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日星期四

民间传说:汉代何氏九兄弟修道的传说

文:德惠 来源:正见网

之一的曾巩在当过官,在他任内,写过一篇著名的《道山亭记》,其中有句话:“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就是说福州城中有三座山,西边的叫闽山,东边的叫九仙山,北边的叫粤王山,三座山鼎足而立。这三山之一的九仙山,海拔五十多米,形似巨鳌,山上怪石嶙峋,林木参天,景色秀丽,历为游览胜地,相传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于此,故名“九仙山”;因有一支“于越氏”曾居此,故此山最早被称为“于山”;又因相传有位闽越王曾一连九日宴饮于此山,故又名“九日山”。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正是汉代何氏九兄弟修道飞升的传说,也是九仙山名称的由来。

汉代何氏九仙,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列仙全传》和《福建通志·列仙传》中均有记载。综合上述记载:汉朝汉武帝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年至公元前117年),江西临川县名士何候,号“任侠”,因助淮南王刘安谋事有功,而被荐任福州太守。这何氏有九子,随任赴闽。传言何氏兄弟虽品格超凡,但生理上却有缺陷。九兄弟中只有长兄能微开一目,余皆双目均盲。九兄弟相互之间情谊深厚,出行时均依次拉兄长衣衿而行。那何太守每要会客时,那九兄弟也不呼即至,必行如长蛇阵的样子,走出前厅环绕在父亲身后以恭候客人 。

那何太守是官场中人,要讲排场面子。他觉的这九个儿子生理上的缺陷有碍观瞻,每次会客,往往使自己与人交往时進退失据,心乱失仪。于是他让家人将兄弟九人全部幽禁室内,派几个专人在内侍侯,不允其出外与人见面。一天何太守正在中厅想事,忽有家人来见。何太守看到是侍侯儿子的几个家人中的一位,就问道:不在里面侍候公子,跑这里来干什么?那家人回答:回老爷的话,九位公子说整天闷的慌,如出内室在家中乱跑,又有扰老爷,所以提出要归隐山林修之道。何太守听儿子们如此说,心中不免酸楚不忍,毕竟是自己骨肉,怎能没有亲情,自问自己将他们禁闭室内是否做得太过分了?于是亲自走進去与九兄弟说话。

在九位公子的房中,那何太守坐下,对环伺于前的儿子们说:家门不幸,生你兄弟九人。你们现在意欲何为?那九位公子遂你一言我一语将归隐山林的意愿说明。何太守说:你们身体残疾,出外又怎能谋生?停顿片刻叹口长气又问道:难道你们真的都要到外面去受苦修道吗?九位公子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兄弟真心愿一道归隐山林修炼,生死与共,同甘共苦,同心修道,决不分离!何太守见他们态度坚决,便依他们所请,心想:到时派几个家人,用心照管侍候着也就是了。数日后,依九兄弟所求,将他们送到附近于山结茅庵栖身修道,同时派家人看护照料。

到山后九兄弟就自己动手砌造丹灶,烧炼金丹。据说九兄弟经三年努力,终于金丹炼就。修道不仅要外炼,更重内修。话说九兄弟虽外丹炼就,而内修的内丹功夫尚欠火候,于是返家向父母辞行,再寻灵山胜地修持。那九兄弟带着随行家人,一日来到闽地福清,发觉此地石竹山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又感山中隐隐有仙瑞之气,顿觉与此山有缘。遂隐入此山中修持道法,内修内炼。

一日,众兄弟均感神功将成。掐指一算竟是修道时日将满,应是试丹验道之期,遂将随行家人唤至身前。众家人猛一见九位公子平日所紧闭的双眼,陡然间睁开竟是精气闪现,惊喜之间就要返家向太守何老爷报喜,那长兄忙止住他们说:我兄弟九人心如明镜,何尝一日目盲。茫茫红尘,庸俗过甚,《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故兄弟众人皆不愿睁目观看。眼乃心之窗,打开窗户,难免浊气渗入,有污我等清修之心境也!故道功未备众兄弟不愿睁目。今我兄弟道功将成,即日将选胜验道,你们不妨同往观摩。那何氏九兄弟不一日飘然来到兴化湖边(即今仙游县九鲤湖),各自掏出金丹一粒,即有九尾大鲤鱼跃出水面。九兄弟各将金丹抛入鲤鱼口中。倾刻间九鲤化为仙鲤,长出龙角腾空而起,九兄弟飞身而上,各乘仙鲤升天而去。何氏九兄弟修道成功从此被世人尊称为“何氏九仙君”。

何氏九兄弟外炼丹药在福州于山,隐居内修于福清石竹山中,再往九鲤湖证道飞举。后人遂在仙人所至之处,均设庙观奉祀,甚至因此改名而永久纪念仙人得道飞升的神迹。福州于山从此改名“九仙山”,山上还建有“九仙观”;福清石竹山有“九仙宫”,香火旺盛,许多人祈求九仙点化,上留下不少灵验的故事,明代叶向高曾说“石竹何氏所栖,岩壑奇绝,祈灵如响”;兴化湖改名“九鲤湖”,湖畔亦有“九仙祠”,加以供奉,九鲤湖所在的县也改名为“仙游县”。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