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星期四

帝王学《贞观政要》笔谈(十一)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提到德,今天的人以为只是在宣扬漂亮的大道理,完全意识不到,要想成为人中的智者,分分秒秒都要记住这个德字,才能站在高处,拥有慧眼。否则,必会陷入教条和迂腐的境地,也就是犯下走极端的穷途和绝境。离开德字讲人伦,讲,讲智慧,讲法律,教育和艺术都会走极端,必然陷入穷途末路的地步。这就是《贞观》开笔第一句,就直奔主题,以唐太宗的“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展开君臣讨论,定下整本书以德为宗旨的原因。

其目的是教导后世的从政者,为国(包括齐家)莫忘德是核心要领。不管将来涉及到什么样的具体的政事,这条宗旨都会成为最为名正言顺的纲要,无论事情多么复杂,都能让人理出头绪,不会走向教条和极端,使自己陷入复杂混乱的政事和人事或者各种学派学说当中难以解脱,不知决断。失去方向。

《资治通鉴》的教训

其实提起帝王教科书,还有一本大家比较熟悉的宋代所写的《资治通鉴》,这个书名就意味着,是可以资助治理国家,给出从政者一个通用借鉴的意思。里头的非常丰富,与其它史书不同,其选材集中于宋代之前历朝历代各种正反面关系到治乱兴亡的典型事件。事件不在大小,为的是分析治国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可以说是治国案例的大汇总,十分具有参考价值。

不过此书,现代人比较容易抓不到要领。因为他开篇论君臣之礼,论朝纲的伦常次序,这样的论点,必须是具备了儒生基本的仁德教导,懂得自己接受教育,是为了明白做人的之道,为了成为一个有德行的,善良的人,然后立志报效国家,也就是有了这些基本的做人的宗旨教育,懂得为人重德的宗旨,才能理解司马光为何这样重视君臣朝纲。开篇论礼论朝纲,这样的写法,对于完全脱离儒学四书五经教育的后世学者是很难理解的,以至于很可能成为被批判成所谓封建礼教的原因。

其实礼教本身没有贬义,如今封建礼教的贬义,也不过是中共为了断绝中国人与祖先的联系,为了达到让自动贬低、嘲讽自己的文化,自觉远离所有古代经典,看不到真相的目的而有意进行的恶毒歪曲。将古代的儒生和官员,通过文人小说,影视剧作,统统刻画成迂腐、固执可笑的、一味只知维护礼法、教条做人的愚者。这种阴毒的手段,导致我们中国人自己远离祖先,看不到祖先伟大的智慧,看不到礼仪之邦的美好了。以至于今天,我们很多人一旦来到日本,才会惊叹和羡慕日本人居然如此彬彬有礼。那些原本都是中国传过去的。

其实以礼教导百姓,就是礼教了,让人都待人以礼,本身根本没有错,错就错在,中共将儒释道文化统统批判打倒后,传统做人的教育便消失了,传统教育以德为本的宗旨,也就没有人知道了。一味讲礼教,就无法理解了。也可以随意解释和歪曲了。

打破谎言  《三字经》足矣

其实要打破这些谎言,非常简单,只要学过一遍宋代开始就有的学童启蒙教本《三字经》,而且只要读了开头的六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就明白了,儒生正统的教育,都是从明白为何接受教育开始。这六句话,已经道明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的善良本性,让这个原本善良的心性,不会因社会的影响而受到蒙蔽。不接受教育,就会偏离本性,远离天赋的善良。可见,这是古代所有教育的根本宗旨。

而礼教,是维护道德的外在表现和通用的方式,人们需要具备这些基本的人伦礼教,才能在社会顺利地成长,才能有个基本的待人的方式。不同国家民族,自然外在礼法不同,但是为了达到善待人的理念,有个基本做法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不站在德的宗旨来讲礼法,就算作者自己明白根本宗旨是仁德,也会让后世不了解的人,被邪党随意利用进行恶意的解释和攻击,因此这一点是要首先阐明的。否则,就会上了仇视传统的中共的当。

可见无论是写书,还是做人,也无论从事哪个职业,都必须牢牢记住这个德字。这也就是我为何首先选择《贞观政要》来讲帝王学的原因。不仅唐太宗明白德为宗旨这个道理,整理史书,写作史书的作者,也是非常清晰,所以唐朝贞观的千古盛世,绝非偶然,来自君臣明大理。太宗治国就因为抓住了这个德的要领,古圣王治国的要领,才会不断升华,去繁存精,看问题一下就能看到关键要害,决断也就很快。

司马光将人分为四等

那么司马光知不知道德的重要呢?当然知道,他分析世上有四种人,也就是四个等级,完全以德来划分:最高的是圣人,有德有才,就是德高才智也高;次一等的是贤人,德高但是才智稍稍逊色;第三种是愚者,既无德也无才,但是虽然无德,因为也无才智,因此无法做出大恶的事情,对社会的危害力不大;最后一等人就是小人,小人的特点是有才无德。

司马光把有才无德的人看作是最低等的小人,因为他比愚者危害要大,如果用掌握了高明手术的医生来比喻,他会将“高明的手术之才”,用到“杀人害人”的地方。如果以今天的教育来看,重技术而不重德,我们这些拥有高科技的大学生,该属于哪一种人呢?日本汉学研究者“加地伸行”就曾说过,现代的教育,就如同批量生产小人。看看今天的拜金主义,看看今天的冷漠的人心,变异的道德乱象,这个论断,绝非危言耸听。

当年,司马光写这本史书,是站在受过儒学根本教育的基础上写的,那个时候,人们也许不需要讲德,都会明白,因此才采用了一上来就讲伦常的方式来开笔。所以觉得是遗憾也是教训。

法律失德必成怪法恶法  

想来很多领域,都是因为不提德了,才导致走偏的,比如法律,离开了德,就会没有是非善恶,也可以被有权者随意解释和制定恶法。(礼教被攻击,也是中共不告诉你原先礼教以德为本的宗旨,从而可以随意解释和歪曲。)原本法律是为了维护人类基本道德,从而维持社会次序而建立的强制措施。什么是恶法,古人有德,有善恶是非,很容易识破。但是今天的法律,已经脱离道德,有的变成了可以维护不德行为,败坏人伦和家庭婚姻的怪异法律。人们都糊涂了,没有原则地脱离道德地以绝对的人权自由为幌子为藉口,维护人的各种变异(比如同性婚姻等)的喜好和行为了。离开德,人类就会陷入穷途末路。

社会乱象,人生迷惘,只有回到德,才能得到根本的治理,不会陷于教条迂腐当中,一个人有了基本的仁德,看问题就会高明,因此帝王素养,有了这个核心,必然会出现明智的决断。成为明君。因此《贞观政要》第二段,就开始论及何为明君。

(待续)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