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长城皆自毁 一生功业付东流柳笛唐昭陵刻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事迹的石碑(网络图片)
唐贞观十七年,太子谋反,东窗事发,侯君集作为主谋之一被抄家斩首,最悲痛的人莫过于向其挥泪诀别的太宗。而君集之死,却也有一人获益,从洛州都督高迁刑部尚书,参与朝政。此人正是当初告发他谋反的另一位重臣张亮。然而更为戏剧性的是,张亮密报他人谋反,三年后他也被人告发,以谋反罪名斩首示众,可知天地间报应轮回,自有其因果循环。
张亮,务农出身,贫寒无依,大业末年便投入瓦岗,却总是时运不济,不受重用。他既无显赫的家世,也无允文允武的才干,不过是乱世中一介凡夫俗子。幸而他有几分见微知著、审时度势的天分,自荐于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反隋义军,却未得首领李密青睐,一直是瓦岗寨里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他的起点乏善可陈,也不见得有几分成大事的前景。似乎也正因如此,他若一鸣惊人,跻身经天纬地的大丈夫之列,不得不凭借一些非常手段。
渐蒙殊遇
在瓦岗寨寂寂无名的日子里,一个特殊的机遇摆在他面前。李密作为外人掌权,在军中难以服众,而前任首领翟让声望盛隆,他的兄长更是日夜怨怼,时常把夺权之事挂在嘴边。底下的将士更是蠢蠢欲动,欲谋害李密,重选当家人。或许是张亮地位微末,寨中人多不设防,竟让他嗅出几分造反的危险气息。他便冒着极大的风险报告李密这个惊人的消息,果然,李密从此视他为忠诚之人,授以骠骑将军,在李勣处当值。李勣有忠纯义士之名,得此贵人提携,张亮从此踏上平步青云之路。武德元年,瓦岗寨遭王世充重创,李密带领残部归顺李唐,张亮因此官拜郑州刺史。
然而好事多磨,张亮授官不久,郑州陷于王世充之手。他孤军奋战,无法赴任,转而逃往共城山,改封检校定州别驾。武德四年,逢刘黑闼作乱,李勣奉命讨伐,并派张亮镇守相州。谁知,贼军人多势众,张亮难以抵御,不得以弃城奔逃。张亮初入唐营,仕途不甚风光,但他又遇到生命中另一位贵人——房玄龄。彼时,房玄龄致力于为秦王网罗人才,极力引荐张亮,称他“倜傥有智谋”,助他成为秦王府一员大将,拜为车骑将军。之后,张亮渐蒙恩遇,成为秦王心腹。
时至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前夕,秦王为抵御太子与齐王发难,未雨绸缪锁定形胜之地洛阳,派张亮前去驻守,并秘密交结当地豪杰,以防局势突变。谁料齐王元吉先得密报,在高祖面前状告张亮有谋反迹象。高祖大怒,即刻召有司,将其缉捕。张亮守口如瓶,没有泄露半句对秦王不利的言辞,这桩谋反疑案便不了了之。他本人也很快获释返洛,继续相时待命,暗中部署秦王外援。秦王登基称帝后,论功行赏,张亮迁任右卫将军、怀州总管。
起初,张亮以告密起家,多年之后亦遭他人密报,身陷囹圄。在这场极似报应的劫难中,张亮明辨是非,忠于主上,忍受身心苦楚,只求正道长存,也不枉功臣之称。然而,君子之风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告密之举措终究不是仁人所为。他也许并未领悟到上天设置此难的警示之意,否则便不会在听到侯君集的牢骚言语后便匆忙上报了。
功名自毁
从贞观五年起,张亮一路升迁,担任御史大夫,进封鄅国公,历任豳州、夏州、鄜州三州都督,再进封金紫光禄大夫,贞观十一年又改封郧国公,可谓平步青云。对于一个天资平庸的人来说,这已是生命中极大的福分。他在做都督时,派心腹大将暗查善恶细隐,对当地的风土民情了若指掌。虽上任不久,他已能凭借掌握的讯息抑豪强、恤贫弱,一时间百姓安居,政治清明,颇为时人称道。
贤能的名声并未持续多久。起初在地方任职时,张亮抛弃发妻,再娶后妻李氏。新妇为人骄妒无状,更好旁门左道,张亮对她既宠又惧。她过门没多久,就闹出私通的丑闻,还在家中聚集巫师术士作法,借夫君之权力干预政事,致使张府镇日里乌烟瘴气,朝堂之上亦受影响。李氏任性胡为,终于连累了张亮的名声,却也是其咎由自取。幸而这些有关李氏的非议,并未动摇君臣之谊,贞观十七年,张亮依然顺利成为凌烟阁功臣。
十八年,太宗欲北征高丽,张亮多次劝阻不成,自请随君出战,管理战船、水兵事宜。第二年,张亮领军自东莱渡海至辽东,攻陷卑沙城,驻扎在建安城下。营垒未固,贼兵忽至,唐军内人心慌乱。张亮素来怯懦,情急之下计无所出,竟呆坐于胡床上,目瞪口呆,说不出一句话。将士不知内情,反而以为主帅有胆气,副帅更是一鼓作气,亲自鸣金击鼓,催促众人出战。张亮不作为,反而激发了唐军斗志,再创军事奇迹。事后太宗接到奏报,也知他本无将帅之才而不予责备。
张亮行军打仗赢得糊涂,或许是天意授之,而他误信方术,暗生反志,却是自取灭亡。在相州时,张亮便有异心,曾召见方术人程公颖:“相州乃形胜之地,有人说几年内将出现王者,你认为呢?”公颖便顺水推舟,说他卧似龙形,必当大贵。又有公孙常者,自称通黄白之术,也讨好张亮,说他名应图谶“弓长之君当别都”。张亮皆深信不疑,沾沾自喜,还私养五百义子,欲图谋大事。
贞观二十年,张亮听信谶言、收养义子之事泄露,陕人常德玄向太宗密报此事。太宗依唐律审讯,文武百官皆言张亮当诛。太宗晚年,不得以再失一位功臣。长孙无忌、房玄龄奉命到狱中与张亮诀别,然后将他押到长安西市斩首,没收所有家产。其下场与在三年前侯君集之死何其相似!
张亮这一世,似乎总是在告密与被告密之中度过,最终也因此而殒命。告密之是非判断,或许李靖与侯君集的一桩旧闻可作参考。
早年,侯君集曾向李靖学习兵法,突然上奏太宗,说李靖将反,因他每每讲授至兵法高妙精微之处,便戛然而止。太宗向李靖求证,李靖则答:“如今社稷安定,我所教的兵法,足以助侯君集攘退四夷。如今他要学尽我所有的兵法,这是他有异志啊。”此时侯君集并未表现出半分谋反行迹,太宗虽然将信将疑,却也相信李靖必出忠厚之言,不再追究。
李靖观察入微,比张亮更早发现侯君集的心思,但他更倾向于不着痕迹地平息一场未知的动乱,只有在遭人诬陷时才吐露心扉。张亮贸然告密,极有可能引发一场君臣相疑的风波,后果难料。相较于他急功近利的做法,李靖这种默默守护大唐的襟怀更令人感佩。
“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人莫知之。”正史《旧唐书》对张亮较的评价较为中肯。张亮暗怀异心,人虽不知,天地神明却都看得明白,把他的命运作了最公正的安排。张亮一生有功有过,最终因他心生贪念,辅佐明君的功业尽付流水,唯剩权谋用心与死有余责的结局教人扼腕。@#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婧铖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