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星期三

诵读《幼学琼林》:岁时(三)

文:紫穹

【原文】 

四月乃是麦秋,却为蒲节。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号天中。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注释】 

麦秋:秋,代指成熟之时,所以,麦秋指小麦成熟的时节。

蒲节:时,在门上挂菖蒲叶,以之避邪;还饮菖蒲酒来避瘟疫,所以端午节又称蒲节。日本的菖蒲烧料理就源自这个习俗。

天贶:贶(kuàng),赏赐之意,天贶即为天赐。传说唐玄奘取经回国途中不慎将经书落入水中,于此日(黄历六月六日)晒经,于是唐时开始形成了此日晒书晒衣袍的习俗,称为晒经节。后宋真宗两次梦见降下天书,于是下诏定六月六日为天贶节。

天中: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正是中夏的天象,故称此日为“天中节”。

端阳竞渡:就是端午节赛龙舟。传说屈原在端午节投汨罗江而死,楚人怕其身体被恶龙与鱼虫所伤,乘船四处找寻,并将粽子和雄黄酒投入江中,后人因此在该节以赛龙舟来表示当时抢救屈原的迫切之情。后来吃粽子和赛龙舟成为传统风俗。

重九:黄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九是阳数,两个阳数故又谓之“重阳”。

桓景:东汉人,从费长房学道,后遵师命重阳返家除魔,费长房之师为仙人壶公。

【译文】

四月麦熟所以称为麦秋;端午节饮菖蒲酒因此又称为蒲节;六月初六日是天贶节;五月五日为天中节。端午节龙舟竞渡,以悼念舍身投江的屈原;登山插饮菊花酒的习俗,是效法东汉桓景避祸的故事。

【点评】

端午,人们普遍知道纪念屈原,但为何还要同时提到天中节呢,这很简单,纪念屈原,重在人理,学习屈原忠义爱国的气节。而天中节,则让孩子懂得观天文,继承的宇宙观。古人观天象为的是指导人事,大到国家,小到日常生活的起居和饮食都要顺天而行。

端午天象就是飞龙在天。古时人们将黄道(古人把整个宇宙天空看成一个天球,星星分布其上。黄道就是指地球视角看到的太阳在天球上运动的轨迹。可以简单理解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形成的轨道在天球的投影线路,正好一年。)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个星宿,俗称“二十八宿”;28个星宿分为四组,分别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龙虎等四组动物形象、青红白黑四种颜色相匹配。

其中东方的7个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连起来会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而东方又代表青色,也就是苍色,所以称它为“苍龙七宿”。仲夏端午日,龙星升到了正南中天高位,故《易经·乾卦》有“飞龙在天”的爻辞。当古人看到苍龙七宿升于正南中央的天象,就会知道如何生活以保安康。

龙在古人看来真实存在,但人的肉眼难见。龙在古代道家文化中,既是真实的物种,又可代表跟他同性质的一切事物。比如人们看到端午,就会知道飞龙在天,此时龙代表一切阳刚性质的事物。对应地球和人,会知道此时地球阳气如午日中天,非常盛大,如龙的阳气升腾到最高位置,也会像龙一样,很快降雨,使龙阳之气降下来渐渐潜入地下,气温也随之自动下降,形成水火阴阳的交济,生生不息。人体也会顺天气的气象变化而进行感应调整。如夏季人体龙阳之气随着天阳之气达表上头,升到体表就会感觉很热,也就会出汗自动调节体温,跟天热自动降雨原理一致,所以传统中医说夏季养阳,就是要随着自然界阳气的盛大,让人体出汗,调节阴阳平衡。使得人体小宇宙与天象同步。

因此在端午,赛龙舟,也意味着人既要象龙一样矫健奔放,充满阳刚之气,进行运动,也要跟水互动平衡,酷暑中,水上运动不易中暑,就是最养生的运动,最为适合端午的节气。后来此运动结合对屈原的纪念,而形成了如今的文化内涵。

但阳气升腾到中天,也意味着地下阳气不足,地上的湿热之毒邪相应泛滥,对应人体,腹部肠胃等功能也因阳气达表,腹中阳气不足而湿气重滞,外边的湿热之毒邪也极易侵犯人体肠胃,人们因此在饮食上注重健脾祛湿,清心散热。如粽子的糯米和红豆,就有健脾祛湿的作用,而绿豆和外包的竹叶,能清热祛毒。同时还用菖蒲艾草等香味草药来驱邪避瘟。可见古人养生是与整个大宇宙相协调的。

【故事】 

孝女曹娥的传说

人们对屈原投江而死的大义可谓家喻户晓,但对东汉著名的孝女曹娥投江的故事可能就不太熟悉了,她是会稽上虞人,因年仅十四岁,孝行感动天地。

相传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十七天后她因始终见不到父亲,投江殉父,五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人们震惊不已,认为其孝心感动神明,让其找到父亲,尸体浮出水面必为神明借此宣扬她的孝行,事情传至县府知事,为之立碑颂扬。所住之村更名为曹娥镇,舜江改为曹娥江,并在投江处建曹娥庙扬其孝义。所以古时端午节也有祭拜她的习俗的。

重阳桓景除疫鬼

现代中国,把重阳节演变成单一敬老的日子,其实,黄历九月九日,原本是瘟疫之鬼到人间布灾的日子。在古人看来,九是极阳之数,阴阳平衡为吉祥,九九重阳,实为凶日,所谓过节就是过劫,过关。

相传东汉时,汝南县来了一个散布瘟疫的魔鬼,百姓多染病而死,有个叫桓景的人,其父母也因疫病死去。桓景于是决心为民除害。他拜得仙人费长房为师,等候机缘的到来。

一天,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散布瘟疫的妖魔会再次来到你的家乡,你赶紧回去为民除害。”吩咐他先带家乡的父老登高避祸,然后再除去妖魔。桓景回家后,于九月九日带着儿女和乡亲父老一同登上附近的高山。并让众人将师父给他的茱萸袋系挂在身上,饮下菊花酒,因妖魔惧怕茱萸和菊花酒的香气,不敢靠近。桓景安置好众人后,便下山用师父赐给他的神剑把妖魔除掉了。

众人下山回家后,发现家里的牲畜都死了,方信躲过了一劫。从此,每逢九月初九,插茱萸、登高喝菊花酒,便成了重阳节的风俗。

可见,护卫人间,派弟子降妖除魔,并教人辟邪消灾,否则此节(劫)难度。这才是九九重阳节习俗的真正内涵。传统节日留下的文化,启迪今人,大瘟疫时期,上天同样安排了法轮修炼弟子,广传真相,让人识破红魔中共邪党毁灭人类的伎俩,教人退出党、团、队,带人走出劫难。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