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仰岳
来源:正见网
中国历代乐舞诗、词、曲、赋精华赏析
宋 李唐《春社醉归图》。(公有领域)
宋诗.踏盘曲
沈辽
湘江东西踏盘去,青烟白雾将军树【1】。
社中饮食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2】。
女儿带镮着缦布,欢笑捉郎神作主【3】。
明年二月近社时,载酒牵牛看父母【4】。
参考注释
【1】
湘江:又称湘水,为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是现今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传说这条河的守护神是舜帝的妻子娥皇和女英,舜帝的去世让她们悲痛万分,她们悲伤的泪水甚至将此地的竹子染红,所以当地的竹子又称为湘竹。
东西:近旁,旁侧。唐代薛涛《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宋代欧阳修《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诗:“念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将军树:高大的树。《后汉书.冯异传》:“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世就以“将军树”借指大树。
【2】
社:祭祀活动,分为春、秋。在春耕前祭祀土神,祈祷丰收,谓之春社。
社中:举行春社活动的期间。
乐神:娱乐祭祀众神之意。
明 张翀绘《春社图》(局部)。(公有领域)
王逸楚辞章句:“楚国南部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长腰鼓:民族乐器,最早流行于中国陕北黄土高原一带,后来也用于民间秧歌舞,形式多样。瑶族长腰鼓长约二尺二寸,跳舞时挂在腰间,可上下敲击,可配有踢腿、跳跃等动作,节奏欢快。
【3】
女儿:犹言女子。
镮:一种女子的首饰。
缦布:没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4】
近社:春社快到时。
参考译文:
在靠近湘江的地方一起跳着踏盘曲,在高大的树下,河面上泛起白雾轻烟,景色是如此宜人。
这里正进行着春社祭祀,在这里吃喝不需花钱。大家开怀畅饮着,跳着腰鼓舞祭祀神明。
女孩们戴着首饰,穿着朴素的衣裙跳着舞,欢笑间选择自己的心上人,请神见证彼此的婚姻。到了明年快到春社时,夫妻二人再牵着牛载着酒,回娘家看望父母。
题解及赏析:
作者:沈辽(西元1032年—1085年),字叡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擅长于书法,喜好读《左传》、《汉书》,曾担任转运使、奉礼郎的官职,王安石变法期间,因与王安石不合,遭到罢免。
贬官后的沈辽纵情山水,专心著述与作学问,与沈括、沈遘合称沈氏三先生。着有《云巢编》十卷传世。
《踏盘曲》选自《全宋诗》卷七一九,描述的是瑶族进行祭祀活动,少男少女愉快歌舞的场景。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区。瑶族人民非常尊敬长辈与老人。在路上遇年长老人要主动让路并打招呼,即使是骑马也要下马行礼。瑶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这作品的背景正是瑶族的长鼓舞。
宋代文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有此记载:瑶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庙前会男女之无实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瑶。清代诗人屈大均也有“瑶俗最尚歌,男女杂踏,一唱百和”的诗句。
这作品体现了瑶族舞蹈的特点:在湘水的两岸,高大的树下四周垄罩着清烟薄雾,未婚男女一起进行春社祭祀,女孩们戴着漂亮的首饰穿着长裙,与男孩们高兴地跳着舞,在这里吃喝着祭祀后提供的饮食,在活动中女孩们选定了自己的心上人,就让神灵见证他们的婚姻,到了隔年的春天,夫妻再一同回家探望父母。
诗作的祭祀背景有两种来源,一是祭祀瑶族的始祖盘王。传说上古时期,盘王出外打猎不幸意外身亡,现场只留下了猎物羚羊。之后的人们就将羚羊的毛皮制成长鼓,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载歌载舞祭祀盘王。
另一种是祭祀湘水之神湘灵。上古圣王尧帝的两个美丽的女儿娥皇、女英,都嫁给了舜帝做妃子。传说中舜帝南巡,准备收服在当地作乱的九条恶龙,虽然成功击败恶龙,但舜帝却伤重不治而死,葬在九嶷山下。
传说娥皇、女英两人的灵魂成了湘水之神。文征明《湘君湘夫人图》轴(局部)。(公有领域)
二妃闻讯连忙赶至湘江边上、九嶷山下。她们二人相拥哭泣九天九夜,最终悲恸而亡。她们的血泪染红了身旁的青竹,身形化作了娥皇、女英两峰,美丽的灵魂则成了湘水之神,继续保护着附近的人民。
屈原诗作〈远游〉篇有一段: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意思是在湘水边听到湘灵弹奏瑟的乐声,旋律美妙动人,使得河神冯夷都不由自主地跳舞。
其中讲述的“湘灵”,便是指娥皇、女英,她们代表的是对爱情的坚贞、妻子对丈夫同生共死的信念,在这首《踏盘曲》中的“神作主”讲述的就是希望神来见证当地年轻男女的婚姻。
这首诗作平铺直叙,简朴自然,用语活泼,不单展现了瑶族纯朴的风情,也隐喻了古时神谕婚姻的传统。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