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网2006年5月1日】“仁”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孔子认为,一个人是否有高尚的品德,往往体现在他的思想举止之间是否有违背“仁”的理念的地方。孔子对他最钟爱的弟子颜渊,就以“三个月都不违背‘仁’”,来给予高度的评价。
孔子认为,仁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内在品格,他说:“人如果不仁了,就算有礼仪又能怎样?人如果不仁了,就算知雅乐又能怎样?”仁存在于每个人的天性之中,只要有志于仁,就能够接近它:“仁离人远吗?只要我追求仁,仁就来了。”
刚正、坚毅、质朴、这些品性都接近仁。而满口好听的言辞,堆出讨好别人脸色的人,就很少能达到仁的境界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有志于成就仁,就不会做坏事了。对于品德高尚的君子来说,仁就更加不可或缺了:“君子离开了仁,还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不会有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危急险恶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樊迟请教仁,孔子说:“独处的时候要恭谨,做事的时候要敬业,待人的时候要尽力。哪怕到夷狄的地方去,也不可以抛弃这些原则。”
樊迟又问:“仁者不畏艰难,而不计较收获,这样可以算仁了吗?”孔子用两个字回答说:“爱人。”
颜渊请教仁,孔子说:“战胜自己的私欲,回归礼仪之道。一旦能战胜自己的私欲,回归礼仪之道,那么天下之人都会受到感召而向‘仁’靠拢。实践‘仁’之道,完全得靠自己。”
颜渊又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礼仪则不看,不合礼仪则不听、不合礼仪则不说、不合礼仪则不做。”
仲弓请教仁,孔子说:“出门就象去见重要的宾客,做官就象主持重大的祭典。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国家之内没有怨言,家庭之中也没有怨言。”
司马牛请教仁,孔子说:“仁者,说话慎重,替人留下余地。”
子张向孔子请教仁,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践五种美德,就是仁了。这五种美德是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惠爱。”
子贡问实践仁的方法,孔子说:“工匠想要做好 他的工作,一定先整治好他的工具。居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那里德才兼备的大夫,结交有志于仁的士人。”
子贡又问:“如果有个人,能够广泛的施恩于百姓,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怎么样?可以算是仁吗?”
孔子说:“这何止于仁呢?恐怕只有圣人能做到!尧、舜在这方面都还觉的自己做的不够呢!仁者,自己想要有修养,就也要帮助别人提高修养;自己想要成功,就也要帮助别人获得成功。从自己的身上发现待人的道理,可以说是实践仁的方法啊。”
(出自《论语》)
本文标签:明慧网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