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8日星期二

《弟子规》总叙

大陆直连看禁闻https://j.mp/jproxy

文/童欣

第一课 感恩妈妈

同学们好!

我们先把书、笔记本放好,放在桌子的右上角,放整齐。你们将来要当幼儿教师的,你们第一次上课首先就要让孩子把书本有次序的放好。否则,你一说拿语文书,这边孩子拿这个绿的,那边孩子拿那个红的,你一着急,说“怎么这么笨啊!”又哭了好几个,这一乱就没法上课了。从今天开始,咱们学的《弟子规》课首先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咱们中国大陆的教育非常失败,就是大没有良好习惯,假如小时候学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上了大学宿舍就不会那么乱了,这虽然讲的是摆放衣服,那么书本是不是也要有定位啊?大家想想,是不是什么东西你把它放在固定地方的时候,找起来就容易。有的人的手机,早上起床就来回找,着急上班,越着急越找不着,假如说晚上放的时候就放好了,就很容易找到的。

将来你到幼儿园一看,看到这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非常有规矩,你的课就好上了。如果你感觉乱,那么就要先教学习有秩序,孩子要学习好,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弟子规》的“规”,说说咱们今天的《弟子规》课。好多同学没有上过这个课,也有上过的。你上过和没有上过的对我来说都好,假如你会背,那就节约了我们很多时间,我就可以讲很多东西;假如你没学过、不会背,你也不用担心,我们是从新开始,我们讲的是全新的弟子规。

这有一句话,大家一起读一下:“快乐来学弟子规,从小立志做聖人。”这是一句口号,我们在给小朋友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说:“我是快乐的童老师!”,小朋友就说:“快乐来学弟子规,从小立志做聖人。”这样这一节课就有一个好的开始,那么咱们下课的时候也说,下课的时候,我就说“我是快乐的童老师”,同学们说:“快乐来学弟子规,从小立志做聖人。”

下面咱们练习一下:

师:上课!

班长:起立!

师:我是快乐的童老师!

生:快乐来学弟子规,从小立志做聖人!

首先这是一门崭新的课,我们今天学的弟子规课和以往所有的课都不一样,不管你上几年学,十年学也好,这门课和以往学的都不一样,我们叫《弟子规》,但实际上童老师讲的涵盖量很大,咱们讲的是传统文化,就是五千年咱们老祖宗积累的最美好的东西,童老师在课堂要全讲出来,这是一门新的课。

第二点就是这是一门幸福的课,特别快乐的课,这是在过去很难上到的课。昨天我去理发,有东北的小俩口在和我聊,他们说“哪讲弟子规都一样”,我说,你们俩上了这么多年学,有过一门一边哭一边上的课吗?特别幸福!有没有这样的课啊?同学:“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说这是一个标志,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人发自内心的感觉美好的时候,或是内心感觉出自己错了的时候,内心想流泪,这样的课为什么很少呢?今天的老师啊,他教的注重知识,不是用心来把最大的爱给予学生,因此学生也就不用心来听,也就是师生的心是远的。他是嘴里的声音在和你的在撞,或是你在那儿有一搭无一搭的听,假如心和心的沟通就不一样,那样才是幸福的。虽然我们的课表现的很轻松快乐,但我们老师讲的课,大家开始都掉泪去听,过去给你们师姐讲,很多同学都掉了眼泪,她们是幸福的。这样的课如果不用心讲是不行的,所以这里需要一个心的沟通。

那么这第一节课,我们就需要一个相互了解,沟通心灵,也就是我们要相互认识,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要相互了解,也了解我们的家乡。咱们有缘来到这所学校,我们能在一起,这是一种缘分,将来大家在一起时间会很长,这就更需要了解,相互了解,那么我希望更多的是心灵沟通,大家像朋友一样从内心里边讲话。我讲课是用心讲,那么也希望大家用心听,这样你才有收获。你不去用心,那你就没那么大收获。我的课都是用心讲,这样我才上的是这门课,你听的才是这门课。也就是说我们一起才能创造这份幸福。

我过去在中学上过这样的课:几何课老师讲的特别好,我听的也特别好,到下课了我没感觉,那时候45分钟一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上了5分钟或是3分钟,我心里说“怎么下课了?”就这种感觉。我希望咱们也是这种感觉,下课了,有谁会说老师您别走,再讲讲吧,过去有这样的课吗?没有就说明这个老师讲的怎么样呢?其实没有传道。我说不是哪个老师个人的问题,是咱们整个大陆的教育,离心远了,偏离道了。那个老师说“我讲了他不听啊。”有的老师他也不理解他讲的东西是怎么回事,他也不喜欢他讲的课,他是谋生,挣钱,生活所迫,他就拿个教参,按照教参里讲,当然学生也得听,都没有热情、兴趣,这课能好得了吗?达不到心的沟通。所以我希望我讲完课,大家每天都是幸福的。就跟你们的师姐一样,她们每天都是笑,我对待她们就跟自己的女儿一样,当闺女,一见到就高兴,应该这样,所以才说“快乐来学弟子规,从小立志做聖人”,这就非常大,超越,神聖,所以我们是一门新的课。这门课全新到过去你从来都没有上过,他完全是这样一堂幸福的课,谁都愿意幸福。

说起老师,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第一个就是“传道”,可是我们的老师,他没有传道,所以才发生有的大学经常有自杀的,有的大学一个月跳仨,还是研究生。那你说他上这么多年大学,你能说他没知识吗?可是没有人给他讲怎么生活,没有人让他感受生活这份幸福,假如说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特别幸福的人,他会自杀吗?他一定是感觉没意思,他才不想活了。可是他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就说他的妈妈得多痛苦啊!大家觉得是不是?所以说不重视生命,不尊重生命,不珍惜生命,包括珍惜自己生命。那么他缺少什么呢?就是真正的“道”,是幸福之道。没人告诉他怎样生活、思维、做事才是幸福的,今天以至今后的每一节课,童老师都会讲,所以你们大家是幸福的。

咱们哪位同学的学习成绩过去是全校第一名?小学、中学都行,那位戴眼镜的像。呵呵,考第一幸福吗?我说的幸福不是考上大学了那种幸福,我说的完全是内心,当你把握幸福的时候,当你把握自己心的时候,那才是真正幸福的。所以我们讲的课,是对你们负责任的,能用心听的同学,这一年的课你一定是幸福的,这三年你上学是幸福的。你到幼儿园工作或到其他地方工作,你都是幸福的。当你结婚的时候你是幸福的妻子,幸福的妈妈,当你老的时候你是幸福的奶奶、幸福的姥姥。就是说讲这个就会让人喜欢,当然你也知道怎么样对待人和事,非常幸福。就是这样的,我讲的就是这样的,所以你得用心学,收获才会大。你睡觉也没关系,当然我讲课没有睡觉的。就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课,是一个幸福之道。所以我教出来的学生相信没有跳楼、投河轻生的,为什么呢?因为我教的同学都没工夫烦恼,都在传播美好呢,哪有工夫跳楼啊?都在传播美好,那多幸福啊!

所以你来学习了,学习怎么当老师,老师是什么呢?老师是让别人幸福的,不是非让你考上大学。大家想想,能考上清华大学的一个县也不见得能有一个,然后还有公派到美国学习,还有带丈夫出去的,学了半天白学了,她考上大学家里多高兴,她公派留学家里多高兴啊,结果她杀了人了。她没有学会怎么处理生活,没有学会怎么幸福生活,她学的都是知识。当然还有中国一个留学生,因为成绩问题,把同学和导师好几个人都给枪杀了,那么他学的是嫉妒、好强啊,他学的是这个。那么咱们就不是这样的,咱们要学怎么样美好,这叫什么呢?“快乐来学弟子规,从小立志做聖人”,什么时候你们变成幸福的人的时候,我就可以休息了。什么时候你们变成让别人幸福的人的时候,我就可以不讲了。

那么今天的课,我们需要了解什么呢?我们需要了解几方面:

1、弟子规

2、我们的弟子规课特点

3、弟子规老师

这是你要了解的,你学了弟子规,两个人一见面,说你知道弟子规是怎么回事啊?咱们弟子规的特点呢?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那么第四个呢是我要了解的,我要了解同学,第一,我更关心你的、行为习惯。第二个是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基础,你比如说记笔记,有的人笔记记得非常清晰,有的人就不行,记笔记就一大片,这一块那一块的,就显的很乱,这也是一种能力。第三,对于咱们班来说整体的学习风貌,和个人的一些特点。我看咱们班同学的学习状态比较好,一看就知道训练有素。

去年我来的时候就有一个刚来的同学说我不上了,说管的太严,说着就哭了。你们班同学新来的,慢慢会知道,这个学校整体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整体素质比较好。北京有个幼儿园就有我们学校的三名同学,都是我教过的学生,表现就不一样。同学们来到这个学校感受就不一样,鞠躬、问好啊,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其实过去,比如唐朝,中国人一出去,人家都说大唐来的,人家一见到大唐来的就尊敬,包括宋朝、大明朝都是这样。今天一说中国人,人家就皱眉头了,大家知道外国厕所里边用中文写着“便后冲洗”,不是人家喜欢中国字,而是只有中国人上那去不冲厕所,这个行为习惯不好。

二是过去咱们大都会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你们谁会作一首诗啊?应该有自己写过的,你们有没有写过的?写七律!呵呵,要是我们能站起来就能讲,你一讲是不是人家就尊敬你啊,哎呀,真好!是吧?咱们尽学一些虚的、假的,我们学了很多没用的东西,不能使你幸福的,脑子当中堆积了一大堆没有用的,所以这里边我们要学的是博大胸怀,你只有博大胸怀才能写出唐诗宋词那样的好诗来。咱们的同学原来没写过诗,后来因为我写,我也带他们一起写了,后来就出了一本。这是咱们学校同学去年写的诗。你能写了,你也就有了传达美好的能力,就能让人尊敬你。这靠的是什么啊?靠的是这种善良、正气和智慧,对你们,这些方面是我要了解的。比如我一问到哪个同学问题,他说我不说,可能有的同学紧张,不敢说,这就是自信不够。

《幸福的心语》这本书是我们身边同学的学习心得体会,因为我们已经教了一年的弟子规了,也就是我们师姐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你们来到这,他们已经学了一年了,将来你们毕业的时候你到那个幼儿园,已经有学过弟子规的学长到那当老师了,而他们不是,他们是自己学,大家比他们晚一年,你们的环境已经好了,那么像这本书,就是我们来这里讲了一次、二次的时候,他们写的心得体会,我们就把他们放在一起,当然这里面也有你们认识的老师学习传统的心得体会。

哪个同学愿意念一念。好,你来,这个同学就有自信,给他鼓掌,你叫什么名字?好,你别白来,你先练一下怎么当老师,你说“我是快乐的王老师”。“我是快乐的王老师!”“快乐来学弟子规,从小立志做聖人!”好,你随便翻一页,《我知道了》……你再念一篇:今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孝字……好,鼓掌。这个同学表现挺好。这是咱们师姐学了一次的感受,原来有的同学不知道什么是孝顺,有的女孩挺乖的,她就认为自己挺孝顺的了,其实你真正学了高标准,就觉得自己做的不够了。这个是学了半年、一年后写的。哪个同学念一下?你来,念一下题目:《美德》。

我们现在就应该练习当老师了,因为原来你们都当自己是小姑娘,你说你脸一红,一扭脸,一捂脸,到幼儿园你不能捂脸,你一捂脸孩子都跑了,呵呵!所以我们要有自信,那么大家看到了,第一篇体会和第二篇体会是不一样的,你能感觉出哪不一样吗?谁说说?你说说哪不一样?因为你听了,你现在是学生,没的说没关系,学完之后不会给你个不及格,但是你要站在上边的时候你是一个老师了,是不是你得听孩子说什么了呀,除非你听不出来,他想让老师你喜欢他,而你听出来这孩子挺讨厌,是不是就没沟通上啊,这是心灵沟通的少。所以学会倾听,听听他说的是什么啊,刚才这两个人在用心说,你用心听了没有。还有一个,咱们说过去应试教育不好,他打击你,你说错了老师会数落、批评你,我们不会,我们是用心感受。

这位同学说第一篇讲的是道德,第二篇他说不上来了,我们为他鼓掌,为什么鼓掌呢?我在别的班也经常这么说,你可以是最笨的,就说啊,我画画不行,我唱歌还唱不好,我什么什么都不行,我就会鼓掌,这就是最棒的。为什么呢?谁成功都有你的鼓励、加持,人家学习、比赛得了第一名,你就给鼓掌,就是善意和鼓励,你不能人家得了第一,你说“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样就缺乏善意。刚才这同学说不上来的时候咱们一鼓掌,就是鼓励,是不是?你接着说,学生:第二篇说的要有爱心。(鼓掌)大家刚才听了两个同学的感受,大家当然能体会这两位同学学习的效果,第一个同学在讲孝,提到最多的是她妈妈,第二篇就不提她妈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她的心胸大了,她心里想着所有的人、所有的一切,心胸大了,这就是我们讲课后普遍的特点。学习了传统文化,我们的心胸就会越来越大,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好,那么我们下面先讲讲什么是弟子规,大家打开《弟子规》书,先看前言。大家可以拿笔记本记一记,李毓秀,山西绛州人,大家看看毓yù字,你标上注音,他就是弟子规的作者。他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他根据宋代朱熹写的《童蒙须知》改编成《训蒙文》,也就是李毓秀写的是《训蒙文》,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总叙是根据《论语-学而篇》一段话作为全书主旨:“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根据孔子的一段话最后变成的《弟子规》。

我们看一下和弟子规有关系的四个人,第一个是孔子,春秋时期的鲁国人,非常早,2500多年了,孔子《论语》第一篇就是《学而篇》,为什么叫《学而篇》呢?大家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取其前两个字。第二个人就是朱熹,宋朝的理学家,他写的叫《童蒙须知》,童蒙就是儿童小朋友,必须知道、做到的就是童蒙须知。第三个人叫李毓秀,他写的叫《训蒙文》,那么第四个就是贾存仁,他改名为《弟子规》。这是和弟子规相关的四个人,如果要记一个的话,那你就要记住李毓秀。下面大家把书拿好,大家一起读一遍。

《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聖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好,大家读的非常好,咱们为古代聖贤和咱们大家鼓掌!

首先是“弟子规,聖人训”的“弟子”,就是为人弟和为人子。“规”就是规范。“聖人”,指品德高超、人格完美的人。“训”就是教导的意思。“首孝弟”就是首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它原始含义是尊敬父母和兄长。“次谨信”,就是小心谨慎,诚实守信。“泛爱众”指博爱众人,“泛”为广泛的意思。“而亲仁”,就是亲近仁爱大德的人。“仁”,指拥有仁慈宽厚之心,爱人爱物的基本道德。“余”是指多余的心力,则研究学问。这就是总叙,整本的弟子规就在其中。

“聖人训”的“聖人”可以直接看成是孔子,也可以说是聖贤的李毓秀,另外一个就是所有的古聖先贤。还有聖人现在字面的含义就是道德高尚的人。这里有两种解释,书里面是第一种解释,就是道德高尚、超凡脱俗的人;另一个就是天口、天耳,我们强调的是这个解释,其实这才是聖人。

我们说“孝”的意思,上面一半是老人,下面一半是孩子,所以孝是上下结构。我觉得中国古人造字太妙了,中国还有一个词叫做“上慈下孝”,就是作为父母、老人要非常慈爱,像天一样护佑着孩子;作为孩子,就要把长辈当作天一样尊敬。 “出则弟”最强调的就是敬,就是“长者先,幼者后”。

弟子规的内容分七部分,分别是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是七部分。“孝”是第一,悌是第二,谨是第三,信是第四,泛爱众是第五,亲仁是第六,余力学文是第七。这七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开始到最后,可驯至,叫做循序渐進。更具体地说,其实他就是由小爱到大爱这么一条路。这个小爱是什么呢?首孝悌,孝顺两个人,“悌”包括兄弟姐妹,爱的人就多了,再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到处事谨慎认真,再到朋友讲信,他爱的范围就更大了。最后“泛爱众”,是爱所有的人,不止是爱中国人,而是爱全世界所有的人,这才是真正“泛爱众”。亲仁也非常重要,仁者他一定教你泛爱众,你肯定就学泛爱众,所以泛爱众和亲仁是一体的。从“孝悌”到“泛爱众”这个过程,弟子规可以让你逐渐达到聖人的目标。

“有余力,则学文”,这对我们的教育非常重要,也就是前面六个全是道德方面的,都做好了、做到了,有余力了,你再学知识、技能,它强调的是道德,就是“重德”。必须要德教为先,然后才是教其他学问。

下课!同学们再见!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