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1日星期六

酌古鉴今:敬之大用

郑介文臼季慧眼识英雄,抛开了世俗的偏见,从生活的细节中洞察郤缺的品德,为晋文公举荐了一位贤才。(图:Sunny/大纪元)

臼季慧眼识英雄,抛开了世俗的偏见,从生活的细节中洞察郤缺的品德,为晋文公举荐了一位贤才。(图:Sunny/)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

有一次,臼季(当时晋国的一位大官)出外访问时,路过冀国,看见冀国的郤缺(人名)在除草。他的妻子来送饭,夫妻两人互相敬重,相待如宾。臼季于是就把郤缺带回到晋国,并向文公说了这事,又推荐了郤缺,说:“恭敬是德行的集中体现,能恭敬必然有德行。有德行则可以治理民众,请国君能够任用郤缺。”

晋文公说:“他的父亲有罪,可以任用他吗?”

臼季回答:“舜因为鲧有罪而处死了他,却提拔了他的——禹。管仲是齐桓公的敌人,可桓公因为任用了他为相国,而完成了霸业。《康诰》说:‘父亲不慈祥,儿子不诚敬,兄长不友爱,弟弟不恭敬,这是互不相干的,他们各负其责。《诗经》说 :‘采蔓菁,采萝卜,不要扔掉它们的下部。’对于郤缺,您也该取他的长处。”

于是,晋文公任命郤缺为下军大夫。

【评述】

“敬,德之聚也。”臼季慧眼识英雄,抛开了世俗的偏见,从生活的细节中,洞察郤缺的品德,为晋文公举荐了一位贤才。臼季所看到的郤缺夫妻间的互敬,似乎对治理国家无足轻重,但其实这一个“敬”字,有着更深层的内涵。

在当时,妇女的地位是很卑下的,郤缺能够像敬重上宾一样敬重自己的妻子,绝非易事。况且与其他的伦常关系相比,夫妻间相处的时间最多,距离最近,最容易产生摩擦,也最容易厌烦,而郤缺却能从始至终地保持这种敬重之心,就更为难得。

能够这样始终如一地敬重自己的亲人,也就能够敬重更多的人;能够敬重更多的人,也就能够敬重天下。这正是臼季举郤缺的深意。

敬,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方面。民国初年,佛学大家印光法师讲:“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而这里的“敬”,不仅仅是恭敬父母、 师长和亲爱的人,更要恭敬那些“卑微”的人,甚至是自己的冤家对头。因为人心的善恶尊卑变幻无常,但从本性来说,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敬”也是平等心的表现。

“敬”,不仅仅指要对人恭敬,也是指对事要恭敬——认认真真做好分内之事;对物要恭敬——将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收拾得干干净净。就是在这些生活的细节上 ,磨炼自己的心智,以达到完善的人格。所以古人有“庄敬自强”的格言。

让我们都在庄敬中强化(完善)自己的品格和秉性吧!@*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梁馨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