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吉光羽 来源:正见网
一、 陶侃作战以智诚取胜
西晋时期(纪元265-316年), 杜弢(读陶),本是蜀郡(今成都)的一个小官员,这时调到荆州做事,很有才学,名声也大。他带着一批流民,跟荆州的晋朝州郡大员们,展开了斗争,在荆湘一带往来,打游击,成为反抗晋朝的一个首领。
晋朝新上任的荆州刺史,名字叫陶侃。陶侃早先曾与对手杜弢作战,打了败仗。这回他改变了策略,采用分化瓦解的战术。
杜弢派出大将王贡,去向陶侃挑战。这王贡本是陶侃手下的一位参军,因为和陶侃闹意见,一气之下,投奔了杜弢。对阵之际,见到自己的老上级,王贡有意想气气他,把两只脚,高高地搁在马背上,表示对他满不在乎。
陶侃的态度温和诚恳,也不急于应战,只是讲了一些杜弢是流寇盗贼的话,成不了大事。然后说道:“卿本佳人,何为随之?天下宁有白头贼耶?”意思是说:难道你一辈子都要作个盗贼到老吗?
王贡一听,觉得有理,立即把双脚从马上放下。陶侃一见,便知道有希望以智诚取胜了。
第二天,陶侃派使者,带着自己的一绺头发,交给王贡。头发代表头颅,割头发象征砍脑袋,这是“刎颈之交”的意思。王贡见陶侃如此诚恳,便投降了。陶侃以诚智感召对方,大获全胜。
杜弢经此变故,部属东奔西散,他自己也气死了。
二、十三岁小女冒险突围搬救兵
杜弢的手下,还有一员大将,名叫杜曾,正把晋朝的宛城,围得个水泄不通。
宛城的晋朝守将,名叫荀崧。在战斗中,宛城内的军队大批阵亡,粮食也快吃光了,形势岌岌可危。荀崧想派人到襄城去求救兵。
他召集将士们讨论办法,竟没有人敢挺身而出。也难怪,大家都饿得精疲力竭,又如何承当突围冲杀的重担?荀崧悲愤极了,病得躺下,情况不断恶化。
他有一位小女儿,名叫荀灌,这时才满十三岁。眼看父亲愁病交加,瘦得皮包骨头,心里十分不安,主动询问原因。父亲哪愿把这么严重的问题,向小女儿说出来,让孩子跟着烦恼?他只是唉声叹气,却不说话。
女儿急了,尖声尖气地嚷道:“父亲,不妨说出心底话,大家来想办法嘛。古代的汪奇,十二岁的孩子,不也到前线杀敌吗?我比他还大一岁呢!”
荀崧听了,很受感动,拉住女儿的手,深情地说:“女儿,可惜你不是男子!如今城池快要被攻破了,我想派人突围,到襄城去求援。可军士们都有气无力,不敢出城,看来只有坐待灭亡了。爹爹能不着急吗?”
荀灌听在心里,又安慰了几句,出得门来,暗地寻思:“生死关头,总不能坐着等死吧!好在我平时练过武艺,应当替父亲分忧解愁。万一死了,舍身为国,也是值得的。”
她和母亲商量后,挑选出几十名体力尚健的战士,趁更深夜静之际,悄悄出城,从包围圈的空隙中,钻了出去。等到敌军发现追来,为时晚矣!经过一日一夜的急行军,小姑娘到达襄城,见到太守石览,报告宛城的消息,请他发兵救援。
石览是荀崧的老部下,他被只有十三岁的女孩子荀灌的英勇行为,深深感动,当即和周访联络,共同发兵,把杜曾打跑,保护了城池和军民。
(均据《资活通鉴》)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