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9日星期日

写作丛谈:同中出异,熟里求新

作者: 庄敬 来源:

文艺创作,贵在出新。清代人李笠翁说:“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但是,怎样才能出新呢?不错,开拓题材新领域,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能出新;从生活中,发掘他人未曾留意的新主题,道出他人笔下没有的新意,也能出新。除此以外,却还有一个出新的重要途径,那就是:变换构思角度,同中出异;写出独特感受,熟里求生。就象高明摄影师,你从正面拍摄此景此物的形象,他从侧面领略此景物的风采,我则改取俯角、仰角,这样也能出新展奇,揽他人所未揽之胜,现他人所未现之姿。

这种在构思角度上刻意运心,努力做到同中出异、熟中求新的作品,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很常见,历代吟咏杨柳的诗歌,多不胜数,单是借折柳以寄托离别之情的佳什,就不在少数。但由于诗人们能够不断变换构思角度,就使这类作品,千姿百态,各具新意。请看下边古人写的咏柳诗:

一、李商隐的《赠柳》:
章台从掩映,
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
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
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
青楼扑酒旗。

二、李商隐的《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三、唐彦谦的《垂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

四、李山甫的《隋堤柳》:
曾傍龙舟拂翠华,
至今凝恨倚天涯。
但经春色还秋色,
不觉杨家是李家。
背日古阴从北朽,
逐波疏影向南斜。
年年只有晴风便,
遥为雷塘送雪花。

五、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
半朽临风树,
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
长庆二年春。

古人同是写杨柳,各抒胸襟异千秋。千首万言不重复,这就叫做诗坛创新的高手!

有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发现生活中蕴藏的美,寻求新的表现角度,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那么,即便是被人写过了的题材和主题,也依然能够做到:同中见异,熟中出新!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