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4月4日讯】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十岁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民间舞蹈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贯穿着他全部的创作活动,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透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极其优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和《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等等。 [ 俄罗斯音乐巨人 ] 一、早年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于1840年出生在一个矿业小城镇里。在那里,他的父亲是管理一个富矿的政府工程师。虽然小镇是那么的粗劣、丑陋和荒芜,但柴科夫斯基一家却俨然是这里的贵族:他们有许多仆役和最华丽的地毯、图画和家具。可是小彼得没有音乐——只有一个古老的音乐匣子的叮咚声和他母亲的歌声。 当他八岁的时候,全家搬回了圣彼得堡。由于他一人躲在家这样久,以致这个性情羞涩的小男孩发现学校生活非常艰苦。几年后,他的母亲传染上可怕的流行性霍乱而去世,更留给柴科夫斯基一种忧伤的心情,这在他一生的音乐中都能表现出来。 只有音乐是他的唯一欢乐。父亲对他学习音乐倒不干涉,但是首先他必须答应:音乐只是一种娱乐,而他必须以法律做为终身职业。这样,他也不得不学习法律。当他十九岁的时候,他读完了他的法律课并且获得政府里的一个小职位。在这个时期,他曾经到处求师,尽力学习他所能学到的一切音乐知识。但那时在俄国没有学习音乐的环境,他的教师中也没有一个水平高一些的。因此到了二十一岁时,他对舒曼还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贝多芬写过几部交响曲。 二、鲁宾斯坦兄弟 那时安东·鲁宾斯坦创建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柴科夫斯基第一次有了一个获得良好音乐教育的机会。他崇敬伟大的安东·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尼古拉·鲁宾斯坦因此成了柴科夫斯基的朋友。当尼古拉在莫斯科建立了新的音乐学院的时候,柴科夫斯基终于赢得了他的父亲的同意,接受了被授与的教师职位。 但是,鲁宾斯坦弟兄并不认为柴科夫斯基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曲家。安东不让优秀的管弦乐队演出柴科夫斯基的第一交响曲,尼古拉则只是嘲笑他那伟大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三、不幸的恋爱与婚姻 音乐学院的日子是柴科夫斯基的不幸岁月。他那时很穷,虽然创作的作品一个接一个,却未能带来金钱和名誉。他曾爱上了一个著名的法国歌剧演唱家,但那个女人随意抛弃了他而爱上了一个男中音。后来一个奇怪的女孩子米尔科娃竟疯狂地爱上了他,以致可怜的好心肠的年轻作曲家担心:假如拒绝她的话,会毁灭了她的生命。他把自己拽进了一桩不幸的婚姻,后来那个女孩子不但离他而去,还带走了他的一笔钱财。 四、梅克夫人 友谊,一种人们曾经听说过的,最奇异的友谊改变了柴科夫斯基的整个生活。娜杰伊达·梅克夫人,一位十分富有的,有十一个儿女的寡妇,是一个非常热爱音乐的人。她曾听过柴科夫斯基的一些作品,早在任何别的人相信他之前,她就认为他终有一天会伟大起来的。于是她给他写信,告诉柴科夫斯基,她是多么爱慕他的作品。这时有人告诉梅克夫人,他非常穷困,为了谋生,不得不一边作曲,一边花费许多时间去教学。 最后,梅克夫人劝柴科夫斯基接受她每年给他的一项津贴,使他能够把全部时间用于作曲。她给他这项津贴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他们应当保证相互间永远不见面。于是他们常常互相通信,柴科夫斯基把他的所有计划、希望与恐惧都告诉了她。他们从不相见,甚至当她去听他的音乐会时,他们也象不相识的人一样擦肩而过。 五、走向成功 有了梅克夫人这位"红尘知己",柴科夫斯基得以在意大利和瑞士旅行,住在舒适的地方作曲——写芭蕾舞曲、歌剧和交响曲。柴科夫斯基并不完全象"强力五人集团"那样,力图写纯粹民族主义的音乐(为俄国人写的俄罗斯音乐),他更愿意表达他内心里的东西。但他的心毕竟是俄罗斯人的心,在他所有的音乐中,甚至在那六部伟大的交响曲中,都闪耀着俄罗斯的精神。 他的《1812序曲》是一首有代表性的爱国作品。1812年,俄国人烧毁了自己的首都莫斯科,以使它免于落入法国侵略者手中。这部作品就是为纪念1812年莫斯科大火而建立的一所大教堂的献礼曲。它是在教堂前面的广场上用一个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在结束时,俄国国歌和《马赛曲》被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教堂的钟响起,代替击鼓的礼炮轰鸣,把音乐推向高潮。虽然柴科夫斯基本人并不太喜欢这首序曲,认为它"太嘈杂",但它被全世界管乐队和铜管乐队演奏的次数却比他任何别的作品都多。 一直到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在所有别的国家,甚至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闻名并为人们所热爱了很久以后,他才在自己的祖国赢得荣誉。俄国人逐渐地明白了,俄罗斯最伟大的音乐家是和柴科夫斯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在皇家歌剧院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沙皇发给他"圣·弗拉基米尔"荣誉勋章。当他到南俄旅行演出时,他被当做一个英雄来欢迎,在一次音乐会上,热情的人们将一个银质花环戴在他头上。 这时他最喜欢呆在家里,除了作曲之外什么事都不干。可是他不得不继续旅行,去指挥全世界的著名管弦乐队演出他的作品。他甚至在1891年来到美国指挥庆祝卡内基音乐厅落成的音乐会。除了在纽约之外,柴科夫斯基还在巴尔的摩、费城等地指挥演出。 再也没有比他回国的时候健康和精神状态更好的时候了,可是这已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当柴科夫斯基刚创作完他最伟大的交响曲——"第六"或"悲怆"交响曲后,可怕的霍乱夺去了他的生命。 [ 雅俗共赏的精品 ] 一、如歌的行板 1869年,还是一个29岁青年的柴科夫斯基住在乌克兰首府基辅附近卡蒙卡地方他妹妹的庄园里。一天,他正在写作歌剧《女水神》的管弦乐总谱,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哼唱的一支民歌,柴科夫斯基立即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把民歌记录下来,配上和声,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一本改编为钢琴二重奏的民歌集)。两年以后,他在写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时候,又用这首民歌做为第二乐章的主题,这第二乐章就叫"如歌的行板"。 1877年初,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来到莫斯科。当时柴科夫斯基所在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举行了一次音乐晚会招待托尔斯泰,其中有一个节目,就是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托尔斯泰听到第二乐章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我已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的深处。"柴科夫斯基看到这情景,心中十分激动,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以作曲家自许的一生中,至今还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满足和感动。今天,列夫·托尔斯泰坐在我身旁。当听到我的行板时,泪珠挂满了他的两颊。"托尔斯泰回去以后写信给柴科夫斯基说:"我永远忘不了在莫斯科的最后一天。我的文学著作还从没有得到过象那样奇妙的晚会一样巨大的报酬。"柴科夫斯基在回信中写道:"知道了我的音乐能够使您感动,使您入迷,我是多么幸福和自豪呀!"古人有"欲取茗琴弹,恨无知音赏"的话,托尔斯泰真不愧为柴科夫斯基的知音了。 二、意大利听歌 1877年7月6日,柴科夫斯基草率地和他的女学生米尔科娃结了婚。两人度过了一星期的蜜月旅行后,就因感情不合而闹分居,闹离婚。柴科夫斯基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不得不出国去瑞士和意大利旅行。1877年12月至次年3月,柴科夫斯基旅居意大利期间,对街头艺人所唱的歌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晚上,佛罗伦萨街上一个十来岁孩子的美丽歌声吸引了他。隔了几天,又碰到这个孩子,听他唱《为什么背叛我,为什么遗弃我》简直使柴科夫斯基入了迷。这时正值狂欢节,孩子的父亲迫使他的孩子不停地唱歌以博取蝇头小利。当柴科夫斯基又一次听到孩子唱迷人的歌曲《品匹内拉》时,孩子的嗓音已经嘶哑,但歌声格外惹人爱怜。后来柴科夫斯基从他那里获得了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他把它编成了一首独唱歌曲,题作《佛罗伦萨之歌》(作品38之6),并把歌词译成了俄文(译者笔名N.N.,就是柴科夫斯基自己)。十年以后,柴科夫斯基写作《第五交响曲》时,"占有我的心"的曲调又出现在第三乐章的圆舞曲中,可见柴科夫斯基对这首歌曲的喜爱。 三、"光荣属于厨师格拉西莫维奇" 1872年,柴科夫斯基住在乌克兰卡蒙卡他的妹妹的庄园里写作第二交响曲。每天早晨,他常常到附近的森林里去散步,从一位会唱歌的人那里听到了许多乌克兰民歌,并和他交上了朋友。他妹妹家里的厨子彼得·格拉西莫维奇是个乌克兰农民,每当柴科夫斯基在钢琴上弹乌克兰民歌《仙鹤》时,他总要走到他身边,和着曲子唱:"这样站起来,这样用手捏。"尽管音不很准,却唱得别有风味。柴科夫斯基把他所唱的《仙鹤》曲调,用进了第二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使这部交响曲生色不少。 居住在俄国西南部乌克兰一带的斯拉夫人,有"小俄罗斯人"之称,因此这部富于乌克兰民间风味的交响曲,获得了"小俄罗斯交响曲"的别名。柴科夫斯基在1873年2月写给他的弟弟莫杰斯特的信中谈到这部交响曲时说:"我认为成功的光荣不是属于我的,而是属于真正的作曲家彼得·格拉西莫维奇的。" 柴科夫斯基与强力集团的作曲家们相识以后,每逢到彼得堡时,总要把最近新创作的作品带去试奏。《第二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在试奏时得到作曲家们的高度赞赏,柴科夫斯基在形容这次试奏晚会时说:"所有的参加者兴奋得几乎要把我吞噬了。" 四、俄罗斯芭蕾舞剧 芭蕾音乐是如此欢快、迷人,充满童话情趣,以致那时,甚至最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也以能为芭蕾舞剧写音乐而自豪。在法国,芭蕾舞是一种娱乐,但在俄国,它是一种艺术。直到今天,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舞演员中,仍以俄罗斯人居多。俄罗斯的男女芭蕾舞演员们,献出他们的整个生命来从音乐和动作中创造出激动人心的美感。当他们还是幼儿时,就被带进那些伟大的芭蕾舞校去。在那里,他们被组织起来进行各种比军队士兵们所受到的更严格的操练。他们吃严格规定的伙食,没有时间取乐和游戏。他们将成长为仙女一般的人,穿着豪华的、象故事书里画的那种服装。安排创作各种芭雷舞的剧团经理们,总是网罗一些最好的艺术家来设计他们的服装和布景,约请一些最著名的作曲家来为他们写音乐。 柴科夫斯基、李斯特等名家,都曾写过芭蕾舞音乐。而柴科夫斯基不仅是俄罗斯芭蕾舞剧音乐作曲家中的最杰出人物,而且无疑是芭蕾舞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了。有意思的是,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初演并不成功,曾遭到评论界的严厉抨击,不少乐评家认为这是一部"彻底失败的作品"。然而,时间最能说明问题。不多久,《天鹅湖》先是得到了普通观众的认可,而后乐评家们的语气也纷纷由"贬斥"转向"褒扬",最后这部舞剧音乐竟被众口一词地誉为"舞剧音乐中最伟大的典范"。
相关文章:from 气功修炼网 | |||
| |||
| |||
|
2013年9月4日星期三
历史人物: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Ilitch Tchaikovsky)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