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1日星期五

古代金言:致富篇•古训数则(之六)

文:董其昌
来源:

智慧之于财富的重要性,可以从古谚中的“智慧即财富”的话中,得到印证,也可以从司马迁所说的“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桓宽的“富在术数,不在身劳”等论断中,得到启发。绝大多数的思想家,在论及财富的问题时;总是规劝人们“见利思义”,“轻财重施”,“勤俭致富”。这些论述,所倡导的“合法致富”的观点,至今仍对我们有教育作用。看看古训,想想现时,确有助益。

【古训】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则旺。(《尚书•大禹谟》)
【今译】勤俭治国,勤俭治家,国家和家庭就能富裕、兴旺。

【古训】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今译】做事勤快,开销迟缓,那么财物总会常常充裕。

【古训】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礼记•大学》)
【今译】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方式拿去。

【古训】不取于人,谓之富;不屈于人,谓之贵。(《孔丛子》)
【今译】不取得别人的东西,就叫富有;不屈从于别人,就叫高贵。

【古训】不足生于无度。(《孔子家语•五刑解》)
【今译】财富不足,是由于使用没有节制。

【古训】 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今译】见到财货时,应该想到正义。

【古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今译】靠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富贵,我(孔子自称)是绝对不干的!

【古训】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今译】人生能勤奋,则用度不缺乏。

【古训】不义而疆,其毙甚速。(《左传•昭公元年》)
【今译】依靠不义的手段强盛起来的,其灭亡一定很迅速。

【古训】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今译】性格慈善的人,就能勇敢;生活俭朴的人,就会宽裕。

【古训】 非其自有而取之,非义也。(《•尽心上》)
【今译】不是自己的,却取为己有,这是不符合大义的。

【古训】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盛德若无。(《大戴礼记•曾子立言》)
【今译】聪明的商人总是把钱藏得很严密,好像身上不名一文;高尚的人总是很谦虚,不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

【古训】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
【今译】既努力创造财富,又尽力节约开支,财富就会不断积累,以致极大丰富。

【古训】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荀子•儒效》)
【今译】不学习,缺乏正义感,只求财富兴隆,这是庸俗的人啊!

【古训】良农不以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荀子•修身》)
【今译】勤劳的农民,不会因为有水旱灾害,就不去耕种。精明的商人,不会因为亏了本,就不去做生意。

【古训】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韩非子•解老》)
【今译】聪明的人总是很节俭,因而家里常富有;圣明的人总是爱惜其精神,所以精力总很旺盛。

【古训】治国常富,乱国常贫。(《•治国》)
【今译】安定的国家,总是富强的;纷乱不安的国家,人民总是贫困的。

【古训】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子•形势》)
【今译】懒惰又奢侈,生活就会贫困;勤劳而节俭,生活就会富足。

【古训】家有,则伤本。(《战国策•秦策》)
【今译】家里有不义之财,就会受到这财钱带来的祸害。

【古训】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史记•货殖列传》)
【今译】智巧者总会获得很多的财富,而愚笨的人只能取得少许财富。

【古训】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史记•货殖列传》)
【今译】有才干的人,会把坏车子修理好;没本事的坏家伙掌了权,会把国和家,都搞得土崩瓦解!

【古训】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史记•货殖列传》)
【今译】有才智的人,通过了解物品的过多或不足,就可以预知将来物价的贵贱。

【古训】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其大害。(《淮南子•泰族训》)
【今译】愚蠢的人,总是被蝇头小利迷住心窍,而忘记了大害。

【古训】智者不以利害义,圣人常思修。(《淮南子•人间训》)
【今译】聪明的人不会为了私利而害大义,高尚的人常想的是修养自己的品德。

【古训】 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汉•贾谊《论积贮疏》)
【今译】使用物力没有限度,就会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古训】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汉书•疏广传》)
【今译】贤良的人,财产过多,就会使他的意志衰退;愚鲁的人,财产过多,就会使他的过失增多。

【古训】愚贾操金,不能屯货。(唐•刘知几《史通》)
【今译】愚蠢的商人,即使手里有钱,也赚不来钱。

【古训】拙人得工输之斤斧,不能以成云梯。(《•人事部》)
【今译】笨拙的人即使拿到鲁班的工具,也造不出云梯来。(智慧是成功的关键)

【古训】智以启财。(《武经七书•六韬》)
【今译】智慧是获得财富的基础。

【古训】有财无义,恒家之殃。(《挚虞库屋铭》)
【今译】富有钱财而不讲道义,必然会遭殃的。

【古训】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宋•林逋《省心录》)
【今译】做善事的人,不讲名利;追逐名利的人,不做善事。

【古训】有财不济交,非有财也;有位不能举,非有位也。(《意林法训》)
【今译】有钱财而不愿意周济穷朋友,这不是有财;有地位而不举荐贤人,就等于不在那个位子上。

【古训】损人利己一场空。(《西游记》第十六回)
【今译】凡以损害别人而谋私利的人,是最终捞不到好处的。

【古训】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清•宋纁《古今药石•续自警篇》)
【今译】勤劳能使生活无所匮乏,不受饥寒。

【古训】不厚费者不多营,不妄用者不多取。(《琼琚佩语•勤俭》)
【今译】不奢侈浪费的人,不会对金钱做过多的营求;勤俭的人,不贪求不属于自己的财物。

【古训】凡人坏品败名,钱财占了八分。(《史典•愿体集》)
【今译】一个人品格堕落、名声败坏的主要原因,多半在于贪恋钱财。

【古训】有钱常记无钱日。(清•王有光《吴下谚联》)
【今译】有钱的时候,多想想无钱的时候,就会节俭用钱。(致富贵,在节俭。)

【古训】“富不必骄,贫不必怨。要看到底,眼前不算。”(明•语)
【今译】有銭的人,不要骄横霸道;贫苦的人,也不必埋怨伤心。至于善恶报应,要看到底,眼前的现状,还不算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家都应行善积德。待到不久的将来、“天灭”之时,必定一切都会兑现。)


from 气功

【典故新解】从滥竽充数典故谈虚心大度的齐宣王

文:俞元
来源:

”的故事家喻户晓。爱听吹竽,每次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跟齐宣王夸自己吹竽,鸟兽听了翩翩起舞。齐宣王很高兴,给他优厚的待遇。齐宣王死后,儿子齐泯王继位,喜欢听一个人的独奏,南郭先生知道混不下去,就逃了。

有多少人会思考:一个不懂音乐的人怎能在专业乐队里混三年?一演奏,就会露马脚。三百乐工,怎能缄口不告发南郭先生?这可是欺君之罪啊。南郭先生说自己吹竽如何棒,精通乐律的齐宣王,难道不会特别留意他的演奏?看不出他装腔作势吗?

上的齐宣王是一个胸怀广阔、勇于、虚心纳谏、求贤若渴的人。他向坦承自己“好勇、好货、好色”,认真倾听孟子的教育;貌丑的女子钟离春,当群臣的面斥责他沉溺酒色、荒废国政、将会亡国,齐宣王先封她为将军,再封她为王后;齐宣王兴建大宫殿三年没完工,唯有大臣香居劝谏,他立即醒悟道歉,并让史官记录在案;宾客王斗当面批评他“好马”、“好狗”、“好酒”,独不“好士”,齐宣王马上认错,重用王斗推荐的五位贤人。

齐宣王将“稷下学宫”发扬光大,扩建学宫,给进入“稷下学宫”的名士们以优厚的俸禄,吸引上千贤士竞相投奔齐国。儒家孟轲长住稷下三十多年;集百家之大成的荀卿,15岁就来齐国,在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曾经三次担任过“祭酒”——学宫之长。

文人学者均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稷下学宫一时儒、道、法、墨、阴阳、纵横、兵家等各派林立,成为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所在,在这里,诞生了《黄帝四经》、《》等一大批名著,深刻影响了中国学术思想。齐宣王视稷下贤者为智囊团,向他们谘询国事、天下事,齐国大治,兵强国富民安。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当时齐宣王惩罚了南郭先生,天下还有那么多贤士敢投奔齐国吗?相反,喜欢一个一个吹竽的齐泯王,骄暴好战、心胸狭窄、不听谏言,导致民不聊生,最后兵败,自己被杀。

欲成大事者,必有宽广的胸怀,“得饶人处且饶人”。对南郭先生们来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你不会总有那么好的运气。与其,不如学习一门立身的技能。


from 气功

2020年7月30日星期四

天涯寻法:楼兰古韵

文:石方行
来源:正见网

上的大致范围,图片来源:网络,下同)

唐朝王昌龄有诗云: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黄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引自:《从军行七首.其四》)

李白也曾在著名的《塞下曲》中提到:“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由唐诗可见处于西域的楼兰古国对中原王朝对外关系的影响力很大,否则中原王朝的君主们不会让将领们有如此气势与决心去拔掉。

二零一九年初冬时节,因为工作原因,我去海南,在那里上网,搜索到一首叫做《我的楼兰》的歌。歌中对楼兰古国的衰落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示出叹惋与哀痛之意;这也许触动了我内心对文明兴衰的关注与悲悯之心,听完之后,在一天凌晨眼泪足足流了两个多小时。

二零二零年上半年因为中共对肺炎疫情的掩盖导致疫情肆虐全球,从大纪元网页上截图(见附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截至美东时间7月28日,感染国家达189个,确诊16818607人,死亡661025人。而且这是各国官方公布出来的数据。如中国、伊朗等国对疫情的隐瞒,实际感染与死亡人数会远高于这个数字。中共肺炎疫情肆虐重创了各国经济和民生。不但如此,现在中国大陆南方水灾肆虐、地震不断、蝗灾日渐严重,甚至在北京、海南以及新疆在夏天的时候飘起雪花,异象频出。很多百姓即使侥幸活了下来,也,民不聊生。而此时无论我们有着什么样的地位与金钱都不重要了。灾难就是针对人们的性命而来。此时我再想起楼兰来,似乎更是感同身受。

为了揭开楼兰古国的消失之谜,海内外的专家们做了很多的努力,也提出诸多假设,如气候变化、丝绸之路改道以及战争、瘟疫等说法。但都没有提出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无论表象上是有着怎样的灾变,但这些灾变的根本因由是什么,这个根本没说。就如同庞贝古城被火山灰掩埋一样,人们觉得这都是天灾,无法阻挡。但当上天安排一些圣者来到人间,让人们注重道德,很多人却置若罔闻,有的国度即便能坚守一段时间,过后又加入道德沦丧的行列。当人们不拿上天的标准当回事甚至玩弄亵渎的时候,那不符合上天给人安排存在的标准,那自然会被上天惩戒或淘汰。也就是说,很多的天灾其实都是人们不重视道德,干了违反自然规律和道德伦理的事情而导致的,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中共篡政后在五十年代搞的大跃进、大炼钢铁等一系列反天、反地、反人性的运动中所体现的极端无知与狂妄,最终都没能逃过上天的惩罚。所以我们在此天灾人祸频繁的历史的关键时刻一定要思考一下:什么是保命的良方?(正如同有的网友总结的:“过年时候,肺炎来了;一呆三四个月,好不容易熬过肺炎爆发,钱也花的差不多了;开始上班却发现工作没了;现在江南大水,又一次上演逃亡的戏码……2020年总而言之活着就行。”)那就是远离中共,拒绝谎言。记住九字吉言:“法轮好,真善忍好。”远离中共就是抛弃无神论以及其宣扬的假恶斗、人定胜天等等邪恶逻辑;而法轮大法讲究的是有神论,神佛在护佑着相信他们的人,所以相信“法轮大法好”和“真善忍好”自然就会得到

好了我们这方面就不多说了。

关于楼兰,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还说它“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杨、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囊驼。”


(楼兰故城标志牌)


(楼兰古国遗址)

楼兰遗址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端,现已干涸的罗布泊西侧,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在汉武帝派张骞打通丝绸之路之后,楼兰成为沟通中原与西域和中亚的重要驿站。这里也融汇了中亚西域和中原文明的精髓。加上本来这里的人种就有些白色人种(有的人群已经属于黄白混血人)所以在孕育方面是非常丰富的。换句话来说这里是很多类别的神将其智慧和能力通过世间的人在这里(无论是路过这里还是原住民)展现。这里蕴含神的智慧非常的丰富。同时因为这里属于中国古代繁盛时期对外贸易的关键节点,很多不同地区的货品和文化符号都通过这里中转,那其实也奠定了楼兰在很多人心中的神秘缘份。说的再直白一些就是:中原和中亚的很多物品,人们经常用的,都是通过楼兰而流通的,那么这些物品上自然会隐藏着楼兰的物质元素,这种元素,从某一点上来说就是与楼兰的缘份。当我们再用这些物品的时候,在不经意之间,就与这份蕴含在某种物品中的缘份因素产生共振或者共鸣,从而导致楼兰让我们魂牵梦绕。更何况也许我们从前曾经就在那里转生过,也许扮演过原住民的角色,也许扮演的是一个过往的商旅。


(楼兰在丝绸之路上的位置)


(楼兰古国遗址,据说这里原来是民居)


(楼兰古国遗址中的三间房残迹)


(在楼兰遗址发现的干尸)

楼兰后来因为表面上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古国的衰落,这里的人们也四散逃离,最终湮没在漫漫沙海之中,被历史和人们遗忘。


(楼兰古国遗址上发现的壁画)


(楼兰遗址上发现的带着翅膀的人图案残片)

自从20世纪初以来,海内外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对遗迹進行了多次考察,发现了一座边长大约三百三十米,呈不规则正方形的城墙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在城周围的坟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丝织品、钱币、金银珠宝、漆器、玉器和玻璃制品,还有源自西方的绘画、雕刻艺术品,而城中一座残破的佛塔,是至今尚存的中国最早的宗教建筑。可见当时的楼兰古国的繁华。

关于楼兰的缘份,我们先从那个探险家赫定遗落的铲子的事情说起。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着探险队来沿着孔雀河(塔里木河的支流)来到罗布荒原。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的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这天,天色渐晚,探险队伍决定停下宿营,在天色渐晚想就地宿营挖水的时候,却发现铁铲丢了,于是派一位维族向导回去寻找,结果那位向导在找到铁铲后准备返回的时候遇到沙尘暴,维族向导迅速奔跑,不知跑了多远,终于等到沙尘暴停息,当他慢慢的睁开眼睛却看见了:荒无人烟的废墟,灰色的城墙,沧桑的古城,长长的街市,参差不齐的房屋,高耸的泥塔,荒废的烽火台,他在脚下也捡到两块雕花木版和几枚古币,……就在上天有序安排的不经意之间,楼兰古城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随着人们对楼兰遗址的不断发现,更多文物的出土,让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了楼兰,同时也对楼兰原来居民突然消失、古国消亡产生深深的思考。因为环境问题也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议题。

如果从轮回的角度而言,如果一位与楼兰缘份非常深的人那一世转生成维族向导,在楼兰的守护神用沙尘暴的方式引领之下,发现湮没千年的楼兰古国,为的是让神造就的楼兰的因不重德而导致衰败,最终被神淘汰的实例,提醒着当今的地球村上的人们要重德、为善,否则都会被神被历史所淘汰。

今天我们就说说与楼兰古国末期相关的几个人所经历的一段寻法经历。

在楼兰古国走向衰败的时候,一位长期在修道的人看到楼兰将要出现的结局,于是就派自己的一位弟子(叫天行,当年三十岁左右))下山,去唤醒那里人们的良知。此刻修道人有一位女同道正好在身旁,就说:“天行此去任务繁重,一个人恐怕难以完成使命,我派我的小弟子(云飞,十六岁)一同前去,您看怎样?”修道人说:“云飞是小女孩,与一个大男人同行似乎不方便。”女道人一笑:“没什么不方便的,这里是西域,不是中土,民风不同,而且我让飞儿女扮男装就是。更何况他们真的很有缘的,让他们一同成就一番利己利他的事情,不也是为了以后做更好的安排嘛!”

修道人听着觉得也有道理,于是给天行带了一把宝剑,给云飞带了一段蓝色的彩绫(一米长左右,这是法器)上路了。

两个人说说笑笑下了昆仑山,在这个过程中天行知道了云飞的身世,她不是黄种人血统,是上天安排她那一世来昆仑山学道,以便让她们那一白种族群的人们能有个更好的未来。更具体的事情,云飞不知道,只知道这些。天行此时对于师父如此安排的最终目地,此时也不是很明确。

他们一路上也是吃了很多辛苦,辗转来到了楼兰。在这里他们发现楼兰国王此时内心被不好的生命占据,对于信仰真正的神的国民大加迫害,而对于信仰其它不好的神的子民却大加褒扬。同时对于中原王朝与西域列强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处理不当。

在这里他们发现楼兰国王有一位(三岁左右)跟他们特别有缘份,当他们想把小王子带离王宫的时候,天行和云飞的师父用思维传感告诉他们时机不到,于是他们就暗中保护小王子不受国王的影响和侵害(因为此时的国王的内心已经被邪恶生命占据,对待善良的生命,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放弃行恶的)此时的小王子有一位侍女(叫丫鬟也行),这位侍女对小王子非常的好。后来一位亲属知道此位侍女原来是国王跟一位被贬的妃子生的,孩子生出来之后,被同情被贬妃子的宫人偷偷在外面养大,后来被带回宫里,侍候小王子,伺机揭开身世。他把事情告诉了国王,国王恢复了侍女的公主身份。

前文咱提到了这里处于东西方文化的汇聚之地,很多的不同类别的神都在这里用人的方式展现他们各自的文化和智慧。所以这里的人们有着多种文化特点。

就拿音乐和舞蹈来说,这里的人们也熟悉了不同体系的音乐与舞蹈风格与模式。对于公主而言,她自幼非常的聪明也很喜欢跳舞,在宫廷中恢复了公主的地位之后,有专门的人教给公主舞蹈,在她练习舞蹈的过程中也多次见到神迹显现。

有一次在与宫女们一起研习一种舞蹈的时候,她看见此时在那些宫女的身后,有很多天女随着悠扬的琴声起舞,不但如此,她能明确的感受到那些观看那些舞蹈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以净化,也就是说在看那些天女跳舞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股强大的能量。经过这次事情,让公主感受到了神的存在。

还有一次公主在自己起舞的时候,她舞着舞着就发现自己好像不是在宫廷中起舞,而是在一个四周都是祥云的宽敞大殿中舞动,周围有山有水,而且这些山水也用它们的方式随之起舞,那种美妙是人间绝对不可能感受到的。

天行和云飞此时为了让楼兰人能够重新重德,而在朝野显现出一些神迹,被国王知道后召入宫中作为国师。楼兰国王国师还有两三位,那几位都不是正路的,胁迫国王迫害正信和周围的环境,导致天怒人怨

云飞本来嗓子非常好,唱起歌来非常清新婉转,非常好听,在宫廷中她也接触了很多这里的音乐和歌曲,而且在她欣赏和唱的时候同样能感受到神的力量,而且她是修行人,那么当她在用这些因素的时候,就自然会调动更多的生命参与其中,能量会更大,境界也更加美妙。这些限于篇幅咱就不一一详述了。

过了不久,楼兰国与周围别的国家发生战争,公主被妒嫉的王后所陷害,王后原本想毒死公主,却被别人阴差阳错给救了,但毒药也喝了一点点。此刻天行和云飞都看在眼里,没有伸手相助,因为他们知道公主应该有这一难。后来公主在一位西域商人的帮助下,带着两位侍女辗转来到了敦煌。

其实表面上说是那位商人帮助下,其实那位商人和一位女随从在此时遇到一次劫难已经死亡了,是天行和云飞二人在师父的帮助下,借用他们的身体,来完成这项使命。这个与“借尸还魂”不完全一样。这是施展一下神通法力而做的。

很多人都看过《三言二拍》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唐玄宗有一次召见张果老,让张果老喝酒,张果老就将一个盛酒的器具变成一位小道士的模样。其实在古代对于有一定道术的人做这些事情是很简单的。

此刻天行和云飞也带着小王子上路,他们二人一路上暗中保护公主一行人。

在经过的路上,落难的公主时常心情烦闷,觉得自己命苦,有一次她让身边的贴身的两位侍女去不远处的的胡杨林看看,那两位侍女来到那里看到一位身体非常高大的人站在那里,起初她们很害怕,但那个人说:“我是管理胡杨林的神,这种树如果从生长到彻底的消失时间可以达到三千年,我是管它们存在的。这种树,其实就是用来见证文明的兴衰的。佛陀说过:优昙婆罗花三千年开放一次,见证转轮圣王驻世传法;大漠中的胡杨树其实就是见证着人不重德之后文明的衰落,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同时也是印证着上天所造就的生命的顽强。无论怎样,干扰再多、环境再恶劣,它也要完成应该完成的使命。即便是被黄沙深深的掩埋,但就是不腐不烂,用它们的身躯向天地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辉煌过。

其实塔里木河及支流的孔雀河都是上天派到人间给人以生命之源的。它们背后同样有神的因素。如果人们懂得尊重它们,那他们就会给周围的人带来生机,同时也是给以后来人间传真正让生命回归天上的大法做铺垫的。否则就会被神所淘汰。

作为人也是一样,你们的公主的身世我都知道,她此刻的心情烦闷,为什么让你们过来我也知道。你们回去告诉公主:你们要走过这一劫,这一切都是为了等待创世主的到来而有序安排的。你们的故国(楼兰)会被历史尘封一段时间,在创世主开始洪传大法的那一世纪初期,它的面纱将被你们此生的小王子给揭开。这都是有序安排好了的。”

一席话听得两位侍女有些摸不着头脑,后来那位神随手拿来一段胡杨树的枝条让两位侍女给公主带回去。并说如果今后落难的公主遇到什么事情就仔细看枝条。说完神人就离开了。

两位侍女带着胡杨树的枝条回去见了落难公主,把神人说的话都转述了,公主听着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话说有一天那位“西域商人”带着落难公主来到了敦煌,此时的敦煌修佛礼佛的风气很浓,她们就在月牙泉边住了下来。商人因为还有别的买卖要去做,就先行离开了(实际上是商人和那位女随从的肉身也该离开、死亡了)。落难公主就由两位侍女照顾。

不久天行和云飞二人带着小王子一同来到此处。又过了一些日子落难公主病了(是在王宫时王后下毒而生疮),病的很厉害,而且两位侍女也相继有病,这样就忙不过来了。天行和云飞二人分别照顾她们。在这个过程中月牙泉的神也经常过来帮忙。关于月牙泉的神,我们在写敦煌的时候详细再说。

因为天行的师父教给他很多用药物治病的方法,他也都用上了。在这个过程中,两位侍女也将在路上路过一片胡杨林时遇到点化的事情说了一遍。

天行和云飞悟性都很好,他们似乎明白了师父派他们下山的根本目地,是在那生与生命结下缘份,最终等待创世主在人间洪传大法那一时刻的到来!想到此处他们都很高兴。

在此时落难公主因为性格原因对天行产生了很深的好感和依赖,直接说让天行照顾她一生。天行也考虑毕竟公主可以说是楼兰古国的代表,为了与楼兰的缘份牵的更深,于是就答应了她。云飞其实从与天行下昆仑山那一刻,就在心里认定要永远追随他。当她看到这种情况,别的也不再多想,就成全了落难公主和天行。云飞和两位侍女从此尽心尽力、无怨无悔的照顾落难公主、天行和小王子。

时间就这样一点点的过去了,在他们来到月牙泉的第六个年头,有一天晚上天行的宝剑突然发出奇异的响声,天行知道有不好的生命出现了,宝剑才有如此响动。于是叫起云飞让她保护好公主以及小王子和那两位侍女,自己一个人来到屋外盘腿静心怀抱着宝剑,静静的等待邪恶生命出现。

过了一会儿,有几个怪物出现了,天行念动咒语,宝剑开始分体,与那几个怪物搏斗,几下就把怪物的头割下了。天行正要提剑将怪物彻底弄死(对于怪物来说头掉还不能算作真正的死亡。),后面出现了那几位楼兰国的国师。

前文咱们提到天行和云飞当国师的时候,楼兰国还有几位国师,都不是正路的。那几位国师见到天行他们几人,先是一笑:“看来你们几个真在这里,我们是奉王后之命将公主和小王子带回楼兰,你和云飞二人如果听话,就将她们交给我们,否则我们不客气了!”还没等天行说什么,云飞提起蓝色彩绫说:“有本事把你们王后叫来,我让她见识一下我的法器的厉害!”说完云飞把彩绫一抖,顿时天空中出现各类神兽,这些神兽直奔那几个国师而来,吓得那几个人抱头鼠窜,逃之夭夭。

说实话,云飞显现的本事,让天行也吃惊不小,他也没有想到。这也让公主和小王子及两位侍女觉得很惊异。公主此时心中觉得有些对不起云飞,但碍于面子,这些话她始终没能说出口。

原本日子就这样平淡的过去,但五年后的一天,天行的宝剑又出现异响,而且响声刺耳。天行立即警觉,觉得也许会有一场恶战,让云飞把公主和小王子以及两位侍女保护好,他甚至与他的师父用神通打了招呼,希望他的师父可以随时过来帮忙。落难的公主也从管理胡杨树的那位神人给的胡杨树枝上看到一位非常伟大的神会帮助她们化解这一难。

过了两三天的时间,这里来了一位很奇怪的人,这个人平时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但到了晚间,手脚和头就几乎缩入身体里,整个身体看上去就象一个圆球一般。

这个怪人,天黑之后滚到天行他们居住的院内,直接说:“我是管理楼兰那个地方的煞神(这是形容词,就是针对楼兰地区正神布下的好的、正的场起干扰作用的坏神),来到这里是受原来楼兰国的几位国师之托,让你们交出公主和小王子。否则我让你和云飞都魂飞魄散!”

天行正要说话,却听见上空有人说:“徒儿莫慌,为师在此。”话音刚落,从天空中落下几个人,不但有天行的师父,还有云飞的师父和几位其他的道人。这几位道人将那个煞神围在当中,摆下一个阵将那个煞神困住,即便是这样,那位煞神似乎真有些本事,几位道人把力量合起来也就与它打个平手。这一场大战打了一夜!引来很多当地的人围观。

后来到了清晨天边一道金光射来,万千祥瑞即降,一尊巨佛从中间显现出来。

几位道人和云飞他们见状都跪在地上恭迎巨佛降临,那位煞神在一边也吃惊的看着。

只听巨佛说:“我作为创世主将来要到人间洪传大法,你们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到时候都去当我的弟子。”道人们和天行他们都表示到时候愿意追随。云飞问创世主:“您什么时候开始洪传大法?”创世主说:“等到楼兰城被发现那个世纪的末期”这个时候小王子说:“到时候我去发现好吗?那位管理胡杨树的神已经说了。”公主也不甘示弱:“也得有我一份呀!我身上也刻着楼兰的缘份的印记呀!”创世主微笑着默许了。那位煞神却说:“到时候我依旧会捣乱,因为如果没有我,你那时的弟子们也许都修不成。”创世主一笑:“那时候是正法!”别的没有多说。说完创世主带着那些万千祥瑞就离开了。

剩下道人们和天行他们以及那位煞神。那位煞神还不死心,还想继续与他们打,一伸手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下子自己什么本事都没有了。原来它的一切能力都被创世主收走了。

即便是这样,煞神气得在地上嗷嗷直叫,但也没有办法,不一会灰头土脸的离开了。

经过这一场事情,让天行和云飞他们一行人对师父让其下山的根本目地认识的更清了。从此他们一行人在这里用修道的方式等待创世主洪传大法的那个时刻的到来。

在那生的最后时刻,落难公主对云飞说:“其实我知道你愿意与天行哥哥在一起,今生也特别感谢你对我和小王子的照顾与付出。如果将来在创世主洪传大法的那一时刻,我们还能以不同的方式相遇,我一定会报答你对我们今生的恩情的。……”说完落难公主就闭上了眼睛。

后来天行和云飞他们按照师父的指点,又带着小王子和两位侍女一起回到了昆仑山,继续修道。……

今生天行和云飞分别转生在大陆的不同地方,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西域楼兰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心绪,同时都对西域曲风与舞蹈由衷的喜爱与向往。天行就如同一个在红尘中的道人一般,对红尘中的事情不喜欢,反而喜欢清静;云飞对于唱歌和跳舞非常的擅长。落难的公主和小王子在瑞典探险家赫定发现楼兰遗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小王子就是那位维族向导。公主也成为赫定队伍中的一员。落难公主今生唱歌也很好听和小王子以及她的两位侍女今生转生在一家,这些人(包括天行和云飞)都已经得法。那位楼兰煞神转生成一位警察,因为对大法弟子行恶,最终遭报,出车祸死亡。

这正是:
楼兰千载掩沙海
神赋古韵仍犹在
前缘此地修行路
今朝了愿法莲开!

说明:寻法的艰辛不一定都体现在主人公用双脚去不同的地方苦寻,也会体现在在一个地方坚守信念等待创世主的到来与破除各种观念及邪恶生命安排与干扰等等不同的方面上。

附: 美东时间2020年7月28日,大纪元时报全球疫情大数据截图:

大纪元世界疫情地图网址:
http://cn.epochtimes.com/gb/nf1368917.htm


from 气功

【典故新解】宋襄之仁——尊周礼的宋襄公

文:俞元
来源:

春秋时代的备受争议。他与楚国交战,因坚持战争礼仪被楚军大败,自己身负重伤第二年去世。孟子、董仲舒、司马迁等大儒盛赞宋襄公,把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那个时代,诸侯各国已逐渐不尊、不敬周王室。宋襄公力图复兴周礼,身体力行倡导,守住周礼底线。周礼繁细,涉及社会各方面,包括战争。战争首先要师出有名,打仗之前下战书,明确作战时间、出战人数、作战地点;双方都做好准备才开始打仗,不许使用偷袭、设伏兵等不正大的举动;打仗时遇到对方的国君,不能攻击,要行礼……

宋襄公与对战,当楚军正在渡河时,或渡过河还没有排好阵型时,宋国将领屡次劝他进攻楚军。他说,“我们是仁义之师,怎能攻人不备呢?”人数占优势的楚军列好阵势,两军战鼓擂响,宋襄公挺长戈、驾战车第一个冲向楚军,被困。宋军诸将奋不顾身,将宋襄公救出,逃回国内,宋军大败。宋襄公回国后,说,“君子作战,不打伤者、不俘白发老者、不凭藉地利,我即使成亡国之君,也不攻打没列好阵的敌人。”

在泓水之战前一年,宋国与楚国等诸侯国约定在盂地会盟。大臣劝宋襄公带上军队,以防不讲信义的楚国。宋襄公说,“我倡议举行和平会盟,怎能自己背约呢?”他坚持不带兵马会盟,被设下伏兵的楚国活捉。楚军押着宋襄公攻打宋国,几次攻城失败,后来放了宋襄公。

宋襄公就是这样一位为了仁义、承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仁义之君!宋襄公的谥号“襄”字,有辟地有德、甲胄有劳、威德服远等涵义。

宋襄公以仁义治国,臣民对他忠心耿耿。当楚军围困他时,宋军将士奋力死战去营救他;当他被楚国俘虏时,他安排哥哥做宋国新国君,拒绝向楚国割地;宋襄公回国后,哥哥马上把王位让回给他。

楚成王不,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将军、儿子也。将军子玉不听楚成王告诫,执意与晋国开战。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以为晋文公与宋襄公一样死守仁义,轻敌冒进,被晋军打得大败。楚成王晚年遭太子兵变,被逼上吊自杀。

守规矩的人,虽然一时失利,却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与帮助;不守规矩的人虽得一时之利,但欠下的,终究是要还的!


from 气功

散文:谁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文:李文
来源:

从造纸到火药,从文字到指南针,从屈原到,无数的文化和技术,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甚至生存环境。先不说我们知道的《》(据传说是史前文化),还有预言非常准确的周易、八卦、《马前科》、《推背图》、《烧饼歌》、《梅花诗》。我们有没有想过,是谁将预言传给了李淳风、还有邵雍。

所有的文化都找不到传承,不知道是谁传给了他们,不知道它们来自哪里?而古籍中却有着真实的传说。汉成帝末年,刘向在天禄阁校阅书籍,有一位老人趁夜色来到他的身边。老人穿一套黑色的衣服,拄着青黎杖,扣门而入。看见正在读书的刘向,老人吹了吹拐杖的顶端,冒出一道火光,老人就举着拐杖为他照亮,并详说开天之前的事。刘向敞开衣带,认真记录他说的话。天亮之后,老人才走。刘向问他姓名,他说:“我是太一之神,天帝听说刘氏家族之子十分博学,因此下来教他。”然后从怀中掏出竹简,说道:“这里有天文地图之书,我把它送给你吧。” (摘录自《王子年拾遗记》)

当瘟疫出现时,人们发现今天的科学中只是小,什么也不是。人们在瘟疫目前显得那么无助。在无尽的黑夜,我们静静的仰望着天空,无奈的看着不为我们所知的宇宙,是否在寻找传说中的“天门”。《西游记》的到底在哪里,天门什么时间会开,我们是否可以被神所青睐,把我们接到幸福的天国世界。


from 气功

2020年7月28日星期二

神话的真相:李冰治水

文:李文
来源:

被后人称为治水专家,他的治水工程使得几千年,免受水灾的祸患。据说有一头石头的在1973年被发现,当时的专家还非常谨慎,没有挖出来。可是2013年竟有专家将犀牛挖出,其后至今,四川不断。

传说李冰共造了五头犀牛,来镇水灾。为什么李冰会使用犀牛呢?犀牛真的会镇水吗?或许是真的吧。

据古籍《成都记》记载:李冰在蜀郡做郡守的时候,传说有一条蛟龙年年兴风作浪,百姓们常常为水患所害。李冰下水杀它,欲为民除害。他自己化作一头牛,蛟龙上下窜动;李冰见难以取胜,便及时回到岸上。他挑了几百名勇士,手拿强弓大箭,约定说:“我刚才变成一头牛,现在蛟龙必定也会变成一头牛,我把一条白绢系在头上,你们好辨别,去射杀那个无记号的。“李冰进入水中。顷刻之间,雷声大作,天昏地暗。两头牛正在拼斗。李冰头上的绢带又长又白;士兵们便举起箭来,一齐射向蛟龙,蛟龙当即毙命。从此,蜀郡的老百姓再也没有受过水患。

传说中的李冰化作一头犀牛,而那五头石犀牛或许就是李冰的本像。其实说是犀牛在治水,不如说是李冰几千年来,一直在我们身边,守护着四川。而犀牛被挖出,或许也是天意吧。人的不行了,神也就无可奈何了。

那些被人们称为专家的,自古以来到底有多少呢?我们是否应该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世界呢?


from 气功

上班盯着电脑,下班滑手机,眼睛好酸、字看不清楚,按耳朵3穴位,转动眼球,调节焦距,消除眼睛疲劳|胡乃文开讲Dr.HU_43

作者:胡乃文开讲 – 名医谈养生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上班盯着电脑,下班滑手机,眼睛好酸、字看不清楚,按耳朵3穴位,转动眼球,调节焦距,消除眼睛疲劳|胡乃文开讲Dr.HU_43

治疗不要小看穴道按压,其实它的功效,绝对不会比吃药更差,今天介绍大家吃这个,不但能帮家人存视力,还能让一辈子都不生病。

一、按压颈三穴 眼睛bling亮

有近视眼者,可以按压「颈三穴」,就是颈椎第三的意思,颈椎有七个节有七椎,它的神经出来叫作「颈神经」,颈神经有八对神经,而这八对神经的第三对就叫作「颈三神经」,我们在上面是在哪个地方表现它呢?是在对耳屏,对耳屏上面有一个上面跟对耳轮交会的地方,这个叫作「轮屏切迹」,轮屏切迹前面这一段,相当於脊椎神经的这个颈脖子部分所以叫「颈椎神经」,这一个穴用指甲尖轻轻压,你在读书也好,你在看电视也好等等,你都可以用手在「颈三神经」压按。

二、按视神经穴 看东西变清楚

视神经穴在哪个地方,在对耳屏这个地方,可以摸得到,它有一个屏面,这个软骨的旁边这个地方,这里有这样子的一个屏面,这个屏面跟软骨比较接近的地方。

我们可以分为三等份上面这个第三等分,最上面这一个这一个穴就叫作「视神经穴」,视神经就是这个第二对脑神经,脑神经有十二对,其中第一对叫作「嗅神经」,第二对叫「视神经」,视神经跟视觉有关系,老花、啦等等。

常常压这里,都会觉得看东西会比较清楚,所以你可以压一压视神经穴,也是一样用两只手,腹,不必要用指尖,而是用食指的食指腹,轻轻压它,能帮助你看东西变的清楚。

三、按压眼肌穴 眼睛有神不显老

在耳朵这个耳屏,跟对耳屏之间这个地方叫作「屏间切迹」,屏间切迹这里摸到的穴道,第一个叫作「嗅神经」,再往上面一点点就叫作「眼肌穴」,「眼肌穴」就是管制左右、上下移动,或者打圈圈,可以很灵活的,看前、看後、看远、看左、看右等等,都是靠着这个眼肌。

「眼肌」在眼球上面有六个,就是右边有六个,左边有六个,这些眼肌都靠「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以及「外展神经」管制,这些神经管制到「眼肌」的时候,这「眼肌」就可以动,你按这个穴道,可刺激你眼球上的肌肉,使它灵活运动,你看东西就可以轻轻的动一下眼睛,就什麽都看到了。

这三个穴道,假如可能的话,闭着眼睛这样压按,闭着眼睛压按一会,你再把眼睛张开的时候,你会发现到看东西,就是清楚了非常非常的多,这就是治疗近视眼或者是其它的眼睛的疾病都很好的三个穴道。

四、神奇小丸子 增强记忆 恢复视力

现在来给大家介绍好方法,能够随时帮助家人,储存好视力,中医讲肝、心、脾、肺、肾各有所主,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脾虚的时候,它调节眼球的肌肉,就会失去弹性,小孩子容易得近视,你应该让他常常补一下脾。

补脾,你不要用中医四君子汤,就用一个比较简单的处方,就是黄耆、白术、红枣跟山药,那它就能够补脾了,也能使他眼睛上的肌肉,活动力变好。

另外,我在分析治近视眼的一个药方子叫作「定志丸」,「定志丸」就是人参、茯苓、石菖蒲跟远志,用蜜做成丸子,它是治近视,我後来还发现原来它可以治疗人的记忆力。

各位,长期吃定志丸的话,记忆能力会变好,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你看东西的时候,你就不用花很多时间一直看,你的精神能够集中。

在读书的时候,听老师讲课能集中专注力,所以,所有的东西就容易记到头脑里,因此,他就不需要看很多资讯,他记忆力好眼睛又不会过度的耗损,也比较不容易得近视。其中,人参有补气的作用,茯苓有补肾、沥水的作用,远志、菖蒲都是明心安心的。

五、眼力训练好 丢掉眼镜

跟大家讲一个眼力的训练,你知道现在的孩子,常常因为读书读的太近而有了近视眼,记得以前好像是列子,还是哪一本书里头有一套方法教人怎麽样射箭,他教射箭的时候,他说每天先看一个很细的支子,直视支子的顶尖处。

假如能够把顶尖的位置,看的很大很大,像篮球一样那麽大了的话,你就开始再看更小的东西,像是麦子的麦穗,麦穗那个尖芒,你要是能够看到,像篮球一样大的话,那你射箭一定是非常的准了。

现在的人,没有那个条件去看麦芒,不过,你可以在到野外,在大自然中看远处,也许远处有一个建筑物,建筑物上头有个避雷针,那你就好好的看那个避雷针,看它的最尖端处,就这样子经常看。

看久了以後,你眼睛的焦距,可以对的非常准了的时候,你再回头,看大概在一尺左右的东西,你也是一样,把焦距再看清楚,现在在这里看清楚後,再回头看刚才那一个,然後一样的聚焦,聚焦远地,再聚焦近地,再聚焦远地,再聚焦近地,你眼睛上的睫状肌,它就可以很快的收缩跟放松,很快的收缩放松、收缩放松,你要看什麽东西,一眼就看的清清楚楚,这也是一个训练眼睛很不错的方法 。

六、这样写字 伤眼又近视

现在的孩子,写字或者是读书,有时候会发生问题,为什麽?你看,我们用笔的时候,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学习用笔,结果,他可能因为手指头的力量不够,往往握在靠近笔尖处,这样写字,眼睛看不见,就会低头看,这低头就可能造成得近视的状态。

除了这以外,还有就是读书,有的时候小孩子懒一点没有关系,懒一点就休息,就不要再继续读书,但是有的小孩子不是这样做,他懒懒的读书,把头整个低下来,眼睛因为长期要适应看很近的东西,於是,眼睛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近视。

眼睛「水晶体」的外围叫「睫状肌」,主管收缩、放松作用,收缩过度,或者放松过度,都是不好的,如果眼睛看近的东西,「睫状肌」就要放松下来,因为展延过度,或放松过度,将来就失去弹性,因此就变成了近视眼。


新唐人亚太台收视指南➤ https://goo.gl/BucTtL

每周四9点开讲
欢迎订阅+按小铃铛 ➡ https://bit.ly/35IHSBZ
按赞加入胡乃文开讲FB➡http://bit.ly/2uTCVbN

Credits:
shutterstock Images: https://shutr.bz/2u8Zdp8
Music: Audioblocks.com, epidemicsound.com
Stock Video: Videoblocks.com


© 版权所有

如何加速观看YouTube?

上班盯着,下班,眼睛好酸、字看不清楚,按耳朵3穴位,转动眼球,调节焦距,消除眼睛|胡乃文开讲Dr.HU_43

from 气功

2020年7月27日星期一

古代金言:领导管理篇•古训数则(之五)

文:董其昌 整理
来源:

【古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
【今译】国君以德政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被群星环拱一样,受人民的拥戴。

【古训】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
【今译】者讲究信用,人民就不敢不说真话。

【古训】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今译】远方的人不归顺,便应该修德政,去感化他们,使他们归顺。归顺之后,便让他们安居乐业。

【古训】生有厚利,死有遗教,此盛君之行也。(《•内篇问上》)
【今译】活着时,能使人民获得很多利益;死后,能留下不朽的言教,这就是伟大的德行。

【古训】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牧民》)
【今译】不欺骗人民,下面的百姓就会亲近、拥戴执政者。

【古训】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管子•小问》)
【今译】对人民讲信用,人民就信任你;对人民施仁政,人民就归向你;严肃端正,人民就敬畏你;行之有礼,人民就赞美你。

【古训】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管子•形势》)
【今译】一方面关怀臣民,一方面又要有威严,这样为君之道,才算完备。

【古训】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左传》昭公三年)
【今译】由权臣、卿大夫掌握国政,人民就失去了依靠。(意谓:权力下移,政出多门,人民就无所适从)

【古训】威立于上,民服于下。(《战国策•秦策一》)
【今译】权威在上面树立了,百姓也就在下面服从。

【古训】欲王者.务博其德。(《战国策•秦策一》)
【今译】想要称王天下的人.必须使自己的德行宽厚广博。

【古训】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墨子•公孟》)
【今译】从政的人,必须是言行一致。

【古训】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士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吕氏春秋•贵信》)
【今译】君臣不诚信,百姓就会批评指责,国家就不得安宁;当官不诚信,年轻的就不敏畏年长的,地位尊贵的和地位低下的,就会互相轻视;赏罚不诚信,百姓就会轻易地犯法,不愿意接受役使。

【古训】爱多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内储说上》)
【今译】仁爱过甚,那么法令就难以确立;威严太少,那么下级就会侵犯上级。

【古训】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史记•商君列传》)
【今译】得人心的人,就兴旺;失掉人心的人,就会垮台。

【古训】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史记•五帝本纪》)
【今译】仁厚而威严,慈爱而有信义,严格要求自己,就能使天下归服。

【古训】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史记•郑世家》)
【今译】执掌政权一定要以德服人,不要忘记政权是靠什么来巩固的。

【古训】上足仰则下可用也,德足慕则威可立也。(《淮南子•兵略》)
【今译】执政者足以使人敬仰,下面的臣民才能为他所用;执政者的品德足以使人敬慕,他的威望才能树立起来。

【古训】威有三术:有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六)
【今译】权威有三种方法获得:有以道德而威服人的,有以强力而威服人的,也有靠狂暴恣肆威服人的。(正确的主张是:以道德威服人)

【古训】明王之使人也,必慎其所使;既使之,任之所以,不任之以词也。(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
【今译】贤明的君主派遣使者一定会谨慎地选择所任用的人:一旦决定任用,就真心地信任他,而不是只在言词上表示信任。

【古训】夫德不施,则民不归;刑不缓,则百姓愁。(《说苑•贵德》)
【今译】德泽不施,人民就不归附;刑罚不宽,百姓就愁苦。

【古训】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蹶。(《黄石公三略》)
【今译】不可以没有威严,没有威严国家就会衰弱,但是威严失度又会导致失败。

【古训】爱人多容,可以得众。(《三国•吴书•孙皎传》)
【今译】爱护众人,多所宽容,就可以团结起众多的人来。

【古训】千人聚,不以一人为主,不乱则散。(晋•郭象《庄子注•人间世注》)
【今译】上千人聚集在一起,如不以其中一人为首领,不是乱,就是散。

【古训】十羊九牧,其事难行;一国三公,适从焉在?(《旧唐书•刘子立传》)
【今译】十只羊就有九个放牧的人,事情是难以做好的;一个国家同时有三个当权的,下面的人应该听从谁呢?

【古训】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资治通鉴•周纪二》)
【今译】国家靠人民来保障,人民靠信用来保障;没有信用就无法驱使人民,而没有人民就无法守住国家。

【古训】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资治通鉴•周纪三》)
【今译】昌导德惠,先从普通民众开始。而遵从政令,则必须先从地位尊贵的人开始,以取信于民。

【古训】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宋•《商鞅》诗)
【今译】自古以来要治理好人民在于能守信用,把一句话看得比百两黄金还贵重。现时的人是不可以全盘否定商鞅的,商鞅能够通过言而有信,使政令坚决贯彻实行:这一点是可取的。

【古训】诚故信,无私故威。(宋•张载《正蒙•天道篇》)
【今译】诚实,所以能取得人们的信任;不谋私利,所以能有威严。

【古训】纷更变易,纪纲不得布,法度不得立,臣下无所持循。(《元史•许衡传》)
【今译】国家的政令,频繁的更动变化,政纪纲领得不到贯彻实施,法令制度不能发挥作用,群臣就无所遵循。(意谓:要保持政策法令的稳定性,不可朝令夕政,轻易变动)

【古训】公生明,廉生威。(《清碑•官箴》)
【今译】办事公正才能使自己变得圣明,廉洁才能树立起自己的权威。

【古训】 上知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礼记•缁衣》)
【今译】执政者喜欢什么、反对什么,不可不慎重。因为他是老百姓的榜样。

【古训】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礼记•中庸》)
【今译】君主的举止,往往被世人当作天下共行的道理;君主的所作所为,往往被世人当作天下遵循的法度;君主的言论,往往被世人当作天下必守的准则。

【古训】禁之以制,而身不先好,民不能止。(《晏子春秋•杂下》)
【今译】用法律来禁止不好的事情,如果领导人不首先身先士卒,就无法制止老百姓。

【古训】上一,则下一矣;上二,则下二矣。辟之若草木,枝叶必类本。(《荀子•富国》)
【今译】上面怎样,下面就怎样,这就好像草木,它的枝叶是由根本决定的。(意谓:作领导的,要起好的表率作用。)

【古训】上好义,则民暗饰矣。上好富,则民死利矣。(《荀子•大略》)
【今译】在上位者喜好礼义,那么百姓就会私下端正自己的行为;在位者如果喜好财富,那么百姓就会为私利而去拼命捞钱。

【古训】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则下辨也,上端诚则下愿悫矣,上公正则下易直矣。(《荀子•正论》)
【今译】当政者是下面的本原,当政者政事公开,无所隐瞒,那么下面就知道怎么治理了;当政者正直诚实,下面的就谨慎忠厚;当政者公正无私,下面就公平正直。

【古训】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荀子•非相》)
【今译】要求自己严格,所以才能够成为天下人效法的榜样。

【古训】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荀子•君道》)
【今译】君主是源泉,百姓是水流;源泉清则水流清,源泉浊则水流浊。

【古训】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墨子•公孟》)
【今译】从政的人,嘴上说了,就必须身体力行,去实践它。

【古训】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
【今译】】无法让下级端正上级,必须由上级做起,才能端正下级。

【古训】主身者,正德之本也;官治者,耳目之制也。身立而民化,德正而官治。治官化民,其要在上。(《管子•君臣上》)
【今译】君主自身是规正德行的根本,官吏好比耳目,是受君主节制的。君主立身清正,人民就受到教化;君主品德端正,官吏就能管好。管好官吏和教化人民,其关键在于君主。

【古训】理乱在上也!(《管子•霸言》)
【今译】治乱的关键,在上层!

【古训】行之无私,则足以容众矣;出言必信,则令不穷矣。此使民之道也。(《管子•小匡》)
【今译】行事无私心,就能够团结众人;说话一定算数,政令就不会失灵。这就是使用人民的方法。

【古训】君人也者,无贵如其言。(《管子•君臣上》)
【今译】君临天下的人,没有什么比他的言论更为重要的了。

【古训】任势守数以为常,周听远近以续明。(《管子•七臣七主》)
【今译】利用形势遵循客观规律,以建立常规常法,普遍地了解远近情况,深入明察国事。

【古训】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孝经•广要道章》)
【今译】要教育人民亲善仁爱,没有比行孝更好的了;要教育人民恭敬顺从,没有比行悌(善待同辈者)更好的了。

【古训】君人之道,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下。静则下不扰矣,俭则民不怨矣。(《淮南子•主术》)“
【今译】君主的正确原则,应该是处于宁静以修养自身,生活节俭以为臣下表率。宁静就不会侵扰下面,做到节俭老百姓就不会有怨恨了。

【古训】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淮南子•泰族》)
【今译】执政者倡导,百姓就应和;执政者行动,下面就跟随。

【古训】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淮南子•主术》)
【今译】为下级制定的法纪,不能由上面的人带头破坏;禁止老百姓做的事,执政者自己绝不去做。

【古训】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能不正?(《论语•颜渊》)
【今译】政,就是正的意思。您带头走正路,谁敢不走正路呢?


from 气功

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

杨延昭传奇:古井生木

文:仰岳
来源:正见网

南宋时期的济公神通广大,他在净慈寺的古井运木传说可谓家喻户晓。然而早他两百多年的北宋时期,名将杨延昭在河北的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神迹,却很少人知道,那就是“古井生木”的……

诚心动天  挖通古井

今日河北的霸州市信安镇古称“淤口关”,是宋代名将杨延昭镇守的三关之一。在此地有一座龙泉寺,此寺初建于辽朝天禄年间(99月—951年9月),原名龙花寺,元朝之后才定名为龙泉寺。寺内有两口井,传说泉水不只甘美无比,更是取之不尽,可供全城上万人饮用。然而这两口井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得自于杨延昭的亲自开凿。

有一日,杨延昭率队驱逐辽兵正好经过此地。当时淤口关的水井很少,正好又遇上旱灾,百姓们围着城内仅有的几口水井,准备打水。杨延昭心想:城内住着如此多的军兵百姓,水源却是如此缺乏,因而与将士们决心要帮百姓们挖井。

决定挖井后,杨延昭亲自勘查水脉,刚好有两条水脉走向城内的龙泉寺,杨延昭就与军士们在寺内破土动工,城内百姓听说后也一起来帮忙挖井。但几天过去,这两口井挖了几十丈深也不见一滴水,人们一看纷纷泄气,难以继续挖下去。但是杨延昭不愿放弃,他让大伙休息自己独力一人向下挖。

当天夜里,杨延昭独自一人前往寺内参拜,乞求护佑百姓,隔天白天他再继续挖井。就这样几天过后,终于挖通了泉眼,一道清泉从井里突然涌出。杨延昭爬上井口后,这水就满了一大半。大伙闻讯,纷纷携家带眷的来打水。这水不只甘甜,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人都争相传说是杨延昭感动了神佛,让祂降旨给东海龙王帮大家送水来了,于是称此二口井水为“龙泉”。之后百姓们自发地为杨延昭修筑了一间行馆,让士们得以安居此地。

杨延昭在淤口关的消息,被韩昌得知,他带着五万大军来犯,准备一雪前耻,这时关内的军兵仅数千人。杨延昭闻讯,登上城头一看,只见黑压压的大军把淤口关整个围了起来,杨延昭下令死守,同时点燃烽火、送出飞鸽请求援军。

这时辽军首领韩昌远远见到在城墙上的杨延昭,就大声叫阵,杨延昭不甘示弱地回:韩昌!有能耐就即刻来打!接着又出言相激。韩昌按捺不住,挥舞着手上的托天叉对辽兵大吼:大伙上!今天就要攻下这座城!

这时众辽兵一窝蜂地涌到城前,杨延昭下令放箭,并亲自射出第一箭。他的箭法神准、威力强大,一箭就连续射穿多人,辽兵一见杨延昭的神箭后,就不敢再往前进。

韩昌见状大声喝骂:你们谁再胆敢往回跑,我当下就将他杀了!!

辽兵只得硬着头皮继续上,就这样打了一整天,宋军的箭越来越少,杨延昭只得传令,等辽兵接近点儿再射。但辽军实在太多,一箭一人,久久下去必定难以坚持。这时城内百姓听说守军战事吃紧的消息,纷纷带着家中武器前来一同守城助阵。

战事中,百姓们对杨延昭说:元帅,辽军人数太多,请拆了我们的房子,抽梁柱来当守城的檑木(古代作战时,从高处往下推,用以打击敌人的长形圆木)吧!

古井生木  神迹退敌

但杨延昭面有难色,他实在不愿拆百姓的房子。民众们见状又接着说:元帅,您快传令吧!只要保得住城,我们的房子拆了,回头还可再修。杨延昭只得对着军兵说:随我来!我们先拆了杨家行馆!

他带着军士拆行馆,正抽了一根梁柱往城门跑时,路过龙泉寺的井,杨延昭心生一计:这木头如此轻,让它泡在井水中,这样可以重些,当檑木就可砸得准点。就将这木头插入井中泡水,这时他又自言自语说道:龙泉啊龙泉!你若能生出木头来就好了,省得让老百姓们为了守城而拆房。

没想到语音刚落,龙泉中真的就浮出了一根木头,跟插进去的这根一模一样!

杨延昭大喜,就赶紧叫住要去拆房的百姓,让大伙儿从这两口龙泉中抽木头,结果真神奇的抽了一根又一根,取之不尽。


杨延昭。(古瑞珍)

杨延昭登城,传令让军士们投下檑木抗敌。这时忽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投出的檑木纷纷被闪电击中,一根根的着了火。被砸中的辽兵被火烧得哭爹喊娘,非死即伤,纷纷吓得抱头鼠窜而去,任凭韩昌如何叫骂也不回。就这样辽军死伤大半,韩昌无奈,只得退兵而去。

杨延昭军队接连几次经历的神迹,震惊了宋廷朝野,请八贤王赵德芳担任特使,前往淤口关探访将士百姓,杨延昭也领着信佛崇道的八贤王到龙泉寺参拜。

龙泉寺是一座佛寺,除了供奉西方三圣、十八罗汉众神外,正殿也供奉着弥勒菩萨,也就是未来佛。佛经中曾记载未来佛弥勒将在末劫时期下世救度众生,解救世人。八贤王于参拜后感叹佛恩浩荡,说道:天不灭宋,实乃龙泉也!


唐朝公元705年的弥勒菩萨像。(公有领域)

之后八贤王奏请朝廷,将此两口井封为“御井”,派兵守卫。杨延昭古井生木的神迹,也在当地流传了千年。

附记:这两口龙泉,在文革时期被中共派出的捣毁,当地百姓抢回一座井,但已遭填平封闭,仅作纪念,井不再涌出泉水。

参考史料:
《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明朝 佚名 着 秦淮墨客校阅
《杨六郎威镇三关口》河北人民1984年出版 赵福和 李巨发 等人 搜集
《杨家将外传》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6年出版 赵云雁 搜集整理


from 气功

真实的徐霞客

文:清风
来源:正见网

近日,由于某种看似非常偶然的原因,我路过江苏江阴,无意中抬头,看到了窗外“徐霞客”的牌子,感觉似乎某些记忆被打开,一下子明白了徐霞客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在常人的书里,徐霞客是明代地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这当然不算错,但并没有说到点子上,徐霞客其实是一个修道者,他在出发前曾抒发过“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壮志,这个“朝碧海而暮苍梧”是要传授“筋斗云”给的时候说的,他说“自古道:朝游北海暮苍梧。”孙悟空问:“怎么为‘朝游北海暮苍梧’?”祖师道:“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之语话也。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腾云。”常人站在常人的角度认为徐霞客的表白仅仅是一种豪气,实际上是徐霞客在表示自己的求道之心。

从1608年开始,22岁的他徒步跋涉,历经30余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走过江苏、福建、湖南、北京等21个省、市、自治区。古代没有现在的这些,他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双脚在走,没有无比坚定的求道之心是根本就不可能坚持下来的,这和我们现代人理解的“旅游”,“游山玩水”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我们知道中国的名山大川修道的人很多,其实徐霞客是去和他们交流切磋的,他的家境还不错,所以基本不用像一样化缘,但一路上还是遇到很多的危险,有自然的,有人为的,而正是因为他有这颗修炼的心,所以有神在暗中保护他,无论遇到什么艰难,总是能够逢凶化吉,这其实和玄奘取经在本质上是差不多的,只是修的法门不同,同时一个在国内一个去了国外而已。在这30余年的类似于云游的过程中,他得到了许多高人的指点,同时常人中的执著心也在不断的去,到了最后他也修到了很高的层次。而那个在常人眼中的《徐霞客游记》只是他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他绝不是为了考察地理而写的这个东西。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都不是泛泛之辈,正因为徐霞客是修炼层次很高的人, 所以这部作品才能够流传下来。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