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8日星期三

【文史】秦皇兴水德 圣功被千秋

作者:柳笛郑国渠的现今位置(Kmusser/维基百科)

郑国渠的现今位置(Kmusser/

七月流火,十月陨萚。火运将逝,水德渐生。天地运行有其定数,人事代谢亦如此。及至嬴秦代周,便如天降洪水,瞬息间席卷大地享国八百年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即位二十六年之际,赫赫宗周曲终人散,赳赳大秦随即登场,开启了中华绵延两千年的帝国时代。

东周末年,齐人邹衍以“五德终始”学说行于列国,认为五行不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彼此间相生相克,推演至人世便体现著朝代之更替与王权之兴衰。而朝代之继承者,也必须符合五行之德,才能成为上天选择的新主,即顺天意、行德政。

在华夏文明的始祖——黄帝时期,天现螾蝼之祥,土德大盛。及至夏、商、周三代,人世间木、金、火德依次而兴。再推演下去,能够取代周朝的,则应是彰显水德的新朝。纵观中华历史,有德之君,可创千秋功业;无德之君,仅能称霸一时。战国七雄并立世间,攻伐不止,最终是勤政修德的秦始皇,成为受命于天的新君,亦成开天辟地、四海统一之壮举。

郑国凿渠 水德之始

水有养育生命、浸润天地之德。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不约而同赞美水德:孔子观水,大遍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老子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几于道;管子认为,水是万物之本源,诸生之宗室。水象征着遍生万物、甘居卑下,无为而治却又无所不胜的特性。

《史记.封禅书》载:“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原来秦朝之盛,早有天象预示,及至始皇勤修德政,方将此祥瑞之兆化作历史的一段辉煌。

公元前246年,秦国的东临、韩桓惠王为求自保,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始皇,修建一条引泾入洛的水渠,灌溉农田。这一年是秦王元年,秦始皇十三岁之时。这条运河,工程浩大,非一朝一夕之功,韩王正欲借此欺瞒秦国幼主,消耗秦国人力财力,使其无力东伐。当水渠修到一半,睿智的秦王发现了韩国的“疲秦”之策。郑国供认不讳,更以“渠成亦秦之利也”,请求继续施工。他用十年的时间为秦国修筑东西长三百余里的“郑国渠”,利用泥沙含量较大的泾水,灌溉关中土地四万余顷,每亩收粟一钟。从此,干旱贫瘠的关中土地皆化为膏腴沃野,秦国反而愈发富强。

郑国渠不仅助秦繁荣农业,在百余年间发挥灌溉效益,更开启了引泾灌溉的范例。秦之后,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在此完善水利设施,即使在今天,它们依然造福华夏儿女,是真正功在千秋的善德之举。

再回到两千年前的秦国,面对异国阴谋,少年秦王已拥有帝君风范,能够克制私怨,甘愿舍一时财富,换万民福祉。他为国为民,同样推贤让德,将水渠以“郑国”之名传世,这又是怎样的广博胸襟。有舍的胆魄,方有得的容量。郑国渠或许为韩延数岁之命,却助秦开创不世之功。

涓涓流水,似智者仁风。当郑国渠之活水淌入关中干涸的土地时,秦之水德,无论从表象或是内蕴,都渐次蔓延开来。

振兴斯文 尊儒先河

儒学是中华民族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和价值体系,但在春秋末年,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他所弘扬的仁者爱人的德政理念并不为各国君主所重。这种备受贬抑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战国末年。

《史记.儒林外传》载:“(孔子卒后)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其后,孟子、荀子等圣贤遵孔子之学,并加以润色,以才学显于当世。被确立为官方正统,却应始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但承袭秦制的大汉,在尊儒这点上,却是近袭始皇之遗志。

东周时期,在孔孟之乡——齐鲁大地上,儒学一脉相承,从未中断。秦始皇时,来自齐鲁的文人已能够参议政事,用儒家重仁孝、重的德政理念在秦王宫产生影响。早在秦王十年,齐客茅焦以儒家事亲以孝的伦理观向始皇进谏,言辞入情入理,从而获始皇器重,位列上卿,走入宫廷。

在秦始皇之前,秦国以法家思想治国,实行“置主法之吏,以为天下师”的制度,及至始皇称帝,国家才开始设立由儒生担任的博士一职。博士是起源于战国的学官,在秦汉时代属于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古今史实的咨询官,秦朝博士就多达七十人。公元前219年,即帝国成立的第三年,秦始皇出巡东方,上邹峄山,欲颂秦之功德,征选齐鲁儒生七十人为博士,商议封禅祭祀事宜。

之后,秦始皇身边也多次出现儒生博士的身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咸阳宫置酒设宴,七十位博士祝酒贺寿,齐博士淳于越上前议政,请秦始皇恢复三代以来的分封制;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命博士做“真仙人诗”,被之管弦,四方传唱;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经过吴地时,梦与海神交战,延请博士为他占卜解梦。虽是几条零散记录,却可看出儒生已走进帝王生活,渗透秦朝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周人重礼乐,儒学兴起于东周以来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毕生孜孜以求的便是维护西周尽善尽美的礼仪体系。及至秦始皇,同样遵循儒家崇尚礼制的传统,在统一六国后,掌握每个国家的礼仪,去芜存菁,依据古法创制了一套秦朝礼乐。秦始皇优待儒生,也是秦朝人尊重儒学的表现,即使在秦二世时,宫里仍有儒生博士在活动。到西汉之初,秦末的一位博士叔孙通还为高祖刘邦制定一整套宫廷礼仪,他制礼的依据便是古礼和秦仪。

若要追溯尊儒的帝王,秦始皇作第一人,当仁不让。在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秦始皇不仅功不可没,更有开先河之意义。

海纳百川 垂范后世

水之性宜静宜动,静流时润物无声,滴水穿石;奔涌时喧豗浩瀚,涤荡尘秽。秦始皇为政,更有气势磅礡、所向披靡的一面,将水之威德展现得淋漓尽致。公元前237年起,始皇亲政,重用尉缭、李斯等文臣,制定平天下之攻略;调遣王翦、王贲等武将,发起东征之义战。秦始皇曾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一个“苦”字,道尽他对百姓频遭战火的悲悯。秦始皇兵加四方,不为称霸诸侯,也不为雄踞一方,而是出于医治社会弊病的善念,解天下于倒悬。彼时,秦国国富兵强,秦人文武相济,五行运转的帝王之像逐渐向秦国昭示。故而秦始皇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倾十七年之力便圆满完成了统一六国之战。

秦始皇承上天之水德,负育生万物之使命,虽然终结了乱世,仍需继续勤勉政事,为后世子孙实现太平盛世的愿望。他吞二周而降六王,建立的国家是全新的,面临的阻力也是全新的,没有先贤的经验供效法借鉴。因此,他的勤政达到无以附加的程度,天下大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载:秦始皇批阅奏章,“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秦时的文字皆书于竹简,秦始皇手中的奏章,都是用秤计算重量,每天要看够一定重量的文章才肯休息。

他统一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立大一统帝国。秦始皇议帝号,废谥法,置郡县,开疆拓土,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创举,犹如一股股洪流席卷中原大地,激荡著新的生机。为了表达对上天的崇敬,他还把“水德”渗入在国家制度的方方面面:水在四时对应冬季,故改正朔,以十月为每年伊始;水在五色中对应黑色,故易服色,以黑为尊;水在八卦中对应第六位“坎卦”,故国家与数字有关的制度皆是六的倍数。

黄河之水天上来,既是顺应水德,秦始皇还将黄河更名为“德水”,向他治下的臣民宣告著秦朝之德,犹如这滚滚河水,奔流不息,盛大无双。后代圣明君王,无不继承秦制,行德政、平天下;后代臣民,也都奉行忠贞仁义的儒学观,辅佐每代帝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延续两千年的大一统帝国模式,是秦始皇留给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财富。

秦始皇执政三十七年,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诸多前所未有的举措,他和他的秦朝在历史上的奠基之功,惠及无穷,直教人由衷赞叹:大河汤汤,四海洋洋;始皇之德,万古流芳!◇#

来源: 责任编辑:李婧铖

本文标签:, ,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