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阳春 来源:正见网
孔子一生倡导仁政和道德,颜回(字子渊,一作颜渊,又称颜子)视师志为己志,坚信不疑,尊师重道,终生奉行。据史书记载:“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颜渊独知孔子圣也。”
少正卯,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少正”是周朝所设官职,少正是“以官为姓”,卯是名。深受老子道家思想影响的孔子所处的时代,出现了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的局面。与孔子立私学,弘扬儒家学说的同时,少正卯也开办私学,宣传法家思想,并与孔门争夺弟子。由于少正卯擅于哗众取宠,笼络人心,致使孔门许多信念不够坚定的弟子,多次离开孔门,以致孔门弟子,满了又空,空了又满,三盈三虚。但唯独只有颜回一人不为其所动,自始至终跟随着孔子,未曾离开过孔子半步。
于是,有人问颜回:“你何不随大流投奔到少正卯的门下,去接受他的学问呢?”颜回则毫不动摇的回答:“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且夫子之学,遵天命,倡仁德,示人以正道,足吾之为学也,何去之有哉?!”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针对门人的疑惑,孔子说:少正卯有“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等五种恶行。人只要有这“五恶”中的一种,就不能不施加“君子之诛”,而少正卯是身兼“五恶”的“小人之桀雄”,有着惑众“乱政”的能力,不可不杀。
孔子诛少正卯一事,虽然在《荀子》、《史记》、《说苑》以及《孔子家语》等文献中均有记载,但自宋代大儒朱熹始,亦有人对此持否认态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诛卯事件由以往的“圣人治奸”开始向“孔子污点”方向转化。在文革“批林批孔”时期,少正卯则被中共粉饰为法家革新人物,诛卯事件被看作孔丘的重要罪状,谁不相信诛卯的真实性就会被打成所谓的现行反革命。
“三盈三虚”的典故,彰显了古人颜回信念坚定,尊师重道,勇于坚持真理,不为利诱所惑的高贵品质。
除此之外,在孔子周游列国之时,颜回也一直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跟随在孔子身边,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敬师典范。
孔子曾受困于陈、蔡之间,绝粮七天,与孔子随行的其他弟子都产生了动摇,觉的似乎已经走投无路,陷入绝境。但只有颜回仍然不改初心,坚持每天“释菜于户外”,以示对老师的敬重与不离。
孔子知道弟子们对自己有怨言,于是问大家:为什么受困在这里,是我的主张不对吗?子路回答说:夫子之道之所以不被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还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上。子贡回答说:也可能是因为老师的理论太高深了,一般人理解不了,因此应该降低标准,以迎合世俗的要求,或许才会有人愿意采纳。
孔子对子路、子贡的回答均不满意,转而问颜回。颜回则说:正因为夫子之道已经达到了世间的最高境界,所以才不被礼崩乐坏,道德堕落的俗世所接纳。尽管如此,夫子还是尽心尽力去推行,以仁德之心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虽受阻遭嫉,不为世人所容,但这对夫子之道又有何伤害呢?也许这才显得道的无比珍贵吧!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坚守正道不动摇,这只有正人君子才能做的到。不修养正道,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传播了正道,却不被世人所接受,那是他们的耻辱。
孔子听后非常欣慰的说:颜回有这样的见识太好了!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颜回临难而不失其德,追随孔子行义天下的精神极其令人敬佩。两千多年以来,“释菜”被作为尊师之礼仪一直在古老中华大地盛行,并流传后世。
也正因为如此,颜回便以德行著称于世,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自汉代以降,历朝历代不断追加谥号,并在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