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星期日

历史故事:梁冀专权毒皇帝,义士持正不怕死!

作者: 林灵 来源:正见网

(东汉)顺帝驾崩后,他纫两岁的太子接位,奶腥味儿还没退,懂得什么呢?只好由梁太后和大将军梁冀掌权,一个前台,一个幕后,唱起双簧戏来。

梁太后下诏,要求全国各地推荐“贤良方正”,请那些有识之士对朝廷的政事,发表看法。

皇甫规是位刚直的臣子,不怕权势,趁这次上书的机会,当面抨击梁冀一家人,指出如今的天下不太平,是奸臣掌权造成的,并且警告说:“是船,百姓是水,大臣们呢,是水手。梁大将军(梁冀,是个大奸佞)就是掌舵师傅。如果大伙儿同心协力一起划,渡过河去,当然是幸福,皆大欢喜。要是松劲,各划各的,掌舵师傅不看方向,恐怕会一起翻进水里!”

这一番堂堂正正的道理,触怒了梁冀,于是把皇甫规压在最低等,仅仅给他一个郎中,让他在宫廷里侍候人。皇甫规心高气傲,不愿受委屈,就托病回家了。州郡里的官僚,受梁冀指使,找岔子,挑毛病,不断,皇甫规呆在家里,十几年不敢出门。

第二年春天,未满三岁的小皇帝病死了,历史上称作冲帝。“冲”是“冲动”,小的意思。太尉李固,劝梁冀挑选精明能干的清河王刘蒜接位。梁冀害怕刘蒜将来会整治自己,便找到八岁的刘缵(读纂),历史上称作质帝。

梁冀这回可没看准,哪知质帝是个极聪明的孩子呢!每天早晨接受朝见,质帝坐在龙床上,看到大将军,身上就打寒颤,冷冷地瞟着他,嘀咕道:“这是个跋扈将军呢!”梁冀听到了,十分憎恨。

有一天,他叫太监在汤饼里放上毒药,端给皇帝。正当六月天气,皇帝汗流如雨,端起就吃,一会儿,感到口渴腹痛,连忙派人去找太尉李固。李固刚到,皇帝还能说话,正向梁冀恳求:“我肚子闷胀,救救我,给碗水喝吧!”梁冀不让喝:“喝水会呕吐,不好!”李固眼睁睁地看着这孩子倒在地上直打滚,很快死了。

李固趴在皇帝的上,嚎啕大哭,他知道其中有鬼,要追查太医,梁冀很紧张,千方百计加以阻挠,从此又恨透了李固。

大臣们经过商议,一致要求请清河王刘蒜继位。梁冀还是不。宦官曹腾,挨过刘蒜的指责,便怂恿大将军说:“清河王性格果断,如果上台,你怕没得好日子过吧!不如把太后喜欢的刘志,扶起来,富贵也就长久了。”

第二天,在朝堂上再次商讨。大将军粱冀气势汹汹,不许别人插嘴,说:“这事我说了算,不必再罗嗦了!”大臣们又调转口风:“我们听大将军的。”只有李固和杜乔,坚持原议,还想争辩,梁冀厉声宣布:“休会!”随即请太后下令,把李固的太尉,也撤掉了。

刘志做了皇帝,当年十五岁,历史上称为(东汉)桓帝。自然,天下还是梁家人的。满朝文武官员,自从李固去职罢官后,莫不垂头丧气,胆战心惊,看梁冀的脸色行事。杜乔接替太尉职位,正气凛然,绝不随和,梁冀倒也畏惧几分。

天下士民,把杜乔看成朝廷的希望。梁冀容他不得,不久,想了个法子,把杜乔整垮了。接着,颇有才干的刘蒜,也被迫自杀。梁冀才算安心。

过了些日子,梁冀心想,整人要到底,留着活口可不行,也许会死灰复燃呢?他暗中叫人诬陷正在家中闲住的李固和杜乔,说他俩勾结刘蒜的同伙,共同谋叛,逮捕入狱。这么一来,引起国人的公愤,事情闹大了。

渤海人王调,是李固的学生,他头戴长枷,手套锁链,赶到京城,向朝廷上书,为老师喊冤。河内人赵承,联合好几十人,扛着斧头,找皇帝告状。梁太后只得下诏,把李、杜二人放出监狱。洛阳城里,人山人海,到处高呼“万岁”,欢迎这个决定。

梁冀很惊惶,他没料到李固的威信这样高,如果让他活着,岂不是自己的大对头吗?于是坚决要法庭判他谋反罪。大将军长史吴祜,是梁冀的助手,不同意这种做法,对起草罪状的马融说:“李固的材料是你写的,他若被屈而死,你有什么脸面去见天下百姓?”当时,梁冀在座,气呼呼地走了,吴祜也拂袖而出。

李固关在狱里,给司徒胡广和司空赵戒,写了一封信,指责他们当初同意扶立刘蒜,后来又受梁冀的威胁而改变主意,害了国家和朝廷。信里说:“梁家人很糊涂,你们又阿谀附和,好的说成坏的,对的说成错的,汉家天下从此衰败了。你们看着国家沉沦,不去匡扶,后人会指责你们的。我要死了,死得有意义,决不遗恨!”

胡广和赵戒看了书信,流泪长叹,无比惭愧,却也没什么行动。李固不久,便死在监狱中了。

梁冀又派人威胁杜乔:“你要知趣,早点下决心,妻子儿女是可以保全的。”但杜乔决不自杀。

第二天,梁冀的骑士,到他门外探听,屋里没有哭声,知道杜乔还活着。梁冀便假借太后的诏令,把杜乔抓进监牢,杜乔最后也死在狱中了。

李固和杜乔的尸体,被陈列在城北的大街上示众,旁边插着警告牌:“谁敢哭泣吊唁,用重刑惩罚。”不信邪的人,到处都有,吓唬也没用。汝南的年轻人郭亮,是李固的弟子,左手拿着状纸,右肩扛着斧头,到京城喊冤,要求收殓;他又联合南阳人董班,守在尸体旁边,哀哀痛哭,日夜不停。夏门亭的官长,看得不耐烦,呵叱他们:“哪儿来的这号书呆子,触犯禁令,想找死吗?”

郭亮厉声叫道:“正气把天地也激动了,谁还顾惜性命!用死来威胁吗?不怕!”太后听到这个情况,把他们都赦免了。

陈留人杨匡,曾是杜乔的部属,昼夜兼程,一面走,一面哭,到了洛阳,戴着深红色的旧头巾,装扮成夏门亭的小吏卒,守护尸体,一连十二天。官府把他逮捕,太后也下令放了。于是杨匡向朝廷上书,要求收殓李固和杜乔的遗体,得到太后允许,才把两人的尸骨送回各人的祖坟。安葬好了,又和郭亮、董班,一起守丧。后来他们都归隐乡下,终生没有出来做官。

梁冀怀恨吴祐,又不放心,把他调出大将军府,跟河间王当丞相。吴祐看透了社会世情,辞职不干,回老家去了。

李固和杜乔,是当时知识界的领袖人物。尤其是李固,父亲李郃,是朝廷大臣,他自然是有名的公子,为了拜师求学,竟改换姓名,赶着驮书的马,不远千里,到处走访名师,请求指点。到了壮年,学问无所不通,成为当时的大学者。后来又到太学学习,每次回家看望双亲,都从后门悄悄进去,免得惊动邻里亲朋。多年的同学,也不晓得他就是李郃的公子。

李固和杜乔反对梁冀,试图挽救东汉王朝的衰败,结果双双被害。这是外戚专权集团,给予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沉重打击。世人为他们哀悼伤心,把他俩合称为东汉第一代的“李、杜”。

(事据《资治通鉴》)

本文标签:, , , , ,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