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作者讲“桃园结义”,必须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但这个背景的交代,跟今天的小说不同,它非常关键,道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治乱兴衰的根源与黄巾造反的来历。对历史的看法毫不含糊。这部分历史观若弄不清楚,就不可能真正领会故事的真义。
因此我们先看原文描述的背景。因为小说涉及的是三国形成到衰亡的历史过程,因此就要从汉朝末年开笔,很多人看中国大陆现代白话文的翻译,往往就只能看到“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引发黄巾农民起义”等类似的寥寥几句。重要的信息不仅被删减掉了,对黄巾军的认识,也与作者背道而驰。其实在书中,张角的黄巾军,被叫做黄巾贼,并非农民起义,这是作者对历史的看法。无论我们是否理解,都必须还原作者的本意。那么为何作者有这样的认识呢?背景中交代得十分明白。孰是孰非,必须清清楚楚,否则刘备、关羽和张飞,就会成为镇压义军的反面人物,绝对无法受到众多百姓的喜爱。
原文首先讲明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周朝末年战国时代的纷争并入秦朝起头,一直讲到东汉末年的分裂,形成了三国。这就是三国的来历。但作者并未停留在朝代更替、分分合合的表面现象,而是进一步道明了天下分分合合的根本原因。
皇帝失德 合久必分
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帝王失德失义。因此,原文紧接着就写明东汉衰亡分成三国的根本原因:
“推其治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这句话是说,推导汉末从太平走入乱世的原因,首先要追究桓帝和灵帝,乱政之道,就开始于这两代帝王。桓帝远离治国贤臣,禁锢忠良,崇信宦官。也就是让太监这些服侍帝王后妃起居生活的仆人档次的人,没有治国见识和才能的人,代替大臣,进行治国,掌握了国家大权。他们以权谋私,卖官卖爵,祸乱了朝政。
到了灵帝,书中交代,大臣虽然想归正朝纲,铲除宦官,但泄露机密,参与的大臣反被宦官所害。从此这些宦官为所欲为,横行霸道。
这些话,就是在讲帝王失德,违背君道,因而天下才会分裂。君不信忠臣,远离良善,架空大臣的权力,让“仆人”治国,就是公私不分,失信于大臣,失信于天下。用人不当,不亲近善良,此为帝王有失本分,未尽帝王的义务,是帝王最大的不仁与不义。皇家的仆人,属于皇帝私家的家臣,并非治国的臣子,国家政治,岂能不乱。
灾异频发 天象示警
我们知道,古人讲君权神授,帝王是天子,是代天管理和教导百姓的头领,如果失德,就会出现不详的异像和天灾,人们相信那是天在示警,用以劝诫帝王归正自己的德行。否则江山不保,天下大乱,上天会惩罚他。因此,我们看到,作者讲明分合治乱的原因后,接着详尽地列举了灵帝时候出现的种种不祥之兆和各种灾难。先是灵帝的龙座突然降下青蛇,突变雷雨冰雹,毁坏无数房屋,接着是洛阳都城地震,沿海海啸,还有雌鸡化为雄鸡,黑气十几丈飞入宫殿等等接踵而来的众多异常现象。大臣蔡邕就因为上疏解释雌鸡变雄鸡,是宦官干政的警示,从而得罪宦官,被辞官归田。从此,灵帝更加宠信宦官,有十个宦官最得势,被称作“十常侍”,灵帝还将一人尊为“阿父”,就是敬之如父亲。到了如此地步。
最后作者对桓帝和灵帝失德的后果,总结了这样一句话:“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朝政一天天败坏下去,离开正道,导致天下人心变坏,很多人因此想要趁机搅乱世间,于是盗贼四起,百姓受难。这就是张角三兄弟聚集起黄巾军,敢于造反的根本来历。同时也表明作者的看法,黄巾军,并非起义,而是盗贼之流,趁思乱之机,图谋皇位。用心叵测。
因此,接着就写到黄巾首领张角三兄弟。交代他们兄弟乱用道家术类的东西,藉着给人治病有神效,收徒众多,蛊惑人心,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获得几十万人的跟随,于是发动了黄巾之乱。
这样的背景交代,历史观点清晰,论证详尽,人中的理和天象的警戒合在一起,就是为了劝善,劝未来的君臣莫要失德。要懂得兴衰治乱的根本原因。
那么道家的治病神术,为何被张角得到,这些道家术类的东西,本身有问题吗?作者也给出了清晰的见解。
(待续)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