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

千古义商张保皋(59):紫薇夫人投海自尽

文:刘如 来源:

由于张大使拒绝新王,决定不参加戴冠式就回清海,金阳令阎长埋伏在大使回去的路上对张大使下手。但是任凭阎长怎样回忆过去的岁月要恨张大使,他其实内心已经没有怨恨,眼睁睁看着张大使的队伍经过自己眼前,他那要下令放箭的手终于还是缩了回去,在张行首的催逼下他一句算了吧就转过身去,放走了张大使。

张行首非常生气,说自己在清海时就不止一次对阎长失望过,但是还是一直相信他,没想到阎长今天会这样做,问他如何向金阳交待。阎长面对金阳只说了一句:我们失败了,他对张行首和金阳说将来他会找机会与张大使堂堂正正的对决。也就是说他需要对金阳与张行首有交待,绝不会食言给李大人,又不让自己背后偷偷的杀了张大使,失信于大使,他解决的办法变成与大使正面对决,这就是他后来借阻止战争到清海与张大使谈判的原因。他要张大使向金阳妥协,认为只要向金阳妥协,他就可以达成心中的愿望,可以说服金阳不必除掉,可以使金阳放弃杀张保皋的想法,这样一来他就不用违心的杀了张大使,但是如果失败,张大使非要跟金阳开仗,那么他也就可以明确的在大使面前找到一个堂堂正正的借口对大使表示我为了阻止战争,不让百姓受苦要杀了你,这样一来,他认为他也可以给张行首有个交待了,也算堂堂正正在对得起张大使的情形下,杀了张大使了,他也就可以解脱了。很多观众对阎长阻止战争这一幕感到很难理解,认为他怎么会为了百姓去阻止战争,有些不可思议,感到可笑,其实原因在此。他是为了对自己手下、对金阳、对死去的李大人同时还对张大使都能有交待,采用的一种获得心理平衡的解脱矛盾心态的办法而已。当然这幕要到接近剧终才能看到。

目前他还可以逃脱,以张大使不接受封赏、放弃权位为理由告诉金阳,他不想做这种事。也就是说张保皋并没有获得更大的权力,金阳你不就为了怕他获得权力要除掉他吗,如今他放弃了,回清海了,没有理由杀他,就这样他放走了张大使,暂时获得一次心理平衡。在婷花心里多么简单的判断——一定要离开夫人按自己的意愿来活,不愿再跟着她犯罪——在阎长这里会变得如此复杂,人们因此才会从剧中得出深刻的教训:一定要懂得为人要走正道,一定要懂得分清善恶是非,绝不能将自己的才智运用到邪道上去。否则无论表面上多么成功,最终也是一场可悲的失败的人生。

那么夫人最后的结局又如何呢?剧中是怎样揭示她对权力与的执著造成的悲剧呢?夫人有没有真的醒悟过来呢?没有,她也跟阎长一样在各自的问题上都走得太远了。

阎长能看到权势的虚无,内心对钱权没有丝毫的眷恋,刚听说夫人被大使抓住关在了牢里,他曾来看过夫人,但夫人一见到他马上两眼发亮,以为阎长来救他,她兴奋的劝阎长将她救出去,她虽被没收了全部财产,但是她还有一笔谁也不知道的巨大财富,只要阎长救她出去,她会满足阎长的任何要求。

执著于权势与财富的夫人哪里了解阎长,阎长根本不会为了这些而努力,他即使现在拥有了王上封的“王室守备队长”的最接近王上的权位,也毫不在意。因此劝夫人:是夫人该放弃的时候了,财富再也救不了夫人,不必为了活命在这里挣扎。

婷花也来看望夫人,在她眼中夫人其实非常可怜,但是夫人见到婷花却非常恨她,说自己不需要婷花来看她悲惨的下场,后悔自己以前如此疼爱她,对她用了感情,就因为婷花,她饶了张保皋一命,一切都不对劲儿了。她依然不懂校卫死前说的话,他认为夫人在走一条危险无比的路,但自己没有劝阻夫人。因此她恨张大使让她手中的权势瞬间化为乌有,恨当初因婷花请求而没杀死张保皋。

婷花当然知道夫人曾对自己动过感情,只是对钱权过于执迷才走到这一步,因此心生悲怜对夫人说道:“夫人,你为什么如此执著于权势与财富,在我眼中,夫人虽然掌握了权势与财富,但是看起来却从来没有幸福过,只是让我觉得,夫人无依无靠,,同时执著于虚无的权势与财富中。夫人,你要伸手掌握的,并不是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真心疼惜夫人的人,这些话我早就想对您说了。”

但是夫人并不愿意也不可能在巨大的执迷与仇恨中明白婷花的话,根本听不进去,非常恨婷花。令婷花赶紧离开。

婷花因此找到大使让大使饶了夫人一命,对夫人来说失去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财富与权势,没有比这更严厉的刑罚,让张大使放了夫人(其实婷花想抚养夫人给夫人温暖)。大使思前想后决定放开对夫人的怨恨赶夫人到去让她在异国自己度过余生。

夫人被放后,却惦记她“无人知晓”的那笔财富,拒绝婷花的照顾,没想到回到府中,却发现宋达将她那笔财富正交给金阳,投靠了金阳,她万万没料到自己失势之后,连宋达都出卖了她,身上已一无所有,于是投海自尽。这就是一生相信财富能买来人心的夫人的悲惨结局。一旦失势众叛亲离。夫人的一生对张大使的一生也起到了很形象的反衬的效果,肯定着不该执著权势与财富、而应立足于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的张保皋的人生理想与目标或者说他的人生信念的正确。


from 气功

罪行累累的县令护佛抵罪得善报的故事

文:心空 来源:

唐代某年,有圣旨叫天下所有小佛堂一律拆毁,大佛堂则全部封闭。天下不信佛的人,闻风而动,佛堂都被捣毁。

豫州新息县县令李虚,性情倔强,又好喝酒。这天他正喝得烂醉,得到州里传令后,心中反感,遂下令本县乡官里正:“保护好佛堂,莫理会上面那一套,你们谁毁佛堂,一律处死。”李虚为人凶横,人们很怕他,所以佛堂得以保全。

过了一年多,李虚得病死了,被装入棺材。家人准备第二天抬出去掩埋,谁知半夜里他又活过来。他在里面敲打棺材,家人把他救出来后,转悲为喜。他向家人讲述了在地狱的经历。

李虚到了,阎王叫把李虚的恶簿拿来,一看恶簿记录,罪行累累,就要对他动刑。李虚害了怕,忙问:“去年有圣旨下达,要求各地拆毁佛堂、捣,独有我县得到保全。不知此功德可抵消罪业否?”阎王问狱吏:“可有此事?”教狱吏快拿福簿来查看。狱吏拿来福簿,上面记载善事极少,只有一张纸,写道:“去年有圣旨拆毁佛堂,独新息一县佛堂得到保全。应折其一生之罪,并延,下世仍投生人道。”狱吏读毕,罪簿尺把厚的文书记录冒出火焰,顿时焚烧得一干二净。阎王叫把李虚放了回去。他就活了过来。

俗话说:,胜造七级浮屠!那么护佛护法的人有多大的呢?李虚在喝的烂醉之下,做了护佛护法的事,不仅抵消了世间所犯下的种种恶行,还“延年三十,下世仍投生人道”,这是人间想求都求不来的大好事。

与护佛护法相反的是诬法毁佛,就是大坏事,罪大恶极,报应非常的惨烈!

崔浩是北魏位高权重的大臣,官至司徒,他博学多才,才略出众,太武帝对他言听计从。有一天,崔浩随从太武帝到长安,進入一佛寺后,发现寺里面有弓箭刀盾等武器,太武帝不由分说便下令将寺中的僧人全部杀了。崔浩借机建议说:“应该将所有的僧人全部杀光,把佛像佛经全都焚毁。”太武帝于是便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命令全国都要这样做。

四年后的太平真君十一年,崔浩因为一点小事得罪了太武帝,结果就被判死罪并被诛灭九族,满门灭尽。在临刑前,崔浩被关入囚车中,狱吏让十个人到车上向他口中灌尿,这样一直走了数里,崔浩在里面困苦不堪,不断哀叫。崔浩先后受了鞭笞、杖刑、徒步、流放及处死等五种刑罚,这是古来被判死刑者从未受过的羞辱。

隋史记载,时代的宇文邕(公元543-578)做了北周武帝之后,禁止佛教的传播和信仰。他死后即被判官抓入地狱,受种种苦刑。公元598年,有个叫赵文昌的人,忽然暴死,但心头微温,家人停尸不敢入殓。赵文昌到了地狱,见到北周武帝宇文邕,身上带着三重钳锁,非常沉痛惨苦的问他:“你还认识我吗?”赵文昌回答:“我当年是您的侍卫官,日夜侍卫着您。”武帝说:“你既然是我的旧臣,你是暂时到此,不久即可回去。你回去后,替我对隋文帝说:我原先的各种罪过都快要偿还清了,只有锄灭佛法这条罪恶,实在深重,偿还不尽,至今未可赦免。希望隋文帝为我做一些功德,我借此福佑,方可得离地狱。”

诬法毁佛,既逃脱不了人间法律的惩罚,更逃脱不了地狱之苦的折磨,那可是无尽的酷刑,痛苦中偿还诬法毁佛之罪业。


from 气功

2019年3月29日星期五

善恶皆有报:唐父辱佛失子(数文)

文:林灵 来源:正见网

一、王袭之梦里受教

刘宋时期(在位前后),吴兴太守琅琊人王袭之,有学问,爱读《老子》、,而不信奉。专好宰杀牲畜。开初,他担任晋朝的两省郎中,很喜欢招待宾客,在内省衙门前,养了一对鹅,很是喜爱。

夜里,他忽然梦见鹅嘴里衔着一卷经,大约有十张纸左右,取过来看,纸上写的都是罪应之事。明天天亮,果然看见此书,乃是佛经。因此,他再也不敢宰杀牲畜,并且开始笃信佛法,后来官运通达,过于常人。

(出自《辨正论》)

二、脏钱得之者死

周宗,广陵郡人。宋文帝元嘉七年,他随从刘彦之北伐,大败,与同县的六个人逃窜,同行至彭城之北。他们见有一座空寺,并无僧侣,其中有座,面前装饰了一块,便一起偷走了。接着,他们用水晶换钱,买饭吃。其中一个人,体弱有病,同伴都轻视他,换了钱也不分给他。既而各自还家。三四年中,周宗等五人,相继得癞病而死。唯独那个没分到钱的,得以免死。

(出自《冥祥记》)

三、偷小铜佛像铸钱,全身崩烂

刘宋时期,吴兴人沈僧复,在孝武帝大明末年,家乡闹饥荒,流浪讨食来到山阳,白天进村中去讨饭,夜里寄住在寺庙左右。当时山阳寺中,有很多小铜佛像,沈僧复与他的几个同乡,渐渐,把几个口袋箱子,全都装满了。沈僧复带回家,把铜像私铸成钱,结果被官府发觉,押送出城。他进了船就说:看见有人用火烧他,昼夜号叫,自称痛楚,不堪忍受,还没来得及判刑,就死了。全身都崩裂,样子像被火烧死一般。吴郡的朱亨,亲自认识沈僧复,详见此事。

(出自《冥祥记》)

四、偷佛饰罪大!

刘宋时期,沙门僧道志,是北多宝寺的和尚。他曾担任寺中的众僧令,管理殿宇佛塔,自己幡盖等宝饰,窃取了很多,后来便偷取佛像眉目间镶的宝珠,然后他打穿墙壁,做出外面人偷盗的样子,众僧都没能察觉。过了十多天,他得了病,只见有个奇怪的人,用戈矛来刺他,时来时去,他就不时地惊叫,应声流血。开始他不过每天一两次,后来病重,剌伤也就频繁起来,他疮痍遍体,呻吟呼叫,但不能出声。同寺的僧众,都疑心他有罪,想为他忏悔谢罪,开始问他,他还讳而不言,临死前两三天,他才全部招供,哭泣着请求救命,说:“我愚蠢悖谬,认为没有什么地狱,丧心作罪,招此酷殃,活着受折磨,死后受酷刑。这已经糜烂的身体,还望垂怜宽恕。我如今也没有多余的东西,唯有衣被毡履,卖掉或许可以做一次法会。”他还频频请求众人为他忏悔,他偷了佛像面上的宝珠共两枚,其中一枚,已送给一家妇人,不可讨回。另一枚抵押换钱,放在陈昭家,便请人代为赎回。道志既死,众僧聚集,赎回宝珠,并设斋忏。开始工匠安装宝珠时,反复转试,总是安不上去,众僧又为此,礼拜烧香,才安装牢固。过了一年多,众僧正在昏夜间,学习入定,忽听空中有人语声,细听就是道志的声音。他说:“我自从死后,备受苦刑,刚过一年,未有出狱之期。仰仗众僧哀怜救护,赎回佛像面珠,所以苦痛之中,时有间歇,暂来道谢。”说到这儿,就完了。听他说话时,只闻见一股腥腐的臭气,难以忍受。话说完以后好久,那臭气才消逝。

(出自《冥祥记》)

五、唐父辱佛失子

刘宋时期,有个唐文伯,是东海郡赣榆县人。他的弟弟好赌博,家财都荡尽了。村中有座寺庙,经过的人都把钱供奉佛陀,他弟弟屡次窃取。后来,就长了一身癞。巫师占卜后说:“这是因为偷盗佛钱而作祟。”

他父亲怒冲冲地说:“佛算什么神,竟让我儿子这样!我让他再去偷一次,如果还能生病,那就罢了。”

前任县令何欣的妻子,给佛献上四条亲手织成的宝盖垂带,唐文伯的弟弟,便偷来当成自己的腰带。没过一百天,他又得了恶病,开始生疮的地方,就是系腰带处。并且,不久便病死了。

(出自《冥祥记》)


from 气功

千古义商张保皋(58):阎长再临十字路

文:刘如 来源:

结束后,张非常高兴,他知道自己能打赢这场战争,没有阎长的配合帮助,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大大夸奖阎长,而阎长却说张大使用兵如神、以寡敌众,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他不过是执行大使的战术而已。显然阎长发自内心非常佩服大使。

但是战争才刚刚结束,金阳担心张大使因立下莫大的战功将得到无法想象的权势,内心的嫉恨使他急于利用阎长除掉张大使。当张大使还在追赶紫薇夫人时,金阳就在王宫迫不及待的催促阎长:“不能让的权势更加强大,唯有除掉张保皋,才能完成大业,你总该报仇吧,难道你心中的那把刀已经生锈了?”阎长听到让他赶紧除掉张保皋,眼神迟疑犹豫,一言不发。显然在回避这件事。金阳为达目的,会不断指责阎长心中失去了报仇之心,不断的提醒他别忘了自己发誓要杀了张保皋的。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阎长又要回到从前拼命挣扎却又无法摆脱痛苦的迷茫中去。阎长以为金阳只是害怕大使拥有太大的权势会威胁到他,所以急于除掉大使,阎长又寄希望于张大使只要不跟金阳对立,拒绝接受王上封赏的权位,金阳就不会再针对大使,那么他就可以有理由不去执行金阳的命令,不必非杀了张大使不可了。现在的阎长已经不想报仇,也没有了要杀大使的心,只是他与金阳有约定,不能太过违背金阳的意愿,在金阳还没下令之前,他认为只能寄希望于张大使不要做出令金阳要除掉他的行为——接受新王的封赐。

剧中要表现的,就是阎长内心不愿执行这种命令,但主人下令,他会无奈的去做,他能解脱的办法,就是期待主人要除掉的对象不去做违背主人意愿的事,向金阳妥协。这样一来他就不必执行金阳的命令。换句话说,任何人都向他的主人妥协屈服,那么,他就不用杀那些与金阳对抗的人了。阎长之所以会在最后劝张保皋不要跟金阳打仗,向金阳妥协,就是为了找寻可以不杀大使,又可以遵从主人的方法。只有大使向金阳妥协,他才有理由不杀大使。

为了摆脱这种内心无奈的挣扎,阎长并不在意大使对自己的赞赏,反倒担心大使会不会接受封官的赏赐,对权力会不会动心,于是他称赞大使用兵如神后,突然转换话题说道:“看到紫薇夫人就怀疑权势到底是何物,对财富的贪婪到底有没有底线,经常会想到这些。你说你对皇都的政治没有兴趣,你真的对权势毫不动心吗?以你的拥立了王上,你将拥有更大的权势。”

张大使笑道:“我不是为了追逐权势到皇都的。现在心中的愿望已经达成(指为百姓铲除国贼,拥立施行善政的新王),我将会回到清海去。对于我们可以化解长久以来的恶缘,甚至可以携手合作,我感到很踏实,像是回到了过去我们在清海初次相遇,心中对你非常信任的那个时候。这一次你立下大功,一定可以洗去你过去海盗的污名,恢复你的身份。如果可以的话,甚至想要抹去刺字刑的痕迹。我的这份心意,希望你能接受。”大使其实并不真正了解阎长,他以为阎长真的明白了是非善恶,因此变得没有任何怀疑。

张大使无论是收留阎长、对待百姓还是推举新王,都是的,目的只有一个,实践道义、救助百姓。对于这种人生理想与抱负,阎长是无法理解的,他如今最关心的是张大使千万别接受新王的任命,让他左右为难。

当金阳决定在王上登基的戴冠式要除掉张大使时,阎长马上回答时候未到,想要回避。金阳责备他:“你心中对张保皋的怨恨已经消失了吧,我们得到一样,他会得到十样,现在不杀要等到什么时候。”

阎长的手下原本是李大人心腹张行首,他非常生气的对阎长说道:“大行首,难道你忘了在李大人尸体前所发的毒誓了吗?被张保皋施予刺字刑生不如死的那一段岁月,你是不是已经忘了?”

阎长被金阳与手下一顿斥责后,感到万分迷惑,不知如何是好,如果他此时能明白李大人身为海盗滥杀无辜是罪恶,如果他能像婷花那样懂得身为夫人手下不得不做的事其实是带给很多人痛苦的事,是必须赎罪的事,那么,他就能明白在李大人那发的报仇的毒誓是多么荒谬,也就能懂得在奴隶场受的苦是在为自己赎罪,当然也就不会因手下的责备而迷惘困惑了,也就能懂得真正摆脱这种矛盾处境的唯一的路就是离开金阳,弃暗投明。

但是他的内心一片茫然,不知自己该如何选择,一个人在夜里不停的回想张大使对他说过的话——对于我们可以化解长久以来的恶缘,甚至可以携手合作,我感到很踏实,像是回到了过去我们在清海初次相遇,心中对你非常信任的那个时候。

阎长想到大使对自己的信任,无奈的叹了,他就象走在了人生的又一个,如果此时,他的身边可以有人为他指点迷津,那么他就不会再次重演过去的悲剧。为了揭示他可悲的错误选择的根本原因,剧中紧接着出现了下边的令人十分心痛的剧情。

阎长在大使的信任与张行首的责备之间,因无法选择左右为难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在百般无奈之间突然开口问一直绝对服从自己的手下白庆:“白庆,你为什么要跟我。”白庆不加思索的回答:“没有任何理由,因为我曾发誓要对大行首效忠,直到我生命结束的那一天为止。”

阎长可怜就可怜在此,他遇到人生难题时,不知如何决断时,他能问的只能是身边同样没有善恶之分,一生只知道按海盗的衡量标准来生活的人。“仁、义、理、智、信”仁义在先,几乎人人皆知的做人的基本道理,阎长和他的手下,却自幼生长在海盗船上,一生只有为海盗头子毫无善恶之分的尽忠而已,这就是为何阎长会把自己当作主人手中一把刀的根本原因所在,白庆就是他的翻版,他在人生的三叉路口,能问的人只有白庆,着实可悲可叹,人怎能为邪恶头子尽忠,又怎能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罪恶,这荒谬可笑的道理阎长却一点也不明白,他听了白庆的回答回到屋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下决心要为死去的李大人尽忠,不忘自己发过的毒誓。

于是阎长马上在屋里对着镜子解开掩盖前额的那条黑布带,露出了刺字刑留下的“盗”字伤疤。他不停的对着镜子拼命让自己回想受刑那一刻的痛苦,拼命让自己回想李大人被杀死的情景以及在奴隶场生不如死的岁月。这些回忆就是为了让自己不要忘了对张大使的仇恨,他是在内心没有恨意的时候为了刺激自己要恨张大使而自觉的去回忆,因此每当看到这些镜头,心中都会感到万分的痛惜,太可悲了,他比任何人都要可悲,在人生关键的时刻,他一念之差再度让自己走上绝路,白白浪费了张大使给他的机会。他掉进深渊的痛苦再也无法摆脱。


from 气功

天地正气撼人心

文:思延 来源:正见网

文化是神特意传给人的文化,称为神传文化;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如今,中华文化在全球依然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在神传给人的做人理念中,气节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他源于天地之,靠人的信念来维系。几千年来,凭着正气与信念,无数仁人志士以此来砥砺自己的品格和节操,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赞歌,在沧海横流中傲然屹立,使得我们的民族传承至今。

回溯历史,在开始的战国时代,当齐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曾劝他:“您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不但徒劳无功,反而会灾祸连连。只有仁者才能无敌于天下!”孟子倡导仁,在与诸侯王公交往一直都,表现出了高度的气节。当被问及为何有如此勇气和胆量,他说:“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南宋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一名言曾激励了多少有识之士,他们在的艰难时刻,维护了做人的尊严,而没丧失该有的气度。

汉朝使节苏武为了保持民族气节,在冰天雪地十九年,将生死度外,历尽艰辛,终于感动天地,须发皆白时,得以回归故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

北宋的范仲淹,为官清廉,敢于犯颜直谏,虽屡遭贬谪,依然为民请命,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改。他在《记》中精辟的阐述了他的为官做人之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纵览古今,历朝历代都不乏风骨之人,他们永留青史,被后人怀念和景仰。从特定意义而言,卷帙浩繁的,就是一部气节与信念写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义列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精忠报国的岳飞父子;写竹画竹的郑板桥……他们不仅是人中的翘楚,也是民族的脊梁、国家的砥柱,更是后人效仿的典范。


from 气功

南海神庙的庙会浅谈

文:大陆弟子 来源:正见网

神庙的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其中十三为正诞,也叫波罗诞,即南海神诞,是广东省广州市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最大的民间庙会,也是现今全国唯一对海神进行的活动,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广州民间俗语有云“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可见庙会影响之大。

我想如此盛大的节日不会是偶然,神传文化的都有很深的内涵,这些文化与风俗的本身也都是神有意安排启迪人向善归真或得法或得到一个美好的未来。游庙会期间会看到诞的吉祥物有祈福风车,菠萝鸡与鸡蛋,菠萝,菠萝棕等。

转动的风车人们都觉的代表吉祥如意。风车很像佛家万字符卍,像银河系的缩影。转动的风车也象征着佛家讲的法轮常转,寓意无边,普度众生。

菠萝一名的起源与波罗密(蜜)有关。汉语中波罗密(蜜)一词一为佛教用语,指到达彼岸;而佛教是源于印度,波罗蜜是梵文Paramim的音意译的结合。所以可以这么理解菠萝寓意达到幸福的彼岸,佛家讲的彼岸。

菠萝鸡都是打鸣的公鸡,还配有鸡蛋。我觉得这个组合是个重点且让人思考。因为公鸡即不生蛋也不孵蛋的,却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打鸣的公鸡大家都知道这是提示人要觉醒的。用打鸣的公鸡与鸡蛋组合来代表未来与希望也表现它们的特殊性。为什么说这个公鸡是重点呢,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的版图就是雄鸡。然后我们再以这个雄鸡—现在的中国现实为线索,结合以上的风车与菠萝。很显然,当历史发展到雄鸡版图的中国时,会有佛法传世度人到达彼岸。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觉醒,觉醒才能得法修成圆满–达到彼岸。而现在的中国自1992年就有传出了。法轮功是佛家大法,也叫法轮大法,现在已经洪传世界一百四十多个国家与地区了,只是在大陆由于的造谣与迫害,还有很多中国人被蒙蔽,不知道真相。

所以说广州菠萝诞的民俗是为了启迪世人:从雄鸡版图传世的法轮大法就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与等待的解脱生死轮回达到彼岸的真法大道。

另外菠萝诞的时间是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其中十三为正诞。正月建寅,农历二月一般也叫卯月,卯也有生肖兔的含义。现在5月13日已经是世人皆知的世界法论大法日了,法论大法的创始人李洪志大师的生肖年就是兔。 望人明白能把握住这稍纵即逝的万古机缘。 简而言之,诗云:

菠萝诞
法轮常转
菠萝彼岸
何时等到
鸡国出现


from 气功

2019年3月28日星期四

千古义商张保皋(57):婷花获救 夫人被捕

文:刘如 来源:

校卫向夫人复命,张保皋拒绝了夫人的所有条件。夫人很意外,但马上让人把婷花带到她的跟前,想要好好刺激婷花,笑话她对一个男人做出了无谓的付出,实在太傻了。

夫人让婷花坐下,慢悠悠的说道:“张保皋拒绝了我的提议,他放弃你了。以前在武珍州时,你为了救他性命跪着向我请求,你说愿意贡献你的一切,但求我一定饶他一命。当时我因为你如此恳求,就饶了他一命。不过今天,他却放弃了你,怎样?现在的心情如何,你心里惦记的居然是这种人,你不埋怨吗?”婷花转过脸来,直视夫人说道:“夫人,您知道我为什么会觉得您可怜吗?因为夫人您一辈子心里从来没有思慕过一个人。如果您曾经思慕过一个人,您一定会知道我现在的心情如何;如果您心中曾经有过一个人,也一定会了解,对于张大使所做的任何决定,我不会有丝毫埋怨。所谓思慕一个人,对于那个人所做的决定及选择,都会深信不疑。夫人,我现在的这种心情,您是绝对不会了解的。”婷花说到这里,满含泪水,一脸的对夫人的悲怜。夫人恼羞成怒,让人赶紧把婷花拖回去。

但是此时,剧中却给了校卫一个独特的镜头,让人注意他被婷花所说的话触动的眼神。虽然他在剧中一句话也没说,却流露了他内心赞同婷花的真实想法。他在剧中所有的眼神,无论是不安、担忧、绝望还是悲怜,都会在最后有一个答案,同样表达着对夫人走向不归路的痛惜。夫人不懂何为真心待人,也不敢相信任何人,没有向任何人敞开过心扉,更不懂什么叫不求回报无怨无悔。夫人一生拥有的财富与权势太过虚无,最后因财富买来的关系也会随着她的失势而落得个众叛亲离的可悲下场。夫人的经历提醒世人不要执着名利与权势,可贵的是人间真诚的关爱,相互的信任与珍惜,拥有金钱无法买到的人心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夫人并没马上急着杀了婷花,她要去达伐战场亲眼目睹张保皋惨败的样子,再来刺激婷花。

但是,夫人刚走,阎长很快潜入了皇都,救出婷花后,他立即遵照大使的话占领了烽火台,点燃了表示皇都被占领的五条烽火。达伐眼看就要开战,夫人突然听报烽火台同时燃起了五条烽火,担心在王宫的出意外,那样她一切的努力就白费了,于是命人撤走一部分回皇都保护王上金明。

之后一切如张大使所料,平東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夫人随校卫狼狈逃走;金明来不及从王宫逃走被金阳所杀;张大使继续追击夫人。

校卫护着夫人很快逃到栗州,他见夫人疲惫不堪,让夫人休息一会儿,安慰夫人过了这里,就能逃出张大使的追击了。但是夫人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迷惘和伤心,她第一次流下了眼泪,对校卫说道:“就算逃出了追击,又有什么用呢?活着也没什么意义。可是到底哪里弄错了,我所拥有的财富跟权势,并不是白白得来的,是我经过千辛万苦,花了多少心血才造就的,但是怎么可以就这样化为乌有。你说说看,我到底哪里做错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张保皋那个家伙,我早就该杀了那家伙才是。”夫人与阎长一样,将自己违背道义的恶行结果,统统都归到张保皋的身上,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罪恶感。她的苦心经营为何会失败,校卫临终前,终于对夫人说出了心中真实的想法。

见夫人泪流满面,号令天下的权势瞬间化为乌有,总是保持沉默的校卫终于开口说道:“能够伺候夫人,我这一生已经别无所求,只是有一个遗憾,我早就该阻止夫人,不要走这条危险的路。夫人手里握有的财富跟权势,会象沙子一样,总有一天一定会消失殆尽。我早就该向夫人说明这一切。现在要回头,已经走的太远了。婷花曾说,看到夫人觉得很可怜,此刻我的心情跟她是一样的。”

但是,夫人根本听不懂校卫的话,只是对张大使充满怨恨。她真的走的太远了,直到校卫为她死去,被关入牢里,她也没有醒悟过来。校卫一生衷心护主,从未违背过夫人的命令,也很少言语,大多用眼神刻画他的内心,这一段话,是他在剧中明确想法的唯一的一段话,其实就是为了今天的表白,才有了对他眼神的刻画。通过他否定和怜惜着夫人错误的。最后他因为保护夫人而死在大使的剑下。夫人被大使追上,痛苦的失去身边唯一剩下的校卫,被张大使抓捕,等候国法的处置。

结束了,阎长与张大使这次完美的配合也到此结束了,也就是说,阎长一生中由于偶然的机会成为张大使的手下,被明主所善用,最出色唯一有意义的这一短暂的过程也到此结束了。无法否认,如果张大使没有收留阎长与金阳,也许这场战争无法取得胜利,很可能张大使会因为战争对手过于强大而失去了生命,连同全体清海官兵都可能战死疆场。因此可以肯定的说,张大使对阎长的收留是值得赞许的。

不过,大使有一个地方始终没弄清楚,那就是,阎长没有基本的善恶之分,连概念也没有,对自己助纣为虐的罪行完全意识不到,尽管张大使的善心与关怀感动了他潜在的本性,已经使阎长对大使的怨恨几乎淡化到零的程度,开始找各种借口回避一事。不过,阎长的真正主人却是金阳,化解了内心对大使的怨恨,不等于明白了助纣为虐的道理,他只要不懂这一点,他还会重蹈覆辙。一旦战争结束,回到金阳身边,他还会不自觉的成为金阳手中的一把剑。因此他才会表现出跟在谁的身边,就会为谁卖命的特点。虽然在扬州为解决对清海的贸易禁止令以及这次战争中由于符合金阳攻打皇都的利益 ,使的阎长有机会跟大使在一起,表现的非常出色,但那也只不过是“主人手中的一把剑”的人生准则下的表现而已,而且从根本上说,阎长跟着张大使协同配合,是因为金阳的指示和意愿,符合金阳的利益。

也就是说,阎长随着战争的结束,会依旧回到金阳的身边,那么,没有了对张大使的怨恨后,他又将重复过去那种不得不执行金阳的命令、不断伤害婷花,最终再次将刀对准张大使的人生悲剧。该剧在最后这一部分,实际上下了很浓重的笔墨在揭示这造成千古遗恨的悲剧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在阎长刺杀张保皋前的那一段对白,将会对彼此正误两种不同的人生做出最精辟的结论。


from 气功

“西游”悟道: 修道有神护 不惧邪恶扰

来源:

西游记》其实不仅仅是一个这么简单,实际上通过取经使师徒五人(包括白龙马)圆满返回自己的世界也是其中一个目的。而在取经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的保护,是寸步难行的。如来派观音菩萨安排,有众神一直在护佑这取经之路。

一:唐僧的马被吃

师徒两个正然看处,只见那涧当中响一声,钻出一条龙来,推波掀浪,撺出崖山,就抢长老。慌得个行者丢了行李,把师父抱下马来,回头便走。那条龙就赶不上,把他的白马连鞍辔一口吞下肚去,依然伏水潜踪。行者把师父送在那高阜上坐了,却来牵马挑担,止存得一担行李,不见了马匹。他将行李担送到师父面前道:“师父,那孽龙也不见踪影,只是惊走我的马了。”三藏道:“徒弟啊,却怎生寻得马着么?”行者道:“放心,放心,等我去看来。”他打个唿哨,跳在空中,火眼金睛,用手搭凉篷,四下里观看,更不见马的踪迹。按落云头报道:“师父,我们的马断乎是那龙吃了,四下里再看不见。”

二:护佑师徒五人的露面

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哏哏的吆喝,正难息怒,只听得空中有人言语,叫道:“莫恼,唐御弟休哭。我等是观音菩萨差来的一路神祗,特来暗中保取经者。”那长老闻言,慌忙礼拜。行者道:“你等是那几个?可报名来,我好点卯。”众神道:“我等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各轮流值日听候。”行者道:“今日先从谁起?”众揭谛道:“丁甲、功曹、伽蓝轮次。我五方揭谛,惟金头揭谛昼夜不离左右。”行者道:“既如此,不当值者且退,留下六丁神将与日值功曹和众揭谛保守着我师父。等老孙寻那涧中的孽龙,教他还我马来。”众神遵令。三藏才放下心,坐在石崖之上,吩咐行者仔细,行者道:“只管宽心。”

三:修炼路上离不开师父的护佑

任何的修炼都离不开。在取经的路上,如果没有众神的保护,一百个唐僧也被吃掉了。一百个悟空也被妖精困住了。之所以能够取经成功,是如来一直在派神保护着。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要做的就是通过,心性提高上来。

我们都知道在这次取经之前,唐僧曾九次取经,都被沙僧吃掉了。再者我们都知道唐僧的禅杖和袈裟本就是宝贝。只要披上袈裟拿起禅杖,妖精就无可奈何的。

注:出自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from 气功

2019年3月27日星期三

千古义商张保皋(56):婷花落虎口 大使出奇招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夫人逃回皇都后,并未慌乱,认为就算平东军打赢头一仗,增加了兵力,也无法与十万官军对抗,她要在达伐与张展开全面战,令所有开往达伐,夫人认为,清海远隔皇都,军需的供应是他们最大的弱点,她要同时切断平东军的物资粮食的补给,让校卫秘密领兵拦截清海供应物资的队伍。

大使正在苦恼这场力量悬殊的全面战该如何打,突然传来婷花小姐亲自运送物资被人突袭,生死不明的消息。张大使与阎长急忙奔往现场,物资被抢,护卫们死伤严重,只有婷花的随身护卫武镇,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告诉大使,婷花被夫人的校卫抓走了。因此婷花现在极有可能落到了夫人手中。

夫人抓到婷花,称赞校卫为她办了一件大好事,她可以利用婷花报武珍州惨败之仇。夫人让人把婷花带到跟前,紧紧的以得意的神情盯着婷花,突然放声大笑:“怎么我没早想到这一点呢?张保皋、(前)侍中大人和阎长这些男人把你视作比他们的生命更加重要,利用你的性命就可以逼迫他们撤军。”夫人停住笑声,接着发狠的瞪着婷花说道:“有段时间,我对你是又恨又爱,虽然心里也会难过,但是现在我心中对你没有丝毫的爱,剩下的只有憎恶而已。”

婷花静静的看着夫人,没有动怒,只回答了夫人一句话:“可是,我对夫人剩下的只有怜悯,夫人,你是全天下最可怜的人。”夫人本以为婷花的命掌握在她手里,会跪下求她,会满脸担忧害怕,没想到婷花居然“如此放肆”的可怜她,夫人听了婷花的话,暴跳如雷:“住口,臭丫头竟敢在我面前说什么怜悯,听好,我将会利用你向那些曾经羞辱我的可恨之人,消我心头之恨。”说完将婷花关入大牢。

张大使在房中彻夜踱步,不知如何救出婷花,因出屋透气,发现阎长正在屋外心神不宁的样子,显然正在担心婷花,这时剧中给了大使片刻默默注视阎长的镜头,这个镜头提醒观众,大使极有可能已经想到了办法。

不过大使还没来得及跟阎长说起,突报校卫要见大使,夫人让他送来了一封信。校卫说,只要交出金瑜政大人,并撤军回清海,夫人就可以饶婷花一命。否则就把婷花给杀了。人人都知道婷花小姐在大使心中的位置,郑年听到此话,紧张的看着大使,不知如何是好。不过大使的表现非常奇怪,他好像根本不为所动,果断的马上拒绝夫人的要求,没有丝毫缓和的余地。郑年感到无法理解,难道大使对婷花的性命一点也不担忧吗?怎么想也觉得不合常理。金瑜政大人听到大使的决定,更加着急,埋怨大使为了打赢战争不顾婷花的死活,至少同意夫人撤军的条件看看情形再决定。

大使没有改变决定,不过,却喝起了闷酒,郑年猜测大使心里还是放不下婷花小姐,劝他不必如此固执硬撑,就算只同意撤军也要试试救小姐一命。但是大使摇摇头,只说自己必须考虑到全部将士的安危,不能被私人的情感左右,否则全体军士就无法信赖他、跟随他。大使忍受所有人的误解,不让军队为此事动摇,却悄悄叫来阎长,把如何救婷花的任务交给了他。

金阳发现阎长被大使派走后,急急跑来责骂大使为了一个女人将一名得力大将派出去,这样感情用事,怎能担当指挥全体官兵的重担,为了琐碎的私人情谊要坏了大事。

大使面对金阳,不慌不忙的回答,他派阎长去皇都是战略所需:阎长潜入皇都后,会先掌握烽火台,等到平东军进攻皇都,在达伐展开全面战,以平东军的人数上的劣势要抵挡十万以上的官军,很难有胜算。而阎长掌握烽火台后,只要点燃代表皇都已被占领的烽火,守护皇都的军队就会撤军返回皇都,减少对方在达伐的兵力,在他们撤军返回皇都的途中我会请都督(指金阳)你埋伏在路上进行阻截,与此同时,我将全面攻打达伐的军队。金阳一听这才恍然大悟,不再嚣张的叫骂了。

夫人让校卫以婷花的性命跟大使交易后洋洋得意来到牢房刺激婷花:“现在你到底在想什么,我真的很好奇。世上的人一定会骂我对你太残忍了,因为我过去曾待你如亲生女儿。不过他们要是知道当初是谁收养无家可归的你,并且将你抚养长大,可是你却因为迷上男人恩将仇报,你想他们会骂我吗?”

婷花带着半怜惜半无奈的目光回夫人:“世上的人应该不会知道,夫人您收留那些象我一样无家可归的小女孩,只是为了想要利用她们获得权势与财富。因为与夫人的缘分,我被迫成为您的手下,从而犯下无数罪行,也带给无数的人痛苦,现在我赎罪的方法,就是切断夫人心中的贪念。但是却没有达到目的,我觉得很遗憾。”婷花是在告诉夫人,她之所以会与夫人竞争生意,是为了给自己赎罪,阻止夫人的罪恶,如今看夫人的行为,不仅没有改变,反而越陷越深,为自己无力改变夫人感到遗憾。

夫人与婷花的这段对白,可以说是该剧对婷花一生在夫人手下感到不安与痛苦的想要摆脱夫人的原因,更加直接明确的进一步说明。婷花认为自己成为夫人的手下因此犯下无数罪行。她跟阎长命运相似,但走了相反的道路,这一点完全不一样。剧中表现阎长的痛苦时,是一生妥协下不得不违心伤害婷花与张大使的痛苦,尤其是婷花,如果不是婷花而是伤害其他人,阎长不会心痛,他摆脱痛苦只靠喝酒麻痹自己,从来不懂自己什么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只是一味的服从主人的命令,认为那是自己无法摆脱的命运。一辈子也意识不到,自己所为,实乃犯罪。因此阎长不会因为自己的罪行感到不安,当然就不会想到象婷花一样离开主人,甚至也无法理解深深爱慕张大使的婷花,为何拒绝大使的求婚,要孤单的生活,心甘情愿默默在一旁协助大使;不惜赔上性命与夫人对抗。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婷花深感自己罪业深重,要用未来的给自己给夫人多,赎清罪业。这种可贵的罪恶感,正是阎长所缺乏的,一生可悲的根本原因也就在这里。

夫人对婷花死到临头的回答感到意外,根本听不懂婷花的劝告,她见婷花根本不在意自己身陷牢笼,有些失望,于是告诉婷花,已经拿她的命与张保皋做交易,既然那家伙把婷花的命一向看得比自己还重要,非常好奇张保皋是否会救婷花,又或者是置之不理。婷花听后为大使担心,决定绝食自尽,不给夫人可乘之机。


from 气功

2019年3月26日星期二

千古义商张保皋(55):仁义之战 兵不血刃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大人还是犹豫不定,金阳见大人迟迟不动,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队长将交给他,他去攻打皇都。正在犹豫之间,婷花通过礼部侍郎得知王上已经驾崩的消息,消息被金明封锁,百姓还不得而知。金瑜政大人听到这个消息,一脸惭愧,马上打消领兵的念头,王族之间这种无休止的王位争夺、相互残害的行为实在让他感到自己身为王族的可耻,没脸见人。金阳见计划落空,非常憎恨婷花。

剧情进展到此,把必须除掉夫人与金明、拥立金瑜政大人登上王位的这场正义之战形成的整个原因交代清楚了。因此下一步,战争一触即发,张回到后,马上就要作出这个决定。

张大使刚返回清海,就听到王上驾崩的消息,根据夫人与千相贵的交易,大使马上明白,这不是王上自尽,而是被金明所杀,因此他毫不犹豫的写下平東军三个大字,请金瑜政大人为大将军,他要拥立大人为新王登上王位。见大人无法下定决心,大使告诉大人:兴德先王在世时,除命他代管玉玺,还命他辅佐新王继续未完成的改革,如今金明大逆不道将两位王上害死,不容,不仅如此,金明和夫人为得到唐朝的承认,竟然不惜出卖新罗。他要铲除国贼拥立大人成为王上。等大人登上王位,他必将为了所有需要协助的百姓,全力以赴,助王上完成改革,达成使命。请大人为新罗百姓继承兴德大王的遗志,登上王位。

这就是金明血腥政变后保护金瑜政大人——收留阎长感化阎长——去扬州阻止夫人对清海的孤立发现夫人与金明出卖国家来弑君夺位的罪恶行径——拥立金瑜政大人为王形成这场正义之战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决断与选择,都是为了展现张大使为了新罗与百姓的利益,为了拯救乱世中深受暴政之苦的百姓的义举、实践人生信念的勇气,与金阳、夫人为个人野心的所谓推举拥立新王之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人于是不再推辞,成为了平東军的大将军,准备向皇都出兵。而皇都,夫人也为了除掉张保皋把他的人头献给千相贵,开始向清海进发。这场战争正式拉开。夫人领着校卫负责整个王室军队的指挥,她将武珍州作为据点,以便供应军需物资,令兵部令担当武珍州都督,夫人要亲自前往武珍州指挥这场战争。她因为拥有十几万的军队,根本没把张大使放在眼里,发誓这次要狠狠打击张大使,将大使人头献给千相贵,以泄心头之恨。

张大使任命阎长为平東军副将军,由于阎长在扬州救了大使一命,队长及郑年都渐渐开始接纳阎长,阎长曾替李师道率兵打仗,非常有领兵参战的经验,所以这次委以重任,郑年也都同意了。这一仗,即将展现张大使与阎长配合的天衣无缝的一生中俩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最完美的配合。这一次,也是阎长真正被明主所善用,将他惊人的能力发挥得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一次。战争中张大使的用兵如神及处处体恤百姓和士兵的对生命的珍惜也表现的十分突出。

出征前,张大使向采玲告别,采玲很担心丈夫,对手如此强大,清海兵力只有一万,如何对抗王室十几万的军队。采玲因有孕在身心神不宁的问大使:对手象巨大的漩涡,这漩涡会将张大使吞没,即使这样,还是要硬闯这个难关吗?张大使安慰彩玲:不治理这个漩涡,新罗及清海最终会被恶水淹没,现在如果不阻止紫薇夫人和金明的专横,大家就没有未来。张大使一生从未向邪恶妥协过。即使头可断,气节与为人的信念却不会改变。

采玲即将临产,不得不留在清海等待大使的消息。而婷花因为跟着金瑜政大人来到清海,一直受到大使与采玲的关照,为报此恩,她决定将自己的商团编入军需物资供应的队伍,为平東军的物资补给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主动挑起采玲的担子,负责物资的运送。

张大使与大将军、金阳、阎长、队长和郑年等主要将领商讨战略。金阳急功近利,要直奔皇都而去,直接去攻打皇都。但大使认为,以一万对十万,人数上是自己的劣势,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首先将武珍州拿下。金阳马上反对,认为那是浪费时间的做法。但是,有实战经验的阎长却肯定了大使的策略,他分析说,占领武珍州有两点优势:首先,拿下武珍州这个军事战略要地,可以补充兵力,使平東军战斗力增加两倍;其二,可以避开被截断后路断绝物资补给的威胁,如果没有掌握武珍州,就直接攻打皇都,清海镇就会陷入危险,万一清海被孤立,无法得到补给,平東军就将陷入混乱。

很快探查的士兵汇报敌军情况,金明的军队,已将兵部令任命为武珍州的都督,大将军与众将领这才明白武珍州的重要性,大使的战略是正确的。金阳见无法辩驳大使,就催大使赶紧下令攻打武珍州。但是大使止住金阳的急躁,不能立即攻打武珍州,理由是:既然双方都意识到此地的重要性,对方也一定会准备周全,强行攻打会造成平東军极大的伤亡与损失,而且百姓也会跟着遭殃,不能为了打仗太过扰民。除了金阳,大家都纷纷表示赞同。

确定了战略方向后,张大使让大将军领着大军到直接通往皇都的必经要地达伐。金阳又表示不解,既然要攻打武珍州,为何让大将军带着大军去达伐。大使解释:敌军时时会注意平東军的动向,大将军领兵前往达伐,是为了吸引敌军的注意。与此同时,他会带兵攻打武珍州,让金阳负责攻打武珍州的外围,内外夹攻。为让平東军的损失减到最小,在最不扰民的情况下,必须采用这个战术。

紫薇夫人听到清海的军队由金瑜政大将军带领主力往达伐方向进发,暗暗高兴,放松了警惕。而金阳处处事事担心的是被大使抢了头功,于是吩咐跟着他的阎长去跟大使兵合一处,别让大使一人抢了头功。

大使见到被金阳派过来的阎长,马上想到阎长出众的能力,阎长擅长独自秘密潜入敌军腹地完成高难度的任务,当初就曾为叛军李师道潜入扬州刺杀了宰相。大使于是决定好好发挥阎长的特长,避开原先正面交战的计划。等到夜深,大使带着阎长、队长等几个武艺高强的人偷偷潜入武珍州都督府中,由于阎长的配合,成功的活抓了都督。大使与都督谈判,只要投降,可以保全所有人的性命,结果都督同意带领武珍州的士兵放下武器全面投降了张大使。平東军因此不费一兵一卒,百姓没有受到任何侵扰就拿下了武珍州,使得平東军军力大增。由于张大使善待士兵与百姓有口皆碑,投降的士兵大都心甘情愿,士气高涨。

夫人一夜之间突然听到都督投降,武珍州已被张保皋占领,先是无法相信,接着不得不赶紧逃命。金阳令阎长拦截夫人,阎长为报夫人上次不杀之恩,私自将夫人放走。夫人急急逃往皇都。

平東军在张大使与阎长的第一次完美配合下,旗开得胜,打得非常漂亮,不仅没有任何损失,反倒增添了兵力,士气高涨,金阳不得不在妒嫉的同时暗暗惊服大使用兵如神的才智。其实该剧在揭示:没有博大的胸襟,包容阎长善用他的才能,没有对生命的珍惜与对百姓的体恤之心,即便拥有过人的才智,也无法做到和想到这一步。金阳永远不会懂得德才二字,德为何要摆在首位。大使的成功值得有才有志的后人深思。


from 气功

“西游”悟道:天意如此人难为 魏征梦斩泾河龙

文:张元之 来源:

在人中有“金口玉言”说法,特别是的话。但是皇帝也有做不到的事情 ,那就是天意。任何生命犯了天条都会得到应有的惩罚,谁也救不了他。

一:唐王梦中应允救

唐王召徐世勣上殿道:“朕夜间得一怪梦,梦见一人迎面拜谒,口称是泾河龙王,犯了天条,该人曹官魏征处斩,拜告寡人救他,朕已许诺。今日班前独不见魏征,何也?”世勣对曰:“此梦告准,须臾魏征来,陛下不要放他出门。过此一日,可救梦中之龙。”唐王大喜,即传旨,着当驾官宣魏征入朝。

二:魏征梦中斩龙王

君臣两个对弈此棋,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魏征忽然踏伏在案边,鼾鼾盹睡。太宗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所以不觉盹睡。”太宗任他睡着,更不呼唤。不多时,魏征醒来,俯伏在:“臣该万死,臣该万死!却才晕困,不知所为,望陛下赦臣慢君之罪。”太宗道:“卿有何慢罪?且起来,拂退残棋,与卿从新更着。”魏征谢了恩,却才拈子在手,只听得朝门外大呼小叫。原来是秦叔宝、徐茂功等,将着一个血淋的,掷在帝前,启奏道:“陛下,海浅河枯曾有见,这般异事却无闻。”太宗与魏征起身道:“此物何来?”叔宝、茂功道:“千步廊南,十字街头,云端里落下这颗龙头,微臣不敢不奏。”唐王惊问魏征:“此是何说?”魏征转身叩头道:“是臣才一梦斩的。”

三:天意难为有谁知

很多人会认为手中有了权力,就可以左右一切。其实冥冥之中自有更大的生命在掌控着一切。就像是我们常说的不可控因素,那就是更高的神在约束着一切。才有了人们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自己做好该做的,一切还要顺天意。

有时候人们会有一个感觉,就是你带伞了或许就不会,偶尔一天忘了带伞,却下雨了。大概这就是天意所为吧。

注:内容出自《西游记》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和第十回 二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from 气功

2019年3月25日星期一

水之善德-泱泱华夏,江河万千;浩浩流水,润彻千秋

上善若水

作者:李亮

泱泱华夏,江河万千;浩浩流水,润彻千秋。中华文明是以水治为开端的。从原始先民虔诚的海河崇拜、奇异的神话传说,到先秦诸子以水喻道的洞见,以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一不浸透着流水的神韵和大道的空灵。

在水一方,2000年前的山野蒹葭任你揉捏成弦;水润华夏,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由你轻诵慢吟。老子从观水中得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坚”的大道;庄子以至“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为源推出相辅相生,天地无穷的名理;管仲因水之善得出“水是万物之本源,是以圣人之所化世,其解在水中”的处世之法;在水边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唐太宗将“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用于治国,从而创立出举世闻名的“贞观盛世”;苏东坡从水与月的变与不变中悟得“自其不变者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正是这些华夏先贤们对流水诗心慧眼的体悟和关照,铸就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大智慧,孕育了无数瑰丽万千的不朽华章。

一、老子“上善若水”藏大道

“上善若水”这4个字,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的第八章,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争名利。

其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的特点,认为水的品质已接近神圣的道,所以发出了“上善若水”的感叹。

关于这段话有个典故:说的是有一日,孔子和老子出游,老子手指着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

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進,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之所以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正如古人所说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尽力去为。水的这种特性,可谓之“上善”。

老子他本人也是以高尚水之道德而实践的圣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一说涡阳)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前600年~前470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室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传说,当年函谷关总兵伊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竟叹道:“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洋洋洒洒5000言,由伊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经》,又称《老子》,文章分上下篇,有81章。后来此书成为必读经典,老子被尊为道家宗师。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16年周朝覆灭,老子回到了家乡。这时比老子小20岁的孔子曾拜访过老子,向老子请教学问,典故“孔子问礼”就是这样来的。二人见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说:“逝者如斯乎”,老子却说:“上善若水”。由此孔子将老子比做“龙”,来形容老子的智慧深不可测、难以捉摸。信奉“礼教”的孔子与一心想“回归自然”的老子两位圣人之间的交流,为后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铺下了奠基。

古今中外的无数先贤、学者对“水”的体悟,都同老子的理论大体一致: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据说泰勒斯曾向埃及人学习观察洪水,很有心得。他仔细阅读了尼罗河每年涨退的记录,还亲自查看水退后的现象。他发现每次洪水退后,不但留下肥沃的淤泥,还在淤泥里留下无数微小的胚芽和幼虫。他把这一现象与埃及人原有的关于神造宇宙的神话结合起来,就得出了万物由水生成的结论,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水。古希腊七贤(古代希腊七位名人的统称,现代人了解较多的只有立法者梭伦和哲学家泰勒斯两人,剩余五人一般认为是奇伦、毕阿斯、庇塔库斯、佩里安德、克莱俄布卢)每人都有一句特别有名的格言,而泰勒斯的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这个结论与老子的“上善若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日本有位名叫江本胜的博士,对“水”颇有研究,他做了许多关于水结晶的科学实验,并撰写了研究报告,那些报告真实的告诉我们:水是有灵性的,水是有生命的,他具有超强的识别善恶的能力,当一个人向他发出良性信息时,他就呈现美好的结晶;相反当他接收到不良信息时,他马上就会呈现出丑劣的结晶。反观现代的人类,由于道德标准的不断下滑,真正能辨别善恶的智者似乎是越来越少了。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

二、孔子“智者乐水”传儒学

“智者乐水”出自儒家始祖孔子的《论语•雍也第六》。

原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解为智。其大意是:智慧的人,因其无所不知,思路通达流畅,与流水相似,故而喜欢水。高尚的人,因其厚重沉稳,品行藏而不露,与高山类似,故而喜欢山;水反应敏捷、活跃灵动,山平静稳定、宽容仁厚;水利万物而不争,无私无畏,其乐融融;山深沉平稳,不为外物所摇,因此不忧不惧,能够永恒。

南宋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朱熹在《四书集注》曰:“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又在《论语集注》里曰:“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非他莫属。”意思是说,假如孔子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

《韩诗外传》卷三第二十五章注解曰:“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之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

《荀子•宥坐》记载了孔子答弟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孔子在这里全面颂扬了水的“德、义、道、勇、法、正、察、善化、志”等九种品德:水利益万物而没有自己的目的,堪称德;水循着自身的规律向下流,堪称义;汹涌奔流而无穷尽,堪为道;如果有人掘开堵塞物而使水通行,它随即奔腾向前,好像回声应和原来的声音一样,奔赴百丈深渊而无所畏惧,堪称勇;将水注入量器时一定很平,好像法度;将水注满量器后不需要用刮板刮平,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好像公正;水渗入曲细,无微不达,堪称明察;任何东西经水洗濯,便渐趋鲜美洁净,堪称教化;水历经千曲万折而一定朝着东方流去,堪称志。所以君子看见浩大的流水一定要观赏它。

孔子名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孔子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作《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孔子周游列国的典故,流传万世。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儒家之道”,曾率领众门徒周游列国,所到之处常遭冷遇和奚落:“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困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戚戚然以至于死。”但孔子“知其不可行而行之”,回到鲁国之后,一面继续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一面广收弟子,大规模的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正是孔子的这种儒家学说,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孔子殁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三、李世民“水则载舟,亦能覆舟”创“贞观之治”

“水则载舟,亦能覆舟”原文见《荀子•哀公》篇,是荀子引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
鲁哀公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

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水则载舟,亦能覆舟”在《旧唐书》、《新唐书》都出现过,文则不同,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唐太宗集自鉴录》原文是: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时,名臣魏征在《贞观政要》中也引用了类似的观点:“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以“人”代“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武德十年(627)李世民称帝,是为唐太宗,改元贞观。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贞观二年(628),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贞观政要》卷之八〈务农篇〉)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经历了隋朝覆舟之变,听取了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忠告,最终实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由于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当时年号为“贞观” (627~649),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治世”,可媲美西周的“成康之治”和汉朝的“文景之治”。《新唐书》对太宗的赞评语云:“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有之也。”

西周的周成王和周康王统治期间,为一时盛世,40年不用刑法,天下太平,民心归顺。成王时得周公辅政,推行封建、宗法、礼乐、井田制,社会得到安稳,而且成康二帝时,周朝从无对外用兵,故国泰民安。此为“成康之治”。

汉朝的“文景之治”也是史上一时佳话。西汉时、汉景帝二位帝王仁慈恭俭,笃信“黄老”,吸取秦灭的教训,重视“以德化民”,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汉书•食货志》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此文描述府库里的铜钱累计巨多,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仓外,有的腐烂得不可食用。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而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又创造历史上一个新的鼎盛时期。据史书记载:唐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唐贞观四年(630)时,政治已臻完美,到了唐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只有39人。唐贞观六年(632),死刑犯增至290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明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次年九月,290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

唐太宗还不断的开疆拓土,建立赫赫武功,加上用力的充实及内部的稳定,文治与武功的效果卓越可谓功德兼隆,故此说,“贞观之治”媲美“成康”、“文景”二朝,并不过誉。


from 气功

郯子取鹿乳奉亲


郯子取鹿乳奉亲。

郯子,人。他天性非常孝顺,父母年老,双目,听人说喝鹿乳会好,郯子就借了一件鹿皮的,乔装成一只鹿,跑到深山里,混进鹿群中取鹿乳。

猎人看到动也不动的“鹿”,抽出箭想射。郯子便慌忙立起身来,掀掉鹿皮,并大声地把详细的情形告诉猎人,才免掉被的危险。

猎人非常感动,就把鹿乳送给他。郯子将鹿乳取回家中,双亲喝后眼睛复明。

后来,郯子做了郯国的国君,所治理的郯国虽是区区小国,却颇有名气,这其中主要原因是郯子的、才华和仁孝之德,赢得了人心。

郯子治国讲道德、施,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国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被保持了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历代帝王视郯子为德、才、威、雅的化身,郯子死后,后人建郯子庙、郯子墓来纪念他。

据有关数据记载,当时郯子庙中塑有“三圣”像,即孔子、老子、郯子,人们对郯子的崇拜之情由此可见。


from 气功

谢晦毁神被灭门(数文)

文:钟慧莲 来源:

一、王懿敬佛,显灵佑助,众叹甚奇!  

晋朝人王懿,字仲德,太原人,任车骑将军。世代信奉王黄,任中山太守,为丁岑所杀害,王懿和哥哥,侍奉着母亲,逃往南方。路上他们登山涉水,又饥又疲,食粮断绝,束手无策,唯有诚心念佛。忽然见一童子,牵着青牛,看见王懿等人,给每人一碗饭,又忽然不见了。他们吃了饭,有劲了,又继续赶路。

当时连日淫雨,洪水暴涨。王懿向前一望,烟波浩然,不知深浅,不敢涉河。有一只白狼,驯顺地在他面前,绕来绕去,然后涉水过河,又复返,那样子好像要引导他们过河。

如此反复了三次,王懿便随狼而行,河水才到膝盖。过河后,寻到大路,回到朝廷。后来,王懿由担任五兵尚书开始,升任至徐州刺史。

有一次,他要设斋,夜里洒扫屋室,盛列香花、佛经和,忽然听见法堂上有念经的声音,清婉流畅。王懿急忙前去看望,见有五位沙门,从天而降,坐到佛前,神态仪容,甚为伟异。王懿心里很是钦敬,而沙门顾盼依然。王懿瞻礼未毕,沙门全都起身,飞向空中而去。

上述这些奇事,亲友们都看见了,有的听说了,都倍加赞叹,特别增感对佛法的信悟。
(出自《法苑珠林》)

二、女死复生劝母,母大悔大悟!

宋代的魏世子,梁郡人,奉信佛法,很是精進。儿子、女儿也都尊信修道。只有,执迷不悟。女儿十四岁,突然病死,七日后复活,说:“可安置高座和《无量寿经》。”魏世子便为她安设经、座。女儿虽然持斋式,但从未看过经,此时却升上高座,诵经清脆悦耳。

然后她下座启禀父亲道:“儿死后,便前往无量国,见父亲、兄长和我自己的池中,都已有大朵的芙蓉花,以后我们就会化生其国。只是母亲,因平时不信奉神佛,没有任何祥瑞。我难以忍受心中的痛苦,所以回来禀报。”说完,她又断气了。

母亲听后,大悔大悟,从此也敬信神佛了。
(出自《冥祥记》)

三、哑僧、跛童两个画像的来历  

唐代,东蜀大圣院有一尊木佛像,制作奇异。老辈人相传说:“过去这木像,自荆湘溯流而上,经过峡州、归州等郡,郡人备下船只打捞,用上千的人牵挽。也拉不到岸上。溯流到渝州。州人焚香祈请,应声漂到岸上。郡守和百姓,就建造大圣院,来安置这尊木佛像。

东川有位牙将,他的儿子一直是哑巴,不能说话。忽然有一天,他在地上画字,告诉父亲:“我的罪孽深重,所以得此业病,听说大圣院神通,我想舍身出家,居寺供养。希望以此消除孽根。”父亲应允了。

从此他虔诚地修行,早夜不怠。过了几年,他忽然能说话了,高吭清楚,超过常人。

还有一个跛足童子,听说后又见到这桩怪事,便发愿在大圣院终身修行,忏悔求福。未过一年,这个跛足童子,忽然能起立行走,筋骨舒展自如,步履无碍。

二人事情全详,记载于本院碑文。殿有东庑廊。现有哑僧、跛童两个画像并存。
(出自《录》)

四、谢晦毁神被!  

刘宋时期(宋文帝在位前后),尚书谢晦,担任荆州刺史,说塔寺不宜在民居之间,应迁移到城外。便亲自率领部下,到新寺门,派遣士兵八十人,手持刀斧,毁坏佛塔,致使佛像横七竖八,瓦木纷纷倾坠。

忽而云雾遮天,风尘骤起,天昏地暗,谢晦见此,吓得逃走,兵士们也都惊惶跑散,不知所以。

谢晦等人,夜间做梦,都见到沙门,飞腾于空中,光明显赫,又见二人,身长丈余,容姿伟岸,厉声嗔斥谢晦等人,道:“你们所为,逆反人道,很快就会知道后果的!”其后,那些重犯士兵,都身染癞疾,迅即死亡。其余几个从犯,都犯法就刑。主犯谢晦,先是连年患瘠病。后来因为谋反,全家被诛灭!
(出自《辨正论》)

五、“毁经为衣,得此报应!”

刘宋时期,尼姑智通,是京城简静寺的尼姑,年龄和相貌,都很年轻,信仰很不笃诚。宋文帝元嘉九年,她师父去世,她也就还俗,嫁给魏郡的梁甫为妾。她生下一个男孩,七岁了,家中很贫穷,没有布做。智通当尼姑时,有几卷素帛,上写着《无量寿》、《法华》等经文,如今,她都剪成白练,给儿子做了衣服穿。

过了一年,她得了病,精神恍惚、惊悸,肌肉腐烂,状如火烧的疡疮,里面生出小白虫,每天能弄出一升多小白虫,惨痛苦毒,昼夜号叫。

她常听到空中有人语声,说:“毁经为衣,得此报应!”过了十多天,她就死了。
(出自《冥祥记》)


from 气功

千古义商张保皋(54):夫人出卖新罗 金明弑杀新君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虽然夫人对张保皋的刺杀没有成功,但是,她却让使臣与达成约定,中断唐朝与清海的交易,唐朝商人因禁止令不敢违令继续到清海交易,转向与武珍州的夫人交易。眼看清海就要成为死港与废墟。赵大人很着急:清海能繁荣,关键是能交易大量唐朝的物品,没有唐朝的物品提供给以及倭国等海外诸国,清海就会被掐住咽喉,无法生存。

张大使为解决清海受到的威胁,首先决定亲自去扬州一趟,但这一次他没带队长也不带郑年,而是选择了阎长随他一同前往,队长与郑年不仅吃惊也非常不理解。而金阳也同样认为阎长跟张大使走的太近,心中那把复仇的刀好象要钝掉了。金阳告诉阎长,他会趁大使不在的期间寻找机会图谋举事。

阎长想到金阳的居心,感到有些郁闷,就像当初李大人让他为夺大行都之位刺杀薛大人时那种不想做又不得不做无可奈何的心情,因为他当时不想与弓福(张大使过去的名字)为敌。他对大使离开清海后金阳的举动非常担心,他又恢复了对大使的信任与担心,因此不希望清海出事,但是他又不能背着主人帮助大使,所以长长的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这就是他长期受到的折磨,婷花也曾经跟阎长一样,因为跟着夫人不能违背夫人去帮助弓福,为此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婷花懂得离开夫人摆脱这种矛盾的处境。而阎长,跟着心术不正的主人,他不得不听从主人的命令,让自己成为主人手中的一把剑,无奈的向这种妥协,尽管内心并不情愿。他解决这种痛苦的办法,不是象婷花那样摆脱夫人,意识到这是犯罪,他只会期待跟自己主人对立的人向自己的主人屈服退让,回避冲突矛盾,这样他就不必为自己执行主人的命令而难过了,而婷花,张大使这些他原本不想伤害的人,偏偏是李大人、夫人甚至金阳的眼中钉,要除掉的对象,他就一直违心的执行命令,即使不停的伤害婷花,他也不知道要去摆脱主人甚至不知为何要摆脱主人。今天当他内心受到大使的关怀,开始为大使担心时,他发现自己除了无奈的叹息别无他法,由于是非不分,很快会陷入过去那种痛苦的挣扎,痛苦之余,他会再次面临选择。

阎长随大使很快来到扬州,行都们纷纷表示已经没人愿意跟他们交易了,大使想尽办法找寻商路的过程中,发现紫薇夫人已经把他所有的商脉通通斩断。不仅如此,夫人还陪同司正府令以使节的身份来到了扬州,非常可疑。阎长是跟着什么主人就会为什么主人尽力办事的人,因此这回他跟了大使,也一样会想尽办法为大使解决问题。他见大使遇到难题,就设法探听到夫人与千相贵见面的消息,大使觉得很不寻常,让阎长帮忙安排自己与千相贵见面。这个千相贵是在皇宫伺候皇妃的太监,阎长分析:如今唐朝皇室被宦官王守澄一派所掌控,他们毒杀献宗拥立穆宗后,实权在握,而千相贵就是王守澄最亲近的人,夫人接近他,表示正在计划某项阴谋。

张大使见到千相贵后,劝说新罗出身的千相贵念及新罗百姓,解除贸易禁令。他哪里知道千相贵原本是奴隶,由于被新罗王室作为贡品贡给唐朝,才成为宦官,内心非常恨新罗,根本不为所动,他反而问张大使,既然有求于他,难道没有任何好处吗?至少交易要双方得利。他告诉大使:紫薇夫人愿意给他一个新罗贵族的身份,还要把汉州一带肥沃的土地送给他,此外,连清海将来的交易得到的全部利润都会送给他,那么张大使能给出什么条件呢?

夫人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不惜出卖新罗整个国家,并且她还告诉千相贵,她会为千相贵当年被当作贡品卖给唐朝一事,她出卖新罗的国土与财富为他报当年受辱之仇,让千相贵对新罗的仇恨因此洗得一干二净。交换条件是,只要千相贵劝服唐朝皇室承认为王,金明会在近期除掉现任王上。

连跟随大使一起回扬州的赵大人,听到此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非常的愤慨,夫人怎能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不惜赔上整个新罗,夫人要真的掌握王室,对新罗来说可太糟糕了。

张大使为此十分焦虑,决定再约千相贵见面,要阻止夫人这种出卖民族与国家利益的行为。但是夫人得到消息后,请千相贵为她杀了张大使,如此一来清海就成了千相贵的庞大财富。

大使的劝说自然是失败的结果,千相贵欺张大使和阎长身无利器,下令让护卫们把张大使杀死,阎长反应机敏,用身藏的暗器,射杀护卫,反制千相贵作为人质,救出大使,拼命杀出重围逃了出去。但是,千相贵因为受到惊吓,差些没命,非常恼怒,让夫人回新罗交上张保皋的人头来见他,否则让唐朝承认金明为王的事就此作罢。夫人见她的好事被张保皋毁掉,恨的咬牙切齿,发誓要回新罗立即攻打清海。

张大使为劝说千相贵反而遭了夫人的毒手,若非阎长跟随拼死相救,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大使终于发现了夫人出卖新罗以及下一步再次谋害王上、要篡夺王位的大逆不道的罪行,他马上决定,要回新罗铲除夫人与金明这两个祸国殃民的首恶之徒。阎长跟着大使,头一次听到大使是为了新罗百姓和国家的利益在作出决定,要为民除害。张大使希望他象自己当年那样因为跟着薛大人,才最后懂得怎样做人,这就是他带阎长的原因之一。

而就在他们返回新罗前,金阳发现王上身边的宦官居然出现在清海,他搜出王上向张大使求救的密信,说是金明要杀王上。金明心生一计,杀死王上的宦官,又将信伪造后从新包好,交给金瑜政大人,假意误杀宦官,搜出王上要求张大使出兵攻打皇都救他的密旨。金明假传王旨恨不得大人马上带领清海的兵力攻打皇都。但是大使不在,大人下不了决心,问彩玲与队长的意思,大家认为毕竟是王上有难,张大使如果在清海一定会去救的,只要大人下令,他们愿意出兵。


from 气功

2019年3月24日星期日

心诚才有福报

文: 如一 来源:正见网

古人讲:心诚则灵。这个“灵”,可以理解为,心想事成了。这个理很多中国人都明白,遇到矛盾、问题或困难求神拜佛时也知道心要诚,劝别人时也会说“心诚则灵”的话,至于怎么做才算是“心诚”,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只知其表,不知其意,重视的是形式,忽视了内在的东西。

要想明白“心诚则灵”的本意,还要从传统文化中找答案。

清朝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清朝时有一个瞎子姓卫。戊午年除夕,他到所有经常叫他弹唱的人家辞岁,各家给了他食物,自己背着回来。半路,他失脚掉到了一口枯井里。因为是在空旷的野地,路径偏僻,又家家都在守岁,所以路上没有行人。他大声呼叫,气堵口干,没有应他的。幸而井底空气温暖,又有糕饼可以吃,渴得厉害,就吃水果,竟然几天不死。碰巧屠夫王以胜赶猪回来,离井还有半里路光景,忽然绳断猪逃,疯狂奔跑在野田中,也失脚掉到井里。王以胜拿钩弄出了猪,才发现瞎子,已经只剩一点气息未断了。那井不是屠夫所应当经过的地方,这仿佛有一种什么神力在支配。

当有人问到在井里的情况,瞎子说:“当时万念都空,心已经如同死去。只是想到老母卧病,等待瞎眼的儿子来奉养。现在连瞎眼的儿子也不能得了,估计这时恐怕已经成了饿死的人,觉得酸痛彻于肝脾,不可忍受罢了。”旁边的人感叹道:“不是这一个念头,王以胜所赶的猪必定不会断了绳子。”

瞎子获救,是因为一念至诚,身陷枯井,获救无望,想到的是卧病在床的老母,无人奉养,觉得酸痛彻于肝脾,因而感动上天,引导屠夫来到并不该经过的地方去救他,看似偶然,实则是“心诚”的福报。

《谈薮》中记载了孝子诚信向神灵祈祷救母亲的故事:北齐的松滋县令萧睿明是兰陵人,他的母亲患病多年,萧睿明就日夜向神灵祈祷,祈求神灵保佑母亲早日康复。当时天寒地冻,萧睿明流下的眼泪在脸颊上冻成冰,额头上扣出了血,也冻成了冰。

忽然一天来了一个人,送给他一个石匣子,对他说:“这个石匣可以治太夫人的病。”萧睿明跪着接受了石匣。他将石匣奉送给母亲,打开后见里面只有一条三寸长的丝绢,上面有朱砂书写的字“日月”。从此他母亲的病就好了。

心诚就有福报,神佛看人心诚,才会赐予人连连好事。今天大陆人如何对待“心诚”呢?正好相反,心不诚去求福报。

有报道称,曾为内蒙古赤峰市的市长徐某,家中设有佛堂,佛龛里贡着佛像,每天,念诵佛经,经年不辍,或许算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了。具讽刺意味的是,他在任市长的6年间,日均敛财达1.5万元,每收到一笔赃钱,他都要先在“佛龛”下存放一段时间。他在隐匿赃物的箱包中,四角各放一捆钞票,中间放置“金佛”或“菩萨”,企求“平安”;他曾把200余万元现金和珠宝装入密码箱,放置在寺院住持的住处,密码箱钥匙藏匿在佛像耳朵里。

这是礼敬神佛吗?这是对神佛的侮辱与诽谤。能得来福报吗?根本就得不到,反而会遭报应。据海外媒体报道,江泽民在迫害法轮功的初期,每天晚上都要抄写《地藏经》,祈求菩萨的保佑,一边着走在神路上的修炼者,侮辱诽谤着的创始人,一边祈求着神佛的保佑,多么矛盾的事。2002年,迫害元凶江泽民一条腿疼的很厉害,各种办法都试过了,治不好,有个投机者想讨秘方巴结江泽民,好升官发财,就跑到道观里,向一个修道人求秘方,这个修道人讲:他(江泽民)这是的报应,停止迫害法轮功,腿不治自愈。吓得这个人扭头就跑。

尽管烧香拜佛,算卦,看风水等被中共冠以“封建迷信”的政治大帽子打压,令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谈封建迷信色变,但是很多人亲身经历的被称为“封建迷信”的事,用中共的无神论根本就解释不通,用有神论、的理解释,一点就通,心理上没有疙瘩,非常自然的就能理解、接受。今天的中共好象不打压封建迷信了,反而大建寺庙、道观,每年都要搞孔子祭拜活动,到庙里烧香拜佛好象也不禁止了。殊不知,这是中共打着发展经济的名号对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破坏。到庙里去的,几人能做到古人的“心诚”,建庙的老板把庙宇道观作为挣钱发财的手段;今天的人到庙里去游玩了,看热闹了,烧柱香也是儿戏的心态;庙里也发展经济呢,和尚也有了经济头脑,想着法子卖东西赚游客的钱呢。

实际上中共并没有放弃对庙宇的控制与破坏。过去庙宇是清修之地,今天我把你变成发展经济的场所;游客捐献的钱还有控制呢,捐献箱里的钱超过一万元,要报到中央;和尚的心也不在修炼上,在钱上,把庙变成股份公司;跟着中共走的,封个官,处级局级的。这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再一次摧毁吗?而且更可怕,摧毁了人向佛的心,在贪欲贪念的支配下,更恶毒的对待神佛,不可怕吗?谈何“心诚”?

法轮功讲的“诚心敬念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有福报”绝不是虚言诳语。心诚则灵,人心诚就有福报。神佛看人心,不看人的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能明白真相,改变被中共强加的“法轮功不好”的恶念,善念对待救人的法轮功,善待,神佛就赐予人福报,这是万古难遇的得救机缘,万古难遇的浩荡佛恩。因为神佛看人心,人的正念一出,神佛就给予人机会未来。法轮功学员劝人退出中共的党、团、队组织(三退),避免被中共迫害,不用原名,用化名、小名、笔名都可以,只要心诚,神佛就给人机会,这不是神佛的大慈悲吗?!

不用拜佛烧香,不用逢年过节起早贪黑烧晨香,撞第一声钟,只要诚心对待法轮功真相,认真了解真相,不仅自己三退,也劝他人三退,福报不求自来。在今天的中国大陆,明白真相,诚心敬念“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善待法轮功学员得福报的故事比比皆是,甚至有很多大陆人在“5.13法轮大法日”、中秋节、元旦、新年这重大节日里,发自内心的发贺信、贺卡到明慧网,表达对法轮功创始人诚挚的感激与问候,这样的诚心一定能得到福报,好事连连,好运上门。

认清中共毁人的罪恶与,改变党文化观念,诚心作出选择,顺应真、善、忍做好人,这样的“心诚”一定灵,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福报。


from 气功

与道有缘结识高人 遇难神仙来搭救

文:张元之 来源:

古人大都有拜佛拜神的习惯,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其实就是为了得到。在遇到魔难时有神来管。

黄齐是蜀国的一员副将,喜好学说,善多行善事。一次他在朝天岭上遇见一个老者,老者须发雪白,脸色却红润细腻,肌肤白嫩光滑。他对黄齐说:“你喜好道家的学说,五年之后,你会有大难,到时候我会来救你。你要继续积阴德,不要改变。”

五年后,黄齐沿江路过巫峡,船翻了掉到水里,被水冲到石滩上时,感觉有人搭救一样,很顺利地到了岸边。黄齐上岸后回头一看,原来正是过去遇见的那个。转眼之间,老人就不见了。(出《录异记》)

信神可以得到神的护佑,修道修佛可以成仙成神成佛。可以今天的人信神的太少了,神也就不管了,会这么多难吧。


from 气功

千古义商张保皋(53):报仇心起 阎长深夜访大使

文:刘如 来源:

既然阎长投靠了,校卫提醒夫人,如果阎长也投靠了张保皋,他与张保皋联合在一起,都在金瑜政大人的身边,会变成攻击皇都强大的力量。如果不除掉他们,必成后患。尽管他们并不能真正明白张大使收留阎长的用心,不过校卫的话却提醒观众,这场,只要张保皋与阎长的才智合在一起,完美配合,将会是势不可挡的气势,张保皋放下个人恩怨怜惜阎长所做的决定是正确的,假如为个人情感所左右拒绝了阎长,很可能阎长投靠夫人,战争的结果就会被改写。该剧其实在肯定着张保皋博大胸怀下的选择。

夫人经校卫提醒,想出一条计策,她要利用阎长除掉张保皋。夫人吩咐宋达给阎长带去一封信,说是想在武珍州见阎长一面,有要事商量。宋达与阎长的见面被一直抱着警戒心的郑年看在眼里,他向张大使汇报,宋达既然跟着夫人,他与阎长见面,表示夫人与阎长有勾结,大使怎么还能如此相信他。大使听到这个消息,对郑年说其实自己也是努力让自己相信阎长,偶尔也会想起过去的往事,信心也会动摇,甚至有要放弃的想法。但是既然决定相信他,就必须相信到底。大使让年把看到的藏在心里。他相信阎长是因为相信自己做人的信念,他这样对阎长是因为相信自己坚守的信念没有错,就算阎长有一天真的背叛他,他也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念。张大使是在跟自己
个人的怨恨与厌恶在抗争,不断摆正自己的心态。按自己选择的信念去处事。

那么阎长真的体悟到了大使的用心而改变了对张保皋的仇恨了吗?当然不会如此容易,他能帮助郑年击退了校卫对金瑜政的刺杀,并且救了郑年,是为了赢得郑年的信任,对他们的接纳,他并非真心帮助清海,他甚至吩咐手下白庆与张行首去主动干杂工粗重的工作,以此博得同情,在清海站稳脚跟。他的这些处事手段其实就是李大人的翻版,李大人在见到夫人看好薛大人想摆脱他们跟薛大人合作时,不慌不忙的劝大家不要动怒,夫人一定会回来找他的,当时阎长不明白,等到夫人与薛大人的合作失败,真的找上门时,阎长非常吃惊,问李大人为何会判断夫人与薛大人合作会失败。李大人教导阎长,夫人与薛大人是水与油的关系,意思是说,邪正不相容的关系,而自己既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油,跟什么人合作就适应什么人,没有原则,意思是为了自己的性命与利益能屈能伸,不必在意是非善恶,也没有是非善恶。这就是阎长不分是非没有原则的观的来由。

当阎长接到夫人的来信后,由于欠了夫人上次不杀之恩,他只好来找大使,正在门外犹豫怎样找借口去一趟武珍州,大使出来发现阎长站在门外,于是关切的问他在清海有何不便,并且希望他能重新做生意,不要浪费了自己的生意才华。大使告诉他,很快会给阎长一个店铺,以后好好发挥自己的能力,杂工就不必再做了。

阎长正急着要出去,听到让他做生意,很快接过话头,说就是为了做生意,他想去一趟武珍州了解外边的行情,请求得到允许。张大使一下想起郑年怀疑阎长与夫人勾结的话,条件反射似的涌起一阵不安,但是他马上压住这份疑心,告诉阎长既然想去就去一趟吧。

夫人见到阎长,把握阎长的心理非常准确,她认为阎长投靠金阳拥立金瑜政大人不过是想获得更大的权势来战胜张保皋,为自己报仇。因此她劝阎长,既然是为了报仇除掉张保皋,何必要走一条如此坎坷的路。如今天下为金明所有,张保皋怎么可能与王室十几万的兵力抗衡,到头来金明怎么可能放过阎长那次对他的刺杀。假如阎长听她的话,拿着金明赐给他的匕首,回到清海将张保皋除掉,既可以轻易报了仇,又可以消除与金明的恶缘,恢复与金明的关系。阎长被夫人所动摇,拿着匕首回到清海。夫人再次利用阎长的仇恨与过人的武艺来达到目的,妄图借助阎长的手解除张保皋与阎长联合起来对他与金明的威胁。

阎长回到清海,拿出夫人给的匕首,显得很犹豫,他的内心由于张大使对他的真诚,不自觉的起了微妙的变化。但是,他还是拿起匕首,仿佛下了很大决心,深夜来见张大使,准备见机行事,可能的话,就动手杀了张大使。

大使请他坐下,问他去武珍州打听情况如何。阎长想起夫人对他所说的话,有些好奇张大使明不明白他自己是夫人和金明要铲除的对象,而且力量悬殊,于是想要试探大使。他对大使回答:只要清海坚持保护前侍人,就免不了一场战争,而且他们不仅要杀了大人,还要杀了张大使。

大使一听猜到阎长见过夫人很可能让他来杀自己。于是大使笑道:要我命的何止在皇都。我其实不怕夫人也不怕金明,我惧怕的是我自己,我以生命为代价卷入这场战争,是因为我相信自己的选择和信念是正确的,即使有一天走向失败,我也相信我的选择是对的。大使其实已经回答了阎长内心的好奇。知道夫人会派阎长来杀他,也知道为了保护金瑜政大人极有可能因为力量悬殊而失败没命,但他并不后悔,甘愿舍身取义。

他其实是在有意引导阎长正确的人生。阎长第一次听到为信念而活,有些愣住了。而大使说完后,马上交给阎长清海绸缎店铺的文件,阎长非常吃惊,他长这么大,不舍出性命和艰苦的代价,就无条件的从主人那获得一家昂贵的绸缎店铺,这是不可能的,一时间以为自己听错了,反应不过来。但是,没等他反应,大使接着告诉他,等他获得清海百姓的信任后,会把整个唐朝的贸易全部交给阎长负责。大使尽一切努力让阎长感受到温暖,让他获得自己当年薛大人给予自己的关怀和机会。

大使的坦荡真诚,让阎长有些不知所措,因为谁都知道对唐贸易是所有交易的命脉,夫人所以想尽办法要据为己有。阎长面对这种无所求的巨大恩惠,呆呆的坐在那里,直到大使催他回去休息,他才缓过神来,慢慢的离开了大使。虽然阎长说不清内心的感受,却只觉的自己变得非常的卑鄙,为自己欺骗大使感到羞愧,让宋达把匕首还给夫人,以后再不许来找他。很显然,阎长内心的仇恨,开始慢慢消失。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