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星期二

【神传文化】清正高洁 毫无私心


二零零七年八月十九日】杨溥,明朝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字弘济,授以翰林编修,后为当朝首辅,以有雅操、质直廉静而出名,被后人誉为一代贤相。


明永乐四至七年,杨太子洗马兼礼部会试总考官,掌管天下学子入仕。他在石首高陵老家的弟弟杨浩和杨澄,看到哥哥大权在握,便觉的功名有望,学友们都来巴结他们,连县长、县吏们的儿子也来攀交,这些人出资邀二人到京城,要他们去了解今年考试的试题情况。


二人到了哥哥家,说起今年考试之事,要哥哥透露些题目给他们。杨溥听了勃然大怒,斥责他们心思不用在正路上,说无真才实学做了官也会祸国殃民,何况泄题犯诛族之罪,难道你们不要命了吗!二人羞的无地自容,杨溥写了“高陵清气万古云”的条幅,交他们带回,照着省身练志。


后来因为太子遣使迎接皇帝迟到,为汉王陷害,关进监狱十年,杨溥因是太子属吏,同被株连入狱,他虽身陷牢狱却心忧天下,每日在牢房中读书不辍。


仁宗即位后,杨溥获释,主持修建弘文阁。宣宗登基,杨溥提任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官居一品。


他的两个弟弟都因他十年冤狱的影响而早逝,二人的大儿子都已逾而立之年,屡次乡试不第,二人上京找到杨溥。杨溥想起他们的父亲早逝和贫苦的家境,不禁伤心落泪。二人求伯父给吏部说句话,先做个六七品的事就行。杨溥听了摇头道,朝廷只能开科取士,特别任职要皇上恩赐,通过关系安排,属于不法,我不能为。即使杨旦来,也不例外。原来杨溥有五个儿子,四个已夭亡,杨旦是仅存的第二子。


二人大失所望,便哭起来,并举证说出其他官员的儿子亲友被荐做官实例,但杨溥谆谆教导说,要正人先正己,要向好的看,再说当官就要为民着想,否则害了国家也害了自己,损名损德,有违家风世德又何必呢?说罢断然写了“公权岂可为私行”的条幅赠与,并将俸银一千两交二人回家孝养母亲,安心务农。


一天,他的儿子杨旦从家乡来京城看望他。他问儿子:“你从家乡到京城,一路上可曾听说哪个令守贤明?”儿子气冲冲的说:“我正要告状,江陵县令范理最不贤明。我是堂堂宰辅的儿子,别的县令对我都是十分慕雅,只有他对我简慢失礼。…”听了儿子说的情况后,杨溥想到江陵县令可能是一位不铺张浪费、不巴结权贵的正直官吏,他严厉批评了儿子:“江陵县令把宰辅的儿子视为一般百姓的儿子,这正是他的贤明之处,你怎么能责怪他呢?我看,问题 还是你的心思不正。往后可不能有这种想法。”


杨溥默默记下了范理的名字,了解到范理非常清廉,很受百姓爱戴。他亲自提拔他做了德州府知府,不久,又让他做了贵州左布政使。


太皇太后因念起杨溥为先帝牵连入狱,家中罹难,儿子仅存老二杨旦,便下旨先赐杨旦一个六品大理寺少卿,待将来迁用。杨旦上任后喜不自胜,常与公卿之子上街张扬,民众退避,以衙内之礼相待,杨溥觉察后,对他严词训诫,并订立了几条为官规则,主要不准欺压百姓,要以百姓为父母,并写了“好官须为孺子牛”的条幅,令他悬挂卧室作言行准则,杨旦在监督下开始勤奋工作,谨言慎行,得到上下夸奖。


这时朝内争权斗争激烈,因英宗年幼,宦官专权,派系林立。杨溥作为首辅,为顾全大局带头示范精兵简政,断然决定送杨旦回乡务农,他以国家人民的大义劝导儿子,并写了诗和“良民谨记家风淳”的字幅给他以示勉励教诲。


正统六年,杨溥回乡省墓时,看见中堂挂着他写的这四帧条幅:“高陵清气万古云,公权岂可为私行,好官须为孺子牛,良民谨记家风淳。”他为官五十年,身居高位却严于律己,既是为官用人的榜样,又是治家教子的楷模。


当今很多为官者为了一己之私欲,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嫉贤妒能,诬陷好人,既违背了天理,又丧失了民心。而真正有高尚道德和节操的人,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放下自我,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任何时候都能够以德服人。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