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星期五

#僧人 两度 #转世 只为了结尘缘

tian.jpg

文:刘晓

清朝浙江钱塘县有一位王老先生,家境虽然贫穷,但他却喜行善事,而且从不知疲倦。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常年行善之人,却年过五十岁仍然没有儿子,乡人都感叹他贤德却没有子嗣。

这年清明节,王老先生扫墓归来,夜晚闲坐在屋中,忽然看见已故的父亲拄着拐杖前来,对他说:“因为我的德行浅薄,本应绝后,幸赖你广积福德,王家可以有后了。你需要去镜山寺求子,就能得到儿子了。”说罢就不见了。

王老先生听从父亲之言,去了镜山寺求子。第二年果然得了一个儿子。他从小就十分聪慧,十二岁入学成为生员,十六岁就考中举人,不过此后两次参加会试都没有考中。

王老先生有一个亲戚,在京城担任六部官员,他很喜欢王老先生的儿子,就留他在家中读书,准备下一次考试。一天,王家子突然对这个亲戚说道:“我原本是镜山寺的僧人,修持戒律,大道将成,只是因为心中还羡慕少年登科时的荣耀,又没能放下对世间荣华的爱慕之心,所以须要坠入人世两次轮回。明天,我就要投生到富贵人家,以了结业缘。”

随后,王家子又给父亲写了一封作别书,嘱托亲戚寄到老家。信中大致的意思是:儿子不幸客死在离家数千里之外,而且年寿短促,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拖累了父母。然而,儿子我不是父母真正的儿子,孙子却是父母真正的孙子。父亲大人您还记得当年与镜山寺僧人在一起喝茶聊天的情形吗?我就是那个僧人。当时你我相谈甚为融洽,我心中默想父亲为人如此忠厚谨慎,却不知为何上天不赐予你子嗣。因为动了这一念,所以投胎来做您的儿子。您的儿媳妇也是幼年时与您结下了善缘。这一切都如同镜花水月,都是幻景。即使能相聚一处,又如何能长久呢?因此希望您千万不要把我当作真正的儿子来看待,赶快斩断情感上的牵挂,这样或许为儿子我减轻一些罪业,等等。

亲戚好言劝说王家儿子,不要抛弃家人,但他却回答道:“来去都有定数,业报也有期限。” 见无法劝动,亲戚就问他将转生何处,王家子告诉他将转生到顺承门外姚家。

第二天,王家子猝然而逝。亲戚遂去拜访姚家,得知当日其果得一个儿子。姚老先生富甲一乡,一向也乐善好施,晚年遂得此子,如同老天赐给他的一样。

这果真是奇事。那些贫而乐善不倦,富而慷慨好施的人,又何必担心晚年没有儿子呢?而高僧因为动了凡念,坠入凡尘,误了修行,也是修炼人要谨记的啊。

(出自《劝戒录》)

来源:正见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