崖勒马,赶快回头,避免一误再误,害己害家,祸国殃民。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