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声2019年12月20日】
悠悠五千载,华夏大地犹如一个大舞台,末起没落朝代更迭,谁能洞穿那一幕幕令人痴醉的情节,看见冥冥中贯穿那整排大戏的主线,欢迎收听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华夏文明五千年。
主持人:亲爱的观众朋友,欢迎您收听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的华夏文明五千年节目,我是主持人曦雯,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继续邀请文化学者文昭先生,来为我们继续讲述古琴的故事,文昭先生您好。
文昭:主持人好,希望之声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您上一次谈到从司马相如以后,汉朝的古琴故事就稍显沉闷,没那么浪漫了,可是,到了汉朝后期就又浪漫起来了,那我们今天就等着听这浪漫的故事喔。
文昭:当然我们说浪漫主要是说,汉朝后期他这个古琴的事蹟故事性比较强,但其实他是比较有悲剧色彩的,西汉和东汉史称前汉和后汉,前汉的古琴大家有司马相如和扬雄,谈到东汉当然我们要首推蔡邕了。
主持人:这个蔡邕我知道,他是一个历史史学家,好像是《后汉书》的作者。
文昭:嗯,不错,蔡邕在历史上留下最主要的名声是来自于他的后汉书这部著作,其实他不仅是个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文学家、科学家,精通天文历算、诗赋文章、术数音乐,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
主持人:又是一位十项全能选手啊博学的才子,不过,从司马相如到扬雄再到蔡邕,他们好像都是文人,没有春秋时期那样地位很高的职业音乐家了,是吧?
文昭:看起来是这样,我想这也许和汉代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系,政府以儒家的思想为依据选拔人才,所以世人的出入他也就变窄了,不像春秋战国时期那么思想活跃,士子们凭一技之长就可以得到国君的注意,所以,乐官的地位他相对也变低了,像心算、历法这一部份内容在汉代是归到了太史令的职权之内,春秋时期,人们对音乐与宇宙之间的奥秘这种联系、推崇备至,那这种社会氛围我们在前几集曾经谈到过,那么到了汉代以后,这种氛围也有所变化了。
主持人:咦,这时期的音乐看起来是更接近人了。
文昭:看起来是这样,从汉代开始儒生们普遍尊孔子为师,而孔子对于古琴艺术的推荐也就使得儒生当中有较多的人去学习研究琴艺,所以基本上从这一时期开始吧,古琴艺术的主流就是在文人士大夫之中了。
主持人:那相比起司马相如和扬雄,这位蔡邕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文昭:至少和司马相如相比吧,蔡邕的人格是要高出一筹的,因为他秉性正直甚至有些愚钝,那这也导致他自己后来的杀身之祸,但是他是一位真正的心系民生疾苦,而且比较淡薄名利这么一个人,汉桓帝,就是汉朝末年桓灵二帝那个汉桓帝,他是一个昏君,比较喜爱音乐,听说蔡邕很精通音律,就招他进京弹琴,在进京途中蔡邕看到了这个宦官的胡作非为,滥用民利导致民不聊生,在面对一些残酷的现实,蔡邕十分悲痛没有去,他就借口说有病,就半路退回去了,并且提笔写下了叫做述行簿,述是讲述的“述”,行是旅行的“行”,就述行簿,用来讽刺这个荒淫的景象,又通过描写凄凉的情景表达自己的愤火。
后来蔡邕担任过郎中(继郎),在汉灵帝的时候他看到朝廷穷途末路,非常担忧国家的前途命运,当时就上书皇帝,指名道姓的就揭露一些贪官污吏的胡作非为,但没想到这个汉灵帝也是一个非常空匮的皇帝,非但没有理会他,还把上书的内容透露出去,就相当于泄漏了举报人的信息嘛,就使得这个贪官污吏都知道,喔,原来是蔡邕揭发他的,所以他们就恨透了蔡邕,想方设法要置他于死地。
蔡邕没有办法就只好逃到吴郡会稽一带避难,就是现在的江苏省那一带,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在蔡邕避难无日的这段时间就发生了古琴艺术史上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就是这个〝焦尾琴〞的来历,焦就是这个烧焦的焦,尾就是这个尾巴的尾。
主持人:诶,焦尾这个名字我也听说过,据说是一把很了不起的琴。
文昭:对,中国古代古琴呢有四大名琴之说,就是四把琴非常有名,分别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这个绕梁就是歌声绕梁三日,绕就是围绕的“绕”,梁就是防梁的“梁”;司马相如的〝绿绮〞,那这个绿绮我们上一集已经介绍过了,「蜀僧抱绿绮,膝下峨眉峰」这个绿绮就是指琴的名字,最后一个就是蔡邕所制的〝焦尾琴〞。
主持人:〝焦尾琴〞。
文昭:这个焦尾的来历喔,相传是蔡邕在吴郡避难的时候,他曾经入过一户人家,他看见主人把一段头木塞进炉子里,这木头刚刚点燃起来就发出劈哩啪啦的声音,而且散发出一股很浓郁的香味,蔡邕从这个木头在火中爆裂的声音,他一听就知道这是一段上好的制琴的木材,于是冲进去用手伸进炉子把这个木头取了出来,但是主人就很困惑,看见外面冲进来一个人,然后二话不说直奔那个炉子去,主人看着他说:你干什么呢?
蔡邕就恳求这个主人说,这是一块上等的制琴的木材,你能不能送给我呀?说着就也掏出钱就要去买这一段木材,那主人看见蔡邕是一脸的真诚,双手都是黑炭,又看着烧焦的木头也觉得没多大用处了,就说你要是觉得有用,那你就拿去吧,蔡邕就很高兴连声道谢,回去以后用这块木头精心地制作了一张七弦琴。
这张琴演奏起来果然声音不同凡响,因为这琴美是木头烧焦的部分,当时木头塞进炉子里,有一截是在炉子里边,另有一截在炉子外边,烧焦这部分不能够去乾净,所以就留那么一截烧焦的部分在,故取名叫做〝焦尾琴〞。
主持人: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呀,看来这位蔡邕除了你前面说的所有才能之外,还有一个本事就是会做琴,还是一位手艺高超的木匠师傅呢。
文昭:这个焦尾琴呢,是不是蔡邕亲手加工完成的还真不知道,但是历史上有许多古琴演奏家,其实就是比我们现在这一辈再老一两倍的很多老的琴家,这些老师傅们自己动手做自己弹的琴,这个倒是事实,很多人都这样,因为别人做的琴他总感觉到不称手,他还是觉得自己动手做的琴最符合自己性格,特别在增毫细微之处最称自己的心意,因为有些音乐家他特别是弹琴时间长了以后,他就很在乎一些小的地方是不是合自己的心,蔡邕在避难期间除了做这把琴之外,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创作了一系列对后代影响很大的琴曲和琴学著作。
主持人:好像是文人们的遭遇越不顺利就越能写出好的东西,要是一帆风顺,反而创作不出这么好的作品了。
文昭:对,有一句话叫做 “不平则鸣,穷而后工” 嘛,不平他就会鸣,鸣就是那个鸣叫的“鸣”,他就会发出声音,“穷而后工”,穷,现在把它当作这个贫穷(家),其实在古文中他主要是指窘迫,工就是这个工巧的“工”,所以叫 “不平则鸣,穷而后工”,就说越穷越穷途末路处境越窘迫的时候,越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他就越活跃从而激发出创作热情,写出杰出的作品,这是文学和艺术史上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屈原的最杰出的作品代表作是《离骚》,他就是牢骚,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他从自己的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被诽谤、被迫害的苦闷,对昏君和小人也加以痛斥,这就是《离骚》这部作品的一个主要情感基调,那司马迁也是这样,如果他没有受到李陵案的牵连,没有受到宫廷的屈辱,也不会有一股愤激之气憋在心头,那么今天《史记》这部著作大家读起来可能就会觉得比较平淡了。
主持人:对,所以文人骚客的“骚”就是《离骚》的“骚”,是牢骚的意思。
文昭:对,文人骚客嘛,就是大凡文人有很多牢骚,他就比较爱批评和抱怨,这个是文人的通病吧,大概从屈原老先生开始就是这样,司马迁在《报任绍兴书》,就是《报任安书》那本曾经说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也就是说周文王在被殷纣王囚禁期间,他被囚禁在羑里长达七年,在这种环境下,他推演出了《周易》,而孔子是在颠沛流离的这种困厄中写出了《春秋》,屈原是在被放逐的情况下写出了《离骚》,而孙膑,孙膑就是战国时期那个孙膑,他其实是春秋末期孙武的第五代孙,孙膑是在受到了膑刑,就是一种切掉膝盖的这种酷刑,他是受到庞涓的陷害这样一种情况下,后来完成了《孙膑兵法》。
主持人:这些听起来都是很惨的事呀。
文昭:对,但是你回过头来问这些先贤们,在官场上飞黄腾达与经历苦难再留下这些不朽的著作,两个里面挑一个你会挑哪个呢?那我相信他们还是会很痛快地选择后者,因为古人对人生的成就啊是有一句评语嘛,叫做“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
主持人:其次立功,嗯。
文昭:人生最高的成就是成为后世所仰慕的道德楷模,像周公、孔子还有伊尹、霍光这样的人,但这一目标呢实现起来呢是太难了一点,因为历史上能够达到这一境界的毕竟是少数嘛,所以其次是立言,就是要留下自己的思想学说传诸后世,像诸子百家、司马迁的《史记》,不朽的文学作品《离骚》这些都属于立言,这也非常了不起喔,再其次才是立功,就是治军尧圣上,治理国家天下太平大功告成这叫立功,那从文人士大夫的人生目标来讲,让自己的思想和学说流传下去 显然是比当官比飞黄腾达要重要多了,对吧?
主持人:嗯。
文昭:所以我想刚才说这些很惨的事,让这些先贤们在选择一次我想他们并不会后悔的。那回到蔡邕,他在避难这段时间,创作了〝蔡氏五弄〞,就是五首琴曲,分别是《游春》、《渌水》、《幽思》、《坐愁》和《秋思》。
主持人:《秋思》。
文昭:他还写作了《琴赋》。
主持人:《琴赋》。
文昭:《琴赋》这篇簿里面提供的曲目是琴曲源于民歌的一个很可贵史料,他还撰写有《琴操》这部著作,是早期最丰富的琴学专注,其中包括50首琴曲的解题和解词,像《秋月照茅亭》和《山中思友人》也是相传是蔡邕的作品。
主持人:那好听众朋友,那我们现在来听一下这首古琴曲《山中思友人》。
主持人:文昭,你说蔡邕的结局很悲剧,是怎么回事呢?
文昭:是因为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强迫蔡邕出来做官,蔡邕并不愿意,大家都知道董卓不是一个好人,那他本心不愿意与这样的人为伍,但是董卓说(吾立能族人),意思就是要把你灭族,满门抄斩的意思,你要不出来做官我就杀你全家,在这种威胁之下,蔡邕不得已出仕出来做官,后来官拜左中郎将,又被封高阳乡侯,他很受董卓的器重,颇受重用,在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就是司徒王允他用貂蝉,这个设计的美人计连环计,挑拨吕布和董卓之间的关系,使得吕布造反杀了董卓,但是政变成功以后,蔡邕他出于一种文人的情感,他感念董卓对他的知遇之恩,对这件事情流露出伤感,那就被这个政变的主谋王允所记恨,就将蔡邕下狱,但是满朝公卿都很惋惜蔡邕的才学,劝王允赦免蔡邕来完成《后汉书》这本著作,但是王允是出于私心,他害怕蔡邕在写《后汉书》的时候丑化自己,就像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对汉武帝颇有微词一样,他害怕今天这种情况,他就不同意释放蔡邕,最后蔡邕还是死于狱中,这也是由于蔡邕这个性格比较愚直,对董卓表达同情所惹来的祸,对吧?所以我刚才说其实他这种性格跟他最后的这个遭遇到的不幸有很大关系,这是一出悲剧,但蔡邕之死,又引出了另一个琴学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甚至比蔡邕还要有名,这就是蔡邕的女儿蔡文姬。
主持人:蔡文姬,她可是鼎鼎有名啊,可能普通人知道蔡邕的不多,知道蔡文姬的可是不在少数,是不是就是文姬归汉里的那个蔡文姬呢?
文昭:对,就是这个蔡文姬,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儿,她由于家学渊源的薰陶,才学出众也精通音律,父亲是个大学者、大音乐家,所以他女儿当然自然是近水楼台,这方面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可以这么说,蔡邕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所以蔡文姬和曹操也有一段缘分。
再有一次的闲谈当中,曹操曾经表示出很羡慕家中原来的藏书,因为蔡邕原来是收罗天下藏书,他这方面是积累了很丰富的文献资料,那蔡文姬就告诉曹操他原来家中藏书有四千多卷,但是历经东汉末年的战乱,基本上都已经遗失了,那曹操就流露出很深的失望,但他听到蔡文姬还能背诵出其中的四百篇文章而且文无遗物,所以可见蔡文姬的才学之高。
主持人:真是才女。
文昭:音律,他父亲是个大学者、大音乐家,所以他女儿当然自然是近水楼台这方面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可以这么说,蔡邕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所以蔡文姬和曹操也有一段缘分。
再有一次的闲谈当中,曹操曾经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因为蔡邕原来收罗天下藏书,他这方面是积累了很丰富的文献资料,蔡文姬就告诉曹操她原来家中藏书有四千多卷,但是历经东汉末年的战乱,基本上都已经遗失了,曹操流露出很深的失望,但他听到蔡文姬还能背诵出其中的四百篇的时候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仅凭记忆就默写出了其中的四百篇文章,而且文无遗物,所以可见蔡文姬的才学之高。
主持人:啊,真是才女。
文昭:对,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女子当中,我觉得除了班昭,大概蔡文姬的才学可以算是无出其右了吧。
主持人:对。
文昭:后来当然也有一些才女,像上官婉儿这些,但我觉得跟蔡文姬还是没有办法比的,但是蔡邕死后家门就败落了,蔡文姬所以后来的人生的经历非常坎坷,她其实结过一次婚,结婚不久以后她丈夫就死了,夫家就怨她是克死丈夫,蔡文姬心气很高,她就受不了这个气,所以她就回到了娘家,就寡居在自己的娘家,后来由于战乱以后社会动荡,蔡文姬被匈奴给掳走了。
想当年王昭君是嫁给了匈奴的呼韩邪单于,虽然说是和亲嘛,但毕竟是风风光光嫁过去的,可是文姬是被这个胡人给抢走的,她一路上还要忍受蕃兵的凌辱虐待,所以你说她原来一个千金小姐、一个才女她却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她的经历是很凄惨的。
主持人:是啊。
文昭:她后来又嫁给了虎背熊腰、不通文墨的匈奴左贤王,蔡文姬在南匈奴一待就待了十二年,她还和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嫁给匈奴的左贤王啊,我觉得这可能还是后世写历史的人的一种曲笔,就是一种委婉、一种比较好听的说法,其实她就是匈奴左贤王所拥有的众多女人当中的一个,如果是正经嫁过去的是左贤王的妻子的话,那后来我想也就不存在曹操花重金把她赎回来的问题了。
主持人:哎呀,所以自古说的是红颜薄命,这段婚姻真是太不匹配了。
文昭:对啊,作为德高望重的学者之女失身于胡人,这在当时人们眼中确实是一件很耻辱、很没面子的一件事情,后来曹操统一了北方,也是因为他和蔡家有一段缘分,曹操花重金把她赎了回来,所以才有了“文姬归汉”这个典故,鼎鼎大名的长诗《胡笳十八拍》这个就是蔡文姬所写。
当然现在也有些人质疑说不是文姬所写的,但这个里面学术上的争论我们就不去探讨了,这首诗的内容就是文姬非常思念故乡,可是要回乡又面临着和自己在匈奴所生的两个孩子骨肉分离,处于极端矛盾的心情之中,古琴曲中也有一首《胡笳十八拍》弦歌,那这也是一边弹古琴一边唱的这样一首乐曲,以及有《大胡笳》、《小胡笳》几个不同的版本,有人说是后人根据文姬的诗所做的曲,也有人说《胡笳十八拍》这首琴曲是蔡文姬所做,曲调就是《胡笳十八拍》、《大胡笳》和《小胡笳》,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又不忍骨肉分离这种极端矛盾痛苦的心情,音乐委婉悲伤,听起来是撕裂肝肠的感觉。
主持人:听起来果然是比较悲,那我们时间也不多了,最后我们来听这一首《胡笳十八拍》的片段。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原文链接:文昭-古琴的故事:蔡氏五弄与文姬归汉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