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见网
武丁的王位传给了儿子祖庚,祖庚不几年就去世了,他的弟弟祖甲继位,祖甲没有管好自己,连累父亲创下的基业受损,《史记?殷本纪》中说了原因:“帝甲淫乱,殷复衰。”帝甲的后几世乏善可陈,除了纪年,其它不见于史。
第二十八世商王,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武乙,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雷劈死的帝王。
《史记?殷本纪》这么记载: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
这段话说武乙是个无道的君王,他制作了一个木头人,称之为天神。他想跟天神比试高低时,就命人代替木偶和他博弈,对方输了或者说天神像输了,他就对“天神”大行亵渎之事。他又做了一个皮囊,在里面盛满了血,再将它挂在高处。他从地面拉弓搭箭,仰面将皮囊射穿。武乙给这个游戏冠名为“射天”。
血之神圣中外皆然,祭祀时要杀牲,杀牲取血,牲血要珍重地盛在祭器里,郑重地供奉给神灵。古代人盟誓也要歃血,先杀掉牺牲物取血,参盟者依次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以此表示最高的诚信。把天射出血来供奉谁呢?用的还是如此大不敬的方式。
史书的记载里看不出武乙有精神问题。
《竹书纪年》记载,武乙名瞿,在位三十五年,在这期间他与商朝的继承者周朝的先王开展了良好的互动,倚借周部落之力为商朝平定四夷;近代出土的甲骨文中,记录他征战取得了胜利。
武乙三年,周族在首领古公亶父的率领下,刚刚从邠地迁居到中原地带,武乙将岐邑赐予周公。武乙三十四年,古公亶父之子季历前来朝见武乙,武乙赐给他土地三十里、玉十对、马十匹。其后季历为商朝多次讨伐四方,立下汗马功劳。
武乙在位期间,似乎还一度将都城迁到河北,几年后又将自己安置到了沬地。河北就是黄河以北,沬就是后来的朝歌,大名鼎鼎,这个时候它还叫沬。
这几个地方的走动算不算迁都,历史学家们还有争议,没有争议的是武乙的精神状态很正常。
囊血而射、侮辱木偶,放到如今来看是错乱之举,送到疯人院大多也不会被拒收,要命的是,武乙“疯”在商朝。天子侮天,实在骇人,不是放僻邪侈、行为乖张的问题,是要归进亵渎神灵恶毒至极的级别的。
也许发生了什么事,才会让武乙如此狂乱。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他自大到要与天比试,那么其后的狂乱、暴毙就是顺理成章的咎由自取了。
无论如何,什么原因也不可行败坏天法之举。君王众目所瞩,其行为常常被天下人效仿,是担当有教化之责的,用言传身教将道德、礼仪自上而下传至各个阶层,才是君王的正道。
很多年以后的《韩非子》一书里记述了一件事,且借来一用: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桓公很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国都的人也都穿紫色的衣服,因此那个时候紫色的衣料价格很贵,用五匹不染色的绢料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布料。
齐桓公对此有些懊恼,因为他的爱好竟然造成市场失衡。他的相国管仲为他出主意说:“您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呢?您对身边侍从说:‘我很讨厌紫色衣料的气味。有人穿着紫衣来见您的时候,您也一定说:‘稍微离得远点,我不喜欢紫衣的气味。’”
齐桓公照办了。结果是当天近臣就不再穿紫衣,没几天国中也没人穿紫色衣服了。
齐桓公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他的行为影响他的国家;一个天下之王的影响,那就是整个天下。王的德行影响朝政甚至朝代的命运,道理其实很浅显。
上梁不正时,下梁就会歪掉,武乙的恶行实在严重。
天下人对神的敬畏被这根“上梁”淡化了,这个后果一时显不出来,却是最严重的。社会中怠慢神灵的现象开始出现,并且在后世越来越突出。对商朝的江山社稷也有影响。
武乙时期,商朝东边的东夷强盛起来了,他们分别迁移到淮河、泰山一带,势力渐渐推进到商朝的势力范围──中原地带。《后汉书》记载:武乙衰敝,东夷浸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
武乙迁来迁去如何的劳民伤财不知道,被他们搅得头痛是肯定的,不然就不会有赐马赐物给季历的事情了。武乙出兵打了胜仗,但东夷没有被征服,在武乙之后继续侵扰商朝,直到最后和商朝同归于尽。
也是,你不敬神,难道神非得要慈悲于你?
武乙三十五年,武乙在黄河与渭河之间的地带打猎,遇到了大雨,天现雷暴,他被雷击中身亡。
他射天,天没有受伤,天也射了他一下,他死了。
接下来,武乙就成了彰示天威的教材。汉朝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帝武乙慢神而震死。” 唐朝的司马贞这么说:“武乙无道,祸因射天。”到了明朝,张居正为万历皇帝编撰的《帝鉴图说》中这么说:“武乙之凶恶……故为偶人而戮之,为革囊而射之。呜呼!获罪于天,岂可逃哉?震雷殒躯,天之降罚,亦甚明矣。”
武乙之死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惊悸的帝王之死,这个著名的事件被国人铭记几千年,一直到清代进入成语行列,谓:天打雷劈。是中国人最重量级的骂人或诅咒用词。比“断子绝孙”的级别还要高,那个是后世报,这个是现世报。
商朝的命运在武乙手中拐弯,商朝从此走向衰亡,因为祸乱神传文化的罪非常之大,造下的业不是一生一世还得完的。身为君王,害的就是整个王朝了。#
参考文献:
1.《竹书纪年》
2.《史记 殷本纪》
3.《太平御览》
3.《韩非子》
4.《商代的战争与军事》
5.《史记 封禅记》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