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郑重 来源:正见网
岳飞:《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一生戎马倥偬,在其短暂的岁月中,留下的诗文不多。文如其人,诗如其人,也就弥足珍贵。这首绝句,据专家考征,确系岳飞将军登临览胜之作,通篇燃烧着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思想光辉,不逊于其代表作《满江红》词。
诗的起始第一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好像一个“淡入”的镜头。只见一位骑马之人,远远而来,近前,乃见是一位全副戎装的青年将军,气宇轩昂,雄姿焕发,战袍沾满了尘土。落笔就紧紧抓住“尘土”这一富有战地生活特色的细节,具体形象。继以“满征衣”三字,加以描写。何以“满征衣”,且又是“经年”呢?莫非“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战斗的频繁、紧张、艰苦,可想而知。开始就给人一种鲜明突出的印象。
第二句“特特寻芳上翠微。”只见他来至山下,立即循路而上。特特:特地,类如黄庭坚《减字木兰花》“中秋多雨,常是樽垒狼藉去。今夜云开,须道嫦蛾特地来。”特特:强调乃是一偿夙愿,叠音又兼状摹声。寻芳:点明意旨。终年驱驰彊场,尘土满身,经年难得片刻休憇之机,现揽胜寻芳,铺垫反衬,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想念之久,爱慕之深。如此豪情雅兴,几人能比?“寻芳”二字,给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一个“上”字,那不顾疲劳、急切登临之情,溢于言表,翠微:即翠微亭,唐时所建,依山傍水,风景幽美。据《九华录》记载:“池州齐山,山脚插入清溪,石色青苍可画,洞穴半出水中,清溪直接大江,境界豁然;又其旁,拔起数峰,谓之小九华。皆齐山最胜处也。又其上,即翠微亭,是为山颠。”翠微亭在齐山九顶口南隅,历代文人雅士,多来此览胜。晚唐杜牧诗人,任池州刺史时,有《九日齐山登高》的华章传世。宋代之孔平仲、吴仲复等诗人,也来此留有佳作。终年运筹帷幄,南北驱驰,疆场鏖战的岳飞将军,今能一睹朝夕为之浴血的河山景致,该是何等的惬意欢心!
将军站在翠微亭,放眼峰峦秀谷,山光水色,如入画景,一切仿佛是生平未见过的奇观,禁不住“好山呀!好水呀!”连声赞叹。诗人不就具体景物着笔,而是概以言之,显得空灵蕴藉,突出了山花草木,泉流沟壑,各具风采之意!两个“好”字,切时切境,活脱脱地抒发出乍见胜景的惊喜欢悦之情。
第三句“好山好水看不足”:不足:不尽,或不够。此句化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之意,可唐玄宗看不足的是缓歌谩舞,本句看不足的则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全句明白如话,语近情遥。正当他陶醉于壮丽秀美的山水胜景之际,忽闻蹄声得得,战马嘶鸣,猛然惊悟,已是空庭皎月,银辉泻地,于是飞驰而去。月夜齐山,别有洞天,机遇难逢,况又是来此寻芳,何以竟策马挥鞭离去?美景虽然迷人,但军情更系人心怀,这里又以美景渲染反衬,诗人那种时刻不忘国恨民仇、献身华夏的崇高思想,得到了最生动最深刻的表现!借战马催人着笔,侧面切入,倍觉深沉有力,耐人寻味。战马尚且念念不忘疆场奔驰,更何况誓志“一鞭直指清河洛”“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将军?
第四句“马蹄催趁月明归”!紧接以“月明归”相呼应关合,“催”“归”二字,传情写意,“催”字生辉,“归”字更是诗中之眼,绾合全篇,满腔对于山河的深沉爱恋,立即化成了捍卫河山的英雄行动:这一结句,画龙点睛,华光四射,映照得全诗熠熠生辉,诗人的爱国英雄形象,立地顶天。叙事,写景,抒情,映衬,烘托,各尽其妙!
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主张:“每至落句,常须含思,不得语尽思穷。”此诗的第四句,深得个中奥妙。
通览全诗,首句意在一个“满”字,次句侧重一个“上”字,第三句强调一个“看”字,结句突出一个“归”字:而这四字又同为一个隐含的“爱”字所连缀,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熔铸其中。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