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4日星期一

创世女娲是否确有其人

【新生7月8日讯】远古时候,天塌地裂,大火延烧,洪水泛滥,飞禽作孽,走兽横行。在百姓哀号、冤魂遍野之际,一位叫女娲的"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多少年,多少代,在人们的印象中,"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女娲一直是位远古神话中虚拟人物。然而,近日在各地一些报刊、网站上刊登了关于"女娲陵寝修复工程动土"的报道,一时间,有无女娲其人,她在人间是否留有陵寝,其现状如何?这一连串的问题又成了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谜。

创世女娲是否确有其人

有关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女娲氏的重要活动区域,是山西太行山上的黄土高原,太行山曾以"女娲"、"星母"命名可为重要证明。有关人士实地考察发现,在山西太行山地区,确有不少著名的女娲活动遗迹,如:

长治市东南天台山,有女娲"炼石补天"的"望天台";

晋城市东南的浮山北谷,有女娲"炼石补天"的"娲皇窟";

长子县西发鸠山,有女娲氏所化"精卫填海"的遗迹;

黎城县西南广志山,有女娲足迹所至的"娲皇庙";

平定县东南40公里东浮化山,有"女娲补天"的"补天台";

临汾市吉县西60里清水河畔的柿子滩,还发现了距今一万多年以上的"中石器时期"的"女娲补天、造人"岩画。

在《列子·汤问》篇,有关于"女娲补天"的一段记载:"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天)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断地维,放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除这则记载外,其他如《楚辞·天问》、《淮南子·天女训》、《论衡·谈天》、《补三皇本纪》等典籍里,也提到了女娲补天时"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情况。针对此,致力于女娲文化研究十多年的孟繁仁研究员几次到山西晋东南太行山考察,发现那里的岩层、地质结构与以上记载比较吻合,陵川、黎城一带,不少山峦断层的岩层纹理方向基本都是"东南高、西北低",这说明古代神话传说所记载的情况,还是基本以现实为基础的。

经过多次考察发现,女娲从事"炼石补天"以及其他"创世"活动的遗迹、遗址,在山西黄土高原比比皆是。此外,在山西太行山区,供奉由女娲所化"婚姻女神"的"高媒庙",所化"生育女神"的"娘娘庙"也是数不胜数。由此,考古学家论断:"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女娲确有其人,她主要的活动舞台便是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太行山。

女娲是否长眠在山西

除《太平寰宇记》及《大清一统志·霍州直隶州》有记载外,清道光七年的《赵城县志》上详细写着:"女娲陵,在县东八里侯村。正、副陵各一,皆在庙后口,东、西相距四十九步。居左者为正陵,其副陵相传为葬衣冠者。陵前古柏一百八,树多八九人围。正陵右有'补天石'。宋乾德四年(966年),诏给守陵'王户长'吏,春秋奉祀,其后代有祭告。国朝历次遣官致祭,祭文并砌石,立庙中"。

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侯村的女娲陵寝建于2000至3000年前,人称"女娲皇陵",其中包括高四五米、周长达四五十米的正陵与副陵,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唐、宋以来一直享受历朝历代皇帝祭祀的庙宇———"娲皇庙"。据侯村老人讲,每年春天农历三月初十"女娲诞辰"之日,"女娲皇陵"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并持续七天之久。举行祭祀典礼时,要"清水洒街","黄土垫道",朝廷、官府都要"遣官致祭";民间也要进行盛大的物资交流、商贾买卖活动,并请来戏班,连唱七天七夜的大戏,娱神、娱民来为这位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庆贺诞辰。

发稿:2002年7月8日

Tags: , , , ,


from 气功修炼网




ifttt
Put the internet to work for you. via Personal Recipe 35061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