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弃名
这里有四个不同朝代的小故事,很能启迪人。
李贽任知府三年 离任只有半车书
1577年,李贽被朝廷任命为姚安知府,这一年,他已经51岁了。姚安地区在云南省,离内地很远,偏僻又贫穷。李贽不计较这些,带着妻子一起来到姚安。
当时,明朝政府的法令十分严苛,对百姓剥削非常严重。云南的地方官更是变本加厉,用非常残酷的刑罚来治理老百姓。当地少数民族很多,地方官这样做,激起了人民的不满,怨声四起。
李贽来到姚安后了解到这些情况,决定改变过去的办法。他减轻了税收,又把某些法令改简单了许多。遇到偷盗抢劫的事情,他也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轻易判罪。这样,当地百姓反倒都平安相处了。
更奇特的是,李贽办事的方法和别的官员们大不一样,手下人经常在衙门里找不到他,一问,才知道知府大人在佛寺里。原来,李贽做官不忘作学问,喜欢跟有学问的和尚研究佛学。
手下人知道李贽的这个爱好,有事时索性就到寺里找他。李贽见他们来了,迅速地问明情况,果断地决定该怎么办。手下人听了都交头接耳地说:“这位知府大人就是有本事。对咱们不发脾气,办事又简单明了,从不拖泥带水。”下属人员都很敬重他。
李贽在姚安三年,离任的时候,装在车上的只有一些书和简单的行李。
那时侯,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知府三年,还要搜刮十万银子呢,更甭说是贪知府了!贪污受贿在当时是公开的秘密。这么一比较,像李贽这样的官就太难得了。所以,李贽要离开姚安时,老百姓都夹道相送,路上人山人海,马车都走不动了。(事据《明史》)
治国与牧羊同理 不可任凭恶羊害群
汉代,卜式不愿做官,汉武帝说:“我有一群羊在上林苑中,那你就去牧羊吧!”卜式便欣然上任,当了牧羊的侍郎。他身着布衣,脚穿草鞋,到上林苑去牧羊了。过了一年多,羊都长胖了,还生了许多小羊。
有一天,汉武帝路过羊圈,称赞卜式把羊群放牧得很好,两人便愉快地交谈起来。
卜式说:“不仅放羊是这样,治理天下也跟这差不多,主要是让羊生活有规律,发现疾病马上隔离治疗。发现有恶羊及时处理,训导或清除,以保持整个羊群的正常秩序。马中不可有害群之马,羊中也不可有害群之羊!”
汉武帝认为他的话很不寻常,便一定要让他用来治政,先派拜卜式为缑氏县令。卜式上任后,把该县管理得政通人和。后来,卜式又被调任为成皋令,成皋便成为向国家效纳税金最多的县。(事据《汉书》)
宋濂为官 独具一格
知制诰(官职名)宋濂有一次请客人喝酒,明太祖朱元璋暗地派人前去窥探。
第二天,朱元璋问宋濂:“你昨天喝酒了没有?在座的都是谁?吃的是什么菜?”宋濂均以实话相告。朱元璋笑笑说:“不错,你没有瞒我。”
从此以后,朱元璋更加信任宋濂,经常独自询问宋濂:“朝中文武百官政绩如何?”宋濂只说那些成绩卓著的,并说:“有政绩的,才和我结友,我对他们才比较了解。那些没有政绩的,我不得而知。”
有个品位不高的主事人茹太素给朱元璋写了万言书,朱元璋阅后很不高兴,但还是征求朝廷大臣们的意见。有的大臣指着万言书说:“他这是对皇上的不敬,是诽谤朝廷不守法规。”
当朱元璋问到宋濂时,他回答:“茹太素的万言书是对陛下一片忠心,陛下刚开始提倡广开言路,怎么能对敢于说话的人过多责怪呢?”
过了几天,朱元璋又仔细地看了茹太素的万言书,觉得有很多值得采纳的建议。便把大臣又都召集起来指责,却表扬宋濂“独具一格”,并说:“要不是宋濂,我差点错怪了敢说真话的好人。”(事据《明史》)
贫富贵贱 不在外貌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对荀子说:“现在,相面的事非常流行,给人相面的人说得神乎其神。您也相信这些吗?”
荀子说:“青年不要追求外貌,而应内修心性。一个人前程怎么样,是成为有才能的人,还是成为没本事的人,不是靠相貌和高矮决定的,而是由品行决定的。相貌堂堂,品格低下,他还是小人;相貌虽然丑陋,但品格高尚,仍然是君子。从历史上看,尧、舜、文王、周公,他们都是圣贤,但是相貌完全不同,尧长得高,舜长得矮,文王长得高,周公长得矮;楚国的孙叔敖起初不过是个老百姓,个子比车前的横木还矮,头发又短又少,左手还比右手长,可是他做了宰相,并使楚国成就霸业。所以,不能只看高矮、大小、美丑,而是要看气节与品性怎么样。据说夏桀和商纣王不仅长得魁梧英俊,相貌超群,而且勇猛过人,但是,国家亡在他们手里,自己也被杀死。他们遭到这样的下场显然不是因为长得丑,而是由于他们知识浅陋、品格卑下所造成的呀!”(事据《荀子》)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新生网
发稿:2021年6月24日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