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0日星期六

困顿中孔门弟子所展现的境界差别

tian.jpg

楚昭王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去拜见楚昭王,途经陈国和蔡国。陈、蔡两国的大夫一起谋划说:“孔子是位圣贤,他所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问题,如果被楚国任用,那我们陈国、蔡国就危险了。”于是派兵阻拦孔子。

孔子不能前行,断粮七天,也无法和外边取得联系,连粗劣的食物也吃不上,跟随他的人都病倒了。这时孔子更加慷慨激昂地讲授学问,用琴瑟伴奏不停地唱歌。他找来子路问道:“《诗经》说:‘不是野牛不是虎,却都来到荒野上。’我的道难道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啊?”

子路压着怒气,不高兴地回答说:“君子是不会被什么东西困扰的。想来老师的仁德还不够吧,人们还不信任我们;想来老师的智慧还不够吧,人们不愿推行我们的主张。而且我从前就听老师讲过:‘做善事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做坏事的人上天会降祸于他。’如今老师您积累德行,心怀仁义,推行您的主张已经很长时间了,怎么处境如此困穷呢?”

孔子说:“由啊,你还不懂得啊!我来告诉你。你以为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人相信?那么伯夷、叔齐就不会被饿死在首阳山上;你以为有智慧的人一定会被任用?那么王子比干就不会被剖心;你以为忠心的人必定会有好报?那么关龙逢就不会被杀;你以为忠言劝谏一定会被采纳?那么伍子胥就不会被迫自杀。遇不遇到贤明的君主,是时运的事;贤还是不贤,是才能的事。君子学识渊博、深谋远虑而时运不济的人多了,何只是我孔丘呢!

况且芝兰生长在深林之中,不因为无人欣赏而不芳香;君子修养身心培养道德,不因为穷困而改变节操。如何做在于自身,是生是死在于命。因而晋国重耳的称霸之心,产生于困顿曹卫之时;越王勾践的称霸之心,产生困顿于会稽之时。所以说居于下位而无所忧虑的人,是思虑不远;安身处世总想安逸的人,是志向不大。怎能知道他的终始呢?”

子路出去了,孔子叫来子贡,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子贡说:“老师您的道实在博大,因此天下容不下您,您何不把您的道降低一些呢?”

孔子说:“赐啊,好的农夫会种庄稼,不一定会收获;好的工匠能做精巧的东西,不一定能顺遂每个人的意愿;君子能培养他的道德学问,创立政治主张,别人不一定能采纳。现在不修养自己的道德学问而要求别人能采纳,赐啊,这说明你的志向不远大,思想不深远啊。”

子贡出去以后,颜回进来了,孔子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颜回说:“老师的道太广大了,天下也容不下。虽然如此,您还是竭力推行。世人不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您何必为此忧虑呢?不被采纳才看出您是君子。”

孔子听了高兴地感叹说:“的确如此,颜家的儿子!假如你有很多钱,我就来给你当管家。”

上面这个故事是孔子周游列国时所遭遇到的一件事,记录在《孔子家语》里。

孔子周游列国时遭遇到过很多苦难与危险,这只是其中的一件,可能是最苦的一次吧,时间比较长,弟子们都饿的起不来了。

弟子因为各自的境界的不同,对于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内心表现,对老师提问的作答也是各有不同,孔子对弟子仍是不失时机的因材施教

子路为人直率,是质胜于文的弟子,内在很好,外在的表现有点粗野,跟自己的老师讲话也不客气,就直接敢问是不是老师您的修养还不够好啊。当然看问题的深度跟子贡和颜回是差了一截。孔子就直接把道理讲给他。孔子与子路年龄相差不多,对这个弟子还是非常喜欢、亲近的,从孔子跟子路的谈话中自称丘就可以看的出来。

子贡的见地就高明很多,知道并非是老师的修为德行不够,而是世道衰微,所以自己的老师与同窗们才会接连的遭到厄运。但他却建议自己的老师降格取容。孔子自然知道自己的这个弟子看清了问题的本质,但做为圣人的弟子,想让老师降低标准被滔滔浊世所容,志向实在是低了。子贡为人聪敏,平日里有点恃才傲物,还有点喜欢对其他人品头论足,而对自己的修为并没那么注重,所以孔子提醒这个弟子: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你只管修为自己,提升境界。

颜回是对自己老师的所言无所不悦的弟子,悟性极高,看的明白,也做的够好,表面温和谦恭,内心明确笃定。孔子对于这样的弟子都不用特意指教,实在是太满意了。竟然说“你要是很有钱的话,我给你做管家。”真是满意到了极点。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2年8月19日星期五

骡偿债与狗报恩

tian.jpg

文:刘晓

佛教认为,人是在六道中轮回的,“六道”中包括畜生道。也就是说,在世间轮回中,人可以转生成人,也可以转生成动物,而动物也可以转生成人。而转生是人还是动物,都与前世种的因有关系。

清代有个叫徐笠庵的人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个亲戚去关东做生意,好久都没有回家,家人十分惦记,就派弟弟去寻找。结果兄弟俩在途中遇到,不免悲喜交集。兄长因为还有欠账没有收回,虽然想念家中妻子,但没法马上回去,就留弟弟盘桓数日。之后,弟弟想先回家,兄长就写了封家书,同时封上五十两银子作为家用,让弟弟一并转交给嫂子。

弟弟回家后,心想哥哥回来尚需时日,便打算将银子暂作别用。因此当嫂子问他:“你的兄长可有信来否?”他就以寻兄未果作为托辞。

一天,弟弟打算前往岳父家,就借一个村人的骡子代步。奇怪的是,弟弟怎么用鞭子抽骡子,骡子都不动。僵持下,骡子突然口吐人言:“我是阮家的小五,因为欠某人五十两银子,死后阎王罚我今生转生为骡子,以偿还前生之债。某人借你骑我,是人之常情。但如今你受兄长委托携银回来,瞒嫂欺兄,所得银数与我曾欠的相符,如果要我前行,你要为我偿还债务,你还用鞭子抽我吗?”

弟弟听后十分愕然,也很害怕,就不去岳父家了,而是掉头回家。他先将骡子归还,之后,带着兄长给的银子和信去找嫂子,将实情一一告之。

这匹骡子因为负债从人转生为畜生,但却能劝人吐金而全手足之情,冥府知道后,还会让它转生为人吧。

还有清朝有个商人养的一条狗,凶恶异常,看见衣冠齐整者进来,从不叫唤;但若看见衣衫褴褛者进来,不仅狂叫,还要咬之。晚上尤其如此。因此商人的老朋友若是去商人家,必须整理好衣冠;而商人自从养了这条狗后,家里就再也没有失窃过。

一天晚上,有个窃贼从后院跳墙而入。这条凶恶异常的狗带着其他狗将窃贼围住,一边狂吠一边撕咬,窃贼是无可躲避。仓皇间,窃贼看见院子中有一个高桶,就跳了进去,躲藏起来,他打算等群狗散去再逃走。可谁知群狗一直围着桶,窃贼无法脱身。

天亮后,商人见狗围在桶边,不知何意。打开大桶,才发现里边是窃贼。窃贼以实相告,哀求放过自己。因为并未丢失任何财物,商人就放窃贼离开了。

又过了几年,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年纪已经大了,身上的毛也脱落了许多。一天深夜,狗对商人说:“前生我因为贫穷难以活下去,幸得你相助,养了我一年多。后来我心起不良,想要谋取你的银子,却被你发现而赶了出去。我心中怨恨,所以在外辱骂你。死后冥府罚我在你家作狗。如今欠债已还,可以离去了。”

第二天狗就死了,商人念其守夜甚勤,将它埋葬了。

这两个故事在告诉世人,人在世上做了什么,都是要还的啊。

参考资料:《咫闻录》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月圆明

tian.jpg

文:新宇

说起月亮,人们常常会想起嫦娥飞天奔月的故事、唐明皇游月宫留下霓裳羽衣曲、历代诗人留下的咏月名篇、中秋佳节阖家团圆的幸福时刻。经过了历朝历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民俗节日的演绎,月亮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厚的文化。

世间从来都是苦乐并存的状态,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所以月圆之时总会让人觉得珍贵与美好。

月圆的时候,人们总想起家人、家乡。特别是中国传统节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便是中国人皆知的李白的名篇。我想这是月为人圆的内涵吧。

如果没有月亮,黑夜来的时候大地上将是黑麻麻的一片,给世人带来诸多不便。那时也许人就像被关在黑屋子里面一样,伸手不见五指,只看见夜空中的繁星点点。正因为有了月亮,人们在黑夜的时候,才看的清。我想这应该是月为人明的内涵吧 ——月亮就像一盏指路灯,黑暗中给人以光明。

指的是什么路呢?大家知道,关于月亮中国人首先想起的便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的圆月——满月,月亮最圆最满的时候也是月亮最明亮的时候,那是在外奔波的人们纷纷回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也就是说“圆满”之时便是回家团圆的时刻。什么才是圆满呢?圆满是佛家用语,指的是修炼人得法修炼功成圆满,即修炼结束修成了。也就是说月亮这盏明灯给人的指引便是寻找佛法修炼圆满才能回归天上的家园。天伦之乐的更深一层的内涵便是与天上亲人的团聚。

那么月为人明的内涵就是佛法会在黑暗降临的时候洪传,给以人光明。什么是黑暗降临的时候呢?也就是宗教中讲的人类最后的时候,末法末世的时候。

佛教中有句话叫:佛光普照,礼义圆明。大概意思是说,佛法或修炼的人自身的场能够纠正旁人的身体、思想上的不正确状态。能够无意中清理导致人的身体不健康的因素,抑制人的不好的思想。也就是佛法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状态。

大家知道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这种礼仪的教化源于华夏礼乐文明。这种礼乐文化能够让人在世俗的洪流中,保持一定的正念,抑制自身不好的思想念头与行为,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不随着世俗下走,从而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合乎人的道德规范。也就是说这种礼乐文化的内涵能够使人抑制不良的思想行为从而归正自身。同样会给人带来美好的状态。与佛家讲的佛光普照礼义圆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佛光普照,礼义圆明,佛法修炼可以让人回天。汉语词汇礼义同“礼仪”,出自《诗经.卫风.氓序》。而作为礼仪之邦的华夏礼乐文明中的六代乐舞之首,便是黄帝制作的《云门大卷》乐舞,即礼乐文化的起点来源于《云门大卷》。云门是天门的意思,也有一层人是从天上来的内涵;大卷可以理解为经书经卷,即大法大道。那么云门大卷就有这一层内涵,即让人追寻回归天门的大法大道。也就是说中华的礼乐文化的出发点是让人追寻回天的大法大道的,目的同样是让人回天的。而这种回天的大法大道或许就是以佛法的形式开传。

中原作为自古奠定礼乐文化之地,是礼仪之邦,这种通天的礼乐文化的铺垫是否因为佛法要在这里开传呢?是否这就是佛教在印度产生流传至中国后就在印度消失了的原因呢?中国是否就是继现在佛释迦牟尼之后的未来佛弥勒诞生之地呢? 现时期的中国是否已有佛法在开传了呢?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原文链接:月圆明 - 传统文化

from 气功

中国文化的迷思:夷夏之辨与儒家思想的先進性

中国文化的两大迷思

作者:梅花电视

迷思一:中国的传统民族观是以血统论

并非如此,中华文化【相关阅读: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是以文化异同,而不是像西方以血缘、种族异同做区分。正如韩愈所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於中国,则中国之。」也就是所谓的「夷夏之辨」。也因此,中华文化没有产生将特定族群赶尽杀绝的种族主义。相反,中国还有不同民族文化认同而互相同化的现象,无论是楚庄王的「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到成为春秋五霸问鼎中原,或是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亦或是唐代胡人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等,自春秋以降,一路经过魏晋、隋唐...中华民族的建构就是在积年累月的文化认同中形成,而不是基於血统论区分建构而成的。

以现今角度来看,「夷夏之辨」一词不免带有歧视意味,但若站在思想交流不如今日频繁的过往二千年前之时空看,这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文明与野蛮的分别,也并非中华的专利,西方人在古代也会区分「文明」与「野蛮」。至今仍有一历史名词曰「蛮族大迁徙」(Barbarian Invasions),而「蛮族」一词正源自古希腊人对周边民族之蔑称,而到了罗马时代,罗马人亦称帝国疆域外的民族为「蛮族」(《西洋中古史》),即是如此。

当然,回到今日国际社会交流日益频繁的环境下,「夷夏」之中的歧视成分自然必须去掉,就如同今日西方不再以文明与野蛮称呼其他民族的人。

迷思二:中国儒家思想,是服务专制、代表专制与落後的文化?

儒家思想所要服务的是「仁」的核心价值,无关民主或专制制度,但在民主的环境下,儒家「仁」的价值比专制更容易被体现。

若儒家思想真是代表专制的文化,是服务专制体制的思想,则何以解释《孟子》中的「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呢?

在儒家经典《孟子》中,孟子将「以臣弑君」的汤武革命诠释为:「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贵君轻」以及「未闻弑君」等语的思想,是不利於专制,且为人民革命推翻暴政带来合法性的,要说儒家文化是为了服务专制的文化,岂不是逻辑矛盾?

无论是孔子所推崇的周朝礼乐,抑或是孟子所提倡的民贵君轻,他们所关注的对象也并非针对民主、专制或封建制度,而在於恢复人心固有道德,以及安定的社会秩序,以促成大同之世。其奉为圭臬的中心思想以及所服务的对象是「仁」,是一种形而上的、道德哲学的概念,与今日的专制或民主体制无关。

君为臣纲

我们至今仍能看到儒家「君臣父子」、「民贵君轻」与「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并存,其因在此。而君王为了稳定帝王统治,则以「君臣父子」为训;草民希望推翻暴政,则以「汤武革命」为号召。

与西方比较思想文化的先进与落後,更是令人感到奇怪。所谓文化,乃一民族在特定时空活动所累积的人文结晶,思想则是在此特定时空活动所发展成的思维结晶。真要比较,也只有系统完不完善,逻辑缜不缜密之比较。何能用鸦片战争之成败,以及科技发展的先进与落後,去决定其思想与文化的先进与落後?难道一个发明超级科技,而一年四季都将其用於内外征战的文明,就代表他们的思想文化是先进的吗?无论对於中国或西方而言,这不是都说不通吗?由此看来,思想与文化的先进与落後之说,也只是一个重大的思考误区。更不能说君主帝制用儒家的「五伦观」来做为稳定社会之利器,就说这是儒家的错误,凡事要对儒家真正理解再做评价。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from 气功

2022年8月16日星期二

诵读《幼学琼林》:文臣(六)

tian.jpg

文:紫穹

【原文】

萧曹相汉高,曾为刀笔吏;汲黯相汉武,真是社稷臣。召伯布文王之政,尝舍甘棠之下,后人思其遗爱,不忍伐其树;孔明有王佐之才,尝隐草庐之中,先主慕其令名,乃三顾其庐。

【注释】

萧曹:萧何与曹参,先后任汉高祖的丞相。

刀笔吏:古人曾用竹简写字,错处会用刀子刮掉重写,故负责文书档案的小官吏,称为刀笔吏。

汲黯:汉武帝时大臣,性情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不留情面,因而君臣敬畏。被汉武帝视为能捍卫国家的社稷之臣。

召( shào )伯:召公奭( shì ) ,周文王侄子,与周武王周公旦是同辈堂兄弟。他辅佐武王灭商后,虽然因功被封于蓟,建燕国,但他依旧留在都城镐京辅佐王室,于是又被封食邑于镐京附近的召地(今陕西岐山西南),故又称召公。他便是后来燕国和召国的始祖。他尝居甘棠树下理政断案。后人为之作《甘棠》一诗,收入《诗经》,感怀他的恩德。

令名:美名。

【译文】

萧何、曹参成为汉高祖的丞相之前,曾是普通的执笔写文案的小吏,汲黯是汉武帝的大臣,被武帝视作国家社稷的重臣。召伯广布周文王的德政,曾在甘棠树下理政,后人感念他对百姓仁爱,不忍心砍伐他遗留下来的这棵树;诸葛孔明有辅佐帝王的才能,曾隐居在隆中的草庐之中,蜀国先主刘备仰慕他的美名,三次前往草庐拜访,请他出山相助。

【点评】

“刀笔吏”对“社稷臣”,“文王之政”对“王佐之才”,“甘棠之下”对“草庐之中”,“后人”对“先主”,等等。处处体现极为工整的骈文对仗风格,因此朗朗上口,堪称美文。

为配合这样的文体,人物的选择不按年代顺序进行,也是该书的一大特点。召公是周朝人,而孔明是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人物,只因两者所曾住过的地方都跟草木有关,而思念召公的后人与仰慕孔明的先主,又刚好形成完美的先与后的对比关系。

可见作者成文,既要选择内容能对后世子孙有德行教化作用的,又要最大限度给人以文笔优雅流畅,富有节奏韵律的美感,在选材上、整理上,是相当花费心血的。吾辈读此内外皆美的现成雅文,当感恩承传,视为珍宝。

【故事】

召公“甘棠遗爱”  创“成康盛世”  

颂扬地方官离任后的恩德,表达百姓的不舍和怀念,常用“甘棠遗爱”这个成语,它就来自西周时期召公一视同仁,甘棠树下广布德政的典故。

召公(姬奭)辅佐了西周时期周武王为首的三代帝王,而甘棠理政之德更是惠泽了成康两代帝王,开创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四十多年未用刑罚的“成康之治”,成为后世以德治国,仁爱百姓的典范和榜样。

他最初因辅佐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西周之功,受封于蓟(今北京),建立了燕国(北燕)。 但他没有前往封地直接管理自己的诸侯国,而是派长子管理燕国 ,自己则留在都城镐京(今陕西长安)辅佐周王室治国理政。武王死后,其儿子周成王继位,召公便成为教导和辅佐年幼帝王的三公之一,担任成王的太保,与周公旦共同辅佐成王, 并与周公分陕而治,陕地以西召公主管;陕地以东周公主管。所以甘棠遗爱的典故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他辖下的地方。

《史记•燕召公世家第四》:“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召公治理西边封邑,公正仁厚,不分贵贱广布仁政,辖下百姓对他十分感恩,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一次他巡行乡邑,见有棠梨树,便在树下断案理讼、处理政事,因公正无私,仁爱有加,从侯伯到庶民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没有一人失职受困,皆臣服他的处置,因而一片安乐祥和。召公死后,百姓思念他,感怀甘棠树下他留下的恩德,不忍砍伐此树。后人于是作《甘棠》一诗,称颂他的仁德(《诗经•召南》的一首)。

周成王死后,召公再度辅佐下一代的周康王,就这样以甘棠理政之德辅佐两代皇帝,继承和实践周文王的仁政,仁爱所有身份地位的人,成就了这个不可思议的太平盛世“成康之治”——四十多年未用刑罚(《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馀年不用。”),堪称奇迹 ,对君臣与百姓都完成了极高的道德教化。君臣民三者一心,天下祥和,以德政为周朝打下了八百年的根基。

可以这样说,周公主要在国家体制上,建立了完善的周礼制度,和施行仁政、慎用刑罚的原则,完成周朝君臣上下和诸侯国与王室关系的整套管理机构。也臣服了四方。召公则侧重在这套体制的保障下,具体地实践先祖周文王当年恩及枯骨的仁政,继承下来,广布天下。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蜃”境

tian.jpg

文:心莲

我们都知道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万物在不同空间都有其不同的状态对应到人间。高层修炼的人就可依其象,洞察并预知人事的变动。这类形象真实的描述在《西游记》的情节中贯穿着整体脉络。其中关于“蜃”就有一段发人深思的描述。

在《西游记》第五十回中,孙行者提醒三藏道:“师父啊,你哪里知道?西方路上多有妖怪邪魔,善能点化庄宅,不拘甚么楼台房舍,馆阁亭宇,俱能指化了哄人。你知道龙生九种,内有一种名‘蜃’,蜃气放出,就如楼阁浅池。若遇大江昏迷,蜃现此势,倘有鸟鹊飞腾,定来歇翅,那怕你上万论千,尽被他一气吞之。此意害人最重,那壁厢气色凶恶,断不可入。”

原来“蜃”境是恶龙为涂炭生灵所造,这不禁让人想到2005年在大纪元网站登载的一本奇书《九评共产党》。书中详述了“共产党”在另外空间的真实形象乃是一条红色恶龙。中共在成立之初就鼓噪民众要打造一个“人间天堂”,那里不用劳动,不用生产,在极大的物质财富中可享受神仙般的生活。并号召国民先赶英超美跑步进入社会主义。结果人造的浮夸风造成三年大饥荒,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百年红潮一路走来,有过经验的国家都深有同感,就是当被其强大的“蜃”境迷惑摄入后便又是一场人间炼狱。然而在这“蜃”境还没有消失之前,平常人是很难不被其迷住的。就像书中说的,哪怕千万上亿,也尽被它最终毁于一旦,所以切不可信它所言。苦海有边,生死一念退出中共组织保命保平安才是真福之所在。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原文链接:“蜃”境 - 传统文化

from 气功

道家修炼故事:申天规寻父

tian.jpg

文:德惠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至1077年),有一位叫申天规的大理寺丞。“大理寺”是古代朝廷的最高司法机构,大理寺丞负责协助主官对地方司法案件的复核、复审等工作。有一天这位申天规忽然向朝廷请长假去寻找父亲。他给出的理由如下:

我申天规本是农家子弟,父亲一向好道,经常跟着方外之士离家云游修道,在申天规十余岁时,父亲一去不复返,再也没回家。我金榜题名那天,我在东华门外,忽然在人群中清晰见到父亲的身影,他和群众一起向我们这些新登科的读书人祝贺,我回礼完毕再抬头急匆匆的四处寻找,人群中却再也没见到父亲。又过了数年,我到江南某地任县令,期满调回京城时,又与父亲相逢于路途中。当时父亲隔水呼喊我的名字,我发现是他,急忙渡河拜见,等我见到他,向他行礼跪拜完毕,准备说话时,他又在我眼前消失。我在京城当官多年,无时不在思念父亲,现在请求朝廷将我的职务解除并移交他人,放我长假,让我能全心去寻找父亲。

古代以孝道治理天下,讲究忠臣孝子,而且申天规的父亲是因为修道而离家,在古代那种全民信神、全民敬重修道人的年代,申天规的请假条,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很快朝堂上下大家都知道了。朝廷批准了假条,可是申天规四处寻找了一番,最终也没能再见到父亲。

元丰年间(公元1078至1085年)的末年,南宋学者王明清的祖父,在担任武陵县令时,曾游览桃源观,在众道人中见到其中有一位“潇洒不凡,言语有理趣”,偶然询问他的姓名,竟正是申天规的父亲,心中暗自惊讶。第二天派人邀请他时,他已经又离去了,可能是不愿被世俗打扰吧。当时申天规年纪已经很大了,此时计算其父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一百岁。郎官马子约说:申天规的父亲名叫申交,与他家还是姻亲关系。

古代儒家讲究忠臣孝子,申天规作为饱读诗书走科举正规途径当官的读书人,讲孝道绝对不可能拿他的父亲撒谎,犯欺君之罪去骗取朝廷假期。而且他请长假只可能会影响他的仕途,他也没有任何利益可得。他作为司法官员绝不可能去做既违背道德,又犯法,又没有利益可图的事情。整件事情,申天规没有任何说谎的可能性。

从记载看申天规的父亲已经是一位有神通的修炼人。这则资料有力的证明了修炼人是有神通的,修炼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有超常的能力,修炼是真实与超常的,而无神论则是错误的。

资料来源:南宋王明清《投辖录》
原文:熙宁中,有大理寺丞申天规者,请于朝,自言本农家,父好道,从方外之士游,天规十余岁时,忽去其家,不知所适。至天规登第唱名出东华门,忽于稠人中见之,庆其登科,设拜方起,遂不复见。又累年任江南一县令,考满造朝,遇之道中,忽隔水呼天规,亟渡河见之,拜起欲语,又失所在。既更秩,乞解官给朝假以访之,然不可得也。元丰末,先祖任武陵令,暇中游桃源观,中有道人潇洒不凡,言语有理趣,因询其姓,即申天规之父也。翌日,遣人邀之,则已告去。 时天规已自老矣,计其父寿将已踰百岁矣。后见马子约云:申父名交,其姻家也。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悠悠古风:觑人之灾若己灾 担人之事若己事

tian.jpg

文:劉曉

清朝乾隆年间,浙江定海有个叫刘士范的秀才,虽然因继承了祖上丰厚的资产十分富有,但他却一点也没有纨绔之气,反而为人忠厚慷慨,乐于扶危济困,对世俗中的吃喝玩乐并不推崇。

重友情 不惧瘟疫探视朋友

有一年,宁都爆发瘟疫,传播速度之快就象江河决堤、大火燎原。一家中如果一个人生病了,家中所有的人都会忧心忡忡;一家若是生了病,周围的邻居们都会蹙额发愁。在这种情况下,亲戚之间不敢往来,朋友也相互躲避似仇敌。这种情形倒是很象这两年瘟疫肆虐严重时的中国大陆

那些染上瘟疫的人的症状也很奇怪,犹如鬼魂附体,又唱又笑,又哭又骂,而且听口音居然是北方人。说的话无非是索要酒食,如果提供的食物不如意,就借病人之口责骂其轻慢;家人若向疫鬼祈求,则被要求准备满汉全席,还得表演歌舞,进行祭祀。待恭敬祭祀后,染疫者不久就会恢复。

一天,刘士范听说自己好友妻子也染上了瘟疫,开始胡言乱语,满口北音,便急忙要去探视。身边的人纷纷阻止他前去,怕他染疫。刘士范却道:“所谓朋友者,无非是有困难时候互相帮助。如今他的妻子染病,我不去探视,将来怎么好意思再见面?况且瘟疫是由五运六气(注:五行的运动和六种气候的变化)旋转而生,这乃是天道恒定的。现在生病的是他家,将来谁又能保证我家没有人得病?我现在躲着别人,焉知将来别人不会躲着我?如果我去了,对于婚姻邻里和睦是大有益处的。”

于是刘士范坚持去了好友家,看见他的妻子果然病得十分厉害,于是主动帮助贫寒的朋友安排祭祀等事宜。很快他朋友的妻子对丈夫道:“我们已经受了刘生的厚待,很快就离开了,你也应该去谢谢他。”这是疫鬼要离开了。刘士范的朋友马上穿戴好,到刘家道谢。第二天,他妻子的病就好了。

善待患病家师

刘士范曾经请了一位先生教授家中的孩子们。一天,先生患了重病,刘的家人商议送其回乡。刘士范却说:“先生的病本来已经很严重,经不起旅途的折腾,反而会加重病情,不利于恢复。” 有的人不赞同道:“人各有家,先生的病恐怕难以治愈,你的宅子虽然地方大,但也不适合给外人办丧事啊。” 刘士范回应说:“既然是我延请的家师,就是一家人了,何必顾忌那么多呢?”随即,他派人将先生的妻子接了回来,在身边侍候照顾。 但先生还是没过多长时间就去世了。于是,刘士范为他置办丧事,花销虽多,他却并不在意。

小偷改良从善

一天晚上,一个小偷跳进了刘家的院子,因为屋子中还有学习的声音,小偷就蹲在门边,准备等大家都睡下后再进去偷东西。不料时间久了,小偷竟然睡着了,还鼾声大作。 有人听见后,马上跑去告诉了刘士范。

刘士范到现场后,令家人不要惊醒小偷,同时让厨子准备酒饭,并拿出五串铜钱。之后拿着烛灯轻声唤醒小偷。小偷醒来后,睡眼朦胧中明白自己被人逮住,马上跪地求饶。刘士范安慰道:“你不要惊慌,夜深了,在外面睡恐怕会受寒,我这给你准备了酒,你可饮下驱除寒气。你一定是因为贫穷而做此偷盗之事,我送你五串铜钱,当作小本,寻个小买卖做,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情了。”小偷感激万分,喝完酒拿着钱走了。

后来,每当春天开河之际,刘家的厨房门口就会有人放上几条鲜鱼。起初刘家人并不知道是谁放的,也没有线索可以查找。直到刘士范六十岁大寿时,那个小偷带着寿礼和五贯钱前来贺寿,刘家人才知道因由。 因为时间久了,刘士范并没有认出小偷,所以以两人素未谋面之由,拒收他的贺礼。不得已,小偷讲述了当年的经历,并说自己自那以后痛改前非,经营了一个小买卖,靠着努力劳作,已成小康之家。因此今日送寿礼来感谢刘士范的恩德。刘家人这才知道,厨房中的鲜鱼也是小偷做小贩时,路过其家所放的。 应该是刘士范所积的德行,他的孙子后来在福建当总兵,其他人也都中了秀才,吃上了皇粮。

《咫闻录》的作者慵讷居士对此感叹道:“大凡天下仗义疏财的人,大多是为了博得好名声,看到危险时,就会止步不前。而像刘士范这样的,“觑人之灾若己灾,担人之事若己事,交人以诚,格人以德”,这样的人太少了。确实是这样的。

参考资料:《咫闻录》卷十二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2年8月15日星期一

民间传说:乞丐与佛祖

tian.jpg

文:小阳春 整理

有一天,一个乞丐慢慢悠悠的走进寺庙,跪地向佛祖拜述衷肠:“佛祖啊,我最羡慕的就是您了。只要您整天往宽大的佛堂上一坐,就有万千信徒给你供奉香火与食物,而我不但每天受人唾弃,而且还要忍饥挨饿,这也太不公平了吧。”说罢,佛祖显灵了!

看着眼前牢骚满腹,不断抱怨的乞丐,佛祖显灵说道:“世间的一切皆有因果,你既然羡慕我的一天,那咱俩就互换身份一天,你做一天的佛祖,我做一天的乞丐。”

乞丐见还有这般好事连忙点头答应,佛祖却劝他先别急着答应,还有一个要求:“在你做佛祖的这一天里不管任何信徒到访,你看到听到了什么都千万不要插手。”

眼见供桌上的贡品,乞丐早就按捺不住了,迫不及待的示意佛祖赶紧离开。佛祖前脚刚走,乞丐后脚便扎在供桌上吃了个饱,刚想活动一下身体,这时走进来一个身着华丽服饰的员外。

员外摆上贡品,上了香,开始跪在地上祈祷:“我如今都快50岁了,膝下无子,求佛祖开恩赐我一个儿子吧。”乞丐刚想开口,想起佛祖临走前嘱咐他不要插手任何事,便忍住了。

员外祈祷完离去时,随身携带的钱袋不小心掉落在供桌旁。就在员外出门之际,又走进来一个衣着朴素的书生,一看就是个穷书生。

书生跪在地上拜了拜说:“佛祖,还有一个月我就要进京赶考了,十年寒窗苦读,希望佛祖保佑我金榜题名。”

最后叩头时,书生看到了员外掉落在供桌旁的钱袋,以为是佛祖显灵,知道其没有进京的盘缠,特意赐给他的。于是连忙叩谢佛祖后,赶紧拿着钱袋匆匆离去。

第三个进来祈福的是个渔夫,因为要出海打鱼,所以祈求佛祖保佑他平安归来。而恰好此时员外返回寻找钱袋,见寺庙内只有渔夫一人,一口咬定就是渔夫拿走的。

二人争执半天,员外非要拉着渔夫去见官。这时乞丐再也坐不住了,于是显灵对员外说:“你的钱袋是被书生拿走了,而不是渔夫。”

结果,员外确实在书生那里寻得了钱袋,放了渔夫。乞丐正暗暗为做了件好事自鸣得意时,佛祖归来训斥他违反了当初的约定,插手了人事,便惩罚乞丐世世做牛做马不能转生为人。

乞丐不服气,觉的自己没做错。佛祖为了让他心服口服,于是带着乞丐来到了未来。未来的书生虽然将钱袋归还给了员外,但是却背上了小偷的骂名,前途尽毁。

毁了书生的前途,员外反而为自己积了祸,求子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一直孤独终老,家业衰败而无人继承。

最惨的就数渔夫了,乞丐当时插手证明了其清白,第二天渔夫照常出海,遭遇风暴不幸葬身大海,尸骨无存。如果乞丐没有多管闲事,渔夫会被抓去见官,从而躲过风暴这一大劫。

目睹三人的未来,乞丐自责的低下了头,佛祖对其说道:“世间的一切皆有因果,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的时候顺其自然反而是最好的。”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2022年8月14日星期日

中华典故: “安乐窝”

tian.jpg

文:褚敏

“安乐窝”的典故出自《宋史· 卷四二十七·道学一·邵雍》。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易学大师、理学大师,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著名的《皇极经世》、《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都是他的大作。大家熟知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出自他的诗歌《山村咏怀》。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住在四面透风的破房子里。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各位贤达,被罢官以后也住在洛阳。他们久闻邵雍大名,十分敬佩他的人品才学,经常登门拜访,相处非常亲密。他们见邵雍茅屋破败,就凑钱在洛阳天津桥南为他买了园田与住宅。到了农时,邵雍就亲自去田园耕种与收割,尽管收成仅够供日常衣食,但他却怡然自得,在这所宅院里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他每天早晨起床,焚香安坐;到了傍晚,则斟酒自饮;高兴时,他还吟诗作乐。邵雍把自己的住处叫作“安乐窝”,意思是安贫乐道者的居处,他自称“安乐先生”。他还作了一首《安乐窝四长吟》的诗自述他的生活:“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

春秋时节,天晴的时候,他常乘一小车出门游历,随意而行。士大夫家对邵雍的车轮声都很熟悉,争相迎候,连小孩、老人和仆人、衙役们都会高兴的说:“我家先生到了。”从来没有人直呼他的姓名的。有时他会在他们家住一两晚再走。还有热心的人在家仿造邵雍的“安乐窝”,等候他的光临,并取名“行窝”。

邵雍德行纯正,待人谦和,大家有什么事都喜欢向他请教。有官员、士子到洛阳,即使不去拜访官府,也必去邵雍处拜望。他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诚恳。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被他感化了。一时间,洛阳人才辈出,忠厚之风闻天下。

北京颐和园里有一座仿古建筑“邵窝殿”。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时,曾慕名来到邵雍的故居“安乐窝”。他被其古朴典雅的风格吸引住了。回京后,便在万寿山仿建一室,乾隆把它取名为“邵窝”,并题诗一首:山如蕴藉水环周,两字题楣慕古修。仁者安仁智者乐,卫源仿佛昔曾游。

“安乐窝”现在一般指安静舒适的住处,或安逸的生活环境。而所谓经营“安乐窝”,则含有贪图享受,不求上进的讽刺意味;与邵雍的“安贫乐道”相去甚远。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龙文鞭影》四豪(10):贺循冰玉 公瑾醇醪

tian.jpg

文: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来源:正见网

【原文】

贺循冰玉,公瑾醇醪。
hè xún bīng yù,gōng  jǐn chún láo。

贺循冰玉,公瑾醇醪。
ㄏㄜˋ ㄒㄩㄣˊ    ㄅㄧㄥ ㄩˋ,ㄍㄨㄥ ㄐㄧㄣˇㄔㄨㄣˊ ㄌㄠˊ 。

【注释】

(1)贺循: (西元260年-319年)晋朝时期官员,为人博学,尤擅长礼传,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等齐名,号为“五俊”。官至太史、太常卿。卒于晋太兴二年(319年),贈司空,谥号穆。著有《丧服要记》、《会稽记》及《文集》等。

(2)公瑾:  周瑜( 西元175年-210年),字公瑾,三国时期东吴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也是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他指挥的赤壁之战直接决定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周瑜气量宏大、相貌堂堂、又精熟音律,有“曲有误,周郎顾”一说传世。

(3)醇醪 (chún láo):浓厚的美酒。《三国志-吴书-程普传》记载,程普尝云:“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语译】

晋朝时期官员贺循为人知礼,品行如冰清玉洁;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气量宏大,学识渊博,老将程普说与周瑜交往就像喝着浓厚的美酒一样。

【人物故事】

贺循奉礼  一代儒宗

贺循是晋朝时期官员,他自小便博览群书,尤其精通《礼记》。他以仁义为本,言行举止严格遵循礼仪,待人谦恭礼让,品行高洁。

早年他初任阳羡县令,宽仁惠民,守礼奉公,对于政绩是否优异,毫不在意。之后,他便担任武康县令,当地民俗大多喜欢厚葬,不守礼法。贺循上任后对这样的民风恶俗严加禁止,并依礼仪推行文明教化,之后名声渐渐传开,相邻的城市都效仿他的做法。

建始元年,赵王司马伦篡位,任贺循为侍御史,但他守节不变,以患病为由离职。后被任命为南中郎将长史,贺循拒绝赴任。到永兴二年,右将军陈敏起兵叛乱,诈称朝廷诏书,任命贺循为丹杨内史,贺循再次以脚有病,手不能握笔,又口服寒食散,披散头发袒露身子,以表示不可被用。当时扬州的世族豪强大多被迫就范,屈节受封,只有贺循与朱诞做到了守节不出。

之后司马睿平乱即位,为晋元帝,任命贺循为军咨祭酒,他称病推辞。后被逼不得已才抱病就任。建武初年,他被任命为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他又以老病为由辞官,于是改授为太常之职。晋元帝遇到疑难的事情都会去谘询贺循,他往往都可引经据典地给予答复,因而被奉为“当朝儒宗”。

后来因为贺循清贫,晋元帝下诏说:“贺循冰清玉洁,行为俗表,位处上卿,而居身服物都十分简陋,屋室难遮风雨。我就近建造庐宅,赠送给他,并赐床席褥及钱二十万,以表至德,暢孤意焉。”贺循又推让,晋元帝不许,他才不得以留下所赐之物,但并没有使用。

他的主要事迹都记载在《晋书.贺循列传》。

三国周瑜  一代儒将

周瑜出生在名门世家,而他本身能文能武,又精通音律。每逢欣赏音乐时,即使他喝了三盅酒,弹奏者只要有些许细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会立即扭头,回看那个出错的弹奏者,马上予以指点。由于周瑜相貌高大俊美,仪表堂堂,博学多闻,气质儒雅,所以当时许多善乐的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民间因此流传“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在少年时期就与孙策合兵征战,所向披靡,称霸江东。之后孙策不幸遇刺身亡,周瑜以中护军的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辅佐孙策的弟弟孙权。这时张昭负责对内的朝廷之事,周瑜负责领兵在外,抵御外敌,开疆拓土。当时江东有“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一说。

西元208年曹操率百万大军南下,发起赤壁之战。周瑜任东吴军总指挥与刘备军联合抗曹,最后赢得了胜利,声震天下。但他从不居功自傲。

正史称周瑜为人宽宏,雅量高致,但唯独程普与他不睦。原来程普认为自己年长,是东吴老臣,见周瑜不仅家世显赫,如今更是年少得志,于是心生不快,经常羞辱周瑜。但是周瑜对此并不记恨,反而降低身份,更加恭敬地对待程普,相忍为国。不久后程普被周瑜宽宏大度的胸怀所感动,对周瑜敬重有加,并对身边的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喝甘甜的美酒,不知不觉自己便陶醉于他了。”

周瑜翩翩君子,文韬武略,一代儒将,实至名归。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周瑜的事迹主要见于《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